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美国称霸世界之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6 03:48:02

点击下载

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作者), 刘洋(译者)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帝国崛起:美国称霸世界之路

帝国崛起:美国称霸世界之路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帝国崛起:美国称霸世界之路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作者), 刘洋(译者)排版:昷一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0-01ISBN:9787568019552本书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廉价香料背后的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么一天:欧洲大陆上,杂货供应商的库房内的香料库存已经告罄了,但来店铺里采购香料的人依然络绎不绝。这让杂货供应商们既头疼又暗喜,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了供需矛盾的严重性,也敏锐地嗅到了大发一笔的商机。

正如许多欧洲人所说,经常出入里茨这样奢华餐厅就餐的人,如果再让他们去杰克·穆拉利这类以烹饪豆子和鱼的杂烩而闻名的小餐馆里就餐,他们肯定不愿意。政治经济学教授或者大法官,在这一点上,意见出奇地一致。如果你饥肠辘辘,毫无疑问,你会一口气吃掉杰克家里所有的饭菜。这也解释了一种现象:不愿意过穷日子,是人们共同的愿望。当然,万不得已的情况除外。他们会尽力去延续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往往与高贵、品位、优雅、舒服相伴。这种现象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就如中国流传着的一句古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公元1世纪—10世纪这段时间里生活的大多数的欧洲人还不明白品位究竟为何物,因为在当时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饱更重要。从这一时期到上一冰川期结束之后,欧洲大陆的人们还生活在一个相对蒙昧的世界里,此刻的他们宁静而富足。这片大陆像一位母亲一样,她毫不吝啬地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木材、大块大块肥瘦相间的兽肉和清爽可口的啤酒。

由于劳动力太少,而这片大陆又亟待修整,人们被一件又一件的杂活累得筋疲力尽。终于,在1000年后,这片大陆被修整完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终于可以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了,和平与宁静再一次降临在这片大陆上。还没有好好享受,新的问题就接踵而至。究其原因,就是老一辈的固守与新一辈的开拓之间的矛盾。老一辈们认为,现在的生活已经自给自足,应该休养生息、固守田园,把日子过好。年轻一辈们却不甘于现状,他们觉得趁着年轻,应该出去闯荡一番。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移民潮开始被酝酿。

欧洲古代史可以概括为一部地中海的历史,在这片辽阔的地域里,君主像主宰土地一样主宰着各路诸侯,这位君主主宰各路诸侯的野心,绝不是海盗们所能想象的。出没在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半岛深海弯以及摩洛哥、波罗的海、的黎波里和埃及浅海区的海盗们,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偷走别人一小块地方进行统治。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所谓的“种群”就是相似的社会、经济和宗教发展史的众多民族的总和。不妨拿战争来说,在战争中,不论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对于他们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爆发大规模混战之前的欧洲,能够提及的冲突,只有屈指可数的两次,而且还是小范围的两次。

第一次小范围的冲突,是在公元前5世纪。从东方而来的波斯人被希腊人打败了。经过数次英勇的反击战后,希腊人成了最后的胜利者,战败后的波斯,仓皇地逃到了印度河河畔。200年后,一场灭国的灾难,向当时的罗马逼近。为了阻止这场灾难,罗马人几乎倾全国之力,终于将迦太基人的最后一座堡垒焚毁,守住了自己的家园。残酷的战争换来了随后800年的太平盛世。

公元622年,阿拉伯帝国西征。这次,两大洲的碰撞,可谓是火星四溅。西班牙军队被左路的阿拉伯大军牢牢地控制着,右路的阿拉伯大军越过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最终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危险一步步逼近,此时,欧洲的领袖才如梦初醒。

这场战争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罗马帝国衰亡后,欧洲人第一次领略到东方世界的文明在各方面都超过自己的文明。人们对文明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向往,文明在哪里,人们就会如狂潮般地涌向哪里。东方,现在成了欧洲人的目的地。在那里,欧洲人肆无忌惮地掠夺着那里的财物。当一车一车的财物被这些战士们当作战利品带回来的时候,原来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再满足他们了,奢华舒适的生活才是他们渴望的。

思想的转变也给西方居民生活的习惯带来了转变,言谈举止、饮食起居、衣着服饰、房屋建筑,甚至于消磨时间的方式,都与从前不同了。老一辈欧洲人秉承的传统和艰苦朴素的美德,年轻人却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东方的文明远超于西方的文明的事实,让他们对过上好生活有了更深地期待。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机会,欧洲人在等待一个好的机会。

老一辈的思想阻碍着年轻人付诸行动的步伐。如果老一辈西去,那对于年轻一辈来说,可谓是个好消息,没有了阻碍,他们行动起来便会如鱼得水。他们雇用东方的厨子、迫不及待地把子女送到附近的大城市去学习,去开阔眼界,希望子女们成为未来的银行家或某方面的专家,这样,大量的财富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他们的口袋中。

奢华的小宫殿和气势恢宏的议政厅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而原有教堂的建设却趋于颓败。面对这种情况,轻易地下结论并不是我的想法,还原历史真相,让读者在阅读后自己思考,才是我的初衷。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得出了什么结论,那不是我能左右的。

于是,新的生活开始了:以前惨遭践踏的古老驿道被修复,驮着货物的骆驼被赶着从喀什噶尔前往大马士革;亚历山大与法玛古斯塔之间漂流的是威尼斯的轻便帆船和热那亚的大帆船。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贸易的成功带来的是丰厚的利润。

但历史往往会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儿上被彻底改变。13世纪中叶,蒙古人开始对外征战。信仰的力量固然强大,但是利润的诱惑也是不可小觑的,那些来自胡椒、桂皮和靛蓝染料的利润就让人蠢蠢欲动。贸易往来的频繁,使地中海两岸信仰不同的两种教徒们成为朋友也是必然的结果。为了生意,你不可能把顾客拒之门外。

不过计划还是敌不过变化,在一段时间之后,欧洲人本已开始习惯依赖亚洲商品了,但商品的供应链却意外地断裂了。当然,这一切可不是短时间内发生的。

在此前的200年里,东方的商品不再大规模地流入西方了,到后来开始消失难觅了。大量商品被囤积了起来,价格随之也上涨了起来,欧洲投机商的这种行为令西方震惊了,因为在这之前,西方对这一切是闻所未闻。

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商品经济还欠发达,通用货币还没那么流行,熟人之间经常以物易物。但是,对外贸易必须要使用大量的金、银币,消耗量越来越小的实物已经不能满足卡里卡特的香料商们了。后来,欧洲内部的市场交易也逐步货币化了,这就带来了一个大问题。金,这种似乎可以主宰一切的神秘贵金属,在欧洲本土也是需要进口的,少量的银矿产出的银也改变不了大局,于是供不应求的现象日益突出了。

