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才课:遵循八大步骤,让孩子练就好口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6 23:54:25

点击下载

作者:赵麦芹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童口才课:遵循八大步骤,让孩子练就好口才

儿童口才课:遵循八大步骤,让孩子练就好口才试读:

前言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仅仅有15%取决于技术知识,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口才艺术。”可见,口才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然而,如今的父母往往忽视对孩子口才的培养,而更在乎孩子的学习,甚至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口才无关紧要,长大了自然就有了,不需要培养。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您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儿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2个月到8岁之间是儿童的语言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对语言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能够很快模仿成人的用语,词汇量与表达能力迅速增长。因此,如果不抓住这个敏感期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旦错过,就难再补救。

生活中,有些活泼的孩子经常叽叽喳喳,说个没完;也有些安静的孩子不善言辞,见人就躲。其实,无论是话多,还是过于安静,都是口才不好的一种表现。想要改变孩子的这种状况,让孩子成为一名“社交小达人”,就要从小开始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口才呢?这可能是令很多父母犯难的事情,因为培养孩子的口才不像辅导孩子学习那样具体化,有方法可循。

的确,培养孩子的好口才并非易事。为此,笔者撰写了《儿童口才课》一书。本书结合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让父母知道培养孩子的好口才,首先要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本书详细讲解了如何引导孩子向人问好,让他迈出口才训练的第一步,以及做让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的技巧。同时,针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技巧、主持与演讲技巧等,也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旨在挖掘孩子的语言潜能,帮助父母们从小培养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天才。

1.手把手教您培养孩子生活细节中的好口才

本书针对每一个生活细节进行深度讲解。比如,孩子如何向人问好?如何做自我介绍才能让人印象深刻?遇到陌生人如何警觉并礼貌地回应?接打电话如何进行清晰的表述?……总之,孩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说话场景本书中都有体现。

2.真实案例,专业训练,快速提升孩子的口才

本书中既有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又有专业的口才训练内容。例如,生活中各种社交场景的呈现,提升孩子自信心的开幕词、对手戏,以及发音、节奏等训练。当然,也少不了口才之外的训练,这有助于让孩子在轻松专业的训练中快速提升表达能力。

3.知识点丰富,板块多样,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本书内容涉及孩子口才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生活中各种场景的口才呈现,还有孩子在主持、演讲中的专业口才训练,知识点比较丰富。在板块设计上,本书采取了多板块灵活的编排方式,以便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培养孩子的口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时期是口语表达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口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认真读完本书,您不仅会明白培养孩子口才的重要性,还会感受到培养好口才的孩子原来这么简单!第一章    父母是孩子口才启蒙的第一人

  孩子尚在襁褓中的时候,就开始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迫不及待地想要说话。父母作为引导孩子说话的启蒙者,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孩子的口才赢在起跑线上,离不开父母的良好教育。培养孩子的表达力,父母要遵循三个原则

刚出生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父母点缀怎样的颜色就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有人说,对孩子的教育就犹如捏陶土,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按照各种方式去捏塑他;等孩子长大了,就像长时间放置的陶土会变得越来越硬一样,这时候就很难再塑造他了。孩子的表达力也是如此,父母应该抓住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激发他的表达力。

在培养孩子表达力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孩子的日常家庭生活与表达力息息相关。通常来说,父母在培养孩子表达力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1.平等原则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小,于是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无论做什么事都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其实,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比如在表达方面,有的父母总是压制孩子的说话欲,时间久了,孩子就变得不爱说话了。

而注重平等的父母往往能够让孩子参与生活中的一切事情。比如,去哪儿玩,买什么东西,都会征求孩子的意见,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利。久而久之,孩子的表达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因此,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是为孩子提供表达的良好土壤。

2.鼓励原则

在培养孩子表达力的过程中,孩子愿不愿意,是否主动,是很关键的。也就是说,只有孩子心中有表达的意愿、爱表达,我们才能够通过各种训练让孩子会表达。这就要求父母多鼓励孩子,在孩子表达的时候善于倾听,并表现出自己的欣赏和兴趣,这样孩子才能更有信心、更积极地去表达。

当然,鼓励也要注意方式。有一位妈妈每次听完女儿讲的故事后,都会说“讲得真棒”,然后说“但是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一下,如果你能这样讲,就会更精彩”,接着把故事复述一遍。时间久了,女儿就变得不爱讲故事了。妈妈感到很疑惑,于是问女儿原因。女儿回答:“我没有妈妈讲得好。”此时,这位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想要让孩子更爱表达,就要多鼓励,少纠错。

3.坚持原则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有阶段的,不同的阶段,孩子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父母不仅要根据孩子语言发展的规律进行培养,更要认识到孩子的表达力是在逐渐进步的,而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父母要一直坚持。利用家庭时间给予孩子最佳的表达力

除了学校之外,家庭是孩子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影响孩子表达力的主要环境,家人之间的交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语言的形成。因此,父母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家庭时间训练孩子的表达力,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就餐时间

就餐时间是一家人比较休闲的一段时间,父母在这段时间不仅可以慢慢地享受美食,还可以和孩子进行闲聊。比如,让孩子说说学校里的趣事,和孩子讨论食物的味道、营养,说说计划去哪里旅游,等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孩子的表达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

2.一起观看节目的时间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很多孩子还喜欢让爸爸妈妈陪自己一起看。与其让孩子一个人看,不如和孩子互动起来,让孩子介绍动画片中的人物,讲述其中的故事,以此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3.游戏时间

游戏占了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针对10岁以下的孩子,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在互动中让孩子学会表达。比如,和孩子玩过家家,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以玩的形式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4.家庭会议时间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会忽视家庭会议的重要性,甚至有些父母毫无家庭会议的概念。其实,当下的家庭十分有必要引进家庭会议这种形式。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的各种问题,还是一种非常好的说话训练方式,能给予孩子充分表达和主导的权利。

5.入睡前的时间

很多父母会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上床后并不能立即入睡。这段时间就很适合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故事,或者让孩子讲故事。当然,也可以和孩子聊其他的话题,但要注意把握时间和话题的内容,不能影响孩子入睡。

6.自我表达时间

有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一个人安静地待着或是在玩耍时,会自言自语,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个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去打扰他,因为这是孩子在进行自我表达,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为孩子营造锻炼口才的氛围

父母在提升孩子的表达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口才呢?

