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套装共3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6 16:11:11

点击下载

作者:傅璇琮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套装共3册)

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套装共3册)试读:

前言

,力求讨源溯流,系统介绍此类散文的发展历史,勾勒各时期特色,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相当于一篇文类史,读者可由此了解各类散文的起源、流变及概貌。又因前言为古典散文研究专家所撰,其中既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亦可供专业研究者参考。正文包括选文及其注、译、评四部分,兼顾普及性与学术性,使这套书也为普及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之作。对于典章名物及一些不常见的字词均有清楚、详细的注释。除抒情小赋因其多丽靡之辞不宜今译外,其他七类每篇均有今译。译文力求信、达、雅,并尽量保持原作风格。重要作品和有争议、有特色的作品篇后有选者简评或点评,介绍其写作背景、思想价值、艺术成就及历史地位。普通读者可借助注、译、评,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历代的名篇佳作,专业研究者亦可便中查阅有关资料。

在选目方面,我们既注意收录名作,又广采各历史阶段的代表性作品,以求全面展现中国古典散文的风貌。“哲理”卷选文主要出自子书及唐宋以后文集中以“说”名篇的作品,“史传”卷除收录历史传记外,还收录唐宋以后的传记散文,均抓住了各自的特点,并考虑到文体的历史演变。抒情小赋和笔记在以往的散文选本中较少收录,本套书却使之各占一册。“抒情小赋”卷的选编宗旨一是偏重历史的认识,二是偏重特色的把握,因此其选目颇有新意。选者采取一家一赋的选录方针,选取各历史阶段的名家名作和代表性作品,共71家71篇,唐宋以后赋家占全编半数,读者可从中窥见抒情小赋的历史全貌。“笔记”卷选录了自《西京杂记》至《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精彩片段。选者对每部笔记的内容与特色及其著者的生平均有详细介绍,有助于读者了解笔记这一内容庞杂的散文类别。游记为不少读者所喜爱,鉴于游记大盛于明清的历史事实,“游记”卷在选目上对这一时期的作品作了适当倾斜,选录的明清作品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读者从中既可欣赏到早已脍炙人口的名篇,如《与宋元思书》、《小石潭记》、《石钟山记》等,又可见到一般选本中难得一见的明清名作,如有清一代最著名的骈文游记——洪亮吉《游天台山记》,还可一睹名气稍逊而颇具特色的明清作品,如乔宇《恒山游记》、郁永河《采硫日记》等。记叙文是散文大宗,范围很广,所含体类甚多,其中的史传、游记、笔记等类均自成一册,而我们又将其单列一卷,则如何选目就是读者关心的问题。本卷避免重复,选录的作品乃上述几种之外的记叙文,相当于古人所谓的杂记,大致分为园亭楼台记、书画器物记及人事杂记三类,读者从中可一览历代杂记名篇佳构。书信和序跋是古典散文中较常见且重要的两种体式,但作为专门选集,则并不多见。“书信”卷选文侧重魏晋与唐宋,“序跋”卷亦以唐宋作品为主,但均未忽略其他时代特别是明清两代的重要作品,选目颇为全面。

我们期望,此套书能以其明晰的体例,新颖的分类,全面的选目,详细的注释,准确的今译,精当的评介,满足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需求。当然,就中国古代散文多方位文体来说,还可以增编,如日记、制诰、科举试文(如策试、八股)、碑传墓志等,当可拭目以待,谨此互勉。二〇〇八年,秋前言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韵”“散”兼行,学者向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才略》云:“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笔”即“笔记”,在古人眼里,是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总称。因笔记文兼有诗词歌赋的文字,故又与古人所称之“笔记”大有不同。

然而今人通常所理解的,是把桓谭所说的“残丛小语”式的故事集,名为“笔记小说”,而把其他一切用散文写的零星琐碎的随笔、杂录统名之曰“笔记”。

古代笔记小说的类型,明胡应麟在其《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中分为六种: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这六类中,除“传奇”非“残丛小语”式小说,“箴规”类如《颜氏家训》等书宜属子部杂家类,其他四类都是笔记体。《四库提要》则分为三:“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与胡应麟所分相较,实仅两类,即杂录与志怪。已故学者刘叶秋先生予以折衷,提出三分说:其一小说故事类,如《搜神记》、《世说新语》、《阅微草堂笔记》等;其二历史琐闻类,如《西京杂记》,《隋唐嘉话》、《池北偶谈》等;其三考据辨证类,如《古今注》、《封氏闻见记》、《梦溪笔谈》等。这里所说的小说故事类,内容主要是情节简单,篇幅短小的故事,其中有的故事略具短篇小说的规模。二、三两类则大都是随手记录的零星材料,只能算作笔记。这只是大致的分类,很难周密而泾渭分明。兼跨两类或三类的笔记,不乏其例。如《酉阳杂俎》汇志怪、传奇、杂录、琐闻、考证诸体于一编,即是典型的一例,但“仍以传奇为骨”(鲁迅语)。

笔记特点,一大二活。大,即“有容乃大”之“大”,“胸襟阔大”之“大”。就内容言,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经史子集、典章制度、风土民俗、轶闻琐事、神鬼怪异、医卜星相等,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可以录,所谓牢笼天地、弹压山川,所谓囊括宇宙、并吞八荒,都无以概括它所涉及、所包容的范围之广大。活,即“生动活泼”之“活”,“机动灵活”之“活”。就形式言,它可以“诗”“文”并举,“韵”“散”兼行。《文心雕龙》所列纬、骚、诗、赋等几十种文体,乃至额对、变文、词曲、戏剧等文体或体裁,它都能采用,各种文体或体裁的文字它都能录进。风格亦庄亦谐,宜雅宜俗,文字可长可短,文白兼顾,随宜记述,更是充分体现了它的灵活性。一大二活与刘叶秋先生概括的“一杂二散”是相通的。

