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4 04:40:19

点击下载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手册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手册试读: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这两类组织的影响力日益凸显,迫切需要从实际出发,在这些组织和群体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党的影响和作用渗透到新的经济社会空间,把新的社会力量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有效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领域的党建工作本质上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已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块十分重要的阵地。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必须抓紧抓好、并切实抓出成效的党建工作任务。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由于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自身特点的影响和制约,从总体上看,这些组织的党建工作,与我国经济社会总的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与这些组织的发展壮大以及在我国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不相适应,与实现我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的总要求不相适应,这些组织的党建工作仍是整个党建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一问题如不抓紧解决,就难以实现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难以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难以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作用。在这些组织的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诸如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难、开展组织活动难、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难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不断探索和解决。

我们党对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高度重视,201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从明确功能定位、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双覆盖面、探索有效途径、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对企业出资人教育引导、强化党建工作保障等七个方面,对新形势下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原则指导和具体操作方法,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2014年6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颁布实施,把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时提出的十六字总要求写入《细则》总则,即“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这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党务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也进一步说明了推进这项任务的极端重要性和十分紧迫性。

为了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们依据党的十八大通过的新《党章》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以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编写了本书。本书在反映和体现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最新精神和要求的同时,系统地介绍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义任务、功能职责、方法要领、操作指南等内容,既注重了政策理论的权威性,又突出了具体工作的可操作性,希望本书成为党务工作者熟悉和了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内容、指导和借鉴工作方法和操作流程、快速提升工作能力的学习助手和实用工具。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书中一定存在许多疏漏和不当之处,希望广大党务工作者不吝赐教,对本书提出批评指正,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将参考所提意见,借鉴吸收最新党建成果,及时对本书进行修订完善。编者2014年9月

第一章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党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写进《党章》,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而十八大再次重申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领域党建的重要性。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指各种社会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组织。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的经济组织。这类经济组织是指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归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占主导或相对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所谓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占相对主导地位是指外商、港澳台所占股份虽不足百分之五十,但其股份所占比例最大,相对于其他股东对企业起到控股作用。

社会组织是指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并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群体。新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涌现出来的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各类社区活动团队。新社会组织种类繁多,有工商经济类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会福利类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等等。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一般简称“两新”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新课题。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党务工作,不仅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也是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党的十八大后的新形势对“两新”组织的党建党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断推进这项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这两类组织的日益增多,迫切需要从实际出发,在这些组织和群体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党的影响和作用渗透到新的经济社会空间,把新的社会力量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有效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一)“两新”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已达9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成为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个体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国家的税收比重不断增加。2011年,全国500强企业中,有非公有制企业184家。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还提供了我国约65%的发明专利、80%的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以及85%以上的出口贸易,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近几年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同党和政府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踊跃投身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产业、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经济实力的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都对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全国新社会组织年均增长10%以上,我国的新社会组织得到了蓬勃发展。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9万多个,同时,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20万多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健全和规范新社会组织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已成为今天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两新”组织已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力日益凸显。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新领域党建,工作基础薄弱,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很多。如何抓好“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领域。“两新”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加强“两新”领域党建工作本质上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总体上仍较落后,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如不抓紧解决,就难以实现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难以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难以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作用。所以更需要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提高对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分子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由于其自身体制机制的显著特征,成为现阶段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引人瞩目的亮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市场建设,加速了产权、土地、劳务、资本、信息和技术等多种要素市场的形成,推动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建设,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踊跃参与国家一系列大型建设项目,它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在加快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对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多样化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非公有制经济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还是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的就业体系,保持社会稳定,都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发展前景看,由于中央政策明确,地方政府支持,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人们思想观念更新,非公有制经济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快速增长,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也将发挥出更大作用。

(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增强国民经济实力起着巨大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条件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它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财政收入的增加、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稳定的增强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强劲增长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30多年的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率,对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非公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82万亿元,从过去5年的平均数计算,平均增速达21.6%,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占比超60%,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改革开放初期不到1%增加到现在的60%以上。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的税收在国家总税收中已占到了58%以上。相对于一些国有企业长期亏损为国家造成巨大财政赤字的压力来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更显示出其对国家经济的巨大贡献。

(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所作贡献的最突出表现,是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就业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解决城乡劳动者就业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长期以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安排就业、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安置城乡富余劳动力,成为安排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来自全国工商联的统计显示,目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人数已经达到约1.5亿人,而且每年还继续吸纳着8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新增就业岗位9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的。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21万人,其中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是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的。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所作的重要贡献,还主要表现在它们积极参与国家扶贫开发,特别是“光彩事业”“温暖工程”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发展的同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不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已成为全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为建设幸福和谐社会,捐款捐物,倾情奉献,令人称赞。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捐款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款项达数百亿元。

(五)新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

新社会组织不同于企业,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模式变革的需要而设立的,具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又不同于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和运作机制,具有自愿参与、中立自主和多样灵活等特点。因此它一方面能够弥补或纠正“市场失灵”,包括可以参与提供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物品(指在消费中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政府失灵”,可以为需求较高的人群提供额外的公共物品,也可以为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特殊的公共物品,还有利于解决只由政府提供时的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在不少领域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新社会组织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直接服务于民生的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是构建和谐社会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近年来,新社会组织在抗灾救灾和重大活动中,累计募集款物超过1000亿元,动员社会志愿者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推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引领者。新社会组织的发展还吸收了部分就业人员,舒缓了就业压力。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新社会组织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超过1000万个。新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个高度流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让社会组织适当承担公共服务功能,不仅是政府管理创新的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然,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各地还需要完善依法管理和监管机制。在推进新社会组织发展的同时,也提出新社会组织要把贯彻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章程和法律法规作为根本准则,把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会员作为根本宗旨,以诚信为立身之本,以自律为发展之道,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自觉接受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正确处理好自身发展和政府扶持的关系。

二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

建立和完善党的组织基础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否则,我们党执政的地位和作用就会受到损害,甚至有可能削弱和淡化我们党的政治领导。

