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实施与监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6 22:15:08

点击下载

作者:金烈元,史晋蕾,刘艳芳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试读:

前言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结晶,是科学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实施标准最本质和深刻的意义在于将这种特定形式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直接支持型号的研制、生产和使用。

当前,关于标准化一般知识和标准编制的出版物较多,标准制定的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因此,标准制定工作也比较规范。但标准实施及其监督方面却未见全面、系统的专著,认识上存在一些模糊、混乱现象,规章制度也不够健全,实际做法随意性比较大。因此,标准的实施和监督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一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编写的。

本书总结了十多年来我国国防科技系统在型号工程和企业标准化工作中实施标准和监督的经验,也体现了国防科工委组织标准实施情况调查的成果和编者多年的研究心得,首次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国防科技系统标准实施和监督问题,具有一定创新性。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标准实施及监督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实施的基本形式及两种典型程序和模式;标准实施的组织和管理;分类对各种标准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包括形式、模式、特点、实施注意点等进行介绍,还对标准的选用和剪裁、实施标准经济效果的计算,以及建立有效的实施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志的帮助,王东、李春田、孔宪伦、孙英、曾凡雄、诸一唯、王勉钰、陈晓东、刘奎、祝耀昌、徐阿玲、罗学刚等专家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提供了宝贵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的局限,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教。

第一章 概论

标准化的任务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军用标准化除完成上述任务外,还要推进武器装备的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以下简称“三化”)。

标准化的各项任务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其中实施标准是核心,是产生标准化效益的关键所在。制定标准是为了实施标准,是实施的准备和前提;监督是为了保证和促进标准更好地实施。此外,产品的“三化”,包括“三化”资源的开发及其推广应用有时也要通过实施标准(例如实施各种产品系列型谱标准)来实现。

标准的实施往往比标准的制定来得复杂。这种复杂性来自标准的实施受制于更多因素,包括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对象需求和条件的多样性等外界条件,以及标准本身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

现在,标准的制定,无论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还是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程序和编写的规则,都有相应技术规章或标准做出规定。可以说,目前标准制定工作比较规范。而标准的实施则缺少相应的规章,实际运作时随意性较大。因此,对标准的实施及其监督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第一节 标准实施与监督的内涵和对象

一、标准实施的内涵

标准实施是指在与产品、过程或服务(以下通称“实施对象”)有关的各类事项中选用标准并执行标准规定的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可见,实施标准一般包括两个过程:(1)选用标准。即选择适合于特定事项需要的标准。(2)执行标准。即在产品设计、制造、试验、验收、使用、维修或其他过程及服务各环节中,执行标准规定的要求。

大部分场合,实施标准除了要从技术上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或抉择外,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组织有关各方面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因此,实施标准通常也是一项有组织的技术管理活动。

由于标准种类繁多,作用和内容各不相同,一个特定标准的实施,可能只涵盖上述概念中的一部分。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的内涵

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是指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纠正实施中的偏差,处理实施中的错误行为的一系列活动。

可见,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包括三项工作:(1)检查。即按有关规定,用各种方式检查是否执行了标准的要求。(2)纠正偏差。即对检查出来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现象进行改正或补救。(3)处理错误行为。即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标准实施中出现的违规或错误行为采用行政或法律的手段进行处理。

过去,几乎所有与标准化相关的规章制度都把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列为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这可能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有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标准主要体现为企业的自主行为。此时,除法律法规引用的标准和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标准的实施由规定的机构进行监督外,其他标准的实施主要由企业内部进行自我监督,由市场或订购方(合同甲方)进行监督。三、标准实施和监督的对象

标准实施和监督的对象即标准化的对象。可以是各种产品,如武器系统、分系统、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等硬件产品或软件产品;也可以是各种过程,如质量管理等管理过程,环境试验等试验过程,可靠性工程等工程过程;也可以是各类服务,如产品售后服务、运输服务、后勤保障服务、技术资料提供服务等。可见标准实施和监督的对象极其广泛。

产品、过程、服务既是标准制定的对象又是标准实施的对象,但制定和实施标准考虑的重点却不一样。制定标准关注对象的共性问题,即将对象的共性要求定为标准;而实施标准关注对象的特性,即要针对对象的特性要求来实施标准并监督其实施。

第二节 标准实施及监督的作用意义

一、标准实施的作用意义

投入大量资源制定的标准只有得到实施才有意义。1.实施标准可以产生效益

实施标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投入的资源得到增值,即产出更大的效益。效益有可能是社会效益,如使市场建立起公平的竞争秩序,使人们的安全、健康、环境得到保障等;也可能是技术经济效益,如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降低生产周期和风险等;也可能是军事效益,如保证武器装备的质量,提高其作战使用效能,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保证军人健康等。

总之,人们通常从不同层面所说的标准化的作用意义都要通过标准实施才能获得。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结晶,是科学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从经济学角度看,实施标准最本质和深刻的意义在于将标准这种特定形式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影响和改造自然界,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传统的说法,生产力的要素包括生产者、生产工具、生产对象。

马克思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更进一步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位伟人的说法都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但它不是独立的和实体性要素,而是渗透在生产力诸独立要素之中。正因为如此,它对生产者、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的进步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标准及其实施也具有这种非独立性和非实体性的特点,它在生产者利用生产工具形成产品时,渗透在生产过程之中,作为一种技术基础,支持着生产力的发展。2.实施标准可以为改进标准提供信息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及客观条件的局限,制定的标准总不是一开始就很完美的。即使是先进合理的标准也只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言,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

