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世纪接班人素质培养:学习素质培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7 02:29:4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版新世纪接班人素质培养:学习素质培养

新版新世纪接班人素质培养:学习素质培养试读:

内容提要

学习心理指导,指的是教育者根据自己对学习概念和学习过程的理解,针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由于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而学生最关心、最感到困惑的也是学习问题。据对北京市中学生的调查,因学习问题(主要是不爱学和不会学)而处于烦恼中的学生,初中达到58.6%,高中达到72.4%;据南京市教育局所设面向中小学生的“谈心电话”反映的情况看,学生询问学习问题的频率最高,约为27%。因此,除进行思想教育外,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和指导很有必要。在本节中,我们拟论述以下四个问题:(1)学习的定义与特点;(2)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3)影响学习的因素;(4)学习心理指导内容、原则、途径和方法。

第一章 学习

学习心理指导,指的是教育者根据自己对学习概念和学习过程的理解,针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由于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而学生最关心、最感到困惑的也是学习问题。据对北京市中学生的调查,因学习问题(主要是不爱学和不会学)而处于烦恼中的学生,初中达到58.6%,高中达到72.4%;据南京市教育局所设面向中小学生的“谈心电话”反映的情况看,学生询问学习问题的频率最高,约为27%。因此,除进行思想教育外,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和指导很有必要。在本节中,我们拟论述以下四个问题:(1)学习的定义与特点;(2)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3)影响学习的因素;(4)学习心理指导内容、原则、途径和方法。

尽管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是一个相当熟悉的术语,但坦率地说,迄今为止,在心理学界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学习定义。一般说来,对学习这个概念可作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从广义上来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凭借经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过程。”理解这一定义要把握以下

个要点:其一,学习时主体自身必须产生某种变化。这就是说,学习必须使学习者在行为、知识、技能或能力等方面产生某种变化,是一个新的行为模式形成的过程。其

,学习是指一种活动过程,而不是活动所取得的结果。学习活动的一般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其

,学习所导致主体发生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易言之,诸如醉酒引起的变化由于随着酒力的消退而消失,不能称为学习。其

,学习是凭借经验引起的主体习得变化。这就是说,主体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是在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那些由先天反应倾向或发育成熟所导致的变化,不能称为学习。如饥时进食,渴时饮水,吃饱、喝足后,饮、食活动便停止,不能称为学习。其五,学习是指在主体身上产生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学习是存在于主体内部的一种潜存的倾向或能力,亦即内稳的行为。只有在学习动机的驱使下,主体的这种潜能变化表现为外显的行为时,才成为可以观察到的学习表现。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经思维活动而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人类历史的社会知识经验以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理解这一定义要把握以下四个要点:其一,人的学习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其二,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其三,人类的学习是以人类特有的语言为媒介来进行和完成的。其四,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人的意识在人的学习中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都是人的意识特征的表现。

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社会生活规范或行为准则为主要任务的;学生的学习多半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是人类学习中无比优质的特殊学习形式。

学生的学习有三个特点:

第一,学生的学习快速、高效。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学习进程,不能不让人感叹。

中国汉族也和地球上的其他民族一样,文字的定型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产生的以刀代笔刻画的“简单的文字”——仰韶符号,到殷商甲骨文标志了真正汉字书法的出现,直到公元后200~300年魏晋时期完成方块汉字书体的定型化,共经历了4300年。而一个学生,从上小学起只需经历10年左右就可以掌握3000余个汉字,并运用自如。

从公元前300年前后,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第一个著名天文学家萨摩斯人阿列斯塔克(公元前315~320),在《论日月大小和距离》一文中,首先提出日心说;到公元15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大胆向宗教神学挑战,以日心说吹响科学起义的号角;到意大利学者布鲁诺发展完善日心说,并为捍卫科学的真理和信仰,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到公元16世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和接替他工作的助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大量的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最终发现了行星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从而为天体力学奠基。这差不多经过了整整十九个世纪的时间。可是,学生对于开普勒三定律的学习,只须短短1小时就可以实现。

再看以下事实:俄国的门捷列耶夫用12年时间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英国的达尔文在职11年环球考察和地质学研究的成果,又花了整整17年时间才出版了《物种起源》;奥地利的孟德尔,花了12年的心血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二条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写成了奠定现代遗传学基础的论文,其价值却在30年后才被人们发现和认可。……

这一切展示给我们的,是一条漫长、曲折而不平坦的人类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在这一历史长河中,那些为文化科学技术、人类的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代代智星们,以及他们的发明、创造和永垂不朽的学说、著作,永远被后人所称颂。然而,现代人对他们成果的继承,却永不须再重蹈他们探索的道路。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学习过程中,仅仅需要十几年时间,就可以快速、高效地博览人类积累的基本知识、技能乃至深攻一、二个专业的精深学问。

做个学生,取捷径、高效率、直指目标,用人类知识宝库中的精华武装自己的头脑,发挥聪明才智、丰富精神世界,这是任何学习都无可比拟的,难道不是人生极大的乐事?

第二,拜师求学是学生学习的必经之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的名言,概括了学生学习求师的必要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传授和指导作用。我国著名数学家侯振庭教授,曾荣获英国戴维逊奖。他就说过:“我能在数学上有点成绩,与我中学时代的一位数学老师的辛勤培养和严格要求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对数学开始有兴趣,完全是这位老师的影响。”

创立拉马夫人克进化学说的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拉为克,年轻时期朝秦暮楚,难成大器。后来遇到了卢梭,这位伟大教师循循善诱,用金钥匙为拉为克打开了科学的门扉,才使他近于泯灭的潜在才能,放出夺目的光辉。

原子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蜕变和放射性粒子的理论,荣获诺贝尔奖金。他还建立了原子核模型,为原子物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卓越成就众所周知。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卢瑟福还是一位功绩显赫的好老师。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索迪,阿斯顿因、查德威克、威尔逊、玻尔、布莱克特、科克拉夫特、瓦尔顿、卡皮察等,都出自他的门下。难怪有人称他担任领导期间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为“科学天才的幼儿园”。

学生的学习为什么必须拜师呢?

