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路标在哪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6 07:01:47

点击下载

作者:孙常福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的路标在哪里

你的路标在哪里试读: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阅读问题。既然是全民阅读,就要满足全民阅读兴趣,要是阅读盛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用的大餐。那么选择阅读大众化故事,就是全民盛宴最好美味。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讲述,十分具有阅读性和娱乐性,更具有深入浅出的启发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读物。

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饱含丰富寓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社会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艺术,更有智慧非凡的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浓缩了中国大众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些美好故事,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曾经哺育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使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升级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如何加强思考,吸取精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美好故事呢?

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价值,寻求共识与自我意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等,用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我们中国人的特征,那么,中国故事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时,我们要展望世界,理解世界,与各国人民增进交往,通过阅读各国故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是最佳的理解交流方式。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特别编撰了本套丛书。每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优化配套组合,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组成了中国好故事的完美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读性和启迪性。

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足以反映太阳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世间大道理,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从这些最感动心灵的小故事里,广大读者可以吸取心灵智慧之光,并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感召,融入进永不停止的人生追求。

李世民宽宏大度

历史上雍容大度、宽以待人当首推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告发。

所以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大臣魏征出身低微,做过道士,早年参加过瓦岗军,归唐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属官,为太子谋事。

魏征见太宗与太子暗中倾轧,争做帝位继承人,他常劝太子早除秦王李世民,以便铲除政敌,顺利登上皇位,无疑是李世民不共戴天的仇敌。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把魏征召来责问他:“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魏征从容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祸事。”

人们都以为魏征如此固执,必死无疑。但太宗被魏征对李建成的忠诚所打动,赞赏魏征为人刚直,从魏征至死不悔的态度中,看到他的经国之才,并能忠诚奉国。

李世民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厚加礼遇,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后升官到秘书监,积极参与朝政。太宗也鼓励他犯颜直谏,竭力辅助太宗成就了初唐鼎盛的“贞观之治”。魏征也被太宗比做明得失的“人镜”。“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在唐太宗的主要助手中,有相当大一批人原先都是他的敌人或政敌。用人之长,首先得容人之过,这便是太宗的不同凡响之处。

唐朝宰相陆贽,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

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两人有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

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而且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阴谋成了泡影。对此,陆贽深受感动,便积极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计前嫌,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曾国藩也是一个雅量大度之人。新宁的刘长佑由于拔取贡生,要参加朝考。当时的曾国藩身份已很显贵,有阅卷大臣的名望,欲索取刘的楷书,想事先认识他的字体,但刘坚持不给。

刘长佑做了直隶总督,当时捻军的势力正旺,曾国藩负责分击,刘负责合围,刘草写的文稿将要呈上。有人说:“如果曾公不满意,我们怎么办?”

刘说:“只要考虑事情该怎么办,他有什么可怕的呢!”

曾国藩看了这个文稿,觉得这样是非常正确的。刘长佑知道后,对幕客说:“曾国藩对于这个事没有一点儿芥蒂,由于他是个圣贤才能这么做的。”宽容大度之态,让曾国藩博得了众多的支持和鼎力相助,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惠老头智对皇上

相传唐朝的时候,无锡有一个新任的县官老爷拍皇帝的马屁,下令说:“当今皇帝是真龙天子,龙泉泉水要供天子吃用。从今后,黎民百姓不得动用龙泉水,谁敢违反,就要充军、坐牢。”

第二天,县官老爷就限令龙山脚下的老百姓在七天内运送三十船龙泉到京城,违者杀头。

龙山脚下的穷苦人,原来都靠这龙泉吃用,现在不但不能用,还要运送到京都,大家都怨死恨死了。

可是,豺狼当道,百姓有啥办法呢?只得扛的扛,挑的挑,装了满满三十船贴上“一泉”标记的龙泉水,白日黑夜,冒风冒雪地送到京城。

龙山一带的老百姓运送泉水,吃尽千辛万苦。而县官老爷却立了大功,升上去做府台大人了。大家都认为,苦算吃尽了,县官老爷一滚蛋,泉水可以自用了。

谁知道,新任的县官听说前任是靠送泉水升上去的,所以一上任,就马上到龙山去兜了一圈,一看果然是好泉水。

回来立即下令:皇上饮用之水,黎民百姓不得动用。并限期五天内把泉水送到京都,献给皇上,违者杀头。

第二任县官老爷也因拍了皇帝的马屁,运送泉水立了大功,又升上去做巡抚大人了。

而第三任县官老爷和前两任一个样,他一到任,立即下了和前两任一样的令,向皇帝呈上一样的奏本,只是限期更短了,只有三天!

大家对此忍无可忍,便说:“我们和他们拼吧,累死饿死,不如拼死!”

