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7 04:24:48

点击下载

作者:岳贤伦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试读:

前言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自然,对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事实上的确如此。有一次,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地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地回答,很好地说明了孩童时期的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过去或许也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临刑前的死囚,要求法官允许他见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当他的母亲来见他时,他请求母亲让他吃一口奶,当母亲解开衣扣欲哺时,他却一口咬掉了母亲的乳头,然后怨恨地说道:“为什么小时候你总是纵容我的坏习惯?害得我落到了今天这个下场!”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同时也深刻地告诉我们,儿时的坏习惯可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形成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父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细微处着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不好的习惯。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父母往往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对孩子的习惯教育,对孩子是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全然不管。殊不知,好的学习习惯比成绩本身还要重要,很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多是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此外,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往往大包大揽,剥夺了孩子生活自理的权力,导致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却连最基本的洗衣服、扫地、整理书包等小事情都不会做。所以说,要想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存在一个“关键期”。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经过一年研究发现:3~12岁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培养,孩子就会受益终身。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也说过:“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如果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后来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永远无法拔掉和剔除了。”

由此可见,12岁前,习惯的培养对孩子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好习惯是帮助孩子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是断送孩子前途的枷锁。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父母耐心的教育和引导,利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在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下,使孩子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本书从生活、饮食、卫生、学习、思维、劳动、理财、文明礼貌、道德行为、锻炼身体等方面详细列举了决定孩子一生的101个好习惯,内容涵盖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习惯,并以生动的案例、权威的专家指导和实用的培养方法立体地展现给各位父母,希望各位父母能够从中找到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金钥匙”。第一章生活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习惯1:“我就不想睡觉!”———按时作息,早睡早起家教摄像头

小浦6岁了,他每晚睡觉都很晚,每到晚上都比白天更兴奋、更贪玩。还经常看动画片,遥控器总是他拿着,别想放手。如果爸爸妈妈强制性给他关了,他还会大哭大闹,然后自己又打开看,怎么说都不肯睡觉,晚上一般要11点左右才去睡,早上又经常赖着不起床,上学总是迟到。

有时候,即便不看电视,他也总是在床上辗转翻侧,要不就找借口不睡,如:要喝水,上厕所,身上痒痒,太热了,等等。

每当妈妈劝他早点儿睡觉时,他总是对妈妈说:“我就不想睡觉!”妈妈真是拿他没办法。专家如是说

睡眠对于每个人来说,就像空气、阳光、水分一样,是必不可少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一个人生命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高质量的睡眠是每个人包括孩子在内所必需的。相反,睡眠质量差则可诱发多种脏器疾病,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长期睡眠不足的孩子,常可表现为烦躁、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或记忆力减退等,长此以往,不利于大脑和身体的正常发育,当然也会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导致孩子晚睡、晚起的因素有很多,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孩子的不良作息习惯所导致的。而导致这种不良作息习惯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夜间照明过亮、电视的诱惑、孩子白天活动少、父母作息规律的影响等等。而孩子早晨不爱起床,一般说来是睡得太晚所致。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孩子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有相关的实验发现,孩子早睡可以显著地改善白天的瞌睡和哭闹,并且早睡的孩子身体健康,患病的几率小。好习惯培养

1.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孩子晚上睡不着,很大程度上是受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和父母一块睡的孩子,更是如此。比如,父母一直开着灯看书或来回走动,那么孩子就很不容易入睡。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就寝时间一到就关灯,让房间变得昏暗和安静,孩子上床以后就很容易入睡了。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并不一定要跟孩子在同一时间入睡,但是孩子入睡前的活动应有父母陪同,这样的情境比较容易让孩子有安全感,顺便也可以监督孩子的作息。

2.父母尽量做到早睡早起

父母的作息规律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您是一个很会享受“夜生活”的父母,那么为了孩子的健康和成长,要尽可能以身作则地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如果因为工作而早出晚归,也要首先安顿好孩子的睡眠,如回家以后注意别吵醒孩子等。

3.安排安静的睡前活动

有些孩子由于白天“疯”玩而兴奋,不易入睡或睡不安稳。此时,父母不应强制性地催促孩子“快睡!”、“快闭上眼睛!”等,这样一来,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他更加睡不着。相反,要试着为孩子安排一些安静、有趣的睡前活动,比如,温和地和他谈话,给他讲故事,给他唱歌,等等,都能使孩子更顺利地进入梦乡。

4.白天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运动

孩子白天的活动量多少,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睡眠。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玩累了就会不知不觉地睡去的情形,所以让孩子在白天充分地运动,可以有效地促使孩子早入睡。

5.控制好孩子的午睡时间

孩子每天的总睡眠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不同年龄平均睡眠时间为:3~4岁,12个小时;4~5岁11个小时;5~6岁10个小时。

孩子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之中,从早晨到中午,由于接受各种教育活动或进行各种游戏活动,身体一定很疲劳,再加上饭后需要静养,使食物得以消化,所以午睡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孩子的午睡时间为多少合适呢?这还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及气候变化而定,但一般情况下,为孩子安排1个小时左右的午睡时间就可以了,太长、太短都不好。时间太长,孩子进入深睡眠状态,不易叫醒,而且晚上孩子就会变得精力充沛,迟迟不睡,导致早上不起床,中午接着睡,如此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时间太短,若低于半个小时,那么孩子的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对身体成长不利。习惯2:“妈妈,我的文具盒哪里去了?”——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家教摄像头

