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普盖尼·奥涅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7 00:39:17

点击下载

作者:(俄)普希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叶普盖尼·奥涅金

叶普盖尼·奥涅金试读:

智量文集前言

这部文集里收入的文字,是我1978年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工作以后直到2012年间所写出和翻译的东西中的一部分。按著作的性质分为翻译编、创作编、文论编和教学编。我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和作协会员,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作中,写过和翻译过一些东西,但是限于我的水平,这些东西只能说对同行的朋友们和对学生们有一点参考价值,也绝非全部都有这样的价值。因此这次出版这个文集,我并没有把自己写过和译过的东西全都收进来。比如在我大学学习阶段和此前所撰所译的东西,我给许多朋友的书和文章写过的推荐文字、序文和评论等等,全都没有收入。译文部分也只取一部分世界名作,大量其他译文均未采择。可惜的是,有一些名作的译文丢失了,或一时查找不到,只好付之阙如。只希望这里印出的这些文字对于我的同行同志们、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和学生们能有一点用处。

在这里,我必须对养育我教导我,使我成人成材的我的父母、老师和许多学界前辈敬致谢忱,尤其是我在北京大学学习和工作时期的恩师和同事们以及学友们,他们给予我的培养和帮助,我没齿难忘。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出版文集这项工作上给予我的关怀、支持和帮助。我还要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我的妻子吴妹娟女士,数十年来,我所做出的每一点成绩中,都有她的劳动和贡献。

敬请每一位读到这些文字的人士,给我以严格的批评指教!王智量2013年春于上海

译者前言

俄国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的名字对你一定是并不陌生的。他是我们中国广大读者最为喜爱的外国诗人之一,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外国作家之一,我国人民读他的作品已经一百多年了。

你一定也知道,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这部写于1823—1830年间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这是普希金最伟大、影响最深远、读者也最多的作品。它以优美的韵律和严肃的主题深刻反映俄国19世纪初叶的现实,提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被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在这部独特的作品中,你可以读到许多生动感人的情节,见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欣赏到各种各样当时俄国生活的真实画面,而且所有这些都是用格律严谨、语言流畅的诗句写出的。在这部诗体长篇小说中,作家以高度简洁凝练的笔法叙述故事,描写风景,刻画人物,展示生活,表现出了他全部的思想高度和才华。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阅读、了解和欣赏这部不朽的世界古典文学名作吧。1《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诗体小说是以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诗人通过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真实,传达他对现实人生的看法和他对人类本性的观察与了解,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奥涅金出身贵族,养尊处优,有很高的智慧和教养;他对当时俄国的现实不满,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但是他又生性懦弱,既不能和生活中的恶正面对抗,也不能挺身而出,对社会作出什么积极的贡献。他有时还表现得很自私,比如,为一点小事就开枪打死自己的好朋友。他和他自己所属的贵族上流社会格格不入,但他又是一个消极懒散、一事无成的人,他并不具有一种可以让他下决心抛弃自己贵族生活的远大理想。他没有像十二月党人那样献身人民的解放事业。(普希金在他已经写出的第十章中,曾经描写奥涅金有可能变成十二月党人,但是他最终自己把这一章稿子烧掉,因为这不符合“多余的人”矛盾性格的客观逻辑。)奥涅金的这种思想与性格特征使他在社会生活中无所适从,于是,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像他这样的人,在1825年前后的俄国是很多的。俄国作家赫尔岑说:“每走一步路都会碰见他(这样的人)。”这种人如果想改变他们的“多余”处境而又不甘心堕落,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向人民,但是像奥涅金这样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普希金通过奥涅金这个形象写出了当时俄国一代贵族青年所共有的思想与性格特征。俄国文学中描写了许多这样的人物,奥涅金是这些多余人形象的始祖。多余人形象在19世纪初叶俄国文学中的出现,说明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相当强大的进步力量。俄国文学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说,这样的文学形象是在一种“新生活的微风”熏陶下产生的。普希金在奥涅金这个形象身上,写出了俄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奥涅金这个多余人形象有其文学发展史上的来源。文艺复兴以后,世界文学开始强调个性的自由和人性的全面发展。但丁、拉伯雷、薄伽丘、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作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使人和人性成为文学的真正主题。普希金继承和发扬了世界文学中这一伟大的人文主义传统,并且在前辈打下的基础上再作发展。他在多余人形象的塑造上更加深入而具体地探索和表现了人性,揭示出人性中固有的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尤为可贵的是,普希金还对奥涅金身上许多个人主义的东西提出批判,暗示出一种超越个体自我以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从而继承和发展了世界人文主义文学传统的积极的内核。这使《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世界文学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奥涅金这一形象也因此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意义。“多余的人”的形象并不仅仅在俄国文学中才有,当时欧洲文学中那些“世纪病”患者形象,20世纪美国文学中“迷惘一代”的形象,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人”形象,都是他们自己时代和环境中的多余人。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世界文学的多余人群像中,是塑造得最为深刻而完美的一个。由于多余人形象所具有的人类共性,它的影响也就超越了时空,这就是奥涅金这个外国文学中的人物至今仍能吸引和打动我们的原因。

作品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是普希金为俄国生活树立的一个“理想”。作家称她为“我可爱的女幻想家”和“我的可爱的理想”。这个淳朴、高尚、纯洁而又美丽的女性身上,体现着俄罗斯人民和俄罗斯民族的品质与力量,她是一个“具有俄罗斯灵魂的姑娘”。达吉雅娜和俄罗斯人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连她的名字也是一个普通的俄国乡下姑娘的名字。达吉雅娜对当时的俄国社会抱有批判的态度,这是她和奥涅金之间的共通点,是他们的爱情发生发展的基础。但是达吉雅娜又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奥涅金。达吉雅娜宁肯放弃她的爱情和幸福,也要忠实于自己做人的原则,她达到了一种比奥涅金高出许多的人生境界。作为一个女性,那个时代并未向她提出什么斗争和献身的要求,而她却能够以其自己的方式,在她所具有的条件下,表现出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反抗来,并且做出了极大的自我牺牲。她的确是一位十分独特、与众不同的姑娘,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品位最高的一个女性形象。

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普希金用达吉雅娜身上的光辉与奥涅金身上的某些光辉相互映照,着意描写了他俩所共同拥有的对社会的批判态度;而同时,作家也用达吉雅娜的优点和奥涅金的缺点相对比,以此启发读者认识到,在社会上做人,应该时时注意超越狭隘的自我,必要时要能够牺牲个人利益,以求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达吉雅娜形象的价值正在于此。然而,不仅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俄国,就是在今天世界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也不是很多。因此,作家一再地称她为“我的理想”、“我的可爱的理想”、“我可爱的女幻想家”。《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其他人物与这两个主要人物一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的特征,共同组成一幅生活背景,把两个主要人物鲜明地托现出来。在奥涅金和达吉雅娜的环境中,其他所有的人都没有奥涅金式的苦恼,更没有达吉雅娜式的超越,他们是一群平凡而渺小的人。即使那位风度翩翩的连斯基基本上也是这样。这位诗人整个一生只是沉溺于自己个人的幻想与爱情,他短暂的生命轻微而浅薄,不能在人世上留下什么痕迹;奥尔加的一生是她母亲一生的再版,她心中只有饮食男女和婚姻家庭的需求,她的未婚夫连斯基一死,她马上便可以羞答答、笑眯眯地去另嫁一个男人。书中还描写了一个名叫查列茨基的人,这个恶棍为了自己卑劣的个人目的,让别人去死也在所不惜。所有这些人物使作品所呈现的生活画面真实而丰富,让作品的主题得以在不同的层面上生动地显现。2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是《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普希金的代表作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我们在上文中谈了这部作品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现在再让我们来谈一谈它的浪漫主义的一面。

