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对方接纳你的意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1 21:28:53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让对方接纳你的意见

如何让对方接纳你的意见试读:

内容提要

说服他人,有理有握是必须的,但同时更要有“情”,以情感人,再加上说理,这样你所要说服的对象肯定会接纳你的意见。

第一章 “情”服帝王

“感人心者,真先乎情”。诚挚、凄婉的情感往往比华丽的说词更易拨动人的心弦。

□触龙真诚说赵后

说服他人,有理有握是必须的,但同时更要有“情”,以情感人,再加上说理,这样你所要说服的对象肯定会接纳你的意见。赵孝成王元年,秦国进攻赵国,攻占三个城池,由于赵王年幼刚刚继位,赵太后执掌朝纲又无经验,秦国才趁机加紧侵略。赵大后急忙向齐国讨救兵,齐国答复道:“一定要将您的小儿子长安君送来做人质,我们才出兵。”赵太后不肯,朝臣们纷纷劝谏,赵太后便斩钉截铁地告诉左右道:“如果还有人再说要把长安君送到齐国为人质的,我一定要在他的脸上吐几口唾液。”群臣一时噤若寒蝉。左师触龙通过宫门看守者传话进去说要晋见太后,太后便怒气冲冲地等待他的到来。触龙进得王宫,慢慢地趋行到太后身的坐下,谢罪道:我年纪大,脚又有毛病,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因此,很久都未能进宫晋见太后您。自己暗暗思量,怕太后身体也有病痛,所以定要前来晋见、探望您。太后说:“我这个老太婆也不行了,只能以车代步了。”触龙说:“您的食量怎么样啊?”太后答道:“靠吃粥来度日啊。”触龙说:我近来食欲不佳,就强迫自己步行,一天走三四里,慢慢地就增加了食量,对身体的健康很有好处。太后说:“可惜我已经不太能行走了。”说着,她的面色也渐渐缓和下来。触龙说:“我有个小儿子名叫舒祺,不怎么成器。想到我已年老力衰,再也不能继续照顾他了,不知能否让他进入王宫担任黑衣卫士,也好了却我一桩心事。”太后说,“好。他有多大年纪了?”触龙说:“十五岁了。年纪是小了点,可我只想趁自己还未死的时候将他托付给您。”太后笑道:“想不到男人也如此疼爱小儿子?”触龙说,“嗯,比女人还要疼爱哩。”太后又笑道:“不对!女人对小儿子的疼爱远超过男人。”触龙说:“此话差矣,我以为您对燕后的疼爱远超过长安君。”太后说:“不对,我对燕后的疼爱远远不及对长安君的疼爱”触龙说:“此话欠妥。大凡父母疼爱子女,主要是为了他们的前途、未来着想。当年您送燕后出嫁,她将上车时,您拉住她的脚,哭泣不已,原因是想到她嫁得太远,很是哀伤。等到她嫁到燕国后,您一方面想念她,一方面在国家祭祀的时候,暗暗祷告道:不要让燕人休回娘家啊!这不是在为她的将来设想,好让她的子孙代代为王吗?”太后说:“是呀。”触龙问:“太后,您不妨再回想一下,赵国三代之前,从烈侯到肃侯,他们的直系子孙,至今还有封侯的吗?”太后说:“没有了。”触龙说:“除了赵国,三代之前其他诸侯的子孙至今还有承继者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难道君王的子孙当王侯不称职吗?不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但对社会无功、俸禄丰厚但对国家无劳,只是依靠一些权势而获得这些,这样怎能保持他们地位的永久呢?今天您让长安君享受尊贵的权位和肥沃的封地,而不让他在今天有功于国家,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取得威望呢?所以说,我认为您为长安君设想得不够深远,对他的疼爱不及对燕后的疼爱啊。”太后恍然道:“对,对。”于是立即委派长安君率百辆车,去齐国为人质。于是齐国派出救兵来到赵国,抵抗秦国的进攻。朝臣强行劝谏不得,触龙一席话就成功,关键是在于能够掌握对方的特殊心态,沿着对方的感情和心理逻辑循循善诱、步步深入,最后使之心悦诚服。触龙的说服战术,大致可分三步第一步:施之以礼。触龙拜见太后时,如果一味强谏,势必形成尖锐矛盾,而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所以他绝口不谈让长安君为人质之事,而是对赵太后关心体贴,问寒问暖,谈饮食起居的养生之道,从感情上打动了太后,打破了僵局,缓和了气氛,使“太后之色少解。”第二步:动之以情。触龙抓住对方爱子的心理,巧妙地提出了为自己的幼子求职的事,先从自己爱子谈起,情词委婉,引起太后感情上的共鸣;接着与太后争谁爱子爱得更深切,使太后转怒为笑;继而把太后的爱燕后与爱长安君作比较,引起“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主题。第三步:晓之以理。利用太后爱燕后与长安君表现不一致的矛盾,援引历史教训开导以后,联系国家安危,分析利害,使其认识到爱子深切与否关键在于是否“为之计深远”,接着提出主张:真正爱护长安君,应为他“计久长”,使其“有功于国”。终于使太后心悦诚服地答应:“诺,咨君之所使之。”于是,长安君为人质,齐出兵,秦军退。触龙不愧做思想工作的专家,他面对难以说服的对手,采用迂回战术,由远及近,由小及大,由己及人,由生活琐事到国家大事,由爱女到爱子,由自己爱子到太后爱子,由假爱到真爱,一步步达到了说服的目的。因此,对刚刚遭受挫折或不幸的人,不要直接指出他的错误,那样等于在他受到创伤的心灵上再撒一把盐,会产生逆反心理。说服这样的人,要体贴关怀,温暖他的心,以情入理,效果会好一些。

□将心比心真诚说服元世祖

要用感情打动对方,就要将心比心,真诚地用情感来软化他,使之被你说服。元朝征讨日本的军队已确定了出发日期(据推算,指至元十八年元军第二次征伐日本),太常少卿王磐入朝谏阻道:“日本是个小国,海道险阻而又遥远,如果征伐战争胜利了,也显耀不出我们的武力;如果失败了,反倒损害了我们的威风,臣子我认为还是不讨伐日本为好。”世祖皇帝听了,非常气愤,指责说,这不是你王磐应该说的话。又说:“征伐日本是我们国家的既定大政,说出触犯国家大政方针的话一概不能赦免,而你却说了,难道你心怀二心吗?”王磐说:“臣子我赤心为国效劳,所以我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如果我对元朝心怀二心,又何必从叛乱之地冒着死亡的危险来到这里?现在臣子已经八十岁了,又没有儿子,我如果心怀二心是图什么?”。第二天,皇帝派近臣前去好言劝慰王磐,劝他不要为昨天君臣廷争之事忧心,还拿出皇宫内府珍藏的古玩碧玉宝枕送给他。王磐也算得上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时一名正直的汉族官吏,他多次进谏和建议,大多为蒙元皇帝采纳。这次,他不顾八十高龄,还多管闲事,入朝谏阻已经决定了的征讨日本之战,提出征伐日本“胜之则不武,不胜则损威”,徒然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以致惹得忽必烈龙颜大怒,斥骂他对元朝“岂有他心”?好个王磐,他竟全然不惧,据理反诘道:“苟有他心,何为从叛乱之地,冒万死而来归乎?”原来,在中统元年(一二六〇年),王磐投靠李某,李某图谋叛乱,王磐发觉了就脱身逃到京城来,当天忽必烈就召见了他,表彰他的忠诚。王磐在这则故事中的话,即不是气势逼人,也不是妙语如珠,只是以一片忠君之情贯穿其中,因而显得忠心耿耿,情深意长。由此可见,以情入言,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你是否留心过,如果有人在陈述某种意见时,用诚挚而令人感动的语气对你说出来,你的心很容易被征服,而且不容易产生相反的意见。所以,你要说服人的时候,有时激起对方的感情比激起对方理性思考更为有效。假设有这样一个百事不顺的早晨,电话铃在响,孩子在哭喊,厨房的面包发出烤焦了的糊味。丈夫看一眼面包对妻子说:“天哪!你什么时候才学会烤面包啊!”对丈夫这样的话,做妻子的会是一种怎样的反应呢!A太太说:“是我的话,我就把糊面包扔到他的脸上去。”B太太说:“我会狠狠地教训他说,那么请你自己去烤吧。”C太太说:“我将受到极大的刺激,甚至只知道哭。”语言不同,反应是一样的——不服气。这种情绪决不会停留一会,而是使事态继续发展。太太决不心甘情愿再烤一次,丈夫上班之后,凌乱的房子没有人收拾,因为心情难以平静……。假设情况不是这样,恰恰相反,丈夫说;“亲爱的,这又是一个紧张的早晨——又是孩子,又是电话。你看,面包又烤糊了。不过没关系,让我来帮帮你。”对这种话,妻子们又是如何反应呢?A太太说;“我会感激得不得了。”B太太说:“我会感到舒服极了。”C太太说:“我不但舒服,还会拥抱他,吻他。”其实,面包仍然是烤糊的,然而,后一种话理解了人家的处境,没有训斥,没有怨言,自然使人感激。结论是一个:说服是以互相尊重和讲究方法为基础的。有些孩子做错了事,往往对任何斥责都听不入耳,但有时听到母亲动人肺腑的痛哭,反而会使其泯灭的良心复苏。所以如果你说服人的时候,仅仅着眼于主题突出,例证充足,声音动听,姿势优美,而说话抱着冷冰冰的态度,一定是无效的。要想感动别人,就得先感动自己。你要把一片真心通过自己的表情、声音输入听者的心底。