可是,村里的惠老头却站起来反对说:“不,皇帝要的么,我们还得送一趟。我自有道理。”

接着,老头和大家咬着耳朵,咕噜了一番。大家都晓得这老头是个“土诸葛”,就信服地点点头。

龙山脚下的老百姓,扛的扛,挑的挑,又装了满满三十船贴上“一泉”标记的龙泉水,向京都出发了。

再说,京城里皇帝看了奏本,龙心大悦,他想:年年送龙泉,连吃变神仙,县官真忠心,应该加官。

可是一查期限已超过两天,泉水还没送到,那还了得!顿时龙颜大怒,传下圣旨说:“运泉民犯,超过期限,欺君之罪,满门抄斩。”

圣旨一下,送泉水百姓中有一人哈哈大笑。是惠老头。“犯欺君之罪的是县官老爷。龙泉水是‘二泉’,二泉之名来于‘泉中泉’,这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不信可查问。”

惠老头咳嗽一声,继续说:“我们两天前就赶到京城,因为明明是‘二泉’水,标记上却写上‘一泉’,因此小民们不敢骗皇上,不敢送进宫来。”

皇帝一听,觉得奇怪,问旁边的宰相:“龙泉水到底是一泉还是二泉?”

宰相摇头说:“不清楚。”

皇帝眉头一皱,心想:本来要到江南一游,不如顺路去看看,回来再杀不迟。落得百姓要感激我皇恩浩荡。

于是第二天,皇帝就到无锡龙山脚下,只听得满街叫喊声:“二泉名茶阿要?”只见山坡上摆满挂着“二泉名茶”招牌的茶摊。

皇帝一看,心中“怦”的一跳,为了装得大贤大德,他硬着头皮下令把惠老头和乡亲们都放了出来,把无锡的原三任县官老爷都削职为民。

其实,“二泉”的名字是惠老头新起的。“二泉名茶”是按惠老头的交代最近赶制出来的。

从此后,“二泉名茶”和“天下第二泉”便名震天下,为了纪念惠老头的聪明勇敢,大家便把龙山改名为惠山。

小康熙计捉鳌拜

那是在康熙8岁登基时,朝廷内鳌拜专权,今日杀文,明日杀武,吓得索尼告老还乡,来了个杀猪不吹一一蔫退。

遏必隆胆小怕事,俯首听令,四个辅政大臣中,只有苏克萨哈是个大大的忠臣,见鳌拜专横独断,欺侮皇上,常常据理力争,被鳌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发誓要杀死苏克萨哈,再谋皇位。

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鳌拜心生一计,传令要蓟州、遵化的正白旗人迁走,把驻地让给镶黄旗,这个蛮横无理的命令,自然遭到苏克萨哈的反对,双方争执不下。

康熙命大学士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前去蓟州,遵化实地勘察。

三位大人坚持正义,反对强夺白旗驻地,鳌拜恼羞成怒,竟假传圣旨,擅自杀了三位忠臣及家人百余口。临行刑时,哭声震地,怒气冲天,市民百姓,都垂泪不止。

这一日,康熙早朝,整拜大摇大摆上了金殿,傲慢地对小皇上说:“启禀万岁,苏纳海违背圣命,拨地迟误,并勾结朱昌祚、王登联妄奏欺君,均已被臣逮捕处死!”

整拜一言方出,满朝文武都为之震惊。好家伙平白无辜,先斩后奏,杀了三家大臣,这简直是要谋反嘛!完了,大清朝就算完了!

再看康熙,坐在那儿,脸上不红不白的,一声不吭地在玩自己的小拳头!

鳌拜见了,差点没乐出声来。心想:“不怪算命的说我有九五尊位之份,小玄烨如此无知昏庸,这金銮殿岂不是很快就要倒给我了么?”

想到这里,鳌拜得意忘形地腆起个大肚子,眼现凶光,扫视文武百官,又转过身来对康熙说:“万岁,臣还有本奏。苏克萨哈久怀奸心,蓄谋篡权夺位,暗中勾结苏纳哈、朱昌柞、王登联等,欺君罔上,故臣已将其逮捕归案,欲车裂杀之,特奏明皇上!”

一听要杀苏克萨哈,小康熙坐不住了,死的三个是救不活了,忍就忍了吧,这笔账先记着,早晚得算!可活着的苏克萨哈是大忠臣,说啥也不能再让他给杀了!康熙小手一摆说:“杀不得!杀不得!”“杀得,杀得的!”“不能杀,就是不能杀!”

鳌拜见小皇上梗着脖子,就是不允,可真急了!他三步两步冲到殿上,一把抓住小康熙的龙袍,怒目圆睁,大声喝道:“我说杀得就杀得,你小小年纪知道什么!”说完,鳌拜竟扬长而去,一回府衙,就立即传令将苏克萨哈绞死。

康熙知道后,气得两眼冒火,银牙咬碎,闷坐后宫,一个劲儿地琢磨着,用什么办法才能除掉这个害国害民的大坏蛋!

康熙正在发愁,他的小老姑来了。这位小老姑是皇太极的老丫头,顺治爷的小老妹儿,只比康熙大三岁。

她生性聪敏,才识过人,惯会骑射,武艺超群,康熙最佩服她,从小就爱和这位小老姑在一起玩,彼此十分亲近。

小老姑见康熙愁得头不抬,眼不睁的,心疼地说:“看把你愁的,不就是为了那个专门会吹胡子瞪眼睛的鳌拜老头子想不开吗?这点小事好办,听老姑我的,打明个,把他抓起来杀了,不结了吗?”“咳,你说得倒容易,他爪牙死党很多,要是传旨抓他,还不立刻就得反了呀!”