首先,父母应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口才的氛围。浓厚的学习语言的氛围是培养孩子好口才的重要因素,贯穿着口才锻炼的整个过程。那么,父母该如何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呢?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父母们借鉴:

1.简化家庭的语言环境

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如果家庭成员所说的方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很可能导致在日常的家庭交流中出现多种方言混杂的语言环境。如果大人用方言交流,正处在锻炼口才黄金期的孩子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用规范的语言来教孩子。

2.杜绝不良的语言刺激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你的孩子将来的语言水平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语言水平。”可见父母的语言对孩子语言形成的影响。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粗话、脏话不离口,孩子就会有样学样,从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语言发展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锻炼孩子的口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良好的语言土壤才能孕育出完美的口才。

3.与孩子说话时用词要清晰、准确

父母的语言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一旦孩子养成了口齿不清、发音错误等习惯,想要改变就会非常困难。因此,父母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注意使用准确、清晰的发音和表达方式,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尤其是孩子6岁以后,父母除了要注意孩子语言的准确之外,还要引导其说话时注意逻辑和条理。

4.讲适合孩子的语言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父母和孩子说话时使用的语言也要逐渐变得成熟,只有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表达方法和说话方式,才有利于孩子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相反,如果父母总是以幼稚的语言与孩子进行对话,那么,孩子的语言水平就会长期停留在幼稚的低水平阶段,这不利于孩子好口才的培养。告别“奶味”语言,是口才启蒙的开始

大多数父母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会不自觉地认为跟孩子说话应该用幼稚一些的语言,这样孩子才更容易听得懂,于是经常用重叠词或拟声词来跟孩子交流,比如说“吃饭饭”“坐车车”“睡觉觉”等。这样表面上看似符合幼儿的发音,其实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孩子的词汇积累,很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真实场景秀

妍妍是个3岁半的小女孩,可是说起话来却充满了“奶味”。

一大清早,房间里就传来妍妍的声音:“妈妈,妈妈,我要拉 !”

妈妈急忙跑进屋里,妍妍一骨碌爬了起来,然后着急地往地面四处张望,说:“妈妈,找鞋鞋,我的鞋鞋在哪里?”

妈妈又跑到大厅把鞋子给妍妍拿了过来,并给妍妍穿上。

妍妍有点着急地说:“妈妈,快快!我的鞋鞋为什么每次都不在床床的边上呢?”

妈妈说:“鞋鞋穿好了,赶紧拉 去吧!你每次……”

还没等妈妈说完,妍妍就跑出了房间。

父母要知道

模仿是孩子学习和掌握语言的主要手段,父母日常的语言表达就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经常用“奶味”语言与孩子交谈,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习惯用这种表达方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改用规范语言表达时,就会变得困难。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奶味”语言使用的频率越高,孩子掌握语言就越快。妍妍的妈妈常对孩子说“奶味”语言就是欠妥当的。因此,父母要尽量用正确、规范的语言与孩子交谈,这不仅有利于孩子掌握标准语言,也能为孩子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你意识到“奶味”语言对孩子的影响了吗?你还在教孩子说“奶味”语言吗?赶紧行动起来吧!别再让“奶味”语言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了。如果你还在纠结或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教孩子说话,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改变观念,及时更正

大多数父母都认识不到儿语、“奶味”语言的弊端,即没有树立正确的语言认知,因此,顺其自然地学着别人说,尤其是受上一辈人的影响。对此,父母应及时地改变观念,同时也劝导家里的老人不要对孩子说“奶味”语言,从根源上杜绝这样的语言刺激。

2.用实物或易理解的词代替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对有些词确实难以理解和掌握,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将与这些词相对应的实物拿给孩子看,或者换成更容易理解、规范化的同类词;对于某些发音较难的词,则可以放慢语速,或使用稍微夸张的口形,以便于孩子学习模仿。

其实,孩子的“奶味”语言都是受父母的影响,如果你的孩子还在说“奶味”语言,你不妨从自身做出一些改变吧!通过一些说话方式的转变或认物游戏来纠正孩子的这种语言习惯,比如拿出苹果,问孩子:“这是什么?”如果孩子回答“果果”,就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这种说法。放任孩子的说话欲

当孩子学会说话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对说话似乎特别上瘾,总是一天到晚缠着你说个不停。为此,很多父母不胜其烦,以至于用粗暴的话语制止孩子继续说下去。尤其是当带孩子外出或做客时,总是告诫孩子:“不要乱讲话,要安静一点儿。”

真实场景秀

成成今年4岁了,是家里出了名的“小话痨”,每次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他都要问个不停,这让疲惫的爸爸妈妈很头痛。

有一天,妈妈带着成成去好友家里做客。由于第一次去,成成表现得很兴奋。

到了客人的家里,成成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嘴里说个不停:“阿姨,这照片上的小男孩是您的宝宝吗?”“阿姨,您家的电视好大呀,我能看动画片吗?”……

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让张阿姨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成成的妈妈见状,赶紧呵斥:“小孩子问这么多干什么?赶紧闭嘴!”

到了吃饭的时候,张阿姨问:“成成,要不要喝点可乐?”成成正要开口,成成的妈妈立即接过话说:“可乐对牙齿不好,还是喝茶吧!”

