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国威: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成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5 22:47:17

点击下载

作者:袁凤东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振奋国威: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成立

振奋国威: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成立试读:

前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2010年1月

一、组建导弹部队

●李际泰副司令员表情严肃地通知后,没做任何解释,只是随手交给他一份11人的名单。

●11月的北京,已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学校因早已停办,院区无人清扫,落叶满地,显得有点儿荒凉冷清。

●人们只好用笨办法,即用8号铁丝和粗麻绳把二级火箭的包装壳像捆螃蟹一样捆了起来,总算把它固定在了平板拖车上。

聂荣臻赴苏联采购导弹

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召开专门会议,决定成立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具体领导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

8月,中国政府做出了从苏联引进导弹技术的决定。

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7年7月20日,苏联政府答复,同意中国政府的要求,请中国派代表团去苏联谈判。

1957年9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与宋任穷率领了一个庞大的国防工业代表团赴苏联访问,采购我军急需的武器装备。

经过与苏方多次艰辛的谈判,于1957年10月15日达成协议:苏联同意向中国销售萨姆-Ⅱ型地对空导弹兵器,第一批先提供5套兵器,36发导弹。5套兵器的用途分别是:3套用于装备作战部队,1套用于科研,1套用于训练。

在地空导弹方面,苏联援助中国盖德莱式,代号SA-2,北约称之为萨姆-Ⅱ型地空导弹兵器。苏方将派专家组来中国帮助组建地空导弹部队,并派一个萨姆-Ⅱ型建制营的官兵前来直接协助中国空军建立第一支导弹部队。

新中国建国以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反复使用RB-57A侦察机,袭扰大陆,轰炸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给新中国的恢复造成困难。

当时,能对付2万米以上的高空侦察机最好的武器就是地对空导弹,但中国没有。

这种侦察机飞行高度为1.5万米左右,最大时速约1000公里,续航时间7至8小时。这种飞机,在我解放军歼击机的打击范围之内于1958年2月18日被我海军航空兵击落1架后,再未使用。同年3月12日,美国飞行员驾驶U-2飞机入侵我内地,遭到中国政府的多次抗议,美国遂将两架更为先进的RB-57D侦察机交给国民党空军,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大陆进行侦察活动。

当时,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的米格-19歼击机实用升高为1.75万米,而RB-57D型飞机升高为1.8万米以上,装有4部航空摄像机,在1.85万米高空拍照,可摄取1000公里长、70公里宽地幅内的地面目标。1959年1月至3月,这种飞机在福建、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贵州、四川、河南、山东等13省市飞行侦察10架次,我歼-5、米格-19歼击机起飞拦截109批202架次。其中106架次飞行员发现了目标,只因RB-57D飞得太高,我机火力够不上而无法攻击。

国民党侦察飞机如此肆无忌惮,在内地碧蓝的领空上如此随意飞行,实在激怒了空军领导和部队官兵。他们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技术革新,拆掉我军飞机上的一些设备,减轻飞机重量,以提高歼击机升限高度。但经反复试飞,还是不能达到RB-57D飞机的飞行高度。

为了保卫领空,人民空军防空兵对国民党空军进行坚决反击,先后击落多架国民党空军轰炸机、战斗机和侦察机。国民党空军吃亏后,摄于我军防空兵的威力,不再实施大规模轰炸,改为高空侦察或地空侦察,获取大陆情报。

建国初期,我国防空力量比较薄弱,基本上有空无防,虽然给敌人不同程度打击,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敌机袭扰,主要还是防空兵器落后问题。

在聂荣臻访问苏联前,杨成武副总参谋长曾经率团参观苏联在远东军区组织的军事演习。在演习中,杨成武被一种新式的防空武器吸引住了,它就是当时苏联防空军装备的最先进的萨姆-Ⅱ型地对空导弹。

萨姆-Ⅱ型地对空导弹是一种用雷达控制的制导导弹,是击毁空中飞行目标的先进兵器。可以击毁2.4万米以下的目标。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飞机能飞到这种高度。在无干扰的情况下,敌机只要飞进它的发射空域,用三发导弹打一架飞机,命中概率为98%。这种导弹是打击空中目标,尤其是高空目标的有效武器,也是对付当时在中国大陆上空进行高空侦察的RB-57D和U-2飞机的有效防空武器。

杨成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防空军的首任司令员,也是新中国防空军的奠基人之一。这位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吃够了敌人空袭苦头的将军,深知对空作战的重要性,对我军防空兵种的建设极为重视。从苏联归来,他便积极力主引进这种新型的防空武器,尽快组建中国的地空导弹部队,以打击敌人对我大陆的高空侦察。

杨成武的建议得到中央军委的同意,于是,聂荣臻到苏联采购了5套地空导弹,为创立我军地空导弹部队创造了条件。

组建地空导弹第一营

1957年9月,分管武器装备的聂荣臻率代表团赴莫斯科,同以别尔乌辛为首的苏联代表团谈判,历时35天,于10月15日双方达成协议。按照协议,苏联除了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向中国提供援助外,同时,苏方将派专家组来中国帮助组建地空导弹部队。

