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全知道——让孩子最优秀的200个细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4 19:33:27

点击下载

作者:石娟娟 编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中三年全知道——让孩子最优秀的200个细节

高中三年全知道——让孩子最优秀的200个细节试读:

前言

高中阶段,实现理想的关键时期!

如果说小学、初中阶段是孩子人生的渐变期,那么高中三年则是孩子的突变期。在这一时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常常令家长意想不到,或欣喜,或心痛……家长的教育决定了他们的突变方向。

到了高中阶段末期,孩子的心脏机能加强,肺活量增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细胞的分化均已达到成人的水平。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达到了人生的最高水平。此时,他们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但也容易冲动、闯祸,甚至出事故。

高中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异性间相互吸引,情窦初开,本是他们成长的必经过程,但是现在的高中生恋爱,滋生了很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成长和学习,只有适时的疏导,才能确立正确的恋爱观。

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际交往,不仅可以促进深化自我认识,还可以促进社会化进程,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如果孩子有着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就会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自信心强。

高中阶段,是孩子素养、性格形成的快速期。在这一阶段,孩子的综合素质会得到显著提高,性格也会逐渐完善,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不要错过孩子良好行为养成的最佳时期。孩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提升期是高中阶段,如果错过这一时期,以后是很难补救的。

高中阶段的孩子,就像蓬勃生长的小树,有顽强的生命力,要给它充足的阳光、空气、营养和水分;但他们精力旺盛,充满梦想和愿望,可能长出歪斜的枝杈,所以,要及时修剪多余的枝杈,保持树干的笔直和树冠的丰满。因此家长要比孩子“高明一点”,做一个好园丁,抓住高中阶段这一加速成长的关键期。

进入高中之后,随着课程的逐渐增多和加深,孩子遇到的问题也会逐渐增多,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孩子的心理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这时候,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提高孩子的能力,为高考做准备。

为了给家有高中生的家长以借鉴,我们专门编撰了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围绕高中生的问题展开,不仅分析了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还给家长介绍了很多引导孩子的方法,读完之后,家长一定会受益匪浅。

这本书内容全面,不仅涉及学习方法的介绍,还对孩子的后青春期特点进行了分析,家长只要将这些方法具体落实到位,孩子的成绩定然能够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他们的人格也会更加完善,品行会更趋于完美。

高中一年级———转变角色,积极适应!

高中二年级———稳扎稳打,永不言弃!

高中三年级———扔掉包袱,破釜沉舟! 第一部分高中三年,全知道Chapter1 高中三年,孩子成长的关键期Chapter 1高中三年,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高中三年,孩子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家长来信

我女儿正在上高三,身材高挑,气质不错。今天,一位亲戚告诉我说,高中阶段是孩子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一定要重视,真是这样吗?我们那个年代,家长可从来都没有关注过我们生理方面的问题。对于自己的女儿,我真该多一些关注吗?———采薇妈

专家解答

高中阶段,孩子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末期。在经过青春期的急骤发育后,人体生长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也就是发育成熟和定型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体器官会逐渐发育,身体机能会逐渐完善,性生理也会逐渐成熟。到了15~18岁,孩子的生长发育会显示出一些特征:身高、体重、胸围发育,男孩和女孩体现出不同的体态特征;性生理成熟带来了第二性征的出现,阴毛、腋毛、乳房、胡须、变声等的变化更加显著……男孩会变得肩宽体壮,男性特征更加明显;更女孩更会发育得丰满娇美、亭亭玉立。

到高中阶段末期,孩子的心脏机能会更加强大,肺活量增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细胞的分化都已经达到成人水平;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会迅速发展,达到人生的最高水平。此时,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但也容易冲动。

性生理的成熟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波动。由于男女机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性意识产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异性间的吸引、接触、交往就成为必然。如果将性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两性疏远期、两性接近期和两性恋爱期。那么,高中生即处于两性接近期。

方法介绍

对于高中生生理的发展变化,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多了解一些孩子生理发育方面的知识

高中生,一般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比如:脸上长粉刺、身体微胖、腿稍粗、不够壮实、不够丰满等,尽管这些现象依然在身体正常发育范围内,可是却都可能让孩子感到烦恼。家长只有多了解一些孩子生理发育方面的知识,才能掌握高中阶段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才可以为孩子及时提供帮助。

2.关心孩子的体育锻炼、卫生习惯和合理营养

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是身体发育的需要,合理的营养配置是孩子保持良好的体力、脑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还要给他们配备合理的营养。

3.充分重视孩子在异性交往中的异常现象

高中阶段,孩子在和同学的交往中,会表现出的一些异常现象,比如:

有些孩子对异性非常恐惧,一见到异性同学就脸红心跳,总以为对方对自己不怀好意,尽量回避和异性接触;

有些孩子与之相反,会表现出对异性的狂热,只要异性在场就表现得特别兴奋;

有些孩子一与异性接触就有紧张感,唯恐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有些孩子会过于敏感,与异性同学的一次交谈,就会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思,心神不宁。

……

这些都是性意识发展过程中,性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倾向,就要及时予以疏导。高中三年,孩子爱情观的定型期