标准实施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现实具体,它毫不留情地检验着标准的正确性和完美性,揭示其存在的瑕疵和不足。因此,标准实施的意义还在于发现标准本身的不足,为标准的修订、改进和提高提供信息和第一手材料。3.标准实施能有效提高人们对标准化的认识

我们平时说,搞好标准化的关键是转变观念,是提高人们对标准化的认识和自觉性。而通过标准实施这样一种实践活动正是提高有关人员对标准化认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践论》指出,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你要有真知,你就得参加变革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要认识标准化,最有效的办法是参与标准实施的实践活动,从中体会标准化的作用意义。二、监督的作用意义

实施标准虽然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但实际上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使标准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实施。(1)认识片面,对标准实施重视不够;(2)标准实施条件不足,投入足够资源有困难;(3)标准实施要求笼统,可操作性差;(4)对标准的理解及执行有偏差;(5)标准信息渠道不畅通,不了解相关标准制定、修订及更改情况等。

因此,有必要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做好标准实施的监督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标准的现象,督促有关人员正确执行标准。所以监督可以保证和促进标准的实施。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违反相关文件(如法律法规、指令、合同、设计文件等)的规定、不执行标准的行为,通过监督可以发现和处理这种错误行为,维护相关文件的严肃性。

第三节 实施标准和监督的基本政策和一般原则

一、基本政策

标准化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标准的实施应遵循标准化及其他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的要求。1.要和实践活动紧密相结合

由于标准化活动具有非独立性性质,要使标准实施获取更大效益,就要求标准实施与相关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对军工而言,首先要将实施标准和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生产、使用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要和完成现代化作战任务结合起来,要和技术进步、技术改造结合起来。要服务于全社会、各行业、各企业各项技术和管理活动。2.实施标准是从事武器装备订购、研制、生产和使用人员的共同任务

实施标准牵动方方面面,贯穿于研制、生产全程,涉及订购、供应双方利益,覆盖研制、试验、生产、使用和保障各个领域,要动用各种资源。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只有订购、使用部门和研制生产单位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标准实施才能搞好。3.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

质量是武器装备的生命,实施标准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保证武器装备的质量,因此,实施标准的所有活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二、一般原则

实施标准是一种有组织的技术和管理活动,因此,实施标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只有遵循以下原则,才能获得良好效果。1.满足实施对象的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实施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实施对象的某种需要。对武器装备而言,按照“质量第一”的方针不但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战术技术指标,而且要满足武器装备的作战使用要求,其次是要缩短产品研制、生产周期,降低研制、生产成本及全寿命期费用。凡是有利于达到上述目标的标准就应要求实施,并且通过各种措施保证和监督其实施。2.紧密结合实施对象中心任务的进展,具有适时性

即实施标准要紧紧围绕实施对象的中心任务(如产品的研制任务),将标准实施工作作为中心任务的组成部分或完成任务的手段,融入完成中心任务的过程之中。

选用和实施标准的时间要适时,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过早可能会限制人们的创造性,或因时机不成熟而事倍功半甚至返工;过迟可能会错过有利时机,要更改已形成的技术状态,造成浪费。3.要进行综合权衡,力求效果最佳

即选用标准,提出并实施具体要求,必须综合考虑特定实施对象的要求、条件和环境,要进行性能、经费、进度和风险等的综合分析和权衡,做好标准的剪裁。要比较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及费效比,力求效果最佳化。4.要充分考虑配套协调,具有系统性

有些实施对象,要求实施的标准不是一两个,而是许多个甚至一大批,例如,复杂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往往涉及上百个研制单位,需要采用和实施数千个标准。有时,实施标准数量虽然少,但牵涉的面却非常广泛。不管哪种情况,各方面、各层次都要协调好。例如,在选用高层次标准后,要注意选用与之配套的支持标准。又如,某些标准的实施,各单位之间,设计、工艺及其他各部门之间都必须同步协调。5.符合有关法律、法规,遵循一定的工程程序

必须贯彻实施法律、法规规定和引用的标准。实施时应严格执行其规定要求,遵守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

实施标准应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选用的标准及提出的实施要求应纳入相关技术文件,如合同、图样、专用规范等,并按一定的程序和路线传递至下游文件,进行必要的准备再具体执行;相关文件的标识、更改等技术状态的管理都要按规定的程序执行。

第四节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实施标准的沿革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那时按引进的定型图样和生产线进行批量生产。标准化工作主要是翻译并实施通用基础标准,标准件、原材料标准和工艺、工艺装备标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防科技工业开始自行制定和实施各行业标准,工作范围有所扩展。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那时,在技术上,借鉴国外军用标准,将标准化对象扩展到各类专业工程和武器装备系统、分系统、设备各层次产品及其过程和服务;组织上,原国防科工委统一管理全国军用标准化工作,组织军队和工业部门按照科研、生产、使用三结合的原则,共同制定和实施全国统一的国家军用标准,使标准化工作成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技术基础,有力地支持了武器装备型号的研制生产。

这期间开展了许多和标准实施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和技术引进工作,其中最有意义的事件有以下几项。一、提出标准化与型号研制相结合的战略口号“七五”期间已经制定颁发了相当数量的国家军用标准,新型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任务又十分繁重。在这种背景下,1986年第二次全国军用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标准化要与型号研制相结合”的战略口号,要求标准化工作要紧密结合型号的需要,大力实施各级标准,发挥标准作用,支持型号研制。二、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