1958年,中国空军着手组建地空导弹部队。由空军副司令员成钧全面负责,探照灯部队指挥部主任张伯华具体筹划。

很快,一件件调令飞向全国各地的雷达部队、飞行部队、高射炮部队、探照灯部队和防化兵部队。

中央军委首先在全空军范围内挑选干部战士,在北京的清河镇高级防空学校,也就是现在的空军司令部科研大院,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第一营。

10月8日,这个营的各级指战员,精神抖擞地站在防空学校小礼堂里,聆听着出席典礼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讲话。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在成立大会上宣布:

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第一营正式成立。

你们这些人是经过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才决定调来的,你们是空军的“宝贝”,也是地空导弹兵的种子。希望你们尽快地从苏联老大哥那里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担负起保卫祖国领空的重任。

现在,我们的防空力量正在走向完备。在低空,有高射炮兵;中空,有歼击机航空兵;高空,有你们的地空导弹。

先要老老实实尽快地把苏联老大哥部队的尖端技术学过来,以后再消化、发展!

还有,要绝对保密!连你们的父亲母亲老婆孩子都不能告诉!

说完,刘亚楼把手臂一挥,立刻赢来满礼堂的掌声。

12月26日,北京军区空军在北京大兴县高米店组建二营,营长岳振华,政委许甫,参谋长张治国。

1959年1月18日,南京军区空军在江苏省徐州组建三营,营长杜先照,政委尼特,参谋长汪林。

按照军委部署,地空导弹部队组建时,所有干部一律高职低配,团长、政委调来当营长、政委;营长、教导员调来当连长、指导员;连长调来当排长。

尽管如此,干部战士们对此毫无怨言,纷纷表示,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虽然是高职低配,但只要是党和人民信任,革命工作需要,就没有怨言,这是自己的光荣和自豪。

一个多月后,即11月19日,一营营长张建华等21人,前往祖国东北的满洲里。

1958年11月23日,是寒冷北国的一个的夜晚,严寒笼罩着行人稀少的满洲里火车站,因天寒地冻,连站台上的灯光也显得稀稀拉拉,明灭不定。三三两两的便衣警察像没有事儿的闲人一样到处转悠,而他们的眼睛却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

身着皮衣棉帽、脸上有些麻点、身材不高的张建华,带着他那同样装束的20来位同伴,跺着脚,哈着气,不时地望着苏联的方向,期待着那辆特殊的国际列车从那里开来。

他们身边不远处,还站着两个人。一个是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导弹研究院教导大队大队长、中校孙式性,身材瘦高。另一位是苏联国防部驻中国国防部代表卢任斯基中将,身材高大。他俩虽然在不停地说话,而他们的眼睛都忍不住要向苏联的方向扫视。

一列国际专列终于喘着粗气,从远处呼啸而来,在停放有不少货物列车的地方停了下来。

人们向喷着粗气的专列涌去。

专列的一节闷罐车车门打开了,苏联防空军某营营长斯寥斯基、技术副营长库兹明、政治副营长盖堡姆,都从车上跳了下来。

拥抱,握手,问候。

张建华做完这些必须该做的一套礼仪之后,他的眼睛立即盯住专列后部紧靠闷罐车的一节又一节很长的平板车,在那上面捆绑着用褐色帆布紧裹着的地空导弹萨姆-Ⅱ型。“这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飞弹啊!”张建华根据帆布凸凹不平的形状,想象着导弹的模样。

组建地空导弹第二营

1958年11月下旬,北京军区空军高射炮兵第五一一团团长岳振华,到北京参加北京军区空军四级干部会议。会议还没开完,军区空军的李际泰副司令员找到岳振华,通知他:空军决定调他去担任高射炮兵独立第二营的营长。副司令员表情严肃地通知后,没做任何解释,李际泰只是随手交给他一份11个人的名单。

名单上写着:二营营长原高炮团团长岳振华,二营政治委员原飞行团副政委许甫,二营副营长原探照灯团副团长王建初,二营参谋长原雷达团参谋长张治国,二营政治处主任原高射炮团政治处主任李奎,还有3个连的连长、指导员6人的姓名。

岳振华看完了名单,李际泰又说:“你现在就算到职了,不用回团交代工作,立即带领除许甫以外的9个人,去长辛店跟随地空导弹第一营学习。部队组建工作由政委许甫同志负责,由军区空军向他交代任务,组建地点是高米店军士学校。”

岳振华原是在北京军区空军高炮团长中最优秀的团长,年仅32岁,高高的个子,魁梧精干,是个老高射炮兵,是保卫北京的老防空卫士。

1952年4月,岳振华任团副参谋长,随团赴朝作战,率领部队在朝鲜西部的定州、郭山、宣川一带,与美国飞机作战,用落后的76.2毫米高射炮击落了敌战斗轰炸机,击伤过美国的B-29重型轰炸机,取得了与美国空军作战的实战经验。

