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老爸老妈的保健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2 23:49:55

点击下载

作者:宋心田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送给老爸老妈的保健心理学

送给老爸老妈的保健心理学试读:

前言

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期个体心理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新兴的老年学的组成部分。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以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功能为基础,并受社会的制约,所以老年心理学涉及生物的和社会的两方面的内容。研究范围包括人的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以及智力、性格、社会适应等方面。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老年心理学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在中国,有关老年心理学和养生学的思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调摄情志以益寿延年方面就有不少论述。如孔子强调“仁者寿”、“智者寿”的思想,提出“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见解。在《道德经》和《庄子》中,明确提出了无欲、无知、无为的“返朴归真”思想,对中国历代养生学以及老年心理学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根据相关资料表明,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近2亿之多。老龄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中国人口的主要问题,而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又是核心问题。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老年人的大脑功能自然有一定程度的退化。漫长而丰富的生活经历使老年人形成了一些对事物的固定看法,晚年由于家庭及社会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会发生改变。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个性、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有的老年人由于职务地位变化引起失落感和疑虑感,有的因为健康问题等引起焦虑、抑郁和孤独感,还有的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在这些消极心理的推动下,很多老年人成为了精神上的孤独者,他们似乎对晚年生活失去了信心,常常想法怪异、行为失常,他们同生活“叫板”、和老伴儿“较劲”、同子女“冲突”。这些消极的情绪不仅会蚕噬心灵,对身体也会构成极大的伤害。

医学表明,当人处在情绪状态时,会引起身体的外部和内部的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例如当人在发怒时,心跳加快,常达80次至200次/分;血压上升,收缩压从正常的130毫米汞柱至230毫米汞柱以上;呼吸每分钟可达40次至50次。人在焦虑、忧郁时,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对老年人来说,抑郁、烦恼、发怒等消极情绪往往是引起或激发某些疾病的心理因素。由此,会使很多老年人追求晚年健康、幸福的梦想破灭。

那么,老年人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消极心理呢?这是因为进入老年以后,当遇到一些外界和生理方面的变化时,很多老年人没有能够调整心态来适应这种变换。可见,老年人的消极心理多是由不能适应人生的转变引起的。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这是客观规律,我们不能改变它,就要学会适应它。所以我们老年人只有积极地去适应这种转变,才能获得晚年的健康和幸福。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保持大脑中枢神经的健全,往往会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因此,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是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多与年轻人交朋友也大有裨益,老年人可以从年轻人身上感受青春的朝气和活力,从中得到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可让自己的事业或追求在他们身上延续,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为了帮助老年人消除负面心理,更好地享受快乐的生活,我们特意组织相关人员编撰了《老年心理学》一书。书中对老年人在情绪保健、心理问题、日常生活、家庭关系、婚姻爱情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心理指导,以帮助老年人从心理上尽快走出这些问题的困扰。

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而今国家的发展进步已为老年人奉献余热,以及享受美好的时光提供了许多广阔的活动舞台。愿广大的老年朋友都能享受一个充实、快乐、幸福、美满的晚年。第一章角色定位的心理认知

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长期从事的工作、熟悉的集体,内心往往会有一种空荡荡感觉。这主要是我们的人生角色开始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两个方面。

在社会因素方面,主要的表现是我们离退休后,伴随而来的是每日无所事事,孤独,失落感等。

在生理因素方面,我们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能力等都在逐步退化。这些变化使很多老年人不能适应,并由此产生很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老年生活。

为此,我们老年人应该尽快适应角色的变换,有效地调整各种不良心理,使生活过得充实而有乐趣。第一节老年角色定位与心理认知

随着人生不同阶段的过度,一个人的角色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自中年步入老年后,我们也就自然地进入了老年的角色。就老年人而言,虽然在体力和精力上不如青年人和中年人,但老年人在人生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仍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所以老年人大可不必陷于自卑、空虚、抑郁之中,应该对自身的角色有一个积极而正确的认知。这对我们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晚年的幸福与美好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认识老年的角色

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担当的功能性职责的总和。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人进入老年期后,角色会发生很大变化,精神心理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据中科院的调研结果显示,国内80%的老年人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空虚、寂寞、焦虑、忧伤、抑郁等。

其实人生角色的转变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规律,我们无法改变它,但我们完全可以适应它。一般来说,老年角色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1)主要角色转变为次要角色

主要角色表现为具有独立思想和行动力,能对自己思想和行为负责,且能够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种角色。次要角色则为上述能力减弱或缺失的一种角色。转变为次要角色的老年人可出现精神沮丧,情绪低落,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出现失落感等精神症状。如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则可能出现病理上的变化,如患上心脑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等。因此,老年人应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使心理得以放松,并善于适应角色的变化。(2)工作角色转变为休闲角色

工作角色指人在社会或单位内从事—份工作,担任一个或几个职务并因此而拥有一定权利和履行一定义务的一种角色。休闲角色则指老年人因离退休而使工作、职务发生变化,使拥有的权利丧失。转变为休闲角色的老年人可能出现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等症状。如长期处于这种精神心理状态下,可渐出现病理生理上的变化如患精神、心理疾病;或沉湎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或嗜好中。所以老年人应善于转变思维方式,把从工作角色转变为休闲角色视为职业生涯的结束。不妨多做一些在职期间无闲顾及的事情,如看书、写作、绘画和旅游等;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间接为社会作贡献。(3)配偶角色转变为单身角色

