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物流业发展报告(2015—2016)(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9 02:22:38

点击下载

作者: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广东省物流业发展报告(2015—2016)

广东省物流业发展报告(2015—2016)试读:

前言

2015年,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广东省全年经济总体平稳、稳中略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8万亿元,同比增长8.0%。全省物流业发展总体呈现需求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运行效率提升的基本特征,新业态、新行业增长较快,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8.5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517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1%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4%;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1.09万亿元,与GDP的比率约为15%。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中国与更多国家自贸协定的签署,给广东省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和机遇;广东自贸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形成首批可复制推广改革创新经验,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增长40%,全年新设企业超过5.6万家,为广东省物流业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给广东省“互联网+现代物流”、农村物流、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省全力推动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共同配送以及物流标准化发展,有效引领广东物流行业转型升级……总的来说,广东省物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在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系列书自2010年公开出版以来,一直致力于为读者总结和反映广东省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广东省物流业发展最新动态,总结先进理念和经验,积极顺应新的发展形势和热点,使题材和内容更加丰富、新颖,更符合读者的需求,是读者全面、深入了解广东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读物。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各地级以上市商务部门和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也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编者2016年10月第一部分综合与专题篇第一章(1)2015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展望一、“十二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望过去的五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在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物流业保持了中高速增长。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0万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8.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6%,比2010年的17.8%有较大幅度下降。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GDP数据调整的因素,也有产业结构调整、物流服务价格下降的因素,同时也可看出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升。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较好地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十二五”时期,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物流市场。2015年,物流业总收入约为7.5万亿元,全国货运量预计达457亿吨。其中公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多年来都居世界第一位。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500亿元,各类细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二)需求结构加快调整

五年来,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年均增速接近30%,并呈持续加快态势。快递快运、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生活消费性物流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市场投资热点。工业物流需求总体下降,特别是钢铁、煤炭、建材等大宗生产资料(俗称“黑货”)物流需求下滑严重,导致铁路货运量持续下降。铁路货运改革深入推进,实施“稳黑增白”战略,在批量零散货物、铁路快运和集装箱运输等方面有大幅增长。(三)市场主体加速分化

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调整、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2015年,四大航运央企启动重组,市场向强势企业进一步集中。中物联发布的“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近8000亿元,第50名入选企业门槛为18.8亿元,比2010年提高3.5亿元。在一些细分领域出现了一批实力雄厚、模式先进、前景看好的大型物流企业。截至2015年底,我国A级物流企业总数已达3500多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214家,具有标杆作用的领先物流企业群体成长壮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新型物流企业快速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物流互联网平台超过200家。与此同时,一批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企业陆续被淘汰。(四)创新驱动模式变革“十二五”时期,我国物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整合优化物流资源,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菜鸟网络”“卡行天下”等一批企业打造平台模式,整合物流资源。安能物流、圆通速递等企业优化加盟模式,强化干线管控。顺丰速运、德邦物流等企业启动多元化发展模式,发挥自身优势条件。怡亚通、招商物流、海尔日日顺等企业深耕供应链模式,提供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长久物流、安吉物流等汽车物流企业拓展全产业链模式,提供物流、贸易、金融、汽车后市场等全方位服务。林安物流、传化公路港、中储股份、深国际等一批企业复制基地模式,搭建全国节点网络。随着互联网进入物流行业,易流科技、维天运通、正广通、安联程通等一批企业尝试物流O2O模式。这些新理念、新模式倒逼传统企业转变观念,加速变革。(五)国际物流双向开放

作为WTO以来开放最早的服务行业,我国物流业已经实现了全面开放。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了大批跨国企业全面进入国内市场。随着“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外运、中远物流等国内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阿里巴巴等电商和快递企业,纷纷参股国际快递企业、投资海外仓储设施、打造物流通关渠道,支持跨境电商发展。2014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物流设施建设和网络布局加快落地。招商物流、远成物流等一批企业积极布局沿线国家。2011年,渝新欧班列首次全程运行。截至2015年10月底,中欧班列开行已超过1000列。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等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陆续获批,对外开放新格局为物流业开辟了新的空间。(六)基础设施扩容提档

