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7 06:30:19

点击下载

作者:傅小贞,胡甲超,郑元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移动设计

移动设计试读:

前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移动应用的流行度在近两年呈爆炸式增长。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进入到移动应用的领域中来,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助力。但是移动应用的设计不同于PC的设计,移动设备的特征、使用情景的复杂、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都使移动应用的设计变得特殊。

作者团队的成员们近几年来一直在淘宝从事移动应用和WAP站的设计,在这段工作过程中,经历了移动设计潮流的兴替迭代、操作系统的推陈出新、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移动设计领域,也给设计师们带来许多兴奋点。大家需要去了解系统的变化对设计带来的影响,研究新系统的设计规范,探索新设备特性带来的设计潜力……在团队成员付出了巨大努力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我们认识到应该做一些移动设计上的沉淀,把我们这些年的移动项目经验、设计资料总结和基础研究成果整理成书,以此来帮助广大对移动设计感兴趣、有热情的朋友。

本书从想法诞生到付诸实施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项目启动后得到了团队成员的积极响应,迅速成立了七、八个人的编写小组,收集了很多关于移动设计的资料。我本人基于人-机-环的角度对移动设计进行了知识梳理,结合了我们已有的知识沉淀,确定了本书的基本框架和编写提纲。在全书漫长的撰写过程中,所有作者在工作之余牺牲了大量的私人时间,在会议室里激烈探讨、争论,从行文风格到专业术语,从内容结构到设计观点,都经过了一遍又一遍的推敲。当全书完成时,每位作者对设计也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书的写作过程也让大家受益匪浅。诚然我们尽了全力,但受限于作者的认知,书中难免有纰漏,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教。

本书主要由我、胡甲超、郑元拢、曹莎、王琪琦、王向红共同完成。第1、2、3章由我完成,第4章由郑元拢完成,第5章由胡甲超完成,第6、9章由王琪琦、郑元拢完成,第7、8章由胡甲超、王向红完成,最后的番外篇由我和曹莎完成。本书的封面和版式设计由祁汉琦完成,他的专业功底使本书增色不少!

在撰写过程中,沈波、祁汉琦、王炜彧、李昊彦等都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淘宝的设计专家闻空、若汐、乐乘等也对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全书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出版社的任晓露及其同事们的专业能力也为本书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在此对他们致以真挚的谢意!傅小贞2013年6月于杭州/ general 概述 /

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一直从科学技术的进步中不断获益——火焰帮我们驱寒,金属给我们带来工具,蒸汽机的出现让我们用上了工业品,电力让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互联网把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现在,手机也开始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早上被手机闹钟叫醒,懒懒地赖在床上,一会儿有条新闻的推送消息发来,是昨晚错过的球赛结果,瞄了一眼赶紧洗漱去。今天起来有点晚了,估计又要迟到了,赶紧打开微信发条消息让同事帮忙打下卡。收拾好东西一路小跑到了公车站,这里还是像平时一样有很多人在等车,看这架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上得了车,先刷下微博慢慢等吧。微博的时间线一点点地倒流,从现在一直拖到昨晚十二点左右,把睡觉这段时间落下的内容都看完了,这时车子刚好来了……

可能很多人的一天,就从这样的手机生活开始,可能大家也记不清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如此依赖手机。移动化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质量便与移动产品的设计息息相关,就像我们身边各种生活用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从而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当然这段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初的工业产品因为低劣的质量和蹩脚的设计造成了无数的生活垃圾,直到包豪斯设计的出现才让工业化成果真正走进了大众生活。好的设计在那个年代可以节约自然资源,而现在,好的移动设计则可以有效地节省人们的时间,好的移动产品也会让人们更快地接受它们,进而将它们带入自己的生活。

这场移动化风暴毫无征兆呼啸而来,很多人还没准备好就已经深陷其中,移动用户体验设计也一样,各路设计师们踩着互联网设计的肩膀就匆匆地站到了前线,在摸爬滚打中成长着。

对移动互联网的设计就是对生活的设计,热爱生活、认真体会生活的人,才能做出真正动人的移动应用。人们什么时候会打开你的产品?此时周围的环境是安静还是嘈杂?他们注意力会不会集中?人们喜欢躺着、站着,还是走着使用你的产品……在互联网设计中,我们可能不需要在意这些差异,但忽略了这些因素的移动设计必定难以打动人心。

移动互联网的设计也是瞬息万变——CIear的全手势操作、Path2.0的界面细节、Passbook的极致拟物、Windows Phone的Metro风格、Siri的语音交互、“摇一摇”的深入人心……手机就像一个先锋的设计领域,不断地用各种交互方式推陈出新,设备的潜力好像是无限的,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极限。

移动应用的设计很难,因为它有太大的发挥空间,以及太复杂的交互形式;移动应用的设计也很简单,就是将你所设想的生活方式如实地表达出来。或许移动设计对你来说是个陌生的领域,但移动的生活你肯定非常熟悉。在通过本书深入地了解移动设计后,相信一定程度上能够助你在移动交互设计的路上走得更稳、更顺。让用户一见钟情的移动应用

作为移动设计师总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移动应用才是一个优秀的产品?这个问题的标准可能有很多——功能实用、简单易学、操作高效、界面炫丽、转场流畅等。把每个环节都做好当然是最完美的,但如果想让自己的产品在成千上万的应用中被选出来并安装到用户的手机上,就要花些心思去了解下怎样的产品才能让用户一见钟情。给用户最想要的

