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联络:保持沟通和会面的渠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4 14:28:51

点击下载

作者:肖淑琛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圈子联络:保持沟通和会面的渠道

圈子联络:保持沟通和会面的渠道试读:

前言

《应酬》作为一个专业名词,它的产生可谓历史悠久,它贯穿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可以这样说,自从人类产生,应酬也就随之诞生了。

应酬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生意上的应酬、生活上的应酬、同事之间的应酬、朋友之间的应酬。总之,应酬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应酬是你待人接物的度量衡。你的应酬功夫到家,生活一定充满愉快。应酬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绝无强迫的气氛里,把你的一份诚意传达给别人,从而使别人感应,并产生共识。

应酬左右了个人的命运,你去求职,主要是笔试和面试,其中面试多半是最后一关,成功或失败取决定于此。面试的本质是应酬,应酬得好,你成功了;应酬得坏,就算你有天大本领,人家也不会对你有兴趣。结婚也一样,而婚姻关系到我们的幸福。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勤奋者未必成功,机遇也不一定青睐作好准备的人。成功之法,自然包括奋斗、敬业、吃苦耐劳等你我共知的途径,但是也包括圆融、糊涂等和应酬有关的学问。如果要在人生的河道上架设一座成功的木桥,前者就是那一块块的木板,而后者就是连接那些木板的链条。

成功者在为人处事时往往马到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精通应酬之道,熟悉应酬的各种技巧,这样他们就能根据不同的人和事对症下药,找准庙门,走对路子,自然也就少有求不动的人,有办不成的事。

综上可知,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也就离不开应酬。要打好应酬这场大仗,要有一定的天赋,也要平时留心、不断练习,这就需要应酬攻心术。如果你能够应酬自如,那么事业的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应酬是强大的助推剂,有了它的帮助,你的事业必将成功,你的人生必将幸福、精彩。第一章应酬是一门学问应酬不是吃饭聊天

有人认为应酬就是大家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以真诚打动每个人,和技术无关。这种见解不一定全对,因为即使你有诚意,也需要把这一份诚意传达给别人,这的确需要技术。

我们举一个最普通的例子。假设你今天上班之后,要吩咐你的部下办一些小事情,或者要他汇报一下昨天所办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已在不知不觉间面临着重要的“应酬关头”了,因为这样做,是你迫近了对方。如果你不好好考虑到对方的处境和适应他的心情,一味我行我素的话,你会使事情伏下危险。

上班一族的生活中最令人困扰的是,在工作岗位上无法与上司、同事及部属好好地相处。例如:上司唯独苛待自己,老职员暗地里使坏,同事由于嫉妒到处散布坏话,同事心存抗拒,部下不按命令行事,等等。遇到这些事时,一部分人很难突破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而常有逃避放弃、辞职离开的想法;一部分不死心,没法耐心继续工作的人,则往往过着趣味索然的上班生活。

小刘在一家电视台工作,由于某同事比小刘多五年的工作经验,而小刘又是刚到,因此小刘对其心存尊敬,视为前辈,刚开始还以为与他关系非常友好,然而实际上完全错误。因为同事小赵对小刘说:“你是否做了一些令前辈疏远你的事?前辈似乎对科长说了许多对你不利的事情,你最好注意一点。”

原来是小刘和前辈商量了许多有关公事之后,总会在公司附近的酒吧一起饮酒,当时前辈说了许多对科长的不满及工作的不如意事,小刘于是也放松警觉,说了一堆有关科长及科内的问题。据说前辈就根据这些话,再加油添醋地向科长打了小报告。

由于这件事情,小刘对前辈的态度转变,并采取警戒的态度,而前辈在情感上明显地对小刘表示不满,并且在工作上,不管是明或暗,总是扯小刘的后腿。小刘原来对工作充满干劲,认为公司是富有意义的场所,但由于与前辈发生不合后,开始觉得公司是灰色沉闷的工作场所。

如果在工作岗位上应酬得不好,像小刘一样,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是对方不好相处,以致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一类人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人际关系的培养是相对的,而不是孤立的、不和睦的事,是双方的问题。不过,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错的应该是对方,从而仅看到对方的缺点。诚然,就像小刘一样,这是错误的。

于是就涉及应酬的问题——下面看看美国“最佳雇员”洛斯特身为下属是怎样协调他与上司的工作的:美国宾州人洛斯特曾被评为“最佳雇员”。他的工作是替一家百货公司处理文件。他当选后,对记者透露他的“应酬术”时说:“我只是尽量地干。”他的上司,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说:“洛斯特并不是个唯唯诺诺的人,你要他办事,他总是答以‘很好,我尽量做’,但一小时后,他会告诉上司,说他办了一个钟头,但还没有做好十分之一,看来当天很难完成了,如果有误公事,我再去想想办法吧。”

他的应酬真的成功,因为上司的自尊心被维护了,他得到的答复是什么呢?不出下面两个:(1)“这样啊?明天也行。”(2)“我叫别人来帮你。”

站在上级的一方,通常是较容易控制场面的。控制场面应该是一种义务,而不是权利——既然是义务,你不妨使对方轻松一些,千万不要让他有“紧迫感”,这也涉及协调的问题了。

有人以为命令行事是讲求效率的善策,但心理学家指出,其实任何人都喜欢自己拿主意做事,除了故意怠工者外,谁都有“按自己的方式做事”的意欲。身为上司的人,如果充分利用这种心理,不只可以维持对方的自尊心,也可使工作事半功倍!