张阿姨接着又问:“成成,阿姨做的饭好不好吃?”

不待成成开口,成成的妈妈又抢着说:“看他一副馋猫的样子,肯定好吃,成成,你赶紧吃吧!”

成成很不高兴,默不作声地吃完饭。没过一会儿,他就闹着要回家。走的时候,他连招呼也没有打,就跑下楼去了。

父母要知道

儿童时期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孩子变身“小话痨”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成成妈妈的做法是不妥当的,虽然孩子有时候话多,但只要不是无礼的话,就应该对其多一些耐心。如果一味地压制,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放弃表达的机会,变得不爱说话。对于孩子来说,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权,就等于给他们提供了训练听、说的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意见,谈谈自己的感想,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孩子的说话欲难以控制,总是让父母烦恼。那么,该怎么做才能摆脱烦恼又不影响孩子的表达呢?以下方法或许值得父母们借鉴:

1.多一些耐心,专心地倾听

由于生活忙碌,大多数父母都不能随时随地地听孩子颠三倒四地讲述他的故事,因此烦恼也是可以理解的。对此,父母应该多一些耐心,认真地倾听孩子讲话。尤其是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坐在孩子的旁边,专心地听他讲话,因为孩子也需要一个值得交流的听众。

2.转移注意力,温和地制止

面对孩子话多的情况,如果父母实在没有时间听孩子说,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温和地制止。比如,可以让孩子去看一会儿书,或者帮自己做一件小事,以此打断孩子继续说下去。切记不要以命令的口吻,而要以商量或者请求的口吻让孩子去做其他的事。第二章    好口才,从塑造孩子的素质开始

  培养好口才,并非只是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加以训练这么简单。有些孩子知识丰富,一肚子的话却说不出来;有些孩子叽叽喳喳,却总是说不到要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想拥有良好的口才,还需要具备诸如自信、稳重、应变灵活等良好的素质。当众讲话,先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在家时能说会道,然而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或者当众讲话的时候,就变得安静或不知所措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主要是孩子的心理素质差导致的。很多孩子都存在胆小的性格,以至于他们当众讲话时会害羞、自卑和恐惧。因此,如果想要让孩子拥有好口才,首先就要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真实场景秀

小杰今年刚上一年级,学习很优秀,可就是不爱说话,尤其是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很腼腆,爸爸妈妈为此很头痛。

一次,在家长会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先做一个自我介绍。

轮到小杰上台时,只见他磨磨蹭蹭不敢上去。在老师的催促下,无奈的小杰只好慢吞吞地走到讲台上。“大家好,我,我是……”话还没说完,台下有些调皮的同学就喊了起来:“快说呀!”

小杰一听到这些话,就变得更加紧张,更说不出话了。“嗯,我是……我是……嗯……”

最终,小杰只是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老师见小杰紧张,就赶忙接话道:“小杰的介绍很精练,下面我们一起欢迎下一位同学上台吧!”

父母要知道

孩子在众人面前表现得胆小是很正常的,父母不必为此而忧虑。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多加锻炼,逐渐改变胆小的性格。同时,父母也要认识到,如果孩子长时间表现得胆小,就会缺乏当众表达的勇气,遇到问题不敢面对,总离不开别人的庇护,无法面对人生的挑战,使自己脱离社会。

其实,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环境和教育。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的社交环境封闭;或者过分娇宠孩子,不让孩子参与集体活动而缺乏锻炼;或者过于严厉,使得孩子战战兢兢,产生了自卑、恐惧的心理。所以,孩子胆小、不敢当众讲话,父母不要一味地指责,而是要自我反省,寻找原因。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可以说,没有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胆小、不敢当众讲话。因为胆小不仅会影响孩子口才的发挥,还会对孩子健康心态的养成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你的孩子存在这样的情况,请不必担心,以下几条策略可以很好地改变孩子的这一状况。

1.丢下包袱,大胆开口,克服害羞

让孩子丢下心里的包袱,大胆地开口讲话,不要去考虑别人说什么,暗示自己镇定下来,感觉就像是和家人说话一样,克服在陌生环境下的害羞心理。

2.掌握技巧,转移注意力

孩子当众讲话,紧张是可以理解的。其实,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掌握讲话时消除紧张情绪的一些技巧。比如,可以通过一些肢体动作,诸如挠挠头、深呼吸、走动一下等方式来消除心里的紧张,从而慢慢地表现出从容。

3.多进行锻炼,克服自卑心理

孩子胆小、不善表达,父母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卑。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这种状况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改变的,因此,父母要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并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

口才训练课

好口才是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其中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它让孩子迈出敢说的第一步,这往往也是孩子口才不好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不妨在日常生活中把握机会锻炼、塑造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你需要:

准备一辆购物车,和孩子一起去市场购买食材。

怎么做:

1.在周末的时候,拉着购物车和孩子一起去市场购买食材。去之前,可以和孩子商量要买的东西。

2.在市场里,引导孩子主动询问各种食材的名称和价格,让孩子试着与销售员交谈,并完成食材的购买。

写下孩子的表现:                                                                                                                                            充满自信的孩子说话更积极

孩子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说话不流畅,甚至紧张焦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信心不足。因为孩子害怕说错,害怕别人嘲笑自己,心里越是害怕,就越会造成情绪的紧张,而情绪紧张又直接影响孩子的讲话。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口才的发挥至关重要。只有信心十足,孩子才更愿意说话,表达才会更顺畅、更流利。

真实场景秀

琪琪是一个胆小的孩子,最害怕上数学课。

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叫琪琪站起来回答问题。琪琪听到后,一时间愣住了,完全不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问题。

小朋友们见琪琪半天没有反应,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琪琪听到笑声后,更加紧张了,对于老师提的问题,琪琪记得好像爸爸妈妈教过,但又不确定,支支吾吾的就是说不出来。小朋友们笑得更大声了。