按照“标准化要与型号研制相结合”的要求,1990年和2001年先后两次组织了型号研制中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取得了上万个数据,1992年召开了全国军用标准贯彻实施经验交流会。通过调查研究保证对标准实施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基本掌握,为制定长远规划、建立规章制度、开展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三、颁发和贯彻213号文及176号文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原国防科工委起草并于1990年初颁发了《武器装备研制标准化工作规定》(简称213号文)。

10多年来,213号文得到了普遍的贯彻。21世纪初,国防科工委又组织调查了国防工业系统贯彻213号文及标准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213号文进行了补充,于2004年初颁发了《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标准化工作规定》(简称176号文)。

176号文的使用范围扩大到生产阶段,并在标准实施的要求及建立型号文件体系方面作了具体的补充。

这两个文件的相同点,也是他们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1)型号标准化和标准实施工作是型号研制的组成部分;(2)型号标准化和标准实施工作要贯穿于研制生产全过程;(3)型号标准化和标准实施工作是科研、生产、使用部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任务;(4)要以系统管理思想来组织开展型号标准化和标准实施工作。四、引进标准剪裁概念

标准内容多,要求高,有时实施标准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如何经济有效地实施标准是一个关系标准实施活动效益的重大问题。

通过研究,我们引进了国外关于标准实施时要首先对标准内容进行剪裁的思想,要首先提出实施要求,然后纳入合同等文件再组织实施的理念,并制定了GJB/Z 69-1994《军用标准的选用和剪裁导则》。这就打破了“军用标准是技术法规,必须无条件严格执行”的陈旧观念,为更好、更有效地实施标准打下了基础。五、研究军用标准属性问题和实施要求

标准的实施与标准的属性密切相关。因此,在讨论标准实施时必然涉及标准的属性问题。

标准的属性及其实施要求往往与经济体制和科技及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关,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对军用标准属性及其实施要求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盲目到理性的过程。

1984年发布的《军用标准化管理办法》虽然没有直接写明军用标准是“技术法规”,但其实施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相同,实际上也是把军用标准当做“技术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后,在原国防科工委的组织下,对军用标准的属性及其实施要求进行了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认识到军用标准体现武器装备在不同战场环境、不同使用条件下的需要,是适用于各类或某类武器装备的通用标准;而特定武器装备产品有其特定战术技术指标、使用要求和研制、生产条件,具有研制生产成本高、耗资大、周期长等特点。如果脱离武器装备产品的具体情况去孤立地划分并标识军用标准是强制性的或推荐性的,或者脱离具体要求和条件去要求强制执行有关标准的全部内容,将会造成巨大浪费,或将大量资源浪费在非必须的要求上,最终却不能满足装备的作战使用要求,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而也是不可取的。

最后得出以下共识:军用标准不划分并标识其强制性或推荐性。军用标准应紧密结合特定武器装备使用需要和研制生产条件,通过一定程序提出实施要求,纳入相关文件,然后严格执行。

在下列情况下,必须严格执行军用标准。(1)法律、法规及指令性文件规定时;(2)合同规定时;(3)产品文件(产品技术规范、图样及其他辅助文件等)规定时。

第五节 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实施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在型号研制中发挥了作用,取得了效益,但从深刻意义上来看,标准实施及监督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1.思想认识上还有误区

现在还有不少人把标准等同于技术法规,不注意和具体要求相结合。有些单位认为实施标准是国家或上级部门的事,一谈到实施标准就要求国家或上级部门解决经费和投资,存在“等”、“靠”、“要”思想。

其次,往往把标准的实施工作看得很简单,例如,有的订货、设计人员采用标准时,只是简单地提出标准的编号、名称,没有结合特定事项的具体情况提出实施的具体要求,常常是笼统地要求“贯彻有关标准”或“贯彻××××标准”。标准要在什么范围、什么时间实施、实施什么内容都不明确。2.在组织管理上和型号结合不够紧密

在型号研制中标准化人员了解型号需求不够,和设计、工艺、试验人员沟通不够,而有关技术人员对标准也不够熟悉,还不善于利用标准来指导型号研制和生产。

监督立法不足。对于不执行规定的标准,不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现象没有严格的、规范化的改正程序和处理办法,监督的责任部门和应承担的职责也不太明确。3.标准实施和效益不挂钩,标准实施的经费渠道不通

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和技术管理存在脱节现象,不能使标准的实施和经费很好地联系起来。科研经费中可以认为已经包括了实施标准费用,但实际上有时却得不到落实。4.具体执行中的问题

有的标准实施时存在“过使用”现象,即要求实施的标准或实施要求对产品研制、生产和使用而言是过高或不必要的。有的则“欠使用”,即未选用应该选用的标准及其要求,忽略了关键性要求,或因过分追求降低成本、加快研制速度而不恰当地删减、降低了标准中的必要要求。

有的标准使用不适时,即没有在适当时候使用合适的标准。5.实施条件问题

主要是技术和基础水平跟不上。有些原材料、元器件的性能和质量达不到预定标准水平而影响到相关标准、规范的实施。许多厂(所)由于长期未进行技术改造,现有设备不能满足标准实施的要求。

