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世界改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4 02:36:50

点击下载

作者:李题印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你的世界改变

让你的世界改变试读:

版前序

要让未来来,得朝未来去。梦有志在,可以期待,不能依赖,面对不同的人生起点、经历、境遇,只要拥有积极心态,做乐天派,干事实在,也许你的世界就会改变……

说起这本书,缘于我的人生经历,因为没有勇气写自己,就把曾经激励过我的故事做个梳理。我以为,一个人活着要有追求,要为理想奋斗、为生活事业打拼,人生价值实现没有,工作事业成功与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标准。

过往经历赋予我的感悟是:要想做成一件事,不管面对何种境遇,第一,要有阳光的心态,这是激发潜力的催化剂;第二,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第三,要使成功更有效率,还需要有机智的思维和有效的手段;第四,要保持辩证、积极、乐观、豁达的思想认知和精神状态,并养成诸多好的生活习惯;最后,在战略、战术、素养、习惯都到位的情况下,还有一点就是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执行。我总结,一切成功都“始于好心态,成于强执行”!

这些想法,十年前我就粗粗整理了一份文稿。当时,也曾想把它出版公布于众。但因顾虑有些非亲身经历的现身说法,担心不接地气或显俗气,所以也就没勇气和胆气出版。最近,在和一个称得上知己的诤友聊天时,受他启发,坚定了我要把自己过往的故事经历,以及以前“喝过的鸡汤”倒出来,把沉寂八年“碎片的书稿”翻出来。请他帮助审稿、校稿、提意见……并一同设计封面。按照“若思想变了,世界就变了”——将本书的封面顶端设计成了“一只蝴蝶畅游在繁星满天的夜空中”,寓意是:只要肯改变,突破“时间”的束缚,说不定会享受到别样的“天空”;书的封面正中设计成“企鹅和北极熊舒服地徘徊在赤道的绿洲里”,寓意是:只要肯改变,突破“空间”的禁锢,说不定会领略到异样惬意的“海阔”。

说心里话,在当下别人都讨厌“心灵鸡汤”时,是他给我注入了一剂“正能量”。他建议:“‘那时,那景,那人’你有启发;怎知‘此刻,此情,此人’他无触动呢?既然写了,就整理成书吧!即便对别人用处不大,毕竟对自己是个总结和回味,以后追忆也挺好的……”他的话让我顿悟惊醒,备受启发,异常感动!

仔细回味他的建议,我也觉得——这些内容对我的人生有启发,说不定对别人也有触动。正如“谁的青春不迷茫——青春是用来追忆的,也是用来奋斗的”;诚然“谁的成功不艰辛——心态是用来自慰的,也是用来陶醉的,唯有坚持不懈的行动才是最可贵的”。

听过我的故事的人很多,大都觉得我的经历也许是种无奈和被迫的选择,唯有他,偏偏读出的是我积极乐观的心态才造就了别样的人生。他鼓励我出版本书,他对我说:“你是此书的撰写者、思想的实践者,也是行动的受益者。”我回他话:“你是此书的指导者、思想的共鸣者,也是行动的同路者。”

正是因为这个好友,才有这本书,所以这本书既是我送给他的礼物,也是他回馈我的礼物,更是分享给有此共识读者的礼物。也许礼物不重,但这其中承载着太多的心理共鸣和志同道合,凝聚着太多的思想共舞和志向同生。题印 书于杭州2016年11月8日第一部分你的心态变了 所见的世界就变了人生快乐与否,取决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改变不了事物本身,可以改变心态;思想的认知能把地狱变成天堂,也能把天堂变成地狱。地狱和天堂,就在生活的周围。——我们该走向哪里?影响我们人生的会是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学识教养,改变我们人生的却是信念、心态及由此采取的行动;保证成功的不是知识,也不是教养,更不是训练、经验、金钱——而是所持的信念与心态!等我长大后自述前序

自述我的故事:

我忆:儿时牛车上的大话,少时病房里的香蕉,花季承载希望的肥猪,雨季充满感激的打工。

我有感:怀揣梦想,读懂生活,尝尽艰辛,需要好心态。

我觉悟:面对一时的困境,只需一念的转变,纵使一刻的难在眼前,终有一切的好存心中……

诤友闻后点评:

他曰:没长大,盼长大;寄期许,梦尤踏。人未大,责任大;主动为,不惧怕!

他又言:有梦的童年,不贫穷;有责任的少年,不盲从;有奋斗的青春,不遗憾。只要拥有好心态,困境面前信心在,你的世界会改变!

他评说:听闻这一叙,恰如品一碗好茶,看似平淡,其味无穷……

下面就是我的故事,故事中的事,早已定格;故事中的人,今非昔比。这一篇“等我长大后”的自叙,悉数的经历都和心态有关。第一篇 “牛车、鸡蛋、大话”——自我麻痹下萌生的宏大梦想

中秋节刚过的第三天,又一年农历八月十八。深秋初夜,月光伴着秋霜,夜幕逾晚,天却不那么黑。今年家里最后一车玉米棒子收完了,全家7口人围坐在装满玉米棒子的牛车上,爸爸用大嗓门使劲地吆喝着拉车的牛,可是老黄牛还是一如既往地迈着有节奏的步伐,不紧不慢……

肚子饿得咕咕叫,期待着吃晚饭,但又不想吃,因为“玉米碴粥、玉米饼子加上咸菜条组合”真的吃厌了。可是,那时的我却真想不出什么好吃的东西(现在想想,是因为自己知道的好吃的东西太少,而且按照常规,好吃的东西都得等到过年,平日里根本不会去期待)。

毕竟已经黑天很久了还一直没吃上饭,我就熬不住问了一句:“晚饭吃什么?”

姐姐们一起说:“你说还能有啥?玉米碴粥、咸菜疙瘩!”

