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沉不住气害了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5 11:28:39

点击下载

作者:郭津宏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让沉不住气害了你

别让沉不住气害了你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别让沉不住气害了你作者:郭津宏排版:燕子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2-01ISBN:9787532953936本书由北京金文掌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人们总是会说,人生一世不能枉活一回。看来很多人都想出人头地有一番作为,社会因此而进步,人类更因此而发展。但成功者在这条奋斗的路上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无论如何,这些成功者是幸运的,社会上还有很多经历了无数考验和艰辛的人仍然走在成功之路的边缘,至今不为人所知;也还有很多胸怀大志、有才华肯吃苦的年轻人遭受着无情的挫败和打击。这些与出人头地擦肩而过的人,这些风华正茂却屡遭挫折的人,他们的才华与恒心、他们的气度和努力不逊于那些成功者,他们与成功者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大多数人更多关注的是才能的积累,却忘了沉住气——成大器的为人处世哲学,其实这一点才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本质差别。懂得为人之道、处世之方的人更善于抓住机遇,所以与别人相比,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向成功。

而那些与成功失之交臂的人,那些在屡战屡败中迷茫的人,有很多是难得的英才,他们因为对同事傲慢而错失良机,因为恃才傲物而无法冷静地思考,因为对上司的批评耿耿于怀而掩盖了自己的光芒,因为不知道适可而止和巧妙迂回的做事方法而弄巧成拙……

这些人缺的不是才能和勤奋,而是生活工作中的妙理玄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注定孤单,强硬而执拗地坚持自己的方案却不懂得去说服他人,即使方案再正确也会被束之高阁。

为人有道,处事有方,太隐忍则被人欺,太强硬则被人弃,太灵活会失去原则,太死板会失去人脉,太亲密就会被人抓住要害,太有距离就会脱离大众……

所以,那些胸怀壮志的人,那些正在艰难打拼的人,不妨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找找原因,用冷静理智的心态给自己做个分析。

其实,想成大器的人要先沉住气。看看那些成功者,哪一个没有经历过屈辱和挫折,哪一个没有自己对人对事的一贯习性。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大多数人成功的经验和资本。

市面上教人成功的书鱼龙混杂,它们总是给人一些看似有效的指点和方法,但真正沿着那些方法走下去,又大多半途而废。因此本书以解决奋斗者们心中的疑惑为出发点,对人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心态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对失败者错失机遇的原因、成功者走向巅峰的技巧进行了求实和考证。从最要害处切入,从最根本处谈起,以求能给读者的心智带来启示,给奋进中的人们带来帮助。—— 第一辑 ——做事可高调, 做人须低调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尼采才华过于外露,必然招人嫉妒

才华犹如一把双刃剑,刺伤别人的时候也可能会刺伤自己。很多时候,锋芒太露难免会招致一些人的嫉恨,以至伤害自己。显露才能招人恨,得胜之日箭穿心

有个人下山去看朋友,行走在山路上时,看见几棵巨大的树,枝叶茂盛,可是伐木的工匠却站在一边,谁也不去砍伐。这人便问:“这么大的树,你们为什么不动手去砍伐呢?”工匠说:“这些树木质不好,没有什么用处。”这人想了想才明白:正是因为这些树没有用,才能长得这样高大。

下山之后,到了朋友家,两人相见十分高兴,主人忙吩咐仆人杀鹅待客。仆人问道:“我们家的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才好呢?”主人不假思索地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好了。”

这人又糊涂了:刚才山上的树因无用而终其天年,而今这只鹅因无用而被杀,到底是有用好还是无用好?

生存是一门学问,太强了树大招风,招人嫉妒;太弱了让人看不起,被人一脚踢开:把握好之间的度,才可以游刃有余。

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

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第一个项目是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六个人,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射箭。第一个项目取胜的六名将领各射三支箭,以射中靶心多者为胜。其中第五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三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颍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看重他。颍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出,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跑了一半时,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颍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提腿就来夺车。颍考叔一看,拉起车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颍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怀恨在心。

颍考叔果然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颍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口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颍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颍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下来。另一位大将瑕叔盈以为颍考叔被许兵射中阵亡了,忙拿起战旗,又指挥士卒冲城,终于拿下了许都。

其实,你应该让他人明白,自己的优势是通过艰苦努力获得的。

大禹治水成功,但他付出一生的努力,风餐露宿,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样取得的成就,还会有几个人去嫉妒呢?如果我们所处优势地位确实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得到的,那么不妨将此“艰苦历程”告诉他人,以求得认同,减少妒忌。

总之,我们要学会低调做人,化解他人的嫉妒之心。这是非常有用的做人做事策略。在生活中,有不少人总是极力炫耀自己的才能,唯恐他人不知,还时不时嘲笑他人。要知道真正有才能有实力而又有心的人,深知低调做人的道理。失意时敬人,得意时更要敬人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曾经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的确如此,人一见到得意张扬的人,就会有意疏远。这一点,你只要想想当看到那些张扬狂妄的面孔时自己心里的感觉,就会明了。失意时敬人,得意时更要敬人。

记得有一次,小李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间十分熟识。小李把他们聚在一块儿,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于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结束了一家公司的经营,妻子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困,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因为当时发了大财,赚了很多钱,几杯酒下肚之后就忍不住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小李看了都有些不舒服。小李那位失意的朋友更是低头不语,脸色特别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借故提早离开了。

小李送他出去,走在巷口时,那位朋友愤愤地对小李说:“老吴有本事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吹嘘嘛!”