据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668.6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30.4万个。传统领域基本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新兴领域党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其中,全国278.4个非公有制企业中,有162.7万个已建立党组织,占总数的58.4%,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4.1个百分点。全国27.5万个社会组织中,有11.5万个已建立党组织,占社会组织总数的41.9%,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6.8个百分点。

(一)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从来不讳言自己的阶级属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政治优势。在工人阶级中建立和发展党组织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组织路线,也是我们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两新”组织得到飞速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新”组织中的职工在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已占多数,并呈稳定增长的趋势。“两新”组织从业人员同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一样,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我们党的重要阶级基础。

在“两新”组织中的从业人员,既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也是维护稳定、巩固政权的重要力量。这些组织中的从业人员,与先进生产力联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文化的潮流,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大,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两新”组织中去,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广大“两新”组织职工,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通过开展和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可以促使党的力量深入到这些组织之中,加强同这些组织中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有利于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对于党来说,只有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把这些组织中的员工队伍和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并把那些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才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在执政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在“两新”组织中加强党建工作就是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作为执政党,党组织理所当然地要在“两新”组织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党的执政地位主要是通过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领导来体现,党对“两新”组织的领导是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引导,通过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同时也依靠“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引导、监督。随着“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强对这些组织中的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理应受到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两新”组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比如,有些企业受利益驱动,违规经营、制假售假、偷税漏税、污染环境;有些企业忽视劳动安全保护和职工人文关怀,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导致劳资关系紧张,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受其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经营管理困难。解决“两新”组织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组织中的党组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事实已经证明党建强的组织,发展得也就好。因此,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凝聚企业各方力量,引导和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有利于扩大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党的组织基础指的是党的基层组织,它是我们党实现其政治领导的物质武器,是我们党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我们党不断加强和改善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

中国共产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要吸纳全社会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力量都想方设法凝聚、整合在一起,形成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巨大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党组织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军人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吸收这些优秀分子入党,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对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全国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在“两新”组织,“两新”组织职工在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已占多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领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任务日益重要而紧迫。全国“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员已达到相当规模。统计显示,2010年底非公有制企业中共有党员350多万名、党组织近30万个,但与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石国亮2010年调查数据,我国社会组织的全部职工3329739人中,共有党员895750人。因此,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已成为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基础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根据“两新”组织迅速发展和从业人员不断增多的实际,及时调整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把“两新”组织中的党建工作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来部署和安排,进一步建立健全“两新”组织中党的组织体系,密切党与“两新”组织广大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各种政治风浪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 做好党建党务工作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不仅对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也十分有益。“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是党联系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两新”组织的战斗堡垒,是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做好“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对于这些组织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持、促进作用。

(一)党建工作可以有效地推动“两新”组织经营活动的开展

“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把关心、支持“两新”组织的经营管理作为重要职责,为它们排忧解难,促进它们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党组织关心和支持“两新”组织中的经营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围绕“两新”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党建活动

每当一项新的生产或科研任务提出来,党组织首先要在所属党员中进行宣传和动员,要求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职工群众共同完成好经营管理的各项任务;当“两新”组织在政策咨询、资金融通、员工培训、市场供求信息、项目论证和审批、技术引进和开发等方面有求于党组织时,党组织总是尽可能地为它们提供服务;当经营过程中出现“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党组织总是要发动党员带头承担和完成;当“两新”组织发展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党组织要做好职工群众的工作,鼓励他们与业主共渡难关;当“两新”组织发展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党组织要引导业主居安思危,努力保持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2.党组织及党员积极为“两新”组织的决策提出建议“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要关心和了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两新”组织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这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与国有企业党组织有很大的不同。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两新”组织由于资产私人所有的缘故,其党组织不能直接参与决策,也无需对“两新”组织的资产负责,但可以围绕它们的经营管理,利用党组织的党员人才优势多提合理化的建议,多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从各种可能利用的渠道间接地参与决策。党组织及党员,通过提合理化建议,通过集中群众智慧,通过调动从业人员主人翁积极性,通过收集、反馈各界对经营管理意见等方式,参与经营管理中的重大决策,从而为“两新”组织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党员在“两新”组织经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两新”组织的骨干力量,为它们的发展勤奋工作,勇挑重担,开拓创新,成为“两新”组织得以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围绕着经营管理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穿到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能极大地激发业主和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组织的跨越式发展。

(二)做好党建工作有利于“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两新”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愿望十分强烈。在过去一个相当长时期,许多业主往往把经营管理仅仅看作短期的谋生手段或发财致富的途径,对自身的地位和长远发展存在某种不稳定感,因此,较少重视经营行为的规范。“两新”组织的某些经营行为已成为自身继续发展的障碍,例如偷漏税行为十分严重,造成国家税源大量流失;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损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通过权钱交易,侵蚀公有制经济的资产;一部分暴富起来的业主追求腐朽生活方式,进行挥霍炫耀性消费;等等。规范“两新”组织的经营管理行为,帮助其克服无序性、盲目性和运作目的的狭隘性,不仅要强化立法和司法管理,还要在组织内部建立党组织,加强党对“两新”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党组织对“两新”组织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活动可以产生巨大影响,要求其经营管理活动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价格、质量、信贷、产业发展方向、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接受国家的管理和监督。

首先,党组织对“两新”组织起到宣传、引导作用。党组织通过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两新”组织的业主及从业人员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履行企业应承担的社会义务,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两新”组织中的贯彻、执行。

其次,党组织努力发挥对“两新”组织监督、检查作用。内部监督、检查是“两新”组织自觉遵纪守法的有效措施。通过监督、检查,可以发现管理中的漏洞,及时加以弥补;可以督促“两新”组织建立自律公约,以内部规章形式加强自身约束;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有效地予以防止,从而使它们不犯错误、少犯错误。

第三,党员对“两新”组织的违法行为起到抵制、举报作用。作为党员,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应当予以揭露,并带领从业人员予以抵制或举报,以使“两新”组织的违法行为及时得到遏止,避免走上邪路。

