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面对面识人:写给HR和猎头们的超级实用工具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8 01:47:39

点击下载

作者:王春圆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分钟面对面识人:写给HR和猎头们的超级实用工具书

一分钟面对面识人:写给HR和猎头们的超级实用工具书试读:

前言

如果在2016年3月之前,有人跟我说,我具备一种能力,一分钟就能看出任何陌生人的性格,我一定会笑死,以为对方在开玩笑。

然而,从2016年3月开始,我真的做到了只用一分钟就能轻松识别陌生人的性格。目前,我已经看了超过1 400个陌生人,从3个月的小宝宝,到80多岁的老先生。不仅如此,我还开始了“一分钟面对面识人”的公开课,也做一对一辅导,提升学员洞察陌生人性格的能力。后来,我进入企业,用一分钟识人,帮助企业中的领导筛选候选人,帮助HR面试。原本平静的生活,就因为一分钟彻底改变了。参加课程的学员们都快速掌握了这项技能,也做到了一分钟精准看出对方的性格。

而今天,我不仅成为专业的培训师,我甚至开始写人生中第一本书了。后来我还登上TEDx的舞台,成为了分享佳宾(演讲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lzMDExOTExMg==.html)。

短短一分钟,从此我的人生彻底改变了。“一分钟面对面识人”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大多数HR都很熟悉的,或者是社会上流行的心理学测评及其工具。我所做的,就是灵活运用测评工具的内容,通过看陌生人的眼睛(注意只是眼睛),在一分钟之内,精准识别对方的性格和发现对方更丰富的内在信息(非测评问卷可获得的信息)。“一分钟面对面识人”厉害的地方是,只用一分钟看对方眼睛,就能看到5个层次的信息,依次是:

•  性格特征。

•  近期情绪和压力。

•  身体病痛史。

•  原生家庭的影响。

•  对未来的期待(3到5年,甚至更久)。

这一技巧,需要跟人建立很深的链接,最终会提高你的情绪智商(Emotional Quotient)和灵性智商(Spirit Quotient)。

在《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中(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二版,P48),史蒂芬·柯维提出,人类的四大天赋才能是:

•  智商IQ。

•  体商PQ。

•  情商EQ。

•  灵商SQ。

通过“一分钟面对面识人”的技术,可以看出5层信息,第一和第二层对应提升情商,第三、四、五层对应提升灵商。

我有很多次跟陌生人对视一分钟,就把对方看哭了,或者给对方三言两语的反馈,就让对方感动得落泪。我想,这是因为我看到了他们的内在,看到了他们的真我(true self)。

写这本书最初的目的,是给参加课程学习的学员们做教材。后来,我的想法改变了。人的一辈子很短,我的人生只剩下不到2万天了,多做些美好的事情吧。书里面所有的内容,都不是我的发明,仅仅是我的发现。它们不属于我一个人,它们属于大家。既然这么多人对“识人”的话题感兴趣,就让这本书带着所有的“秘密”,去支持更多的人吧!哪怕读者通过阅读并没有做到“一分钟面对面识人”,只有一点点感悟,或者仅仅认同书里的一句话,就已经是很好的一件事了。

写这本书的起心动念,不是出版畅销书,也不是成为畅销书作者,而是以下三点:

一是对自己500多天坚持做一件事的一个总结。

二是感恩一路上支持我的老师们、朋友们和跟我对视的1 400多位陌生人。

三是希望对读者们有一点点帮助。

如果本书的书名能吸引大家翻开这本书,希望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有一点点收获,是的,一点点就够了。

这本书是我的第一本书,是处女秀。对于写书,我真的没什么经验。虽然我在本科和硕士期间,还有在大学做讲师的时候,都发表过论文,可是这本书,真的像是我的孩子。

大家怎么可以更好地认识了解我的这个孩子呢?

如果您想了解理论,请直接阅读第二章。

如果您想了解我为什么会开始去看陌生人,为什么有学员愿意付费参加课程,而且口碑还不错,又为什么会开始写这本书,请直接阅读第三章,里面有很多真实的案例。

本书中的案例都是匿名的。因为这些跟我对视一分钟的陌生人,基本都没有给我留联系方式,而且在当时,我根本也没有写书的想法。所以如果您看到跟您类似的经历,并且您跟我做过一分钟的对视,如果您对于文字有任何疑义,或者任何想法,都可以跟我联系。

如果您想了解如何在面试中运用“一分钟面对面识人”的技术,可以阅读第五章。

如果您有很多疑问、好奇,甚至是怀疑,都欢迎您阅读第六章的学员问答。当然,如果您在阅读本书之后,还有任何问题,非常欢迎您发来邮件进一步交流。

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团队领导和HR,在面试的时候,更加精准地了解面试者的性格、情绪、思维模式等。甚至在谈薪资的时候,在裁员的时候,在与投资方谈判的时候,都可以通过短短的一分钟,就了解对方内在的性格、品格、为人处世的风格和价值观,以及当下的情绪等信息。

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猎头更加清晰地了解客户的行为偏好,更好地匹配客户需求,真正满足客户的期待,甚至可以跟客户成为朋友。

希望这本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被面试者,了解HR或者团队领导,在面试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

希望这本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更多人了解你们的家人、朋友、同事,知道如何与他们更高效地沟通。

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他人,我们可以反观自己,因为世界是一面镜子,只有更多地了解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人的内在丰富多彩,让我们通过一分钟,做镜子,照出他人的内在,与他人迅速建立链接和信任,走入每个人的内心吧!

