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诗性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3 20:55:55

点击下载

作者:王充闾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充闾文集:诗性智慧

充闾文集:诗性智慧试读:

序 言

说到哲理诗,从学理上讲,直接面对着一个“哲理的诗化生成”问题。剖开了说,起码有这样四个相互关联的子题需要回答清楚。首要的是,诗应该不应该负载哲理,是否具备这样的社会功能?接着是,如果诗存在着这种功能,那么,作为诗这种特殊形式,有没有可能表现哲理、传导理性?这两个前提条件若是立得住,那么,就会导出第三个、第四个子题:诗中之理如何展现?哲理诗有些什么基本特征?这就进入了审美与赏析的层面。

就问题答问题,也许不容易阐述清楚;我们不妨先坐下来,从《诗经》、《楚辞》开始,历经汉晋唐宋金元,直抵明清诗苑,看看浩瀚的诗海中有没有兼具理蕴与情致,并为历代认可,至今尚脍炙人口、传颂不衰的诗篇。如果有,而且数不在少,那前两个问题就不答自明了。―既然古已有之,且大量存在,又何来诗应不应负载、能不能表现哲理的问题!

依我个人的阅读经验,也有助于厘清这一点。青少年时期读古诗,喜欢那类抒情、写景的华美诗章;及长,脑子里沉淀下大量的生命体验与人生况味,生发出辨别事理、思索问题的自觉意识,这样,便对那些富有理趣的篇什感兴趣了。再经过一番“虚尽涵咏,切己体察”的功夫,觉得在这类诗篇中,诗人运用艺术手段,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体验揭示客观存在的人生哲理、生命智慧,其品位、格调之高,自非那些单纯的抒情诗、景物诗所可比并。

实际上,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雄辩地证明,那些传世名篇的共同特点是,它们不仅通过情感的传导予人以强烈的感染,同时还运用审美意象把情感体验升华为一种诗性智慧,以警辟而锋利的理性力量穿透时空的层积,使读者在千载以下得到心智的启迪和精神的陶冶。孟郊的《游子吟》该是典型的抒情诗吧?而六句中的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却又是理性的升华,典型的议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抒情?是议论?还是兼而有之?怕是三言五语难以解释清楚的。《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说,被认为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开了诗可言理的先河;尔后,关于诗的要素的论述,层见迭出,或曰词、理、意、兴,或曰兴、趣、意、理,或强调神、理、意、境,或概括为情、事、景、理,说来说去,都没有脱开一个“理”字。宋人包恢有言:“古人于诗不苟作,不多作。而或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当是“理趣”说之所由来。看得出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诗能否表现理;而在于诗中之理应该如何展现。

表达诗中之理,亦即哲理的诗化生成,有三个关节点。

一是,诗应运用形象思维。我们说,诗应该也能够负载义理、表现理趣,并不意味着诗即等同于义理,诗人可以像阐释哲理那样来写诗。相反,诗人必须“以形象来思考”;“诗是寓于形象的思维”,“是直观形式中的真理”,它的创造物是“看得见的、可通过直观来体会的观念”。(别林斯基语)附丽于形象、意象,诗中的哲理才具有可感性。诗的审美特质决定了诗人必须通过形象创造特殊的审美意境,而不能以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构思。这类作品虽然没有直接言理,可是,里面却渗透着人生悟境和哲理蕴涵。物与理,理与情,水乳交融,了无形迹。

二是,诗中理趣与哲学中的理念有显著的不同。比如,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充满了禅机理趣,它是诗人从独特的切身感受与审美体验中获得的。这类诗作,生发于诗人的当下感兴,既不脱离具体的审美意象,又能寄寓普遍性的哲理蕴涵。而哲学理念则是通过逻辑性的推理,以陈述命题的方式加以展现。诗中理趣不具有经典中的抽象规定性,不是一般的知识性的判断。

三是,哲理诗的写作,变化无端,但其基本径路,大体上存在“悟出”与“纳入”两种方式。前者表现为诗人从生活实践、生命体验中感悟出来的理蕴,如唐人的“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宋人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后者表现为诗人以理观物,将自己的感悟纳入客体中去,通过揭示客体的内在特征,展示某种哲思、理趣,如明人的“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清人的“劝君平地上,还似过坡时”。不论属于哪种情况,都必须达到所言之理与作为意象的客体形神契合,浑然一体。

在中国古代诗苑中,哲理诗或曰理趣诗是一个富矿,分布范围很广。咏史诗、咏物诗、题画诗、禅意诗中,固然较多阐明哲理、寄寓感慨、抒发对人生世事见解的篇章;而一些纪游、抒情、写景、怀人、赠答之作,里面也往往饱含理趣的内在质素。多年来,出于喜爱,读过之后,随手将那些兼具鲜明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动人的情感与警策的哲思的诗章,一一录下,积之日久,竟得五百首之多。这次选注、简析了其中的三百余首。

选录的首要标准是,理蕴与情致兼擅。尽量择取那些意蕴深邃、覃覃有味而形象、意象鲜明者。毋庸讳言,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些古代诗所阐释的哲理,按今天的唯物史观衡量,未尽科学、准确。这当是可以理解的。

选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读者对象。为了适应广大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赏读要求,选取的都是形式简约,篇幅短小,朗朗上口,易记易背的诗篇。对于古风、律诗、词曲等字数较多的篇什统统割爱,一律为五绝、七绝―从初唐至晚清一千三百年间,选录三百余首。以唐(含五代)、宋、金元明、清为序,厘为四卷。

为方便读者把握诗的内涵,除了对作者以及生词僻字作必要的注释,着重就全诗的理解予以简要的提示。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力求在“弱水一瓢”中显现“三千诗海”的咫尺沧波之势。无论从“诗无达诂”的特性来说,还是从“形象大于内容”的诗的规律来看,我觉得,多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探索的空间,总是比较明智的。

最后想说的是,作为选编者,此番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合作深感荣幸,也十分愉快。由于它贴近青年读者,出书质量高,趣味高雅,从读中学时开始,我就喜欢读它的书;于今五十余年过去了,仍然怀有深厚的感情。而在这次编书审稿过程中,责任编辑的认真负责、刻苦敬业,尤其留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位青年编辑不仅对近四百首诗的注析一一反复研索,凡有疑问,随时沟通,指出其中数十首哲理“点睛”不够鲜明的,建议加以完善;并且提出添加诗人生卒年份以及增补几位诗人作品的中肯意见;还研究制订多种方案,与国内几位画家联系,精心选择插图。期间,她把星期节假几乎全部用于跑图书馆、钻书店,翻阅资料。这种精神着实值得赞赏,令人感动。