Tom猫是在APP Store里最火的应用之一,但是它的功能却非常简单——小Tom会调皮地学你说话,同时你还可以和它打打闹闹。这样的产品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就像随身带着一只小宠物,有事没事就抓出来玩一玩。微博同样也是很受欢迎的应用,它可以记录用户的心情、分享照片、发表观点、和朋友们互动,等等。微博特别适合移动的使用情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它和线上那个虚拟的社会接轨,满足了用户简单、快捷地使用它的需求。大众点评是许多用户找寻餐馆等生活服务的利器,通过它的基于地理位置的特性,身边的各种信息都可以被精准地发掘出来,就算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也不用再担心找不到需要的服务,它通过互联网让用户仿佛永远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之中。

前面所说的几个应用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因为满足了用户某方面的需求,从而取得了成功。令人非常好奇的是为什么有些人安装了淘宝客户端,同时又安装了口袋购物(它所展示的商品最后几乎都链接到了淘宝中内容)?虽然淘宝客户端提供给用户一个完整购物流程,但口袋购物给用户的核心价值却是精选的商品,让用户能逛起来。它的界面的运营活动、商品列表、商品详情都用图片展示,在“逛”的设计上确实比下了更多功夫,提供了“逛”的核心价值。

对于移动应用,首要的是能给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只有明确并能清晰地阐述这一点,应用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满足用户需求,并不是意味着功能越多越好,而是要突出那个最核心的价值。而这个需要在开发应用之前就明确,立项之初项目成员之间就要基于这个核心价值达成共识,整个应用都要围绕着它来进行设计。在现实产品演进的过程中,要预防因少数用户提出的各种非核心需求而迷失方向——一直增加新功能是非常危险的。让用户一眼就看明白

提供清晰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应用的基石,而如何清晰地把它传递给用户,则是设计师的重要职责。移动应用的信息架构就是传递信息给用户的框架,符合用户模型、表达清晰的结构是一个好的设计的基础。

看到了CircIe的首页后,用户能清楚地知道这个应用的结构、内容及作用,特别是核心功能在首页上的展示。用户没有很多精力来研究你的应用,如果一开始不能很清楚地了解某个应用的功能,不能很快上手使用,那就意味着用户可能要丢弃这个应用了。因此,简单易懂、符合用户心理模型的信息架构是非常重要的,要让用户一眼就知道应用的核心功能和使用方法。在本书的第4章“框架”中,我们将详细阐述信息架构、导航的相关设计方法。Circle:一目了然的应用

为了减少用户的认知负荷,提高界面识别性,移动应用的界面元素要尽量简单、清晰,采用拟物、隐喻的方式设计,更好地将物理世界中的概念迁移到界面上来,让用户能更快地理解界面的含义。移动界面的可视化表达也是降低认知负荷的重要方法,不要用大段文字的形式来表达信息,尽量使用信息可视化的方法,把信息呈现得更清晰易懂,可视化设计的具体方法请参见第5章“细节”的相关内容。简单易用才受欢迎

移动应用的使用情景相对复杂,同时可选择性很多,要想让用户持续使用你的应用,那么操作它的方法必须简单、易学、易用,同时操作负荷要低。

在操作上要转换PC的设计思路,以触摸优先的方式进行设计,更多地使用手势来完成交互而不只是点击。在设计上,可以先以手势交互为基础来考虑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建立以手势为基础的交互模式。用户在完成任务时,要保持操作手指的轨迹的流畅性,更多地满足单手操作的要求。单手操作手指可触及的范围与双手的区域有较大的不同,要牢记手指敏感的区域,特别是在iPhone5这类更大的屏幕上操作时,我们更需要思考这些交互的工效学问题。尽量把操作设置在拇指易操作的区域,让用户单手操作时更加流畅。

在应用界面操作时,使用点击可以完成所有功能,但是交互可选的形式很多,而且点击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最小负荷的操作方式,可以将点击操作替代为其他的交互形式,如划动屏幕解锁、摇动手机找好友、上下摆动手机翻页等。

移动应用本身具有多种传感器,可以识别出应用的操作情景,基于对情景的判断来智能地帮助用户完成操作,提供更人性化的交互形式,简化用户的行为。例如,系统会根据环境亮度来自动调节手机的亮度,使人始终能在最舒适的对比度下来看手机。同样,语音输入、扫二维码输入网址等也可以减少手工输入。节省用户的费用支出

在使用Windows Phone时可以发现,Windows market 提供给用户一个应用试用功能,这让人非常高兴。而在下载iOS应用时,则需要先付费后体验。许多应用被下载下来后,用户也不一定喜欢,即便是好友推荐的应用,也同样会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是收费应用,下载后弃用就会浪费钱,而试用的功能就可以让用户减少这样的费用支出,提升了用户体验。

现有许多应用都提供了应用内的收费模式,那采用什么样的内容分级付费模式才能让用户满意,同时又能让应用开发者能有所收入呢?这需要更好的设计。特别是对于国内用户,让用户试用、预览部分内容和进阶收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另外,提供一些免费的版本,通过其他的业务模式来获得收入也是需要考虑的途径。总之,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并留住用户,在如何让用户支付费用上要慎重考虑。用户在月初和月末的流量使用规律图

应用在月初的时候使用频繁,流量消耗大,而在月末的时候流量消耗却较少,为什么呢?因为在月初时用户不受流量的限制,可以畅快使用。而到了月末,有些用户的流量已经耗尽,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当然就低了。这就是流量包月用户的典型使用行为。

流量已经成为影响国人使用移动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应用会关注用户在使用时碰到的各种问题,在一些流量消耗比较大的应用中,会设计一些帮助用户节省流量的方案,这部分内容会在第2章“特征”中详细阐述。当然,随着无线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流量费用越来越低的趋势,这些限制也会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而得到缓解。

在设计上抓住用户的眼球在茫茫的应用海洋中,要吸引用户来使用我们的应用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同类型、相似功能的产品很多,如何做到突出重围?