首先,人类亿万年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思想意识观念无以穷尽。教师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那些在十几年中就能学会的最基本、最必要的东西,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免走弯路而迅速成才。其次,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多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加以传递。怎样才能将语言、符号所包含的内容很好地领会进而理解呢?学生往往是在教师画龙点睛地“授业”和循循善诱地“解惑”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点之中茅塞顿开的。

有人说,自学只须个人勤奋刻苦而无需教师。事实也并非如此——自学成才的华罗庚教授,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师传,还在他的帮助下旁听了清华大学的课程,后来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过;自学成才的许立言,精通数国语言,他学习外语曾到处讨教,得到许多老师的指点。

综上述,学生只是“单兵作业”不要任何形式的传授和指导,是不可能掌握间接经验的。学生遇到好教师,是一生的幸福。正如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所说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就是说,无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只要真正有知识经验者,都可作为自己的老师。学生只要有心并善于从师而学,肯定受益匪浅。

第三,学生的学习须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

人类的知识经验以加速度迅猛积累。近百年来,这种增长趋势可用“膨胀”和“爆炸”的比喻来描述。请看如下数字:

目前世界上有大约3000多万种不同的书,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50多万种,图书的藏书量12年增加一倍。

现在出版的科学期刊已达10万种以上,并且其数量还在“按指数增长,而不是按线性增长。”

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每10年增加一倍。

全世界现有科学工作者600多万,每年举行大型国际会议超过100个,有60个政府间的国际科学组织和250个民间的国际科学组织,现全世界每年发表约500万篇科学论文。

再加上新学科急剧增长,新学科的门类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了“知识老化”、“知识更新”的必然趋势,有人比喻说,按今日知识增长的速度计算,今天出生的孩子,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量增加4倍,这个孩子50岁时,知识量将增加32倍。以一个人阅读潜力的最充分发挥来看,一天详读一本科学论著,一年只能读300多本,纵然一个人从出生就能读书,一生高寿100岁,也不过能读3万多本书,与人类知识的迅速积累、更新相比,相差甚远,如何能赶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何况哪有一个人能够这样读书呢?因而,学生的学习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必须在学会基础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养成“会学习”的本领。这就要:

在学习内容上,选择那些信息量大和社会价值高的基本概念、原理性的“高质量”、有生命力的知识体系;

在学习手段上,尽可能采取现代化技术,并掌握有关心理学知识,以达到快速、高效地去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充分调动自身内部动力系统的能动作用,发挥头脑这个信息加工器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是说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对成功的作用。“一目之箩,不可以得鸟;无饵之钩,不可以得鱼。”无猎枪之猎人,不可以得兽……这是说明,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就不能获得学习的效益。二

在知识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又称认知因素。智力发展水平对知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心理学家对智力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相关系数为0.60左右,属显著相关,这意味着智力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重要因素。一般地,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较好。

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燕国材教授认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作为一个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过程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作用:①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一个动力系统,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动机或情感体验与意志状态,都能起推动学习的作用。②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能够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目标:一个学生愿意不愿意学什么,能学到何种程度,往往并非由智力因素决定,而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决定的。③引导作用。非智力因素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既定的目标。当一个学生产生了某种学习动机并确立了某种学习目标之后,学习行为之所以能达到某种目标,完全依赖于非智力因素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避免产生被动性与消极性。④维持作用。维持作用是指在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励、支持学生始终如一地从动机走向目标,这种激励和支持作用集中地表现在恒心上。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非智力因素的维持作用,指的就是此种“锲而不舍”的精神。⑤调节作用。在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能使学生控制和支配自己的学习行为,增强或削弱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能量。如在学习中,正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这种调节作用,才能使在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学生能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进取的学习精神,在成功面前不沾沾自喜,在失败面前不丧失信心,及时、正确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学习情境。⑥强化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原因,有时会表现出疲劳、松懈、漫不经心、不求上进等,这就有赖于非智力因素的强化作用予以克服。如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帮助、指导、暗示,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可以令人愉快的活动,从而“为学所乐”,自觉地服克上述不利于学习的行为特点,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和进取的精神,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三、环境因素