是为序。

2012年3月卷一 唐五代诗

虞世南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初仕隋,后入唐,能文辞,工书法。

蝉:昆虫,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垂:“”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流响:指蝉的鸣叫声如流水般连续不断。藉:凭借。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说,鸣蝉垂下触须,悠然自得地吸饮着清新的露水,悦耳动听的长鸣声连绵不绝地从梧桐树上传递出来。因为它立身高处,自然就鸣声远播,并不是借助着秋风往外散开。

写蝉以清露为食,择梧桐而居,是表现其心地纯净,立身高洁;写蝉居高声远,是表现其性情孤傲,格调清高。说的是蝉,实际上是诗人自况,寄哲思于咏物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破阵乐

李世民

秋风四面足尘沙,塞外征人暂别家。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李世民(598―649),即唐太宗,高祖李渊次子。他常以隋亡为戒,较能任贤纳谏,励精图治。文学艺术修养较深,现存诗近百首。

破阵乐(yuè):唐太宗所制乐曲。足:充足,很多。塞外:一般指长城以北地区。不辞:不拒绝,肯坚持下去。

全诗意蕴深远,而且贯穿一种昂奋的主调。本来,秋老风寒,尘沙扑面,征人离乡背井,远行塞外,容易产生感伤的意绪和畏难的心理。但此诗讲的却是:哪怕是千里万里,海角天涯,只要不辞遥远,肯于迈开步子坚持走下去,时光总会到达目的地的。

中秋月

李 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李峤(qiáo)(644―713),字巨川,高宗年间进士,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等朝,官至中书令。

圆魄:圆月。四海:借指普天之下,到处。安知:怎知。

诗中说,盈盈皓月挂上了秋空,人们都说今夜月明处处同。其实,在那迢遥的千里之外,又怎知没有阴雨和狂风!

作者借助自然景象来阐释事物矛盾的复杂性:正如面对着眼前的中秋皓月,不能就说到处都是月明如镜一样,人间万事也从来都是因地而异,千变万化的。小诗富于哲理,耐人寻味。

凉州词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687―726),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景云年间进士,曾任仙州别驾。以恃才纵酒,狂放不羁,被贬为道州司马。

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是当地一种白玉雕成的夜光杯;弹奏的乐器是胡人用的琵琶。极写边塞将士的这场宴会的隆重和气氛的欢跃。可是,下面却陡然一转:正在大家要开怀畅饮之时,那里的“马上”却传来军情紧急的讯息,催促着赶快上阵。形成了收放有致、对比强烈的效果。而更加令人动心动容的还在后面。“醉卧沙场”,语似豪壮,却充满了悲凉。后两句,可作借酒浇愁理解;亦可看作是感伤、厌战;也有人认为,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达观之语。寥寥十四个字,蕴涵着言说不尽的深意。

登鹳鹊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人,后居绛州,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遭人诬陷,弃官漫游。绝句成就很高,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鹳(�uàn)鹊楼:旧址在今山西永济,楼高三层,前可眺望中条山,下可俯视黄河,为当时登览胜地。穷:尽。

前两句写的是登楼所见:一轮白日傍着远方起伏的群山冉冉西沉,流经楼下的黄河滔滔滚滚奔腾而去。寥寥十个字把望中的万里河山高度概括地收拢笔端,缩龙成寸,快人胸襟。后两句由景及理,把诗篇引入更高境界。这里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胸襟和进取不止的精神,也道出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思美蕴。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路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年间进士,盛唐杰出诗人,后世有“七绝圣手”之誉。数任微官,屡遭迫害,多次被贬。

柴侍御:作者的友人。武冈:今属湖南省。

离别本来是令人感伤的事情,可是在诗人的笔下却写得十分旷达。你看,悠悠的流水,把这里同客人要去的武冈连在了一起;一路上,青山相连,自然是同云同雨;明月普照,分不出此乡彼乡。―所以,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令人感伤的了。

全诗蕴涵丰富,韵味醇厚,格调高昂,读了使人振奋。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西域碎叶,后随父迁居蜀中。少有大志,出川远游,但仕途蹉跌,未偿所愿。诗作飘逸奔放,瑰丽雄奇,获得极高成就,成为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盛誉。

栖碧山:在碧山栖隐。�(yǎo)然去:悠然远去。别:另外。

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的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情趣。说是“问答”,实际上是“问”了却没有回答―“笑而不答”。说“不答”吧,后两句又是“何意栖碧山”的确切答案。鲜活跃动,接转轻灵,而且有虚有实,有景有情,有描绘,有议论,极饶韵致。它的理蕴在于“别有天地非人间”七个字上。“人间”是什么样呢?诗人自然清楚,是黑暗的社会现实,凄凉的个人遭遇,宦途的崎岖坎坷,官场的勾心斗角。但他一概略去不说,只说这里“桃花流水”的美妙、宁静,清空的“别有天地”。寓意深邃,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江行无题(百首选一)

钱 起

牵路沿江狭,沙崩岸不平。

尽知行处险,谁肯载时轻?

钱起(710?―782?),字仲文,浙江吴兴人,天宝年间进士,曾任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职。“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以五言为主。

牵路:江边纤夫背纤拉船的路。

诗中借江上行船所见,寄寓生活中的哲理。前两句极写背纤拉船的艰难:沿江背纤的路十分狭窄,而且沙岸坍塌,路面凹陷不平。后两句抒发感慨:凡是行船的人都知道这段路特别不好走,可是,装船时又有谁肯于少装,使负载轻一些呢?这里反映了认识与实践的矛盾。

存殁口号

杜 甫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

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杜甫(712―770),字子美,有“诗圣”之誉。曾两番赴京应试,均未中第。写下大量富有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诗篇,被公认为“诗史”。

存殁(mò):指诗中所咏人物一存一殁。存,尚在;殁,已死。口号:信口吟成。郑公:指郑虔,诗人的好友,山水画水平很高。粉绘:彩色画。随长夜:指死亡。曹霸:当时著名画家,尤善画马,这时已经年老。丹青:作画用的红、黑两色颜料,用来代指绘画。骅骝(huá liú):古代神话中“八骏”之一。