小老姑把嘴一撇,说:“杀这么个糟老头子,还用得着大喊大叫,大吵大闹的吗?你顺着我的手往窗外看,外面那不是就有杀鳌拜的刀吗?”

康熙听了半信半疑,连忙向窗外一看,原来,窗外有十几个舞枪弄棒的小太监,正在操练武艺。他恍然大悟,小手一拍,又蹦又跳地说:“好刀,好刀,鳌拜死定了!”

原来,皇宫里养十几个没上学,不识字的小太监习武,保护皇上,是打明朝留下的规矩。窗外这十几个小太监,个个武艺高强,每天和康熙一起练拳,一起游戏。

康熙待他们情同骨肉,他们也都愿为康熙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第二天,康熙传旨,召整拜入官下棋。鳌拜自从杀了苏克萨哈,见康熙不但无所表示,而且还亲自邀自己入宫下棋,更不把他看在眼里。他毫无戒备,连侍从也没带,就直奔后宫。

后宫门前,小康熙正和一帮小太监玩耍。他看见鳌拜远远走来,就和小太监们说:“今天,我领你们玩一个抓人游戏。一会那个老鳌拜到此,我一声令下,你们就拉胳膊拽腿地一上,把他捆倒在地,游戏就算玩完,我重重有赏!”…

十几个小太监,个个都是好热闹的,一听这个游戏新鲜,乐的没法儿。等整拜一到跟前,一哄声地蜂拥而上,不等康熙下令,就嘻嘻哈哈地将鳌拜捆起来,撩倒在地上了。

鳌拜还当小太监跟他捣乱玩儿呢,一个劲儿地高声叫唤:“别闹,别闹!”

康熙这才厉声正色说道:“鳌拜,你死到临头,还不明白吗?”这时,鳌拜才知自己中计了,刚要放声喊叫救命,康熙的小老姑从旁边闪了出来,手起刀落,结果了老鳌拜的性命!…

康熙设计除了鳌拜,又命索额图率侍卫军捉拿整拜的家人和死党,开列鳌拜罪状,晓喻朝野,百官无不震服,这一年,康熙才16岁。

刘罗锅智告贪官

那是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处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

于是他便令和珅承办此事,让他造出预算,限两月之内竣工。和珅得皇上宠信,但贪婪成性,是个雁过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得了个发财的良机。

三天后早朝时,和珅就带本奏道:“皇上,这段御道确实有碍观瞻,必须全部换新。

由于所需石料要从数百里外的房山采办,石匠精雕细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从紧开支,至少也需白银十万两。”乾隆皇帝二话没说,立即照准。

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将御道两旁用草苫遮住,数百匠人叮叮当当地日夜干了起来。结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竣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珅陪同下一看,果然见御道平坦,焕然一新,不由龙心大喜,连声赞好。

次日早朝时,乾隆皇帝就当众宣旨:“和爱卿这次主修御道,夜以继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劳苦功高,朕赏你白银一万两,再升官一等。”

和珅得意洋洋,名利双收,连忙谢恩。谁知过了没几天,此事的底细被刘墉无意中发现了。

原来和珅根本没有去房山采办石料,只是将原来的石块撬起来,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铺上便跟新的一样。

因此,工期缩短,成本又省,总共只花了一万两银子。刘墉便决心将它揭露出来,让和珅当众出丑。

第二天上早朝时,刘墉待大家进太和殿后,飞快地将身上的朝服脱下,反过来套上,然后悄悄跟了进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龙椅上,居高临下,抬头一看,忽见群臣后面站着个衣着与众不同的人,觉得奇怪,再细一看,却是协办大学士刘墉。

心想:他向来十分注重仪表,办事小心谨慎。今天怎么昏头昏脑地将朝服也穿反了,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细节很快被向来看着皇上眼色行事的和珅发现了。

因当时明文规定:上朝时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刘罗锅,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

便故意幸灾乐祸地说:“刘大人,你今天怎么啦??和珅这么一咋呼,群臣见了都为刘墉捏了一把冷汗。奇怪的是,那刘墉却低着头置若罔闻。

要是换个大臣,乾隆皇帝早就发火降罪了,但念及刘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责备的语气问:“刘爱卿,你怎么将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来见朕。”

刘墉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进来,跪地奏道:“启奏皇上,微臣今日将朝服反穿了,确实不该,请皇上恕罪。

不过,朝服穿反显而易见,可如今有人将御道仅仅翻了个面,再略加修饰,就侵吞公款,大肆渔利,虽发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觉了吧?”

刘墉话音一落,刚才正趾高气扬的和珅,顿时像矮了一截,脸色大变。“什么?你说这御道是翻个面铺的。”乾隆皇帝一听,连忙追问,“刘爱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细细奏来。”

刘墉大步向前,伏地奏道:“万岁,此事为臣偶然听说,并已去现场查勘。不过,还是请皇上先问和大人为妙。”

乾隆皇帝暗吃一惊,便问和珅:“你还不实说?”