在家里,7岁的茂茂总是把用过的东西随手一丢或者到处乱放,每天起床时都找不到自己的袜子、衣服等,做作业时要么找不着橡皮,要么找不着尺子。为此,妈妈经常教育他说:“自己的东西用过后要放回原处,或者放在一个具体的位置,以便于下次用的时候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尽管唠叨了很多次,但是,茂茂在早晨上学时仍然状况频出,不是找不到红领巾,就是小黄帽不见了,甚至全家人都要帮他一起找。这样,不仅给自己添了麻烦,也给家人添了麻烦。

妈妈很苦恼,怎样才能让茂茂改掉随意乱扔、不讲条理的坏习惯呢?专家如是说

许多孩子“忘性”较大,经常找不到自己玩过或用过的东西。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自己整理物品,喜欢依赖大人;不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有时会越整理越乱。

用了东西要放回原处,就是让孩子具有“归位”意识,建立秩序感。秩序是有条理、不紊乱的状况,良好的秩序能使人产生愉快、安全和舒服的感觉,这体现在个人生活中,就是整洁的生活状态。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做事善始善终是很困难的,如果父母从小就要求孩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思维的有序性,也有益于责任心的形成。总之,培养孩子将物品放回原处的好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好习惯培养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孩子在家时都会把用过的东西到处乱放,下次着急用的时候怎么也找不着的现象。父母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来培养孩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好习惯:

1.为孩子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温馨整洁、错落有致的家庭环境,往往会传递给孩子做事整洁、条理清楚的健康信息。因此,父母应尽量将家里收拾得有条不紊,比如:桌椅用具要摆放合理,使室内留下较大的活动空间;衣服和各种杂物要放到固定的地方,不要随手放置;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房间的清洁卫生,垃圾要及时倒掉。

2.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

让孩子懂得物归原处的道理,告诉孩子每件物品都应该有它自己的位置。当孩子随便乱放东西时,要及时地提醒孩子把东西放到正确的位置,让孩子学会物归原处。父母在整理物品时,让孩子在旁边看着,并且告诉孩子书应该怎样摆放,鞋子应该放在哪儿,学习用品应该怎么归类,等等。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要求孩子保持物品的整洁。慢慢地,孩子就会掌握自己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也会了解到,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3.让孩子懂得物归原处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便利

让孩子明白,在公共场合,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表面上看只是方便了别人,其实也是方便了自己。比如,去超市购物要离开时孩子将用过的购物车、购物篮随手一放,这时,父母就要马上提醒孩子,如果大家都把购物车随手一扔,那么走起路来就会很不方便,我们再次来购物的时候,还要到处去找车子,也不方便;在图书馆看书时,有的孩子看后会随便找个地方插进去,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样的话别人寻找这本书时就会很不方便,也没有尊重图书管理员的劳动。习惯3:“妈妈,再等我一会儿。”——做事不拖拉家教摄像头

妈妈送昌昌上学的时间到了,昌昌忽然想起来还没整理好书包。妈妈催着他说:“快点儿吧儿子,不然要迟到了。”昌昌央求说:“妈妈,再等我一会儿嘛。”

不仅如此,在家里,妈妈让他进房间写作业,他总是说“知道了”,却迟迟不见行动。好不容易被妈妈“逼”着坐到书桌前写作业了,他也学不了一会儿就出来了,看会儿电视,喝点水,然后才磨磨蹭蹭进去学习;不到十分钟,又出来了,上个厕所,吃个水果,再进去学习。如此一来,昌昌的学习效率一点都不高。

妈妈还发现,昌昌平时吃饭、走路、玩游戏时动作也很慢。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专家如是说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做事情时动作缓慢,没有一点时间概念。孩子为什么做事磨蹭?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兴趣,做事时硬着头皮应付,缺乏自信心,没有责任感;二是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本身是个“慢性子”,做事时小心翼翼、慢条斯理;三是孩子缺乏时间观念,不知道珍惜时间。在国外,研究人员把做事喜欢拖拖拉拉的人称为“慢性拖拉症患者”。

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拖拉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设立障碍,自己管不住自己,对自我没有约束、控制能力,把该做作业的时间用在其他事情上。所以,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制力。

另外,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偶然性拖延时间和习惯性拖拉之间是有根本区别的。并非所有“临时抱佛脚”的孩子都是慢性拖拉症患者,他或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耽误了功课,但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一般不会拖拖拉拉。好习惯培养

1.让孩子为磨蹭付出代价

做事情时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是不少孩子的通病,他们经常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一件事情,而且自己一点也不着急。其实,孩子只有在品尝到磨蹭带来的不良后果后,他才能够自觉地快起来。因此,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价不失为一个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例如,孩子早晨起床时仍旧做着“慢动作”,尽管父母心里很着急,但不要表现出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如果孩子像是没听到一样,依然在那儿磨蹭,不妨任由他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上学迟到带来的后果,孩子在挨了老师的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以后,着急的人就会变成了孩子,为了不再迟到、挨批评,他自然就会加快速度。

2.让孩子懂得“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

生活中,许多孩子都会有意或无意地把今天应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他们觉得反正有的是时间。然而,到了明天,发现要做的事又增加了不少,于是又将其中的一部分事情拖到后天,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父母应当让孩子明白“今天”、“明天”的关系,告诉孩子如果将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就会占用明天的时间,这样不仅会落后,还会耽误明天的学习。父母可结合一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例,教育和引导孩子不要将今天的事留到明天再完成。

此外,每天晚上孩子入睡前,可以和孩子一起细数他今天所做过的事情,提升孩子的每日“成就感”。

3.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时间具体意味着什么。因此,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等道理,让孩子明白做事时拖拖拉拉会白白浪费掉许多时间。

当孩子做事情拖拉时,父母不要总在孩子耳边催促:“快点,快点……”,而是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五分钟后做什么,十分钟之后出门,二十分钟完成等,用具体的指令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帮孩子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孩子的时间观念强了,自然就不会再拖拉了。