许多上司对于下属常有“脱口而出”的习惯,明知需要尊重他,但讲起话来那种意识却一去不复返。

因此,上司对下属的应酬,应有下列三个原则:(1)完全记得部下的名字;(2)完全避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3)尽量使用可以鼓舞对方的字眼。

这不只适用于单位里面,也适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编者小语

明白在应酬中不被别人左右的人,一定能成为左右别人的人。当然,我们不是为了左右别人,而是为了在应酬中左右自己,掌握自己。“不经意”的成功

俗语说“人材容易被人嫉妒”,但在交际圈子里,招人妒者是蠢材。真正聪明的人往往在积极争取往上前进的同时,还能很自然地表现出一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超然态度,在“不经意”间取得成功,而又不为人所妒。

因此,为人处世时要懂得运用“不经意”这门应酬艺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受“自我尊严”的驱使,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唯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允许世上有比他高明的人。莫斯科保卫战前夕,朱可夫将军曾建议放弃基辅城,以免遭德军的合围。这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骂朱可夫“胡说八道”,并把朱可夫赶出了大本营。不久,基辅遭德军合围,守城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时早已没有任何意义了。但是,苏军大本营总参谋长华西里耶夫斯基,却往往能用他独特的进言策略,使斯大林不知不觉采纳他的意见。

在斯大林与华西里耶夫斯基的“闲聊”中,华西里耶夫斯基往往“不经意”地“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不郑重其事也不头头是道。但奇妙的是,等他走了以后,斯大林便会想出一个好计划。不久,斯大林便会在军事会议上提出这个计划。大家都惊讶斯大林的深谋远虑,纷纷称赞。斯大林十分高兴。而华西里耶夫斯基本人,也与大家一样显得惊异,并与众人一道表示赞叹折服。这样,没有人想到这是华西里耶夫斯基的主意,甚至斯大林本人也不这样想。但是,统帅部实施的却正是华西里耶夫斯基的计划。

在军事会议上,华西里耶夫斯基常用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进言。他首先口齿不清,没有条理地讲三条正确的意见,因为他的座位通常靠近斯大林,所以只要使斯大林一个人明白他的意思就行了。接着他又画蛇添足地讲两条错误的意见。这会儿,他来了精神,条理清楚,声音洪亮,振振有词,必欲使这两条错误意见的全部荒谬处都明明白白才肯罢休。这往往使在场的人心惊胆战。

等到斯大林定夺时,自然首先批判华西里耶夫斯基那两条错误的意见。斯大林往往批判得痛快淋漓,心情舒畅。接着,斯大林逐条逐句、清晰明白地阐述他的决策。他当然完全不像华西里耶夫斯基那样词不达意、含混不清。但华西里耶夫斯基心里明白,斯大林正在阐述他刚刚表达的那几点意见,当然是经过加工、润色了的。不过,这时谁也不再追究斯大林的意见是从哪里来的。

这样一来,华西里耶夫斯基的意见也就移植到斯大林心里,变成了斯大林的东西,因而得以实施。

华西里耶夫斯基运用的就是一种看似“不经意”,却很有效用的智慧,这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自信心太强而无法操纵别人。他们总以为我是天下第一,最了不起,把自我抬得太高,而对别人却视而不见,不屑一顾。因此,在无意之中,他们往往伤害、打击了别人的虚荣心,而结果当然是自己也没有得到想要的利益。

保持低调,在“不经意”中让对方唱“主角”的人,真正的主角已经或迟早是他自己了。编者小语

在领导做重大决策时,要学会三缄其口。一方面,锋芒过露,会引起上司的戒备;另一方面,个体无法负担决策失误的后果,需要决策时,也应谨言慎行。应酬是一门艺术

说起应酬,里面的学问可以说是深不可测,每个人在应酬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技巧,那些在交际中如鱼得水的人往往都各有神通,已然将应酬演变成了一门艺术。不妨看看不同人的表现:有的人站起身来就有人鼓掌,有的人举起杯来就有人呼应,有的人一个微笑、一句问好就能换来现场热烈的气氛。可是同样的动作在某些人做起来,却乏味了不少,仿佛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已,其中的深意荡然无存。这就是应酬的真谛所在,那些繁文缛节、程式化的过程不过是表面的套路罢了,真正懂得应酬的人将应酬变成了艺术加以发挥,从而发挥了无穷的功效。

历史上有不少好官,他们生在忠奸俱存的时代,如果想为民做实事,就不能卷起铺盖一躲了之,他们必须学会在官场中周旋,学会与各种各样的官员应酬,只有自己混得明白,才能用手中的权力为国家做实事。张之洞就是一个深得应酬这门艺术的精髓并且运用自如的神人。

清末,封疆大吏中以袁世凯与张之洞声望最高。袁世凯曾经这样描述两人的差别:“张中堂是读书有学问人,仆是为国家办事人。”简单说,老张有才华,适合做学问,老袁没学问,只能办具体事。看上去是自谦,其实是最阴损的贬彼扬己。官场是做学问的地方吗?中国传统观念里,读书人简直就是不明事理和迂腐的代名词,等同不称职。官员的内心深处,不担心你说他像个官僚,就怕说他像读书人,尤其是在上司面前。

但跟袁世凯比起来,张之洞的确有点理想主义色彩。他在任上大力支持洋务运动,支持维新,还给康有为等人的强学会捐过款。当时的知识分子们也愿意把他引为同类,看作做学问的总督。不过,胡思敬著《国闻备乘》中记述了张之洞两件小事,其霸道、蛮横完全是个官场老手,一点也不像读书人。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潮州府出缺。张提名一人,交给主管民政工作的广东布政使司游百川,而广东巡抚(相当于省长)也提名了一个人。游百川采用了后者的意见。张之洞大怒,即日传见游百川,厉声问,你胆子不小啊,竟敢藐视本督而谄媚巡抚!游百川答,谁敢小瞧您老人家。但是按惯例,总督分管军事,巡抚分管政务,我就是个副手,一个儿媳妇上面有你们俩婆婆,只能按规定办事啊!张之洞说,巡抚归总督节制,地球人都知道。既然你有此一说,请马上找来文字材料,我当按你的材料告知朝廷,免得朝廷怪我不问吏事。

这个游百川也是笨人,回去居然真的检索大清《会典》,而且居然真的没找到。连忧带吓以致呕血,遂称病辞职,逃离了是非之地。从此广东政事均归总督,巡抚成了摆设。戊戌变法后,朝廷下旨:“督、抚分管兵政、吏治,虽同居一城,各有所司……”正如游百川所说。其实从明朝到清朝,总督和巡抚各管一摊儿,的确是惯例,但中央政府始终没有明确给出过指示。张之洞并非不懂规则,而是抓住漏洞,以势压人。这也给后人启示,无论什么职位,哪怕是出于互相牵制的目的,也应尽量明确各自的管理范围,免得闹得太过,无法收拾。