多研究用户的行为、动机、情景,思考用户的显性需求和潜在需求,满足用户的需要,可以让自己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多走一步。除了在产品功能上满足用户,在设计上做到抓住用户的眼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抓住眼球的设计——We Heart Pics

在设计上抓住用户的眼球不仅仅限于视觉设计层面,一个好的应用需要有一个视觉美观、舒适的界面,也需要在交互设计上能有自己的特色。在视觉设计上,要有符合产品特质的视觉表现,要能表现产品的品牌特征,要有能使目标用户群产生共鸣的视觉风格,要有识别性很好的应用图标。应用在视觉上有好的表现是吸引用户的第一步。在交互上的创新,则会给用户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交互上的创新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交互架构上的创新,即整个应用都有一套统一的交互方式,且这套交互方式是有一定的创新性的,统一的交互方式会加深用户对新交互的理解。例如Weico的iOS版,应用的所有界面的返回统一使用右拨的手势,它区别于右上角的“返回”按钮,这会让用户更容易记住操作,也更容易记住应用。又如CIear的所有交互操作都使用手势来完成,并有清晰的交互架构,因此,它的设计也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是在交互细节上的创新,一般来说是在某个设计点上给用户新奇的感受,从而让用户记住这个应用。在We Heart Pics中,在瀑布流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群组的图片,并且通过拨动来翻看图组中的图片,翻下的图片会自动掉落,这么有趣的操作自然可以很容易让用户记住。

在交互上让应用比竞品多走一步用户会在潜意识中进行比较,从而加深了对应用的印象。如下图的解锁界面,第一个界面提供了解锁的功能;第二个界面除了解锁外,进一步设计了静音的切换;第三个界面在解锁的基础上,还能进入用户需要处理的功能模块中。解锁界面

现在,移动应用的用户体验已被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设计师们的福音,同时也增大了设计师们的压力。想抓住用户的眼球,吸引用户注意,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应用的视觉界面,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应用的体验上多走一步。一个应用能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是炫酷的界面、新颖的操作,也可能是流畅的转场、快速反应的体验,等等,这需要设计师与整个团队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我们要谨记这不是某一位设计师负责的事情,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设计师之间的配合、设计师与开发工程师的相互启发显得尤为重要,交互设计师在信息分解和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提供设计创意,视觉设计师根据这些创意在信息可视化、内容转场过渡等方面做出更精彩的表达,开发工程师在设计基础上对各种技术接口的运用,以及对其能产生的效果做更多的研究以保证设计的实现——所有这些同学的团队合作,才是产生一个好设计的关键点。

总之,一个好的应用首先要能满足目标用户的需要,或者激发用户的需要。而后能通过贴心的设计,减少用户的精力及花费。最后这个应用还要对用户很有吸引力,能够给用户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及体验。移动应用的生命周期

一个应用被设计、开发好了之后,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流程才能到达用户的手机上,否则再好的应用也只能是设计师们的手头作品,而不能为大众所用。这里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应用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又应该做些什么。移动应用生态系统

移动应用会在三个地方循环流转。首先由开发者来完成应用,之后提交到应用市场中。应用市场是移动产品最重要的分发渠道之一,用户通过应用市场获得应用,并给开发者提供各种反馈信息。开发者可以从这些反馈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产品改进建议,也可以通过分析数据了解自己产品的受欢迎情况。所有的移动产品都会在开发者、应用市场、用户这三者之间螺旋式发展,直到它们生命的尽头。

我们把应用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应用的设计、开发

在确定产品需求之后,就进入了应用的设计、开发阶段,只有经过这样的孕育过程,产品才会诞生。怎样做好设计,本书后续会有丰富的内容进行阐述,这里我们暂且跳过,直接进入下一个阶段。发布期:吸引用户为你的产品买单

除了手机厂家预装与软件包安装的应用外,绝大多数的应用都需要通过各种应用市场来获取,因此关注应用市场本身的设计和市场策略会成为影响你的应用下载量的一个因素。

然而,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都有各自的应用市场,例如Android还有众多的第三方应用市场,这都使我们在应用市场中提供的内容变得复杂。即使这样,我们在投放应用时,也需要对各个应用市场本身进行分析,使我们的应用能在各个应用市场中保持最好的效果,让用户能获得更好的下载体验。

应用市场的设计和更新会对应用的曝光率有很大影响。例如在iOS6布时,应用开发者会非常关注应用市场的搜索界面展示的调整。iOS5/iOS6搜索列表对比

有数据显示,50%左右的用户认为他们下载应用的关键因素是其在应用市场中的排行。iOS App Store在这轮改动中把应用搜索列表改成了卡片形式,这导致了搜索后一屏只能展示一个应用,而不像列表那样可以快速查看其中的多个应用,这样用户很难翻到排名更靠后的应用,更加削弱了它们的曝光率,应用开发者的日子将更不好过。所以要珍惜每位发现你的应用的用户,在他们面前更好地展示产品,吸引他们下载使用以获得靠前的排名,增加曝光率。

iOS6对应用的展示界面做了较大改动,使用户在搜索列表页中能根据图片较好地判断出应用的基本情况,进一步的内容再通过详情页获得。而其他系统的应用市场更需要用户去打开应用详情,才能更好地判断是否要下载应用。无论如何,应用详情页面对于用户的下载决策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对于应用详情页的设计,归纳起来包括四个方面:价格、文字描述、图片、评分。