有的标准本身也有问题。

技术人员的水平不够也影响标准实施。对于有些标准,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还不能结合产品的使用条件和要求提出明确合理的实施要求,往往由于要求笼统,难于具体实施和执行。二、解决途径

综观上述问题,可以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在标准实施方面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涉及诸多方面,处于不同层次。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不同层面,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有的需要加强标准化理论的研究和宣传;有的要依靠深化改革军事装备订货管理体制,建立有效和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国防科技工业运行机制来解决;有的则要依赖于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来解决。所以,全面解决标准实施中的问题是一个综合的和长期的任务。1.改变观念,提高人员素质

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要重新认识和宣传标准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的定位虽然不再是技术法规,但它却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钥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企业有关人员自觉实施各级标准必将为企业带来效益并促进企业发展。

在生产活动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提高企业有关人员的认识和素质是搞好标准实施的关键。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标准作用的认识,为标准实施开绿灯,提供保障条件。广大技术人员不但要熟悉标准,而且要善于结合产品的使用要求和现实的生产技术条件,有针对性和经济合理地实施标准。2.完善武器装备订货合同制

武器装备研制采用合同制是武器装备订货改革的根本方向。

标准一旦进入合同,就成为需方和供方共同契约的一部分,必须严格执行,完全没有打折扣的余地。因此,深入推行合同制能有效地推动标准全面彻底的实施。

标准的实施和合同制的完善应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标准及其实施为全面深入推行合同制提供条件;合同制的深入、完善为促进标准实施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3.制定政策,建立有效的标准实施运行机制

标准的实施涉及技术、经济、法律各个方面,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关系到供需双方的利益。因此,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各方的利益,规范各方面的行动,限制各种负面因素,保证标准得到正确实施。

标准的实施也受制于各种客观环境条件和内部因素,各种正面、负面因素在不同场合和条件下都对标准实施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因此,只有在一定政策指导下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标准实施客观规律的运行机制,才能调动标准实施的积极因素,抑制负面因素,促进标准的实施。

第二章 标准实施的过程和典型程序

标准实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的简单,如按制图标准选择一种画法直接画到图样上;有的则比较复杂,如实施一项产品规范,从提出具体的实施要求到相应的技术和物质准备,再到加工、试验、验收等环节具体执行和操作,环节比较多。

了解和掌握标准实施的过程及其相关环节,有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实施工作的各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第一节 标准实施的基本形式和过程

一、基本形式

就单个标准而言,标准实施过程表现为以下两种不同的形式。1.直接实施

直接实施,即在有关事项或活动中直接执行标准的规定。

例如,产品设计时直接按制图标准绘制图样,直接采用标准术语表达技术思想,直接用标准规定的公式计算相关参数,直接按标准推荐的形式设计零件或产品的结构等;又如,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按有关规章规定直接按“不合格品处理”标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标识、隔离或返修等。此时,在相应资料中一般不出现标准编号和标准名称。2.间接实施

间接实施,即首先通过中介文件引用标准并规定标准实施的具体要求,然后再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

例如,在产品技术规范中规定“产品的高温试验应按GJB×××第×××条规定的要求及第×××条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然后在相应的试验规程中按GJB×××规定相应的设备、试样准备及试验操作步骤等事项,指导工人操作实施。

又如,产品图样中规定,某零件采用标准件“”,则应按GB×××编制加工工艺规程或按GB×××提出外购要求,进行加工或订货及入厂检验。

这里的“中介文件”可以是合同、图样、技术规范和其他产品专用的资料。

实际工作中,如一项产品的研制,往往需要采用许多标准,其中有的标准是直接实施,有的标准是间接实施,也有的标准两种形式兼而有之。二、实施过程

因为标准种类很多,内容各异,不同标准的实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实施形式。另一方面,标准实施的对象,即产品、过程或服务,也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条件和工作程序,即标准实施的背景和要求也大不一样。这样,内、外条件的多样性组合的结果必然导致标准实施过程的多样化、复杂化。

为了把握标准实施过程各环节有关工作内容,通过对长期实践的总结,可以归纳出两种比较典型的标准实施程序:一种是围绕新产品的研制,即以产品为中心和对象,实施一批标准的典型程序(称为标准实施模式Ⅰ);另一种是为了达到某种要求,以企业为中心和对象,将一项或几项标准实施到多个产品、过程或服务中去的典型程序(称为标准实施模式Ⅱ)。这两种典型程序有其共性的一面,即从根本上说都是对实施对象的支持,成为其相应活动的组成部分,但在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却有很大的差别。

将标准实施的程序概括为两种典型的模式,其目的在于为标准实施的组织者或执行者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使标准实施过程做得尽量周到和规范化,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第二节 以产品为中心和对象实施标准的典型程序(标准实施模式Ⅰ)

一、典型程序图

本节以武器装备为主要实施对象进行讨论。

武器装备一般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一个技术和管理的过程。标准化作为一种优化设计和制造的管理技术,对武器装备系统工程提供支持,成为其技术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全过程,设计、制造、试验各方面往往需要几百项,甚至成千上万项标准来支持,这些标准的适用范围覆盖系统、分系统、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元器件,内容从通用的机电基础性标准化要求到武器装备的性能、质量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无所不包。因此,武器装备产品研制生产要实施的标准牵涉的领域非常广泛。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中实施标准是为达到研制生产目标服务的,是研制生产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要和研制生产程序紧密结合起来,要落实在研制生产各阶段,渗透到研制生产活动各环节,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所以武器装备产品研制时实施标准采用的主要是以产品为中心和对象的标准实施模式(即实施模式Ⅰ)。通常所说的“型号标准化”采用的就是这种标准实施模式。

