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3 20:52:01

点击下载

作者:张新奇

出版社:岳麓书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南京传

南京传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南京传作者:张新奇出版社:岳麓书社出版时间:2019-05-01ISBN:9787553811178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如果风吹开哪页,你就阅读哪页。一部城市的传记,涉及太多不一样的人物与细节。总会有几个片段让你心动。自序我为什么写《南京传》张新奇

四十年前,中国的物资还相当匮乏。凡吃穿用的东西,都是计划供应,从粮食、布料到火柴、肥皂,几乎没有不要票证的。

我小时候,父亲在一家大厂管事,相比周围人家,工资算是高的。但子女多,奶奶还在世,日子依然过得很紧。饿肚子是常事,也没穿过新衣,都是哥哥姐姐穿不下的,改改再穿。有一年,妈妈把姐姐的衣服改给我,有花,到学校被同学笑假妹子,除了难过之外,还恨过妈妈很长一段时间。

那时候,如果哪家有一架用一把钥匙天天上发条的座钟或挂钟,不得了,那真是一笔财产,让四周邻居羡慕,也会多出一些麻烦。

工厂围墙外面,有一条街,叫厂后街。整条破破落落的街上,只有开杂货铺的虢三爹家有一架挂钟,红框的,拱门形,半人高,黄铜色的钟摆在玻璃门里均匀摆动,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很是诱人。

三爹总是在街上人来人往时,站在椅子上,缓缓打开挂钟的玻璃门,缓缓摸出裤腰上挂的黄铜钥匙,缓缓插进钟面钥匙孔里,一圈一圈,上发条,“咔咔咔”的声音格外清脆。

每天临到做饭时分,妈妈就喊,黑皮佬,去三爹家,看看几点钟了。我就飞跑到三爹的杂货铺,探头探脑,扫一眼挂钟,然后,回家报告,长针指着什么数字,短针指着什么数字。

去看钟的,当然不止我一个,四周邻家的孩子,窜来窜去。光看钟,不买货,也会让三爹烦。碰上心情不好,他会找块布,把钟蒙起来。

整条厂后街,三爹家是最殷实的。除了挂钟、杂货,还有房产,是拐角的铺面,二层,下店上居。有大人常指着他家的房子说:“湘乡粮子真正恶,跑到长沙占拐角。”粮子是长沙土话,指当兵的,当兵吃公粮兼抢粮,又叫呷粮崽。这样,我才朦朦胧胧知道,三爹祖籍是湘乡的,似乎与当兵有关。湘乡话是极难懂的,三爹在长沙住得太久,湘乡口音不重。

除了用布蒙钟令人失望,其实,三爹是挺逗街上孩子喜欢的。他坐在铺子门口抽旱烟时,一些孩子爬到他背上,搂他的脖子,摸他头发稀疏的脑壳,扯他的耳朵,他从不呵斥,只顾握着他那根油亮的长烟管抽他的烟。他乐得把自己当成孩子的玩具。

最让我记得的是三爹讲故事。他讲的故事主角永远是一个叫解缙的。连司马光砸缸这种传说,他也一口咬定,是解缙砸缸。而故事发生地,必定是南京。按他的说法,解缙的墓地还在南京,因为解缙被害埋入雪地时,手里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得明白:死在金銮殿,埋在紫金山。

三爹楼上的住房,是从来不会让孩子上去的。但大人讲,他房里挂着一把祖传的大刀。那把刀,因为见人血太多,已有灵气。遇电闪雷鸣的天气,大刀会自动往刀鞘外轻轻跳动,并发出嗖嗖声响。

后来上大学,常去长沙城中双鸿里五号与朋友相聚。双鸿里五号是一座颇为气派的公馆,其中一部分用作花鼓剧团的宿舍。后来一查,才知道,主人原是曾国藩下属,湘军将领。以前的双鸿里五号,还有很大的花园,到解放,统统没收充公了。

这样,我知道了三爹的来历。他祖父原来是湘军兵勇,打下南京后,发了小财,回到家乡,自然买房置产。置业的地点,就是我充满童年记忆的厂后街。据老人说,当年长沙老街上做小生意的铺面,很多是湘乡人的。至于湘军将领,出手自然不在这个级别。

这让我留心太平天国那段历史。曾国藩在攻破南京时的奏折中说,“三日之内,毙贼十万余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这当然是场面上的语言,因为拖欠军饷,曾氏兄弟放手让进城的士兵奸淫掳掠,惨遭屠杀的,岂止是宿敌。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七天后进南京城看到的景象:“沿街尸首十有九皆老者,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为戏。四十以下女子无一。哀号之声达于四野,其乱如此,可为发指。”

读这些,无法不想起那把会在刀鞘里跳动的大刀,以致后背生寒。

以后,我去南京,寻访过荒凉的城墙,在斑驳的城砖上,我居然辨认出长沙府的字样。上面那些官员及制砖人的姓名,已被时光擦拭得模糊不清了。

有些人,即使在远古,在星球的另一端,也与你彼此相知。

有些地方,你待了很久,但依然陌生。而另一个地方,哪怕只去一次,也如同故乡。你早就无数次到过这里,在梦中,在血液里,在灵魂之内。

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宇宙的相互感知,原来如此神秘。哪怕身处一望无际的森林,你也只为一株老树的疤痕震撼。

即使你留守终生,那也不是你的故乡。每一个人生来便是游子,每一个故乡都不再是儿时模样。

你在枯坐,流水依然逝去,花瓣依然飘落,一切具象皆是梦忆。第一章史前万古洪荒至人的出现寻根一个城市的故事,是人类的故事;人类的故事,是生命的故事;生命的故事,是宇宙的故事。霍金说,我们探寻宇宙起源的秘密,只想回答两个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因何而来?这两个问题有足够的魅力,让每个人在某一刻从睡梦中惊坐而起,面对无边的黑暗,再难成眠。阅读地图可怜的南京老祖母

他们匆匆赶到现场。

那块石头已用旧报纸包裹,静静摆在那里。

这是一次恒久的等待,一等便是几十万年。

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报纸,看到一层黏结得硬如石膏的泥土,附着在化石之上。

终于,一位古生物专家用工具剥开了一块硬泥。

粗大的眉骨显露出来。

这是一块形状如此熟悉的头骨化石。

所有在场的人都震惊了:南京猿人。

1992年6月,采石工人在江宁雷公山发现一个溶洞,里面有漂亮的石笋、钟乳石。这些并不奇怪,一般溶洞都有。奇怪的是地上泥土堆积层里,散落着许多类似骨骼的石头。

这个溶洞有大小两洞相通,称之为葫芦洞。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立即成立专家组,对该洞进行发掘、清理。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是无脊椎动物,从洞中发现的大量鹿、熊、虎、野猪等化石很快被送往北京,请古脊椎动物专家鉴别。

结果很快出来了,这批化石有四目,十一科,十五种动物。与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属同一时代,其动物种类大多与周口店化石相近。