此时,小李最清楚他的心情,因为十年前小李也有过人生的低潮,当时正风光的亲戚在小李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如何如何高,年终奖金如何如何多,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根根插在心上一般,说多难过就有多难过。

所以,与人相处一定要牢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有攻击性,郁郁寡欢是他们表现出的最为普通的一种形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产生一种心理——怨恨。这是一种心底深处对你不满的反击。你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了一颗炸弹。想想看,这多不值啊!

失意者对你的怨恨多半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们此时无力显现,但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看一看你会得意到什么时候。而最明显的表现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之事。于是,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对你造成的损伤是大还是小,至少这是你人脉资源上的危机,对你绝不会有好处的。

像前面小李叙述的他那位失意的朋友,只要一谈起那位曾在他面前谈论得意之事的朋友就闷声不语,后来小李才知道,他们再也没有来往过。

因此,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还是一切顺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绝对不要开口。要切忌“在失意人面前谈论得意之事”。

不过有一点你必须注意,就算在座的人没有正失意的,总也有景况不如你的,你的得意还是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的。人总是有嫉妒心的,这一点你必须承认。

所以,得意时就少说话,这样既敬人又敬己。做人要懂得谦虚。展现自我不如韬光养晦

锋芒毕露,必定会招来祸患。保持生命的低姿态,便可避开无谓的纷争,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朱元璋称帝的妙招

不过于表现自己,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是走向成功的一块奠基石。锋芒毕露自会招来祸患。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中,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前总是有许多观赏者驻足,他们为跪射俑的姿态和寓意而感叹。导游介绍说,跪射俑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俑:它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做持弓弩状。

据介绍,跪射的姿态古代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省力,便于瞄准,而且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一千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和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兵马俑,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1.97米之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而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做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更不容易倾倒而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跪射俑的道理同样可以用在为人处世上。涉世之初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性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了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就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他采用耆老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度陈仓,最后压倒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

职场上,特别是在同事面前,聪明的员工对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你必须学会谦虚,不要太过张扬,免得让同事对你产生爱表现、哗众取宠的印象。做到这些,你才能永远受欢迎。荀攸随曹二十年,精于应变人人赞

三国时期曹操的著名谋士荀攸(字公达)智慧超群,谋略过人,他辅佐曹操征张绣、擒吕布、战袁绍、定乌桓,为曹氏集团统一北方、建立功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就在于他能甘于淡泊、保持缄默。

曹操有一段话形象而又精辟地道出了荀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可见荀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

参与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对曹操、对同僚却不争高下,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

有一次,荀攸的姑表兄弟辛韬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冀州的情况,他极力否认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他为曹操“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卓著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他与曹操相处二十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使曹操不悦,也不曾见人到曹操处以谗言加害于他。

建安十九年荀攸在从征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说:“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并赞誉他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荀攸避招风雨、精于应变的结果。

避招风雨的应变策略,初看起来好像比较消极。其实,这并不是委曲求全、窝窝囊囊做人,而是通过少惹是非、少生麻烦的方式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对于一些谋士来说,运用避招风雨的策略,不仅可以保命安身,还可以求得一个好的终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千古良辅张良,在功成名就时,汉高祖让其择齐地三万户为封邑。那时,连年战争,人口锐减,粮食奇缺。齐地素以富饶著称,对于立国不久、困难重重的汉朝来说,齐地的三万户是个极为丰厚的食禄。然而,张良却婉言谢绝了刘邦的厚赐,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张良置荣利而淡之,行“避招风雨”术,其明哲保身的用心可谓良苦。

其实一个有内涵、有实力的人也不一定永远站在最高峰。忘记曾经的成功、曾经的辉煌,正视现实,这样的人即使退居幕后,人们给予他们的仍然是掌声和鲜花。放低姿态,你将获得人心

每个人都应该站在自身所处的位置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只有摆正自己的心态,你才会获得你想要的。女王变妻子,生活更幸福

古语云:低不够高,高可就低。英国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与其丈夫相亲相爱,感情和谐。维多利亚女王乃一国之王,成天忙于公务,出入于社交场合,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却和她相反,对政治不太关心,对社交活动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因此两人有时也闹些别扭。

有一天,维多利亚女王去参加社交活动,而阿尔伯特并没有去。直到夜深,女王才回到寝宫,只见房门紧闭着。女王走上前去敲门。

房内阿尔伯特问:“谁?”

女王回答:“我是女王。”

门没有开,女王再次敲门。

房内阿尔伯特问:“谁呀?”

女王回答:“维多利亚。”

门还是没开。女王徘徊了半晌,又上前敲门。

房内的阿尔伯特仍然问:“谁呀?”