普希金于1823年11月4日从南方给他的朋友维亚泽姆斯基公爵写过一封信,其中谈到在他构思《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所想到的这部作品应有的艺术特点。他说:“这不是一部长篇小说,而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他同时强调指出,这两者之间有着“Дъяволъская(意思是惊人的,异常的,极度的,大得不得了的)差别”。作家本人的这句话对我们启发很大。我们知道,在当时俄国文坛,长篇小说一般被认为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而诗歌则属于浪漫主义范畴。作家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他写这部作品是运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而且告诉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写出的作品与其他长篇小说是多么地不同。

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出版时,特地在封面上标明这部诗歌是一部长篇小说。(这与同时代的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做法相同。我们知道,《死魂灵》也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不朽名作。果戈理在出版《死魂灵》时,曾特地标明这部长篇小说是一部“长诗”。)在普希金有关《奥涅金》的别稿中,保存有一篇他为《奥涅金》

第一章

初版所写的序文,其中明确谈到,《奥涅金》和他的浪漫主义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在艺术上有着深刻的联系。就是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作品本身中,普希金也没有忘记把作品的浪漫主义特点向读者指出来。请看作品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五行,这里他便告诉读者,奥涅金是他早年浪漫主义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的主人公的“朋友”。在普希金为这本书所写的注释的第五条中,他还称自己为“浪漫主义作家”。以上这些作者本人的直接陈述,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这部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浪漫主义特点首先表现在形象体系的配置上。如果说奥涅金形象主要体现了作品的现实主义的一面,那么达吉雅娜形象则主要体现了它的浪漫主义的一面。达吉雅娜在作品中是作为一个在真和善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美的理想而出现的。她是一个超乎现实之上的形象。普希金把自己对女性美的一切憧憬和向往都集中地表现在她的身上。我们看见,达吉雅娜从出生到长大,到恋爱、结婚……她在生活中每一环节上的表现、感受、反应都和周围其他的女性不同。在她的头顶上似乎有一圈令她显得与众不同的神圣的光辉,难怪陀思妥耶夫斯基称她为“圣像”。

作品中凡是有达吉雅娜出场的章节中,作家都大量使用浪漫主义文学所惯用的抒情手法,描写了不少风俗、梦境。我们发现,作家在描写这个人物时,摆脱了许多现实主义文学中描写人物所必须有的细节,比如,作品中甚至连达吉雅娜丈夫的姓名都没有提到过,也没有一行诗写到她婚后的家庭生活。达吉雅娜所做的那些事情(比如,主动给男性写信求爱,一个人独自漫游等),是当时的大家闺秀都不会也不敢去做的。这显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现实主义的手法。作家极力想通过这个人物来传达的,是他自己心目中的希望与追求,是他主观的创作意图和需要。因此,达吉雅娜这个形象便具有了相当程度的单纯性和理想性,而正是这个形象的这种浪漫主义性质,使她,也使整个作品,拥有了不同凡响的光芒。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点是崇尚大自然。从奥涅金和达吉雅娜两人与大自然的不同关系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两个形象所体现的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作品中全部的自然之美都集中地表现在与达吉雅娜有关的事物和场景中。她本身的容貌、性格、思想、感情、爱好、习惯,以及她的朴素的名字,都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味。奥涅金是一个属于喧嚣的城市生活的人,他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尽管他对城市生活不满,来到了农村的大自然怀抱中,但最终他还是背弃了大自然而回到城市去。而达吉雅娜则是一个属于农村、属于大自然的人物。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她对城市中的声色犬马感到厌烦,即使到了莫斯科的上流社会里,她依然终日思念着她的恬静的溪流、牧场,思念她奶娘墓地上的一抔黄土。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地歌颂了大自然,把大自然的纯真完美作为体现人类品格与理想的最高标准。普希金的朋友丘赫尔别凯说,达吉雅娜身上有普希金自己。这个普希金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浪漫主义者的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那些描写达吉雅娜在农村环境和大自然中的场景,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热情与向往。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达吉雅娜这个形象以及《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浪漫主义特色,也反映出这部作品的民主性和人民性。

在《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总体艺术氛围中所浸透的那种作家的主体意识,也是作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表现。在这部作品里,普希金时时都在以他崇高的精神世界与他所描绘的丑恶现实相对抗。这种自觉的对抗给诗人的灵感以自由驰骋的力量和畅抒胸怀的诗情。读者想必已经注意到,在这部作品中,你处处可以见到一个生动明朗的“我”的形象,《奥涅金》中的这个“我”,和一般小说中第一人称的故事叙述者不同,它是原原本本的作家自己,它毫无隐讳地把普希金自己的立场观点展示出来,表现出作家的亲疏爱憎与喜怒哀乐,同时也倾述他的友谊、爱情和他种种的人生遭遇与体验,甚至表达他的文艺观点。作家通过这个毫无掩饰的“我”,把自己交织进作品的形象体系中,这个“我”不仅是奥涅金的朋友,也是达吉雅娜的崇拜者,对达吉雅娜这位美好的人儿怀有深深的爱。达吉雅娜写给奥涅金的那封无价的情书也是他在珍藏着。正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这个“我”,使作品成为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诗体长篇小说”,而不是一部一般的长篇小说。《奥涅金》中的这个“我”在作品中那些优美的抒情插笔中表现得最为酣畅。请读者务必特别仔细地阅读这些抒情的诗节。在这些诗节中,作家作为一位抒情主人公随时随地纵情吐露自己的心怀。从一般现实主义小说的结构方式看,这些抒情插笔好像只是一种离题的闲话,无关作品宏旨,而在这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作品中,它是作品主题的深化、思想的展开、题材的扩大和艺术独创性的具体体现。它是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里有着普希金作为一位诗人的最为真切的心声。它为这部作品带来优美诱人的、拜伦式的风格与色调。《叶甫盖尼·奥涅金》与俄罗斯民间口头文学的紧密联系也是它浪漫主义特色的一种表现。小说中大量的细节采自俄国民间习俗与传说,这些主要都围绕达吉雅娜形象而出现。达吉雅娜在浴室中的占卜,她的那场奇异的梦,她与奶娘的一场对话,她在自然美景中女神似的漫游,以及她所听到的女仆们采摘果子时所唱的歌……这些篇章都共同烘托出一种美妙的诗情画意。《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这些俄罗斯民间文学因素,令我们想起斯塔尔夫人在谈到欧洲浪漫主义时所说的一句话:“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来感动我们自己。”普希金是一个纯粹的俄国的诗人,他的浪漫主义深深扎根于俄罗斯的泥土中。3