截至2015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里程分别突破12万公里和1.9万公里,比2010年分别增长62%和127%,双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高速公路ETC实现联网,统一收费成为可能。水路、航空等运输服务能力稳步增长,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体系初步成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截至2015年7月,全国共有符合调查要求的物流园区1210家,投入运营的比例大幅上升,以物流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圈正在逐步形成。多式联运受到重视,2015年国家正式启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动运输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运输组织的无缝衔接。(七)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十二五”时期,正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时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推广应用。嵌入物联网技术的物流设施设备快速发展,车联网技术从传统的车辆定位向车队管理、车辆维修、智能调度、金融服务延伸。云计算服务为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福音。大数据分析帮助快递企业预测运力需求,缓解了“双11”等高峰时期的“爆仓”问题。2015年,由“菜鸟网络”牵头,国内主流快递企业全部普及使用电子面单,快递基础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八)绿色物流已见行动“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领域落实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提出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COD)、总悬浮颗粒物(TSP)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20%。2015年起,“国四”排放标准正式实施,黄标车淘汰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在货运行业得到推广应用,一些城市新能源快递配送车辆获得通行准入。LNG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太阳能发电屋顶在仓储行业开始使用。(九)基础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时期,物流标准、统计、人才教育等基础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印发执行,一批新的物流国家标准开始实施。2015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国家试点单位启动团体标准试点工作。物流统计调查制度不断完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提供决策参考,物流业景气指数、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中国仓储指数等陆续发布,物流指数体系不断扩充完善。物流教育培训工作迅猛发展,目前,全国已有443所本科院校、954所高职高专院校、900多所中职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物流管理与工程”正式进入教育部全国学科目录一级学科。物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学研结合取得新成果。(十)政策环境持续向好“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物流业发展。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把物流业定位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有关部门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各部门从自身职能定位出发,密集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2015年开始,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形成新的运行机制,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轮流主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物流业发展,亟待跨部门协调解决的重点问题。支持物流业发展的部门间合力逐步加强,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

我们深知,我国物流业在“十二五”时期成绩与问题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能力不够矛盾交织;社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和企业盈利能力每况愈下的问题突出;物流基础设施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物流需求增速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市场环境和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有些迟迟不能出台,已经出台的政策难以真正落地。

虽然存在以上问题,但我国物流业依托经济发展大势,释放改革红利,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正视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对“十三五”发展充满信心。二、“十三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展望“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二)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三)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五)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态深度融合,正在带来物流领域的深刻变革。“十三五”时期,创新将摆在物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六)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的新要求

中国经济加快融入世界,从单纯“引进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和跨境电商的兴起,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三五”时期,将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亟待补上国际物流的“短板”,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七)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的新要求

社会各界对加强环境治理形成共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快车道。物流业作为继工业和生活消费后的第三大能耗产业,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加强物流领域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物流发展模式必须改变。(八)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政府治理的新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治理体制任务艰巨。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多、覆盖范围广、协调难度大,迫切需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当前,“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政务的配套跟进。没有国家政务的互联网化,将无法支撑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着眼打造“互联网+”政务新机制,创新管理方式,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构建诚实守信、规范自律的行业治理环境,将是物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严峻挑战。预计行业增速将继续趋稳放缓,传统的依靠成本价格竞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行业进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发展新阶段。物流业将加快从追求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从铺摊子、上项目向整合资源、做优存量转变,从成本要素驱动向效率提升、创新驱动转变,推动行业提质增效。

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突出高效、集约、连通、创新、协调和改革六个重点。

一是打造高效物流服务体系。以传统运输为突破口,推广标准车型、规范管理、先进技术,提高车辆运输效率。深化铁路货运改革,优化运输组织结构。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减少库存浪费。在工商企业中开展物流成本核算,降低产业链物流成本。

