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4 19:30:30

点击下载

作者:许永硕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

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试读: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一系列观点是笔者在物联网、智能制造领域与企业高管、专家经过多年的交流、互动形成的,在此基础上又融合了笔者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经验、方法、思想和实践。

本书共五章:根据多年研究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出CHIP方法,形成第一章;又根据对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的观察,对产业历史重新进行划分,提出服务业革命和服务业文明的理论,形成第二章;第三章到第五章利用 CHIP 方法,分别阐述物联网、智能制造、C2M的未来趋势。

本书适合产业研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投资机构),以及物联网、智能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即产业政策制定者、金融投资者、行业研究者参考阅读。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许永硕著.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1

ISBN 978-7-121-32983-8

Ⅰ. ①中… Ⅱ. ①许… Ⅲ. ①服务业-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国 Ⅳ. ①F71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64276号

策划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张楠

文字编辑:满美希

印刷:

装订:

出版发行: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173信箱 邮编 100036

开本:720×1 000 1/16 印张:13 字数:177千字

版次:2018年1月第1版

印次:2018年1月第1次印刷

定价:49.00元

凡所购买电子工业出版社图书有缺损问题,请向购买书店调换。若书店售缺,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联系及邮购电话:(010)88254888,88258888。

质量投诉请发邮件至zlts@phei.com.cn,盗版侵权举报请发邮件至dbqq@phei.com.cn。

本书咨询联系方式:(010)88254579。序

最近的一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引发了笔者对自己前半生的思考,笔者的前半生经历较多:做过硬件(模拟电路设计)、软件(曾供职于银行、通信公司、软件公司)、咨询(供应链管理、战略咨询)、媒体(物联网专业媒体),还参与过非营利组织的运营(属于社群领域)。而笔者参与过的所有领域在这次社会变革中都有共同的特点,本书就是对这个共同特点的解释。

为什么提出服务业文明的理论

笔者对物联网、智能制造、新媒体、社群、IT规划、供应链管理、备件管理都非常熟悉。这些在别人眼里的不同领域,在笔者眼里都有一个共同点,如果用佛教中的“本相”理论来比喻的话,那么这些领域都是“相”,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为了将其说清楚,笔者提出了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的理论。后来又利用这个理论解释了所有从事过的领域,且在与经济学家、智能制造专家、物联网专家、企业家交流之后,将其逐渐完善起来。

为什么提出CHIP方法

在2016年的和君商学院年会上,和君商学院的董事长王明夫先生提出要总结和君自己的方法论。受此启发,笔者把自己经常用的方法汇总为CHIP,并利用CHIP方法预测物联网、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从2017年5月开始,利用CHIP方法和服务业文明理论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并逐渐完善。

本书的体系是介绍用于研究产业发展的 CHIP 方法,并用这个方法总结出服务业文明的理论,物联网、智能制造、C2M则是利用方法和理论后的实践。本书包括一个方法(CHIP)、一个理论(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三个领域(物联网、智能制造、C2M)。在三个领域中,智能制造是物联网的子集,C2M是智能制造的子集。

感谢

最后,要感谢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原IBM全球副总裁王阳先生,以及毛新生、秦磊先生;感谢和君商学院的董事长王明夫先生,以及和君咨询团队,和君咨询的模式帮助笔者完善了在服务业文明时代将打破组织架构束缚的理论;感谢物联网、智能制造、媒体行业的支持和帮助……没有这样巨大的帮助,本书是不可能完成的。

许永硕

2017年9月第一章 CHIP方法

本章将主要介绍CHIP方法,以及利用CHIP方法判断物联网和供应链领域的发展趋势。第一节 什么是CHIP方法

CHIP 是笔者在多年的咨询工作中总结的战略分析方法。用这个方法可以清晰地表述一个概念、一个产业。CHIP是4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 C是Case(案例)的缩写,通过具体案例描述抽象的概念。

● H是History(历史)的缩写,通过产业、行业、企业、产品的发展史,研究变化的趋势。

● I是Infrastructure(架构)的缩写,从不同维度对一个概念、产业、行业、企业或者产品分类,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要描述的概念、产业、行业、企业或者产品。

● P是Problem(问题)或Pain(痛点)的缩写。一个概念、产业、行业、企业或者产品的变化,一定存在痛点,或者存在一个待解决的问题。这个痛点或者问题将是变革的动力。

案例、历史、架构和问题(或痛点)是CHIP方法的静态检查点,下面分别介绍这4个检查点。一 C(Case,案例介绍)

Case代表的是案例,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要学习很多抽象概念,这时很难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具体的理解。在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时,案例是最有力的抓手。比如,在进入工业 4.0 领域的时候,工业 4.0 从大的方向上涵盖了物联网、自动化、信息化三大领域,这三大领域的涉及面非常广。从概念学习的角度很难理解工业 4.0。在这三个领域中,西门子公司(以下简称西门子)的产品具备典型性,因而在研究工业4.0的产业时,应着重研究西门子的工业4.0产品。(一)案例研究

通过研究西门子工业的产品线,对每类产品的功能有所了解,基本上就会对工业 4.0 所需的功能有了基本的掌握(因为西门子的产品线在工业 4.0领域是非常全的),将西门子具体的产品功能抽象化就是工业 4.0 所包含的功能。(二)痛点研究

从产品功能这个维度研究产品时,需要了解这个产品解决了哪些行业痛点(P),以便能理解工业4.0的价值。(三)架构研究

从西门子产品功能的角度研究工业4.0,是研究架构(I)的一个功能维度;从未来工业4.0企业的组织架构维度研究工业4.0,是研究架构(I)的另一个维度;通过观察工业4.0在发展过程中西门子组织架构的变化,也能体会西门子对工业4.0的理解。(四)历史研究

从西门子发展历史(H)的维度,可以研究西门子的收购历史,研究每个阶段发展的重点。根据发展重点,判断西门子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而推断出工业4.0未来的发展趋势。二 H(History,历史研究方法)