女王温柔地回答:“你的妻子。”

这时,门开了,丈夫阿尔伯特伸出热情的双手把女王拉了进去。

作为女王丈夫的阿尔伯特,一开始就知道敲门的人是自己的妻子,他的两次发问其实是明知故问。为什么维多利亚前两次敲门都遭到了拒绝,叫不开门,而最后一次丈夫开了门并热情有加呢?这是由于前两次女王的心理状态没有随着交际的环境、对象的变化而加以调整,她的语言和她当时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而造成了失误,而第三次则调整到恰到好处。

第一次女王上前敲门并回答“我是女王”,她这种自称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表明交际双方的关系是君臣关系,这样的态度应该在宫殿上运用才适合。而现在是在寝宫之中,面对的是丈夫,所以她这样回答显得态度高傲,咄咄逼人,没有满足作为丈夫的阿尔伯特的自尊心理,因而没有叫开门。

第二次敲门女王的回答是“维多利亚”,应该承认第二次回答比第一次回答语调有所变化,但是“维多利亚”这个自称是中性的,似乎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代号,没有显现出作为妻子角色的感情色彩,因而效果也不好,唤不起丈夫的亲切之感,故而也没叫开门。

第三次敲门女王回答说“你的妻子”,体现了作为妻子的角色意识,传达出妻子特有的温柔和浓烈的感情色彩,表明她的心态适应了具体的场合和对象,把交际双方的角色做了明显的定位,极大地满足了阿尔伯特的自尊心,于是先前的不愉快一扫而光,不仅敲开了房门,也敲开了阿尔伯特的心扉。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特定的场合,时刻都在扮演着某种特定的角色。因此每当与人交往时,不仅在传递信息,而且还包含并规定了表达者与接受者双方的角色关系,人们期待你说出的话符合角色规范。我们常常听人说的,某某今天说话有失体统,往往是指他所说的话有悖于人们所期待的角色规范。这样交际的效果当然不会好。

然而这种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场合的变化和交际对象的变化,也有可能转换。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徒列耶娃说:“实际上每个个体所担任的(角色)不只是一个,而是几个社会角色,他可能是会计、父亲、工会会员、混合足球队队员。有些角色在人出生时就已确定(例如:是女人或者男人),另一些角色是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的。”

同一对象在不同的环境里往往表现为不同的角色,彼此的关系也就会跟着变化,这种变化往往通过说话表现出来,不然就会发生角色错位。同样是维多利亚,在宫殿上是女王,回到寝宫就是妻子,她的语言形式随着角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做这种调整,就会造成交际对象的不解、不快和不认同。所以,人们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不断转换的身份。“处身京畿地,感受皇家风”;“涉足异域土,甘当行路人”。

人这一生就是这样: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应该恰如其分和心甘情愿,处高可自得其乐,自恰其心;处低可抬他人之尊,成他人之美,因而也可得他人之提携、他人之善待和他人之感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一美元小费

在一个既脏又乱的候车室里,靠门的座位上坐着一个满脸疲惫的老人,身上的尘土及鞋子上的污泥表明他走了很多路。列车进站,开始检票了,老人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准备往检票口走。

忽然,候车室外走来一个胖太太,她提着一只很大的箱子,显然也要赶这班列车,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个老人,冲他大喊:“喂,老头儿,你给我提一下箱子,我一会儿给你小费。”那个老人想都没想,拎过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检票口走去。

他们刚刚检票上车,火车就开动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庆幸地说:“还真多亏你,不然我非误车不可。”说着,她掏出一美元递给那个老人,老人微笑地接过。这时,列车长走了过来:“洛克菲勒先生,您好,欢迎你乘坐本次列车,请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谢谢,不用了,我只是刚刚做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现在要回纽约总部。”老人客气地回答。“什么?洛克菲勒?”胖太太惊叫起来,“上帝,我竟让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给我提箱子,居然还给了他一美元小费,我这是在干什么啊?”她忙向洛克菲勒道歉,并诚惶诚恐地请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费退给她。“太太,您不必道歉,您根本没有做错什么。”洛克菲勒微笑着说,“这一美元是我挣的,所以我收下了。”说着,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郑重地放在了口袋里。

真正的大人物,是那种身居高位仍然懂得如何去做平常人的人;真正的大人物,从来都和平常人站在一起。上司平易近人,员工效率过人

一个人想成就大事就要善于凝聚人心,让与之相关的人心甘情愿地帮助自己和追随自己。而凝聚人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到平易近人。

玛格丽特·杜鲁门在写她父亲杜鲁门总统的传记时,也曾多次提到她父亲低调做人的感人故事:“父亲不愿意用他办公桌上的铃声来传唤人,十有八九都是他亲自到助手的办公室去,偶尔传唤别人的时候,他都会到他的橡树厅门口去接……“父亲在处理白宫日常事务时,总是这样体贴别人,一点也不以尊者自居。他之所以能够使周围的人对他忠心耿耿,其真正的原因也在于此。”

人往往有一种逆反心理,越是强硬的命令,越是不愿意服从。然而,同样是下命令,如果用“拜托”这句话来置换彼此的身份,人的逆反心理便会减少,常常不会感觉出这是命令。

在礼让中,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使工作中人际关系恶化的可以说是那些“职务言语”。这是什么样的言语呢?

比如上司把下属叫到桌旁:“喂!听说你不听经理的命令。”怎么听也是上司的口吻。又如,“这是经理的命令”“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不过是个普通职员”等等。不用说就知道,这种“职务言语”很容易招致职员们的反抗心理。

反之,如果不用这种“职务言语”,则会使公司内人际关系趋于融洽,工作进展也会顺利很多。

比如,经理交给下属某项工作时,他走到下属的桌旁说:“有一件事想拜托你……”经理本来应该用命令的语气,却对下属称“拜托”,通过措辞使得立场(身份)逆转过来。如此一来,下属便产生了干劲,去忙于被委托的工作。这种办法很奏效。

言语,原本就带有社会功能。公司中居下属地位的人,常常对上级有某种坏印象,但上级如果冠以“先生”来称呼下属,彼此之间的情势便会扭转过来,使下属有优越感,转而会尊敬和信赖上级。这样一来,即使直接发布可能招来抵抗的命令,也可以使下属因感受到人情味而去积极执行。