我的邮箱:oneminutepeoplereading@gmail.com,新浪微博:@一分钟面对面识人Anne Wang2017年7月16日于上海第一章一分钟可以做什么?看到任何陌生人的性格!!!

是的,我用了3个感叹号!!!

每当我与陌生人对视,做出反馈之后,基本上大家会有3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种反应是:我还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吗?

第三种反应是:你是学心理学的吗?

当一个陌生人(包括外国人)有这样的反应时,说明我真的看出了他们的性格。

我在Toastmasters国际英语演讲俱乐部(更多详情,请登录官网www.toastmasters.org),有一个认识多年但是不熟悉的朋友,名叫Steven。一直对他的固有印象是很有领导能力,善于交际,在Toastmasters国际英语演讲俱乐部里见到任何人都会主动开口打招呼,性格非常外向开朗。当然,大家也都非常喜欢他。

后来他应邀参加了“一分钟面对面识人”课程。他是我课堂上第一个跟我做demo(示范)体验一分钟对视的学员。

一分钟计时开始。

刚开始看他几秒钟我就发现,原来他并不是天生具有领导力的。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是责任感,关注细节,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准。原来他更喜欢一个人不断钻研和探索,原来他并不是一个性格那么开朗的人,原来他是一个注重自我思索的偏内向的人。同时,我还感受到他最近有压力。

一分钟到了。

我对Steven说了3句话:

第一句,你的领导力来自后天的培养。

第二句,你的内在天性是很有责任心,认真细心,喜欢钻研思索,更喜欢一个人独立完成工作,不喜欢带领团队。

第三句,你最近有些压力。

Steven听到我的反馈,用了“震撼”这个词。他说他最近刚刚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刚换了一个不同工作范围的职位,不想再带领过多人的团队。他说感觉带团队挺累的,最后还是决定选择去做更能平衡工作和生活、更适合自己的那份工作。

在课程结束后的反馈表上,Steven这样写道:为了完成我的目标—看1 000个陌生人,我真的去咖啡厅和陌生人搭讪。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结出了一套万能话术(第六章中有详细介绍),超过九成的陌生人,都会同意跟我对视整整一分钟。一天,我看到一位男士一个人坐在咖啡厅喝咖啡。我就走上前,自信地讲了一遍话术。他很有兴趣,并很有礼貌地请我坐在他的对面,然后进行一分钟对视。让我们叫他Alex。一分钟计时开始。首先,我看到的是Alex的眼神非常坚定,同时也有探究和钻研的气质。但是他的眼神并没有给我咄咄逼人的压迫感,反而让我感到平和与舒服。而且他还有一对可爱的小酒窝。稍后的几秒,我又感受到他目前还是很有压力的。

一分钟结束。

我给Alex的反馈是4句话:

第一句话,你具有天生的领袖气质,是非常好的团队领袖。

第二句话,你非常注重专业、品质、细节,喜欢钻研思考。

第三句话,你很注重人,内心平和、不急躁,可以平衡好事业和家庭。

第四句话,你虽然最近有些压力,不过很有信心去面对,去解决。

Alex听了我给他的反馈,觉得我分析得非常到位。他说他做了14年的化妆品销售,的确一直带领团队,同时也很注重团队的培养。目前正在筹办自己的化妆品公司。所以他特别问我,还有什么可以提升的地方。

我回答说,如果是创业,做自己的化妆品品牌,还需要一个合伙人去弥补他社交和市场推广的这部分不足。他虽然做了14年的化妆品销售,但是骨子里不是很喜欢社交场合。就算社交,也是带着目的去的,有选择性地社交。

Alex听了我的分析,频频点头。后来Alex也成了我课程的学员。

一分钟,很短。

一分钟,也很长。

在一分钟内,能够看出很多信息。你想跟我一样,具有这样的能力吗?如果您想了解背后的理论,请继续往下看吧。如果你想了解《一分钟面对面识人》的来历,请直接看第三章。第二章实打实的理论篇:背后的理论知识

理论这部分,并不是本书的重点。

首先,这些理论都不是我的发明。

其次,本书的重点,是教会大家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用一分钟就看出对方的性格和更深层次的信息。买一台电脑回家,只需要知道如何操作就可以了,不需要从电子元器件、电路等开始学习。这本书更接近一本自学手册,或者参加过课程学习之后的练习册。这本书可以让你通过不断练习,在识人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为了能够真正掌握这个高效的识人技术,我们必须了解背后的理论基础。