History 代表历史研究方法。如果想研究透一个产业的发展趋势,首先应该研究这个产业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才能把握住行业的本质,了解行业变化的趋势,从历史推断未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根据历史上相似的条件,总能找到行业变化的可类比之处。例如,计算机的发展史与汽车的发展史类似。

● 汽车在发明之初,虽对人类生产力有一定提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产业格局。只有在公路体系完善之后,汽车才促进了产业分工,实现生产力的突破。

● 计算机在发明之初曾被人们寄予厚望,但即便是在计算机被发明的多年后也没有实现早期人们对计算机的期待。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沟通的高速路——高速网络系统的完善,才是计算机改变世界的基础。随着工业 4.0、“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兴起,预示着即将进入计算机颠覆传统商业规则的重要时期。(一)案例研究

在研究历史时,通过研究典型案例(C)往往可以获得最直接、有效的判断。例如,在研究IBM的收购历史时发现,近期IBM收购的大部分企业都与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相关,而IBM多次在计算机行业中引领变化。通过IBM向智能转型的趋势可以判断工业4.0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二)痛点研究、架构研究

行业在颠覆过程中,通常的变化都由行业痛点(P)引发,而在颠覆之初,原来结构的功能(I)也会发生变化。工业4.0引发的行业颠覆,应该从现有制造的架构(I)入手,找到行业痛点,并根据解决痛点的功能模块变化,逐步推导出未来的变化。颠覆后的任何一个功能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原来的功能逐步演变而来的。三 I(Infrastructure,架构研究方法)

Infrastructure代表架构研究方法。如果希望更加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就需要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物体。对于一个产业、一个产品的研究也一样,如果想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就要从不同维度观察这个产业、产品,并从不同维度分类,以便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例如,如果从领域维度看工业 4.0,那么可包含传统的物联网领域、自动化领域、信息化领域;如果从功能维度看工业 4.0,那么可包含制造执行系统(MES)、智能研发系统、虚拟制造系统、高级排程系统、供应链协同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等功能。分析的维度越多,认识就越全面。(一)案例分析

在架构研究方法中,看得维度越多则认识越全面,但抽象事物是很难将所有维度看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概念实例化,再从具体案例(C)选择维度。

例如,在研究大数据时,很难将大数据分类,而 IBM 是大数据产品最全的公司,所以在研究大数据时,列出IBM所有与大数据相关的产品,再将IBM的大数据产品功能抽象化,即可得到大数据的功能。(二)历史研究

对每个维度分类时也需要研究历史。比如,MRPII(制造资源计划)与APS(先进生产计划及排程系统)概念有什么区别呢?如果MRPII和APS的架构类似,为什么还有MRPII和APS两个概念呢?这就需要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在APS概念刚刚提出时,是在MRPII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功能,比如,APS强调内存计算,APS速度更快。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处理能力已经不是瓶颈了,MRPII也具备了这些功能。所以如果不研究历史,就不会对APS与MRPII的概念拥有深刻的认识。(三)痛点研究

还是以APS和MRPII这个例子进行说明:MRPII在早期没有内存计算功能,速度也慢。正因为有了这些痛点,才有了APS的概念。但MRPII也在不断完善,因此在架构研究方法中,通过研究每个功能的痛点,既能了解每个维度的功能,还能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些功能。四 P(Pain,痛点研究;Problem,问题研究)

P代表Pain(行业痛点)或者Problem(行业问题)。最开始源自Aberdeen (一家国际研究机构)的研究方法PACE,即使用商业压力(Pressure)、应对商业压力采取的商业策略(Action)、执行这个商业计划需要的能力(Capabilities)和支持组织实现商业实践的技术方案(Enabler)。Aberdeen通过行业调研入手,在研究某个领域时,调查行业痛点。根据行业痛点选择被调查者反馈痛点比例最高的研究。IBM也经常用痛点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对于行业研究而言,用痛点研究更贴切。但如果对于一个新领域,则问题研究更广泛一些。不必执着于到底是痛点还是问题,只要有了痛点或者问题,就会促进这个领域的变革。因此P代表的是变革动力。

在所有的研究中,最先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领域(Why),而C、H、I 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并延展这个领域都包含了什么(What)、在哪个领域变化(Where)、如何变化(How)、哪家企业会引导变化(Who)和什么时间会变化(When)。第二节 用CHIP方法选择物联网发展方向

在介绍了CHIP方法之后,本节将介绍笔者如何使用CHIP方法选择职业发展方向,作为使用CHIP方法的第一个案例。

在2012年以前,笔者主要从事软件开发、供应链管理咨询等领域的工作。但在2012年却在物联网领域创办了一家媒体,突然转行让很多朋友惊讶。但现在已经验证转行的方向是正确的,而转行的方向就是用 CHIP 方法分析出来的。一 为什么看好物联网发展方向

笔者曾在当时全球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公司和备件管理软件公司工作。这两家公司的客户都是全球各个领域最领先的企业,但这些领先企业仍有很多难点需要解决:供应链的可视化难题、备件设备的跟踪难题和物流的跟踪难题。

毫无疑问,RFID是解决物流跟踪、供应链可视化难题的技术。RFID曾在2005年和2006年非常流行,并且也有学者因RFID的应用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设备跟踪、设备状态记录都需要设备联网,从这几个难题的解决方法来看,都需要物联网的相关技术。IBM公司在关注物联网一段时间之后,于2009年推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我国政府也提出感知中国战略。这时,物联网将成为巨大金矿已是不争的事实。

