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法应用宝典(修订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7 04:59:09

点击下载

作者:孙易新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思维导图法应用宝典(修订版)

思维导图法应用宝典(修订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思维导图法应用宝典(修订版)作者:孙易新排版:Clementine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ISBN:9787213096716本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推荐序1跟孙易新一起学思维导图法

Mickey shares with you a wonderfully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of Mind Maps and even more importantly the many-fold applications of them -‘Mapplications’- as I like to call them.

Enjoy as Mickey takes you through the serious and deeply helpful uses to the infectious and fun!

Follow along with Mickey, he is an expert and passionate about sharing how they can improve your life.

译﹕孙易新老师通过本书,与思维导图法应用者全面地分享了许多绝妙的思维导图法的背景知识与实际应用案例。

尽情享受书中一系列严谨且深入的思维导图法的相关知识吧!您将会感受到它对您的帮助,同时您也会乐在其中!

孙易新老师是一位能够带领大家提升生活质量的专家。让我们以他为师吧!凡达·诺斯英国Mind Chi培训机构创办人英国博赞中心共同创办人、前首席执行官推荐序2打通职场达人任督二脉的“人间道”

工作内容太多、太杂导致时间不够、脑力不足、信心不佳,这是很多上班族的现状。自从13年前接触了思维导图法(Mind Mapping),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职业生涯变得顺利了,我也感受到了生活上的许多快乐。

2000年左右,我担任惠普科技的产品经理,那时,我的工作内容包括产品定位、价格策略、渠道拓展、营销策划、活动开展等,十分复杂。当时,我觉得事情多,工作如一团乱麻,时间不够用。于是我就想,连电饭锅都有说明书,大脑也应该有说明书吧!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大脑高效运转,让我迅速把各种事情条理化、结构化呢?

我上网搜索相关课程信息,发现各方专家推荐最多的就是思维导图法。我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孙易新老师的培训课程,并一路深度钻研,最后不但获得了“孙易新思维导图法”的讲师资格,还让我的工作能力因此得到大幅提升,在职场上几乎无往不利。

思维导图法的好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瞬间消化大量信息,一次抓住所有重点

思维导图长得像章鱼,要解决的问题和要实现的目标是章鱼头,然后从中“长”出若干章鱼须。过去,职场人士既是信息发送者,也是信息接收者,现在,还要充当信息消化者的角色。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看电视、上网、收电子邮件、读杂志,我们几乎在不停地接收信息,被各种信息追着跑。在这种状况下,人们主动产生想法与创意是很困难的。因此,我必须找到让大脑同时处理很多信息的方法。

我觉得思维导图法是一种懒人成功术。我喜欢work smart、work happy(有技巧地工作、开心地工作),不喜欢work hard(死板地工作),我认为work hard的人可能不会成功。多数职场人士都是今天就做今天的事,明天就做明天的事。如果我们提升自己消化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能提早做计划,在今天做明天的事。大脑变得强大了,时间管理的能力自然就会变强。

举例来说,有一次,我要接受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介绍我们的打印机,但新闻画面出现的时间大概只有几秒钟,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如何把重点一次说清楚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我用快速整合的方式,先在大脑中整理出打印机“省空间、省电、省纸、省钱”这四个重点,再找出支持这四个重点的内容。那天记者采访时,原本记不住那么多关于产品内容的我,根据这四个重点,很快就掌握了受访内容结构,记者也能马上跟随我的思路进行采访,当晚的新闻也是根据这个采访内容播出的。

电视新闻记者很辛苦,一天要跑好几个采访,我能帮他节省时间,也就等于帮助自己提高了效率。团队沟通、简报、学习样样通

这套方法同样适用于团队内部的沟通。我所在的部门负责惠普PC(个人计算机)、NB(笔记本包)、平板电脑、打印机等在台湾地区的市场规划,这是非常庞杂的任务。要如何化繁为简?其实,就是将其结构化、简单化。

在我们的业绩报告会上,每位同事只报告三件事﹕销售数字、未来业绩设定、最近主要的促销活动。每个人都只讲这三点即可,不必报告无关的信息。我也常跟下属开玩笑﹕“能不能在电梯从一楼升到十楼的时间内,把你的方案用三个重点跟我说清楚?”这些都是思维导图法的训练,也是孙易新老师经常强调的“善用思维导图法进行one page report, one page control(一张纸内汇报,一张纸内掌控全局)”的精髓。用思维导图法打通任督二脉

职场的能力等级可分为“不会、会、熟、精、通”五个。在工作中,多用思维导图法思考,能用简单的话把复杂的观念、知识说清楚,才是对工作内容真正的融会贯通,也唯有如此,你的职场能力才能达到精与通的等级。

对我来说,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法就像金庸小说里的张无忌学会了九阳神功,从此打通了任督二脉,学什么都很快。通过思维导图法,我不仅能够快速整理自己的想法,而且学什么东西都很快,因为我能快速抓住重点。比如钢琴、塔罗牌、魔术等,我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它们也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我非常感谢孙易新老师,他从英国引入了这门改变我一生的课程,并著书推广思维导图法,惠及大众。我常想,孙老师可以不辞辛苦地去英国“取经”,成就别人,为何我们就不能花点时间成就自己呢?

孙老师曾说,教育是让人从“不知道”变成“知道”的过程,是一种“心法”;训练是让人从“不会”变成“会”的过程,是一种“技法”。思维导图法就是一种生活的心法或技法。你若细细品味,加以训练,它便能打通你思考的任督二脉。

依我看,思维导图法不只是一种心法或技法,更是一种道,一种可以让人安然处世的“人间道”。陈国钦惠普科技(HP)台湾地区前副总经理自序出版缘起

2012年10月27日,我应邀到台湾地区的板桥高中和一群热爱学习的学生分享如何用思维导图法提升学习能力。当时,我询问了参与研习的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学校老师有使用思维导图法作为辅助教学的请举手!”没想到居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了。当然,也不能就将这一调查结果推论成台湾地区已经有三分之一的老师在用思维导图法辅助教学了,但是,从中确实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法正在普及。

每当听到有人得益于思维导图法而顺利通过各种考试,或在职场上事半功倍时,我除了感到欣慰之外,还产生了一种继续努力的使命感。

孩子快乐学习、主动学习,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是每一位家长与老师的愿望。然而,孩子每天要写一大堆作业,如何快乐得起来呢?

