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研究——基于英国及亚太地区工料测量高等教育及其专业认证的样本分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4 01:40:16

点击下载

作者:严玲,尹贻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研究——基于英国及亚太地区工料测量高等教育及其专业认证的样本分析

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研究——基于英国及亚太地区工料测量高等教育及其专业认证的样本分析试读:

作者简介

严玲,女,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程造价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公共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公共项目治理研究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咨询服务横向课题4项。曾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教学方面和人才培养方面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专著4部,教材6部,其中1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工程造价国家特色专业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核心成员;主持天津市教学质量与改革重点研究课题1项,并在《高等工程教育》、《清华大学教肓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过教改论文。

尹贻林,男,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住建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资深会员、亚太区工料测量师学会教育组理事。致力于工程造价专业学科建设二十余年,是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知名学者,工程造价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创始人之一,主持工程计价学国家级精品课,带领工程造价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三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在研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完成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7项;出版工程造价及公共项目管理类专著6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

序 PREFACE

中国工程造价高等教育对工程造价咨询业的适应与支持

近十年是中国工程造价咨询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上升阶段。服务精细化与业务产品高端化需要持续性的专业人才供给,为中国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在工程造价咨询业精细化发展的浪潮中,高等专业教育要获得发展的先机,必须适时转变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以产业带动教育、以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协会、企业和高等学校的资源优势提升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做到从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和向高端人才的持续发展,为工程造价咨询业提供了支持。

自2002年天津理工大学创立工程造价专业以来,国内设立工程造价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并逐渐成加速发展的态势。同时在天津理工大学的倡导和示范下逐步形成了“国际化”和“与执业资格一体化”的专业发展模式。截止到目前国内设置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院校(1)已达到91所,开展毕业证、造价员证“双证书试点”的院校已达到(2)6所。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在不断适应与支持工程造价咨询业的过程中逐步转变和提升的,两者之间是鱼与水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一、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为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中国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至今,无论在产业营业收入、企业规模以及从业人员数量方面,都已取得了快速的进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共有工程造价咨询企业6493家,比上年增长了8.3%。专营工程造价咨询的企业有2611家,比上年增长了1.1%;兼营工程造价咨询的企业有3882家,比上年增长了13.2%。其中,甲级资质企业2045家,比上年增长了18.2%;乙级资质企业4448家,比上年增长了3.7%,产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末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37100人,比上年增长7.6%。其中,正式聘用员工218267人,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92.06%。2011年末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共有注册造价工程师58907人,比上年增长11.3%,占全部造价咨询企业从业人员的24.8%;造价员79048人,占全部造价咨询企业从业人员的(3)(4)(5)33.3%,并以每年1~2万人的速度持续增长。

行业的发展向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提出了要求,同时在为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需求的同时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与发展契机。据统计,2007年国内高等学校中有311所设置了工程管理类专业,2011年已达到438所。自从2003年有了第一所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数量持续增加,仅2012年一年中教育部批准新增的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数量达到了51所,至此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每年培养学生的人数已过万。二、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业务的精细化发展,为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热潮,工程造价相关行业的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历史大发展中。传统粗放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及业务服务,主要关注“估算、概算、预算与结算”等各阶段性工作,已无法满足当今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一方面,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集成化趋势,促使咨询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与之相匹配的集成性造价咨询产品;同时,业主对高端、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对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产品结构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在工程造价咨询业精细化发展的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一是咨询产品标准化,包括如尽职审查、项目监督、争端解决的合同咨询服务、工程竣工结算的争议处理、仲裁咨询等方面咨询产品的标准化;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实现项目数据共享、发酵等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包括BIM的应用等,实现了敏捷化、个性化的业务发展模式。

在工程造价咨询业的精细化发展的浪潮中,专业高等教育要想获得发展的先机,必须适时转变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开阔视野和思路,以适应行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在知识体系和能力标准方面的需求。2011年,第8次全国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协作组会议上,宣告成立了工程造价专业产学研联盟,作为联系协会、行业、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平台。借用这一平台,可以借助各方的力量,将专业高等教育、执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能力标准的开发和改进;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密切高等学校与企业、协会的联系,第一时间捕捉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业务精细化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脉搏,充分利用协会、企业和高等学校的资源优势提升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做到从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和向高端人才的持续发展。三、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行业的整体发展和地位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众所周知,人力资本是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动力,而专业高等教育是为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输送人力资本的基地,因此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在工程造价专业创立的10年间,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教育模式的探索,结合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经验,确定了国际化与执业资格一体化的教育模式,确立了以能力标准体系为核心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方法,推广和开展了毕业生执业能力评价制度(Assess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APC)。2012年,天津理工大学与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密切配合开展了“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试点工作”,2012年确立了3家试点单位,2013年增加到6家,实现了专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与执业资格标准的对接。