总之,在工作场所,为了有效地调动下属,让他们帮你成就大事,你要尽量将领导工作中的指挥、命令行为的格调降低。在下属面前不要总是板着老板的面孔,要经常听取他们的建议。这也是领导者低调做人和平易近人的表现。丹诺先生的诚恳心态

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者尚且如此,何况我们。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低头认错。

有些人认为认错是向别人低头,有失自尊。其实正相反,勇于承认错误,反而会使人更加尊敬你、信任你。如果一味硬撑,拒不认错,最后一定会后悔不迭。

纽约《太阳时报》主笔丹诺先生在读稿时,喜欢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用红笔勾出,以提醒排校人员“切勿将它遗漏”。

但是有一天,一位年轻校对员偶然读到一段文字,也是被丹诺先生用红笔勾出的,上面大致是说:“本报读者雷维特先生送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苹果,在那通红美丽的皮上露出一排白色的字,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们主笔的名字。这真是一个人工栽培的奇迹!试想,一个完整无缺的苹果皮上,怎么会露出这样整齐光泽的字迹来呢?我们在惊奇之余,多方猜测,始终不明白这些字迹是怎样出现在苹果上的。”

那个年轻的校对员是一个常识丰富的人,他读了这段文字不禁笑起来。因为他知道只要趁苹果还呈青色时,将纸剪成字形贴在上面,等苹果发红时,将纸揭去,字就能够留在苹果上面。

这位年轻的校对员心想,这段文字如果登出来,必将被人讥笑,说他们的主笔竟会愚笨至此,连这样一点小“魔术”也会“多方猜测,始终不明……”因此,他便大胆地将这段文字删掉了。

第二天一早,主笔丹诺先生看了报纸,立刻气呼呼地走来,向他问道:“昨天原稿中有一篇我用红笔勾出的关于‘奇异苹果’的文章,为何不见登出?”

那位校对员诚恳、惶恐地把他的理由说明后,丹诺先生立刻十分诚恳和蔼地说:“原来如此!你做得十分正确,以后只要有确切可靠的理由,即使我已用红笔勾出,你仍不妨自行取舍。”

在这件事上,丹诺先生的做法充分显示了他并不是一味坚持的人。一味坚持自己的错误,不敢承认,只意味着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不负责的人不会赢得他人的信赖。

但是,有些人犯了错,不是马上去道歉,想办法补救,而是找一大堆借口为自己辩解和开脱。难道找借口辩护,就能把错误掩盖,把责任推个干干净净吗?恰恰相反,为自己辩护、开脱不但不能改善现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让情况更加糟糕。就算别人原谅你这次,他心中也一定会感到不快,对你产生“怕负责任”的印象。有句俗话讲得好:“或许你会因此而赢得某场战役,可是最后你可能输掉整场战争。”

所以,一个人做错了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认错,想方设法进行补救,而不是为自己辩护和开脱。日本著名首相伊藤博文的人生座右铭就是“永不向人讲‘因为’”。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也是一个为人处世、办事做事的最高深的学问。

能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弱点,并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面对它,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结果,而且别人也会很痛快地原谅你的错误,欣赏你的坦诚和敢于承担责任。“以退为进”不是“真退”,而是“转进”

人们普遍有一种同情弱者的心理。当你想完成一件事情时,可以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适当示弱,提升别人的重要性,你将会从别人那里达到自己的目的。示弱,真正强者玩的游戏

人们似乎都有这样的心理:同情弱者。因此,当你以弱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你不但不会引起人们的戒心,反而会赢得人们的同情。因此,甘当弱者,你与成功的距离就近了。

示弱能换来更多人的支持,逞强只能增加更多的敌人。示弱是比逞强更实用的做人方法,它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难免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示弱可以是和别人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补人之长。

交际中,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学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事情、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存在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

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如果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那么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平时小名小利应淡薄些,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以再因一点微名小利而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处于弱势中的人。

在具有博弈性质的交往中最好不要在被逼无奈的时候才服输称臣,而应在遭遇恶战或付出沉重代价前就主动退避三舍,尔后再另外寻找获胜机会,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曾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然而,还来不及寒暄,这位政治家就制止想质问的记者:“时间还长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

不多时,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洋相,这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那种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对对方怀有一种亲近感。

这整个过程,其实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物也有许多弱点时,过去对他抱有的敬畏感就会消失,而且受同情心的驱使,还会对他产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

为人处世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产生亲近之感,只需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会使别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与你为敌。推销巧应变,获益三十万“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该怎样去对待别人。”这是人际交往上的白金法则。哲学家们对于人类关系的定律,思考了数千年,只引证出这条定律。这条定律不是新的,它跟历史一样古老!这是人际交往上的白金法则。由此可直接推出一条人际交往定律:要想别人认为你重要,你就要永远使别人感觉他们自己重要。这是一条绝对重要的行为定律。我们遵守这条定律,会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朋友和永久的快乐。如果违反了这条定律,我们就会遭遇到无数的麻烦和困难。

西屋公司推销员亚力森,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两台发动机卖给一家大工厂的工程师史密斯先生。亚力森决心要卖给他几百台发动机,因此几天后又去找他。没想到史密斯先生说:“亚力森,你们公司的发动机太不理想了。虽然我需要几百台,但我不打算要你们的。”

亚力森大吃一惊,问:“为什么?”“你们的发动机太热了,热得我的手都不能放上去。”