最后,市面上、网络上对这类理论的介绍、分析、测评等,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不需要我赘述,所以本书对理论只做一个简介。

理论部分包括:性格识别方面的4P理论、DISC理论、PDP测试、性格色彩分析、MBTI理论和荣格的潜意识、情绪智力、大脑的四种波、肽、肌肉测试等大家不太了解的理论。

如果你掌握了性格识别的理论,你可以通过30次左右的练习,轻松识别任何人的外在显现和内在隐性的性格。如果你掌握了书中提到的其他理论,你就可以看到第二层到第五层的信息。当然,需要大量的练习。

我能看到的信息,分为5层,即:(1)性格特征。(2)当下的情绪和压力。(3)原生家庭的影响。(4)身体病痛史。(5)对未来的期待(3到5年,甚至更久)。

首先来看一下,本书的重点理论依据4P理论。4P理论

教练技术培训老师Paul Jeong博士,在他的CPCP教练技术中把人的性格分为4个类型,分别是:图2.1 4P理论

•  Power权力型。

•  Popular社交型。

•  Peace平和型。

•  Perfect完美型。

书后附录中有4P测试表格,请参考。

4P的性格特征如表2.1所示:表2.1 4P的性格特征

4P的关键词如表2.2所示:表2.2 4P的关键词

我在做“一分钟面对面识人”的培训时,各种性格特点的学员们也会写下他们喜欢做的事和不喜欢做的事,总结如表2.3所示。表2.3 4P性格对比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开始对号入座了?

也许你会说,啊呀,我就是那个性格的,就是我的真实写照啊!

也许你又会说,啊呀,怎么每个都跟我很像啊,我到底什么性格啊?

也许你还会说,这种性格分类是过度的刻板印象,可供参考的价值不高吧,毕竟人都是会变的。

其实,性格分析只是一个大的方向。不是所有人都只有一个突出的P的性格。如果给每个P打一个分数(1到10分),很少有人会一个P很高的分数,另外三个P为0分的。一般人都是4个P都有分数,有的2~3分,有的6~7分,只是分值不同,每个人的4P分数分布不同而已。

当然,也不排除有相同分数的可能性。我也见到过有人3个甚至4个P的分数几乎都一样。

大家可以结合本书附录中的测评表,进一步理解4P理论。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也欢迎给我发邮件。DISC理论

我是先接触了4P之后,才知道有DISC这个测评的。相信很多HR、讲师和心理学的爱好者们,应该更加熟悉这个测评。

DISC的性格测试也把人的性格分为4类,分别是:

•  支配型(Dominance)。

•  影响型(Influence)。

•  稳定型(Steadiness)。

•  遵从型(Compliance)。

其实4P跟DISC对于性格的分类基本一致。对应关系如下:

支配型(D)=Power权力型

影响型(I)=Popular社交型

稳定型(S)=Peace平和型

遵从型(C)=Perfect完美型

看图片,可能更容易理解(见图2.2)。图2.2 4P与DISC对比

有更多兴趣的朋友们,请自行上网搜索DISC的免费测评。PDP理论

市面上还有一种用动物命名的PDP(Professional Dynamitic Program)行为风格性格测试,也是将性格分为4种类型:老虎、孔雀、无尾熊和猫头鹰。对应的方式如下:

老虎=支配型(D)=Power权力型

孔雀=影响型(I)=Popular社交型

无尾熊=稳定型(S)=Peace平和型

猫头鹰=遵从型(C)=Perfect完美型

网络上有免费测试,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再做一遍。性格色彩分析

可能还有人听过或者看过乐嘉老师的“性格色彩分析”。对于乐嘉的《色眼识人》这本书,我还是蛮喜欢的,语言很轻松,故事很有特色,也很丰富。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尤其是对于人性的描述,可以借鉴。

性格色彩分析,也是把人分为4种性格,对应情况如下:

黄色=老虎=支配型(D)=Power权力型

红色=孔雀=影响型(I)=Popular社交型

绿色=无尾熊=稳定型(S)=Peace平和型

蓝色=猫头鹰=遵从型(C)=Perfect完美型

网上也有很多资料。喜欢研究的朋友们,可以去进一步了解。MBTI

这个测评也是全球最流行的测评之一。这个测评是美国心理学家凯恩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制定的。她们在荣格(Carl Jung)的性格理论的基础上做出研究,一共有8个指标(见表2.4),16种性格分类,按照英文的字母排列。网络上有在线测评,可以通过测评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性格。表2.4 MBTI类型指标介绍

这里提到MBTI的目的是对应前面介绍的4P理论。本书以4P理论为主,因为更简单,更容易记忆和理解。MBTI跟4P理论有对应关系,用十字象限表示,如图2.3所示。图2.3 MBTI和4P对应关系

