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中药方小病慢性病一扫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19 00:58:44

点击下载

作者:广东省中医院 田广俊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特效中药方小病慢性病一扫光

特效中药方小病慢性病一扫光试读:

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先民们在长期的养生、预防、医疗实践中逐渐掌握的防病治病武器。中药不仅是中医治病的法宝,也是普通人学而可用的养生保健祛病法宝。了解、学习一些常用的中药,会让你在健康方面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药种类繁多,功效各不相同,使用起来更有诸多规范和禁忌,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掌握一些常见的中药,并非那么难。因为常用的中药大部分都是药食两用的物品,不会因为使用不当而对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

日常使用中药保健、防病祛病,一般不像中医师开药方那样复杂,一两味主药,搭配一些食物,煲汤煮粥,或是几味中药泡茶泡酒,简单的小药方往往就是有效的祛病方法。

本书就常见疾病和症状,为读者介绍了相应的对症小药方。中医讲求辨证论治,一些疾病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反映出不同的致病机制,在治疗调理方面应当区别对待,本书也尽可能做了细致的区分,以便读者更好地选用药方。

任何疾病的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因素,本书所展示的药方仅供保健和辅助治疗之参考,不可作为治疗的唯一手段。治疗疾病一定要寻求医生的帮助。编者第一章 家庭中药养生必懂的9件事第一件事:寒热温凉调阴阳,五味药性补五脏四性祛寒热

所谓“四性”,即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它既指药材本身的性质,也可以说明药材在治疗不同病症中发挥的不同功效。

寒凉性中药具有清热、泻火、祛暑、解毒的功效,对于身热汗多、发热喜冷、手足烦热、烦躁不宁、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等诸多热证有很好的疗效。

温热性中药则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火、活血通络、行气解郁的功效,适用于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发热、头痛、身痛、无汗、鼻塞、咳嗽、喘息等寒证。五味补脏腑

中药五味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各自肩负着不同的职责。

甘味属脾,具有补益温中、缓和拘急的功效,适用于各种虚证、痛证。

酸味属肝,具有收敛、固涩的功效,适用于虚汗、泄泻、尿频、滑精以及各种出血病。

苦味属心,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各种湿热证。

辛味属肺,具有宣散、行气、活血的功效,多用于气血阻滞、风寒湿邪以及各种表证。

咸味属肾,具有益肾滑肠、滋阴养血的功效,适用于热结便秘、阴血亏虚等病症。第二件事:气血阴阳效不同,分清体质好进补

根据人体内部阴阳气血的不同功效及其平衡与偏失状况,人的体质可归纳为以下九种类型。

平和质: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重在保持,无需调理。

气虚质:气力不足、容易过敏、气短自汗,调理宜补中益气。

阳虚质:阳气不足、畏寒怕冷,调理宜温补肝肾、壮阳驱寒。

阴虚质:阴液亏少、口燥咽干、体形瘦削,调理宜滋阴补虚、益养脏腑。

痰湿质:痰湿凝聚、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调理宜宣肺化痰、健脾益气。

湿热质:湿热内蕴、面垢油光、口苦舌黄,调理宜清热利湿。

血瘀质:血行不畅、肤色晦暗、舌质紫黯,调理宜活血化瘀、养血行气。

气郁质:精神抑郁、忧虑脆弱、形体瘦削,调理宜理气解郁、调养脾胃。

特禀质:先天失常、生理缺陷以及过敏体质,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情绪。

认清自己的体质类型是我们因需进补的关键一步,只有把握好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在养生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件事:药食同源最安全,药补食补相辅助药食同源

中药来自天然,囊括了植物、动物、矿物等各种物质,其中有很多是可食用的食物,所以药物与食物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

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我们称之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食用,则称之为食物;而在此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既可食用,又可治病,虽然药效较缓,但却更利吸收,治疗效果并不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药食两用。

如橘子、粳米、赤豆、桂圆、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它们既是强身治病的中药,更是美味可口的食物或调味品。中药与食物的区别

中药的药效强,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如果用药不当,则容易出现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虽然不及中药突出和迅速,即便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结果。食补药补相辅相成