(三)党组织善于协调“两新”组织内部各方面关系

“两新”组织情况复杂,业主及从业人员既有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参差不齐,又有利益的差别和矛盾,业主与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从业人员之间、企业与外界各方之间的矛盾是必然的。由于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它不同于工会,不是只代表工人利益,因此,当这些组织中的劳资关系、资资关系、业主家族成员关系、劳劳关系、中方与外方关系等发生矛盾时,党组织出面调解,各方都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党组织在处理和协调好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方面,有着其他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党组织所代表的不是哪一方的利益,更不能只代表资产所有者和股东的利益,而应当代表国家、集体、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工人的总体利益。即从整体、长远、根本的利益来考虑“两新”组织的发展,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在“两新”组织中起到一种利益整合、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作用。

(四)党组织能够为“两新”组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除了自身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外,还需要党和政府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业主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要求与党和政府建立起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联系渠道,并对关系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途的政策问题施加影响。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大多数业主忙于经营管理,无暇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因此,需要一个能把“两新”组织业主的利益要求集中并反映给党和政府的组织。因此,党组织就可以担当此角色。“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属于党的基层组织,它们在努力宣传、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还有责任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业主和职工的愿望和主张,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更好地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通过党组织的努力,可以把“两新”组织业主的利益要求和政策主张纳入党和政府的决策。可见,党组织成为了沟通党和政府与“两新”组织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

党组织积极向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反映业主的正确意见和正当要求,可以帮助“两新”组织解决政策法律许可范围和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帮助协调它们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比如与土地、水电、工商、税务、公安、环保、质监等部门的关系,以及与所在社区和周边群众的关系。一方面要求“两新”组织配合好有关部门和所在社区的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求各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两新”组织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对于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和吃、拿、卡、要行为,党组织可以以法律和政策为武器,并借助上级党组织的领导权威,支持业主坚决予以抵制,为“两新”组织发展撑腰壮胆。

第二章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功能与职责

“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建设,是“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中的基础工程。要做好“两新”组织的党建党务工作,首先需要明确“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功能地位;建立健全适应“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同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党务工作。不断加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 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必须明确“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这直接关系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地位,关系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发挥什么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是党在这类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在这类组织的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这类组织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一)党组织是“两新”组织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

201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发2012第11号),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健全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壮大党务工作骨干力量、加强出资人教育引导、强化党建工作保障提出明确要求。这一《意见》被认为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迄今最权威的指导纲领,被称为非公党建“根本大法”。《意见》明确指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这是根据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论断,凝聚了党内外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广泛共识。

1.党组织作为职工群众政治核心的主要内容

所谓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不是指党组织要包揽职工全部工作和生活中的事务,而是有其特定的涵义的。它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紧紧依靠上级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力量,运用法律武器和舆论工具,努力维护好职工群众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与侵害职工利益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二是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加强对工会组织的领导,支持、指导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好维权、教育、建设、参与的职能,增强职工的组织纪律性,提高职工群众的整体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

三是在职工群众中发现积极分子,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党的后备力量,吸收新党员,壮大党组织的力量。

四是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好职工群众与业主的关系,引导职工群众与业主一道致力于“两新”组织的发展。

五是依靠组织起来的职工群众的力量,监督和保证“两新”组织接受党的政治领导和国家的经济管理,做到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要求“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必须要对职工发挥维权、教育、组织等三大基本作用。

2.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要性

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发挥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作用有其客观的必要性,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成为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有利于促进“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党组织把维护好各方面合法权益、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大局、与员工的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发展同步,有利于“两新”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快速发展。(2)成为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有利于团结“两新”组织中的职工群众,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努力维护好职工群众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与侵害职工利益的违法行为作斗争。把广大职工群众吸收到党组织周围来,建设“四有”职工队伍。(3)成为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有利于党在业主阶层中开展统战工作。党组织通过对业主阶层的帮助、教育、引导等工作,把业主阶层团结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使业主阶层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健康成长。

3.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党组织要紧紧围绕“两新”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党的活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贯彻落实。经营管理是“两新”组织的中心任务,党组织如果不能围绕“两新”组织发展开展工作,就很难在组织中有地位、有作为,既无法取得出资人的理解和支持,也难以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以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为目标,把党的活动与经营活动有机融合,实现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为此,党组织要积极宣传、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两新”组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规范管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主动关心、认真参与关系企业科学发展、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帮助出资人和经营者把“两新”组织做强、做大、做优。

第二,“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增强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把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尤其是职工生产安全和健康保护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领导工会等群众组织积极反映职工群众诉求,依法依规为职工群众争取合法权益和应得利益,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娘家人”和主心骨。要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及时化解劳资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促进“两新”组织稳定。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对职工群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第三,“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带领党员和职工群众创先争优,彰显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创先争优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发展目标开展创先争优,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承诺践诺评诺”等载体,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带领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技术创新,帮助“两新”组织强筋壮骨、克服困难,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解决党员思想工作生活难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每个“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至少要建立一项务实管用的创先争优制度,使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

第四,引领建设先进组织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组织精神。先进的组织文化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两新”组织文化建设滞后是目前制约“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党建工作与组织文化建设互通共融,引领“两新”组织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文化。要教育引导党员、职工和组织出资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促进诚信经营,抵制以次充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歪风邪气。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企业建设,提高职工群众综合素质,增强组织创新发展能力。

(二)“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基本职责

在“两新”组织中,党组织执行党章规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在广大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其主要职责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起到“宣传员”的作用

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两新”组织的贯彻执行,是“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主要职责。这是保证党对“两新”组织政治领导的需要,也是确保“两新”组织的发展不偏离正确方向和科学发展轨道的内在要求。“两新”组织的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也是党的领导实现的基础,必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放在自己工作的首位,团结与组织“两新”组织的经营者、全体职工,努力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强调学习宣传与教育引导的主导性、渗透性,又要注重实现政治引领和思想带动的服务性、灵活性。