在现代教育中,学习环境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一些研究发现,良好的环境可使用脑效率提高15%—35%,并可延缓和消除脑力疲劳,就是证明。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种。就社会环境而言,学生所处的社会制度、政治状况、经济水平、文化习俗、社区特点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决定和改变地选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努力方向等,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率。就自然环境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声音。声音有乐音与噪音之分。就噪音而言,许多研究者认为,在噪音环境中学生极易分心。即使学生有十分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不会因为噪音而降低学习效率,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一定的学习效率,就要比在安静环境中消耗更多的精力。费里曼(G.Q.Freeman)的研究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嘈杂的声音的介入,引起新陈代谢作用的显著加速。”在嘈杂的环境中阅读时,无论读物的内容是多么吸引人,人在不长的时间内之所以会感到疲倦、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涣散,原因就是由于这种嘈杂的环境使阅读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亦即使“新陈代谢的作用显著加速”之故。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环境的噪音应小于30分贝,而思考时最好低于20分贝。除了噪音之外,某些乐音也能产生影响学生学习的不良后果。这里所说的乐音包括两种:一是有歌词的歌曲,二是指一些音量较大、节奏强烈的摇滚乐、爵士乐。对前者来说,由于学生在聆听时要动用大脑左半球,因而易造成分心;对于后者来说,这实质上与噪音本无二致。当然,在经过较长时间学习后,聆听悦耳的轻音乐具有使人放松、解除疲劳的作用。因此,在课间休息时及时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有利的。②光线。就光线强度而言,研究发现,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对学习都有不良的影响:过弱的光线不仅使大脑兴奋性减弱,降低学习效率,且能使眼睛疲劳;过强的光线除了与过弱的光线一样会导致眼睛疲劳外,还会使学生烦燥不安,甚至眩晕,降低思维判断能力,以及引起对学习的厌恶感。一般说来,在阅读普通印刷物时,以40~100烛光的光线较为适宜。此外,在光线强度相似的情况下,分配不均匀的光线较均匀的光线,不稳定的光线较稳定的光线,直接照明较间接照明更易对知识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就光线方向而言,在阅读平面的材料及书写时,为了使阅读材料显得平滑柔和以提高阅读效率,光线宜来自后方,最好来自左后方;而在观察立体的东西时,为了提高观察效果,光线宜来自左侧或右侧,以保证光线与视线成直角,突出材料的主体感。就光线种类而言,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在学习时宜采用白炽灯而不宜采用日光灯。这是因为日光灯与太阳光谱不一样,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每分钟要闪烁6000次之多。尽管闪烁的频率极高以致肉眼看不到,但它极易引起大脑疲劳、而类似太阳光谱的白炽灯则无此现象。③温度。据测定,学习环境的最佳温度为20℃,此时人脑加工处理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强。当气温低于10℃时,人头脑虽然清醒,但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当气温高于35℃时,大脑能量消耗明显增加,大脑疲劳度也随之增加,人烦燥不安,学习效率当然要受影响。④空气。大脑活动需要足够的氧气。氧气不足,能量代谢水平降低,大脑功能也随之降低。人们之所以爱在空气新鲜的地方学习,即此道理。正因为这样,保持学习环境空气的流通、清新,也非常重要。⑤气味。在室内栽上适当的花草,对提高学习效率也会有意料不到的效果。美国学者雷诺尔茨和斯登伏特等人用实验证实了这一点。他们总共使用200多种带有各种气味的物质,对5000名7~25岁的人进行测验,并按结果把气味分成四大类:第一类是使人保持清醒和平静的气味;第二类是起积极刺激作用的气味;第三类是使人感觉迟钝,甚至麻木的气味;第四类是使人大脑极其兴奋的气味。他们发现,水仙花和紫罗兰的香味往往使人感情温和缠绵;玫瑰花的香味给人以一种愉快的感觉,使人产生遏止不住的想工作的欲望,柠檬也具有这种积极的兴奋作用。他们甚至注意到,平时智力较差的孩子如果在弥漫着母菊、薄荷、新鲜的草之类散发出香味的环境中呆上几小时,思维速度会加快,思路会变得清晰,做作业也容易得多。当然,他们也发现有些花是无益的,如百合花和兰花会使人头脑过于兴奋而产生眩晕的感觉,甚至会使人变得反应迟钝起来。⑥色彩。心理学家发现,各种色彩在人心理上的反映是不尽相同的。暖色(红色、黄色以及倾向于红、黄色的情绪);冷色(蓝色及倾向于蓝色的青绿色、蓝紫色等)常会使人心理稳定,产生安定、怡静的感觉,这是大致的分法。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红色能使人心理活跃,绿色能使人心理缓和,紫色会产生心理上的压抑感,蓝色可镇静、压抑过分兴奋、激动的情绪,玫瑰色则能使消沉、抑郁的心情振奋起来。正因为这样,在一些发达国家里,都非常重视色彩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如德国的中小学教室里,往往采用几种不同的颜色:教室内窗子一侧采用草绿色,以有助于消除学生的视力疲劳和增加舒适感;放黑板的一侧涂上白色,可把黑板突出出来;有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天花板采用淡黄色,使教室四周的反光增强,并使光线柔和;地面是褐色的机织地毯,既能减少室内灰尘,又可增加安全感;书桌使用洁白的塑料贴面,可以增强反光度,使人产生清爽感。一些环境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教室内四周墙壁的颜色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颜色,如棕色、褐色会引起智商下降;有的颜色,如浅黄色、草绿色则能提高学生的智商。另一些研究者发现,淡绿、淡蓝色可以使人平静,易于消除大脑疲劳,使人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而深红、深黄色可对人产生强烈刺激,使大脑兴奋,随后便抑制。上述研究成果,在我们布置学习环境时,是值得借鉴的。

四、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知识学习,特别是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正像唐代学者韩愈在其《师说》中所说的那样,“古之学者必有师”。教师的指导不仅对于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培养学习的自觉性、自信心和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和运用大脑,集中精力进行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操作等,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地说,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师的指导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大量的研究证明,各种层次的学生正常发挥出来的能力之所以会低于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原因是他们在各种情景中往往习惯于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方法,而这些学习方法在缺少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是无法改善的。例如,一些阅读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由于采用低效甚至无效的阅读技术,往往导致大多数学生阅读能力的低下,而这些阅读技术除非有教师的指导,否则将会继续存在下去。②教师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所有关于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效率关系的研究中,研究者都发现,对于任何年龄的学生来说,在各种知识学习中,学习效率的提高都依赖于教师必要的指导。无论这种指导只是限于对学习内容的简单解释还是对学习过程的控制与调节,教师的指导作用都是其他教学措施所无法代替的。三

关于学习心理指导的内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学习学研究热潮的涌动,国内许多学者(董国华、刘汉波、牛玉发、李玉霞、蒋金镛、陈家麟等)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兹将他们的研究成果,综合介绍如下:

一、学习心理指导的内容

学习心理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内容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问题,也包括指导学生掌握对所有影响学习的因素进行调控。概括地说,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①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这主要是指对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调节方法指导。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在整个学习心理指导中有着特殊意义,这是因为,如前所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作用。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主要包括: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增强学习责任感,克服厌学情绪,鼓励积极进取,增强学习信心,消除差生学习中的自卑心理,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掌握应试技能;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增强学习毅力;如何培养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克服学习疲劳,学会科学用脑,等等。②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这主要是指对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的指导。知识的掌握包括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也主要是指这三个阶段的方法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等。③学习环节的方法指导。这是指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遵循学习规律和学习原则;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记课堂笔记、复习和做作业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外自学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工具书,查找、积累资料的方法等。④课程学习的方法指导。这主要是指将一般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具体学科上去的指导,亦即指导学生掌握语言学习法、数学学习法、外语学习法,等等。

