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士一本通(第二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6 02:04:41

点击下载

作者:李扬、袁丽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内科护士一本通(第二版)

内科护士一本通(第二版)试读:

前言

光阴如梭,转眼间距本书第一版的出版时间已隔五年之久,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厚爱也给予编者莫大的鼓舞。

众所周知,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以包含全身多系统疾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护理专科领域,该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让广大医护人员了解内科护理领域最新的概念和技术,提高临床医疗工作者对各种疾病的护理能力和新业务、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编者在参阅国内外内科各疾病领域的相关书籍、最新文献和最新指南,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由从事各专科护理实践和教学多年的护理人员共同对本书进行了再版和修订,旨在为临床护士提供一本内容实用、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参考用书。

本书共有十章,新增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一章,按系统归纳、总结了内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包括内科护理总论、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诊断要点、护理要点、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采用问答的形式,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查阅方便,对内科护理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提炼和梳理,非常适合护理专业学生和低年资护士参考使用。

本书的编者均为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都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了工作,努力使本书的内容贴近临床。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学科专家和同道一如既往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期望本书能为护理界再添一本有价值的学习用书,能对从事临床护理的专业人员有所帮助。但由于编写的时间仓促,难免存在遗漏与不足,欢迎广大医疗护理同仁对本书编写内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纠正,不胜感激。编者2013年11月第一版前言

为了更好地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解决内科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特编写此书。

本书按系统归纳、总结了内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包括内科护理总论、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诊断要点、护理要点、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为适应护理专业学生和低年资护士使用需要,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以使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查阅方便,对内科护理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提炼和梳理。

本书的编者均为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都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了工作,努力使本书的内容贴近临床护理实际。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得到了多位专家和同道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较短,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望读者见谅并给予指正。编者2009年1月第一章 内科总论内科包括哪些科室?

答:在国内,内科一般包括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康复科等。内科各科室护理人员是如何配备的?

答:内科应设科护士长,各科室应设病房护士长。科室应根据需要配备主管护师或护师。护理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为1:2。病房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之比不少于1:0.4,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不少于1:0.3。内科各专科病房护士长的职责是什么?

答:(1)在科护士长和科主任的指导下,根据护理部及内科工作计划要求,制订本病房具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2)负责检查和了解本病房的护理工作,参加并指导危重、大手术及抢救患者的护理。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有计划地检查医嘱的执行情况,加强医护配合,严防差错事故发生。(3)随同科主任和主治医师查房,参加科内会诊和新业务的开展,参加科室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4)负责本病房护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遵守劳动纪律。(5)组织本病房护理查房和护理会诊,积极组织开展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及护理科研工作。(6)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7)负责管理好病房,包括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病房环境的整洁、安静、安全,患者和陪住,探视人员的组织管理,各类仪器、设备、药品的管理。(8)负责指导和管理实习、进修人员,并指定护师或有经验、有教学能力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9)督促检查卫生员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督促检查配膳员做好膳食配送工作。(10)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及饮食等方面的意见,研究改进病房管理的措施。内科责任护士的职责是什么?

答:(1)接待新患者,负责入院介绍。通过交谈、体格检查、资料整理,找出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在24h内完成护理病历,订出护理计划。(2)完成所负责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3)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宣教相关的健康知识,促进患者康复,指导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疾病。(4)参加医生查房,对所管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等全面了解,并可向医生提出有利于患者的合理建议。(5)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6)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参与护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内科辅助护士的职责是什么?

答:(1)辅助完成全科患者配药及口服药发放工作。(2)更换无菌包及无菌物品。(3)保持治疗室清洁。(4)辅助完成早、中、晚班各项治疗、护理工作。(5)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工作;辅助中、夜班护士工作。(6)负责日常用品浸泡消毒、清洁工作。(7)保持治疗室、办公室清洁。内科护理观察记录单一般应记录哪些内容?

答:内科护理观察记录单记录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出入量、病情动态、护理措施、药物治疗效果及反应等。内科有哪些常用的病情监测及新的检查技术?

答:内科常用的病情监测技术主要是心、肺、脑电子监护系统,它们通常用于持续病情监测,使医护人员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置,从而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在检查技术方面,内科内镜技术的进展值得关注。内镜技术通过直接观察、摄影、摄像、活组织检查、采集脱落细胞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对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腹腔内等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确诊率,并可用于取出结石、异物,切除息肉和肿瘤,止血等治疗;另外,一些新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体层显像、高精密度螺旋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诊断技术等的出现和发展,也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内科有哪些新的治疗和护理技术?

答: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临床治疗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在心脏内科方面,传统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已向长效、微型、程序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的出现,使一些心脏疾病的疗效大为改善。血液透析和肠系膜透析等血液净化设备和护理技术的不断改进,使急慢性肾衰竭、某些急性中毒、高血容量状态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明显得到提高。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监测仪的应用,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稳定,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呼吸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答:呼吸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反射的调节下,配合以膈肌、肋间肌和(或)腹部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共同完成的。其中,吸气为主动,呼气为被动。什么是呼吸频率?

答: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18次/分。新生儿呼吸频率约为44次/分。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过速;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过缓。什么是Cheyne-Stokes呼吸?什么是Biots呼吸?