2.积极参与“两新”组织重大问题的决策,起到“参谋员”的作用“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工作必须始终着眼于组织的改革与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支持“两新”组织业主依法进行经营活动,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两新”组织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民主决策中去。积极寻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结合点,致力于“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要求与“两新”组织发展目标的共同点,准确把握党员和员工对企业(组织)发展的意见、建议,并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为“两新”组织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3.做好国家、组织与职工合法权益的协调保障工作,起到“调解员”的作用“两新”组织财产私有的特性决定了组织与国家、组织与职工之间的矛盾较为敏感和突出。因此,“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在维护组织的稳定、保证组织经营管理正常运转中,做好国家、企业与职工合法权益的协调保障工作。“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要做到既维护国家和职工的合法利益,又维护业主的合法利益,特别要加强业主与职工的沟通,做好劳资矛盾的化解和协调工作,利用党组织在协调企业劳资关系方面所处的特殊位置,创造组织内部平等友爱、外部合作和谐的发展氛围,增强“两新”组织实现和谐发展的活力。

4.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政治“教导员”的作用“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发挥善于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长处,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加大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工作力度,不仅要引导业主和管理人员遵纪守法,还要教育职工认识到自己既受雇于“两新”组织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使职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同时,还要教育广大员工爱岗敬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的业务、文化素质,为“两新”组织的发展增强后劲与活力。

5.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灵魂“净化员”的作用

在“两新”组织文化建设中,“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模式个性化”的重要原则,既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共性,又要体现自身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经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培育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现代先进意识及高尚道德情操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坚持“经济与社会效益双提高、组织与人的发展齐并进”的根本宗旨,重点发展“经营思想战略文化”“市场营销文化”“组织管理文化”;坚持“设计、塑造、展示良好形象”的显著特征,着力创造生动活泼、平等友爱的政治、工作、生活环境,提升“两新”组织社会形象;坚持“注重精神,以人为核心”的客观规律,通过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两新”组织的聚合力和向心力。

6.为改革发展聚人才带队伍,起到发展“保障员”的作用“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把为其引好人才、用好人才和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作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工作任务,自觉围绕增强“两新”组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两新”组织制定人才培养使用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计划,从建立完善人才开发管理机制入手,以强化对党员、员工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为主要措施,通过认真落实“素质提升计划”“高精尖人才引进行动”等能力建设措施,着力提高“两新”组织董事会班子、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一线实用技能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的能力结构,充分发挥各层次人才“各尽所能,才尽其用”的作用。

7.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起到“突击队员”的作用

按照不断增强“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要求,“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积极争取业主和董事会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搞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党员必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地开展党的活动,确保党组织在发挥团结凝聚职工、培养推荐人才、参与管理决策、维护和谐稳定、促进健康发展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政治影响力、思想向心力和工作推动力,促使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过程中,成为思想依靠上的“主心骨”、工作落实上的“领头羊”、作风形象上的“导航标”。

(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是党在“两新”组织开展工作的组织依托和物质基础,建立健全“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是这些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主体条件和基础任务。凡是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具备建党条件的“两新”组织都要单独建立党组织,有党员但建党条件尚不成熟的,则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依托社区、行业等多种渠道,建立联合党支部、临时党组织等多种组织形式,使党员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没有党员的,则要加强党的工作,通过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或政治指导员的方式,以及先行组建工会和共青团等方式,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建党创造条件。

2.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发挥“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的政治引导和组织保证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两新”组织中得到贯彻落实,确保“两新”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两新”组织党组织所承担的神圣职责。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向业主和广大职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让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深入人心;多渠道参与或影响“两新”组织重大问题决策,把党的政策和党组织的主张、意图渗透到“两新”组织的决策、监督、执行过程中;加强对组织业主的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义利观和法制观,自觉把“两新”组织的发展与国家兴衰、共同富裕、社会道德结合起来,做到爱党爱国、诚信守法、敬业奉献。

3.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抓紧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是加强党同“两新”组织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需要,这也正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这一根本任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加强职工群众、组织业主、中共党员和青年人才这四支队伍的建设。

4.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两新”组织文化建设“两新”组织处于各种信仰、思潮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的“交汇点”,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党组织要坚持在组织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搞好把关定向,用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占领职工群众的思想阵地,注重发挥组织文化在凝聚职工思想、打造团队精神、培养职工的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塑造“两新”组织良好形象。

5.探索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

要充分认识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这一特定领域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和把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水平。为此,要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优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舆论环境;不断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增强党的工作的有效性;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 求实创新,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章》规定和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壮大党员队伍,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和阵地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使“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在组织中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在扎实工作、务求实效的同时,要使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党建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不断改革创新来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

(一)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

1.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

各级党组织要把“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切实列入党委议事日程,着力研究和解决“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促进“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要明确和落实领导和部门责任制度,明确地方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两新”组织的制度,建立健全党建领导小组制度或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相关领导和部门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领导和部门责任考评制度,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责任制,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坚持把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方面。要切实解决部分“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缺少活动经费或无活动场所等实际问题,为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在党委领导和组织部门指导下,要自上而下设立专门机构党工委(社工委),建立专门工作队伍,形成经常工作机制,加强重要问题研究、统筹工作部署、实行统一组织管理。党工委(社工委)的建立完善必须着眼理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坚持统一管理、行业指导和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就是本地区“两新”组织的党工委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在上级党工委和本地党委组织部门指导下,对本地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具体负责本地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行业指导,就是与“两新”组织联系紧密的行业管理部门和单位参加本地党工委,对本行业“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归口管理,发挥指导作用;分级负责,就是根据“两新”组织规模大小和党组织发展状况,对“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实行省、市、县、乡镇(街道)和社区党工委分级管理。在工作实践中,一些党组织隶属关系不顺的,要积极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及时理顺。

2.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用党的组织优势推动“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

要指导“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紧紧围绕经营管理,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任务,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两新”组织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根据经营活动的特点,找准党建工作的科学定位,建立与管理层定期沟通、平等协商、相互支持的双向互动机制。可以采取“党组织和董事会联合学习”“党组织与董事会双向例会”“党组织负责人列席管理层会议”等方法,积极为“两新”组织发展当好决策参谋;可以通过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先进组织文化,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组织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广泛开展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好”党组织活动,增强党建工作服务经营管理的效果。加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多渠道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推广一些地方从企业税前管理费中列支党组织活动经费的做法,努力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3.找准企业经济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使“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赢得企业主的支持