1955年任副团长兼参谋长时,五一一团的装备由老式的76.2毫米和37毫米的高射炮,改装为半自动化武器装备,连队武器为火控雷达控制瞄准,半自动化装填发射炮弹的100毫米高射炮,成为全军装备最先进的一个高射炮团。不久,岳振华就任该团团长职务。

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岳振华就带领着名单上的9名干部到了北京西南郊的长辛店,随地空导弹第一营学习。

同时,新任政委许甫来到高米店营房,放下行李就围着营区转了起来。

11月的北京,已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学校因早已停办,院区无人清扫,落叶满地,显得有点儿荒凉冷清。

调到二营的干部战士陆陆续续前来报到,许甫热情地接待报到的每一个干部战士。他对大家说:“我们二营是一个新的大家庭,我们的干部战士来自五湖四海,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为创建新中国的地空导弹部队走到一起来的,大家一定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我们先来的同志,要为后来的战友打扫好房间、准备床铺、铺好草垫、做好防煤气中毒的通风口、安装上取暖火炉、生好火。使战友们一踏进我们二营这个大家庭,就能感受到温暖。”

许甫每次讲话,话语里总少不了“大家庭”3个字,没过多长时间,许甫就得了一个“大家庭的政委”的尊称。

二营组建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干部调动时,各级领导对调到二营的干部谈话都非常简单。革命工作需要,组织决定调你到一个新的单位去工作,至于是什么单位,干什么工作,你也不用问,我们也不知道。新单位分配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绝不征求你有没有意见,谈完了话就叫你到新单位报到。

技术保障连加注排的排长吴桂华,原是航空兵师的一名防化参谋,年龄不大,却是个1945年入伍的老兵,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人也很朴实,性格开朗耿直,有什么心事都写在脸上。

调动时,吴桂华被告知,自己将被调到新组建的二营技术保障连当排长,他眸子里立刻流露出了大惑不解的眼神。心想:我是师的防化参谋,又没犯错误,怎么调我来当排长?

一直坐在旁边的干部部张文盛处长从吴桂华的脸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这个排长,不同于别的排长,是个大排长,连级。是调查了你的祖宗三代之后才选来的,别人想当还当不上呢。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党对你的信任。”

听了张处长的一席话,小伙子心里明白了很多,高高兴兴地来到二营报了到。

二营调动干部不仅神秘,而且极其严格。调到地空导弹部队的干部战士,一律都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政治审查。按空军刘亚楼司令员的话说,都是审查了祖宗三代后挑来的。审查不合格,就要重新选调。

经过神秘、严格的审查工作,被选调的干部都到齐了。大家一见面就开始互相打听新部队的性质、任务、什么装备,但问来问去,谁也说不出个究竟来。大家心里都揣着个闷葫芦,等着营首长打开。

营长岳振华也觉得,干部战士既然都到位了,该向大家揭开盖子了。

一个星期天,岳振华对大家说:“这些日子,大家在政委的领导下,组建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大家也很辛苦。我们几个参加学习的同志很早就想回来看看同志们,但学习紧张,不准请假,只好抽个星期天来看望大家。”“我们营是地空导弹独立第二营。地空导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武器,属于高、精、尖技术。党和人民把这么先进的兵器交给我们,让我们用来保卫首都北京,保卫党中央、毛主席,这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也是我们营的最大光荣!”“大家可能还不太了解,美帝国主义和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对中国大陆的空中战略侦察,正在由低空向高空发展。我们要掌握的兵器,是中央军委为打击敌人的高空侦察而准备的,所以一定会有我们杀敌立功的机会!”“我们大家是地空导弹第二营的第一代人,第一代人是创业的一代,创业艰难,创业就要吃苦,因此我们也是吃苦的一代。二营的基础靠我们大家来打,二营的荣誉靠我们大家来创造!”“再过两三个月,我们营就要到长辛店接受新装备的训练了。在组建期间,也就是说在接受新装备的训练之前,我们要做好两件事:一件是要把从苏联运来的新兵器安全顺利地接回来,送入库房保管好。一件是我们自己先组织起来,学习新兵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要学电工学、无线电学、无线电制导原理、火箭发动机原理、空气动力学等等。迎接新装备训练任务的到来!”

岳振华说得大家心里激动万分,原来,自己将掌握起世界上最先进的兵器啊!