也有人说,4P是外在的性格,容易改变。MBTI是内在的性格,不容易改变。

我部分同意这个观点。

在我看的1 400多人的实际案例中,4P、DISC、MBTI等这些测评,每个测评都会有一个显性和隐性的概念。人的性格就好比冰山,有一部分是露在水面上的,还有一部分是在水面下的。不是说用4P测评测出来的就是显性性格,用MBTI测出来的就是内在的隐性并且不变的性格;不是说哪个测评就一定能够测出外在性格,哪个测评一定是测出内在性格。测评的结果,是与这个测评的人当下的状态直接相关的。

如果这个人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做测评,跟舒适感受下的测评结果,是会有很大差别的。另外,如果这个人知道选择什么选项会产生什么结果,比如选择A就可以成功面试,选择C就可能无缘这份美差,那么测评就一定会产生偏差。

所以,任何一个测评都是具有保质期的,也就是说只是反映当下的结果。同时,任何一个测评都会受到测试人当下的情绪状态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是反映冰山的某个横截面,并不是冰山的全貌。

所以,大家不必根据测试结果给自己贴标签。

同理,通过“一分钟面对面识人”看到的结果也是反映当下或者近期的性格、情绪等信息。人都是会变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人或事,只是变化的程度有差异。

曾经在公开课上,有一个学员也提出这个问题:人的性格是否会变?我的回答是:当然会变。就像婴儿刚生下来,只能喝奶,大一点了可以吃辅食,之后才开始吃米饭,到更大一点,就什么都可以吃了。所以,性格也是随着人的年纪、阅历、环境等改变的。外在性格比较容易改变,内在性格相对不太容易改变,但是如果遇到重大事件,也可能会产生改变的。

在这里总结一下:要带着辩证、发展的眼光看这本书,更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看看我们的心智模式,是开放的心智模式(open mindset)还是固定的心智模式(fixed mindset)?带着开放的心智,我们才可能发展和进步。荣格的潜意识

荣格大神终于要出场了。我也是很忐忑地写下这些文字。为什么忐忑呢?

第一,在写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了解他,只知道他是个心理学家,连哪个国家的都不知道。但是,当我具备了看人的能力之后,有一个研究MBTI测评的朋友说,可以去看看荣格的理论,对我更精准地面对面识人,会更有帮助。所以,我对荣格的认知,时间很短,也很浅薄。所以如果写得不对,写得不好,可以大力质疑我,我会在今后的课程中修正提升,更好地支持大家。

第二,潜意识这个东西也很玄妙。有些人对它赞叹不已,有些人却嗤之以鼻,甚至说它是伪科学。不管怎样,对于潜意识、无意识、意识等定义的解释,不是我的强项。但是我厉害的是,看过的每个陌生人,都说我的反馈是对的。目前,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可以触及任何人的潜意识。我还没有找到这方面的理论支持。如果正在阅读的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或者您知道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请跟我联系。我需要仔细研究一下,我为什么会有这个能力。也能帮助我更好地教会更多人,提升大家的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

荣格对于潜意识部分的分析,重点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百度百科上对于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解释如下:“个人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的第二层,作用要比意识大。它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梦和幻想等。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的内容是情结。情结往往具有情绪色彩,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潜意识丛,如恋父情结、批评情结、权力情结等。

个体潜意识是一个容器,蕴含和容纳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曾经一时是意识经验,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压抑或遭到忽视的内容,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问题、人际间的冲突和道德焦虑等。还有一些经验,它们与人们不甚相干或显得无足轻重,由于本身强度太弱,当人们经历它们时达不到意识层,或者不能留驻在意识之中,因而都被贮藏在个体无意识里。所有这些构成了个人潜意识的内容,当需要时,这些内容通常会很容易地到达意识层面。“集体潜意识”是荣格理论中最大胆、最神秘并引起最大争议的概念。理解集体潜意识就理解了荣格理论最核心的部分。集体潜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演化进程中的集体经验,或者用荣格本人的话来说,它是“一种不可计数的千百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成绩,一种每以实际仅仅增加极小极少变化和差异的史前社会生活经验的回声”(荣格1928,第162页)。不仅全部人类历史的各个片断都能在集体潜意识中找到,而且进化为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或动物祖先的踪迹也能在集体潜意识中发现。既然集体潜意识产生于全人类具有的或一直都具有的共同经验,那么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对于一切人类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荣格说,它是“从任何一种有关于个人的东西中分离出来的,是全人类普遍所具有的,因此它的内容到处都能找到”。

在“一分钟面对面识人”的技术中,目前我会看到个人的潜意识跟童年记忆、父母的教育方式紧密相关。在后续的事例中,会重点跟大家分享。

也许你会问,潜意识对于“一分钟面对面识人”有什么作用呢?