诗人说,郑虔的彩色画随着他的故去早已成为绝笔,曹霸还在作画,可是人已白头。郑虔死后,天下再也见不到真正的山水(画)了,曹霸纵然在世,但人间并不懂得珍视他笔下的骅骝。诗人推崇两位画家的高超技艺,同时借以抒发对他们怀才不遇的感慨,意蕴极为深厚。

戏为六绝句(之二)

杜 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均以诗文兼胜,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当时体:初唐时的文体。轻薄为文:用语轻薄,随意讥评。哂(shěn):讥笑。尔曹:你们。不废:没有废止。

诗中说,对以“四杰”为代表的初唐时的文体,你们这些人用轻薄浮浅的语言讥讽不休。其实,这些讥笑者必将名字与身躯同时泯灭,而于“四杰”的诗文却丝毫无损,它们将如江河般浩荡,万古长流!在这里,诗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规律性认识。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

灵 澈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灵澈(746―816),唐代僧人,字源澄。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全唐诗》中录存其诗十六首。

韦丹:唐宪宗时为容州刺史,迁河南少尹,召拜谏议大夫。为政清廉,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民众仍对他思念不忘。东林寺:在庐山西麓,始建于东晋,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刺史:古代官职,隋唐时期为一州的行政长官,后来,刺史成为太守的别称。

前两句自述他在寺内闲静的修行生活,用以酬答朋友韦丹:年老心闲,叙写精神状态;麻衣草座,反映生活情景。后两句通过亲见亲闻,慨叹官场中所常见的贪恋功名禄位,却又以清高自诩的口是心非的行径。造语平淡自然,而于世道人心多所针砭,寄慨遥深。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巨源(755―?),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贞元年间进士。

新春:早春。上林:上林苑,秦汉时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

前两句讲,对于诗家来说,一年最美的光景是在早春,那时候枝条上刚刚露出嫩黄的柳芽,柳树整体的颜色尚未均匀,却分外地清新悦人。因为柳枝新叶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这清新的景色还没引起人们充分的注意,所以环境十分清幽。三四两句接着说,假如要等到上林苑中的繁花似锦,那你出门所见就全是看花的人了。诗中强调诗人要感觉敏锐,独具慧眼,善于捕捉新鲜事物,写出新的意境。有的论者认为,也可以引申为要善于及早发现人才。

新嫁娘词三首(其一)

王 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欲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王建(766?―830?),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唐大历年间进士。擅长乐府诗,所作《宫词》十分有名。

三日:古代女子出嫁,第三日俗称“过三朝”,开始下厨房炒菜、做饭。谙:熟悉。姑:婆母。

小姑不仅熟悉情况,而且,往往是婆婆最为信任的角色。诗中写尽了新娘的聪慧、练达、细心,甚至有些狡黠,颇有趣味。表面上看,说的是“新媳妇难当”的世情;而其意蕴却远不止此。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说:“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太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反映了这首诗中所揭示的理蕴具有普世性和典型意义。

与贾岛闲游

张 籍

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

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张籍(766?―830?),字文昌,唐贞元年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

贾岛:诗人,初落拓为僧,后还俗,屡试进士不第。曾任遂州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

诗中说,在风暖雪融、草色新绿之际,我们二人缓步闲行于原南水北,这该是多么惬意、何等宽松啊!可是,世间大量的人群却终日征逐于车尘马足之间,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根本体验不到这种悠闲中的乐趣。正所谓“一闲对百忙”者也。

通篇着眼于一个“闲”字。人处在闲静之中,才有可能体会到生活中的逸情雅趣,才能静观、遐思,进入开悟境界。

题木居士二首(选一)

韩 愈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贞元年间进士,大文学家。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作品之首,诗歌创作力求新奇,也能独树一帜。

木居士:对木雕神像的戏称。唐时耒阳(今属湖南)一带有木居士庙,诗人路过时题咏此诗。

诗中揭露这样一种现象:一棵不知经历多少岁月的枯木朽株,经过雷殛火烧、雨淋水浸,扭曲的树根像是人的头面,枝干像是人的身躯。偶然被迷信的人们当成“木居士”加以神化,立刻便有无数的善男信女跪拜求福。诗人运用咏物寓言的形式,抓住“木居士”和“求福人”这两个形象,借端托喻,取得喜剧艺术的讽刺效果,而且颇富哲理性。

楸树二首

韩 愈

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

与脱:给它脱掉。青罗帔(pèi):状写藤萝缠绕大树的形态。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前两句说,这棵楸树经过多少年才长成如此高的大树,可是,一朝被藤萝缠绕就再也不得脱身。后两句说,如果有谁能够摘除这缠绕大树的“青罗帔”,那我们就会看到大树上高花似锦,层层叠叠。

此诗语句通俗,意义却很深厚。人也像这棵大树一样,很不容易成长起来,有所建树,却遭到藤萝之类奸人的重重困扰,只有帮助他解除这些有害的寄生物,他才能摆脱困境,重现异采。

有的学者认为,楸树的花黄绿色,极细小;而与楸树相似的梓树,花大,黄白色,与诗中之“看吐高花万万层”颇相称。因此,“楸”乃“梓”之误。

幸自枝条能树立,何烦萝蔓作交加。

旁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

幸自:本自。何烦:何须,不需要。萝蔓:藤萝的枝蔓。

诗中说,楸树的枝桠本来能够卓然自立,又何须藤萝的枝蔓去缠绕交加。结果,楸树开花,藤萝也跟着凑趣,导致不懂得寻求根本的人为假象所迷惑,以为藤萝的花胜似楸树的花。

诗人因物寄感,讥刺了本末不分、惑于假象的世相,于感慨中寓有深刻的哲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因他任水部员外郎,排行十八。天街:京城的街道。绝胜:大大超过。皇都:指长安。烟柳:柳色如烟。

皇城街道上洒着滋润如酥的纤纤细雨,透过雨丝,远远望着早春草色,满眼一片青痕、翠意。朦朦胧胧,淡雅无比,心头顿时产生欣欣然的快感。可是,当你步步走近了,倒反而看不出来了。这种生活体验,人们都会有的;但又有几人能够以传神的妙笔写得出来?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力,令人叹服。第三句,是对前两句的概括,又引领出最后一句结论:初春草色与那满城“杨柳堆烟”的景象比较起来,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诗中有情,有景,有蕴涵,有理趣。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贞元年间进士,唐代杰出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于从民歌中汲取营养,在绝句创作上有很高成就。