配偶角色是指一个人作为他人的丈夫或妻子,并享有作为丈夫或妻子的特定权利和义务的一种角色。单身角色则为丈夫或妻子因衰老、意外或疾病等原因死亡而自然成立的一种角色。转变为单身角色的老年人可出现心情悲伤,以泪洗面,睹物思人等症状,并产生消极心理。所以老年人应勇敢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将配偶的不幸去世作为一种考验,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能否照顾好自己;能否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使配偶在九泉之下安心。也可以适当考虑再婚。(4)居家角色转变为集体角色

居家角色是居住在家中与家庭成员朝夕相处,相互依存,并享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一种角色。集体角色则为丧失居家角色而住进养老院或其它老年集体机构,过上集体生活的一种角色。转变为集体角色的老年人,性格内向者可出现自闭、郁郁寡欢等症状;性格外向者可因与他人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产生冲突,并萌发“别人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等极端想法。长期处于消极心理状态下,可能患上自闭症和心身疾病等。为此,出现上述症状的老年人应随遇而安,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性格内向者应广开心胸,主动和他人交朋友;性格外向者应主动接触和帮助他人,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

总之,老年人对自我角色以及出现的心理矛盾应有良好的认知,这样才有助于解决心理和生理上出现的问题。

2、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现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趋于稳定,甚至产生新的适应代偿功能。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改变,包括感知觉、智力和人格特征等。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智力的变化

智力是学习能力或实践经验获得的能力。老年人在限定时间内加快学习速度比年轻人难,老年人学习新东西、新事物不如年轻人,其实习也易受干扰。人的智力与个体因素(如遗传、身体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文化水平、职业等)有密切关系。(2)记忆的变化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记忆能力变慢、下降,有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辅,再认能力尚好,回忆能力较差,表现在能认同熟人但叫不出名字。老年人意义记忆完好,但机械记忆不如年轻人。另外,老年人在规定时间内速度记忆衰退。记忆与人的生理因素、健康、精神状况、记忆的训练、社会环境都有关系。(3)思维的变化

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高形式,是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但由于老年人记忆力的减退,无论在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还是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都受到影响,而且个体差异很大。(4)人格的变化

人到了老年期,人格(即人的特性或个性,包括性格、兴趣、爱好、倾向性、价值观、才能和特长等)也相应有些变化,如对健康和经济的过分关注与担心所产生的不安与焦虑,保守、孤独、任性,把握不住现状而产生的怀旧和发牢骚等。近年来有人认为,老年期主要矛盾是人格的完整性或绝望之感。(5)情感与意志的变化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志过程因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素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老化过程中情感活动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变化所造成的,并非年龄本身所决定。

贴心小提示

老年人要想让自己的晚年健康、幸福,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么如何培养和增强心理健康呢?具体来说,有如下方面:

一、提高精神境界

孔子曰:“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反映了孔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到老,学到老,使得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发展,老年人不仅应老有所养,也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二、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在退休前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壮年人,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有利于社会进步。安排好退休后的生活。有条件者尽量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专业的社会活动。

三、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要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包括体育锻炼及脑力活动,就会感到生活充实,情绪乐观。有利于克服老年人常有的那种老朽感、颓废感和空虚感,延缓和推迟衰老。

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确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除家庭关系外,老年人还需要有一个社会活动的圈子,这是家庭关系不能取代的。经常和一些老朋友、邻居及原先的同事一起聊天、活动、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对身心健康也十分有利。第二节消除离退休综合症的障碍

光阴流逝,岁月匆匆。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就从中年步入到了离退休的年龄,随之就要离开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就要离开我们熟悉而热爱的岗位。蓦然间的时空转换,往往会使我们老年人感到生活不习惯,并有一种无聊和失落的情绪充斥到心中,这其实就是离退休综合症的反映。如果不能有效地调整,势必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老年生活。

那么如何消除离退休综合症呢?这应该是我们众多老年人都普遍关系的问题。

1、了解离退休综合症的概念

离退休综合症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和身体健康。

离退休是人生的一次重大变动,因此,我们在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适应不了突然的改变,因而会出现情绪上的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引起疾病,这就是“离退休综合症”。

2、认识离退休综合症的原因

首先,我们突然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生活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昔日的地位、权力以及被人尊敬的情况一下子都消失了,在心理上就很不适应。昨天还在精神百倍、紧张地按部就班地去工作,今天一离退休就变得无所事事,从此生活就失去了规律性和紧张感,便会产生失落、孤独、空虚、自卑等心理变化。

其次,我们在离退休时没有思想准备,缺乏退回家庭和处理个人生活的能力,大部分空闲时间不知如何安排。随着我们老年人的体力下降,如果家庭照顾不周、慢性疾病缠身,或行动不便,更会加重心理障碍。

其三,我们离退休后体力和脑力活动减少了,社交活动减少了,生活单调了,就容易产生心理老化的感受,这就会加速我们生理衰老的进程,容易使我们产生忧郁、焦虑、死亡来临的惊恐、疑病心理等。同时,我们离退休后老伴身体不好或过早去世,家庭纠纷多、生活不安定、年迈多病等都会加重心理障碍,就会引发我们的离退休综合症。离退休综合症的特征

离退休综合症的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无力感

我们许多老年人不愿离开工作岗位,认为自己还有工作能力,但是社会要新陈代谢,必须让位给年轻一代,离退休对于我们老年人实际上是一种牺牲。面对“岁月不饶人”的现实,老年人常常会有种无奈和无力之感。(2)无用感

在老年人离退休前,一些人事业有成,受人尊敬,掌声、喝彩、赞扬不断,而一旦离退休,好像一切化为乌有,离退休好像成了一种“失败”现象,好似由有用转为无用了,如此的反差,我们老年人心理上便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无用感。(3)无助感

我们老年人离退休后,往往离开了原有的社会圈子,社交范围狭窄了,朋友变少了,孤独感便油然而生,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往往使老年人感到不安、无助和无所适从。(4)无望感