□包拯剖明心迹以“情”服人

表明自己的立场、出发点,剖明心迹,表达出自己对他人的真挚情感及其良好的原望,在这种胶程下,再用道理说服他,效果一定会很好。包拯升任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后,上奏宋仁宗道:“东宫太子的位置已空缺了很久,天下臣民对此深感忧虑,但陛下却对册立太子这重大问题长期不作考虑,这是为什么?”宋仁宗道:“你看应该册立谁为太子?”包拯说:“我以驽钝的才能蒙受陛下厚恩供职于朝廷,所以依着自己的责任向您恳求预先册立太子,这是出于对大宋江山千秋万世永世长存的考虑。陛下询问我谁可立为太子,大概是怀疑我有什么私心。我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而且也没有儿子,我并不需要为自己或子孙后代谋取什么富贵功名。”宋仁宗听了,很是高兴,便说:“这事还要从长计议。”包拯,人称“包黑子”、“包青天”,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一出铡杀陈世美的案例,成了中国各戏剧的保留节目,反映了人们对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为民作主的清官的向往和敬爱。据宋史介绍,包拯为官刚毅,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当时京城流传“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之语,权要贵戚的气焰只能为之收敛。然而,历史上的包拯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文艺形象上的包拯,后者往往有虚构、神化的痕迹。作为专制王朝的官史,他毕竟是忠于“家天下”的赵宋皇帝的,像本篇中的包拯劝仁宗册立太子,就是为了维护、巩固宋朝中央政局的稳定而发的。当仁宗对他询问太子人选时,他反应极为敏感,即刻剖明自己的心迹,以致使宋仁宗顿时清释疑虑。包拯这自辩,显然是为了表白自己的一心为公和光明磊落,他曾写过一首五言《戒廉诗》,首句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也正是这人格的自我写照。

□欧阳修巧用对比说太后

抓住对方的情感特征,用对比的方法打动他,这样再进行劝说,其说服的力量是可想而知的。宋英宗因病不能亲自处理政事,由曹太后垂帘听政。可是,由于英宗及太后的亲信左右常常制造谣言拨弄是非,致使两人之间彼此猜疑,产生隔阂和怨仇。大臣韩畸上朝奏事,曹太后哭泣着向他诉说她同英宗不和的缘由。韩畸就用天子有病来加以调解、劝慰,曹太后听了,神色很不高兴。于是,欧阳修便说:“太后侍奉仁宗皇帝已有数十年之久,天下臣民都知道您的仁慈胸怀和高尚德行。从前温成皇后深受仁宗皇帝的宠爱,太后您却同她相处得十分和睦、应付裕如,而今母子之间有什么了不得的事,反而不能相安无事?”曹太后听了,神色缓和了一些。欧阳修又说:仁宗皇帝在位时间比较长久,他的恩德普施天下,所以去世后天下臣民都拥戴太子,没有一个人敢反对的。现在太后只不过是个妇人,我们几个执政大臣也不过是不具非凡英才的书生而已,如果不是仁宗皇帝的威望和遗志,天下人谁肯服从我们呢?曹太后听了,沉默不语,以后很长时间也不再说英宗之事了。欧阳修既是北宋著名的文臣,又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在文、史上有很高成就,为“上承韩(愈)、柳(宗元),下开苏(轼)、王(安石)”的唐末八大散文家之一。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苏轼等都受到他的奖掖,本篇记载他调解曹太后与宋英宗之间的恩怨、矛盾,其舌辨之才远胜于韩琦。揣摸一下,他不外乎抓住两点:一是“今母子之间,反不能容耶”?母子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不应相互埋怨;二是“非仁宗遗意,天下谁肯听从”,中央权力的执掌和施行主要来自先帝宋仁宗的遗志,不应闹矛盾而辜负天下黎民的期望。可见,排难解纷的舌才来源于对问题和矛盾实质的透彻了解和分折,不看透“难”和“纷”的根本性质,就匆匆忙忙去“排”和“解”,如韩对那样,势必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问题的。

□李世民哭谏高祖李渊

情到深处,方可有意长这说,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特殊的情感关系来感化说服的对象,再晓之以理,则说服他人并不是不可能的。隋朝气数已尽,太宗(指李世民)暗地里筹划起义,常常礼贤下士,将家财散给下人和宾客,侠客和强盗全都愿意为他效命。等到各地义军蜂起,他便举兵夺取了河西。起义军又西上贾胡堡,隋朝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屯驻于霍邑,阻挡义军。正遇上连绵阴雨,义军军粮吃完,高祖(李渊,李世民之父)同将领们商议,想率军返回太原再作打算。太宗便劝谏说:“原来我们大举义兵是为了拯救百姓苦难,我认为应当先攻进咸阳,这样才可号令天下;今天,遇到小股敌人阻拦就退兵,恐怕随从我们起义的人,一听见这个消息就会顷刻解体、一哄而散。那么我们回去坚守太原一座城池,又有何用?说不定连保全自己生命的方法,都没有了。”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令他带兵返回太原。太宗于是便在军营外号陶大哭,声音传入营帐内。高祖召唤太宗进来,询问缘由,太宗答道:“现在军队凭藉正义的目的进军,进攻、战斗必定胜利;如果不战就退了兵,大家一定要散伙,一散伙,敌人就要趁机追击。敌人在后追击,我们却无力加以抵抗,败亡是必然之事。因此,我悲伤而哭。”高祖猛然醒悟,便立即下令停止退兵。自古以来,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大丈夫用情至急也会流下英雄泪。唐高祖李渊从太原起兵,目的是推翻隋朝,建立王霸之业。统帅军队的是智勇双全的李世民,当时二十岁不到,可在战斗中“常身先士卒,轻骑深入”,深受将士们信任。李渊素质平常,应变能力差,遇到敌人阻拦和军粮用完的问题就想退兵,李世民第一次劝阻,陈述退兵的弊端,李渊执迷不悟;紧急之际,李世民哭谏,情理并茂,尤其是讲到退兵关系到起义军及李氏身家性命的命运时,李渊才猛然醒悟,认识到:起义军是四方会集之师,气可鼓而不可泄,初战失利势必顷刻解体,于是停止退兵这一错误之举。世民哭谏的成功,表明了情感在劝说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情感是口才艺术的眼睛。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遇到默默无闻而且异常呆板的人,他们并非才疏学浅,有的甚至是满腹经纶,但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和他们谈话,如同面对一台会说话的电脑,你问什么,他答什么,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而且面无表情,死气沉沉。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缺少说话的欲望与热情。热情、活力,这是口才的血流,有了他们,语言才会有生命力,人们之所以需要语言,就是因为人类需要凭借语言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当人们因为听了你的说话而激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并不仅仅因为你的言辞如何美妙动听,而是因为你的语言中包含的真情实感激发了他们的共鸣,几乎所有演讲中的经典名篇都离不开这一条标准。那么,现在你所要了解的必然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剧界有一句名言:“要想使台下观众流泪,台上的学员必须先流泪。”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要真诚地面对他人,去体会他们的处境,感受他们的心情,同时,把你的真实感受告诉他们,当你不得不面对无话可说的尴尬的时候,不要以“我对他就是提不起精神”,或者“我实在是没有说话的情绪”来为自己开脱。试着按下面的方法去做,它会帮助你打开情感的闸门。真诚地面对听众,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他们。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相似的处境,在这种处境中产生的心理感受是互相理解的基础。不要隐藏自己的经历,或者害怕它们过于朴素而拼命堆砌华丽的词藻,名人轶事或者格言警句,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让别人怀疑你的诚实。例如,林肯在和道格拉斯进行竞选辩论时就是以真诚赢得了胜利。据说,在那场辩论接近尾声时,所有迹象都表明他已失败。最后一次轮到他演说时,他突然停顿下来,默默站了一分钟。望着他面前那些半是朋友半是旁观者的群众的脸孔,他那深陷下去的忧郁的眼睛和平常一样,似乎满含未曾流下来的泪水。他把自己的双手紧紧并在一起,偏偏它们已经太疲倦了,然后,他以他独特的单调声音说:“朋友们,不管是道格拉期法官或我自己被选入美国参议院,那是无关紧要的,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们今天提出的这个重大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远胜过任何个人利益和任何个人的政治前途。”说到这儿,他停下了,听众们屏息以待,惟恐漏掉一个字,“即使在道格拉斯法官和我自己的那根可怜、脆弱、无用的舌头已经安息在坟墓中时,这个问题仍将继续存在,呼吸和燃烧。”替他写传记的一位作者指出:“这些简单的话,以及当时他真诚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每个人的内心。”表现热烈。当你开口说话之前,应是满心企盼的神态,而不是像个要登上行刑架的人。直截了当,明白无误地告诉别人你要说什么,不要遮遮掩掩,羞羞答答,那样只会给你自己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或者让人家看起来觉得你在忸怩作态。只要是你内心深处情感的表达,总会激起别人的共鸣。丘吉尔在当他当选英国首相后的施政演说中说道:“我要向下院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有权利要求大家支持,我要说:来吧,让我们同心协力一道前进!”丘吉尔的强烈情感激发了英国人民的斗志,他的声音也响彻了整个世界,其演说也成为经典的名篇。记住:真诚、热烈的情感要比空洞的大道理更具有说服力与生命力,当别人因为听了你的说话而情绪激昂甚至痛哭流涕时,他们不是被你说服了,而是被你感动了。