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为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高水平、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教学成果,并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了本领域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了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涌现出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以及各级的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在工程造价专业创立的10年间,获得的各方肯定和殊荣不胜枚举,如此高水平、快速的教育发展形成了对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持。四、专业科研工作的迅速崛起和不断突破,有力支持了工程造价咨询业的持续创新和利润增长点的开发

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始终没有推却通过科研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使命。不仅在工程造价专业各种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建设过程中专业高等教育发挥了积极主动的作用,并且在工程造价咨询业的业务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捕捉和开发过程中,专业高等教育的科研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工程造价咨询核心业务本质出发,专业高等教育从更广阔的思路和视角拓展了项目增值路径,如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LCC);公共项目的治理与投资控制;工程造价投资控制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工程造价价款管理理论与操作、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等,无一例外地为行业的发展输送了新鲜的血液、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及其他各种工程项目的建设。

今日的努力昭示着明日的辉煌,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对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的响应与支持。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应放大已有优势,凸显潜在优势,凝聚所有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国工程造价咨询业及专业高等教育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尹贻林 博士 教授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所长

2013年4月

(1) 根据教育部2003—2012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有关数据统计。

(2) 分别是天津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重庆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R].2011,7.

(5)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2011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

前言 FOREWORD

2002年之前,全国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高等学校还多停留在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层次上,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也多是地方性教学为主的院校。2002年,天津理工大学(2004年以前为天津理工学院)首次成功地设置了工程造价的本科专业,得到教育部的批准,2000年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正式开始招生。2012年工程造价专业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基本目录。截至2013年,全国开设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达到91所,年培养学生近万名。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考核等都应该从人才培养的产出层次,去响应行业市场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标准的要求。近年来在我国内地某些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一种矛盾的现象,即一方面相当比例的高等学校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困难;而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招不到需要的人才,高等学校输出的人才面临着与行业市场需求脱节的窘境。因此,亟须高等学校研究解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教学内容与专业能力要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专业能力考核方式不完善,以及高等学校与行业协会开展认证途径缺失等问题。从理论上讲,认证(Accreditation)通常用于表述根据具体的标准进行评判的质量保证过程;专业认证(Professional/Specialized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主要考察专业课程体系(Course Philosophy)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否能满足行业市场执业的需要。因此在国际上,专业认证是提高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机制之一。

工程造价是应用型本科专业之一,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必须响应和满足行业需求的能力标准,重视在校期间使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缺乏认证的能力标准,进一步导致与能力标准响应的课程体系还未完善,理论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脱节,与专业能力测评结合的教学考核制度也未建立,因此也应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内工程造价高等教育的专业认证之路。

为了避免出现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境遇,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团队按照英国及亚太地区工料测量专业认证能力标准的设置机理,根据中国国内工程造价行业及其协会的要求,构建了指导高等学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的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在本校工程造价本科毕业生中开展了专业能力测试(Assess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APC)制度,为毕业生的专业教育与就业实践提供了有效衔接手段。专业能力测试制度建立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

首先,通过对造价工程师知识体系和能力标准的研究以及英国及亚太地区工料测量专业认证制度的研究,建立了国内造价工程师的核心能力体系,包括以识图算量为代表的基本能力、以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为代表的核心能力和以投融资管理为代表的发展能力。据此,建立了与执业资格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获得了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oyal Institute of Charted Surveyors,RICS)的课程认证。

其次,工程造价专业结合国内造价工程师能力标准体系与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形成了以三大执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并实施了能力标准导向下的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包括识图算量工作坊、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坊、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融资工作坊。

再次,建立并实施了毕业生“双证书”与专业能力测评结合的教学考核制度。专业能力测评由行业协会专家和高等学校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是否具备进入行业的基本能力进行考核(APC),指导学生在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增强就业能力,给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造价员证书。2011年12月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确认天津理工大学为第一批双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通过行业协会认证考核合格,应届本科生除学校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外,还由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统一颁发“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这种专业能力测评被称为“双证书”认证模式。