普希金从拜伦那里学来诗体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又加以发展和改造,使之成为俄国文学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诗体小说是小说,也是诗,它的贯穿作品整体的外在诗歌特征,是由它的格律形式来体现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在这一点上尤其别具特色。它所使用的格律是作家专门为写这部书而创造的。这一独特的格律被文学史家命名为“奥涅金诗节”。“奥涅金诗节”的特点是我们在阅读和欣赏这本书时必须首先留意的。要知道,《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这个“奥涅金诗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普希金根据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流行的十四行诗格律,参照它在各个不同国家、不同诗人笔下的变化与发展,同时考虑到俄语词汇的音节重音特点,创造性地为自己制定了这一独特的格律。普希金在诗歌形式上对欧洲诗歌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和他在作品内容上对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奥涅金诗节”规定:长诗中的基本单元是诗节,每一诗节中包含十四个诗行,每一诗行中包含四个轻重格音步,每音步两个音节;这十四个诗行中,结尾为轻音者(阴韵)占六行,每行九个音节(最后一个轻音音节不构成音步);结尾为重音者(阳韵)占八行,每行八个音节;阴阳韵变换的规律和诗行间押韵的规律之间又有严格的配合,这十四行诗的押韵规律是:

a b a b c c d d e f f e g g

即:第一个四行为交叉韵,第二个四行为重叠韵,第三个四行为环抱韵,最后两行又是重叠韵;而其阴阳韵变换的规律(用每行不同的音节数目表示)则是:

9 8 9 8 9 9 8 8 9 8 8 9 8 8

这两者交织在一起,再加上每行诗中四音步轻重格的节奏起伏,便共同形成了每个十四行的诗节中固定不变的优美的音韵与格调。《叶甫盖尼·奥涅金》整部作品共有四百二十多个诗节(另外还有一些别稿)。除了由于内容需要,书中的一篇献词、两封书信、一首民歌和别稿中的几节“奥涅金的笔记”另有特点之外,全诗都是严格按照这一“奥涅金诗节”的格律规定一贯到底的。这样,《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便具有了一种它所独有的,非常工整、和谐、严密的艺术形式,读来绵绵不绝,优美而舒展,好似一条均匀起伏而又汹涌畅流的、宽阔的、滚滚向前的诗的大河,既有其不断反复的基调,又谨守其严格的内在规律,承载着它的变化万千的情节,不断地向前发展。它极其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饱含深沉诱人的魅力,给你一种动人心魄、引人入胜的享受。在普希金写出《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后,俄国文学史上,只有他的当之无愧的继承者莱蒙托夫一人,使用这一格律写出过一篇五十余节的诗体小说《唐波夫财政局长夫人》,此外再无其他诗人敢于问津。4

这里再讲几句关于翻译的话。

翻译必须尽可能在各个方面忠实于原作。既要努力传达原作的“神”,也要努力传达原作的“形”。因为原作的神是寄于它的形之中,依靠它的形而存在而表现的。翻译者不应该做让作品“神不守舍”的事,而应该尽可能努力,使译文与原作“神形兼似”。在翻译诗歌作品时,更是必须如此。也就是说,在我们把外国诗歌翻译成汉语时,除文字意义和语言风格上的忠实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地把原作的格律特点表现出来。

诗歌格律的主体是它的节奏规律和押韵规律,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诗歌都是共同的。就“奥涅金诗节”来说,每节十四个诗行、每行四个轻重格音步形成它的最基本的节奏规律,而前述的那种每一节十四行诗中固定不变的a b a b c c d d e f f e g g的韵脚则是它的押韵规律。

虽然汉俄两种语言体系有其极大的差异,但是,我们在翻译这部诗歌作品时,把原作在艺术形式上的这两个主要特点传达给读者还是应该做到的。原诗的每一音步中只有两个音节(在阴韵诗行中最后一个音步多一个非重音音节),在我们用汉语表达时,很难让汉语字数与俄语这种拼音文字的音节数相等,强行做来会因文伤义。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可以这样来解决问题:用汉语意群和每一意群中所包含的一次或几次停顿(停顿是相对的,一个意群在朗读时往往可以有超过一次的停顿)所形成的一个或几个词组,来传达原诗的一个或几个音步;用一个词组来表达原诗的一个音节;用每一词组中的一个重读汉字来表达原诗每一音步中的一个重音。事实证明,这样做基本上可以行得通。虽然每一汉语意群或停顿中所包含的汉字字数不同,可能是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这使诗行长短参差不齐,但是我们知道,原作每一音步中的字母数并不一样,诗行的长短也是参差不齐的。现在还留下的一个缺憾是,我们还没办法让汉语译文中的重读音像在俄语原作中那样依轻重交替、一轻一重的“轻重格”规律出现。这个缺憾是否能够克服,我的确还不知道,只能在这里求教于高明。不过事实证明,我们现在的译法已经能够让广大读者在阅读翻译文本时更多地接近原作,也使中俄两种不同文字的诗歌之间有了更多交流和借鉴的可能。尽管做来相当地苦,犹如“画地为牢”,或者用前辈翻译工作者的话来说,是“带着镣铐跳舞”。在我们这个译本初版至今的二十多年间,这种译法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许多读者告诉我说,他们从这样的译文中体会到了原作的某些艺术形式的特点。这样看来,吃这点苦还是值得的。

黑格尔老人在他的《美学》第三卷中说:“诗可以由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尽管音调变了,诗的价值却不会受到严重的损害。”不过,要想把一部作品一下子译得尽善尽美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的这个译本的第一稿就译了二十年,这回又大大地再修改了一次。不过,我想,只要我们大家继续不断地努力,总有一天我们能够把《叶甫盖尼·奥涅金》以及世界上所有的诗歌杰作全都很好地翻译成汉语,贡献给中国读者。在这里,我要感谢吕荧先生和查良铮先生,他们的译本出现在我的译本之前,他们译文中的成败为我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这一次的校改工作中,我又参阅了目前我国已经出现的其他几位先生的译文,学习他们的优点,汲取他们的教训;我也从几部德语和英语的译本中得到处理文句的启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先生的英译本和他为《奥涅金》所做的详尽注释给我在理解原作方面帮助很多。谨在这里向这些先生们致谢。

四十多年来,在这件翻译工作中给过我帮助的师友们还有许多,我衷心感谢他们。

我还应该感谢你,亲爱的读者朋友,感谢你肯花时间和精力来阅读这个译本。我期望得到你的批评意见,让我在今后再做的校改中,把译文质量进一步提高。

智量

叶甫盖尼·奥涅金

Pétri de vanité il avait encore plus de cette espèce d’orgueil qui fait avouer avec la même indifférence les bonnes comme les mauvaises actions, suite d’un sentiment de supériorité, peut-être imaginalre[1]