正是因为了解行业痛点(利用 CHIP 的痛点分析方法得出),所以早在2006年笔者就推断出物联网在未来可能会有很多机会[1]。二 进入物联网的哪个领域

在物联网发展的早期,所有机构、企业对物联网的认知还很肤浅。哪种技术、哪个行业、哪种角色在物联网领域含金量高、机会大,很多专家都判断不清。

这时,一个小故事就浮现于脑海了:掘金时代有大量的致富机会,淘金人数众多,但通过挖到金子变成富豪的比例非常低。挖金子的人赚钱是有风险的,但为挖金人服务的小伙伴全部赚到了钱,物联网亦如此。为物联网行业内的企业服务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以笔者为例,在2012年时开始了物联网专业媒体的创业之路,而物联网专业媒体是物联网企业的服务机构。

小贴士:正是掘金时代的历史经验(利用 CHIP 的历史分析法得出),让笔者在进入物联网领域后选择了物联网专业媒体领域。事实证明,物联网这个大方向很不错。在2012年时,物联网实体的机会不明显。虽然后来2013年和2014年有了物联网热,但在这个领域盈利的实体企业非常少,而物联网的专业媒体却可以生存下来,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企业资源。三 看好物联网的两个角度

笔者在 2012 年进入物联网领域时,曾从多个维度研究物联网,并特别关注两类企业:入口型和平台型企业。笔者坚信在这两类企业中,一定会出现物联网领域的独角兽。

笔者在做物联网媒体时,从入口、平台两个角度对物联网的企业进行过梳理,并找到这两个维度上的典型企业、有潜力的企业进行研究,也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希望能从媒体的角度帮助这些企业。其中很多企业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平台型企业。

小贴士:上面应用的是CHIP的架构研究方法,即从不同维度观察物联网,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维度进行研究。(一)物联网的入口型企业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入口型企业有很好的盈利机会。在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的入口型企业也会有非常多的机会(再次应用CHIP的历史方法)。

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入口是物联网企业的必争之地。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基础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意物品之间,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所以物联网包含互联网的特点,互联网的发展经验对物联网发展有可借鉴之处。

根据互联网的经验,互联网的入口型企业和平台型企业都创造了许多机会。而且平台型企业都是入口型企业演变而来的:BAT 中的百度是搜索引擎入口,阿里巴巴是电商入口,腾讯是用户通信入口。

1.互联网的终端之争:电视、电脑和手机

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工具主要是电视、电脑和手机。电视、电脑和手机的终端之争争的是什么呢?就是观众时间。

三种终端经历了各自的高峰时代。

● 电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是电视发展的高峰期。人们的绝大多数业余时间都花在电视上,新闻、电视剧、实况转播等电视节目牢牢抓住了人们的眼球。而当时生产电视的日立、松下、三洋、飞利浦、长虹、海尔、康佳、TCL、创维等厂商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为了抢夺市场份额,电视市场发生过多次价格战。

● 电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渐渐转向了互联网,人们在互联网上消耗的时间逐渐增多。互联网的终端主要是电脑,所以电脑在这个时间段成为了热点。当时最热门的企业都与电脑相关,如HP、IBM、戴尔、苹果、联想、宏基、BenQ、方正科技、清华同方等。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电脑市场达到了49.7%的最高增长速度。2000 年以后,电脑行业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战逐渐白热化,电脑市场发生了多起价格战。

● 手机:自2007年苹果手机推出后,颠覆了传统手机行业的格局,各厂商纷纷进入手机领域。在最新的IT全球Top 25排名的企业中,排名前三的企业都有手机业务。国内的知名企业如联想、华为、中兴等也都纷纷进入手机行业,未来手机行业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数量是电脑数量的2.67倍;每个用户在手机上的消费时间是在电脑上的3.33倍;手机用户的消费意愿是电脑用户的2.33倍。手机的市场蛋糕很大,让我们继续关注各企业的手机终端之争。

2.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物联网时代,终端的变化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终端的发展将会发生以下变化。

● 电脑平板化: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电脑的运算功能与数据存储功能将转移到云计算中心。电脑的运算功能与存储功能将弱化。

● 终端智能化:传统的电视、手机将被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取代。电视将不仅仅作为视频的输出端,手机也不仅仅作为语言通信的工具,两者都将成为互联网的入口。

● 终端功能丰富化:电视将作为家庭娱乐中心的核心部件,同时也是智能家居人机界面的重要接口,承担着交互的功能。而手机因为具有移动性及可随身携带的特点,在物联网领域也将作为人机交互的主要接口,承担着人与物联网交互的功能。比如,现有的二维码扫描器、NFC设备,未来还会有更丰富的功能。

● 终端设备专业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专用终端设备产生,如车载系统、物流行业二维码扫描器和安全巡检设备等。

2014年的物联网因Google收购Nest而变得火热。而Nest是一个重要的物联网入口。未来在中国会有很多类似于 Nest 的企业,物联网的重心将会转移到入口型企业中。(二)物联网的平台型企业

在互联网时代,最早的入口型企业经历了从信息入口进化成平台的过程,在成为平台型企业后,通过制定平台规则、搭建行业生态,成为类似巨无霸的垄断型企业。

在物联网时代,也会有一部分入口型企业进化成平台型企业。物联网的平台有什么功能呢?

刚进入物联网领域时,笔者并不知道物联网平台是什么。物联网领域最有名的一家企业叫Pachube,后来更名为Cosm,在2013年5月又更名为Xively。于是选择这家知名企业进行研究。

2009 年、2010 年连续两年被 READWRITWEB 评为十大物联网公司的Xively(原名Pachube)的愿景,就是通过它的互联网平台连接所有物理环境中的事物,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平台将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合二为一。

Xively是开放的通用物联网平台,通过这个PaaS云平台,可将应用、设备、虚拟电子物体、数据、用户链接在一起,从而创建方案,与物理世界的物体交互。Xively 可提供物体目录(物体根据权限进行搜索)、数据服务(时间序列数据的存储、调用)、业务服务(设备找寻、激活和管理)。为完成这些服务,建立了信息总线(实时信息的管理和路由),信息总线支持Rest、Socket、MQTT、Xively API。