亚力森知道,跟他争辩不会有好处,急忙采用另一种策略。他说:“史密斯先生,我想你说的是对的,发动机太热了,谁都不愿意再买。哦,你要的发动机的热度,不应该超过有关标准,是吗?”“是的。”“电器制造关于这方面的规定是:设计适当的发动机可以比室内温度高出华氏72度,是吗?”“是的。”“那你的厂房有多热呢?”“大约华氏75度。”“这么说来,72度加上75度一共是147度。把手放在华氏147度的热水塞门下面,想必一定很烫手,是吗?”“是的。”

这时,亚力森提议说:“那么,不把手放在发动机上行吗?”“嗯,我想你说得不错。”史密斯先生赞赏地笑起来。他马上把秘书叫来,与亚力森签了一张价值30万美元的订单。

注意,亚力森不是与史密斯先生争辩谁对谁错,而是转而提出史密斯先生也同意的问题。在一连得到了三个“是的”之后,他才将对方引向实质问题。奥佛斯曲教授在他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说:“当一个人说‘不’时,他所有的人格尊严都已经行动起来,要求把‘不’坚持到底。事后他也许会觉得这个‘不’说错了,但是考虑到宝贵的自尊心他必须坚持说下去。”因此,如果要使你的意见被对方同意,你必须牢牢地记住:要以双方同意的事作为开始,使对方立即说“是”,千万不要以讨论不同的意见作为开始。使对方采取肯定的态度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几乎没有多少人喜欢按他人意愿或遵照命令行事。任何人强迫我们,我们都不会高兴地接受。

因此,如果你想赢得他人的合作,就要征询他人的意见、需要及想法,让他人觉得与你合作是出于自愿。每个人都重视自己,喜欢谈论自己,因此,即便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见,也不要打断他人的谈话,当他人有许多话急着说出来的时候,你只要耐心地听着就行。

要尊重对方,永远使对方感觉自己重要!要知道,使自己变成重要人物,是每个人的欲望。尊重对方,包括对其人格的尊重,还包括对其智慧和才能的认同,对其意愿与判断力的尊重。

有时候,即便对方发表的见解或提出的要求并不切合实际,你也不要当面指出或拒绝他的要求。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思维判断也有所不同,因此他人的看法与你的看法不同是常有的事,我们没必要为一些无谓的事情伤害彼此的关系,当对方是你的上司或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时尤其如此。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你不顾自己的原则,有些时候,只要多用些心思,就会寻找到令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即便是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礼节,一些客气的话语,彰显的就是对别人的尊敬和重视。“谢谢您”“请问”“麻烦您”诸如此类的话语,可以润滑每日生活的单调齿轮。苏格拉底的幽默自嘲

自己打趣自己,自己批评自己,或是自己贬低自己,是培养领袖风范、争取追随者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获得别人的注意和好感,还可以解除仇敌的怨恨。

在平日里,当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时,你也可以借助自我解嘲式的幽默体面地摆脱困窘。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娶了一个心胸狭隘、性情泼辣的悍妇为妻,她成天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世上享有盛名的大哲学家,怎么找这样的女人?”苏格拉底说:“诸位有所不知,擅长骑术的人,总要挑选烈马骑,我若能忍受我妻子的话,恐怕天下就没有我不能相处的人了。”

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讨论问题,他老婆不知又为了什么事跑来,当着学生的面,毫无道理地把苏格拉底骂了一顿,骂得兴起还随手操起一盆水,泼了他一个落汤鸡。当时,学生们都愣了,大家都瞪眼看着老师,想他会有什么激烈的反应。这着实使苏格拉底在学生面前很难堪,很尴尬。可是,苏格拉底一动不动,很平静地说:“雷鸣电闪之后,必然是倾盆大雨呀!”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句形象的自我解嘲式幽默,成了很好的困窘“调解剂”。它将原本令人很不愉快的事情转化为在场众人会心的一笑,使得紧张气氛即刻云开雾散,而说话者本人,也在大家轻松的笑声中摆脱了困窘。

当你的失误引发别人的对立情绪时,如果能适时地自嘲一番,获得原谅应该不难。这就像两个正在打架的人,如果其中一个突然倒地自认不是对手,只要对方不是无赖恶棍,一般便会又好气又好笑地敌意顿消,说不定还会扶持“自败者”一把。

有时候,当你想说笑话、讲小故事,或者转述一句妙语、一则趣谈时,最安全的做法往往就是调侃你自己。如果你笑的是自己,谁会不高兴?凡能操纵最高级的语言艺术——幽默——的人已经是“智力过剩者”,那么能把最高境界的幽默——自嘲——作为武器的人,便堪称人情操纵场上的“无冕之王”,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有时你陷入难堪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如外貌的缺陷、自身的缺点、言行的失误等等,自信的人能较好地维护自尊,自卑的人往往陷入难堪。对影响自身形象的种种不足之处大胆而巧妙地加以自嘲,能出人意料地展示你的自信,在迅速摆脱窘境的同时展示你潇洒不羁的交际魅力。如,你“海拔不高”,不妨说自己是体积小面积大,“浓缩的都是高科技”;如,丑陋的你找了一个美丽的她,不妨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即便你如刘墉一样背上扣着个小罗锅,也不妨说你是背弯人不驼。美国的赫伯·特鲁在《幽默的人生》一书中把自我解嘲列入最高层次的幽默。如果你能结合具体的交际场合和语言环境,把自己的难堪巧妙地融进话题并引出富有教育启迪意义的道理,更是妙不可言。