和珅见东窗事发,再也无法隐瞒,忙跪倒在地,说:“为臣该死,确实未去房山采石,只是将原有的石块翻转过来雕刻了一下,重新铺上。”

乾隆皇帝顿时怒形于色:“你好大的胆,那么你总共花了多少银子?”“一万两。”“那其余的九万两呢!”“这……”和珅光是拚命叩头,再也答不出话来。

刘墉奏道:“皇上,这还用问,其余的早落入了和大人的腰包。嘿,想不到这么一项小工程,和大人竟能变出大戏法。望皇上明断。”

直到这时,群臣才知道刘墉反穿朝服的用意。乾隆皇帝早已怒气满胸,可和珅与自己情投意合,凡事又离不开他,只得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大胆和珅,竟敢欺君罔上。朕命你速将贪污和赏赐给你的银两退回国库,并免去你的官职一级。而这段御道须按你原来方案重新建造,所需银两则罚你出。下不为例,否则严惩不贷。”

和珅只得自认倒霉,表示认罚,并连连谢罪。纪晓岚奏道:“皇上,刘大人参奏有功,理该有赏。”

乾隆皇帝朝刘墉笑道:“好,朕赏刘爱卿朝服三件。不过,下次你切勿将它再穿反了。”

刘墉忙道:“谢主隆恩。如今御道之案已正,为臣岂会再将朝服反穿!”

慈禧受辱相国寺

那是在公元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西太后慈禧带着光绪和王公大臣仓皇逃到西安。

慈禧一边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一边命李鸿章为议和大臣,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讨得了洋人的欢心,北京城暂时平静下来。她惊魂稍定,便动身返回北京。

途中,她一时兴至,要带光绪和众大臣到古城汴梁一游,顺便到古刹相国寺降香礼佛。

旨意传到开封,开封知府慌得手忙脚乱,立即张贴告示,圣上驾到,凡銮驾经过街道,须用红毡铺地,门上挂彩;全城妇孺老幼皆要倾城出动,头顶明烛,路旁跪迎;无论贫贱富贵,均按人头每人交白银二两,以备为老佛爷慈禧进礼。

如有抗命不从者,严惩不贷!这一下可苦坏了全城百姓,个个叫苦连天,只好到相国寺进香拜佛,祈祷菩萨保佑,免除这场灾难。

开封相国寺长老智清五十多岁,侠肝义胆,机智多谋,心生一计,他向知府请求,只要能免除全城百姓每人二两白银,他情愿向慈禧献出镇寺之宝。

知府听了,暗想,开封百姓食不饱肚,确实榨不出多少油水,智清若能把镇寺之宝献出,有何不可!就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过了两日,慈禧的大队人马进了开封城。全城百姓跪迎路旁,口称万岁。开封知府迎驾后,西太后乘八抬大轿径直朝相国寺而来。

智清方丈身披红袈裟,率寺内众僧跪在山门迎接。慈禧下得轿来,见众僧跪地迎驾,忙说:“自家子弟,不必俗礼参拜,快平身回话!”

慈禧为啥把智清和众僧称为自家子弟呢!原来她笃信佛法,自称是受命于天的老佛爷,所以,她认为到相国寺等于串亲戚,对佛门的僧人皆称自家子弟。

慈禧落座后,智清忙跪地,高念一声佛号,说道:“今日老佛爷驾临敝寺,真是蓬荜生辉,光耀佛门,现将镇寺之宝献上,请老佛爷笑纳!”

慈禧一听智清要给她献宝,满是皱纹的老脸顿时乐开了花。太监李莲英一挥拂尘,走到智清面前,说道:“方丈惠心可嘉,太后特此恩准。快快将宝献上!”

智清听了,向身边一个僧人示意。稍时,只见两个壮健的僧人抬着一个红漆木桶,放在西太后面前。

慈禧见珍宝如此沉重,正在纳闷,只见智清走到慈禧面前说:“敝寺开山一千多年,佛门鼎盛,众弟子得以安心诵经念佛,普济众生,全仗此宝庇护,今将此宝献给太后,望老佛爷珍爱!”

慈禧听了,十分欢喜,忙说:“都是佛门弟子,老佛爷我岂能不珍爱!”李莲英对智清说:“既是献给老佛爷的珍宝,何不快快揭开黄绫让老佛爷过目!”

智清走上前去,双手揭开黄绫,众人拭目一看,原来是满满一桶黄土,土中长着一堆姜芽,不由瞠目结舌。

慈禧顿时大怒,厉声喝道:“智清,这是何物!”智清不慌不忙地跪在慈禧面前,说道:“禀老佛爷,这是一桶姜山!”