其实在我看人的初级阶段,我不相信我会看到陌生人的潜意识。可是,随着我看人数量的增加,尤其是当我突破500人的时候,我几乎次次都能看到对方的潜意识、对方的内心期待和对方的意图。并且我还可以跟对方的潜意识沟通和对话。一分钟对视结束之后,当我跟对方确认信息时,通常都会得到肯定与认可。

写到这里,用图片跟大家总结一下有关性格识别的理论,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再多说一句,最厉害的,不是你是否理解或者记住了这些理论,最重要的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只有大量练习,你才能真正通过对视一分钟,看出对方的性格等5层信息,做到精准识人。

通过问最简单的2个问题,其实就可以判断一个人属于上图哪个象限了。(1)你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是决定快,还是决定慢?(2)你是更喜欢跟人一起工作,还是喜欢跟物品一起工作,比如数字、工具、电脑等?

如果做决定快,而且对工作更加专注,不喜欢社交,就是Power权力型。

如果做决定快,特别喜欢跟各种不同的人交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就是Popular社交型。

如果做决定慢,深思熟虑,同时很注重他人感受的,就是Peace平和型。

如果做决定慢,深思熟虑,同时更关注逻辑、分析、探究,而不是关注他人感受的,就是Perfect完美型。

是不是挺简单的呢?

但是有人又会说,人的性格哪有那么简单?我到现在还不知道我自己是什么性格。我有时候做决定快,有时候又很慢,都纠结死了;有时候跟大家在一起很开心,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喝杯咖啡,也很惬意。这样看来,我岂不是4个P的性格都有?你这个分析很不靠谱啊!

正如荣格所说,每个人都有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潜意识还分为个人潜意识和更深层的集体潜意识。

所以性格分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就像冰山,一部分在海面上,更多的部分在海面下。海面上的显性部分,会随着环境,比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等改变;但是海面下的隐性部分,是几乎不变的,这部分也可以理解为本我(Self)。

有些人也说,在压力指数高低不同的时候,性格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对于这一点,我的理解是,当压力越大时,越容易激发海面下的大部分冰山发挥作用。所以很可能看到跟平时极大反差的性格特质。

这部分反差,目前我也能通过一分钟对视看出来。就像开篇的Steven的例子。他外在看起来是Power权力型和Popular社交型,其实内心是个Perfect完美型。而Popular社交型跟Perfect完美型在4个象限中的分布是对角线关系,所以,他的外在表现和内心还是有很大反差的。如果能在工作、家庭生活、社交等方面更加注重自己的本我,也就是海平面下面的冰山部分,更加真实地活出本我的状态,那么这个人会有更高的幸福指数。

如果一定要去追求跟自己内在性格特质不同的性格偏好,并不是不可能,只是会花更多精力,花更多能量。下面有2个关于改变的公式:

改变=时间+能量

表现=潜能-干扰

第一个公式说明,任何改变,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持续的能量的增强或者减弱,才能引起改变。就好比烧水,为了能够让水从常温烧开成为沸水,必须持续加热,持续加热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热量。同理,如果你希望你的性格有改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能量。时间不足或者能量不足,都无法实现改变的目标。因此,在决定改变性格之前,你要评估是否值得这么去做。第二个公式,表现=潜能-干扰,很好地总结了我从2016年3月到现在出书的全过程。表现,就是外在展现,别人能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各种显现结果。潜能,顾名思义,就是蕴含在内、还没有发挥出来的能力。干扰,就是各种阻力、障碍。这些干扰,可以是来自外界的各种不顺利、不配合、不友好,也包括自我内在的不确定、怀疑、后悔,或者身体病痛等挑战。

为什么说这个公式很好地总结了我出书的全过程呢?首先,在我写下100个梦想和100个行动计划,并且最终选出了1个行动计划的那一刻开始,就隐隐感受到我自己的一部分潜能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得到开启和发挥。在24小时内开始实施这个计划到完成100次与人一分钟对视的过程中,我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干扰。首先,有陌生人当面拒绝跟我对视。但是因为是陌生人,所以对我的心理挑战并不大。可是在我继续练习对视,跟曾经一起学教练技术的同学对视的时候,有人竟然当着我的面说我“神叨叨”。当时这“神叨叨”3个字,对我刺激特别大。为此我回家默默掉眼泪。我不理解,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就是继续练习大家都学过的一个方法而已,我怎么就神叨叨了?我差点因此都要放弃这个一分钟的对视练习了。哭完之后,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我对自己说:这个说我“神叨叨”的同学,自己根本就没有大量练习过这个对视方法,看的次数还没有我多,也没有我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凭什么说我?有什么资格批评我?我反而变压力为动力,化干扰为动力。之后,我在继续练习对视的过程中,又克服了身体的疲惫,天气的寒冷和炎热。还有些对视的人说我的反馈不对、不准,也曾让我对自我产生了怀疑。所以在完成100个、300个、500个、1 000个、1 400个对视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克服干扰,通过大量行动开发潜能的过程。当我克服各种干扰,逐渐展现潜能时,各种外在表现也陆续出现了。目前,我已经开设了近30次沙龙、7次培训课程,总结经验并写书出版,这些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的,就是外在表现了。

这里我也想澄清,我写到我的同学,并非借此机会一吐为快,而是希望各位读者了解一些背后的故事,大家在对抗你们自己的干扰的时候,也可以坚定、勇敢,对自己决定要做的事努力到底,而不要因为别人的负面评价而轻易放弃。

为了获得优异的表现,我们要开发潜能,减少干扰,带着坚定的心,为自己的行为负全责。

所以,期待做改变的各位读者,先根据这两个公式,自我分析一下。并且听从自己的内心,勇敢上路吧!