□煸情动感郭舍人智救奶娘

利用他人的情感上的弱点,在关键的时刻出言以激,同样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汉武帝奶娘的家人在长安街道施暴于人犯了法,主管的官员请求武帝下令将奶娘的家室全都流放到边疆去,武帝只得批准。奶娘将要入朝面见武帝辞行。她先去见受武帝宠爱的宫廷演员郭舍人,向他哭泣求救。郭舍人说:“这样吧,你入朝拜见皇上后马上就告辞离去,走得快一些,并且要屡次回头看皇上。”奶娘便按照郭舍人的吩咐,面见武帝告辞后很快离开,并且屡次回头看武帝。这时,郭舍人突然大声斥骂奶娘道:“喂,老太婆,为什么还不快点走,陛下已经长大了,难道还需要吃你的奶过活吗?为什么还不住地回头看!”于是,汉武帝动了恻隐之心,可怜奶娘,就格外下旨不要流放、迁徙奶娘。郭舍人跟优旃一样,都是古代宫廷御用戏子中善良而具有幽默口才的仁人。他们“舌谏”的巧妙高明几乎如出一辙,相比之下,郭舍人似乎更胜一筹,因为他看透并抓住了武帝从小受乳娘养之恩而不忍看她被流放的深层微妙心理,成功地导演了这一出连奶娘也蒙在鼓里的激发皇上怜闵感情的“好戏”,使得武帝终于下决心赦免了奶娘。其实,说到底。郭舍人的“舌谏”对象不是武帝,而是主管奶娘家人案子、依法判罪的官员,郭舍人的“舌辩”不过是教唆皇帝以情徇法罢了,可发一笑!但其中所用的手法,却值得借鉴。

□动之以情,泣谏君王

古人劝谏君王的时候,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惟歌唱的形式较为有特点,而且再加上真情实感的泪水,可以使对方被你的感情所动,再适时说之以道理,就可达到劝谏的目的。请看下面几个例子:景公修筑长舍、正要美饰它,便刮起大风下起大雨来了。景公与晏子一起进入里边坐下来饮酒,将宫里的乐工招来助兴。酒兴正浓,晏子唱起歌来:“禾苗有穗啊不得收获,秋风吹来啊全部飘落。风雨吹拂摇散它啊,上天凋敝生民啊!”唱完歌,回头看看而泪水直流,又舒展双手向上挥舞。景公靠近晏子而劝止他说:“今天先生因我赐酒而告诫于我,是我的罪过。”于是废弃饮酒,停止工程,最终没有美饰长舍。以唱歌的形式进谏是古人的一种发明,齐国宰相晏子曾几次运用此法劝说君王,效果都很好。虽然,歌词并未直言所谏内容,但它运用比喻或隐语的手法,加入忠君之情营造一种独特的气氛,使对方感悟,纠正错误。无独有偶,歌谏的效果不错,泣的力量也不小。《左传》载:吴军伐楚,楚昭王出逃。楚臣申包胥为了复楚大业,前往秦国去求救兵。秦哀公认为,秦僻在西陲,兵微将寡,自保不暇,安能为人?申包胥说,楚、秦连界,楚国受兵而秦国不去救援,吴消灭楚后,必来进攻秦。如果你去帮助楚国,亦是固秦也,你救了楚国,楚国一定会情愿世世代代贡献于秦。哀公意犹未决,安排申包胥在馆驿住下。申包胥认为,楚昭王逃亡在外,我不能安心住驿站,请秦王速派兵。但是哀公仍不肯发兵。于是包胥不脱衣冠,立于秦庭之中,昼夜号哭,不绝其声。如此七天七夜,勺饮不入口。秦哀公被他爱国忠诚所感动,为之赋《无衣》之诗。秦王认为,楚国有此贤臣,吴国还要灭它,秦国无有此贤君,吴岂能相容?于是秦国接受包胥的说服,派兵去援楚。泣谏,蕴含其真情感人。悲情恸人,揣情激人,因而被许多朝代的大臣用以谏君。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因晋献公听信受妾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立幼子奚齐为嗣,重耳曾出奔在外19年。后来由秦国送回即位,是为晋文公。当初晋文公进入晋国到达黄河边,命令臣下抛弃随身带的竹筐、木盘、垫席之类的器物,让脸色青黑,手脚长茧的人走在最后。随行的朝廷重臣、文公舅父咎犯听到这个命令,在半夜放声痛哭。晋文公问:“我出逃19年,现在回国了,你不高兴而痛哭,是为什么呢?”咎犯抹着泪说:“竹筐、木盘、垫席之类那是途中用来供吃饭和休息的东西,您却要抛弃它;脸色青黑,手脚长茧的人,那是用来操劳服役的,您却让他们走在最后边。我听说国君摒弃贤士,无论什么忠良也不会任用;大王摒弃交游,无论什么忠直的朋友也不会结交;现在回到了晋国,我就在被摒弃之列了,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哀痛,所以哭泣。”晋文公解下身上的玉壁,对着滔滔黄河祷告:“祸福利害,如果不与舅父共同承受,有河水为证。”说完将玉壁沉入河中。表示盟誓。楚文王攻打邓国,途中宿营,命王子革和灵一起去采摘野菜。革、灵二人见有位老人背着一只筐路过,便向老人乞讨,老人不给他们,于是就殴打老人夺下筐子。楚文王知道了,命令将两人拘押起米,将要杀掉他们,大夫进言罪不当死。那老人就到军门说:“邓国干出些无道的事,所以你们才攻打它。现在君王的儿子殴打我,还抢夺了我的筐子,这比邓国还要不讲道义。”说完呼天抢天地嚎哭起来。军士将老人的那番话传告楚文王,文王召见老人说:“讨伐有罪的人自己却要蛮横地抢夺,这不是禁止暴行的办法,仗恃力气虐待老人,这不是教育年轻人的办法,爱自己的儿子却放弃法令,这不是保住国家的办法,对这两个儿子徇私情,毁灭以上三种德行,这不是治理国政的办法。”于是在军门外斩杀二子,来向老人赔罪。《反经》载,西汉时,梁孝王把朝廷通缉的羊胜等罪人隐藏在自己的王宫里。内史韩安国哭泣着劝说孝王道:“大王你自己思量,和当今皇帝的关系与太上皇的关系,以及当今皇帝与临江王的关系相比,哪种关系更亲呢?”孝王说:“我与当今皇帝的关系是兄弟关系,所以比不上太上皇与高祖皇帝。”韩安国泣不成声说:“当今皇帝与临江王是亲父子关系,然而高祖皇帝都说,手提三尺宝剑,夺取天下的是朕,所以太上皇最终不能当政治理天下,只能闲居栎阳(今陕西临潼)的宫殿里。临江王是当今皇帝的嫡亲长子,由于说话谨慎,再由于宫廷内部的家事而在中尉府中自杀,这是为什么?治理天下的君王,不因家事妨害国家的根本利益,所以才有这样的古语:虽有亲儿郎,怎么知道他不是凶残的猛虎?虽有亲哥哥,怎么知道他不是狠毒的豺狼?如今大王你位列诸侯王,喜欢听奸佞之臣的谗言,冒犯皇帝,违背法度。当今皇帝因为你有太后宠爱的缘故,不忍动用法律手段制服你,而太后日夜哭泣,盼望你能悔过自新,可是你却毫不觉醒,假如有一天太后去世,你又能依赖谁呢?”话还没说完,梁孝王便把羊胜等人交了出来。泣谏,史称哭谏。人不悲伤不流泪,流泪必有伤心事,这是人之常情。哭泣最能获得同情,悲状也可讨人怜悯。聪明的臣子善于利用人的这一普遍心理,往往无悲而泣,声泪俱下,用以作为幌子,吸引君王的注意力,乘机劝谏君王改变主张。申包胥哭秦庭,是谏臣运用泣谏最成功的范例。