一桶姜山的谐音是一统江山。智清向慈禧奉献此物,寓意讥刺她垂帘听政,独揽大权,丧权辱国,卖国求荣,使得江山破碎,民不聊生。

在场的大小官员,想不到小小的智清方丈竟敢如此戏弄太后,都暗暗为他捏一把汗。开封知府吓得魂不附体,浑身像筛糠一样发抖。

慈禧心里虽恼,却强装笑脸,对智清说道:“众弟子既然把此宝献出,我就把它收下。不过,此宝过重,离京路途遥远,携带不便,暂留贵寺,待日后再派专人将它运回京城!”

慈禧嘴上这样说,可牙却咬得吱吱响。智清见慈禧眼含杀机,却也并不理会。

慈禧在左右的搀扶下来到大雄宝殿,她抬头见大殿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匾额,上面镶嵌着“古汴名蓝”四个金粉大字,眼睛一亮,心想真乃天赐良机,今日老娘让你这秃驴死在眼前!便问:“智清方丈何在!”

智清忙上前答话:“贫僧在此,老佛爷有何吩咐!”慈禧沉下脸来,指着匾上的四个大字问道:“智清你知罪吗?”

智清一看匾额,马上明白慈禧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故装不知,说道:“贫僧学识浅薄,请老佛爷明示?”

没等慈禧开口,李莲英早知太后之意,立即上前喝道:“你这秃驴好大胆子,竟敢犯讳!来人,将这秃驴拿下,请老佛爷发落!”

为啥说匾上的字犯讳呢!原来,匾额上的“古汴名蓝”四个字,就是“古城汴梁名寺”之意,佛经上把众僧居住的地方叫“伽蓝”,简称“蓝”。

殊不知,慈禧的乳名叫蓝儿,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凡是帝王的名字,不准民间擅自使用,如果与名字相同,必须用其他的字代替,这叫避讳。

可巧,大雄宝殿匾额上的蓝字,正犯了慈禧的名字,这岂不犯了弥天大罪?

这时,慈禧走到智清面前,假惺惺地说道:“弟子本是佛门中人,我本不愿加罪于你,可惜国法难容!因此地是佛门圣地,本宫不开杀戒,赐你自裁!现大殿前有一放生池,你就投池吧!”

智清也不答话,整整袈裟,对天遥拜之后,走到放生池边,纵身跳进池内。

慈禧看智清自裁,微微一笑,正待起身,忽见放生池内爬出一个人来,慈禧以为是什么怪物,仔细一看,原来是智清,她不禁大怒,喝道:“大胆智清,竟敢违抗懿旨,来人……”

没等慈禧说完,智清早已水淋淋地走到慈禧面前,说道:“贫僧岂敢违旨,贫僧刚刚走到奈何桥上,被一个人拦了回来,无奈,贫道只好又回到阳间!”

慈禧哪里相信,她冷笑一声问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违抗本宫之命!”

智清答道:“禀太后,此人乃是先帝乾隆皇帝!先帝亲口所言,此匾是他亲笔所题,与贫僧无关,故叫贫僧返回阳间!”…

智清说得头头是道,慈禧心里也疑惑起来,她忙问道:“既是先帝所题,为何无有先帝落款!”

智清答道:“想当年乾隆盛世,天下太平,黎民安乐,朝臣皆服。先帝为体察民情,多次南巡路过开封,来本寺降香。

乾隆皇帝看本寺香火旺盛,众僧皆安心诵经念佛,一时兴致,故御笔亲题匾额。只因先帝是微服出访,故不便留名。”…

慈禧听智清说得有根有据,不由半信半疑,又问道:“先帝既是微服出访,你寺又怎知是他御笔呢!”

智清答道:“本寺原先不知,后来先帝在太和殿召见河南巡抚时提及此事,巡抚告知本寺,并嘱咐本寺将此匾高悬于大雄宝殿上方,以光耀千秋!”

慈禧听了,转头问开封知府:“此话当真!”知府战战兢兢地答道:“此匾确系先帝所题,开封府志上有记载,臣去取府志请老佛爷览阅。”

慈禧自觉没趣,挥一挥手说:“不必啦,退下!”李莲英见主子进退两难,忙解围说:“方丈不要介意,刚才不过是老佛爷给你开个玩笑!”

智清又接着说:“刚才在奈何桥头,先帝还说,不知哪个不肖子孙竟和老祖宗开起玩笑来了,连寡人的御笔也不认识!”…

慈禧明知是智清借先人之口辱骂自己,可又无言答对,一时搞得狼狈不堪。

智清心想,今日当着朝臣和众人之面,狠狠撕了慈禧的脸,也算是为开封百姓出一口气,平了心头之恨!如再继续折腾下去,一旦弓弦崩断,就不好收场了,不如给她个台阶下来。

想到这里,就对慈禧说道:“刚才先帝又嘱咐小僧,让贫僧告之老佛爷,列宗列祖创业不易,他把蓝字赐予太后,要你上应天命,下顺民心,一统江山!”

慈禧明知智清话中有话,也只好顺着台阶下,说道:“本宫决不负先帝之望,今将御匾给贵寺留下,蓝字本宫带走,永远留在身边,铭记先嘱!”

慈禧嘴里这么说,可心里却像吃了蝇子一样,七上八下直翻腾,她万万没有想到堂堂皇太后,竟被一个小小僧人戏弄,早知如此,何苦来汴京一游!