正因为笔记文具有上述三大类型与两大特点,它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万古奔流的江河。

笔记小说,源远流长。它滥觞于远古神话传说。《诗·大雅·生民》歌咏先周的祖先姜嫄因为踩了一个大人脚印的大拇趾而怀孕生下后稷,即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山海经》记山川异物,谈祭祀神祇,为有关巫术的神话集;《穆天子传》写周穆王驾八骏西征,会见西王母,为神话式的“野史”。这两部书实际可以算作最早的志怪体笔记小说。记叙人物言行的短篇,先秦诸子不乏精彩的片段。《庄子·列御寇》记曹商和庄子的问答一节,极其生动而尖锐地揭露了利禄之徒的无耻,给予了强烈的抨击;这正是魏晋轶事笔记小说的先驱。《国语》和《战国策》一重记言,一重记事,虽所叙人物言行,前后多有关联,而每节记一事,各为起讫;这实为后来历史琐闻类笔记的源头。应劭《风俗通义》分门别类论述事物,其《正失》纠正俗说之谬,《声音》考据音律、乐器等,是后世丛谈兼辨证的先声。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志怪体笔记小说“张皇鬼神,称道灵异”(鲁迅语)的鼎盛时期,《博物志》、《搜神记》、《幽明录》、《水经注》等,相继问世。“鬼之董狐”干宝的《搜神记》本意虽在“发明神道之不诬”,但记录了两汉流传下来的古代神话和魏晋民间传说,如《董永》、《三王墓》、《韩凭妻》、《二华之山》、《盘瓠》、《女化蚕》、《嫦娥》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想象丰富,文字古朴。

轶事笔记名作是刘义庆主编的《世说新语》。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在目。即事见人,传神阿堵。后世轶闻琐事笔记,无不受其影响。

历史琐闻类笔记,有葛洪“杂载人间琐事”而“意绪秀异,文笔可观”(鲁迅语)的《西京杂记》,宗懔记录民俗传说的《荆楚岁时记》。考据辨证类有崔豹的考证名物制度的《古今注》。

志怪至唐,适应都市生活的需要,演变为一代特异的传奇。一扫六朝之粗陈梗概,“尽幻设语”,“作意好奇”,叙述宛转,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描写细腻,辞藻华美。主要歌颂爱情,赞扬侠义,显示功名富贵的短暂等,反映了市民与中上层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翘楚之作有牛僧孺《玄怪录》、袁郊《甘泽谣》、段成式《酉阳杂俎》等。《杂俎》中多遗文秘典,古艳颖异,“使读者忽而解颐,忽而发冲,忽而目眩神骇,愕眙而不能禁”(李云鹄《序》)。

历史琐闻类笔记随唐代修史之风盛行而发展起来。《隋唐嘉话》所辑录之轶闻,多为《资治通鉴》所采。《大唐新语》仿《世说新语》体例,而内容较《隋唐嘉话》丰富,人物较为丰满,故事生动。《唐国史补》“因见闻而备故实”,凝练浓缩,含蓄深厚。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王定保《唐摭言》亦为名著。

考据辨证类笔记,首推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前人评价甚高:“此书独语必征实。”“考据该洽,论辨详明。”苏鹗《苏氏演义》、李匡乂《资暇集》也是代表作。

笔记至宋,日丽中天。多精史笔,异彩纷呈。司马光的《涑水记闻》,着重记载国家大政,近乎实录;欧阳修的《归田录》以《唐国史补》为式,述朝廷故事和士大夫轶闻,间杂谐谑之言。《鸡肋编》记元祐诸人轶闻及辽宋事,往往令人忍俊不禁,堪称“芦菔(萝卜)”、“凫茈(荸荠)”之“绿色食品”。《老学菴笔记》综述见闻,考订文艺,信笔数语,清简隽永,自饶情趣。《齐东野语》所记,皆兴亡治乱之大端,兼考旧文;而《癸辛杂识》则记琐事杂言。

风土记述,云蒸霞蔚。或记山川形胜,风物土宜,《岭外代答》是也;或记岁时风俗,市井琐细,《东京梦华录》、《都城记胜》、《梦粱录》、《武林旧事》是也。岁时之外,兼及游观之盛,娱乐之资,详备生动,俱臻上乘。不独考索史事者资为宝藏,亦都市文学之府库。而诸书之中,《旧事》最为雅驯可诵。

个人随笔,独抒性灵。《东坡志林》不论记人、记物、记事,一改笔记文之客观叙写,而纯任主观之述怀抒感,自由挥洒,处处有东坡脉搏之跳动,实开后世独抒性灵小品一派。

考据辨证,精深独到。《梦溪笔谈》发扬《酉阳杂俎》传统,考察、辨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堪称专门绝学。内容之广泛,学识之渊博,见解之深刻,笔记文中,无出其右者。前辈评云:“纪事精详,属辞严正。”洪迈《容斋随笔》所考宋代等朝章典制,多史传所不详。王应麟《困学纪闻》考订史事最精,诗评见解新异。

金元历史琐闻笔记,承先启后。金刘祁入元所撰《归潜志》,记述金朝故事与金末诸人小传,为元修《金史》所采。元王恽《玉堂嘉话》记录元代文诰、礼仪等,足见一朝典制,前代故实,尤足资博识。刘埙《隐居通议》分门别类,编次材料,备录全篇,足补诸家总集之遗。其诗话文评,亦多出诸家说部之外,多可取。《辍耕录》记载元代法令条例、典章制度、掌故轶闻颇详,所考订诗文书画,足备参考。其价值,远在有元一代诸书之上。