乌衣巷:在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的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即诗中所称王、谢)等豪门望族都居住在这里。朱雀桥:秦淮河上的一座桥,邻近乌衣巷。

诗人通过对朱雀桥边野草闲花蔓生,乌衣巷口一抹夕晖斜照,从前贵族堂前的燕子飞到寻常百姓家去做巢垒窝等现象的描述,寄寓了胜景不常、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

本来景物十分寻常,描写也通俗浅显,但由于寄寓了深沉的感慨,从而创造出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来余味无穷。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排云上:冲霄直上。

诗中大意是,从古以来的文士,一到秋天就悲叹落寞与萧条,我却要说秋天的景色胜过春朝。看那晴朗的秋空,一只白鹤正排云直上,立刻把我的诗情引上了万丈青霄。

诗人此时虽受贬于朗州,却不现愁苦衰飒之气,也没有跟着古人去唱悲秋的常调,相反地通过健鹤排云,凌云直上的动人景色,来咏赞晴明壮美的秋天,读了令人振奋。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嗾(sǒu):唆使,挑动指使。

这是一首形象化的寓有深刻哲理的诗。意思是,山明水净的夜晚,寒霜降落,几树红叶出现在浅黄色的秋林之间。登上高楼远眺,面对那苍凉萧瑟的秋光,人们觉得清爽入骨,思想澄净,心境深沉,精神振奋。而那千娇百媚、繁华浓艳的春色,却会挑动你沉酣迷乱,轻浮若狂。

诗人把令人清醒的秋光和惹人迷乱的春色加以比较,形象地说明了艰难的境遇使人头脑清醒,意志坚强;而处于闲适逸豫的生活,如果缺乏自觉性,便很容易壮志销磨,沉湎迷乱。

杨柳枝词(选二)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原为汉乐府的《折杨柳》曲,刘禹锡、白居易翻旧曲作新声,内容有较大突破。梅花:即《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名。羌(qiān�)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淮南”句:西汉时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小山写过一首《招隐士》词,首句为“桂树丛生兮山之幽”。这里借指南方的歌词。新翻:新创制的。

作者说,羌笛吹奏的塞北的《梅花落》,淮南王门客小山写过的“桂树”词,―请您别再演奏那些前朝的旧曲,还是听一听我这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诗中反映了作者对民歌的热爱,也含有提倡创新、反对泥旧的深意。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金谷园:晋石崇修建的著名园林,旧址在今洛阳市西北。铜驼陌:古代著名的繁华、游乐之区,因道旁有一对铜驼而得名,旧址在今洛阳的铜驼街。须臾:时间很短。争:怎。垂杨:古诗词中的杨柳,一般泛指柳树。

诗人说,昔日著名的金谷园,已经是群莺乱飞,草木荒芜;繁华热闹的铜驼陌,如今也空旷寥落,只剩有清风吹拂。眼前的满城桃李花开似锦,无奈为时很短,怎比得长年缀绿的垂柳扶疏!

从日常事物的对比中,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竹枝词(选二)

刘禹锡

城西门前滟�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恨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唐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今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两诗句法相似,前者以石作喻,后者以水作喻,都是借吟咏三峡景物来讽喻、慨叹世道人心,命意警辟,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第一首:城―指白帝城。首句说滟�堆所处的地点;次句说,这一奇石耸立,千百年来怒浪轰摧,巍然不动;三、四两句以世道人心作比,点明主旨,慨叹世情云雨翻覆,人心东西摇摆,不如巨石之坚定不移。

第二首:瞿唐―指瞿唐峡,西起白帝城,东至黛溪口,全长八公里,航程险峻。在峡口夔门,原有一巨大礁石,横卧江心,即滟�堆,现已炸除。嘈嘈―象声词,形容水声。十二滩―概言险滩之多。近人俞陛云评论:后两句是说瞿唐以险恶著称,因水为万山所束、巨石所阻,激而为不平之鸣,而人心则平地可起波澜,其险更胜过瞿唐也。

浪淘沙词(选一)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迁客:指被贬官的人。漉(lù):过滤。

诗人一生多次遭受谗言诬毁,艰苦备尝,终于得到洗雪,现出清白正直的人格。正如金子埋在沙砾之中,经过无限艰辛的千淘万漉,最后狂沙荡尽,始现真容。此诗乃诗人自况,同时也含有普遍的警喻意义。

与歌者米嘉荣

刘禹锡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米嘉荣:唐元和、长庆年间著名歌唱家。凉州:指《凉州曲》,原是凉州民歌,由西凉府都督进献朝廷。据记载,《凉州曲》初入宫廷时,听者曾有争议,可见确是有“意外声”(弦外之音,奇特之调)的。事:侍奉。

诗人说,能够唱出《凉州曲》意外之声的,旧人里恐怕只有米嘉荣了。但是,这硕果仅存者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近来世俗之见,往往只是看重新人而轻忽先辈,所以,逼得一些老艺人也只好染黑了胡须去侍奉那些年轻的后生了。

诗中有不平,有牢骚,隐含着讽刺。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中首句写景,杨柳青翠可人,江水缓缓平平,这是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环境。次句写耳中所闻,女郎听到了江上传来的唱歌声,因为是所倾心的人唱的,所以听来感到分外亲切。三四句写闻歌之后的心理活动。由于歌声不像对话那么意向明确,女郎只好想象、分析对方的真实态度: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这倒有些像阴晴不定的天气,东边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说是天没晴实际上已经晴了。

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诗人巧妙地运用这双关隐语,把女郎听到情人唱歌时既喜欢又担忧的微妙复杂的情怀,写得生动、逼真。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刘禹锡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和(hè):奉和。令狐相公曾作《东都别牡丹》,此为和诗。令狐相公:令狐楚,此时出任东都(洛阳)留守。平章宅:令狐楚在长安的宅舍。平章,官名,唐时宰相。两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春明门:长安东城门。

诗人说,宰相府里一栏牡丹花,临到开花时主人却不在家。不要讲两京距离不远,算不上远别,须知出了都城的门就等于落迹天涯。过去有“一出都门,便成万里”之说,这里充分地体验出人生况味,含有深刻的理蕴与情致。

清代诗人对此诗评价颇高,认为它“从无意味处说出情味,又绝不从题外起意,此等诗真不厌百回读也”。

醉中对红叶

白居易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人,后迁居陕西渭南,贞元年间进士。他是唐代的重要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很高水平。

