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早知道——高中卷(第三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0 11:07:13

点击下载

作者:丁晓山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中三年早知道——高中卷(第三版)

高中三年早知道——高中卷(第三版)试读:

第三版出版说明

本书的目的:

本书旨在帮助高中新生及其家长提前预知高中三年即将面对的问题,是看得见的“预防针”;可帮助家长、老师和学生及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是买得到的“后悔药”。

本书的内容:

本书依据教师、家长、学生的口述记录择善而成。选择的标准有三:一是必须是高中、高考的过来人;二是真实可信,言之有物;三是每人仅限一篇,必须写高中三年印象最深的事情。

本书的编排:

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分别收录高一、高二和高考前后的过来人给后来者的忠告。另有附录,收录“高中三年大事年表”等内容。

本书的对象:

本书适合高中新生及其家长使用,也可供教师、研究者及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读者参考。

本书的版本:

本书自2006年出版后广受好评,仿效者众,2007年出版了该书的修订版,此次是经过全面修订,内容更新后的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

序言

中国有句古话:“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育则立,不育则废。”教育对每个家庭来讲都是一件大事,培育孩子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把教育孩子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尽量事先考虑周到,那么就会更顺利、更成功地把孩子培养成才,反之,就会走不少弯路。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早知道”,就不会恐慌。从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大多数父母除了喜悦之外,并没有做好如何教育孩子的心理准备。牛顿最为人熟知的一句名言是:“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父母能够做到“早知道”,那么,孩子从出生到成长、成才,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老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早知道”,就会适时地提醒孩子们——你们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早知道”,那么,就会事先在心理上、行动上作好准备,也许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会比其他的同龄人起步更快一些。

那么,父母怎样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失误?老师如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孩子们如何在成长的道路上做到有准备地上路?这就要求无论是施教者还是接受教育的人都要认真地做好“教育”这门功课的“课前预习”。“预习”也要有针对性。就像打流感预防针以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即将会流行哪种类型的流感,然后再去选择注射和这种类型流感匹配的预防针一样,“预习”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呢?《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系列丛书就是一套非常实用的“预习参考书”,把读者们想不到的都尽可能地帮助大家想到了。这套丛书依据小考、中考、高考的“过来人”——学生、家长、老师们的口述记录择善而成,内容真实、可信,而且言之有物。《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系列包括《小学六年早知道》、《初中三年早知道》和《高中三年早知道》3本。看了《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系列丛书的书稿,感觉就像是看了一部回放的小学、初中、高中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纪录片。书中选取了在小学、中学、高中三个阶段会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而且选取的这些问题涉及到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还涉及到了孩子们在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出现的有关心理、情绪、情感、习惯、爱好、身心的健康和成长等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老师、家长们来讲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孩子们来讲,《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丛书讲述着同龄人的故事,也许从字里行间还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看完这套书稿,我想:如果自己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者是一位正在读书的孩子的母亲,那么,《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丛书会给自己哪些切实的帮助和启迪呢?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作准备。《小学六年早知道》中提到的“上学第一天重要”,让我想起了发生在微软帝国的创立者比尔·盖茨身上的一个小故事。比尔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亲自开车送孩子到学校门口,就在孩子马上要迈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他叫住孩子,然后对孩子说:“从今天起,你将要度过很长的一段学习的日子,这段漫长而又特殊的日子需要你独自去面对,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从第二天起,比尔·盖茨就再没有送过自己的孩子去学校。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预防。比如《初中三年早知道》中提到的“‘代沟’早晚会出现”的问题,既然这个问题大多数家庭都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早一些行动,积极地进行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努力。

另外,面对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想、情绪上出现的不稳定、身体上出现的种种新情况、学习上出现的许多新问题等做到“早知道”,并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那么,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就会更准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更理智、更有效。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努力。对那些上高中的孩子们来讲,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父母、老师往往比孩子自己还着急、还紧张。学习的事情被家长、老师们紧锣密鼓地操办着,那么留给孩子的通常就是没完没了的督促、唠叨、烦恼和压力。所以孩子们可能会想尽办法离开父母、老师的视线去网吧发泄一下,喘口气。孩子们可能会讨厌学习、讨厌家人,甚至讨厌自己……其实,对于一个即将18岁的孩子来讲,他们完全应该有一种对自己前途负责任的成熟心态。

假如把幸福比做天堂,那么通往天堂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假如把痛苦比做地狱,那么通向地狱的路也有一条,那就是厌学。可是今天,在通往天堂和地狱的路上都挤满了人。其实,人们并不是不愿去天堂,而是因为学习的烦恼太多;人们也并不是乐意去地狱,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今天的学习。那么,如果家长和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路人,让孩子能够“早知道”——改变自己的未来,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内存”,让孩子自己去圆自己的梦不是更好吗?

我很希望尽可能多的家长、老师都来读—读《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系列丛书,这也是一个让大家能够好好地普及一下“育人”、“育才”方面知识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发生了矛盾再去“看病求医”。我觉得这套丛书就是看得见的“预防针”,及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把握住孩子们的明天。

但是,对于小读者们来讲,成长毕竟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也特别希望正在上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套丛书。在成长的道路上谁也避免不了磕磕绊绊,但是,有准备地上路,会避开一些小麻烦。看别人的故事,做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一个聪明的行路人。知心姐姐·卢勤

写在前面

当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哥哥姐姐来提携帮助;如今的家庭,绝大多数就一个孩子,没有机会让他们去接受教训。而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又绝对不能“事后诸葛亮”,教育孩子也好,自我成长也罢,都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都是一个不能悔的游戏。而要做到“事先诸葛亮”,就只能遵循“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古训,充分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全面预知高中的学习、生活。当然了,教育这件事是如此复杂,三个“臭皮匠”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也得30个、300个,才能使我们多少早一点知道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的真相。“早知道”带给我们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准备。西方哲人说过:“机会垂青有所准备的人。”其实有许多机会我们没有抓住,并不是说我们不行,而是因为我们动手太晚缺少准备,或者干脆就没有准备。这肯定是要失败的。如果说,高考是一场战争,那么我们一定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预防。有许多疾病,我们一时治不好,但可以预防;有不少山峦,我们一时翻不过,但可以回避。高中三年有哪些问题反复出现,我们可以依据前人的提醒早做预案;高中三年有哪些困难很难逾越,我们可以吸取前人的教训及时躲避。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奋斗。早一点知道前进的道路上有哪些艰难险阻,不是为了逃避,不是为了退缩,而是为了更早地奋斗!只有早一点奋斗,才会多一分把握。

综上所述,只有早知道,才能及时地把握先机,才会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本书,就让我们来看一看,高中三年,我们究竟都要早知道些什么事情。

本书的编排。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高一、高二早知道,下篇为高三备考早知道,每篇下列若干篇文章,每篇文章下分“预告”、“忠告”、“敬告”三个部分。“预告”为过来人的倾述和体会;“忠告”为过来人的劝戒和经验;“敬告”是将前面所述的要点精华,用最简捷的语言再次给予强调和阐述。最后为附录,收录有高中三年大事年表等内容。丁晓山2012年7月于首都师范大学

上篇 高一、高二早知道

正说高中数学

学习压力变大了,高中数学难学了。进了高中,数学难的不是一点半点;考上大学,回首再看高中数学,几多感叹,几多悔恨……预告

要想知道高中数学有多难,先要了解高中三年数学都学些什么。从北京四中考入清华大学的毛佳音同学回顾说:高中数学,大体包括代数、几何(由欧氏几何,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组成)等几大板块。

先说高中代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函数呢?函数就是一种变化关系。它揭示的是一个量如何引发另一个量变化的一种关系。我们把其中自动变化的叫做自变量,被引发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因变量。例如我想看我做作业时间与完成作业量的关系,那么做作业时间就是自变量,完成的作业量就是因变量。自变量取值的范围就是定义域,例如我做作业的时间不能小于零。自变量变化时因变量的变化方式就是函数的性质,例如做作业时间越多,完成的作业量就越大,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增函数,具有单调递增的性质。这里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可以用函数描绘的,函数必须有纯粹性和完备性,一个自变量不能有两个结果,比如我做作业的时间是3小时,那么完成的作业量不能既是5又是10,必须是确定的;任何一个结果必须有一个自变量的值与之对应,如已知完成了10的作业量,必须有某一个时间(可能多于一个,例如我3小时完成了10,4小时还是10,玩了一个小时)对应这样一个结果。

函数的性质主要有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其中单调性是针对函数局部而言的,必须指明函数在哪一个区间上单调。奇偶性和周期性是针对函数整体性质而言的。函数的复合与求反运算是比较复杂的。在这里必须注意一点,就是谁是自变量。例如z=g(u)、u=f(x),一旦写成复合函数的形式z=g[f(x)],自变量就是x,讨论它的性质的时候就是要看x的变化如何引起z的变化了。函数的图像是分析函数性质非常有用的工具,所以应养成好习惯,看到函数,就想起它的图像。在做图像的翻折、平移、伸缩变换时也一定要注意谁是自变量。例如从f(-2x)到f(-2x+2),是用x-1代替了x,应该向右平移1个单位,而不是向左平移2个单位。这里的自变量是x,而不是-2x。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函数的性质掌握具体的函数。高中阶段主要要求的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应该熟练掌握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图像及三项性质。其中图像最为重要(性质都画在图上了),也最容易记忆。还要掌握一些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函数的基本性质。这其中三角函数是比较新的知识,其实关键也无非是两张图。一张是包含正弦线、余弦线的单位圆的图,什么诱导公式、单调性,全不用记了,图上都有。另一张是三角函数的函数图,周期性及值域看图即可。例如求sin(3x+3)的周期,就是将正弦函数压缩再平移,正弦的周期除以3就可以了。一图在手,做题不愁。

再说几何。中学数学中几何学基本上占了近一半的篇幅,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欧氏几何,一部分是解析几何。其中,欧氏几何自成系统,创始人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欧几里得。欧几里得按照逻辑系统把几何命题整理起来,完成了数学史上的光辉著作《几何原本》。这本书在问世以后的两千多年中一直被用做教科书,被认为是学习几何知识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典范教材。欧氏几何从一些定义、公理和公式出发,运用严谨的演绎推理方法,从已得的命题中逻辑地推出后面的命题,从而展开《几何原本》中的全部几何内容。

正是由于欧氏几何严谨的体系结构、完美的论证过程,它才在中学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正是由于它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论证的严谨性。初中的时候主要学习的是其中的平面几何部分,包括平行公理、三角形、四边形、圆及相似形几部分。举个例子,对平行四边形来说,我们知道它的性质和判定定理,那么在证明一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必须回归到它的判定定理上去。只有具备一条定理所要求的所有条件,才能说其是平行四边形。在使用平行四边形的时候,也必须从性质定理先得到它的性质,然后再从这些结论组合推出其他的结果。因此学习的时候首先要清楚地记住所有的定理,遇到具体题目的时候利用定理扩展题干的已知,从而得到关于这道题的知识库,并不一定是越大越好,以能成功解答题目为最终目的。

在平面几何的基础上,高中的时候要学习欧氏几何的立体几何部分。由于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更加关注立体几何的概念,一些平面中的证明和结论可以不必太详细地说明,但这并不是说立体几何就不严谨。立体几何主要研究的是空间点、线、面、体的空间形状、位置关系及体积面积。在开始接触立体几何的时候要注意建立起空间的概念。凡是没有特殊说明的都是空间中的概念。例如这时候再说四边形,就不仅仅指的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四边形,而是空间的四边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这时候说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三条直线就很可能不在一个平面内。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过渡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刚开始不适应没有关系,慢慢地就好了。可以从生活中找出一些原型帮助理解。例如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在一个平面上这是无法想象的,但是空间中很普遍,例如桌子的一角,桌面的两条边和桌脚所在的直线就是这样的。有了具体的实物,理解抽象的概念就容易了。其实所谓直线、平面等抽象的概念本身就源于现实世界。

立体几何的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点、线、面的空间位置关系。线线关系中的异面、线面关系及面面关系都是立体几何中特有的,要倍加注意。首先要能在头脑中想清楚这些关系的样子,其次对这些关系的证明与量化计算要有策略。像学平面几何一样,首先要非常熟悉这些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最好能总结出一张表,把所有的定理总结出来,这样证明的时候就胸有成竹了。例如线面垂直的判定,无非就两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与这个平面平行的平面。遇到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时,向着这两个方向前进就可以了。关于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方式的个数分别是4、4、2、4、2、2。把这些全都找出来,证明就再也不发愁了。在计算位置度量关系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转化。位置度量关系无非就两种:距离和角。计算角的时候要把问题向着相交直线的角的方向转化,例如算两个平面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就是一点两垂(交线上找一点,从这点向两个平面做交线的垂线),然后算相交直线的角就可以了。计算距离的时候向着面面距离的方向转化,例如算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计算分别包含两条直线的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就可以了,而计算平行平面的距离是很简单的,因为可以任意找点计算。

立体几何的另一个要求是分析几何体的结构、计算几何体的体积大小与表面的面积大小。这一部分的计算主要要把握住几个常用的计算公式,根据具体的几何体的形状套用公式就可以了。关键还是要分析清楚几何体的内部结构,就像学平面几何的时候对三角形、四边形、圆有一些定义、性质、判定,空间中的柱、锥、台、球同样有定义、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体的概念,再加上你所学的点、线、面的知识,几何体的结构分析就易如反掌了。

最后说说解析几何。其实解析几何部分并没有太多地完成数与图的交互。它主要使用数的方法解决图的问题,而对于图的结论如何解决数的问题,在这里没有提供太多。解析几何往往是给出一个图的模型,例如一个椭圆,或者双曲线之类的。首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一步往往已经做好了,但是有时给出的坐标系不好用,你可以平移一下),然后在坐标系中将图形写成方程,再按要求写成对应的式子,最后就是数与式的运算了。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图形(曲线)变成了什么样你可能就不知道了。正像一位数学家所说的:用解析几何解题就像坐地铁,你一出发就进入了黑洞洞的地方,迅速到达目的地,但是沿途的风景就看不见了。显然这里的“地铁”就是代数运算了。

不过这里要注意一点,解析几何中一条曲线对应的是一个二元方程。例如一条直线对应的Ax+By+C=0等式,左边是一个二元的表达式,让它等于0。这就是一个方程,而不是函数。例如一条与y轴平行的直线,不是函数的图像,因为一个x值对应多个y值,不满足函数的纯粹性,但它是一个二元方程的曲线。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解析几何题往往比较难,但是并不难在如何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而是难在写出了一大堆方程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还是好好补补解方程吧。

至于排列与组合,则是中学数学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组合数学本身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但由于中学数学篇幅有限,仅仅在最后介绍了一点儿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没有深入介绍。但这里引出了两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其实拿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简单地用排列或者组合来描述它,往往需要回归到加法和乘法原理上去。例如0到6这7个数组成不同的7位数,问有多少种方法。这本来是一个排列问题,但是由于0不能放在最高位,排列公式一下子就无用武之地了,这时候可以把问题分成7步来做,从高到低一位一位地放,最高位可以有6种选择,次高位还剩6种选择,依次下推最终得到6乘以6的全排列。这不正是乘法原理的应用么?越复杂的问题,越不容易用排列或组合来描述,越需要用到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其实,排列和组合公式不也是用这两个原理推出来的吗?