在“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遇到的最大、最普遍的问题是这些组织对党建工作冷漠甚至心存疑虑,怕党建工作影响经营管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确立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党建工作的思路,从“围绕党建而抓党建”的自我循环,转变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大循环,着力点放在支持和促进“两新”组织的经营发展上来,多开展有利于经营管理的活动,寓党建工作于经营管理中,使业主切实感觉到党建工作的好处,从而自觉地接受并支持党在企业的党建工作。

4.深入开展创建和谐组织活动,努力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让职工群众满意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根本方针。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始终同工人阶级血肉相连、命运与共,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也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根本方针。要大力发扬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以党务公开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职工群众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广泛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活动,帮助职工群众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解决他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让职工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5.转变观念,在“两新”组织党建中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在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

围环境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把“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提高到与农村、社区和机关党建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另一方面,要以服务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党组织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促进、支持和保障作用,增进“两新”组织的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思想认同。特别是要加大对“两新”组织的帮扶服务力度,与“两新”组织共渡难关、克难求进,在战胜各种困难中彰显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6.创新支撑体系,在强化“两新”组织党建保障上求突破

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支撑。要强化人力资源支撑,通过内选、委派、外聘等多种方式,把一批党性观念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要强化阵地支撑,在“两新”组织比较集中的地方,探索实施以乡镇、街道、“两新”组织集中区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创建行业性和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活动中心),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实行资源共享和最大化利用。同时,要积极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农村、机关、社区党建活动资源融合和衔接,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强化经费支撑,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专项基金,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经济支持。

7.有所作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拓展党组织的生存发展空间

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业主的大力支持是前提,“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离不开地方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离不开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实践证明,有作为才能有位置。“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一定要有所作为,只有为“两新”组织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只有在急难险重关键时刻发挥出党组织拉得出、上得来、顶得住、拿得下的关键作用,才能赢得业主的信任与支持,才能有地位,也才能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8.加强自身建设,有效发挥“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作用

努力增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功能作用,是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根本所在。

一是要明确职责。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要准确定位。“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要正确处理与上级党组织的关系,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和部署,真正成为党在“两新”组织的坚强堡垒,正确处理党组织与企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关系,探索和完善党组织团结带领职工群众为“两新”组织发展服务的工作渠道。

三是要创新载体。按照务实、简便、易行、有效的原则,找准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发展的结合点,创新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活动载体和方式,积极开展“讲奉献、比贡献、促发展”等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我为发展献一计”、征集发展“金点子”等建言献策活动,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党员形象示范活动,为“两新”组织的发展凝心聚力,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努力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四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组织制度,健全组织生活,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统筹组织资源,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服务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既要组织协调好组织部门自身的资源,又要注意整合组织部门以外的资源,充分发挥统战、工商、税务、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的职能优势,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建立并落实地方党委特别是县(市、区)委和有关部门党组(党委)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相互支持、齐抓共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作用,建立党员领导干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系点,并把联系点建成党建工作示范点。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农村、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的作用,形成互促共建的发展局面。要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保障激励机制,鼓励他们放手开展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创新运作机制,在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合力上求突破

从“两新”组织的特点出发,建立容易操作、规范有序、注重实效的运作机制,为党组织服务“两新”组织发展提供保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保证有专门机构、有专人抓、有专人管。要创新工作合力机制,建立和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网络,形成相互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格局。要完善党群联动机制,强化联系沟通机制,为“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信息。要健全示范引领机制,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定期召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现场会、研讨会,搭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沟通、交流与学习的平台,积极宣传和推广党建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引导,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优化“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设置,扩大覆盖面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扩大“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覆盖面。主要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优化整体布局,使“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总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要继续巩固和扩大规模以上“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成果,力争使每个规模以上“两新”组织都能单独建立党组织。着眼实现“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根据地区和“两新”组织规模的不同,进行统筹规划、整体部署,使“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总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2)创新组织组建方式,在扩大“两新”组织党建覆盖面上求突破。建立党组织是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要针对“两新”组织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不同特点,在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上注重方法创新,切实找准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发展的有机结合点。要在巩固已有组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组建模式,加大“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组建工作力度,根据“两新”组织党员数量和流动情况,做到“体内”与“体外”并举,将“属地”“属条”“属资”“属业”相结合,依托“两新”组织比较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区、商贸区和村,以区域为单位组建党组织,可以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村厂联建等多种形式灵活设置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的组建率,扩大覆盖面。(3)要下大力气抓好规模以下“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工作。根据规模以下“两新”组织数量大、人员少、分布广、变化快的特点,在坚持以“支部建在厂内”为主要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片区联合组建的方式,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在规模以下的“两新”组织中,凡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都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正式党员不足三名的,可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采取联合组建的方式建立党组织,也可依托工商联、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行业协会或产业链龙头企业等建立党组织。对暂时没有党员或尚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可通过上级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形式,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要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对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挂靠建等在实践中继续进行探索总结,尤其是对市场党组织、项目党组织、产业链党组织、楼宇党组织、园区党组织、科研创新团队党组织等类型进一步规范,并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发挥示范作用。(4)选好配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注重把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职工群众工作的经营管理骨干和专业技术人才中的党员,选拔到党组织负责人岗位上来。对暂时没有合适党组织负责人人选的,经与企业协商后,可由上级党组织推荐或选派。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出缺的,要抓紧配齐。对不胜任工作的党组织负责人要及时调整。另外,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引导组织主要出资人增强党建工作的认同感,调动其支持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4.以制度建设推进党建与“两新”组织共同发展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积极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形成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的发展共生共荣的理想局面。(1)推行任职交叉制,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组织与管理层实行任职交叉制,可从源头上解决党组织在“两新”组织发展中的地位问题。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加快发展的凝聚力、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和职工权利的维护力。实行任职交叉制,既能保证“两新”组织经营决策层与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又能保证党组织参与经营决策等重大事项的有效性,从而形成“参与不干预、建议不定论、把关不包办”的“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的新模式。(2)推行流动挂靠制,强化“两新”组织党员队伍管理。“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要针对党员流动性较大的情况,适时推出党员流动挂靠制。具体的方法是:按区域重新设置党支部,外出党员流入到哪个支部的区域,就近参加相应支部的活动,流动党员由党总支及时与对点支部取得联系,使流动党员关系流进、流出不断线,始终处于有效的动态管理之中,从而真正达到党建工作落实在产业链上的新要求。(3)推行岗位示范制,激发“两新”组织党员先锋意识。在“两新”组织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经营者追求的主要目标。职工的劳动报酬与他们的劳动表现,以及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经济刺激往往成为“两新”组织经营者常用的管理手段。这种纯物质的管理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使用不当,就很容易引发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激发党员的先锋意识,发挥其示范作用,正契合了劳资双方实现双赢的要求。党组织在党员中推行岗位示范制,要求所有党员都挂牌上岗,根据岗位特点,提出示范要求,影响并带动广大职工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凝心聚力为“两新”组织的发展作贡献。推行岗位示范制,既让“两新”组织经营者体会到党员队伍的力量,让广大职工学有榜样、干有依靠,为“两新”组织的健康和谐发展注入活力,又能增强广大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塑造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新形象。(4)推行活动分散制,拓展党组织活动新空间。“两新”组织的职工劳动强度大,每天的工作时间比较长。要让职工中的党员脱产集中学习,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可以缩小支部活动单元,着重解决支部活动难开展的问题,把支部活动下放到党小组进行。除召开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党员等重要活动需要相对集中之外,党内其他活动均以党小组为单位分散进行。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作用,支部活动化整为零,通过经常性的小组会、个别谈心、结对联系、党员责任区等形式,使分散的党员时时得到党组织的教育与培养,从而紧密地团结在党支部周围,为“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建功立业。(5)推行学习跟踪制,提升党员理论武装效果。“两新”组织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从时间上、精力上很难有保证。为此,可采取年终年初集中强化、平时主要以自学为主的方法,不断加强“两新”组织党员的理论武装。一要定期将精选的政治学习材料寄到每位党员手中,发动党员结合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组织发展实际开展自学。二要建立严密的督学措施,每位党员每季度必须完成一篇思想汇报,每半年完成一篇学习心得体会。要将党员的思想汇报、心得体会汇编成册,定期检查考核。三要主办党建内部资料,指导学习方法、推广学习经验、刊载学习体会、点评学习效果。应采取“点对点”式的学习跟踪措施,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增强推进组织跨越式发展的新本领。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队伍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体和基础。在“两新”组织中,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一是要努力壮大“两新”组织中的党员队伍。要按照党章要求,本着积极、慎重、稳妥的原则,把握党员标准和发展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重点发展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青年,发展经营管理骨干、技术骨干。要注意在无党员组织,特别是经营管理比较稳定、职工人数较多、尚未建立党组织的组织中发展党员。