就这样,因慈禧拿走了相国寺大雄宝殿匾额上的蓝字,因此,至今匾额上只剩下“古汴名”三个字了。

木匠出身的齐白石

齐白石比徐悲鸿早生32年。但是,在徐悲鸿出生的时候,32岁的齐白石尚未步入画坛。画风“扫除凡格”、自成一家的齐白石,孤立地站在北京画坛保守派的一片唾骂声中。他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

1929年,徐悲鸿来到北京,他慧眼识珠。这时的齐白石年已六十有六,但在徐悲鸿看来,在中国画这个天地里,他仍然是一匹能够负重奔驰的千里马。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

徐悲鸿在展览会上率先把“徐悲鸿定”的条子挂在齐白石的画幅之下。他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

徐悲鸿请齐白石到自己任院长的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

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徐悲鸿用他的真知灼见和大无畏的呐喊,为齐白石筑起了一堵高大的墙垣,挡住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长枪短箭,终使齐白石得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师。

无疑,卓越的人物必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他们的高尚之处,在于伸出双手,去托举别人,在于用身体架起“人梯”,助人登攀。

每天给自己希望

那是一年秋天,郭沫若到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里偶尔拾到一本笔记,打开来一看,扉页上写有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翻看下去,里面写着一首绝命诗,还署着当天的日子。

郭沫若看罢叫急,立即让随行的同志去寻找失主。众人四下里找寻,终于及时找到了那位欲绝命之人,原来是一位神色忧郁、行动失常的姑娘。

经过了解,这位姑娘因为考大学三次落榜,爱情又遭受到了挫折,于是决心“魂归普陀”。郭老关心地对她说:“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低头不语。

郭老吟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这一改,使姑娘感动不已。好一个“春在心中”的教诲,把这位姑娘对人生的态度从颓唐转化为进取。

在人生茫茫的征途上,我们似乎总想寻觅一份永恒的快乐与幸福,总期盼自己付出的所有努力、真心和真情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能够找到自己珍爱的生活。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而是常常会伴随狂风暴雨、急流险滩。

当我们的种种努力被无情地击得粉碎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面对种种的不幸和打击而陷入极度的失望与痛苦之中。这时,失望就像一只罪恶的黑手,撕扯着我们,企图把我们拉向无底的深渊。

在这“万劫不复”的时候,就需要希望来引路。因此,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成了我们心中的温暖而灿烂的太阳。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无法计量自己生命的长度,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行程;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每天活在希望中,我们的人生定将五彩斑斓、韵味无穷。

让优秀成为习惯

香港首富李嘉诚,14岁时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中途辍学,到一家茶楼当跑堂。香港的广东人有吃早茶的习惯,店伙计每天必须在凌晨5时左右赶到茶楼,工作时间长达15小时以上。

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伙计休息时,他还要待在茶楼侍候。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时候,茶楼打烊时,已是夜半人寂了,李嘉诚累得两眼发黑腿发软。

后来他对儿子谈起他少年时的这段经历时,感慨地说:“我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三天三夜。”尽管这样想,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经营钟表公司的舅父送给他一只小闹钟,让他掌握时间。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定好响铃,最早一个赶到茶楼。

李嘉诚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他真诚敬业,勤勉有加,很快便赢得了老板的赏识,也成了加薪最快的堂倌。

后来17岁时他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他刻苦钻研,任劳任怨,业绩卓著,年仅20岁就被提升为业务经理乃至总经理。

正因为他兢兢业业,锐意进取,最终开创了一代伟业。在他几十年的创业中,地位变了,环境变了,但他的手表永远比别人快10分钟,这已成了他的习惯,这也是他终为人先、傲视群雄的缘由。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当你的行为足够优秀,当优秀成为习惯,那么,你肯定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谁也不敢轻视的佼佼者。

失败的人让懒散成为习惯,让说谎成为习惯,让推托成为习惯。成功的人让优秀成为习惯,让诚实成为习惯,让进取成为习惯。

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斗志昂扬,都会锲而不舍,都会一丝不苟,都将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机会总是青睐那些让优秀成为习惯的人,因为他们从来不会辜负对自己信任的人,不会辜负机会对自己的眷顾。保持一颗优秀的心,陶冶一种优秀的品格,让优秀成为习惯,成功也就成为习惯,人生将因优秀和成功而显得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10年后你会怎样

那是一个女孩在18岁之前,她是个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每天就在艺校里跟着同学唱唱歌,跳跳舞,偶尔有导演来找她拍戏,她就会很兴奋地去拍,无论角色多么小。

直到1993年的一天,教她专业课的赵老师突然找她谈话,问她:“你能告诉我,你未来的打算吗?”

女孩一下子愣住了。她尚不明白老师怎么突然问她如此严重的问题,更不知该怎样回答。

老师又接着问她:“现在的生活你满意吗?”她摇摇头。老师笑了:“不满意的话证明你还有救。你现在想想,10年以后你会是什么样?”