1993年3月13日,一位民工在清理葫芦洞堆积物时,发现一块保存完好的头骨化石。

这块化石摆在了专家面前。

专家测定,这块命名为一号的头骨化石为女性。年龄在21岁至35岁之间,身高1.3米左右。

北京大学用常规铀系测年法,初步认定这块头骨距今在35万年以上。

后南京师范大学及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用更现代的方法检测,测定头骨距今约60万年。

检测发现,这位女性患有骨膜炎,也不排除是梅毒。在头骨上发现病灶,这是世界已发掘古人类化石中的首例。

我们可怜的、迄今将近60万岁的南京老祖母,始终为病痛折磨,而且还可能是我们羞于启齿的性病。

她身体水肿、充血,也可能溃烂。肌肉日见萎缩,且极度怕冷、畏寒。

50万年前,南京地区的气温比现在低10摄氏度左右。到冬季,长江会封冻。因此,生活在北方周口店一带的动物,如鹿、熊、狐等,才可能同时活跃在南京地区。

全球发现的古猿遗址,有多处靠近温泉。可怜的南京老祖母,是因为畏寒,才选择在汤山温泉附近苦度余生吗?我从哪里来

头骨所在的葫芦洞原始洞口朝北,不近水源,也不便出入。这显然不适合用作古猿人的住处。

专家参与清理发掘,仔细到连细小的老鼠骨头都未放过。很遗憾,这里没有像周口店的龙骨山,找到任何用火的痕迹。也未找到石制工具以及猿人其他部位的骨骼。南京老祖母的死亡之地不像在这个洞中。

那么,这块头骨是如何遗留在这个洞中的?仔细观察,头骨上有伤痕,南京老祖母死前发生过什么事情?

摆在面前的这副头骨,留下的信息远不止这些,还带来更多的疑团。

头骨上的鼻骨很高,而鼻腔后侧与眼眶之间有膨状隆起。这两点,完全是现代欧洲人的特征。现代亚洲人鼻梁扁平,也不存在膨状隆起。

南京猿人为何具有现代欧洲人的特征?几十万年前,欧洲猿人有没有到访南京地区?南京老祖母是地道的外来户后裔,还是欧洲猿人与本土猿人杂交的混血儿?

将目前现存古猿人化石比对,距今250万—40万年间,中国南京猿人、郧县猿人鼻梁较高,同期有鼻骨欧洲猿人化石反而相对矮出一些。这好像佐证了猿人未从欧洲远徙亚洲的观点。

有人从鼻梁功能入手,认为鼻子的作用是对呼吸空气的温度湿度作调节。高的鼻子宜于在寒冷干燥的地方生存,当时中国气候处于低温周期中,高鼻梁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另一些科学家不认同这类观点。理由是,现代北极地区因纽特人、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人身处严寒地带,而鼻子却十分扁平。生活在60万年前热带、亚热带的埃塞俄比亚的波多人,鼻子却很高。

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与旧石器同期古人类同处冰期环境,鼻子却高宽不同。可见,遗传因素比环境因素重要很多。

从目前的化石证据与基因证据来看,古人类已于100多万年前从非洲远徙万里,到达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这个结论,至今在人类学界没有疑义。

古猿人与古人类因气候变迁或种群扩大而进行迁徙是生存的需要。上万千米的距离,相对数万、数十万年的时限,每年移动的距离,不过百十千米。这自然不是难事。而迁徙必然导致相近人种的融合与杂交。血缘,一场浩大的宿命

你来到这个世界,从来不是没有关联的个案,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偶发事件。

是一根神秘而又无形的链条把你牵扯进来,于是,你活蹦乱跳,哭着笑着,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这根链条便是血缘。

你无从选择。不管你愿不愿意,你来了。你被牵扯进来,你被链接进来,你被押解进来,你在某一个时间节点,被活生生扔了进来。于是,你有了第一声啼哭,你看到了一个你喜欢或不喜欢的世界。

你的肉体与意识被安放在这里。从此,你不再是一名看客或局外人,你得为该死的一日三餐而苟活。即使心怀不满,也得装出讨好的微笑。

没错,血缘是一个面无表情、忠于职守的押解者,它是如此神秘,影影绰绰,似有还无。你没有想来,它押解你,你来了。

表面上,是你父母漫不经心的一次寻欢作乐,让一颗精子与一颗卵子发生了碰撞。实际上,不过是神奇的血缘精心策划的浩大宿命。

它好像与你无关,你是多么独立,多么自大,可以依循自己的意愿为所欲为。你就闹腾吧。

它好像与你有关,你的押解地只是一个被指定的圈子,你闹腾他闹腾的区别,仅仅只是圈子大小不同。不必为你扮演的角色得意与悲哀,国王或者平民,施暴者与被虐者,这不过是监狱里的一次年终演出,谁也无法越狱。

你被押解,注定已判处死刑。活着的区别,仅仅只是刑期长短。从来不会有改判的先例。

每个人都是繁茂血缘之树上一颗微不足道的果实。

你在这棵树的哪一根枝条上,在时间长河的哪一个瞬间,在茫茫宇宙的哪一个角落开花结果,这真是一场无可奈何的宿命,是上帝或是命运之神无意间扔了一下骰子。

你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作一次短暂的旅行。即使在茫茫人海中,你也不会被混淆,丢失。

那根无形的链条已为你做好了标记。

你必定有一个姓氏,那是你血缘的族徽。即使不写出来,也深深烙印在你的身上。

就像一个管理得秩序井然的监狱,每个犯人都肯定不会缺少编号。何况这个监狱如此之大。

中国的族谱与宗祠,把这根无形的血缘之链显影,并且具象。人们总是在这里认祖归宗,追寻血缘之根。从个人追寻到家庭,从家庭追寻到族群,从族群追寻到民族,从民族追寻到人类。

人们沿着血缘之链,辨识先祖的足迹。一代又一代,走过王朝的更迭,命运的无常,最终抵达渔猎时代。“张”,金文作“”,是手执长弓的射手,还是弓箭的制造者?“李”,甲骨文作“”,一说图腾为李树,一说图腾为虎。“吴”,甲骨文作“”,是一个人急跑、回头、张嘴大喊的象形。吴姓的先祖在原始狩猎中是负责瞭望、报告野兽踪迹的哨兵吗?“赵”,金文作“”,象形为一个人背着大块兽肉行走,或许,赵姓的先祖在原始狩猎的分工是运输?“陈”,金文作“”,左为旌旗,右为车轮,上为戈矛的会意,是不是与上古战车有某种关联?

每一个血缘的支系,都会连回同一根主干——三皇五帝以及他们的部落。

中国人的血缘之书都会翻到相同的首页。

炎帝、黄帝,所有中国人都在这里找到共同的先祖,自己的血脉的终端。

这就是终端吗?

炎帝、黄帝从何而来?