二是引导物流集约发展。鼓励物流平台发展,整合分散物流资源,提高市场相对集中度。设立物流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大型企业兼并重组。开展中小企业联盟培育计划,引导企业间建立合作标准和规范。利用绿色环保标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加快设备改造升级,培育优秀企业群体。

三是实现设施连通、网络连通、信息连通。支持多式联运企业主体,加强铁路与公路、水运、航空货运枢纽的规划衔接和网络对接,引导多种运输方式进入,实现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搭建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开放共享相关政府信息,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四是创新物流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鼓励发展精益物流,优化重点产业供应链,促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融合。鼓励企业整合资源,健全农村和社区末端服务网络。推行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无车承运等运输组织方式,努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五是统筹区域、国际、国内物流协调发展。编织国内物流服务网络,打通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完善重要枢纽节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补齐短板。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培育世界级跨国物流集团和专业化物流企业群体,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六是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消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壁垒,建立统一高效的物流管理体制。推进简政放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物流从业人员。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促进行业规范自律。践行“互联网+”政务,加强物流诚信体系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发展绿色物流,建立应急物流体系,落实物流安全措施。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支撑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

(1) 撰稿人:何黎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表于《中国流通经济》第30卷第6期)。第二章(1)2015年广东省物流业发展回顾与展望一、2015年广东省经济发展情况

2015年,广东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广东省2015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8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4.82亿元,增长3.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32511.49亿元,增长6.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2%;第三产业增加值36956.24亿元,增长9.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1%;三次产业结构为4.6:44.6:50.8。分区域看,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79.2%,粤东西北地区占20.8%,粤东、粤西、粤北分别占6.9%、7.7%、6.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3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003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20.38亿元,同比增长52.5%;第二产业投资10184.51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工业投资10151.77亿元,同比增长20.8%;第三产业投资19426.31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年进出口总额63559.67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出口39983.07亿元,增长0.8%;进口23576.60亿元,下降10.8%。图1-1 “十二五”时期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广东省2015年统计公报。二、2015年广东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广东省物流业得到迅速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物流业已经成为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先导力量。广东省物流业的发展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重构具有重要意义。(一)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5年,广东省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8.5万亿元,增长8.7%;物流业增加值5176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1%;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1.09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37.6亿吨,增长6.3%;货物运输周转量1.51万亿吨公里,增长0.7%;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15亿吨,增长3.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471.98万标准箱,增长3.3%;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0.13亿件,同比增长49.4%;快递业务收入完成615.91亿元,同比增长33.53%。图1-2 广东省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速(二)物流业政策持续出台

2015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各部门纷纷针对物流各细分领域出台政策文件,落实具体扶持政策,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产业地位显著提升。

2015年2月,交通运输部、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国家邮政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水平,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指导作用;5月,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为加快构建全国骨干城市互联互通的流通网络,努力提升流通节点城市功能提供了指导;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印发《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促进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更好为物流业提供技术支撑;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务院出台的第一部全面指导快递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外,商务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且牵头组织编制《促进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5—2020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通知》等。

广东省也积极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贯彻落实国家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关政策。2015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和加强供应链管理服务,并将“互联网+现代物流”作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13项主要任务之一。此外,广东省于2015年11月印发编制《广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三)物流标准化有序推进

继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率先开展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2015年第二批11个城市继续获批为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其中广东省佛山、东莞、中山和肇庆四市入选,并各获得国家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推动当地标准化建设。为切实做好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佛山、东莞、中山和肇庆四市分别根据各市产业特色,迅速制订物流标准化工作方案以及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拟通过试点项目带动全市物流标准化水平的普遍提高。目前,全省物流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2015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的《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给广东省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的建设进一步提供了指导。(四)供应链管理快速发展