二是要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光荣传统教育,加强时事政策教育,认真研究和把握新时期“两新”组织中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

三是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权利。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这一命题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组织原则,深入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深刻阐明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关键是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平等参与和共同管理党内事务的各项权利,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要创新“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办法,落实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推广“两新”组织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提高党组织负责人在职工群众中的公信度。

四是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重点要加强流动党员科学管理,继续探索“流动党员”过双重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离岗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使流动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接受党的教育管理。

五是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等活动,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科技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努力使党员做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先学习、先进科技和管理知识先掌握、经营管理任务先完成,使党员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切实关心爱护党员,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使党的意识融入党员的感情和血液之中,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始终与党同心同德,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要从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党员,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员的文化素质和岗位技能,增强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使之自觉发挥模范作用。

第三章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组建设置

党章规定,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企业、社会组织就要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设置也不断健全、党建党务工作也日趋规范。党的十八大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具有了新的活力。然而扩大“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也不能过急过粗,要按照党的组织工作的原则、职责与总体要求逐步推进。

一 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思路

(一)制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因素

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首要任务是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没有党员,就无法建立党的组织;没有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就没有经常性依托。当前,“两新”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低,党组织组建难和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难的“两难”问题。特别是中小组织大多数没有党组织。因此,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顺应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整体提升“两新”组织党建水平,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

影响制约“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内部制约因素;既有党组织的问题,也有党员本身的问题;既有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有体制机制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制约因素:

1.经营管理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两新”组织大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非公有制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信用状况、政策导向等因素,都可能给自身经营管理带来不稳定,甚至导致倒闭、破产。“两新”组织党建是依托“两新”组织而存在的,没有组织这个载体党建工作也就无从谈起。在市场竞争中,组织致力于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导致组织专注于经营管理而无暇顾及党建工作。由于规模以下“两新”组织具有低、小、散的特点,对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党建工作的难度。

2.业主对开展党建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同和支持,是“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两新”组织以家族企业居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业主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战略眼光,对开展党建工作认识还不到位。他们的主要顾虑是:企业本身比较小,员工人数少,开展党建工作会增加经营管理成本,占用职工精力和时间,影响企业生产秩序;担心党组织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思想顾虑,使得业主对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缺乏认同和支持,制约了“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3.从业人员中党员人数较少,流动性大

一方面,“两新”组织从业人员普遍较少,党员更少,使得这些组织达不到单独建支部或联合建支部的条件。有的职工党员特别是农民工党员不愿亮明身份,不愿意把组织关系迁到“两新”组织,从而影响了这些组织的党组织的组建率。同时,受职工数量、素质等条件限制,无法正常培养和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工作难以开展。另一方面,“两新”组织多属劳动密集型或家庭作坊式,用工随意性大,员工流动频繁;职工养老、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职工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党建工作的主体是党员,离开党员党建工作就无从谈起。党员的频繁流动,对巩固党组织组建成果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两新”组织中的党员的生存压力大,有些党员存在“临时观念”“雇佣思想”,党员意识淡薄,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4.上级党组织对“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工作缺乏充分的重视

一方面,“两新”组织是党的建设的新领域,上级党组织在开展新领域党建工作时,有一个逐步发展深入的过程。另一方面,“两新”组织的各类资源优先用于保障组织经营管理,容易忽视对组织党建工作的保障。一些已建立的党组织面临着开展活动经费不足、阵地缺乏、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党的活动不能正常开展。而上级党组织又不能对上述问题的解决给予及时、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克服和清除“两新”线织党建工作中的制约因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当前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党务”与“经营”的关系