先祖的足迹像谜一样消失了,消失在浩渺的时空之中。

只有偶尔一现的古人类化石,才撩拨人们继续寻根的热情。黄帝,来自古巴比伦的国王

确认文明存在的三大标志是:城市遗址,文字,复杂的礼仪建筑。

所谓礼仪建筑,是指不用于生活需要,而满足精神需求的建筑。如寺庙、金字塔等。

符合这些要素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以及中国,为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

古巴比伦位于伊拉克一带,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的兴盛,距今长达六千余年。

而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也不过四千多年。按疑古派的观点,四千年都水分太多。

古巴比伦在约五千五百年前就建立了奴隶制国家,一千多年之后,中国才有黄帝的传说。

1894年,一位幼年长于中国香港的法裔英国人拉克伯里出版了一部书,叫《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

在这本书里,拉克伯里讲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中国的黄帝,原本是古巴比伦的一个国王,名叫Nakhunte。这个名字的读音,就是“黄帝”二字的转音。

公元前2282年,他率领巴克族从两河流域的迦勒亚底出发,翻越昆仑山,到达黄河上游,传播文明,从而开始中华民族的历史。

所谓“百姓”,不是现在人们理解的百家之姓。“百姓”,其实是巴克族的转音(Bak tribes-Bak Sing)。

拉克伯里的主要证据是,古巴比伦文明与中国早期文明十分相似。

如两河流域的居民与中国人都采用太阳历纪年法。置闰月,一年分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都有十二生肖,六十年为一甲子。此外,金木水火土、天干地支的用法也相近。

再如摩擦取火,金属冶炼,黏土造瓦,舟车制作,技术相同。

古巴比伦与中国两地都置天宫,以右为尊,称“四海”“四岳”等。

中国古代关于大洪水的传说、神农氏的传说、仓颉造字的传说,都在古巴比伦能找到类似记载。

中国《易经》中的八卦本身就是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的变形。乾坤二卦,在古巴比伦意作天地。

因字简事繁,故一字包含多种意义,蕴含万物之理。《易经》也因此用作占卜之书。

实质上,《易经》是一本古文字典。

拉克伯里虽见解独特,但在西方反响不大。而现在,更是极少人问津。

但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这是一副适得其时的心理补剂。

除了反清排满的需要,中国人急于摆脱“东亚病夫”的暗示,乐得与西方人同种同源。

当年中国的一流大学者,如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都倡导此说,刘师培更将拉克伯里的观点写入历史教科书。

日本学者白河茨郎、国府种德的《支那文明史》,中国学者蒋智由的《中国人种考》都坚定地持这种观点,令拉氏学说风行一时。

袁世凯主政时的中国国歌《中华雄踞天地间》,其词有:中华雄踞天地间,廓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河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华胄从来昆仑巅,唱的就是黄帝西来说、中国人种西来说,足见“黄帝西来说”影响之深。一块头骨有话要说

1921年,北洋政府的矿务顾问,瑞典人安特生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一处含动物化石的堆积。随后在当地群众引导下,又在龙骨山北坡找到一处更大的化石地点。

1929年,在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主持发掘中,发现一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

之后,又发现大量骨制品、石制品以及用火的痕迹。

北京猿人的发现与猿人遗址极为丰富的遗存,对世界人类学研究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震撼。

从先后出土的四十多件猿人个体化石,约十万件石、骨制品及动植物化石,人们依稀可以拼凑出几十万年前北京一带的情景。

这里曾河流纵横,湖泊如镜,水草丰盛。蛇、蛙、鸟、虫、鱼在此栖息。

这里曾森林密布,嫩叶、鲜花、野果随手可摘。马、鹿、羊、熊、虎,无数动物在此出没。

北京猿人从河床山畔拾来石英、水晶、燧石制成刮削、砍砸工具,用以采摘果实,猎取食物。

它们已经学会用火,保留火种。白天,用火烧烤肉食;夜晚,用火取暖御寒。

它们大概十多人结成一个谋生群体,平均寿命在14岁左右。

一块70万—20万年前的猿人头盖骨的出现,令黄帝西来、中国人种西来之说戛然而止。人们寻根的热情再次回归本土。

原来,几十万年前,中国北京地区早有直立人生活。

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的共同祖先,又一次写进教科书,差点儿要成为常识。

随之,中国陆续发现了170万年前的元谋人,80万年前的蓝田人、郧县人,50万年左右的北京猿人,以及距今20万年的智人——巢湖人,3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而发现石器、骨器的地点多达数百处。

这一切,似乎形成了一个无懈可击的进化链。而南京猿人的发现,再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事实果真如此吗?恐怖的食人族

教科书当然不会提及。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北京猿人不仅可以削制木矛猎杀大型动物,它们还用锐器、砍砸器捕杀同类,食肉,吸脑浆。

1935年,世界知名古人类学家,德国人魏敦瑞来到中国,负责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魏敦瑞在对出土的猿人头骨检测与观察时,发现头骨有裂纹与孔洞。头骨是人体骨骼最坚硬的部位,这些裂纹与孔洞令人费解。

在众多古人类遗址中,1899年,克罗地亚克拉皮纳山洞,发现一个1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骨骼有被打击和火烧过的痕迹。

1909年,法国费拉西山洞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头骨破损严重。

1924年,南非发现数百万年前的古猿化石,头部曾被尖锐物体重击。

魏敦瑞在清理多具猿人遗骨时,还发现头骨偏多,肢骨偏少。而同时出土的动物化石普遍是肢骨多于头骨。

再就是,猿人头骨发掘地点,同时出土了石器与其他动物化石。这显然不合常情。猿人在吃完肉食时,怎么还会有同类的头骨留在一起?

鬣狗是狮子也望而生畏的动物,古鬣狗粪便中都能检测出骨头的残渣。这些化石不会是古鬣狗吃剩之物。鬣狗饕餮之后,剩不下几根骨头。

魏敦瑞在更为细致的研究中,有了新的发现。

1929年出土的第一个头骨上有多处凿伤。1936年发掘的另一个头骨上有很深的切痕。骨顶中部有一块下陷,形成直径1.5厘米的凹痕,凹痕散发裂纹,显然是尖锐物体重击所致。另一块头骨则有一处深达3厘米的矢状凹陷。

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存在食人现象,这在法国南部一处遗址中,找到了明确的证据。

看来,北京猿人也没有例外。

在魏敦瑞的研究中,他发现,尽管几十万年前的北京地区草长莺飞,但绝非常年如此。天有不测风云,洪水、干旱、严寒时有发生。特别是以万年计算的时间中,会历经多次恶劣气候的周期。50万年前,北京地区遭遇罕见的天灾,食物极度匮乏,导致猿人间的残杀。

1943年,魏敦瑞出版《中国猿人头盖骨》一书。书中,他写道:猿人猎食自己的亲族,像猎食其他动物一样。猿人意识到击打脑部容易置于死地,于是用尖锐的石器攻击头部,然后,吸干脑髓,再慢慢割下其他部位的肉吃。写给古猿人的辩护词

魏敦瑞的研究没有太大的漏洞。北京猿人曾同类相食。

如果综观现代文明人的历史,这真的不是一个值得惊讶的结论。

几十万年前的那个冬天特别寒冷,也特别漫长。大雪令天地云山上下一白,封盖了所有生机。如果有风,北风一定凄厉。如果无风,大地一片死寂。没有果实,没有绿叶,没有兽迹。在命垂一线之时,在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迫使下,一些猿人选择了邪恶。