现代职场虽然“水也很深”,但是还远没到张之洞所处的朝廷那么复杂。可是我们都难免遇到这样的情况:单位里领导之间争权,同事之间分派系。如果你是一个处于这样尴尬境地的人,就要充分展开应酬术,既不能薄了左边,又不能惹了右边,只有把两边都应酬好了,你才有好日子过。“商场中最怕不机灵。”刘经理所说的机灵,就是“察言观色”。“尤其是与外单位往来,如果被派出去的人很机灵,那对谈判成功有很大的作用。”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刘经理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次,刘经理请一位大客户吃饭,顺便带上刚招聘来的小李,为了让他见见世面。菜刚上桌,刘经理便招呼大家随意,不要客气。只见小李拿着筷子,直接伸向了“八珍豆腐”。不知是小李没看见,还是对方没注意,两人的筷子齐刷刷地落在了菜里的同一位置。刘经理当时一惊,赶紧瞥了小李一眼。这孩子倒是挺聪明,马上把菜夹给了客户,还说“我给您夹,我给您夹”。刘经理无奈地说,幸好小李反应比较快,否则就尴尬了。

其实,餐桌上的交际应酬很重要,可往往年轻人都不注意,尤其是一些刚刚入职的年轻人。某韩资企业的销售经理孙先生说,前两天,一位客户约了他吃饭,对方带去一位叫小徐的人,可能是刚参加工作的缘故,小徐一直都不怎么说话。席间,对方经理提醒小徐给孙先生夹菜。小徐刚刚把菜送到自己的嘴里,听经理一提醒有些紧张,直接拿着自己刚吃过菜的筷子,给孙先生夹了一块鱼。看着白白的清蒸鱼,似乎还有一些辣椒的痕迹,弄得孙先生很尴尬。“我当时看着鱼,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让孙先生“不爽”的事还没完。正当孙先生要夹起摆在自己面前的肉菜时,小徐顺手把桌子给转了,然后指着新转到孙先生面前的类似魔芋的菜对孙先生说:“这个比肉好,还降低胆固醇,您尝尝。”当时弄得孙先生哭笑不得。“虽然他是新手,但他代表的是公司形象。所以那顿饭给我留下的印象很不好。”

应酬不仅是对自己的客户、上司、朋友,有时候还要针对自己的政敌。就像前文的刘墉和林肯一样,与政敌周旋,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应酬是一门艺术,那些深得其真谛并运用自如的人,都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应酬事小,影响却巨大。编者小语

人在世上走,总离不开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何做人、做事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古往今来,但凡有成就者,都有着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助人即是助己

古训《增广贤文》中有一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往往一些原本你并没有在意回报的帮助,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幸运。所以说,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查尔斯是纽约一家大银行的秘书,他奉命写一篇可行性报告。这个报告是有关吞并另一家小银行的,因此事关机密。他知道只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他弄到他非常需要的那些资料。那人曾在那家小银行效力了十几年,不久前他们变成了同事。于是查尔斯找到了这位同事,请他帮忙。当查尔斯走进这位叫做威廉·华特尔的同事的办公室时,华特尔先生正在接电话,并且很为难地说:“亲爱的,这些天实在没什么好邮票带给你了。”

华特尔说他在为他那12岁的儿子搜集邮票。

查尔斯说明来意,开始提出问题。但也许华特尔对他过去的组织感情很深,不怎么愿意合作,因此,他说话含糊、模棱两可。这次见面没什么效果。

起初查尔斯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中,他突然想起华特尔为他儿子搜集邮票的事,想起他的一个朋友在航空公司工作,一度喜欢搜集世界各地的邮票。于是,查尔斯以一顿法式大餐换来了一些精美邮票。第二天,他带着这些邮票坐到了华特尔的办公桌前。华特尔满脸笑容,客气得很。“我的乔治将会喜欢这些。”他不停地说,一面抚弄着那些邮票。

他们花了一个小时谈论邮票,看他儿子的照片,然后在查尔斯没有提议的情况下,华特尔把查尔斯想要知道的东西都说了出来,而且还当即打电话给他以前的一些同事,把一些事实、数字、报告和信件中的相关内容,全部告诉了查尔斯。“帮人最终会帮自己”,这成了查尔斯后来一直信奉的真理。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同事之间免不了互相帮忙,但办公室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要表示你的关切,必须是诚挚的。这不仅能使付出关切的人有些成果,接收这种关切的人也是一样。它是条双向道,当事人双方都会受益。

学会为别人效力,你会发现,得到的总是会比付出的多。编者小语

有一句广告语:“世界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给予别人帮助,别人也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才会让你在应酬中受益无穷。聪明的人很“糊涂”“难得糊涂”是一种非常高明的为人处世之道。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由聪明而转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装糊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打败了希腊,此举激起了英国的不满,英国遂联合法、意、美、俄等国代表在瑞士的洛桑与土耳其谈判,企图迫使土耳其签订不平等条约。

英国派出的外交大臣是克遵,其声如洪钟,是名震一时的外交家。与英国外相相比,土耳其派出的代表伊斯美则相形见绌了。伊斯美不仅身材矮小,耳朵还有些聋,在国内、国际均属无名小辈。

会谈开始后,克遵显然不把伊斯美放在眼里,态度骄横、嚣张,其他列强代表也是盛气凌人。然而,伊斯美却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精心选择外交辞令,有章有法,毫无惧色。特别是他的耳聋具有“特异功能”,对土耳其有利的言辞他都听见了,不利的话好像全没听到。当伊斯美对列强们提出的苛刻条件概不理会,只顾提出维护土耳其的条件时,克遵雷霆大发,挥拳怒吼,咆哮如雷。恫吓、威胁不断向伊斯美劈头盖脸压来,各列强代表也气势汹汹、咄咄逼人,那种紧张的气氛令人窒息。

伊斯美虽然有些耳聋,此时对于克遵盛怒之下发出的“超强度”刺激信号,当然是句句听得清楚,但他仍坐在那里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等到克遵声色俱厉地叫嚷完了,各国代表都面对伊斯美看他有何表示时,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张开右手靠在耳边,并将身子向克遵移动了一下,态度温和地问:“您刚才说什么?我一句也没听见。”克遵气得浑身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克遵的暴怒是由对立意向引起的激怒,是由当时的情绪、气氛引起的心理压抑的一种急迫宣泄。这种激怒的宣泄,犹如突然爆发的火山,势不可当,时间短暂却强烈。不过,这种激怒是很难再现的。伊斯美用他的“特异功能”——耳聋,控制了整个谈判局势,在将近3个月的谈判中,据理力争,游刃有余,终于以土耳其的胜利而告终。

装聋作哑的人,往往才是具有高深智慧的人,所谓“大智若愚”说的就是这种人,他们不是真的傻瓜,而是在装糊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太认真,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