12月26日,地空导弹二营在高米店举行了成立大会,宣布高射炮兵独立第二营正式成立。营设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技术处4个部门;1个指挥排、1个警卫排和1个目标指示雷达站;下辖3个连队,1个制导雷达连,1个发射连,1个技术保障连。

萨姆-Ⅱ型导弹运抵营区

1958年底,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运载导弹的列车驶入北京南苑机场的铁路运输专用线,官兵们盼望已久的萨姆-Ⅱ型导弹从苏联来到了北京。

这种导弹孕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真正诞生却在大战之后。1941年,纳粹德国已开始研制地空导弹,到大战末期已有了“莱茵女儿”、“蝴蝶”、“瀑布”等几种尚未使用的型号。打败德国之后,美国、英国和苏联对德国的导弹人才和技术展开了争夺,美国制造出了波马克A、奈基-1导弹。英国制造出了警犬-1、雷鸟-1导弹。苏联在“瀑布”基础上制造出了萨姆-Ⅰ、萨姆-Ⅱ型导弹。

如今,中国地空导弹部队终于获得了先进的萨姆-Ⅱ型导弹。

为做好装备接收工作,二营在成立大会后便投入到接收新装备的工作中。因为接装训练还没有开始,所以官兵们还不会使用,只能把导弹存起来。

营地里最大的房间,原士官学校的大教室被改造成了临时仓库。为防止敌特可能的照相侦察,仓库的窗户一律用木板条封死,挂上外黑里红的双层窗帘。把仓库区划为禁区,禁区以内,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准进入。

车站上,灯光闪烁,人头攒动,穿着军装的军人和穿着制服的铁道工人不停地穿梭着,忙碌着,很快,装备从车皮上,像抱孩子一样被轻轻地放平板汽车上,等待运走。就在这时,一个新问题出现了。

从南苑将装备运回高米店,安全是命根子,怎么样把装备毫发无损地运回营地呢?

经过对运输路线的察看分析,大家认为,最大的不安全因素有两个:

一个是司机没有开过这种又重又长的特种兵器车,缺乏驾驶这种车子的经验,道路又非常窄,弯曲率不够,怕在运输途中转弯时,因兵器车过长,司机把握不住分寸,将后轮掉在路沟里翻车,或是被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撞坏。

第二个就是怕遭受敌特的破坏。

对于第一个不安全因素,二营对司机逐个摸底考核,挑选出驾驶技术最可靠的司机开车,并且,在行驶道路的十字路口和拐弯处,均设干部战士指挥车辆慢速通过。

为防止被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撞坏,动员了当地交通警察部门,在兵器行驶的道路和时间内,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为防敌特可能的破坏,二营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经过的道路采取了严格的安保措施。

在运输导弹的二级火箭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二级火箭是导弹的主体,一发导弹价值百万元,相当于一架米格15飞机的价格,擦破点儿油漆都让人心疼得要命。

随导弹一同到南苑的有导弹运输车,是专门用来运载导弹的二级火箭的,但谁也没学过怎么驾驶这个大家伙,所以导弹运输车开下火车后,谁也不知道怎么把二级火箭装载到导弹运输车上,也不知道在导弹运输车上怎么固定才能牢固,不出事故。

看着眼前的一堆大家伙趴在站台上,领导们没了主意,只好请地方运输部门支援超长平板拖车帮助运输导弹的二级火箭。

超长平板拖车开来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怎么把二级火箭固定在车上呢?

平时大都是用于运输水泥杆、木杆、长钢筋之类的物品,没有专用的固定设备,无法固定。无奈之下,人们只好用笨办法,即用8号铁丝和粗麻绳把二级火箭的包装壳像捆螃蟹一样捆了起来,总算把它固定在了平板拖车上。

车队出发了,人们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地走了一路,好不容易到达了高米店。就在将要进入营区的时候,由于司机拐弯稍微急了一点儿,一辆车子将运载的二级火箭的包装壳的一头甩到了路旁的地沟里,幸好沟浅,土地松软,下滑速度慢,没有造成损坏。

干部战士们赶紧人拉肩扛,把二级火箭的包装壳给抬了起来,装到车上,再重新捆绑起来拉回营区。

经过两个夜间的紧张工作,在地方公安、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援下,总算将整套兵器比较安全顺利地运进了临时仓库。

1959年1月18日,南京军区空军在江苏省徐州组建的地空导弹第三营也调来北京,和地空导弹第二营一起同在高米店营区学习。

没有教员,就采取尺短寸长的办法,人人是学生,人人又是老师,谁在哪方面知道得多,谁就当那方面的老师,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取长补短,为迎接新装备,积极地进行基础理论学习。

1959年5月,组建了空军第三训练基地。第三训练基地是由驻杭州的空军高炮一〇六师师部改编的。基地主任是时任空军探照灯兵指挥部主任张伯华,政治委员是一〇六师的师长贺芳齐。负责组织领导空军地空导弹第一、二、三营的接装训练工作。

至此,地空导弹部队的早期组建工作结束。

从1958年11月23日获得第一批萨姆-Ⅱ型导弹,到1960年苏联撕毁“10月15日协定”,中国总共从苏联买回这种导弹兵器5套,导弹62发。就靠这点少得可怜的武器,以一、二、三营为主,却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演出了一幕歼灭敌人高空侦察机的壮观活剧。

二、在实战中练兵

●1959年9月20日,经周恩来批准,从苏联紧急购进的26发导弹运到北京。

●苏联专家用手拍了拍“雷达通”韩砚林的肩膀,伸出了大拇指连连称赞:“哈拉少!哈拉少!”