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的恶性连锁反应,公众需求高涨——商品供应急剧萎缩——商品价格上涨——对金条的需求增大——黄金短缺,紧接着,西亚和北非的国家纷纷落到残暴的异教徒手中,通商的驿道接连地被无限期地关闭。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体系,被迫着手为自身的发展奋战。

欧洲的经济体系也未能幸免于难,同样处于土崩瓦解的边缘。此时,欧洲杂货供应商们却叫嚷得最凶,不过商人毕竟是商人,他们不会坐等危机的到来,而是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

中世纪的商人是如此的精明能干,以至于让怀有只有当今时代才会精英辈出想法的现代人汗颜。

遍地金银的东方要靠陆地交通前往,希望渺茫,开辟一条新路,成为一些勇士不得不去做的事。开拓海域、冒险航行在当时被视为不可能的事。但大千世界,总有人愿意尝试,这其中就包括那些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们。为了得到一罐金币,他们甚至愿意拿生命做赌注。

才华横溢、能力出众的人非常多,但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却只有一个人——他是一个奇才,他的灵感来自于一本名为《以斯拉书》的书。他也是一个专业的煽动家,他不会向任何人妥协,除非得到了那份能保证让他获得在大洋彼岸发现的财富的10%的契约书。他还是一个虚荣心十足的家伙,总喜欢别人称他“海上将军”。第二章因你而改变的世界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不同人的眼中,“海上将军”有着不同的身份。他是热内亚同乡眼里的小傻瓜克里斯;他是那些因他的伟大发现而一夜暴富的西班牙人眼里的堂·克里斯托瓦尔·科伦。后来,他成了委拉瓜尔公爵,这是西班牙人给他的又一个尊贵的头衔,用来表彰他发现的黄金产地,而这个黄金产地就位于委内瑞拉北面。在后世人的记忆里,他就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这个名字您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就是接下来的故事里准备出场的重要人物。

先来说说哥伦布的出生时间吧,具体年份已经无法确定了。有人说是1446年,也有人说是1447年,还有人说是1448年,1449年或者1450年,这些年份都有可能,但这显然不是最重要的。哥伦布的出生地是热内亚还是科戈莱托,也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说本章的主人公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哥伦布的父亲。他的父亲从事的是羊毛生意,自产自销。经过多年的积累,终于攒下了殷实的家底。有了这份家底,送哥伦布去一所好学校,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时间还在继续,后来,哥伦布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生活平静而安稳。如果往后的日子都平淡如水,恐怕哥伦布这个名字也不会在几个世纪后,依然成为当下人们的谈资,如果真是那样,现在的世界也不会是这番景象。

哥伦布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他属于自己的家庭,属于自己的国家,更属于这个世界,但又不是完全属于这个世界。他也有简单的想法:购买很多的书籍,实现自己的计划和研究。更多的时间里,他耳边都有一个声音在响起:我,哥伦布,绝非等闲之辈,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世界会因我而改变!这个与羊毛打交道的孩子终将凭借自己的智慧、才干、勇气、毅力和执著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地迈进。

平日的生活里,哥伦布并没有显示出自己高于常人的天赋,相反,很多时候会显得十分愚钝。但只要到了海上,他的领袖气质便展露无遗。你会为他的表现感到惊叹:通过一套自治的粗略的导航系统,就能驰骋在陌生的大海中。没有人会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完成的;他的船员是由窃贼和强盗组成的,但他们对他毕恭毕敬,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找到了那个神秘的地方;在面对疾病和灾害的时候,他总能表现出极强的忍耐力。

无论是谁,要想成为一名伟人,他的身上一定具有别人没有的优秀品质,毋庸置疑,哥伦布做到了。

很多人说哥伦布的一生任何事情都做到了,唯一遗憾的就是,没能记录下自己的人生历程,哪怕只言片语也好,但对于我来说,这未必是坏事。

在哥伦布的脑海中,他对一件事一直深信不疑:一路向西,就能抵达中国,如果按这样的航线航行,必定会经过印度,最终就能返回欧洲家园。那时候,更多的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一路向西航行,会有两个结果,两个很不好的结果:一个是船从地平面跌落下去,永久消失;一个是被灼热的太阳化为灰烬。

事实上,问题的答案不是非A即B那样简单,任何复杂的问题也并不全部代表着灾难。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欧洲的大洋与亚洲的大洋之间,镶嵌着一块广阔的陆地。然而,哥伦布饱经风霜的脸上并没有因为这一发现而写满诧异和惊奇。因为这并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是到达东方,无论千难万险。

对于现代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责任,但对于中世纪的人来说,他们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清楚自己的职责。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努力工作,因为成功没有捷径,因此付出也就成为中世纪人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希腊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神愿意用她全部的秘密来换取一个人诚实劳动的几滴汗水。

让我们把时光的轮盘拨回到哥伦布的青年时期,继承父业还是去当辛苦的水手,年轻的克里斯托弗面临着抉择。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当他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他就跟随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高兴地做起了小跟班。他用4年时间走遍了地中海东海岸的各个港口,去了葡萄牙和英格兰,也踏上了刚刚被发现的几内亚。后来,他与一个并不富裕的女子结婚了,确切地说,他是与自己的事业结了婚。他的岳父是一位船长,并将自己的航海日志和全部的笔记交给了女儿。这位船长就是巴托落梅乌·佩雷斯特雷洛,他是马拉特群岛中的圣港岛的首任总督,也是葡萄牙亨利王子的一位船长。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的关系,使得哥伦布快人一步地接触到了一位老前辈的伟大事业,尽管这位老前辈已经去世30年了,而这位老前辈就是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毫不夸张地说,这位王子是现代探险与发现的先驱。很大程度上,哥伦布的成功与这位王子有很大的关系。“航海者亨利”是人们送给葡萄牙王子的另外一个称呼,亨利的父亲是葡萄牙人,母亲是英格兰人,亨利年轻的时候当过兵。经过一场残酷的战争,葡萄牙终于摆脱了来自直布罗陀海峡对面人们的攻击,亨利却选择离开宫廷,他在距离萨格雷斯城不远处的海岬荒山上,修建了一座修道院式的城堡。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座城堡,成了历史上第一所航海学校,又在中世纪成了当时最重要的天文观测站。

这里远离世俗浮华,宁静而悠远。一大批皇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制图家云集于此,忙而有序地收集、整理、分类大量由稀奇古怪的数据组成的数据,这些都是流传已久的专业的航海知识。