妈妈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还有两个煮鸡蛋。”

虽然两个鸡蛋已经使我觉得够幸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问了句:“那还有鸡蛋酱吗?”其实心里想:我一个人吃鸡蛋,那大家多馋呀!要是还有一碗鸡蛋酱蘸点秋黄瓜和大葱,他们也就不会眼馋我了。“没有!两个鸡蛋还不够堵你的嘴。”妈妈说道。

没憋住,我又来一句——“等我长大了,我才不像你们一样,再不干这庄稼活呢。累死了,还没挣到好吃的!”

我的这句话又一次打破了原来和谐的夜空。

幸好,旁边行走的路人不多,没什么人听到。小孩子的这句大话,也许没什么人在乎,可是爸爸妈妈做家长的还是会很在意。“小点声。你要是不想干这活,除非你不当‘庄稼汉’!”爸爸不高兴地对我讲。

为了能在语言上证实不服输,我特意挑了句结论性的话——“等我长大了,赚大钱给你们吃香的、喝辣的,保证比咱屯子张某某还有钱!”

爸爸真不高兴了。因为,说这话,在当时是犯忌的。小孩乱讲大话,大人不拦着,又管不住,别人听了要笑话的,况且说这种话,在外人看来本就是个笑话。

所以,爸爸教训我说:“‘宁吃过头饭,不讲过头话’,我咋看不出来你会有那么大出息?”

我接着说:“那你等着,你们都看着!”

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接着说:“再乱讲,不给你吃鸡蛋了。”终究还是想吃鸡蛋的,好吃的幸福诱惑让我闭紧了嘴巴。

现在想来,那时自己说过的大话,依然念念不忘仍有回响。唯独,那天生日的两个加餐鸡蛋是不是自己吃的,却模糊得记不清了。也许,回家的路上我就睡着了……

一转眼,到了小学六年级。因为人多,又总是同时有三个孩子读书,家里一直很拮据,生活紧巴巴的。小学时,看着同龄人吃着好吃的零食优哉游哉。渐渐地,自己也由眼馋变成了心生志气,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自己赚钱吃个够。”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期待,才少了当时的眼馋。

回忆儿时经历,我收获了两点感受:

第一,美食诱惑之于没机会拥有的小孩,反倒会被他的自我安慰抵消。

第二,孩童时的大话,也许本想引起别人注意,可偏偏大人们不在乎,都当玩笑听了,这愈加使我咬着劲地给自己装了一肚子的愤慨和志气!第二篇 “初九、妈妈、香蕉”——不幸无法选择,却可以从容面对

我上初中那年,哥哥刚好大学毕业,家里的负担轻了。但哥哥毕业后在县城上班,也开始了自己的“建家大业”。

那年初九的深冬,天气异常寒冷,养在圈里的猪却很肥。家里养了20头肥猪正赶上好行情。临近年关,我眼见着家里卖完猪,除去还饲料的钱,还剩下了“厚厚一沓钱”。然而,却没有富余的可以存进银行,因为很快就要派上用场了。所以,妈妈暂时锁进家中的木柜里。望着这些钱,等过年,期待中的好吃的,我这小孩子春节就有“盼头了”。

然而一场“灾难”的降临却改变了这一切。

同村的一个浪荡青年,趁着爸爸出去放牛,我和姐姐在学校读书,妈妈到邻居家帮忙,起歹念闯进我家(那个时候,村里大人出去办事,只要时间不长,一般都不会锁门),撬开我家木柜的大铁锁,翻出了压箱底的钱……

妈妈回来刚好撞见这一切,当即训斥了他:“你走吧,我不和你讲了,等到啥时看到你爸妈好好讲一讲,让他们好好管一管你。”妈妈边说边忙乎手里的活。

就在妈妈做猪食的时候,那个不良恶少在背后下了黑手。妈妈昏倒在血泊中,浪荡恶少逃了……

后来,恰巧邻居家的小孩到我家串门,在院子里发现了妈妈。

当时,我家离县城有40里路。要救昏迷、因失血过多休克中的妈妈,最难的是当务之急要找到一辆可以跑快一点的车赶到县城医院去抢救。

那么寒冷的冬天,农民家中的柴油拖拉机根本打不着火,用牛车恐怕时间也来不及。

正当众人发愁时,不幸中的万幸,正巧有一个城里来的汽油三轮车给隔壁的乡村大夫送药,马上把妈妈带到了县城医院……

入院的前两天,我和姐姐都没有机会见到妈妈。

家里的大人都去医院忙乎了。

我和姐姐晚上有些不敢回家,但是家里的小猪崽要喂养,所以我们不得不硬着头皮胆战心惊地回到家里。

那时,我总觉得晚上坏人就藏在漆黑不见手指的地方,没有大人的夜既漫长、又恐惧,为了壮胆,睡觉时就偷偷把利器放在枕头旁……

去过医院的大人们说妈妈的头包扎的像白布箩筐,样子很吓人。

隔了两天,姨夫带我去了医院,看着病床上的妈妈,我却一点都不怕。我心里想妈妈一定会好起来,只要妈妈在,一切都会好的……

那次,很多人送来了礼物。在医院病房中,我平生第一次吃到了香蕉。那是我见过且吃过的最好吃,可却又最难下咽的水果,那其中夹杂着仇恨、痛苦、无奈、希望的泪水。我一边哭,一边吃完了香蕉,没多久就被大人带回了家。

为了省钱,很快妈妈便带着头上的十三处伤疤出院了。

那场变故后,我和姐姐便不再事事依赖妈妈,也懂得了多替爸爸分担(此时,哥哥、大姐、二姐都有了自己的家)。

妈妈日渐康复,家也渐渐恢复……

那场变故,使我对人性和生活又有了两点认知:

第一,妈妈出事后,爸爸派人骑自行车去他付出最多的老家,向他的大哥(我的亲大伯)借钱给妈妈救命,然而钱并没有借到。爸爸伤心的样子,让我体会到了人生最大的心酸——你为一个人付出很多,非常相信他,他却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选择漠然和忽视,真有种“穷在闹市无人问”的无助、无奈、困惑和苦楚。