●岳振华心中欣喜万分,他立即指示营指挥所上报战果:“二营消耗导弹3发,击落美制蒋匪帮RB-57D型高空侦察机1架!”

查明首次实射失利原因

1959年7月26日,二营的新装备训练结束了。为了考核训练效果,检验兵器装备性能,经总参谋部批准,二营在第三训练基地的组织领导下,于8月2日,携带着营的全套兵器装备,经铁路运输,开赴内蒙古巴丹吉林大沙漠西端、嘉峪关以北的靶场,进行实弹射击。这次实弹射击的代号为“301任务”。

与二营同时进入靶场的还有一、三、四、五营,第五营是为了保卫国庆10周年大典而临时组建的一个营。

要打实弹了,二营的官兵们高兴得不得了,走路都是连跑带跳的。

没过多久,二营的全体官兵就乘着军列,行使在太行山脚下的京石线,经河南郑州后,再沿着陇海铁路,穿过富饶美丽的关中八百里秦川,在一个名叫清水的火车站停下。换成军用机车头,趁着黑夜开到了荒芜的戈壁滩上,经过长达7个昼夜的铁路行军,二营的官兵们终于到达靶场附近的一个名叫“和平里”的车站。

靶场的环境和生活非常艰苦,尤其是黄沙肆虐,只要一刮起风,漫天的黄沙就把太阳给“卷”跑了,官兵们的饭菜里,也常常被撒上一层淡黄色的“佐料”。

虽然艰苦,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却非常饱满。在连队的黑板上,战士们写下了题名为《戈壁特供》这样一首十分风趣的打油诗:

戈壁滩,

风沙舞。

每天特供二两五,

白天不够晚上补。

长身体,

壮筋骨。

不是战士二百五,

是为革命来吃苦。

对这次实弹打靶,全营上下都极为重视,认真细致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在营长召开的营、连干部和各专业技师的兵器准备状况汇报会上,他们都信心百倍地向营长做出了保证。

营指挥所、制导雷达、目标指示雷达和显示车的人员,按照打靶的程序和模拟靶机性能,制订出详细作业计划,并反反复复地演练了多次,全营上下严阵以待地等待实弹射击这一天的到来。

二营的打靶时间被安排在8月22日。二营是5个地空导弹营中最先打靶的一个营。

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吃过早饭,二营就把部队带进发射阵地。官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唱着歌进入发射场地。

阵地上,彩旗迎风招展,用红布白纸剪贴的横幅标语口号和用五色粉笔编写的黑板报交相辉映,把阵地装扮得鲜艳夺目,像过节一般。

这次打靶的靶机是拉-17靶机,时速为750~800公里,和RB-57D高空侦察机的速度相似。上级规定,此次打靶每个营只准发射一发导弹。

靶机“嗡嗡”地叫着,像只大蚊子一样起飞了。

二营按照打靶规定的程序做着一切战斗准备。

兵器状况良好,制导雷达捕捉到靶机目标,导弹进入自适应状态,发射架旋转跟踪……

靶机飞进发射区域时,营长岳振华立即下达了发射命令,引导技师徐培信迅速准确地按下发射按钮。

随着一声巨雷般的轰鸣声,导弹像离弦的箭一样蹿入天空。

发射场地外,观看打靶的人群欢呼雀跃,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这种壮观的场面。

然而,就在人们高兴的时候,昂首向上的导弹突然低头,拐了一个90度的大弯,失去控制后在发射阵地右侧20公里处坠地自毁了,靶机穿过靶场。

地对空的“战斗”打成了地对地。

二营全体官兵都愣住了,望着导弹坠毁的方向说不出话来。营长岳振华也一时愣了神,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打靶失败了,营长岳振华下令关机,人员离开阵地,等待上级来检查原因。二营的官兵流着眼泪离开了发射阵地。

营长岳振华立即指示各连,在不动兵器的情况下,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以便上级工作组来后,积极配合检查,迅速查明原因。

经检查,导弹系统各项指标数据正常,全营官兵操纵程序没有任何差错。

岳振华听了报告,不知所措。

不久,上级工作组到靶场调查发射失败原因。在上级工作组成员中,有一位叫韩砚林的显示车训教员,是在新中国的雷达部队中土生土长起来的雷达通。

韩砚林在对显示车作了检查,又听了引导技师和3个操纵手的操作过程和对导弹飞行状态的描述后,分析说:兵器在静态中功能检查、捕捉目标都是好的,为什么发射了导弹进入动态就出了问题?只有一个关键部位能影响它,那就是方位角的扫描马达产生的基准脉冲反向了,导弹接受控制的瞬间,接受了一个大的误差信号,使舵面偏转过大,迅速冲出波束,失去控制。这要把扫描马达的罩子打开才能看出来。