4.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奖赏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比较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同,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要想让孩子做事时不再那么拖拉,父母也必须改变对孩子的评价,尽量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比如,经常对孩子说,“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比过去进步多了”、“孩子,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太棒了,你看你做的多快”……当孩子提高了自己的做事效率,或者达到了父母的要求时,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物质奖励,比如,给孩子买一双他期望已久的旱冰鞋或滑板,带孩子去向往已久的地方游玩,等等。总之,来自父母的这些真诚的赞扬和适当的奖励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积极做事的热情,戒除做事拖拉、磨蹭的坏习惯。习惯4:“别理我,忙着呢!”——合理利用时间家教摄像头

陌陌11岁了,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他每天都起得很早去学校,回家后写作业总是写到很晚才睡觉。可是,他的学习成绩只是徘徊在中等水平,原因就是他不会合理利用时间。

吃完晚饭后,陌陌就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业。只见陌陌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拿出了数学课本和作业本,然后戴上耳机,听着音乐,忙忙碌碌,十分努力的样子。可是,陌陌遇到了一个难题,他想了一会儿,就把数学作业放弃了,改写语文作业。这时,妈妈给他拿来一个苹果,对他说:“陌陌,先吃个苹果吧。”陌陌却说:“妈妈,你别理我,我正在写作业,忙着呢!”妈妈心里很高兴,就说:“好,好,我不打扰你,你继续写吧。”于是,妈妈静静地坐在陌陌旁边看着他。陌陌玩一会儿写一会儿,还时不时地抠抠鼻孔、揉揉眼睛。本来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陌陌却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作业写完了,妈妈告诉他:“孩子,写作业时要专心,不能一边玩一边写,像你这样不懂得合理利用时间,是不能提高写作业的效率的。”陌陌说:“知道了,妈妈。”

可是,说归说,陌陌仍旧不能把时间合理地利用起来。专家如是说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一天都是24小时。可是,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就也会大相径庭。合理地利用时间,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时间,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率。

然而,许多孩子并没有重视过自己的时间,习惯于白白地浪费时间。所以,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道理,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时间,培养孩子的统筹能力。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同时兼顾几件事情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如果父母能够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同时做几件不同的事情,将会有助于刺激孩子大脑皮层的发育,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提升。好习惯培养

1.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

父母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告诉孩子时间是永不停留的,应该及时抓住时间;时间是神圣的,不要故意浪费时间,否则会受到时间的惩罚。让孩子明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道理,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还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

此外,在生活中,要让孩子切实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感受父母珍惜自己和他人时间的良好做法,如约定好的时间不要迟到。

2.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对于孩子来说,时间是非常抽象的事物,因此,孩子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呢?父母可以为孩子制订一张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起床,洗漱要多长时间,吃早餐要多少时间,放学后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几点睡觉,等等,都给孩子做出合理的安排,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帮孩子渐渐地建立时间观念。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的作息时间表中,要有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父母必须规定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应该事先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时间、中间休息的时间,然后按规定进行。这样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紧迫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提醒的是,在孩子提前完成学习任务时,千万不可以再追加作业,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反感,从而对学习感到厌烦。正确的做法是表扬孩子的高质量学习,并奖励孩子一定的时间来休息和娱乐。

除此之外,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合理地利用时间,比如: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甚至花瓶上贴上用纸条写好的对应的英语单词,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这些单词;也可以买一些有声书,让孩子在上学的路上听。

3.让孩子懂得事情有轻重缓急,先做重要的事

造成孩子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一大原因,往往是孩子弄不清楚什么事情是重要的、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他们的事情一般是由父母和老师来安排的。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事情有轻重缓急,把时间花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或错误的事情上是不对的。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学习,而对于玩游戏、看电视等事情,父母要教孩子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先问问自己:“做这件事得花我多少时间?”“有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去做呢?”通过这种事前思考,可以帮助孩子少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从而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当孩子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时,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要敢于舍弃一些不重要的小事。习惯5:“唉呀!今天差点儿忘了写日记。”——坚持每天写日记家教摄像头

然然8岁了,上小学三年级,她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天晚上写日记。

一天下午放学后,妈妈接然然回家,路上,妈妈告诉然然:“知道吗?今天爸爸新买了空调。”然然惊喜地说:“真的吗?那太好了,以后家里再也不会热死人了。妈妈,咱们快点走,我要看看新空调。”一进家门,然然就看到空调就放在客厅的角落里,她像没见过空调似的,跑到空调旁边,在它周围瞅瞅这,瞧瞧那,还不时地摸一摸,或者按几下按钮。妈妈做好了晚饭,喊了好几声然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空调,刚放下饭碗,然然又跑到空调那儿转来转去。妈妈笑她:“不就是一个空调吗?瞧你稀罕的。”然然说:“可这是新空调,我当然稀罕了。”妈妈说:“行了,赶快去写作业吧。”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然然才坐到书桌前写起了作业。写完了作业,已经九点多了,然然困了想去睡觉。她走到卧室,猛然想起:“唉呀!只顾围着空调转,今天差点儿忘了写日记。”于是,然然重新坐到书桌前,摊开日记本写了起来:今天差点儿忘记写日记,因为爸爸新买了空调……专家如是说

一个人把自己在每天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见闻和感想有选择性地、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日记是孩子思想感情的表达和表露,坚持写日记,是孩子练笔、积累素材的一种好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孩子写作水平的提高。

同时,写日记也是一种情绪自我调节的渠道,可以让孩子学会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最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坚持写日记,可以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好习惯培养