相反,如果我们不去计较一些不必要的是非,然后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去做应该做的事,那么成功就比较容易,而我们也因宽宏大量而被人尊敬,有更多的人想和我们交朋友,这不就是“稀里糊涂”换来的人生成功吗?编者小语

郑板桥说过:“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告诉我们,人有时要“糊涂”一点。从眼睛里寻找结果

经常听老一辈的人说:“眼睛是心灵之窗。”这句话说得不无道理,有时眼睛比嘴巴更会说真话,从眼睛里我们可以看见这个七彩的世界,欣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且一个人内心正在打些什么主意,眼睛都会马上反映出来。

换句话说,眼睛是心灵沟通的重要工具,一个眼神,可达到交换彼此间意识的作用。因为就像刚才所说的,人类内心所思、所虑,不管对方嘴里说得如何动听,其眼神都会反映其真实的想法。

有一句话叫“言有尽而意无穷”,贴切地反映了它的真实写照。

小马自己开了一间服装店,虽说只是很小的一个店面,但是,她每天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为此,很多同行都很不解,大家卖的是同样的衣服,为什么小马的衣服就比别人卖得快、赚得多呢?

其实,小马和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她是个业余心理学家,她没事的时候就爱翻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从中学一些对营销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并将它们用在具体的销售过程当中。

一天,一个女孩来她店里看衣服,从女孩一进门,小马就开始观察她,她看见女孩走到一条牛仔裤旁边时眼神立马就亮了起来,她知道女孩一定对这件衣服非常感兴趣。因为她从书中看到过:“如果一个人在看到一件事物时,两眼放光,眼神立马亮了许多,说明他对这件事物很感兴趣。”洞悉了女孩的心理,小马就单刀直入地向她推荐这条裤子,并让她去试穿。

女孩儿试穿后,效果果然不错,但是,并没有说满意,反而把裤子换掉去看别的裤子,还对小马说那条裤子面料不是太好。根据小马对她的分析,她之所以会心口不一,一定是想和小马讨价还价,这不,当她将小马店里的裤子差不多试穿过一遍后,才开始问小马牛仔裤的价格,当听小马说二百五十元时,她的眼神又像刚才那样立马亮了起来,但是,她嘴上却说:“不行,太贵了,便宜点儿我就要了”。

小马当然不会松口了,因为她已经从女孩放光的眼神里看出了二百五十元完全在女孩的承受范围之内,所以,小马就跟她说了一大堆不能便宜的理由,说裤子的面料如何好、款式如何新、女孩穿上有多合身等,女孩儿看小马没有松口的意思,也就乖乖地结账走人了。

为什么小马的生意总能比别人做得好,相信你已经看明白了,因为她不像别人那样为了营销而营销,她讲究的是心理战术。她在第一次看到女孩眼神发亮的时候,就知道她喜欢什么了,没有再多费口舌去为她介绍别的衣服,这样也节省了不少时间,接着,她在看到女孩对她说的价格眼神放光时,就知道那个价位并没有超出女孩的承受能力,或许还不及女孩的心理价位呢,所以,她在女孩向她讨价还价时,才能心中有数,成功地将生意做成。这就是小马的生意经,与其说是生意经,倒不如说是她借做生意去解读别人的内心,和顾客打心理战罢了。

所以说,眼睛是人体感觉的始发站,它能不断地表达交谈对手的情态变化,并透露出如何进行交谈的最准确的信号。

一位专家说过:“人类是不会从脸上彻底的表现内心感受的动物。”现在社会上多的是毫无表情的屏幕脸,我们如果忽略了对方的眼睛,就无法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这在应酬当中相当重要,但是,在具体上,我们应该怎样运用目光呢?

首先,目光高度要恰到好处,也就是要适中。

在交谈时,如果一个人站着,一个人坐着,两个人的目光一个仰视,一个俯视,这在心理上就会给人造成一种不平等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的交谈,其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太低了,不免让人轻视我们;高高在上,又会使对方恐惧,有压迫感。

所以我们在说话时彼此的视线最好平行,不高也不低,既不会抬高任何一方,也不会压抑任何一方。这也就是“有话坐下来说”。

当两个人在交谈中,对方背向我们的谈话,或眼神闪烁、慌慌张张地谈话,不少是生性小心,没有自信,害羞等等,或者是畏缩惧怕、不敢正视他人等原因造成的。

所以,当我们和他人交谈时,不能一味地避开对方的视线,否则会使对方有受到藐视之感,这是一种失礼行为。

不过,和人沟通,特别是和初次见面的人沟通,有时过度凝视对方的眼睛,反而会造成不良影响。对方会误以为你有挑战性,产生尴尬的情境。而且被看之人会有种好像被对方看穿的不快感觉。

那么如何从对方眼神中识破对方心理,下面这些小方法将为你解答:

1.瞪着你不放时,这种态度是自己的谎言或罪过即将被揭穿时,会显示出的故作镇定的姿态。

2.将视线集中于对方身上,很快地收回自己的视线的人,大多属于内向性格者。

3.将视线落下来看对方,表示有意对对方保持自己的威严。

4.尽量开拓视野,或者视野的方向变化得很厉害的人,这种人大体上怀有某种不安和警戒之心。

5.有些人一旦被别人注视的时候,会忽然将视线躲开,这些人大体上都怀有自卑感,或有相形见绌的感受。

6.和你谈话时,他并不看你,即使你在对他说些什么,他的眼光也是遥视远处。在说话进入正题的时候,对方时而移开眼光看向远处的话,不是他根本不关心你说些什么,就是正在算计某些事情。特别是你决定和她结婚的女性,在你谈到严肃的话题时,她时常把眼光移向远处,东张西望的话,我们可以判断,她内心正在进行着各种打算。编者小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里想什么都会从眼睛里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在应酬中,可以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明吃小亏,暗得大福

能够让自己吃亏的人,看似很傻,其实这是智慧的一种表现。“吃亏”不仅仅是一种做人的气度,更是为人处事的一种谋略。

彼克是英国哈利斯食品加工工业公司的总经理。有一次,他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剂,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

彼克考虑了一下,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即使暂时吃亏也是值得的。于是他毅然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了每位顾客,随之又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他这样做之后,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量锐减,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起来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他们一起抵制彼克公司的产品,彼克公司一下子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彼克的食品加工公司已经无以为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

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彼克。哈利斯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哈利斯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一举成了英国食品加工业的“龙头公司”。