数学一直是琪琪的弱项,琪琪的父母为此很头疼。每次教她认数字、写数字,她总是记不住,尤其是10以内的加减法,即使扳起手指也学不会。

正是由于对数学缺乏自信,害怕说错,琪琪每次都很不愿意上数学课。

父母要知道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有了自信,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都不会抓住一个机会。”可见培养孩子的自信多么重要。可以说,自信是孩子做好一切的基础。

在培养孩子的口才上,自信同样不可或缺。我们知道口才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而自信则是孩子自由飞翔的翅膀。有了足够的自信,孩子在讲话或演讲时才不会紧张、恐惧,才能挥洒自如。因此,他讲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够从容不迫,自由发挥。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孩子说话或者演讲时,只有充满自信,在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时才能够沉着冷静,勇敢面对。因为孩子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会从容应对。然而,现实中很多孩子往往缺乏自信,表现得胆怯、不敢开口讲话。对于不自信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来培养:

1.给孩子打气,逐渐建立孩子的自信

多给孩子打气,鼓励孩子大胆地把话讲出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多说话的机会,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建立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责骂,否则就会让孩子更加自卑。

2.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说话或者演讲时,表现存在差异也是正常的。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强化,这样,孩子的口才才会在赞赏中越来越好。切记不能总是对孩子说:“你看人家表现得多好!”否则,孩子会更加不自信。

3.不要过度呵护,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年幼,需要细心的呵护,从而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从小在温室里长大,这很容易导致孩子变得胆小,遇到一点儿小困难就害怕退缩,躲到父母的保护伞下。因此,父母不妨根据孩子能力的大小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这样做,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能力,还能让他们从中获得自信。

口才训练课

还在为不知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而感到烦恼吗?其实,孩子不敢开口说话,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自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借助或者模拟一些场景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你需要:

准备一些日常生活物品,比如笔、塑料水杯、刷子等。

怎么做:

1.父母拿出这些物品,向孩子介绍物品的名称、用处,并让孩子记住。

2.接下来,让孩子扮演售货员,父母扮演顾客来购买这些生活物品。在购买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询问孩子:“这是什么?怎么使用?”

3.尽量引导孩子详细地介绍这些物品。

写下孩子的表现:                                                                                                                                          养成稳重的性格,避免孩子说话人来疯

生活中,有些孩子十分活泼,表现得特别爱说话。因此,很多父母认为,这是孩子口才好的表现。其实,孩子不分场合地说话,并不意味着口才好,有可能只是人来疯或者是多动症,这往往容易遭到他人的反感。

真实场景秀

3岁的洋洋是一个性格活泼的小女孩,平时特别喜欢说话。

洋洋平时在家里一个人玩耍时,总是自言自语,还经常给娃娃讲故事。为此,洋洋的父母都很高兴,认为自己的女儿爱说话,口才好。

直到洋洋6岁多,还是这么喜欢说话,而且越来越爱说,不论见到谁,或者看见任何东西,洋洋都喜欢搭话或提出问题,简直就是人来疯。

对此,洋洋的父母很苦恼。连幼儿园的老师也反映说,洋洋上课时总爱说话,屡禁不止,希望父母能够配合改变洋洋的这种习惯。

父母要知道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爱说话只要在正常的范围内,父母就不必担心。但是如果像洋洋这样,就要适当地加以引导了。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倾听,而不是说个不停。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和别人交流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要给对方说话或表达想法的机会,要学会倾听,这是对对方最起码的尊重。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生活中,有太多孩子表现得大大咧咧,虽然很多时候是无伤大雅的,毕竟是孩子,但在有些场合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这就需要父母培养孩子稳重的性格了。

1.培养孩子的耐心

天性好动、喜爱说话、人来疯的孩子,常常也表现得比较暴躁,缺少耐心,因此,平时做事情比较容易情绪化。所以,要培养孩子稳重的性格,首先要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的任何要求都能马上兑现,很多事都是需要等待的,有耐心的孩子才能认真地听他人说。

2.冷静对待孩子的烦躁

性格不稳重的孩子遇事会比较烦躁,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因为孩子烦躁也会影响父母的情绪,如果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大喊大叫,让孩子处于一个暴躁的环境中,孩子的性格就会深受影响。

口才训练课

急躁、缺乏耐心是性格不稳重的孩子比较明显的表现,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训练来培养孩子有耐心、不急躁的品质,以便让孩子在讲话或者演讲中能够表现得沉稳。

你需要:

在日常小事中引导孩子学会稳重。

怎么做:

1.在日常的小事中,让孩子适当地等待,以磨炼孩子的耐心。

2.刚买回来的葡萄,需要浸洗几分钟,可是孩子偏急着要吃。此时,父母可以让孩子耐心等待一两分钟,其间可以让孩子去洗洗手。

3.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等待的时间不宜过长。可先从1分钟开始,然后到3分钟,再到5分钟,逐渐地延长时间,效果会更好。

写下孩子的表现:                                                                                                                   多一点儿幽默,孩子的讲话就多一点儿欢快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幽默家,一个人能够说话风趣幽默,是因为内心保持着一种豁达开朗的境界。在交谈中适当地加入幽默,不仅能给别人带来欢声笑语,还是好口才的一种体现。可能你会说,孩子这么小,哪里懂得幽默呢?其实,孩子很多幼稚的语言、奇特的思维常常能引人发笑。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让孩子的语言变得更有趣。

真实场景秀

婷婷今年5岁了,左邻右舍都夸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爸爸妈妈为此感到很高兴。

有一次,婷婷过生日,爸爸给她准备了一个大大的蛋糕。

幸福之余,为了教育孩子珍惜现在的生活,爸爸便说:“你现在多幸福啊,你知道吗,爸爸小时候连蛋糕是什么都不知道。知道为什么爸爸小时候没吃过蛋糕吗?”