1.引导孩子写日记

孩子不会写日记,往往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写。这时,父母要做个有心人,因势利导,让孩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比如:当孩子不高兴时,父母可以试着开导他,建议他把心里话写在日记里,还要告诉他,要是以后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找不到人倾诉时也可以写在日记里;当孩子告诉父母关于自己同学的一件趣事时,父母可以建议孩子把这件事情写到日记里,以后拿出来作为美好的回忆。另外,父母要告诉孩子写日记其实非常简单,非常快乐,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从而从本质上消除孩子对写日记的畏惧心理。

如果孩子实在感觉没有什么可写的,父母可以让他自己找点事做,比如:收拾一下自己的书桌,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爸爸下盘棋,等等,并且要求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注意留心观察,这样才能把日记写好。或者,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出去走一走,看看外面的人和景象,把所看、所听有声有色地描述下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习惯了。

2.让孩子多读书,提高他的写作能力

父母可以在双休日带孩子去书店,给孩子买些学生版的名著,或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喜欢的书,给他买下来。平时在阅读过程中让孩子把书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父母还可以找些英雄模范人物或名人作家的日记给孩子看,或者讲读给他听。这样一来,孩子的词汇量多了,日记内容也就充实了。

3.让孩子懂得写日记贵在坚持

孩子写日记,刚开始觉得新鲜,每天都会写上一篇,但可能坚持不了几天就会把“日记”变成“周记”。这时,父母要告诉孩子“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做事情贵在坚持,要有毅力,才能把事做好。

还有,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坚持检查孩子的日记。在检查孩子日记的时候,发现错别字、病句、错用标点符号等,都要及时给孩子指出修改,如若发现孩子写日记说假话,更应及时纠正,告诉他写日记必须写出真情实感。

4.经常鼓励孩子

不少孩子都觉得,写日记都是一件非常枯燥无聊的事情,它远远不如玩游戏、看电视有意思。其实,当孩子对写日记出现厌恶的倾向时,父母适当地给予鼓励是最好、最有效的办法。比如,买一些孩子喜爱的零食、玩具、课外书等,当然兑现奖品的前提是孩子必须完成父母要求的任务。在孩子坚持写日记或看到孩子写了一篇精彩的日记时,一定要加以表扬,以此调动孩子写日记的兴趣和积极性。习惯6:“你怎么站没站样,坐没坐样?”——立要正、坐要直家教摄像头

10岁的磊磊是个淘气、爱动的孩子,他总是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读书写字的姿势也不正确。

一天下午,磊磊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做饭,他扔下书包就跑到厨房门口,斜倚着门框,左腿弯曲着,右脚向前迈了一步,并且还一晃一晃地,问妈妈:“妈妈,今天做的什么菜呀?”妈妈回答说:“西红柿炒鸡蛋和宫爆鸡丁,都是你喜欢吃的。”妈妈转身看到他的样子,说:“站好了,别像个小流氓似的。”磊磊冲妈妈做了个鬼脸跑开了。吃完晚饭后,磊磊一屁股坐到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只见他一会儿跷着二郎腿,一会儿半躺在沙发上,脚伸在茶几上。妈妈忙完了,走过来看到他的模样,说:“这孩子,你怎么站没站样,坐没坐样?你就不能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磊磊不以为然地说:“哎呀,妈妈,你管得可真多,我在学校里都端坐了一天了,你就不能让我舒服一会儿。”妈妈说:“就你,能端坐一天?我才不信呢。赶紧,端正姿势,好好地坐在那儿。”磊磊马上端正了姿势,可是,还没两分钟,就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妈妈可真发愁,怎样才能让磊磊坐正、站直呢?专家如是说

大多数孩子的站姿、坐姿势都难以做到十分规范,表现为肌肉紧张,多余动作多,这不仅妨碍孩子稳定、精确地完成必要的站、坐动作,而且精力消耗大,易疲劳,甚至会造成孩子脊柱侧弯。课堂上,正确的站姿、坐姿不仅能很好地保护孩子的视力,消除或减轻肌肉疲劳、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防止胸部和脊柱畸形,而且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对孩子专心学习及思考十分有益。

孩子没有养成正确的坐姿、站姿就需要进行矫正,而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父母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毅力。好习惯培养

1.教给孩子正确的姿势要领

正确的坐姿是:身体端正、腰部挺直、两腿并拢、两眼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坐时不可前倾后仰,不可高跷起二郎腿,也不可大腿并拢,小腿分开。

正确的站姿是:头正,不东倒西歪,双目平视,不要俯视或斜视,双肩放松,稍微下沉,双臂要置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腿要并拢立直。站时不能歪歪扭扭,两腿不可过于叉开,也不可一条腿长长地伸出去,或腿不停地抖动。

另外,父母可以经常让孩子观察军人、警察或演员的良好坐、站姿势,让孩子体会什么样的形体才是美丽健康的,给孩子找到榜样,激发孩子模仿的愿望。

2.让孩子了解不良坐姿、站姿带来的危害

父母很有必要让孩子了解不良的坐姿、站姿带来的各种危害,如近视、驼背等,告诉孩子这些问题将会给人带来的各种不便,比如,近视严重的话连红绿灯都看不清楚,驼背不仅难看,还影响身体健康等。当孩子真正地清楚这些危害后,就能自觉地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了。

3.随时提醒孩子坐直、立正

孩子天性好动,常常无法使自己长久地保持一个良好的姿势,因此父母应该随时观察、及时提醒孩子坐直、立正,并为孩子提供有效帮助。比如,给孩子讲了站、坐一定要直,肩膀要端平,目视前方,孩子立即就照做了,可是,没过一会儿,孩子的注意力又转移了,身体又随着原来那个习惯弯下去了。这时,父母就不要再唠叨他:“你看你又坐(站)成什么样子了,赶紧坐(站)好。”类似这样的话,父母无休止地说,可能会使孩子不能接受、感到痛苦、烦恼。正确的做法是,走到孩子的身边,轻轻拍拍孩子的胸背,使孩子得到肢体语言上的暗示,这样他就会坐(站)好了,也不会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事情。另外,父母可以在家写个卡片(请立正、坐直),粘贴在孩子书桌边的墙上,也会对孩子保持正确的姿势起到良好的作用。习惯7:“我该先做什么呢?”——先做重要的事情家教摄像头