第二,我懂得了在困难和苦难来临时,怕是没用的,唯有选择直面坚强。强大且无畏的心理和乐观又充满希望的心态,可以让自己在困境中从容面对。给时间一点时间,坏的终会过去,好的慢慢会到来。面对苦难,选择积极乐观,坚持仰头前行,冲破乌云,就会迎来一片艳阳天!第三篇 “读书、爸爸、年猪”——小孩当家做主,是别人的羡慕,更是自己的无奈

老话讲:“穷养猪,富读书;人穷多养猪,人丑多读书。”

农村人渐渐开始意识到,要想农村娃将来有出息,只有读书一条路。很多有远见的人早早托关系将自家的孩子送到县城去读初中。

我上初一那年,哥哥刚好大学毕业分配到县城最好的中学教书。

不过,那时大人们都觉得我读书一般,没必要送到城里去读书,我自己也不在意。

我上初三时,班里准备参加中考的同学已不到初一时的三分之一。最小的姐姐对爸爸说:“别人家想小孩有出息的都送去县城读书了,我弟弟也可以,况且我哥还在县城最好的中学(那年哥哥考公务员,应聘去了县委宣传部工作)教过书,可以找到关系。”

爸爸还是那句话:“去的孩子都是‘苗子’,你弟根本不是‘那块料’”。

其他的话,我都接受,也没有意见。说心里话,那时的我,去不去县城读书自己倒没认真想过。不过,因爸爸的这句话,我开始逆反了,随口接话道:“我看那些初一就去城里读书的孩子,学习成绩也都不咋地。我要是早去了,说不定比他们学得都要好。”

一句话说得爸爸心里有点酸。无奈地说:“你这么有志气,我也不能给你留下遗憾和埋怨!现在就找人送你到县城读一年。但是你哥哥教过的那个学校就算了,你去了也跟不上。”

随后,爸爸偷偷找了哥哥的大学同学,并再三叮嘱不要告诉我哥哥,很快我被领进了那时县城教学排名很靠前的一个中学。

哥哥第二天就知道了,直接把我接到他家住下,并在他教过学的县城一中给我办了插班生的所有手续。

初三的第一次月考,班里90多人,三页纸的成绩单,我在最后一页的最下面几行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不过,经历了第一次认真的“寒窗苦读”,三个月后的年底期末月考,我的名字就出现在成绩单的第一页的前列了。

那年元旦,爸爸老早就通知哥哥、姐姐和我,说春节前要杀年猪,让我们一放假就回家吃猪肉。不巧,就在准备杀猪的前几天,爸爸害了一场奇怪的病,一直高烧不退。

过了两天,哥哥知道了,直接把爸爸接到县城医院拍了片子,做了检查。后来不放心又特意把爸爸拉到市里的医院再次检查,回来时还特意给爸爸买了好多见都没见过的好吃的,表面上看大家心情还算好。那时,我住在哥哥家读书,在意却没上心。

隔了一天,哥哥的大学同学来看望爸爸,临走时对我说了一句:“老弟你不要怪,你哥他也是没办法呀……”

我顿时感觉到了异样。爸爸是哥哥的继父,是哥哥三岁丧父后来这个家里的,从此承担了哥哥和两个大姐姐的抚养任务。再后来,才有了最小的姐姐和我。爸爸对哥哥他们三个“张姓”的孩子特别好,给所有人的印象都是好过他亲生“李姓”的姐姐和我。爸爸扛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含辛茹苦地将哥哥送进大学校园,供出了当时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正同如此,哥哥一直很想有多点机会孝敬爸爸。

哥哥大学同学的话让我感到恐慌。我迅速找到哥哥,哥哥说了实情:“爸爸检查出来的时候已是肺癌晚期,病灶点就在两个肺叶中间,不具备手术条件。”

我忍不住哭了起来。哥哥对我说:“要坚强,一定不能让爸爸他老人家看出来,不然爸爸的病情会加重。”我强忍住了泪水。

后来,即使是哭,我都会选择在没有人时,一个人偷偷在被窝流泪。

我对哥哥说:“我不想读书了!”哥哥说了很多劝我、安慰我的话,我都听不进去。他说:“爸爸发现肯定会病情加重。”我忍住了。

转眼到第二年的五月,爸爸的病情越来越恶化,刚好到了填报中考志愿的时候。我其实感觉无所谓了,因为如果爸爸不在了,我自己也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那会儿,爸爸也感觉出自己的时日不多了。

他拉着我的手说:“你认命吧,谁也不要怪,要怪就怪你没摊上个‘好爸爸’!书就不要读了。我走了以后,就剩你妈和你小姐姐在家是不行的。你得扛起这个家!另外,千万不要埋怨你哥哥,他也刚成家,要养孩子、买房子,都很不容易。你更不能以我供他读了大学为由,就要求他供你读书,你没有资格转嫁我给他的恩情,我是他继父,有责任和义务供他读书,而你们兄弟之间没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我回答爸爸说:“您老放心!我不读书了,谁都不埋怨,我也保证即使不读书,将来也会混得好好的,不会给您老人家丢脸的!”

听我这么说,爸爸也放心了。

填志愿的时候,哥哥特意回来和爸爸商量。哥哥说以我现在的成绩,重点高中和好一点的中专可以随便选。

爸爸坚持说:“不让他读了。”

然后,他又语重心长地劝慰哥哥:“我如果还在,他可以继续读书;我不在了,他就不能再读书了。我走了,如果他继续读书,会拖累你和咱们的‘两个家庭’。你不宽裕,你妈也需要照顾。你弟不读书就能照顾你妈妈,也许眼前困难一点,只要他肯出力,以后会好起来的。”

哥哥也很耐心地安慰爸爸:“我老弟的书是一定要继续读的。不读书,没出息!倘若他选择读高中,再考大学,到能养家的时间兴许会长一点;如果他选择读中专,以后的工作可能会不太好,但只要坚持三年,就可以赚钱养家了。”

后来,哥哥终于说服了爸爸,选择了影响家庭最小的方案,只给我填报中专。

再后来,我的中考第一志愿填报了吉林铁路经济技术学校。

我中考成绩下来时,哥哥一大早就从县城赶回来了。

哥哥对爸爸讲:“这次我弟可以稳妥地上铁路学校。三年后毕业,会在铁路工作,以后说不定他比我收入还高呢!”