图2-1是合同环境下新产品研制生产实施标准的典型程序图。二、研制生产各阶段标准实施主要工作内容

按该程序图,研制生产各阶段标准实施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图2-1 合同环境下新产品研制生产实施标准的典型程序(实施模式Ⅰ)1.论证阶段

该阶段,使用方要从采购要求出发并考虑研制条件,从现有标准资源中选取保证装备战术技术指标及实现初步总体方案的重大标准,提出实施要求。这些标准主要包括:(1)涉及装备总体性能要求方面的标准;(2)考核装备战术技术指标的试验方法标准;(3)保证装备互连、互通、互操作的接口标准等。

这些要求应纳入招标书以及初步的系统规范。投标单位应在投标书中提出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实施方案。2.方案阶段

该阶段,承制方要落实使用方提出的标准实施要求,并将要求延伸、细化。(1)在研制方案论证和原理样机研制中贯彻使用方提出的标准实施要求。(2)进一步提出研制所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及其实施要求。(3)在进行标准化方案论证、编制“产品标准化大纲”中提出标准实施要求,为工程研制阶段全面实施标准做好准备。“产品标准化大纲”中涉及标准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

a.标准选用范围;

b.标准实施一般要求;

c.重大标准实施方案。(4)总体单位向下层次产品研制单位提出标准实施要求。(5)将重要的标准实施要求纳入“研制总要求”或合同书。3.工程研制阶段

该阶段,研制单位要将方案阶段编制的“产品标准化大纲”中提出的有关标准的实施要求落实到产品图样和规范中。(1)在设计中按产品标准化大纲要求进一步选用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标准和其他标准或规范;(2)将标准实施要求传递到工艺、试验、订货等有关下游文件;(3)编制“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4)进行实施标准的技术和物质准备;(5)在订购、加工、试验、鉴定中执行标准实施要求并进行检验;(6)处理实施中的问题,包括新旧标准代替问题。4.设计定型阶段(1)在编制设计定型试验大纲时选用和实施有关试验方法标准;(2)修改和固化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实施要求;(3)检查标准实施结果并写入“设计定型(鉴定)标准化审查报告”。5.生产定型阶段(1)在将“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拓展为“工艺标准化大纲”时进一步提出标准实施要求;(2)进一步选用和组织实施工艺、工装标准;(3)修改和固化工艺、工装资料中提出的标准实施要求;(4)检查标准实施结果,并写入“生产(工艺)定型标准化审查报告”。6.生产阶段

生产阶段标准实施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定型资料规定的标准要求

正常情况下,批生产阶段标准实施工作的内容就是按定型图样和产品技术规范的规定,在下列各生产环节中执行规定的标准要求:

a.原材料、元器件、外协件订购、验收、入厂检验及定期复验;

b.零部件的加工、检验及验收;

c.产品的装配、试验、验收;

d.产品的出厂包装、运输、储存等。(2)研究和实施新旧版标准的代替

生产期间如有新版标准发布,在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后,在必要和合适时要采用新版标准代替旧版标准。

关于新旧标准的代替和过渡问题详见第四章。(3)将标准的实施纳入技术状态管理,处理各种偏离标准要求的问题。三、标准实施模式Ⅰ的特点

标准实施模式Ⅰ具有如下特点。1.依附性

即全部实施工作,包括标准的选用、将实施要求纳入合同或技术文件、技术和物质准备、实施的操作等都要紧密结合实施对象的中心任务,作为实施对象活动过程的组成部分,贯穿于研制、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2.数量大

为了有效组织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保证产品性能质量,研制生产全过程所使用的标准数量巨大,从简单产品的几十项、几百项到复杂产品的成千上万项。3.系统性

由于采用标准数量大,研制生产周期长,按模式Ⅰ实施标准要特别注意系统性,即在空间上,要注意不同层次产品和不同层次标准实施要求的协调性,相关产品、相关标准要求要匹配;在时间上,要注意实施的适时性和连续性,有的标准要在研制前期贯彻实施,有的标准宜在研制后期或生产、使用维修时才采用和实施。此外,在很长的研制生产周期内,还要处理好标准修订、货源变化等原因而带来的标准更新交迭问题。

第三节 以企业为中心和对象实施标准的典型程序(标准实施模式Ⅱ)

一、典型程序图

以下场合要以企业为中心和对象,以实施模式Ⅱ将一项或几项标准应用到企业许多产品,包括已经稳定批量生产的产品、过程或服务之中。(1)以上级指令形式要求企业所有适用的对象统一实施新颁标准。

例如,涉及安全、卫生、接口、代码、公差配合等必须统一实施的标准,又如,质量管理的9000系列、环境管理的1400系列标准往往要求在企业所有实施对象中同时实施。(2)从生产或技术改造等需要出发,实施新标准具有明显效益时。例如,在所有产品上实施GJB 179《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标准,可以减少抽检数量、节约资源。(3)从装备使用需要出发,新标准能够解决产品使用中的故障和质量问题时。例如,实施GJB 1032《电子产品的环境应力筛选方法》可以解决企业出厂产品外场使用时故障多、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短的问题。