宁宁今年10岁,她是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

星期天早晨,宁宁吃过早饭就坐在沙发上自言自语:“和思思玩、陪妈妈去超市买棉鞋、写作业,我该先做什么呢?”妈妈听到了,对她说:“宁宁,看来今天你够忙的。妈妈一会儿去超市把咱们下周的生活用品还有你要的小棉鞋买回来,你在家写作业吧,不要和妈妈一起去了。”宁宁说:“我要去,我要自己挑好看的棉鞋。”妈妈问:“可是,昨天你就和思思说好了下午一起玩的,如果上午你和妈妈去超市,你的作业怎么办呢?”宁宁说:“我晚上再写作业吧,只要在明天上午交给老师就可以了。”妈妈说:“不行,相对于买棉鞋、和思思一起玩来说,写作业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应该先写作业。要不这样吧,你先写作业,妈妈等你一会儿,写完作业了咱们再去超市也不晚。”宁宁高兴地说:“好啊。”于是,宁宁抓紧时间坐到书桌前,摊开课本和作业本,写起了作业。专家如是说

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一个人如果过于努力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那么他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把最重要的事做好。卓有成效的成功人士总会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集中精力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因此,只有分清楚哪些是自己最重要的并且必须要做的事情,才能够把握住成功的主要方向。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当孩子面对一大堆事情时,他往往会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先做重要的事,不要把时间花在那些不是必须做或者不重要的事情上。养成了重要的事情先做的好习惯,就能帮助孩子更科学、合理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抓住关键问题。好习惯培养

1.让孩子分清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要想让孩子先做重要的事,就要让孩子分清楚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次要或无关痛痒。告诉孩子,手头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比如,老师留了作业,回家后孩子不先复习老师今天所讲的内容,而是忙着先做作业,结果花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力气。其实,假如孩子先做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先把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复习一遍,然后再去做作业的话,将会使孩子省下不少力气,也会大大缩短做作业的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父母要帮孩子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做重要的事,而非紧急的事。如果孩子经常被紧急的事情左右,那么他将会碌碌无为。

2.让孩子按重要顺序列出事情的详细清单

必要时,让孩子每天晚上都在纸上写出他第二天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的详细清单,然后再按照事情的重要顺序列出一个表格。到了第二天,孩子就可以根据表格,一件一件地往下做,第一件事做完后再做第二件事,这样,孩子做事情时就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了,从而也会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到了晚上,父母可以检查一下孩子所罗列出的事情是否都做完了。如果他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那就是成功的,一定要给予孩子赞赏和鼓励。至于其他一些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小事该放弃时便要放弃。习惯8:“孩子,你有能力自己解决这件事。”——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家教摄像头

11岁的源源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可是,她有一个坏毛病,每当遇到问题时,就会掉眼泪、哭鼻子,而不是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天晚上,源源拿出作业本准备写作业,可是,她发现作业本上写着同桌晓华的名字。源源马上就慌了,急得又哭又喊:“妈妈,我和晓华的作业本拿混了,我又不知道晓华家的电话号码,这下可糟了,我和晓华都写不成作业了。”妈妈说:“就知道哭,哭能解决问题吗?”源源生气地说:“这件事情多难办呀,妈妈,你帮我给老师打个电话吧。”妈妈说:“孩子,你有能力自己解决这件事,你自己给老师打电话吧。”源源一听,哭得更厉害了。过了好一会儿,源源终于不哭了,妈妈问她:“你想怎么办啊?”源源说:“我给老师打电话,解释清楚。”妈妈连忙给源源查找出了老师的电话号码,源源打通电话后,把事情给老师讲述了一遍。老师告诉源源:“没事儿,晓华已经把这件事告诉我了,你可以把作业写在一张纸上,明天交给我。”和老师通完电话后,源源的心情立刻放松了,脸上转而露出了笑容。妈妈问她:“以后遇到问题时知道怎么办了吗?”

源源回答:“多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决。”专家如是说

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总会习惯性地去代替孩子解决,认为解决问题是大人的事,等孩子长大后再让他自己去解决问题也不晚。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孩子有了问题时只懂得寻求父母或老师的帮助,从不考虑自己独立解决。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对成人形成一种过分依赖的心理,不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健康成长。所以,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联系孩子的实际生活,不要总去帮助孩子,而要利用一切时机,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自主决定能力,使孩子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让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走得更轻松。好习惯培养

1.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要让孩子正确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逐步教给孩子一些和他人相处的方法,即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技巧。比如,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应用商量的口吻与他人讲话,尽量使用“请允许”、“如果……好吗”等语句;和他人有了矛盾时要互相友好地谦让,不能打架;两个人都想玩同一种玩具时,可以用比赛、猜拳等游戏的方式来决定谁先玩。当孩子掌握了这些技巧时,便能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了。

2.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解决与别人的矛盾

有时候,孩子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父母要明白,孩子正是在这无数的矛盾和冲突中长大的,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适应这样的环境,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在解决自己与他人的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更好地适应环境,消除对父母的依赖性,磨练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技巧,逐步去处理更多、更复杂的事情。