杪(miǎo)秋:秋末,晚秋。春:这里指春色、春光。

由于韵律上的要求,诗人在首联创作了两个倒装句,实际是:晚秋树临风,长年人对酒。意思是说,自己长年嗜酒,犹如晚秋临风的霜叶,脸上总是红扑扑的。这些都是铺垫。关键在后面两句:霜叶虽然也是一色艳红,但毕竟不是春色;人的醉貌尽管也是红颜,但终究失去了少年心态。有人考证,作者此诗写于江州被贬期间,寥寥二十个字,把政治上失意后借酒浇愁,情怀悒郁的心态,形象地反映出来。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苦热:酷暑炎热;也可解释为以酷热为苦。恒寂:和尚,作者友人。禅室、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禅师:对和尚的尊称。

诗中寄寓了一种哲理。

诗人说,时值炎夏酷热,许多人都四出避暑,奔走如狂,唯独恒寂禅师在屋中静坐不动。那么,是不是这间禅房很独特,滔天的热浪根本进不来呢?并不是。只是因为禅师心定如冰,所以也就有身凉似水的感觉。这和陶渊明诗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同一机理。

禽虫十二章(选一)

白居易

焦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应似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

焦螟:古代传说中最小的虫类。蛮、触:《庄子》中说的蜗牛角上的两个小国。诸天:佛经中语,可以理解为无穷无尽的大宇宙。下界:指人间。微尘:佛经认为,人类所处的世界,与大宇宙相比,不过是一粒微尘。

诗中讽喻说,人们常常为一些极末微的事情争斗不已,宛如焦螟在蚊巢里杀敌,蛮、触在蜗角中交争。如果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把这些人和事放在茫茫宇宙里来观察,就会发现,这无异于是在一粒微尘里争雄斗胜,实在是太没有意思了。

林下樗

白居易

香檀文桂苦雕镌,生理何曾得自全。

知有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

樗(chū):臭椿,古称樗为无用之材。雕镌(juān):雕刻。生理:犹言生命、生机。尽天年:尽享天年,长寿。

诗人通过名贵的檀、桂和无材的老樗这两类树木的不同际遇,阐释了庄子提出的老樗以其不材得享天年的道理。

诗人说,香檀、文桂由于身价高、用途广,备受雕镌之苦,生理不能得以自全;而老樗以其无材可用,没有人注意它,因而得以逃脱刀斧的砍伐,一枝不损地尽享天年。

放 鱼

白居易

香饵见来须闭口,大江归去好藏身。

盘涡峻激多倾险,莫学长鲸拟害人!

盘涡:漩涡。长鲸:哺乳动物,胎生,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拟:打算。

诗人给鱼放生,嘱咐说,要提防香饵的诱惑,见到它须闭口;回到长江大河里也要善自藏身,警惕那漩涡激浪产生的倾覆之险。当然,也不可像长鲸那样总打算害人!

说的是鱼,实际上句句都在教人,语意深沉,发人深省。

点额鱼

白居易

龙门点额意何如,红尾青鳍却返初。

见说在天行雨苦,为龙未必胜为鱼。

龙门:山西河津禹门口,称龙门。古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大鱼群集龙门下,跃过者化为龙;否则,点额而还。点额:鲤鱼头额触撞石壁。李白诗:“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后因以点额喻仕途失意或应试落第。

这是一首比体诗。构思巧妙,寄意深远。

诗人说,没有跃过龙门的鱼,额触石壁而回,依旧是青鳍红尾,返本还初(其实也用不着懊丧)。化为龙以后,在天上要嘘云行雨,那也实在是辛苦无比(还真不如嬉戏江中自由自在)。看来,化龙也未必就比当鱼强多少。

送考功崔郎中赴阙

白居易

称意新官又少年,秋凉身健好朝天。

青云上了无多路,却要徐驱稳著鞭。

赴阙:上朝赴任。驱:前行。

诗中真情规劝,语重心长。大意是,你现在青云得步,再往高处攀升也不会有更多的路程了;可是,却要行事稳重,小心谨慎。表现了作者对少年得志的崔考功的深切关怀,里面又蕴涵着深刻的哲思。

自 感

白居易

宴游寝食渐无味,杯杓管弦徒绕身。

宾客欢娱童仆饱,始知官职为他人。

诗人感到,宴饮、出游、眠寝、吃喝,已经渐渐地变得十分乏味了,酒肉入肠,管弦盈耳,俗务缠身,也都毫无兴致,提不起来精神。只博得宾客欢颜、童仆饱腹,原来是,高官厚禄于己并无裨益,不过是为了他人!

从切身经历和实际体验中,写出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这是白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涧中鱼

白居易

海水桑田欲度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前三句写沧桑翻覆,风涛不测,鲸吞蛟斗,都是暗写朝廷内部(以天池为意象)的血火交迸的残酷斗争。最后一句是说,置身山林,远离魏阙,像深涧游鱼那样,潜伏不出,就可以免遭争斗之祸而优哉游哉,自得其乐了。通篇都是用形象说话,却揭示出一种深刻的道理,深得理趣诗之妙。

王昭君二首(其二)

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因不肯贿赂画工,不得受宠于君王,后作为和亲角色嫁与匈奴。

诗人模拟王昭君的口吻,对汉朝使者说:回去后,请帮我向皇帝捎个话,问问什么时候能用黄金把我赎回去?皇帝若是问到我的容貌,千万不要说比不上在宫里的时候。诗中只是表达当事人的愿望,不着一字议论,却蕴涵着深刻的理致,发人深思。“美色”左右了昭君一生的命运,久困思归的唯一凭借竟然还是美色;诗的深意更在于揭露皇帝贪婪好色的本性。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天平山:地处苏州市西二十里,巍然耸峙。山上有白云泉,素有“吴中第一泉”之盛誉,自白居易题以绝句后,声名益显。

诗人在苏州刺史任上,深感“身为形役”之苦,像他在《自咏》一诗中所说的:“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十分向往“云自无心水自闲”般自在自如的生活。他运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怀,写泉寓志,以云、水的恬淡自由比喻闲适、清静的心情;以泉水出山涌起层层波浪的自然景象象征社会生活的波滚云翻。意在言外,寄怀深远,且又理趣盎然,形象鲜明。诚乃哲理诗中之佼佼者。

悯农二首(选一)