事实上,亨利王子对贸易并没有太大的兴趣。钱从来都不是他需要担心的事情。亨利王子还是一位虔诚的教会子民,世俗的得失,他更加不会在乎。因而,研究经费的问题从不是萨格雷斯研究院的人们考虑的问题,但研究工作依然进展缓慢,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世纪科学探索的艰巨性。与现代快速的海上交通相比,今天货轮几天的航程,那时候可能要花上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因此,在成功地征服了一座海岬后,兴奋和满足会更容易地写在当时人们的脸上。

如果把一位现代北极探险家和一位当年在西非海岸又多探测出几百英里(编者注:1英里约为1609.344米)海岸线的葡萄牙船长相比,那后者所获得的赞誉会比前者高出很多。

欲速则不达。真正伟大的人与勉强算得上伟大的人之间的根本差别就在于是否急于求成。如果要用一件事来描述亨利编辑航海地图时的从容流畅的情景,那你应该静下心来想象一下克莱斯勒演奏小提琴时潇洒专注的样子。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是亨利所拥有的。正因如此,他可以十分专注地致力于这件事上,而不是急切地、盲目地去完成,从不拖拉是他的优点。在这样的环境中,非洲西海岸的形态被他们一点点地绘制出来了。不久之后,亚速尔群岛被重新找到。紧接着,马德拉这个被遗忘了近一个世纪的群岛也出现在地图上了,这个在浪漫小说里出现的美丽仙境,就永远地存在地图上了。曾经地理上的盲区——博哈多尔,也被揭去了盲区的外衣,因为它的南面就是布兰科。1445年,佛得角也被发现。就在亨利去世前,他的一位船长还抵达了塞拉利昂角。迪亚斯绕过好望角,达·迦马远航印度都得益于这些伟大的成果。不仅如此,在其他很多领域,亨利王子也用自己的方式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做了自己的贡献。

在萨格雷斯研究院进行研究之前,航海给人的感觉总是充斥着乱七八糟的妖魔鬼怪、四处漂移的岛屿、时隐时现的大陆的传奇,在萨格雷斯研究院进行研究之后,人们不再相信那样的说法,这归功于萨格雷斯研究院的影响。对于人们来说,这真是一件幸事,依靠上帝的指引和自己的猜测在浩瀚的大海上横冲直撞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因为他们有了指南仪和六分仪。当水手们把在航海中所见到的种种怪事讲给人们听的时候,人们也不再把怪事当成是上帝的启示,而是耐心地、认真地对这些事情进行研究。如果怪事是合理的,那就继续进行下一步研究,如果是不合理的,就不再理会。

在众说纷纭的言论中,北极圈北面有个新大陆的故事,是哥伦布和他的航海伙伴们最为熟悉的。这个故事,第一次听到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已经无法考证,但是,他在聊天的时候却和一些朋友隐约地提到,他曾到过“海天的尽头”的故事。哥伦布没有详细地述说“海天的尽头”的具体位置,有可能是冰岛,也有可能是法罗群岛,或许也有可能是其他地方。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哥伦布的时代,名义上的格陵兰大主教还存在,这个岛与欧洲的来往只是中断了几十年,那个时候,冰岛人正在忙着收集他们的祖先留给他们的那些传奇故事。

历史学家在研究史料的时候,常常会忽略洋流、信风等诸如此类的细节。如果一艘法国船或者一艘英国船偏离了原先的航线,那么墨西哥洋流会有两个结果让人们选择:一个是让人们葬身海底,一个是逼迫人们返回出发港。但如果一艘船从挪威出发,前往北极附近的领地,那人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防格陵兰洋流。如果运气欠佳,被卷到拉布拉多洋流里去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如果运气好,侥幸避开了两大洋流的攻击,那么迎接这些人的将是美洲西海岸的土地。需要特别提起的一点是,在长达400年的时间里(公元983—1410年),那些西方的岛屿上曾经留下了许多人的足迹。没有地图,没有罗盘,也不能阻止先民们在浩瀚的海上航行。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总是微不足道的,先人们几乎在用整个船队与洋流做斗争,那种惨烈与牺牲,让今天的我们很难理解和体会。难能可贵的是,先人们留下了用非凡的想象力和出彩的文笔写下的航海笔记,这是留给我们的珍贵而丰富的遗产。

这块大陆是被谁最先发现的,是莱夫——那个豪卡达卢尔农民埃里克的儿子?还是哥伦布——那个热那亚纺织工多梅尼科的儿子?这个毫无意义的争论我已经没有心思将它继续。那我为什么还要提到那些欧洲人的事情呢?因为我只想阐明一个问题,在哥伦布生活的那个时代,在大西洋的另一边确实存在着某个地方,如果人们能坚持继续向西行驶,就一定会发现那个地方。但是,航海需要用到钱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出行需要钱,航海需要船只,水手要求报酬,等等。

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在15世纪下半叶,能够有足够的钱来完成一次航海的国家,只有意大利。如果那个时候罗马教皇或者美第奇家族能够出钱资助哥伦布,那对于视航海如生命的哥伦布来说,将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当时大西洋的门户被西班牙把守着,顺其自然,当哥伦布的西行计划正式开始准备的时候,他的第一选择就是西班牙,给未来庇护他的国家赢得巨大的财富与荣誉是哥伦布不变的信念。

现在,社会制度完善,各国用在军事上的经费也在逐步加大。但我们理解不了,当时,资本主义制度远没有今天的完善,信用制度更是无从谈起,还存在着因为缺少金钱而表现出的无奈窘境。发生在100年前的法国大革命就是由于18世纪最富有的君主没能筹募到一笔钱来解决财政危机而引起的。如果换成现在,类似的问题只需要财务大臣和几位国际银行家通个电话就可以轻易解决了。

当西班牙得知哥伦布和他伟大计划的同时,发生了一件差点让西班牙与主宰新大陆的机遇失之交臂的事,那就是当时西班牙的费迪南多大公和伊莎贝尔女王拿不出一万美元现金。还好,经过一番周折,最终还是凑足了这些钱。在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着他的船队开始了自己的计划,这条船向着亚速尔群岛进发了。在航行的路途中,加那利群岛和特内里费群岛先后被发现。随后等待他们的便是茫茫的未知世界。在海上航行了两个多月后,遥远的火光终于映入了他们的眼帘,他们兴奋地以为那是“印度人”的守夜火,甚至幻想着第二天清晨,两种不同肤色的人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作为船长的哥伦布也早早地做好了准备,这些勇敢的探险家们再次向着西方整装出发。接下来的风景就可爱了许多,不再是以前单调的海水和浪花,而是多了些许人文气息。航行中,他们看到了很多地势低洼的小岛。小岛上,满满的都是棕榈树,赤身裸体的人们和很多乱叫的小孩在互相追逐嬉戏。而当“圣玛利亚”号隆隆的炮声划破宁静夜空的时候,那些还沉浸在嬉戏中,没有缓过神来的孩子们,就像受惊的鸟儿,四散奔跑,还不忘拼命地尖声大叫。但在那个地方,只有连成片的岛屿,并没有哥伦布想要寻找的印度以及带角楼的中国城墙,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期盼了很久的香料树也毫无踪迹。