最后,2011年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通过RICS的专业认证,并于2012年在天津建立了天津理工大学RICS学习中心。该学习中心的成立不仅推动了国内工程造价专业认证的国际化进程,还为国内专业人士与国外行业协会对等互认搭建了平台,是专业人士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上述研究和实践使得应用型本科专业开展专业认证有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进一步确保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能满足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

本书的研究过程和写作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阶段。2004年,在天津理工大学尹贻林教授与香港大学廖美薇教授的促成之下,天津理工大学的严玲教授赴香港大学访学半年,随后针对英国和亚太地区的工料测量高等教育及其专业认证制度展开了研究,前后共有柯洪副教授、孙春玲副教授、高华副教授、李丽红副教授对英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等进行了实地调研。2006年5月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团对于亚太区工料测量师协会(Pacific Association of Quantity Surveyors,PAQS)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九届年会上提交并通过了“亚太地区工料测量高等教育与认证制度比较研究”报告,提出了能力标准体系的概念和专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要与之响应的教育理念。

随后,天津理工大学在该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教学实践,获得了国家教学团队、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特色专业、天津市品牌建设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等荣誉。经过大量实践检验和后续对国外行业协会认证标准最新资料的补充,2013年完成了本书的写作和出版,为国内应用型本科开展专业认证,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供指导。

本书由严玲教授、尹贻林教授组织团队开展研究,负责书稿的统稿和审阅,天津理工大学IPPCE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闫金芹、戴安娜、贺星红、张亚娟、霍双双、王飞等同学为本书的编写和校对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秦娜编辑为本书的出版所做的大量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严玲 博士 教授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副所长2013年4月第1章绪论1.1 国外高等教育评估及认证1.1.1 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认证的出现

1.高等教育与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1]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涵盖整个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不仅包括以教育层次划分的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也包括以学科领域范围划分的高等教育,如工科教育、农科教育、林业教育、政法教育、财经教育;以及以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划分的高等教育,如研究型高等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等。西方国家习惯将高等教育划分为学术性高等教育与专业性高等教育,其中,学术性高等教育是对专业范围属人文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及其他科类中的基础理论领域,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专业学术性工作的高等教育的称谓;专业性高等教育是对专业范围属工科、农科、医药、师范、财经、法律、管理及其他应用性、技术性科类,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专业实际工作的高等教育的称谓。

而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指对专门化的系统知识的培训,旨在为学生从事要受专门训练的职业作准备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这些专业往往是针对那些与公众健康、安全、生命财产等问题息息相关的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领域,并且这些职业领域往往拥有对于专业人士执业资格的要求。专业教育不同于学术性教育,其主要是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专业执业能力的培养,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具备从事专业职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学术教育主要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通过基础理论领域知识的传授,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专业学术性工作的能力。专业教育也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性教育,其属于专业性教育的范畴,特指那些对专业从业人员具有专门的执业能力要求和相应资格考核的职业领域的专业教育活动。而同时,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有所不同,尽管两者均是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在培养层次和培养模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专业教育评估是针对专业教育进行的评估活动,即对与社会公众健康、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等问题密切相关的专业进行的一种专业评价,例如,医药、卫生、工程、法律、师范等专业,而非一般性基础学科。这种教育评估形式旨在通过对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模式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教育构成等方面的教育评估,给予其专业性的指导,以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从事专业职业领域工作的能力,达到专业执业资格的要求。而当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专业教育评估模式为专业认证。

2.专业认证制度概述

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院校认证(Institutional Accreditation)而言的。而高等教育认证是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在当代,高等教育认证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完备和成熟的评估教育质量的制度,主要是由非政府的、自愿参加的院校认证机构或专门职业认证机构下的独立认证机构负责进行。这些机构制定认证准则,应邀进行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主要的工作是评估学校和专业的质量,协助它们提高质量,并向公众公布所获得认证的院校和专业的名单。这种以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为基础的认证制度,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在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可分为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两种。