由此可见,肯在明处吃亏的人,往往能够看到暗处之福。

有个砂石老板,既没文化也没背景,但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多年以来长盛不衰。他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来,最后扩大到朋友的朋友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说到底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因此,做事真正有心机的人,都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这并不是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福祸相依的生活辩证法,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它可以使人心胸变得宽阔,心态更加乐观、积极,而且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更多人的真心帮助。编者小语

吃亏是福的道理还在于能够让自己吃亏的人,很少与别人结怨,也就免去了大动干戈之苦,因此在无形之中成了一笔人情债的施予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从而得到更多的利益。把握好“藏”与“露”的尺度

为人处世要把握好“藏”与“露”的尺度。出风头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在现实生活中要懂得运用“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聪明不露,才华不逞”等韬略来隐藏自己,这样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就算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你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也没有人了解你。领导看你就像一张白纸,文章做得怎么样就看你的发挥了。

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说“露”要掌握好时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朱可夫那样的元帅、丘吉尔那样的首相、罗斯福那样的总统。所以要把握住机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藏”与“露”,关键在于“度”,在于时机。

某大企业的策划总监在上任之初就把三把火烧成燎原之势,大刀阔斧推行改革。虽然他很有才华,但因年轻气盛,遭到其他中层主管的抵制。整个蓝图成了他的独角戏,别人非但没有发挥力量,反而把他视为障碍。最终,他越唱越难,只好辞职。

在现实生活中,自视颇高的人并不少见,他们盛气凌人、锋芒毕露,处世不留余地,咄咄逼人。他们虽然有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挫折。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过于天真,没有把握好“藏”与“露”的关系。

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分配到某单位,从下车间开始,就对单位什么都看不惯。未到一个月,他给单位领导上了万言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都一一罗列了现存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因此,他被单位的某些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狂妄乃至神经病,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且借别的理由将他退回学校再作分配。

从上面这个故事可知,锋芒毕露的结果往往是遭到嫉妒和排斥,尤其是在新的关系圈子中,一定要处理好各种关系,要讲究方式和策略,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编者小语

做人必须讲究“藏”的策略与艺术。有时,你表现得精明过人,并不一定是好事。要知道,精明过了头,在外人看来就是犯傻。有时装装糊涂,遇事不那么较真,反而能保护自己,使自己免遭暗算。应酬不是盲目地跟随

应酬虽需揣摩对方的心思,但也不是要求你完全放弃自己,完全跟着别人走。应酬虽花样繁多,但也不是说可以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应酬是一门艺术,但是这门艺术也有自己的底线,也就是不盲目跟随。

汤姆是一家大汽车公司的雇员,由于工作勤奋努力、成绩斐然,在短短的几年间,步步高升,事业一帆风顺。而有几位跟他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机会,至今仍保持着多年前的原状。因此在大家相处之时,汤姆总觉得不太自然,甚至还有些战战兢兢。起初,他为了避免老同事们指责他过于高傲,频频地请这几位老同事吃饭,而且说话也比过去更加小心,客气了,饭菜档次更是极显尊重。不料同事不仅没领他的情,反倒认为他简直得意忘形,太招摇了,甚至越发不平衡起来,认为汤姆原本只是个草包,是凭着这些卑劣手段爬上去的。汤姆最终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

痛定思痛之后,他决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仅以平常心淡然面对平常事。公事上,汤姆谨记大公无私的原则,若是自己的直辖下属,就采取冷静的态度,奖罚分明,说一不二,绝不再抱“大家都共事这么多年了,算了吧!”的想法。只要态度诚恳,就不怕对方误解生气。私底下,仍然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投契的就当做朋友一般看待,不能合拍的,也不再刻意去改善了。若不属于自己的直接下属,公事上很少相交,那就简单好办多了,平日见面,大可友善一番,友善之后也绝不会再额外“加温”。

汤姆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和同事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应酬不是把所有人都黏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体永不分开,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有适当的表现,而其余时候就各干各事,互不打扰。如果整天黏在一起,那就不叫应酬了,这样的做法也必定没有好的效果。

应酬的第二个原则是恰到好处,学会说话。你跟别人应酬的时间往往都很短暂,也许就是敬一杯酒,也许就是一问一答。如果你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展现自己,那就是成功的应酬;如果你没能把握住机会,不会说话或者办事不到位,就会丧失机会。

比方说,你第一天上班,不免要和同一机构的其他同事们略作应酬,通常是先来一番自我介绍。

简单地说“我叫刘司,请多指教”也可以,不过太过平常,不出彩。

你也可以说“我是今天才开始上班的刘司,在会计部管出纳的,请多多指教”,说明你来做什么职位,或负责什么项目,这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如果你说“我在某某会计专科学校毕业,曾在某某银行任会计……”这样就变成过分了。凡是良好的应酬,都应避免自大、分辩或太多的解释。

又比如,你今天上班迟到要向上司解释原因,如果你说“今早二环路发生车祸,汽车大摆长龙,我只得半途下车找出租车,但每一辆出租车都被人截走,等了好久才……”车祸,摆长龙阵,出租车……都是原因,而迟到却是结果,你的上司一定不耐烦听这些的。

这里有两个答案,你看看哪一个比较好?

a.“今天公共汽车出了毛病,所以迟到了,非常对不起。”

b.“今天迟到了,非常对不起,因为公共汽车半途出了毛病。”

上面两句说明,原因与结果互相倒置,听起来一样令人觉得舒服,就比那啰唆的解释明朗多了,也更能得到上司的认同,最起码不会在迟到这一印象之外再加上“啰唆”或者“麻烦”的坏印象。

应酬的第三个原则是场所问题。有些话在一些场合能说,在另外一些场合就不能说。分清楚自己所处的场合,恰当地选择语言,是应酬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

应酬需要一个场所,而且不是随意的场所,因场所的不同而收效各异。比如,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就要到僻静的公园或小河边上,而不会到商场的坐椅上。所以,要想得到理想的应酬效果,就必须物色一个适宜的应酬场所。说到场所,人们会想到办公室、家庭、公园以及其他一些地方。这些场所,各有各的条件,各有各的特点。

办公室:这里比较严肃,是谈公事的地方。一般上下级之间的应酬或接待来访者,在这里更合适。人们有一种感觉,好像在办公室谈的事能给人以信任。

在家里: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心情较为“解放”,对事物的理解比较清楚,所以,有些事最好是到别人家里去拜访。在家里就不同于办公室,办公室总给人一种有很多事要办的感觉,不能专心致志地和人谈话。如果下级想请他的上司解决某种困难,最好到上司的家里去,上司会静心、耐心地听你倾诉苦衷。有时,朋友、同事间为了解除某种误会,也多上门到家去交谈。这样做,一般效果都很好。