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设置,有效开展党组织建设工作,一定要调整好党务与经营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如果两者的设置调整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协调一致,势必给党组织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基层全局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调整党组织设置方式,特别是采用跨地域、跨行业联合建立党组织的形式时,就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同步考虑“两新”组织经营发展的实际问题,力求做到互相衔接,良性互动。所以,在现实条件下,取得“两新”组织的大力支持应与党组织设置方式的调整同步实施,争取一步到位。反之,在不具备条件或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要顺应其发展或创造条件,在条件具备或成熟的前提下组建党组织,不能急于求成。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守规”的关系

在“两新”组织中设置党的基层组织,也要强化制度观念,在勇于创新的同时,也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理顺隶属关系。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与调整,既要从党务工作与“两新”组织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条件成熟时及时推进,又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办事,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必须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慎重选择设置与调整方案,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明确隶属关系。

3.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两新”组织的蓬勃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基层组织格局。我们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打牢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基层党组织必须拓展领域、增强功能,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代表、维护、协调、实现好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处理“两新”组织的关系时就要把握好“服务”与“管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做到在服务中引领、在发展中管理;既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又实现和谐有序发展。在“两新”组织的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规范服务的功能。探索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机制,建立规范的“两新”组织党员和群众民主议事、咨询、沟通、协商制度,推动“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民主氛围的形成。

4.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在“两新”组织设立基层党组织,要做到与时俱进。要从动态上把握党组织设置方式调整的时机,既不落后于基层形势发展的要求,又不超越于形势发展的要求,既不能盲目推进或朝令夕改,又不能一成不变或一劳永逸。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提出相应的新要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调整应随着市场经济和“两新”组织的发展,因势利导,及时推进。对于组织设置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调研,超前思考,合理谋划,认真解决,增强基层党组织设置的科学性。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一哄而起,盲目攀比,草率从事,脱离实际,将基层党组织随意设置、调整或升格。要正确把握好“两新”组织经营发展与党建工作有机统一的关系,努力探寻党组织设置与“两新”组织发展同步的最佳结合点。

二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合理设置党组织的模式

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要坚持“两新”组织发展与党的组织建设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因企制宜。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本着“积极、坚决、稳妥、灵活”的原则,合理设置党组织。

(一)“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的六种模式

“两新”组织类型多种多样,有的是国有集体改制的,有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有的业主是党员,有的则不是,企业规模大小、运作机制各不相同,这也必然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实践经验,适应实际情况,“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的模式应该多样化,管理也要具有灵活性。当前形势下,“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可借鉴以下六种模式:

一是独建。对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并有合适的党支部书记人选,应按规定单独建立党支部,挂靠当地党委或工商联党组管理。以前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符合单独设立党支部条件的,原有的党支部予以保留。

二是联建。对企业相对稳定,党员人数不足3人,或虽有3名以上党员,但无合适的党支部书记人选的“两新”组织,应由上级党委或工商联党组牵头,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近和党员自愿”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于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经营管理联系比较紧密,但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企业,以一家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企业党组织为核心,联合若干家规模较小的“两新”组织,建立联合党组织。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同一区域内行业相近的企业,并在几家企业中有合适的龙头企业。

三是挂靠。对经营规模小、稳定性差、只有个别党员的“两新”组织,由工商联出面,将党组织关系挂靠在所在地有关单位、所在村或居委会党支部,或纳入当地工商联、个体协会党组织,以便联系与管理。

四是统管。为了加强对仅有个别党员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中的党员的教育管理,可以由工商联党组把对其业务指导和党的工作统一管起来。

五是委派。对无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应推广先进单位的做法,由企业所在地党组织或工商联党组指派政治素质较好,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兼任党务工作指导员,以加强对“两新”组织的政治领导,帮助其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查和发展党员工作。

六是直管。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参与构建“两新”组织党建领导工作机制,对“两新”组织进行直接管理。

(二)探索“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的新途径

“两新”组织面广量大、类型多样、人员流动快,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的规定,对大量仅有个别党员、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要考虑政治基础、党员力量、内外部因素等方面情况,按照“因企制宜、灵活设置、注重实效”的原则,突破以企业为单元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注重发挥区域性、行业性党组织的作用,依托开发区(园区)、商务楼宇、乡镇(街道)、村(社区)和行业协会积极探索党组织设置的多种方式。

一是企业合建。对于“两新”组织中的一些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应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要求,突破行业界限,通过共建党组织的形式,实现党建工作共建互动。企业合建模式可以发挥各个小、微企业的市场、信息、人才优势,推进这些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商会共建。对“两新”组织中行业特征较为明显的企业,积极探索“支部建在行业上”,依托行业协会等行业性商会,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把会员单位联合起来,建立联合党组织;对地域特征较为明显的企业,依托地域性商会,突破行业限制,把来自同一地域、不同行业的会员单位联合起来,共同组建商会党组织。没有党员的会员单位,由商会党组织帮助其发展党员;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会员企业中的党员,可以把组织关系落到商会党组织,进行统一管理;条件成熟的会员单位,商会党组织指导帮助其单独组建党组织。

三是区域统建。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突破企业、行业限制,改变传统的以纵向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单位制建党模式,把区域内所有“两新”组织纳入建党范畴,按区域、网格、片组等,统一建立区域性综合党组织,统一开展党组织活动。在企业集聚的工业园区,可以将整个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工作单元或划分为若干区域,设立园区党组织,聘用专职党务工作者,统一管理区域内“两新”组织的党员,并负责园区内未建党组织企业的党建工作。在商贸企业分布集中的商务楼宇、集贸市场、商贸区可以以一幢楼宇、一个市场、一个街区为单元,统一建立党组织。

四是党群共建。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要通过党建带工建、带团建,以党群共建为载体,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组织共建、阵地共建、队伍共建,通过党的组织与群团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党员队伍与职工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党务工作者队伍与“两新”组织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构建党建群建双向促进、良性互动的崭新局面。尚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要把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范畴,积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现工会和共青团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