在上级领导的协助下,苏联专家现场监督,打开了扫描马达罩。

一通电检查观察,果然像韩砚林说的那样,扫描马达的转向与标明的红色箭头完全相反,而且,接线柱上的漆封完好无损,证明这一差错完全是苏联工厂造成的。

苏联专家承认是三相电源的8号和9号接线头,在工厂装配时装反了。待把两个接线柱的接线改正过来后,马达转向即恢复正常,与标记的红色箭头所指的方向一致。

问题很快地得到了解决。此时,苏联专家用手拍了拍韩砚林同志的肩膀,伸出了大拇指连连称赞:“哈拉少!哈拉少!”

基地孙继先司令员也连连称赞:“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说明我们自己也有了不起的专家,真不简单,真不简单!”

导弹部队完成环形部署

1959年夏天国民党空军不断地派遣RB-57D型高空侦察机窜入祖国大陆侦察,半年里就出动18个架次,其活动范围远及川、康、贵、陕、晋、冀、鲁及沿海各省。为政治上宣传的需要,这种侦察骚扰的目标指向了北京。

针对敌人的企图,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和空军决定动用地空导弹部队保卫首都北京。在地空导弹二、三、四营还在长辛店云岗进行接装训练的时候,空军副司令员成钧就已组织空军机关,筹划国庆10周年地空导弹部队的部署问题。

根据6月份RB-57D飞机两次窜入北京地区侦察骚扰活动的特点分析:入侵北京的主要方向可能是正南和东南,如果RB-57D飞机绕到北京的西北方向入侵侦察,则西北方向也可能是个主要方向。

根据这个分析,空军拿出了最初的方案:既然保卫北京只有3个导弹营,就将3个地空导弹营各部署在一个主要方向。但是,地空导弹的发射半径只有30公里,3个营对北京构不成环形防卫的部署,东北和西南方向还各留下一个缺口,火力衔接不起来,这就是说,敌人还有空子可钻。如果敌人钻了空子,在北京上空转一圈,那政治上的影响就太大了。

这时,第三训练基地主任张伯华向成钧副司令员提出建议,再临时增加两个营,用5个营来保卫北京国庆10周年大典。

这样,国庆10周年大典期间,5个营就可以在北京城区的外围,手拉手地把北京围起来,北京的高空防务就可不留下缺口,RB-57D飞机不管从北京哪个方向入侵,都有地空导弹可以打击。

成钧副司令员听了以后,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当即表示同意,并指示空军机关立即向总部写出请示报告。

1959年7月,这个报告得到总参谋部的批准。为此,安排临时组建的五营,与正在进行接装训练的二、三、四营一起进行打靶。

那么,这5个营应该摆在北京的什么地方呢?

苏联的作战顾问在北京郊区勘选了阵地,随后,相关部门把初选的阵地报告给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杨成武率空军副司令员成钧、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李际泰乘直升机对阵地逐个进行实地审查。

最后决定:

地空导弹第一营部署在北京正南方向的大兴县东枣林村;

地空导弹第二营部署在北京东南方向的通县张家湾空军机场;

地空导弹第三营部署在北京西南方向的丰台区槐树岭;

地空导弹第四营部署在北京西北方向的昌平县空军沙河机场;

地空导弹第五营部署在北京东北方向的顺义县河南村。

5个营构成了火力基本衔接的环形部署。主要担负以天安门为中心,半径130公里以内,高度3000米以上的防空作战任务。

部队和阵地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武器装备的问题。

敌人除了出动高空侦察机骚扰北京外,还可能使用轰炸机、甚至敌人用导弹轰炸北京。如果只来一到两架侦察机还好说,如果来的是轰炸机、地对地导弹,甚至是混合机群,情况复杂一些的话,现有的22发导弹就显得紧张了。

为此,时任北京军区的司令员杨勇和政治委员赖传珠,便亲自找到总后勤部的黄克诚部长,请求再赶紧进口26发导弹。但黄克诚部长说,军费计划已经用完,实在解决不了。于是,杨勇和赖传珠又给周恩来写报告,请求解决。

9月20日,经周恩来批准,从苏联紧急购进的26发导弹运到北京。

设伏阵地巧妙,伏击部队精干,武器装备精良充足,接下来就是战场指挥了。为便于实施统一指挥和各防空兵种之间的协同,与战斗部署相配套,建立了临时指挥体系。

在空军指挥所里,建立了地空导弹部队指挥室。在北京军区空军,由第三训练基地和北空司令部技术科的人员临时组成地空导弹群指挥所,由张伯华主任任群指挥员,对各营具体实施作战指挥。各营建立了营辅助指挥所,能随时接受上级的命令、指示和掌握空中的敌机活动情况。为加强目标指示,每个营配备了一部406情报雷达,做为目标指示雷达使用。