中学的数学,这几年尽管有变化,但大体上就是这些内容。忠告

我们可以用更简洁的话来概括一下中学数学的内容:

——中学数学,大体包括代数、几何和解析几何这三大部分。

——代数的三大重点,是函数、数列和不等式。近几年的高考题,经常是这三大重点相互交汇,构成应用题。

——几何,立体几何比平面几何难。近几年的高考题,着重考查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并常将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分开设问,题目的背景与生活贴近。

——在解析几何出现前,代数与几何基本上是各行其道的。解析几何改变了数学的面貌:几何概念可用代数语言表示;反过来,代数语言可用几何解释,形与数真正结合在一起。故而解析几何一建立,便得到迅猛发展,直到今日,高考中的压轴题也往往出自解析几何部分。

另外,近年来高中数学增加了向量部分,这原来都是在大学才讲的内容。向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高考数学,尤其是理科数学,几乎已被“向量”化了,不用向量做都不行。

天津的李连碧老师指出: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新增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现行的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Ⅳ第二章对这一内容又有所拓宽加深,尤其是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及物理中的应用。同时这也为学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作好了必要的准备。

李老师说,要学好向量,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一样,要在概念、运算和向量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上下工夫。

从向量的概念讲,要切实弄清其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向量的大小,也就是向量的长度(或称模),记作。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它们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不少同学认为数学中的向量即物理学中的矢量,这二者确有相同的一面,但又略有不同。如物理学中的力F,强调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而我们所学的向量是指自由向量,只要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就是相等向量,与向量的起点位置无关。因而向量可以平移,向量平移后坐标不变。

关于零向量与数字0,也是不少同学弄不清的地方。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o,其方向是任意的,因而零向量同任何向量共线。而数字0是一个确定的数。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的结果仍是向量,只有向量的数量积才是数。当a⊥b时,其数量积a·b=0,解题时必须慎重,否则极易出错。

至于向量的运算,李老师提醒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准确进行向量运算,必须对平面向量的几何运算及坐标运算准确把握,对平面向量的运算律准确把握。如数量积的运算只适合交换律、加乘分配律及数乘结合律,但不适合乘法结合律,不能想当然地将实数运算迁移到向量运算中。

二是掌握两向量共线(即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向量a(a≠0)与b共线有且只有1个实数λ,使得b=λ·a,若a=(x,y)(a≠110),b=(x,y),a与b共线xy-xy=0。221221

向量a与b>垂直(a≠0,b≠0),即

a⊥ba·b=0xx+yy=0.1212

这里要特别注意a与b共线的充要条件中a≠0。

李老师最后说,平面向量有着深刻的几何物理背景,因而成为解决几何、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正是由于平面向量的引入,才使几何中的平行、垂直转化成向量的加减、数乘及数量积运算,使几何中的距离问题转化成模的运算。

根据现行“新课标”,还有微积分、算法、逻辑用语、概率统计……外行人都不难看出,高中数学的内容是相当繁重的。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课本为例,必修5册,选修3册,一共8本。其他各社的教材大同小异,内容均不少。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教材理科为必修5本,加上选修5本,共计10本,文科少一本选修为9本。敬告

☆高中数学难了。一线教师概括为:由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是一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起点高,难度大,内容多。

☆一线教师指出:“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中考数学排全班前几名的同学,上了高中后经过几次月考,竟滑落到全班倒数的事例,在一线教师眼中已是屡见不鲜。

☆学习高中数学必须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了。如果说初中数学跟不上了,靠上班,靠辅导,多少还能解决点问题的话,高中数学的路,必须自己去走。没有学习主动性和自己的学习方法,仅靠外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高中数学更不能掉队。自己学懂没学懂,学会多少,其实心里还是有数的。一定要保持警觉,不能掉队,至少是不能掉太远。否则追赶起来是极其困难的,况且还未必能追赶上。

☆不要听信一些“专家”说的什么“降低难度”了,那是忽悠。事实是:高中数学的总体难度还是越来越难了,就像房价,越来越高。

☆正是因为高中数学难度大了,学生学习难度也明显加大。据一线教师估算,只要不是县市重点中学,高中生在数学课堂里看不懂、听不懂的“要超过70%!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约30%的学生完全放弃了数学。当然,这其中有不少学生是从小学就厌恶数学的。

☆查阅省市历年高考平均分,会惊讶地发现150分为满分的高考数学卷,平均分一般只有50~70分,低于语文、英语平均分,是三门主科中平均分最低的。

☆新版高中数学教材,是“叫好不叫座”。强调贴近生活、启发教学,但老师用来教学时,普遍反映不好用。另外,“课改”后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如“课改”前扎实,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正说高中语文

语文按说应该是最没压力的一门功课,可不知怎么回事,如今的高中语文,也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满是无奈和郁闷。预告

上了高中,要说别的功课难了,都好理解,要说语文难了,真是让人不好理解,可事实让人很无奈、很郁闷。有的普通高中,高一开学后第一次考语文,竟有近一半人不及格。初中时语文成绩不错的同学,上了高中,语文越学越没信心,基础题42分,怎么也过不了30分的坎儿,150分的卷子,怎么也过不了120分的坎儿。

别的不说,就说教材吧。高中语文教材,通行的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鲁教版、语文版等,最近听说语文、历史、政治几门文科教材,要由国家收回,看来至少在语文这一科,又是人教版一统天下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目前使用中的、最新版的人教社教材是怎么回事吧。目前不少学校使用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共同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简称《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该套教材于2011年起在全国公开发行,计5册。

翻开教材,编著者在《致同学们》中说:“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在3个纳入课堂教学的板块中,“阅读鉴赏”又是第一重要的板块。

这个思路也就是说,4个板块中3个纳入课堂教学,1个只是课外自学,倒也无可厚非。但是,所列入的课文总量比起以往的教材来少了许多。新课标语文教材共5册,每册4个单元,每个单元3篇课文(含每篇课文之下含若干篇诗文的情形),大体共60篇课文;而20世纪80年代初的语文教材共6册,每册6个单元,每个单元4篇课文,共144篇课文。有人统计,过去的教材初高中加起来,至少有365篇课文,新课标语文教材的课文为什么大幅度减少了呢?明的说目的在于给选修内容的学习腾出时间,编著者声称“必修共5册,在不到一个半学年内完成,其他时间都由你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修”。或许教材编著者的动机是良好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是为了学生多点时间自学。但是,区区60篇课文怎能构建起语文学科阅读鉴赏的科学体系?而选修内容提供的庞杂多样与自助餐式的教学要求,几乎让教师无所适从,客观上告诉一线师生:选修内容没法考,没法考就不必选更不必学!故而一位一线教师一语道破:“如果说过去的语文教材还迫使着一线师生不得不在相当程度上老老实实地立足于语文教材进行教学,把两年半的教学内容压缩到两年内完成,从而腾出一年的时间专门搞复习的话,现在则演变为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5册必修内容的学习,腾出两年的时间一心一意搞高考复习了!”高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急功近利了。

至于“表达交流”,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部分。可无论是在“写作”部分还是“口语交际”部分,都严重缺乏与初中语文相连贯的科学性和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学生看了无法自学,无从下手,教师自己同样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教师昏昏,如何能使学生昭昭呢?“梳理探究”部分单看教材也不错,如必修一册设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语与流行文化”三个探究内容。这些探究专题的设置对于扩展学生的语文视野是很有好处的,但是,“梳理”与“探究”二词在实际教学中必定落空。任何一个“梳理”、一个“探究”,都远比学一篇课文费时得多!如果稍微在课内把“梳理探究”专题搞得像模像样的话,那么每个专题就至少需要投入相当于一个“阅读鉴赏”单元学习的课时数。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实现吗?如今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一下书上所“梳理”的现成的专题知识,对于新课标教材而言,已是十分难得,何论其他?

至于被打入自学的“名著导读”部分,等于间接告诉一线师生:不必学。如今的高中生有几个人真正读过多少名著?

现在您明白高中语文为什么也难学了吧?有人说如今的高考语文不仅是急功近利,还嫌贫爱富——学习好的学生、真正对语文有兴趣的学生,还是很喜欢这套教材的;而大多数中等生(且不说学困生了)却被抛弃了,苦苦挣扎着努力适应老师的节奏和考试的难度。忠告

即便不是从事语文教学的人,应该也知道语言这门学问重在积累,靠“突击”是难以奏效的。可如今的高中语文却偏偏是这么个学法,大量的积累、大量的归纳,在学校教学中难以实现,只有靠学生自己了!

高中语文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也累。曾有高中语文老师戏言:小学语文老师最幸福,初中语文老师也还行,只有高中语文老师,满脸沧桑,一身疲惫。一些常与语文老师打交道的专家也说:在教研教改方面,小学老师表现得最积极活跃,其次是初中,反应最为迟钝的,往往是高中语文老师。为什么?累呀。敬告

☆上了高中,语文课上起来并不累,老师天南海北地聊着,一节课4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可一考试全傻了,不会!辽宁省实验中学王丽萍老师提醒说:“高中与初中语文教学不同的内容和截然不同的授课方式,使得升入高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比较被动。”

☆在学校的语文课,只能当“鉴赏课”上,课下你得自己上“总结课”、“习题课”、“阅读课”,语文才有希望学好。所谓“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功夫在诗外”。

☆上高中后,学习全面紧张,数理化难度全面提高,也难免会挤占学习语文的时间。

☆高一、高二,还稍稍有点时间多看点书,多多积累,到了高三,别说没时间,就是有时间,也没那个心境看下去了。

正说高中英语

初中时学英语虽说也背得昏天黑地,可高中时无论怎么背,英语成绩仍然如同被武林高手点了穴一样纹丝不动。预告

不少同学对高中后数理化成绩下降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难度加大了嘛,可对英语、语文成绩也出现下降,就缺乏思想准备了,甚至可以说有点迷惑不解了:怎么回事,初中时不也是这么学的吗?也预习了,也背单词了,也做题了,怎么分数却不理想呢?

首先,高中英语的量可比初中英语大多了,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必修一共5本,多长时间学完呢?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学完(当然各地教学安排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大约一学期两本。厚厚的5本书啊!多大的量,老师教得飞快,旧的还没背熟,新的又来了,老师就如同个催债鬼似的追在后面喊背、背、背,人都快崩溃了。

除了必修,还有选修。人教社教材选修是接着必修5册排的,即6~11。一般的高中就学到选修8,高二时结束,也就是说必修5本加上选修3本,共8本书;重点高中要讲到选修9,多学一本;外语类学校则要学到选修11。

人教社教材是如此,别的出版社的教材也大同小异,有的单词量还要大,课文还要难。老师们也叫苦连天,说内容太多,课时不够。

其次,是语法难,长句子多。从句、系动词等,初中时很少接触,到了高中比比皆是,让人头痛不已。

最后,是考题活。不是说把课本上几个单词、几道练习做了就能应付的。比如说前两年福建高考英语卷要求写一篇保护水资源的发言稿,有1%的同学得零分,这道满分25分的题,平均得分仅为12.82分。也就是说,能拿一半分就不错了。不少同学抱怨说,在考场上搜肠刮肚,除了water(水)什么也想不起来,只好写上一句“Water is good”(水是宝贵的)……忠告

毕业于哈尔滨三中、以659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李瑞鹏同学说,他的英语在高一时仍是成绩平平,直到高三才算得上班里的高手。他个人觉得,成绩上升的原因与多读、多做、多背这“三多”很有关系。

首先是“多读”,在许多题型里,如“完型填空”题目中,语感十分重要。而提升语感的最佳途径便是多读英文,而且一定要大声朗读,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刺激大脑,效果会更好。其次是“多做”,即所谓“题感”的培养。只读不做是不行的。当你做多了题,自然能把握出题者的意图,这样就会得心应手。最后是“多背”,即多背文章和多背单词。背诵经典文章不仅可以帮你提升语感应付客观题,还可以使你轻松搞定作文,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而背单词,则是“阅读题”的通行证,单词量太低,根本读不懂文章,谈何做题。需要指出,背单词很费时间,见效也不会很快,所以只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进阶”的途径,如果临近高考,时间太紧,还是把时间用在别处多得些分。单词可以上大学再背。

最后要说,复读机是英语学习的必备品,装备不齐的同学还是先买了好。

李瑞鹏同学说,他的时间分配是背文章∶读文章∶做题∶背单词=1∶2∶6∶1。

英语是典型的花一分力气有一分收获的学科,投机取巧是不行的。早一天认识到这一点,肯下笨工夫,英语就会早一天学好。从湖北省公安一中考入北京大学的郭华同学说,他从初中起英语就不错,初三时曾得过全国英语竞赛三等奖,高考时英语考了130分。他的体会是英语是慢功,急不得,一定要平时多多积累,他说:在多年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学习英语跟煲汤一样,是细活慢工。对于英语,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尽量做到每日必读、每日必写。这样积累学习的效果比用几天或一段时间集中学习效果好。背单词的时候,我从来都不会孤立地背某个单词,我会尽量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如课文或老师给出的例句中),那样既容易记忆又利于加深记忆。还有一个体会就是一定要多阅读。高中时,我读了十余本外国文学名著的英文简译本,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除了正常的英语课堂学习外,我每天都会花一些零碎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如午休前或者晚上就寝前。节假日的时候我会随身带一个小英语笔记本,没事的时候掏出来看看。总的来说,没有花太多的时间,轻轻松松地在这些零碎时间里学了不少。

一句话,慢不是不干,“慢”+“勤”,英语就一定能学好。敬告

☆高中英语量大、语法难、考题活,上了高中,许多初中英语相当不错的同学,都会出现成绩下滑。

☆高中英语当然要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做题,但要想真正学好英语,要想高考拿到130以上的分数,仅做到这一步还远远不够。要在课外狠下工夫,听英语歌、看原版小说、观英文电影、找老外对话……一点一滴地去积累,一砖一瓦地去添加,高中英语,胜在积累!如“许多”这个词,大家都知道many,看多了,脑子里还会出现handsome、massive、innumerable等等。又比如“擅长”这个词,很多人会想到be good at,但还可以用be expert at、excel in……谁是高手,一目了然!