自1989年学习了被誉为“大脑的瑞士刀”的思维导图法,从小学到高中,因为阅读障碍而成绩非常不理想的我,竟然顺利通过了多项重要考试,我还获得了三个硕士学位,完成了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班的课程。因为我拥有二十几年实际应用思维导图法的成功经验,所以,我希望以专业、务实的态度,带领读者进入思维导图法的学习中。

从1997年起,我正式将思维导图法的课程自英国博赞中心(Buzan Centres)引入中国,并开始推广、教学。我发现,思维导图法原创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写作出版的一系列思维导图法的相关书籍中多数是介绍思维导图法多么好用、可以用在哪些领域的内容,也就是说,大多是属于know what(事实知识)的内容,而很少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如何做,也就是说,欠缺know why(原理和规律知识)及know how(技能知识)的内容。因此,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法被维基百科描述为“伪科学”。

所谓伪科学,是指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方法论或实践经验的“科学”。我身为英国博赞中心全球第一位华人认证讲师,肩负着在华人世界推广思维导图法的使命。为了让思维导图法的教学与学习更符合科学方法的要求,十几年来,我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进入台湾地区的实践大学企业创新发展研究硕士班及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研究所硕士班与博士班进修,力求对思维导图法做更深、更广的研究。读博期间,我为了梳理出思维导图法的理论脉络,追随李明芬教授、李瑛教授、林振春教授、洪仁进教授、黄明月教授等,深入研究学习与教学理论、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与教育心理学,阅读并钻研了一百三十余篇思维导图法相关的硕士、博士论文,归纳出思维导图法的理论结构,让其不再背负伪科学的“罪名”。我与各学科教师、教授、企业管理专家共同研究、规划出对学生学习和职场人士工作真正有帮助的“孙易新思维导图法”教学方案。目前,这套方案已经成为深受学校老师与企业员工欢迎的课程。因此,我非常乐意将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心得与启发撰写成书,以飨大众。不正确、不完整的学习比不学习更可怕

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学习思维导图不需要花那么长时间,只要一天、半天甚至一小时,保证把你教会”,“思维导图是你自己的笔记,不要管别人怎么做,更不要拘泥于规则”。没错,如果你只是想学习“画”思维导图,可能只要30分钟就学会了,尤其是现在有很多免费的思维导图软件,绘制出一张五彩斑斓、令人眼前一亮的思维导图一点都不难,更不需要遵守所谓的规则。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人只重视思维导图的“形、貌”,却忽略了它的“意、法”。也就是说,很多人只专注于“画”出漂亮的思维导图,而不懂得正确地运用思维导图“法”。

为了让读者充分理解、掌握思维导图的“意、法”,我会在书中探讨思维导图法的理论背景,并解说其实际应用的原则、技巧与步骤。思维导图法的创新突破:守、破、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能够从一片废墟中快速崛起,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原因之一就是掌握了创新的三大步骤﹕“守、破、离”。完全模仿成功者的模式,这是“守”;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反思并进行改良,以求突破,这是第二阶段的“破”;最后,在汇总之后自成一格,这就是“离”。

1989年,我第一次接触、学习思维导图法;1997年,我到英国博赞中心接受师资培训;2001年,我撰写了第一本中文版思维导图法的书。这12年间,我秉持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法的精神与原则,并将其落实到工作与学习上。这就是学习任何知识、技能时不可或缺的模仿阶段,即“守”。经过多年使用思维导图法获得的心得体会与教学经验的累积,2001年,我的《多元知识管理系统﹕心智图法基础篇》一书得以出版,在华人世界思维导图法领域树立了崭新的里程碑。之后,我帮助多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思维导图法论文的研究工作,同时,自己也完成了三篇思维导图法相关的学位论文。从研究的设计、执行、分析评估到成果展示,无论是在学习应用领域,还是在工作应用领域,我都已经突破了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法。这个阶段属于创新的三大步骤中的“破”,也就是突破。最后,我在2009年进入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研究生院深造,力图从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哲学的理论观点出发,配合多年来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经验心得,重新梳理并建构思维导图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给出思维导图法的操作定义,提出崭新的理论模式,以及详述诸多实际应用的步骤与技巧等。本书的出版也象征着具备理论基础及实用价值的思维导图法的诞生。这是创新过程中的“离”。如何使用本书

想对思维导图法有全方位的了解,尤其是想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的读者,就需要仔细、深入地阅读整本书;但若只是想在学习或工作上应用思维导图法的读者,可以翻阅第一章至第十二章,先对思维导图法的背景知识有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把阅读的重点放在第十二章至第二十章的实践应用上,并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章节详细阅读。当然,大家在阅读的同时,也要动手模仿书中的案例进行练习。孙易新(Mickey Sun)绪论

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学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提出了Mapping(导图)这个概念,随后有许多后现代主义学者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Mapping以图形或图表的形式组合相关概念,进而说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对阅读者具有指示作用。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认知科学协会第一任主席阿兰·柯林斯(Allan Collin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s),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瑟夫·D.诺瓦克(Joseph D. Novak)与他的研究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构图”(Concept Map),都具备了Mapping的功能。英国大众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也在1974年通过《启动大脑》(Use Your Head)一书向世人介绍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模式的“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法是能让大脑有效运作的方法。思维导图法能否成为一种理论,关键在于能否经由相关文献的整理、探讨,再从实践的检验中,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及批判等,逐渐构建思维导图法的理论体系。本书旨在梳理思维导图法的相关理论基础,并为思维导图法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实践指导原则。第一章缘起与意义思维导图法的缘起