李治《敬斋古今 》论辨经史子集,皆有精辟见解,尤其熟悉史事,颇饶胜解。陈世隆之《北轩笔记》,就史事以发议论,透辟独到。

明代“野史”,独称发达。只是乾隆修四库全书,销毁甚多。专载明代故事的,有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可与《明史》互参;述嘉靖时事,尤多确实可信。陆容的《菽园杂记》所记明代典制、故事,可补《明史》阙略。刘若愚《酌中记》记述天启一朝见闻最详,明季宫廷秘密,暴露最多。朱国祯《涌幢小品》杂录见闻,间有考证,不乏精品,但须披沙拣金。而描写风土民俗、里巷琐事,独有晚明张岱之《陶庵梦忆》,兼有公安、竟陵之长,清新活泼。

考据辨证类笔记,《少室山房笔丛》征引宏富,议论高明,辨订详尽。其论小说、传奇、杂剧,颇为人所称。明季诸人中,最为博洽。

清廷文字狱严酷,而笔记文却取得了集大成的成就,这是因为笔记小说能突破文网的束缚,任文人纵横驰骋。沉寂已久的志怪、传奇,经《聊斋志异》的弘扬而重振雄风。花妖狐魅,出入幻域,多具人情。喜怒哀乐,“描写委曲,叙次井然”。“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鲁迅语)“孤愤”不孤,问世即“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陆以恬《冷庐杂识》)。袁枚《子不语》“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子不语序》)。“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鲁迅语)。《阅微草堂笔记》摹拟魏晋志怪,悉归劝惩,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鲁迅语)。

历史琐闻类的佳作有俞蛟的《梦厂杂著》,“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其“游踪选胜”刻画幽深之境,引人入胜,文风雅近六朝。“读画闲评”记述清代著名画家,各具特点,而“陈寿山传”,描绘殊有声色。他如《池北偶谈》、《坚匏集》、《觚》、《啸亭杂录》、《藤阴杂记》、《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亦是这方面较著名的笔记。

丛考杂辨代表作品是顾炎武的《日知录》,考证详明。李慈铭称这本书“直括得一部《文献通考》,而俱能自出于《通考》之外”。赵翼《陔余丛考》,内容之广,不下于《日知录》,其论史学、掌故、典制、艺文,为书中精华。王鸣盛《蛾术编》、俞正燮《癸巳类编》和《癸巳存稿》等,也是综合性丛考杂辨名作。偏重经史音韵训诂等考证的有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精密,独到。桂馥《札朴》、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也是专著。

我国历代笔记著作汗牛充栋。从事笔记文研究、注释的有刘叶秋先生的《历代笔记概述》、吕叔湘先生的《笔记文选读》。这次注译,即以两先生的著作为指导,并参考时贤著作,选取篇幅短而文采可观者予以注译。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诸多不妥之处,敬请前辈、时贤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金毅1995.1.29葛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旧题晋葛洪撰。书后有葛洪跋语。跋语中洪自称《西京杂记》是抄撮汉代刘歆所著《汉书》而成,故又有刘歆撰《西京杂记》一说。经前代学者和近人考证,认为刘歆撰《汉书》事于史无征,不可信,故刘歆撰《西京杂记》说,也是葛洪伪托之言。葛洪所以这样做,是想“依托古人,以自取重”。但所抄撮的材料,盖来自汉代典籍与传说。

葛洪(283—363)字稚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自号抱朴子。少以儒学知名,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术。西晋末,以平石冰之乱,授伏波将军。元帝为丞相,辟为掾,是著名的“百六掾”之一。后官至谘议参军,爵关内侯。从葛玄弟子郑隐受炼丹术,又师事上党鲍玄,兼习医术。晚年,以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句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而卒。

葛洪是晋代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又是文学家、美学家。他把道家思想与炼丹、神仙养生相结合,使道家思想系统化、理论化,又把道家思想与儒家名教纲常相结合,使神仙养生、儒家思想、道家学说三位一体。他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他的书记载了当时炼丹方法,保存了中国早期医学典籍和民间方剂。在美学上,他是曹丕与刘勰之间的代表人物。葛洪平生著述甚多,有《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肘后要急方》及诗赋杂文等,约600卷。《晋书》称他“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西京杂记》是一部杂载西汉轶事传闻的笔记。西京,指西汉都城长安。这部书所记述的均为汉代故事旧闻,以及西京宫室苑囿情况、帝后公卿奢靡生活等,内容广泛丰富。所记典章制度,多为班固《汉书》所未载。例如卷一“八月饮酎”条记宗庙饮酎礼制,“止雨如祷雨”条记京师禳水礼制,卷五“大驾骑数乘”条记皇帝出行的舆驾制度,都可供考证汉代典制,与《汉书·礼乐志》和《后汉书·礼仪志》相互印证。书中对汉代风俗民情,也多有记载,如卷一叙汉女常在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卷三叙九月九曰佩茱萸、饮菊花酒等,能使我们了解后来七夕乞巧和重阳节萸囊民俗的由来。《西京杂记》所记汉代轶闻,有不少是著名的传记。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王昭君与毛延寿的故事、匡衡勤学穿壁引光的故事、扬雄著《太玄》梦吐凤凰的故事、东方朔设奇计救乳母的故事、秋胡戏妻的故事等等,多被后人引为典实,对诗词、戏曲、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中所述,虽多为小说家言,而摭采繁富,取材不竭。李善注《文选》,徐坚作《初学记》,已引其文,杜甫诗用事谨严,亦多采其语,词人沿用数百年,久成故实,固有不可遽废者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说:“若论文学,则此……亦意绪秀异,文笔可观。”学者耽读此书,不仅可以广见闻,还可以考制度,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更不可磨灭。《西京杂记》原为二卷,现在通行的六卷本,可能是宋人编次。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了六卷本的点校本,现根据这个本子选录6篇,小标题是译注者所加。画工弃市

元帝后宫既多[1],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2]。诸宫人皆赂画工[3],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4]。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5]。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6],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7]。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8],画工皆弃市[9],籍其家。资皆巨万[10]。(卷二)【注释】