姿态端正,才能赢得尊重—— 第二辑 ——姿态端正, 才能赢得尊重物忌全盛,事忌全美,人忌全名。是故天地有欠缺之体,圣贤无快足之心。而况琐屑群氓,不安浅薄之分而欲满其难厌之欲,岂不妄哉!是以君子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不敢恣无涯之望。——《呻吟语》“骄”字不倒,前进不了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发展的极限,物极必反,只有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赢得人们的认可与尊敬。长盛不衰的法宝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拜,看到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倾斜着放在祠庙里。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如‘座右铭’一般的器皿。”

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垂直正立的;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也会翻倒。”

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

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欹器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了。

人生多变化,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的势运太过盈满则亏,已经盈满的,就应当有所减少。因为难以预料的灾难,一朝一夕的怨恨,并不是当下积累起来的,而是形成于势运太过盈满。势运盈满的人,必须自我减损。手捧盛满水的器皿的人,与其慢慢地行走不如少盛一些水。

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遵循这样一条规律:事物只要尚未达到至善的境界,就会一直不断地得到补益;而一旦达到至善的境地,就会趋于衰落。哲学上有“矛盾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之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一旦超过这一限度,就会向对立面转化。人们常说,真理再向前跨出一小步就是谬误,一点不假,这是经过实践论证而得到的结论。

一个人晚年时体弱多病,那是年轻时不注意保养身体所招致的结果;一个人事业失意后还被罪孽缠身,那是得志时埋下的祸根。所以,君子在事业显达和生活圆满时尤应小心谨慎。

当一种事物进入鼎盛,就很快会走向衰败。当一个人的事业达于一半时,一切皆是生机向上的状态,那时可以品味成功的喜悦;事业达于顶峰时,反而要时时谨慎,处处小心,否则就要陷入花开则谢的危机。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志得意满的成功者,那么就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来待人接物,只有如此才能持盈保泰,永享幸福。骄傲自满使人走向失败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曾说:“一个人如果自以为已经有了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了。许多人一开始奋斗得十分起劲,但前途稍露光明便自鸣得意起来,于是失败接踵而来。”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说:“当我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每晚睡觉前我总是拍拍自己的额头说,‘别让自满的意念搅乱了自己的脑袋’。我觉得我的一生受这种自我教育的益处很多,因为经过这样的自省后,我那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情绪便可平静下来了。”

得意忘形,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当人们得意骄傲时,更容易招致失败,因为胜利带来的骄傲容易使人固执,听不进他人意见;飞扬跋扈,得罪别人;粗心大意,忽略细节。人生处在顺境和成功之时最容易得意忘形,终致滋生败像。

得意忘形的人很多。得意而忘形,这是许多没有远见者的共性,他们本来就没有大志向也没有大目标,只是在一种虚荣心的驱使下向前奔跑,目的只是想博得众人的喝彩,等众人的掌声一响便认为达到了人生目的,便想躺在掌声中生活了,自然也就忘形了,认为自己可以不再奔跑,可以昂头挺胸地在人群中炫耀了。

楚国的子文,三次出任令尹,却毫无喜色,三次被罢免,也毫无愠色,乃宽大长者之度量;西汉的窦婴,被封为魏其侯而沾沾自喜,终没被重用;晋朝的谢安在淝水之战捷报传来时,正与客人下棋,不动声色,客人走后,他高兴过甚,连木屐上的齿都折断了,当时人们说他确实有公辅的气量。

由此可见,人的度量有深有浅,志气有大有小,子文、谢安的欣喜与窦婴的沾沾自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前者含蓄、宽容、恢宏广大,而后者见识短浅,气量狭隘,容易满足。

忘形应该说是一种误解,一种把暂时的得意看成永久得意的误解,只要我们明白,这个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都是暂时的、相对的、发展的,那就不会忘形了,那么人人都会生活得更美好。

假使你常常为接受别人的称赞等芝麻小事而得意忘形,把它们当作了不得的事情,那你便是在欺骗自己。从此你将走上失败之路,因为你早已没有自知之明。盲人骑着瞎马乱闯,怎么会有成功的希望呢?主动出击步入政坛

埃及阿克图国王曾给予他儿子一个精明的忠告,“谦虚一点,它可以使你有求必得。”这一忠告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极为重要。

在这个务实的世界里,良好的品性并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相应的回报,如果我们具有高贵的品性和才干而不为人所知,也实在是件令人遗憾的事,也因为此,人们更愿意让自己的功绩来说话。但一个人如果让自己的功绩保持沉默,而代之以谦逊的美德来表现自己的真实,也许能收到奇效。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的两则著名轶事。第一则是关于柯立芝举世闻名的谦逊品质,第二则却是恰好和他那谦逊的美德相矛盾的性格。

第一则轶事说的是在爱莫斯特大学的最后一年,美国历史学会曾授予柯立芝一枚金质奖章。在当时,这是一个被无数人看重的荣誉,可他却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这件事,连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直到他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他的上司诺坦普顿的法官菲尔德才无意中在《斯普林共和杂志》上看到了对这一事情的报道。从佛蒙特州的村庄到白宫,柯立芝在他一生的事业中都以谦逊而闻名于世。