☆语法难,要抓住一本权威、可靠的语法书,反复看。曾有一位高考状元讲,他把一本语法书看了不下20遍,书都翻烂了,实际上他已将这本语法书印在脑子里了。

正说高中物理

初中物理就稀里糊涂,到了高中,更晕了。预告

从北京市第四中学考入清华大学的毛佳音同学,在回首中学物理时,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毛佳音同学说,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真可以说是有天壤之别。虽说都是涉及到物理几大方面:力学、热学、电学、声学、光学及原子物理学,但初中物理基本是介绍性、常识性的,揭示性、本质规律性的东西并不多。主要的重点和难点不过是一些能够用初中数学解决的问题。

高中物理就不一样了,力学方面引出了力学的核心:牛顿定律;电学方面也从微观的角度引入了一些规律;热学讲述了气体的主要变化规律,最终总结到克拉珀龙方程上。学习这些知识就需要把握住一个字:悟!悟到某一天恍然大悟,大彻大悟,学习物理就“有师自通”了。另外注意一点,如果你正在学习哲学或者已经学过哲学,请时刻注意物理学和哲学的联系。要学会用哲学的观点看待物理问题。不知你还记得否,牛顿当年就是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阐述他的定律的。

二、力学难

初中力学的主要知识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的理解,一个就是浮力问题。其他的诸如运动学的计算、功和能的转化,理解起来都不是很难。学习的时候注意那两个重点就可以了。牛顿定律博大精深,但是理解起来并不是很难,关键是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因为物理学本身就是研究现实问题的学科。如果你发现某一条定律与生活中不符,千万不要死记硬背下来,否则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应该立刻与老师或者同学讨论,或者做几个模拟实验验证一下。这个习惯一定要养成,到了大学,很多时候你是不知道结论的,规律要你自己总结,公式的参数要你自己测定。没有严谨的作风,现实与书本脱节,必将困难重重。

举一个小例子,学习浮力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一只装有石头的船浮在湖中,把船上的石头扔入水中,问水面的变化。开始有同学认为会上升,至少是不会变,但使用浮力公式推导的结果却是水面下降了。毛佳音同学说,她查了半天也没发现错,后来索性拿盆当湖,拿塑料盒子当船,放上一些东西做了一个实验,结果发现水面确实下降了。

理解牛顿定律(还有其他所有你学的定律)也要有这样的精神。牛顿说静止的车和飞速行驶的车有相同的惯性,你同意么?毛佳音同学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不同意的,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理解了这个“相同”的意义。

当然真正体会到牛顿定律的精华,还是在高中完全学完力学的时候。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配合第二定律的F=ma公式,力直接决定着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就是用加速度a来描述的。运动状态在一定的时间积累的结果就是运动的结果。牛顿第三定律描述的是力的相互作用方面,用一句古语描述就是“来而不往非礼也”。

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首先要把牛顿定律理解到位。做题的时候要抓住两个方面: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准确分析受力。能否准确分析受力是评判一个学生物理功底的最好方法。只要是力学题,无论是牛顿定律的,还是功能关系的,还是动量冲量的,第一步,都是它。只有在这一步完成之后,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小车、斜面等)才变成了完全用字母、几何图形、物理公式描述的物理模型,剩下的事就是运用你所学的分析物理模型的方法解题了。

通过分析受力从现实到模型,再在模型中使用物理公式解题,这与数学中的解析几何是多么相似(通过解析几何的知识从几何图形到代数方程,再在代数方程中解方程,导出需要的式子),都是把问题化为不同的模块,然后让每一步意图明确,这样也便于发现你的问题出在哪里。

第二步就是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方法解题。中学物理主要给了我们三种方法:牛顿定律、功能关系、动量冲量。不论哪一种,都要能说清楚运动过程,对每一点的运动状态了如指掌。例如一个竖直上抛,什么时候向上减速,什么时候向下加速,加速度是多少,最高点在哪里,多长时间到最高点等等,都要非常清楚。具体来说,牛顿定律是万能的,可以用它求出任意一点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但是由于我们的数学工具有限,只能局限于解决匀加速的运动,而且有些时候运算比较复杂。功能关系可以解决非匀加速的运动,因为它忽略运动过程的实现,只关注起始状态和终止状态。冲量动量和功能关系差不多,它们的区别在于功能关系用于空间的计算(功就是力在空间的积累效果),如位移;而冲量动量用于时间的计算(冲量就是力在时间的积累效果)。

牛顿定律还有一个第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平方反比关系。这个定律主要用于星球间引力的计算上。这不是说人和人之间就没有相互吸引力,而是由于人的质量太小,相乘之后再乘以G(很小的常数),就小得可怜了。万有引力定律本身并不难,但是由于学习的时候它不是重点,不少人对它不熟悉。其实只要把它看做一种力就可以了,和别的力等同看待。例如计算一个星球的重力加速度g,可以用mg=G·(mM)/(R×R来计算(其中m是任意物体的质量,M是星球的质量,R是星球的半径,也就是质心到任意物体的距离)。之所以可以写这样的等式,就在于把一个任意物体和星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看做一般的力,看这个力作用在质量m上能产生多大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虽然在高考中体现出来的力学部分可能和电学部分平分秋色,但是力学的重要性远大于电学或其他部分。高中力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对于培养“见物说理”的能力很重要,而且力学的分析受力、基本规律在其他方面也经常使用。学好力学,其他部分将会一马平川。多花一点工夫巩固力学,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受益无穷。

从四川安县中学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夏晨钟同学则提出具体建议:高中物理应抓住“能”与“力”,才能学好。他写道:刚上高中,我觉得物理很难,这门功课我是在高一下学期才开始出色的,转折点是真正掌握了牛顿三大定律以后。我最深的一个体会就是高中物理的精髓是“能”和“力”。“能”即电能、磁能、动能等,力即压力、拉力、摩擦力等。不论力学、电学、热学,“能”和“力”始终贯穿其中。其实,考试也就是看你有没有能力把“能”和“力”的问题解决好。在课堂上,我着重听老师讲述有关“能”与“力”的问题,课后则多做有关“能”与“力”的习题。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没学好力学,高中物理将寸步难行。而牛顿三大定律又是力学的核心。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重视了力学,并将力学的成果运用于电学、热学,感觉就轻松许多。因而,我在掌握了牛顿三大定律之后,感觉高中物理很轻松。这是一个绝对有效的办法。

三、电学繁

每一个中学生刚接触电学的时候总是有点迷茫,电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又不是数学中的抽象概念,而是现实存在。当你抱有正确的学习物理的态度的时候,又不能心甘情愿地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它。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可以把它想成一种很小的物体之间的作用结果。它不抽象,只是小,太小了,以至于你看不见,以至于到现在有些问题人类还是不能完全地证明,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好在初中物理很少涉及电学的核心内容,而更重要的是考查电路的知识。对于已经宏观化的电路问题,就感觉具体了很多。亲手验证一下欧姆定律后,心里就不会有什么疑惑了。而实际上解决电路问题,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在这方面高中没学什么更新的知识),你手里有的工具其实很少。主要的就是一个欧姆定律,加上一些串、并联的性质和功率的定义。当你拿到一道题、一张电路图时,通过物理知识分析清楚各路之间的关系之后,就可以列写相应的方程了,然后就是数学问题了。而且一般来说,这个数学问题还都是一次的。所以中学阶段的电路知识不算什么物理问题,把它当成一道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也许更贴切一些。

高中的电学部分就要涉及一些微观问题了,高中电学基本是从两个方面研究电学的本质的:一个是用“场”这样一个工具,另一个就是从能量的角度。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要注意多想几个为什么,另外也有一些窍门。首先,类比的思想在这里是最普遍使用的,不论哪本参考书上都或多或少地要提到一些电场和重力场的类比,用一种你非常熟悉的东西来类比生疏的新知识是绝对的捷径。看到静止放在水平向右的电场中的电子无初速释放,脑子里浮现的应该是自由落体的模型。另外,还应该抓住一个很有效的工具:电力线(电场线)。在一些非计算题中经常需要你判断电势高低、场强大小,这时电力线就是一个好工具。只要你掌握画电力线的方法(其实也不难),然后根据电力线判断一定百战不殆。第一,电力线方向表示电场方向,疏密表示场强大小;第二,顺着它的方向电势下降(而且是最快下降),凡是在电力线上端的一定比下端的电势低;第三,在这一部分有几个重要的物理量都是通过比例来定义的,如电场强度。理解用比例定义物理量的原因有助于理解这一部分的概念。

电磁学是高中物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考试中也经常出现。尤其是粒子的运动问题,经常是以高考的压轴题出现。电磁学的主要要求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判断方向、计算大小。之所以这里强调判断方向,是因为这一部分的问题都是在三维空间里的。右手、左手定则都是空间三个方向的:垂直平面方向、大拇指方向、四指方向。如果建立一个空间坐标系,就是相应的X、Y、Z方向。虽然学电磁学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学过了立体几何,但是在立体几何中并没有太多的空间坐标系的知识,不过这倒是一点也不难。立方体应该用得都很熟了,空间坐标系有左手、右手两种,相应的就是立方体的前面两个下角。如果你在判断方向的时候总是无法想象出三个互相垂直的关系,想想立方体就可以了。电磁学中的粒子运动问题其实并不是什么电学问题,而是力学问题。你用所学的电学知识分析出粒子的受力情况,粒子当质点,问题就又转化到力学上了。匀强电场中的问题不会,就找几道牛顿定律的题做做,因为那都是匀加速问题;匀强磁场的问题不会,找几道圆周运动的题做做,因为那都是向心力恒定的圆周运动问题。

电学中还有两个小问题经常困扰着初学者:电感和电容。其实这两个器件可以对比学习,电感是用电压积累出电流的效果,电容是用电流积累出电压的效果。因此电感两端的电流不能突变,如果突然断掉电感支路的电流,则它会把电流从I到0消失的过程延长,若突然给电容两端加上电压,它也会把这个电压从0到V的过程拉长,长到你能在电表上清楚地看出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在电阻两端加电压时直接打到某一位置。

在高考中,电学的比例总是和力学不相上下,但是强烈建议在力学上多花一些时间。一方面,电学中的难点有很多归根结底是力学问题;另一方面,中学阶段力学部分更加完整,而电学由于中学的数学知识有限,很多核心的规律并没有引入。因此,从培养物理思想、体会物理过程的角度来说,还是力学更好。

四、热学及其他

初中课本简单介绍了一些热现象,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高中的时候重点学习了气体的性质。在气体的性质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P(气体压强)、V(气体体积)、T(绝对温度)三个参数。虽然学习的时候是分别学习PV、PT、VT关系的,但是最后归结到克拉珀龙方程的时候就应该从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理解这些问题了。那三个关系都是这个方程的特例,记住这一个方程,热学就拿下一半了。

考试中经常有一些描述文字很长的热学题,但实际上这些题都并不是很难,而且方法都已经趋于稳定,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做就可以了。虽然这样看待问题是很不“物理”的,但是这个固定的模式却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方式:分离步骤。首先根据题目,运用热学知识和力学知识(受力分析无处不在)列写方程,然后的工作就是解方程了。之所以说“固定”,是因为列写方程时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的:读题的时候,每读到一个状态,就以P、V、T的顺序列写这个状态的参量,最后针对每一个气体列写相应的克拉珀龙方程。这样从N个气体就得到了N个方程(其实经常是一个气体,一个方程),然后解方程即可。

刚才说掌握了克拉珀龙方程就拿下了热学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热力学定律。这里指的是E(能量变化的差值)=Q(外界对研究对象传热)+W(对研究对象做功),因为有的时候需要判断一些气体的变化是否可能,所用的工具就是这个定律。其中气体的温度直接对应它的能量,体积变化对应W(体积减小意味着外力对物体做功),这样结合克拉珀龙方程PV/T=nR,就可以判断某种变化的可能性了。

如上所述,物理中较难的题大多来自力学,较繁的题大多来自电学,而热学多是一些定义考查式的题目。光学多会出一些抽象思维的题,原子物理的情况与热学差不多。

五、一览众山小

高三的时候物理基本上是在复习,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就要从另外一种高度看问题了。首先,明确物理概念。我们提到过“见物说理”的能力,指的就是看到具体的问题、事实,可以立刻把问题物理化、模型化,说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同样一个立方体,在学习几何的时候想到的应该是它的几何性质,学习物理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一个质点,或者想到它的质量分布均匀与否,它的质心在哪里,它的表面光滑与否。其次,要善于使用数学工具,这里主要指的是函数工具。举一个例子,刚开始学习光学的时候,总是被1/f=1/v+1/u这个关系搞得晕头转向。后来一想,这不过就是一个反比函数,对一个具体的透镜来说,f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如果想看v和u的关系,只需将其转换成u=fv/(v-f),或者v=fu/(u-f),这就是一个以f为渐近线的反比函数(函数的图像也很容易就画得出来),任何关于物距变化导致像距变化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忠告

林晓老师做过一个“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调查报告,几乎100%的同学认为物理是高中各个学科中最难的。

物理为什么难学呢?因为抽象!牛顿第一定律一共才两行字,背下来不难吧,可一做题,还是不会!