1959年9月11日,二营实弹射击结束后,奉命返回北京,进驻通县张家湾空军机场,与4个兄弟营一起,担负保卫国庆10周年大典的防空作战任务。

全营经过三昼夜的奋战,基本完成战斗准备。

岳振华看了看表,对作训参谋陈辉亭说:“报告军区空军指挥所,14日18时,全营提前12个小时完成战斗准备,可随时投入保卫国庆10周年大典的战斗。”

我军雷达监测入窜敌机

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举国欢庆。在天安门广场,陆、海、空三军正在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检阅,70万各界人民群众举行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

此时,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正在望空兴叹。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为炫耀实力,蛊惑人心,诋毁中国共产党建国10周年的成就。10月1日前,蒋介石决定在国庆节期间派遣大陆空军无法对付的RB-57D型高空侦察机入窜北京侦察骚扰。

按照计划,国民党空军选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活动的时候,派侦察机在高空拍下阅兵的照片,然后向全世界公布,以证明他们的飞机到了北京,大陆却对此毫无办法。但可惜的是,这一天,北京上空被雾状的薄云笼罩,能见度不好,不利于高空拍照。此后几天,北京的天空一直被薄云笼罩着。

天公不作美,蒋介石的企图未能得逞,只好坐在总统府里叹气。

10月2日,不甘心的国民党空军不顾天气情况,派高空侦察机窜入大陆。飞机刚一起飞,就被我军雷达发现。

10月2日7时10分,我对空情报雷达发现,台湾新竹附近起飞RB-57D型高空侦察机1架,沿着福建、浙江的海岸线外侧,向北飞行。飞至上海以东,改航向南朝鲜的群山飞行,然后又改航西北,于9时34分由大连附近入窜大陆。

为防敌窜扰京、津地区,9时39分,二营奉指挥所命令进入一等战斗准备,拉响了担负国庆战备任务以来的第一次敌情战斗警报。在二营的阵地上,全营官兵正在兵器车下、发射架旁严阵以待,准备着随时投人战斗。导弹已装上发射架,随时准备打击敢于前来破坏的空中敌人。

与此同时,为拦截敌机,我歼击机战斗起飞21批38架飞机,均因高度差太大而未能攻击。

二营做好战斗准备后,RB-57D飞机经绥中、锦州、沈阳、抚顺、鞍山、旅大、庙岛群岛及山东半岛的文登等地,于11时16分由文登以南入海空返回台湾。二营也于11时25分解除了战斗准备,恢复正常的战备值班。

事后分析研究敌情时,岳振华认为,从RB-57D飞机活动的航线分析,原本企图是从大连飞到绥中后,沿着京沈铁路侦察北京。可能是因为京、津地区,仍被薄云笼罩,能见度低,不适于照相,而改航线侦察沈阳、鞍山后返回。这说明敌RB-57D飞机仍有窜扰京、津地区的企图和可能,我们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10月5日上午,RB-57D飞机再次对大陆侦察,从福州入境,向南京、上海方向飞行。不知何故,还没有飞到上海,就改航线进入海空返航了,判断可能是飞机出了故障。

发生在1959年10月初的重大事件,已被历史证实是不折不扣的实力与智慧的较量。一切按照人们预想的逻辑发生着……

10月6日晚上,西北风一起,北京的天空多云转晴,台湾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他们连夜安排飞行计划,蓄谋已久的侦察骚扰活动拉开了帷幕。

地空导弹击落敌机

1959年10月7日,地空导弹二营营长岳振华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昨晚,他和技术军官们为了排除导弹故障一直忙到凌晨。

岳振华躺在帐篷里的行军床上,扭头向对面望去,只见副营长王建初睡的行军床,一边的床腿已经深插到了稀软的泥水地里,行军床已严重倾斜,王建初裹着被子已滚到了湿漉漉的泥土地上,还在打着呼噜酣睡着。

王建初和岳振华一样,也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岳振华急忙把王建初叫起来。王副营长一看自己这个睡相,和营长一起哈哈大笑起来。这笑声把因兵器故障几乎一夜没有睡觉的、睡在他们旁边的作训参谋陈辉亭也笑醒了。陈参谋睁眼一看两位领导都已经起床,也立即爬了起来,跟着营长走出帐篷。

帐篷外一片芦苇地,久日不见的太阳刚给芦苇缨镀上了一层金边,微风一吹,阵地上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波浪。

营长岳振华一看天气这么好,便转身对陈参谋说:“小陈,你参谋参谋,今天RB-57D飞机会不会到北京来窜扰?”