□情敦义促谏君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在说服的过程中,注入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感情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就其实质来说,感情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关系在人们身上引起的具有不同好恶倾向的主观的心理活动和体验。唐书见解精辟:“动人以言,所感已浅,言又不切,谁人肯怀?”汉武帝一次偶染风寒,不能坐朝视事,待到他病体痊愈后,发现未央宫御马瘦了不少,便把御马官上官桀找来,气愤地指责他:“你是不是以为寡人一病不起,连御马也不能看上一眼了?”说完便准备把上官桀关起来治罪。上官桀机敏而真诚地申辩道:“吓死臣也不敢这么想。一听说陛下圣体欠安,臣就日日忧虑,夜不能寐,哪有心思在喂养御马了?臣失职,陛下愿杀愿罚,都请自便,只要陛下圣体安康,臣死而无憾。”这一席话未说完,上官桀已泣不成声。汉武帝被上官桀的真情打动,从此对他格外器重,把他从一个养马官提拔至骑都尉。汉武帝晚年又择上官桀受遗诏辅佐少主。情感是人的内心的流露,它闪烁着个性色彩。人们常见到这种现象:感情激动,话语滔滔;感情忧郁,少言寡语;感情深厚,无话不谈;感情淡薄,话不投机。宋代吴曾也说过:“人喜则言语易入,怒则言语难入。”这说明,语为情动,言为心声。汉文帝十三年间,齐国(汉代封王之国)太仓令淳于意是一位清官,后弃官从医,不幸将一个大商人的姨太太医死了,大商人告他庸医害命。皇帝下令,将他押送长安判刑。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跟随父亲来到长安,她要上殿见文帝,侍卫将她挡了回去。缇萦向文帝上书,说:“我父亲在齐国做官,百姓称赞他廉正公平,如今犯了法,该受刑罪。我所悲伤的是,人死之后不能复生,受刑之后不能复原,虽然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了。因此,我愿意被收入官府当奴婢,抵赎我父亲该受的刑罚,使他有机会改过自新。”汉文帝看了上书后,怜悯她的孝心,免除了其父的刑罪,并下诏从此废除肉刑。唐肃宗时,李辅国与张皇后商议,要把太上皇撵到西宫。一个叫李唐的隐士拜见肃宗。肃宗正怀抱女儿,于是对李唐解释道:“我很喜欢她,你不要见怪。”李后答道:“太上皇想见到您的心情,就和你想见到公主的心情是一样的。”肃宗听后潸然泪下,便去朝拜太上皇去了。此可谓是“忠至者辞笃,爱重者言深”。晋代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情见乎辞,言高则旨远,辞约则义微,此理之常,非隐之也。”在人类情感中,要数骨肉之情最为亲切深厚,一旦融情入辞,便能拔动心弦。古人以食之辞说理,以明理之言诉情,流传下很多典故。郭淮作关中都督时,屡建战功,颇得民心。他的妻子是太附王凌的妹妹,因为王凌犯罪,其尉连坐,应当一起处死。送妻上路那天,数万百姓大声哭泣着追赶着囚车,囚车走了数十里后,郭淮才命令侍从把妻子追回来。郭淮上书宣帝:我那五个孩子哀伤眷恋地思念他们的母亲。他们的母亲倘若死去,那么我等于没有了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如果都死去了,也就没有了我郭淮。宣帝见奏书说得凄婉、诚恳、字字感人,句句入理,于是赦免了他的妻子。辛京杲因为私自杖杀郭曲,有人上奏皇帝,辛京杲犯罪应该处死。皇上御批同意时刻,李忠臣冷不丁抛出一句话:“京杲早就该死了!”皇上问什么原因,李忠臣说:“京杲的父亲和兄弟都战死在沙场,惟独京杲还活到今天,所以我以为他早该死了。”皇上听了同情地流下了眼泪,说:“如果不是爱卿及时提醒,我就办了一件残忍刻薄的事了。”于是只是罢了京杲的官。

□激言励志谏帝王

人是有感情的,所以也难免有激动的时候。如果能用语言激起对方的感情,用志向使对方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那么劝服对方也就不太难了。楚襄王之父楚怀王因听信谗言,放逐屈原之后,不仅失去了当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优势,而用连年遭到秦国的进攻,变得一蹶不振,最后连自己也被秦扣留,客死秦中。楚襄王即位之初,同样不思进取,整天沉缅于酒色,偷欢苟安,不听谋臣庄辛之谏,结果尽失鄢、郢、巫、上蔡、陈等地盘,自己只好逃到城阳苟安于一域之地。这时才后悔顿足,当初不该不听庄辛的规劝。庄辛虽不满襄王的昏庸、愚昧,但念及受苦受难的楚国百姓和社稷,他还是动情地劝谏襄王:“我听到俗话说:见到兔子再找狗,为时不晚;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我也听说,历史上汤武王以百里之地而兴国,桀纣自恃有天下而亡国。今天楚国虽然变得弱小,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有数千里之地,不是远胜于百里之域吗?”楚襄王听后,又惊又愧,虽然没有说话,但从神情上观察是深受感动了。庄辛顺水推舟,一鼓而下,说:“大王你没见到蜻蜒吗?六只脚,四张翅膀,飞翔于天地之间,饥而啄蚊虻食之,渴以甘露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不想竟被顽童以胶丝作圈套住玩耍,最后成为蝼蚁的食粮。”楚襄王静静听着。“蜻蜒是小动物,不足为奇。黄雀呢,俯粟颗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不想最后惨死在王孙公子的弹丸之下。”楚襄王凝神看着庄辛,点点头,庄辛又继续道:“黄雀也是小动物。那么黄鹄呢?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可食鳝鲤,仰可啮陵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其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不是最后也成为猎人鼎中之物,盘中之餐吗?”庄辛说到此,瞥了襄王一眼,见其神情专注,便又说开去:“黄鹄之事也小,再看蔡灵侯吧。他南游高破,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水,食湘江之鱼,左抱幼妾,右拥美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虑,最后被灵王捆绑而去。”这回襄王有些不自在了,似乎坐立不安,但庄辛假装不见,一气呵成道:“蔡灵侯之事也不值得一提,再看看大王你自己吧,左州侯,右夏候、坐着车跟鄢陵君,寿陵君四处游览,吃的靠俸禄,不时还有人馈赠金银珠宝,与他们驰骋于高山大川,而不以天下社稷为虑,不念先王的重托,最后不是被流放于城阳吗?”一席话,说得楚襄王悔恨交加,“颜色作变,身体战栗。”从此,襄王便舍酒色,远小人,振作精神,励精图治。虽没有恢复到祖先的版图,但也没有被秦国迅速灭掉。欲话说:“请将不如激将。”激言励志术,说到底是“激”的艺术,只要刺激话语巧妙而切中要害,即使优柔寡断的人,也会顿生阳刚之气。楚襄王沉迷酒色已深,庄辛的说服善于以事喻理,以言激君,终使这位昏君痛下决心,幡然改过。战国后期,秦国势力强盛,韩国像其他诸侯国一样,倒向秦国。韩王甚至哀叹道:“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苏泰游说六国施行“合纵连横”之策,来到韩国,面见韩王宣惠公时说:“大王对秦好,秦必定要求韩北境与西境的要塞成皋与宣阳,今年你献给他了,明年他又要求割地。你想给他,已无地再给之;若不给他,则与他的关系破裂,从前尊奉的做法就前功尽弃,还会引来其祸。你韩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王的贪婪是无限的,用有尽之地,去迎合无限之求,此为民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我听说: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宁做鸡嘴巴,不做牛屁股。鸡嘴虽小,能独立自主,吃进东西;牛屁虽大,不能自己行动,只会拉屎。其意是,宁可做一个自由独立的小国,不要当大国的附庸。你这样的贤王要跟秦国合作,那就是做了牛后,我真替您堂堂韩王感到羞耻啊!韩王听了又羞又恼,大叫道:我死也不向秦国屈服!身挂七国相印的苏秦,在说服中仅用一句带刺激性的俗谚,就激发了韩王抗御强秦的决心。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是运用激言励志说服人的高手。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为了联吴抗曹,来到东吴。他觉察到,孙权正在为是战还是降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于是诸葛亮在孙权面前大谈曹操兵势强大,说曹操的骑兵、步兵、水兵加在一起足足有一百万。孙权一听,大吃一惊,追问:“这里面恐怕有诈吧!”诸葛亮一笔一笔算给他听,一共加起来不下一百五十万,最后说:“我之所以讲一百万,是怕吓倒江东呀!”这一激,孙权急了,问:“依先生之见,那么我东吴是战还是降?”诸葛亮见时机已到,便说:“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刘备)收复江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曹操已平定中原,南破荆州,威振四海,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困住夏口,希望将军衡量本身的力量,以应付目前的局势。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原抗衡,即与曹操绝交,如果不能,只能按兵束甲,北面降曹。如果外托服从的名义,内怀犹疑的念头,事急而不能作决断,那么大祸就要临头了。”又是强烈一激,孙权心虚了,反问道:“照先生这么说,刘豫州为何不降曹呢?”诸葛亮微微一笑,答道:“人各有志。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位壮士,却能守义不屈,何况刘豫州是汉室宗亲,英才盖世,群贤仰慕,像河水注入海中一样,如果壮志不酬,那就是天意,怎么可降节辱身,投降国贼呢?”最后一激,孙权拍案而起,说:“我孙权又怎么可以把东吴之地、十万之众拱手献人?好吧,但是要抵抗曹贼,非得联合刘豫州不可。”于是孙权决定派都督周瑜亲率水军三万,与刘豫州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得曹兵落花流水。古人运用激言励志说服人,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五代十国时期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北汉主刘崇乘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登基立足未稳,勾结辽国军队大举入侵。同年三月,在高平(今山西境内)交战,但周军将领樊爱能、何徽临阵脱逃,本该斩首,但周世宗念及二将在先帝开拓基业时都是有功之臣,有点踌躇不决。张永德进谏说:“陛下要削平四海,如果军法不立,纵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又有什么用呢?”周世宗被说服,立即将樊、何二人及其部将七十余人全部斩首,同时大赏有功将士。《宋史·后妃上》载,宋太祖赵匡胤登上大宋皇帝宝座,尊其母为皇太后。太祖拜太后于堂上,文武百官都来称贺,太后却神色不悦。左右大臣说:“我们听说母以子贵,现在您的儿子当了皇帝,为什么不高兴呢?”太后说:“我也听说为君难,皇帝置身于天下万民之上,如果治理失当,想做个普通百姓也不可能了,这是我所忧虑的原因。”太祖听此激言,再次跪下,说:“我一定牢牢记住。”古人云:“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人的情感世界里,大都潜藏着一种自尊、好胜、虚荣之心。激言励志,一般是趁对方萎靡不振或踌躇不决时,说些带强烈刺激的话语,煽动对方情绪,激发对方感情,从而唤起他的勇气、信心和豪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激言励志术运用了人们的心理代偿功能。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虚荣心,但有时由于某种原因,自尊心受到压抑,出现自卑、气馁的状态,此时若是正面开导,往往不能使之振奋,如果有意识地运用尖酸刻薄的话语,刺激对方心理痛点,撩拨其情绪,反而可使其自尊心从自我压抑状态中解脱出来,达到新的平衡。