不难想象,这次航行并没有实现哥伦布的目的。

为了那个印度,那个萦绕在梦中的印度,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挡他的渴望,第二次横渡大西洋的征程开始了。

哥伦布对自己信心满满,他觉得总会有那么一天,在错综复杂的暗礁和蜿蜒曲折的海角中,有一条通道能够直接引领自己抵达心中的梦想。

但不幸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艰难重重的海上航行,各种热带疾病以及饥饿焦渴一直折磨着哥伦布的身体。他的愿望没有完成,在1506年5月12日,他与整个世界永别了。

让我们切换一个场景,把时间的序轴拨到16世纪前叶。这时,有一个以地理学专业而闻名的学院坐落在法国小镇圣迪埃。1507年,当时的学院的院长叫马丁·瓦尔德希莫勒,他想出一本小册子,内容是关于世界地理方面的。但不巧的是,有一个问题横亘在他面前,一块位于亚速尔群岛西边上千英里处不断出现的陆地要怎么办?

是的,是时候给这块陆地取个名字了!

取一个怎样的名字呢?

有人提议说:“谁发现和开拓了这片大陆,这片大陆就应该以谁的名字命名。”这个建议听起来不错,但另外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这个人究竟会是谁呢?

一件不合理的事情也碰巧在这时发生了。北欧人也许听说过哥伦布,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熟知他的事迹。

在1600年到1605年之间,一个更为有趣的故事从比利牛斯山那边传来。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的时候,一位居住在塞维利亚的佛罗伦萨商人曾经资助过他。就在这位资助人突然去世后,这份合同被一个叫雅美利哥·维斯普西的人接管了。而他也是佛罗伦萨人,如果他的故事引起了你的兴趣,那就听听他是如何说的吧。这个叫雅美利哥的人说,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候,他就是那支船队的一员,他们还在南半球发现了很多新岛屿。不得不说,他有着很重的心机,而且还是一个不错的宣传家,他甚至是一个尽职的报告员,他以信件的方式,把一切见闻汇报给了他的老板——洛伦佐·德·美第奇。

这些信件刚被送到佛罗伦萨,就立刻被翻译成意大利文,并疯狂地蔓延开来。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当圣迪埃著名的学院院长马丁·瓦尔德希莫勒正在为新大陆的名字而发愁的时候,那个佛罗伦萨人的名字一下子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就这样,老院长建议,可以把新大陆的名字定为“亚美利哥”或者“阿美利加”。其实,用什么人的名字命名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能不能被解决,才是人们所关心的。第三章被征服的印第安人

18世纪30年代,一批土著人被杰弗里·阿莫斯的手下处置了,即便这些人已经接纳了英王陛下作为他们的君主。但杰弗里·阿莫斯的这个决定,也并不是全无理由的,因为他的英国主子曾经给过他指示:“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那些可怜的土著人,让他们染上瘟疫。无论用什么手段,铲除他们。”马萨诸塞州北部的一座村庄和一所学校,是杰弗里·阿莫斯将军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后来,那两个地方名声大噪。

就因为自己的祖国在长达500年的时间里曾经被摩尔人占领过,所以,西班牙人从小就学会了憎恨那些肤色黝黑的摩尔人。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印第安人来说,这反倒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会去约束和制裁动物,当然在严刑峻法的西班牙也一样。

就算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制裁印第安人依旧过得不愉快。因为他们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一直坚信着在这里他们才是真正的、合法的主人。

直到今天,关于印第安人的起源都是一个谜。

这里有几个说法:他们或许是亚洲人,从已经消失的大陆桥来到美洲大陆;或许是欧洲原始人的后裔,途经冰岛和格陵兰岛来到拉布拉多半岛。但究竟哪种说法更具有说服力,目前仍没有确切答案。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在美洲大陆发现的人类活动的足迹要比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晚数千年;二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在到达美洲后,并不是马上就与世隔绝了,而是在那里生活了1.5万~2万年的时间后,才开始的。

由于印第安种群较小,人数也不是很多,这在力量对比上就不占据优势,侵略者能够很轻易地征服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人口稀疏的原因是他们生活相当封闭,农业技术落后,过着游猎生活。在这里,还是要着重说一下,上面的那些观点并不是完全可靠的,那些观点只是我个人猜测的。

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人并不是完全一样,而是各种各样。这里既有文明程度相对高一点的玛雅人和秘鲁人,也有居住在巴塔哥尼亚南部的食人部落。但不幸的是,他们的土地很快就被敌人侵占了。

不幸的事并没有就此终结,他们的不幸还在继续。就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统治西班牙人的最后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国王被西班牙人赶出了国门。要知道,这个结果来之不易——持续了7个世纪,当时高涨的情绪弥漫着整个西班牙。

科尔斯特和皮萨罗带着一部分被训练过的家伙,干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将他们的铁蹄踏上了印加帝国,并霸占了那里。这些征服了新大陆的人,并没有遭到谴责,相反,被大加赞赏。故事里的他们被描述得那么英勇无畏,拼杀是那么地有力。天花乱坠的描述,丝毫不能掩盖事实的真相,因为对黄金的贪欲才是他们侵略的最初目的。

让我们来仔细想一想,在被敌人的武力征服、铁蹄践踏后,那些原先生活在新大陆上的人会怎样。那些被侵略者毁坏了农田的农民会怎样。但侵略者对此却无动于衷。

而那些留在国内的人的行为也不见得有多光彩,他们同样残酷无情,在菲利普家族、卡洛斯家族和阿尔方索家族相继登上王位后,他们每年都会在那片土地弄到足够的黄金白银,至于其他问题,他们没有兴趣,也不闻不问。

从美洲被发现第一批岛屿之后的20年的时间内,残酷的杀戮使得大量的墨西哥印第安人被消灭。这么一来,西班牙就只能从其他地方找劳力了。但是,美洲印第安人异常脆弱,远远达不到侵略者预期的样子。这种状况下,有人建议应尽快地去找能吃苦耐劳的人来从事繁重工作,而较好的选择就是非洲黑摩尔人,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叫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

这个建议很快就奏效了,塞内加尔河和刚果河沿岸的人开始被抓获。奴隶贸易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在随后的日子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诚然,新大陆的殖民体系是一定会消亡的。因为手中的大权才是西班牙王室最热爱的;而西班牙的所有事情都被马德里操控着,宗主国的人可以对海外的殖民地进行安排,就连任官也是一样。