爸爸听了很开心。

不过,爸爸没有等到我上中专就离世了。

爸爸不在,家里变成了我“孩子当家”。起初,我没感觉到。因为,一直是妈妈和哥哥打理家里的事。那会儿,我自己有时还忍不住想吃完饭后,再跑去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撒野。

那时期,有两件事对我触动特别大,让我懂得爸爸不在了,也不知不觉地开始履行“家长”的使命了。

第一件事:

爸爸去世没多久,有个邻村亲戚家的姐姐结婚,按农村习俗要写礼账、随份子。

我和妈妈去了。当我递过钱的时候,那记账先生抬头便问,大人叫什么名字?

在场有熟悉我们家的人随口喊了句“×××(爸爸的名字)”。

妈妈赶紧说:“不对,那是他爸爸,他已不在了。从今儿开始,以后要写我老儿子的名字!”

我的名字第一次代表一家之主出现在别人家的礼金账单上。

第二件事:

高一的暑假,妈妈说这会儿小猪崽便宜,现在买来养,等春节前后就可以出栏卖钱了,到时挣了钱就可以给我交学费。

妈妈交代我和姐姐骑自行车去外面的屯子走村串户打听着去买小猪崽。

不知不觉,我和姐姐就骑到了50里外的陌生村庄。

我和姐姐一脸稚气,加之与“大二八自行车”差不多相仿的身高,面对一户养母猪的老农,我们开始攀谈起价格来。起初,他一直以为是两个小孩子在聊天问路。后来,等我开价的时候,他真想卖了。

那老农就对我说:“让你家大人来。”

我直接说:“我就是家里说了算的!你找个车给送去,我再出30元路费。”

那个人诧异了,后来他在村子里找过好多人打探了大半天,终于问到了,50里外确实有个李××(现在人没了),家里有个母亲和两个孩子当家。

那人信了。于是,他找人用毛驴车把猪崽送来了。

到了家,他还特意看了我家的猪舍。妈妈和姐姐早已将其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扬了石灰(上一次成猪出栏后,在小猪进来前,用撒石灰的土办法给猪圈进行消毒杀菌)。临走时,那个老农竖了竖大拇指说:“这孩子真能干!”

回忆那段心酸苦楚、自立自主的经历,我有两点感受:

第一,幸福是比较出来的。最初,爸爸刚离开的时候,我特羡慕同龄人都有爸爸照顾,也特希望被人呵护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我的想法也改变了。虽然他们有家长照顾,却事事要听家长的,而我却已经开始行使家长的“权力”——可以做主啦。我的幸福,同龄人也体会不到,也没机会这么小就体会到!

第二,选择坚强,即便年纪还小,也可以扛起责任。长大成人,没有具体的标准,别人当你是大人,你就是!只要你说的话能做一家的主,别人就会认!第四篇 “拎水、工头、肩膀”——珍惜别人给的吃苦机会,换来钱亦有感激

高一、高二的两个暑假,我都有相同的经历,这个经历让身体很累,心却很舒畅和满足。

高一那年,离我家六七里以外的集市点有个上海人开的贸易公司,集农业蔬菜种植、加工、出口于一体。那个公司承包了当地村民的大片土地,用来种植各式引进的蔬菜品种用于出口。

听说那里招临时工,我和姐姐就托村里在那边干活的人介绍我们过去。

第一天,一大早五点半左右,干活的人都坐在地头上等领队和工头分配活计,大家都希望今天的活能多一点,水和秧苗最好早一点送到地里。

突然,人群中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远远地指着迎面走来的两个人说,那个穿短袖汗衫的就是邻村的张某某,这小子挺有能耐,跟着上海人没多久就混上监工领队了;那个穿着夹克、戴着鸭舌帽的,就是来自上海的包工头,是真正管事的。

领队看见我们一群打工的人,大声吆喝道:“你们自由组合,今天活有点多,大家快点干。另外,好像有新来的,大家相互带一带,都有份,一会儿不要抢!”

工头开口就提醒大家说:“都听着,干活切记保证质量,侬要是被我发现有毛糙的,立马开除,马上走人!”

临分配活前,工头看了看我,说:“阿拉呀,看他这么小,好像干不了这个吧?”

我赶忙接话答道:“其实我年龄够大了,就是长得小点。干活真的没问题,我有的是力气,不信让我干给您看。”

为了争取这个机会,我又紧接着进一步说:“如果我落在他们‘老人’(已经在这里干活很久的人)后面,或者活干得不行,您再让我走。”

同村人也都附和着说:“您就行行好吧,让他试试呗。”

上海的工头看了看,也没太在意就走了。

随后,大家伙默契地站在监工领队分好的地垄沟前,一言不发地就开工了。

我和姐姐还有同村的一个邻居三人一组,旁边两垄地上干活的两组有同村的,也有其他村的。

其实,活很简单,就是“移植秧苗”。同组的三个人分工,一个人负责刨土坑,标准为大碗一样的大小,间距在35公分左右;一个人负责浇水,从地两头和中间的大水箱中取水,逐坑浇灌,并确保水灌满整个坑;另一个人负责培植秧苗,从车上取下秧苗,摆放到土坑的正中央并保证秧苗捋顺挺直,水下透后把土回填压平、压实。