英语教学泰斗乔伊·M.雷德(Joy M.Reid)博士在《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风格》(Different Styles for Different Learners)一书中指出,若以身体的知觉来区分人类的学习形态,就是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触觉型、团体型及个人型六类。每一种学习形态都各有优点,但论及方便性与实用性,视觉型占有极大的优势,不但容易吸收信息,也方便表达想法。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麦金(Robert Mckim)也强调,有效的视觉思考必须包含三种视觉意象﹕

知觉的意象:通过视觉对物质世界的感知,也就是我们看到并记忆在脑子里的经验。

心灵的意象:以知觉意象记录数据,并在脑中运用想象力想象出来的图像。

图表式的意象:运用涂鸦、素描或一种可沟通的图表记录思考过程,或与他人交流意见。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图像,它依照人类大脑最自然的思考方式,以直观的图解形式,网络化地描述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呈现大脑的思维过程。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意,提高我们的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快速掌握并交换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东尼·博赞在1971年产生初步的构想,并在《启动大脑》一书中,向世人介绍了这一划时代的学习与思考方法——思维导图法。其主要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反映我们大脑思考模式的可视化思考工具。

从东尼·博赞思维导图法的放射性思考结构可看出,它与中国《易传·系辞上传》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20世纪早期的学者研究的“信息组织图”(Graphic Organizer)非常类似。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C.托尔曼(Edward C.Tolman)提出的“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日式质量管理的集大成者石川馨所创的“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约瑟夫·D.诺瓦克和鲍勃·古温(Bob Gowin)提出的“概念构图”,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西北大学的阿兰·柯林斯教授研究的“语义网络”,已经具备思维导图的雏形,因此他被称为现代思维导图之父。认知地图鱼骨图概念构图(修改自余民宁,1997年)语义网络为世界华人讲授思维导图法

在华人世界,最早系统地认识、学习思维导图法的是陈英明老师。1989年,他在国外参加了思维导图法研习课程,回国之后便立即在台湾地区的青商会举办了一场分享会。我很荣幸地参与了该次盛会,接受陈英明老师的指导。这算是我学习思维导图法的启蒙课,也对我日后学习思维导图法产生了重大影响。1993年,国际青年商会世界大会在中国香港举办,在此次大会的众多研习活动中,我意外发现有一场创意思维导图的课程,于是再次投入思维导图法的学习中。由于这次是由专业讲师讲解,我对思维导图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并掌握了正确运用它的技巧与原则。回台湾之后,我便在青商会各研习活动中分享了思维导图法的应用方法。

东尼·博赞在1994年10月受邀来到台湾地区参加思维导图法讲习会并担任主讲人,活动获得热烈的反响,开启了台湾地区企业界新的思考习惯。我深感思维导图法对提升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有巨大的帮助,且自己深深受惠。因此在1997年9月奔赴英国博赞中心,踏上思维导图法专业学习与讲师培训之路。我先在基础应用班、工作应用班、学习应用班奠定了良好基础,再接受了基础讲师与进阶讲师的培训。后来,我成为当时全球华人中的第一位博赞思维导图法认证讲师。于是我便开始系统地将思维导图法课程引进华人世界,并针对华人的思维模式与语义结构修正其学习方法,将思维导图法与各种思考方法及学习策略相结合,使思维导图法成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华人的思维导图法。

为了在华人世界更系统地推广思维导图法,我在1998年成立浩域企业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并分别在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将“孙易新思维导图法”登记为注册商标,同时与英国博赞中心签约成立思维导图法课程的台湾地区代理机构(Buzan Taiwan)。2004年,我们公司的经理陈资璧(Phoebe)也前往英国接受思维导图法的讲师培训,他成为台湾地区第二位博赞思维导图法认证讲师。在此之后,前往英国博赞中心接受思维导图法的讲师培训的人数并没有大幅增加,其因素当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这与近年来在华人地区,尤其是在台湾地区,思维导图法教学方案研究的蓬勃发展有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的思维导图法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增多,专业学习和讲师培训愈趋专业、健全,俨然已自成一格,本土化的“华人思维导图法”教学与应用模式应运而生。推广思维导图法的时代意义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经营环境日新月异,知识就是竞争力,无论是企业经营者还是员工,都无法将一种技能或知识作为永久的竞争优势。“学习力即竞争力与发展力”,因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全民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的报告中特别强调学会求知与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是创建学习型社会不可或缺的指标之一。

今天,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提升国民的脑力素质。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96年在《学习﹕内在的财富》(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一书中强调,人类为了适应社会变迁,必须终身学习。同时,随着近20年来科技与经济结构的转变,通过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创造就业与成长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学习如何学习”亦成为终身学习的关键质量指标之一,培养学习能力除了可以树立自信心之外,也是职场成功的必要条件。

北欧未来学大师麦茨·林德格伦(Mats Lindgren)接受《天下杂志》专访时指出,未来商业竞争的核心不是生产线,而是思考线(thinking line)与思考力(thinking capability)。思考力是指能够理解复杂的问题,并快速想出正确的方向、创意、可执行的构想、概念和解决方案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通过系统化的思考流程,让创意产生并变成可以执行的策略。

从以上所述可以得知,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来说,提升竞争力的不二法门都是终身学习,而学习是需要培养能力与应用策略的。从台湾地区思维导图法的相关论文研究中均可发现,思维导图法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思考与学习的方法。我自己也是用了思维导图法才顺利通过多项考试的。同时我还成功经营了全球华人思维导图法第一品牌。自始至终,我的理念都是﹕