□情理至深

——龙阳君说魏王晓这从理,动之以情是最常见的说服他人的一种方法,但也正是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效果,龙阳君谏说魏王就是一个例子。《战国策·魏策四》载:魏王和龙阳君同在一条船上钓鱼,龙阳君钓到十余条鱼却流泪哭了。魏王说:“有什么不舒服吗?这样子,为什么不告诉我?”龙阳君说:“臣不敢不舒服的,”魏王说:“那么为什么流泪?”龙阳君说:“臣因为所钓的鱼,”魏王说:“这是什么意思?龙阳君回答说:臣开始钓到鱼时,臣很高兴,后来钓到的鱼越来越大,现在臣简直想要抛弃先前所钩的那些鱼了。如今凭着臣的丑陋,却能为大王拂拭枕腐,而且让臣的爵位至诸侯,在朝廷上使人疾趋,在道路上使人回避。四海之内,美人是很多的,她们听说臣能受到大王宠幸,一定会提起裙裳奔向大王这里来,臣也就像先前臣所钓的鱼一样,也将遭到遗弃,臣怎能不流泪伤心呢?”魏王说:腪!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不告诉我?于是下令全国,有敢谈论美人的,灭族!龙阳君是魏王的宠幸之臣,他在钓鱼时借得鱼愈大而愈想弃前鱼,巧说魏王以固宠,讲得入情入理,晓以理,动以情,固宠的手法独具心裁。

第二章 “顺”服君王

直言进谏,据理力争诚然可贵,然而投其所好,顺水推舟,“顺”服君王又何尝不是一个好方法呢?

□顺水推舟 以谬止谬的晏子式的说服方式

说服人人,有时候刃直上并不是件明智的事,因为没有人喜欢被人否定与顶撞,尤其是掌握着他人生杀大权的君王。所以,这样的时候,如果能“顺”着他人的“意思”用以谬止谬的方法去说服对方。绝对不是一个坏主意。

春秋时期,齐景公所喜爱的一匹马突然暴病而亡,齐景公惋惜不已,把一腔怒气全发在养马人身上。他命令手下人操刀,准备对养马人施行肢解的酷刑。

这时,晏子正好在齐景公身边,见那刽子手执刀而进,晏子赶紧制止他们,命他们且慢行刑。晏子回转过来对景公说:“请问,古时候尧、舜肢解人的时候,是从身体的哪一个部位开始?”

尧、舜是古人所说的至高无上的圣人,怎么会随意妄杀无辜呢?所以景公惶恐地说:“尧、舜是圣人,是绝对不会肢解人的。如果真有国君会下令肢解人的话,那肯定是要从我开始。”于是取消了肢解的命令。

然而景公仍心有不甘,另下命令:“将他判处死刑!”

晏子听了,知道景公是不肯罢休的,然而再要强行进谏,恐怕不会奏效。于是晏子灵机一动,想了个法子。装着赞同景公命令的口气说道:“这个马夫死到临头,恐怕还不知道他犯的罪是多么的严重。让我来为君王把他的罪状一条一条地宣布,使他明白自己的确犯了十恶不赦的死罪,然后再将他处死。”

景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说:“可以。”

晏子就对养马人诉说罪状:“你共犯了三条罪名。君王令你养马,结果马没养好,反而被你所杀,这是你犯的第一条死罪。”晏子故意把马自己病死说成是被马夫杀死的。晏子接着说;“如果是普通的马,倒也罢了,偏偏你杀死的又是主上最喜欢的马。这是你犯的第二条死罪。使主上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了,必定要怨恨君上;诸侯知道了这件事,也会耻笑、轻视齐国。你杀死了主上的一匹马,使主上被百姓怨恨,国家也因此削弱而被邻国欺负,这是你犯的第三条死罪。所以现在定要处死你。”

景公听了,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好不尴尬。最后连声说道:“放了他,放了他。”

晏子在此则故事之中,并不是直接求情,而是顺着景公之意,推论出景公也觉得不妥的结果来,从而达到说服对方改变决定的目的。这种归谬之法,当真是用得精妙无比。

在说服人人使用归谬法之时,一定要注意归谬之法是以对方的论点为前提,将其推论出非常明显的荒谬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的虚假性。

例如,鲁讯先生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驳斥“文学作品的质量越高知音越少”的谬论时,用的就是归谬法:“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越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显然,这个结果是非常荒谬的,因此“作品愈高,知音愈少”的荒谬性就充分暴露出来了。

归谬法犹如一面显示谬误原形的放大镜,能使人们对错误的论点或论据看得更清楚,从而有力地说服对方,显示出说服的力量,因而常常为人所采用。

□顺水推舟是孟子进巧的方法

借梯上楼,通过古人或有威望的人的事便来编织一个“圈套”,让你所说服的对像“钻”进去,你也就达到了你预期的目的。

齐宣王向孟子道:“别人都劝我拆掉明堂,是拆呢?还是不拆?”

孟子答道:“明堂是国君接见诸侯、发布旨令的殿堂,大王如要实行王政,就不要拆。”

齐宣王说:“要怎样去实行王政呢?可以听听吗?”

孟子说:“从前周文王治理歧周时,对耕地的农户只抽九分之一的税;对做官的人赐给世代相承的俸禄,关卡和市场只稽查不收税;池沼鱼塘不挂禁止捕鱼的禁令。对犯罪的人,刑罚只施及他本人,不牵连他的眷属。年老独身或死了妻室的的男人叫鳏夫,年老死了丈夫的妇女叫寡妇,年迈而膝下无儿无女的人叫独老,死了父母的孩童叫孤儿。这四种人是社会上穷苦无依的人。文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时,一定要优先抚恤这四种人。《诗经·小雅·正月》说:富人享乐,欢乐融融,孤独受罪,穷苦飘零!”