对此,殖民者觉得干什么都没有用,他们很是无奈。于是,殖民者们想方设法摆脱政府和各种权力机构,一心一意发自己的大财;而那些属于教会的人,也能很快就将80%的不动产据为己有,只凭借着他们自己特殊的地位。

将独裁垄断制度引进到新大陆是西班牙犯下的致命错误,关键是西班牙还把这项制度作为重要的施政纲领之一,因为一切社会进步和发展,都会被垄断制度扼杀。私有经济受到残酷的压制,而个体经商者也被垄断制度送上了绞刑架。这里是书记员和官僚政客的乐园,在这里没有可供私有制呼吸的空气。

的确,我们最终还得承认,西班牙是那片新大陆的征服者,但是她却犯下了一个错误,在这个国家完成了这一创举之后——她妄想让新大陆也实行旧大陆的体制。第四章毫无价值的土地

虽然哥伦布的探险计划并没有成功,但还是有一些冒险家,对这一行业充满信心,他们相信哥伦布的计划或许在他们身上也有可能被实现。探险的过程充满了未知的艰险,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行动。因为丰厚奖金的诱惑,很少有人能抗拒,他们认为哪怕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值得为得到慷慨的赏赐而去冒险。

冒险家们决定再一次起航,在航行之前,他们也做了充足的功课,勘察海湾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随后,他们乘着船,逆流而上,越过每一条河,直到遇到沙滩和山脊,他们才会停下来。他们总幻想着,会有一个大大的惊喜——眼前出现的是那条可以直达目的地的通道。

这个梦想近在眼前,很多次人们都这样以为。

在这期间,一个名叫维森特·平松的人——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海的参加者之一,发现了一条宽广的水道,这条水道似乎从西而来,他沿河向西航行了50英里之后,看到的是一片岛屿和沙洲,他的梦就这样被打碎了,被一同打碎的,还有他复杂的心情。

1513年,人们发现了直抵中国的水路的传言,在欧洲的各个港口传开。这也并不是空穴来风,打着西班牙国王旗号的巴尔博亚,占领了距离大西洋还有几百英里的一片水域,而横亘在两者之间的是难以逾越的岩石和火山。当然西班牙式的报复也让自以为是的巴尔博亚尝到了苦头。

就在此时,一条向东直抵加尔各答的航线被一位叫瓦斯科·达·伽马的探险者发现了。显而易见,从加的斯和帕罗斯到圣多明各和古巴的那一条超长航线,已经失去了价值,而且又危机四伏。假设一下,如果向南航行,沿着亨利王子制定的路线,人们不仅可以看到陆地,而且还能在隔几天之后补充一下淡水。那么“亚美利加大陆”怎么办?它会不会在不久之后成为人们的记忆?

这个时候,有人这样建议:可以通过掠夺土著,来发财致富。

这个建议使一些身份不明的冒险家、凶残的劫匪、恶棍和暴徒以及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其他的无赖受到了鼓舞。他们叫嚣着、高喊着,将魔爪伸向了“亚美利加大陆”。

印第安人在他们的欺诈、枪杀、刀砍、火烧、强抢之后,数量锐减,当侵略者看到印第安人的数量急剧下降后,又强迫土著合村并屯、集中墓葬。但在那些所谓的文学家看来,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宗不同于别人的祖宗,即使在杀人放火方面,他们甚至将其罪行划归为丰功伟绩,于是他们用自己的笔头为祖先们歌功颂德了。

总体来说,新大陆上凡是有点价值的地方,都会落入西班牙人手中,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

如果要问,谁是第一个沦陷的,用不着思考,当然是墨西哥,接着是秘鲁,然后是智利和卡斯蒂利亚。就在这时,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因看不惯打打杀杀,便划出了一条界限,这条界限沿着东海岸,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两边红线之内。

公元16和17世纪,是那些绘制地图的人的黄金时代。他们在南美洲和中美洲地图的绘制上花尽了心思,就连那河流的走向以及弯弯曲曲的海岸线,甚至墨西哥和南美洲部分地区的地形地况都描绘得十分准确。但他们对美洲北部那片广袤的荒原只用了一个简单的结论来概括:毫无价值的土地。第五章坚毅果敢的尚普兰

即使是在现代,能够理智看待自己的人也为数不多。或许这类人的数量还比不上旧石器时代的多,但这却是科学的精确尺度也很难来衡量的。但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必须去承认的,那就是无论现在或过去,人们都喜欢听好话。那些奉承的、讨好的话总是很好听。

这一事实在当年生活在北半球的人身上得到明显的验证——真正懂得航海技术的就只有“盎格鲁——撒克逊人”,除了拉丁民族,估计在其他民族里,再也找不出一个杰出的航海家,这是他们最爱听到的话。要是这么说,会不会有点太严密,那就把标准放宽点,把荷兰人和挪威人也算进去。不过,当好望角附近的一些地区被一群闪米特水手到访的时候,那里的欧洲人的祖先还在以生肉为食。

在这之后不久的时间里,闪米特的迦太基人就发展起来了,他们开始和刚果的土著做交易了,而日耳曼人正在围着“舵轮”大为感叹。地中海的每一个港湾,都留下了罗马人和希腊人的足迹,勇猛的泰雅人和西顿人驾驶的船只也曾来过康沃尔的锡矿。在这之后,葡萄牙人开始了全球冒险。

或许我们不大喜欢这样的现实,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西班牙人和法国人确实教会了我们祖先如何做生意。西班牙语或者法语已经把世界地图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标上了名字,当我们还没有地名时。当然,拉丁美洲民族高超的航海技术以及他们独特的探险技能,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航海家不能离开他们的船,但还要一直寻找一条水道,将他们从大西洋带到太平洋,这件事最让弗罗比歇和德雷克感到头疼。当隐约可见的海岸线出现在他们眼里的时候,他们几乎快要崩溃了。即使这样,他们都不愿上岸去试试。就像约克郡的农夫热爱行走一样,那些德文郡的真正子孙天生就是属于船甲板的,陆地上发生的一切,他们都不闻不问。

西班牙人非常擅长徒步行走,在骄阳似火的热带,他们依然能肩负重物、身披铠甲走很长的路,这是法国人所比不了的。假如在今天,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现代化部队的士兵们估计也是满腹抱怨了。

西班牙人到一处毁一处,横行在这片土地上;不过,法国人则有着自己的处事方式。虽然他们有时也如同其他国家的人那样冷酷无情,摧毁一切,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是先礼后兵,不像西班牙人那样野蛮粗横。