作为一个通用平台,Xively提供网络工具,以及丰富的开发资源,以便支持硬件、应用、服务的研发,并可将开发的硬件、应用、服务部署到平台上,之后即可对硬件、应用进行管理。

通过研究 Xively 的功能,可理解物联网平台应该提供哪些功能,从而深入了解物联网的平台型企业。

小贴士:使用CHIP的案例分析方法学习物联网的平台型企业框架,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问题途径。

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物联网的平台型企业仍然值得关注。观察平台型企业的变化,会了解整个物联网生态链的规则变化,并通过微小的变化形成行业内巨大的影响力,类似杭州古北、上海庆科、ThingWorx、银河风云、机智云等平台型企业的变化都要实时关注。

边缘计算,也是一种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人们发现纯粹的云计算平台是有缺陷的,所以云计算平台要与边缘计算相结合,一定要关注边缘计算的发展。第三节 用CHIP方法预测物联网发展趋势一 用历史方法预测物联网发展趋势

在如下图所示的2016年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中,物联网平台处于期望膨胀期,物联网平台的完善还需要5~10年,未来物联网平台有哪些功能呢?

在物联网平台发展的早期阶段,通过研究J2EE体系的完善过程,可以对理解物联网的PaaS平台功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2015年CSDN开发者大会上,有一家提供物联网PaaS平台的企业,在演示功能时使用的代码大部分是Java。相信在未来的物联网平台中,一定不需要再用Java代码来演示。

为什么如此说呢?我们先来看一下J2EE的发展历史:在J2EE发展的早期,Java的服务器端程序架构经历了Java Servlet、JSP、“Java Servlet+JSP”结合、J2EE架构等发展阶段。

● 早期的Java Servlet程序全部使用Java Servlet输出页面,但Servlet的展示并不直观。

● 后来开始使用JSP形式,JSP利用HTML格式嵌入Java控制语句,从而弥补Servlet不能所见即所得的不足,但在HTML网页内控制语句,造成语句非常混乱。

● 之后出现Java Servlet与JSP相结合的模式,即页面展示用JSP,控制语句用Servlet。但是这样的软件结构非常复杂,服务端软件的架构构建者需要非常多的经验。若想构建一个良好的服务端架构,大概需要有经验的架构师工作一个月。

● 再后来就有了完善的可重用的J2EE架构,比如Struts、Spring、Hibernate等。有了这些架构,J2EE开发者可直接使用架构进行配置,在一天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一个服务器端框架的搭建,而后续的主要精力可以放在业务开发上。

了解了J2EE体系的完善过程后,再来看未来的物联网PaaS平台。该平台也需要经历从早期没有框架,到有完善的开发框架,从而让大部分在物联网PaaS 平台上的开发者只需要关注业务本身,不再需要了解更多的底层技术这一过程。PaaS平台的架构一定要灵活,既要能够支持PaaS平台的可重用架构,让业务开发者方便使用,也要支持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在 PaaS 平台上搭建可重用的架构,让技术开发者通过技术为业务开发者服务。

所以再来观察 ThingWorx 的平台,该平台就提供了完善的框架,拥有非常多的Widget组件,普通业务开发者在ThingWorx平台上开发时,只需要拖动组件就可以完成基本的物联网连接配置,极大地降低了对开发者的技术要求。不仅如此,ThingWorx还提供了完善的开发框架,可以让有能力的开发者开发Widget组件,当ThingWorx提供的组件不能满足特殊要求时,便可自定义组件。

借鉴J2EE的完善过程,未来在PaaS平台上也需要完善的开发工具,这些工具包括很多功能组件,以便没有开发经验但熟悉业务的人可以快速完成物联网的功能配置。平台还可以给有经验的开发者提供工具,从而开发出可以共享的组件,因此软件开发工具是物联网平台重要的组成部分。

扩展阅读(1)软件开发工具一直被忽视

开发工具是物联网平台的重要功能,但却一直被忽视,甚至很多物联网平台都没有软件开发工具。

笔者猜测物联网平台缺乏软件开发工具有两个原因:早期的物联网平台因为连接数量不多,所以平台提供的软件复杂度不高,软件开发工具的重要性不足;早期的物联网平台提供商大多是通信行业、互联网行业出身,更多强调的是连接、连接管理和大数据。(2)设备数据被融入企业管理软件

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企业应用软件(如 MES、EAM 等),大多是在企业管理的流程中融入设备管理与数据监控。而企业应用软件相对复杂,软件的开发管理、开发环境管理、测试环境管理、版本控制、协同开发等工具都相对不完善。在现有的开发环境中,如何增加对设备的管理、设备连接的管理,是开发工具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企业应用软件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模式,将已经测试通过的程序部署到一个运行环境中。按照工业 4.0 的蓝图描述,未来很多软件运行在CPS上(工业的物联网平台CPS可能是提供SaaS化的软件运行的PaaS平台)。

如何对软件版本进行管理?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软件开发的版本控制工具进行版本管理。例如,软件在功能上为 A 企业进行定制,将其部署在 A的系统上时只有一个版本,相对简单。但如果A企业的某款产品,第一批产品使用一个版本的软件,后续产品升级,第二批产品使用另外一个版本的软件,那么这家企业对不同硬件产品的软件版本应该如何管理呢?

还有对于不同版本软件的动态负载均衡问题应如何解决?例如,在某产品中使用第一个版本的产品有3万台,使用第二个版本的产品有2万台,如何在应用环境中动态加载软件实例,并保证这些产品后台软件的服务效率呢?