Tiré d’une lettre particulière.[2](献辞)

为珍惜友人亲切的情意,

不取悦傲慢的上流社会,

我本想献一件珍品给你,

想让它更能够和你媲美,

更配得上你美好的心灵:

你心中充满神圣的梦幻,

充满生动的明丽的诗情,

充满纯朴和崇高的思念;

但就这样了——请收下这份

杂乱诗意,用你偏爱的手;

有的章节可笑,有的伤感,

有的粗俗,有的显得浪漫,

这是我飘忽的灵感、交游、

我的失眠和早衰的年华、

我的心所看到的伤心事

和我头脑的冷静的观察

结出的一颗草率的果实。

[1] 法语:他非常虚荣,不仅如此,还特别骄傲。由于这个特点,他对自己的善行和恶行都同样无动于衷地承认下来——这是一种可能是臆想的优越感造成的后果。(录自一封私信)

[2] 这是普希金给他的朋友、诗人和批评家,积极参加普希金作品出版工作的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普列尼奥夫(1792—1865)的献辞。[1]第一章

急匆匆生活,来不及感受。——维亚泽姆斯基公爵一[2]“我的最讲究规矩”的伯父,

他不是开玩笑,已经病倒,

还要人家对他恭敬如故,

他想得真不能比这更妙。

他的榜样值得别人学习,

可是,天哪,这可真是闷气:

日日夜夜得把病人守望,

一步也不离开他的身旁!

这是个多么狡诈的花招:

讨个半死不活的人高兴,

要给他把枕头摆好、扶正,

哭丧着脸给他端汤送药,

一边叹气一边心里算计:

哪一天鬼才会过来抓你!”二

年轻浪子这样左思右想,

他正乘车在尘土中飞奔,[3]

宙斯的意志是至高无上,

他是所有亲族的继承人。[4]

柳德米拉、鲁斯兰的朋友!

请允许我,连序文也没有,

把小说主人公,开门见山,

马上介绍来和你们会面:

我这个好朋友,叶甫盖尼,[5]

他正就诞生在涅瓦河畔,

那里您或许显耀过一番,

读者啊,你或许生在那里;

我也曾在那儿游荡散步,[6][1]

但北方对于我却有害处。三

他父亲曾居于高官显位,

但却是一向靠借债为生,

他每年办三次家庭舞会,

终于把财产都挥霍干净。

叶甫盖尼有命运来保佑:[7]

起初一位Madame把他伺候,[8]

后来一位Monsieur前来替代;

孩子虽是淘气,却也可爱。[9]

Monsieur L’Abbé,一个穷法国人,

他为了不让这孩子吃苦,

教他功课总是马马虎虎,

不用严厉说教惹他烦闷,

顽皮时只轻轻责备一下,[10]

还常常带他去夏园玩耍。四

然而已经是不安的青春,

到了希望和情愁的时候,

奥涅金他已经长大成人,

Monsieur他便被从家里赶走。

我的奥涅金得到了解放,

头发剪成最时髦的式样,[2]

衣着和伦敦的dandy一般;

终于在社交界抛头露面。

他无论是写信或是说话,

法语都使用得非常纯熟;[11]

他会灵巧地跳马祖卡舞,

鞠躬的姿态也颇为潇洒;

还缺什么?大家异口同声

说他非常可爱,而且聪明。五

粗浅的、一知半解的教育,

我们大家全都受过一点,

因此,感谢上帝,为此夸诩,

在我们这里并不觉困难。

奥涅金,按照众人的评议(这些评论家都果断严厉),

有点儿学问,但自命不凡,

他拥有一种幸运的才干,

善于侃侃而谈,从容不迫,

会不痛不痒地谈天说地,

也会以专家博学的神气

在重大争论中保持沉默,

也会突然用警句的火花

把女士嫣然的笑意激发。六

如今拉丁文早已经过时,

真的,如果对您实话实说,

用它来读点书前的题词,

他懂的拉丁文也还够多,[12]

能把鲁维纳尔谈上一谈,[13]

能写个vale在信的后边,[14]

长诗《伊尼特》也背得几行,

虽则难免记错几个地方。

他不曾有过丝毫的兴致,

钻进编年史的故纸堆里,

去发掘地球生活的陈迹:

但过去时代的奇闻趣事,[15]

从罗姆勒开始直到如今,

他全记得,说来如数家珍。七

吟哦推敲,生命在所不惜——

他没有这份崇高的激情,

不管我们花去多大气力,

扬抑格、抑扬格,他分不清。[16]

咒骂荷马和费奥克利特,[17]

但读亚当·斯密还有心得,

像个经济学家,莫测高深,

就是说,他还好发发议论:

国家怎样才能生财有道,

靠什么生存,是什么理由,

当拥有天然物产的时候,

黄金对于它也并无需要。

而父亲始终不能理解他,

总是要把田产送去抵押。八

叶甫盖尼还懂其他学问,

对于这我无暇一一缕述;

但他的最最拿手的一门,

他的真正的天才的表露,

他从少年时便为之操劳、

便为之欣慰,并为之苦恼,

把它整日里长挂在心头,

整天价懒洋洋满怀深忧、

念念不忘的,是情的学问。[18]

这学问奥维德曾歌唱过,

他为之受尽人世的折磨,

度过他光辉多难的一生,

远远离开自己的意大利,[19]

死于摩尔达维亚的草地。九

………………

………………

………………十

他过早地学会以假当真,

他会隐瞒希望,也会忌妒,

会让你死心,会让你相信,

会装得憔悴,会显得愁苦,

有时会高傲,有时会顺从,

或全神贯注,或无动于衷。

沉默不言时,又多么惆怅,

花言巧语时,又热情奔放,

写情书时多么轻率随便!

为一件事而活,爱得专一,

他是多么善于忘却自己!

眼神多么急速,情意缠绵,

羞怯又大胆,并且有几回

竟还闪烁着顺从的热泪。十一

他是多么擅长花样翻新,

逗引无邪的心不胜惊异,

用现成的绝望来吓唬人,

用悦耳的奉承讨你欢喜,

善于运用那柔情和头脑,

去抓住含情脉脉的分秒,

去征服天真幼稚的偏见,

去取得情不自禁的爱怜,

恳求和索取爱情的吐露,

谛听心灵的最初的音律,

步步为营地把爱情猎取——

突然就达到幽会的程度

随后便和她单独在一起

从容地教她懂一点事理!十二

他很早就懂得怎样挑逗

老练的风流娘儿们的心!

一旦有意要把他的敌手

从情场上扫得干干净净,

他又会多么恶毒地诽谤,

为他们布下怎样的罗网!