价格和评分是由用户决定的,因此,这里主要对应用描述和应用图片的设计作分析。

首先是文字描述文字描述部分是为了让用户了解这个应用的具体功能。不同的应用在描述上也需要有不同的思考。iOS6和Android 4.0的应用市场都对应用的文字描述做了信息架构的梳理,iOS6的应用市场把文字内容分为“内容提要”、“最新动态”、“信息”、“开发商信息”、“更新历史”几个部分;GoogIe PIay中,把文字内容分为“说明”、“新功能”、“评论”、“更多内容”、“开发者”、“用户还查看了以下内容”、“用户还安装了以下应用”、“GoogIe PIay内容”几个部分。除了应用推荐外,这两个应用市场的应用详情页现在趋于融合,在界面设计和信息架构上都大同小异。

但是,它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功能描述。通过文字的描述让用户快速地知道应用所提供的主要功能,让用户快速理解本应用能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这里需要了解一下描述文字在应用市场中的排版形式,在版式上让用户更易读。

GoogIe PIay中,可以根据应用的自身状态来选择几部分内容的顺序,比如应用已经发布很久了,可以把“新功能”放在最前面,让用户快速了解新版有哪些功能等。

营吸引描述。一些本身知名度非常高的产品,则不需要进行最基本功能的描述,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用来给产品的运营提供帮助。当用户进入这个界面时,离下载你的应用已经很近了,如何吸引用户并让用户下载,描述文档的运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运运营吸引描述比如Instagram在内容上为自己标记了5颗星,并在首句话中就强调“已有大量的用户已经在使用本应用”来吸引用户下载,后面的文字才是功能介绍的内容。Instagram的运营描述

更新功能介绍。当产品有更新后,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更新,这时则需要能突出新版本的新功能,让用户决策是否值得下载。在新功能介绍中,要把最重要的功能,或者所解决的以往的问题放置在最前面,并且文字要简洁清晰。

其次是图片图片是比文字描述更重要的展示方式,很多应用都是只放置屏幕的截图。但是,现在在介绍许多应用时,都会对自己的应用进行包装,以提升应用的下载量。它既可以给用户传递应用有什么功能、应用长什么样,也可以给用户介绍应用的新版本功能,还可以给用户做操作的说明等。设计师可以根据你的应用所处的环境及背景来确定如何设置内容。在下面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们在截屏中传递的功能信息和新奇的操作信息。应用的图片表达示例使用期:制造第一眼的好感

当应用上架用户来下载应用时,第一印象就很重要了!

用户下载某应用的动机非常多样化,可能是经过朋友的推荐,可能是自己无意看到,也可能是有目的的搜索而得到的,但是约有47%的应用是通过用户浏览应用市场后下载的。这意味着用户下载这些应用时会相对轻率,对于它们的使用也相对轻率,在首次打开时可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目标任务。因此,展现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将非常重要,要考虑在用户不了解应用的具体功能时,如何才能吸引用户?精致的应用图标和闪屏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

应用图标应用图标是移动应用的名片,非常值得花大力气来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图标自然也会让用户联想到你的应用也是经过打磨的,能加深用户的第一印象。图标对应的文字应能很好地表现应用的内容,使用户能理解应用是做什么的。

程序闪屏点击应用图标后展示给用户的第一个界面就是闪屏,它一般传递的是应用的功能、应用的品牌特征、应用的使用说明,或者更新情况等。闪屏一般都是全屏界面,它能更好地烘托出应用的气氛,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闪屏及应用内容的结合,使它们能一脉相承。迭代期:引导用户跟着产品更新

是不是用户下载了你的应用,那么整个过程就结束了?当然不是,更新的环节是串联起整个应用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常被忽略。

移动应用的更新周期与传统PC软件的更新周期很不一样。在移动端,我们需要频繁地更新,使用户认识到我们的产品在持续地改进。同时,新版本的发布也会增加应用的市场权重。但是,更新过于频繁,也可能会对用户形成干扰,并增加用户的更新负担。当前,许多开发者认为3周到1个月的更新周期比较合理。

在更新时,设计师们也可以追求更好的体验。就拿我们最熟悉的提示来说,移动应用的更新一般都会在打开时给用户提示,是不是经常觉得这些提示很烦?这就涉及到设计的作用。下图是三种不同的应用提示,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其设计的差异:在拍拍上,对提示信息的文案都没有进行排列,可读性较差;在京东上,对文案排版进行了设计,使用户能更清晰地明白更新版本的新增功能和优化点;而最后一个是We Heart Pics,它没有使用系统的对话框,而是重新设计了更新界面,这样的提示能更好地融入到整个应用中,提升更新的体验和可读性。现在还有一些更新提示与应用内容做结合的方式,这也是值得推荐的好方法,也体现了设计师们对于用户的尊重。

如果你发布了新版本,有用户来进行更新,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设计了一个成功的应用!但是不能高兴得太早,新的循环已经开始,新的一轮设计挑战已经开始。转变交互设计思维

想要做出一个好的移动应用,除了参照前面所说的几点,以及在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用心设计外,采取不同于PC设计的思维也是一个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

有很多移动应用的产生是因为其本身有非常成熟的PC端业务。有许多设计师也是从PC端设计转移到移动端设计的。但是,千万不要认为移动应用的设计与PC端的设计是一样的。

当然,两者在设计方法论上是类似的,要有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从用户的核心价值、目标和用户的特征出发来思考设计,有自己的设计原则,关注产品内容的组织,提供符合用户期望的信息架构,使用用户熟悉和高效的导航操作,以及进行有趣的细节设计。

但是,如果移动应用在业务功能、设计的操作模式上全部复制PC应用,必定较难取得成功。移动端的设计与PC端的设计有较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下述的几个方面。移动应用多样化的使用情景