1)院校认证

院校认证是对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评估,院校的每一部分对于实现院校的目标都起到作用,主要是从整体上考察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2]和办学效果是否达到认证标准。院校认证是保证和提高其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独特的教育管理和质量保证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质量[3]保证模式,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现有六大院校认证机构,它们的主要工作是每隔10年到大学去作一次认证,每5年有一个中期认证。中期认证比较简单,主要是把上一次认证提出来的问题重新检查一遍,看看哪些问题取得了进步,哪些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在不同地区,院校认证的标准不太一样,认证的内容也有所差别,但是,总的来说大同小异。一般是从高等学校的使命开始,重新检视高等学校的使命陈述、发展方向和目标等,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对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进行检查,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学生管理和学生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估。

2)专业认证“专业认证”的完整英文是Professional/Specialized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直译成中文应该是“专门的/专门性的专业/教学计划的认证”,指的是由专业性(professional)认证机构根据行业标准对专业性教育学院的某个具体学科或专业进行评价。一般由专门的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其目的是为[4][5]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Eaton认为专业认证是学生、联邦和州政府、雇主以及普通大众参与教育评估的主要手段。专业认证是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出发进行的一种测评,是针对该专业课程教育进行的局部认证。

专业认证涉及的专业往往与公众生活、安全相关,涉及医药、法律、建筑、商科等,一般不涉及基础学科。专业认证评估工作的重点是考察各高等学校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能力标准体系中所提出的基本能力和部分核心能力要求在实质上是否响应,保证毕业生能获得适合进入该专业领域从事职业工作的技能。专业认证不仅包括专业最初开办时的初始认证,也包括经过一定时间的办学后周期性地对专业教育质量进行的再认证。专业认证不仅重视教给了学生什么,更重视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不仅对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情况全过程进行考察与评价,而且特别注重专业教育,尤其是对学校输出结果——毕业生实际掌握的技能进行考察。对于专业认证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专业认证通常是由对口专业(或职业)团体或由其授权的专业认证机构实施,这些团体或机构通常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业认证组织是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独立第三方的专业组织,具有很强的行业自律性质。美英等国都拥有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如美国工程技术评估委员会、美国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和特许建筑设备工程师协会等。(2)专业认证的对象是高等学校所开设的专业/教学计划(program),区别于以高等学校(institution)为对象的院校认证。一般而言,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是根据社会分工需要划分的学业门类,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而专业认证并非涵盖高等教育的所有专业,是针对上述的专业教育范畴进行的专业性教育评估活动,即通过一个严格的专业教育评估为专业教育毕业生提供一个专业认可的专业学位。(3)专业认证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一个评估的过程。作为专业教育质量的一种控制,专业认证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未来的专业从业人员获得质量可靠的、与其职业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专业教育。当然,认证的结果还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各个专业教育质量的信息,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在国外发达国家,专业认证制度往往与专业人士执业注册资格制度相配合,获得认证的专业本科教育通常是毕业生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先决条件。

由以上可知,专业认证是指一些专业机构对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的认证,是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出发进行的一种测评,是针对该专业课程教育进行的局部认证,其认证对象是专业性教育学院的专业性教育计划,是对其专门性的认证,不同于院校认证的整体教学水平评估所作的认证。1.1.2 国外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认证制度的产生

专业认证制度起源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美国,是由行业协会以自评和同行评估为主要手段对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进行周期性的评估和鉴定,以维持并提高教育质量,将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和自我管理集为一体的独特机制。专业认证制度利用行业协会的中介身份将社会对专业人士的需求与高等教育紧密相连,从而保障了高等教育中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并随着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优势的显现不断地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成为一种国际化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专业认证制度作为专业教育评估的一种模式,最早起始于美国医学领域,不仅仅是专业教育评估改革的产物,还是美国社会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1.高等教育发展中专业认证的需求背景(1)高等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的矛盾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当时社会各项事业都处在如火如荼、朝气蓬勃的发展中。美国高等教育在此时期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对象的扩大、院校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上,形成了多种层次(副学士、学士、硕士到博士后)和多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共存的高[6]等教育体系,而这种体系却是在一种非常松散的管理机制下展开的。社会用人部门对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开始有所顾虑,于是到底大学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大学中的专业教育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成为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2)高等教育中专业教育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高等教育数量的增加,同时也为专业教育的(1)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在20世纪以前的美国,不论是传统的学院和(2)大学,还是新建的赠地学院和州立大学,其高等教育中的专业特性发展水平都十分有限,只有少数大学设立了专业学院。据不完全统计,到19世纪末,真正具有专业学院和研究生院文凭的毕业生仅占大学[7]生人数的10%。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实现,生产领域对劳动力人口的专业水平提出新的要求,促进了美国大学高等教育中专业特色的发展。大部分大学都开始设立专业学院,并将之作为衡量现代大学的标准,如20世纪初美国隶属大学的专业法学院已经达到71个。在此情况下,对专业学院的管理和教育的质量保证提上日程,专业委员会提出针对高等学校专业的教育进行整顿和规范的要求。