在后面的技术篇,我会重点跟大家分享,如何看出内在的4P性格偏好。这个很关键,很重要,很有用。

如果能看出性格特征,就是及格60分;

如果能看出情绪和压力,就是70分;

如果能看出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是80分;

如果能看出对方的内心期待,就是90分;

如果能看出对方3~5年的期待,就是100分了!

再用一个冰山图,来说明一下我识人的5个层次。

•  性格特征:冰山水面上的可见部分,也就是事实部分。

•  情绪和压力:冰山水面下的感受部分。

•  身体病痛史:冰山水面下的感受部分。

•  原生家庭的影响:冰山水面下的意图部分。

•  内心期待:冰山水面下的纯粹觉察部分。

4P性格和行为模式是很容易识别的,这其中也包括很多识别人的书中提到的微表情、语音语调、眼神、姿态动作等。因为非常容易识别,所以是冰山水面上的可见部分,也是已经成为事实表现的部分。进一步讲,外在表现是否可以改变呢?当然可以。改变来自冰山水面下各层次的改变。只要下一层改变了,上面的几层都会相应改变。只是改变的明显程度因人而异。这里先不展开。

这一层的性格辨别,只需要学习眼珠的抖动频率,以及在一分钟抖动模式的渐变,就可以完全掌握,也是最简单的部分。

情绪和压力是冰山水面下的第一层,也是通往更深入层次的关键一层。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只要多加练习,就可以感受到对视的人的情绪和压力,一部分学员,短时间后就可以感受到个别对视的人身体的不适。因此,情绪和压力、身体病痛史,都是对应感受部分。情绪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同时身体的健康程度也会影响情绪,相互产生作用。

要感受情绪和压力,重点要练习与对方呼吸的匹配。后续还会对此进一步详细说明。

身体病痛史,这部分如何能感受到,很多人觉得很神奇。其实很简单。重点要练习让自己的思想、身体都静下来,关注对方,感受对方。练习之后,你会感受到自己身体某些轻微的振动。这些振动如果严重一些,可能会堵、麻、胀、痛。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精微感受的能力,我认为冥想是最有效的方法。后续还有很多这部分的案例说明,请耐心地读下去。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冰山下面比较深层次的部分,属于意图、信念和价值观的部分,是第四层。要看到这个部分,不仅需要练习,也需要一些天赋。

原生家庭的影响,这部分练习的重点,是要提升对人、能量和环境的感知能力。语言在这里不足以说明。如果你实在不明白,觉得完全超过了您逻辑思维的理解能力,就把这当故事随便看看吧。下文有很多真实案例,不妨一读。

对未来的期待,这是冰山的底层。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一层。同时,这一层与第一层性格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这一层是这个人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映。如果你真的能看出每个人行为、语言、动作背后的意图和期待,那沟通就真的会非常高效,而且不会受到外在很多信息的干扰。外在信息包括对方的衣着、开的车、年收入、家庭背景、在组织或者公司中的头衔等。

很多人在平常的沟通当中都会隐藏真实意图,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处于优势地位。因为隐藏了真实意图,沟通中就会产生种种误解。如果你可以在一分钟内洞察对方的真实意图,就会快速建立信任的纽带,实现高效沟通。

要看到他人对未来的期待,重点要练习对他人能量的全面感知。学习风格偏好决定你能学得多快,学得多好

看到这里,请你先到网上做一下VAKD学习风格测评,再回来看下面的文章。

学习风格偏好的测试有什么用呢?你是如何做决定的,如何学习新知识的,或者如何看待世界的,都可以从这个测试中获得深入了解。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测评的可信度很高,而且几乎不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如果你看到这里,觉得很开心,那说明你是一个喜欢分析的Perfect完美型,或者这个P的性格分数很高。我猜对了吗?

VAKD分别是4个英文的首字母大写:

V=视觉型(Visual)

A=听觉型(Auditory)

K=感觉型(Kinesthetic)

D=内心对话(Auditory Digital)

怎么理解呢?