图2-2是以企业为中心和对象,标准实施的典型程序图。图2-2 以企业为中心和对象实施标准的典型程序(实施模式Ⅱ)二、标准实施模式Ⅱ的主要工作阶段和内容

实施模式Ⅱ大体可划分为分析、方案和决策、准备、实施、检查总结几个阶段。其主要工作内容简述如下。1.分析阶段重点分析:(1)该项标准的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是否和本企业有关,实施该项标准能否解决本企业或相关产品的有关问题,达到预期的目标;(2)实施的可行性,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有什么困难和问题;(3)实施该项标准对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生产秩序将带来什么影响,将付出什么代价;(4)实施该项标准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准备,什么样的仪器设备,工作量的大小和周期的长短;(5)实施的投资和预期效果。2.方案和决策阶段

该阶段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按预定目标进行筹划,提出实施方案。应尽量提出几个符合边界条件的可行方案,对不同方案的利弊得失及费效比和风险进行分析比较,并向主管领导汇报,供决策后再命令执行。3.准备阶段(1)思想准备

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对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及技术人员宣传实施标准的意义,提高认识,以便有关人员能支持并自觉地参与标准实施工作。(2)组织准备

当某些标准实施工作关系复杂、涉及面广时,可成立相应的组织,明确职责,必要时可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或工作组,由企业技术负责人领导,有关单位指定专人参加。(3)技术准备

包括下列内容:

a.资料准备,如标准文本、宣讲材料;

b.举办各种宣讲学习班;

c.图样资料的标识;

d.组织技术难点的攻关等。(4)物质准备

根据不同标准类别,确定准备重点。

a.实施互换性、结构要素标准的重点在工具(刀具、量具、夹具、模具)的改进、复制、添置;

b.实施产品标准的重点在加工、测试、试验仪器和设备的标定、改造、添置;

C.实施零部件、元器件或原材料标准的重点在专业化生产的安排或采购的定点等。4.实施阶段

由于各种标准的内容千差万别,所以具体实施时的工作内容亦不大相同。除了按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完成各项工作外,应注意处理好以下相关问题。(1)检查新工具和工作程序的适用性;(2)处理标准中不明确、不协调问题;(3)处理偏离标准问题;(4)进行标准执行中技术状态纪实。5.检查总结阶段

实施的检查总结首先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所以不但要求作最后的总结,更要强调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和小结,以便弥补前期的不足,改进下一阶段的工作。

检查的形式有:(1)检查有关图样资料和原始记录;(2)对现场进行了解和抽查;(3)组织标准实施的评审。

总结应注意分析和评估实施标准的技术经济效果,收集尽可能多的实施信息和数据,以便为标准修订提供素材,为今后实施相关标准提供参考。三、标准实施模式Ⅱ的特点

标准实施模式Ⅱ具有如下特点。1.相对独立性

即标准实施的工作阶段和工作内容主要由标准本身的内容和要求决定。如实施机械接口标准可能会带来设计图样和工艺、工装资料的更改等,实施质量管理标准可能会改变企业生产管理程序、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度等。这些改变往往从一定日期或批次起生效,和产品研制生产所处阶段无直接关联。2.实施标准数量相对少,但实施工作量差别大

比起实施模式Ⅰ,这种实施模式通常实施标准数量相对少,但因为各类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差异很大,因此实施标准要经历的阶段和开展的工作内容差别却很大。有的标准实施时只影响设计图样资料的绘制或文件的编写,工作量和涉及范围小,工作相对简单。有的标准实施的工作量和涉及范围大,组织和协调工作相对复杂。概括地说,不同标准实施工作量差别很大。3.要求专项计划和组织

这种实施模式在动员人力方面差别也很大。有的只要相关人员具体操作即可,有的则可能需要在标准化职能部门的归口下,制定专项计划、设置专门组织发动有关部门来配合完成。因为其工作内容和要求与正常工作可能不一样,因此往往需要企业发布特殊的工作指令和计划来指挥协调。四、实例GJB 1032-1990《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的实施

过去由于我国电子元器件质量和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落后,我国军用电子产品外场使用时普遍存在故障多、MTBF低的问题,严重影响武器装备的作战使用效能,部队订购和使用部门及有关研制生产单位都迫切希望改变这种落后被动状态。

GJB 1032-1990《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ESS)的制定和实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下面以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组织有关厂(所)按模式Ⅱ实施该标准的做法和程序作为例子作一简单介绍。1.统一思想,领导重视

在对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及其对提高航空装备电子产品可靠性的作用作初步分析,对前期投入和预期效果作初步估算的基础上,集团公司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这一标准的技术经济意义和军事意义。1994年,中航总以中航载字105号文发布了“关于航空产品贯彻实施环境应力筛选方法标准的通知”,要求所有在研和批量生产出厂产品都进行不同程度的ESS试验。2.提出方案,先试验后推广

105号文件为航空总公司文件,提出的实施方案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不同产品,不同条件,不同要求

即各厂的ESS可以根据产品使用、生产条件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试验量级:可以用高低温、温度冲击代替标准规定的快速温变试验;可以用扫频振动、定频振动代替标准规定的随机振动;可以适当调整筛选时间。(2)先试验,后推广