[1]元帝(前75—前33):汉元帝刘奭(shì),宣帝子,汉第八代皇帝。为政重用儒者,北和匈奴,在位16年,庙号元帝。后宫:指嫔妃宫女。

[2]案:通“按”。按照,察核。幸:皇帝到某处去或宠爱某人曰幸。

[3]赂(lù):贿赂,行贿。

[4]不减:不少于,不下。

[5]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宫人。汉朝对北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昭君入嫁匈奴,称宁胡阏氏。

[6]“匈奴入朝”二句:史载,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王嫱下嫁匈奴。阏氏(yān zhī):匈奴的王后称号。

[7]名籍:名册。

[8]穷案其事:彻底追查画工作弊这件事。

[9]弃市:古代刑法,在闹市执行死刑后,暴尸街头以示众,称弃市。《礼记·王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10]籍其家:抄没其家,登记造册。巨万:犹万万。形容数目大。【今译】

汉元帝嫔妃甚多,不能够常和每个嫔妃见面,于是就让画工画下她们的形貌,需要时根据图上画的相貌召见她们。宫女们都争相贿赂画工,给画工钱多的达十万,少的也不下五万。唯独王昭君不肯向画工行贿,她也就得不到皇上的召见。后匈奴单于来朝,向汉家皇帝求美人做王后,于是汉元帝查看宫女图,就以王昭君充行。临行,召见,看到昭君相貌是嫔妃中最漂亮的,而且善于言语应答,举止娴静文雅。元帝很后悔将昭君嫁给匈奴,但是名册已经定下来了。元帝对外国讲求信义,因此不再中途改变主意换人。事后便下令彻底追查此事,受贿的画工都处以死刑,并暴尸街头示众,抄没他们的家,抄出的钱财都成千上万。东方朔设奇救乳母

武帝欲杀乳母[11],乳母告急于东方朔[12],朔曰:“帝忍而愎[13],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14]。汝临去,但屡顾我[15],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16]?”帝怆然[17],遂舍之。(卷二)【注释】

[11]武帝(前156一前87):汉武帝刘彻,景帝子,汉第五代皇帝。对内改革政治经济,尊崇儒术,罢黜百家;对外兴武功,开拓疆土。在位54年,为西汉发展的鼎盛时期,庙号武帝。乳母:奶妈。《史记·滑稽列传》载:武帝少时,东武侯母尝养帝,帝壮时,号之大乳母。乳母家子孙奴从者横暴长安中,当道夺人车马衣物。有司请徙乳母于边,奏可。

[12]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汉武帝时,官至太中大夫。性诙谐滑稽,善文辞。作品有《答客难》等。《史记》、《汉书》有传。

[13]忍而愎(bì):残忍而刚愎自用。愎:固执,任性。

[14]益:更加。

[15]顾:回头看。

[16]乳哺:用奶喂养。

[17]怆(chuànɡ)然:悲伤的样子。【今译】

汉武帝要杀犯了法的乳母,乳母向东方朔告急求救,朔道:“皇帝心狠而刚愎自用,别人若从旁进言相救,死的会更快。你临到要离开皇帝时,只可连连回头看我,我会用一出乎意料的办法打动他。”乳母按照他的话去做。东方朔当时陪侍在武帝身边,故意对乳母说:“你该快点走,皇帝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老是记住小时你喂奶时的恩情吗?”武帝听了感到悲伤,终于不再治她的罪。司马相如与卓文君[18]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19],居贫愁懑[20],以所着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21],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著犊鼻裈涤器[22],以耻王孙。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文君遂为富人。文君姣好[23],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24],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25],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26]。长卿素有消渴疾[27],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28]。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29],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卷二)【注释】

[18]本篇所写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情节也与《史记》、《汉书》所记不同,当是传闻有异。

[19]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汉代文学家。初为郎,后至孝文园令。为官不慕高爵,善著辞赋,有《子虚》、《上林》、《大人》等赋传世。卓文君:蜀郡临邛富商卓王孙女,相如访友至临邛,过饮于卓氏,文君新寡居家,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爱慕相如才貌,夜奔相如,同归成都。

[20]愁懑:愁闷。懑(mèn):烦闷。

[21]鹔鹴裘(sù shuānɡ qiú):用鹔鹴鸟羽制作的皮衣。鹔鹴又作鹔。或云为鼠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鹔鹴,状如燕,稍大,足短,趾似鼠……出凉州也。”清恽敬《大云山房杂记》卷一:“此即今飞鼠也。相如鹔鹴裘,即此鼠。凡白杂毛曰肃霜,马、鸟、鼠皆取之。”贳(shì):典押,交换。

[22]犊鼻裈(kūn):劳动时穿的一种套裤,形如犊鼻。一说围裙。涤(dí):洗。

[23]姣好(jiāo hǎo):美好。

[24]脸:脸颊。古人说脸指两颊的上部,不是指整个面部。芙蓉:指荷花。

[25]放诞风流:行为放任,不拘礼法,风雅洒脱,而有才气。

[26]越礼:指私奔相如,驰归成都之事。

[27]消渴疾:指糖尿病、尿崩症。症状为口渴尿多,易饥饿而消瘦。

[28]痼(ɡù)疾:经久难愈的病,老病。此言司马相如的消渴病。

[29]自刺:自责,自我针砭。司马相如作《美人赋》自刺事,史书未载。【今译】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刚回到成都时,家无钱财,生活贫困,整天忧愁烦闷,就将身上穿的皮衣拿到商人阳昌那里换酒喝,与文君作乐。文君抱头哭道:“我一向生活富足,今天竟穷困到以皮衣换酒的地步。”于是文君与相如一起商量谋生之路,决定就在成都开店卖酒。相如围着大围裙,亲自洗碗刷盘子,想以此让卓王孙丢脸。王孙果然感到羞辱,于是就给了文君一大笔钱财和嫁妆,文君和相如一下子成了富人。文君生得漂亮,眉眼秀美犹如远处的青山,脸颊红润就像鲜艳的荷花,肌肤柔滑好似凝结的油脂。十七岁守寡,为人放任不拘,风流洒脱,因爱长卿才华而越礼私奔嫁给了他。长卿一向有糖尿病,及回成都后,因耽溺于文君的美色,终于引起老病发作。于是作了一篇《美人赋》,想用它来自责自警,然而最终还是改不了好色之心,终以此病致死。文君为哀悼相如,作了一篇诔文,流传于世。匡衡勤学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30]。邻舍有烛而不逮[3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2]。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33],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34]。匡说《诗》,解人颐[35]。”鼎,衡小名也[36]。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卷二)【注释】