二、学习心理指导的原则

学习心理指导的原则是以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教学的基本规律为基础的。一般说来,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学习指导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不言而喻,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进行学习心理指导的依据。为了贯彻这一原则,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从简单的、基本的,具体而易掌握的学习方法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绝不能搞“法海战术”,一下子把许多方法都塞给学生。同时,学习心理指导也要积极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既不能落后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也不能消极地等待学生的心理发展达到某种水平后才开始指导,更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应该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在适应学生现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前。②学习方法指导与心理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学习心理指导不可理解为单纯的学习方法指导。实践证明,学习方法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能力能否提高,学习效果能否改善,还与学生的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等)以及情绪、意志等有关。如不注重对上述心理因素进行调节使其最优化,则再好的学习方法也难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实际行动。③理论指导与培养实际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为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指导学生懂得必要的学法理论知识。例如,指导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就必须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复习,为什么要复习,应该怎样复习等有关知识。除此以外,更要注重方法的实际训练。只有通过方法训练,学生才能体验到方法是否可行和有效,才能在训练中掌握和熟练,并转化为能力和养成习惯。④普遍指导与特殊指导相结合。学习心理指导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指导内容,既有普遍的一般方法的指导,又有特殊的不同学科具体方法的指导;二是指导对象,既要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个别指导。为此,在进行普遍指导时,应以指导学生掌握常规性的学习方法为主,如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听课、复习,以及如何学习某一学科等。普遍指导有利于大多数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按照学习常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习方法只有在适应学生的各自特点与各自的知识、经验水平时,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因此,在进行普遍指导时,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特殊指导,即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才能产生最佳的指导效果。

三、学习心理指导的途径和方式

学习心理指导的途径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教师的指导来进行,这是主要途径;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活动来进行,这是辅助途径;三是通过家长或其他人员来进行,这是其他途径。学习心理指导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五种:①系统传授式。这是目前国内进行学习心理指导比较普遍的一种理论传授方式。它是教师根据学习心理指导教材向学生系统传授学习方法,其具体做法是要求教师像其他课程一样研究教材,进行备课,学习心理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老师在课上系统讲授,故又称课程式。这种方法多适用于初一、高一等起始年级。如北京市第八中学龚正行从1982年起就在该校高一年级开设学习方法课,并且总结出《指导高中学生学习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文章,重点介绍了开设高中生学习心理指导课必须注重“五个讲”:一要结合学习方法方面的正面和反面的例子讲;二要结合各科的具体知识讲;三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四要结合各科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讲;五要边讲边实验。系统传授法的优点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心理指导的重视,并能从理论上掌握使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最优化的方法;缺点是容易与各科学习脱节,且由于课时限制,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训练、指导有一定困难,从而会影响指导效果。②专题讲座式。当初一、高一年级学生升入初二、高二以后,学习心理指导又该如何继续和衔接呢?较好的方法是用专题讲座式指导使系统传授式指导得以拓展。换言之,学生进入初二、高二年,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科特点,采取专题讲座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学习心理指导讲座。这种方式可以班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一个年级或全校统一进行;可以是报告会形式的,也可以利用校报、宣传栏、班级墙报、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其优点是可以使学习心理指导系统化、经常化,形式比较灵活,符合学生实际,可使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的较丰富的多彩且有一定深度的知识;缺点是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且易为其他工作所冲击。③学科渗透式。这是指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科渗透学习心理指导,一般由任课教师进行。其优点是既能结合学生实际,又能结合学科特点,还能兼顾学习心理指导的知识体系。因此,这种方法讲起来内容具体,言之有物。学生既可以学到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方法,又能找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而“对症下药”,并且还能掌握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例如,一些研究者指出,构成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学习环节有三个层次,十个方面。第一层次是获得积累知识环节:看、写、问、听、思;第二层次是巩固掌握知识环节:练、习、记;第三次是目的学习环节:用和创。这10个学习环节都有各自丰富的学习心理指导内容。如在指导学生“听”的方法时,重庆市41中学的研究者就摸索出了“专心听、当堂懂、思路清”的9字指导秘诀;在指导学生“看”的方法时,齐齐哈尔35中的研究者提出了达到“精看”和“精读”的五字诀:“懂、会、熟、巧、新”,等等。由于这种方式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而很受学生欢迎。缺点主要是有时过于繁琐,且大量的学习心理指导的知识也不可能完全在学科渗透中掌握。④门诊指导式。这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的方式。如武汉市49中的研究者曾对影响中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查研究,归纳出了常见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14种表现,并针对这14种心理障碍,在学习心理指导过程中,进行“会诊治疗”。门诊指导实质上就是一种门诊咨询,其优点是针对性强,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缺点则是缺乏系统的指导,而且只能适用小范围内,对人的素质要求较高,耗费人力、物力也较多。⑤经验交流式。这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之间进行学习方法交流的模式,其形式主要有:主题班会,优秀学习方法报告会,座谈会,优秀学习方法专辑等。上海市卢湾中学,福建省福州、龙岩等市的不少中学在这方面摸索、创造了不少交流式的好方法,如组织在校生学法研讨会,组织毕业生返校介绍学习经验,优秀学生学法答题咨询会,自我总结学习过程会,举办“优秀学法”征文活动等。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从同学身上获取符合自己需要的经验,取长补短;同时,由于组织学生定期总结、交流自己的经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成功感和竞争心理。缺点是学生由于水平所限,很难从科学的高度进行总结。不言而喻,此种方式不宜作为学习心理指导的主要方式。