广东省供应链管理发展迅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主要表现为:一是供应链管理规模不断扩大。据省统计局不完全统计,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中有56家以供应链命名的企业,2015年1—11月,这56家企业营业收入为1093.38亿元,同比增长35.5%。二是供应链管理应用广泛。供应链管理在广东省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业等产业中发展迅速。三是供应链企业迅速成长。2015年广东省221家超百亿大型骨干企业,基本实施了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供应链采购、供应链制造、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物流等模式。四是供应链模式不断创新。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商业模式,随着广东省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加速,涌现出一批以供应链服务为核心业务、多种模式的供应链管理企业,项目型供应链管理企业、平台型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生态型供应链管理企业蓬勃发展。五是供应链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依托良好的产业区位优势、密集的产业集群和活跃的市场氛围,广东省建立了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平台的供应链管理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以深圳、广州为龙头,珠三角为骨干,粤东西北为支撑的供应链发展布局。(五)物流企业发展水平提高

2015年,广东省物流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广东自贸区挂牌、两业联动、农村市场、电子商务以及跨境电商等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加强自身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完善海内外物流网络布局,构建城乡双向配送物流体系,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业务拓展等手段积极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物流、跨境物流等方面取得不少成就。2015年,广东省新增A级物流企业(含升级)超过22家,其中5A企业4家,4A企业11家。截至2015年底,广东省共有各类物流企业超过4万家,A级物流企业206家,其中5A物流企业20家,A级物流企业及5A物流企业数量均约占全国10%,位居全国前列。(六)物流国际化实力有望增强

2015年8月,广州市政府发布了《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文件提出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依托,以泛珠三角地区为腹地,发挥“海港”和“空港”枢纽双引擎叠加优势,对标世界先进国际航运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将建设智慧型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和“互联网+航运+金融”新业态发展作为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两大战略支点,全面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在现代航运物流板块,提出要发展保税物流、集装箱物流、冷链物流、商品汽车物流、粮食物流、大宗生产资料物流、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以及跨境电商物流。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启动,为增强广东省物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地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有助于促进物流业国际化发展。(七)物流新领域蓬勃发展

顺应产业发展形势与趋势的转变,广东省物流新领域蓬勃发展,给全省物流业增长做了一定贡献。一是跨境物流逆势增长。外贸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广东省跨境电商物流市场展示出强劲的逆势发展势头。据广东省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广东省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完成2.12亿件,同比增长37.56%;实现业务收入155.71亿元,同比增长25.07%;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占全省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25.3%。二是电商物流蓬勃发展。2015年,广东省电子商务发展持续升温,B2B电子商务市场和B2C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突出,大型企业网络购销比重逐年上升,电子商务已成为广东省现代商品流通的重要方式和手段。2015年,广东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2万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53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6720亿元,继续保持中国网购第一大省地位。三是农村物流方兴未艾。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发展状况,人大代表、电商企业、社会大众皆聚焦于农村地区。广东省及各地市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快递下乡”。广东省政府将“快递下乡”列为2015年广东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茂名市政府予以农村快递30万专项资金扶持,清远等地政府对下乡快递予以每件2元补助,梅州市政府引导快递企业加入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等。截至2015年9月底,广东省1128个乡镇共设有快递乡镇网点4741家,覆盖乡镇1017个,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0.2%,全省乡镇邮局实现100%全覆盖。三、广东省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广东省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在全面打造广东省物流“升级版”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物流成本仍然偏高、物流社会化程度不足、现代物流组织方式应用滞后、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等方面,这些“老大难”问题是广东省物流业想要取得大发展、大繁荣所必须重点攻克的难关。(一)社会物流总成本仍然偏高

2015年广东省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1.09万亿元,比2010年的0.67万亿元名义增长63%,从增速来看,广东省社会物流费用增长速度近年来均处于下行趋势;从横向来看,2010—2015年广东省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但整体变化趋势与幅度并不明显;从纵向来看,2015年广东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虽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0%),但领先全国平均水平的优势越来越小。总体来看,广东省物流费用比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物流业降本增效仍然存在较大空间。图1-3 广东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其增速图1-4 广东省、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二)物流发展社会化程度不足