婷婷眨了眨眼睛,一脸认真地说:“因为……因为您小时候没长牙!”

父亲听了哭笑不得。本以为孩子会说“珍惜生活、感恩”之类的话,没想到孩子的回答这么幽默,奇特的思维令人忍俊不禁。

父母要知道

幽默的表达能够拉近孩子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能够让孩子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急中生智,化解困境。父母要认识到,虽然孩子年龄尚小,但这并不等于孩子就不懂幽默,不要把孩子幼稚的语言不当幽默,更不能忽视对孩子幽默感的培养。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年幼孩子的很多表现看起来幼稚、可爱,但总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然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幽默感却越来越少,语言也越来越平淡,其实这是大多数孩子都存在的现状。因此,父母从小对孩子进行幽默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孩子今后形成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的基础。

1.营造轻松的生活气氛

轻松愉快的环境,有利于孩子乐观性格的养成。比如,当孩子不小心磕碰、摔倒或做错事情而沮丧时,父母可以做个鬼脸,逗逗孩子。又比如,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安抚道:“宝宝,你瞧你哭得像只小花猫,鼻涕流得像瀑布,多难看啊!”孩子乐观了,幽默才会油然而生。

2.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孩子

孩子的幽默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平时父母可以通过讲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来训练孩子的思维敏捷性,丰富孩子的词汇。或者多给孩子听听相声等幽默节目,以此来熏陶、激发孩子的幽默感。

3.培养丰富的语言和想象力

幽默的产生是有基础的,那就是丰富的语言和想象力。一个词汇贫乏、想象力欠缺的孩子是难以表达出幽默的。因此,让孩子多读书、多思考,看一些漫画,读一些儿歌、古诗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4.教给孩子一些幽默技巧

讲话幽默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当他们掌握了丰富的语言之后,父母应该教孩子一些幽默的技巧,比如讲话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对比、反复、夸张等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得幽默的效果。

口才训练课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陪孩子玩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这样不但可以在游戏中增进感情,而且游戏中夸张有趣的表情和动作能够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产生幽默感。

你需要:

准备一些动物的头饰,与孩子进行模仿动物游戏。

怎么做:

1.在日常的空闲时间,戴上动物的头饰,和孩子一起模仿动物的表情或叫声。

2.玩的时候,注意引导孩子如何模仿,表情要尽量夸张。

写下孩子的表现:                                                                                                                   懂礼仪,为孩子的语言增添魅力

歌德曾说:“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可见,从言行举止中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在。同样的,一个懂礼仪的孩子,在说话、演讲中必然处处充满着温和与谦逊,就犹如一只百灵鸟的叫声,婉转而动听。因此,培养孩子的口才,不能忽视其内在的修养。

真实场景秀

娜娜的性格大大咧咧,常常被同学们戏称为“女汉子”。娜娜对此不以为意。

周末的时候,妈妈带着娜娜去姑姑家做客。

一进门,娜娜连打招呼都忘记了,在妈妈的引导下才向姑姑问好。姑姑洗好了苹果,对娜娜说:“娜娜,姑姑给你削个苹果吃。”

没想到,娜娜随口说:“苹果不好吃,我喜欢吃葡萄。”

妈妈提醒道:“姑姑给你削苹果,你应该说谢谢啊,怎么能说不爱吃呢,太没有礼貌了!”

姑姑赶忙说:“不要紧,小孩子说话直。”

吃饭的时候,娜娜更是对每一道菜都进行点评,好的说,不好的也说,这让姑姑一家人面面相觑,妈妈很尴尬。

吃完饭后,妈妈赶忙拽着娜娜回家去了,准备好好教育她一番。

父母要知道

口才好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好,更是孩子内在的礼仪道德修养的综合体现。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孩子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际中打开局面,获得他人的认可。父母作为孩子的礼仪老师,要学会讲礼节,有礼貌,在待人接物时要有规矩,用自身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懂礼,是教育中最常提到和强调的内容之一。孩子爱说脏话,固然是不好的习惯,但其中的原因与环境息息相关。比如,在不少家庭中,父母自身就脏话连篇,使得孩子深受其害。所以,想要塑造孩子的好口才,父母需要从自身做起,再辅以正确的引导。

1.礼貌用语不能丢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彬彬有礼的小淑女或小绅士,想要实现这一愿望,就要对孩子灌输必要的礼仪知识。简单来说,在日常的交流中,要让孩子学会多说“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将这些用语融入口才中,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

2.培养说话时的举止礼仪

对一个人的印象首先体现在外表,即服饰上。孩子穿着干净、整洁,在与人讲话的时候,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其次,孩子在讲话中表现出来的举止,如挺拔的站姿、端正的坐姿、亲和的笑容等也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能够为孩子的口才增添魅力。

3.多表扬孩子的礼貌行为

对孩子的礼貌行为进行表扬,能够让孩子认识到有礼貌是受人欢迎的,进一步激励孩子的礼貌行为。比如,带孩子去做客,或在日常社交中,对孩子礼貌的表现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被赞美的快乐。这也间接地培养了孩子自信、开朗的性格。

口才训练课

礼仪体现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社交场合,尤其是与人打招呼和待客之道方面。父母不妨和孩子进行一些社交场合的模拟练习,以帮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

你需要:

模拟一个会客的场景。

怎么做:

1.让孩子扮演主人,爸爸妈妈扮演客人,模拟一场会客的情景。

2.客人在门外敲门,主人听到敲门声打开门说“请进”,并主动问好,然后引领客人坐下,拿出点心、水果等请客人吃,同时开始热情地交谈,待客人离开时说“再见”,并表示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写下孩子的表现:                                                                                                                   应变能力是孩子口才好的必备条件