齐宣王说:“这话说得好!”

孟于说:“您既然认为好,那为什么不去实行?”

齐宣王答道:“我有个毛病,我贪钱爱财。”

孟子答道:“从前周王朝的创始人公刘也贪钱爱财,《诗经·大雅·公刘》篇说:聚粮于庾,贮粮于仓;包装携带熟食干粮,熟食干粮,装满橐囊,周民和睦,为国增光。张设弓箭,全副武装,干戈戚扬,扛在肩上,开始出发,迁徙远方。所以,要做到留下的人仓里有积谷,走的人橐囊里装有干粮,然后才可以出发,要是大王贪钱爱财,与百姓一同享用,对于实行王政又有什么困难呢?”

齐宣王说:“我还有个毛病,我贪爱女色。”

孟子说:“从前周王朝的先人太王也贪爱女色。非常宠爱他的妃子。《诗经·大雅·绵》篇里说:周人先祖,古公禀父,策马疾驰,早早赶路。从那分西水滨出发,急急忙忙来到岐下。古公禀父偕同姜女,察看地势,筹建房屋。在那时,家中无找平到丈夫的怨女,外面无找不到妻子的男人。大王如若贪爱女色,但如能满足百姓在这方面的要求,那对于实行王政又有什么困难呢?”

孟子的“仁政”(或曰“王政”),其内容是什么?本故事具体地告诉人们,他是要国君仿照周文王的做法,实行薄徭、轻赋、宽刑,对鳏寡孤独者进行抚恤,然而,这就势必要影响到执政者的收入和享受,故而齐宣王只是说好却并不想实行,并近似无赖地说自己“贪货”、“贪色”以为推托,孟子则顺水推舟,并不正面批驳,还是运用《诗经》,劝说齐王学习周朝开国君主,与百姓分享“货”、“色”,满足平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孟子所谓“明堂是国君……”其实就是预设的圈套,齐宣王心气平和地钻了进去。

孟子所谓“明查是国君……”其实就是预设的圈套,齐宣王心平气和地钻了进去。

□颜率假给九鼎引齐王上当

人都有“贪”念,有“贪”心,这是人性的弱点,假使能够抓住你所要说服的对像的“贪”处的话,再利用你的计巧,就会引导对方的思路跟你走,从而获得说服的成功。秦国派军队进逼周朝都城,索取国宝九鼎。

周王很是担忧,臣子颜率说:“大王不必犯愁,我东去齐国请救兵。”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国不讲道义,竟派兵要逼周天子交出九鼎。周朝群臣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秦国还不如将它送给齐国。大王若能出兵救援周天子,不但能在诸候间博得好名声,更可获至周朝国宝九鼎,岂不一举两得?所以恳请大王出兵救援。”

齐王听了大喜,便派兵五万驰援周都,秦军只好退兵。于是,齐国便倚功向周天子索取九鼎,周王又担忧了。

颜率说:“大王不必忧心,我自有妙计解决。”

于是,颜率又来到齐国,对齐王说:“周朝靠了齐国的道义,君臣父子都保全了性命,因此,很愿意兑现诺言,献出九鼎,只是不知从哪条路运到齐国为好。”

齐王说:“可从韩国借道而过,运到齐国来。”

颜率说:“不可。须知韩国君臣想得到九鼎已谋划了好久。九鼎到了韩国,一定会给扣留的。”

齐王说:“那向楚国借道。”

颜率说:“不行,楚国君臣也想得到九鼎。”

齐王说:“那我应该走哪条路才好?”

颜率说:“这正是我为您大伤脑筋的事,九鼎不是酒壶酱瓶,可以拎着到齐国来。当初周朝替换商朝时,动用了八十一万人来牵拉九鼎,今天即使有这么多人,但又应从哪条道路运输才安全呢?”

齐王懊恼道:“原来,你从头到尾都在骗我,你就是不肯把九鼎给我。”

颜率道:“我不敢欺骗您。只要您从速决定从哪条道路上运输,我们的九鼎随时等您来拿。”

齐工叹了口气,只好罢休!

古人说:“胸中有甲兵十万。”是说智慧运用得当,运筹帷幄可制胜千里。秦国派重兵进犯周朝索取九鼎,可谓志在必得,颜率早就谋划在胸,凭三寸不烂之舌诱得齐王派出五万兵驰援解了周天子之危。而对齐王的索取,颜率又强调借路扣留九鼎的危险以及道路、运输的种种困难,使得齐国想得到九鼎的愿望落空,等于白白为周朝出了一次兵,颜率的智慧加上善于表达的口才,这种说服的力量岂不是胜过甲兵十万?

□魏征顺势投缘论剖腹藏珠

一天,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西域的商人只要得到美丽宝贵的珍珠,就剖开自己的身体把它藏起来。有这回事吗?”

侍臣答道:“有这回事。”

唐太宗感慨地说:“唉,这太愚蠢可笑了。像他们这做法,人们都认为他们只爱惜珍珠,而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由此看来,官吏们受贿犯法与帝王贪求奢侈享乐而致使国破家亡,与那些愚蠢可笑的西域商人剖腹藏珠相比,真是没有什么不同。”

魏征听了便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道:有个患健忘症的人,在搬家时竟将妻子忘掉了。孔子接嘴道: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呢,桀与纣他们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忘掉了。”

太宗笑道:“说得好。我要同诸位臣子同心同德相互帮助,治理好国家,这样大概就可以避免被人讥笑为剖腹藏珠了。”

这是一个充满风趣而蕴意深刻的舌辩故事,舌战的对象很特殊:不是当时当地的人,而是远在西域的商人和已经死了的古代昏君桀和纣。唐太宗李世民与谏官魏征两人,一吹一唱,竭力对舍本逐末、剖腹藏珠的愚人愚事给予讥刺和抨击,造成了自我告诫、谨慎施政的气氛,可谓具微言大义效果的君臣之辩。不过,李世民是以比拟直接讽刺贪官和昏王,而魏征则引用古例进一步附会太宗的观点加以引伸发挥,从而使君臣趣话所含的政治性真理显得更雄辩有力,而之所以达到这个效果,就是因为魏征能从观点一致的问题谈起,引起太宗共鸣,从而因势利导,达到目的。

因此,当我们与人谈话时,不要一开始就讨论意见相左的问题,要以意见相同的话题作为开头,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一直讲些对方同意的见解,使得他没有机会说:“不。”

欧佛斯屈特教授曾说:“不这个答案是最难克服的障碍,一个人一旦说不以后,即使想反悔,也得为先前的自尊付出代价。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将对方导入肯定的方向,而不要让他持否定的论点。”

一个有技巧的人会让对方在开始时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而回答一连串肯定的答案。这样会使他的心情松弛,就好比撞球,只能依着球杆的力量前进,而无法倒退。

当一个人说“不”的时候,他全身的神经、肌肉系统都会处于紧张状态,而欲采取抵制态度来防卫外力的干扰。但是一个人说“是”、“对”的时候,却是处于松弛状态,它能以开放的胸怀接受新的意见。所以,我们愈能使对方说“对”,就愈能达到说服的目的。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但大多数人却忽视了它的重要。好像事实上要与人唱反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独特,这有什么好处呢?只为了自己高兴?也许你会为此而沾沾自喜,但别梦想它会为你带来任何帮助。

下次,当我们要批评别人时,赶快先想想在一开始交谈时,立即就让对方说:“是的,是的,”他就会忘掉争执,并很乐意接受你的建议。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一再昭示:为人处世要懂得温文柔和。所以如果你想要说服他人,那么,就应该先从观点一致的问题谈起,使他同意你的看法而连连称是,待其放松戒备后,再引导他逐步接受你的要求,以达到说服的目的。

□顺势而攻与正反实说的进谏之策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回他狠狠责备一番:“我原以为你能力很强,才放心将东阿交给你治理,没想到你搞得一塌糊涂,我非重重处罚你不可。”

晏子说:“请再给我三年时间,我会彻底改变方式来治理,到时候如果还不行,我愿意被处死。”

景公答应了晏子的请求。

结果才经过一年时间,年末政绩考核时,景公一听晏子回京城来述职,就马上亲自去迎接:“了不起了不起,你果然没骗我,这一年的政绩真是好极了。”

晏子说:“以前我治理东阿时,禁绝一切的关税贿赂,天然的鱼盐之利都开放给贫民,东阿的百姓没有一个挨饿受冻,却被您责罪;这一年来我换个方式,关税贿赂一概接受,鱼盐之利完全由权责之家垄断,并且增加税收来伺候你身旁的亲信大臣,东阿现在有一半的人民正在挨饿受冻,反而我却得到嘉许。这么荒谬的结果,我实在无法再治理东阿了,请允许我退休,将职位交给比我能干、有办法的人吧!”