无力感、无用感和无助感都容易导致我们离退休后产生无望感,对于未来感到失望甚至绝望。加上我们身体的逐渐老化,疾病的不断增多,有的老年人简直觉得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感觉是油干灯尽了。

当然,并非我们每一个离退休老年人都会出现以上情形,离退休综合症形成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它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生活形态和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3、学会适应离退休后的心理

离退休以后,社会职能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会产生一些新的反应。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与他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尊严、愉快和烦恼紧密相关。因此,离退休是生活中一次重大的变革,常常需要经过四个时期,才能在心理上适应而安定下来。(1)期待期

即知道自己要离退休了,心理上在等待这一天到来。对离退休持不同态度的人,心情是不一样的。此期情绪波动较大。(2)离退休期

即正式离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的时期。此期的心理反映比较矛盾,如有的老同志猛然间从紧张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无所适从,有些不太适应,当回首往事的时候,往往愉快和留恋交织在一起。(3)适应期

离退休以后,生活内容和节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老年人容易产生不安、抑郁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反应。闲散的生活有时也会给一些人以轻松舒适感,但对有些人来说,长期的懒散生活,只会使人厌倦,甚至有人发生一时性的情绪和心理机能失调。因此,必须以新的内容充实离退休生活,多寻找自己的乐趣,使生活富有色彩而逐步适应。

最后是稳定期。即建立了新生活秩序的时期。此期老年人的心理活动趋于稳定。

4、防治离退休综合症的方法

离退休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是我们老年期开始的一个标志。离退休障碍是一种心理方面的适应障碍,它表现为老年人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认知和情感的不适应等,这些适应障碍究其实质,就在于离退休导致了我们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从职业角色过渡为闲暇角色,从主体角色退化为配角,从交往范围广、活动频率高的动态型角色转变为交往圈子狭窄、活动趋于减少的相对静态型角色。

对于部分曾是领导干部的老年人来说,还从权威型的社会角色变成了“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如果我们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角色的转变,也就会出现新旧角色间的矛盾和冲突。那么,我们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症就由此产生了。

因此,要预防离退休综合症,我们老年人就应该努力适应离退休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即实现离退休社会角色的转换。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生命的衰老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离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是我们老年人应有的权利,也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是促进人类社会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我们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

我们老年人在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离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我们的离退休老年人如果体格壮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

我们老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正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一方面,学习可以促进大脑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活,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我们老年人要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社会变迁风起云涌,老年人要避免变成孤家寡人,就要加强学习,树立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4)培养爱好,寄托精神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业余爱好,只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退休后正可利用闲暇时间充分享受这一乐趣。即便先前没有特殊爱好的,退休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写字作画,既陶冶情操,也可锻炼身体;种花养鸟也是一种有益活动,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气功、打球、下棋、垂钓等活动都能使参加者益智怡情,增进身心健康。(5)扩大社交,排解寂寞

我们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圈子尽管缩小了,但不应自我封闭,我们不仅应该努力保持与旧友的关系,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建立新的人际网络。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我们要与家庭成员间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6)生活自律,保健身体

我们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离退休后也可以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按时休息,适时活动,建立、适应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适合自己的休息、运动和娱乐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总之,离退休之后,我们老年人仍然可以过得很好,因此我们不要有太多的顾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老年人应学会科学安排离退休后的生活,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学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老年朋友,也许你即将离退休,或者已经离退休,面对生活中突然失去工作的现状,也许你会感觉到生活空虚和寂寞,甚至对离退休以后的生活感到恐惧。在这里介绍一个摆脱老年离退休综合症的“四字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掉”,即掉价。很多老年人在离退休前都有一定的职务,离退休了,由“某某长”、“某某总”一下子变为了普通老百姓,地位的变化相应带来生活待遇的变化。“掉价”是个客观事实,你不愿承认也得承认。此时,我们就要主动把架子放下,如果自己不掉一下架子,谁还买你的账?在这点上还是有自知之明好,免得受窝囊气,自讨没趣,自寻烦恼。如能返朴归真,自我“掉价”重新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就会自我安慰、自我愉悦,保持心理上平衡。“笑”,就是笑对人生,乐观潇洒。要看破红尘,淡泊名利,去私寡欲。你把自己看成了一个普通老百姓,还有什么东西丢不掉呢?如果你放下了架子,平等待人,心境轻松,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要学会自寻乐趣,苦中求乐,助人为乐,与众同乐。对那些不称意的事情,泰然处之,一笑了之,化忧为喜。“跳”,就是跳跳蹦蹦,多运动。要活跃老年生活,开创人生第二个春天。积极参加各种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比如跳跳迪斯科、打打门球、唱唱歌、演演节目,能者多劳,劳者多乐。老年人要打掉孤独感,在运动中度晚年。“俏”,就是“老来俏”。生活潇洒一些,充沛生机和活力,衣着要整洁大方,色泽鲜亮一些,款式新颖一些,不要总是灰黑蓝三色,一年四季老一套。生活不要奢侈,但也不必寒酸。穿着代表一个人的心境,要把自己打扮得年轻一些,不要不修边幅,胡子拉碴,显得老气横秋。俏,显示着乐观幽默,反映心灵美。“四字诀”互相联系,其中“掉”是关键,如做不到正确自我认识,自觉“掉价”,则“跳”也跳不起来,笑也笑不出来。只有在“掉”字上大彻大悟的人,才能面对现实,随遇而安,愉快地欢度晚年,延年益寿。第三节正确对待老年怀旧心理