老师的话很轻,但是落在她心里却变得很沉重。她脑海里顿时开始风起云涌。沉默许久后,忽然就坚定地说:“我希望10年以后自己能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同时可以发行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

老师问她:“你确定了吗?”

她慢慢咬紧嘴唇回答:“Yes!”而且拉了很长的音。“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着算回来。10年以后你28岁,那时你是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大明星,同时出了一张专辑。”“那么你27岁的时候,除了接拍各种名导演的戏以外,一定还要有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25岁的时候,在演艺事业上你就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另外在音乐方面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23岁就必须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和训练,包括音乐上和肢体上的。”“20岁的时候就开始作曲作词。在演戏方面要接拍大一点的角色了。”

老师的话说得很轻松,但是她却感到一种恐惧。这样推下来,她应该马上着手为自己的理想做准备了。可是她现在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想过,仍然为小丫鬟小舞女之类的角色沾沾自喜。

她觉得一种强大的压力忽然向自己袭来。老师平静地笑着说:“要知道,你是一棵好苗子,但是你对人生缺少规划。我希望你在空闲的时候,想想10年以后的自己。如果你确定了目标,希望你从现在就开始做。”

想想10年后的自己,当她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整个人都觉醒了。从那时起,她就始终记得10年后自己要做最成功的明星。

所以,毕业后,对角色她开始很认真地筛选。渐渐地她被大家接受了,也慢慢地尝到了成功的欢乐。

这个女孩就是如今红遍全国、驰名海内外的影视歌三栖明星周迅。

2003年4月,恰好是老师和周迅谈话的10周年,她不知道是偶然还是必然,她居然真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夏天》。

从1991年到2008年初的17年中,周迅已拍摄各类题材的影视剧37部,成为32种知名品牌的形象代言人。

她已获得过45个影视歌奖项,百花奖、金紫荆奖、金像奖、金马奖她都先后一一问鼎,她的歌曲深受广大歌迷的喜爱,先后在国内外屡获大奖。

毫无疑问,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周迅牢记老师的话,孜孜以求、奋争不息的结果。

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0年?人生没有回程票,而且稍纵即逝,无以复追。只有及时地考问自己:“10年后我会怎样?”

及早规划,及早行动,并且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你就会拥有多彩的人生。是的,时刻想着10年以后的自己,想想10年以后会怎样,你就会离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越来越近。

胸怀彩色的理想

那是在湖南农村,他是一个特别喜欢拉小提琴的男孩。他没有机会上学,除了帮助大人干些零碎的农活以外,就是不停地学拉琴。

终于,一天他怀着梦想来到北京参加艺术考试。他拉了自己常拉的一首曲子。老师发现这个孩子独特的音乐天赋,就破格收下了他。而此时他还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

后来,他的技艺有了长进,他冒险去美国留学。家里没有能力支持他,刚到美国,他就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赚钱来支付上学的费用。

非常幸运,他在纽约的格林威治大街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卖艺,这是最能赚钱的好地盘。

当时,和他一起拉琴的还有一位黑人琴手,过了一段时间,他赚到了不少卖艺的钱后,就和那位黑人琴手道别。

因为他想进入大学进修,更想和琴艺高超的同学相互切磋。于是,在大学中,他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提高音乐素养和琴艺中……

多年后,有一次他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的老友那位黑人琴手,仍在那个最赚钱的地盘上拉琴。

当那个黑人琴手看见他出现的时候,很高兴地问道:“兄弟啊,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

他回答说他在林肯中心音乐厅拉琴时,那个黑人琴手笑着问他:“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盘,也很赚钱吗?”

他就是音乐大家谭盾。黑人琴手哪里知道,那时的谭盾,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他经常在著名的音乐厅中登台献艺,而不是在门口拉琴卖艺。

更为让人惊叹的是在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评选中,李安执导的影片《卧虎藏龙》的乐曲被评为最佳原创音乐配乐奖,而这正是谭盾的杰作。这是迄今为止,首位华人作曲家获此殊荣。

谭盾说:“让眼睛看到声音,让耳朵听到色彩,这是我一生的追求。”正是胸怀彩色的理想,使得谭盾执著痴迷,锲而不舍,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舞台,演奏出人生辉煌的乐章。

把自己交给舞台

那是在2009年央视春节晚会后的小沈阳,火了!小沈阳原名沈鹤,1981年出身于辽宁省开原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由于家里穷,小沈阳读了5年半的书就辍学在家,虽然从未拜师学艺,但生长在东北乡村的他,时常能看到田间地头的二人转表演,听到录音机里播放的经典二人转段子。

加之父母也都会表演二人转,对他来说唱起二人转是如此自然的事。上山砍柴、采野菜时,他和哥哥常拿二人转打发枯燥的时光。

为了不“白瞎”了孩子的艺术天分,小沈阳14岁时,父母一咬牙,借了一笔钱送他去学武术。他和妈妈都天真地觉得学了武术之后能像李连杰、成龙一样,拍个大片。

第一年,小沈阳学得非常刻苦,可一年3500元的学费,让家里难以承受。第二年,他跟家里说学武的人都不长个子,坚决不去学了。父母后来才知道,他是怕给家里添负担才放弃了学习。