◎事业经营成功,还不算成功,帮助许许多多的人把事业经营成功,才算成功。

◎自己考试第一名,不是真的第一名,帮助许许多多的人考试得到第一名,才是真正的第一名。

◎赚大钱发大财,不是真的富有,帮助许许多多的人改善生活质量,才是真正的富有。

因此,在强调终身学习与讲求学习方法的时代,我希望能尽毕生之力将这一学习利器推广到华人世界,甚至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期盼经由更多读者的传播,将思维导图法普及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第二章教学与企业的应用概况

我是个教育工作者,因为思维导图法让自己受益匪浅,所以我深入了解思维导图法的原理与应用,想分享给更多人,从而让大家都受益。经过多年的教学与研究,我发现,若只是把思维导图法定位成如何画那张看起来像脑细胞一样的树形图,它就会被认为“超级简单”。但若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法,就需要掌握它的理论背景与实践应用策略。在此,我首先从思维导图法在教育界、企业界的应用方面做一个大致说明。教育界的应用

世界一流学府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师生都已经使用思维导图法教学与学习;思维导图法在新加坡已经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我在2006年也曾应新加坡政府邀请,为中学语文老师讲授如何应用思维导图法提升教学质量;韩国已经将思维导图法正式纳入小学教科书;在中国大陆地区,北京教育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也将思维导图法融入初中、高中的教科书,帮助老师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教育专家认为,“信息组织图”可以帮助人们思考时在各种概念之间建立连接,以求理解事物,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诸多图解方法中,思维导图法能够兼顾左脑的具象思考与右脑的抽象思考,让“心”门敞开,“智”慧无限。而以“图”解说文,让教学内容或文章结构一目了然,是训练学生“归纳整理”与“多元联想”的有效策略。因此,2008年,台湾地区的教育部门出版了《语文心智图教学指引》一书,供学校老师参考。2009年,南一书局将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配合每次段考(台湾地区的学校在学期内进行的考试),精选两篇文章编制成教师教学手册及PPT(演示文稿软件),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台湾地区已经有100所以上的学校邀请我或我培训的讲师团队,为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家长讲解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法提升教学与学习质量。龙华科技大学与亚东技术学院甚至安排了二十几位教授接受我规划、执行的讲师培训方案。培训结束之后,他们便开始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法。

近几年来,“国际项目管理师”资格证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企业人士专业资格必备的条件之一,不少辅导考试的专业书籍与培训机构会将思维导图法作为辅助学员学习的方法,用以厘清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十大知识领域之间的复杂关系。

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发展专家罗伯特·W.帕克(Robert W.Pike)指出,发展高效能训练体系与课程规划的先决条件就是以思维导图法为方法。思维导图法能让我们明确各种想法与信息之间的关联,这是传统笔记无法做到的。

在华人世界,思维导图法已经被普遍应用到小学、中学、大学,以及职场中。在倡导终身学习的现代社会,面对高龄化社会的“逼近”,思维导图法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社会教育机构、乐龄学习中心等机构的课程中,思维导图法也将扮演重要角色。企业界的应用“思维导图法已经是2000家跨国企业采用的思考法”,日本管理大师神田昌典、经济评论家胜间和代认为思维导图法是最佳的思考方法之一,微软、惠普科技等跨国企业也纷纷采用。

至于思维导图法在企业应用的效果如何,这几个国外公司的成功案例可以说明﹕

◎负责波音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的史丹利博士运用思维导图法整理课程,将工程技术训练的完成时间由一年浓缩为短短数周,节省教育培训经费约1100万美元。

◎时间管理专家杰弗里·迈耶(Jeffrey Mayer)指出,思维导图法能够让他在几分钟之内处理完过去要花几小时甚至好几天才能完成的事情。

◎列支敦士登的全球信托公司(Liechtenstein Global Trust)运用思维导图法记录客户数据、开会的发言大纲、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起一个既具有包容性又充满活力的机制,为企业带来了高效率。

◎甲骨文软件公司的主管阿兰·马查姆(Alan Matcham)指出,思维导图法已进入甲骨文各个部门,成为公司内部推动变革的驱动力。许多人都用思维导图法来组织、策划活动,用它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为美国纽约提供通信与电力的联合爱迪生公司(Con Edison)在“9·11”事件中,通过思维导图法实时提供各个团队所需的信息,并有效整合救援抢修资源,让通信与电力顺利恢复供应。

◎新加坡华睿泰公司(Veritas DCG)办公室不幸遭遇火灾,许多重要文件和计算机中心毁于一旦。副总裁萨米·可汗(Sami Khan)以思维导图法协助董事长制订重建计划,将每项任务详细地展现在思维导图中。华睿泰公司花了大约10天时间重建计算机中心,计算机中心很快开始恢复正常运作,节省了三四百万美元的费用。

◎世界贸易组织于2003年11月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会议,反全球化的示威者扬言要进行大规模示威与破坏行动。墨西哥政府与军队在维塔利斯(Vitalis)安保公司的协助下,利用思维导图法讨论会议期间可能会发生的危机,最后确认了8829项艰巨任务,并将冲突发生时的应对策略全部记录到一张大型思维导图中。他们也用思维导图展现示威者的计划与意图,并与示威者沟通协调,最后,双方达成共识,事件平息,没有发生任何暴力事件。原本对立的双方达成合作关系,反全球化运动组织的领导者感激世界贸易组织为他们做的一切努力。由于思维导图法在这次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主办方将思维导图内容整理成一份200页的文件,以指导人们处理类似的国际暴力事件。