有一位名叫尚普兰的人,他是那些意志力极强的法国探险家中的佼佼者。他曾写过一本著名的书,开凿巴拿马运河就是他在书中首次建议的,可在尚普兰到达美洲大陆的北部时,当地居住的人们在50年前就知道这里有一条大河发源于内陆深处。要想担任起寻找通往印度之路的重任,只有像尚普兰和他的后继者们那样坚毅果敢的人才可以做到。

带着大队的士兵不是他们的选择,勇敢才是属于他们的。通常跟随尚普兰的只有一两个白人,他在沿途再找几个帮忙背行李、划船的土著人。因为他们发现划船是往西去的最佳方式。

走水陆的风险会不会有些大,再说,在船只的选择上也应该慎重些。这些问题,你可以不用担心。在当时,大部分印第安人还以渔猎为生,他们发明了一种既奇特又结实的小船。这种船十分灵巧,而且能自由疾驰在江河的激流中,更重要的是,它非常方便,乘船者不用担心船只搁浅或者向后转回家的风,即使船队遇到不能航行的河段,也可以把船轻松地扛到肩上,既省时又省力。

尚普兰依靠这种小船,绘制出了圣劳伦斯河下游地区的地图。他不但勘察了安大略湖和欧奈达湖,还通过阿尔贡奎因人、休伦人和易洛魁人之间的争斗,巧妙地勘察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尚普兰湖的沿岸地区。最终,罗亚尔港、魁北克和蒙特利尔被他选为居住点。后来,经过好几个世纪的发展,这些被他选择的居住点逐渐成为新法兰西的中心。

事情总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那样顺利地发展下去。

虽然尚普兰和他那些声名显赫的后继者们怀着满腔的激情和热忱,但他们却始终没能让法国君主相信一事实,君主们认为从长远来看,与其把钱花在争夺欧洲那一小块地方的无聊战争上,还不如拿来投资美洲不动产。

法兰西的波旁家族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嫡亲侄子虽然凶猛善斗,但却缺少深谋远虑。他们如果能在友好睦邻那边得到好处的话,那片遥远北方大陆上的冷清的荒原一定不会让他们动心。

既然对开拓这片土地没有多大的心思,那么即使是开拓了,也只能是象征性的,因为这里的一切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在那里渐渐出现了几个小点和几条线。其实,早在500年前,那片土地就已经被北欧人莱夫造访过了。除此之外的其余地方是一个大空白,拿白人们所熟悉的话——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土地,成为这片土地的标注。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今天和昨天都是未知的。

这件事成了地理学上的一个大笑话,甚至成了人们在凡尔赛宫完成一顿盛宴之后的绝好的谈资。就像在茶余饭后,农村大婶们在门前的闲谈一样,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故事,讲给那些喜欢听故事的天真的孩子们。第六章第一个反对教皇的加尔文博士

今天,仍有一块纪念碑竖立在佛罗伦萨圣劳伦佐教堂上,它在人们精心的打造下,居然成为世界上最雄伟的雕塑之一。对此,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所有的参观者都没有提出异议。而事实上,这块雕塑只是为了纪念一位六等小诸侯,而他没做过什么值得纪念的事。

在600年前,也许你不会相信,一位精明的当铺老板居然把阿尔诺河畔一座沉寂的小村庄变为人类文明的中心。在他去世之后,还和一个大人物葬在了一处,但这个小角落经常被人遗忘,陪伴他的也只有一口冰凉的小棺材。

人死后,金钱、荣誉……什么都带不走,曾经的荣耀就和过往的清风一样,会被吹往哪个方向,没有谁会知道。

哥伦布帮助西班牙人扩张了200万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约为2.589平方千米)的土地。但是那个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大陆,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德国教书匠在给学生们编教材时轻易剥夺了,后来很多人试图弥补这个错误。

我们美国人在这方面最慷慨了,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我们,对那位热内亚航海家的最美的赞诗,就是我们的地图了。我们的法律诞生在“哥伦比亚”地区的沼泽开垦地上;我们的国会中竖立着哥伦布的巨大雕像,另外,我们有以哥伦布的名字命名的高速公路、加油站和山地、山峰。如果有一天火星人真的来拜访地球,那他们一定会认为哥伦布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一定是这艘“美利坚合众国”巨船的投资人。

打个比方吧!这样更容易理解。哥伦布像一个接生婆一样引导美国诞生,他给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之光。理所当然,美国这个出生的孩子身上已经深深地烙刻上了哥伦布的天才品行。而当孩子们长大成人后,不知不觉地,那位天才的英明被人们淡忘了。我想,应该把约翰·加尔文博士的雕像竖立在美利坚合众国的每一座城市和村庄,如果我们这些后人还有些许责任感的话。

加尔文1509年出生在法国的努瓦扬,1564年于瑞士的日内瓦与世长辞。

1927年著书立说的作家往往带着挑衅的情绪,有意地抹杀加尔文的伟大功绩。假如身心俱疲、身体孱弱的神学家加尔文,承认一个文明社会追求的目标是让所有人都自由和幸福,那么,这位推动了人类进程的杰出的法国改革家,在每个懂得事理的人心中都应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假如我对加尔文的评价被他看到了,恐怕他那充满智慧的头颅会坚决地摇动。的确,他确实为同胞争取过真正的思想自由,至少在法国人民眼里他是这样想的。但是,他一旦摆脱教皇的影响,就会花所有的心思使日内瓦变成第二个罗马。他的想法在那里是行不通的,但是,促使形形色色的改革派和新教徒团结在一起,组成一支强大的战斗团队,向教皇宣战,这正是他公开反对教廷权威的勇敢精神的体现。

但为什么加尔文起到了这个作用,马丁·路德却没有,因为第一个站起来反对教皇的就是加尔文。看了地图以后你就明白了。

路德生活在德国北部小镇维藤贝格,是一片介于他的祖国和敌人的地盘之间的友爱之地,因而与加尔文相比他的安全感更高一些。生活在瑞士南部山地小城中的加尔文,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天主教的威胁。一辈子都处在战斗的状态是对加尔文的真实写照。这种人不管他是战斗先锋,还是精神领袖,都拥有一种奇特的人生哲学,倘若这种人生哲学你要在其他地方寻找,对不起,是不可能找到的!第七章不同立场者的转变

在接下来的叙述之前,我有必要先解释一下“黑盗”一词的意思。

卑鄙的小人是我们对一般的贼的定位,但“黑盗”与他们不同。一般的盗贼在抢劫时没有固定的对象,当遇到这些盗贼时,被抢者可以大声呼救。嫌疑犯被警察逮捕后,会被送上法庭。这些窃贼或劫匪会被正直的法官判处几年刑期,等待他们的是监狱中的服刑、反省。