视觉型的人,对于颜色、图形、线条的理解速度非常快,也容易记忆。

听觉型的人,对于节奏、声音、音量特别敏感。所以讲话很好听的人,一般都是听觉型的人,当然,他们对于噪声的忍耐度也是最低的。

感觉型的人,对于触觉、身体的感受特别敏感。所以这一类型的人,比较喜欢舒适的物品,也很喜欢拥抱、亲吻等肢体接触。

内心对话型的人,对于逻辑思维、条理分析,特别擅长,所以这类型的人思虑一般都比较重。如果想不明白,是不会做决定的。

VAKD的4个分数会出现不同的分布,所以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测试总分为100分,所以VAKD的4项平均分为25分。

有人是1个单项分值特别高,其余3个相对比较低,比如A超过30分,其他都低于20,说明这是个听觉型(A)的人,很容易受到别人言语的影响。

如果有人是2项或者3项分数差不多,就说明这类人可以同时接收很多信息,并且同时开启相关的模式去加工处理信息。

这里举2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某人分数分别是:V,21分;A,19分;K,33分;D,27分。

总共100分,最高分是K感觉型33分,最低分是A听觉型19分。这个人的偏好属于感觉型。

假如这个人要买新衣服的话,他/她会直接去服装店,先去摸一摸衣服的面料,试穿一下,然后看一下同款的几种颜色,看一下吊牌上面的介绍和价格,甚至可能上网搜索一下同款的价格。想清楚之后才会去问服务员,有没有优惠活动,哪个颜色更适合之类的。当然在他/她跟服务员聊天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决定买还是不买了。

这个例子,就是先从最高分K感觉开始,试穿;接着到V视觉,颜色;再接下来到D内心对话,对比网上价格,或者多去旁边几家店比较;最后A听觉,跟别人对话,接收他人的反馈信息。

所以VAKD不仅可以测试学习风格、接受信息的风格,同时也可以测试做决定的风格。做决定的时候,是从最高分数的方面开始,一直沿着降序的方式,到第二个高分、第三个高分,最后到最低分值,最终做出决定。如果四个分值中,分值差距越大,说明在做决定或者接收信息的时候,高分方面的影响力越大。如果四个分值的差距越小,说明在做决定或者接收信息的时候,几个方面同时做出影响。

第二个例子。是在我的公开课上,有一个学员K和D的分数一模一样,都是33分。所以这个学员的学习模式就是要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这样的方式,学得最快,效果也最好。如果这个学员做决定,不仅要自己想明白,更重要的是要一边尝试,一边反思,所以在最终决定之前,会先尝试一小步。

讲了这么多理论,到底对“我们一分钟面对面识人”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呢?

我们这个识人的工具,是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睛进行的。所以K感觉型分值高的人,特别有优势,学得最快。

如果D内心对话型的分值最高的,而且与其他3项的分值差超过5分以上的,基本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也很难学会。因为这个工具更多地依靠身体感受,不是依据理论分析。所以如果你的测试结果是D分值高,说实话,我不太建议你继续学习,因为会花费你非常多的精力和能量,去调整你以前的学习习惯。

但如果D内心对话类型的朋友们一定想要学会,那么恭喜你,你的情绪智力会有全面的提升,会被更多人喜欢和欣赏。在情绪智力方面,会有特别大的突破。因为D类型的人,一旦学会,会特别坚持,而且能把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

所以我本人,非常期待有一天,有一位D分值高的人,能学会“一分钟面对面识人”,然后可以跟我一起,写出更全面、更系统、逻辑性更强的2.0版的书。这个人会是你吗?情绪智力

刚才提到的情绪智力,也是大有来头的理论。目前情绪智力理论主要有3种:萨洛维(Salovey)和玛依尔(Mayer)的、巴昂博士(Bar-On)的以及尼尔·戈尔曼博士(Danial 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模型。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在1990年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1994年,由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博士(Dr.Daniel Goleman)出版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成为畅销书,情绪智力的表述在全球流行起来。他的研究表明:“90%领导者的成功取决于情绪智力。”

1997年,巴昂博士(Bar-on)提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对全球1 254名成功的销售经理进行了研究,并且设计了专门的情商测试。

情绪智力的5种能力是: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认识自身情绪,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妥善管理自身情绪,是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比如,自我安慰,主动摆脱焦虑、不安情绪。有人发现,当自己情绪不佳时,可用以下方法帮助调整情绪:①正确查明使自己心烦的问题是什么;②找出问题的原因;③进行一些建设性的行动。

3)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

4)认识他人的情绪

认识他人的情绪,指对他人的各种感受,能“设身处地”地、快速地进行直觉判断,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在人际交往中,常能从对方的语言及其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姿势等来判断其真正的情绪情感,而不是对方“说了什么”。

5)人际关系的管理

人际关系的管理,是指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人缘、人际和谐程度都和这项能力有关。深谙人际关系者,容易认识人而且善解人意,善于从别人的表情来判读其内心感受,善于体察其动机和想法。这种能力的具备,易使其与任何人相处都愉悦自在,这种人能充当集体感情的代言人,引导群体走向共同目标。(获得更多信息请参考http://wiki.mbalib.com/wiki/%E6%83%85%E7%BB%AA%E6%99%BA%E5%8A%9B)