正如有同学所指出的:高中的功课比初中要难得多。如果说在初中花6~7分力气就可以了,那么,到了高中就要花上8~10分力气。敬告

☆高中物理课程将高中内容分为必修2个模块和选修(3个系列)10个模块,物理必修1、物理必修2为文理科学生共同必修模块,涵盖了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

选修1系列包括2个模块,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2系列包括3个模块,比较注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3系列包括5个模块,本系列各模块侧重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高一入学后,在学习力和物体的运动时,不少同学或许觉得也还可以,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难,到了牛顿定律,不少同学就开始挠头了,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再往后,什么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机械能……越来越难,不少同学简直都没信心了。一线老师强调,高一力学基础一定要打好,否则往下就难学了。别看都是力学,难度可大不一样。初中力学只有六十多个知识点,到了高中,则是九十多个知识点。高二物理内容多,任务重,高三物理主要是复习。

☆几乎100%的同学认为物理是高中各科中最难学的一门,就是在重点高中,认为物理难的同学也达到了75%,都说力学难,电学繁,其实,量子部分、相对论也难,天体物理要计算曲线运动也烦,至于电学中那些仪器,都得一个一个记住,折磨人啊!

☆高中物理得学会思考,得讲点方法,一开窍就会觉得并不难。高中物理是一门典型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的课。

正说高中化学

有人说化学真不好学,有人说化学是数理化三门中最好学的,究竟孰真孰假?预告

从北京市第四中学考入清华大学的毛佳音同学说,化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物质变化的学科。中学化学基于最基本的化学现象,把我们引入了化学的大门。

毛佳音同学说,学习化学,是一个不断熟悉、增长经验的过程。学好化学的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就是“熟能生巧”,检测你到底熟练到什么程度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随便给一个常用的化合物,看你是否能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它的摩尔质量。随便给一个常用的方程式,看你是否能不用配平就直接说出它的所有系数。有人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你用背文科的那种气势来记忆化学知识,基本绰绰有余。

一、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比较

几乎每一个与化学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初中生都会说:化学真有意思。初中化学从一开始就基于基本现象的认识。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第一个化学实验——提炼精盐,还记得看到老师演示实验调配出硫酸铜溶液时美丽的蓝色。学习化学的时候,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不过随着学习的问题稍微深入一些之后可能兴趣就大打折扣了。中学化学中有一点难度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关于溶液的计算和复分解反应。这里面溶液的计算问题,其实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数学问题,是一个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把相应的化学规律转化成数学式或数学条件,例如饱和度,它就相当于质量分数在随溶质变化而呈直线上升时的一个定义域限制。如果你不注意这样一个限制,而是在任何时候都直接代入公式计算,可能溶液早已饱和了,你却还以为它的质量分数会继续增加。关于复分解反应,就需要强调一下学习化学的方法——“熟能生巧”了,对一些典型的反应一定要烂熟于胸,然后再不断地加以总结。我对复分解反应的总的看法就是三个字:老变新。当然,对于具体的问题还要有不同层次的总结,如“酸的性质”有几条,各是什么,都应该如数家珍。

至于其他的问题大多是需要记忆的,不过需要记忆的再多也不会比文科学习要求得更多,而且只要掌握住规律,记起来还是挺容易的。如果连最基本的周期表、化合价都背不下来,那可就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了。

同样从北京四中考入清华大学的王巍同学,高考时化学考了148分。他针对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不同的学习特点,谈了对中学化学的看法。他说:上初中第一次化学课的时候,老师就以一些让我觉得特别神奇的实验作为开场白,从此就引起了我对化学极大的兴趣。而且学习起来觉得得心应手,没有太大的难度,就更喜欢学了。我觉得初中的化学知识强调得更多的是感性的认识和适当的记忆,我的不少同学在初中时都对化学有兴趣,毕竟课上有很多实验,很有意思,至少不会对它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我的体会是,在有兴趣的时候,一定要快马加鞭,把这种兴趣始终维系住,学好初中化学就不是什么难事。高中化学相对来说逻辑性要强一些,知识点也非常多,这时候光凭兴趣就不一定能保持长期的学习动力。拿我来说,不仅在记忆知识点上下了不少工夫,更是做了大量的整理、归纳工作。基本上我会把学习内容按照一族元素的规律来归类,把每族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总结出来。此外,按照元素分类把每一类的基本性质掌握了,个别的元素就按照共性去推导、去理解,这样需要记忆的就只有那些元素的特殊性质了。这些过程都是在归纳,学高中化学主要靠归纳,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曾有同学说,初中化学不是简单,而是太简单。到了高中,就是化学成绩非常好的同学,也不敢说这个话了。

二、高中化学的两大思路

学好高中化学主要是抓住两条思路: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内涵与具体实践;二、元素周期律。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你可能还体会不到这两条思路的重要性。当你学完元素周期律的时候,就应该适当地加以总结了。从最开始学的卤族,到氧族,到氮族,非金属无机氧化物的性质及递变规律应该都能总结出来了,具体的例子也应该能脱口而出了。金属部分的内容相对少一些,不过也可以看出规律来了。我认为,在学习完无机化学之后应该立刻作一个总结,因为中学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这三大部分中,最难的,也是最为琐碎的就是第一部分了。这一部分也是最能体现“熟能生巧”的重要性的。不断地总结,从周期表上,从你总结的框图中定位每一种元素、每一种化合物。做题的时候,就从你脑子中的那张扩展了的周期表中去查找,思维更加有序,记忆起来也更容易了。

遇到题目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具体方法的。例如遇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一定要从电子得失的角度看问题,有人将它命名为“电子守恒法”,这是因为氧化还原的本质就是电子得失,从这里入手,绝对不会错(除非你算错了),而且快捷。这是真正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如果你拿到有关氧化还原的题第一个想到的还是配平、解方程,那你一定要试着转变一下,看看直接计算电子得失是不是更好一些。

另外,守恒的思想不仅仅局限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还有质量守恒、原子守恒,这些都是经常使用的。使用守恒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解题方便快捷、步骤少、出错率低;二是直接从本质解决问题,使解题思路更清晰。

由于化学计算中有很多配比问题,大部分都可以写成一次方程的形式,所以为了快捷,十字交叉法也是经常使用的。十字交叉法是进行分量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凡是具有ax+ay=a(x+y)关系式12的习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使用的原则是遵循守恒的原则。它常用于求算:(1)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3)有关平均分子量的计算(4)有关平均原子量的计算(5)有关反应热的计算(6)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三、说说有机化学

不少同学不太喜欢有机化学,认为有机化学不好学。其实,学习有机化学只要注意以下三点,就一定能学好。

其一,抓住结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重点。从有机物结构出发,进行结构分析,找出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有机反应的规律性。还要学会从有机物的性质来推断有机物的结构。例如从结构分析性质,只要把官能团的结构分析清楚,就可以从本质上掌握各类有机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其二,建立网络系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机化学知识点较多,难以掌握和记忆。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如果具备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成网络的能力,有了网络图和化学方程式的有序储存,在解推断题和合成题时,就能迅速将网络中的知识调用、迁移,与题给信息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

其三,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有机信息迁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敏捷地接受新信息,并将新信息与旧知识相结合,由形似模仿变成神似模仿,以及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自学能力。

四、掌握基本理论

中学化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元素周期律、反应平衡和酸碱理论。理论部分相对难学一些,但不如元素及其化合物那部分那么零散。元素周期律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它是统领整个无机化学学习的,因此与那一部分结合得较为紧密。反应平衡和酸碱理论联系比较多。关于反应平衡理论,我曾经把它和物理中的一些规律联系起来。电磁学中有一个楞次定律,说的是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阻碍系统变化的。其实化学反应中也是如此,你加入一种反应物,化学反应就会向着新的方向进行,但是总有一种趋势,阻碍着新的平衡真正达到,而最终在中途的某一点妥协。在学习这一部分的理论时,总感-觉是双方互相妥协、互相让步的过程。例如溶液中总是保持着[OH]++和[H]的乘积为一个定值,想在水中加入酸,强制使得[H]加大,那-么[OH]必然减少,少的部分,就只好让水分子少电离一点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抑制水的电离。同样用这样的思路来理解不同酸碱度-的溶液混合,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玄妙了。说到本质,就是[OH]和[H+]此消彼长,达到妥协(平衡)的过程。

五、说说信息题

化学知识告诉了你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一些有代表性的反应,可是真正需要你掌握的不仅仅是一些书本上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你能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扩展所学的知识去猜测推断新的性质。信息给予题就在这样的要求下应运而生,而且还在不断壮大和完善中。有些同学很怕这类题,其实做这样的题没必要害怕,只要你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了,到考试中大胆推测就可以了。

对于信息题,没必要专门地作什么训练,其实大多数信息题不会做,归根结底还是书上的知识没学好,还是回去看看相应的章节,修炼内力吧。

六、化学实验是化学考试中的最高峰

化学考试与其他考试不同,最难的题不在最后,也不是计算题,而是实验题。

实验考查的重点有如下三条:

其一,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这类试题的特点通常是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一些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项实验操作,既有常见仪器的使用,又有正确操作的辨别,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其二,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这类试题通常是给出限定的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及试题所给予的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选用仪器药品,正确认识、选择装置,说明装置中某些仪器的作用,描述实验现象,写有关化学方程式,进行数据分析,指出实验中必须注意的某些问题等等。

其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处理。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利用给出装好药品的单个实验装置,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正确连接,或给出全部或部分实验环节,根据实验要求安排正确的实验步骤或补充实验。

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训练发散思维以增强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信息迁移水平。实验方案的设计往往有许多途径。为了适应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中学课本中的某些实验可能不是最优的方案。所以在实验复习中要根据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步骤和装置,掌握一些装置和仪器药品的替代方法,力求使设计的实验仪器简单、操作便捷、节省试剂、现象明显、安全防污等,培养和增强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忠告

化学的特点之一是散,所以更要看一些概括性、全局性的东西。两位清华同学的文章,正是这种概括性、全局性的文章,相信同学们看了一定会有所收获。

至于化学这门学问的特点,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新德先生所讲,学化学要“记忆与理解并重,要从复杂中找系统,从零乱中找一致,从片断中找联系”。敬告

☆依照现在“新课标”的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即不仅文科、理科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化学,意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高中化学一般分为8个模块: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习。剩下6个为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文科生要求选修一个模块,加上必修两个模块就可以了。文科生选的最多的是“化学与生活”模块。而理科生至少要选修两个模块,加上两个必修模块共计4个模块,即可达到毕业要求。说是选修,但实际上“化学反应原理”是必选的,所以又有人戏称为“必修3”,剩下一个模块,大多数理科生会选“物质结构与性质”或“有机化学基础”,很少有人会选“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

☆学化学一定要“胆大心细”,“胆大”是指化学的思维是发散的,需要联想和想象;“心细”是指教材上边边角角都要注意。

☆学化学是小学数学的计算+初中英语的狂背,计算并不难,但不把教材看熟,考试时可能连题都看不懂。

☆或许正是因为化学要记要背的多,有的同学说它是“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忘”。又要关注诸多细节,所以许多男生讨厌化学,不少男生数学、物理不错,但就是化学差。

为什么“好孩子”成绩不好

孩子是好孩子,但成绩却始终半死不活的,虽然还说不上坏,但绝对谈不上好。预告

上了高中,“好孩子”成绩却不好的现象多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先看看一位家长的现身说法:有一天我去某图书大厦,看到一本某出版社出版的《聪明孩子坏成绩》,心中一喜,忙抽出来翻看,但这本书似乎是外籍人士写的,看了一下,对我帮助不大,只得又放了回去。我想看的是,对好孩子坏成绩的现象怎么看,又有什么办法改善。当时我正为这个问题头疼。女儿在海淀区一所普通中学学习,在班上是学习委员,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夸她,上课也能听懂,写作业也很认真,自己也求上进,实实在在是个好孩子,可考试成绩却不尽理想。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还是孩子的数学老师解开了这个谜,她说,普通校生源差,程度低,老师为了照顾大多数,讲的题都是比较简单的题。换句话说,好学生就是把老师讲的全都掌握了,也未必能考高分。听了这话,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孩子做学校出的卷子,一般都能考80~90分;而只要一做海淀区的卷子,就顶多得个60~70分。这就有点像我们闺女当年考重点校的创新班,她在小学也是好孩子,还是大队委,可一考,还是不行,因为卷子上的题,孩子根本没学过,没见过。说得更直一点吧,一般校的好学生,可能还没重点校的一般学生考试成绩好。因为人家的教学水平高,见的题多。打个比方吧,这就有点像发展中国家富人的生活水平,大致也就相当于发达国家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一个道理。到了初三,看看仅靠学校是不行了,忙着给她报了补习学校的班,不料孩子说上课听不太懂,太难了。这是怎么回事?有一次去接孩子时,我就跟那位在重点中学任教、课外出来兼课挣点钱的老师聊了几句。那位老师说,他还没敢讲太难的题,可也不能讲太容易的题,因为有好几位重点中学的学生也在这里补课,什么北大附中、师大二附中、首师大附中的,都有。我说了我闺女的情况,向老师请教怎么办。老师笑了笑没正面回答,只是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什么的,大概是说我闺女在的学校教学水平低,低标准、好孩子,也就这样。老师还说班上几个重点校的学生在重点中学肯定不算好学生,否则不会来补课,但还就是这几个孩子解题思路来得快一点。以后的事我就不想多说了。如今是独生子女,家家都只有一个。如果我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孩子,我一定会引起警惕,不能因为每次去开家长会老师都夸孩子就觉得高枕无忧。经历过中考、高考的家长们都知道,录取时又不是按每所学校的排名录取,而是按你在的区里、甚至市里的排名来录取。你在一所普通中学排名第一,又能怎么样?当然了,我和大家一样,就这一个孩子,我只能告诉后来的各位家长,不要像我一样掉以轻心,而应尽早就给孩子补课,补上孩子与重点校之间的差距。至于采取什么方式,是报补习班,是单独请家教,还是自学,那倒是各人有各人的具体情况,不好去说了。忠告

在一般校是个好学生,只能保障孩子在中考或高考时得到60%左右的知识,剩下的40%左右的差距,就要靠自己去弥补了。而重点中学的学生,一般来讲,80%的知识都可能在学校获取,剩下的20%才是靠自己去获得的。重点校与非重点校的差距就是如此。

事实上,重点校也不是全都一样。比如说北京,北京四中、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比很多重点校要高出不少。而普通校呢,差别也不小,有的普通校,尤其是海淀区的一些普通校,真是软件、硬件均不差,只是因为海淀区重点校太多了,才“沦落”为普通校,要是放在别的区,怎么也是重点了。换句话说,不是说中学就分“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这两种,不是的。重点校与重点校也有差别,普通校与普通校也不一样。如果运气不好,实力不够,上的是一所普通校里的普通校(恕不说出学校名称了),那么即便是好孩子,也只能是得个坏成绩了。