[30]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枣庄南)人。家贫好学,善解《诗经》。汉元帝时累官至丞相。《汉书》有传。烛:蜡烛。

[31]不逮:不及。指烛光照不到。

[32]佣作:打工劳动。偿(chánɡ):报偿。

[33]衡能说《诗》:据《汉书·匡衡传》载,衡材智有余,经学绝伦,深通《诗》义。

[34]匡鼎来:匡衡将来。按鼎,当据《汉书》本传作词语解。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应劭曰:“鼎,方也。”

[35]解人颐(yí):使人开颜欢笑。颐:面颊。

[36]鼎,衡小名也:匡衡小名鼎之说,史无据。唐颜师古认为是后人穿凿附会,不可信。见《汉书·匡衡传》师古注。【今译】

匡衡字稚圭,少时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有烛光照明。邻居家有烛光,而自己又照不到,衡于是凿壁穿墙,让烛光透过来,自己用书映着烛光阅读学习。同乡有户大姓文不识,家中富有,书很多,衡就给他家打工劳动而不收取报偿。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原因,衡回答说:“我只希望能借到主人的藏书,然后把它们都读一遍。”主人很赞赏他的行为和志气,就提供给他书让他读,终于成就了大学问。匡衡善于讲说《诗经》,当时的人为他作了顺口溜,说:“不要说解《诗经》,匡鼎就要来了。匡衡讲解《诗经》,能使人开颜欢笑。”鼎是匡衡的小名。当世的人佩服他的学问,到了如此崇拜的地步,能够听到他讲学的人无不尽开笑颜,心满意足。韩嫣金弹

韩嫣好弹[37],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余。长安为之语曰[38]:“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卷四)【注释】

[37]韩嫣(生卒年不详):字王孙,弓高侯颓当之孙。聪慧,善骑射。受汉武帝宠幸,贵显当世,官至上大夫。《汉书》有传。

[38]长安:西汉都城,即今陕西西安。【今译】

韩嫣喜欢用弹弓弹射取乐,常用黄铜为弹丸,一天之内扔掉的弹丸竟有十数个。长安的人为他编顺口溜道:“苦奈饥和寒,追找金弹丸。”京城的儿童们,每当听到韩嫣要出来射弹子时,就追随其后,看见弹丸落的地方,就争相拾取。秋胡戏妻

昔鲁人秋胡[39],娶妻三月而游宦[40],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41]。妻曰:“妾有夫[42],游宦不返,幽闺独处[43],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既还,乃向所挑之妇也[44]。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45]。(卷六)【注释】

[39]鲁人:鲁国人。鲁是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南部一带。也泛指山东。

[40]游宦: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

[41]遗(wèi):赠送。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墨子·号令》:“又赏之黄金,人二镒。”

[42]妾:妇女表示谦卑的自称之词。

[43]幽闺:深闺,指女子卧室。闺,妇女居住的内室。

[44]向:刚才。挑(tiǎo):挑逗,引诱。

[45]沂(yí)水:沂河,发源山东,流入江苏。【今译】

从前鲁国有个叫秋胡的,娶妻三个月,就离开家乡到外地做官去了。三年后休假回家,他的妻子在郊野采桑。秋胡来到郊野却认不出是自己的妻子,见到这个妇人,表示爱慕,并赠黄金二十两。妻子说:“我有丈夫,去外地做官,至今未回,贱妾深闺独处,在此生活已经三年,今天却受到了极大的污辱。”说完,继续采桑不再理睬他。秋胡羞惭而退。回到家,问家人:“我妻在哪里?”答道:“去郊野采桑,尚未回来。”归来相见,正是刚才他所挑逗的那位妇人。夫妻一见,都觉羞愧,妻子就跑到沂水,投河自杀了。干宝《搜神记》《搜神记》二十卷,旧题晋干宝撰。干宝(?一336)字令升,汝阴新蔡(今属河南)人,是东晋史学家和文学家。宝少勤学博览,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因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晋元帝时领修国史,著《晋纪》二十卷。其书简略,直而能婉,时称良史。干宝撰《搜神记》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已有记载:“干宝向刘真长叙其《搜神记》,刘曰:‘卿可谓鬼之董狐。’”《晋书》本传也云:“性好阴阳术数……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干宝原书,流传至宋代,就已散佚。现在流传的二十卷本,乃是一个辑本。据考证,是明人胡元瑞从《法苑珠琳》及《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等诸类书中辑录而成的。虽然胡氏在抄撮时有阙遗或滥收的错误,但所辑十之八九出于干宝原书。从内容和语言风格上看,大体是完整和一致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志怪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品。书中记录了大量神仙鬼怪的故事,虽然作者的本意在于“发明神道之不诬”,但他所采集的许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却有不少积极的内容。例如卷十一干将莫邪故事、东海孝妇故事、韩凭夫妇故事,卷十六苏娥诉冤故事等,反映了人民反抗压迫、抵御强敌的斗争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欺压人民、官吏冤杀百姓的现实,鞭挞了社会的黑暗。