PaaS环境下的应用软件如何开发?有没有软件开发工具支持PaaS环境下的软件开发?如何将 PaaS 环境下开发的程序自动部署到测试环境中?如何将测试成功的程序自动发布到运行环境中,并提供正式的 SaaS 服务?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未来物联网 PaaS 平台供应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物联网平台供应商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必将对硬件开发提出新的课题:硬件功耗低、硬件产品的功能集成度高、产品功能多。未来,更多的产品将通过 IC 实现,那么这也对 IC 行业提出了功能集成化、硬件标准化、个性功能通过软件实现的新要求。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也是借鉴了历史经验: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来看,都有功能集成化、硬件标准化、功能能够通过软件实现的趋势。

● 在电脑发明之初,每个硬件的设计都是有针对性的,每个功能都是通过硬件来实现的,个性化的产品成本很高。而随着电脑的不断迭代,将通用的功能,如运算(处理)、存储、人机界面等集成起来,借助标准的总线,在操作系统上通过软件实现更加丰富的功能。由于电脑有标准的总线,可以外挂非常多的外设,如打印、音频、视频、通信等设备,从而实现丰富的功能。

● 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的过程,也是在通用功能集成化之后将硬件标准化。在操作系统中,通过软件实现丰富的个性化功能。比如,苹果手机虽然每次都只发布一两款产品(硬件产品非常一致),但是在刚刚推出时,的确是个性化最强的手机。因为苹果手机可以通过App Store下载丰富的个性化软件,以便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那么,在物联网领域中,功能集成化、硬件标准化、功能通过软件实现是否也是趋势呢?下面再来看几个例子。

● 特斯拉:特斯拉汽车类似于苹果手机。特斯拉车型并不多,但很多功能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当汽车检测到设计缺陷时,只要下载固件就可以解决。

● 谷歌发布Brillo操作系统,公布物联网通信层协议Weave。

● 上海庆科在2014年最早推出了物联网操作系统MICO,将其应用于通信模组。

● 华为推出LiteOS,并开始构筑开放的生态体系。

以上例子都说明硬件有标准化的趋势,在标准化的硬件上通过操作系统这个接口,在软件与硬件之间建立一个关联,从而可以降低软件开发的难度,让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开发,进而丰富软件产品。软件的可重用性强,可以借助动态链接库、软件包、接口、开源等多种模式重用,也可丰富软件的生态。

无论是当年繁荣的PC,还是苹果的iOS生态体系,都是因为开发门槛低、开发者数量多、软件可重用,从而带来企业的繁荣。

上述案例证明,通过研究一些成功产品的发展及历史可以发现共同的趋势,这个趋势将对现有的产品功能提供很好地借鉴,也能帮助我们预判未来。二 用架构方法预测物联网发展趋势

研究新领域时可以从两个层次入手。

● 第一个层次是从最通用的维度,对新领域做尽可能全面、详细的分类(或组成结构描述),从而获得对这个领域的最基本认识。

● 第二个层次是了解、观察这个领域的所有维度,从不同维度对领域分类(或组成结构描述),从而获得对这个领域的全方位认识。

对于第一个层次的物联网研究,可以选择从物联网最通用的技术功能维度对物联网进行分类,例如,IBM的物联网可分为感知、连接、智能三层。

技术功能维度是对物联网认知最常用的维度。在物联网发展早期,这个维度是被普遍接受的,但各机构对物联网在技术功能维度上的语句表述略有差异。比如,另有机构将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与 IBM 的感知、连接、智能三层对应。

所以从技术功能维度入手介绍物联网,非常容易建立对物联网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新手而言是非常好的切入点。但是这并不全面,物联网还有其他维度的表述。

下面就进入第二个研究层级:从多个维度对物联网进行描述。IBM 的物联网生态如下图所示,IBM从技术和生态两个维度对物联网进行了描述,这张图非常重要,后面还会反复提及。

物联网在技术维度的组成,从左到右依次是感知层、网络层、边缘计算层、云计算层、物联网服务平台层、应用程序层和数据分析层,这7层就是物联网的技术组成架构。相对于技术功能维度的3层架构而言,技术人员通过这张图更容易了解物联网的技术总貌。

这7层架构的每层架构向左对应着相关的技术类供应商,每层架构向上对应着相关的服务供应商。这张图展示的是物联网的生态,即未来物联网领域需要哪些类型的供应商(企业)。无论是技术供应商,还是服务供应商,都是物联网行业内的企业,都属于物联网生态的一个环节。

从这张物联网生态图,还可以看出物联网发展的一个趋势,即向服务转型。

向服务转型的中枢位于物联网平台服务这个角色。若想研究物联网就要从物联网平台服务这个角色入手,其他所有角色都围绕着这个角色展开。2014年和2015年 To C领域的物联网平台受到资本追逐。到目前为止,To C行业有两个热点方向:一个是完善边缘计算层的功能;另一个是形成物联网应用服务生态。而这两者都紧挨着物联网服务平台层。

在物联网的全维度架构图中,这张 IBM 生态图最有代表性,但也仅是从IT供应商的维度观察物联网。

从传统通信行业的企业视角剖析物联网结构又是一个维度,包括连接管理平台、服务支持平台、设备管理平台、应用支持平台、应用平台、业务分析平台、业务服务平台。在这些平台中,连接管理平台和设备管理平台是通信行业比较重视的功能。

所以从不同的维度看,物联网的组成不同。从越多的维度观察物联网,看到的物联网就越全面!(一)使用架构方法的价值

正如刚才介绍的,使用架构方法将物联网分得越细,看得维度越多,对物联网的理解也就越全面。

使用架构方法可以增强人的洞察力。在别人眼里相似的两个事物,一定存在某一个维度,从这个维度看,两个事物是有差别的。找到这个维度,就能拥有比别人更强的洞察力。

比如,第一次了解AbleCloud时,笔者的问题是AbleCloud与其他云计算平台有什么差异。

有人曾说AbleCloud与Ayla的功能是一样的,但在研究了两个平台之后,发现AbleCloud与Ayla在是否有开发套件这个维度上是有差异的(Ayla有开发套件,而AbleCloud没有),所以从这一点上分析,机智云与Ayla更接近一些。