很明显,PC用户的使用情景都是以坐在电脑前为主,用户与所处环境的互动较小。移动应用的情景则非常复杂,包括情景特征、用户的姿态、网络特征、使用时间,等等,这都对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在手机上也早已有了一些简单的应用考虑了这些问题,比如通过传感器来感知环境的亮度、声音嘈杂度等,来给用户提供特定的手机设置(是否需要自动设定大音量,或者是否需要自动设定振动等)。

在移动情景下,各种环境因素带来的复杂特性都会给设计带来挑战,那么在当前的应用设计时,该如何考虑情景对设计的影响呢?用户使用应用的具体情景肯定不止一个,而是多样化的。那我们需要抽象出最主要的情景,并据此来进行设计。

我们可以考虑三种主要的情景:休闲中、等候中和忙碌中。

休闲中:许多用户会坐在家里或者咖啡厅的沙发上,很悠闲地使用手机。这时的网络状态较好,用户的心情也较放松,姿态也轻松,有长时间使用应用的可能性。

等候中:许多用户会在等候公交车或者上厕所这么短暂的时间内使用手机。这时的应用使用很容易中断,网络也不一定好用,用户的使用时间很短暂,任务需要被分解得更简单,并且能够保存状态等。

忙碌中:许多用户旅行在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也会使用手机。这时手机的电量使用情况、网络的连接状态都值得考虑。可能应用设有离线状态也是很必要的。另外用户也有可能同时在做多种事情,需要考虑操作对象的大小等。

以上简化了情景对移动设计的影响,如何更进一步地思考情景对设计的影响,请参见第2章“特征”中的内容阐述。移动设备与PC不一样的物理和交互特征

从物理和交互特性上来说,二者有很大不同。

PC是固定的,不需要考虑是否会耗光电量;移动端要考虑的因素比PC多很多。用户每次拿着手机出门时,还要看一眼电量是不是足够,是不是需要省着点用。

PC的显示屏幕也越来越大,可以一次呈现足够数量的信息,很方便地处理手头的工作;手机屏幕则较小,展示的信息有限,一屏只能处理一件事情。

PC上一旦联网成功后,网络就会相对稳定;而移动基站的通信特点和覆盖情况都会影响网络的稳定性。PC的带宽较大;而手机网速在2G下就慢得可怜。PC用户在缴费后,不需要再考虑流量的问题;而移动用户由于流量包月的原因,不得不在月末小心翼翼地使用移动应用。PC端还没有多少传感器的应用;而在移动端有许多有趣的传感器技术来增强手机的能力,并能成为设计师们的利器。

在PC的条件下,用户可以使用键盘舒服地输入信息,用鼠标来精确地指向被操作的对象。鼠标的直接操作配合键盘的快捷方式,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整合模式;在移动端则是以手势为基础的设计,手势的输入更自然,但是精度不高。在小屏幕中,通过手势进行编辑等操作则较为不便。

对手机物理特征的研究能给应用的体验带来较大的提升,那从设计的角度应该如何系统地来思考这些问题?在第2章“特征”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哪些移动特征会对应用设计产生影响。移动设备端操作与PC端操作的差异小而美的移动应用框架

不管PC还是移动应用,信息架构的设计都是需要被首要考虑的。信息架构的组织方式都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聚类的,对信息架构的深度与广度的权衡也是设计师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PC上思考问题的方式,在移动设备上并不一定适用。移动设备的设计受屏幕大小的限制,在移动设备上呈现的信息有限,广度不能太大;移动设备的碎片化使用时间也导致了信息架构的深度不能太深。

在Web设计上,常用的导航架构主要有横栏标签形式和竖栏标签形式。而在移动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导航框架的使用,有宫格式、标签式、列表式、导航式,还有现在很流行的抽屉式、点聚式等。那为什么要采用其中的一种呢?这需要设计师们对所有的内容对象进行分析,内容对用户需求的优先级不同就会导致采用不同的导航架构,具体如何来选择导航架构、如何来设计内容的深广度,请参见第4章“框架”中关于移动应用框架设计的相关内容。海量屏幕尺寸下的用户体验

在Web设计中,最近这两年才有设计师提出响应式设计的概念来适配多个屏幕的设计,而它的目的是想要通过一套设计来涵盖手机、平板与PC的屏幕,提供一套体验系统。而这与手机应用的适配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手机应用的适配是根据手机屏幕的多样性,对手机的屏幕宽度与高度进行满屏适配的方案,适配会对应用中的图片、文字排列、内容数量等进行适配。

相比iPhone4,iPhone5的手机屏幕的高度变得更大,因此,应用内的所有页面的高度都需要再适配一下,以适应新屏幕的需求。而Android手机则面临着更为繁重的适配工作,不同型号的Android手机的屏幕分辨率与像素密度都有非常大的差异,这需要设计师更多从适配的角度来思考设计,使应用能适配更多型号的手机,具体的适配设计方法与响应式设计请参见第7章“适配”的相关内容。发掘意想不到的产品创意

经过多年在Web端产品设计的经验累积,很多企业及其设计师目前已经有了一整套的设计模式,这些设计模式(组件)是抽象出来的交互方式,可以运用到不同网站设计中。

而在移动应用的设计过程中,应以移动的思路开始设计,一定要批判性地去接受PC设计过程中形成的设计经验。因为移动情景不同于PC,在移动情景下,设计模式在PC中的优势可能不复存在,甚至优势可能变成了劣势。因此,我们在设计移动应用时,要反思并改进PC端的设计模式,使其能符合移动应用的思维逻辑。