景公一听,赶快向晏子谢罪:“我知道自己错了,请勉为其难再帮我治理东阿吧!往后我绝不会再听信谗言,干涉您的治理了。”

人们都说:“实践出真知”。晏子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受到责难时并不针锋相对的与齐景公争辨,而是顺着齐景公的意思,以亲身的实践,用事实来说话。这则故事一方面说明了晏子说服策略的对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资料搜集工作的重要性。

兵家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谈判中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因此,谈判前的资料搜集工作非常重要。

能不能掌握充足的资料,不仅关系到己方能否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且也关系到谈判桌前能否说服对方,掌握主动权。

所以,谈判前必须努力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

应当设法了解谈判对手的各种情况,摸清对方的底细。应该尽一切可能,准备好各种有关的情报资料,并通过研究对方的资料把握线索顺藤摸瓜,预测其谈判立场。

当年美国总统肯尼迪为前往维也纳同原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谈判作准备时,曾将赫鲁晓夫的全部演讲和公开声明进行了研究,还研究了苏共领导人的全部资料,甚至包括他们的个人爱好与兴趣等。情报的积累和分析,使谈判者能胸有成竹,在谈判时处处占有优势。

与谈判主题有关的资料搜集得越多,越能避免在谈判中因情况不明而受对方的误导,并且对自己所要求的条件以及自己向对方提供的条件充满自信。

例如谈判的主题是一幢楼房的买卖,那么与该主题有关的资料至少包括:

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该楼房所属地段在城建规划中的处境;

楼房的产权归属、建筑结构与现有价值;

银行对房地产买卖的贷款条件;

等等。

同时,任何谈判都同说服一样都离不开人,人的千差万别可以使同样的谈判主引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搜集有关谈判者的资料也是不可少的。

从大范围来看,与谈判者有关的资料可以包括不同的民族文化、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从小范围来看,应该包括性格、学识、习惯等等。

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由于晌何文字或口头的信息资料都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因此,难免有片面性。所以,这时候就要注意灵活变通,充分发挥说服的力量,从而取得意想的成功。

□孟子用投其所好的方式进谏宣王

有一次,孟子谒见齐宣王,问:“您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么回事吗?”

齐宣王有些不好意思,只得据实而言:“我并不是爱好古代音乐,只是爱好一般流行乐曲罢了。”“只要您非常爱好音乐,那齐国便会很不错了,无论现在流行的音乐,或者古代的音乐,都是一样的。”

齐宣王说:“个中道理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问:“一个人单独地欣赏音乐,与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当然跟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些。”

孟子又问:“跟少数人欣赏音乐,与跟多数人欣赏音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当然跟多数人一起欣赏更快乐。”

孟子立即接着说:“那末,就让我对您谈谈欣赏音乐和娱乐的道理吧。假使您在这儿奏乐,老百姓听到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声音,都感到头痛,愁眉苦脸地议论纷纷:我们国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我们苦到这般地步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您只图自己快乐而不同百姓一同快乐的缘故。假使您在这儿奏乐,百姓听到了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声音,全都眉开眼笑地互相告诉:我们的国王大概很健康吧,要不怎么能够奏乐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您同百姓一同娱乐啊。如果您能同百姓一道娱乐,就可使天下归服。”

齐宣王听后不住地点头赞同。

孟子这番劝寻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揣摩他人心理,以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为开端,因势利导,让对手产生“认用反应”,引其就范。

凡是拜访过罗斯福的人,都惊讶于他的博学。无论是小牛仔,政治家还是个外交官,他都能针对其特长谈上一翻,而原因就在于:罗斯福在会客之前,总是要先了解对方的特殊兴趣。然后专门研读这方面的资料,以作为聊天的话题。

罗斯福深谙这一点:抓住人的最佳方法,就是谈论对方最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说服对手的过程中,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试想:如果不能引起对手的注意,又怎能说服他呢?

在与上级相处中,也要注意谈论领导感兴趣的事情,大大小小的领导者,要领导好一个单位,就一定会有他感兴趣的或是正在考虑的一些事情,而当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是正在集中考虑的问题,总是希望能够寻找到知音,寻找到支持者。如果此时下属能从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并能谈出一些深刻的看法或者独特的看法,自然就能使领导产生认同感,从而因势利导一举成功。

70年代,有个县委书记对如何改造穷队的问题十分感兴趣,他决心在这方面做出成绩来,让穷队的农民能解决温饱,并逐步富裕起来。后来他调到另一县工作,仍然集中思考这个问题。调到新的地方以后,在了解熟悉新的地方的情况时,第一次碰到的一个下属对他提出了这么个问题:“全县粮食产量在×××斤以下,人均纯收入在×××元以下的生产队有×××个,如果这些生产队能达到全县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了不得的成绩,那些地方的农民会山呼万岁。”这可说到这位县委书记的心坎上去了,他不但与这位下属长谈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以后还专门邀请他就如何改造穷队确实商谈了多次。领导的兴趣又促使下属产生了兴趣,这位下属对改造穷队确实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和可行的建议,使这位县委书记改造穷队的雄心壮志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实现。这位下属也因得到领导的重视、信任、赞赏而逐步成熟,后来担负了县里一项重要工作。

可见,投其所好的方式是多么地切实可行。因为谁都希望找一个知音能够与自己共同讨论分析,如果你能从这一点入手,投其所好,那么你在说服他人的时候,肯定是会顺利成功的。

□弦章引而不发、先退后进而劝景公

有一次,齐景公练习射箭,不意一箭飞出靶外,他正欲叹息,谁知围观的群臣却一齐喝起彩来。景公觉得这样阿谀奉承,实在太不像话了,当即变了脸色,扔掉弓箭,叹起气来。

正在这时,弦章走了过来。景公又长叹了一口气,对他说:“晏子死了已经有十七年了,十七年来,我就再没听到有人批评过我的过失,像刚才我明明一箭射出靶外,居然群臣还是一片喝彩之声,整齐得如同从一张嘴巴里喊出来的一样,你说这像话吗?”

弦章点了点头,说:“这当然是群臣的不对,他们既没有看到您过失的智慧,又缺乏敢冒犯您脸色的勇气。但是,我听说,君王有什么样的行为,臣子会立刻跟着仿效,像尺蠖这种虫一样,吃了黄色的叶子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绿色的叶子身体就变成绿色。这么看来,群臣谄媚,恐怕与君王的喜好不无关系?主公也得好好反省反省才是。”

景公听了,顿时又愧又喜,连说:“没错,没错。今天听你这一番话,反倒你是国君我是臣子了!”

弦章此番劝说,用的是引而不发,以退为进的方法,顺着对方的话题说下去,然后旁敲侧去地指出对方的不足,使对方觉醒。

这种说法,在推销中应用颇为广泛。

先退后进是利用“对,但是……”的说话技巧,间接地否定顾客的无数反对意见的推销术。这种方法是根据有关事实和理由的础上进行的,是推销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法之一。

下面请看实例:

顾客:“我不需要这东西。”

经过分析,推销员认为顾客的意见是没有什么理由的,他用“但是”处理法来间接否定顾客意见。

推销员:“是啊,许多人都认为自己不需要这种东西,但是如果真正了解这东西的用途,你也会改变原来的看法,事实上……”

从此例可以看出,“但是……”推销术首先是承认顾客的意见同时提供更多的信息,间接地否定顾客的意见。

顾客:“这种材料不耐用,我们不要!”

经过分析,推销员认为这个意见的根源是出于顾客的成见和对产品的不了解,于是推销员说:“是的,在一般情况下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顾客:“这种颜色早就过时了。”

经过分析,推销员知道这个反对意见来源于无知。于是,推销员说:“先生,您有眼力,要是在去年我也认为这种颜色过时了。真是只有过时的思想,没有过时的颜色……”推销员谈话方式是赞美顾客,然后再进行推销揭示和教育,间接否定顾客意见。

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先退后进的说服方法其关键在于善于利用“但是……”语言技巧,它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第一,你不直接反驳对方,而间接否定对方意见,一般不会直接冒犯对方,有利于保持良好洽谈气氛,你的见解也容易为对方所接受。

第二,可以为你的谈话留下一定余地,有利于你认真分析对方有关意见,制订具体的处理方案。

□晏子借船过河说服景公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专人烛邹来专管看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斩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处往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儿而杀人,这是你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条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这个故事就是下级迂回地批评领导,表达反对性意见、并被领导心悦诚服的接受的很好的一个例证。很明显,晏子是反对景公重鸟轻人的,但他看到景公正处于气头上,直谏反而不妙,于是就采取了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齐景公得到领悟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达到了既救烛邹之命,又得以说服景公的目的。而且,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触犯景公,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摩擦,使领导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它支撑着我们的自信,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的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当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会感到,气窜两肋,肝火上升,血管贲张,心脏加快,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做出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映。

自然,对于许多上司来说,由于历事颇多,久经世故,是能够临危而不乱,沉得住气的,不会立即做出过激的反应。而且,许多上司还是有一定心胸的,不会偏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其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于上司处于指挥全局的岗位上,又加入了权力的因素,上司是很难避免出现愤怒情绪的。下属的直言不讳,往往会使上司觉得脸上无光,威名扫地,而上司的身份又决定了他非常需要这些东西。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上司自尊心受损,大失脸面。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你的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上级的观点或方案,怎么会使上司不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上司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已是别无选择,他只有痛击你,把你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而问题的合理性与否,早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谁还有暇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

事实上,我们会发现,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古人以迂为直的奥妙所在吧!