药物虽然药效强,但一般没病不会经常吃,多用于治而少用于防;而食物虽然作用弱却一刻不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地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

因此,正确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能够改善身体功能,还能预防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应多采用药食同源的药物进补。第四件事:生搬硬套不可取,生病必须辨证治

中医治疗讲究因病施救、对症下药,根据人的体质、生活环境等进行科学的辨证论治。中医将其总结为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四种辨证方法,其中以八纲辨证运用最多,其他的辨证为其辅助手段。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疾病的辨证,它通过对疾病性质、病变部位、病势轻重、机体反应、正邪强弱的分析对比,将病症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种类型,是各种中医辨证的总纲。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以五脏为辨证重点,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及经络循行的表现来判断病变的部位;用寒、热、虚、实来辨别病情;以脏腑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病症的传变规律,更趋向于具体的辨证治疗。六经辨证

对外感病症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以及邪正盛衰,将其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治疗方法多以解表为主。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主要用于外感温病辨证,将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第五件事:科学选购辨良药,正确煎煮药效强科学选购,认对疗效

中药不同于西药,不是通过说明书就可以选择到对症药物,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一些中药的基础知识,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比如感冒,中医就将其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三型,那么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就要针对寒、热、暑湿做出不同的选择。风寒感冒可以用麻黄汤,风热感冒可以用桑菊饮,暑湿感冒可以用藿香正气水,三者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只能事倍功半。正确煎煮,药效更强

在科学选药的前提下,煎煮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俗话说:“十分药力五分煎,不会煎煮白花钱。”每一副中药都包含了几种乃至数十种中药材,在煎煮的过程中,这些药材互相作用,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如果煎煮得当就会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增强药效;反之则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煎熬时最好是用砂锅或陶瓷瓦罐,忌用铁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失效。

而煎药的时间则与加水量的多少、火力的强弱、药物的功效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解表药头煎为10~20 分钟,二煎为10~15 分钟;一般药,头煎为20~25 分钟,二煎为15~20 分钟;滋补调理药,头煎为30~35 分钟,二煎为20~25 分钟。在火候的选择上沸前用大火,沸后转小火慢煎。第六件事:中药服用要按时,好药不能胡乱吃

虽然大部分中药皆可食用,但是药三分毒,仍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选择正确的服用时间。饭前服

肝肾虚损、肠道疾病患者都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因为在空腹的状况下药物能与胃黏膜接触,进入肠道,更好地被吸收,不会因为消化食物而影响药效。饭后服

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以及心肺病患者都宜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因为在饭后服用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餐间服

脾胃病患者宜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产生影响。空腹服

滋补药、活血药、驱虫药,宜在早晨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肠道,有利于充分吸收。睡前服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催眠的药物,胸膈病症,对姿势有要求的药物,比如眼鼻喉药,都宜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四季进补

从四季更替来讲,春季宜用温热壮阳药,夏季宜用清凉解表药,秋季宜用滋阴润燥药,冬季则宜用温补肾阳药。第七件事:养生治疗量不同,平时使用要分清

中药进补的剂量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控制用药剂量。药物特性

大多数中药药性平和,安全剂量较大,可以放心服用,但对于一些药性猛烈和有毒的药材,就应当严格控制用量。毒性大、作用较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如马钱子、洋金花等;质坚体重的药物用量宜大,如矿物、介壳类;质松量轻的药物用量皆宜小,如花、叶、枝、皮等,干品也如此。身体差异、病情状况

正常情况下,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者均要减量服用。5岁以上用成人量的1/2,5岁以下用成人量的1/4;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季节、地域

中药还会因时节、地域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功效,在选择剂量上也应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比如发汗解表药夏季用量宜小,冬季用量宜大;苦寒泻火药夏季用量宜重,冬季用量宜轻。解表药在严寒冬天的北方用量宜重,在炎热夏天的南方用量宜轻。养生与治疗