一个人的应变能力是指当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迅速加以应对的能力。在说话演讲中,应变能力体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口才好的孩子都具备出色的应变能力。然而,孩子的应变能力不是天生的,这需要父母从小进行培养。

真实场景秀

玲玲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无论是在家人面前,还是在陌生人面前都能说会道,深得大家的喜爱。在学校里,玲玲更是师生眼中的优秀演讲家。

有一次,学校组织演讲比赛。玲玲自然被列入了参赛者的名单。

演讲当天,玲玲自信地走上了讲台。正当她激情满怀地演讲时,突然话筒没有声音了。台下顿时一片骚动。

再看台上,玲玲立马轻盈地跳起了舞,还不停地用手拍打着话筒给自己伴奏。这时工作人员知道话筒坏了,立马上台给玲玲换了一个新的。

拿到新话筒的玲玲这才停下来,开口说:“可能是我讲得太糟糕了,话筒都‘捂住’了嘴巴,我就只好给大家跳一段舞了,希望大家喜欢!”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师生们都对玲玲的机智赞不绝口!

父母要知道

表达能力一个很直接的体现就是应变能力。能说会道的孩子,一定有较好的应变能力,而口才平庸的孩子,应变能力往往较差。因此,在训练孩子口才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对应变能力的加强。此外,应变语言最好诙谐幽默,这样更有利于使紧张、尴尬的场面变得轻松、缓和,消除双方的紧张情绪,让孩子能够在复杂的社交环境中沉着应对。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想要获得出色的应变能力是不容易的,这需要孩子拥有一定的知识、出色的智慧、敏捷的头脑和丰富的经验,而这些又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因此,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引导孩子,逐步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

1.引导孩子保持冷静和自信

孩子的应变能力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聪明,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会表现出慌乱,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保持冷静和自信,甚至是微笑。这样才能在冷静中想出应对之策,流利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2.注重日常知识的积累

如果平时能引导孩子多学习知识,锻炼灵活的语言表达方式,那么孩子在说话、演讲时,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得心应手。因此,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让孩子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只有丰富孩子的知识,孩子遇事时才能沉着冷静,随机应变。

3.让孩子参加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是增强应变能力的有效方法,孩子只有在实践中经历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真正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比如,陪孩子做一些益智游戏,或是参加一些语言类的益智比赛,以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

口才训练课

丰富的活动是提高孩子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锻炼孩子的思维应变能力,孩子在讲话时才能快速地应对任何问题。

你需要:

准备几张白纸、一支笔。

怎么做:

1.将白纸剪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张小卡片,用笔在上面写上孩子熟悉的不同的词语。

2.将写有字的卡片拿给孩子看,让孩子读出来,然后换另一张。这样不按顺序、加快速度地更换字卡,看孩子能否准确地读出字卡上的词语而不出错。

写下孩子的表现:                                                                                                                   第三章    向人问好,让孩子迈出口才训练的第一步

  懂得与人打招呼,向人问好,是出色口才的体现。即便是如此简单的问好,很多孩子也表现得欠佳。比如,有的孩子害怕与人打招呼,见人就躲;有的孩子向人打招呼时,不是语音不清就是扭扭捏捏……可见,培养孩子的好口才需从主动打招呼开始。学会打招呼是好口才的开始

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也是人们相互见面时的一种礼节,更是开启社交的大门。打招呼看起来很简单,在社交中所起到的作用却不简单,它是锻炼孩子好口才的第一步。

真实场景秀

明明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见人总是很热情地打招呼。

有一天,吃过晚饭,明明出来散步,迎面碰见邻居徐爷爷。明明热情地过去打招呼:“徐爷爷,又见到您了,您每天都这个时间出来散步,精气神十足啊,我应该向您学习。”

徐爷爷哈哈大笑道:“哪有你这小娃娃精神啊,徐爷爷老了,多出来锻炼,身体才会更好。”

明明接着说:“徐爷爷一点儿都不老,您快走起来,我跑着都追不上。”

……

就这样,明明和徐爷爷一路聊着,气氛相当融洽,好似爷孙俩。其实,不仅是徐爷爷,明明和小区里的很多人都特别熟,大家都说明明见人很有礼貌,很热情。

父母要知道

孩子每天都要与人打招呼,无论是热情地握个手,还是简单地说声“您好”,抑或是招招手、点点头。总之,打招呼是孩子日常社交中做得最频繁的事情。对于孩子的口才来说,通过几句简单的问候,大致就可以了解其在语言方面的水平。案例中的明明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父母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打招呼的引导,因为这是锻炼口才的第一步。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打招呼是孩子与人交流的第一个步骤,然而很多孩子的表现往往令父母头疼不已。其实,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打招呼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这不仅与孩子的心理不成熟有关,还与缺乏父母的引导有关。因此,想让孩子学会打招呼,父母自身要有正确的理念,并科学地加以引导。

1.了解孩子的心理

孩子对陌生的事物总是充满着恐惧、害怕等心理。因此,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他们往往会远离、躲避。同样,孩子在社交场合中见到陌生人总是喜欢躲起来,这是很正常的表现。父母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2.别给孩子贴标签

当孩子见熟人不打招呼时,父母的表现往往不是解释“不好意思,孩子腼腆”,就是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不懂礼貌)呢”,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

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基本来源于父母的评价,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反复地为孩子贴标签,说孩子腼腆、胆小、不懂礼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自我认知,渐渐地也就变得和父母口中说的一样了。

正因为如此,父母不要给孩子贴上“不愿打招呼”的标签,以免孩子形成思维定式。

3.父母要多加以引导

即便孩子克服了心理上的胆怯,敢于向人打招呼,也并不意味着孩子就能说好招呼语。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孩子一些打招呼的技巧,尤其要注意一些禁忌,只有丰富孩子相关的知识,孩子才能恰到好处地向人问好。