这对干过农活的人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没有什么难度。但与农民在自家干活不同,公司要求分组、分工协作,而且要求“流水线、标准化”作业。一方面,这种模式干活效率高;另一方面,方便每组之间竞争和比较。

干这个活,同组一般是一男两女。我在组里自然要负责最累的活——取水浇水。浇水的都是“大男劳力”,用一个扁担挑两大铁桶(一种可以装40~50斤水的圆柱形铁桶)水进行浇灌。

公司为了减少取水点的占地,只在每垄地的两头和中间安排三个取水点。这样,头几轮的挑水、浇水所需折返路程相对较短,渐渐趋近于每垄地的1/4和3/4处时,取水折返路程就很长,最远折返路程超过了400米。

几个回合下来,我的肩膀开始隐隐作痛,撩开肩上的衬衣,肩膀已经发红。再几轮之后,肩膀上的一块皮就磨破了,汗水浸着血迹留在了衬衣上。那一刻,扁担压着磨破皮的肉,加之流淌的带盐的汗水的浸渍,疼痛难耐……

因为我的疼痛,我们组整体与旁边两组有了两三米的差距。就在我们稍微放慢速度,我不停地调整肩膀上担水的位置和方式时,其他组此时愈加想看热闹,加快了干活的节奏,争取把甩开的距离拉得再大一些。

我意识到,这几个小时绝对不能掉队,不然明天可能打工的机会就没有了。

眼看着我挑水的速度落下了,后面负责秧苗培植和填土的姐姐开始着急了。我也很急,但是此时我的肩膀实在疼得不敢放扁担,又不能让人看出来。

我突然想到很小的时候帮大人浇田地的情景,那时我个头还不够高,无法用扁担,就只能用双手拎水桶。情急之下,我直接故意将扁担在接水时假装不小心掉进泥坑里,对旁边的人说扁担上沾满了泥不用了。然后干脆一手拎着一桶水干起来,这样跑起来反而更灵活、更快。拎着装满水的铁桶在地垄沟中间奔跑,不平坦的路有时会导致水晃荡出来,但折返时拎着穿梭可以一溜小跑。这样,我们组很快追上了大家的进度。

一垄地的活干完时,很累、很渴,我就双手扶着桶的边沿,半趴着直接把头放到水桶里,咕咚咕咚灌了个饱,算是解了乏。

很快两垄地(一个来回的行程)的秧苗就培植好了,所有组的人又一次回到刚开始的地头,大家都累得倒地以最舒服的姿势休息。会抽烟的男劳力们拿出自制的旱烟叶子卷起来,点着了开始猛吸;妇女们自觉地跑出老远去方便,男人们则趁着妇女们不在,背着人在地头的小树林里解决。

这时,我才发现两只手的关节处已经出了水泡,不过这种痛比起扁担压在流血的肩膀上要好受得多。

没几分钟,监工领队又来催促大家,老远开始高声吆喝:“抓紧点,再给你们一袋烟的工夫。”

很快,大家都很自觉地开始了新一垄地的活计。到上午12点结束时,每组都完成了四垄地的任务。

中午,为了节省时间,也能多休息会儿,我们路远一点的都不回家。大家都从自行车上的布袋里掏出饭盒,就着水就把早上带来的凉饭一股脑儿地吃了。然后再找一棵大树靠着开始短暂的午休。

下午一点多,大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干活,直到晚上六点收工,监工领队带着工头和大家逐一确认工作量。这一天,我们每组都完成8垄地的任务,并且都没有被扣工钱。监工领队按照3元钱一垄,给大家记了账。

算了算,一天下来我和姐姐每人赚了8元钱,合计挣了16元钱。虽然有些累,但是我很开心。临走和大家道别时,心里充满了感激,与此同时,还特意和上海的工头说了声“谢谢”,那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无限感激的谢谢!

晚上回去,妈妈看出我们都很累,赶紧端出已经热了两遍的饭菜,催我们赶快吃,吃了后我马上倒头就睡了。

半夜里,翻身时肩膀和手臂疼得厉害,胳膊和肩膀像脱臼似的痛。不过,很快就又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手上充满血的水泡已经干瘪,好像也不那么痛了,也许是有点麻木了的缘故,但还是明显地感觉到手臂和手关节的肿胀。这一天没有那么多活,我和姐姐每人只挣了7元钱。

第三天,我们每人又挣了7元5角钱。这一天晚上收工时,工头特意给大家发钱。我和姐姐一共拿到了40元钱,剩下5元钱工头说三天后凑整再一起发。拿到钱的滋味,真好……

每每回顾那次的打工经历,往日的想法和心思仍历历在目:

第一,在挑水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不多弄几个取水点?害得我要折返拎水跑那么远的路。感激别人给我打工赚钱的机会,也抱怨他们在工作安排上的不人性。那一刻自己又在幻想,要是自己做工头的话,会如何管理。心里不禁暗想:聪明的脑袋、智慧的种子,遇到贫瘠的土地,也很难生根发芽,更难结出丰硕的果实。但现在想来,事情本没有对错,是位置决定立场,只要转念就会想通,有时我们无法改变土地,却可以改变种植方式,因为只有适应土地,才能更好地成长。

第二,要珍惜别人给的机会,要心存感激、感念和感恩;只要有收获,付出再多辛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上面的四篇是我的故事,没有精彩,尽是苦楚,没有动人壮举,只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困境中保持微笑,让我收获既苦涩又甜蜜的喜悦。

下面的五篇是别人的故事,我学生时代读时曾有共鸣,深受启发和激励。心态影响结局分享前序

分享别人的故事:

我读:众人面对同样的事物和处境,心态不同,结局就不同。

我有感:好心态,要乐观,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爬不过的坎。

我觉悟:好心态是第一步,乐观、自信方能破残局、助成功!

诤友复读的点评:

他曰:好结局始于好心态!

他又言:心态影响选择,选择影响行为,好心态建立的自信和乐观,志坚毅绝,成功尽在情理中。

他评说:好心态,要自信,别人有的,你都有;好心态,要毅行,别人行的,你也行!