黑盗有一点和一般的盗贼是相同,他们都是道德败坏的份子。但黑盗抢劫的对象是那些非法酿造、运输和销售各种酒的私酒贩子。这么一比较,黑盗与一般盗贼的不同就出来了,被一般盗贼抢劫的人可以大喊救命,但私酒贩子却不能喊“救命”,也不能向警察求助,因为法律是不保护这些私酒贩子的。

这样,黑盗可以任意欺凌这些私酒贩子,而这些私酒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指责这些强盗太无耻,而事实上,黑盗是可以逍遥自在地生活的,只要这些私酒贩子不找他们的麻烦,黑盗们不会顾及什么,除了怕那些私酒贩子进行报复外。

大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习惯,就是他们要想方设法地让年轻人相信自己的祖先都是正人君子,理所应当受到孩子们的尊敬与极大的爱戴。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600年有一个海盗厨子被处以绞刑,100年后,这个厨子摇身一变,被冠以“勇敢的武装民船船长”的称呼。到了1812年,“英雄船长”取代了先前的称呼,简单想象一下,或许再过100年,辉煌的殖民帝国的奠基人就有可能是他,并且拥有一座雄伟的纪念碑。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成王败寇,历史与现实的差异并不大。如果一场政治动乱中,你不幸被抓住了,被当成国贼绞死就有可能是你的下场;假如你带头闹革命并取得了胜利,那你的待遇就立马不同了,也许你就会成为世世代代受人敬仰的国父。

我不愿对这件事妄加评论。

那面对我们的祖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呢?还是让上帝来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吧!因为上帝充满智慧,他慧眼识人,人类一切的是非功过他都能够较为公平地评判。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大英雄都出身于黑盗,假如我这样告诉你,你会相信吗?其实这是他们同时代的人都知道的真相,我只是将这些真像展示给你并把一些人的话复述给你听,仅此而已。

那时候海盗这一行利润丰厚,尽管十分危险,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去当海盗,他们想等自己捞够以后,就金盆洗手,然后去颐养天年,过自己想要的日子。

与过去的人相比,生意是现代人看重的,而宗教是从前的人看重的。

假如我们的邻国与我们在政治、经济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该怎么办?这也是我们担心的问题。我们就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和他们的小孩一起玩耍?因为,一些古怪的想法总是存在于孩子们的头脑中。

事实上,我们最危险的竞争对手如果不是他们,那么我们丝毫没有必要去了解他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但如果400年前存在这样的宽容,那后果真是难以想象。

先让我们来读一段历史记载的故事:法国“科利尼”号船长想在里约热内卢河河口建立一个殖民地,但是被葡萄牙人摧毁了。1564年,也就是这件事情发生9年之后,一小块殖民地被这位船长在佛罗里达建了起来,那里不会受到西班牙人的干扰,他们是这样以为的。然而,仅仅过去两个月,这块地方就被一支西班牙舰队血洗了。

但是,很快西班牙就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又过了3年,法国在印第安酋长的帮助下,攻占了佛罗里达的圣马特罗要塞,杀死了所有的西班牙人。

20年后,汉弗莱·吉尔伯特爵士为了给每年到那儿捕捞鳍鱼的英格兰水手提供方便,曾想在纽芬兰海岸建立一个贸易中转站。但是,汉弗莱爵士在那次冒险中失踪了,他的梦想也就破灭了。之后,从西部探险归来的沃尔特·罗利爵士看中了一块介于佛罗里达和加拿大之间的土地,他在报告里说那里堪比人间天堂,他还用弗吉尼亚为这个天堂命名,弗吉尼亚取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别名。

后来又有一位爵士带领着满怀希望的人民进行移民,他们安然地渡过了大西洋,尽管交通工具是两条并不适合航海的小木船。他们成功地在罗阿诺克河口的一座小岛登陆,这位爵士就是理查德·格伦维尔爵士,沃尔特爵士的表弟。

但是,理查德爵士高兴得有些早,因为曾经属于他们的殖民地消失了,而且消失的毫无踪影。

那块殖民地仿佛是风浪中摇摆的小船,就这么神秘地消失了。

那些想移民的人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再想到北美荒原上建立根据地,因为北美荒原上充满了谋杀、饥饿和迷信。但这段时间里,如何才能从美洲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呢?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黑吃黑”。这种行径的便利便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殖民统治政策。

独裁垄断充斥在整个16世纪之中。

1552年,在那时商人的眼中,实行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港口,简直就是一件可笑的、极为荒唐的事。对于最新的地理发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从不为自己的新发现高声呐喊,相反,他们是严格保密的,只为把殖民地的各种宝贝不动声色地运回宗主国,因为他们需要保住自己的垄断地位。

如果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讲,印第安人才是所有这些财富的主人,西班牙人不过是些强盗。

虽然殖民地的各种宝贝被西班牙人不动声色地运回宗主国,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西洋上英格兰和荷兰的私掠船就是这只黄雀,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尾随上这些船队,等待时机抢走西班牙人的不义之财——成吨成吨的黄金。

这样看来,大西洋上的黑盗就是英格兰和荷兰的私掠船了。

但是,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人们凭借什么去找到那些衣不蔽体的土著人?那些居住在偏远的尤卡坦密林里的土著人,又用什么来证明这些物品的真正主人就是他们自己呢?

就这样,一场惨痛的拉锯战,在南方天主教徒的大帆船和北方新教徒灵巧便捷的小船之间上演。这场战争也给英格兰人和荷兰人带来了创作灵感,类似于冰岛的《埃达》、西班牙的《罗兰之歌》和英格兰的圆桌故事之类的东西,都在纸上得以显现。

战争的硝烟四处弥漫,不只是西印度群岛遭到劫掠烧杀,属于西班牙人的所有船只和仓库也被焚毁了。鉴于西班牙国王的宗教裁判,烧杀抢掠者会被想方设法地送上火刑架,因此卡尔文教徒被俘后的下场,伦敦和费拉欣的海盗们才不会顾及。原先流进西班牙人腰包里的大量黄金、白银,如今逐渐流进了荷兰人和英格兰人的口袋里。面对巨大的财富,荷兰和英格兰这两个好战的国家不得不改良他们的船只,两个国家的年轻人还得掌握航海技术和作战本领,并且通过实战不断磨炼。西班牙对于这两个国家的做法早已经忍无可忍了,他们决心通过一场战争,彻底把英格兰和荷兰消灭掉。

西班牙对这件事进行了充分准备,1588年,里斯本海港迎来了一支由132艘大船结成的舰队;同时,佛兰德各港口由一支6万人组成的部队也整装待发。西班牙的计划是这样的:将舰队开到敦刻尔克,领航员和战斗物资可以在那里补充,随后就按照原先的计划对北海沿岸的英格兰和荷兰进行攻击。