答:Cheyne-Stokes又称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再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Biots呼吸又称间停呼吸,表现为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什么是呼吸困难?不同的呼吸困难各有什么临床表现?

答: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表现为呼吸活动用力,鼻翼煽动、张口,甚至出现发绀,并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通常将呼吸困难分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和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特点是吸气显著困难,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三凹征”,常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常伴有哮鸣音。混合性呼吸困难的特点是吸气和呼吸均感到费力,临床可见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变浅,常伴有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如何收集患者痰液?

答:最好收集患者清晨第一口痰。若做痰液的一般检查,让患者先以温开水漱口,除去大多数污染物,再嘱患者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第一口痰,盛于清洁容器中送检。若需做细菌培养,则使用无菌容器留取并及时送检。促进有效排痰的措施有哪些?

答:(1)湿化雾化 对于痰液黏稠和排痰困难的患者给予氧气雾化吸入。(2)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适用于神志清醒能配合咳嗽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教导下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3)胸部叩击和胸壁震荡 适用于久病卧床、排痰无力的患者。(4)体位引流 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有大量痰液难以排出者。(5)机械吸痰 用于无力排除痰液、意识不清者,可以经患者口、鼻、或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处吸痰。护理人员如何帮助患者有效排痰?

答: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取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以利膈肌上升。指导患者先进行几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然后缩唇(噘嘴),缓慢地通过口腔尽可能呼吸;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s,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患者也可取俯卧屈膝位,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有效咳出痰液。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咳出。如何使用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

答:胸部叩击和胸壁震荡适用于久病卧床、排痰无力的患者。叩击前先监测生命体征,肺部听诊,明确痰液堆积的部位。让患者穿薄层衣物,避免厚的覆盖物降低叩击和震荡效果。(1)胸部叩击 患者侧卧,叩击者两手手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手呈杯状,腕部弯曲,两手交替规律地敲击引流部位、震动气道,敲击顺序由下至上、由外向内,叩击频率120~180次/分,叩击时可发出一种空而深的叩击声。叩击5min,若痰未咳出则继续叩击。敲击时应放松腕部及肘部。软组织(如乳房)、脊椎、肋骨下缘禁止叩击。叩击速度力量应适中,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叩击禁忌包括:癌症部位、肋骨骨折、出血倾向、有自发性气胸倾向者及叩击时疼痛加剧、支气管痉挛者。(2)胸壁震荡 操作者双手掌重叠,将手掌置于欲引流的胸廓部位,患者吸气时手掌随胸廓扩张慢慢抬起,不对胸部施加任何压力,从吸气到最高点开始,整个呼气期手掌紧贴胸壁,施加一定压力,并上下抖动,即快速收缩和松弛手臂和肩膀(肘部伸直)以震荡患者胸壁5~7次,每一部位重复6~7个呼吸周期。震荡法只在呼气期进行,且紧跟叩击后完成。每次叩击或震荡时间以5~15min为宜,安排在餐后2h至餐前30min完成。操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操作后复测生命体征、听诊肺部呼吸音和啰音变化。如何经鼻、经气管插管、经气管切开进行吸痰?

答:机械通气时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呼吸道分泌物易淤积阻塞,所以必须积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1)吸痰前视需要给予100%高浓度氧气,避免吸痰时血氧浓度降低造成缺氧。如果患者使用人工呼吸器(如呼吸机),可调整吸入氧浓度至100%,亦可用苏醒球连接100%氧气挤压4~5次后再吸痰。如果患者没有使用呼吸机,在吸痰前可增大吸入氧流量,增加吸入氧浓度1~2min。(2)如果痰液黏稠,可用0.45%的无菌盐水3~5ml注入气道,进行气道湿化。(3)选择抽痰管。气管插管时所使用的吸痰管管径为气管内管的1/2~1/3,成人一般使用10~14F,小孩用8~10F,新生儿用6~8F。(4)戴上无菌吸痰手套,抽出吸痰管,缠绕在手上维持无吸引力状态,将吸痰管轻轻放入适当深度,气管插管时放入深度为35~50cm,气管切开时放入深度为15~20cm,经鼻时放入深度为15~20cm,如有阻力可以回抽1cm。(5)抽吸时用拇指压住抽吸口,以轻柔快速直线方式向外进行抽吸,时间不超过15s,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呼吸情况。(6)吸痰结束以清水借抽吸力量,将外科引流管内壁上黏附的痰液清洁干净。将污染的吸痰管反包于无菌手套内丢弃。(7)再次给予100%高浓度氧气。(8)听诊两侧肺部,评估患者呼吸状况及吸痰效果,注意观察生命征象、肤色情况,稳定后再将氧气浓度或吸入氧流量调回原先设定的水平。(9)吸痰顺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需优先抽吸,维持无菌状态,若已确定不再抽取,才将抽吸管放入清水瓶内,洗净外壁和内壁的痰液,再经口、鼻吸痰。(10)吸痰时注意患者生命征象、肤色,若异常则立即停止,并给予100%氧气,待稳定后再抽吸。若一次未将分泌物抽净,两次抽吸间隔2~3min为宜。什么是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的氧饱和度是多少?