而你们这些幸福的丈夫

却仍旧和他朋友般相处:

喜欢他的有个多疑老汉,[20]

福布拉斯的多年的门下,

还有个丈夫非常地狡猾,

有个戴绿帽的,神气活现,

他总是对自己非常满意,

满意自家饭菜、自家发妻。十三、十四

………………

………………

………………十五

往往,当他还在床上高卧:

已经有人送来一些短简。

是什么?是不是请帖?不错,

共有三家人请他去赴宴:

又是舞会,又是孩子生日,

浪荡的公子去哪家才是?

究竟先去谁家?这没关系:

每一家都走到也来得及。

这会儿,穿上清晨的便服,[3]

戴一顶玻利瓦尔的小帽,

奥涅金乘车去林阴大道,

且在那舒畅地散一会步,

直到怀中不休息的闹表

把午餐的时刻向他报告。十六

天已经昏黑:他乘上雪橇。“让开!让开!”只听一阵叫喊;

那寒霜点点银光般闪耀,

把他的海狸皮衣领盖满。[4]

他向着Talon驰去,他相信[21]

卡维林已经在等他光临。

他来了:瓶塞飞向天花板,[22]

彗星酒喷出如泉水一般;[23]

带血的roast-beef座前恭陈,

香菇,这青春年代的豪华,

法式大菜中那最香的花,

新鲜的斯特拉斯堡肉饼,[24]

林堡新鲜奶酪,金色菠萝,

山珍海味,摆了满满一桌。十七

他们想再开怀痛饮几杯,

好把烤牛排的油腻冲淡,

只听得闹表铃声声在催,

一场新的芭蕾已经开演。

这位能号令剧坛的煞神,

能出入后台的可敬公民,

他见漂亮女角便会陶醉,

可又朝三暮四,常换口味,

这时候他正向剧院奔来,

剧院里,人人都享有自由,[25]

兴奋时,随着entrechat拍手,[26][27]

给费德、埃及女王喝倒彩,[28]

呼喊让莫伊娜出来谢幕(只是想引来别人的注目)。[29]十八[30]

诱人的场所!当年冯维辛,

自由之友,勇敢的讽刺师,[31]

善于模仿的科尼雅什宁,

都曾经在那儿显赫一时;[32]

奥泽罗夫也曾经在那里,[33]

跟年轻的谢苗诺娃一起,

接受不停的眼泪和掌声;[34]

还是那里,我们的卡杰宁[35]

使高乃伟大天才复活;[36]

沙霍夫斯科伊颇为尖刻,

他的热闹喜剧演过几个,[37]

扬过名的还有个狄德罗;

在那里,那舞台的侧幕边,

我的青春啊,一去不复还。十九

我的女神们!你们在何方?

问候!请听我悲哀的声音;

你们没变化吗?别的姑娘

已前来接班,代替了你们?

能否再听到你们的合唱?

能否再一次地亲眼欣赏[38]

俄罗斯舞神美妙的飞旋?

沉闷的台上,我抑郁的眼

也许再找不到熟悉面庞,

当我举起失望的观剧镜

对准眼前这陌生的人群,

独自把欢乐冷漠地窥望,

我只能无言地打个呵欠,

在心头暗自去缅怀当年。二十

剧场客满,包厢灯火辉煌,

正厅和池座中一片沸腾;

楼座里正在烦躁地鼓掌,

帷幕咝咝响着缓缓上升。[39]

伊丝托米娜伫立在中间,

她容光焕发,似飘然欲仙,

和着乐队那神奇的琴音,

一大群仙女正将她围紧,

一只纤足在慢慢地旋转,

另一只纤足又轻轻点地,

忽然纵身跳跃,腾空飞起,[40]

飞啊,似羽毛在风神嘴边;

轻盈的细腰弓下又直起,

敏捷的秀足在互相碰击。二十一

掌声阵阵,奥涅金走进来,

擦过别人膝盖挤进池座,

包厢里一位陌生的太太,

被他拿观剧镜斜眼一睃;

再把各层席位横扫一遍,

都看到了,这些面孔、打扮,

令他感到非常不能满足;

他跟四边男人打过招呼,

目光才懒懒地落在台上,

显得十分冷漠,心不在焉,

再转过身去,——打一个呵欠。

说一句:“全都该换换花样,

芭蕾舞我早已不想再看,[5]

狄德罗也让我感到厌倦。”二十二

舞台上魔鬼、恶龙和爱神,

还在跳跳蹦蹦,吵吵嚷嚷;

门廊里疲惫不堪的仆人

裹在皮大衣里睡得正香,

舞台下观众不停地咳嗽、

嘘演员、擤鼻涕、跺脚、拍手,

剧场里里外外,每个地方

还是灯火通明一片辉煌;

冻僵的马在拼命地挣扎,

要把那讨厌的缰绳甩脱,

车夫们围成一圈在烤火,

一边搓着手,把老爷咒骂,——

奥涅金却已经退出剧场,

他正要回家去更换衣装。二十三

我可否用支忠实的画笔

来描绘他那深居的房间?

这讲究衣装的模范子弟,

在那儿穿了脱、脱了又穿。

伦敦会做服装、脂粉生意,

为迎合各式各样的怪癖,

把商品由波罗的海运来,

换走我们的油脂和木材。

巴黎有一股贪婪的风气,

为满足时髦、奢华和消遣,

又事先看准了可以赚钱,

发明些五花八门的东西——

现在便全都被用来装点

这位十八岁哲人的房间。二十四

桌上摆设着青铜器、瓷瓶,[41]

琥珀烟斗是皇堡的出产,

雕花水晶瓶里的香水精,

最讨那娇嫩的感官喜欢;

小梳子、小锉子,应有尽有,

小剪刀有直头,也有弯头,

小刷子总共有三十来种,

刷牙齿刷指甲用处不同。[42]

卢梭(只是顺便提一提他)[43]

他不了解庄重的格里姆

怎敢当着他雄辩的狂夫,[6]

洗刷和修饰自己的指甲。

他虽曾捍卫自由的权利,

在这件小事上却没道理。二十五

一个人即使是严肃认真,

也不妨关心指甲的美观:

习惯本是个人间的暴君,

何必跟时代无益地争辩?[44]

叶甫盖尼也像恰达耶夫

他最怕人家挑剔和嫉妒,

他很讲究衣着,不厌其烦,

是一个所谓的纨绔少年。

他至少要用掉三个时辰,

来照那大大小小的镜子,

等到他走出他的化妆室,

飘飘然仿佛维纳斯女神

为赴化装舞会换了衣裳,

穿上了一套男子的服装。二十六

我已请你们好奇的视线

欣赏过他最时髦的衣服,

还想在博学的人士面前,

再来描绘他是怎样装束;

当然,这需要有点儿胆量,

不过写作原是我的本行,[45]

但是长裤、燕尾服和坎肩

全都不是俄语里的字眼;