人到老年,都会怀念自己以前走过的日子。当他们分享着自己的美好回忆的时候,会感觉到很幸福。并且适度的怀旧心理对老年人是有积极作用的,能够帮助老年人度过愉快的生活。

但怀旧的内涵有很多,它既包含有正常的、健康的含义,也可以有消极的、病态的含义。如果常常陷于消极的怀旧心理之中,就会使老年人自己的身心遭到较大损害。这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老年人要正确对待怀旧心理。

1、认识老年怀旧心理

有道是“好汉不提当年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老年朋友爱提当年勇,并喜欢对人叙说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及如何能干。心理学家将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回归心理”,即迷恋过去,喜欢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之中,认为过去比现在要美好。

怀旧心理它不一定是贬义的,它既可以有正常的、健康的含义,也可以有消极的、病态的含义。

先说健康的怀旧。怀旧作为一种正常甚至健康的状态,它的积极作用包括:它可以帮助人调整心态,使其更加平和,返朴归真,可以帮助人认识自我、宣泄感情。例如当杜甫写下“结欢随过隙,怀旧益沾巾”诗句的时候,他便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并且梳理了自己的心情,宣泄了自己的忧伤。

再说病态的怀旧。任何情绪与行为,一旦执著,就难免走向病态。怀旧也是一样。不少老年人爱回忆往事,其实老年人过度怀旧是一种不良心理状态,它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组织的一系列退化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体渐渐衰老,思维能力下降,远期记忆能力反而增强,因此对贮存在大脑中的往事印象非常深,难以忘却,常常表现为回忆过去,或触景生情,念叨不绝,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一旦在这方面受到抑制,则焦躁、易怒、焦虑、抑郁,形成病态怀旧心理。

一般说来,病态的怀旧行为有如下特点:

形象不合时宜,有些服饰、装束、语言、物体过去风靡一时,现在已不合潮流,但仍然保持过去的做法。

对社会抱有偏见。偏见是一种心理定势和社会心理刻板印象。认识上极端保守,如同“九斤老太”。总是抱怨一代不如一代,对新生事物看不惯,崇尚传统,尤其反对任何形式的变革。

严重回避现实。病态怀旧者,不满现状,又无能为力。大多采取回避现实的态度,“眼不见心不烦”,不看报、不学习,怀疑与否定一切。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反对者,也是社会生活的不适应者。

病态怀旧心理对我们老年人的健康是不利的,它会加速人体的衰老。临床医学统计表明,有严重怀旧心理的老年人,死亡率和癌症、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分别比正常老年人高3倍至4倍,同时也易引起老年性痴呆症、抑郁症和消化性溃疡等病。

2、以良好的心理应对老年怀旧

我们老年朋友要克服病态怀旧心理,首先要确定衡量是否病态的标准。一般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喋喋不休谈过去,带有厌世、抑郁、愤怒、抱怨等负面情绪,那么他应该有某种程度的心理情结。此时,我们老年人就需要采取措施,来正确面对怀旧心理了。(1)正确评价自己的过去

我们老年朋友的过度怀旧心理,可能和对过去一些事的不正确评价有关。因此,要想尽快从过度怀旧心理中走出,就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评价一生中的“是”与“非”,不要为“是”沾沾自喜,过分高兴;也不要为“非”而耿耿于怀,悲痛欲绝。(2)积极参与现实生活

怀旧的产生部分是因为我们老年人无事可做,因此,如果能够做一些事,使自己充实起来,无疑对走出怀旧心理起作用。具体做法如认真地读书、看报,了解并接受新事物,积极参与改革的实践活动,要学会从历史的高度看问题,顺应时代潮流,不能老是站在原地思考问题。(3)处理现实与过去关系

这就要在过去与现实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例如我们老年朋友如果对新事物立刻接受有困难,可以在新旧事物之间找一个突破口,例如思考如何再立新功再造辉煌,不忘老朋友、发展新朋友,继承传统厉行改革等,从新旧结合做起。(4)充分发挥其积极功能

正常的怀旧有一种寻找宁静、维持心灵平和、返朴归真的积极功能。这方面的功能多一些,病态的、消极的心态就会减少。因此,也不应对怀旧行为一概反对,正常的怀旧还是要提倡的。(5)注意对身心的调适

面对病态怀旧心理,我们老年人要注重培养健康的心理,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要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要积极对待新事物。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项目,如散步、慢跑,练太极拳等,并以舒适为宜。(6)注重加强人际交往

多参加一些人际交往活动,互相交流信息,这对我们老年人十分重要。如果老年人之间缺乏信息传递,就会感到空虚,抑郁,还会促进脑细胞衰老。因此,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青年人谈心。

贴心小提示

你如果患有病态怀旧的心理,那么往往是过度自尊、过度自负和过度自卑的矛盾结合体。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增强你的自信和心理承受力,消除不适应。其具体疗法如下:

一是认知疗法,你应该认识到病态怀旧这种心理疾病的详细情况和危害,要积极接受治疗。

二是紧张疗法,适度的紧张会让你不得逃避。

三是期望疗法,建立康复的目标,并把目标层层分解。因为“海市蜃楼远不如眼前的一根香蕉”。

四是家庭疗法,你要积极争取获得家庭的支持,例如可以让老伴或者子女适时提醒。

五是学习疗法,单纯地否认其行为错误是远远不够的,你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通过对适应技巧的学习可以迅速填补空白,逐步改变观念。

六是计划疗法,将计划明确写在纸上,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计划。

七是非我疗法,你的患得患失主要都是由于对自己、对过去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过度关注。非我疗法是指利用移情、转移注意、改变世界观价值观等手段,将你的认识挤出意识,让你在特定时期忘记你的心理疗法。第四节失落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所谓失落感,指的是原来属于自己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后的一种情感体验或是某件事情失败或无法办成的感觉。

在这种失落的情绪影响下,很多过着“三饱两倒”的生活,庸然无序,吃饭不香,见人话少,烦躁郁闷,危害极大。

那么老年人们应该如何认识和面对失落感呢?