2.政府和公众的需求

19世纪末,国会针对数量剧增的高等学校中存在的混乱现象,要求对院校(college)重新定义。20世纪初,美国国内就美国高等学校的质量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当时英国约翰·纽曼(John Newman)所著的《大学的理念》(Idea of A University)在美国广为流行,受此书的影响,美国进行了提高院校质量、重视学术教育的多种尝试。1910年,《弗莱克斯纳报告》(Flexner Report)的发表又引发了对医学教育等专业教育质量的关注。因而,此时美国已形成了一个重视专业教育质量的舆论环境。随着专业的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扩大,利益相关者的增多,社会影响力的加大,公众需要一个了解专业方面教育状况的窗口,要求针对专业的教育打破其过去那种特权领域的神秘性,向社会公布其基本情况和信息,以便于社会公众(如家长、学生、企业界、社会其他公众等)进行相应的决策行为。因此,政府和公众对于专业的教育质量及其信息的需求,也为针对高等学校专业的教育评估提出了改革的要求。

3.高等学校和各行业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高等学校通过提高教育质量以加强自我保护是防止政府过多干预的必要方式。由于美国历史的特殊发展过程,美国社会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高等教育对自治、反对政府干涉的要求尤为突出。19世纪中后期开始,联邦政府通过了一系列针对高等教育的法案,以图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高等教育为了保证自己的独立性和高度自治,提出以高质量的教育来争取公众的认可,防止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过多介入。就行业发展来讲,为了应对在经济大发展时期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各行业都需要更多符合本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各行业为了满足自身繁荣和发展的需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要求高等学校对培养出来的专门职业人才的质量负责。因此,无论是出于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各行业增强竞争力的需要,以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目的的专业认证的出现成为一种迫切的要求。

综上所述,美国高等教育的背景、政府和公众的需求以及高等学校和各行业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等都对专业教育评估的改革提出了紧迫的要求。这表明美国专业教育评估的改革是一个势在必行的发展要求,必须尽快制定出一套严谨规范的制度标准来规范和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以满足社会各方利益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美国率先产生了专业认证制度。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不仅保证和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水平,促进并帮助院系改进教育教学,使专业教育质量达到学生、职业界和公众的要求,也为学生进入职业界工作之前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随着其在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优越性的显现,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模式和实施体系,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专业人才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样,伴随美国专业认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各国在借鉴的基础上又结合自身发展的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认证制度。1.1.3 国外高等教育体系专业认证制度对专业人士的保障作用

专业认证制度是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通过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分担专业教育质量保障的责任,既确保专业教育体系设置的专业性,又在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对于专业教育利益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专业认证制度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作用如下。

1)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认证制度作为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其最基本的作[8]用就是保证和提高专业人才的输出质量。保证质量指的是被认证的专业教育院系要通过认证机构的基本标准,以保持专业教育院系的质量。质量改进指的是专业教育院系培养达到既定目标的能力,并评估这些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从而主动地对专业教育院系进行针对性地改进。(1)保证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质量要求。进行专业认证制度的最主要目的是确定寻求认证的专业教育院系有足够的能力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当专业教育院系在某些方面达不到专业认证要求时,专业认证机构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专业教育院系必须加以改进的地方。直到专业教育院系达到专业认证的要求,专业认证机构方可给予其认证资格,即经过这一严格过程认证的专业教育院系具备了专业发展的质量要求。(2)促进专业教育院系的质量改进。专业院校可以通过专业认证的实施,建立有效的反馈式的专业质量改进途径。因此,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专业院校的教育质量。

2)鼓励专业教育院系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

鉴于社会对高等教育中专业人才的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专业认证机构在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中仅仅对高等教育专业发展中必要的基本需求进行了最低标准的制定,即绝大多数是对教学、教师、科研、管理等领域各种要素的一些原则和基本要求,是对专业院校办学基本条件的保障。因此这就为专业教育院系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3)促进了高等教育中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执业的一体化发展