答:动脉血氧饱和度(SaO)是指动脉血液中氧含量与血红蛋2白完全氧合的氧容量之比。正常的动脉血氧饱和度范围为94%~100%。什么是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答:脉搏血氧饱和度(SpO)监测是利用指夹式或粘贴式的探2头监测患者指(趾)端小动脉搏动时的氧合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百分数。什么是氧疗?临床上有哪些方式进行氧疗?

答: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的治疗方法即为氧气疗法,简称氧疗。临床常用的氧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鼻塞给氧 氧气通过鼻塞由上呼吸道进入肺内。该途径简便易行,经济安全、对患者无损伤、舒适。缺点是氧浓度不确定,易受患者呼吸影响,流量高时对局部黏膜有刺激。使用鼻塞给氧时氧流量不能大于7L/min。(2)鼻导管给氧 鼻导管插在鼻咽部位置,患者耐受不如鼻塞。鼻导管容易被鼻咽部呼吸道分泌物堵塞。(3)简单面罩给氧 给氧浓度无法调节,密闭困难,有明显的重复呼吸作用。(4)文丘里(Venturi)面罩给氧 文丘里面罩可供应高流量且较精确的氧浓度。氧气经喷气口高速喷入时,将空气从面罩的侧孔中带入,使面罩中充满空气和氧气的混合体。当氧流量恒定时,面罩中的氧浓度也是恒定的。吸入氧浓度可以在24%~50%范围内调节。(5)全氧面罩给氧 全氧面罩一端接有一个储气袋,氧气先充满储气袋,然后再吸入纯氧。(6)机械通气氧疗 借助机械原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吸入氧浓度。(7)高压氧疗 将患者置于高压氧舱内,在2~3个大气压下给予纯氧,以增加氧在血液中的物理溶解度。(8)头罩给氧 用无毒有机玻璃做成圆形或弓形大小不同的头罩,氧气通过罩内,吸氧浓度均匀,便于观察。适用于危重新生儿、婴儿给氧。什么是氧中毒?如何预防?

答:氧中毒是指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氧,体内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状态。正常人连续吸入纯氧6h后,或者吸入氧浓度大于80%,超过48h;吸入氧浓度大于60%,超过3天者,即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肺泡萎缩及肺的氧合功能下降。

对于氧中毒,重在预防,如将吸入氧浓度控制在50%以内,出现氧中毒的机会极少。什么是血气分析?常用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都有什么意义?

答:血气分析是指测定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压、氢离子浓度等,它可以直接反映肺换气功能状况,是判断患者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可靠方法。对于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重要意义。

血气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动脉血氧分压(PaO) 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产生2的压力。正常值95~100mmHg(1mmHg=0.133kPa)。PaO的主要2临床意义是判断患者缺氧情况及其程度。PaO降至60mmHg以下,2机体已经濒临失代偿的边缘,是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之一。(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是动脉血中氧与血红蛋白结合2的程度,正常值为>98%。(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2CO(正常时每100ml血液中溶解2.7ml)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2是35~45mmHg。其测定意义是判断患者呼吸衰竭的类型及是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衡,PaCO>50mmHg时,提示呼吸性酸中毒。2(4)酸碱度(pH) 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正常值为7.35~7.45。pH<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pH>7.45时为失代偿性碱中毒。血气分析为何只能采动脉血?如何采集动脉血气标本?

答:全身动脉血的气体及其他成分都相同,而静脉血的气体则随身体各部位组织成分及其代谢率、血流灌注量的不同而异。因此,为判断肺的功能,多以动脉血为分析对象。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方法有两种。(1)使用普通注射器采集血气标本

①用2ml无菌注射器抽吸肝素溶液(1250U/ml)0.5ml,反复来回推动针芯,使肝素液布满针筒内壁。针尖朝上,排弃针筒内的空气和多余的肝素溶液。②可以选取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进行穿刺。先用手指摸清动脉的搏动、走向和深度,分别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示指和中指,然后,操作者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动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血管垂直刺入动脉,血液将借助动脉压力推动针芯后移,采血1ml。③血标本抽出后立即将针头插入橡皮塞以隔绝空气,避免检验值出现误差。④采集的血标本要及时送检。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则应将标本放入冰箱或碎冰块中保存并于30min内送检。(2)使用动脉血采血器采集血气标本采血器空针中已经有抗凝血药和配套的橡皮塞,不需要使用肝素液润滑,其余操作同普通注射器采集法。什么是低氧血症?血气指标是什么?

答:低氧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中含氧不足,主要表现为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下降。低氧血症是呼吸科常见危重症之一,也是呼吸衰竭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临床上常根据PaO的高低将低氧2血症分为轻度(PaO高于60mmHg)、中度(PaO在40~60mmHg)22和重度(PaO低于40mmHg)。2什么是肺功能检查?

答:肺功能检查是对受检者呼吸生理功能的基本状况作出的质与量的评价,肺功能检查可明确肺功能障碍的程度和类型。其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肺容积、通气、换气、血流和呼吸动力等。什么是肺栓塞性疾病?