李 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人,元和年间进士,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这是一首流传极为广远的通俗诗,题材很普通,道理也是尽人皆知的,但它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原因在于它避免了那种概念化的说教方式,而是抓住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概括而又生动地表现了“盘中餐”乃是农民含辛茹苦创造出来的人间至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经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意蕴深邃的格言。

示法诗

神 赞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唐代禅师,得法于百丈怀海。晚住古灵寺,故称古灵神赞。

空门:一语双关。一般用它代指佛教,因佛教阐扬空的道理,并以空法作为进入涅�之门。这里说的是开着的房门;可以引申为由自心去求悟。投窗:乱撞窗纸。

神赞禅师从蜂子不从空门飞出,却偏偏乱撞窗纸,结果频频碰壁,悟出修行求道之理。―如果只是死读经书,不从内心求悟,也就和蜂子乱钻窗纸一样,遥无出头之日。佛禅认为,人的自性自心至为广阔,能够包容一切,即心即佛,无须外求。

诗句形象鲜明,设喻准确,寓意深刻,有助于从广义上理解读书治学之理。

开悟诗

志 勤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志勤,唐代禅师,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初在湖南沩山学道,久未开悟,一日出行见桃花灼灼,因而悟道,平生疑处,一时消歇,遂有此作。不久,即回福州灵云山传法。

寻剑客:此处可作求道理解。

志勤禅师之所以见到桃花盛开即能悟道,当是从中领悟到色空、有无的关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从而对过去所学得的“空非真空,空为妙有,色非实有,色为空无”的禅理,有了真切的理解。

从志勤的诗也看到,在“桃花悟道”之前,他已经整整苦修了三十年。如果没有这三十年的苦修功夫,即使天天见到桃花,亦不得豁然悟入。这里揭示了平日积累与一时开悟的辩证关系。所谓“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诗中理趣、意蕴丰富,而且,意象、形象鲜明。

浪淘沙

皇甫松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

宿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浙江建德人。工诗词,绝句有民歌风味,清新可喜。

罾(zēn�)船:扳罾打鱼的船。用竹竿做支架的鱼网,叫“罾”。浦:水滨,也就是下句说的“沙嘴”。

诗中说,河滩边上蒙茸的细草接连着稀疏的丛林,风高浪恶,渔船被摇荡得半浮半沉。眼前那鸥眠鹭宿之地并不是往日的江滨,―去年的沙嘴现已变作江心。

诗人写的是眼中所见,但寓意却十分深刻,使人因小见大,由事入理,面对沧桑迭变,不胜今昔之感。

题兴化园亭

贾 岛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贾岛(779―843),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落拓为僧,后还俗,屡试进士不第。其诗喜写枯寂之境,多寒苦之辞。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

兴化园亭:唐文宗时,裴度进位中书令,大兴土木,修建兴化寺亭园。桃李:古籍《韩诗外传》上说,春种桃李者,夏得荫其下,秋得其实;春种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此诗取其意。

诗中说,达官贵人为怡悦耳目于一时,不惜令千家荡产,凿池养花,却又不栽春华秋实的桃李,只种多刺的蔷薇,结果秋风一起,花叶凋零,剩下了满亭棘刺。―这种后果,你这个园主是应该晓得的。

诗中以家常语、眼前事,提炼出讽嘲权贵、抨击聚敛、讥刺奢靡的重大题旨,于浅淡中见深意。

菊 花

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元稹(zhěn)(779―831),字微之,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

秋丛:丛丛秋菊。陶家: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以爱菊闻名。

诗人说他像陶渊明一样,在屋舍周围栽种下丛丛菊花,每日里绕篱赏菊,流连忘返,直到红日西斜。不是在群芳之中独对菊花有所偏爱,只因为在百花中菊花最后凋谢,此花开尽更无他花。里面蕴涵着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言浅情深,意蕴深邃。

离思五首(选一)

元 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本诗为悼念亡妻而作。

首句的意思是,对于水来说,沧海是至广至大、无以复加的,所以经过大海之后,一般的水也就不在话下了。语出《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次句与首句同样,强调了事物的唯一性。据宋玉的《高唐赋序》说,巫山的云为神女所化,茂如松,美似瑶姬。因此,它是世间至美的形象,其他任何云彩都数不上。两句用来隐喻妻子的至美至善和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至深。第三句接下来说,正由于夫妻关系是这样美好,因此对其他女色绝无顾盼之意。对此,诗人予以形象化的表现,说自己草草地、仓促地走过花丛,总是懒于顾盼。(依古义,“取次”可作次第地、挨个地解释,也可作仓促、草草解释。)第四句承上进一步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君”指亡妻。关于“修道”,可作两种理解:元稹本人确也尊佛奉道,但也可解释为修身治学。无论哪种情况,都是用以解脱失去爱侣的悲痛,求得感情上的寄托,所以,它和追念亡妻是一致的。

蜀 葵

陈 标

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

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

陈标,唐穆宗长庆年间进士,终侍御史。

蜀葵:亦称一丈红,锦葵科。窠(kē):鸟、兽、虫类的窝,这里指像窝一样的蜀葵花。争几许:差多少,意谓可与牡丹比美。

诗中说,对于眼前的蜀葵实在是无可奈何,有的浅紫,有的深红,开起花来足有几百棵。本来,它是可以和牡丹相比美的,令人讨嫌之处只在于开得太多。

咏物寄兴,富含哲理,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讽山云

施肩吾

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

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

施肩吾,字希圣,唐元和年间进士,后隐居洪州西山,世称华阳真人。

赖:仰赖。乾坤:象征天地。

通篇作的是讽喻文章。

首句说,滚滚腾腾的闲云有叶无根,实际是讲,混淆是非真相的“闲云”一般的流言蜚语,说得天花乱坠,却是全无根柢的。这里的“闲云”也可以理解为拨弄是非的奸人。次句说,山云叠叠重重,常常掩闭了石门。这是倒装句式,即“石门常被重重蔽”。实际是说,尽管流言无根,但常常也能得逞,正路往往为之蔽塞。三、四句说,多亏大风把它刮得一干二净,眼前现出满山晴日,朗照乾坤。这里表达了对铲除害贤妒能、蒙蔽视听的奸人的期望和谗言终会被揭穿、是非真相总能得以廓清的信念。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刘 叉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刘叉,家境贫困,性孤傲,好任侠,曾为韩愈门客,后不知所终。