国外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均与专业执业资格制度挂钩,即专业从业人员要成为专业执业人士必须具备专业认证机构认证的专业学位,这已成为国外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特征之一。使专业教育院系为社会输送所需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性,进而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专业执业的一体化发展。

4)维护专业教育院系的自治性

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是维护专业教育院系学术自由与办学自主的保障机制。一方面,专业认证机构考虑到专业教育院系的不同特点,提出了鼓励专业教育院系自己制定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的新理念,给予了专业教育院系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自我评估与同行评审相结合、书面评估与实地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此外,专业教育院系自愿参加认证,使专业教育院系有一种归属感,更加有利于它的自治。因此,专业认证制度是维护专业教育院系自治、学术自由的一种机制,是专业教育院系自主性的集中体现。

5)传递高等教育中专业培养的质量信息

专业认证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高等教育的各利益相关者传递专业培养的质量信息,以便为其在做出有关专业培养的决策行为时提供帮助。专业认证通过对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进行评估,对专业培养的质量进行审核,并最终通过有效的途径将其公布于众,以便高等教育专业培养的各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到专业培养质量的相关信息。

6)促进高等教育中专业培养的国际市场化发展

专业认证是通过认证标准对专业培养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而这种认证标准为各国间专业培养的互认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各国专业认证本身就是基于国际化发展的视角,进行专业认证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因此这也就为各国间专业认证制度互认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保障各国专业人才的国际间流动等。1.2 国内高等教育评估制度1.2.1 国内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发展

1.高等教育评估的实行

对应于英美国家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我国实行的是高等教育评估与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制度。我国有组织的高等教育评估活动,兴起于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迄今已有20多年。1990年,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中国内地高等教育评估由此展开。但与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15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尤其是专业评估还存在很多不足。人们把本科教学质量评估过多聚焦于院校层面,专业评估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发展还是相当有限。

2.专业教育评估的发展

我国的专业教育评估是随着执业注册制度的启动而开始启动的[9]。当时要建立中国的注册建筑师制度,按照国际惯例,要建立注册师制度,首先要开展专业教育评估。为此,在注册建筑师建立初期,建设部先后组织有关专家赴美国、英国等国家进行了专门考察。在学习和借鉴外国专业教育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1992年研究并制定了适应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评估文件。同年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和东南大学四所学校进行了建筑学专业评估试点工作。

199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颁发了《高等学校建设类专业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部令,把建设类专业评估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把专业教育评估工作作为设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注册建筑师(工程师)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部先后在1995年开展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1998年开展了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1999年开展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评估工作;2001年开展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育评估工作。为了更好地建立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2001年4月人事部、建设部颁发了《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总体框架及实施规划》(人发[2001]5号)的文件,要求在3~5年内,分别在土木、公用设备、电气、化工等专业实行注册执业制度;教育评估工作由建设部、教育部牵头,相关行业部门参加,与考试准备工作同时开展。首批将对土木、结构、公用设备、电气、化工等五个专业的有关重点院校进行教育评估,并公布评估结果。由此可见,专业教育评估工作作为注册工程师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提上了工作日[10]程。

3.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

2005年,由人事部牵头,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部门参与,启动了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与此相应,教育部开展了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2006年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4个专业各选择两所重点高等学校进行认证。根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专业认证的组织机构包括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监督与仲裁委员会。2007年6月国家正式成立了由教育界专家和企业界专家组成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以及机械、化工、建筑学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分[11]委员会,同时明确了各组织机构的职能职责与工作制度。2007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和〈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章程(暂行)〉的通知》(教高厅[2007]5号),2008年4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公布了新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12]至此,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全面展开。1.2.2 国内开展专业认证的必要性

1.教育评估认证的国际化要求

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和灵魂。各国都非常重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按照国际惯例,专业人士出国深造或出国服务应持有经过专业认证的学位和经过注册的专业资格证书,还要得到对方国家对本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人士注册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的认可。然而各国在这一措施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能有效地实现专业教育和专业人士的国际化发展要求,因此,许多国家越来越认识到,一个没有国际公认度的所谓“教育质量高或低”的评估,是没有说服力的。特别是随着国际间高等教育的相互交流,跨境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建立基于“国际公认的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和不囿于财政问题或数量指标”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显得极为迫切。