有的故事写了劳动者的普通生活。如卷一写董永,肆力田亩,十分穷苦。“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他的勤劳品德和孝行感动了天帝,天帝就派仙女下嫁董永,为他纺织还债,男耕女织,生活安乐。这里有对劳动者的同情,也写出了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即来源于此。《搜神记》中有不少是写男女婚姻爱情方面的故事。如卷十六记吴王小女紫玉爱上童子韩重,许以终身,但遭吴王反对,不能与韩重结婚,紫玉悲愁而死。韩重学成归来,紫玉显魂与韩重相见,尽夫妇之礼。卷十五记王道平与村女父喻相爱的故事,河间男女私悦相许终身故事,都是写女子爱一男子,遭父母强迫改嫁他人,以致忿怨而死,后又死而复生,与所爱结成夫妻。这些故事歌颂了真挚相爱的品德,表现了青年男女追求爱情自由,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意义。

书中有些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人与自然的斗争和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如卷十三“二华之山”,写河神巨灵,因华山挡住河道,劈蹈华山的故事,卷十四“女化蚕”写马皮卷走少女化为蚕的故事等。余如嫦娥奔月的故事,夫妇化为双鹤的故事,高辛氏小犬盘瓠的故事,更是从多方面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愿望。

借助于鬼神进行惩恶劝善,宣传封建迷信,是《搜神记》中的消极的部分。但书中也有些不怕鬼、不怕妖怪、不信邪,敢于捉鬼、同妖怪斗争和为民除害的故事。最有名的如卷十六宋定伯卖鬼、秦巨伯捉鬼,卷十九少女李寄斩蛇,这些故事都写得十分生动具体,情节曲折,具有后代短篇小说的规模。

有的记录,相当于《世说新语》中巧艺、术解门类中的内容,记载了古代医道、技艺等方面的情况。如卷三写神医华佗治病的高超医术,虽有夸大,甚至荒诞成分,但确实是对华佗医道的赞扬。卷二天竺胡人,实际上是写古代印度人来华表演和传播魔术技艺。

总之,《搜神记》写了人与神、与鬼、与妖怪等多方面的内容,形式上是鬼神故事,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问世以来,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汪绍楹校注的二十卷本《搜神记》,这里即根据汪本选录七篇,小标题是我们参照了校注本的目录所加的。董永[1]

汉董永,千乘人[2]。少偏孤[3],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4]。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5]。永行三年丧毕[6],欲还主人,供其奴职[7]。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8]。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9]。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10]。”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11],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12]。”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13]。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卷一)【注释】

[1]董永和仙女的故事,早有流传。汉刘向《孝子传》、魏曹植《灵芝篇》已有详略不同的记载,《搜神记》做了进一步的加工润色,使故事更加生动具体。地方戏《天仙配》,即取材于此。

[2]千乘(shènɡ):汉代郡县名,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北。

[3]偏孤:指死了父亲或母亲。这里指死了母亲。

[4]肆力:尽力。《三国志·魏书·钟毓传》:“开荒地,使民肆力于农事。”鹿车:古代一种小车。《太平御览》卷775引应劭《风俗通》:“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

[5]遣之:让他回家。之是代词,指董永。

[6]三年丧:古代丧制,父母死,子服丧三年,是丧服中最重的一种。

[7]供其奴职:做奴仆,尽自己的职责。

[8]俱:在一起。指仙女与董永在一起。

[9]父丧:父亲尸体。丧:尸体、尸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收藏(zànɡ):收葬。

[10]小人:指地位低贱的人。此指奴仆。服勤:承担劳务。

[11]必尔者:若如此的话。必,若。《论语·颜渊》:“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史记·项羽本纪》:“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12]缣(jiān):双丝织的细绢。匹:量词。计算布帛的长度单位。《汉书·食货志下》:“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

[13]织女:神话中的女神名。《月令广义》引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今译】

汉代有个叫董永的,是千乘人。幼年死了母亲,和父亲一同生活。到田里干农活,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跟随其后。父亲死了,没有钱安葬,他就卖身为奴,想得到钱办丧事。主人知道董永有孝行,就给他钱一万文,让他回家。董永服丧,三年期满,想回到主人那里,做奴仆,尽自己的职责。路上遇见一位妇女,说:“我愿做你的妻子。”于是董永带她一起到主人家。主人对董永说:“我已把钱送给你了。”董永说:“承蒙您的恩惠,父亲的尸骨已得到收殓安葬。我虽然是微贱小人,一定要尽力干活劳动,来报答您的大恩德。”主人说:“你妻子能做什么?”董永说:“会纺织。”主人说:“如果这样的话,只让你妻子为我织一百疋双丝细绢就行了。”于是董永妻为主人家里织绢,十天就织完了一百疋细绢。女子走出门,对董永说,“我本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对父亲非常孝顺,天帝命令我帮助你来还债啊。”说罢,升空而去,不知何在。干将莫邪[14]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15],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16],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17],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18]:“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19]?”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20],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21]。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22]。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23],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24]。”于是尸乃仆[25]。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26]。”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27]。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28],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29]。(卷十一)【注释】

[14]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亦载此故事,谓吴有干将、莫邪夫妇,为吴王阖闾铸剑,与《搜神记》所载有异。

[15]干将、莫邪:干将,春秋时善铸剑者,莫邪为其妻。后成为雄雌宝剑的代称。

[16]重身:指怀孕。当:将。

[17]出户:出门。

[18]相(xiànɡ):察看。

[19]所在:何在。所,代词,何。《史记·张丞相列传》:“陛下所为不乐?”《世说新语·任诞》:“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