1、认识老年失落感

失落感是一种由多种消极情绪组成的情绪体验。如忧伤、苦恼、沮丧、烦躁、内疚、愤怒、心虚、傍惶、痛苦、自责等。

老年人比较容易有失落感,这是因为许多老年人在离退休前,黎明而起,吃些早点,拎起皮包匆匆而去;傍晚回来,睡一夜,第二天再上班。天天、月月、年年如此,虽说有些机械单调,但相当充实。

而一旦退休,生活变的悠闲了,但也无聊了。往沙发上一靠,度日如年,失落感油然而生。特别是退休前担任领导或白领阶层,这种失落感尤为明显。往日的荣耀没有了,待遇不如从前了,办事、说话也没人听了,就连生病都没人过问。这些变化过去没有感受过,所以常把“人走茶凉”挂在嘴上。

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别人看来明明身体很好,自己却感到一天天的衰老,记忆力也差了,对生活感到枯燥无味,整天唉声叹气,无奈与不满的心理日趋严重。

2、消除老年失落感的方法

失落的机制是以哀为主体,并夹有“怒”和“惧”成分在里头的消极情绪,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极其不利。尤其是强烈的失落感会引发人精神产生不良状况,严重的容易导致崩溃。所以我们老年人为了保持身心健康,还是应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莫生“失落感”,远离“失落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调适。(1)看淡人生名利

淡泊名利自然就淡薄了失落。有位哲人说:“人的欲望好比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合情合理的欲望可以使人产生不懈的追求和前进的动力。然而也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一说,这便是“欲海难填”。一个人一旦刻意于追名逐利,永不满足,“失落感”就会总是伴随左右,而且还会生出许多事端,甚至葬身欲海!

离退休朋友步入老年,深知人生几十年,餐食三两米,夜宿五尺床,一切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再让名利折磨自己?人一旦淡泊了名利,就会达到“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的境地,“失落感”从何而生?(2)去除盲目心理

舍弃盲目必然就能舍弃失落。人们的“失落感”往往是由盲目攀比产生的,而且多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越比自己越优越,越比自己越完美,越比自己越盲目。当然,越比也就越憋气,便产生了极强烈的“失落感”。因而怨天尤人,折磨得自己无精打采,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老年朋友尽管已经离退休,仍应注意去掉思想上的盲目性,做到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别人,正确看待环境。上不攀,下不比,快快乐乐过自己,永远也不会失落,那才叫“潇洒老一回哩”!(3)树立“补偿”心态

过去为了工作,兢兢业业奋斗了几十年,所取得的成绩,与家人支持是分不开的,但以前我们对家庭和子女的关心可能很少,某种程度上会有一种亏欠心理。

此时,我们闲下来了,正好可以利用退休后闲暇时间较多的机会,帮助老伴做些家务,帮助子女照顾、教育孙辈。这些都是很好的“补偿”办法,还能融洽家庭气氛,享受天伦之乐。(4)保持胸襟坦荡

胸襟坦荡就能荡涤失落。古语说:“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失落感”不在客观而在人的自身。“酒不醉人人自醉,语不伤人人自伤”,道理也在于此。生活中有许多烦恼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是自己让自己陷入了失落,自己给自己制造了麻烦,自己给自己酿造了苦酒。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遇事总爱斤斤计较,想什么都不公平,看什么都有毛病,心理失衡,心事重重,遇事总感到失落,总也没有平衡之时。久而久之,不折腾出病来才怪哩!如能自己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心理环境,“失落感”能奈我何!(5)保持心情愉快

心情愉快才能百病不侵,所以我们老年人要消除不愉快心情,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认识到离退休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自己应该努力适应新的生活,避免使自己总是沉浸在消极、悲观、伤感的不良情绪之中。(6)广交青年朋友

与年轻人交友,建立“忘年交”,这使老少两代人在思想上互通、道德上互敬、精神上互慰、智力上互补、生活上互助,对于老年人来说,“忘年交”的可贵之处是使自己在与青年人交往中,又能够找回失去了的“童心”,增添“第二人生”的欢乐,使晚年的生活过得更丰富、更愉快、更幸福。

总之,进入老年,我们广大老年朋友一定要远离名利,远离失落,不想岗位,不去攀比,怀着愉快的心情参加各种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晚年,才是最重要的、最现实的事情。

贴心小提示

老年人失落感产生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无事可做,所以要消除老年人失落感,就应该经常找一些事做,找一些休闲娱乐的事情打发时间,不要让自己闲下来。

例如我们可以多参加社会活动。进入老年,我们没有多少具体的事可以做,所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参加社区内包括街道、社区组织的各种工作,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学习新知识,而且还扩大了接触社会面,融入新的集体中,结交新的朋友。

我们还可以丰富生活内容,培养生活情趣。进入老年以后,我们老年人应该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鱼、集邮、欣赏音乐、书法绘画、弈棋、学电脑、旅游等。由于过去工作忙而无暇顾及的爱好,离退休后,有了充足闲暇的时间,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丰富自己晚年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此外,我们老年人还应该坚持健身体育活动,作息有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序,有节奏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保持离退休后的生活具有稳定良好的情绪。第五节去除记忆力衰退的心理恐惧

记忆是大脑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会逐步衰退,记性越来越差,总爱忘事,这让很多老年朋友感到沮丧、苦恼。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达到七八十岁,记性也还好,有的年仅五六十岁,记性却很差,就是同一个年龄,记忆减退也有各异。从这个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并非不可挽回,只要我们调整心态,记忆力衰退并不可怕。