古时水:比喻宝剑,因剑光闪闪发亮有似秋水明澈。通篇都是以水比剑。泻赠:本是持赠,因喻以水,故称泻赠。薄:迫近。

诗人本来是手托宝剑,却说成一条古时候的秋水向着我手心流,本来是临行时脱手相赠,却说成“泻赠”,仿佛由诗人手上又流泻到朋友掌中,颇为形象,饶有诗味。诗眼在于最后的嘱咐,说不要为了细碎的私仇小怨而仗剑泄愤,言下之意是要用它去建立奇功伟业。大约与刘叉同时代的张祜,有一首《书愤》五绝,后两句说:“平生莫邪剑,不报小人仇”,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送隐者一绝

杜 牧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杜牧(803―853),字牧之,长安人。唐太和年间进士,著名诗人,向有“小杜”之称。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无媒:没有引荐的人,比喻进身无路。云林:隐者遁迹之地。市朝:争名逐利的市场、官场。饶:饶恕,放过。

前两句的意思是,由于没有人引荐,你只好遁迹云林,远离争名逐利的市朝,结果门庭冷落,径路上杂草丛生。后两句宕开一笔,由叙事转入议论,说世间最公道的事,就是任何人到了老年都要生长白发,包括公伯王侯,谁也没有例外。言下之意是,云林隐者与当朝显宦地位高低不同,看似有霄壤之别,可是,在老、死面前,却并无根本上的差异。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香严闲禅师,庐山高僧。(《庚溪诗话》作黄檗禅师,误。)李忱(810―859),即唐宣宗。

联句:赋诗时,人各一句或几句,合而成篇,称联句。

首句是说涓涓细流形成瀑布的曲折过程。次句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志行高远之意。第三句回到溪涧,照应首句。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意在展示一往无前的决心与信心,为第四句说的必将大有作为进行铺垫。

全诗通过刻画瀑布的完整性格,来塑造一个有志者的形象。富有诗情理趣。

蔡中郎坟

温庭筠

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温庭筠(812?―870?),字飞卿,太原人。晚唐时重要诗人、词人,仕途不得意。

蔡中郎:蔡邕,东汉文学家。其坟在今江苏常州境内。

首句讲古坟,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孤坟零落,野花丛生。次句讲坟里的人。古人迷信说法,人死后能够转世投胎,寻找后身,传说东汉文学家张衡的后身是蔡邕。这里讲,听说蔡邕也有后身了。三、四两句就此生发开去,引出主题:今天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爱惜人才了,因此,若是蔡中郎也有后身,可千万不要枉费心力去作词人了。

诗人慨叹怀才不遇,借题发挥,情见乎辞。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晚唐重要诗人,诗善用比兴,华美精工,想象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乐游原:在长安东南,地势高敞,可俯瞰全城。

诗人因心情不佳,晚登古原,见夕晖灿烂,美不胜言,遂慨叹光景虽好而黄昏将至,顿起美景不常之感。也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应解释为“就是”、“正是”。这样,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夕阳最好是黄昏。录此以备参考。

嘲 桃

李商隐

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

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

无赖:通常指放刁耍泼、品行不端的人。这里把桃花拟人化,说它令人讨厌。平明:清晨。露井:上无遮盖的井。拟:想要。

前两句是描写,说了桃花开放的时间与地点。“无赖”二字领起,讥嘲之意便已晓然。三、四句是叙述,春风吹绽了桃花,桃花不知感激,却反而要讥笑春风。

诗中含有很深的意蕴,似是借嘲讽夭桃讥刺那些得意后负心的小人。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第一句说竹笋出林。箨(tuò)是竹笋的外壳,苞指壳中的笋心。第二句说笋价昂贵。於(wū)陵在今山东邹平东南,这里竹笋稀缺,更显贵重,故有“论价如金”之说。后两句说,都城大邑山珍海味应有尽有,难道你们就忍心剪掉这志在凌云的小小笋心!

这是一首因物寄兴的诗。

初出竹林的嫩笋,既是诗人自况,也泛指广大有才识的年轻人。诗人借此劝喻为政者不要扼杀发展中的有用之材。

题汉祖庙

李商隐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汉祖: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庙在今江苏沛县。乘运:因时乘势。宅八荒:以天下为家。八荒,泛指寰宇之内。池隍:城池。君王:指刘邦。新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刘邦建都长安,老父随往,思恋乡里,刘邦便把故乡丰、沛一带经营饮食服务业的商人迁来,就地建立新丰。项羽:西楚霸王,在长达五年之久的楚汉争雄中,为刘邦所败。项羽故乡在今江苏宿迁县西。攻进咸阳后,项羽火烧阿房宫。见秦宫室已残毁,又心怀故里,亟欲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诗的前两句就是针对项羽的这番话讲的。说他应该胸襟宽广,志在四方,乘胜追击,统一全国,不该眷恋故乡的城池。后两句以刘、项不同的举措加以对比:有“宅八荒”之志的刘邦,在完成了统一大业之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另建与家乡一样的新丰;而“恋池隍”的项羽,到头来兵败身亡,又何尝能在故乡夸耀富贵呢!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选一)

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韩冬郎:即韩�(wò),冬郎是他的小名。李商隐赴梓州任职,当时年仅十岁的韩�曾即席赋诗相送。五年后,作者由梓州返回长安时,写了此诗酬答。畏之员外:冬郎之父韩瞻,与李商隐交谊甚深。裁诗,即作诗。走马成,意为走马成章,形容才思敏捷。冷灰残烛,形容夜已深沉。

诗的前两句追忆当年韩冬郎赋诗赠别情景。第三句,以桐花(传说凤凰栖于梧桐,以桐实为食)与丹山(传说中的凤凰集聚之地)形象地说明冬郎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第四句是全诗之眼,说冬郎(喻为雏凤)才思清越,超出了他的父亲。这反映了事物的发展规律,说的是寄希望于未来,青年一代前途不可限量。

李商隐

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触处明:触照之处一片光明。藏人带树:月中有吴刚和桂树。虚惆怅:空自感伤,这里含有没必要伤感的意思。

诗中说,一轮满月自是令人欣喜,但面对初生暂缺的新月也不要为之怅惋,并非圆即有情而缺则无情。这不仅因为圆缺都在互变,新月总要变圆,而且,缺也有缺的情致,此即所谓“缺陷之美”吧。

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神话中的月中仙女。传说她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处得来的不死仙丹之后,便逃离人世,飞入月宫,成了仙子。云母:一种透明有光的片状矿物,常用来装饰屏风。这里是说室内陈设华美。

头两句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孤寂地伴着深宵烛影,直到银河隐没、晓星渐沉。后两句借咏叹嫦娥以感怀身世。“世人都说神仙好”,可是,无论是诗人还是嫦娥自己,却都认为她不该离开人间,去过那种凄清孤寂的生活。通过写嫦娥的悔恨来抒写诗人的自伤自怨之情―嫦娥偷药,本望成仙,结果造成终身独处,孤苦难言;自己也曾冀求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反而闹得居无宁处,千般落寞。

放 鱼

李群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钩!