家长来信

我女儿正在一所普通高中上高一,很多时候,在公共场合,我都能看到女儿所在学校的学生,一个个在学校附近的公园成对出现,有些孩子做出了比较亲密的举动。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样,这在我们小时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为了让女儿认识到男女同学交往的界限,我该怎么和女儿谈呢?———灿灿妈

专家解答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高中生在大街上手牵手,在无人地方男女生抱着接吻,课堂上男女生传纸条;下课期间,教室外男女同学抓紧时间相会……更有一些高中生因为恋爱而苦苦挣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首先,高中阶段是学生性成熟的阶段,对异性同学更为好奇,喜欢探究异性的秘密,异性同学间相互吸引。很多孩子会把这种生理吸引当作爱情。

其次,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需要有人听他们倾诉。这时候,同龄的异性同学就成为他们倾诉的首选对象,时间长了,两人之间就会形成感情上的依赖,最后走向恋爱。

再次,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便想通过和异性同学谈恋爱来填补精神的空虚。

不可否认,目前很多高中都出现了学生恋爱的现象,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高中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对异性同学产生爱慕,本来是他们成长的必经历程,但是现在的高中生恋爱,却滋生出了很多问题,对他们的正常成长和学习造成了严重影响,家长要对他们进行疏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方法介绍

高中生恋爱的疏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次就能达到效果的,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不能遮遮掩掩,而要放在明面上,有层次地进行疏导。

1.和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事实证明,大多数谈恋爱的高中生通常学习都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学习计划,精神空虚,情感脆弱,意志薄弱。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确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此孩子学习时才能更有动力,才更懂得约束自己,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2.鼓励孩子正确与同学交往

对于高中生来说,人际交往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他们有时会认为,异性同学喜欢和自己说话就是对自己有好感,继而陷入单相思,给自己的思想行为造成一定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孩子不断正确与同学交往,逐渐扩大孩子的交往面,继而形成健康的友谊观、恋爱观。

3.将高中生恋爱的危害告诉孩子

有些高中生并没有意识到早恋的危害。只有将高中生恋爱的弊端告诉孩子,他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才知道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了提高说服力,家长可以多查找一些资料。

4.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恋爱

恋爱需要的是双方的理解、奉献、真诚和持久。高中阶段,孩子的情感还没有完全定型,恋爱一般都不会坚持太长时间,一旦分手,就会给彼此带来痛苦和伤害。高中生还处于学习阶段,主要依赖父母的养育,缺乏独立的经济基础和成熟的心智,在“奉献”这一点上是很难实现的。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多沟通,将这些告诉他们。

5.对孩子加强青春期性教育

为了让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坦然面对异性同学,形成健康心理,从而为他们正常的异性交往提供知识技能、道德和心理保障,就要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青春期性教育,主要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预防和性道德教育等。

6.鼓励孩子升华自己的情感

爱的本质是彼此的心灵丰润,健康成长,体现了人的尊严。很多高中生恋爱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想找一个可以交流的异性伙伴。其实,满足这种需要的方法有很多,谈恋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情感交流的需要,但终究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告诉孩子: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长身体、学知识、修品德、增本领,如果沉浸于狭隘的恋爱之中,有可能掉入“美丽的陷阱”。

7.家长要多方面关心孩子

什么样的高中生容易早恋呢?家庭教育严谨专制、爸爸妈妈感情不好、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离异……在这样的家庭里,他们和父母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感受不到温暖,得不到足够的理解与支持,为了寻求情感上的补偿,就会接近异性同学,直至早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关怀、理解与温暖;同时,还要多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多关心一下孩子。高中三年,孩子积累人脉的基础期

家长来信

我儿子的成绩比较好,每次考试都能保持在年级前三名。可是,他却非常不擅长和同学交往,没有要好的同学,星期天从来就没有接到过同学的电话。我知道,同学之间的交往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和儿子说过几次,可是儿子总是强调说“学

习重要”!对于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引导呢?———初然妈

专家解答

人际交往,也就是人际沟通。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也就是所说的人际关系。高中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朋友、同学、老师和家长的交往。

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孩子良好心理和个性的养成。孩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交往,需要沟通,需要情感上的交流,需要行为上的互动,需要性格上的互相影响。如果孩子在高中阶段的人际关系恶劣、充满冲突、环境冷漠,就会变得言语小心、情绪压抑、性格暴躁、易生猜忌。

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际交往,不仅可以让孩子深化自我认识,还可以促进社会化进程、是孩子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如果孩子有着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就会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自信心强;反之,是不利于未来的学习和成长的。

方法介绍

家长在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时,要从人际交往中寻找突破口,帮助他们协调好在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1.了解高中生的人际关系特点

高中阶段,孩子的人际关系会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在交友上,过去孩子都是一般性的普遍交友,到了高中阶段就会演变成个别性的交友,很容易结交“挚友”。许多相知一生的挚友就是在这时候产生并发展的。

其次,在择友标准上,到了这一时期,孩子们就会有意识地强调思想认识,如果两人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很容易成为好朋友。同时,如果两人志趣相投,坦诚相待,也是很容易接近的。在这一点上,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成人倾向。