其实,不管是重点校,还是普通校,似乎有这样一种普遍现象:越是聪明的孩子越爱玩,上学后仍收不回心来,学习成绩总是不好,或是不稳定,时好时坏。怎么让这些聪明的孩子收心,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呢?提供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第一,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坐下来。每天放学后,硬性规定让孩子坐下来学点什么,或是做作业,或是写生字,或是做几道算术题。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指望孩子能学进去多少东西,而是让他坐下来,不能书包一扔就玩去。请注意“循序渐进”这一原则,开始可以要求他只坐下10分钟,以后慢慢延长到15分钟、20分钟、30分钟,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回家先写作业后去玩的习惯。

第二,以正面教育为主,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就表扬和肯定。比如家长可以说:“今天真不错,回家先写作业了。”“回家自觉写作业,星期天妈妈带你玩去。”正面引导对自控力不强的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轻易不要消极否定,什么“没用,就知道玩”“别的孩子怎么不用说,你怎么就得大人说”“以后再不管你了”等等,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第三,要给孩子留出玩的时间,不能把孩子玩的时间全给剥夺了,那会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厌恨,这比成绩不好还难办。

第四,必要时可寻求老师的帮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父母的话可以不听,对老师的话却不敢不听。如果孩子老是成绩不好,应积极与老师联系,寻求老师的帮助。敬告

☆不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同学们自己,都要警惕“好孩子坏成绩”的现象。

☆上高中后,不少小学、初中时的“好孩子”或许学习仍十分自觉,但成绩却停滞不前甚至节节下滑,据北京市统计,高考时有60%的同学排名与中考时相比是下降的。比如说中考时考了朝阳区第99名,而高考时却掉到100名之外去了。其他省市的情况也大同小异。如辽宁省辽阳三中曾作过一个调查,中考成绩最好的前100名同学组成的两个实验班中,进入高中后成绩明显下降的有23人。

☆上高中后,不仅要关注孩子在学校、年级、班级的排名,还要关心孩子在市区县在大排名。比如说,某同学上的是一所普通高中,考试时年级排名在前20名内,本人很满足,家长也满意,可到了区里一排名,在500名之外,在市里,更是一万名以外,几乎无望考入理想大学。

☆“好孩子”三字打上了引号,是想说其实这个孩子已存在一些问题了。至于问题是在学习方法方面,还是在学习态度方面,还是别的什么问题,那倒是因人而异,要具体分析。

☆一线教师提示:不少同学上了高中后虽说成绩会出现暂时下滑,但快则一两个月,迟则一年,大多会调整过来。如果一年还调整不过来,恐怕就这么一路滑下去了。不要相信什么“黑马”,学习上的黑马当然有,但那毕竟是小概率事件。

学习动力不能“熄火”

上了高中,分心的事多了,知道的事多了,但不论如何,学习动力不能“熄火”。预告

上高中后,分心的事多了,比如谈朋友;知道的事也多了,比如考上名校还是得“拼爹”……身边不少同学,甚至包括初中时学习很好的同学,都变得有点玩世不恭,学习的动力也越来越弱,都快“熄火”了。然而,很多过来人都一再劝告:不论如何,高中时一定要抓住大好时光,好好学习。

一位已参加工作叫许斌的朋友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一定要考名校,一定要狂学外语。他写道:约稿的老师让我谈谈高中三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并以此为据,给师弟师妹们一点忠告。我想了半天,想不起高中三年有什么记忆特深刻的事。如今满脑子都是这两年应聘找工作的种种辛酸和狼狈,由此出发,倒真是有不少话想和师弟师妹们聊聊。我在武汉一所大学上的本科——哪所大学就不说了,反正在武汉估计连前10名也进不了。尽管牌子不太硬,但我对找工作仍信心十足:就凭咱这1.78米的帅小伙,又早早就拿了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再加上7份三好生、优秀干部奖状和一份优秀毕业论文奖状,咱也不太贪心,就找一份月薪3000~4000元的工作,能难到哪儿去。然而,现实却无情地嘲弄了我,不知去了多少次招聘会,不知跑了多少个人才市场,不知递了多少份简历,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比我原来料想的最差的结果还要差。原因嘛,与我不是出身名校有很大的关系。多少次我都看到招聘人员一看简历上的校名,便面无表情地把我的应聘材料放到最厚、最高的那一堆去了。什么几级证书,什么奖状,人家连看都不看。人总要吃饭,最后我不得已与一家二三十人的小公司签了约。这是一家推销、代销计算机硬件及域名的小公司。我名义上说是市场部主管,其实整个一苦力。当我扛着几十斤重的纸箱去给各大商场送货时,柜台的营业员都以异样的目光看着我这个“主管”。当我费尽口舌向一个根本不懂什么是域名的老板推销时,几次差点被当成骗子赶出去,这么干了几个月,真是身心疲惫,看不到一点前途。现实是冷酷的,现实能为我这种学校背景的人提供的,或许就是这种工作。有时我扛完大包,累得坐在百货商店的楼道上,喝着装在矿泉水瓶子里的自来水,看着一位位花枝招展的女中学生走过来走过去,心里真恨不能时光能够倒流。假若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要考名校,一定要狂学外语……当然了,时光不可能倒流,而我又不愿意这么一天一天混下去。干了半年多,手里有了几千元血汗钱,我立刻就辞了职,在武大附近租了个房,专心致志地准备考研。师弟师妹们,祝我好运吧,当你们看到这篇文字时,也许我已经徜徉于某一名校的校园里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说,普通百姓的孩子,无爹可拼,中考、高考、考研、考公务员,都得去拼!这位家长写道:我今年45岁了,孩子上高中了。但我今天不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比各位同学早毕业二十多年的师兄师哥的身份,讲几句忠告。不少同学,尤其是城里的同学,都比较痛恨应试教育,崇尚素质教育。这符合世界潮流,自是无可厚非。但从我这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看到N多的人,素质不错,但都被素质远不如他们的人一个一个地超了过去。因为那些人有应试教育的功底,中考、高考考得比你好,人家就上了比你强的高中、大学。这且不说,参加工作以后,人家又凭着应试的本领,或是考研,或是考公务员,设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素质不错但应试功夫欠佳的人,如果家里靠不上,就只能靠自己了。而普通百姓的孩子,要靠自己又会有多少门路呢?为什么如今考研、考公务员的人那么多,不还大多是找出路的普通百姓的孩子吗?人到中年,看问题应该比较全面了。中国的应试教育是有很大问题,包括考研,分数高的人不一定具备研究能力,而研究能力强的人又不一定分数高。所以海外知名学者海德格尔曾讲过,录取研究生,除了分数,还应多看对专业是否热爱。这是对的,但这种“热爱”怎么评定呢?操作起来也确有难度。话扯远了,我说这些,无非是想跟师弟师妹们说清以下几点:一是应试教育确有不尽人意之处,但这毕竟是目前普通百姓孩子尚能享受的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不要放过。二是应试选拔出来的人才未必是最优秀的,但也一定是比较优秀的。那种认为分高必定低能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三是应试教育在你人生前30年的作用,要远远超过素质教育的作用。对这一点,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这位家长最后总结:说这些,不是说鼓励大家都去做题,专重应试,不重素质。绝对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告诉一些素质不错的孩子,应试教育未必好,但是目前离不了。还是多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在应试上,等到你考上了重点中学,考入了好的大学,再多花点时间在素质教育上也不迟。这个顺序是颠倒不得的。有不少素质不错的孩子,上了个一般大学、一般专业,找不到出路,结果在大学也顾不上什么“素质”,而又去忙着考研、考公务员,这样的人生道路,比前面一种又强了多少呢?忠告

上了高中,如果一个孩子一点儿上进心、一点儿生活欲望都没有了,学习上处于“熄火”状态,就好比得了心理上的“艾滋病”,那是与生理上的艾滋病同样可怕的。一位名叫孟思思的老师写道:我叫孟思思,在北京市一所普通高中教政治,兼任心理咨询老师。工作七年来,接触了不少孩子。这其中让我感到最难办、最绝望的,不是早恋的学生,不是打架的学生,不是作弊的学生,而是一点儿上进心、一点儿生活欲望都没有的学生,媒体上把沉迷于电子游戏叫做“电子海洛因”,而这些孩子似乎年纪轻轻就心死了,我把这叫做心理上的“艾滋病”。这与生理上的艾滋病同样可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人都多多少少有点心理问题。这就像在医生眼里,没有100%的健康人是一个道理。所以有点心理问题并不可怕,何况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呢?但如果是得了心理上的“艾滋病”,那可真是麻烦。这就好比人得个病,有点小灾,没什么关系,可要得了艾滋病,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可真要命了。我接触了好几位患上心理“艾滋病”的学生——恕我不说出这些学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了,这是我身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教师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综合这几位同学的“病情”,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其一,无上进心。学习上对成绩、排名无所谓。成绩考好了不高兴,排名下降了也不伤心,倒真可以说是“荣辱不惊”了。其二,无兴趣,对什么事情——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兴趣没有,就连许多孩子喜欢的足球、网络、漫画等也都无兴趣。不是说他们就不玩球,不看漫画,也玩,也看,但不入迷。事实上,他们对什么都不入迷。其三,无朋友。在班上有点独,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知心朋友。这些孩子得的不是“厌学症”。厌学的孩子只是不爱学习,在别的方面或许挺有兴趣,而且仍有自尊心、上进心,而这些心理“艾滋病”患者,却是不仅仅厌学,对什么都觉得没意思,连人生也没意思。这些孩子得的也不是“自闭症”。虽说没什么朋友,但在班上与同学仍正常交往,不是不与人说话那种。这些孩子得的也不是“忧郁症”。忧郁症患者一般要失眠、多疑,可这些孩子却说睡得挺好,甚至是“吃嘛嘛香”,这与忧郁症是对不上的。不是“厌学症”,不是“自闭症”,也不是“忧郁症”,这可真成了疑难病症了。我曾专门为这样的孩子建过“病历”——附带说一句,他们来找我,不是他们自己主动来的,而是他们的班主任叫他们来的。如果是主动来的,说明至少有倾述感,还是可治疗的。根据我的“病历”记载,这些孩子有以下一些背景:一是男孩比女孩多。这或许是因为女孩子多少还有些生活上的兴趣吧。二是大多从初二、初三“发病”,到了高中“病情”日渐严重。三是家境大都中等偏上。虽说也有离异家庭的,也有个别家里经济条件较差的,但也不至于吃不上饭,大多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四是学习成绩大多中等偏下,有些科目可以说是很差。

这位老师最后总结:刚上完驾校考完驾驶证,大家都知道新司机油离配合不好会经常熄火。每逢这时候师傅总要念叨一句:“这火都打不着,可怎么玩呢?”她觉得这些孩子就如同打不着火的汽车一样,真不知道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会怎么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烧掉这些孩子前程的,是一股暗火,而不是像早恋、逃学等那样的明火,所以一般不太容易引起家长或老师的注意,因为这些孩子并不是说与社会上流氓混到一起去了,没有,他们只是安安静静地待着,无上进心,无兴趣,无朋友,说难听点,简直如同行尸走肉一样。看到这些学生,才理解古人为什么说“哀莫大于心死”了。我们在生活中要预防艾滋病,在心理上也同样要预防“艾滋病”。时刻观察孩子,当孩子出现“三无”—无上进心、无兴趣、无朋友的征兆时,一定要警惕了。敬告

☆各位师弟师妹,还要努力考名校。不要听信有人说什么北大毕业了卖猪肉、卖糖葫芦,那代表不了北大。

☆各位师弟师妹,一定要学好外语。如今外企招聘,基本都是全英语(或别的语言)了。外语不行,这扇门就关上了。

☆上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这是一条最起码的人生道路,千万不要等到在招聘会上碰得头破血流了,在某个公司气得半死不活了,才认识到这一点。就是考研和出国,如果是211大学的、985大学的,也会占便宜,这都是事实。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打了一个比方,说教授如同夫人,副教授如同妾即小老婆,讲师如同通房丫头。借用这个比方,重点大学就如同夫人,一般院校就如同妾,大专、中专就好比通房丫头。在招聘单位看来,一般院校和大专、中专,就如同小老婆与通房丫头一样,也没有多大区别。而重点校和非重点枝,差别可就大了,通房丫头扶正为小老婆的事很多,而小老婆转为大老婆的事就少见了。听同学说,有的单位还关心你中学是在哪儿上的,是重点中学还是非重点中学。这么下去,总有一天要问你小学在哪上的,幼儿园在哪儿上的。呜呼……

高中不讲学习方法肯定不行

小学玩着学,初中学着玩,但到了高中,这样肯定是不行了。不仅要学,还要会学。预告

如果说,小学时是玩着学,初中时是学着玩,几乎谈不上有什么“学习方法”。那么,到了高中,这样肯定是不行了,一定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行。曾有一位重点中学女生回忆说,上了高中,每天听那些男生大谈昨晚看英超、看大片,感到特别自卑,觉得自己没男生聪明。后来上了大学交了男朋友,一问才知,不少男生都是苦学一夜,然后从网上看个结局或介绍罢了。到了高中,光凭小聪明,肯定没戏。

那么,具体地说,又应该掌握些什么学习方法呢?这可多了,在此就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吧。

一位叫邵直的同学说,他的方法,是记录“学习日记”。他说:我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谈到中学时的学习时,我个人推荐的就是“学习日记”。不少同学谈到学习,都有这种感受:学了半个学期了,都不知道学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还有哪些不会。这种状况怎么能搞好学习呢?正如《孙子兵法》中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懵懵懂懂的,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当然不行了。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的办法就是记“学习日记”。“学习日记”,顾名思义,主要是记录学习情况。将一天的学习体会和学习情况记载下来,最好足一项学习任务刚刚结束,便立即记载下自己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因人而异,无法定出一个规范的要求,一般而言,有如下建议:一、不要求日记本的优劣,散装的纸张也可以,但是每天的记载要整理并保存,隔一段时间拿出来回顾一下,并思考是否有了进步,以后还应该怎样改进。二、以开心的心情描述学习。以一种责任心理描述自己的学习,不足之处要认真地反思,尤其要对自己的进步加以肯定(哪怕是很小的一点)。三、字数多少不限,但要求认真和细心。几天之后忽然产生的反思也可以立即记下来,没有绝对的时间限制,只要求能时时观察自己的学习。四、坚持才是胜利。一开始试着写两周,每一周进行一个大总结。怎样写能使自己觉得合适,便怎样写。五、可以与好朋友一起开始记日记,双方互相交流、互相督促和批评。(一般说来,这种日记要单独写,不要与私人日记混合。这样,也可以与老师、家长进行交流,不用担心会出现别的情况。)六、要不断翻阅,从中总结自己的学习,哪些问题已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具体点说,每天的日记也可以按当天的学习安排。比如上午上了什么课,语文讲什么,数学讲什么,弄懂没有,什么地方没懂,等等。