1、记忆力衰退的概述

记忆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一种功能。随着年纪变老,大脑的记忆功能会起变化。人至高龄之后,对记忆减退十分敏感,并且存有恐惧心理,以致加剧记忆力的改变。

例如,有位中年妇女常常夜里梦见自己记忆力完全丧失,连东南西北的方向都搞不清了,70岁时,她竞陷入了严重记忆障碍的状态,连子女的名字都记不起,甚至识别不了方向,唯独记得她中年做过的梦,说自己记忆力变坏是实现了梦的预言。这位老妇人活到84岁,临终前竟能写出一封非常完整的信,记述了家庭生活的琐事,一切都十分准确。

从上面这个事例我们能够看出,老年人的记忆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坏,而是常年存在着恐惧心理使他们陷入了严重的记忆障碍之中。因此,为了正确面对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的问题,我们老年朋友要对老年记忆要有正确的认识。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老年人的记忆力是有所衰退,个别的老年人出现急剧减退的现象,确实令人担忧。但从整体上讲,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严重。

心理学研究证明,社会上对于老年记忆错误的传统观念与老年人对自己记忆失去信心,是加速老年记忆衰退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比年龄增长对记忆的影响大得多。因此,消除对老年记忆的错误认识,从对老年记忆衰退的烦恼情绪中解放出来,对于防止老年记忆衰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每个老年人的记忆力潜力都大得多。有些学者指出,人的大脑还有相当大的潜力没有发掘出来,据估计,大脑未加使用的潜力竟达90%。

有的学者指出:如果你始终好学不倦,那么你的脑子一生中储藏的各种知识,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里藏书的50倍。这就是说,人脑的记忆容量相当于5亿册书籍的知识的总量。记忆力好的人,就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也能记忆犹新。人的记忆一般能够保持长达70年至80年以上。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老年人的记忆力确实存在一定的衰退,但其衰退的程度并不是很严重,因此,我们不必为记忆力的衰退感到恐慌,而应该积极地去面对这一现象。

2、懂得老年记忆力的护理

保持良好的记忆能力,有所作为地度过晚年对我们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为了防止我们记忆力的衰退,我们应该学会做好对记忆力的护理。(1)保持心情舒畅

要维护我们的记忆力,我们要保证稳定情绪,舒畅心情。心情舒畅时,精神轻松愉快,记忆反应灵敏,思维联系广泛,处理问题确切。反之,无意关心事物,记忆难以建立。(2)调节大脑功能

大脑需要适当调节才能不会变钝。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们应该安排一定时间听音乐、散步、栽种花木、短程旅游等活动,这样可以可调节大脑功能,增强记忆。(3)保护大脑神经

大脑神经受损会促使记忆力减退,故老年人注意保护大脑神经更为重要。具体做法包括搞好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力戒过量饮酒、吸烟和过度用脑等,都是保护大脑功能、加强和保持记忆力的重实措施。”(4)锻炼大脑功能

老年人往往因事务繁忙或生活过于悠闲,学习文化知识和某种技艺的机会少,容易引起大脑功能衰退,记忆力下降。因此,我们平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使大脑功能得到锻炼,延缓衰退的进程。(5)保持生活规律

生活规律性强,大脑功能活动正常,可使意识清晰,思维有条不紊,记忆深刻准确。因此,我们老年人要有合理有序的生活节奏,劳逸结合,起居有常,睡眠充足,饮食适量,这对增强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很有帮助的。(6)注意加强身体锻炼“生命在于运动”,“智慧在于运动”,防止身体早衰的最好方法就是运动。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上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因为一切体力活动都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使生命活动旺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运动促进老年人身体的新陈代谢更为重要。当然运动情况应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因人而异,做到合理安排。(7)注意科学的饮食

大脑在工作时,要消耗大量的氧和营养成分,需要及时补充“能量”,大脑需要的营养第一位不是蛋白质,而是一种叫做“结构脂肪”的东西。它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脑、肝脏、心、肺及肌肉中。人缺乏结构脂肪,其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因此要多吃粗制食品、植物果实等,因为其中含有人脑必不可少的无机盐类。(8)注意合理地用脑

大脑的正常发展,一方面需要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和核糖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与大脑是否得到严格、系统锻炼有关。这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环境影响,也就是取决于用脑的程度。二者缺一,都会使脑的功能濒于枯萎。

有的神经生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大脑,受训越少,衰老也就越快,而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脑细胞的老化过程就发展得越慢。所以终生勤用脑,是推迟衰老的一个妙方。

大脑使用越少,衰老越快。应该养成定时的习惯,定时起床、吃饭、工作、学习、睡眠,这种习惯可大大提高思维的效率,每个老年人都应摸索出自己思维活动的规律,并充分利用之。

总之,老年人要了解自己的记忆状况,制定有效措施,保持或增强记忆力,以防止记忆力过早减退。

3、减缓衰退的方法

影响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主要是与个体内部的生理因素、外部的社会因素以及个体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人在老年多加强意义记忆,既可弥补机械记忆之不足,又可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记忆。要想改善记忆,可以试着采取到以下几种措施:(1)建立积极的心态

信心足而头脑灵,有决心而记忆深。如学习外语,如果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中国话都没学好,还学什么外语,连学的问题都没解决好,怎么能谈得上记忆和学好;如果持另一种态度,觉得“别看我年龄大了点,但一定能学好它”,通过刻苦学习,就会学得好,记得牢。