目前,广东省物流企业仍以运输、装卸搬运、货代、仓储等传统物流为主,现代物流服务功能较弱,综合服务水平较低。很多非物流企业热衷于选择自营物流的方式,大型企业甚至中小制造业企业和商贸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方式,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造成物流服务外包或者物流环节主辅分离不到位,第三方物流发展有效需求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种发展状况导致物流供给和需求资源都无法得到充分整合,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影响能力大的大型龙头企业不足,基础设施或者信息化自动化的投入跟不上发展需求,产业集中度较低,无法利用规模效应优势,社会物流成本就迟迟降不下来。(三)现代物流组织方式应用滞后

虽然近年广东省大力推行发展现代物流组织方式,但整体发展水平和成效还有待提高。目前,广东省各种运输方式仍存在各自发展的问题,物流运输大多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难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合理衔接,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之间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等缺乏连贯性和相互衔接,水、电、路、网络、通信、信息、联运等配套能力和服务功能不强,兼容性较差,存在绕道运输和重复运输等问题。即使在单一的运输行业,运输企业往往也存在着规模较小且分散、结构雷同、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压力较大、盈利水平较低等问题。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模式未得到广泛运用,多式联运等高效运输组织方式应用较滞后,各种运输间联运性能较差,协同发展功能较弱。(四)现代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较低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业也掀起了一场“现代技术革命”。以物流设施设备的智能化、物流平台的信息化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将是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广东省物流业的发展在物流作业方式智能化和物流系统信息化两方面都存在不足。物流设施设备与基础作业方式是物流业的“硬件”部分,广东省传统物流发展根基深厚,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简单的搬运、仓储等生产方式仍然占据多数,物流设施设备更新缓慢,与先进物流标准相衔接的设施设备应用不足,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基础作业技术方法尚不能普遍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物流信息系统作为物流业的“软件”部分,同样存在着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各相关环节信息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整合,企业、园区、部门等独立运营的信息系统尚未实现信息共享,不同地区间物流数据交换困难,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二是物流信息基础设施总体运作智能化水平还不高;二维码、RFID、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GPS、GIS等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自动控制和中央调度能力弱,迂回运输、返空运输时有发生;三是全省范围内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用未发挥。四、广东省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带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居民消费全面升级,跨境电子商务崛起,广东省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物流业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一)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物流竞争日益激烈

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服务化为核心特征的现代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引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深度调整。TPP、TTIP深入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迫切要求广东省培育和发展一批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物流企业,畅通与主要贸易伙伴、周边国家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物流中心,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物流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拓展发展新空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部署加快以创新驱动增长的转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入推进,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任务的供给侧改革深入实施。经济和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推动广东省物流业向社会化、市场化、精益化发展,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发展获得新活力

随着“互联网+”高效物流的兴起,大数据、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在物流业得到广泛运用,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需求不断增大。随着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海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和跨境物流服务体系。(四)跨境电子商务崛起,国际物流服务需求增大

根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的数据,2015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6.36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全国外贸总值的25.9%。广东以旅游购物方式进出口1464.6亿元,增长1.2倍;以跨境电子商务方式进出口167.3亿元,增长3.6倍,旅游购物、跨境电商进出口均实现倍增,规模稳居全国首位。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对广东物流业的国际物流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产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物流服务能力。五、促进广东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体来看,2016年,物流业仍是中央大力关注和扶持的战略性产业,正处于产业地位的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期和物流强国的建设期。依靠广东省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和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借着“一带一路”“互联网+”的东风,政策大力扶持下的广东省物流业处于转型升级的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严峻挑战。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示下,广东省物流业应当以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赢为理念,以降低成本为核心,充分发挥物流业连接生产、消费两端的桥梁优势,引导生产、刺激消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配合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一)多措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一是一是开展高速公路收费清查工作,彻查高速公路乱收费、重复收费现象,取消到期或其他不符合规定的公路收费项目;二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普及鲜活农产品配送车辆高速公路免费制,建立鲜活农产品配送车辆绿色通道;三是落实国家统一物流增值税税率政策,出台相应办法解决“营改增”后物流企业抵扣项目过少、抵扣难度较大、占物流企业经营成本比重较大的路桥费、燃油费无法抵扣增值税等难题;四是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重点支持多式联运示范项目,调整广东省货运公路、铁路、水路、航空比例,重点扶持绿色高效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促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二)齐发展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加快技术改造,加速设备升级,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物流企业应用新理念、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探索创新物流业态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物流新业态;二是引导广东省物流业走向集约化经营之路,鼓励物流平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联盟发展,鼓励物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参股控股等方式加快发展壮大,整合分散物流资源,加快培育现代物流行业龙头企业进程;三是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鼓励物流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电子商务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发展,加强园区建设,提高物流企业与产业集群合作深度与水平。(三)顺趋势构建“互联网+”物流