然而,生活中,不少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争吵或打架时,无论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理,总会不自觉地将矛头指向别人的孩子。殊不知,这样不仅会把矛盾激化,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并且会使孩子失去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孩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好由孩子自己解决,父母无须干预太多,即使孩子们吵得不可开交时,父母最好也不要盲目干涉,而要先让孩子平静下来,再让他们讲出各自的理由,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为对方着想,最终相互谅解、重归于好。

3.及时帮助孩子总结经验

孩子解决问题时可能会有多种方法,父母应该及时帮助孩子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比如,父母可以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和小伙伴一起玩,人家不给你玩具,你怎么办?”孩子可能会提出方法:“等小伙伴玩完后我再玩。”、“和小伙伴商量一人玩一会儿。”只要孩子提出方法,父母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和孩子一起讨论、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经常这样帮助孩子作总结,可以使孩子不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及成功感。习惯9:“今天晚上我想看一个通宵。”——适当看电视家教摄像头

婉儿11岁了,她特别喜欢看电视,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看得来劲时,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不下楼玩。到了假期,婉儿更是遥控器不离手,不允许任何人碰一下。

一天晚上,已经十一点多了,妈妈感觉口渴,起床去客厅倒水喝。经过婉儿的房间时,看到门上的磨砂玻璃还被电视荧光映得一闪一闪的。妈妈敲了敲童童的房门说:“婉儿,这么晚了怎么还看电视呀?赶快把电视关了去睡觉。”婉儿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然后妈妈听到电视按钮关掉的声音。可是,过了一会儿,从婉儿的房间里又透出了一丝微弱的光。还没喝完水的妈妈生气了,起身走到婉儿的房门前,说:“婉儿,你怎么又把电视打开了。”里面传来了婉儿的声音:“妈妈,你别管我,今天晚上我想看一个通宵。”妈妈说:“那怎么能行,电视可不能一天24小时都看。你是不是入迷了,快把电视关上。”专家如是说

与学习相比,精彩的电视剧、电视节目是轻松而充满乐趣的,所以,总是能够很容易地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生活中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看电视的。其实,适当地看电视还是有意义的,可以为孩子学习知识、了解信息提供一条不错的途径。但是,孩子每天看电视不宜超过一个半小时,如果看的时间太长,孩子的智力会有所下降,也会阻碍孩子的道德发展,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那些过于沉湎于电视的孩子,其行为和思维方式逐渐脱离了现实世界,在适应社会方面产生了严重障碍,这被称作是“电视瘾”。对待看电视上瘾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能着急,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而不是完全禁止他看电视,从而逐渐帮助孩子戒掉“电视瘾”。好习惯培养

1.帮孩子把好电视节目关

适合孩子看的节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经过儿童文学名著、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动画片,另一类就是各种知识类、科幻类的节目。孩子看了以后,不仅觉得很有趣,还能从中获益多多。父母可以为孩子制订出一周收看电视节目的计划,然后让孩子严格按照计划看电视,计划好了的节目时间到了,才能打开电视机,节目一完就关掉。孩子要看电视时,父母也要陪着一起看,以便帮助孩子区分节目质量的好坏,无形之中,能够提高孩子的辨析能力。

此外,一个电视节目也是一个讨论的话题,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节目的内容,让孩子谈谈体会,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父母可借此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制订收看电视节目的规则

父母应该和孩子认真地协商,然后制订一个规则,比如: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多少小时,如果多于这一时间,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有充分合理的理由,且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必须先做完家庭作业才能去看电视,等等。一旦定出了规则之后,就不允许违反,一定要说话算话。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迷恋电视,多是由于枯燥无聊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因此,父母要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摆脱对电视的依赖性。例如,和邻居小朋友玩、看书、和家人做游戏、户外活动、走亲访友、假日旅游等,都是转移孩子注意力、培养兴趣的好方法。当孩子感受到还有比电视更有趣的活动时,自然就会逐渐地远离电视。

4.降低电视在家庭中的影响

降低电视在家庭中的影响要做到以下几点: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卧室里最好不要放置电视机;孩子的房间也不要放置电视机。否则,自然会为孩子过度依赖电视创造有利条件,肯定会减少孩子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孩子看电视上瘾、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影响亲情关系的重要原因,父母一定要注意。习惯10:“不就是多交几块钱的水电费吗?”——节约水电家教摄像头

圆圆7岁了,聪明漂亮,但却有一个坏习惯——经常浪费。

星期天,圆圆写完作业后,在家里一边磕瓜子一边看电视。不一会儿,瓜子磕完了,圆圆起身去洗手。拧开水龙头,把手冲了一下,就往手上打香皂。妈妈看到了,对她说:“圆圆,打香皂的时候要把水龙头关掉,像你这样得多浪费水呀。”圆圆说:“哎呀,妈妈,香皂我用不了一分钟就打好了,才多少水呀,用得着关水龙头吗?”妈妈说:“洗一次手就浪费那些水,你一天至少得洗八次手吧,一年下来得浪费多少水啊。”圆圆说:“好了,好了,我马上就洗完了。”妈妈没再说什么,走开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可是,几分钟过去了,妈妈听到水龙头仍旧哗哗地响,走过去一看,圆圆竟然玩起了水。妈妈生气了,告诉她:“圆圆,你怎么屡教不改啊,怎么还玩水?还有,电视不看了就马上关掉,不然很浪费电的。”圆圆不耐烦地对妈妈说:“我玩会儿又怎么了,妈妈你真小气,不就是多交几块钱的水电费吗?”