此外,要对记忆减退现象有个正确认识,从心理上消除“衰老到来”的沉重负担。在回忆事件时,一时记不起,不要焦急,要相信这种现象会延时解除,随时会在头脑中回忆起来。

出现健忘情形时,要尽量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激动。防止不良情绪对细胞造成强烈刺激。同时要加强思想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以和睦、宽松、愉快的心情对待周边的人和事,才有利于预防智力和记忆力的衰退。(2)明确识记目标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识记的持久性依赖于人所确定的识记任务,目标确定为暂时记住与确定为永远记住,效果是不同的。因此,老年人在识记有价值的材料时,要有明确的记忆目标,要有恒心,强迫自己的大脑长期记住它。(3)运用记忆经验

别人总结的记忆经验,可使本来枯燥的记忆材料变得生动有趣,便于记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朋友说,他的电话号码是24361,话音刚落,爱因斯坦马上说:“我记住了。”朋友很惊讶,爱因斯坦笑着说:“这是两打与19的平方组成的一串数字。”原来爱因斯坦采用了规律记忆法。

在一次晚会上,大家邀请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出个节目,华老推却不过,答应背圆周率数字,此语一出,四座皆惊,面面相觑,圆周率有上百位数字,如何背得出,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然而,华老却不慌不忙,准确流畅地背出一串串数字,博得满座掌声。

大家询问华老为何有这般超人的记忆力,华老诙谐地说,我只不过是利用了这些数字的谐音,讲述一个故事:“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原来华老是利用的谐音记忆法。

另外,还有歌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循环记忆法等,均可供我们老年人在记忆过程中借鉴。(4)反复记忆内容

俗话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不断地反复学习某一项内容,是记忆的有效途径。

有一位学者说,高中时有个朋友,记忆力非常好,很多别人记不住的英语单词,他都很熟悉。一次,同学们发现他的英语单词本上写着很多“正”字,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答道:“在必须记住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决心反复记忆13次,那样记住的事情就不会忘记。因此,每当学习时就划正字,直至13次为止。”

原来他记忆超人的秘诀在于不断反复。古人说:“厚积言有物,勤练笔生花,”就是这个道理。(5)记忆重在理解

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所学的知识,才能经久不忘。有的人不求甚解地读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养成挑书读的坏习惯,不去深究其意,结果读一本忘一本,到头来什么也记不住。(6)注意合理休息

休息是记忆的润滑剂,有助于我们老年人顺利地进行记忆。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头一天晚上怎么也解不开的问题,第二天早晨吃饭时或上班的路上,突然迎刃而解,可见休息对提高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7)选择正确记忆方式

老年人的记忆尤其有特点,面对老年人记忆力衰退问题,老年朋友应该依据自己的记忆特点,选择正确的记忆方式。

①从记忆的性质来看老年人有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无意识记忆很少应用。有意识记忆指的是有明确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无意识记忆则是事先没有明确识记目的。老年人要充分发挥有意识记忆的作用,以补偿无意识记忆的不足。

②从记忆的内容来看老年人的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具体的形象记忆则相对地减少。老年人要尽量运用抽象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③从记忆的方法来看老年人的机械记忆效果差,而意义记忆效果较好。老年人要发挥意义记忆的优势,避开机械记忆的劣势。(8)经常地写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些事情也可用文字帮助记忆。如,家人的生日、朋友聚会的时间都可用笔记下,甚至去超市购物前,也可将欲购商品写个字条放在口袋内,购物时拿字条做对照。(9)形成习惯思维

人老了家里的常用物品,钥匙,手提袋,雨伞等最好放在固定的地方,用时顺手可得,用完后记得仍旧放在原来的地方,强化记忆到时候就不愁找不到了,这样就容易形成习惯性的思维模式。

总之,老年人一是要勤于用脑,经常阅读和写作。坚持读书、看报、写作的良好习惯,使脑细胞老化进程大大减慢;二是要学习新事物,如学英语、学电脑等,不但要学还要记,尤其要加深理解。三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延缓脑细胞的减少和老化。

贴心小提示

也许记忆力减退是你深感苦恼的事情,其实,你的记忆力衰退是可以克服的。下面就向你介绍几种增强和改善记忆力的方法。

一是打坐冥想。每天进行打坐冥想,可以使得大脑皮层负责决策、注意和记忆的部分增厚。具体方法是:在早晨或傍晚,采用盘坐式,闭上眼睛,集中精力,进入较深的意识状态,可以试着专注想象一个图像、一种声音或是只注意你自己的呼吸声,冥想20分钟,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二是穴位按摩。现将按摩的两个穴位介绍如下:

大钟穴:位于足内踝后5分(即太溪穴)直下与后跟筋腱侧边的交点上。

天柱穴:位于第一、二颈椎水平正中(即哑门穴,一般人在颈项后头发际上5分处)旁1.3寸的颈项后大筋(斜方肌)外缘。

按大钟穴时,以大拇指腹自下而上揉摩120次。按天柱穴时,可用食、中、环三指相平,自上而下均匀推按120次。两穴均早晚各按摩一次。

三是中药治疗。中药远志是增强记忆的妙药。其配制方法为:每次取远志100克,水煎3次,取汁浓缩,炼蜜成膏,每日早晚各服食一汤匙,温开水送服。服完后再另配制。如不服用蜜膏,也可用远志10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晚服一剂。常服远志可使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记忆良好。第六节有效减缓老年人语言功能衰退

老年语言功能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口齿不清,有时甚至出现表达障碍。这会让老年人郁闷、沮丧,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尤其我们老年人本来与外界交流就逐渐减少,如果语言功能再逐渐衰退,那么进一步减少我们与别人交流,这无疑会加剧我们的孤独感。因此,老年人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语言功能衰退,以使我们的老年生活不再那么孤独。