一是贯彻落实《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文件对“互联网+”物流的规划指引,构建高效物流平台和先进物流服务体系;深入推广和应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全球供应链中心城市;二是推进跨行业、跨区域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建设,加快综合运输和物流交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着力推进公路港为代表的公路信息枢纽平台建设,将货物、运输设备、物流服务资源充分整合,推进“互联网+”车货匹配、运力优化,实现车辆、网点、用户等精准对接,形成互联网化的交通物流网络,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三是支持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定位技术等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智能化分拣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四是着力推进供应链协同和信息协同发展,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工程,提高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控制能力,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协同发展体系;鼓励广东装备、汽车、石化、电子等具有一定优势的特色产业率先实施供应链管理模式,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运用互联网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集成化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四)促合作加强网络互联互通

一是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加快运输网络互联互通进程,确保港珠澳大桥、南沙疏港铁路、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发展海运、航运,加快西江黄金水道三千吨级航道升级改造进程,加强珠江三角洲“三纵三横三线”高等级航道网建设。二是打造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着力打通广东省连通至东南亚、南亚、中亚乃至欧洲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为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建设一批国际性物流中转园区、国际配送中心和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构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效衔接的物流网络体系,增强进出口货物集散能力。三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合作交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挖掘国际市场潜力。四是支持企业建立全球物流供应链和境外物流服务体系,推进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助推广东省国际物流网络拓展。(五)谋转型鼓励行业创新发展

一是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发挥积极创造性,开展以降低物流成本为根本目的的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国际化、可操作性的理论创新研究。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咨询机构开设现代物流管理高级培训班,为广东省企业高管提供现代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理念培训,在广东省范围内推广和普及现代物流管理思想。二是建立行业创新激励机制,设立奖励与表彰制度,对在行业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行业做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鼓励。三是鼓励和支持怡亚通、林安物流等广东省创新型发展企业开展经验提炼和宣传,传播先进理念,分享创新成果。鼓励和支持相关社会机构、企业举办物流理念创新、设备创新方面交流研讨、专题展览、高峰论坛等相关活动,营造物流行业创新氛围。(六)重培育推进供应链管理发展

加快制定《促进广东省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对企业发展供应链管理在政策、资金、税收、招商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发展工作机制,成立推动广东省供应链管理发展专项小组,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以资金奖补的方式加强对产业的政府引导。充分利用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和园区,结合广东省支柱产业特点,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两大抓手,打造生产制造产业链上的集聚中心。推进生产制造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商贸企业、金融企业加强合作,联动发展,推进供应链管理发展。开展全省供应链管理示范工程,培育省级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按照项目型、平台型、生态型三类,在制造业、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领域,分类培育若干家省级及市级不同层次上的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积极稳妥推进供应链管理发展试点工作,树立供应链发展标杆,增强示范带动作用。(七)应需求加快冷链物流建设