第二则轶事说的是柯立芝的另一面。当他竞选麻省议员连任时,在选举即将进行的前夜,他无意中听到了麻省议会议长的职位正虚位以待的消息。于是,柯立芝拎着他那“又小又黑的手提袋”,大踏步赶到诺坦普顿的车站。两天以后,当他从波士顿回来时,手提袋里已经装上了大多数议员亲笔签名推举他为议长的联名信。就这样,柯立芝顺利出任麻省议会议长,从而迈出了自己走向政坛的第一步。

这位以谦逊著称的人,在人生关键时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主动出击,当仁不让地拿走了他应得的东西。在这两则轶事中,我们看到了柯立芝最重要的成功资本:一是谦逊,二是主动为自己抓住升迁时机的才干。实际上,柯立芝正是靠着这样的资本跨过许多关键“门槛”的。

谦逊不仅是成功的要素,而且与人们内心的平静紧密相连。内心的平静是做人的一种高度“心机”。我们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平静,引起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支持。

民间有句非常贴切的谚语:“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越成熟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如也的稗子,才会迎风招摇,始终把头抬得老高。

想要抬头,必须懂得先低头。如果不懂得低头,就会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为此而失去性命。

只有那些肤浅而又短见的人,才喜欢在大家面前粉饰、吹嘘自己。他们总是陶醉在自我营造的一种浅薄和自命不凡的感觉中,所作所为都受这种感觉支配。因此,他们才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别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告诉别人自己的知识多么渊博,生怕别人把自己忽视了。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那些随时随地都把自己变成焦点的人,有时,他们甚至恨不得当场把这些爱慕虚荣的家伙的华丽外衣撕开,让其露出丑陋的真面目。因此,这种虚荣不仅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伟大的人物往往能从这种浅薄的虚荣中解脱出来。他们懂得只有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总是能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的谦逊。事实证明,这是博取美誉的最好办法。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即便你的运气非常好,也不要得意忘形,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你是否依然那么幸运。我们应该做到积谷防饥,居安思危。格兰特将军的自谦

有时候我们显得很强大,是因为借用了别人的势力,或者我们的运气比别人好一点,如果因此失去自知之明,认为成功是因为自己超凡的能力,就会像狐假虎威中的狐狸一样愚蠢。

西汉董贤,英俊潇洒,与哀帝昼夜同寝,恩爱无比。哀帝曾为不惊动他睡觉而割断被压的衣袖,董贤受赐的珍宝财产无数,哀帝还想像尧一样将帝位禅让给他,但哀帝一倒台,董贤便家破身亡。

唐代杨国忠、杨贵妃兄妹,承受恩泽,势倾天下,极其富贵,极度骄横奢侈。结果后来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杨国忠、杨贵妃被杀,杨门败落。

实际上,只要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我们的成功中夹杂着不少运气的成分。聪明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战后,南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李将军还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受审,签订降约。

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后,没有骄奢放肆、目中无人。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被擒,但态度依旧镇定异常。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有些相形见绌。他仍是穿着全新的整齐的军装,腰间佩着政府奖赐给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只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装,只是衣服上比士兵多了一条代表中将官衔的条纹罢了。”

格兰特将军的自谦值得赞美,相比而言,李将军乃败将,居然也昂首挺胸、衣冠整齐,似乎有些骄傲呢?其实不然,李将军虽然战败,但仍能坦然忍受耻辱,这正是他勇敢坚毅的地方。他这样做是表示他把失败当作一种经验,而非一种耻辱,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仍能挺身奋战、争取光荣。所以说,他也不失为一位伟大的军人。

格兰特将军不但赞美了李将军的态度,也没有轻视他的战绩。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和李将军的失败都是偶然因素造成的。他说:“这次胜负是由极凑巧的环境决定的,当时敌方军队在弗吉尼亚,几乎天天遇到阴雨天气,害得他们不得不陷在泥潭中作战。相反,我们的军队所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行军异常方便,而且有许多地方往往是在我军离开一两天后便下起雨来,这不是幸运又是什么呢?”

这一番谦虚的话听在别人耳朵里,给人的印象远比无数次自吹自擂好得多。唯有对自己的成就产生疑问的人,才爱在他人面前吹牛,以掩饰那些令人怀疑的地方。一个真正有“心计”的人,是不必自我吹嘘炫耀的,因为你的成绩、你的成功,别人会比你看得更清楚,而且会记在心上。

格兰特将军把一场决定最后命运的大胜利归功于天气和运气,这正表示他有充分的自知之明,始终没有让理智被名利的欲念埋没。

有些人因为顺境连连而甚感欣慰,愉悦之情不时溢于言表。然而,不能光是高兴,应该想想怎样才能维持好运,永葆成功。因此,即使你的运气极好,既使你已事业有成,集荣华富贵于一身,也莫要得意忘形,而要更加潜心修炼,保持与社会、与事业、与生活的和谐,以求得健康发展。海贩商人的兴与衰

走运时要做好倒霉的准备。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春风得意、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如此种种的形容词恐怕是很容易让人羡慕且心动的!的确,顺风顺水、功成名就之时,人的精神自然高昂,走路时脊背也挺得格外直,眼睛也会格外有精神,紧盯那越来越近的果实,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再加快。就像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的那样:“出名要趁早啊!要不然快乐来得也没有那么痛快。”

在这种心情下,一些“小事”就“理所当然”地被忽略了。然而,这些当初被忽略的小事,很可能在后来的关键时刻给人意想不到的打击,甚至会让你前功尽弃。

从前,有一个从事航海贩运的商人偶然发了大财。好像命运女神对他格外垂青,他曾屡屡战胜风险,各种恶劣天气和地形都不曾对他的货物造成损失,但是他的所有同行却没有那么幸运。因为少了竞争对手,他很顺利地卖完了所贩运的砂糖、瓷器、烟草等货物。他的运气使他的商业信誉进一步提高,经销商也因此对他更加信赖,人们奢侈的享受和购买欲望更使他财源广进。他的财富像雨点般落下,不多久,他已经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了。

在他周围,人们谈论的都是他那值钱的威尼斯金币。他开始大肆挥霍,重金宴请宾朋,即使在斋戒的日子他家也有婚礼般的排场。一个朋友目睹了他的奢华之后,羡慕地说:“您的家常便饭也有这样的气派,真是不可思议!”“这还不是靠我自己的努力奋斗和聪明才智换来的!”