邵直同学说“学习日记”这件事,他是从初二下学期开始的,一直到上了大学还在做。这个办法也许要伴随他一生了,因为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当然也就需要不断地记点“学习日记了”。记了“学习日记”后,他明显感到学习有章法了,有目标了,干了什么,还没干什么,还要干什么,心里都很清楚。

如今回想起来,也许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就可以开始记“学习日记”,因为至少从那时开始,学习上的事情已是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光凭脑子记,已是不够了。忠告

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的张定河先生,曾在中学工作过几年,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心得,他的女儿也顺利考入了上海一所重点大学。张先生认为,孩子上中学后,一定要学会从考试中总结经验、教训,考一次要进一步。当年他曾帮助女儿做了一个“考试总结表”,效果不错。每次考完,拿着卷子,根据表中各项一一填写。“试题分析”部分内容较多,也可在“识记性题目”等项下仅列相关题号及得分,至于考查目的、考查内容等,可另行总结。·考试总结表·敬告

☆上了高中,光凭“小聪明”肯定是不行了,还得有“大智慧”,具体地说,就是得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高于具体知识而又源于具体知识的。一定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看看别人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拿过来,为己所用。也一定要善于自我总结,看看自己某一科、某一段学得比较好、比较顺,原因何在。

☆功课越忙,越要留出时间,读一点学习方法的书。不要光低着头做题,那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

保持一种“累并快乐着”的心态

上了高中,一年比一年累,能否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已成为高中三年成败的关键之一。预告

刚上高一,感觉各门功课都比初中难,数学就不用说了,就是语文,似乎文言文也多了起来,原来基本不用预习觉得也还行,这会儿也不行了。高二呢,老师们又常念叨什么“胜在高二”,一点不能放松,高三……不说了,一个字,高中三年,累!两个字,真累!三个字,太累了!怎么办呢?别无他法,只有保持一种“累并快乐着”的心态,才能熬过来。一位同学写道:我叫白丽超,现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二。成绩也算不上很拔尖,但有一条,就是乐观。多少年来,老师给我的评语中,肯定有一句话:该生乐观向上……后来我也琢磨,“乐观”为什么就与“向上”连在一起呢?这么说起来乐观向上的反义词,不就是“悲观向下”吗?或许有同学要说了,乐观也好,悲观也罢,这不过是一种心态,与学习成绩有关系吗?我真心地告诉各位,乐观不仅是一种心态,也可以说是一种方法。我初中是在长沙六中上的,这是一所普通校,生源一般,教学水平也够不上高水准,但我一点儿也不悲观,因为我知道,即便就是这么个学校,不也每年有人考上重点高中吗?别人能考,我为什么不能考上呢?或许有同学又要叫了,这不还是心态吗?具体方法呢?别急,下面就说具体方法。我们初二下学期时,就做过中考卷,600多分满分的卷子,您知道我才得了多少分?379分。不少同学都摇头叹气,说太难了,没希望了。我倒还挺乐观,觉得至少不还考了370多分吗?而且有不少内容是没学的,一分也答不出。再努努力,相信一定能考到550分以上。在余下来的一年多学习中,我始终抱一种乐观的态度,老是想着自己已掌握了什么。不会的,今天学一点,明天会一点,老觉得自己在成长,在往目标靠近,越学越有信心。而我们班那些悲观的同学,老是想着自己没掌握什么,每天觉得这个不会,那个没学,越学越没信心。这不,心态就与方法联系上了。再具体说,我每天是这么学习的:首先,把每周时间分成5+2,周一至周五每天主攻一门(与中考五门相对应),双休日则主攻自己的弱项。其次,每次学习先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浏览一下自己已会的内容。如英语,回顾一下单词表、语法;数学,默写一下最基本的公式,等等。这样一来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太伟大了,知道这么多单词,会做这么多数学题了。再次,每天就做一点难题,不会的题别多了,多了肯定会让你丧失信心,觉得自己是个笨蛋。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都会一点儿新的,积累起来可不得了。一直到上了高中,我仍然这样学习。高中要掌握的知识比初中多多了。但我想,跟愚公移山一样,学一点不就少一点吗?没什么了不起的。英语单词,我买了一本《高考英语单词掌中宝》,一共近300页。就算300页吧,每天背10页,10天100页,一个月正常背一遍。如今我已背了三遍了,已经相当熟练了。高考英语单词,我在高二已基本拿下来了。别的学科也是一个道理。忠告

再回到一开始谈到的“乐观向上”的问题中来。仅有“乐观”没有“向上”,那么仅做一个乐观的学生是没太大用的。只要抱着乐观的态度每天去“向上”,那么乐观才不仅仅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途径和方法了。从这个角度讲,周围的同学无非有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一,既乐观,又向上;

模式二,仅有乐观,但向上不够,干劲不足,就剩下一个心态好了;

模式三,悲观向上。心态不太端正,但还是在学、在努力;

模式四,悲观向下。心态不好,也无干劲,不想学,也不会学。

试问,你个人认为,一个人的中学时代最好是哪种模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你目前还做不到乐观向上,那么我有一句忠告:不论如何,先做个乐观的学生吧。心态好了,也许学习的劲头就来了。反之,心态不好,即便还在学,也说不准哪一天就垮了。敬告

☆上了高中,随着压力的加大和竞争的激烈,没有一个好心态,是熬不下来的。有人统计高中三年大大小小的考试有一百多场(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会考、模拟考、分班考……)就算100场吧,一年差不多三十几场,一个月差不多两三场,考前要准备,考后要排名,心态不对,行吗?

☆高中三年要始终保持一个好心态,不是说情绪不可以波动,那是不可能的,而是说至少在大部分时间内(如80%)都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心态”似是说起来有点虚,但每天心情好不好,这是实实在在的事,一点儿也不虚。心情恶劣,能学得进去吗?所以好心态=好状态=好成绩,反之亦然。同学们对此一定要引起重视才对。

男生怕“网游”,女生怕早恋

不少一线教师都说,聪明孩子,男生最怕玩网络游戏,女生最怕陷入早恋……预告

迷上了网络游戏,成天泡在网吧,还学个什么习?要不怎么有人将网络游戏称为“电子海洛因”,这不是没道理的。

前几年有位毕业于深圳实验中学的高考状元名叫张成山,考上了清华大学。他以高考状元闻名,更以戒掉网瘾著称。他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戒掉网瘾,操碎了心。张成山的家长说道:孩子考上深圳实验中学后陷入网上游戏无法自拔,好不容易才把孩子又拉回正常轨道。这位家长说:在儿子的学习上,我们也有过教训。记得那是在他高一的时候,看到孩子在初中时各方面都不错,上了高中以后,我们家离学校比较远,就希望他住校,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学校照顾得也不错。但没想到住校以后主要是靠他自我管理,而他又属于那种管不住自己的人,我们对于他在学校里的情况根本不了解,所以那段时间他的学习成绩下滑挺厉害。我们估计他不仅经常去网吧,还经常出去玩。我们曾听他自己说过,有个学生会主席是网上的游戏高手,拉他加入游戏战队,一起组队到网上去打游戏。这样学习自然就分心了,你想一想白天上课睡觉,晚上去打游戏,学习成绩看着下滑,那是高一。后来到高二,我们就不让他住校了。回到家来以后他也有点着急,成绩的下滑使他语文和物理的成绩曾排在年级的二百多名,这实在是差得太多了。那一段时间我们家都慌了神,他就更着急了。原来总成绩始终在十几、二十几名,可现在是五十多名。

怎样扭转这一成绩下滑的趋势呢?张成山的家长果断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改住校为走读。这是为了把孩子的课余时间置于家长监控之下。虽然每天上学放学,路上要花两三个小时,但对孩子这也不失为一种锻炼。

二是为孩子请家教。高中的功课重,一掉队要赶上去是有难度的。家长要尽力帮助孩子,为他创造条件。当然,这也是为了让孩子远离网吧。有时孩子放学后也想去网吧玩,但一想到家教还要来辅导,也只好赶快回家了。

三是周日让孩子玩个痛快。对电子游戏,光堵不行,也得有“疏”。那就是双休日让孩子痛痛快快玩一场。完全控制孩子玩也不是个办法,适当地规定时间让他一个星期玩一小时,也是可以的。与孩子商量,他可能觉得一个星期玩一个小时,总比不让他玩好吧。后来孩子就在每星期五回家玩两个小时。张成山的家长认为,完全杜绝孩子玩游戏,未必是一个良策,适当地规定时间玩也是一个好办法,尤其对那些玩惯了游戏的孩子,一下子停止,完全不让玩了,孩子的心理肯定是受不了的。但是先要同他约法三章。如果不谈好,就不让玩了。一下停掉,孩子接受不了,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采取了以上三项措施后,终于制止了张成山成绩节节下滑的局面,在不长的时间内,孩子的学习成绩重新上扬,并最终考入清华大学。在又一次远离父母住校后,孩子也没有重蹈覆辙,自制能力强多了。现在参加活动很积极,还经常出头露面,是系里足球队成员,在班里还负责电教,相当优秀。

与“电子海洛因”同样有害的是早恋。一些同学甚至家长会说:早恋没那么可怕,或许还能促进学习呢。这种陷得不太深甚至只是学习自助式的“早恋”,其实严格说算不上早恋,不必干涉,但如在情感上真正陷得很深了,才称得上是“早恋”,怎么可能不占用时间,不影响学习呢?

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对这一点都知道,对早恋问题当然要管,但最好还是淡化处理,他们说:“咱们都是过来人,一谈恋爱,满脑子想的都是恋人,怎么学习?不管不行。但如果过于生硬,处理过分,往往会弄假成真,结果小事变大,孩子反倒破罐破摔,弄得适得其反。”

一位一线教师说,他发现一位男同学最近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还发愣,便把他找到办公室,单独谈心。“怎么了,要考大学了怎么反倒打不起精神?”这位男生低着头吭哧半天,才说出他最近在暗恋同桌的女生,所以心烦意乱。老师听完了,很平静很真诚地说:“你能跟我说心里话,这么信任我,我很感谢你。”接着老师又说:“你看,你们俩都要考大学,现在学习这么忙,如果因为这种事影响了学习,影响了你们考上理想学校,你是不是会觉得对不起她,也会对自己因现在的状态影响了今后的前途而后悔?”男生点点头。老师又笑着说:“你们这个年龄考虑这种事还早,高中生谈恋爱多数情况是没什么结果的。因为再大些,你们就会知道高中里做的一些事,显得自己是多不成熟。过几年以后再考虑也不迟啊,何必现在耽误时间!”老师并没有告诉家长,只是暗中对学生加以关注,借一次全班调座位的机会,不再安排两人同桌;对两人学习上督促更紧,要求更严,而且时不时把那个男生赶到男生堆里去参加课外活动,把那个女生叫到自己身边做些班里的工作,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就这样,二人不但没发生什么情况,还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一位母亲回忆说,当她得知一向品学兼优的女儿居然和男生去公园约会时,开始也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冷静下来,知道得淡化处理,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这位母亲请自己同学和她合作,演了一出“双簧”。她说:我到家不一会儿娜娜就回来了,我若无其事地做饭吃饭。刚吃罢晚饭电话铃响了,我拿起电话:“谁呀?张蜻呀。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哪儿都没去,做家务,买东西。什么?雕塑公园,不可能,娜娜去学校了。”说着我瞟了一眼娜娜。能看出来正看电视的她听到雕塑公园的字眼脸都红了。我打着哈哈继续跟张蜻侃:“早恋?不可能。我家娜娜能那么糊涂?那倒是。你说文文要是早点告诉孩子这个道理也不会这样了,多可惜呀。行,改天咱们聚聚。”我放下电话,娜娜问:“是谁呀?”我说:“张蜻阿姨。她说下午在雕塑公园看见你了。”娜娜的脸又红了。她吭吭哧哧地说,出完板报是和同学去公园了。我心里又惊又喜:惊的是女儿居然认账,喜的是她还没有完全撒谎。“那您刚才说文文什么的,是怎么回事?”我告诉女儿:“文文是我们的另一个同学。她的女儿上中学时可棒了,可是初三那年,不知怎么喜欢上一个男生。据说那男生学习也挺好的。后来老师找了双方家长。家长肯定得反对呀,可能是家长的方式太粗暴了,不但没让孩子明白早恋的害处,反而是家长越反对,孩子越要在一起。大人和孩子都为这事牵扯了很大精力。中考后,女孩去了职业高中,男孩考进一所普通高中。人长大了,考虑问题也成熟了。那男孩很后悔这段感情,提出做普通朋友。女孩问为什么。男孩说,你不觉得咱们的交往影响了我,也影响了你的发展吗?后来这个男孩为躲开女孩,转学到老家去了,再后来听说考上复旦大学了。文文的女儿职高毕业后就在一家美容院打工。这不,她爸爸妈妈都吓出毛病了,一看见我们这些老同学,就警告我们,一定要多关心孩子,尤其是早恋问题。所以张蜻阿姨一看见你就来提醒妈妈。”“您的意思是说,早恋都没好结果?”女儿的话在我听来,有三分疑惑,七分质问。我犹豫了一下说:“那倒未必。”我这么一说,娜娜吃惊地看着我。我继续说:“过去还有十六七岁就成家,成家之后再求学的呢。不过,像这种情况要学有所成,非有大毅力不可。其实,人生也是有季节的,在哪个季节就要做哪个季节的事。如果非要在播种的季节收获,岂不是不可能的吗?假如你现在开始谈恋爱,妈妈现在开始养老,是不是有点矫情外带着可笑?”