答: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其中以肺血栓栓塞症为常见类型。更换水封引流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更换引流瓶前先用血管钳夹住近心端的引流管,更换完毕检查无误后再放开;更换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瓶上的排气管外端用1~2层纱布包扎好;引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出口平面60cm;妥善放置引流瓶,防止被踢倒或打破;妥善固定引流管,便于患者翻身活动;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和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目前逐渐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引流瓶,不需每日更换,只需定时将引流液倒出,并准确记录。什么是纤维支气管镜?哪些患者需要做纤维支气管镜检?

答:纤维支气管镜自20世纪60年代后应用于临床,其管镜细,直径小于6mm,可曲度大,可窥见范围广,照明清晰度高,易插入段和亚段支气管甚至更远级支气管,可在直视下做活检或刷检,也可以做支气管冲洗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纤维支气管镜的适应证如下。(1)原因不明的咯血,需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者。(2)性质不明的弥漫性肺病变、肺内孤立结节或肿块。(3)吸收缓慢或反复发作的肺炎。(4)难以解释的持续性咳嗽或局限性哮鸣音。(5)原因不明的肺不张或胸腔积液。(6)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经麻痹、膈麻痹或上腔静脉阻塞。(7)X线胸片无异常,痰液中找到瘤细胞者。(8)用于治疗、实施机械通气、肺化脓症须直视下吸痰解除呼吸道阻塞者。(9)哮喘持续状态有细支气管黏液栓塞,需行灌洗溶栓缓解哮喘发作和肺癌局部瘤体注药治疗等。纤维支气管镜检术后应注意什么?

答:(1)禁食2h,以防误吸。待麻醉作用消失2h后方可进食。(2)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减少说话,使声带得以充分休息,如有声嘶或咽部疼痛,可给雾化吸入。(4)鼓励患者咳出痰液和血液。(5)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出血情况,若为痰中带血丝,不需特殊处理。当出血较多时,应通知医生。(6)少数患者可并发气胸,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状况。(7)必要时遵医嘱运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感染。患者神志不清时,如何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答:若患者神志不清,先使患者处于仰卧位,采取压额抬下颌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具体做法为一手掌压住患者额部,另一手手指抬患者下颌,使呼吸道伸直,并将口打开;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紧急情况下可用布缠住手指直接伸进口腔掏出分泌物或异物;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经鼻、口腔吸引法吸出口腔分泌物和异物;若以上方法均不奏效,应建立人工气道。什么是人工气道?人工气道如何进行湿化?

答:人工气道是指通过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形成的呼吸通道,用以辅助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人工气道包括简便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置管三种类型。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有:①利用呼吸机蒸汽发生器对气体进行加热和加湿;②雾化加湿及给药;③人工气道内直接滴注生理盐水;④使用温湿交换过滤器。判断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有哪些?

答:判断人工气道湿化程度的标准包括:(1)湿化满意 呼吸道分泌物稀薄,吸痰顺利,气管导管内没有结痂,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2)湿化不足 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吸引困难,可能有突然的呼吸困难,发绀加重。(3)湿化过度 气道分泌物稀薄且较多,需要频繁吸痰,患者烦躁不安,发绀加重,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什么是气管插管术?护理人员如何配合医师进行气管插管?

答:气管插管术是将气管导管经鼻腔或口腔通过咽喉插入气管内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种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和复苏中必须掌握的技术。当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时,护理人员需配合做好以下工作。(1)用物准备,包括气管内管、喉镜(中型电池)、张口器、通条、水溶性润滑剂、10ml空针、听诊器、胶布、吸痰设备、吸痰管、苏醒球、面罩、氧气连接管、呼吸器或氧气设备、急救车。(2)摇平床头后,取下床头挡板,协助医师固定患者姿势。(3)将喉镜的叶片和镜柄接好,检查喉镜灯泡是否具有功能。(4)用10ml空针测试气管内管气囊是否漏气,用水溶性的润滑剂润滑气管内管末端,放入通条,其前端离气管内首端至少1cm。(5)必要时先以100%氧气用苏醒球挤压3~4次,以提高氧饱和度。(6)插入气管内管后立即向气囊打入气体7~8ml,接上苏醒球挤压确认气管内管位置是否正确。(7)放入牙垫固定气管内管。(8)依医嘱给予适当的通气措施或呼吸器。(9)记录插入的气管内管的型号和插入的深度。什么是机械通气?呼吸机和患者通过哪些方式连接?

答:机械通气是指利用机械装置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呼吸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患者相连。(1)面罩 适用于神志清楚、合作、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者。(2)气管 插管经口气管插管,一般可留3天。(3)气管切开插管 对于需要长时间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可行气管切开插管术,通过经口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气管套管与呼吸机相连。患者使用呼吸机前有哪些准备?

答:护理人员获知有患者要使用呼吸机时,应该进行以下准备。(1)准备清洁、功能完好的呼吸机和供氧设备。(2)接模拟肺,按病情需要和医师要求设置好呼吸机参数。(3)患者准备,向神志清楚的患者解释使用呼吸机的重要意义,使患者意识到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可以帮助他转危为安。(4)指导患者机械通气时配合机械通气的方法。(5)指导患者机械通气时运用非语言方式表达意愿和诉求。如何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感染?