在进行反思及移动设计模式再创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掌握一些启发设计思路的基本方法。在以前传统的工业设计中常用的创新方法都可以借鉴,这样能使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一些新的灵感,能使设计有一些突破。

在移动应用设计上,设计的唯一性和首创性也非常重要。它能让用户很容易记住,并形成口碑传播效应,而没有设计亮点的应用很容易迷失在浩瀚的应用海洋中。

在本书的第8章“创新”中,我们会详细地介绍一些启发应用设计的方法与案例,将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设计思维方法。决定应用品质与神韵的动效设计

几乎在每个移动应用上都能看到动效的身影。而在Web端发展的某个阶段上也有很多动效的使用,只是过度地使用动效干扰了用户的正常注意力,大大降低了网站的可用性,导致现在的网站反而很少使用动效。

对于移动应用的设计,手机屏幕小,用户的视觉几乎能聚焦到整个屏幕,这时动效带来的注意力引导作用会变得更强烈。动效在移动应用中的作用非常值得思考,只有确保动效是有目的的,它才能发挥作用,它的使用才是有意义的。

动效能引导用户如何操作,并提示内容的逻辑层次关系,让用户能更好地理解应用并能知道它的状态,引诱用户点击,同时能传达品牌特征让用户更好地记住它。移动应用需要一些设计的独特性,才能让用户更好地记住,在同类产品中胜出。使用动效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移动应用中应该如何设计动效?设计师们应该如何来给出动效的设计规范,让开发工程师能100%的还原设计?这部分知识请参见第5章“细节”的相关内容。尊重、保护好用户隐私

大家经常会说,什么东西都可以不带,但是不能忘记带手机。现在人们日常接触时间最长的东西也是手机。许多人不管是上厕所,甚至洗澡都带着手机。同时,手机上也存储了许多用户最私密的信息,包括通讯录、短信息、日程安排,甚至手机产生的各种信息,如照片、视频、日记等。这些信息都是用户最隐私的东西。因此,在移动端更需要保护用户的隐私,不能侵犯用户的权益。用户隐私

但是,不管是设备厂商还是移动应用开发者,都对用户数据非常感兴趣,这些数据是用户关系和用户行为分析的关键性资料。因此,也接连爆出了许多随意收集用户数据的事件——既有iOS系统收集用户地理位置信息,也有Path等应用在上传用户的通讯录到自家的服务器中——这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使用移动设备和移动应用的一些担心。

操作系统厂商也汲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力度也加大了。在此基础上,也经常可以听到许多应用被下架处理的消息。因此,做好App Store中应用的隐私保护机制,并在设计中体现也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而设计的应用,也一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去使用用户的数据,这样也可以规避由于收集用户数据而造成的在App Store下架的风险。  本章小结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移动应用不仅仅是在设计上要有出彩的点,而且要充分考虑用户能获取的核心价值,提供用户需求的功能,并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减少用户的付出,最后考虑如何能抓住用户的眼球,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验。

一个移动应用的生命周期有三个阶段,即应用设计、应用市场、应用使用,它们通过应用更新来使应用循环并生生不息。在应用生命周期的任一阶段与用户的接触点都会影响到应用的体验,这些都是设计师们容易忽略的地方,希望本章能给设计师们带来一点点启发。

最后,我们简单地描述了一些在移动应用设计与PC设计的不同点,希望在进行应用设计的过程中,能更多地用移动的思维来进行设计。/ features 特征 /

上面的漫画是人们经常会碰到的情景。移动应用能给人们带来便利,但是如果没有考虑移动设备的特点,没有对移动情景进行分析,那么便利也可能变成麻烦,反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更影响了用户对应用的评价。因此,移动应用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更多的设计特征。除了用户外,还要考虑使用情景的特征,结合手机本身的优缺点,产出优质的应用。由用户、设备和使用情景相互作用的系统构成了人-机-环协同的交互系统,这是设计移动应用时应考虑的基础。人-机-环协同的交互系统

人-机-环系统是在充分了解“人”、“机”、“环”各自的特点之后,并在以“人”为核心的基础上来分析三者协同作用的交互系统,整个系统更具人性化。“机”的输出信息就是“人”接收到的输入信息,反之亦然。如何使“人”与“机”的接口能更好地匹配,使人-机交互自然、顺畅,是设计师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系统中间的“环”将会影响到人机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机”所输出的信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接收到信息的质量,影响人-机的互动。同样“人”在输出信息时,使用单、双手操作,使用语音输入的识别度等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前面漫画的例子中,如果能基于人-机-环的理论来设计,就应该考虑到没有信号时的情景。这时给用户提供离线的地图,让用户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任务操作。也要考虑在其他情景下增加提高界面友好性的设计,以提升用户体验。

对于移动应用来说,移动情景非常复杂,设备也很多样,人-机-环的理论能更好地分析环境和设备的特征给设计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设备能发挥潜能,基于情景来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设计使用户和移动设备之间实现交互的自然、顺畅。本章将从移动应用的情景特征、设备特征的角度出发,来对移动应用的基本设计特征进行分析。应用的使用情景特征

手机是一个很便捷、非常私有化的产品,人们一刻都离不开它。“永远在线、无处不在”的特性决定了移动应用情景的多样性,它的使用情景也决定了它的一些设计特征。做设计也要因地制宜

几年前,有这样一个观点牢牢地占据了我,那就是在移动设计时思考其状态下的不足之处。如文字输入不方便、屏幕大小受限、网络速度较慢的特性等,移动应用相对于PC应用而言只提供了简单的功能。因此,在有PC存在时,一般不会使用功能相同的移动应用,移动应用只是PC应用的延伸和补充。PC是否开启是使用移动应用的一个先决条件。在室内能接触电脑的地方,更多的用户会使用电脑,而不是移动设备。