目前我国的专业认证制度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建设还缺乏与国际惯例对接的平台。这种状况使得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处于一个封闭的境地,不能有效地输出相关专业学生和专业人士。而我国要想实现国际对我国专业人士质量和专业人士流动的认可必须要拥有国际互认的质量保障制度,而专业认证制度作为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的保障措施,是实现上述要求的重要手段,其重点是亟须建立一个国际化的专业认证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人才输出与国际接轨。因此,这就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提出了改革的迫切要求,构建一个国际认可的专业评估制度不能缺少专业认证制度,这是我国专业人士培养质量与专业人士国际化流动的重要保障。

2.专业人士的执业管理要求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更好地解决专业人士的管理,保证和提高专业人士的执业素质,实现专业人士的跨国执业,提高我国专业人士的国际竞争力,亟须构建国际上互认的专业认证制度。目前在我国已建立了工程专业领域专业人士的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即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也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对某一专业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建立统一标准,对符合标准的专业人士给予认证和注册,并颁发证书,使其具有专业的执业资格,准许其在从事本领域专业工作时拥有规定的权限,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为此,我国“制定各类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并随之被写进了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术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对于专业人士能力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标准,以确保专业人士的执业能力。

高等工程教育与专业执业注册资格制度作为专业人士培养的两种管理办法,在专业人士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如何将专业与专业人士问题紧密相连,将社会人才需求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高等学校,使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合理配置高等工程教育,保障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输出,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到专业人士的转变,这一联系桥梁的构建已是当前专业市场发展和专业人士有效流动的根本保障,也为我国专业人才管理提出了改革的要求。

3.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引导

专业认证制度作为保证高等学校输出的人才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平台,教育部在2007年开始实施“质量工程”(二期),重点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2006年开始了试点工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13]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也在2010年开始试行。

2006年3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通知》。同时,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工、计算机等4个专业试点工作组先后成立,并完成了对清华大学等8所高等学校的认证。为了使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2010年教育部提出“卓越计划”。“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并通过实施这一计划,促进中国内地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工[14]程教育体系。卓越计划再次强调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其与专业认证制度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效。1.3 工料测量与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现状1.3.1 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不同体系

国际上工程造价的专业教育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工料测量(Quantity Surveryor,QS)体系,强调成为工料测量师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获得相应的工料测量学历;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工程造价(Cost Engineer,CE)体系,强调专业人士执业资格的获得是基于工程技术的继续教育。两大体系下的专业人士执业资格都在国际上获得了公认,而且两个体系都与专业人士的执业资格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工程造价学科发展必须立足于高等教育与执业资格一体化,并能与国际工程咨询业专业人士制度接轨,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英国及亚太地区工程测量体系

英国的工料测量专业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形成了高等教育与专业人士执业资格制度一体化的成熟人才培养模式。工料测量师要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对造价计划、合同管理、价值工程分析(3)和财务稽核等各方面提供建议和服务。国际全面造价管理促进会(The 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Cost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AACE-I)《全面造价管理指南》研究课题的负责人霍尔曼(Hollmann)先生认为:“工料测量通常与管理会计有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财务管理、产品管理或运营管理的范畴;而造价工程则通常是与造价预算、造价分析与控制有关,属于技术管理、资产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范畴。”围绕这一理念,英国高等学校制定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工料测量学科教育。在英国的许多设置建筑管理的高等学校中,都设有工料测量学(Quantity Surverying,QS)专业,或者是在相关专业中设有QS系列相关课程。

英国强调工料测量专业毕业生进入行业执业,要成为专业人士(即工料测量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获得相应的由行业协会认证的工料测量学历。在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凸显了行业协会以专业认证制度为平台介入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一方面行业协会牵头出版了匹配行业市场对专业人士执业需求的能力标准;另一方面以此能力标准为纲目,引导高等学校工料测量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响应此能力标准;再一方面以行业协会为认证主体,对高等学校的工料测量专业实施专业认证,以此作为确保高等学校工料测量专业人才输出与行业市场的产业需求一体的组织保障体系。

可见,英国高等教育对工料测量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以专业认证制度为主线来确保人才的“产”与“出”的契合,以工料测量专业课程设置为基准点,既有事前引导体系——行业协会出版的工料测量专业能力标准,又有事后组织保障体系——行业协会组织的专业认证制度。英国的工料测量专业高等教育目前已形成国际公认的工料测量高等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等均形成了与英国的工料测量专业高等教育体系同源的工料测量专业高等教育体系。