口才训练课

孩子的性格对口才是有一定影响的,不同性格的孩子在打招呼时的表现也会存在差异。因此,父母不妨让孩子做一个测试,看看孩子究竟属于哪种性格。

你需要:

准备一道测试题,用来测试孩子的性格。

怎么做:

1.询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打招呼的,给出选择:A.做手势;B.鞠躬;C.只动嘴巴,表情不变;D.拍拍对方的肩膀,说“你好!”。

2.选择A,表示孩子比较重视表情和动作,与人交往喜欢照顾别人,对人亲切开朗,属于社交型;选择B,表示孩子容易注意到他人的淳朴,能够忍耐,不招人厌,属于思想保守型;选择C,表示孩子对好恶的态度明显,不喜欢与讨厌的人交往;选择D,表示孩子很喜欢与人接触,个性比较开放。

3.看看孩子的选择,然后在生活中试着引导孩子纠正自己错误的打招呼方式,再看看孩子的表现。

写下孩子的表现:                                                                                                                                        打招呼前,先教会孩子如何称呼他人

生活中,在遇见熟人或者陌生人时,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热情地打招呼,以此显示自己教育有方,而不是在别人面前丢面子。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是,孩子总是不主动打招呼。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打招呼,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来引导了。

真实场景秀

小林今年6岁了,他最讨厌的就是逢年过节走亲戚。因为他每次都不知道如何跟那些亲戚们问好。

大年初二,小林跟着爸爸妈妈去了外婆家。一到外婆家,爸爸妈妈赶紧对小林说:“快叫外公、外婆、舅舅、小姨、表哥、表姐……”

一大串的称呼搞得小林晕头转向。爸爸妈妈介绍完以后,小林扭头就记不清了。为此,整个做客过程小林都不敢讲话。

小林又被爸爸妈妈拉去爷爷奶奶家里做客,这回更复杂了,只见满屋子的人,爸爸妈妈引导着小林说:“叫大伯、姑姑、堂弟、表姐……”小林听了,头都大了,依旧少言寡语。

两次做客下来,亲戚们都说小林不太爱说话,爸爸妈妈为此很尴尬。

后来,爸爸妈妈问小林为什么做客的时候不说话,他说:“我根本就记不清该怎么称呼他们,害怕说错,干脆就不说了。”

爸爸妈妈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父母要知道

很多时候,孩子表现得不爱说话,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如果父母不加以了解,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孩子,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案例中的小林就是因为记不清该如何称呼长辈们,害怕说错,而选择了沉默。

对此,父母应该做的就是教会孩子理清复杂的称谓,让孩子明白每个称谓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叫。耐心地让孩子记住,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多遍,这样以后他们再与长辈交流时,就能够从容应对了。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对亲戚的称谓,有时候连成人也难以区分,更何况是孩子呢!尤其是想要教孩子理清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更是一件难事。那么,父母该怎么办呢?难道就没有让孩子快速记住亲戚们的称谓的方法吗?对此,父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改善:

1.充分利用有关书籍、视频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会教孩子一些简单的称呼。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弟弟妹妹等。通常这些称谓都比较直观,有参照物,孩子容易掌握,而对再复杂一些的称谓就很难理解了,这就需要父母通过相关的书籍或者视频向孩子形象地展示各种称谓及其之间的关系,然后尽可能地联系实际亲属进行讲解。

2.与孩子进行相关的角色游戏

为了让孩子更加形象地记住亲戚的称谓,父母可以和孩子适当地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理清这些称谓的关系。比如,在字卡上写上亲戚的称谓,然后和孩子进行互动游戏,可以让孩子说说每一张字卡的意思,也可以先找一张字卡,让孩子进行准确的配对。通过不断地训练,从而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这些称谓。

3.鼓励孩子,叫错了及时纠正

有些时候,对长辈的称呼很难准确地把握,尤其是面对左邻右舍或者陌生人时,孩子一时叫错称呼也是正常的。比如,在电梯里本该叫哥哥的却叫成了叔叔,这个时候,父母要用温和的语气及时进行纠正,让孩子说声“不好意思”。

口才训练课

你还在为不知道怎么教孩子称呼亲戚而烦恼吗?如果是,就赶紧行动起来吧!把这些称谓带入游戏中,相信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很快就能记住。

你需要:

准备一些卡片,一支彩色笔。

怎么做:

1.在字卡上写上一些亲戚的称谓,比如姑父、姨父、叔叔、舅舅等。

2.分别向孩子解释这些字卡的意思,然后提问:“妈妈的弟弟叫什么?”让孩子在卡片中选出正确的字卡。依次提问其他的字卡,看看孩子的表现。

写下孩子的表现:                                                                                                                                        孩子见人就躲,不打招呼怎么办

与人见面打招呼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就是这样一件平常的事,很多孩子的表现常常让父母们头疼不已。大多数孩子都存在见人就躲,不愿意打招呼的情况,这对于培养好口才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父母要有耐心,懂得正确的方法,逐渐让孩子养成主动打招呼的好习惯。

真实场景秀

周日,妈妈带着4岁的女儿若若在小区旁边的公园里游玩。

这时,正巧遇见了同小区的刘阿姨。见刘阿姨走了过来,妈妈拍了拍女儿的肩膀,说:“若若,说刘阿姨好。”

谁知若若马上躲到了妈妈的身后,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刘阿姨,就是不说话。

这时,妈妈又对若若说了一次:“说刘阿姨好呀!”

若若还是没有说话,只是怯生生地望着刘阿姨。

妈妈立即火了,使劲拽了一下女儿,大声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平时妈妈是怎么教你的?”