第二章 认识你的学习

从课堂学习谈起

对你来说,课堂学习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我每天都要从天不亮开始运转,准备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下课后又要复习所学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似乎没完没了的考试……如此周而复始。然而,如果问,你从“学习”这个字眼能想起什么?大概很少有人想到“有趣”、“渴望”这类愉快的词语吧。我们曾调查对“学习”、“考试”等词的反应,结果发现大量出现的是那些消极的词汇:

学习……乏味,枯燥,考试,勤奋,家长的督促,没有休息,厌恶;

考试……拼命复习,讨厌,成绩,作弊,家长的脸色。

这就是说,对于“学习”和“考试”,同学们头脑中更多涌现出来的是“辛苦”、“困难”、“不想学”这类的反应。这不仅是初高中同学的看法,甚至于一些成人都这样认为。以这种状态来对待学习,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呢?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科研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迅速高效地掌握知识。很难设想没有学习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状况:苍白、乏味、无聊……一个人从呱呱坠地之时就开始了漫长的学习过程:认识周围的亲人、辨别不同的颜色、说出简单的词语……这个过程将伴随人终生,而中小学则是其间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从这时起,你不再以父母、老师的告诫为“圣旨”,你不再局限于课本、练习册的狭小天地,你开始更加独立地思考,你开始将自己的世界拓宽、拓广……而正是这时的学习,会为你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既然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无限的知识呢?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这是我们所能给你的唯一解答。

要想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有学习的能力;(2)有学习的欲望;(3)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一般是差别不大的,而在学习欲望和学习方法两方面的差别才是造成学习优劣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会不会学习才是能否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学会学习是一种帮助你学好各门课程的技巧,是你成长和发展的巨大推进器。正如爱迪生所说:“一个人所能给予另一个人的最大贡献,便是帮助他学会自助。”

本书的目的便在于:帮助你学会学习。二

学习是一种求知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学习就是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系统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即是一种求知的过程。做学生多年,学校、老师、书本似乎成了你生活的全部。虽然有时烦闷起来,你也会想:“要是一辈子不学习多好!”但哪个人也不会放弃学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习是求知的过程,而“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亚里斯多德)。

确实如此。你生来就在向周围五光十色的环境学习,尽管那时你还不知道这就是学习,也记不得学习是怎样进行的。但实际上,你第一次学会叫爸爸妈妈,学会站起来行走,也是付出了很大努力的。每学会一个词恐怕要听百遍千遍,还要试图模仿,尽管如此困难,但你还是学会了。因为你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以后你的视野开阔了,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爱因斯坦曾生动地描述了这种感受:“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觉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正是这种求知欲,激励你我无止境的学习意愿。

我们的求知欲就是求得知识、求得智慧、求得生活的真善美的渴望,这是人类被称为“万物之灵”的根本所在。托尔斯泰曾感叹道:“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人对智慧的渴望,就如同对光明的渴求一样。我们要驱散眼前的黑暗,就要点燃蜡烛;而要透析人生,就要去寻求智慧。从本质上来说,这一切都因为学习是我们生存的必需。

人要生存就必须学习。人要生活,吃饭、穿衣、走路、说话都是很重要的,而掌握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最直观的结果。馅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必须要用劳动来生产、来换取,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本领才能谋生,而这谋生的本领正是从学习中得来的。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社会有一定的秩序和规范。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掌握社会准则,了解如何与人相处,才能适应社会。生物进化论早就告诉我们“适者生存”,自然以此标准选择生物,社会也以此衡量每一个社会成员。作为兼具生物性和社会性的人,面对双重的选择和适应,只有学习,才能避免被自然或社会淘汰的命运。

人不仅要生存,还要发展。人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死亡,我们的身体在不断成长、成熟,我们的思想、性格、经验也在发展。身体的发展有一定的遗传规律,你可以借助学习使其发展得更好。学习医学、体育、营养方面的知识,帮助你了解身体的发育,为更好地发展身体创造条件。有些身有残疾的人,通过学习知识,弥补了他们身体发展上不如正常人的缺陷。对心理的发展,学习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学习使我们更聪明

大家可记得王安石的《伤仲永》?本有天资善作诗的方仲永,因其父领他整日游逛别人家谋取钱财,“不使学”,以致最终“泯然众人”。可见天资聪颖的人若不学习,聪明也会离他而去。学习充实了知识,丰富了经验,为思维提供了素才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使我们思维敏捷。一个天资不佳的人,通过不懈地学习,聪明同样会垂青于他,“勤能补拙”嘛!

2.学习使我们更快乐

快乐也能学会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无非是遭受失败不幸,或认为生活平淡没有意义,或心胸狭窄为小事而闷闷不乐。学习既能增强你的能力,又能开拓你的视野,它会使你变得大度、豁达。有能力、心胸开阔的人更易获得成功,免遭不幸;即使不幸失败,他也善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胸襟。肖伯纳说:“使人觉得不幸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有时间去想他有何不幸。”闲极无聊,生活就会乏味,而战胜无聊,忘记不快的最好办法就是使自己忙碌起来。学习本身就是要投入精力和时间的活动,它还能帮你发掘生活中其它有意义的活动,并使你以之为乐。忙着过有意义生活的人,谁会不乐观呢?不论你是一个不快乐的人,还是一个乐观的人,都可以从学习中找到乐趣。

3.学习使我们充实

世界之博大,生活之丰富,人生之短暂,我们不可能事事亲躬。或许有人一生都不曾跨出国门,但通过学习,他照样能了解异域他乡;或许有人从未尝过失学的痛苦,但通过了解失学儿童的真实经历,同样能体验到他们的痛苦,学会珍惜学习的机会。学习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生理限制和能力限制,使我们看得更多更远。“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它如此丰富,如此重要,本身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掌握学习的规律,学会如何学习,让我们的本性得以完美的展现,谁会不乐于此呢?三