而对不起诸位,我很知道,

即使如此,我这可怜的诗

已夹杂不少外国的语词,

它们本来应该比这更少,

虽然我早先曾不止一遍,

翻查过那部科学院辞典。二十七

而这都不是当前的话题,

我们最好快去参加舞会,

我的奥涅金坐在马车里,

正向那儿奔去,急驰如飞。

在昏昏欲睡的大街两边,

一家家房舍都漆黑一片,

只有两盏灯挂在马车边,

射出快活的光,流水一般,

灯光映照白雪,如像彩虹;

庄严的府第中火烛辉煌,

从窗内向四周射出光芒;

高大的窗户上人影浮动,

人头的侧影晃去又晃来,

有时髦怪物,有小姐太太。二十八

我们主人公停车在门旁,

一个箭步穿过门卫身边,

沿大理石台阶飞步而上,

伸出手把头发整理一番,

跨进门去。大厅非常拥挤;

音乐的轰鸣已显得无力,

人们正忙着在跳马祖卡,

到处拥挤不堪,一片喧哗;

近卫军官马刺锵锵作响,

美女们纤足不停地飞舞;

跟踪着她们醉人的芳步,

游动着双双火辣的目光,[46]

琴声淹没了时髦妻子们

那些忌妒的窃窃的议论。二十九

在充满欢乐希望的往年,

我也曾爱舞会爱得发狂:

表白心意或是传递信件,

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

哦,你们呀,可敬的丈夫们,

我向你们表示我的忠忱;

请务必记住我的这句话,

我是想把你们提醒一下。

还有你,妈妈们,可要留意,

把你们的女儿牢牢盯紧,

手中观剧镜要时刻拿稳!

要不啊……要不啊,我的上帝!

我所以在这里要这样写,

因为我已不犯这种罪孽。三十

唉!只因一味地寻欢作乐,

我曾把几多的生命浪费!

但假如世风不如此败恶,

直到今天我将仍爱舞会。

我爱那如癫似狂的青春、

华丽、欢乐和拥挤的人群,

也爱太太们精心的打扮,

欣赏她们的纤足;依我看,

走遍俄罗斯未必能找出

三双漂亮的女人的脚来。

啊!我很久、很久不能忘怀

那两只脚……尽管冷漠、愁苦,

我却总是记得它们,它们

睡梦中也在搅动我的心。三十一

何时何地,在哪一片蛮荒,

狂人啊,你才会忘掉了它?

那纤足啊,如今你在何方?

你在哪里蹂践春天的花?

你们在东方安逸中娇养,

在那北国凄凉的雪原上,

你们不曾留下一点印记:

你们喜欢有软氍毹铺地,

喜欢踩在上面,气派十足。

早已为了你们,我把荣耀、

对赞扬的渴求,全都忘掉,

忘掉故乡和身受的放逐!

青春的幸福已悄然消逝,

像你草地上轻轻的足迹。三十二[47]

我的好友!福罗拉的娇容、[48]

狄安娜的酥胸实在迷人,[49]

可是忒耳西科瑞的趾踵

却总让我更为销魂失神。

它,可以给我的贪婪目光

送来那无可估量的报偿,

以它那合乎规范的美丽

勾起我心头蜂拥的希冀。[50]

我爱它啊,朋友爱尔维纳,

春天它踏上如茵的草原,

冬天它贴着壁炉的铁板,

席间它放在餐桌台布下,

它踩着木地板步入大厅,

踩着花岗岩伫立在海滨。[51]三十三

我记得暴风雨前的大海:

我多么羡慕那滚滚波澜,

一浪接一浪啊,汹涌澎湃,

满怀恋情停在她的脚边!

那时我多想跟随着波浪

把嘴贴在她可爱的脚上!

不呵,在我沸腾的少年时,

当过着热情奔放的日子,

我不曾渴望得这样苦痛,[52]

去亲吻年轻的阿尔·米达,

亲吻她面颊上的玫瑰花,

亲吻她满怀愁思的酥胸;

不,任何时候,冲动的激情

都没这样折磨我的心灵!三十四

有一段时间我永远难忘!

我把那幸福的马镫抓住,

心头激荡起珍贵的幻想……

我感到手中有一只秀足,

我的想象又在开始沸腾,

又一次我的枯萎的心灵

由于触到它而热血奔流,

又一次恋爱,又一次烦愁……

够啦,再别用絮絮的琴弦

去歌颂那些高傲的美人:

她们不值得我如此倾心,

也配不上我写下的诗篇:

这些迷人精的许诺、目光

都是欺骗,像那双脚一样。三十五

我的奥涅金呢?半寐半醒,

舞会归来便爬上床铺睡觉;

这时候一阵咚咚的鼓声

唤醒熙熙攘攘的彼得堡。

商人起身了,小贩上街头,

车夫慢腾腾向停车场走,[53]

奥荷塔的女孩正在奔忙,

早晨的雪在她脚下作响,

开始了清晨愉快的喧闹;

百叶窗敞开,青色的炊烟

如同圆柱一般升上蓝天;

德国面包商戴着白布帽

准时开市营业,一如往常,

已经打开他售货的小窗。三十六

但经过通宵舞会的喧闹,

这个爱欢乐、奢华的儿郎

已精疲力竭,把昼夜颠倒,

在安逸处悄悄进入梦乡。

睡到午后,便又周而复始,

直到清晨,过着同样日子,

同样地单调,同样地多变,

明天还是那样,一如昨天。

但我的奥涅金无拘无束,

享受着美好的青春时光,

尽管情场得意,战果辉煌,

他是否真正地感到幸福?

他花天酒地,又纵情饮宴,

是否依然故我,身体康健?三十七

不!情感在心中早已僵冷,

他已厌弃社交界的喧嚷;

美人儿会让他一时钟情,

却非他长久思念的对象,

一次次的情变使他厌倦;

朋友和友谊也令他心烦,

因为他并不能一年到头

总是这样喝喝香槟美酒,[54][70]

吃吃beef-steaks和法国大馅饼,

每当自己喝得昏头涨脑,

就来发一通满腹的牢骚。

尽管他天赋如火的性情,

可是对斗殴、佩剑和铅弹,

到头来他已经不再喜欢。三十八

患上这种病是什么缘故,

早就应该去查一个究竟,

有点像英国的肝气不舒,

简单说:是俄国的忧郁病

慢慢地逐渐地控制了他;

真该谢天谢地,对于自杀,

他还没打算去试一试看,

但他对生活已完全冷淡。[55]

像Child-Harold那样阴沉,

当他在人家客厅里出现,

波士顿纸牌,人们的流言,

多情的顾盼,傲慢的悲愤,

也都拨动不了他的心弦,

眼前一切他都看不上眼。三十九、四十、四十一

………………

………………

………………四十二

上流社会的这群女妖怪!