随着智能手机的爆发,越来越多的移动应用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它们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要更多从移动设备的优势来思考设计。如移动设备携带方便、在何时何地都可以使用、永不关机、能够在任何姿势下方便地使用,以及触屏的交互方式等等,这些优势使移动应用更容易取得成功。移动应用不仅仅是PC应用的延伸,更是一种变革性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设计师们应该更多地基于移动情景来思考产品和设计,要以移动优先的方法来设计产品。

例如,当用户准备出差,移动应用可以扫描用户的日历项为用户规划去机场的路线,它也会通过地理位置判断是否已经到达机场,并及时提醒用户,同时显示用户预定的航班时间表。应用也会感知当前的环境噪音,根据噪音分贝选择振动提醒或者声音提醒。

因此,移动应用可以即时地分析用户所处的情景,基于情景给用户提供恰当的信息,这样的应用会使用户感到贴心。

在上一章中我们曾总结了三个典型的情景:休闲中、等候中和忙碌中。它们是我们对许多影响情景的因素进行分析后,总结出来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情景。在实际案例中,不同应用的使用情景差异非常大,需要详细分析影响情景的因素来使我们产品的体验得到更大的提升,甚至会因此产生新的产品需求。那如何才能通过情景分析来提取情景对设计的影响因素?

我们可以设计一张表格,把你的应用对应到表格中,去思考应用核心的使用情景是什么,以及有哪些核心的影响因素。情景因素

上表中举了两个例子,并列举了一些影响因素,不同的移动应用还会根据自身特有的情景来提取特定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设计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在移动端阅读新闻,由于有时持续时间会很短暂,用户不会长时间停留在应用上,一个好的应用设计应该能给每篇新闻一个摘要,让没有时间阅读新闻全文的用户也能了解新闻动态。

每个情景都受多个因素影响,那情景因素对具体的设计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设计中要如何基于情景来进行设计呢?这里列举一些影响因素并进行解释,目的在于启发设计师能从情景因素的更多维度来思考基于情景的设计。克服环境光的影响

用户既可能在中午阳光直射的时候使用手机,也可能会在漆黑的夜晚躺在床上时使用。因此,手机会在环境光照度很低(几Lux)到很高(几万Lux)的广泛区域里使用,环境光与屏幕的亮度对比会影响到人眼阅读内容的舒适性。同一个屏幕内容,在环境光低照度下,屏幕亮度过亮,长时间阅读会损伤视力;而在环境光照度很高、屏幕亮度过低的情况下,用户则会看不清屏幕内容。

现在各个手机平台都有亮度自动调节机制,但是,对于需要长时间盯着屏幕的应用,则最好允许用户随时调节亮度,使用户能感觉到舒适。

对于应用屏幕内的区域,对象和背景也有显示的对比度差异。对比度较低时,如果在正常光下识别较好,那么高亮度下的识别性会降低;对比度较高时,在低亮度的环境下,会比较刺眼,影响阅读的舒适性。因此,视觉设计师需要考虑环境光,让对象与背景有个适中的对比度,使应用在各个环境光条件下都有相对舒适的阅读体验。夜间模式和白天模式应对不同的环境噪音

用户会身处非常安静的会议室,也会拿着手机到热闹非凡的商场里。噪音是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噪音环境下,如何来思考移动应用的设计呢?

噪音会影响到声音线索。那么在噪音大的环境下,我们该如何设计用户认为重要的信息的提醒方式?反之,在非常安静的会议室,又该如何设计提醒方式?在设计声音提醒时,需要根据情景信息来思考。不然,用户可能会错过重要的事件,或者在需要安静的环境中因为提醒声音而变得难堪。

现在与语音相关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像KTV等强噪音环境会对语音产生很大的干扰,如何能在不同的噪音环境下来让用户和机器识别语音?这需要设计师对环境噪音的情境进行分析,去思考对应的设计策略。比如许多语音即时通信工具既可以让用户通过公放来播放语音信息,也允许用户通过听筒来收听语音信息,后者有效地避免了噪音的干扰。迎合用户的使用姿态

在不同的使用情景中,用户有不同的姿态:走路、坐着、干活中、贴耳倾听,等等。各种姿态下的持机方式各有不同,它们不仅会影响到用户的操作,也会影响到用户的注意力分配。

在iCookbook中,考虑到用户在制作食物过程中的各种姿态——手上粘满了面糊而无法操作手机,那么就可以让用户使用语音来查看食谱,这就减少了用户动手操作的麻烦,提升了用户体验。在走路时使用手机,注意力需要分配给马路环境,因此关注应用本身的注意力就会减少,要给用户提供更简单的内容、更大的文字等易于加工的信息内容,可以帮助用户减少注意力的负担。

在旺信中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收到的信息中语音信息与文字信息交错发出,用户既需要听又需要看,忙得不可开交。

如果用户正在用手机贴耳倾听语音信息,这时再收到非语音信息,应该把这些插在语音信息之间的非语音信息转化成语音信息,为用户连续播放。这样处理的信息具有连续性,便于用户听取,同时可以高效地获取内容。关注情景

当环境光变暗或者用户的视力有缺陷时,导致用户的眼睛离手机的屏幕距离过近。那么就可以依靠移动应用来判断用户是否需要更大的字体,为用户进行对应的切换。这样会使应用变得智能有爱。

总之,移动情景纷繁复杂,除了环境光、噪音、中断事件和持机方式外,影响因素还有很多。正确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处理好并运用到设计中,都能使产品的体验获得更好的提升。移动网络的特性