研究云平台是否可以增加开发套件这个维度,就能看到两个平台之间的差异性。

通过降低货物或信息的传播时间、扩大货物或信息的传播范围,进一步带来规模效应,从而引发所有产业变革的这个维度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汽车的发展存在相似之处。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完善之后,在更大范围内对互联网通信的补充,正如公路系统完善后,自行车是对公路系统的补充。反过来,就像公路系统的完善对自行车行业的促进一样,通信信息畅通之后,将会促进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所以物联网行业的爆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下面再列举一个利用架构方法创造价值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 RFID 是物联网必不可少的感知技术,RFID 的发展将在智能制造、物流等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很多RFID行业从业人员对RFID产业链的认识仅包括RFID芯片供应商、读写器供应商和相关解决方案供应商三个维度。而笔者对RFID产业链的认识,还要增加RFID方案的客户和RFID方案的用户这两个维度。

所以,笔者在与RFID读写器供应商交流时,总是询问他们的目标客户是谁。他们大多了解不多。如果能够了解目标客户,再有针对性地去销售,其业务量一定会有所增加。

如果在对RFID产业的研究中,增加更多与客户相关的维度,那么既能看到行业的直接客户——系统集成商,还能看到最终的用户——实施智能制造的甲方企业。弄明白潜在实施RFID项目的企业内的决策链,以及对RFID的使用功能需求,将会为指导RFID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后续产品的持续改进提供一个功能需求的输入口,这样无论是对RFIO产品销售还是对产品功能改进都有重要意义。(二)如何用架构方法分析行业

如果要了解一个行业,第一步就是要尝试建立这个行业的整体框架。但如果这个行业对你来说很陌生,应该如何建立行业框架呢?

1.找到最具典型性的企业

首先,找到这个行业中最具典型性的企业,开始研究其产品架构。比如,智慧地球(物联网)的概念早期是由 IBM 推动的,所以,在研究物联网架构时就可从前面介绍的那张IBM物联网生态图开始。

IBM的物联网体系比较全面,所以IBM的物联网生态图就是比较完善的物联网架构图。但 IBM 采用的是企业视角,即大多是根据服务大型企业的经验搭建的,也就是说,适合通过 IBM 架构图建立物联网平台的是大型企业,以及应用流程多、关联多的设备。

通信行业是物联网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Jasper是典型的由通信行业发展起来的物联网平台企业,通信行业的物联网大多是为了使分散的设备联网。分散设备的联网应用少,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联不复杂。例如,重型机械的联网,还有一些建筑设施的联网,都是通过设备采集数据的。这些设备虽然存在使能应用模块,但使能应用并不重要,更多强调的是连接管理和设备管理。

因此,通过IBM、Jasper等不同行业的典型物联网架构比对,将Jasper等通信相关的架构增加到IBM的架构上,会使物联网的架构更加完善。

2.找到新的物联网企业

有了完善的架构之后,在研究物联网企业时,可以通过研究一个新的物联网企业,确定这家企业在物联网架构中的位置,再比较相同位置其他企业的相关产品,就能在细节部分完善架构,从而实现对物联网更加清晰地理解。在相同位置的不同企业之间找到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就能深刻理解物联网的体系,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比如,同样是通过做 WIFI 模块成为物联网平台型企业的杭州古北、上海庆科、上海汉枫、银河风云,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渐渐有了差异:杭州古北重视场景控制;上海庆科重视物联网操作系统、雾计算;上海汉枫做SIP;银河风云做 MacBee 联盟。根据在物联网发展早期企业自身的特点,在获得各自客户之后,有了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同样是在平台服务层,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服务存在差异化竞争,在平台地位确立之后,某些具有功能互补的平台企业就开始合作,而不是像平台发展之初是完全竞争关系。比如,虽然IBM与西门子都将自己定位为物联网平台,但因为平台功能互补,所以逐步开始合作。因此,笔者个人推断,未来杭州古北、上海庆科、银河风云都有互补合作的可能性。三 用痛点分析方法进行商业规划

智能手环、智能汽车、智能路由器等新兴智能设备正在迅速推动智能生活的普及。根据麦肯锡等调研机构的预测显示,未来全球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设备将突破百亿台。

尽管势头可谓风风火火,可是截至目前,智能硬件行业还是处于不愠不火的境地,这是因为行业存在以下几方面痛点。

从用户使用维度分析面临以下难题。

● 智能硬件产品配置复杂:首先要组网,组网之后每个产品都需要连接配置。这些操作对于没有IT经验的人而言很难完成。

● 产品维护麻烦:如果设备是有电源的有线设备,那么移动麻烦;如果是没有电源的无线设备,那么设备充电也很麻烦。

● 智能硬件产品的功能不是用户想要的:早期的智能硬件功能是技术人员开发出来的,很多时候并不是以客户需求为目标研发的。

而从技术开发者维度分析面临通信技术不成熟的难题:WIFI 功耗高,因链接数量大造成网络不稳定;ZigBee本身的协议标准也不完全统一,蓝牙技术落后,早期很多手机不支持低功耗蓝牙,有线连接的成本较高,无线连接的稳定性不好。

基于以上痛点,智能硬件的发展现状是内热外冷(行业内热,行业外根本没人知道)。智能硬件行业的爆发还需要时间,物联网的远景非常美好,但在发展过程中最早遇到的瓶颈将是通信问题,在物联网启动时将先解决连接问题,然后解决感知问题,最后再解决智能问题。正是因为对这个趋势的把握,笔者对物联网架构给出如下规划。

早期物联网行业的瓶颈是通信,所以应重点关注通信行业的变化,LoRa以低功耗、传输距离长的特点,以及可解决长尾的、无线连接设备的功耗问题引起笔者的兴趣,之后开始关注LTE-M,这是华为在做4.5G标准的过程中为窄带物联网通信留的一个频段,是专门为窄带物联网制定的协议,这个协议的所有指标都与LoRa相同,但有固定频段。