他最先抛开的就是你们;

说真话,在我们这个时代,

高尚的谈吐真叫人烦闷;

虽然或许另有一些才女[56]

也会讲点儿边沁或沙伊,

但一般来说,她们的言谈

虽天真无邪,却令人难堪;

何况她们显得那样清白,

那样庄重,那样伶俐聪明,

那样笃信上帝,满怀虔诚,

那样小心谨慎,那样正派,

那样让男人不敢去亲近,[7]

看面孔就使你害忧郁病。四十三

还有你们啊,漂亮的姑娘,

你们一直到夜深人静时

依然在彼得堡的大街上

驾一辆马车飞快地奔驰,

我的奥涅金把你们抛弃。

他如今已退出花天酒地,

闭门端坐家中,深居简出,

一面打呵欠,一面在写书,

他想写一点儿东西——只是

不懈的劳动他感到难挨;

他笔下什么也写不出来,[57]

他没参加那喧嚣的班子,

对这些人,不敢妄加品评,

因为我也属于他们一群。[58]四十四

于是这个无所事事的人,

又感到自己灵魂的空寂,

坐下来——学点别人的聪明,

这是个值得夸奖的目的;

书架上摆满了成排的书,

读来读去,什么也读不出:

或枯燥乏味,或胡诌骗人,

或毫无意义,或诛心之论,

每本书都有各自的锁链;

古旧的东西早已经衰老,

新东西也哼着旧的腔调。

他丢开书像丢女人一般,

给书架和那尘封的群书

蒙上一块丝织的裹尸布。四十五

就像他,避开浮华的人生,

摆脱社交界规约的重担,

我那时和他建立了友情。

我爱他身上的种种特点:

对幻想不由自主的忠诚、

那无法仿效的古怪性情

和他锐利而冷静的智慧。

那时我愤慨,他紧皱双眉,

两人都尝过激情的味道,

两人都受过生活的折磨,

两人都燃尽了心头的火;

在我们两人生命的清早,[59]

盲目的福尔图那和世人

已心怀恶意等待着我们。四十六

生活过、思考过,那你不能

不在灵魂深处傲视人寰;

谁有知觉,那逝去的幽灵

就会不时拨动他的心弦:

他已不再为任何事着迷,

回忆的蛇蝎不让他休息,

悔恨在不停地噬咬着他。

这一切却往往能使谈话

变得非常美妙,非常动人。

最初奥涅金的那条舌头

使我很惶惑;但天长日久,

我对他出言不逊的议论,

半辛酸而半诙谐的笑谈,

恶毒的警句,也逐渐习惯。四十七

夏日里往往有这种情景:

涅瓦河上空的夜晚的天[8]

那样地光辉,那样地透明,

就连河水的愉快的镜面

也映不出狄安娜的玉容,

回忆起昔日的艳遇种种,

回忆起当年的一段恋爱,

我们感到淡漠,忧伤满怀,

夏夜以它那善良的呼吸

令我们默默地悠然忘情!

仿佛囚徒在迷茫的梦境,

被送出牢狱,送进森林里,

幻想就这样带领着我们,

回到了青春生命的早晨。四十八

叶甫盖尼立在那里冥想,

倚着花岗石砌就的河堤,

他心头充满种种的怅惘,[9]

恰像是诗人笔下的自己。

四周静悄悄,只有值夜人

彼此间遥遥地相互呼应;

远处的车轮响声会突然[60]

从密利翁大街传到耳边;

只有一只小船,荡起双桨,

在昏睡的河上轻轻划行,

号角的长鸣、豪迈的歌声

从远方传来,我心神荡漾……

而置身于这夜间的闲适,[61]

我更迷恋塔索的八行诗!四十九[62]

布伦塔、亚德里亚的波澜,

我一定要去把你们看望!

我心头将重新充满灵感,

当谛听你们动人的声响!

阿波罗子孙认为它神圣;[63]

我借助阿尔庇翁的竖琴

熟悉了它,如同亲人一般。

在意大利的金色的夜晚,

我自由自在,享受着柔情,

身边有去威尼斯的少女,

或喋喋不休,或默默无语,

我俩乘一只神秘的游艇;

我的双唇由于有她作伴,[64]

获得了爱和诗人的语言。五十

它会来吗,我自由的时机?

是时候了!——我在向它呼唤;[10]

我徘徊海滨,等待好天气,

我招呼那些过往的船帆。

哪天我才能自由地航行,

与海浪争论,以风暴裹身,

在大海坦途上随意奔跑?[65]

这里的元素对我不友好,

我早该抛弃沉闷的海岸,

面对南大洋静静的涌动,[66][11]

望着我的阿非利加晴空,

为了阴晦的俄罗斯悲叹,

那儿我痛苦过,有过爱情,

那儿我埋葬了我的心灵。五十一

奥涅金原打算和我一起

去周游异邦,去见见世面;

而不久命运使我们分离,

别去之后,很久没有再见。

那时候他父亲一命呜呼,

一大群贪得无厌的债主

全都跑来找到了奥涅金。

他们有一套主意和本领,

奥涅金颇嫌打官司麻烦,

他随遇而安,他乐天知命,

把遗产全都交给了他们,

蒙受多大损失他也不管,

或者是这之前他已知情:

老伯父即将要寿终正寝。五十二

突然间他真的收到一封

领地的管家送来的报告,

伯父卧床不起,眼看寿终,

为了诀别,盼他快点赶到。

读过了这封悲哀的来书,

奥涅金即刻乘驿车上路,

快马加鞭急忙赶去会面;

然而半路上就打起呵欠,

为了钱他要去叹息几声,

忍受一下无聊,欺骗一番(我们的小说从这里开端);

然而当他赶到伯父的乡村,

发现伯父——给大地的贡献——

已被放在一张台子上面。五十三

他发现,庭院里奴仆成群,

死者生前的朋友和仇敌

也都从四下里赶来送殡,

这些人对丧事都有兴致,

大家齐动手把死人埋掉。

僧侣、宾客个个酒足饭饱,

然后郑重其事作鸟兽散,

似乎一件大事已经办完。

我的奥涅金成了乡下人,

工厂、森林、土地以及河流,

一切全都归他,全权拥有。

而他厌恶规矩、挥霍成性,

不过也好,旧的生活路线,

现在嘛总可以改变改变。五十四

一处偏僻的冷清的田庄,

静静的溪流中水声潺湲,

阴郁的橡树林一派清凉,

头一两天他真感到新鲜;

而第三天,山冈、田野、丛林,

已经不能再占住他的心;

再过几天就只能够催眠,

再过几天,他清楚地发现,

同样地烦闷,即使在乡下,

这里虽没有大街和宫殿,

没有扑克牌、舞会和诗篇,

忧郁病仍牢牢厮守着他,

紧紧地跟随他,寸步不离,

像影子,像一位忠实的妻。五十五

我是为了这安谧的生活、

乡村的幽静,而活在世上:

在这里创作梦更为活泼,

竖琴的声音也更为响亮。

完全醉心于坦然的闲散,

悠悠然踏上荒僻的湖岸,[67]

far niente就是我的法令。

每天清晨我从梦中苏醒,

只为了享受自由和安闲:

我读书很少,而睡觉很多,

空幻的虚名我不去捕捉。

不是这样吗?过去这些年,

生活在浓阴下,无所事事,

我虚度过最幸福的时日。五十六

鲜花,爱情,乡村,悠闲生活,

田野!我对你们真诚效忠。

但我要指出,奥涅金和我

两人之间是怎样地不同,

以免某位好讥讽的读者,

或某位先生,他喜欢饶舌,

便去散布些巧妙的流言,

说在这里发现我的特点。

过后又昧良心反复宣称,

说我在给自己涂抹肖像,

跟骄傲的诗人拜伦一样——

似乎是,我们就没有可能

写出几部描述别人的诗,

要写就得写自己的故事。五十七

所有的诗人——顺便说一声——

都和幻想、爱情是好朋友。

往往,有些我所爱的身影

来到我的梦中,而我心头

便留下它们隐秘的形象,

缪斯再使它们活在纸上,

就这样啊,我就无忧无虑[68]

歌唱我的理想、山中少女,[69]

沙里吉尔河畔的女囚徒。

而今,我经常,我的朋友们,

听见你们这样向我发问:“你的竖琴在为谁而怨诉?