这么一淡化处理,效果不错。女儿告诉了妈妈实话,并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是比一般同学深一点的好朋友吧。”母亲连忙肯定:“朋友永远不嫌多。”所谓“早恋”风波,一下也就烟消云散,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忠告

网络游戏人称“电子海洛因”,不知有多少聪明孩子染上了这个毛病而毁掉了自己的一生。曾有一位中学一线教师很伤感地讲过:男孩子只要一染上玩游戏的毛病,女孩子只要一染上早恋的毛病,真是看着被毁掉,让人痛心。

如果孩子已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尽早采取果断措施。为什么反复强调“果断”二字呢?这是因为有些家长犹豫不决,比如住校改走读,一会儿考虑走读辛苦,心疼孩子;一会儿又考虑走读睡得晚起得早,孩子白天上课没精神怎么办?考虑来考虑去,下不了决心。其实家长只要抓住一个主要矛盾:让孩子远离网吧,其他的问题都是次要的。事实上要让孩子远离网吧和戒毒也是有几分相似的,就是要对孩子的课余时间进行监管,就是要让孩子远离原来的环境和网友。青春期的孩子是处于最不稳定的时期,自负又不成熟。需要放手,但不能放纵不管。

从《中国青年报》获悉,被团中央列为全国青年研究重点课题之一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矫正》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发现,不良的家庭关系模式已成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导火线之一;网络成瘾率男生远高于女生,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母亲的文化程度高低与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低成正比,高知母亲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太大,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偏高。

调查显示,阳性率(指有网络成瘾及网络成瘾倾向的比例)较高的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中,非重点班的学生和借读生占绝对多数。个案研究表明,这些学生往往原来的学习成绩都是中上等水平,出现网络成瘾的导火线是社会心理因素,而这些社会心理因素的形成来自于家庭。如父母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入到重点学校,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一方面承担过重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却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鼓励;孩子在学校被批评或者没有处理好师生和同学关系,回家后向父母“诉苦”,反而经常被父母误解训斥,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开始厌学;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永无止境”,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就会换来父亲的棍棒和母亲的唠叨。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夹击”下,孩子为了逃避学习的高压和父母的要求,把精力转到网络世界里并且沉溺其中。

总结起来,要帮助孩子戒掉“电子海洛因”,切记以下几条:

一是家长不妨辛苦一点,全程陪送陪接,以免孩子放学后又跑到网吧去了,或是干脆不去上课,而是去网吧。

二是不妨让孩子玩脱网运行的游戏,以代替网络游戏。这也是孩子后来跟我们说的。孩子说网络游戏是在网上和同学一起玩,有交流和互动,更易上瘾。脱网运行的游戏虽然也好玩,但毕竟只是自己一个人和机器对话,玩一阵子也就厌倦了。

三是不妨与老师多交流,只要孩子有些进步,老师就多鼓励多表扬。玩游戏是孩子的一种乐趣,剥夺了孩子的这一乐趣,最好有别的乐趣替代。因此,一方面要让孩子远离网吧;一方面又要让孩子觉得学校可爱,学习有趣,这样效果才会长久。

至于早恋的比例,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专家分别作了调查,结论差不太多,那就是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早恋问题!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是个什么状况?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反抗期”。早恋就是一种反抗——你不让我恋,我偏要恋。家长再一发火,一插手,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反抗的理由。所以有经验的家长和教师都知道,这件事只能淡化处理。

黑龙江省七台河某中学有位叫王洋的高二男生,成绩优秀但家境贫寒。忽然一日他爱上了本校一个女生,含辛茹苦的家长发现他的“读书成本”突然见涨了,殊不知他们用血汗钱支付了儿子的“早恋成本”。金钱是早恋的一部分成本,这应该是没有异义吧。

据《少男少女》杂志载,陕西省泾阳县张镇中学女生王小兰早恋,因同学王娟的“告密”而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收拾”,因此地对王娟怀恨在心,欲报复而后快。她经与男友密谋,于2002午12月3日在一条小路截住放学的王娟,用匕首恫吓她。谁知王娟毫不示弱,于是就发生了一起不该发生的血案,把他人的生命计入了自己的“早恋成本”。杀人偿命,这就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了。

有一个中学女生是谢霆锋的Fans,整天暗恋自己心中的偶像。一日,她邂逅一个长相颇似谢霆锋的男孩,为了满足虚幻感,明知是“水货”还是迷迷糊糊地沦为他的“甜心”,之后还堕落为卖淫女,这是将贞操计入了自己的“早恋(暗恋)成本”了。

不用问早恋还要付出时间成本。恋爱的感觉之一,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时间过得飞快,不在一起,如隔三秋,什么也干不下去,宝贵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早恋成本”,就是心理成本。美国康奈尔大学与北卡罗莱纳大学的专家,联合进行的一项历时四年的研究显示:早于17岁谈恋爱的少男少女,因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会为日后患上精神疾患埋下“定时炸弹”,而且女孩子的发病率高于男孩子。敬告

☆上了高中,“网游”和“早恋”成为“多发症”、“常见病”,严重影响学习。

☆当孩子自我管理出现问题时,外界(家长、学校)必须介入,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戒除“网瘾”,一要“隔离”,将孩子与“网游”先隔离开。可采取逐步隔离的方式,如从一周天天玩到只能双休息日玩,从一天玩几小时到一天一小时等等。二是激励,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鼓励。

☆“早恋”要淡化处理,太过于强硬可能恰得其反。

☆随着社会的开放与发展,“早恋”问题,不同年龄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看法,在孩子们看来,小学算早恋,初中算正常,高中再谈恋爱,已是“黄昏恋”了。这与父母一代的看法肯定已是有代沟了。

高中生的教辅选择法

好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教辅,中等生选择什么样的教辅;大城市的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教辅,农村同学选择什么样的教辅,怎么能一概而论呢?预告

一位名叫许士荣的同学说:到了高中,与教辅书打交道的时候越来越多,我上大学后,又经历了考研,回过头看,我觉得高中那会儿还是太傻了,不会学。如果让我给现在的高中生一点忠告,那么我的建议是:多看“整理型”教辅,少看“习题型”教辅。先说“习题型”教辅,这恐怕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类教辅了。就是一大堆题,有的是按章节分的,有的干脆连那点事都省了,就是把一大堆卷子攒到一块,然后加一个“XX名校高考模拟卷”一类的书名而已。听说有些老师一年靠攒这种卷子能挣十几万,这钱可挣得太容易了。对此类教辅,我的意见是,如果你是一个重点高中的学生,那么这类教辅还是少看为佳。因为有那工夫,还不如多看看学校历次考试的卷子呢。我敢保证,学校的卷子,肯定质量、针对性不会比这些乱七八糟的卷子差。如果你是一位非重点中学的学生,那么我倒是建议你可以翻翻这类“习题型”教辅书。为什么呢?因为非重点中学复习时见的题要比重点中学少,练的题量也相应少一些(同学们可能会说负担已经很重了,可别骂我)。看看这类“习题型”教辅,起一个多见题、开眼界的作用罢了。注意,应尽量挑选答案比较详尽的,有解题过程的买,不要买那些只有一个得数的。如选择题,就给出一个答案:B,看了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选B是对的,选A选C选D是错的。看了等于没看。再说“整理型”教辅。所谓“整理型”教辅,就不是把一堆题攒一块了事,而是多多少少下了一番整理工夫,“科技含量”多少增加了点。这么说或许还是太抽象了,举两个例吧。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这个大学已经毕业了的人,又专程去某图书大厦,看了半天教辅,重温当年为高考而奋斗的岁月,倒也别有风趣。这里也得声明一句,我不认识什么出版社、书商,所以这里说的也不是给谁当托儿。那天我看上了几套书,一套是《知识清单》,把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相关考题、与其他章节的关系等,均做成表格,可以照此复习,其中“与其他章节的关系”这一板块尤其好,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不仅强调理综、文综——把几门学科捏到一块,也强调每一学科内不同部分、不同章节之间的综合。这书也有缺点,就是一些表格做的不到位。另一套书叫《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套书是分学科、按章节将五年来的高考题和近三年的模拟题列在下面,用起来比较方便,每年高考后都修订。这书的缺点是字号有点小,天头地脚的地方太小,想写点什么,做个记号什么的都没地儿。还有一套书叫《十年高考真题全析》,是对近10年高考题的讲析,这书严格说应属“习题型”教辅,先记在此吧。说了半天,如果你是一个中等以上的考生,那么我的具体建议是什么呢?建议一,买一套《十年高考真题全析》(或类似的书),放在案头当工具书使用,不断翻看。一般讲,重点中学都会做这几年的卷子(北京卷、全国卷、上海卷),所以这套书是用来查,用来翻,用来琢磨的。可别往那儿一放,几个月不动。那就没发挥出这套书的功能。建议二,买一套《知识清单》(或类似的书),这主要是给你复习时提个醒,看看还有哪一块没复习到。其实,这也不妨当成一个扩大了的目录使,当成一个细化了的大纲用。建议三,如果你是非重点中学学生或信息偏少的中小城市、农村中学的学生,那么不妨买点“习题型”的卷子,也不一定都做,就是起一个多见题的作用。而重点中学或信息较多地区学校的同学就没必要了,不如把自己平日做的、发的卷子装订成册,反复看,看一遍是不够的。建议四,买一套上一次高考题详解书。比如你是2013年考生,那么就买一套《2012年全国高考试卷详解》。这种书一般有好几种版本,挑种好的就是了。这是你要反复精读的书,要把这书当情书看,一天看个十遍八遍(你知道我接到第一封情书看了多少遍?80多遍,当然这在我们宿舍还算不上牛)。需要指出,上述建议是鄙人在经历了高考,上完大学,考上研究生后反思的结果。当年我也是傻了吧唧的,可没这么精。忠告

如今的教辅书,可是漂亮多了,当然也贵多了。动辄几十元,考生少不了掏银子。不过,相对形式上的进步,内容上却“与时俱进”的不够,甚至可以说很不够,不少教辅书尽管花样百出,其实还是重点、例题、习题三大块的变异而已。没什么新鲜的,缺少创意。

是不是教辅书漂亮了,内容也就都不错了呢?可不一定。据《大河报》报道,郑州市二十中高二一名学生的家长李先生,拿着学校发放的物理习题集气愤地说,里面错误百出,误人子弟。

这本习题集把“质量”印成“质最”,“摩尔”印成“靡尔”,“石油”印成“荷油”,“全杯水”印成“全坏水”,“布朗运动”印成“布明运动”等。李先生讲,他只是随手翻了一下就发现了多处错字。据该校一名负责人解释,这批辅助教材,已使用几年了。用了这么多年的老教辅书,还有这么多错,更别提一些新书了。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已痛下决心整治教辅市场。首先,出版社出教辅书必须有资质了,而不是谁想出就出。2012年国家已批准具备教辅书全科出版资质的出版社51家,平均到一个省(市区),还不到两家,而过去是全国五百多家出版社,几乎有四百多家都出版教辅,乱成一片。其次,纪检部门也更强势地介入教辅销售环节。不少地区已规定只要进学校、进课堂的教辅,必须到纪委登记。再次,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发文,对教辅书的定价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挤压教辅书的利润空间。

另悉,人民教育出版社即将配合人教社教材,分别推出面对大城市、农村学校的不同的教辅书。敬告

☆教辅书当然是需要的,但切不可喧宾夺主。还是应以教材为主,教辅为辅。

从大连23中考入北京大学的张丽娜同学说,她的化学老师反复讲的一句话就是“多看教材,精做题”。

☆大城市的,尤其是重点中学的学生,以及一些省级示范校的同学,应用整理型教辅,少用习题型教辅,因为他们做题已不少了,需要的是更上一层楼,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而整理性教辅恰恰符合他们的需求。有些内容,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有些内容,是他们想到了但一直没有做的。

☆中小城市、农村中学的同学,则开始买一些习题型的教辅来做。因为他们见的题面尚不宽,多做些题,对提升成绩是有好处的。如多位高考状元均推荐过的《三十八套》。

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吴巍同学就向大家推荐《三十八套模拟题》,他说这本书荟萃了各省市往届的试题,对大家很有帮助。山东省高考理科状元王明钰同学也说:“我给大家推荐的参考书,语文上就是《三十八套模拟题》,这是我所使用书中最好的一套。”

福建省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黄晨琦同学说,大概在第一轮复习后期就应开始选做《三十八套模拟题》中的一些好卷子。

秦皇岛市高考状元、北京大学田甜同学说:“学习急不得,这是我上高中的一个体会。那时,我们多数同学家里都有好多练习册,怎么做也做不完。看着别人不停地做题,我就想,我做练习题的目的是什么?我不能为做题而做题。其实,只要你用心,做一两本练习册,多数核心的原理你就掌握了。比如数学吧,我上高三时,一本练习册也没做完。我记得里边有《三十八套模拟题》,我大概只做了20套。每做完一套题,把练习册合上,想想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答错的题,回过头来再看看,到底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有时一节课就琢磨一道题。因为不是抄的答案,而是理解了,就学得扎实。”

☆教辅书当然首选品牌书,这些书经过多年修订,错讹较少。

如海南省高考第50名陈武同学就说:“《三点一测》的高三物理和化学都不错,内容更新快,年年都修订。”

☆教辅书中也有一些不太知名的“小众”书,不是那么众人皆知,不是那么满街都是,但其实质量不错。原因不多解释,反正在教辅书市场上,叫好不叫座的现象相当普遍。拿英语来说,海南省高考第50名陈武同学说:“朗曼的英语1+1,对单词和语法的讲解值得看看。”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谢希同学说,他学英语,“还有一本宝典,即刘锐诚老师编的《高考英语必备》,所有的知识点几乎都有,一查就行,很节省时间”。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刘英豪同学说,学英语语法最好是“买一本比较系统地介绍语法知识的书,然后反复练习就够了,我自己就是将《中学语法各个击破》做了三四遍”。这几本书,恐怕“知名度”都算不上多高。