在车上:一些很有采访能力的记者,在采访时,往往抓住人们下班回家坐车的时间。因为这时已经下班了,被访问者一心想回家去,坐车这段时间无其他事可做,当然会好好地接受记者的访问了。

在餐桌上:很多人谈生意有了基本意向后,往往主动的一方就要请吃饭。在餐桌上,人们感到更“解放”,似乎有说话不算数之感。其实,只要不是醉后之言,都是算数的,也许是因同餐进酒,把双方的关系拉近了的缘故,会使谈判有明显的进展。一般人说的“我晚上有应酬”,多半是请人吃饭。可见,餐桌上是应酬的一个很重要的场合。

距离、语言、场所是应酬的关键要素,只有掌握好了这些因素,才能得体应酬,让应酬为自己助力。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的因素在影响着应酬的效果,这就需要在实战中慢慢体会,不断锻炼,以臻成熟了。编者小语

没有应酬就没有交际,没有交际就没有朋友,没有朋友就没有生意,没有生意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收益。第二章应酬要注意外在形象形象好,身价就高

在这个以人际关系为主导的社会,人们在交际中都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让别人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如果一个人的形象很差,从第一眼就不让别人喜欢,那么就会对关系的建立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时我们不禁问道:个人形象对事业发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哈佛商学院在《事业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在事业的长期发展优势中,视觉效应是你的能力的九倍。”下面我们看看美国的总统选举。

1960年的美国大选是尼克松与肯尼迪两虎之间的争斗,老牌政治家尼克松在资历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一点肯尼迪是无法与之比较的,但是尼克松却忽略了自己外表的包装,以至于出生于贵族家庭的肯尼迪评价他:“这家伙真没有品位!”由于从小的家庭熏陶,肯尼迪对如何利用自己的外在优势获取选民的信任有着独到的研究。在他与尼克松的电视辩论上,年轻、英俊、风流倜傥的肯尼迪浑身散发着领导人的光辉,在别人的眼中是那么的坚定、自信、沉着,相信他能够主宰美国的政坛,而且能平衡世界的局面。在电视节目中的一个握手动作上,就使得一位政治评论家宣称“肯尼迪已经获胜”。当他提出“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一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的口号时,激起美国人民上下一片的爱国热潮。他是美国人理想的领袖形象。几十年过去了,他的形象一直让人难以忘怀。克林顿就是受到肯尼迪的影响,从小立志从政,他以肯尼迪为榜样,终于成为美国总统。在克林顿的身上,正反两面都有肯尼迪的影子。尽管他是美国历史上丑闻最多的总统,但是他在每一次事件中都能够安然过关,人们一次次由于他富有魅力的形象而原谅他。相比之下,尼克松一次水门事件就被迫离开了白宫。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先装扮成‘那个样子’,直到你成为‘那个样子’。”这就是看起来像定律。“看起来像个成功者和领导者”会让你在事业中如鱼得水,让你脱颖而出。民主选举时,由于你“像个领导”,人们会投你一票;提拔领导时,由于你“像个领导”,你会被领导和群众认同;对外进行商务交往,由于你“像个成功的人”,人们愿意相信你的公司也是成功的,因而愿意与你的公司进行交易。

在应酬中,如果不注意个人形象,而只注意自己的能力,那么成功的速度将会变得缓慢。一位近来人气骤升的女明星披露了她曾经的艰难历程。在某电影第一次试镜时,她曾因为不懂着装而给人的印象相当恶劣,一身非主流,身上披披挂挂的,首饰挂满脖子和手腕,黑眼圈大得吓人。所以这部电影就与她失之交臂了。

上述女明星的案例充分说明:形象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只要抓住人人都注重先入为主这个特点,从一开始就树立良好的形象这一策略人手,保证可以在应酬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要创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首先要注意服装及仪表。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站在你面前,一定会让你讨厌;服装也并不一定要赶时髦,最要紧的是得体大方、干净整洁。

人们总是喜欢那些看上去感觉舒适、有美感的人。姣好的长相、匀称挺拔的身材、美观大方的服饰均能增添人的仪表魅力,给人以舒服、美好的感觉。如果说人的天生长相、身材长短难以变更,而服饰却是可以变化的。整洁美观的服饰是人们用以改变自己或烘托自己形象的最好的、使用最频繁的“武器”,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一武器来“武装”自己。

曾经听别人说起这样一件事:说一位女士领着她的男友参加了一个活动。席间,话说这位男士坐在她们对面,开宴不到半个小时,这位男士竟吃得满脸是汗,并且流出了清鼻涕,让她们都很倒胃口。听了这样的事,我就问了,是不是吃火锅了,亦或是辣的吃多了。往往屋子热,再加上吃辣的或热的食物,就很容易出汗或流涕。不管怎样,这位都够实惠的了。人如果实惠大劲了,就像在家里一样,如此就会处于随便状态,任其流汗流涕,你这个形象就难怪人家笑话你。

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形象的。不讲礼仪不注重自己在公共场合的形象就会贻笑大方。类似吃的场面上,一定要得体,不能给人一种像多少年没吃过饭似的,特别是男人参加这种很多女同志在场的宴会,一定要有点绅士风度,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给女同志夹菜,更不能在桌上抡起筷子一顿“扫荡”,直到吃得出了汗,流出了鼻涕!餐巾纸要在自己餐具前预备着,端坐,有节制的用菜,咀嚼速度不要过快,给人忙忙呼呼的感觉,别人必然反感。汤尽量少喝,发现自己有“情况”不妨起身到洗手间对镜一视,这样形象就会处理得很得体。

如果你在与人交际的时候有上述的不足或欠缺,那么赶快去改变吧。良好人脉的建立,是从成功地改变形象开始的。编者小语

我们要懂得形象的魅力并能够运用这种魅力,把这些承诺的价值具体表现出来,把属于集体智慧结晶的思想生动地表达出来,让追随者把他的形象与他们追求的未来合为一体。第一次见面很重要

第一印象指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

第一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表情、姿态、身体、仪表和服装等形成的印象。第一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这种初次获得的印象往往是今后交往的依据。“成见效应”与第一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印象往往是形成成见效应的基础,成见效应往往是第一印象的加深和拓宽。在社会实践中,因第一印象在用人上造成失误,古今中外是不乏其例的。所以,管理者既要重视第一印象,又要尽量避免因第一印象而造成的认识上和用人上的错误。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瑟所作有关第一印象的研究指出,在会面之后所得到的有关其人的印象,往往与今后所形成的印象一致。

小白是电脑行业中的“白领”一族,工作能力很强。但他有个坏习惯,生活里他总是不拘小节,整天一身破牛仔服,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印象。而他从未想过注重个人形象这回事。

有一次,他去一家公司面试,穿的依旧是那套“行头”。刚一见面,负责招聘的人便皱起了眉头,双方谈了几句,对方便下了逐客令:“对不起,我们公司需要的是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都很严肃的人!”