第三,高中生自尊心逐渐增加,看重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第四,高中男女生之间能够友好相处,彼此相互认知,出现了融洽的气氛;

第五,同学中间,小团体减少,个人活动力增强,开始充分表现自己的独立能力。

2.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如何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让孩子热情与人交往。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能一味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要让孩子学会主动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要告诉孩子,与人交往要热情,你对别人热情,别人也会对你热情。与人交往,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的认识,还会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和体验。(2)让孩子理解尊重他人。

每个人的气质和性格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减少不必要的摩擦。(3)引导孩子以诚相待。

和同学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如果在和同学交往的时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是很难结交到好朋友的,一定要让孩子懂得以诚相待。(4)让孩子学会宽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高中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处理问题的时候常有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要让孩子建立好人缘,就要鼓励他学会换位思考,让他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一分宽容和谅解。(5)消除对他人的依赖感。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高中生的依赖感过强,总是希望别人能够像家长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这是一种人格缺陷,要及时纠正。高中三年,孩子素质、修养的快速提升期

家长来信

我女儿已经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了,可是依然一点礼貌都没有,不仅如此,还满嘴的脏话,一点素质都没有。对于女孩来说,这是非常致命的!今天,她居然还顶撞自己的姥姥,真是气死我了。可是气归气,问题还得解决,怎么办呢?———春晓妈

专家解答

高中阶段,是孩子素养、性格形成的快速期。在这一阶段,孩子的综合素质会得到显著提高,个人也会逐渐完善,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不要错过孩子良好行为养成的最佳时期。高中阶段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提升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以后是很难补救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的领航员。家长要帮助孩子叩开品格、道德的大门,塑造孩子的好品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品格是成功的基础!要让孩子认识到,只有拥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获得美好的未来。

方法介绍

一个人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尤为重要。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过程中,家长该如何做呢?

1.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

家长要更新观念,努力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替孩子包办一切;评价孩子的时候则重智轻德,很少会关注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

如果我们将教育比喻为“人”字,那么其中的一“撇”就是思想品德,一“捺”则代表文化知识,缺少了哪一笔都不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对孩子多加引导,逐渐提高孩子的公民道德素质,让孩子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自尊自律、诚实守信的好品格。

2.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显示,在望子成龙的心态支配下,大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却漠不关心。其实,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人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他究竟学了哪些知识,还取决于健康情绪的激励、高尚人格的引导、意志力量的支配等各因素。优秀的家长一般都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重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的培养,还注重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如信心、恒心、决心等;不仅重视对孩子心理的疏导,还会通过挫折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锻炼和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乐观的人。

3.家长要言行一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是一本最生动、最真实的教科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家长的教育观念和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综合素质的优劣。

要想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不仅要认真研读孩子,仔细思考自己的教育观念,还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千万不要一边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一边自己却沉溺在麻将桌上。高中三年,亲子关系的微妙转型期

家长来信

升入高中之后,女儿就开始住校了,每半个月才回家一次;有时候,学习紧张了,甚至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就没太在意,可是一个学期之后,我渐渐发现,女儿和我的关系越来越冷淡了。她很少和我们聊学校里的事情,即使我们偶尔问起,她也会用“学校有什么好聊的”搪塞我们。我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怎么会变成这样?———丹丹妈

专家解答

亲子关系是指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个性完善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维持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事实证明,创造了民主而和睦的亲子关系,孩子就会更喜欢亲近家长,更容易理解家长。只有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才是安全的、幸福的、独立的。

如果孩子已经上了高中,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就要少一些消极的评价,少一些无情的斥责;不要猜疑孩子,不要苛求孩子。要让孩子逐步懂事、成熟,和他们一起消除高中阶段的种种烦恼,家长就要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引导孩子明确自己“准青年”的身份。

高中阶段的孩子,犹如蓬勃生长的小树,他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营养和水分。可是他们精力旺盛,喜欢梦想,免不了会伸出一些歪杈,这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将多余的枝杈修剪掉,让树干更加笔直,让树冠更加丰满,实现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方法介绍

当孩子进入高中阶段后,家长要做一个称职的“成长参谋”,让孩子学会独立地思考,自觉地积极行动。如此,才可能被孩子视为朋友。良好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如此重要,作为高中生的家长们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呢?

1.不要觉得自己就是权威

按照传统的教育观点,在家庭教育中,长辈是中心,孩子一定要绝对服从家长。因此,家长都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教育孩子,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正确的、是最适合孩子的。这种教育观念忽视了孩子心理发展的需求,是不正确的。

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要求独立的天性逐渐增强,和家长之间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孩子不喜欢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两代人之间容易出现“代沟”。因此,要想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家长就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和孩子做朋友。

2.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高中阶段,孩子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在需求和方式上通常都带有鲜明的特点。比如,在情感、思想观念和行为上,离家长越来越远;在他们心中,老师不再是权威;喜欢和同龄人、异性交朋友。其实,这些特点都跟青春期孩子特有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有关。为了和孩子保持正常的沟通,家长就要对孩子的心理特征多一些了解。然后,再按照高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来进行教育,如此才是有效的。