2.美国工程造价体系

美国的高等学校不设置“工程造价(Cost Engineering)”专业,其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士必须在大学接受工程师高等教育(即:高等工程教育),进入专业领域后再补充必要知识通过考试取得造价工程师(CE)的称号,即申请获得注册造价工程师(Certified Cost Engineer,CCE)者均应有工程学历背景或具有工程师资格。这样就提高了对造价工程师素质的要求,也提升了CCE的社会地位,即CCE不仅能担负工程师的职责,更能胜任造价工作。如果不具备工程学位或工程师背景的人士通过了资格考试,则在确认时只能够成为注册造价顾问(Certified Cost Consultant,CCC)。工程造价/成本估算专业人士的资格由行业协会确认并颁发证书。国际全面造价管理促进会(AACE-I)和造价估算与分析师联合会(Society of Cost Estimating & Analysis,SCEA)均提供了认可程序。可见,美国对工程造价类专业人士也强调高等工程教育,并且美国作为开展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早的国家之一,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准则。

在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之间,中国最终选择了英国的工料测量模式,即在高等学校中设置“工程造价”专业,类似于英国大学中的“工料测量(QS)”专业,专门培养以工程计量计价为基本能力,以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为核心能力,以工程项目业主的财务顾问为专家能力的高级工程造价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这跟后期计价方式从前苏联的概预算定额制度转向英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很大的关系[15]。中国没有选择美国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大学不设上述类型的专业,而是要求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大学接受高等工程教育获得工程师称号,然后在再进入专业领域后,补充必要知识,经过行业协会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才能取得造价工程师(CE)的称号。1.3.2 中国内地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

1.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工程造价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以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为契机,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大规模发展起来的。原建设部于1996年先后颁布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管理办法》、《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暂行制度》,审批了一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建立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在此基础上,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响应社会需求的新兴专业开始踏上高等教育的平台。

工程造价咨询作为高等教育工程造价专业输出人才的主场所,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工程造价咨询作为社会咨询行业形成较晚,与其他社会咨询机构的业务范围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执业界限不清等问题,所以工程造价咨询业在很长一段时期不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咨询业。1999年10月,根据国务院对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进行清理整顿的精神,原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与政府部门的脱钩改制工作。通过脱钩改制,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经济实体,也确认了工程造价咨询业的独立地位,增强了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行业归属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随着国内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呈显著增长趋势。根据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5952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资质、经营情况进行的统计,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1672家。根据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资质与注册管理规定”,截至2013年1月5日全国已有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2291家。可见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数量基本呈上升趋势,见证了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上升发展。

2.我国的执业资格制度

进入21世纪,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先后加入亚太区工料测量师协会(Pacific Association of Quantity Surveyors,PAQS)和国际造价工(4)程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st Engineering Council,ICEC),中国建(5)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中价协)作为国内工程造价行业的唯一代表,成为两大国际工程造价行业组织的正式会员。此外,2005年和2010年内地与香港测量师学会先后开展了两次资格互认活(6)动,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国际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队伍素质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执业资格的互认极大地影响造价工程师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在这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建立一个国际互认的专业认证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上普遍实行的专业认证制度正是基于这一要求的国际化认证标准。

我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作为培养和选拔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从1996年设立推行至今一直不断发展完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除1999年停考1次之外,每年一次为我国工程造价行业输送了大批人才。造价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工程造价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对工程造价人才需求的不断攀升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市场基本呈上升趋势,这也验证了高等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的设置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国际化与执业资格一体化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士成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高等学校的迫切任务和历史使命。1.3.3 中国内地工程造价高等教育及专业认证

1.应用型本科认证制度的概念[16]

应用型本科教育始见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欧美国家,在新加坡、我国的台湾也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我国则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普遍关注。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有别于研究型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的高等教育类型。研究型本科教育以精英教育为主,以学科发展、知识创新为重要使命,主要是学术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对应于岗位的各类技能型人才[17]为主,主要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各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为主,是强调应用的通才基础上的专才教育。

本书所说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主要是针对那些与公众健康、安全、生命财产等问题息息相关的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领域,并且这些职业领域往往要求专业人士具有执业资格,具体如医药、工程(建筑、水利、土木)、法律等专业。应用型本科专业主要以学习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

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是各专业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高等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