小白的面试以失败而告终了。要想在面试工作中顺利过关,第一印象是不能忽略的环节。如果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哪里还有机会施展才华呢?

小白正是由于第一印象就没过关,所以失去了一次大好的机会。有魅力的人永远受人欢迎,办事时谁都想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必须注意塑造自己的外在形象,但外在形象并不只是漂亮服装,它更注重的是你的行为举止及从中所透露出的气质。所以要想有良好的形象,就必须注意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及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使你的形象在交往中光彩夺目。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别人对你,或你对别人都是一样。在应酬的路上,第一印象不好的话,如要挽回,就要花很大的努力,这一点非加注意不可。

想想我们周围的人,有许多受人拥戴与信赖的人,他们并不是属于才气风发,以惊人之语而博得他人喜欢的。相反,有的人言词伶俐,却无法得到别人感动与钦佩。如果你讲起话来具有新潮的思想,不说高深远大的见识,在任何时候都是用一般平凡百姓的想法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不说一句趾高气扬的话,就可以与对方谈得畅快。

以前老板曾就上班迟到问题做了一个很好的回答。“如果你迟到了,无论是因为吵架,身体不适,还是仅仅因为睡过头了,千万别赶着去上班,要不然你走进议论纷纷的办公室时,脸上还挂着眼泪,身上则处处显示着你碰到了麻烦。既然迟到了,就索性迟多一点,花点时间打扮一下,让自己看上去确实与众不同,这样会使你看起来有条不紊,而有条不紊的形象又会使你的上班迟到得到一定弥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迟到一点点,不如迟到个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第一印象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呢,下面这几条方法可以帮助你。

约束自恋倾向

你会在新朋友面前侃侃而谈新买的汽车吗?心理学家认为这会严重破坏你的第一印象,“我们有炫耀自己的冲动,但别人听了会有什么感受?”正确的做法是让别人谈谈他们自己,然后给予真诚的回应。

莫被焦虑控制

即使你不熟悉某些话题,仍然可以留下好的印象。你只要关注对方,就会减轻压力,但不要盘问新认识的人。如果你很紧张,说话就会太快,记得把语速放慢。

拿出明媚心情

认知专家和心灵自助导师都建议在初次交往中“做真实的自己”,但在新朋友面前,收敛一下你的坏情绪还是有必要的。你可能只是一时不快,但对方会误以为你是个终日抱怨的家伙。不良情绪会传染人,请尽量在高兴的气氛下开始交往,然后再跟对方分享困扰你的问题。

注意眼神接触

你想了解一个陌生人,只要盯住他的眼睛,停留一秒以上,便可破解她的身体语言。初遇对方时,注意你的眼神接触、微笑和身体姿势。如果捕捉到对方的眼睛闪着光,请对自己说“好极了”,同时自然地露出微笑,你就能散发出超级好心情。

与对方同步化

调整你的身体姿势和语言语调,使之适应新朋友,因为人们都会被与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当你以对方的速度来说话时,他们自然会有反应。当新朋友点头或摇头的时候,你也学着做,立刻就能建立和睦的关系。

适时恭维对方

人总是喜欢被奉承的。即使怀疑你在巴结,人们仍然很享受这种待遇。但马屁要拍对地方,请关注对方的成绩或成就,这样对方才不会觉得你对每个人都这样说。编者小语

每个人,每次做的事情都有“第一次”。不管跟某人认识多久,“第一次”只有唯一的一次,那一次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即便后来如何的改观,对方还是会永远记得那个“第一次”,所以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既然如此重要,我们更应随时随地注意外表给人的第一印象。用包装成就好形象

无论是商界还是职场,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谈情说爱,都需要你拥有良好的形象。一个良好的形象,可以展示给人们你的自信、尊严、力量,它并不仅仅反映在对别人的视觉效果,同时它也是一种外在辅助工具,它让你对自己的言行有更高的要求,能立刻唤起你内在沉积的优良素质,通过你的穿着、微笑、目光接触、握手、一举一动,让你浑身都散发着一个成功者的魅力。成功的形象对你事业的成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那些追求成功的人,创造一个可信任、有竞争力、积极向上、有时代感的形象,无论你在什么群体中都能获取公众的信任,从而脱颖而出。

现代生活的节奏快,人和人的接触短暂,往往我们只有一个机会告诉另外一个人我们是谁。在商业、政治和恋爱等交际场合中,语言和文字常常不够使用,我们得用衣着服装来表明自己的个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服装对人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服饰是否有魅力直接关系到个人良好的形象与威信的确立与否。

一个人的衣着对于自身形象的塑造、传播就是这般重要。一般都可以这样说,没有得体的服饰,就没有自身良好的形象。

每一个向往获得成功、渴望赢得尊敬的人都重视衣着。“什么样的衣着决定什么样的性格。”穿戴整洁的衣饰形成优雅从容的风度,而衣衫褴褛、衣冠不整使人感觉龌龊、猥琐和局促不安,缺乏尊严和庄重感。我们的衣着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自我感觉,任何有这种体会的人都知道这一点——谁又没有过这种体会呢?穿着合身的衣服,让人精神焕发,春光满面。别扭、肮脏的衣服有损人的精神状态和风度。“衣装是人的门面”,这一说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许多人经常因为自身不得体的穿着而备受指责。初看起来,仅凭衣着去判断一个人似乎肤浅轻率了些。经验一再证明:衣着的确是衡量穿衣人的品位和自尊感的一个标志。渴望成功的有志者应该像选择伴侣一样谨慎地选择衣装。古谚云:“我根据你的伴侣就能判断你是什么样的人。”某个哲学家也说过一句精妙的话:“让我看看一个妇女一生所穿的所有衣服,我就能写出一部关于她的传记。”