这似乎让现代文明人吃了一惊,并且心理不适。

虚伪是文明进化的另一个结果,文明人的健忘与作态竟是如此自然。

如果谈及邪恶与残暴,有太多的证据摆在我们面前,这样的词语只配留给那些现代文明人。猿人做的那些事与他们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

且不说现代智人的出现,灭绝了地球上无数的物种。

人吃人的记录更是触目惊心,哪里还好意思谈猿人的那点事儿。

西方有许多记录吃人场面的绘画。蒙田写过关于食人部落的论文,美国有淘金时期的吃人判案。

斯大林一手制造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引发多少吃人惨剧。

至于中国,一部《二十四史》,人相食、易子而食的记录比比皆是。

每遇饥荒,即有“人肉肆”贩卖人肉,称之为“两脚羊”。

北宋靖康之乱,百姓无粮可食,将死人以盐腌制,晒成肉干,以之保命。

男人肉老,称为“烧把火”,意为要多加火,久煮。年轻女子味道鲜美,称为“不羡羊”。小孩肉嫩,叫“和骨烂”。当年斗米十千钱,人肉一具,才卖十五千钱。

太平天国之乱,江南富庶之地不再,皖南人肉每斤三十文,南京附近,句容、溧水、溧阳人肉价为每斤八十文。这些在曾国藩的日记中有过记录。

人肉从来就是军粮的补充。隋末朱粲常以幼儿熟食,他有名言:国中有人,不忧军粮。

五代赵思绾攻占长安,城中无粮,便杀妇女儿童犒军。赵爱吃人肝,将活人绑于柱上,剖肚,摘取人肝。肝脏既出,人犹惨叫不止。赵从作乱至败亡,吃人肝六十六副。《旧唐书》载:贼(秦宗权部)既乏食,啖人为储。军士四出,盐尸而行。《旧唐书》又载:贼(黄巢)围陈郡三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寨,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

将活人放入巨大的石碓和骨捣烂,吃人已经机械化了。

明末张岱记南京名媛王月生,何其动人,超然有茶韵。余怀老先生在《板桥杂记》中讲了这位绝世佳人的结局。

张献忠破庐州,掳王月生,王不随张意,张献忠砍了她的头,蒸熟,放在盘中,与部下分吃了。

康乾盛世不过是权势者的装点语。纪晓岚于《阅微草堂笔记》所写“菜人”已不忍卒读,岭南学者屈大均以诗记录了当年饥荒时的人肉市场卖食菜人场景:两肢先断挂肉店,徐割股腴持作汤。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

假若把人相食的事实罗列出来,那是一本太厚太厚的书。

而要证明现代智人比猿人残忍,只需要一个事例便已经足够。对不起,你认错人了

距一号猿人头骨出土不久,江宁葫芦洞又发掘了一块头骨。这块头骨仅存额骨、顶骨及部分枕骨,称之二号头骨。测定为男性,距今20多万年。

两块头骨出土地点相距约5米,但处于不一样的原始堆积层,它们的年龄相差达10万—30万岁。

脑容量常常决定物种的智力程度。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猿人的脑容量在800—1200毫升之间,而现代人则在1400毫升上下。

一号头骨是典型的猿人头骨,而二号头骨测得的脑容量达到了1240毫升以上。这显然不是猿人,而是智人了。

同一个山洞出土两块年代相差如此之大的头骨,这是不是人类由本土起源并且进化的证据呢?从化石来看,似乎是这样。

现代分子学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一种叫DNA的血缘检测技术。从现代人身上提取基因进行比对,即可追寻血缘先祖。

这项技术告诉我们,一号头骨与二号头骨,一个为猿人,一个为智人。虽然同为直立人,却是马与驴、猫与虎的关系。它们之间具有生殖隔离,属两个不同的物种,不存在血缘传承。

对不起,你认错人了。

北京猿人与现代北京人,与现代中国人没有血缘传承,他们不是中国人的共同祖先。

南京猿人与现代南京人,与现代中国人没有血缘传承,他们不是南京老祖母。

那么,谁才是人类的祖先呢?

1974年,法国地质学家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阿尔法三角洲找到了一副骸骨。这是一副约有40%骸骨的南方古猿遗骨,距今320万年左右。

骸骨为女性,年龄约20岁,身高约1.2米,体重约40千克。

参与发掘的人员在营地为此次重大发现庆祝,庆祝时,反复播放甲壳虫乐队当年热播的《钻石天空下的露西》。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这句一遍又一遍吟唱的歌词使那具骸骨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露西。

1987年,美国科学家用DNA技术,从现代人基因追踪到了这副320万年前的骸骨。认定这位来自非洲的露西才是现代智人共同的老祖母。

根据这一发现,一些人类学家描绘了一张新的人类演化的图谱。

露西之后,经过一些早期人种上百万年过渡,大约在180万年前,出现了一种叫匠人的重要人种。匠人一部分从非洲远徙到东亚,成为北京猿人、南京猿人的祖先,另一部分远徙到南亚,成为佛洛勒斯人的祖先。

而留在非洲的匠人则演化成海德堡人,海德堡人成了欧洲尼安德特人以及现代智人,即当今人类的共同祖先。

智人大约在距今7万—6万年前走出非洲,与尼安德特人争斗、融合,逐步走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智人以发达的大脑、灵巧的双手、广泛的食谱、超强的免疫力,成为这颗星球食物链的顶端。

他们疯狂地在地球繁殖,他们砍伐雨林、开采矿石,在河流上建坝筑堤,把整个地球弄得千疮百孔。而其他物种在他们的逼近中,正在逐一消亡。对不起,你会不会又认错人了

这是最终的结论吗?显然不是。

当欧洲大量直立人遗址发掘出来时,人们说,人类起源在欧洲。

当北京猿人遗址发掘出来时,又有人说,人类起源在东亚。

人类非洲起源说虽然有DNA技术支持,但依然有无数疑点摆在面前。

北京猿人、南京猿人作为一个物种,即使与现代智人血缘无关,那他们是如何灭绝的?为何与他们同时代的动物如鹿、熊、羊等得以保存?如果非洲智人迁移到了东亚,那么,应该把他们的石器打造技术一并带来,为何东亚出土了那么多石器,却找不到当年非洲石器的痕迹?