除了以上国外的案例,自从1998年我应IBM台湾地区分公司的邀请为他们讲授思维导图法课程至今,在华人地区,已经有超过300家跨国公司或知名企业为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邀请我讲解思维导图法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98年,宏碁计算机的“学习月”课程首度引入思维导图法,其全球教育训练中心前处长张博尧发现,思维导图法为宏碁的员工打开了一扇创意思考的窗;自1999年起,思维导图法已经是强调研发创新的工研院每年必开的课程;自2002年起,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在台湾地区的分所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PwC Taiwan)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年定期开办思维导图法研习课程;2010年,联华电子将思维导图法列入新员工教育训练的必修课,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惠普科技台湾地区前副总经理陈国钦先生自称,自从使用思维导图法带领团队之后,不但在工作上屡创佳绩,而且还从忙碌的无头苍蝇“蜕变”成享受工作的达人;台新银行总稽核吴弘仁表示,运用思维导图法可以轻松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最贴心的专业金融服务;2000年,华邦电子的人力资源部在前处长陈培光的全力支持下引入思维导图法后,无论是在创意思考、人际沟通、会议讨论中还是项目企划中,部门职员都能做到思路清晰,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以上案例显示,很多个人与企业都认同,只要正确使用思维导图法,就可以让思维更有条理、更清晰,也能让想法更有创意。这也促使各企业管理者将思维导图法逐渐引入他们的培训课程,让他们的员工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种技巧或方法的科学化,必须植根于一定的理论。此理论或源于既有理论,或来自实践的检验,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及批判等过程,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后逐渐归纳、构建自己的理论基础。有人认为,实践应用比研究一大堆理论更重要。殊不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原来的东西可能变得不适用了。这时,理论的功能就会显现出来。因为理论是用来解释、说明和预测某种现象的产生原因、过程及结果的,换句话说,理论是一种观察视角、思考方式,其作用在于“了解”“反省”与“批判”实际的现象。通过实践经验的累积,我们归纳出了理论,也因为具有理论基础,实践应用中的错误得以修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思维导图法亦不例外,必须经历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的过程。从百余篇思维导图法相关学位论文中发现,有关思维导图法“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实践经验是经得起科学方法检验的。思维导图法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已经和英国博赞的思维导图法在方法论与实际应用上有了差异,而且更具有进步性与实用性。

前文提及的“心智”必然与大脑有着密切的关联。以下是一些有关大脑的描述。

东尼·博赞把人类的大脑比喻成一个沉睡的巨人,这个巨人拥有数量繁多的神经元。

莫斯科大学彼得·库兹米奇·阿诺金(Petr Kuzmich Anokhin)教授表示,大脑蕴藏的潜能不可限量,但自古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能发挥出大脑的全部潜能,因此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只开发使用了大脑的十分之一。英国博赞中心共同创办人诺斯与东尼·博赞指出,我们在20世纪50年代只使用了大脑50%的能力,这一数据到20世纪60年代降到25%,到20世纪70年代降到10%,到20世纪80年代降到4%,到20世纪90年代降到只剩下1%了。

我们真的只用到大脑这么一点点能力吗?这一问题广为流传,却一直无法得到真正的解答。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能否充分、正确、有效地运用大脑的心智能力。

东尼·博赞在其早期著作《启动大脑》和《心智图圣经》中所讲述的思维导图法的运用范畴包括,认识大脑及大脑的工作原理、记忆原理与技巧、正确的阅读方法、创造力、放射性思考等,以及它在学习与工作上的应用。因此,其理论基础包括大脑信息处理、知识表征、建构主义与后设认知等。

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一下脑力、智力、语义学、信息组织图、图像思考、色彩学等与思维导图法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一套逻辑结构,并建构出思维导图法的知识基础。第三章大脑与记忆

大脑如何思考?

大脑如何记忆我们接收到的信息?

记忆分为哪几类?

记忆储存在大脑的哪个地方?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教授斯奎尔(Larry R. Squire)与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与行为学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R.坎德尔(Eric R. Kandel)指出,影响记忆的因素有重复的次数、事物的重要性,而且要能与现有的知识联系、组织在一起。记忆的种类又可分为陈述性记忆与非陈述性记忆。可以用语言或心像描述我们累积的知识、经验、学习的记忆,被称为陈述性记忆;而不依赖于意识或认知的记忆则属于非陈述性记忆。

王建雅、陈学志在《脑为基础的课程与教学》一文中指出,坊间所谓“大脑的潜能只用了10%”的商业广告并非事实。因为个体看似简单的行为,实际都是调动大脑许多部位而合力达成的,虽然各种感官在大脑皮质有不同的投射区,但其功能却依赖皮质整体的联合。

思维导图法植根于大脑工作的原理。在实践中,我们注重的是如何应用才有效,但要有效就得掌握其背后的理论基础。接下来,本书将探讨大脑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信息处理模式,以说明思维导图法对提高记忆力的作用。认识神奇的大脑

美国科学家代尔·欧布莱恩说﹕“地球上未开发比例最高的地区,就是介于我们人类两只耳朵中间的方寸之地。”大脑蕴藏着无限潜能,人类在21世纪面对的挑战之一就是了解并有效地运用我们的大脑。大脑有一千亿个神经元网络

大脑重量约为1300克,由约1000亿个神经元网络组成,每个神经元之间平均又有1万个突触,换句话说,大脑神经元的联结高达1000万亿之多。人类的近亲——黑猩猩的大脑神经元数量与我们差不多,但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数量却只有人类的四分之一。人类的大脑由数量庞大的神经元联结形成网络节点,这也缔造了人类相对于其他动物在智力、创造力、情绪、意识和记忆等方面的优势。

这颗神奇大脑的快速成长期是在母亲孕期的第六周到第六个月之间,这时候它是以每分钟25万个新神经元的速度成长的,总数量可高达一兆,然而到了出生时却只剩下其中的10%,其他90%的神经元因为不具有功能性联结而遭淘汰。也就是说,大脑会“用进废退”,唯有不断动脑,脑神经细胞的突触才会不断延伸,并与其他细胞沟通,产生连接的神经回路。反之,没被使用的大脑神经元则逐渐萎缩,最终丧失功能。教育或学习是构建大脑神经网络的重要途径,相关研究也指出,脑神经元之间突触的连接会持续一辈子。这也证明了“多动脑筋可以保持年轻”“一旦学习停止,死亡便开始”。大脑乃三位一体