同时,要以企业内部单独建立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党组织作用为基本依托,继续探索依托商会、市场、产业链、楼宇、园区、科研创新团队等扩大“两个覆盖”的组建类型,解决市场、楼宇、园区等联合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党群共建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组织共建、阵地共建、队伍共建;还要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条件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的有效方式,扩大党的影响力。

三 严格遵循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程序

“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是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前提工作。在组建“两新”组织的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党章中对设置程序的要求。

根据党章的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应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而定。在一般情况下,基层单位的党员超过100人,可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下面又分设若干总支部或支部;党员超过50人但又不足100人的,可设立党的总支部,下面可分设若干支部;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但不足50人的,可设立党的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邻近单位的党员组成联合支部。部分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的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外交外贸机构和边防要塞机关,虽然党员不足100人或50人,但领导力量配备较强的,也可以建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或党总支。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支部的建立,均需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

(一)基层党委的设置程序

(1)向上级党委写出书面请示。请示的内容主要包括:说明本单位党员人数、分布情况;要设立党委的理由;说明计划下设总支、支部数;设立党委委员的人数。(2)接受上级党委组织部门的考察。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在接到新成立的或调整组织设置的单位的请示报告后,要对申请单位进行考察,了解其所提出的理由是否充分,领导班子的人选是否具备条件,班子的人员构成是否合理。(3)上级党委召开党委会讨论审批。党委会要审查申请单位的情况是否属实;讨论申请的理由是否充分;下设的总支、支部以及委员人数是否符合党章的有关规定。(4)上级党委下发设立党委的批文。批文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设置形式和党委组成名额。(5)申请单位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党的委员会。向上级党委报告选举结果,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选举工作情况和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6)经上级党委召开党委会研究批准后,展开工作。

(二)党支部的设置程序

(1)向上级党委写出建立党支部的请示。请示的内容包括:建制单位的工作性质、人员数量等简要情况;现有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数量,建立党支部的依据和理由;所建党支部的性质;党支部委员会组成人数和委员设置方案等。(2)上级党委批准建立党支部以后,应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3)召开党支部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并对委员进行分工。(4)向上级党委写出党支部委员会组成的请示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选举支部委员会的依据;支部委员情况、候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差情况、选举结果等;党支部委员会选举书记、副书记的名单以及党支部委员的分工情况。(5)上级党委批复后,党支部委员会开始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党小组的划分

为便于党员开展活动,党支部一般应根据本单位党员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划分若干党小组,每组选举党小组长一人。一个支部所划分的党小组不宜过多。一个党小组不应少于三名党员(其中至少要有一名正式党员)。有的党支部党员比较少,活动比较方便,也可不划分党小组,由支部书记直接组织党员的活动。

按照党章规定,每个党员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党支部在建立党小组时,必须将支部内的每一位党员,包括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党的组织关系在本支部的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分别编入党小组。对于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不要将他们单独划出编成一个党小组。建立党小组,由支部委员会研究决定。组建党小组后,支部委员会应将本支部党小组的组建情况报告上级组织,以便上级党组织了解。

上述这些规定要求,在设置和组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时,需要严格遵守,不得违反党章中的规定原则。

四 设置党组织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在“两新”组织中设置党组织,是为了在扩大党的政治领导、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同时,促进“两新”组织的科学发展,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在政治上的引导力、组织上的凝聚力与发展上的推动力,促进组织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在“两新”组织设置党组织要从着眼于夯实党的执政地位,着眼于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着眼于建立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创党建工作新格局出发,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应坚持精干、高效的标准,坚持一切从“两新”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从实现党的建设工作目标的需要出发,坚持因事设岗、因事设人的原则。除此之外,操作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设置的审批权限

为了确保党组织组建质量,要明确党组织设置的审批权限。设立党委的一般由县市一级地方党委审批,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的一般由县市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批,设立党的支部委员会的由所属上一级党委审批。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两新”组织党组织的负责人和其他领导成员,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暂不具备选举条件的,可由上级党组织指派或任命,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选举。

(二)明确“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管理归属

由于“两新”组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体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置党组织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以便于管理,发挥作用,较好地实现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明确与管理的统一。下面有七种管理模式:

1.属地管理

属地管理是将“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按其所在地划归城市街道(社区)党工委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管理。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两新”组织的党组织也可直接由所在地(市)、县(市、区)党委领导。这种隶属关系是“两新”组织党组织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隶属关系。

2.商会或协会管理

就是“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由商会党组织和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党组织负责管理。例如,湖南省委批准成立了中共湖南省工商联直属会员单位委员会,负责管理直属会员企业和行业商会的党组织;深圳市依托市总商会成立了市民营企业党委,统一管理特区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广州市由私营企业协会党委管理下属的各私协分会党支部。

3.社区管理

在大中城市的街道所辖范围内的“两新”组织中,对那些有三名以上党员的组织,由街道党工委帮助其建立起独立的党支部,在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这种管理模式,关键是要赋予街道办事处相当于一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权,赋予街道党工委在街道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4.园区管理

在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小区没有党的派出机构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授权、指定开发区管委会或开发公司党委(党组、总支)负责管理区内“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办法,并在编制、经费和机构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全国数十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部分是采取这种模式。也有一些地方党委在所属各种地方性的开发区内设置党工委来管理“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开发区内“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实行统一管理。

5.属条管理

所谓属条管理,就是依托专业条线党委对“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进行管理。例如,上海市已有杨浦、长宁、普陀等十几个区县建立了民营科技党委,在市科技党工委的指导和区县党委的领导下负责民营科技企业的党建工作。

6.部门管理

部门管理就是“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由辖区内的工商、税务等部门党委进行管理。例如浙江省衢州市对没有党组织的“两新”组织的党员先建立联合党支部,然后明确联合党支部的隶属关系,由工商或税务部门的党委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因为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为依托,因而比较有效。

7.挂靠管理

主要是依托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党组织进行管理。随着人才流动频度和范围的加大,一些工作单位不固定的党员把党的组织关系临时挂靠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职业介绍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党组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