即使是进化论本身,也是存在疑点的。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但却找不出由猿到人的完整进化链。

持进化观点的科学家把不同年代的化石十分勉强地描绘了一张由猿至人的演化图。可是一些猿人化石与现代人属于两个物种,以致一次又一次错认祖宗。

人类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不过5000年左右。文字产生之前,流传着各民族的神话传说。那些神话,是口述历史的一种形式,内容就是他们看见与听到的远古真相。尽管他们在讲述一个事实时,会夸张,会用身边的事物作某种近于魔幻的暗喻,以求叙述的生动。

有时候,神话传达的信息是不是比几块化石更为丰富?录以备考

全能的神努(Nu),对着混沌一片的世界,他呼唤“苏比”,于是,世界有微风吹拂。

他呼唤“泰富那”,于是,天空飘起了雨点。

他呼唤“哈比”,于是,尼罗河流过埃及大地。

他呼唤“男人女人”,人就来到这个世界,带着他们繁殖的渴求。

造物完成,努便化作男身,成为第一个法老。

天神欧丁(Odin)在海边散步,看见沙岛上有两棵树,一棵高大雄壮,一棵姿态绰约。令人砍下,做成男人女人。欧丁赋予生命,其他神赋予智慧、语言与血液。日耳曼人因此有了自己的祖先。

居住于全世界任何地方的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

中国侗族与纳西族传说人是龟婆与天神孵蛋而生。

美洲与大洋洲传说人由动物,比如山犬、蜥蜴、猿猴变成。

尽管表述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传说都认定,人由神造。

毛利人的传说,与中国神话盘古开天十分相像。都说宇宙之初,天地不分,一派混沌。天神(叫什么已不重要),顶开天地,世界光明乍现。天神(就叫女娲吧),觉得大地荒凉,十分寂寞。一日,走到河边,看见水中有自己的影子,便顺手抓了河边的泥土,捏了几个泥偶。风吹过,泥偶活了,取名为,人。

神以泥土造人的故事还在印第安人中流传。

普罗米修斯捧起地上的泥土,按照世界主宰的天神模样,用河水调和,捏成人形。雅典娜女神惊叹这个创造物,便朝泥人吹气,一批充满善恶灵性的人在世上出现了。

更为著名的当然是《圣经》。

上帝花五天时间创造天地万物。

第六日,他说,我们要按照我们的形象,按照我们的式样造人。

于是,他用泥土捏出人的模样,用气吹入鼻孔,这个泥人便活了,是个男人,取名亚当。

不久,上帝取下亚当的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叫夏娃。

亚当说:“你是我的骨中骨,你是我的肉中肉。”

神与人立约,但人却屡屡违逆神的劝诫,偷食禁果,道德每况愈下。“人终日所思全是恶。地上满是他们的强暴。”

神因此用洪水将上古世界毁灭了。只有诺亚是义人,神用方舟救了他。“大洪水”的记忆几乎根植于每个文明古国,根植于地球上几百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之中。

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尚书·大禹谟》中说,“洚水儆予”。非常明确地指出,上天曾用洪水滔天的形式,警告人类。

至于方舟,各民族的表述略有不同。

满族说是石缶子,黎族说是南瓜,鄂伦春族说是桦皮篓子,水族说是葫芦,而苗族的传说与《圣经》一致,说是方舟。

洪水以后,诺亚的三个儿子,闪、含、雅弗及后代带着大洪水的记忆迁徙世界各地。

雅弗与后裔北迁欧洲。

含的后裔西迁占领迦南地,再南迁生活于非洲。《圣经·创世记》第十章记载,闪的后裔向东方迁移,散布于亚洲各地。

现代人类学把人种分为三类:高加索人种,即白种人;尼高拉人种,即黑种人;蒙古人种,即黄种人。一般人理解,白人是雅弗的后裔,黑人是含的后裔,黄种人是闪的后裔。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圣经·创世记》中提到的西尼即指中国。西尼是迦南之子,迦南是含的儿子。那么,含的后裔是否有部分留居迦南地,或者与闪的后裔融合而演化为蒙古人种?

这样看,黄帝西来说、中国人种西来说又找到了另一种依据。

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给世界留下一个巨大的疑团。那些青铜器的形象分明是西人的影子。而出土的金手杖,更像埃及与巴比伦的文物。

三星堆文化距今约5000年—3000年。

进化论是当下解释世界的主流视角。众多的疑点让人怀疑,进化论也属于所有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所不同的只是,这是一个逻辑严密的传说。

什么都可以存疑,唯一不必存疑的是,我们离真相依然十分遥远。

既然时间无始无终,宇宙无穷无尽,以渺小且有限的人类视角,怎么可能探知生命的全部真相?

南京猿人头骨的发现,再一次让忙忙碌碌、自以为是的人类,面对浩渺无际的宇宙自问,人为何物?地球生命简史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宇宙起源方面最为流行的理论。但宇宙有起源吗?如果有起源,那起源之前的世界是什么?如果宇宙有边界,那么边界之外是什么?也许,把很多理论看作一个猜想更为合适。只是,这个猜想引人入胜而十分有趣,博得大多数人认同。

村子里的孩子,谁不愿意到村口的老槐树底下,听一个叼着烟管的白须老人讲一个关于远古的故事呢?

依据宇宙大爆炸的假说,地球由原始太阳星云聚集成为一个行星。它成形的时间距今约为46亿年。

20世纪,科学家发明了放射性同位素地质检测法,测得地球上一块最古老的岩石年龄为35亿岁。

20世纪60年代末,人类登上月球,并从月球采得了岩石标本。检测结果显示,月球岩石年龄在46亿岁左右,从而得到了地球的大致年龄。

简单地说,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历史划分为五个地质年代:太古代 38亿年—25亿年前。

气温与现在相差不大,对任何生命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大气正在形成,不过成分与现在有点不同。氦气与氢气比例较大,伴随火山频发,二氧化碳增多,兼有甲烷、氮气与水。

最初的地壳有点儿薄,以致岩浆随时喷涌。涌出的岩浆渐渐固结硬化,形成稳定的基底地块,地质学家称之为“陆核”。

这一时期的岩石主要是火山岩、片麻岩、花岗岩。金、银、铜、铁等矿产都可以找到,其中铁矿总储量的60%产生于太古代。

生命的元素在逐渐改善的环境中,由简单有机分子、复杂有机分子、生命凝聚体,朝原始生命演化。不过,时间长达15亿年。

这时候,如果从太空远望地球,一定比现在看它更令人惊叹,它蓝得太美。

海水漫过全球,陆地只是一些零星的小岛。元古代 24亿年—5.7亿年前。

地球依然是海洋的世界,剧烈的地壳运动造成部分“陆核”的对撞、拼合,形成若干块陆地,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依然在海平面之下。

如今依然可见的蓝藻,是地球最早的生命。那是藻菌繁盛的时代,当我们偶尔路过一片池塘水域,时常看见蓝藻漂浮水面,掬一捧水,蓝藻细如尘埃,有如阳光照射下飘浮于空气中的微尘。

它们竟是旧时模样。几十亿年啊。

海洋已产生无脊椎生物。三叶虫、腕足类,最早可以移动的生命。

地壳增厚,火山活动减弱,大量碳酸盐岩的出现,标志着大气中已产生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成分——氧气。

冰碛层则提示大冰期的存在,地球出现首次全球大冰期,有的地方冰层厚达千米。古生代 5.7亿年—2.5亿年前,生命出现不明原因的大爆发。

3亿年,对于古老的地球来说,这个时间算不得太长。

火山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但仍然经常爆发。陆地经历几次下沉,北半球大部淹没海底,又经历几次上升,成为更大的陆地。地壳运动造成褶皱隆起,形成多块陆地拼合与连绵的山脉。

继元古代中国北方形成古陆后,又形成华北陆台,并多次发生沉降。时陆时海的交替作用,使大量古森林沉积于地下,产生煤层。

关于南京地区的消息是,古扬子海上升,逐渐形成扬子古陆,与江南古陆、康滇古陆对撞、拼合,连成大片陆地。

而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地区仍处于活动的海槽之中。

植物不再是水生菌藻类那样单调,它们无中生有,产生一个又一个全新物种,多姿多彩地爬上了陆地。紧挨地面的是苔藓、地钱、泥炭藓、葫芦藓,品种繁多。

古蕨矮的数十厘米,高的达数米、数十米,如果现在走进原始森林,还能目睹它们的风采。它们从不夸耀自己的年龄,只是静静生长在阳光照不到的潮湿角落。

松柏出现了,苏铁出现了,银杏也出现了。这些树种无不独具风姿,有这么多植物争相装点大地,大地还会寂寞吗?