养生调理与治疗疾病的中药用量也有区别。调理生息,用量宜小,药效宜缓;治疗疾病,用量宜大,药效宜急,但不可过度。没有疾病的情况下,一定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第八件事:小病慢病在家养,重症急症速求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多数病症都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调养来预防和治疗的,而且这种调养往往是有效且没有副作用的,较之药物治疗更为经济,亦更为健康。小病可食疗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缺乏、感冒、发热、便秘、腹泻等不适,中医认为这些病症都是可以预防的,即便发病,也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或用简单的中药方来治疗。

比如保持室内通风、加强运动锻炼、注意清洁卫生、多喝热水、喝姜茶就可有效预防感冒;姜汤、葱豉汤、萝卜汤、桔梗汤,都是治疗感冒的美食良方。慢性病注重日常养护

在一些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日常养护更是重中之重。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慢性病症,治疗的关键并不是喝多少药或是用多贵的药,而是科学合理的日常饮食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糖尿病,低糖低脂饮食、慢节奏生活、快步走、注意卫生、防止并发症、做一些具有降糖作用的按摩和针灸等,都可以有效降低血糖、防止疾病发作,重点在于坚持。重症、急症速求医

如果发生骨折、烧烫伤、癌变等重症、急症,就应迅速前往医院就医,切不可轻视以致延误治疗。第九件事:配伍宜忌不能忘,服药忌口放心上

除了服用时间和服用剂量的要求之外,中药的配伍宜忌和服用禁忌对于充分发挥药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将单味药的运用及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个方面,称之为“七情”。单行

单行即单味用药,这是在病情比较简单的前提下进行的,选用一味针对性强的药物即可获得疗效,如用鹤草芽驱除绦虫。相须

相须是指在一副药中功效相似的几种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相使

相使是指在一副药中用到两种功效类似的药材,其中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两者共用能够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芩与大黄一起用时,大黄可以增强黄芩清热泻火的功效。相畏

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够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去除。如半夏的毒性能够被生姜缓解,即半夏畏生姜。相杀

相杀是指一种药物能够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半夏的毒性,即生姜杀半夏。相恶

相恶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作用相反而会使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与莱菔子同用,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即人参恶莱菔子。相反

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非但没有功效,反而会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川乌反半夏。

另外,还要注意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即忌口。忌口是为了避免食物对药物的不良影响,以提高药效。具体可分为针对药物的忌口和针对病情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人参忌萝卜、甘草忌鲢鱼、常山忌葱、茯苓忌醋;后者如慢性病患者服药忌生冷,热性病患者服药忌辛辣。

了解药物的配伍宜忌和一些忌口的常识,能够帮助我们规避不利,助益调理。第二章 吃好才能身体好,消化疾病特效方食欲缺乏乏力困倦无食欲——芳香化浊,醒神开胃高发人群

这类食欲缺乏多发生在体重超标、有“啤酒肚”的中老年人身上,肥胖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多出现在湿热的夏季。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人变得非常懒散,特别容易疲劳,干什么都没精神,胸腹部有胀满的感觉,对什么食物都没胃口。病因及治疗原则

多是因湿浊犯胃所致,治疗应芳香化浊、醒神开胃。饮食上可以加一点香辣调味料来调节胃口。特效中药

藿香:化湿和胃,温中快气

佩兰:清热解暑,化湿健胃

厚朴:芳香化湿,通气消积

苍术:燥湿健脾,散风益气厚朴佩兰特效小药方苍术冬瓜汤

原料 苍术5克,冬瓜200克,香菜5克,香油、盐各少许。

做法 苍术研末,冬瓜去皮切块,加水煮成汤,加盐调味后放上切碎的香菜,滴两滴香油即可。

用法及宜忌 每天2次。阴虚者慎用。藿香佩兰汤

原料 藿香5克,佩兰5克,葱白20克。

做法 藿香和佩兰放入砂锅中加水煎10分钟,去渣取汁,加葱白继续加热5分钟。

用法及宜忌 每天1次,饭后趁热饮用。小儿慎用。藿香蜂蜜饮

原料 藿香5克,蜂蜜适量。

做法 藿香碾碎后用热水冲泡,加蜂蜜调匀即可代茶饮。

用法及宜忌 每天1次,可反复冲泡。阴虚者慎用。藿香蜂蜜饮暴饮暴食伤食欲——消食导滞,清淡开胃高发人群

这类食欲缺乏多发于肠胃消化能力差的老人或小孩。症状表现

伤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吃撑着了,往往连续几天对任何东西都没胃口,肚子发胀,看到油腻的东西就想吐,大便不畅等。病因及治疗原则