3.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家长适度的爱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是很多家长对孩子体恤有加、呵护过度,其实这并不能帮助孩子,反而还会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如果家长干涉得太多,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限制,他们只会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效果就不明显;同时,孩子还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行为,比如自私、冷漠、缺乏安全感、不信任他人等。因此,要想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就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4.认真听听孩子的心声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可是却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来和孩子谈谈生活、聊聊天,听听孩子的心声。

其实,认真倾听孩子讲话也是一种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途径。当孩子在讲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耐心听,要尊重孩子说的话,即使孩子的话比较幼稚、片面、极端、可笑,也要认真倾听,如此才能让孩子获得被“接纳”的感觉。须知,只有在倾听孩子的同时,鼓励孩子,引导孩子,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学会心理换位,尝试以孩子的身份、孩子的角色地位、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去想一想孩子的所作所为;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在孩子这个年龄时经常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就容易和孩子相处了。第二部分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多一些关心Chapter2 关爱孩子,更要关心孩子的学习Chapter3 关注后青春期,让孩子快乐成长Chapter 2关爱孩子,更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预习孩子不喜欢课前预习,怎么办

家长来信

我儿子今年刚升入高一,我知道,高中的学习不像初中,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便鼓励儿子进行课前预习。可是,儿子却不以为然:“上课听老师讲,不就行了?”看到儿子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李坤妈

专家解答

所谓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预先对新课程学习一下。在预习过程中,一旦发现难点,就会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一个兴奋中心,让孩子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继而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可以让孩子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作为问题提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孩子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可是,有些孩子嫌麻烦,不喜欢课前预习;有些孩子作业太多,没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其实,这些都不能成为不进行预习的理由!要想在高中阶段取得好成绩,课前预习必不可少!如果孩子上课吃力,抓不住重点,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岂不是得不偿失?

方法介绍

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孩子提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可是,预习不是把老师明天要讲的内容草草看一遍,而是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那么,如何预习才能确保最佳效果呢?

1.合理安排时间

预习的时候,要让孩子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好。要先将作业做完,然后再预习。如果前后顺序颠倒,该写作业的时候没有写作业,该预习的时候没有预习,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预习效果,还会影响作业的完成,不利于知识的巩固。

要想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就要让孩子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讲的新课。如果新课的难度比较大,预习时间可以多留一些;反之,则可以少用点时间。

2.要有明确的目标

预习的目的是预先感知教材,对教材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加工,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让孩子来确定具体的目标。一般来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将不容易理解的记下来,留待听课时解决。(2)初步理解。要让孩子问问自己,新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向前跨越了多少?(3)让孩子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将它们标记出来,作为听课的重点。(4)鼓励孩子试着做做课后的练习,如果不会做,可以再次预习相关知识。

3.快、准、通

预习的时候,要坚持这样一些原则:快、准、通,具体来说:(1)快。阅读速度要快,接受新信息要快。预习时,不能拖泥带水,要将时间集中起来,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对所学知识迅速加以分析、综合、归纳概括。(2)准。要让孩子准确地把握知识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抓住新课程的关键。(3)通。要鼓励孩子全面打通理解的障碍,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新旧知识前后贯通。

4.读、划、写结合

要想实现理想的预习效果,就要将读、划、写结合起来,具体来说,(1)读。预习时,要让孩子至少将课文读两遍一:第遍粗读,了解内容大意和结构,对全文有一个大体、全局的概括;第二遍精读,重点领会内容的主旨和要点。(2)划。让孩子在书上划出重点、难点和不懂之处。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用铅笔轻划,这样便于涂改;要尽量规范、统一、简明,不要杂乱无章。(3)写。要让孩子做好预习笔记,将阅读中发现的要点、疑点、评注、心得等写下来。孩子不知道阶段预习,如何引导

家长来信

我女儿正在上高一,平时学习挺努力的,可是成绩依然平平。后来,通过观察我发现,女儿不懂阶段预习,从来没有进行过阶段预习;即使预习,也是在放假时将整本书草草读一遍。听说,阶段预习对于高中阶段是非常必要的,真是这样吗?———冬梅妈

专家解答

所谓阶段预习,就是对近期将要讲授的功课内容从整体上进行粗线条式的浏览,获得初步印象。一般来说,以章或单元为整体单位时可以使用这种预习方法;而史、地等科目的预习则可以截取某个相对完整的时代或相对独立的区域作为整体预习的单位。

一般来说,进行阶段预习的时候可以采取看标题、读目录、读概述、读提示语、读结语等办法。从章节目录的大小标题中,大致了解全书或某章节的内容。经过这样的预习,可以使孩子对某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量、难度、编排方式等有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自信心。同时,还便于孩子制订出科学的(短期)学习计划,协调各科的学习时间,提高对学习活动的预见性。

方法介绍

有些书在章节之下写有各章节的重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章节的中心思想,比标题具体得多。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做好阶段预习呢?一般来说,阶段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元目标法