即针对部分厂(所)领导及技术人员提出ESS可能导致产品损坏、出厂风险增加的观点,选择了4个厂(所)的主要产品,在降低振动试验功率谱密度的条件下先进行摸底试验,成功后逐步达到规定量值,然后再扩大到所有电子产品和有关厂(所)普遍推广实施。3.进行充分的准备

该项标准的实施技术含量高、效果好,但技术和物质准备要求也很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是搞好实施、取得效果的关键。

为此,标准主编单位认真准备,先后编写了ESS讲义和标准的实施指南。在1993年到2003年期间,为国防科技工业各行业有关人员举办了10多期标准学习班,共1000多人参加了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对标准及其实施要求的认识。

与此同时,各有关厂(所)积极进行物质准备,结合“高新工程”型号研制任务配备试验设备。如前所述重点试验厂(所)积极筹资,都配备了3~5台能进行高温、低温、快速温变试验的筛选试验箱,随后又投资配备了随机振动试验台,具备了全面ESS试验条件。4.标准实施纳入正常程序,产生良好效果

经过试验,现在ESS已在航空行业有关厂(所)全面推行。有关厂(所)在试验基础上普遍组织编制ESS的企业标准和试验规范,将相关标准纳入型号产品专用技术规范。对全行业,实施GJB 1032进行ESS已被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发布的文件规定为必须强制执行。

现在,标准实施情况稳定。由于实施国家军用标准,推行ESS,航空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指标MTBF已由20世纪90年代一般仅有几十小时提高3~4倍,达到100~200h的水平,效果非常显著。

由于ESS给部队和研制生产单位带来的效益以及国外相应军用标准修订改版,进一步提高了温度变化试验的速率。有关厂(所)正在酝酿修订和实施我国新的国家军用标准,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可以说,实施标准和提高产品质量将达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

第四节 两种标准实施模式的比较

两种标准实施模式从根本上说,都是对产品、过程、服务的支持,具有共同目标,但它们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涉及的相关要素方面差别也很大,其对比情况如表2-1所示。表2-1 两种标准实施模式的比较

以上两种典型模式的介绍只描述了标准实施过程的梗概。不管哪种模式都牵连着一系列共性问题,例如,标准如何选用和剪裁,如何组织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新旧标准如何替代等,这些将在以后各章中展开论述。

第三章 标准的选用和剪裁

实施标准的首要环节是选用标准,并结合实施对象的具体要求和条件,对选用标准的内容进行剪裁后直接实施,或提出实施要求纳入相关文件后组织实施。“选用”和“剪裁”都是为了提出合理的标准实施要求。例如,××××地(舰)空导弹为保证可靠性要求,按地空、舰空的不同情况,分别从GJB 1909《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的分标准中剪裁出6个和7个可靠性参数要求。与此同时,选用GJB 450《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并从其中分别剪裁出11个和16个工作项目,提出研制时开展可靠性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选用和剪裁标准的定义及意义

一、选用的定义和一般要求

GJB/Z 69-1994《军用标准的选用和剪裁导则》将“选用”定义为:“从现行、有效的标准中适时地选择适用于特定产品研制、生产的标准,并在有关文件中加以规定的过程。”这个定义明确了选用标准的对象和要求。1.选用的对象“选用”的对象是标准,它包括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部门)标准,企业标准。有时还可直接选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是否要选用某个标准,首先要考虑法律、法规的规定,凡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且适用于本产品的,必须选用。其次,取决于实施对象的需求,即根据产品订购、研制和生产的需要,从大量的标准中选择适用于本产品的标准。

并不是所有发布过的标准都可以选用。“选用”时要看被选用标准所处的状态。只有“现行、有效”的标准才具备被选用的资格,已正式宣布作废的标准不能被选用。“现行”指新版本的标准,“有效”指虽已发布最新版本、但未宣布作废的版本,有时称被代替标准。例如,关于“机载悬挂物和悬挂装置接合部位的通用设计准则”有3个国军标,它们分别是GJB 1-1980、GJB 1A-1985、GJB 1B-1994,其中GJB 1-1980是作废标准,GJB 1A-1985是有效标准,而GJB 1B-1994则是现行标准。因此,只有GJB 1B和GJB 1A能被选用。对新产品研制而言,一般应优先选用现行的标准。2.选用的时间

选用标准要适时,即要根据标准的作用和内容,在武器装备寿命期的适当阶段选用标准。例如,“可靠性要求”等标准在武器装备研制的早期(论证和方案阶段)就要选用和剪裁,提出实施要求;而标准件、元器件、原材料标准,则往往在研制的中后期(除重要和关键的外,一般在工程研制阶段)使用。要防止过早使用,以免限制研制单位的创造性;也要防止过晚使用,以免耽误和错过有利时机。3.选用的控制

各级各类标准成千上万,如果任意选用,采用标准过于繁多,必然会增加管理的复杂性,特别是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的标准,如果任意选用,不但标准数量增多,更主要的是品种规格增多,使订货、验收和复验、仓库保管和发放、工艺规程编制、加工、质量问题跟踪等一系列管理都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许多企业都结合企业或型号产品具体情况编制各类“标准选用范围表”,“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选用范围表”,以指导设计人员合理地选用标准,控制标准数量及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的品种规格。

因此,编制各种选用范围的原则应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标准及其品种规格的数量。各种选用范围应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新的需求,修改不适用的项目。对于超出选用范围使用的情况应加以控制。