下面的这些故事虽看似都是“鸡汤”,但飨其目的:不求引导他人做“食客”,初心唯愿助人成“大厨”。这一篇“心态影响结局”所谈的分享,我选取的故事都与心态有关。第一篇 换一个角度看事物——“美好、幸福、自信”都会属于你

事物都有两面性,人看问题亦有多个角度,正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

这一节,分享两个故事。作为普通大众的你我,或许都曾耳闻、眼见,或者遇到、亲历过这样类似的困惑。故事一:改变不了天气,可以改变心情

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雨伞的,小女儿嫁给了海边晒盐的。自从小女儿出嫁后,老妇人每天都在唉声叹气,下雨天她愁小女儿家没法晒盐,大晴天,她又愁大女儿家的雨伞没人买。老妇人整天都在愁眉苦脸地过日子,终于有一天她病倒了。

一个过路的智者听说了这件事,对她讲:“你为什么不这样想呢,下雨天大女儿家的雨伞好卖了;晴朗天小女儿家正好可以晒盐,两个女儿多幸福啊。”

老妇人心头一亮,是啊,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事情还是那个事情,只不过换了个想法,就得到了快乐。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我们左右不了的。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改变不了天气,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改变不了别人,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故事二:宰相的烦恼

南宋有个宰相叫李邦彦,其父亲是制作银器的工匠。

李邦彦从小便开始刻苦读书,后来官至当朝宰相,可是就在李邦彦当上宰相以后,同朝的大臣中有人为此嘲笑其父亲竟乃一制作银器的工匠。

李邦彦为此也倍感羞愧,此言一出,李邦彦更是常常闷闷不乐。其母见状,问起何故常闷闷不乐,李邦彦遂将此事说与母亲,其母听过言道:“如果是宰相的家里出了做银器的工匠,才是值得羞愧的事;而银器工匠家里出了宰相,这是天大的喜事,值得向天下人宣扬,有什么可羞愧的呢?”李邦彦一听,顿觉豁然开朗。

宰相尚且因心态困于己,况常人。

要想走出心灵的困惑,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不必为一点小的缺点、小的过失过度悲伤,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要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积极地评价自己。即便现在做得不太理想,也不要灰心,要好好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不是别人的评价中。

记住——快乐是自己找的!当你微笑时,世界也会变得可爱,因为别人还给你的也是笑脸。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乐观的精神,你的脸上就会常挂微笑,此时你面对的和面对你的都将是微笑。

相信——上帝虽然只给你有限颜色的调料,却赋予了你调出所有你想要的色彩的可能,只要努力,你的世界就会多姿多彩。第二篇 换一种心态面对困难——“心愿、理想、幸福”会随之而来

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选择积极面对也是一种胆识,这样的心态不仅可以战胜困难,也会让你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更会让你收获你想要的美好。

这一节,分享两个故事。面对同样一件事物,两个人采取不同的做法,获得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现实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倘若是你,将作如何选择。故事一:两个和尚的南海之行

西蜀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准备去南海朝圣,你看怎么样?”富和尚问他:“你依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回答:“我只要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不相信,说:“我几年来一直打算雇条船顺江而下去南海,还未能实现,你怎么可能只凭一个瓶子、一个饭钵就到南海呢?”

不久,穷和尚就动身了。

富和尚一边仍在准备雇船去南海,一边想穷和尚只怕这辈子都到不了南海了。

但是,第二年穷和尚却从南海返回了。

当穷和尚把他的经过讲给富和尚时,富和尚听了满面羞愧。

富和尚没有成功,没有去尝试,也许不仅仅是因为路途的遥远,而是相对遥远的路途,他总是认为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人,总是抱怨没有好的学习氛围,没有好的工作环境。事实上,难道真的是没有图书馆就不能看书吗?没有电脑就不能工作吗?没有实验室就不能创新发明吗?也许不是……故事二:天堂与地狱

牧师请教上帝:什么是地狱?什么是天堂?

上帝带着牧师来到一间房子。一张圆桌旁坐着一群人,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把带有长长的手柄的汤勺,圆桌上放着一盆热气腾腾的肉汤,可是手柄太长,他们都无法把肉汤送到自己的嘴里。因而每个人的脸上都痛苦无比。上帝说:“这就是地狱!”

上帝又带着牧师来到另一间房子。这里面的摆设与刚才那间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都把汤舀给对方喝。他们都吃得很香,很满足,也很快乐。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不管是在天堂、在地狱,还是在人间,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合作才能生存。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某个寺院的一副门联。

上联:若不转念,谁为你救苦救难;

下联:倘能回头,何需我大慈大悲。

横批:天助自助者!

其实,生活中有些事是我们自己无能为力的,就像无法用那带有长长手柄的汤勺将美食送进自己的嘴里一样。这时候,我们多希望有人伸手帮上一把,也许别人费不了多大的气力就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我们应心存感激。同样,有时我们的举手之劳也可以帮助别人一个大忙。生活的智慧让更多的人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从别人那儿得到帮助。越是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越是需要互相帮扶和救助。于是,生活中有了另一番景象,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我们走过困境,走向阳光;帮助了别人,我们感到自豪,甚至收获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人与人的差别,不在于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而在于面对同样的困难,拥有怎样的心态!生活中困扰我们最多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中阻碍我们前进的,不是我们已知的东西,而是我们未知的事物。第三篇 豁达对待生活——“美女、友善、赞誉”都是选择之后产生的馈赠品

同一个人,面对一件事物时不同心态下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行为,也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和收获。

这一节,分享三个故事。同一个人,不同想法下的不同选择,不同行动之后的不同结局,预想之外的不同收获,也算是当初选择之后产生的附加值和馈赠品。故事一:恶魔变美女

年轻的亚瑟王被邻国的伏兵抓获。邻国的君主被亚瑟的年轻和乐观所打动,没有杀他。并承诺只要亚瑟可以回答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他就可以给亚瑟自由。亚瑟有一年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一年的时间还不能给他答案,亚瑟就会被处死。