所谓单元目标法,就是根据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进行预习,预习后再对照目标要求检验预习效果。例如,可以让孩子利用教材中每小节前方框中的学习基本要求和每章后边的“小结与复习”中的知识点、学习要求进行预习;然后,再以它们为标准检查预习效果。

2.单元教材研读法

单元教材研读法,就是认真阅读单元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整理了解单元内容,了解各章节在单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图表整理法

所谓图表整理法,就是通过预习把涉及的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用图表形式列出来,找出彼此之间的规律和联系。学期预习是怎么回事

家长来信

今天,一个远方的侄子来我家做客。侄子今年刚考上北京大学,和我儿子聊起了学习方法的问题,我在一边听着。侄子对我儿子说:“学期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可是,儿子却不以为然。究竟什么是学期预习呢?学习学期预习是怎么回事?———德义妈

专家解答

学期预习是预习的高境界。这种预习方式对时间要求更多,对自学能力要求更高,也是成为一个学习高手的必经之路。进行学期预习,可以让孩子从整体上把握一本教材的知识结构,锻炼孩子独立驾驭教材的能力———学会自己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自己处理基础知识,自己解答习题,从中培养自学能力。

进行学期预习的时候,最好让孩子将这种预习方法安排在开学前或学期初学习任务不太忙的时候。让孩子集中一定的时间通览新的教材,进行较为系统的自学,从整册教材的角度了解学科的知识体系,以便缓解开学后平时学习的困难。

方法介绍

进行学期预习的时候,最好先选择一科进行,一是弱科,一是拿手科。初步摸索出一定的经验,再将此法推广到其他学科。在这里,我们给大家介绍一种称为“SQ3R”(即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的预习方法。基本步骤如下所示:

1.浏览全文

预习的时候,先让孩子扫一下目录,大体有个印象,然后粗略地看一下每一章的小主题及第一个段落或序言;同时,对每一章的小结部分进行略读。这样,在孩子心中就有了本册教材的知识轮廓。

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采用浏览的方式是非常好的“收心”手段;在略读的翻看过程中,会让孩子慢慢静下心来,不知不觉地进入阅读状态。

2.提出质疑

如果孩子不善于质疑,可以把标题改成提问的形式。比如:把标题“等差数列”改为“什么是等差数列?它有什么性质?”这样,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好奇,在这种任务的驱动下,就能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了。

3.阅读

经过上面的两个阶段之后,就要精心细读教材了。这时候,要让孩子秉承这样的阅读目的———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孩子按每一章节进行阅读,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曾经提出的问题,并用铅笔把自己认为重点及难点的地方分别用特殊符号标记出来。

4.背诵

背诵是一种有声思考,不管是对于预习阶段,还是复习过程,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模式。每年暑假,很多高中生都会报暑假班,可是在学过了、明白了以后却没有背诵,结果新学期开学后暑假学的东西几乎全忘光了,实在可惜。如果能够将该背的都背会,效果就不一样了。

如何来背诵呢?把某一章读完后,让孩子暂时放下课本内容,把小标题以疑问句的形式写下来,独立回答;对于已经理解的内容,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在练习本上,边写要点边背诵;如果背诵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孩子重新再看一遍本章内容。

5.复习

对教材的每一个单元或章节都进行了前四个阶段的操作以后,要对相应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综合,让孩子系统地掌握知识,取得“站在山顶上”的效果。

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几个技巧:把教材中每章节的核心内容用几个句子概括一下;对照每章节后的小结框图,用自己的话将本章重点内容复述出来;动手尝试做一下章末的练习题。要想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应该怎么办

家长来信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自从上高中之后,我女儿便非常努力。每天晚上,写完作业之后,还要进行新课的预习。可是,这段时间我发现,女儿的预习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她们班主任打来电话说,女儿上课老走神。按照常理来说,如果进行了必要的预习,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定然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女儿的现状则说明,女儿的预习效果不理想。如何才能引导女儿提高预习效果呢?———朵儿妈

专家解答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有些高中生课上顾得上听,却顾不上思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虽然累—些,但是却能换来课中的爽快与自由感。

上课前充分预习,可以让孩子打个“有准备的仗”。如果孩子的预习效果不错,听课的时候才会有针对性,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打无准备的仗必输,没有预习的功课一定不会好。要想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必须牢牢抓住预习这个关键环节。可是,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没有形成习惯,也是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方法介绍

对于预习的重要性,高中生一般都明白,可是有些孩子依然提不高预习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孩子提高预习效果呢?