妈妈说:“我在乎的不是那几块钱的水电费,而是水和电呀。”可是,圆圆仍旧不明白,就是认为妈妈抠门。专家如是说

水和电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缺少了水和电,不仅人们的生活会变得十分困难,而且国家生产建设和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和电,而我国又是一个严重缺水、缺电的国家。因此,节约水电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一种空谈,而应是实实在在需要解决的根本大事。

目前来看,水电的浪费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算如下一笔账:如果不把水龙头关紧,让水一滴滴往下漏,10天就要漏掉一吨水,这一吨水能发电100度,能炼40公斤钢,生产厂500公斤化肥,织200米布,生产3000支铅笔……如果人类全都浪费水资源的话,地球都干枯了,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眼泪。据分折,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

所以,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好习惯培养

1.让孩子认识水电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孩子往往由于缺乏对水电资源的正确认识而存在浪费水电的行为,为此,父母应让孩子认识水电在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让孩子懂得水是生命之源,人不吃饭可以活7天,不喝水只能活3天,如果没有水,植物会枯死,人也会渴死,离开了水就不能做饭,人也会被饿死。如果没有了电,灯就不能亮了,人们将生活在一片黑暗的世界,电视也不能看,工厂的机器也将无法运转,不能生产……

同时,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60多亿的人口,每个人都需要水和电,但是目前不仅在一些偏僻落后的地方缺水缺电,就连许多城市也出现水枯竭和停电现象,因此一定要节约水、节约电。

2.告诉孩子节约水电的具体方法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随时随地告诉孩子节约水电的方法:洗脸、洗手时不能将水龙头大开,导致水花四溅,而要控制水龙头开关至中小水量,用完后及时关水并把水龙头拧得紧紧的,不让水龙头滴水;刷牙时用口杯接水,比不间断放水要节约近10倍的水;洗衣服或洗菜后的废水可以用来擦地;大、小便后冲洗厕所,尽量不开大水管冲洗,而充分利用使用过的“脏水”;夏天给室内外地面洒水降温时,尽量不用清水,而用洗衣之后的洗衣水;房间里不要开太多的灯,要把不用的灯关掉;在离开房间时,随手把所有的灯都关掉;电视没人看时要注意关好;长时间不在家要把空调关掉;不用的电器把插头从插座上拔掉,等等。

3.做孩子的好榜样

有的父母本身并不关注节约用水、用电的问题,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往往认为只要付钱就可以了,用多少都无所谓,因此常出现浪费水电的现象。父母的这些行为看似平常,但都会潜移默化地为孩子所模仿,并淡化孩子的节约水电意识、环保意识和初步建立的社会责任感。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与思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懂得要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习惯11:“不就是一个馒头吗?”——爱惜粮食,不剩饭菜家教摄像头

8岁的扬扬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的他有一个坏习惯——不知道爱惜粮食,经常把不喜欢吃或者吃不了的饭菜扔掉。

暑假里,爸爸妈妈请奶奶帮忙照顾扬扬的生活,扬扬特别高兴,因为他很喜欢吃奶奶做的饭菜。这天,奶奶做了一条鱼,熬了一锅鸡汤,扬扬闻着四溢的香味馋得直流口水。终于等到开饭了,奶奶拿出了主食——馒头,扬扬一看,对奶奶说:“奶奶,我不喜欢吃馒头。”奶奶说:“不能只吃鱼喝鸡汤,得有点主食,不然过一会儿就会饿了。”说着,奶奶递给扬扬一个馒头,要求他吃掉。扬扬无奈地接过来,在手里拿着。过了一会儿,趁奶奶去客厅倒水的空隙,扬扬趁机把只啃了几口的馒头扔进了垃圾桶里,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吃饭。

吃完后,扬扬就坐到电视前开始看动画片,奶奶在厨房里收拾碗筷。奶奶准备把垃圾扔到外面去,收拾垃圾时,她发现了那个馒头。奶奶把扬扬叫到厨房里,问他:“扬扬,这是谁扔的馒头?”扬扬回答:“是我扔的。”奶奶又问:“你这样做对不对?”扬扬没吱声。奶奶说:“虽然咱们家现在富裕了不少,但是也要知道爱惜粮食,你看看,这几乎整个馒头都浪费掉了,多可惜呀。”扬扬不屑地说:“奶奶,不就是一个馒头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奶奶很无奈,现在的孩子真不知道苦日子的滋味,如此浪费怎么能行呢?专家如是说

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逐步丰富,再加上父母及老人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孩子任意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即便对于新鲜的饭菜,孩子只要觉得不可口,随意就扔掉、倒掉,更不必说隔顿的饭菜了。也许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孩子或者父母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然而,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最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定之本。爱惜粮食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因此,家长对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一定不能忽视。好习惯培养

1.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有节约粮食的意识,给孩子树立一个节约粮食的好榜样,并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比如: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大桌子。当孩子有浪费粮食的行为时,父母应当及时制止、严格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粮食。

2.让孩子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父母只有让孩子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孩子才能懂得节俭。可以告诉孩子,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和心血创造出来的,一定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条件允许的话,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去农村体验生活,让他在田间劳作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此外,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一道特殊的计算题:假如每天每人节约1粒米,全国有13亿人口,1天就能节约13亿粒米,按50克米3200粒计算的话,13亿粒米就是20312.5千克。再乘以1年365天,就是7414吨。如果一个儿童一天吃500克(1斤),就可解决40625名儿童一年的粮食。那么,每天每人节约2粒米、3粒米呢?