本书就是帮助你通过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提升自我情绪管理,提升人际关系。尤其是第四点,认识他人的情绪,是《一分钟面对面识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也是史蒂芬·柯维特别强调的人类的四大天赋才能中的第三个天赋才能:情商(EQ)。神奇的大脑

在开始写这本书和开始做培训之后,我一直想方设法学习更多神经科学方面的知识,以解答我内心的问题:为什么我只需要短短一分钟就可以看到这么多信息?我的第一步是研究大脑。

大脑是由左右两个脑半球和胼胝体组成的。左脑被称为逻辑脑,右脑被称为艺术脑。通常左脑发达的人,逻辑性更强,善于分析、判断、推理等。右脑发达的人,更擅长创作,有更强的感知力。所以我大胆地推测,学习风格测试中D内心对话分高的人,都是左脑更发达;K感觉型分高的人,右脑更发达;如果K感觉型和D内心对话分都很高,说明左右脑都比较发达;如何更好地发挥全脑的作用,关键就在于胼胝体,两个半脑中间的桥梁,如何在左右半脑来回切换。

我在对视的实际练习中,对此也深有体会。如果对方是D内心对话分高,或者特别善于思考、逻辑性强、想法特别多的人,我在看对方的时候,我的左后脑勺都会发麻。最开始,我还觉得很不可思议。现在回想,应该就是我感应到他的左脑的活跃和兴奋,仿佛中央处理器,因为运算复杂,消耗能量多,散热更多。

一分钟面对面的对视练习,是练习提升右脑、提升直觉、提升整个潜意识的感知能力。

目前已知的大脑的神奇之处,包括以下方面:(1)大脑是耗氧量大户。虽然大脑的重量只有身体的2%,却消耗了身体大约17%的能量和20%的氧。(2)大脑会产生电量。清醒时,大脑产生的电量在10瓦到23瓦之间,足以点亮一个灯泡。(3)左右两个大脑是分开的,并且工作方式是不同的。(4)大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完成了生长的全部阶段。(5)大脑是没有疼痛感的。(6)60%以上的大脑成分是脂肪。(7)大脑被切除一部分,人依然可以存活。

大脑在运作的过程中,会产生4种不同的波:α波、β波、θ波、γ波。大脑的结构、功能,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为什么我能看到陌生人过往记忆片段的画面?为什么我可以感知他们对未来的期待?为什么我还可以感受到他们身体上的疼痛或者目前的压力状态?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可以感受到大家的脑电波。

所以有朋友建议我用脑波仪器测量我在对视的时候,我的脑波跟对方脑波的相似度。如果相似,就说明我确实接收到了对方的脑波,并且与之共振。如果读到这里,您有这方面的资源,欢迎与我联系。我也非常期待能够有更多数据和实验报告,证实我在一分钟对视中收获信息的准确性。

在了解了大脑的构造、功能之后,我发现并没有解决我的困惑:为什么我能感受到这么多信息。所以我继续探索。突然有一天,一个做教练的朋友随口说了一句:你不如看看量子力学,说不定会有启发。因为这句话,我了解到了神奇的肽。神奇的肽

我们的思想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在我们的身体细胞中,有很多的接收器。这些接收器每一个都对应着一个肽,或者是一个蛋白质。当我们感受到愤怒、伤心、自责、兴奋、开心或者紧张的时候,每一个情绪都会释放出对应情绪的一群神经肽。这些肽从身体中产生,并且与细胞中的接收器连接,当接收器接收到肽之后,这些细胞的结构就改变了。有趣的是,当这些细胞进一步分裂的时候,分裂后的细胞更容易接收到它们熟悉的肽。同样,新分裂的细胞,不太容易接收到母细胞或者姐妹细胞接收器不熟悉的肽。

因此,如果你给你的细胞投放大量有关负面情绪的肽,你也就是给你的细胞设定了一个模式,在未来接受更多的负面情绪的肽。更糟的是,你减少了接收积极态度相关的肽,这也就使你变得更加负面。

这就是为什么在长期的负面态度模式的影响之下,需要更多时间转变为积极正面的模式。”

以上文字是我的翻译。英文原文如下:

“There are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receptors on each cell in our body. Each receptor is specific to one peptide, or protein. When we have feelings of anger, sadness, guilt, excitement, happiness or nervousness, each separate emotion releases its own flurry of neuropeptides. Those peptides surge through the body and connect with those receptors which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each cell as a whole. Where this gets interesting is when the cells actually divide. If a cell has been exposed to a certain peptide more than others, the new cell that is produced through its division will have more of the receptor that matches with that specific peptide. Likewise, the cell will also have less receptors for peptides that its mother/sister cell was not exposed to as often.

Thus if you have been bombarding your cells with peptides from a negative attitude, you are literally programmingyour cells to receive more of those peptides in the future. Even worse, you are lessening the number of receptors of positive-attitude peptides, making yourself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