1.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首先,引导孩子将自己的预习时间合理安排好。比如,先将作业做完,然后再预习。如果将两件事的顺序颠倒了,可能会导致该写的作业没有完成,该预习的功课没有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非常不利于知识的巩固。

其次,要想取得理想的预习效果,要让孩子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讲的新课。如果新课的难度比较大,预习的时间可以多留一些;反之,则可以少用点时间。

2.让孩子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预习的时候,要让孩子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预先感知教材、对教材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加工,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同时,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具体的目标。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将自己还没有理解的内容记下来,等到第二天听课的时候想办法解决。(2)初步理解。要让孩子问问自己:新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自己学会了哪些?(3)让孩子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将它们一一标记出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讲。(4)引导孩子尝试做课后练习题,如果孩子不会做,可以让其再预习一下相关知识。

3.坚持“三字原则”

预习的时候,要让孩子坚持三字原则:快、准、通。(1)快。阅读速度要快,接受新信息要快。预习时不能拖沓,要让孩子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集中注意力,迅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新知识。(2)准。要让孩子准确地把握知识的要点、重点和难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抓住新课的重点内容。(3)通。要鼓励孩子认真理解新课,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新旧知识前后贯通起来。

4.读、划、写相结合

要想取得理想的预习效果,就要让孩子将读、划、写结合起来。(1)读。预习时,要让孩子至少将课文读两遍:第一遍是粗读,只要了解内容大意和结构就可以了,对全文有一个大体、全局的概括;第二遍要精读,重点在于领会新课的主旨和要点。(2)划。让孩子将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和不懂之处在书上标记出来。只要用铅笔轻轻划一下就可以了,方便涂改;要尽量规范、统一、简明,不能没有条理。(3)写。让孩子做好预习笔记,将阅读中发现的要点、疑点、评注、心得等记录下来。

5.学会分类预习

从时间和内容的角度来说,预习可以分为三类:课前预习、阶段预习和学期预习。要想让孩子取得更好的预习效果,就要引导他们使用不同的预习方法,最好将以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

6.选择最佳预习时间

预习的时候,要让孩子选择最佳的预习时间,最好是在课前进行预习。在孩子做完当天的作业后,要让孩子及时预习;同时,要根据时间的多少再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在其他课外时间预习。在时间比较少的情况下,如上课前几分钟,让孩子抓紧时间把马上要讲的课文快速浏览一遍,也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7.迅速浏览新课,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

预习时,要让孩子先把要预习的新课快速浏览—遍,让孩子对新课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他们就会初步确定,新课中哪些内容是容易理解的,自己还有哪些问题不能解答。然后,再让孩子带着这些问题仔细阅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可以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问题;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让孩子停下来认真思考;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第二天的课堂上,加以解决。

8.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

预习笔记可以记在书上也可以记在本上。家长要将这两种方法都告诉孩子,让孩子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书上做笔记的时候,要让孩子一边细读,一边在书的空白处圈点勾画;在笔记本上做笔记的时候,就要一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难点记在本上。

9.找出重点和疑点

预习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把新课的重点和疑点找出来,然后将这些点带到课堂上去。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这些重点和疑点时,要一边听、一边思考,找到老师讲解的思路。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如果孩子依然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鼓励他们抓紧时间向老师寻求帮助,直到把预习中的疑点解决。

10.将阅读与查资料有效结合起来

预习的过程是一个接收新知识的过程,因此不可避免会遇到不会读的、不理解的字、词、句。这时候,就要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积极查找资料,将问题解决掉。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和不懂的内容,就要让孩子立即查字典、词典和其他参考资料,找到正确的注音、注解。

11.不要预习太全面

所谓预习,就是对新课的提前认识,只要孩子对新课有个大致了解就行了,不可能像听课学习那样,让孩子理解得面面俱到。预习的时候,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要想提高预习效果,就要让孩子先预习那些自我感觉比较吃力的内容;如果时间确实不多,可是先让他们将生字、生词和不明白的地方列出来;如果时间更紧迫,只要读一遍新课即可。孩子不懂分科预习,如何引导

家长来信

升入高中之后,儿子的课程不仅增多了,难度也增加了很多。为了督促儿子学习,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和儿子聊聊天,帮助他找到问题的症结,继而解决掉。今天,儿子问了我一个问题:“不同的科目使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吗?”这是当然的了,不同的科目使用的预习方法就是不一样的。可是,儿子却表示不理解,还说那样太麻烦,怎么办?———飞宇妈

专家解答

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学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时的减少,课后自由安排时间的增加,许多孩子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成绩下降,甚至还影响了部分孩子的学习信心。因此,让孩子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

可是,很多孩子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不同的学科使用同样的预习方法,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都是不一样的,学习重点也是不同的,有的知识点注重记忆,有的知识点注重理解,有的知识点注重运用,如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样的预习方法,自然不能取得好的预习效果。

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预习,抓不同的要点。比如,预习数学时,要把重点放在数学的定理、定律、公式、概念和原理上;预习语文时,要把重点放在排除生字、生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风格上。

方法介绍

如果孩子不懂分科预习该怎么办呢?现在我们以英语为例,来说明如何预习。高中的英语学科该如何预习呢?在预习的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引导孩子确定预习重点

不同学科预习的重点是不同的。例如,对于英语学科来说,重点就是单词、短语和句子;而预习物理,就要重点理解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建立或推导。

2.让孩子掌握预习的步骤

所谓预习的步骤,就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和其他学科比较起来,英语学科的预习步骤有其独特的特点。

预习其他学科的时候,通常都是先从课文内容开始看起,而预习英语学科的时候,最好让孩子先把课文后面的单词和短语看一下。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让孩子积极查字典,查出更多的词条和引申意。

接着,要让孩子对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在寻找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一边阅读一边标记,一边阅读一边书写。事实证明,带着疑问去学习,是非常有利于预习效果的提高的。★课堂孩子上课抓不住重点,怎么办