当前国内手机主要通过2G、3G网络和Wi-Fi三种方式接入移动互联网,其中在3G、Wi-Fi网络下,应用使用相对比较流畅;而2G网络速度较慢,用户往往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但2G用户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也迫使设计师们需要考虑移动应用在网速较慢时,怎样设计才能给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载入白屏

载入白屏的情况在应用中很常见,由于网速较慢而需要用户等待,这与移动应用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看到内容的心理预期相矛盾,最终会导致用户离开,甚至删除应用。然而,有些设计师本身在使用3G、Wi-Fi网络,网速相对较快,在设计时常常会忽视2G用户在网速慢时的体验问题。另外,也会碰到没有Wi-Fi热点,且流量已用完的情境,这时用户就会关掉网络,在无网络状态下,也需要思考应用能给用户带来什么。

当前的网络主要在2G、3G、Wi-Fi和无网络之间进行切换。但是四者之间的速度和使用情景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会对设计策略产生影响。2G网络下,网络速度慢,意味着一次加载的内容应该适量;2G用户流量包月,用户比较在意流量的使用情况,让用户来控制流量的使用很重要。3G网络速度较快,加载速度快。部分3G用户的包月流量也不是很大,也会在意流量的使用情况;Wi-Fi网络速度快,流量免费,不需要考虑流量的使用情况;而无网络下,需要给用户网络信息连接状况的提醒。

各种网络下加载的大致峰值速度,以及不同情景条件下的速度本身存在着较大差异。网络载入速度对比

很明显网速和流量是移动应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们对产品体验有多方面的影响。移动应用在加载内容时,都需要设计合适的加载策略,加载策略会受到加载内容的大小、内容的数量、加载时的网速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需要设计师们制定一些对应的加载策略。常见的形式有全页面加载、分步加载、懒加载、智能加载,以及离线访问等几种形式。

全页面加载全页面加载时,整个页面是一起下载的,页面会处于全空白,或者只有一个加载动画在动的状态。如果动画处理得不够好,很容易让用户失去耐心。一般适用于一屏只有一个元素的载入情形,如全屏图片的载入。全屏载入

这是页面加载最原始的状态,当页面元素较多时,这种载入方式需要所有的内容都下载后才显示内容,内容呈现的等待时间会变得更长。因此,在多元素的页面中,页面在载入框架时,可以先进行全页面加载,而后页面的元素可以分步加载,让用户先看到部分内容,其他内容再逐步加载,这就是分步加载。

分步加载分步加载是全页面加载的优化形式,为了让用户能尽快地看到部分内容,了解页面的基本信息。在Web端就经常使用这种加载策略。先加载较小的文字内容,再加载较大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让用户在网速不够快时也能提前预览。分步加载

在分步加载的页面中,当只加载了部分内容时,未加载的内容会对页面的美观程度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用户对页面内容的理解,这在图文的排列界面中可以经常看到。基本的解决方法是设计一些有品牌识别的默认图片来代替未加载的图片,使界面在未加载图片内容时,也能有较好的展示效果,让用户更好地理解界面含义。

对于无尽内容的界面,除了要做分步加载让用户快速获得内容外,还需要对无尽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段加载,这就涉及懒加载策略。

懒加载懒加载经常使用在无尽列表中,在用户滚动页面时加载更多内容。懒加载一般都是由用户的浏览行为来唤起内容的加载,当滚动到页面的顶部或者底部尽头时,会自动加载内容。

在进行懒加载时,需要注意的是一次要加载的内容的数量,一般是根据内容的大小和高度来决定,既能较快地载入内容,又能让用户更顺畅地查看而不用一直等待加载;另一方面是加载的时间,好的懒加载会根据用户的浏览速度去调节加载的时间点,而不是在浏览加载完的内容后才开始继续加载。懒加载

智能加载现在的手机用户很在意流量,而分步加载只能改变加载内容的次序而不能控制流量的大小。智能加载则会根据不同的网络来加载内容。智能加载

当应用判断出对应的网络后,应该给用户加载针对性的内容。对于2G网络,给用户提供最核心的少量内容,更多内容允许用户主动加载;对于Wi-Fi网络,可以给用户载入更多的内容,减少用户的点击次数。智能加载可以选择在Wi-Fi下载入所有内容;而在2G网络下,详情需要再点击一次才能载入更多。

另外,在智能加载中,根据网络的特性,也会采用对图片降级的策略。在2G的网络下加载非高清的图片,而在Wi-Fi网络下可以加载高清的图片。

离线访问当前的各大主流运营商的网络覆盖率也参差不齐,有些地方的网络效果也不甚理想,断网现象时有发生。而流量的限制会促使用户人为的关掉网络,这时如果没有离线存储功能的话,你的手机就约等于砖头了。在断网时访问iOS版的Evernote笔记,它会提示升级到专业版,专业版支持离线浏览,但是是要收费的。这只是证明离线功能对用户很有用,那么为什么要使用离线存储呢?

● 在断网的情况下也能使用应用,并能访问已有的数据。

● 减少流量的消耗。现在对于许多流量包月的用户,在使用移动应用时非常在意流量的使用。因为超出套餐的流量费用是很惊人的。减少流量的消耗为应用的使用者减少了使用成本。

● 减少访问时间。在使用离线存储后,用户访问内容的速度得到了极大加快,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当前的技术框架下,Native的应用本身是可以处理离线内容的。HTML5增加了离线存储的特性,只是当前的存储空间还只是限制在5M以内。设计师们在处理重复使用的内容时,可以更多地考虑使用离线存储的方式来提升用户的体验。

但是离线存储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要使用手机空间存放离线的内容,对于一些存储空间不大的手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