在这群妒妇中,对哪一个

你献出你竖琴所唱的歌?”五十八“谁的顾盼激起你的灵感,

用柔情酬答着你的歌声?

你的歌是那样抑郁缠绵,

你的诗又把谁奉若神灵?”

真的,谁也不是,我的朋友!

我曾经悲戚地在我心头

体验过爱情疯狂的不安。

幸福的人把热烈的诗篇

和这种不安糅合在一处:

他踏着彼特拉克的足迹,

倍增了诗中神圣的梦呓,

而心头痛苦也得以平复,

同时还借此博得了名声,

而我呢,恋爱时,又哑又蠢。五十九

爱情逝去了,缪斯已出现,

我昏迷的头脑开始清醒。

我自由了,重又设法缀联

迷人的音韵、思想和感情,

我写着,心情已不再悲伤;

忘情地写,再不只写半行

便在稿纸上把人像乱涂,

或画上女人的一双秀足;

熄灭的灰烬已不会复燃,

我仍将悲伤,但不再哭泣,

很快、很快地,风暴的痕迹,

将在我的心头烟消云散,

待到那一刻,我便要开始

写一部二十五章的长诗。六十

我已经想过结构的模样,

想过主角怎样称呼才妥;

我的小说的起首第一章

到这里暂且要告一段落;

我严格地把它从头读过,

这里边的矛盾确实很多,

然而我不想去再做修改;

我要还欠检查官的宿债,

也要把我的劳动的果实

奉献给评论家咀嚼一番。

我的这部新诞生的诗篇,

你且去涅瓦河岸走一次;

去为我赢来应得的名声——

曲解、咒骂和阵阵的喧腾!

[1] 本章1823年5月9日开始写起,10月22日在敖德萨完成。后来又修改增删,1825年2月18日单独出版。第一章单独发表时,在“前言”(见“别稿”部分)之后,有一篇题为《书商与诗人的谈话》的诗。最后还有一个注释:“请注意,这篇文章中所有用虚点表示的空白,都是作者自己空出来的。”当时的检查制度禁止用虚点表示被检查官删去的地方,所以作者写了这个注释。后来有一段时期,根本不允许用虚点表示任何空白,因此在第四至第七章中,表示空白的虚点已经没有了。

[2] 最讲究规矩,这是仿克雷洛夫寓言《驴子和农夫》中的一句写成的,克雷洛夫的原句是:“这驴子是最讲究规矩的。

[3]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

[4] 柳德米拉、鲁斯兰,普希金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的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

[5] 涅瓦河畔,指彼得堡。

[6] 北方,暗示作者1820年被流放南方。这里句末的[1]以及后文中出现的圆括号中的数码,是普希金本人所加的注释,共44条,均排在正文第八章之后。

[7] 法语:太太。

[8] 法语:先生。

[9] 法语:阿贝先生。

[10] 夏园,彼得堡的一处皇家园林。

[11] 马祖卡舞,一种波兰民族舞。

[12] 鲁维纳尔,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帝国的讽刺诗人。

[13] 拉丁语:安好!

[14] 《伊尼特》,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前70—前19)的长诗。

[15] 罗姆勒,传说中的罗马第一个君主。

[16] 费奥克利特,古希腊田园诗人。

[17]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西方古典经济理论的鼻祖。

[18] 奥维德(前40—公元17),古罗马诗人。

[19] 摩尔达维亚,即今欧洲东南部国家摩尔多瓦。

[20] 福布拉斯,法国作家库弗雷(1760—1797)的小说《福布拉斯骑士奇遇记》的主人公,一个轻浮放荡的风流人物。

[21] 彼·帕·卡维林(1794—1855),俄国革命组织“幸福同盟”的成员。普希金还在学生时代,就和他作了朋友。

[22] 彗星酒,指美酒。1811年法国南部葡萄丰收,同年秋天又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彗星,因此普希金时代1811年的法国南部葡萄酒以“彗星酒”的称号而闻名。

[23] 英语:烤牛排。

[24] 林堡,比利时城市,以产奶酪闻名。

[25] 法语:舞蹈中的跳跃。

[26] 费德,法国悲剧作家拉辛(1639—1699)同名悲剧的女主人公。

[27] 埃及女王,指古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以美和淫荡著称。此处指何角色,不详。

[28] 莫伊娜,奥泽罗夫的悲剧《芬加尔》的女主人公,当时著名的女演员A·M·科洛索娃常演这个戏。

[29] 这一节和下一节是1824年以后作者补写的。

[30] 冯维辛(1745—1792),俄国著名喜剧作家。

[31] 科尼雅什宁·雅柯夫·玻利索维奇(1742—1791),俄国剧作家,写过一些悲剧和喜剧,多为西欧作品的模仿。

[32] 费拉基斯拉夫·亚历山德罗维奇·奥泽罗夫(1769—1816),俄国剧作家,他的《狄米特里·顿斯科伊》等悲剧曾轰动一时。

[33] 叶卡捷林娜·谢苗诺芙娜·谢苗诺娃(1789—1849),俄国著名的女悲剧演员,农奴出身,普希金曾热情地评论过她的演出。

[34] 帕维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卡杰宁(1792—1853),俄国诗人,法国剧作家高乃依许多作品的译者。

[35] 依高乃依(1606—1684),法国悲剧作家。

[36]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沙霍夫斯科伊(1777—1846),俄国喜剧作家,普希金时常参加他家的戏剧界人士聚会。

[37] 狄德罗,指夏尔勒·路易·狄德罗(1767—1873),当时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导演,曾把普希金的一些作品搬上舞台。

[38] 舞神,原文为忒耳西科瑞,希腊神话中九位缪斯之一,主管舞蹈。

[39] 阿芙托吉亚·伊里依尼奇娜·伊丝托米娜(1799—1848),当时俄国著名的芭蕾舞女演员,狄德罗的学生。

[40] 风神,即埃俄罗斯,希腊神话中的风神。

[41] 皇堡,原文为萨尔格勒,即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希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