为了挣钱,母亲趁着农闲出去唱“白活”补贴家用。“白活”就是东北农村办丧事时,找人去边哭边唱。

有一回,小沈阳心疼母亲大冬天独自出远门太辛苦,就陪着母亲一起去,也就跟着干了一回“白活”。

一曲唱完,有位老大哥跟他母亲说:“你这孩子正经唱得不错,跟着你这么唱不白瞎了吗?电视上说铁岭正招生学二人转呢,把孩子送那里学去吧。”

就是因为这句话,16岁的小沈阳决定出去闯一闯。默默藏着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的念头,1996年他独自一人,背井离乡跑到铁岭,闯进了铁岭县剧团。“当时的学费要1000元,我总共就借到700元,那300元学费只好欠着。”

1999年他学成毕业。第一次正式登台,是跟着剧团送戏下乡,唱的是《小拜年》。他紧张得不行,一紧张就爱哆嗦,当时不光腿哆嗦,连嘴都哆嗦,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一场戏是怎么哆嗦完的。

一次演出,小沈阳和沈春阳搭档在吉林唱二人转。有喝醉酒的观众在下面起哄,说演的啥玩意儿,下去吧。见俩人还在台上接着表演,那人继续骂。

沈春阳受不了了,愣在台上就哭了起来。小沈阳心里也不是滋味,还是硬撑着唱了一首思念父母的歌。这一唱,两个背井离乡、奋力打拼的年轻人眼泪止不住了。

有一位观众站出来打抱不平,说俩孩子这么不容易,骂他们干啥,说着,还掏出了小费,把场面给圆了过去。其实刚到吉林的那段日子,小沈阳差不多天天挨哄,当时“死的心都有了”。

不久,在吉林小沈阳认识了本山传媒的副总张家豪。在张家豪的引荐下,2006年中秋节,小沈阳拜赵本山为师。拜师时,赵本山对小沈阳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好好干,犯错误收拾你。”

在今年央视的元宵晚会上,小品《不差钱》获得今年“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语言类一等奖。颁奖后,赵本山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把舞台交给小沈阳。”交给当年那个在静寂的山沟里清亮亮歌唱的孩子。

10多年前,一个宁静的午后,小沈阳的小学老师在山路上远远望见小沈阳和他哥哥,两个孩子,正在山沟里唱二人转。那么投入,没有一个观众,只有蓝天、白云和大山。

而今天,小沈阳红遍了大江南北。“十年磨一剑”,小沈阳把自己交给了舞台,用勤奋、执著、热情和汗水,开始了精彩的亮相。

成功之门的钥匙

张骏是美国Micron公司驻北京办事处的一名普通员工。1999年11月,该公司正准备撤销在中国的这家办事处。这时,公司总部招他去开会。

为什么公司会招他去开会呢?一是因为办事处的领导闻听办事处要撤销,已另觅高枝;二是这个年轻小伙子给曾前来中国巡视的公司老总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骏提着笔记本电脑就上了飞机,对于与会人员、会议内容他一无所知。在飞机上他一直在细细琢磨,仔细研究了Micron公司近两年的年度报告。

10多个小时之后,当飞机抵达纽约机场的时候,他已经做出了Micron公司未来在中国两年的发展计划。会前5分钟,张骏被要求当着Micron公司的所有海外分公司总经理和Micron公司总裁的面发言。

张骏高屋建瓴,条分缕析,有理有据,言简意赅,令人信服地亮出了一份高水平的发展计划。这次突然“袭击”的结果是他改变了年收入60亿美元的公司的决策,也给自己带来了新的机遇。

公司决定非但不撤回这个办事处,并且对他委以重任,担任Micron公司北京代办处首席代表,中国区总经理。这时他刚过完29岁生日。

如果张骏平时工作漫不经心、得过且过,不注重思考和积累,那定然又是另一番情景。美国的拉斯金说过:“自助,是成功的最好方法。”天道酬勤,机遇总是偏爱有心人。

卡罗·道恩斯的经历告诉人们,不要畏首畏尾,而要专心致志,锐意进取,这才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哑童巧计除盗贼

山里山,湾里湾,童家湾的一个山坡上有两间茅草房,草房里住着哑母与小童童。那一年,童童爹过世时,童童还在襁褓中。

哑母带着他,春天上山采野果,秋天上山挖草药,苦的日子挨着过。眼看着童童长到八岁整,哑母把他领到学校里,可童童除了像哑母一样会哇哇叫几声外,其余的音一概发不出。

其实童童听得见,由于母子俩长年离群索居,就失去了与人交谈的机会,也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小小的山村学校无力收留他,童童只得含着泪,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校。

母亲知道儿子的心情,她买了几只小山羊,让童童每天上山去放羊以解寂寞。

有一天,童童很晚还没有回家,哑母“哇啦哇啦”满山找,终于在一个泉水边找到了他。原来是一头小山羊死啦,童童不敢回家。哑母比划着告诉他,娘不怪他,让他赶着羊儿回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