女儿一下愣住了,妈妈只好无奈地对刘阿姨说:“我家孩子害羞,平时见人就躲,不愿跟别人打招呼,真不知道怎样让她改变。”

父母要知道

孩子不愿跟人打招呼,有多方面的原因。父母必须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打招呼,而不要一味地责备,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父母在对待孩子不愿意打招呼这个问题时,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案例中的妈妈就是因为对女儿的心理不了解,所以越强迫,孩子越反叛。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通常来说,孩子不愿打招呼主要是因为难以突破心理上的害怕,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去做,效果自然不明显。而如果父母懂得加以引导,效果就会不一样。以下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抱起孩子,给予安全感

年龄较小的孩子见到陌生人往往会比较害怕,此时,父母如果能抱起孩子,让孩子和对方高度相同,视线平齐,孩子的害怕心理就会减轻很多。

2.温和地引导孩子

引导孩子与人打招呼时,语气一定要温和。比如,上述案例中的妈妈可以对孩子说:“若若,你愿意和刘阿姨说‘您好’吗?”这时如果发现孩子不愿意,则可以选择退而求其次的要求,如让孩子挥挥手,渐渐地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

3.不强迫孩子打招呼

强迫孩子向他人打招呼,会让孩子对社交产生恐惧心理,很可能会打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心,最终让孩子对社交产生排斥心理,变得更不愿意打招呼。

4.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

一旦孩子勇敢地向他人打招呼了,父母就要及时进行表扬,比如对孩子说:“你看,你这次勇敢地跟刘阿姨打招呼了,真棒!下次你也一定会勇敢地跟别的叔叔阿姨打招呼。”进行适当的表扬,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渐渐地让孩子见到任何人都能礼貌地打招呼。

口才练习课

您的孩子善于打招呼吗?如果您的回答是“不”,那么,不妨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游戏或情景模拟对话来锻炼孩子的

口才。

你需要:

至少准备三个布娃娃,这三个布娃娃分别代表着孩子、爸爸/妈妈、陌生人的角色。设想一个打招呼的场景。

怎么做:

1.父母与孩子,每人各拿一个布娃娃,分配好各自的角色。

2.与孩子一起进入场景对话中,配合孩子练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打招呼方式。

3.对场景对话做出总结,表扬孩子的表现,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如此。

写下孩子的表现:                                                                                                                                        向人问好也需要好的开场白

很多父母认为,有了较好的招呼语,就是很好的开场。其实,这是没有认识到打招呼和开场白的区别。简单地说,开场白是继打招呼之后为进一步交流所做的铺垫。开场白说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交谈。因此,父母必须意识到开场白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说。

真实场景秀

暑假的时候,妈妈带着乐乐去姥爷家玩。

一进姥爷家,乐乐就看见表弟一个人在玩,乐乐和表弟年龄相仿,想上前一起玩,就问表弟:“在玩什么呢?”

可是,表弟看了他一眼,并没有理会,依旧独自玩着。

乐乐闷闷不乐地走开了。妈妈在一旁看到了,就对乐乐说:“表弟不理你,可能是对你说的话不感兴趣,要不你和他聊聊动画片,说不定他会感兴趣的。”

于是,乐乐又跑到表弟的身边,说:“我听说你很喜欢超人?”

表弟抬起头,说:“是的,你也喜欢超人吗?”

……

就这样,乐乐在妈妈的提示下,终于和表弟玩到一起了,他们彼此聊着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讲述着动画人物中的故事。

父母要知道

一个好的开场白能够迅速吸引对方,让对方进入话题;而一个毫无特色的开场白,很可能让对方无动于衷。案例中的乐乐一开始没有抓住表弟感兴趣的话题,只是随口一问“在玩什么”,自然无法引起表弟的兴趣。之后在妈妈的提示下,乐乐通过问表弟是否喜欢超人,引起了表弟的兴趣,使得俩人正式进入交流状态。由此可见,好的开场白,是孩子社交中的一块敲门砖。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好口才的人之所以能够快速地打开双方的话匣子,就在于能够通过一个良好的开场白吸引对方。一般来说,开场白如何说并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要能够让双方快速进入话题,就是好的开场白。不过,这也是有章可循的。父母可以教会孩子掌握以下几种开场白:

1.问候式的开场白

这是比较简单、基本的开场白方式。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根据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这样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尤其是跟熟悉的人之间,过多的话语可能显得不亲切,不如一句“好久不见,最近好吗”更加有效。

2.套近乎式的开场白

套近乎,是一种能够迅速拉近与他人关系的开场方式。比如,孩子在与同伴交流时,可以把对方的兴趣爱好,或者双方的相同姓氏等内容作为问候语,以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比如,孩子在游乐场遇到一起玩积木的陌生小伙伴,可以说:“你堆的积木真棒,我也很喜欢堆积木,我们一起堆吧!”这样的开场白能让孩子之间迅速地交流起来。

3.赞美式的开场白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赞美的话,每个人也都有可赞美之处。因此,父母如果能够引导孩子,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多说一些赞美的话,一定会让对方更加愿意与你交流。比如,孩子在路上遇见同学,可以说:“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一句赞美可能就将俩人的距离拉近了。

口才训练课

孩子的口才需要在实践生活中进行锻炼,能否开口说好第一句话是交流能否进行下去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设想一些开场白,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来,以此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

你需要:

设想一些开场白的话语,带孩子一起去公园游玩,向不同的陌生人问好。

怎么做:

1.写下一些不同场景下的开场白,和孩子一起说一说,让孩子熟悉并记住。

2.带着孩子去公园游玩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寻找机会,让孩子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比如,见到公园里的环卫阿姨时,可以说:“阿姨,您好,公园的环境真棒!我想这都是您的功劳……”

3.多让孩子向不同的人问好,看看孩子的表现。

写下孩子的表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