暴饮暴食,过多的食物超过了脾胃消化的极限,于是停留在肠胃当中,导致运化失调,化热化湿。治疗当以消食导滞、清淡开胃为主。特效中药

神曲:健脾消食,理气化湿

山楂:消食导滞,行气散瘀

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乌梅:敛肺涩肠,导滞止泻神曲麦芽小贴士山楂是小儿积食最常用、最有效、最安全的药食同源之物,但是尽量不要直接让孩子吃山楂,可以用泡水、吃山楂片等相对温和的方式助运,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特效小药方山楂红糖水

原料 焦山楂5克,红糖10克。

做法 将焦山楂碾碎,用热水冲泡,加红糖调匀即可。

用法及宜忌 糖尿病患者禁用,小儿每天1次,成人可不限次数,随时饮用。山楂红糖水神曲洋参粥

原料 神曲3克,西洋参3克,大米50克。

做法 神曲用水泡散,西洋参切片,与大米一起煮粥即可。

用法及宜忌 每天1次,儿童用量减半。麦芽乌梅茶

原料 麦芽15克,乌梅2粒。

做法 将材料放入水中煮15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及宜忌 每天2次,趁热饮用。哺乳期妇女禁用。小贴士暴饮暴食引起的消化不良,对脾胃功能有一定损伤,所以在消食导滞的同时,也要健脾养胃,让脾胃功能尽快恢复。饮食当中可以增加一些小米、山药等,同时要注意恢复期主要吃流食和清淡的食物,以减轻肠胃的消化压力。面黄肌瘦无食欲——健脾益气,补中和胃高发人群

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小孩。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患者面色不佳,肌肉消瘦,精神萎靡,没有胃口,胃部缺乏动力,稍微吃点儿就有饱胀感,且无法消化、经常打嗝,看到食物呕逆欲吐。病因及治疗原则

此类食欲缺乏多是由于日常饮食没有规律,营养摄入不够均衡,致使肠胃功能减弱,脾胃功能失调。治疗宜健脾益气、补中和胃。特效中药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益胃

大枣:健脾益胃,补气养血

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

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黄精白术小贴士少儿厌食、食欲减退,甚至不想吃饭很有可能是缺锌引起的。牡蛎、花蛤等海鲜和鱼虾的含锌量都较高,另外,鸡肝、猕猴桃、花生等也富含锌,可以适当进食。特效小药方大枣汤

原料 大枣10~20枚。

做法 将大枣去核,加适量水煎汤即可。

用法及宜忌 可常服。有湿痰、积滞、牙病、虫病者不宜食用。红枣汤四君子汤

原料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50克。

做法 上药研为细末,每次取10克,适量水煎煮即可。

用法及宜忌 不拘时口服。肺胃积热者慎用。黄精煎

原料 黄精、党参、淮山药各50克。

做法 上药捣碎,加水煎服。

用法及宜忌 将所制汤剂分成3份,每日服1份。小儿慎服。小贴士饭菜的种类应当尽可能丰富一些,可以促进食欲,早餐和午餐中米饭、面食、肉类、鱼类、蛋类、牛奶、蔬菜、水果等都可以进食,保证营养全面而丰富。晚餐选择杂豆粥作为主食,既富有营养,又促进食欲。口苦目黄无食欲——清热渗湿,导滞理气高发人群

30~45岁的中年人。症状表现

胸口发闷,腹部饱胀,吃不下饭,并且伴有头痛乏力、口苦目黄的症状。病因及治疗原则

此类食欲缺乏多因脾胃湿邪入侵,积热不散所致。治疗宜清热渗湿、导滞理气。特效中药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白扁豆:健脾和中,化湿消暑

蚕豆:健脾利湿,凉血止血

山药:滋阴补肾,补虚益脾薏苡仁白扁豆小贴士薏苡仁又称薏米,既是常用的健脾渗湿中药,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近代研究证明,薏苡仁还有抗癌作用。特效小药方白扁豆汤