战争的胜利,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很重要,因此双方都怀有很大的希望,这是全欧洲人都清楚的。对于西班牙人来说,分享战争胜利的荣耀是他们希望的;但同样热血沸腾的北方的敌人,你可以叫他们海盗、黑盗,甚至是爱国者,这都随你,他们都加入到匆匆建起来的海军中,为自己的祖国而战,他们义无反顾。

西班牙人的速度略显缓慢,因为敦刻尔克已经被他们的敌人抢先占领了。这样一来,西班牙舰队与领航员和陆地部队的联系就被切断了。这次战斗中,无敌舰队被一场巨大的风浪吹得偏离了航道,此时西班牙的状况可想而知,他们的损失自然也极为惨重。

在西班牙人眼中的这场战争最终以惨淡收场,虽然美洲的未来并没有因此而产生直接影响,但是战胜了强大的无敌舰队却鼓舞了北方人,让他们认识到西班牙人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新大陆的西班牙殖民地在此之后就开放了,最终,美洲也恢复了自由,人们可以漂洋过海欣然前往美洲大陆了。第八章仙草与黄金梦

美洲大陆的居民在早期的时候还都比较原始。一些欧洲的史家前辈曾经这样说,那些美洲土著距离文明社会还很远,他们可能还不知道轮子是什么。

是人就会犯错误,文明常常会被一些旧有的思维所束缚,因为我们自己每天要靠无数轮子生活,所以机械发明成为我们习惯性地衡量别人才智的标准,这其实是我们的错误。那些可怜的异教徒背负重物只能依靠他们的肩膀(实际上很多情况是他们妻子的肩膀),却想不到通过一种方式来替代繁重的劳动,比如创造一辆简单的车。但他们的长处并不能因此而掩盖,只是领域不同罢了。比如,在培育农作物方面,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美洲土著人强。欧洲人能在这块大路上顺利定居,就得益于美洲土著人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的贡献,欧洲人想要在那里定居,是很难办到的。

美洲土著人的杰作包括玉米、马铃薯、咖啡、棉花、橡胶、奎宁和烟草,他们种的棉花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棉花相比,质量要好得多。后来,橡胶、咖啡和棉花在他们手中得到很大发展,而且依然有无数的欧洲人至今都钟情于马铃薯。但是,这其中最能引起欧洲新教徒好奇和关注的还要属烟草,正是由于烟草的吸引,大量的新教徒才来到了北美大陆。

在第一次远航美洲的旅途中,关于“冒烟的印第安人”的故事就被哥伦布带了回来。据船上的水手们描述,当地的土著人围坐在一起,点燃一堆某种植物的干叶,然后在鼻孔里插入一根奇怪的木管,然后用木管的另一端对准火堆去吸从火里面冒出的烟,看上去,他们很沉醉于这种状态。据说,那根木管有个奇怪的名字,叫“多巴哥”,但“多巴哥”在印第安人眼里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东西,因为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印第安人,几乎每人手中都有一支。

但是这种被称为“多巴哥”的植物究竟是印第安人原来的命名,还是西班牙人将这种罪恶的植物赋予了木管呢?我们便不得而知。但是,烟草因此而闻名全球却是不争的事实。60年后,一些被美洲土著人烧过的神秘植物被人带回了西班牙。这个人是一位西班牙科学家,他被派往新殖民地考察农业发展的可能性。

烟草先是以药材的身份进入欧洲并逐渐流行的,这要归功于药剂师,是他们发现了烟草的潜力。这种被药剂师称为“印第安神草”的东西,疗效奇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只需要一小部分,用开水煮几个小时之后,给病人服用,就能药到病除。

刚刚进入欧洲市场的“印第安神草”几乎能和黄金相提并论。烟草的名声逐渐大了起来,就连凯瑟琳·德·美第奇也暂时从虔诚的静修中抬起头来,对它感到异常好奇。让·尼科这位法国驻里斯本大使还从一个回国的水手手里弄来一些烟叶给她研究。直到后来,人们发现用陶制烟管吸烟可以带给吸烟者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时,这种植物才备受青睐,人们把它视同珍宝,当然年纪太小的孩子是不能吸食的。

自此“神草”不再只属于药店了,它开始进入啤酒馆。短短十多年时间,绝大多数男士和一部分女士对它关爱有加。燃烧的“神草”,缓缓升起的一缕缕淡蓝的烟雾,能给人们带来一种自我安慰的幸福感。

老一辈人对年轻人痴迷于“神草”的态度非常不满,他们认为应该对吸烟者采取必要的行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小额罚款,后来是罚款加监禁,再后来,沙皇在莫斯科干脆下令,随身携带烟杆者,要被鞭笞25下。而君士坦丁堡的君主留给吸烟者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砍头。但这似乎还是无法阻挡烟草的魅力,整个欧洲都在吸烟。

表面上看来,北美大陆庞大的英国殖民体系与吸烟好像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历史往往就是喜欢不按套路出牌,它总是给人惊奇或诧异的结果,不幸的是,这一次也一样。

加尔文和路德以及很多伟大的新教领袖们并不反对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双重享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实,可以有更通俗一点的说法,即这种享乐就是钱。挣钱是可耻的,在一些东正教领袖的影响下的天主教是这样认为的,虽然在我们看来,那并没有什么不道德。但是,金钱对于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来说确实是罪恶的,为此,谋取利益受到教会的大力反对,信贷的发展也因此而受到阻挠。

一切都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改变着,在中世纪,像我们今天这样进行的贸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这样一类人,视财如命是他们的性格,他们随时捕捉着每一丝能够发迹的机会。他们骨子里流淌着自己天生就是“被上帝选出来做生意的”的血液。他们在加尔文宿命论的激发下,准备从事最大限度的商业贸易。

新教在同西班牙天主教进行圣战的过程中,赚到了非常多的钞票:仅1500—1600年间,英格兰国库的收入就增长了3倍。

但实际上,如果把黄金和白银看作金属,那它们几乎毫无价值,也不能当饭吃。只有在有人想要买一块面包或者一两颗钻石的时候,它们的价值才能被体现出来,这是我们非常清楚的事。但是,生活在16世纪的人们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能够拥有大量的财富才是幸福的;但这幸福总是不牢靠的,往往也不让人省心。

即使生活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人认为:哥伦布远航终结了中世纪的统治,摧毁了统治欧洲近千年的封建制度,我们也不能责怪他们。因为身处革命之中的人往往对革命本身的感受不深。

新大陆被哥伦布发现后,它会成为旧大陆的一个合适的人口寄居地,旧大陆里过剩的人口会迁往那里,但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移民在几百年后才开始。在这之前,西欧、南欧不仅粉碎了以物易物的旧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