顺应市场高品质食品药品需求,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冷链运输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各种方式做大做强,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冷链物流企业规模。二是健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改造和建设一批适应实际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冻、冷藏和保鲜仓库。优化全省各地的冷链物流布局,加快建设满足客户需求和多品种配送为目的的低温物流中心,与冷链物流配送毛细网络有效对接,形成网络化布局合理的冷链物流格局。三是加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畅通冷链物流配送车辆便利通道,支持冷链企业采用先进制冷剂、制冷技术,确保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四是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应用,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冷链物流数据服务中心,对冷链物流冷库布局、配送线路、运输车辆、人员调配等进行合理优化;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加强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体系建设,有效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八)聚精英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一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和推动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实训基地,形成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二是创新在职人员培训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当地高校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和培训基地,培养供应链管理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和培训机构共同开展现代物流专业技能培训。三是加强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绿色物流、金融物流等新兴物流业态的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加强与港澳台物流人才交流,建立物流人才吸引机制,全方位引进专业型、技术型、实用型、复合型高端物流人才。(九)优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规范市场准入及监管,探索建立物流领域的“负面清单”,研究制定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推进物流诚信体系建设,优化物流业市场环境。加大用地等政策支持,结合营改增创新财税扶持,简化物流企业设立和业务审批,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发挥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促进供需对接。

(1) 撰稿人:李泽华,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第三章(1)2015年广东省道路货物运输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广东省道路运输工作按照建设“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总体部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推动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更高水平、更优品质的运输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2015年广东省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总体情况

2015年,广东省道路货运业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货运市场主体数量减少,但供给能力增强。道路货运的车型结构向集装箱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这些都为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一)市场主体情况

1.数量及规模

截至2015年底,广东省道路货运业户56万户,比2014年减少6.1万户,降低9.8%。其中企业业户4.9万户,个体业户51.1万户,比2014年分别减少2.1万户和4.5万户,降幅分别为30%、8.1%,个体业户数量和企业业户数量均出现了下降变化。全省道路货运业户户均车辆数为1.28辆。总体来看,广东省道路货运业户数至2013年达到峰值后,业户规模呈逐年萎缩的趋势。尤其是普通货物运输业零散化趋势仍在扩大;但在危险品运输、专用运输、集装箱运输与大件运输领域,企业化、规模化趋势较明显。2010—2015年全省道路货运业户数及户均车辆数见图1-5。图1-5 2010—2015年全省道路货运业户数及户均车辆数变化(1)普通货运

截至2015年底,广东省普通货运业户总数55.8万户,占道路货运业户总数的99.6%。其中,普通货运个体运输业户51万户,占普通货运业户总数的91.4%。全年普通货运经营业户减少6.6万户,比2014年减少了10.6%;其中企业业户减少2.0万户,比2014年减少了29.7%,10辆车以上规模道路货运企业数为3784户,比2014年多出88户。普通货运市场结构呈现总量萎缩且市场集中度缓慢提升的发展趋势。(2)专用运输

截至2015年底,全省专用运输业户总数8076户,比2014年增加了366户,增幅4.3%。其中全省集装箱运输业户数为5500户,比2014年增加了327户,增幅5.6%;全省危险货物运输业户数为828户,比2014年减少了52户,降幅5.9%,户均车辆数25.1辆,户均吨位513.8吨;全省大型物件运输业户数为126户,与2014年相比持平。

2.地区分布

珠三角地区货运业户占全省业户总数的56.9%,主导地位不变,但所占比例较2014年下降5.3百分点。2015年广东省道路货运业户地区分布情况见表1-1。表1-1 2015年广东省道路货运业户地区分布情况(二)货运车辆情况

1.数量及吨位

截至2015年底,全省营运货车保有量达71.1万辆,比2014年减少约9万辆,降低了1.3百分点,吨位490.1万吨,比2014年增加47.2%。其中,小型车38.2万辆,吨位49.5万吨;中型车1.6万辆,吨位5.3万吨;大型车31.3万辆,吨位435.3万吨,其中重型货车25.4万辆,见图1-6。图1-6 2015年广东省营运货车数及其吨位数结构

2.地区分布

珠三角地区车辆占广东省的71.8%,比2014年降低2.7%,连续5年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其次为粤西地区,占广东省的10.5%,比2014年下降0.1%。

3.普通货车

2015年广东省普通货车车辆与吨位数分别为68.9万辆,699.1万吨,占广东省货运车辆的97.1%,94.3%,广东省货车车辆平均吨位10.2吨。其中,厢式货车32.3万辆,吨位101.1万吨,平板货车1.7万辆,吨位49.9万吨,其他货车34.9万辆,吨位548.1万吨。图1-7 2015年广东省普通货运车辆及其吨位数结构