脑神经学家保罗·麦克里恩(Paul D. MacLean)则以“三位一体的大脑(triune brain,也称三重脑或三层脑)”来描述大脑的进化过程与功能。

第一部分是脊髓向上延伸的部分,即脑干。它是脑部在子宫里发育过程中最先成形的部分,也是进化过程中最先出现的脑部形态,负责传送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并控制呼吸、心跳等本能反应。两亿八千万年前,最先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是爬虫类,它们只有脑干,与我们现在的脑干非常类似,因此,脑干被称为“爬虫类脑”(reptilianbrain)。

第二部分是负责处理情绪、情感行为的“边缘系统”。动物有了边缘系统才发展出社会合作关系,这个部位又被称为“古哺乳动物脑”(old mammalian brain)。边缘系统不仅影响情绪,对记忆力也有重要作用,因为边缘系统中有海马体与杏仁核。海马体是脑部记忆中心,储存了某些短期、长期的记忆。大部分长期记忆都储存在新皮质区。人到了两岁左右,海马体才会发育完全。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我们之所以无法记得婴儿时期的事,是因为那时海马体尚未发挥将短期记忆“输送”到长期记忆的作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部最先受损的器官便是海马体,因此,他们通常会丧失短期记忆。但是,以前的事情却安全地储存在他们的新皮质区的长期记忆数据库里,所以,他们总是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而满口陈年往事。最新研究指出,杏仁核是处理感情记忆的中枢,可以帮助海马体区分并储存记忆。当处理的信息带有丰富的感情因素时,杏仁核就越有可能将信息储存到长期记忆区。

第三部分是脑部进化过程最后完成的,即新皮质,又称为“新哺乳动物的脑”,它负责理性思考、说话、归纳、推理与创造。

大脑两侧的区域大致对称,沿脑中央画一条直线,以此为对称轴,左右两边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左右脑。左右两个脑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罗杰·斯佩里(Roger Sperry)教授研究发现,大脑皮质区左右两边有不同的能力,左脑的能力与文字、数字、逻辑、排列、顺序有关;右脑则与图像、色彩、想象力、空间、韵律等有关。罗杰·斯佩里凭借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奥恩斯坦(Robert E. Ornstein)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大脑研究中心的脑神经行为学家赛德(Eran Zaidel)博士等人继续进行研究,除了证实了罗杰·斯佩里的理论,还有一些不同的发现﹕虽然左右脑支配一些固定的行为活动,但实际上大脑皮质区的每一处都拥有心智能力。现代的新观点是﹕每个记忆和思考过程都需要大脑不同区域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英国牛津大学生理学教授约翰·斯坦(John Stein)指出,97%的人用左脑处理语言,用右脑处理视觉空间与情绪表达。但也不是绝对的二分法,因为在处理语言时右脑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带有情感的语言;同样,左脑也会辅助视觉空间运作,例如,文字在句子中的相关位置等。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即使是同等水平的心智能力,大脑也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而改变处理模式。例如,汉字的造字法以象形文字为主,其他还包括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些能力大部分是通过右脑来学习的。西方国家则使用字母式的文字,学习字母式文字能大量用到左脑的功能。

约翰·斯坦针对老鼠的实验也发现,环境的刺激可以增加并增强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的联结。因此,从实践中学习的效果比单纯的听和看更好。大小两个脑

大脑由边缘系统与新皮质区组成,包括脑前端的额叶,负责思考与解决大部分抽象问题;额叶下方是顶叶,处理知觉接收到的信息;枕叶体积较小,位于大脑底部,负责控制视觉;最后,接近太阳穴、位于大脑两侧的是颞叶,控制记忆力、听觉、语言等。小脑则位于脑干的正后方,负责运动、协调肌肉及动作的记忆。信息处理与记忆

学习的行为是如何发生的,记忆是如何储存的,这一直是哲学、心理学及生物学的重点议题。在19世纪末之前,有关记忆的研究一直属于哲学范畴。到了20世纪,研究重心才逐渐转移到以实验为主的心理学和生物学上。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已经将心理学和生物学合在一起共同讨论。心理学探讨的是,记忆如何运作,是否有不同类型的记忆。生物学研究的重心是,学习活动是发生在大脑哪个部位,我们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储存在大脑哪个地方,记忆储存是否可以转化到神经细胞的层次,如果可以,记忆机制是怎样的。如果只从心理学或生物学的角度回答上述问题都无法令人满意,但集中两者的优点便可产生一个新视角,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大脑是如何接收与储存信息的。

心理学家研究心理学基本都是从人类如何处理信息开始的,包括运用语言信息、记忆、复述、理解、表达、评价等过程,在每个过程中都会用到语言知识。因此,若要解释说明人的心理过程或思维过程,就必须了解语言是如何储存与应用的。换言之,我们必须清楚语言知识在人类信息处理中发挥的作用。

学者们对大脑记忆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有不同的分类,大部分分类都是以内容和可提取性为依据的,也就是以“储存在记忆里的东西的内容”,以及“这些东西被提取出来的困难程度”两个原则来划分的。因此,美国细胞生物学博士丽贝卡·鲁普(Rebecca Rupp)将记忆分为“陈述记忆”与“程序记忆”。陈述记忆又可分为“事件记忆”与“语义记忆”。陈述记忆属于有意识的回忆,是生活中的经验和事件,以及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例如,通过陈述记忆,我们可以说出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是在哪里发生的,造成了什么重大灾情。程序记忆又称肌肉记忆,是我们学会的技能,例如开车。运用思维导图法记录与呈现的内容属于陈述记忆的范畴。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靳洪刚则认为,记忆可大致分为“阶段论”与“层次论”两类。阶段论强调信息在人脑的处理过程中的连续性,层次论着重探讨不同信息的接收方式如何影响大脑对信息的记忆效果。记忆:阶段论