高中新机遇之一:科技创新大赛

科技创新大赛是高中阶段份量颇重、“实惠”颇多的一项赛事。预告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然同学曾参与这一赛事,他撰文回顾了自己的参赛历程:上了高中,各种赛事就频繁起来,什么“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大赛”、“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大赛”、“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等等。这些比赛已举办多年,大家也比较熟悉了。但近年来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则是不少同学不太了解的,而我则正好参加了这一赛事。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在前,“创新”在后,开始时我和学校的指导老师都认为应有点科技含量才好拿奖。因我喜欢计算机,我们学校的指导教师之一又正好是计算机老师,于是便成立了一个“攻关小组”,想研究目前机场、宾馆等重点防范地区普通使用的监控系统。这一想法源自“9·11”之后,各国包括咱们中国,都加大了反恐投入,这些投入中有不少钱就是用来加装监控系统。比如澳大利亚,就宣布投入上百亿澳元,为所有原来没有加装监测系统的机场等地装监视器。英国监视器之多,更使英国人提出抗议,认为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害。咱们国家的监视器,也广泛用于机场、闹市区、交通干线甚至学校、超市等。应该说监视器的数量已不少了,但在使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我们想,如果监视器会自动识别一些可疑现象、可疑人物,并发出警告,不比靠人看要效率高吗?于是我们就定下了这个方向,并把这一题目报了上去。申请参赛,一般讲只要申请,都会批准。我们却感到深受鼓舞,几乎把全部课余时间都投了进去。说老实话,我们那点计算机底子,要来研究这个事情,实在是高不可攀,刚开始连这个系统应用什么语言(C++还是VB)来编都弄不清。而时间又极为紧迫,等到区里比赛时,我们只弄出一个最粗糙的演示和最基本的“论文”。提心吊胆的,区里好歹算过了,这时学校又考试,事情又都赶到一起了,只能是抽时间完善一下原来的设想而已。其实,这时已潜伏下日后失败的苗头。到了一月份,我们去参加市里的初赛,到会场一看就感觉不对劲。人家参赛的都是些类似“小发明”的东西,比如什么改进一下计算机上Windows系统中的“垃圾站”的功能;又比如什么脚踏门铃——双手都拿着东西时用着方便的门铃等等。只有我们几个“高科技”项目,在那里仿佛是在海中的几个孤岛,显得那么无奈和孤独。初赛的过程就没法说了,15分钟陈述时间被专家们问得直冒冷汗。一位专家提醒我们说,你们的想法是很好的,但这个题目难度太大,目前清华大学等正在攻关,且是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人员数以十计,且大多是博士、硕士,科研经费以百万计。想到我们几个中学生组成的“攻关小组”,想到我们可怜巴巴的几百块科研费,我都想哭……结果呢,初赛没过,而那些什么门铃一类的小发明,却顺利过关。这回我算明白了,中学生的科技创新大赛,“创新”重于“科技”。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忠告

丁然同学说尽管如此,他个人觉得这项赛事还是值得参加的,首先是高考能加分,他参赛的2006年加分已从10分提到20分。得了奖也是很有用的(哪怕是省市级三等奖,不加分也有用),又相对容易上手做,选择的余地也很宽(计算机、生物等十几个学科,也可写文科论文),所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学参赛。但同学们一定要接受一些教训,记住“创新”重于“科技”。当然,这也许是因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以后大家的水平都高了,“科技”的含量会加大。但那是以后,目前要想拿奖,一定要记住创新多于科技。这是一点忠告。用相关评委的话讲,就是要“去成人化”,越是孩子本人纯真的创意、想法,越容易得奖。据报道,2012年科技创新大赛得奖的作品有汽车保险杠前置自动式安全气囊、“点点寻物器”(帮助丢三落四的人找到钱包、钥匙等小物件)、帮助老人、盲人开门锁的装置(在锁孔外圈加一圈强磁铁,钥匙上也有一些磁点,可在看不清锁孔时通过磁力定位)等就均符合这一标准。可为被撞者提供保护的汽车保险杠前气囊,奔弛公司都很感兴趣呢。敬告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全国科协、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团中央等单位主办的一项全国性大赛。一般先由学校选拔,再参加所在市(省、区)比赛,大城市还有区一级(如北京市海淀区,通过了才能到市里),层层选拔,很费时间,说一点都不影响学习是不可能的,参加还是不参加,当结合自身及本地情况,综合考虑。

☆以2012年为例,全国大赛报名在4月10日至5月10日进行。各地赛事当在4月10日前已经结束。报名后参赛,结果一般在当年8月公布。得奖名额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为24个(高中14个,初中、小学各5个),其他省区一般为十几个,如辽宁、山西,均为14个,浙江13个,广东17个等等。

☆从2012年开始,全国奖获得者不再具备保送资格,但应届毕业生似可由当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给予不超过20分的加分。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往往愿意录取曾获该项赛事的获奖者,哪怕是省市级的获奖者,也是很受高校青睐的。“明天小小科学家”、中小学电脑制作、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者,也不再具保送资格,加分政策与科技创新大赛相同。

☆除了上述一些“硬实惠”外,参加该项赛事,往往可以让参赛者熟悉最基本的科研方法、科研流程,在各方面均得到了锻炼,从而增强自身综合能力,这种“软实惠”,或许比“硬实惠”影响更为深远。

高中新机遇之二:报考军校、国防生

高中生报考军校、国防生,是一个好的选择吗?预告

到了高考前夕,各种消息(“大道”消息和“小道”消息)扑面而来,其中颇有冲击力的,就是报考军校和国防生的信息。

首先应该说明一点,军校生和国防生是有区别的,许多家长和考生对此弄不清楚。最大的区别在于:军校生一入学就有军籍,而国防生是军队委托地方院校培养的定向生,要毕业后拿了派遣证,到部队报到那天才算入伍,开始计算军龄。如果以本科生读4年计,那可是差了4年军龄啊!在部队干过的人都知道,军人见面,一问就是:“你是哪年兵?”在部队,早一年的兵,是很重要的资历。当然2012年清华大学招的“飞行员班”是最合适了,毕业时同时获得清华大学和空军航空大学两校学历、学位,兼顾了国防生、军校生的好处,应届理科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但只招了32人。

从“硬件”看,报考军校生和国防生是颇有吸引力的。军校生是国家全包,学习、医疗、吃饭、衣服等等,个人均不用负担。每月还有几百元津贴。国防生名义上要个人负担一部分,但按现在的规定,国防生一年有一万元的奖学金,基本够了。毕业以后国家包分配,一般授中尉军衔,航校飞行员一毕业,就授上尉军衔,部队近年几次调资都是向基层干部倾斜,工资水平不低,且医疗、衣服等均不用花钱,工资等于纯收入,5000元的“含金量”至少相当于地方7000元。转业时身份为国家干部,一般会参加一个安置考试,通过的由国家安置工作,一般为事业单位或国企。没通过的或本人自愿的也可领一笔安置费,即所谓货币安置。钱数要由转业时的职位高低、军龄长短及参军地点而定。比如由北京参军的,当然比由河南农村参军的费用要高。同样是北京参军的,军龄长、职位高的拿钱当然又要多一些。

军校生和国防生比地方院校普通生管理要严一些,尤其是军校生,和部队一样,有请、销假制度,外出要请假、准假,回来要销假的。国防生当然不如军校生严格,但假期要集中军训或去部队锻炼,自由时间比普通生要少得多。到了部队,当然就更严格了。但不论如何,也算是军官待遇,再怎么说,也比当兵的自由多了。按部队规定,家在驻地的,一年有20天假;家不在驻地的,未婚的一年30天假,已婚的一年40天假。就是地方的白领,工龄不长的话,一年也没这么长的带薪假期吧?按照部队规定,几年一调,中尉提上尉,上尉提少校、中校,只要不犯错,职务三年一调,军衔四年一调,军校生或国防生毕业一般是中尉正排,有立功表现可提前晋级。十几年后,一般都能成为团职,而在地方,要成为处级干部,也不容易啊!当然副团以上职位少了,再往上走可不容易。

附带说一句,2011年3月1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关于调整军人家属随军政策的意见》,随军条件明显放宽,过去是副营职干部才行,调整后改为正连职,驻艰苦地区部队士官家属即可随军,随军条件由三级军士长以上调整为四级军士长以上。驻北京地区部队家属随军条件高,原为正营或15年副营,现改为副营即可。

既然报考军校生、国防生不失为一条不错的出路,就不难理解每年报考的考生为何趋之若鹜了。现在招收国防生的地方大学有一百多所,面对应届高中生招生的军校(含武警学校)也有几十所,说起来不少,但名额有限。一般来说,男生录取率约为1∶10,女生竞争就更激烈了,约为1∶30。好在军校生、国防生均属提前批次,没被录取,不会影响到被地方院校正常录取。

不少家长和考生都问军校和国防生好不好考?其实和正常考大学一样,考军校和国防生也是好学校、好专业难考,分比同档次地方院校或同专业普通学生,要高出20~30分,但不太好的学校、不太好的专业,则竞争少得多,有时人数不够,还得降分录取。

那么,什么叫“好学校”、“好专业”呢?国防生好说,和普通高考考生一样,北大、清华、复旦等是好学校。军校生考虑的就要多一些。比如学校的级别和知名度,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那是部队的清华,一般人也都知道,那就是好学校了。再比如专业最好是军地两用的,如计算机、外语等。学校所在的地点也很重要。在大城市的军校,生活上当然要方便多了。如第二军医大学在上海,第三军医大学在重庆,第四军医大学在西安,武警医学院在天津,白求恩军医学院在石家庄等等。而不少军校,字面上看也在城市,其实是在郊区,成天关在营区,很是郁闷。

综上所述,报考军校生、国防生,不失为今天高中生的一项新选择,毕竟免学费、国家包分配工作这两条,对不少同学是颇具吸引力的。忠告

有部美国小说《战争风云》里面说到主人公,美国海军中校亨利年轻时在找妻子时开诚布公地说明了自己从军的几项不利因素:一是居住地不稳定,得随着调动时时搬迁,如同水面上的浮萍一样飘来飘去;二是如果家里没有军队背景,那么每一次晋升的台阶上,都会有海军将领的儿子或孙子挤你;三是军队等级森严,官大一级压死人,妻子见到丈夫上级的老婆,都得赔着笑脸。这里描写的是美国海军的情况,但对国内的现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说几个实例吧:

A先生,毕业于河北省一所县重点中学,高考时总分全校第二,真是上清华的分。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一咬牙上了著名的国防科技大学,专业也不错:计算机专业。大学期间学习、生活十分愉快,校园离长沙动物园不远,离烈士公园也很近,长沙的餐饮业很发达,节假日出去玩玩,比在老家时的生活都丰富多彩,一点也没觉得军校严,这位先生说,再严,也没有我们那所每天早上要点名、出操的县一中严。A先生对部队充满感激,学费、伙食、衣服、医疗,全是部队包了,每月还有点零花钱,可给家里省钱了。

毕业分配也没那么可怕,尽管家里毫无背景,还是分到了广州一所部队科研所,所里承担着多项军队重点项目,一去就忙上了,日子过得很充实。没觉得有什么不适应,待遇嘛,跟在外企、国企挣大钱的同学没法比,但心里也平衡:毕竟部队培养了自己,理应回报部队。

A先生说,感谢部队,上军校这步棋,真是走对了。

B先生,毕业于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理科班,成绩中等偏下,如考大学,正常发挥的话也就是考个一本的尾巴,且还未必能上好专业。父母都是军人,所以B先生从小多少有点当兵情结,再加上自己身体也还行,身高1米75,体态适中,还是班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不戴眼镜的男生之一,几方面因素凑起来,他萌发了考军校的念头。

B先生说,开始事情顺得让人嫉妒,高考正常发挥,上了一本线二十多分,被解放军理工大学录取,到了学校,或许因为是“军二代”的原因吧,还当了班干部,顺风顺水地一直到毕业,事情开始有些不顺了。首先是分配,我们这个专业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几乎是零,B先生被分到张家口地区一个离城区65公里的地方,开始了真正的军旅生涯。

到了部队,待上一段才知道,在部队工作,服从性是多么重要,老话讲“军令如山”、“官大一级压死人”嘛。尽管B先生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知道这个道理,但真要论服从性,还是远远赶不上农村兵。

所以大城市的孩子,要想考军校,到部队干,可得想好了。能吃苦就干,受不了,也就算了。这种苦,主要并不表现在物质生活上,当然,尽管这些年部队基层生活条件改善很大,但跟城里还是没法比。电影、看球、逛街,这些在城里平平常常的事,在部队都别想了,双休日和战友、老乡聚在一起喝点酒,就算是最大的调剂了。敬告

☆上军校,读国防生,有许多看得见的好处:如国家负担学费、国家包分配,但也会吃不少苦,如管理严格,自己时间少,可能被分配到艰苦地区等等。要想好了,才能下决心。

☆军校与国防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军校生一上学就有军龄,国防生要毕业到部队才计算军龄。当然,二、三、四军医大及军艺、体育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是不计军龄的(不少人会奇怪为何没有第一军医大学,其实原来有的,2004年裁掉了,整体移交给地方,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军校、国防生的报名时间各地安排不一,有的是单独报,一般在5月份;有的和正常高考报志愿一起报,只是填在提前批次。军校、国防生没被录取,不影响地方院校正常录取。

☆报考军校(含武警)、国防生的考生,除了要参加高考外,还要通过政审和体检。政审不比过去,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当然飞行员很严);体检很细很严,但也没传说中的那么可怕。按照《军校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身高男162厘米以上,女158厘米以上;体重男生不低于50公斤,女生不低于45公斤,超出标准体重25%属肥胖;视力每眼0.6(裸眼)以上,矫正视力0.8以上即可,且“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所以到了军校一看,戴眼镜的也不少,当然是分专业了,有的专业要求严。

☆除了高考、政审、体检,还有面试,一般就是看看考生外貌、体型,问问报考动机等。面试一般由省市招办、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主持,各地市招办、军分区具体组织。

☆和各地人武部负责招兵权力很大一样,报考军校、国防生,主要由省军区、卫戍区(北京)、警备区负责,要在这些地方认识人,事情要好办些,不过前提是文化课高考分要过,现在都是电子投档,所以不要听信一些人说他们能办这个,办那个,这些人大多是骗子。

☆上国防生要签《国防奖学金协议书》,很细,规定上学期间不得转学、留学、退学、停学、休学,换句话说,出现上述任一情况都属违约。可以改专业,但不可换学校。毕业后至少要为军队服务8年。

☆上大学后大二时也有机会转为国防生,前提是所在学校、所读专业有委培国防生的计划。

☆上军校、国防生,不管是学什么专业,都要学习十几门地方院校没有的课程,如国防建设、军事法概论、军人心理学、军事基本技能、战争史、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等。

☆读完硕士考军队的博士,或读完博士招进军队,也是很好的选择,极少有人会后悔。

☆地方上招国防生的院校,从北大、清华开始有一百多所,名单网上可查,在此不赘。军校的信息难找一些,下面列举一些最主要的军校:

解放军院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解放军炮兵学院、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解放军镇江船舶学院、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解放军空军工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