3.给孩子做可口、适量的饭菜

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看孩子平常爱吃哪些菜,就尽量给他做哪些饭菜,当然了,不能偏食。一种菜不能长期地吃,不然孩子会吃腻;一次也不能做太多的饭菜,否则会剩下;给孩子盛饭菜时让他估量一下自己的饭量,能吃多少盛多少,不给孩子留剩饭菜、倒饭菜的机会。习惯12:“给你买电脑不是让你玩游戏的。”——远离网络游戏家教摄像头

辰辰12岁了,学习成绩一直很棒,有一次,他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妈妈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以示奖励,辰辰特别高兴。

可是,有了电脑之后,辰辰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简直不能自拔。妈妈给他的零花钱都拿去买了点卡,晚上通常都是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玩到12点以后才睡觉,第二天7点就要起床去上课。老师发现辰辰在上课时经常昏昏欲睡,就问他:“辰辰,我看你上课时老犯困,是不是没有睡好?”辰辰心里有些发慌:“没,没有啊。”时间长了,不明其中原由的老师把情况反映给了辰辰的妈妈,妈妈也很奇怪:辰辰每天很早就去房间睡觉了,上课时怎么还会睡觉?经过妈妈的仔细观察,终于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因。妈妈告诉辰辰:“给你买电脑是为了开阔你的视野,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不是让你玩游戏的。”一气之下,妈妈把电脑给卖了。

然而,辰辰对网络游戏已经上瘾,电脑没有了,下课后他就偷偷地溜进网吧。专家如是说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作为电子时代的产物,健康的网络游戏可以给孩子带来新鲜的乐趣,丰富孩子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可以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但是,很多孩子喜欢上网或迷恋网络游戏,已经达到了严重影响学习的地步,网络游戏对许多的孩子造成了较大的身心危害。痴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与服用毒品成瘾一样,危害深重。

由此可见,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让孩子掌握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易让孩子走入人生的误区。所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成为了父母的“必修课”。好习惯培养

1.与孩子一起学电脑

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学电脑,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学会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知识,也便于与孩子沟通互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与此同时,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玩电脑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和帮助孩子制作一些多媒体的课件,用以帮助孩子学习。

2.为孩子立下上网的规矩,并发展其他爱好

孩子学习上网之初要先立下规矩,如:每天使用电脑不超过一小时,要制定学习计划,不盲目上网;坚持做眼保健操,坚持户外运动,保证身体健康;学会选择,必须浏览健康网站;不要泄露有关个人和家庭的任何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话等;不能轻易相信别人;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前,不要约会网上的朋友,等等。

另外,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网络之外的兴趣,如绘画、音乐、体育运动等。当孩子有了一项特别爱好时,自然就不会花费很多的心思在网络游戏上。坚持这样做,孩子一定会逐渐减少上网游戏的时间。

3.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

有些孩子过度痴迷于网络游戏,是由于其生活太贫乏无味,因此,一定要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避免虚拟时空诱惑。例如,父母可以带孩子去旅游或郊游,在自然景观的熏陶中提升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画展、摄影展等,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提高学习能力;陪孩子在家里共读中外经典,在交流分享中增进亲子感情和陶冶性情,等等,让孩子逐步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

还有,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和伙伴交往的机会,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在和小伙伴的交往中明白,只有现实中的朋友,才能带来真正温暖的友谊。

4.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对于孩子来说,奖励比惩罚更有效,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对他进行奖励,奖品可以是孩子期待已久的一本图书,也可以是其他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孩子会为了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礼物而努力控制自己不去玩游戏,这也是提高孩子自制力的好方法。如果孩子屡教不改,依然我行我素地上网玩游戏,父母则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不装宽带。当然了,切忌粗暴制止、严厉斥责以及苦苦哀求。习惯13:“有电,不要用手碰。”——增强安全意识家教摄像头

小辉9岁了,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他仿佛一刻也闲不住,在家里不是摸摸这,就是碰碰那。

星期天,小辉作业写完了,电视也看腻了,又开始琢磨着玩别的东西。他的小眼睛绕着房间瞄了一周,目光最后定格在了一个活动电插座上。由于妈妈明令禁止,小辉平常很少鼓捣过电插座,他知道妈妈这会儿正在厨房里忙活午饭,于是,就大胆又好奇地玩了起来。只见小辉拿着插头和插座,将插头插进插座里,然后又拔出来,如此反复着。这时,妈妈把饭做好了,来到客厅,看到小辉正在不停地拔插插头,惊呼:“有电,不要用手碰。”小辉呵呵地笑着说:“没事儿,妈妈,我触不到电。”妈妈一把将插座和插头从小辉手中夺过来,说:“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许玩和电有关的东西,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安全,以后不能再玩了啊。赶快洗洗手,吃饭去。”小辉噘了一下嘴,无趣地朝洗手间走去。专家如是说

日常生活中,孩子碰着、伤着,甚至游泳溺亡、触电身亡的意外事故屡见不鲜,电视里更是经常报道关于孩子被骗、被拐卖、被绑架的事情。如今的社会很精彩,也很复杂,处处都潜伏着危机,而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又相对较弱,因此,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必须让孩子把机智和勇敢当做自救的武器,把知识与能力当做自护的法宝。这样,孩子才能独立做事、判断是非、独立生活,养成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的好习惯。好习惯培养

1.让孩子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安全常识

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安全常识,比如:不能把煤气开关当成玩具,随便打开关上,否则会发生中毒或火灾;不要玩弄火柴或打火机,它们都含有有毒物质,并且容易发生火灾;不要把手指伸进电风扇的保护网内,否则电扇的极高转速会把手指打断;不要趴在楼梯扶手上向下滑;外出时要离高压电线、高压电器远些,下雨天不要站在电线杆和变压器下面;在没有成年人陪伴的情况下不私自到河里或水库里游泳,以免发生溺亡;牢记自己家的地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和电话;学会拨打紧急呼叫电话,火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等等。

2.告诉孩子避免发生危险的方法技巧

平日里,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告诉孩子避免发生危险的方法、技巧,可以利用聊天、讲故事、看电视等方式,有意识地告诉孩子,让孩子领悟。比如:放学回家时遇到形迹可疑的人跟踪时,可以穿过马路或改变路线,朝人多的地方走,以便于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要和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