后来大家都知道,华为的LTE-M技术申请了3GPP标准,并在2015年11月立项为NB-IoT。

2016年6月NB-IoT冻结,引发了产业对物联网的再次关注。进入2017年,NB-IoT发展呈现如火如荼之势。

所以,通过痛点分析的方法,可以了解到通信技术是物联网发展早期最大的瓶颈——这里孕育着机会,然后由关注 LoRa 发现整个低功耗广域网的大机会。第四节 供应链优化是经济调整期企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经济快速增长面临压力。企业在经济调整期有没有发展机会呢?企业如何在经济调整期实现高速发展?本节将用CHIP方法帮助大家找到经济调整期企业发展的关键。一 供应链管理软件将在中国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一)经济调整期的企业瓶颈在于降低成本

在过去的 30 年中,要想在中国寻找商业机会,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先进国家正在做什么,把相应的业务引进中国,只要引进时机得当就可能取得成功。

这个方法在以前非常实用,但是也有例外,如供应链管理软件SCM的引进。美国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方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国外大企业普遍应用供应链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并带来了业绩的提升。

而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解决方案在21世纪初开始出现,并在国外流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应用软件发展的历史经验,SCM(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解决方案应早于CRM解决方案在中国普及,但至今 CRM 已经被大部分中国企业认可并实施,而SCM还没有起步。

研究CRM和SCM软件的功能可以发现:CRM是帮助企业增加销售量的,SCM 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一般而言在市场快速增长期,产品的利润率会比较高,此时企业发展的瓶颈是快速占领市场,降低成本不是最根本的矛盾。只要销量增加,公司的利润就增长,企业此时关心的是如何扩大市场,需要用CRM帮助企业提升销售管理水平。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提升销量是主要瓶颈,所以CRM在中国发展很快。而降低成本不是企业主要矛盾,所以SCM软件一直不被关注。

在市场下滑期,企业发展的瓶颈是降低成本。市场逐步萎缩,供求关系从供不应求变成供过于求,产品滞销之后会降价。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的价格会接近产品的成本。这个时候哪家企业产品的成本低,哪家企业就有竞争优势,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而SCM软件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因此在市场下滑期,企业将重视SCM。(二)经济疲软期是产业整合的最佳时期

从产业发展历史来看,很多产业都经历过成长期、高速增长期与调整期。在行业高速增长期,产业集中度低,而经历过调整期的产业,产业集中度高,在行业调整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垄断企业。

比如,日本在二战以后,经历了机械制造行业的低谷。在行业不景气时,丰田公司创新地使用了JIT生产方式(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最终演变为精益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在经济调整期,企业开始出现价格竞争,很多企业产品的价格在低于成本之后,企业将面临倒闭,而倒闭的企业将为其他企业腾空间。丰田借助 JIT 生产方式,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在日本经济的下降期,通过整合产业成为一家垄断的制造型企业。

而轴承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产业聚集:世界前四大轴承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80%;而中国轴承产业还非常分散,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市场份额不到30%。预计在经济低迷期,中国轴承产业将实现产业整合。

案例

作为基础工业的轴承行业,大部分企业在最近两年都不景气,大批轴承企业面临倒闭。

但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有一家轴承粗加工企业,实现销售额每年25%的增长。这家企业在生产工艺上做了改进,将轴承粗加工环节由原来的两道工序,减少为一道工序,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生产环节增加自动化设备,由原来一名操作员操作一台机床,改变为一名操作员操作两台机床,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在轴承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时候,这家企业拥有成本优势,其他企业倒闭之后腾出的市场空间,也间接帮助这家企业实现了销售额的增长。

经济调整期为这家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产业并购机会。按照企业的原始发展计划,这家企业是不需要融资的,可以缓慢成长为行业领袖。但随着大量竞争企业的倒闭,倒闭企业原来的客户纷纷成为这家企业的客户,导致这家企业的加工需求激增,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企业销售额实现高速增长。如果能够把握住并购机遇,这家企业在这一轮经济调整期就可以实现产业垄断。

在经济调整期,企业面临的是生存问题,而降低成本是调整期企业生存的关键。同时经济调整期也是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做大的最佳时期,快速增长的企业面临的是供应链管理复杂度增加的难题,供应链解决方案是应对复杂问题的工具。(三)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库存、生产及分销成本)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必须能够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保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即同时保证客户需求和销售计划的平衡、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的平衡、生产计划和产能计划的平衡、采购计划和供应商资源计划的平衡。

所以维持供需之间的持久性平衡和最佳平衡是供应链管理的两大挑战。

1.维持供需的持久性平衡

在供应链中,任何无法预料的因素都有可能打破供需平衡。比如,原材料质量问题、产品工程变化、运营目标的修改、经济周期的变化、产能问题(机器设备故障、人员变化等因素)、产量变更、生产质量问题、产品导入/导出、订单的修改、销售预测的更新等。在庞大而复杂的供应链中,每天会发生几百个例外情况,需要重新计划来保持供求之间的平衡。现在仅有少数企业在供需平衡打破后,很快就能恢复平衡。而大多数企业在这个平衡打破后,还需要5~20天的时间才能使供应链恢复平衡。

2.维持供需的最佳平衡

供应链管理不仅需要维护供需的持久性平衡,还需要维护其最佳平衡,也就是要保证供需平衡的最优化。

● 资源决策:比如,公司有多个分厂可以生产某种产品,选择哪个分厂生产效率最高?这时需要综合考虑运输费用、库存成本、生产成本、加班费用等多个因素,从而选择最优的资源。

● 生产率的决策:对于季节性产品,每个季节如何设定生产率?有两个极端选择:一种是生产率保持相同的生产战略,即全年使用同一生产率,这种战略的好处是产能可以被最佳利用,坏处是会在一段时期生产大量的库存;另一种极端选择称为“跟随战略”,即生产始终与销售相同。从财务观点来看,优化的生产率应介于两种极端的战略之间,是一种没有决策支持工具就无法清楚确定的决策。