这个问题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连最有见识的人都困惑难解,何况年轻的亚瑟。对于他,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总比死亡要好得多,亚瑟接受了国王的命题——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给他答案。

亚瑟回到自己的国家,开始向每个人征求答案:公主、妓女、牧师、智者、宫廷小丑。他问了所有的人,但没有人可以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人们告诉他去请教一个老女巫,只有她才能知道答案。但是他们警告他,女巫的收费非常高,因为她昂贵的收费在全国是出名的。

一年的最后一天到了,亚瑟王别无选择,只好去找女巫。女巫答应回答他的问题,但他必须首先接受她的交换条件:和亚瑟王最高贵的圆桌武士之一,他最亲近的朋友——加温结婚。亚瑟王惊骇极了,看看女巫:驼背、丑陋不堪,只有一个牙齿,身上发出臭水沟般难闻的气味,而且经常制造出猥亵的声音。他从没有见过如此不和谐的怪物。他拒绝了,他不能强迫他的朋友娶这样的女人,而让自己背负沉重的精神包袱。

加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对亚瑟王说:“我同意和女巫结婚,没有比拯救亚瑟王的生命和保存圆桌更重要的事了。”于是婚礼宣布了。于是女巫回答了亚瑟的问题: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

每个人都立即知道了女巫说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亚瑟的生命被解救了。于是邻国的君主放了亚瑟王并给了他永远的自由。

来看看加温和女巫的婚礼吧,这是怎样的婚礼呀!亚瑟王在无法解脱的极度痛苦中哭泣。加温一如既往的谦和,而女巫却在庆典上表现出她最坏的行为:她用手抓东西吃、打嗝、放屁,让所有的人感到恶心、不舒服。

新婚的夜晚来临了:加温依然坚强地面对可怕的夜晚,走进新房。是怎样的景象在等待着他呀!一个他从没见过的美丽的少女半躺在婚床上!加温惊呆了,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女回答说,因为当她是个丑陋的女巫时加温对她非常的好,于是她在一天的时间里一半是她可怕的一面,另一半是她美少女的一面。

那么加温想要她在白天或夜晚是哪一面呢?

多么残酷的问题呀!加温开始思考他的困境:在白天向朋友们展现一个美丽的女人,而在夜晚,在他自己的屋子里,面对的是一个又老又丑如幽灵般的女巫呢?还是选择白天拥有一个丑陋的女巫妻子,但在晚上与一个美丽的女人共同度过每一个亲密的时刻?

如果你是加温,会怎样选择呢?

答案归纳起来也就是两种:一种选择白天是女巫,夜晚是美女,理由是妻子是自己的,不必爱慕虚荣,苦乐自知就可以了;一种选择白天是美女,因为可以得到别人羡慕的目光,至于晚上,可以在外作乐,回到家里,漆黑的屋子,美丑都无所谓了。

加温没有做任何选择,只是对他的妻子说:“既然女人最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就由你自己决定吧。”于是女巫选择白天夜晚都是美丽的女人。

所有的人都沉默了——竟没有一个人作出加温的选择。

关于幸福生活,有时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很自私?总是以自己的喜好去安排别人的生活,却没有想过人家是不是愿意。

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得到的会更多。生活中,要想婚姻能够长久“保鲜”,一直幸福的秘诀就是不去要求对方改变,而是努力改变自己去适应对方。故事二:同样的地方,不一样的世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美丽的女人瑟玛·汤普森,她的丈夫在美国加州沙漠附近的陆军训练营里服兵役。

瑟玛为了与丈夫接近一点,于是搬到了加州军营里住。

来到这里以后,她发现只能一个人留在一间狭小的屋子里,沙漠地区的温度热得让她受不了。这里除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之外,没有人和她说话,而这些人又没有人会说英语。

风不停地吹,到处是沙子、沙子……

她受不了,就给父亲写了信,说她一定要回家,她一分钟也待不下去了。很快,她的父亲就回了信,信里只两行字:“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里向外看:一个人看见了泥土,另一个人看见的是星星。”

瑟玛拿着父亲寄来的家书,念了一遍又一遍。最终,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瑟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瑟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曾是海洋时代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从此,她的生活中既有漫步在巨大的仙人掌下的惬意,也有静静地欣赏沙漠的日落舒心,还有来自和当地人一起生活、一起欢笑的乐趣。渐渐地她觉得那里是那么的美好,那样的年代生活在那里更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因为不仅她快乐,同时她也给别人带去了欢笑!

这位女士的想法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仅这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事实上,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心态变了,人变了,世界也就变了!故事三:用主角的心态把龙套跑好

为了募捐,主日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海报一贴出,罗德尼的妹妹安杰拉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定完角色那天,安杰拉却带着冰霜的脸回到家。

原来,《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而安杰拉分到的角色是饰演狗。出乎罗德尼预料的是,安杰拉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罗德尼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安杰拉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安杰拉还告诉大家,她的动物角色名叫“危险”。

演出那天,罗德尼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安杰拉……危险(狗)。罗德尼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他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话剧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男主角“父亲”,他在正中的摇椅上坐下。接着是“母亲”上场,她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他们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一家人正在聊天,安杰拉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服,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罗德尼发觉这不是简单地爬,“危险”(安杰拉)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像一个活生生的活泼可爱的小狗。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经故事。他刚说道:“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危险”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神情和家犬一模一样。“父亲”继续讲:“突然,一声轻响从屋顶传来……”

昏昏欲睡的“危险”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安杰拉一定费尽了心思。

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只眼睛全盯着安杰拉。接下来,安杰拉幽默精湛的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

那晚,安杰拉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

原来,让安杰拉改变态度的是她刚刚分到狗的角色垂头丧气地回家之后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饰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生活中,无论你有多么平凡,只要用做主角的心态去扮演好配角,你都可以成为一个同主角一样吸引人的超级配角。