[20]松柱:松木檐柱。石低:即石砥。指柱础石。

[21]报:报复,报仇。

[22]购:重赏征求。

[23]客:侠客,指行侠仗义之士。

[24]负:辜负。

[25]仆:倒下。

[26]汤镬(huò):煮沸的大锅。汤,开水。

[27]踔(zhuō)出:跳出。指在开水中滚动而腾跃出汤锅。踬目:踬(zhì),疑为瞋之误。瞋目,瞪大眼睛,形容发怒之状。

[28]拟:比划。指用兵器砍杀的动作。

[29]汝南:郡名,汉置,在今河南东南部地区。北宜春:汉代县名,属汝南郡。因豫章有宜春,故加“北”。【今译】

楚国善铸剑者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造剑,三年才造成。楚王很生气,想杀掉他们。剑有雌剑和雄剑两把。当时干将的妻子已怀孕快生产了,丈夫告诉妻子:“我为楚王造剑,三年才成。楚王很生气,我去必然会杀我。你如果生的是男孩子,长大了,就告诉他说:‘出门远望南山,看见有松树长在石头上,宝剑就在树的背后。’”于是干将即带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十分生气,叫人仔细察看,检查人说:“宝剑有两把,一雄一雌,雌剑送来了,雄剑没有送来。”楚王发怒了,就杀死了干将。莫邪生的儿子名赤比,后来长大了,就问他的母亲说:“我父亲在哪里?”母亲说:“你父亲为楚王造剑,三年才成。楚王发怒,杀死了他。离开家时嘱咐我:‘告诉儿子:出门望南山,看见松生石上,宝剑在树后。’”于是儿子出门南望,不见有山,只看到堂前柱础石上有松柱,就用斧子砍松柱后部,得到了宝剑。他日夜思虑,要向楚王报仇。楚王梦见有一少年,两眉之间宽一尺,说要报仇。楚王就下令悬赏千金捉拿他。儿子听到消息,逃走了,躲入深山,一边行走,一边歌哭。有个侠客遇见他,说:“你年轻轻的,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答道:“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死我父亲,我要向他报仇。”侠客说:“听说楚王悬赏千金要你的人头,拿你的头和宝剑来,我为你报仇。”儿子说:“太好了!”便自己用剑割颈部,两手捧着头和宝剑交给他,身子僵立着。侠客说:“我不会辜负你的。”于是僵尸才倒下去。侠客带着人头去见楚王,楚王非常高兴。侠客说:“这是勇士的头,应当用大汤锅煮它。”楚王按照他的话去做。头煮了三天三夜,没有煮烂,竟从滚水中腾跳跃出,瞪着双眼大怒的样子。侠客说:“这个孩子的头煮不烂,希望大王亲自到汤锅前察看,那样一定会煮烂的。”楚王就走到汤锅前看,侠客用剑砍楚王,王头随即落入汤中。侠客也自砍己头,头也落入滚水中。三个人的头都煮烂,无法分辨哪个头是谁的了。于是将锅中的肉和汤分成三份埋葬,所以统称三王墓。今在汝南郡北宜春县境内。韩凭妻

宋康王舍人韩凭[30],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怒,王囚之,论为城旦[31]。妻密遗凭书[32],缪其辞曰[33]:“其雨淫淫[34],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35],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36]。其妻乃阴腐其衣[37]。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38],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39]。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40]。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41],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42]。今睢阳有韩凭城[43],其歌谣至今犹存。(卷十一)【注释】

[30]宋康王:春秋时宋国国君,名偃。宋本为公,偃自立为王,在位47年,死谥为康。《史记·宋微子世家》载,康王在位时,“淫于酒妇人,群臣谏者辄射之”。诸侯称为“桀宋”,残暴比于殷纣王。舍人:官名。掌宫中事。韩凭:又作韩冯、韩朋。

[31]论:判罪,定罪。城旦:刑罚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服刑者黥面髡首,遣送边境,筑城守御。

[32]遗(wèi)书:投书,送信。遗凭书,给韩凭写信。

[33]缪其辞:故意使其言词荒谬不好理解。缪(miù),通“谬”。荒谬。

[34]淫淫:形容雨水、汗水、泪水等连绵不断、流不止的样子。

[35]既而:不久,过后。《世说新语·德行》:“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36]俄而:不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

[37]阴:暗中,暗地里。腐:腐烂。用为使动,使……腐烂。

[38]投台:从台上跳下。

[39]衣不中手:衣服朽烂,经不住手拉。

[40]冢:坟墓。

[41]宿昔之间:犹旦夕之间。梓(zǐ)木:梓树木质轻软,耐朽,可供制作家具、乐器等。

[42]起于此也:此句下原有:“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十三个字。余嘉锡考证谓“此唐人刘恂《岭南录异》语,后人录出时掺入。”此据余说删去。

[43]睢(suí)阳:古代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南。【今译】

宋康王有个舍人叫韩凭,娶了一个妻子姓何,长得很美,康王夺走了她。韩凭怨恨康王,康王把韩凭囚禁起来,定为城旦徒刑。他的妻子秘密地写信给韩凭,故意把言词写得荒谬不好理解,信说:“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事后宋康王得到了这封信,拿给左右的人看,左右的人没有谁懂得信中的意思。大臣苏贺回答说:“其雨淫淫,是说心中愁苦而且思念他;河大水深,是说两人被阻隔不得往来;日出当心,是说她心里有了死的决心。”不久韩凭就自杀了。他的妻子暗地里将自己的衣服弄得腐朽不结实。宋康王和她一起登上高台,韩凭的妻子就自己从台上跳下,左右的人想用手去拉住她,因衣服朽烂,经不住手拉拽,就摔死了。衣带中有遗书说:“大王愿意我活着陪他玩乐,我却认为不如死了好。希望把我的尸骨恩赐给韩凭一起合葬。”康王大怒,不准许这样做。命乡里人将他们分别埋葬,让两座坟墓分开,成相望之势。康王说:“你们夫妇既然相爱不止,如果能使两座坟墓合在一起,那么我就不再阻拦了。”很短的时间里,便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上长出来,十天就有一抱多粗,树干弯曲相互靠拢,树根相交于地下,树枝错综交叉于上空。又有一对鸳鸯,一雄一雌,常栖息于树上,早晚不离,相互依偎,悲哀地鸣叫着,声音感人。宋国人同情他们,于是称这两棵树为相思树。相思的名称是从这里开始的。今睢阳县有韩凭城,关于韩凭夫妇的歌谣故事至今还在那里流传着。二华之山[44]