答:(1)环境要求。病室通风,有条件的病室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对病室内空气进行消毒。(2)医护人员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后均认真进行洗手,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根吸痰管只用一次。(3)每日更换吸引器上的吸引管,拆洗消毒呼吸机管道,对气管切开处的伤口进行换药。(4)定期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和有效使用抗生素。什么是无创正压通气?

答: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利用鼻面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完成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式,是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与有创通气相比,它避免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相关的并发症,同时允许患者咳嗽咳痰、吞咽和讲话,使患者更舒适。什么是重症哮喘?如何进行急救处理?

答:重症哮喘是指患者休息时也明显气促、呈端坐位、张口呼吸,焦虑或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心率增快>110次/分,呼吸增快>25次/分,不能一口气说完一句话,日常生活明显受限的状态。

重症哮喘常有奇脉、发绀,服用一般的支气管舒张药无效。处理应给予氧疗,常给以高浓度的(40%~60%)氧气面罩给氧,护士应记录并观察氧饱和度,如果氧饱和度低于93%,应该查血气分析,了解pH值和PaCO。对重症哮喘患者,还可同时使用β肾上腺22素受体激动药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阻力;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促进排痰。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有何区别?

答:(1)病史 支气管哮喘有哮喘发作史、个人或家族过敏病史;心源性哮喘则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史、冠心病病史、风湿性心脏病病史或梅毒性心脏病病史。(2)发病年龄 支气管哮喘多见于青少年;心源性哮喘则多见于中老年。(3)发病季节 支气管哮喘多好发于春秋季节;心源性哮喘的发病季节性则不明显。(4)肺部体征 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呼气时间延长、可闻及较广泛的哮鸣音,若有痰则为白色泡沫痰;心源性哮喘在两肺可闻及较多的干性啰音,有大量粉红色的泡沫痰。(5)心脏体征 支气管哮喘无心脏病基础者正常;心源性哮喘者可见左心增大、奔马律及病理性杂音。(6)胸部X线检查 支气管哮喘肺野清晰或透亮度增高;心源性哮喘者可见肺淤血及左心增大。(7)有效治疗药物 支气管哮喘用β受体激动药、氨茶碱;心2源性哮喘则需用洋地黄、吗啡、利尿药、氨茶碱。常用的支气管舒张药有哪些?

答:(1)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2首选药物。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喘康速)、非诺特罗作用时间为4~6h。长效的福莫特罗、沙美特罗、丙卡特罗作用时间为10~12h。可用定量雾化吸入、干粉吸入、持续雾化吸入等方法给药。(2)抗胆碱药 异丙托溴胺,维持时间4~6h。近年发展的塞托溴铵作用更强,可持续24h。(3)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如氨茶碱、二羟丙茶碱。口服给缓释茶碱,平喘作用可维持12~24h。静脉给药主要用于重症或危症患者。如何使用氨茶碱?其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氨茶碱是通过对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作用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哮喘。临床有口服和注射两种剂型。(1)口服 部分患者口服氨茶碱可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饭后服药可减轻症状。(2)静脉推注 用5%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稀释后慢慢注入,使用剂量为4~6mg/kg,注射速度不超过0.25mg/(kg·min)。以一名50kg的患者为例,使用剂量为:50kg×5mg/kg=250mg;注射速度:0.25mg/(kg·min)×50kg=12.5mg/min;注射时间:250mg÷12.5mg/min=20min。(3)静脉滴注 维持量为0.6~0.8mg/(kg·h)。可将氨茶碱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用输液泵缓慢静脉滴注,维持4~5h。目前已经有茶碱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液制剂,不必稀释,可直接供点滴使用。

氨茶碱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注射速度太快或用量太大时,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心律失常或血压骤降等,还可引起烦躁不安、惊厥甚至死亡,故氨茶碱静脉给药,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和给药速度。(2)静注后尚需观察15~30min。(3)氨茶碱静滴给药时宜单独使用,不可其他药品混合同瓶静滴。(4)小儿应慎用氨茶碱,因本品的治疗量与中毒量颇为接近,小儿的解毒功能不完善,易发生中毒。2岁以下的婴幼儿使用氨茶碱易引起惊厥,因此应尽量少用或不用。(5)对60岁以上老年人、小儿、肺源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压及严重缺氧的卧床患者应减量使用。若静注用药时间较长,应定期检查心电图。(6)与下列药物合用时,可使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应调整用量,以防中毒,如克林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环丙沙星、依诺沙星、H-受体拮抗药、别嘌醇、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利福平、美西2律等。(7)本品注射剂pH约9.6,如遇酸性药物即有茶碱沉淀析出,因此,应避免与酸性药物合用。什么是定量物化吸入器?如何使用?

答:定量雾化吸入器是一种操作简单、药物定量、便于携带的吸入器。每次使用前先摇匀药液,深呼气至不能再呼时,张开口,将定量雾化吸入器的喷嘴放入口中,闭紧口唇以包住咬口,经口缓慢吸气,在吸气开始时用手指按压喷药,到吸气末屏气5~10s,使较小的雾粒沉降在气道远端,然后再缓慢呼气,休息3min后再使用一次。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反复练习,评估患者使用雾化吸入器的使用情况,及时指出患者需改进的地方,直至患者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医护人员还应告之患者使用雾化器吸入药液后应漱口,以减少雾滴对口咽部的刺激。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的因素有哪些?