家长来信

我儿子从小就学习努力,可是,成绩却不太理想,尤其是到了高中之后,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了。今天趁开家长的机会,我和他们班主任进行了沟通,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儿子上课的时候老是抓不住重点,一节课下来不知道老师主要讲授了什么……班主任的一席话,让我明白了很多。班主任建议我,给孩子教授一些听课的方法,可是我也仅仅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如何来引导孩子呢?———刚捷妈

专家解答

通常来说,教学重点都是依据教学目标,在科学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是一门课程所讲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集中体现了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攻克课程的重点是学生学习必须实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很多高中生不会听课,听课的时候稀里糊涂,虽然也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可是一节课过后,却不知道整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对高中生来说,一节课就像是跟着老师做一次旅行,需要不断思考新的问题。

一般说来,老师讲的都要听。但有时老师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讲不同层次的内容,这时就要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听了,努力抓住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关键内容。

方法介绍

对于高中生来说,哪些知识是重点呢?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抓住老师的重点呢?家长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引导孩子:

1.上课开始时是重点

在每节课正式开始的几分钟,老师一般都会将上堂课讲的主要内容提纲强调一下。有的老师喜欢采用自述的方式,有的老师喜欢使用提问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旧知识点的掌握。这时,就要让孩子认真听,从中找出自己上堂课学习中的漏洞,及时补上。

2.课后小结是重点

在每节课讲完后,老师通常都会做几分钟的小结,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出来,这些内容也是该课的重点,一定要让孩子注意听。

3.老师引入的新知识是重点

一般来说,老师都会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识。因此,在听课时,一定要让孩子对复习的知识多加注意,要让孩子明确这样几个问题:老师复习了哪些旧知识,这些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老师是如何通过这些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新旧知识之间是很难连接起来的,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

4.老师对新知识的讲解是重点

在引入新知识后,老师一般都会对这些新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一部分是整堂课的中心,要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要让孩子了解老师讲解了哪些新知识点,着重强调了哪几点,老师是如何讲解的;老师是如何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用的什么方法。

5.老师的提问是重点

在讲解新知识时,老师一般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回答,要让孩子认真听老师提问。这些问题都是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的,都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要鼓励孩子尽量结合所学的新知识认真回答。孩子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怎么办

家长来信

今天,女儿的班主任来家访,这是女儿上高中以来班主任第一次来我们家。老师反映说,女儿每到下课的时候,都会趴在桌上睡觉。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因为我女儿根本就不缺觉。班主任离开之后,我问女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女儿说,上课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刚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半节课过后,就跟不上了。女儿让我帮着想想办法,怎么办?———丁兰妈

专家解答

听课时,只有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老师讲到什么地方,孩子的思路也跟到什么地方,孩子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会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掌握老师关于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孩子能力的提高,让孩子知道这道题怎么做,知道其然而且知道其所以然,这是掌握知识的完整思维过程。

有的孩子学习基础差,跟不上老师讲课思路,干脆就放弃不听了;有的孩子基础比较好,上课时认为老师讲的东西自己已经了解了,因此不跟着老师思路走。可是要知道,理解是个过程,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跟上老师的思路。一旦放弃,那就再也跟不上去了。

方法介绍

学习的时候,只有紧紧地跟上老师的思路,才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是如何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呢?可以通过这样几个方面引导孩子:

1.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是“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将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作比较,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这种听课方法,可以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难点”的理解上,可以有效避免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同时,还有利于孩子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改正。

2.让孩子学会同步听课

在听课的过程中,有些高中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当老师讲解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孩子听课的思路很容易跟不上。这时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如果搞不明白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要鼓励孩子立刻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做出更为详细的解释。

如果不明白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等,就要让孩子先认可老师给出的结论,同时将问题记下来,课后再慢慢搞明白。

3.将不懂的记下来

在课堂上,如果遇到不懂的,最好让孩子立刻停下来,不要勉强跟着老师。这时候,可以将跟不上的内容记下来,先听其他的内容,一直纠结其中只会影响更多的学习。下课之后,就要立即回想一下,看能不能靠自己想下去,如果不能就要尽快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当然,也要试着跟上老师的思路。可能一开始跟不上,但尽力思考总会有效果。课堂上老师讲得较快,不可能顾及每一个人,所以要让孩子提前思考和理解,不能只跟在老师后面。孩子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家长来信

今天晚上,一对母子来到了我们家。这位母亲说,我儿子上课的时候不仅自己不注意听课,还老是骚扰她的儿子,搞得她儿子课也听不好,想让我说说自己的儿子。我感到真是羞愧极了!一个堂堂的大堂经理,自己的儿子竟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高畅妈

专家解答

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如果要两用,两方面都做不好。所以,在课堂上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全神贯注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孩子的思想上决不能“开小差”。如果孩子的学习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老师所讲的那些知识就不可能左耳进、右耳出。

当前,注意力分散是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孩子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脑子里总是冒出不受控制的内容,行为上表现为上课睡觉,看课外书,和别人聊天,或是发呆,不仅会严重影响课堂的听课效率,还会影响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情绪,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方法介绍