□厨师顺势而下不自己清白

有一次,厨师对晋文公献上一盘烤肉。不巧,文公发现香喷喷的烤肉上,竟有一根头发。于是,文公大为恼火,就找来厨师,怒气冲冲地责问:“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让头发沾在肉上,你是想噎死我是不是?”

厨师说:“仆违犯了三种该死之罪。第一,菜刀虽然锐利无比,却无法将头发切断;第二,将竹筷插进肉中时,却粗心大意地没有发现头发;第三,虽然炭火烧得通红,即使能把肉烤熟,却无法把头发烧断。”“原来如此,我理解了。”

于是,晋文公沿着线索,找出真凶,还了厨师的清白。

此厨师真可谓是艺高胆大,面对晋文公的怒责,仍能平静自如,不直接反驳晋文公,却是顺是顺着他的追问下,巧妙地将蛛丝马迹呈在了晋文公的面前,从而指出问题的实质,达到了说服文公,还自身清白的目的。

□许绾顺势而攻谏魏王

魏王要建造中天台,下令说:“敢于事说谏的人判死罪。”许绾背着箩筐拿着铁锹到朝廷,对魏王说:“听说大王要兴建中天台,在下希望能助一臂之力。”魏王说:“您能有多大的气力帮我呢?”许绾说:“虽然没气力,可以估算建台所需的条件。”魏王说:“有什么高见?”许绾说:“在下听说天和地相距一万五千里,假如大王取其一半就该起一座七千五百里高的台。高度如此,它的地基每一边就要有八千里长,把大王的领土全用上,还不够做台基。古时候尧、舜分封诸侯,四境每边才有五千里长,大王如一定要起这个台,就要先派兵征服所有的诸侯,把诸侯的领地全部占有还不够用,又要去征伐四方蛮夷之地,达到四境每边八千里才够作台基之用,此外木料等等建筑材料的积累、人工劳力的众多、仓库粮食的储备,其数量都要以亿万计。所以八千里以外的地方,要完全开垦种植,才能够供给建台役夫的需要。建台的物资已经准备好了,才能开始修建。”魏王没有话来回答,于是停止了修建中天台的计划。

魏王要建造中天台,下令说:“敢谏者死。”许绾则采取“顺势而攻”法进行劝服。他说要为筑中天台助一臂之力,这样便引起了魏王的兴趣。许绾顺着对方的思路,为建造中天台出了许多“主意”,使魏王也感到建造中天台有些荒唐,只好停止修建计划。“顺势而攻”法是说服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顺其所好,攻其所蔽”。不正面直接地否定对方的谬误,而是沿着其逻辑引申发挥,在放大其谬误实质的同时,使其自悟,从而达到规劝的目的。

这种方法为什么这样轻易就能奏效呢?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领导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意见,不敢于先入为主的将你的意见一棒子打死。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就提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每人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有些问题可以不必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相反,可采用间接的方法来指出问题,有时效果反而会更好。

卡耐基举例说:斯瓦伯有一天中午在他的一个钢厂中经过,遇见他的几个工人在吸烟。刚好在他们的头顶上就有一块布告牌写着“禁止吸烟”。斯瓦伯是否曾指着这布告牌说:“你们不识字吗?”没有,斯瓦伯没有这样做。他走到这些人前,给每个人一只雪茄,说道:“孩子们,如果你们到外边去吸这些雪茄,我很感激。”这样,他们知道自己已经犯了这项规则,他们赞赏他,因为他没有说什么,并且给他们一点小礼物,使他们感到他的话重要。人哪能不喜欢这样的批评方式!

其实,任何方面的谈话对对手也是很普通的人,通过迂回的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并力求使对手改变主张,仍然是十分奏效的方法。你无须过多的言辞、无须撕破脸面,更无须牺牲自己,就可以说服对手,接受你的意见。

优孟原来是楚国的乐官,身高八尺,富有辩才,常常用说笑的方式讽谏楚王。楚庄王的时候,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着五彩鲜艳的锦衣,养在富丽堂皇的房屋下面,睡在设有帷幕的床上,拿切好的枣干来喂它。后来马因为长得太胖而死了,庄王让群臣替它办丧事,想把它用棺椁装敛起来,用大夫的礼仪埋葬它。左右的人都争论这件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人再敢以葬马的事来当说客的,就杀死他。”优孟听到了,走进殿门,仰起脸来大哭。庄王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哭。优孟说:“这匹马是国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的?国王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轻了。请国王用人君的礼仪埋葬它。”庄王说:“如何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优孟回答说:“臣请求国王用雕刻花纹的玉做棺材、用文梓本做椁,用螰、枫、豫章等木做题凑。派甲士挖扩穴,让老人和儿童背土。齐国、赵国陪侍在前面,韩国、魏国在后面护卫。庙堂祭祀用太牢为祭品,封给万户大的地方作为它的俸邑。诸侯听到了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贵重马。”庄王说:“寡人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怎么办呢?”优孟说:“请替大王把它当作六畜来葬埋,在地上挖个土灶作为椁,用铜铸的大鼎作为棺,用姜枣调理,下面铺上木兰树的皮,用梗米为祭品,用大火炖煮,埋葬在人的肚肠中。”于是楚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要使天下人听到他贱人贵马的事情。

优孟说服楚庄王别葬马,不是直言相阻,而是以退为进顺势而攻,先消除了庄王的对抗情绪和排斥心理,最后取得说服的胜利。

由此可见,顺势而攻的交谈方式,是一种有效的交谈策略。它表面是退缩,实质是进攻,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就像拉弓箭一样,先把弓弦向后拉,目的是为了把箭射出去。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几点:

要知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有度,退要适度,进要有力,有如拉弓,过度则弓弦易断,不够则不能把箭射远。此外,生拉硬扯是不能取得好结果的,只有顺应对方的话题和心态,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才能退得巧妙,进得有力。

□子西顺其自然、见机而动谏楚昭王

楚昭王想要到荆台游玩,司马子期来说服楚王说:“到荆台游玩,左有洞庭湖的波涛,右有彭蠡口的江水,南望是猎山,下临方淮河,在那里玩乐能使人忘却年纪忘却生死。国君去游玩的,都因此亡国。希望大王不要前去游玩。”楚昭王说:“荆台是我的地方,有这样的地方就该去游玩,你为什么要阻止我去游玩呢?”于是生气打了他。这时,令尹子西驾好四匹马拉的安车,径直来到宫殿下,说:“今天到荆台去游玩,不能不去观赏。”楚昭王上车拍着他的背说:“到荆台游玩,我与你共同享受这种乐趣。”子西让马行走了十里路,拉住马缰停了车,说:“我不能下车跪拜,只希望能说几句话,不知大王肯听听吗?”楚昭王说:“只管说吧!”令尹子西说:“我听说,作臣子的忠于他的君主的,拿官爵俸禄来赏赐他是不够的;作臣子的阿谀他的君主的,用刑罚来惩处他是不够的。像司马子期这样的人,是忠于君主的;像我这样的,是谀臣。请大王杀死我,惩罚我的家人。并给司马子期加赐俸禄。”楚昭王说:“如果我能停止游玩,听从你的劝服,也只能禁止我自己游玩罢了。后人肯定还会来游玩荆台的,而且不会有完结的时候,那又怎么办呢?”令尹子西说:“想要禁止后世的人来游玩是容易的,请大王驾崩之后,在荆台修筑陵墓。因为从古到今,还未曾有过带着钟鼓管弦等乐器到祖先的坟墓上游玩的人呢。”于是楚昭王驱车返回,终于不去荆台游玩,并且命令撤去先前的一切准备。孔子在鲁国知道这件事后,说:“真好啊,令尹子西!他在十里之外劝谏楚王,还能考虑到百代之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