答:(1)环境因素 吸入尘螨、花粉、真菌、寄生虫。(2)感染 呼吸道反复感染。(3)食物 进食鱼、虾、蟹、蛋类、牛奶等。(4)药物 如阿司匹林、普萘洛尔等。(5)气候变化 气温、湿度、气压和空气中的离子变化时。(6)运动 某些儿童和青少年可因运动而诱发哮喘。如何对哮喘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答:(1)避免哮喘的诱发因素,避免摄入可导致过敏的食物。(2)室内不种植花草、不养宠物。(3)经常打扫房间,清洗床上用品。(4)在打扫和喷洒杀虫剂时,让患者离开现场,尽可能控制、消除症状,防止复发。尽量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增强体质,积极防止感染;当感染发生时及时就诊。防寒避暑,冬季适当提高室温,秋季进行耐寒锻炼。(5)让患者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及其本质、理解哮喘的发作先兆、症状等。(6)指导患者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进行自我症状监测,预防哮喘发作。定期监测肺功能,客观评价哮喘发作的程度。(7)有条件者记录哮喘日记,包括症状、用药、峰流速仪测量的峰流速(PEF)值等,可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帮助患者学会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处理技巧,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药物吸入技术。(8)讲解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疗效、副作用,与患者共同制订长期管理计划,防止复发。(9)坚持长期定期随访,正确使用药物,使药物副作用减至最小。(10)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尽可能改善肺功能,最大程度恢复劳动力,并预防疾病的发展。什么是COPD?COPD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如何进行健康宣教?

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呈进行性发展。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患者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上,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时可诊断为肺气肿。当疾病进一步发展,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阻,不能完全可逆时,诊断为COPD。

COPD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的重点如下。(1)戒烟 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吸烟是COPD发病的重要因素,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COPD患病率越高。戒烟是预防和防止COPD发生和发展最简单易行的措施,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实施都是有效的。(2)适量锻炼,增强体质 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和自己兴趣制订适合自己的体育计划,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止感染。(3)重视营养摄入,改善营养状况 有条件者制订切实可行的食谱,保证每日热量和蛋白质摄入。(4)坚持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改善呼吸功能 指导患者学习并使用腹式呼吸,进行缩唇呼气训练。(5)进行家庭氧疗 使用小量氧气瓶,以1~2L/min的氧流量每天进行10~15h持续低流量吸氧,可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6)给予家庭心理支持 指导患者家属了解康复治疗对于控制COPD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家属对患者给予心理和经济的支持。哪些患者需要行胸腔穿刺?护理人员如何配合医师进行胸腔穿刺?

答:患者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时,为了明确积液的性质及疾病诊断需进行胸腔穿刺。

护理人员配合事项包括以下几项。(1)准备用物,胸穿包、利多卡因。(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根据病情取以下任何体位:患者坐于床缘,足部予支托,头及双手臂枕于床上桌,桌上可放置枕头,患者双臂叠放其上,使液体聚于肺底部;利用有靠背椅子反坐,使两腿跨坐椅上,双手臂及头枕于椅背上;若患者无法坐起,协助患者卧向健侧并将穿刺部位同侧手臂举越过头到对侧。(3)协助医师消毒穿刺部位,戴无菌手套铺洞巾。协助医师抽取2%的利多卡因予以局部麻醉。(4)协助医师在肩胛线第7~8肋间或腋中线6~7肋间进行穿刺,穿刺前请患者深呼吸,穿刺时暂停呼吸。(5)穿刺后在胶皮管上接上注射器,抽取胸腔积液。(6)若要持续引流,则在胶皮管端接上点滴管及引流瓶,以无菌方式引流,放液速度30min不超过1000ml,同时应注意患者呼吸、疼痛、咳嗽情形及生命征象之变化。(7)需收集检查标本时将液体放入试管,并尽速送检。(8)抽液完毕,医师抽出穿刺针,以2cm×2cm纱布覆盖穿刺部位,用橡皮胶布固定,可增强牵引力量,防止液体渗出。(9)协助患者躺向患测约1h。(10)记录穿刺部位、时间、生命体征、引流液量及性质。(11)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眩晕、胸部有压迫感、胸痛、咳嗽不止或咯血等,如有上述症状立即通知医师。什么是气胸?气胸分为哪些类型?

答:人体正常的胸膜腔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构成,是不含空气的密闭潜在腔隙。任何原因使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此时胸膜腔内压力升高,甚至变成正压,使肺压缩,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产生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碍。

气胸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和医源性气胸三大类。在无外伤或人为因素下,因为肺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者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小气肿自行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溢入胸膜腔,称为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是指胸壁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损伤所致的气胸;医源性气胸是指由诊断和治疗操作所致的气胸。

临床上根据脏层胸膜破裂的不同情况及气胸对胸腔内压力的影响,通常又将气胸分为闭合性(单纯性)气胸、交通性(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高压性)气胸。什么是ARDS?其临床特点是什么?