阶段论包含三大结构﹕感知系统、短期记忆系统与长期记忆系统。感知、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感知系统

感知系统(或称感官记忆)属于人类处理信息的第一个系统,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接收信息,将信息保存一段时间,以便在下一阶段处理。“模式识别系统”是感知系统的一例,当我们接收到新信息时,大脑会从已经储存的长期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以便识别新信息。感知系统的记忆时间非常短暂,当刺激五官的信息消失后,记忆效果也随之减退。强化的方式就是再现感官信息,例如再看一次或再听一次。通过不断地注意刺激来源,感知系统的信息会进入短期记忆系统。短期记忆系统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在1880年左右的研究中发现了记忆的两个原则﹕

◎有些记忆只能存在几分钟,有些却可以存在几天、几个月,甚至更久;

◎重复练习可以使记忆维持得更长久。

后来,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将艾宾浩斯的研究结果更清楚地定义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赫尔曼·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通过学习,人们接触到的信息会成为短期记忆,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快就会遗忘这些记忆内容,首先是快速、大量地遗忘,然后是缓缓地遗忘。因此,他发明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刚结束学习时,可以记住100%的内容。但是,20分钟之后,我们记住的内容会立刻降到58.2%,一天之后降到33.7%,一个月之后只剩下21.1%。详细时间间隔与记忆量如下表。详细时间间隔与记忆量表时间间隔记忆量学习刚结束100%20分钟之后58.2%1小时之后44.2%8小时之后35.8%1天之后33.7%2天之后27.8%6天之后25.4%1个月之后21.1%

赫尔曼·艾宾浩斯发现,只要有规律地进行复习,一天之后,我们可以保持98%的记忆,一周后可保留86%的记忆。这也说明,复习可以将短期记忆延长为长期记忆,这也证明了孔子在《论语》中揭示的方法——学而时习之。

短期记忆可细分为“瞬时记忆”(immediate memory)和“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瞬时记忆指的是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大脑对于自己处理过的信息的短暂保留,类似于感知系统。美国教育心理学教授艾伦·D.盖聂(Ellen D. Gagné)等人在《教学心理学﹕学习的认知基础》(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一书中引用赫伯特·H.西蒙(Herbert H. Simon)的研究指出,大脑运作处理一个单位的新信息大约要花10秒钟,也就是说,大脑一分钟大约只能储存6个新知识单位,若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还主动去思考、论述新知识的话,会让每分钟储存的新知识数量降到更少。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A.米勒(George A. Miller)也指出,人的瞬时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大约只能维持7个项目或7个串节,因此提出“神奇的数字﹕7±2法则”。除非一直不断反复背诵,否则,我们可能不到30秒就会忘记刚刚记住的内容。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从客厅走到卧室的短短时间里,竟然已经忘记去卧室要干什么了。

瞬时记忆通过信息的重复刺激及主动反复背诵等过程,可以延长人们记忆的时间。著名心理学家阿兰·巴德利(Alan Baddeley)将此定义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因为在这个记忆阶段是强调信息正在“工作中”。换句话说,工作记忆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通过整合信息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脑是非常巧妙的,信息并非完全独立,可以是一组或成块。通过富有创造力的“组块”心智技能,我们可以把较多信息储存到较小的空间。为了突破短期记忆的局限,有效的策略是将组块“分段”或“分类”,把要记住的内容分成几个有意义的部分去记忆,然后将它们凝聚成一个有意义的大单位。例如,以下这个由45个字母组成的英文单词﹕

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火山矽肺尘症)可以分成八个部分来记忆。

换句话说,短期记忆通过编码过程,可将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但是,如果一次性出现大量数据,例如,上课、听演讲时,仅靠分段法立刻记住所有的内容,最终的记忆效果还是很有限的。这时就需要借助其他方法,例如,运用拼图游戏,或者组织大量信息并将信息具体化的思维导图法,在接收信息时即时处理信息,将信息转化成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系统

长期记忆储存了我们过去所有的经历,可用来解释新的经验或处理新接收的信息,然后将其储存到记忆系统中。

要了解长期记忆是如何建立的,首先必须知道灵长类动物视觉处理的神经回路。视觉皮质的神经回路投射到大脑皮质许多区域,包括额叶与颞叶内侧。最早(1938年)提出人类记忆可能储存在边缘系统的颞叶的人是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怀尔德·彭菲尔德(Wilder Penfield)。

大脑皮质可分为四大区域﹕

一、额叶(frontal lobe)﹕四个区域中扩展、成长最快,所占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前半部是前额叶,负责解决大部分抽象问题,包括思考、策划、行政管理与决策。人类前额叶的大脑皮质在所有生物中所占比例最高。额叶后半部是运动皮质层(Primary Motor Cortex),负责指挥身体各种动作。额叶左边有一个重要区块叫作布罗卡氏区(Broca's area),它负责将我们想要表达的句子意义传到运动皮质层。

二、顶叶(parietal lobe)﹕前半部是感觉运动区,主要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传来的信息。后半部的顶叶继续分析、整合接收到的信息,让我们可以知道所处环境的空间距离。

三、枕叶(occipital lobe)﹕掌控视觉中心,位于大脑皮质后方,当视丘把视觉信息送到枕叶之后,会在枕叶分辨、整合。大脑会比较现在所接收的新信息与储存在脑内的既有数据,让人能明确看到的是什么东西。

四、颞叶(temporal lobe)﹕控制记忆力、听觉,尤其是语言的长期记忆,在颞叶左后边有个维尼基区域(Wernicke's area),它主要负责解析听到的语言,并将其转换成有意义的句子,让我们明白别人说话的内容。