要想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必须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如果左瞧右看,屁股坐不住,就会打乱自己的听课思路。当孩子因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影响学习时,家长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矫治:

1.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有些孩子学习负担重,一到晚上便贪黑熬夜;有的同学甚至在宿舍打电筒读书,学到深夜……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

作为高中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如果孩子是“夜猫子”型的,就要让他学学“百灵鸟”,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2.让孩子学会自我减压

高中阶段,孩子的学习任务繁重。面对老师、家长的殷切期望,孩子的心理压力会更大。如果孩子太重视成绩,时间长了就会不堪重负,变得疲惫、紧张和烦躁。因此,要想让孩子将自己身上的压力减除掉,就不要让孩子太看重成绩,只要孩子平时努力了、付出了,就可以了。如此,上课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胡思乱想,注意力就容易集中了。

3.让孩子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你可以自己多制作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让孩子训练一遍,相信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孩子不会有选择地做笔记,如何引导

家长来信

升入高中之后,我女儿的笔记本是越来越多,可是却很少看到女儿翻阅。我问女儿:“为什么要记笔记?”女儿回答说:“为了便于学习和复习。”可是,我并没有看到女儿使用这些笔记本。我觉得,女儿已经陷入了烂记笔记的怪圈,便劝她说:“做笔记也要有选择,如果将整堂课都用来记笔记,怎么听课?”可是,女儿却不理解,我该怎么办?———方方妈

专家解答

高中阶段,为了提高听课效率,孩子们一般都会准备一个笔记本,将老师讲的提纲和重点内容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复习。

可是,很多孩子都不会做笔记,有些孩子甚至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不仅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听课负担,还大大影响了自己的听课效果。其实,记课堂笔记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首先就是要有所选择,不能将老师所讲的内容都记下来。

研究表明,听课后马上测试,学生一般能记住10分钟讲课内容的一半;如果48小时后测试,只能记住其中的20%。如果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堂笔记,则正好可以弥补听过容易遗忘的不足。因此,记笔记是十分必要的。

方法介绍

课堂笔记是有效听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做笔记。那么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呢?要有重点地记下老师讲课的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科,记笔记有不同的记法,具体来说:

1.数学、物理和化学

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来说,一些概念定理书上都有,内容完整、语句严谨,有着很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不用全部记录下来。听这些课的时候,要让孩子重点记录一些老师对概念的解释、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和解题的技巧等。

2.政治

政治课该如何做笔记呢?首先,要将老师在解释名词、概念时比书上讲得更通俗、更形象的地方记录下来;接着,要让孩子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要点记录下来,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3.语文

语文分为现代文和文言文,做现代文笔记的时候,要重点记录基础知识、内容提要、分析重点等;做古文笔记的时候,重点要记录生字的读音、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解释、语法句式的特点、重点句子的翻译、重点段落的赏析等。

4.英语

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很多,要让孩子抓重点、难点。比如,预习时发现的疑点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并重点记录;再如,拼读规则、语法规则、构词规则等一般都有特例,要让孩子将这些特例记下来。

5.历史

历史听课笔记主要分为教师板书笔记和讲话笔记两种。其中,

老师板书笔记。老师在讲课时,都会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示表示出来,可以让孩子将其照抄下来,然后对照自己做的阅读提纲,进行复习。

老师讲话笔记。老师并不会将所有的话都写在黑板上,自己觉得很重要的史实和观点,也要让孩子及时记下来。

6.生物

要让孩子做到“三记三不记”所谓“三记”就是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要记录下来;而“三不记”是指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可以不记录。在生物课中,很多名词容易混淆,可以让孩子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进行比较,存同求异。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等。

总之,课堂笔记主要是记老师关于教材中重点、难点的分析阐述和对某些内容的归纳总结,记老师的解题思路或者是老师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和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要记下来,以便课后研究比较。这样,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最大的收益。孩子不喜欢参加课堂提问和讨论,怎么办

家长来信

我女儿长得比较文静,不喜欢和他人说话,更不喜欢课上回答问题。升入高中之后,课堂讨论增多了,可是每次遇到这样的课,她都是一个人在那里闷着。虽然自己有独特的见解,也不会当着同学和老师的面,大胆说出来。我知道,女儿的这种状况对未来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可是我又没法说,怎么办?———飞雨妈

专家解答

一般来说,孩子的课堂互动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小学课堂上,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进入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堂开始变得安静;到了高中,在普通的课堂就很难看到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发生了改变,处于后青春期的他们特别在意其他同学对自己的看法,不做出头鸟,喜欢沉默。

从表面上看,课堂上不积极回答问题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有的孩子基础确实很差,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本听不懂,或者对提出的问题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再加上语言知识欠缺,语言能力低,不能思路清晰地组织好答案,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保持沉默,不回答。

有的孩子一遇到老师的提问,就会心跳加快、焦虑不安,不敢举手或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们的顾虑主要有两点:一是担心自己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同学们说自己爱出风头,好表现;二是害怕老师又问新问题,自己不会回答,丢了面子,伤害了自尊,所以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