李群玉(?―862?),字文山,湖南澧县人。举进士不第,其诗善写羁旅之情。

为龙:以鱼跃龙门化为神龙象征飞黄腾达。�(xiān)钩:锋利的钩,藏在香饵里用以钓鱼。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咏物诗。诗人因放鱼而恳挚地嘱咐它:早日觅得成龙之路,千万不要浪游江湖。因为江湖里到处都设置�钩,触口皆是,而且诱以香饵,切莫吞钩上当。说的是鱼,实际上暗喻当时社会的险恶。

赏 春

罗 邺

芳草如烟处处青,闲门要路一时生。

年年检点人间事,惟有春风不世情。

罗邺(825―?),晚唐诗人,屡试不第。因诗人韦庄上奏朝廷,死后得追赐进士出身。

闲门:贫家。检点:查点。世情:世俗之情,此处意为“势利眼”。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赞芳草和春风来讽喻世态人情。头两句说,芳草如烟,不管是贫家陋巷还是权门要路,处处长得青葱一片。后两句转入春风,点明主旨。以拟人手法,写春风年年都来查点人间万事,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春风身上看不出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

望 仙

罗 邺

千金垒土望三山,云鹤无踪羽卫还。

若说神仙求便得,茂陵何事在人间?

三山:古代神话传说海上有三神山,这里泛指仙人居住之地。云鹤:乘云驾鹤。云鹤无踪,借喻未能成仙得道。羽卫:皇帝的仪仗队、卫队。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说,当年那些刻意求仙的帝王,不惜耗费巨资垒土筑台,企图望到仙山福地,想象着有朝一日乘云驾鹤得道成仙。结果是连个云鹤的踪影也没见到,只有皇帝的仪仗队威威赫赫地回来了。看来这一切都只是空想。如果真的求仙便能得仙,那么,地面上又怎会有埋葬汉武帝尸体的茂陵呢?

己亥岁(二首选一)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无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828―903),字梦征,安徽潜山人,唐昭宗光化年间进士。

己亥岁:唐僖宗乾符六年。这一年镇海节度使高骈镇压黄巢起义军获功,诗当为此而作。泽国:指江南一带水乡。乐樵苏:安心打柴割草,喻安居乐业。凭君:希望您,意在“请”与“求”之间。

诗人说,江南水乡全都卷入了战争,老百姓无法得以安生。赶快行行好吧,可别再提封侯之事了,万堆骷髅造就了一将功成!

古代战争以斩获首级之数计功,造成了无辜生民的残酷受戮。“一将功成万骨枯”,词苦声酸,骇心刺目,乃一篇之警策。该诗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深的意蕴。

罗 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833―910),浙江余杭人,晚唐诗人。因好讥讽世事,得罪权贵,十次应进士第,均不得中。

诗中说,那可怜的小蜜蜂,终朝每日飞去飞来,到处采花酿蜜,占尽了无限风光。可是,到头来自己却是一无所获,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奔忙呢?

诗人慨叹自己劳苦终生,枉抛心力,以蜜蜂自况,抒发痛苦而失望的情怀。

鹦 鹉

罗 隐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亦称“陇客”,因旧时有陇山以西出产鹦鹉之说。分明语:过于明白的话。

诗人说给鹦鹉:你不要恨怨被人剪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子里,江南这里毕竟比你的老家陇西暖和得多。不过,既然关进了笼子,就不像在野外那么自由了,所以我要奉劝你,说话还是要特别小心,多加注意,须知过于明白的话容易招祸,因此,反而是难以出口的。

劝鹦鹉实际是警戒自己,莫要直言贾祸。

焚书坑

章 碣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836―905),浙江桐庐人,唐乾符年间进士,诗人章孝标之子。

焚书坑:在今陕西临潼骊山脚下,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地方。竹帛:指书籍。祖龙居:指帝都咸阳。祖龙,即秦始皇。刘项:刘邦、项羽。

这是一首讽刺诗,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首句说,烧书的烟尘消散了,秦皇的帝业也跟着空虚了。焚书原本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结果却适得其反,恰恰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次句就帝业空虚展开来说,尽管有函谷关和黄河这些天险,也保不住秦皇的都城与宫殿。三、四两句更进一层,以调侃的口吻,对焚书这一举措的荒唐进行无情的揭露,说没等到坑灰冷却,山东那边就揭竿而起,你害怕读书人横生谤议,可是,那带头造反的刘邦、项羽根本就不读书!

退居漫题(七首选一)

司空图

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

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唐咸通年间进士。山西永济人,后隐居王官谷,自号知非子。所撰《二十四诗品》颇有影响。

诗中写的是暮春光景。首句说,燕语呢喃,栖居梁上,曾经前来做客。次句说,春光烂漫,催着百花盛开,转眼又将纷纷谢去,与赏花人告别。二者一是已经过去的事物,一是即将过去的事物,总之,春光来去匆匆,令人感到惋惜。诗章如果就此为止,那调子实在是太低沉了。三、四两句陡然峰回路转,说不要愁着春天已过,眼看新的春天就将到来。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规律,使人心胸为之豁然。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高 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蟾,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人。本为寒士,屡试不第。本诗是他再次落第后写给高侍郎的。作诗后第二年,中进士第。

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芙蓉:荷花,作者自喻。

这是一首借物咏怀的诗。前两句说,碧桃、红杏靠着甘露滋润、太阳煦照开出娇艳的花。“天上”、“日边”象征中第者地位陡然上升,“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和露种”、“倚云栽”比喻这些人凭恃靠山,殊获宠遇。三、四句转过来写他自己,说江上的芙蓉却不具备这些优越条件,只能在秋风中迟迟地绽放,但它清冷自甘,既不怨天尤人,更不肯趋炎附势。

以诗代柬,态度不卑不亢,很占地位。

小 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