学习是与历史和社会的交流

高尔基曾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要达到牢固地把握知识,学有所获,方法很简单,但意义重大。要认识到:真正的学习是通过老师和书本,与渗透在知识中的前人的思想进行深刻交流的过程。真正的读书,思路并非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是钻研到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和思想缔造者的精神,使那些思想、情感不总是作为铅字放在身边的书包里,而要让它们融汇在自己的头脑里。

科学家牛顿被称为“伟大的人类之光”,他的成就在于:把过去一向被人们认为毫不相干的地球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严密的统一理论之中,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史上实现了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他何以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呢?让我们来听听吧:“那只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他学习前人的理论,更感受到在这些文字记录的理论背后,站着那些伟大的思想和追求,正是这些促使他去努力完成前人未竟的事业。

爱因斯坦在他孤独的少年时代,便投入到书的海洋里,阿基米德、牛顿、斯宾诺莎、笛卡儿、海涅、席勒、歌德等人的著作,都曾是他如饥似渴地涉猎的对象。他不仅从这些书中看到了一个秩序、和谐和法则的世界,而且熟悉了这些数学家、哲学家、诗人、思想家,跨过时空的长河,与他们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这些朋友也慷慨地给予他心灵的抚慰和智慧的启迪。

当然,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心灵共鸣和反应。但是,学会感受、体会书中的精神、作者的思想,这是你完全能做到而且非常值得做的。你应注意培养自己进行这种真正的学习,只有这样,你才会感到:学习和书本原来并不那么枯燥无味呀!四

学习是磨炼创造力的过程

在你我的身边充满了人类的创造:我们居住的各式各样的房屋,博物馆里精美的艺术品,图书馆里奇妙的文字,使遥远变成咫尺的飞机,带着人类的梦想驶向太空的宇宙飞船,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凡此种种,无不打上人类创造的烙印。尤其是生活在现今这个时代,创造的信念更是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信条。

创造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已经大大减少了。在这个时候你没有一点创造性是很难适应这个时代的,你要找一份好的工作吗,拿出你的创造性!你要生活得更舒适一点吗,拿出你的创造性!从长远来讲,你要为国家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没有创造性更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创造是一个现代人最重要的标志,而这种创造力并不是先天生就的,它需要我们从小有意识地培养。

好吧!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们的学习开始,开始创造!我们?是的,就是包括你在内的每一位同学。也许你感觉这有些强人所难,创造?谈何容易!我们还是学生,根本没有创造的资本!

如果你抱有这种想法,那说明你误解了创造的涵义,也没有了解学习的真正涵义。其实,学习不单单指继承,它更是继承与创造的交融!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大量的事实证明,创造性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观察年幼的孩子,在他们的生活、游戏、音乐、绘画中,毫无羁绊的创造和想象随处可见:把云彩当作绸缎、把月亮当作秋千,桌椅一摆开起小医院,小竹竿成为胯下坐骑……这些创造的萌芽是人类求知天性的重要表现。我们的学习是一种求知过程,也必然伴随着创造,它使创造从稚嫩走向成熟,而最终还要体现在创造能力的发展上!

如果将创造排斥于学习之外,那么你最终失去的不仅是创造能力;也失去了学习的根本价值,因为真正的学习是创造性的学习。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话发人深省:“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难道你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学生吗?

凡是熟知爱迪生的同学,一定都很难忘记他幼年时就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好奇和大胆的幻想:老老实实地趴在草窝上,希望自己也能将鸡蛋“孵”出小鸡;让邻居的小伙伴喝下酵母粉,希望他能由此充气而在天空中“飞翔”……尽管他的许多设想都是极幼稚的,但正是这种不可遏制的创造欲望,使爱迪生最终成为科学史上的一代奇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现在,我们把思绪从爱迪生拉回到现实生活,回到你的身边,你自己童年的生活:想起童年拿一团泥巴捏成的那只歪歪扭扭的“丑小鸭”,想起自己曾要发明的“隐形作战服”……原来自己的童年也有这么多的幻想,有这么多的创造。今天,已经成为学生的你,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肯定出现过许多豁然开朗的一瞬,眼前一亮的惊喜,冒出了许多甚至是“怪异”的小火花,找到了许多“好办法”,你是否认真地对待它们了呢?你把它们保留下来了吗?你是否有些吃惊地发现别人的某些成功也曾是自己的所想呢?你也有创造性的火种,也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力,而最终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看重它们。忽略了它们,这些想法就会轻轻悄悄地溜走,你的创造性也会如瓮中之火,悄然熄灭。

为了留住这些蕴含创造力的想法,在美国布朗克斯中学,20多名学生自发组织了一个“创造与幻想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中,谁有什么有趣的想法,很快便会在小伙伴中传播开来。特别是对一些有趣问题的复杂推理等,如数学上的难题,语言上的作文等,大家在一起互相争论,互相竞争。正是这种自由而活泼的学习形式,对这些学生创造力的开发起了很大作用。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三位得主之中的两位,格拉肖和温伯格都曾是这个俱乐部的成员。

珍视自己头脑中每一个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呢,这是培养学习中创造力的开始,接下来你便要付出相当的专注,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这也正是你学习的意义所在。五

学习是在师生交往中主动地发展自己

学习就是发展自己,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在于使自己得以发展。通过学习,你的知识和经验大幅度地增加了,你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你的精神出现高度的升华……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啊!实现这种发展有多种方式,你可以独自看书,你可以遍访名人奇士。然而,当你把目光投向高远之处时,不要忘记了仔细搜寻自己的周围。你会发现,你的老师有着促使你为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对处于中学阶段的你来说,在师生交往中学习,主动地发展自己是最直接、简捷,也是最有益的方式,而这往往是同学们极易忽视的。

在课堂上,老师按照课本内容的编排和一定的计划,循序渐进地教给同学们新知识、新思想。你尽可以将学习中的疑难、思想上的困惑,向老师倾诉,求得他们的帮助,这才不浪费课堂学习的好机会,可以说,课堂为你提供了学习的专门场所,筑起了学习的殿堂,而其中最辉煌的正是师生之间在语言和目光的交流中唤起的内心的反响与共鸣。只有与教师达到这种充分的沟通你才会感受到身处学习殿堂的意义和价值,才会获得真正的收益和发展。

可是,有不少同学仿佛将自己隐形于班集体里,总是附和着其他同学。虽然他和同学们一起高声回答:“明白了”、“没有问题”,其实他没有完全明白,还存在疑问,只是怕老师说“笨”、怕同学瞧不起,才不敢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种交流在课堂上屡见不鲜,表面上有问有答,异口同声,实际上它只是流于形式,是虚假的,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久而久之,老师看到的一班学生就变为千人一面,掩盖学生本来的个性和差别,而学生也将在课堂里失去自己。失去了自己,要发展自己,又从何谈起呢?