原料 白扁豆30克(姜汁浸、去皮微炒),人参、白茯苓、白术、甘草、山药各40克,莲子(去皮)、桔梗(炒)、薏苡仁、砂仁各20克。

做法 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及宜忌 脾胃虚弱,饮食不进而呕吐泄泻者适用。每次取6克,用大枣汤调下。小儿按岁数减量服用。白扁豆汤蚕豆红糖水

原料 蚕豆2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蚕豆磨粉,每次取10克,加适量水和红糖煎服。

用法及宜忌 每日3次。老蚕豆多食易腹胀,需煮熟食用。珠玉二宝粥

原料 鲜山药60克,薏苡仁80克,柿饼30克。

做法 鲜山药去皮,与柿饼同切小块,和薏苡仁一起加水煮粥,煮至薏苡仁软烂即可。

用法及宜忌 每日1次。大便燥结者、滑精者、孕妇及精液不足者、小便多者不宜服用。消化不良压力大——疏肝理气,化滞消痞高发人群

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大的人,尤以中年男性最多。症状表现

症见胃脘胀痛,痛及肋部,食欲缺乏,打嗝,烦躁易怒,或焦虑不寐,随情志因素而变化。病因及治疗原则

脾胃虚弱是由于肝气郁结犯胃,致使脾胃伤损,肠胃功能紊乱。治疗宜疏肝理气、化滞消痞。特效中药

鸡内金:健胃消食,涩精止遗

柴胡:疏肝升阳,和表解里

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苍术:疏肝行气,止痛杀虫柴胡苍术特效小药方鸡内金汤

原料 鸡内金100克。

做法 鸡内金研末,每次取10克,温水冲服。

用法及宜忌 每日2次。此汤为健脾养生佳品,适于脾胃虚弱者及小儿服用。逍遥散

原料 柴胡、当归、茯苓、芍药、白术各30克,炙甘草15克。

做法 将上药研为粗末备用。每次取药末6克,加水300毫升,煮取200毫升。

用法及宜忌 每日2服,每服100毫升,饭前空腹温服。疏肝健脾汤

原料 柴胡、延胡索、川楝子、鸡内金各15克,丹参12克,党参、茯苓、郁金、谷芽各10克,白术、薏苡仁、白芍各10克。

做法 将上述药材研为粗末,加清水适量,煎煮数沸,去渣备用。

用法及宜忌 分2次服,早晚各1次,饭前空腹温服。疏肝健脾汤暴饮暴食——消食导滞,和胃降逆高发人群

肠胃消化能力差的老人和小孩。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为脘腹胀满,暴饮暴食,胃部痞满,厌恶饮食,胃胀拒按,恶心呕吐,吐后症轻,嗳气酸臭,矢气臭秽,舌苔垢。病因及治疗原则

人们往往易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中焦气机阻塞,从而导致健运失司,腐熟无权。治疗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为准则。特效中药

山楂:消食化积,助脾健胃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白术:补脾燥湿,利水止汗

大枣:补益脾胃,养营安神枳实大枣小贴士消化不良时,可禁食一两餐,期间喝淡盐开水补充水和盐分;或减量进食,只吃易消化的粥类流食和开胃小菜。这样可减轻胃肠负担,消化不良易于矫正。特效小药方黄芪建中汤

原料 黄芪4.5克,炙甘草6克,桂枝、生姜各9克,芍药18克,大枣12枚。

做法 将上述药材研为粗末,加水9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渣备用。

用法及宜忌 每日3服,每服200毫升,饭前温服。黄芪建中汤山楂汤

原料 山楂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山楂冲洗干净,去核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冰糖进食。

用法及宜忌 分2次服,早晚各1次,尤其适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不消、积滞腹痛者。还可用于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的防治。枳术汤

原料 枳实7枚,白术30克。

做法 将上两味药粗碎,加清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滤去药渣备用。

用法及宜忌 每日3服,每服100毫升,饭前空腹温服。少吃早饱——健脾益气,和胃化湿高发人群

脾胃虚弱的人群。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胃脘痞满,餐后早饱,打嗝,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四肢乏力沉重,常发生慢性腹泻。病因及治疗原则