高尚的理想、活泼健康的生活和工作与个人着装的不整洁是势不两立的。一个忽视洗澡的年轻人也会忽视他的心灵,他会很快全面堕落。一个不注意仪表的年轻女人会一步步堕落成一个不思上进的邋遢女人。

无论如何,衣着得体都是有益无害的。穿着合身衣服的感觉令人精神振奋。不管你的自制力有多强,你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你衣衫不整、不修边幅、房间凌乱、随随便便,那么你很快会发现自己已沾染上衣装和环境的习气了。你的思想会一路下滑,它会松弛懈怠,变得像你的身体一样邋遢凌乱,缺乏生气。相反,当你忧心忡忡、身体不适、无心工作的时候,你去洗一个热水澡或是来一次桑拿浴,然后换上一身新衣,像是去赴盛大宴会一般仔细修饰一番,那么你就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在穿完衣服之前,你的忧伤和病恹恹的情绪十有八九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你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

形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穿衣和装扮外表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全面素质,外表与内在结合的一个在流动的印象中。

站立、步行、端坐,虽然都是单纯的动作,但是,其重要性却比舞艺高超大得多。我的朋友中,有人不善于跳舞,但却举止高雅。能站得挺直,走得雄伟,又能坐得端正的人并不多见。出现在人前总是一副畏缩模样的人,坐下来时,也是不自然地伸长了身体,极为懒散不堪;心性率直,凡事不在乎的人,则是将全身的重力一股脑儿地压在椅子上。

标准的坐姿是要有愉快的心情支撑的,由外观之,这种姿势并非使尽全力,而是轻松地坐下来,不是采取身体僵硬不动的姿势,而是非常自然的动作。你大概能做到这一点吧!若是不能,应该尽可能练习,以达到接近标准的动作。

这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动作,无论是对女性还是男性的心,都会产生深深的吸引。在工作场所时,情形也相同,优雅的站立动作,能打动多数人的心,这是我们所熟知的事。

形象的内容包含得太广范了,它包括你的穿着、言行、举止、修养、生活方式、知识层次、家庭出身、开什么车、和什么人交朋友等。它们在清楚地为你下着定义——无声而准确地讲述你的故事——你是谁、你的社会位置、你如何生活、你是否有发展前途……形象的综合性和它包含的丰富内容为我们塑造成功富有的形象提供了很大的回旋空间。编者小语

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关键,是要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人,然后,按照他喜欢的标准来包装自己。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适当吹嘘有好处

做人要想成功,抬高自己的身价是必要的,只有这样你才能为众人所认同,多为自己做广告,要比待在角落里等着被别人发现强百倍、千倍。当然,这需要你冒很大的风险,但成功几率却也是非常之高。那么,如何抬高自己的身价呢?

刘备自称汉中王,要把大本营迁到成都,必须挑选一名大将镇守汉中。选谁呢?一班人等,包括张飞本人,都认为非张飞莫属,不料刘备却看中大将魏延,破格让他担任镇远将军,兼汉中郡太守。结果一公布,全军震惊。

刘备在一次宴会上问魏延:“如今我委托你担当重任,你有什么打算呢?”魏延的话真提气,他说:“若曹操举全军来犯,我为大王抵挡他;若曹操派偏将统率十万兵力来犯,我为大王吞下他。”

刘备听了心里爽极了,在场文武官员个个啧啧称叹。后来张飞等人也没什么意见,看来魏延这牛皮吹得很有水平。

那些拥有惊世才能的人,不懂得表现,就等于自我埋没。谦虚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过度,也不会得到别人青睐,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平凡无奇,没有才华。

部属需要适度地自我推销,古时尚有“毛遂自荐”,何况有着现代观念的现代人,为什么要害羞呢?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自己的前程,自己开拓。

张小姐的英文水平很好。有一天,她来到一家出版社要求社长,她想要在出版社当名编辑。可这家出版社没有英文图书的出版计划,所以无法录用。后来这位小姐请社长给她介绍一下到别的出版社,社长把她推荐给一位同行,结果张小姐很快就有了工作。

后来两位出版社的领导碰在一起时还说:真感谢你当时给我介绍这位好编辑。其实,介绍那位小姐的领导当时不觉得她的英文能力像她所描述的那样好,但她敢于毛遂自荐,至少表现了一种积极主动、勇于向陌生的人和事挑战的优点,当老板的当然喜欢用这样的人。

现在的社交崇尚自我表现。在交际应酬中不会适当抬高自己的人,很难获得高质量的交际效果。善于交际应酬的人,总是尽量把自己的长处呈现于朋友同事面前。比如,伶俐的口才,渊博的学识,温文尔雅的举止,典雅的服饰,都会给人带来良好的交际印象。所谓抬高自己,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努力表现自己。

下面这个案例,很值得我们深思:

夏天某傍晚,李先生去看望一位香港来客,因这家饭店距李先生家很近,于是李先生就没有更换整洁点的衣裳,穿着旧布衬衫就去赴约。守门的警卫见他穿着如此寒酸,立刻绷紧了头脑里的那根弦,盯着李先生上电梯又走过来盘问,弄得李先生一时非常尴尬。李先生不得不面带真怒地说了警卫几句,警卫才不好意思地悄悄走开,不过李先生的心里却感到很别扭。跟朋友说了这件事,朋友笑笑说道:“你这身打扮是差点儿。”从此只要是去这些地方,不管多么匆忙,李先生都要换件像样的衣服。

诚然,以貌取人让人觉得没有教养,其实反过来一想,对穿着打扮不花一点心思,任由自己的性子来,是否对他人也不够尊重呢?就拿佩戴首饰来说吧。许多女性佩戴首饰,完全不是出于美容或炫耀的目的,而是为了社交需要,为了能在正式的场合中体面。身为人妻且丈夫聚会很多者、从事公关或礼仪接待工作者等多属于此类。一位妇女的心态是这种心理的鲜明写照:“其实我不喜欢戴首饰,平时在家或外出我都不戴,但逢到我丈夫有宴会或要参加一次重大聚会活动时,我就不得不戴了。在重大场合,不戴有些不合体统。而我先生这样的活动却很频繁,因而我不得不买了很多首饰。”

其实,做人的技术很大部分不过是创造一个好形象,只要有办法做到,让人不敢小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下面有几个比较实用的手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