这位商人认为赚钱是件很容易的事,因此,他把赚得的钱拿出来又租了两条船去搞投机。可是这一次却没那么顺利,其中一条船设备很差,经不起一点风浪,结果在海里翻沉;另外一条船虽然平安到港,但由于经济萧条,没有了往日那种奢华的风气和买货狂潮,货物积压时间过长变了质,最后没有卖出去。另外,经销商的欺骗和商人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生活方式,使他很快就成了一个穷光蛋。他的一个朋友看到他一文不名的境况,问他:“你这是怎么了?”“唉,别提了,全怪这次背运。”“你不用放在心上。”朋友安慰他说,“虽然命运不愿意看到你幸福,但至少教你懂得谨慎小心。”商人听后无言以对。

所以,你今天的成功不代表你一生都能拥有名利,你一时的幸运也不代表你一世都能得到机会的垂青。所以奉劝每一位成功的人士,要积谷防饥,居安思危。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低自己的姿态,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够获得成功。决定辞职却晋升

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也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要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夹起自己的尾巴,掩饰起自己的才华。

有一个农民,为人处世踏实,他曾说了一段影响了很多人的话:“我们很多人和别人交往,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在旁人看来,你们彼此得失相当,你既没吃亏也没占便宜;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亏也不赚,那么在旁人看来,你一定占便宜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要么是对方很伟大,要么是你很伟大!”

在这位智慧的农民悟出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之后,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提出了他的“鸵鸟理论”:

一个人在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贡献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当两个人都是一只火鸡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比别人大;当他是一只火鸡,而别人是只小鸡的时候,他又觉得自己是只鸵鸟,比别人大好多;而有一天当他真的看到鸵鸟时,他会说,噢,他比我大一点!

反过来,当两个人都是一只火鸡的时候,人家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只火鸡,人家是只小鸡,你觉得自己大得不行了的时候,小鸡会觉得你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承认你大。

所以,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一定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如果你想别人看重你,你就要有比别人明显许多的优势才行。当我们还不是鸵鸟的时候,说话口气不要太大。而当大家都是鸵鸟的时候,无论创业还是做事,都要用平常心来面对各种事情。“鸵鸟理论”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很常见。

有一天晚上朋友聚餐时,酒过三巡,甲愤愤地对他的朋友说:“老板一点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把辞职信拍到他桌上,然后掉头走人!”“那家外贸公司的工作流程你都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席间的一位朋友反问他。“没有!”他垂头丧气地回答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先在这家外贸公司把一切有关贸易的谈判技巧、商业文书和工作流程完全搞通,然后辞职不干。”朋友建议说,“你把这家公司作为自己免费学习的地方,等外贸方面的知识都学到之后,再一走了之。这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甲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他在公司里默记偷学,认真专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有时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一年过去了,那位朋友偶然在街上遇到他时问:“你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吧,是不是准备拍桌子不干了?”

甲却挠挠头说:“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还总是委以重任,给我又升职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这是我早就料到的!”朋友哈哈大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不努力学习。而后你痛下苦功,进步神速,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呀。”

这也是“鸵鸟理论”所要告诉我们的,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对方强;在对方比自己稍微强一些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其实我们是一样的;而当对方比自己强好多倍的时候,我们才会承认对方的确比自己强。所以你要想别人承认你比较强,你就必须锻炼自己,培养自己,让自己足够强大。“虚胖”的自信阻碍你的发展

年轻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心高气盛,恃才傲物,总以为自己是鸿鹄,别人都是燕雀,眼光总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围的一切放在眼里。

有不少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自以为读了不少书,长了不少见识,就有点飘飘然,做了一点事就以为索取是重要的,对自己已经得到的也越来越不满意,几年过去了,自己越想得到的却越得不到,于是不知足的心理就产生了。

有一位年轻人就是这样。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衡一直折磨着他,直到一年夏天他与同学尼尔尼斯乘他们家的渔船出海,才让他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尼尔尼斯的父亲是一个老渔民,在海上打鱼为生几十年,年轻人看着他那从容不迫的样子,心里十分敬佩。

年轻人问他:“每天你要打多少鱼?”

他说:“孩子,打多少鱼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不是空手回来就可以了。尼尔尼斯上学的时候,为了缴清学费,不能不想着多打一点儿。现在他毕业了,我就不奢望打多少了。”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海,突然想听听老人对海的看法。他说:“海够伟大的了,滋养了那么多生灵……”

老人说:“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海那么伟大吗?”

年轻人不敢贸然接茬儿。

老人接着说:“海之所以能装那么多水,是因为它的位置最低。”

位置最低!噢,原来大海是以其最低成就其伟大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