1、认识语言功能的衰退

语言是人类所独具的一项重要功能,更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老年朋友语言逐渐变少起来,与别人的交流也逐渐减少。这种减少,有时可能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由于口齿不清、言语含糊、口头表达能力下降导致的“语言功能衰退”。

导致老年人语言功能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生理方面的变化,如患帕金森症等。生理的变化致使我们老年人口水分泌多、咽喉部肌肉紧张、肌肉协调性差,这些变化都会造成我们语言表达出现一定的障碍。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缺少锻炼。随着我们老年人机体的老化,身体各个部分缺少运动,加之与外界交流的减少,致使我们的大脑反应速度变慢,这也会加剧我们的语言功能衰退。

2、应对语言功能衰退的方法

随着语言功能衰退的出现,我们老年人的语言障碍越发明显,发音吐字不够清晰,表达自己意思困难,这不仅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也因此使我们变得少言寡语,孤独寂寞,精神抑郁。为了减缓语言功能的衰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克服:(1)勤于动脑

大脑是人类神经系统的中枢,语言能力也要受大脑支配。适宜地动脑,脑细胞会更发达,脑力更强,寿命也更长,语言能力衰退就慢;反之,懒于动脑,脑子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因此勤于用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老年人精神上的长跑。

勤于动脑的做法可以是多读书、多看报。这不仅使老年人了解更多的国家大事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使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并对未来产生新的期望。

有位日本科学家用超声波测量不同生活方式的老年人的大脑,发现平时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脑神经细胞得到良好的保养,使大脑不会过早衰老,从而也会使人的语言能力不会出现衰退。(2)勤于动嘴

嘴是脑的近邻,它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涉到脑。平素多说笑、多咀嚼,都会对大脑产生积极的影响。老年人应广交朋友,多说话,多谈心,也可以在空闲时,多给儿孙们讲讲故事,说说笑话,这种勤用语言功能的“大脑体操”,能使大脑思维更加灵活。

多咀嚼,同样可防止大脑退化,增强记忆力,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脑神经细胞得到良好的保养,从而使老年人的语言能力不会过早衰老。(3)勤于动手

人的一双手,是人体中最为灵活的器官,也是人体各器官中用得最多的器官。在大脑皮层的运动区,管手指运动的区域远远大于其他器官运动的区域。人的双手通过神经末稍与大脑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运动或者刺激双手,就能通过手脑反射,活化大脑功能。

经常活动手指,可以刺激脑子,防止大脑语言能力的退化。具体做法如如弹奏乐器、打扑克牌、学绘画、练书法、写文章、打毛衣,转动“健身球”等,都会使大脑反应更加灵敏。(4)勤于动腿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的确,四肢肌肉、关节的功能是否强健,是衡量一个老年人是否健康的首要标志。多让腿部肌肉、关节得到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腿部的衰老,还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强化呼吸道功能,扩大肺活量,使心脏跳动有力,肠胃蠕动加快,脑子反应灵敏,不易患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

此外,“脚为心之泵”,勤洗脚,搓脚心,可刺激“涌泉穴”与脚底神经,可调节情绪,活跃思维。而要使大脑灵敏不衰老,经常参加锻炼更为重要。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跳交谊舞等,不仅能改善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愉悦,而且会使大脑得到更充足的供血,促进大脑的正常思维活动和记忆功能,这对于防止大脑的语言能力衰退很有益处。

总之,我们老年人语言能力的衰退既有身体疾病引起的,又有缺少锻炼,大脑功能推脱引起。我们老年朋友如果出现了语言功能衰退,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如果是疾病引起的,那就从治病开始;如果大脑等身体功能退化引起的,我们就应该端正心态,勤于锻炼。

贴心小提示

老年朋友们,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语言表达困难,出现语言表达能力衰退时,请不要害怕,下面我就介绍几个克服语言表达障碍的小秘方,希望对纠正你语言障碍有所帮助。

一是舌运动的锻炼。保持舌的灵活是讲话的重要条件,所以要坚持练习以下面的动作:舌头重复地伸出和缩回;舌头在嘴间尽快地左右移动;围绕口唇环行尽快地运动舌尖;尽快准确地说出“拉——拉——拉”、“卡——卡——卡”、“卡——拉——卡”,重复数次。

二是唇和上下颌的锻炼。缓慢地反复做张嘴闭嘴动作;上下唇用力紧闭数秒钟,再松弛;反复做上下唇撅起,如接吻状,再松弛;尽快地反复做张嘴闭嘴动作,重复数次;尽快说“吗——吗——吗”,休息后再重复。

三是朗读锻炼。缓慢而大声地朗读一段报纸或优美的散文。最好是朗读诗歌,唐诗、宋词或者现代诗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诗歌有抑扬顿挫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可以治疗语言障碍,又可以培养情操,好的诗歌还可以激发您的斗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是唱歌练习。唱歌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您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歌曲来练习。出现语言障碍之后,你虽然说话变得不利索,可唱歌却不受影响。坚持练习唱歌之后,说话也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唱歌可以锻炼肺呼量,有利于改善说话底气不足的感觉。第七节应对思维能力衰退的心理认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发现自己的大脑反应迟钝了,本来瞬间就可以反应过来的问题,自己现在要想很长时间才能反应过来。同时,自己的那些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似乎也没有以前强了。

难道老年人的思维能力真的会衰退吗?老年人应该怎么正确面对这一现象呢?

1、认识思维变化的原因

思维是人的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现实概括和反映。人类通过思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这是一种高级、理性的认识过程,主要包括概括、类比、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入老年以后,老年人的思维变化确实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一般来说,我们老年人思维出现衰退较晚,特别是与自己熟悉的专业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