答:ARDS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继发于严重创伤、休克及感染等疾病过程中,由肺实质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ARDS通常在最初损伤或疾病的24~48h后发生。首先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浅速,吸气时可存在肋间隙和胸骨上窝凹陷。持续吸氧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听诊可闻及啰音、哮鸣音,也可能正常。什么是呼吸衰竭?什么是Ⅰ型呼吸衰竭?什么是Ⅱ型呼吸衰竭?

答: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机体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性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可诊断为呼吸衰竭。Ⅰ型呼吸衰竭只有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Ⅱ型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发绀是如何形成的?常表现在哪些部位?

答: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在口唇、指甲出现发绀。发绀时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绝对含量增多,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发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口唇、鼻尖、颊部与甲床等处较为明显,易于观察。为什么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禁用吗啡?

答: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吗啡能抑制大脑呼吸中枢和咳嗽中枢的活动,使呼吸减慢并产生镇咳作用。大剂量可收缩支气管,因此哮喘患者、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禁用。为什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要采用持续低流量给氧?

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常伴有CO潴留,其呼吸中枢的2化学感受器对CO反应性较差,呼吸主要是靠低氧血症对颈动脉体、2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这时如果吸入高浓度的氧,使血氧上升较快,解除了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便会抑制患者呼吸,造成通气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采取持续低流量给氧。肺气肿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腹式呼吸锻炼?在做腹式呼吸锻炼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肺气肿患者呼气时,气体排出困难,肺泡内残留气体过多。进行腹式呼吸可以锻炼膈肌,降低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减少残气量、改善呼吸功能。

做腹式呼吸锻炼时应注意:初学时教学者应先示范,然后再对学习者给予具体的辅导和纠正。初学姿势以半卧位容易掌握。患者双手分别置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下降,腹肌松弛,置于腹部的手感到往上抬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随腹肌收缩腹腔内压力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气量。每天应定时锻炼,时间由短到长,逐渐习惯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什么是咯血?什么是少量咯血、中量咯血、大量咯血?

答: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排出者。

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咯血,在100~500ml为中等量咯血,在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300~500ml为大量咯血。哪些患者会发生咯血?

答:引起咯血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以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为主。支气管疾病中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和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中的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均会引起咯血。患者大咯血窒息时的征象有哪些?如何进行抢救?

答:患者出现明显的烦躁、咯血突然停止、极度呼吸困难、双眼凝视、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状时提示患者发生了窒息。应尽快消除堵塞气道的积血,保持气道通畅:立即置患者于头低脚高位俯卧位,轻托患者头部,减少气道弯曲。拍击健侧背部,促使血块咳出,并用吸引器或手挖出口腔或咽部血凝块。做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准备与配合。还应立即给氧,同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注意窒息解除后仍保持患者引流体位的姿势,鼓励患者将气道内积血咳出。大咯血时常用的止血药有哪些?

答:大咯血最长用的止血药是垂体后叶素。将垂体后叶素5~10U加入25%葡萄糖溶液40ml中,缓慢静脉推注,一般推15~20min。然后将垂体后叶素加入5%葡萄糖溶液按0.1U/(kg·h)速度静脉滴注。本药有强烈的收缩冠状动脉和子宫的作用,高血压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和孕妇禁用。对于不能使用垂体后叶素的患者可用血管扩张药酚妥拉明。其他,如巴曲酶(立止血)、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止血芳酸)、云南白药等,均可以作为大咯血的辅助治疗用药。为什么结核病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答:结核杆菌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因此结核病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常见的肺结核有哪些类型?

答:临床常见的肺结核有5种类型:①Ⅰ型,原发性肺结核;②Ⅱ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③Ⅲ型,浸润型肺结核;④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⑤Ⅴ型,结核性胸膜炎。什么是PPD试验?试验阳性和阴性各有什么意义?

答: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是从旧的结核素滤液中提取结核蛋白精制而成,为纯洁素,不产生非特异性反应。通常在左前臂屈侧中上部1/3皮内注射0.1ml(5U),注射后产生凸起的皮丘,边界清楚,用笔在皮丘划一圆圈。48~72h后测量皮肤硬结直径,小于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大于等于20mm或局部有水疱、坏死为强阳性。

结核菌素阳性仅表示曾有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现在患病。若呈强阳性,常提示活动性结核病。结核素试验对婴幼儿的诊断价值大于成人。因为年龄越小,自然感染率越低。3岁以下呈强阳性反应者,应视为有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应进行治疗。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说明机体未感染结核菌。但还见于:①结核感染后,4~8周内,处于变态反应前期;②麻疹、百日咳等感染;③严重营养不良;④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⑤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缺陷;⑥严重结核患者和危重患者。以上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和变态反应暂时受抑制,结核菌素试验暂时呈阴性,病情好转后可转为阳性。关节结核性脓肿为什么又被称为冷脓肿?

答:关节结核的患者在病灶部位聚集了多量脓液、肉芽组织、死骨和干酪样物质,但是患者缺乏局部红、肿、热等急性炎症反应,因此称为“冷脓肿”。肺结核患者为什么痰内常带血丝?