二华之山,本一山也[45]。当河,河水过之而曲行[46]。河神巨灵,以手擘开其上,以足蹈离其下[47],中分为两,以利河流。今观手迹于华岳上,指掌之形具在。脚迹在首阳山下,至今犹存[48]。故张衡作《西京赋》所称“巨灵赑屃,高掌远迹,以流河曲”是也[49]。(卷十三)【注释】

[44]河神劈山的传说,本事见于《文选·西京赋》注和郦道元《水经注·河水》。

[45]二华之山:指太华山和少华山。太华山即西岳华山,少华山在其西边。山势和太华相连而稍低,故名少华,也称小华山。二山均在今陕西华阴县。

[46]河:指黄河。

[47]巨灵:神话中擘开华山的河神。擘(bò):用手把东西分开。蹈:踏,踩。

[48]首阳山:即雷首山,又名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位于黄河北岸,距华山约二百里。

[49]张衡:字平子,东汉文学家,《后汉书》有传。《西京赋》、《东京赋》是他的主要作品。赑屃(bì xì):壮猛有力的样子。【今译】

太华山、少华山本来是一座山,正对着黄河,河水流到这里就得打弯。河神巨灵用手劈开山的上部,用脚蹬开山的下部,把山从中间一分为两,以便让黄河流过去。如今在西岳华山上能看到河神的手迹,手指手掌的形状都在。脚迹在首阳山下,至今仍保留着。因此张衡作《西京赋》,所描述的“河神巨灵,猛壮有力,高处留手印,低处留足迹,让弯曲的黄河水,通畅地流过去”,正是这传说。嫦娥[50]

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51],嫦娥窃之以奔月[52]。将往,枚筮之于有黄[53]。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54]。逢天晦芒[55],毋恐毋惊,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56]。(卷十四)【注释】

[50]嫦娥奔月的故事,是古代神话传说,在我国古籍中多有记载,而《搜神记》最为详细具体。

[51]羿(yì):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善射,唐尧时十日并出,草木枯焦,羿射落九日。无死:不死。无通“不”。西王母:神话中的女神。《穆天子传》三:“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

[52]嫦娥:亦作姮娥,羿妻,偷吃仙药,奔月为月神。

[53]枚筮(méi shì):一种占卜方法。指不告其事而占卜吉凶。《左传·昭公十二年》:“南蒯枚筮之。”杜预注:“不指其事,汎卜吉凶。”有黄:巫师之名。

[54]翩翩:轻盈飞举之状。归妹:《周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卦形是。下兑上震。兑为少女,故谓妹,以嫁震男,故称归妹。此隐指嫦娥。

[55]晦芒:天色昏暗。

[56]蟾(chán chú):即蟾蜍,俗称癞蛤蟆。神话传说谓月宫中有蟾蜍。《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今译】

后羿向西王母求得长生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把仙药偷吃了而飞往月宫。将行,找巫师有黄占卜。有黄为她占卜说:“吉利。翩翩而动的归妹,独自将向西行。遇到天色昏暗,不要恐惧不要惊慌,以后将极美好昌盛。”嫦娥于是飞上了月亮,这就是月宫中的蟾蜍。宋定伯卖鬼

南阳宋定伯[57],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58]。”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59],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60]?”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61]。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62]。定伯自渡,漕漼作声[63]。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64],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当时石崇有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卷十六)【注释】

[57]南阳:秦汉郡名,在今河南。

[58]宛:县名,是南阳郡治所,在河南南阳市。市:集市。

[59]递相:轮流互相。

[60]将:副词。表示揣度语气,相当于“大概”“莫非”等。

[61]略无:全无,毫无。

[62]了然:全然。唐牟融《游报本寺》诗:“了然尘事不相关,锡杖时时独看山。”

[63]漕漼(cáo cuǐ):拟声词,形容趟水的声音。

[64]咋咋(zé zé):拟声词,形容呼叫声。【今译】

南阳郡宋定伯,年轻时候,夜里行路碰到一个鬼。他问鬼是谁,鬼说:“我是鬼。”鬼问:“你又是谁?”定伯诳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他:“你要去什么地方?”回答:“要去宛县的集市。”鬼说:“我也要去宛县集市。”于是一起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慢,我们可以轮流互相背着走,怎么样?”定伯说:“太好了。”鬼便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鬼怀疑说:“你太重了,莫非你不是鬼?”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体沉重啊。”定伯于是又背鬼,鬼全无重量。就这样轮流互相背着走一次又一次。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该畏惧和忌讳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别人向他吐唾沫。”于是他们又一起赶路。路上遇到一条河,定伯让鬼先渡,听他渡水,一点声音也没有。轮到定伯自己渡水,哗啦哗啦发出很大声响。鬼又问:“你渡水为什么有声响?”定伯说:“我是刚死不久的,不熟悉渡水的缘故。不要责怪我。”将要走到宛县集市时,宋定伯便把鬼扛在肩上,紧紧抓住他,鬼大声呼喊,发出咋咋的声音,要求放下,定伯不再听他的。径直来到宛县集市上,放到地上,竟变成了一只羊,定伯便卖掉它。怕它再有变化,向它吐了唾沫。得钱一千五百文就走了。当时晋石崇说过:“定伯卖鬼,得钱千五。”李寄[65]

东越闽中有庸岭[66],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67],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馀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68],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69],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70]。然气厉不息[71]。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72]。至八月朝祭[73],进蛇穴口。蛇出,吞啮之[74]。累年如此,已用九女。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75],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76]。寄曰,“父母无相[77],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78],徒费衣食[79],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80]。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81]。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糍,用蜜灌之[82],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83],目如二尺镜。闻糍香气,先啗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