不要再犹豫,不要再随意附和他人了,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解,与老师进行哪怕是无声的,但却是真真实实的交流,并且找各种方式主动去找老师请教和讨论。

法拉第年青时在一家店铺做学徒,他始终对化学很感兴趣,但却难得有机会得到老师的当面指导。一天他偶然得到4张票,可以去听化学教授戴维的讲授。他走进教学,整整4个晚上,屏息凝神,飞快地记着。一天又一天,他不仅记下了实验的过程,也记下了戴维教授所有的仪器……而且还做了许多补充,最后整整记了4大本380页。法拉第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戴维的讲课中,同时,他还以笔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严谨的作风。正是这本笔记使戴维对法拉第有了深刻的印象,他破例聘请法拉第做自己实验室的实验员,这才使法拉第有机会迈入科学的圣殿,成为一代物理学家。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是至关重要的。有不少同学常觉得自己的问题份量太轻,不值得在课堂上或课下去问老师,这种想法是很愚蠢的,记住,它是阻碍你学习进步的祸根。试想,如果你的疑问点不及时解决,积少成多,就会使你的知识网络出现一些无法弥补的漏洞。当然,你可以自己琢磨,寻找答案,但这样做有时要付出许多不必要的代价——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很多同学对疑难问题都不自觉地存在畏怯心理,稍想一会儿,不见头绪,马上就放弃,哀叹自己头脑笨拙。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确实需要帮助,就大胆主动地去向老师把你的问题讲出来。坚持这样做,给你学习上带来的好处恐怕是你无法料到的。

在课堂学习中,你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些学习方法,这些都会大大地促进你的学习,使你受益终身。要达到这一目的,你首先应多注意从老师的讲授中细心体会,如数学课学习侧重逻辑思维,需要严谨的推导、论证和计算;而语文课则偏重于形象思维,要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只有对文章有至深至真的体味,才可能真正地掌握它。其次,要想更明确地了解某些课程的学习方法,直接向老师请教可能是比较有效的。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悟所教课程中的滋味,认真地向他们求教,听取他们的意见,你会有“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豁亮。

张怀曾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诀窍——怎样学会学习》一书中强调学生和老师应“彼此启发,互相鼓励,通过对某一具体知识、技能的了解、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找到主动发展自己的途径”。这一席话很恰当地道出了课堂学习的一个真谛。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是发展自己,而课堂教学为你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充分珍惜课堂学习的条件吧,它会使你受益无穷!

学习是多姿多彩的生活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工人要上班,农民要种地,知识分子要搞科研,三四岁的孩子要上幼儿园,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简单地说,这些就是他们各自的生活。那么,我们学生的生活是什么呢?学生的生活就是学习!

是的,学习就是你的生活,而且,中学时代的学习还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它无法用其它东西来代替,工人不想做这种工作了,他有可能换别的,学习你能换吗?不能!另外,今天的学习还是你以后生活的基础。在中学,你获取了广泛的知识,成绩优异,那么,无论你将来是步入社会,还是进一步深造,发展前途就有可能更光明;反之,在学校学习得过且过,终日混混沌沌,你不仅失去深造的机会,即使走上社会,也会感到很不顺利。

同学们,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努力学习,顺利地渡过中学生活吧。这里的关键就是,你必须不断坚定自己的学习责任感,把中学阶段的学习看成是人生的一个光荣使命,完成它,才不枉此生。在我们周围,往往有些同学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亲爱的同学,你可知道放弃今天的学习,对你的将来意味着什么吗?“多姿多彩”,恐怕是人们形容生活时最常用的词汇。的确,从生活中我们可以体味人间丝丝温情,浓浓爱意,它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从生活中我们可以吸取奋斗的力量、拼搏的勇气;从生活中我们可以品尝失败的痛苦、挫折的酸涩;从生活中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自我、发掘自我、创造自我;从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历成功的欢乐、胜利的喜悦……这些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而这些你同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因为学习就是你的生活!

常听到有些同学抱怨学习乏味、生活没劲。这不禁使我们想起这样一句名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感受不到这种变化的人是多么不幸啊!”现代文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再也不会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田园式的宁静与沉寂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时刻在变化,扪心自问,你可曾感受到?如果你还没有体会到这些,那么就请你学习、学习、再学习吧!只有学习,你才能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未知;只有学习,你才能更多地发现自然界的美丽;只有学习,你才能体味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只有学习,你才能感到充实和有力;只有通过学习,你才能发现生活每天都有一份新奇,太阳每天都有不同的灿烂!没有了学习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乏味、无聊!