● 产品组合的决策:当产品组合决策需要在有供应限制的情况下做出时,优化方法也不是唾手可得的。最佳的产品组合通常由每个产品的单位利润决定,但当各种限制相互关联成复杂的网络时,每种产品在每种关键限制下的不同产出率,会使产品组合决策变得非常困难。

● 自己生产还是购买成品的决策:是自己生产出来比较好,还是使用合适的外部成品来源或分包商更好,当然要考虑到各种运费。

● 销售的决策:当一个销售组织有着复杂的结构,在有供应限制的情况下,很难做出分配决策。

所有这些优化的决策都会对企业管理绩效产生极大影响,即使公司已经能成功面对持久性平衡问题,但是在面对多种选择时,若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来优化供求之间的平衡,依然会以损失大量财富告终。

如果企业可以成功解决两个平衡的问题,企业的运营成本会大规模下降,从而保证其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当产业聚集度高时,优秀企业会快速增长。大型企业在面对供应链管理的两个核心挑战时,需要做好下面两件事。

● 第一,能立即了解由供和需中没有预料到的变化所带来的整体影响。

● 第二,能立即重新制订出一系列可行的、合理的(遵循企业的业务原则,且不产生多余的供应和损失销售机会)、在财务上最优的计划来管理整个供应链。

成功解决这些挑战的困难程度取决于某一具体行业的变化性和复杂性。二 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供应链管理软件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企业应对供应链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从 20 世纪末开始通过供应链管理软件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的关键流程

根据先进企业的最佳实践,供应链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关键流程。

● 战略层:供应链战略。

● 战术层:销售和运营计划。

● 计划层:主供应链计划(包括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分销计划、运输计划)、库存计划、需求计划。

● 排程层:供应商排程、生产排程、运输排程、库存排程、需求满足。

如下图所示,在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流程中,包括由上至下的指导,以及由下至上的反馈:图片越往上,决策产生的影响越大,计划的区间越长;图片越往下,决策的数量越大,行业特点越多。

关键流程通过理论、实践两方面都得到验证。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流程与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提供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非常类似,基本上与 APICS 的供应链体系一一对应。

根据先进企业的经验,供应链管理的优秀企业大多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架构,如戴尔、IBM、联想、三星、华为等企业。(二)某通信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案例

以下为 2000 年的案例,现在这家通信企业已经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先者。经过多年的持续优化,很多指标已经远远优于案例中的指标。

1.项目背景

这家企业在2000年时的销售额为200亿,只有MRP计划(物料需求计划),MRP计划准确率通常低于50%。

企业计划人员不受重视,生产调度、采购人员常常自行根据经验调整生产采购量,导致的后果是库存高、呆滞物料多、库存周转率只有 3 次/年、订单及时交付率为70%左右。

2.项目实施目的

于是该公司确定了如下实施目标。

● 深入推行系统和流程建设,使计划质量明显提高,合同齐备,到货率(CRD)提升到80%,供应链综合计划执行率由80%提高到90%,任务按时开工率达到80%。

● 提高系统操作的方便性,大幅降低人工干预计划排产的可能性。

● 识别系统与业务模式的差异,解决供应链体系与业务环境适应性的问题。

● 引入约束资源和供应的计划因子,能够以经营利润为目标考虑各种制约供应的因素。

3.项目总体方案展示

通过引入 APS 先进计划和排产系统,增强了需求计划、销售和运营计划(S&OP)、主供应链计划、需求满足、生产排程的功能。

4.项目实施后的主要成就

项目实施后,项目组为其他管理岗位输送了优秀管理人才,计划人员编制得到有效控制,原有的计划部门在供应链、研发和销售人员之间的业务认可度大幅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升为以后业务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计划组织也从原来的供应链生产计划小部门成为企业计划部,在经营决策上有了更大话语权。

5.案例特点

该案例是早期我国引入供应链管理并成功实施的典型,成功的秘诀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 高层领导的支持,形成坚决要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决心。

● 先做计划流程咨询,然后通过APS重组计划流程。

● 重视数据管理。

● 做好培训,降低项目推广难度。

● 引入了功能强大的APS系统,大幅降低人工干预计划结果的可能性,在提高计划准确性的同时控制了人员增长。

这家通信企业与联想公司一样,都是国内最早通过信息化走向国际市场,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而未来拥有全球供应链管理优化的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三)我国企业如何启动供应链管理项目

在上述案例中,该通信企业实施了整套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但很多企业不可能实施这么完整的方案,此时又该如何选择供应链的模块呢?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信息化提升企业效率。随着信息孤岛的消失,企业通过信息化取得的数据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开始利用这些数据创造价值。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就是利用数据提升效率的最有力的工具。

把供应链解决方案比喻成黑盒子,边缘都是启动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的最佳抓手。

如下图所示,供应链管理黑盒子的上层是公司战略层,下层是 MES(制造企业生产执行系统)。从纵向集成这个维度看,与战略层最近的是销售和运营计划(S&OP),与MES最近的是排程。

而从横向集成维度看,与供应商最近的是采购计划,与客户最近的是需求计划。

由痛点引发的供应链变革,一般情况下会从销售和运营计划(S&OP)、需求计划、采购计划和排程这4个领域中产生。但根据不同行业中不同企业的特点,这些模块的需求迫切程度会有所不同,其中需求计划、采购计划是横向集成的关键,以便保证供应链能发挥企业上下游的协同效应。

● 销售和运营计划(S&OP)强调的是企业部门之间的协同。

● 采购计划的最佳实践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

● 需求计划的最佳实践是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CPFR),是指在共同预测和补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共同计划的制订,即在合作企业实行共同预测和补货的同时让供应链各企业共同参与原属于各企业内部事务的计划工作(如生产计划、库存计划、配送计划、销售计划等)。

● 排程的需求大多是因为企业实施过MES之后已经有了大量的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