最新的图像处理技术证明,每一次记忆、思考都需要大脑皮质几个不同区域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如果我们要将视觉信息和瞬时记忆转换为长期记忆,颞叶内侧与边缘系统的海马体和杏仁核必须先储存正在进行发展中的记忆。也就是说,颞叶内侧能维持短期记忆的知觉经验,然后它们会成为长期记忆。海马体决定非情绪的信息,杏仁核则决定情绪性的信息,如果没有它们的“筛选与运送”,就不会有新信息储存到长期记忆里。海马体特别容易受到生物性的破坏,特别是可体松的破坏,所以失忆的初期症状就是丧失创造新记忆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通常都记得很久以前的事,却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因此,两侧边缘系统与颞叶受损,将会逐渐造成陈述记忆衰退、选择性记忆失常,也就是所谓的失忆症。

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德里斯科尔(M. P. Driscoll)在《教导学习心理学》(Psychology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一书中指出,下列五种形式有助于将信息储存为长期记忆﹕

1.网络模式(Network Models):在长期记忆中,许多概念是用层级方式联结的。

2.特征比较模式(Feature Comparison Models):找出不同概念的主要特征,并比较各个特征的异同之处。

3.命题模式(Propositional Models):长期记忆中最基本的单位是命题而不是概念,也就是要将概念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

4.平行分布加工模式(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Models):这一模式也被称为神经网络模式。学习历程分输入、精致化处理及输出三个阶段。精致化处理阶段又可分为信息的组织与转换,可以同化或调适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信息的记忆与保留,而且其过程是同步分工进行的。

5.双码模式(Dual-Code Models):同时使用图像与文字来为记忆编码,在回忆时会比单纯使用文字有更多可提取的线索。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认知心理学家托尔文(Endel Tulving)认为,必须把长期记忆区分为“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与“事件记忆”(episodic memory)。语义记忆是关于词语、概念、象征、事物的系统知识,不与时间、地点相联结。事件记忆是自传记忆,一个人一生发生之事的记录,往往保存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它关乎个人经验中的人、事、时、地、物。这两种记忆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相互作用,用来解释与分辨外界的事物与规律。事件记忆随着生命的成长而不断变化,语义记忆却随之相对稳定。将信息赋予意义,可强化长期记忆的效果。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学家格罗斯曼(Murray Grossman)综合了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提出了W-I-R-S-E五种记忆类型﹕

1.W代表工作(Working)记忆:属于短期记忆,许多人到了40岁,工作记忆的能力就开始退化。

2.I代表内隐(Implicit)记忆:或称暗示性记忆,属于长期记忆的程序记忆。除了肌肉记忆之外,有些反射性动作也属这类。

3.R代表久远(Remote)记忆:又称遥远的记忆,属于终身不断累积的信息,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

4.S代表语意(Semantic)记忆:也译成语义记忆,属于文字符号代表意义的记忆。这种记忆不容易消失。

5.E代表事件(Episodic)记忆:也译成情境记忆或插曲式记忆,是有关个人特殊经历的记忆。

短期记忆的信息会经由编码程序成为长期记忆。所谓编码,就是将信息转换成对学习者有意义的概念的过程。常见的编码策略有﹕组织分类

将需要记忆的大量事物先根据其属性或目的做出分类。先记忆类别,再记忆每一类的项目,这样数量就可大幅减少,以符合神奇的数字﹕7±2的原则。例如,要记忆苹果、剪刀、橘子、飞机、汽车、圆规、火车、尺、香蕉、轮船、铅笔、西瓜这12个项目,可先分成“水果”“文具”“交通工具”3类,每一类下只有4项,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了。前缀联想

把要记忆的各项事物名称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或中文字排列成另一个单词,或重新编成一个有意义的短句。例如,要记忆美国五大湖——Superior、Huron、Michigan、Erie、Ontario,可将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重新排列组成“HOMES”或重编成She Has Many Ears On作为记忆提示。心像联想

发挥个人的想象力,通过谐音、意义等联想方式将文字转化成画面。例如,要记忆台湾地区的五大毒蛇“龟壳花、眼镜蛇、雨伞节、百步蛇、青竹丝”,你可以想象一个画面﹕忍者龟,戴着眼镜,手拿雨伞,走了一百步,来到竹林。

除了上述三大编码策略之外,常见的还有利用中介元素及时光回溯两种策略。所谓中介元素技巧就是,要记住A与B时,不容易从A联想到B,于是找一个中介元素X,从A可以联想到X,从X也能联想到B,这样就能记住A与B。例如,“苹果”与“运动”两者很难直接联系在一起,于是使用中介元素“健康”——吃“苹果”会“健康”,想“健康”就要“运动”。时光回溯则像电影倒带一样,将时间逐步往前推进,让画面一一浮现,直到答案出现为止。例如,早上出门时,忘记昨晚回家时把车子停在哪里了,这时,就从昨晚回到家门口的画面往前回想是走哪条巷子、哪条路,让画面逐步回到停车时的场景,就能想起车子停在哪里了。

长期记忆的回忆效果不佳,原因除了时间久远之外,还可能是干扰记忆的因素出现了,例如,不正确的信息分类造成储存不当,以及未能将信息做有意义的转化。因此,当我们以思维导图法为学习工具时,尤其在提取信息、整理信息时,必须注意提取有意义的关键词,避免选择无意义或不重要的信息,以减少干扰,提升记忆效果。根据学习目的与文本属性做出合适的分类,可以有效强化我们对内容的理解,增强长期记忆的效果。记忆:层次论“层次论”强调信息如何被接收。此理论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是“练习”。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弗格斯·克雷克(Fergus I. M. Craik)博士与罗伯特·S.洛克哈特(Robert S. Lockhart)博士认为,练习是通过一种控制过程,让短期记忆的信息被重新使用并得以被保存,从而最终被输送到长期记忆中。这一理论认为,在短期记忆中,处理信息的“方式”比处理该信息所用的时间重要得多。记忆大量信息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