学习就是你的生活,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你所能做的事便是,如何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如何使你的生活不再枯燥?这便是本书所要帮助你完成的: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何改进你的学习

要成为一名优等生,你首先就应该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成效的人。在生活和其它事上,也应条理分明,比如在平时的钱物使用、活动安排、饮食起居、身体锻炼等方面,你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为了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你可以这样去做:

1.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增强大脑的活力;

2.掌握有效的方法,这会使你的工作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强烈的兴趣和动机,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有很高的自信;

4.心理健康开朗,情绪稳定,不会为琐碎小事而斤斤计较;

5.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然,这几点只是一些很一般的原则。它们适用于你所做的一切事。而具体到你的学习上,让我们来看看目前许多的研究结果是怎样描述一名优等生的:

·有一个好的学习计划

·按照时间计划学习

·每天通常在同一时间学习

·通常在固定地点学习

·每次学习时间不长,经常有休息,听课后立即复习笔记

·不将作业留到最后一分钟才做

·学习时不易分心

·不需要以考试来促进学习

然而,我们调查发现:

1.1/3的同学做作业往往拖延,直到最后不得不潦草地完成了事;

2.约有一半的同学在学习时容易分心;

3.约有一半的同学在功课较难时对学习失去兴趣;

4.40%的同学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时间;

5.近乎一半的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由此可见,尽可能地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你的学习效率,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能为自己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将对你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正如我们所说,学习贯穿于你人生的各个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你终生受益,那些在学业上出色的人,往往在以后的人生道路或事业上取得良好的成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吧,它将是你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第三章 学习动机培养

学习是人们有意识地认识世界,掌握前人知识经验的活动。它是人们保持社会变革和人类繁衍的最基本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学习活动,应该是自觉的表现,应该是自我活动的过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种种内在的与外在的原因,常常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使这些行为符合社会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教育活动。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学习的自觉愿望,尽管教师教给他们许多有用的知识,也是收不到效果的。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任务,首先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的动力,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它制约着学习的方向、持久性和效果。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往往把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事实上它们是有区别的。学习目的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或者说是要取得的那个结果;而学习动机则是促使学生去达到那个目标的内在力量,或叫作动因,两者虽有区别但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学习动机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反映了社会和教育对新的一代学习上的要求。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和一定的社会、教育和家庭等条件的影响密切相关的。在阶级社会里,学习动机往往受一定阶级的思想所影响或制约。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实践是复杂多样的。因而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甚至有时一个学生受几种学习动机的支配。

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所产生的直接兴趣。学习上的自觉性指的是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并由此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动。学习的直接兴趣则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它伴随有积极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政治思想方面的认识,把学习与祖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事业联系起来,还由于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的责任感,使得他们对学习的意义有高度的认识。这种动机一旦形成就使他们的学习具有正确的方向和较大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不会因为外界条件的影响而改变。另一类是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的,这种动机往往来自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例如,为了得到好的分数,不能落后于同伴,或者是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或者是为了将来当个科学家等等。这种动机较为短暂而不稳定,容易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不同还可以分为正确与错误的两种。正确的学习动机是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的。错误的学习动机则是个人主义思想作为推动自己学习的动力的。错误的学习动机是不符合人民的利益的、是违反党的教育方针要求的。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错误的学习动机。但是,有许多动机,不能简单地评价其正确或是错误,要做具体的分析。例如,为得好分数而学习,从个人出发,不能说是一种正确的动机,但是,学生在明确了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样一个目的,要争取优异成绩,这就不能说成是错误的动机了。

还有一些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例如,某学生写的作文多次受到教师的表扬,就表现出特别喜欢上作文课;相反,由于某门学科在学习上连续遭受挫折,可能就不喜欢上这一门课了,等等。这种动机虽然在低年级部分学生中存在,但是这类动机起作用的范围,是不能低估的,它往往受一些具体的甚至是偶然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上面这个例子的正反方面,说明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果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研究的结果,列表说明之。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有时会出现分离现象,动机与效果不统一,这说明学习效果还受到除动机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基础知识掌握的状况,等等。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自发地建立起来的。它受环境、教育、社会的影响,是个人在矛盾与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体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

二、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几个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虽然更多地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但它也具有不以社会条件为转移的一般规律,例如,年龄、个性等,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就是如此。了解这些对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十分必要的。(一)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阶级社会里,这种要求充分反映出阶级的利益,因此,反映在学生头脑里的对学习的需要也深深地打上阶级的烙印。例如,在封建社会里,是从读书做官来鼓励学生学习,以“书中自有千种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做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则以培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和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工人为其教育目的;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由此可见,不同社会制约着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另外,不同的家庭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也起着直接的作用。刚刚入学的儿童,学习动机基本上是反映了家长的要求,比如说:“是妈妈叫我来上学的”、“是奶奶叫我来上学的”、“爸爸叫我长大后,当个工程师”等等。家庭积极的影响,例如,父母要求子女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是为了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事业而努力学习,这些要求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都会产生很好的影响。

当然,为祖国、为人民、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学习,这样远大的学习动机是可贵的。但是,只有这样还不够,因为远大的学习动机不一定能与当前的学习任务直接联系起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难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强调培养学生远大的学习动机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较短近的学习动机。每一科目,每一章节,甚至每一课,每一个练习作业,都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生把教师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需要。只有把较短近的学习动机明确起来,并且要服从于远大的学习动机,才不会使学生迷失学习的方向。单纯追求或满足于短近的学习动机,而忽视远大的学习动机的做法是错误的。(二)学生年龄的增长和个性特点的不同,对学习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学生年龄的增长和个性特点的不同,在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总的形成发展趋势是: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他们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有直接联系。例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师讲解时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直观性,教师和父母对他们的鼓励等等,都能推动学生的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般讲,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儿童,他们的学习动机是以直观性动机为主,例如,在自然常识课里讲的内容,都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自然现象,再加上实验和幻灯等教学手段的配合,使他们对于学习自然常识课产生了兴趣,开始热爱科学,努力学习文化课,这就叫产生了直接动机。在这一年龄阶段里,直接动机成了推动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所以又叫作主导性动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加入了少先队,以后又加入了共青团,少先队和共青团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也成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到了高中阶段,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无论是准备升学或是就业,大多是根据个人的学业情况、家庭生活负担等情况作选择的。不管他们选择哪一条出路,这时的学习动机都是被他选择的出路所左右的。所以,教师要特别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动机上出现的弱点,培养他们具有“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