有些植物只是客居,来了,又去了。

当年温暖湿润,沼泽纵横,属于科达纲的大树连成大片森林。这类瘦长的大树高达40米,树冠如卵状。在时海时陆的交替中变成了煤,深埋地下。

它们的风采仅仅残留在化石之中。

动物也不甘落后,三叶虫孤独的时间很长,海洋突然热闹起来。珊瑚、菊石、海绵、海星、鹦鹉螺等纷纷出现了。

海星至今仍是童话故事的主角,鹦鹉螺不难在很多海域找到。

鱼也很多,甲胄鱼、盾皮鱼、总鳍鱼来往穿梭。

两栖动物、哺乳动物也不会放过陆地的美景,它们相继在对陆地的窥探中,考虑是去做客还是定居了。中生代 2.5亿年—0.65亿年前。

在不到2亿年的时间中,地壳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巨大。

没有哪个时代如此生机勃勃,没有哪个时代会让蓬勃的生机突然消失于无形,归于沉寂。

陆地在地壳运动及沉降上升中连接成超级大陆,夺走海洋大约三分之一的面积。之后又分裂成北美大陆、欧亚大陆以及南美大陆、非洲大陆、印度大陆。

各板块漂移加速,整个地球的地理状态已接近现在的模样。仅仅只有大洋洲与南极没有完全分开。

气候在变化中,到白垩纪,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近10摄氏度。干旱也因之发生。

海平面也在变化中,侏罗纪时代,海平面大约在今天海拔200米。

中生代早、中期是爬行动物的天下,哺乳动物及鸟类也开始出现。

之后,生命的末日可怕地降临。

中生代晚期的大灭绝事件是生命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这次事件灭绝了90%~96%的海洋生物,70%的陆地生物,造成了50%的物种消失,包括大家熟知的恐龙。

有迹象表明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但很多人不认同这个猜想。

所幸的是,能飞上天空的鸟类先祖,还有一些体形较小的爬行动物,躲过了这场浩劫,如壁虎、变色龙、乌龟与鳄鱼。

植物依然繁盛,蕨类、松树、杉树、苏铁、银杏生长于沼泽山岗。

有花的植物也悄悄出现了,这是真正的花,有花萼、花蕊、花瓣。

谁不会因为一丛开放脚边的野花而满心欢喜呢?新生代 6500万年前至今。

新生代开始的时期,中国与印度还有古地中海相隔。

直到3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才从海底隆起。随之渐渐升高,直至现在的海拔8800余米。这条雄视天下的山脉竟是如此年轻。与它差不多同样充满青春活力的山脉,还有欧洲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美国的洛基山脉。

青藏高原也伴随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成为世界屋脊。对于古老的地球来说,一切似乎发生在昨天。

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导致海平面上下升降,气候也因之发生干旱、寒冷、温暖、湿热的频繁变化。一部分物种在这种气候中消亡。

冰期干冷的特殊环境造成了黄土堆积,这是新生代后期独有的地质奇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位于中国,其黄土厚度最深可达数百米。

有花类植物空前繁盛,给这个星球增添了动人的色彩。如今,在这个星球的哪一个角落,看不到或是淡雅,或是艳丽,或是清香四溢的花呢?一些人因一树梅花增添了生活的勇气,一个人随手摘了几朵篱边的菊花,竟能定格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的一部分。

哦,对了,这颗星球发生了最为重大的事件,相比之下,中生代物种的大灭绝又算什么呢?

人,这个可怕的物种诞生了。

对地球来说,是该微笑还是哭泣?附记质疑的声音依然很多。放射性同位素地质检测法出现过多次误测,有些检测也存在很大误差。用这种方法检测的是地球上的岩石,如果汇聚成地球的原始星云也包括岩石,那测得的年龄还是地球的年龄吗?曾有科学家用地球沉积物厚度、海洋盐度起源、热力学原理三种方法推测地球年龄,得出的年龄基本一致,大约为一亿年。但作为故事,没有其他的故事比这个46亿年的故事更为完美。金陵王气

南京地区位于地球东经118度,北纬31度左右,地处中国腹部。

从地球诞生到有菌藻类产生的元古代,再至中生代的三叠纪(约2亿年前),这里一直处于沉陷状态,大海茫茫,无边无际,人们称之为古扬子海。剧烈的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形成扬子陆台。

在地质学家看来,这是一个奇迹,南京地区沉积了地球各个年龄段里的全套地形。

二叠纪至三叠纪(2.9亿年—2亿年前)对中国地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完成碰撞、拼合,形成华南板块。

之后,从三叠纪到白垩纪(2.1亿年—6500万年前),南方地壳受到强力挤压,造成褶皱。也就是说,形成了连绵的山脉以及水系。南京地区的地形地貌、主要山脉水系及基本轮廓就此奠定。

苏南的主要山脉是宁镇山脉、茅山山脉以及宜溧山地。

整个茅山山脉形似一条扁担,挑起了西北端的宁镇山脉,东南端的宜溧山地。

宁镇山脉形如巨龙,钟山为龙头,其龙尾经镇江入海,神龙见首而不见其尾。

秦淮河北源句容宝华山,南源溧水东庐山,于江宁汇合为主干,由西而东,贯穿南京,注入长江。

所谓龙盘虎踞,金陵王气,只因是上亿年前地壳的褶皱隆起,形成独特的风水,从而造就了南京这座千年古城说不完、道不尽的成败兴亡。

北望中原,南及闽浙。长江上可连湖广巴蜀,乃至康藏之地,下则达沿海诸省,乃至远洋诸国。凡有经纬之野心者,最易作统驭九州、天恩普惠之想。南京成为十朝古都,看来是命定了。

南京曾用名甚多,称“建邺”“应天”,以表号令四方之雄图;贬“秣陵”,以压其地之王气;名“江宁”,则是惨经苦难之后那一点微薄的希冀与乞望了。

南京古称金陵,这金陵二字,才涵盖了这座城市的雍容华贵与由此引发的繁盛兴衰。

金陵的由来,专家考证,是因山得名。钟山春秋时期名金陵山。山边之地,也以金陵名之了。

而载于古籍的众多传说却别有动人之处。《景定建康志》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子熊商败越,尽取故吴地。以此地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号金陵。《景定建康志》又载:父老言秦(始皇)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

秦始皇于金陵岗设一碑,书:“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诱寻金人遍山凿之,以泄王气。又改金陵为秣陵,将金陵之尊贵贬为喂马之贱草。

最离谱的是隋文帝杨坚。

公元589年,隋军破建康,灭陈。文帝深厌金陵王气,诏并平荡耕垦。一座繁华古城,顿时灰飞烟灭,化作农田菜地野蝶飞。

约三百年后,唐人张读在《宣室志》记南京景象:“宫阙尽废,台城牢落,荆榛蔽路。”依然是何等荒凉。

金陵王气,祸兮?福兮?足令白发樵举浊酒而长叹。一块陶片隐藏的人类生活

这是一段巨大的空白。

南京猿人之后,长达几十万年时间,南京地区再也没有找到直立人相关的更多痕迹,也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南京猿人尽管是直立人的另一个分支,与我们的血缘没有关联,但它们是如何消失、灭绝的?我们真正的祖先智人又是如何出现在这块土地的?