标准件、元器件及原材料标准及其品种规格选用范围中可采用特定符号,分别注明推荐采用或限制采用。推荐采用或限制采用的原则是:(1)推荐采用经鉴定合格、质量稳定、有供货来源、实际证明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品种规格;(2)限制采用正在研制或尚未定型的品种规格,此时一般应注明补充的要求甚至专门编制补充文件。4.选用优先顺序

关于标准选用的优先顺序问题提得很多。它包括两个问题:第一,军用标准、民用标准哪个优先;第二,国家(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选用的优先顺序排列。

第一个问题的基本原则在军用标准化的规章里早已明确。《军用标准化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家标准凡能满足军用要求的,应当贯彻执行;各部门制定的专业标准(部标准,下同),凡能满足军用要求的,可以直接采用。”这里虽然没有“优先”字样,但“贯彻执行”和“直接采用”意味着不必再制定军用标准,隐含着“优先”的内涵。

1994年美国国防部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用标准化改革,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要打破军用标准化的封闭状态,规定要优先采用非政府标准,其次是联邦标准,只有在确无这两类标准可用时才制定和采用军用标准。

第二个问题,以前有一种说法,认为选用的优先顺序是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部门)标准→企业标准。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有片面性。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考虑:选用标准是为了满足特定实施对象的特定需要,不同级别的标准规定了不同内容、不同技术指标、不同试验验收方法,不一定都能满足这种需要。如果笼统执行如上说法的优先顺序就有可能违背实施标准的目的而贻误工作。

一般说,在签订合同、产品设计或编制技术文件时,究竟采用哪一级、哪一个标准取决于以下诸多因素:(1)标准内容(要求、指标、方法、程序等)是否满足订货或设计的需要;(2)标准内容是否符合合同双方相关的限定或习惯;(3)标准内容是否合理,经济上是否可行;(4)标准内容是否有利于公平竞争;(5)标准文本的成熟性和可获得性等。

因此可以说,选用标准应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有关方面的需要为前提。在同样都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才宜采用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优先顺序。二、剪裁的定义

GJB/Z 69-1994对“剪裁”作了如下定义:“对选用标准中的每一项要求进行分析、评估和权衡,确定其对特定产品的适用程度,必要时对其进行修改、删减或补充,并通过有关文件,提出适合于特定产品的最低要求的过程。”

其中:“分析”主要是分析标准内容对实施对象的适用性;“评估”主要是评估实施标准的投入和产出;“权衡”主要是综合权衡实施对象的要求、实施标准所需的经费和周期。

经过分析、评估和权衡,就可决定标准内容对实施对象的适用程度。其结果可能是完全适用、部分适用、完全不适用。完全适用的应全部采用,并以适当形式纳入合同或其他文件;部分适用的则部分采用,部分删减,或作修改,或作补充;完全不适用的则删去不要。

可见,对标准进行剪裁不是随心所欲地任意取舍,而是一个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逻辑过程。

定义中的“最低要求”对武器装备产品而言,是保证使用和达到战术技术指标所必须满足的要求。例如,军工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常用MTBF值来表征,MTBF有门限值和目标值之分,门限值是保证产品使用的基本要求,也是验收或拒收产品的依据,它就是产品可靠性的最低要求。三、选用和剪裁标准的步骤

综合上述定义的内涵,对标准进行选用和剪裁,可以归纳出如下几个步骤。(1)从实施对象要求出发,从现行有效的标准中选用对特定实施对象必不可少的标准。(2)对选用标准中的每一项要求进行分析、评估和权衡,选出适用的要求。

例如,GJB 74A-1998《军用地面雷达通用规范》规定的战术技术指标项目几乎汇集了各种地面雷达的要求,而××2雷达经逐项评估后,在总技术条件中只选取其中若干适用的项目。(3)修改某些条文,补充标准中没有包括的要求,协调标准间重复或不一致的要求:

例如,GJB 74A对雷达发射分系统列出了14项主要性能指标,因为××2雷达采用主振放大式全固态多路发射机,几十路末级放大器输出功率经合成后再分配至各馈源。因此,删去了标准中的“相位一致性”、“稳定性”、“射频脉冲频谱”等指标,增加了“发射系统动目标改善因子限制指标”等。此外,还根据战术技术指标要求,补充了双机编队飞行的距离分辨率检飞要求等。(4)将剪裁出的要求,纳入产品专用文件。

产品专用文件主要有以下3种:

a.研制指令性文件(如“武器系统研制总要求”);

b.合同文件(包括“工作说明”、“技术协议书”、“技术规范”等);

c.图样、型号标准化文件或产品其他专用文件。四、正确选用和剪裁标准的意义

目前,对标准实施的要求有的还处于一种笼统和含糊不清的状态,如许多资料只要求“贯彻有关标准”、“贯彻×××(代号)标准”。这种要求过于笼统,作为产品研制生产的依据有时甚至是产品验收和拒收的依据就很不具体,很难成为协调订购、制造双方矛盾的根据。而标准的正确选用和有针对性地剪裁并标明具体实施要求就解决了这种含糊不清而带来的纠纷,避免了无目的地扩大执行范围而带来的浪费,或不执行应满足的要求而造成的质量隐患。

因此,正确选用和剪裁标准的观念不能不说是标准化和技术管理上的一大进步。推广这种观念对改善技术管理有重要意义。1.明确要求,使研制、生产、验收有唯一的和确定的依据

各类标准成千上万,这些标准,有的和特定产品根本无关,有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