陈参谋说:“上级不是说了嘛,国庆节期间不来,国庆节后也一定会来嘛!我看久阴初晴,来的可能性很大。”

岳振华说:“你说得对,今天这么好的天气,RB-57D飞机也该来啦。”

果不其然,9时41分,我军前沿对空情报雷达发现,在台北市以北50公里海面上空,有一架大型飞机,机型不明。随后飞机消失,不知去向。

陈参谋告诉值班无线电员,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信号,要提高警惕,严防漏情。

10时03分,值班报务员报告,再次收到敌情通报。

作训参谋陈辉亭听了报告,立即命令值班标图员标图。分析判断是美蒋RB-57D型高空侦察机1架,由台湾桃园机场起飞,经浙江温岭入侵大陆。

标图板上,敌军RB-57D型飞机从温岭入陆后,径直朝南京方向飞行,飞到南京后,高度上升到1.95万米,然后经徐州、济南向北京方向飞临。

不久,北京军区空军的地空导弹群指挥所也下达了作战指示:“敌机可能到北京地区,应做好战斗准备。”

接到上级的指示后,作训参谋陈辉亭立即向营长岳振华报告,岳振华立即进入指挥所,亲自掌握情况。

11时15分,RB-57D飞机距北京540公里时,岳振华接到导弹群指挥所命令:“营指挥所进入一等战斗准备。”

营指挥所接到命令后,立即拉响了战斗警报。

战士们听到警报声后,迅速从营区跑步,进入阵地,奔向各自的战斗岗位,进行战斗准备。发射连的6个发射班,把6发导弹装上发射架。

11时30分,营的406目标指示雷达报告:在380公里处发现大型飞机一架,高度1.9万米,时速750公里。

作训参谋陈辉亭接到报告后,经核对正是远方标图板上RB-57D飞机的位置。指示406雷达:“目标正确,注意掌握好这批目标,力争将方位、高度、距离测定精确。”并随即转移到近方标图桌上,掌握近方情况。

此时,营长岳振华也从远方标图板处移到了近方标图桌边,两眼紧紧盯着近方标图桌上标示的RB-57D飞机的飞行航迹,听着近方参谋陈辉亭对敌机企图的分析和各连战斗准备情况的报告。

岳振华心里谋划着怎么把这飞机打下来,要打,就要坚决,一不做,二不休,毫不动摇地打下来。只要上级给下达了消灭敌机的命令,按照教令,先发射3发导弹消灭敌机,万一3发导弹没有击中敌机,还有射击条件,就再发射3发,即使用6发导弹打掉了入窜到北京的敌机,也是一个重大胜利。这坚定了他打下敌机的决心。

RB-57D飞机快要飞到河北省的沧县,距离阵地180公里时,参谋陈辉亭建议营长上车指挥。

岳振华站起身来,对王副营长和陈辉亭说:“你们一定要掌握好情况,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的命令。只要RB-57D飞机进入我营的火力范围,我们就坚决干掉。”说完便进入指挥车实施临战指挥。

岳振华上车后,对着话筒向全营官兵进行简短有力的战斗动员,要求大家认真遵守战斗纪律,严守战斗岗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准确地、万无一失地进行战斗操作,用击落敌机的实际行动,庆祝国庆10周年。

在营指挥所里,作战参谋陈辉亭不停地向显示车进行目标指示:

目标:方位170度,距离145公里……

目标:方位168,距离140,高度190

此时空中的RB-57D飞机,正好对准第一、二营火力的接合部之间飞行,导弹群指挥所下达了一、二营消灭目标的命令。

目标:方位167,距离135,高度190。

……

敌机飞过了沧县上空后,逐渐改变了航向,向着二营阵地飞来。导弹群指挥所又下达了二营消灭目标,五营做好接替射击准备的命令。

这时,参谋陈辉亭立即将导弹群指挥所的命令报告给营长,同时报告敌机改变航向,有从东南方向通过我营火力范围入窜北京的可能。

岳振华一听敌机改变航向,上级又一次下达了作战命令,战机就要来临,再一次命令全营坚决打好这一仗。

RB-57D飞机距离阵地135公里时,营长岳振华下令制导雷达开天线捕捉目标。

不久,操作员大喊:“发现目标。”

经指挥所参谋校对后,随即通报:“目标正确!”

3个操纵手——距离操纵手张宝林,方位角操纵手刘树臣,高低角操纵手刘振东,随即用手控跟踪的方法,把目标紧紧盯住。

参谋马永连立即报告群指挥所:二营制导雷达发现目标。

北京军区空军地空导弹群指挥所接到二营报告制导雷达发现目标后,立即命令二营:“敌机可能从南或东南方向入侵北京,我歼击机距二营阵地125公里处退出战斗,命令二营坚决消灭敌机!”

作战参谋陈辉亭立即将上级命令报告给营长。

RB-57D飞机距阵地100公里时,岳振华下令6发导弹接电准备,紧接着发出警报,命令发射阵地上的一切人员,立即进入掩蔽部防护,以防导弹发射时被烧伤。

RB-57D型飞机距阵地70公里,岳振华发出接通同步的命令。

随着营长的一声命令,引导技师徐培信立即接通同步按钮,6部发射架和架上的6发导弹,随即跟着制导雷达的天线转动起来,尖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