4.专用货车

2015年全省专用货车车辆数与吨位数分别为11.9万辆,35.4万吨,其中大、中、小型车分别为2万辆、1075辆、5715辆,吨位数分别为35万吨、3623吨和7977吨。其中,截至2015年底,全省集装箱车10.5万辆,吨位数332.8万吨;危运货车20816辆,吨位总计41.9万吨;大型物件运输车辆1399辆,吨位共计44533吨。(三)货运站建设及运营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道路货运站195个,与2014年相比减少了24个;等级结构上,2015年一级站数量比2014年减少了11个,二级站和三级站与2014年基本持平,四级站比2014年减少了12个。2013—2015年全省各等级货运站构成情况见表1-2。表1-2 2013—2015年广东省各等级货运站构成情况表(四)外商投资道路货物运输情况

1.投资情况

截至2015年底,广东省外商投资道路货运企业1798家,比2014年减少了227家,其中新增26家,注销253家。新增企业中,生产型企22家,占新增总数的84.6%。外商投资方中,港澳投资者最为活跃,广东省外商投资道路货运企业总投资额23.56亿元。2015年广东省新增外商投资道路货运企业情况见表1-3。表1-3 2015年广东省新增外商投资道路货运企业情况表投资总额(万注册资本(万企业类型业户数(户)元)元)生产型企业22132881.6132881.6专业货运企业4102704102704合计26235585.6235585.6

2.车辆结构

截至2015年底,广东省外商投资道路货运企业共有车辆9436辆,比2014年增加649台,同比增长7.4%。其中,厢式货车4874辆、集装箱车1944辆、专用货车2618辆,分别占车辆总数的51.7%、20.6%、27.7%。车辆构成情况见图1-8。图1-8 2015年广东省外商投资道路货运企业车辆构成(五)货运价格与成本监测试点工作情况

2015年广东省的道路货运价格与成本监测试点以整车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其中广州市负责开展整车货运价格与成本监测试点,深圳市负责对整车普通货物和集装箱两类运输方式的运价与成本进行监测分析。广东省试点共选取了75家样本企业、75条样本线路开展价格和成本调查,其中整车普货运输企业55家、样本线路53条,集装箱运输企业20家、样本线路条数22条,并以2014年7月的运输价格作为基数来进行比较。

1.试点两市(广州市、深圳市)的运价波动受季节和节日影响

从2015年1—12月份两市上报的整车统计数据来看,排除个别月份数据统计的扰动影响外,两市的整车运价基本保持平稳,其中广州市受季节波动影响明显,深圳市整车运价指数在这期间波动微小,数据的波动与市场的变化基本吻合,受春节货运需求旺盛的影响运价指数有所上扬,整体来看,1—12月份整车运市场继续保持运行平稳的态势。图1-9 2015年1—12月份广州市、深圳市整车运价指数变动情况

从统计数据分析来看,试点期间广州和深圳两市整车运价波动不大。从试点城市整个运价市场看,广州、深圳两地整车货运市场竞争激烈,虽然受到社会个体运力、油价波动、物流运输需求等干扰,但运价波动不大,整体来看,2015年运输市场保持平稳。

2.集装箱运价受国际运输需求影响稳中有降

集装箱运输市场方面,由于受到进出口贸易量下降的影响,深圳市集装箱运价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排除个别月份的扰动),2015年市场运力变化不大,市场运价主要受国际运输需求影响。图1-10 2015年1—12月份深圳市集装箱运价指数变动情况(六)出入境运输情况

1.货运量

2015年粤港澳直通货运共完成运输量14826.0万吨,货运周转量232.5亿吨公里,比2014年分别增长17.7%和7.5%,出入境车辆2606.2万辆次,比2014年增长7.4%。表1-4 2015年粤港澳直通货运基本情况图1-11 2009—2015年粤港澳直通货运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变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