由于平素脾胃虚弱,或其他原因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纳运无力,痰湿滞留中焦,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所致。治疗宜健脾益气、和胃化湿。特效中药

陈皮:理气健脾,调中燥湿

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

人参:补脾益肺,复脉固脱陈皮茯苓小贴士胃酸缺乏也会造成消化不良。服用一汤匙的苹果醋或柠檬汁后,如果胃灼热消失,即胃酸缺乏;如果反酸症状加重,则表示胃酸过多,勿再服用增加胃酸的药物。特效小药方陈皮粥

原料 陈皮15克,粳米100克。

做法 陈皮切丝备用。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陈皮,再煮10分钟即成。

用法及宜忌 每日1次,气虚吐血及阴虚燥咳者不宜食用。陈皮粥四君子汤

原料 人参10克,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做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取药末15克,用水300毫升煮取180毫升,分作2服。

用法及宜忌 每日1服,每服90毫升,不拘时空腹温服。升降汤

原料 知母、白芍各9克,党参、生黄芪、白术、广陈皮、川厚朴、生鸡内金、生姜各6克, 桂枝、川芎各3克。

做法 将上药粗碎后加水煎煮,数沸后去渣备用。

用法及宜忌 分2次服,早晚各1次,饭前空腹服用。胃胀口苦泛酸——辛开苦降,和胃消痞高发人群

脾胃虚弱、消化能力不足的人群。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为胃脘痞满不痛,灼热,嘈杂吞酸,口苦,肠鸣泄泻等。病因及治疗原则

此类消化不良多是由于中阳损伤,外邪趁机而入,或湿滞日久化热,寒热互结,气不升降所致。治疗宜辛开苦降、和胃消痞。特效中药

干姜:温肺化饮,温中降逆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生姜:开胃止呕,发汗解表

萝卜:消食化痰,下气宽中龙眼肉干姜小贴士合理饮食可消除胃肠胀气。适量摄取高纤维食品可增加排气,摄取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多喝米汤可缓解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症状,同时还能滋养脾胃。特效小药方姜茶饮

原料 绿茶3克,干姜5克。

做法 干姜切丝,与绿茶同放入瓷杯中,以500毫升沸水冲泡,浸泡5分钟后即可服用。

用法及宜忌 每日2次,以上为1次量。姜茶饮蜜煎萝卜

原料 白萝卜50克,蜂蜜50毫升。

做法 白萝卜捶碎,用蜜煎至软烂。

用法及宜忌 每日2次,以上为1次量。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或生食白萝卜。龙眼肉生姜汤

原料 龙眼肉干14枚,生姜3片,盐适量。

做法 龙眼肉干洗净,放入锅中,加750毫升清水浸泡后,再加入生姜、盐,微火煮10分钟即成。

用法及宜忌 每日1服,每服100毫升。湿热泄泻者慎服。口腔溃疡——清热解毒高发人群

营养缺乏、肠胃功能弱以及免疫系统紊乱的人。症状表现

溃疡中心微凹陷,表面覆有淡黄色假膜,周边黏膜充血呈红晕状,并伴有较剧烈的烧灼痛,以及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等症状。病因及治疗原则

口腔溃疡多由遗传、免疫功能缺陷、精神紧张、消化不良、月经不调以及胃溃疡、肠溃疡等引发。治疗宜清热解毒。特效中药

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苦瓜:消暑涤热,明目解毒

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绿豆金银花特效小药方金银花露

原料 鲜金银花250克。

做法 金银花置蒸馏瓶中,加水适量,依法蒸馏,取得蒸馏液1000毫升为止。

用法及宜忌 每日2服,每服30~50毫升,饭后温服。用于口腔溃疡、暑温口渴、热毒疮疖等症。苦瓜散

原料 苦瓜50克,灯心草3克。

做法 苦瓜去瓤,晒干研末备用。

用法及宜忌 每次取苦瓜末5克,用灯心草煎汤送服。每日2服。胃寒体虚者慎用。绿豆汤

原料 绿豆60克。

做法 绿豆加适量水,大火煮沸,颜色碧绿即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