答:肺结核患者结核病变使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血液渗出,表现为痰中带血丝。抗结核药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答:(1)早期 对所有检出和确诊患者均应立即给予药物治疗。早期药物治疗有利于早期迅速发挥杀菌作用,促使病变吸收和减少传染性。(2)规律 严格遵照医嘱要求规律用药,按时按量服药,不漏服和擅自停药。(3)全程 遵医嘱完成规定的治疗周期。这是提高结核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的重要保障。(4)适量 严格遵照适当的药物剂量用药。药物剂量过低不能达到有效的血浓度,可影响疗效和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易发生药物副作用。(5)联合 同时采用多种抗结核药治疗,可提高疗效。什么是流感?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吗?

答: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诊呼吸道传染病。易在人群中暴发流行。临床特征是起病急,高热、乏力、肌肉酸痛,而呼吸道的症状较轻。患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国内已引进了流行性感冒疫苗,它主要根据当前流感的病毒预测类型而培育,因此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同时流感病毒经常会出现变异,所以即使注射了流感疫苗也不能百分之百地预防各种各样的感冒。因此,即使是打了流感疫苗也不能掉以轻心,还要采取各种综合防治措施,抵御各种感冒的侵袭。

流感疫苗的适用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者、免疫力低下者、医护人员、托幼机构儿童及在校的大中小学生、为公众服务的人群(如公交、商业、服务业人员及人员集中的集体单位的工作人员)、任何原因想减少患流感可能性的人及自愿接种者。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心脏病患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答:患者就诊时常见的症状一般为:胸部不适,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头痛、头昏或眩晕,甚至晕厥;少尿、下肢或全身性水肿;心悸;抽搐;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等。这些症状并非心脏病患者所特有,因此要仔细分析做出判断。有胸痛症状时,询问应注意的要点有哪些?

答:(1)疼痛的性质 疼痛可能是不典型的,并有个体差异,询问时还应与患者以往经历胸痛的感觉作比较。(2)疼痛部位及放射方式 胸痛可以是弥漫的,也可能局限在胸部的某个特定部位,典型的是从胸部放射到左肩,也可能至整个胸部、颈部、下颌和后背等,后背的疼痛还应该考虑主动脉夹层、溃疡穿孔等。(3)加重或缓解因素 通常会因劳累、情绪激动、寒冷等加重,因休息、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缓解,对硝酸酯类药物的反应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另外,与体位改变密切相关的疼痛,心绞痛的可能性较小。(4)疼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定时复发 通常心绞痛平均持续几分钟,不超过30min,否则有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短时间发作多次的疼痛和持续几小时的疼痛很少是心肌缺血造成的。(5)伴随症状 由心脏缺血引起的胸痛常伴有下面的一个或多个症状,如气短、恶心、呕吐、出汗等,发热或寒战可提示肺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存在,伴有情绪改变的胸痛可能是精神因素造成的等。(6)心脏危险因素 包括吸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早发冠心病的家族史、肥胖症、绝经后综合征、高敏性C反应蛋白等。心血管内科一般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1)病情观察 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及体征变化并及时给予处理。(2)给氧 患者有缺氧表现时,如呼吸困难、发绀、休克、心绞痛等应及时给氧,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及发生原因确定给氧方式。(3)症状护理 如心率、脉搏等变化时检查心电图、测血压,出现休克立即抢救等。(4)药物监护 包括正确给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用药及注意事项等。(5)皮肤护理 加强皮肤护理,尤其是水肿患者要注意预防褥疮发生。(6)饮食 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注意食盐的摄入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宜少食多餐。(7)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血电解质变化。(8)活动与休息 制订活动计划,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9)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护理指导。(10)健康教育 从入院到出院应制订一系列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以减少患者复发及增强主动配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哪些内容?

答:虽然心血管疾病危害严重,但却是可防可控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内容。(1)改变生活方式 戒烟、运动、合理饮食、控制体重。(2)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如应用各类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应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首要目标;通过饮食调整及应用各种降糖药、胰岛素控制血糖。(3)防栓抗栓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糖蛋白Ⅱb及Ⅲa受体拮抗药、低分子肝素等。(4)使用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抗醛固酮药。心功能NYHA分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主要根据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将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划分为四级。(1)Ⅰ级 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2)Ⅱ级 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3)Ⅲ级 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4)Ⅳ级 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常见的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哪些?

答: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其心力衰竭症状往往由一些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所诱发,常见的诱因有: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治疗不当、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等。心力衰竭患者如何护理?

答:(1)合理安排作息 心功能Ⅲ级患者,大部分时间宜卧床休息,以半卧位为主。病情得到控制后,逐步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心功能Ⅳ级者,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2)吸氧 视病情确定给氧方式和流量,随时观察缺氧纠正程度。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可予低流量吸氧(2~5L/min),急性肺水肿患者予高流量吸氧(5~10L/min)并加湿化,急性左心衰竭动脉氧分压不能维持在60mmHg以上可考虑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3)饮食 限制钠盐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钠潴留;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少量多餐;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病和肥胖者宜采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分摄入。(4)严格记录24h出入量。(5)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发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啰音等),立即通知医生。(6)其他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和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注意保暖等,减少发作诱因。(7)健康教育 制订适宜的活动计划,规律作息。每日定时自测体重,如1~3天内体重突增2kg,应及时就诊。按时服药,定期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