有人推测与距今11万年至距今9000年地球那次大冰期有关,冰期于18000年前达到顶峰,很多洋面封冻,最厚的冰盖达一千多米。大量物种没有逃过这场大劫,也许,北京猿人、南京猿人也在其列。之后,气候逐渐回暖,一些死里逃生的生物才慢慢活跃起来。

历史从来就是一个充满困惑的谜团。只是它的局部谜底可以逐一展现,而最后谜底永不揭晓。

1977年4月,南京溧水县白马镇回峰山采石场炸山,发现了一个山洞,当地称之为神仙洞。洞里散落众多动物化石。

本地人捡了,当作中药龙骨,拿到县城去卖。

甲骨文的发现,也是源于龙骨这味中药。此事立即引起县文物主管干部的注意,从而开始对神仙洞正式考古发掘。

考古专家在溧水神仙洞找到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及一块人类化石,并在堆积中发现木炭碎屑。经测定,这些化石距今约11000年。

让人惊喜的是,伴随化石出土的还有一块邮票大小的陶片。

历经几十万年后,南京古人类活动终于又有了蛛丝马迹。

利用现代仪器观测,这块陶片用黏土烧制,中间杂有的细沙尚未完全滤尽。陶片一面褐色偏黑,另一面褐色偏黄。从陶片弧度可推测器形较大。其烧制温度约800摄氏度。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制作过程中,一万年前的那位工匠,用手指抹平陶器表面时留下的纹络,依然清晰可辨。

石器时代对人类来说是何其漫长。一块石头,从粗糙地打造到精细地磨制,这个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经历时间竟长达两百多万年。

陶器的出现可谓石破天惊。

当这颗星球的古人类尝试第一件陶器制作时,天就亮了。那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只因陶器的出现,现代智人才有了明确的消息,历史也不再如远古那般扑朔迷离。

一块陶片储存的信息太多了。

1400毫升脑容量的大脑开始复杂地运算,在反复筛选中选取合适的材料——黏土。

已经进化为手的前肢开始对黏土反复淘洗,让黏土沉淀为可用的原料。

1400毫升脑容量的大脑开始想象,预设一个自己需要的器形。对于所有动物来说,这是相当复杂的思维。

灵巧的双手完成这个器形的制作。

然后是烧制。

如何让陶器经久耐用,这是一个把控火候极为复杂的过程。

没错,到这个星球有了第一件陶器时,古人类已不再为取火而烦恼,而是让火成为他们运用娴熟的工具,多少无机物在烈火中重生后,完成了“无中生有”的创造。

陶器之后,接踵而来的是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每一个创造都是用火技巧的一次飞跃,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生存的方式焕然一新。

当然,还包括地球从此千疮百孔。

一块陶片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人类开始定居了。

定居当然需要房子,像制作陶器一样,建筑这项复杂的劳动也因之产生了。

活着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老天爷只管按照自己宏大的构想,安排天体运行、四季轮替。洪水、干旱、严寒、酷暑不过是那场宏大构想中的小细节,根本不会进入他的视野,这一切只能交给人类自己了。

活着的第一大麻烦,是必须考虑严苛环境的食物储存。人体对食物需求中断的极限不过才十余天时间,否则便饥饿至死。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难题。

一块陶片会隐藏着两个重大消息,古人类已试着把多余的猎物驯养成家畜,再者,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子保留下来,用于耕种。

当然,伴随而来的一个信息是,财产出现了。人与人的差别除了丛林法则中的体格与智力之外,又多了一项重大指标,财富占有的多寡。

自此,人类开始了财产分配、占有、再分配、再占有的残酷争斗。可以说,人类迄今为止的众多学说与主义,都是因为“财富”二字生发出来的。一部人类史,基本是财富占有与分配史。

没有人能解释,这个不算太小的星球,埃及的陶器,两河流域的陶器,中国的陶器,世界各地的陶器,为何居然会产生于大致相同的时段。

陶器的出现距今顶多在两万年左右,而陶器的兴盛,则在距今9000年至4000年之间。

只要对世界各地的古陶作一次泛泛浏览,很难不被那种原始的、充满生命质朴与灵动的美感所震撼。

首先是器形,任何一件现代瓷器摆在它们面前都不能免俗。

再就是纹饰,那样的简约与朴拙会胜过所有的工巧与繁华。

至于工艺,龙山文化出土的蛋壳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至今无法复制。

当第一缕文明的曙光乍现,人类的脚步突然大幅加速了,似乎摸索了几十万年的前进之路不再黑暗,至此灯火通明。

溧水神仙洞那块小小的陶片最直接的信息是,陶器时代早期,南京地区已有原始居民在此定居了。去一趟六千年前的故乡(上)

即使你从来不曾离开,终老故乡,你也是一个游子,因为所有的故乡都不是儿时模样。

永远不会有现在,每一个现在都在转瞬间成为过去。即使你身处一望无际的丛林,你也只为一棵古树的疤痕而震撼。

你在枯坐,花依然飘落,流水也不止息,眼前的每一个具象皆成梦忆。

一块陶片已揭示了随后的一切。原始人在旧石器时代失联了几十万年之后,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四处可见。

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北阴阳营文化遗址、高淳薛城遗址、浦口营盘山遗址、六合羊角山遗址、高淳朝墩头遗址、江宁陶吴昝庙遗址等等,甚多。

十分有趣的是,南京地区的古人类遗址,大多分布在平地上凸起的台形高地上。这些土墩,一般高出平地几米至十数米,面积达数千上万平方米不等。以当时生产力的水平,原始人要堆积一个这样的土墩,是何其浩大的工程。

何以至此?

一万多年前,地球经历了距今最近一次大冰期,那时候的地质形态,与现在有较大的差异。

故乡尚不能如儿时模样,何况几千上万年前的南京呢?当年南京的地面,约低于现在20米。之后,冰期结束,地球逐步变暖。海平面因冰川融化而渐渐升高,长江水位也随海水顶托升高,长江口逼退到镇江附近。

那时的玄武湖,自然不是今时模样,它涵盖了南京所有低洼地区,到年年洪水来袭,古玄武湖面积还将大出更多。

南京市中心北阴阳营文化遗址,紧挨古楼岗,是一块高出地面7米多的台形土墩。可以想象,原始人居于其上,极目远望,不会是高楼林立,而是一望无际的湖水。

三面环水,退可进山围猎,进可下湖捕鱼捉虾,而洪水退去后,湖边土地肥沃,可以种植稻粟。

对南京周围众多的古人类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这些器具既有长江中下游如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的特征,也有北方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影响。可见,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便于多种文化融合交汇。

出土的多处墓葬发现,当年没有单独墓穴,未见有男女合葬之墓。由此可知,现代概念的家庭尚未形成。人知有其母,而不知其父。主流理论把当年的社会形态称之为母系社会,更简单化的推想,不妨观察野生动物的群落关系。

每副尸骨的随葬品已有好坏多寡之分。北阴阳营文化遗址的随葬品大多数人是2~4件,而最多的达40件,且包括非生产非日用的装饰品——玉器。

是的,财产、等级、权势这些东西已伴随文明的产生如期而至。

人生而平等只是愿望,人生而不平等才是事实。

人死而平等才是事实,人死而不平等只是愿望。

不知那些冰冷的尸骨如何因葬品的多寡表达失落与得意。

经测定,这些人属蒙古人种,与任何一个现在南京人的DNA差异极小。

不再会认错先祖,他们是地道的南京早期居民。去一趟六千年前的故乡(下)

新石器遗迹最重要的发现,当然是住宅遗迹。

高淳薛城发掘一处完整的原始人居住遗址,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布有住房、储藏室、灶坑、蓄养池以及存放垃圾的灰坑。其中有约12平方米的大坑,是屋基,为半地穴式,四周有几个柱眼,可以推断,房子上部结构是多根木柱支撑的棚屋。其中一个深坑,底部有鱼蚌类遗骨,可能是鱼获较多时的蓄养池。

北阴阳营文化遗址的原始住宅,其墙壁内有植物秆茎,外面用泥抹平,然后还经过烧土处理。

好了,有如此之多的线索,我们就可以到6000年前的故乡——南京作一次旅行了。

如果从高空俯瞰,整个南京地区原来是一个巨大的湖泊,称之为古秦淮大湖(引用自“月下沉吟”博文)。当洪水到来时,其边缘远达横山,东庐山山脚。而那些原始人居住的台地,就散落在大湖周围,依山傍水。

当朝霞把四周的湖水映红时,台地上会不会传来长长的一声鸡鸣?狗吠是一定的。那时候家畜饲养已经开始。炊烟会袅袅从树皮与茅草铺就的屋顶升起,摇动身姿,融入天空。熟食与取暖关乎生存,灶坑、火膛通常成为原始住宅的活动中心。

每个屋檐下聚居的,都是母系血缘关联的老老小小、青年壮年。他们以母系氏族为生存单位,出没于山林,采集果实,捕杀猎物。而下到湖边,则有莲藕、芡实、鱼虾、龟蚌。石制工具也大有用场,耕种与收获令他们有了更丰富的食物来源。

工匠显然是存在的。制作如此精美的石器、陶器,特别是玉器的琢磨,没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根本无以胜任。

对于任何一个物种,交配与繁殖是最原始的宿命,同时也是活下去的动力。

群婚制的主要方式是野合。

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周礼》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很多少数民族风俗,依然留有上古遗风。

如苗族风俗“跳月”,男女情投意合,便所私以归。布依族类似的风俗是“赶表”,黎族则有“放寮”等。

动物的丛林法则依然在群婚制中发挥作用,那些体格健壮、智慧超群的男子大多会得到更多的青睐,从而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

任何一个物种的交配繁殖都受到宇宙中一种神秘力量的干预,目的是让这个物种的后代获取更好的基因。

依然是旧时明月,依然是昨日星空。除了氏族间的野合以及为野合而产生的漫长的交往仪式,如对歌、嬉戏、角斗、丰庆、祭祀之类,闲暇时,他们还做什么呢?

占卜显然在生活中占有不小的比重。

北阴阳营文化遗址出土了卜骨。这种卜骨,以兽骨加工削平,钻有圆孔,并有火烧的痕迹。卜甲为龟的腹甲,有火烧斑疤,正面出现裂纹。

气氛一定相当庄重。整个氏族的男女老幼都围坐于原始住宅的灶坑。氏族中最具影响的老者经历种种仪式之后,在甲骨上钻凿,然后以火灼烤。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等待那声轻微的炸裂。老者依据甲骨的裂纹,讲解占卜之事的凶吉。

有太多的事需要占卜,灾害总是频繁地到来,氏族间会因食物与领地发生争斗,瘟疫的流行,还有无数的偶然,一颗滚落的石头,无意间的一次失足,都能使刚刚还鲜活的生命瞬间成为尸骨。个体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是如此渺小与无常,每个人都为苟活心存恐惧。

老者的解说有如咒语,动人心魄。火光会照见每张脸上的惊恐。只尺之杆,日折其半,万世不竭

一个城市的故事,是人类的故事;人类的故事,是生命的故事;生命的故事,是宇宙的故事。

霍金说,我们探寻宇宙起源的秘密,只想回答两个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因何而来?

这两个问题有足够的魅力,让每个人在某一刻从睡梦中惊坐而起,面对无边的黑暗,再难成眠。

那时候,我的生命刚刚觉醒。我还那样年轻,又那样不知所措。我曾在孤独、彷徨中爬上千疮百孔、无比荒凉的南京城墙。不知名的灌木顽强地从砖缝中钻出来,很多高过人头。密集之处,人不能过。野藤爬满城墙两侧,那些绿叶与枯叶在风中瑟瑟抖动,稍稍开阔的城头也是荒草丛生。

我就这样在荒草中躺下,躺了很久很久,没有人来打搅我,从白天直至夜晚。

我不知道人活着是怎么回事,生命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

天空的云朵飘来,又去了。天空是头上深不见底的海洋,无论我怎么想象,死命揪住头发,也想象不出天空的边缘在哪里。

我们生活在地球,地球之外是太阳系,太阳系之外是银河系,银河系之外呢?之外的之外呢?这是永恒之问,空间没有边际,任何回答都不是谜底。

阳光曾那样温暖,铺盖在身上,随之天色转暗,继而繁星满天。时间就这样不停地流逝。

没有现在。我们以为活在现在,但现在从来不曾存在。我刚刚想到现在,现在已经远去。每个现在如流水般奔腾,永不停歇。

我找不到之前,之前的之前,之前的之前的之前。

我找不到之后,之后的之后,之后的之后的之后。无始无终。

以有涯之俗身,置无涯之天地。这是何其无聊,细思又极恐的事情。

有限的生命能认识无穷的宇宙吗?

只尺之杆,日折其半,万世不竭。即使是霍金,他能做的,也不过是把手中的这根杆子折断一半而已。后来的人再折一半,没有尽头。

我为何在此?我因何而来?这是两个无解,却又无从绕开的人生大困惑。

在永恒的时空中,一切存在都是虚无。一切具象无论何其庞大,都可忽略不计。

当分母为无穷大时,无论分子是任何实数,都归于零。这个数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