要改变事情,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出色。试着改变你的心态,也许你期盼已久的生活,以及所有你想要的,都能亲手获得。

人生的舞台上,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要想在关键的演出中表现出众,你必须坚持演好每一天。第四篇 从哲学角度看待事物——“困惑、迷茫、快乐”迎刃而解

所有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中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

这一节,分享两个故事。移山之术、快乐之鞋,超自然的能力和超自我的快乐,一切尽在人心。故事一:移山之术

民间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之术”,很多人都说那位得道高僧神乎其神,能在一日内将一座万仞高山移动数十里。

也正因为此,许多慕名者不远千里来拜访。有的想请高僧帮忙移走自家门前的大山;有的想拜师学艺;也有的想一睹绝技。然而大师却很固执从不肯帮别人,就是这样,倒是惹来更多的探秘者,终于有一天,大师决定要当众表演“移山之术”,以示众生。

众人和大师一起来到一座大山脚下,正当大家满怀期待观看大师施法移山时,只见大师重新绑了绑裤腿,然后飞步向山顶奔去。

众人不解,当大师站到山顶时,众人更开始期待,大家为了能看清大师移山之法,甚至想借大师之力把自己也移走,顺便感受一下和大山一起腾云驾雾之快,于是众人也开始向山顶跑去。

当众人跑到山顶时,大师早已到了山的另一边脚下,正拂去身尘,然后席地而坐,半晌未动,众人不解,遂下山请教。

大师指着身边的大山说:“你们看大山刚才在我们的前边,现在却在我们的身后。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大师的话让众人方醒……

现实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很难一帆风顺,经常遇到困难、碰到瓶颈,也常有“头撞南墙”的时候。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可能自己还不够让人喜欢;如果无法说服他人,可能自己还不具备足够的说服能力;如果顾客不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可能我们还没有生产出足以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如果我们还无法成功,可能暂时没有找到成功的方法。

要想改变事情,首先改变自己,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山,如果不过来,那就让我们过去吧。故事二:快乐的人没有鞋子

生活的忧愁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在你的额头上凝成深深的皱纹,纵使你身披金箔,挂上醒目的钻石项链,戴上翡翠手镯,用上比太阳还耀眼的金边眼镜,来掩饰自己眼睛的失落,也是无济于事的。生活中的烦闷最喜欢华丽的打扮来排解,你尽可以把珍珠玛瑙往自己身上摊,然后苦闷着脸听别人对你的评价:“这个人穷得只剩下钱了。”

其实很多快乐的人很穷,甚至连鞋子都没有。也正因为他们没有鞋子,所以使偏爱富贵的烦恼对他们无从下手。快乐的人,就如下面这个故事里的农夫一般。

据说曾经有一个国王,他整天郁郁寡欢,大臣们请道士来诊治。道士说,国王如果能穿上一个快乐人的鞋子,他的病也就会好了。于是大臣们四处寻找快乐的人。有一天,一位大臣走进一个贫穷的村落时,突然听到一个人在快乐地放声高歌。寻找这铿锵有力又质朴的歌声,他找到了这个快乐的人。其实,他就只是一个平凡的正在犁地的农夫。

大臣问农夫:“你快乐吗?”“我没有一天不快乐。”农夫轻快地回答。

大臣十分欣喜,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农夫。

农夫顿时笑了起来。

这时大臣才发现,原来农夫没有鞋子。

快乐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一个快乐的人,他总会感受到生活的无限乐趣,因此他最靠近那最为质朴的生活。就如农夫一般,他没有鞋子,但他脚踏一片乐土,与生活零距离接触。他头顶烈日,挥舞的锄头把脚下的土地掘出一个希望,丢下一颗种子,等同于抛出对生活的一份爱。于是一抬头,就等待着秋季的大雁向他寄来生活对他的报酬——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丰收。

快乐的人总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正因为快乐的人懂得满足,因而他们别无所求;正因为他们别无所求,所以总是快乐。

生活中,如果真理不站在你这边,那你就主动站在真理那边。

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这个世界,什么烦恼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牵累得就越多。第五篇 心态激励行为——“自信、抱负、行动”终收获成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初,刘备是卖草鞋的,朱伍是放羊的,明太祖是流浪汉,后来他们却成了改变历史的人物。不是你没有改变历史的资格,是你从来就没有改变历史的想法和做法。

这一节,分享三个故事。要想收获成功,就得拥有好心态,困境面前不甘于现状,在思想上,不低头、不认怂;在志向上,有自信、有梦想;在行为上,不服输、不懈怠。故事一:你的出身并不重要

古人云:“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下,或有侯王。”任何人的出身、成长环境,都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正如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出身于好的环境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出身环境差就没有发展前途。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勤奋,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强者。

几个白人小孩在公园里正玩得高兴。

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小车进了公园。白人孩子一窝蜂地跑了上去,每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的色彩艳丽的氢气球。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蹲着一个黑人小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在玩耍,不敢和他们一起玩,因为其他人是白人,而他是黑人。

白人小孩高兴地到别的地方去玩了。

当他们的身影消失后,黑人小孩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

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

黑人小孩鼓起勇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

满脸沧桑的老人慈爱地看着小男孩,然后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

黑人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黑色的气球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升起,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那个黑人小孩长大后成了一位著名的学者。故事二:过去不等于将来

1920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小女孩出生了,她是一个私生子,妈妈只给她取了个小名,叫小芳。小芳渐渐长大之后,慢慢懂事了,发现自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没有爸爸。

很多人都对她投来歧视的目光,小伙伴们都不愿意跟她玩。对于这些,她不知道为什么,她感到很迷茫。她虽然是无辜的,但世俗却是很严酷的。

每个人都很清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我们可以做出很多选择,但是任何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

而小芳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只能跟妈妈一起生活。

上学后,她受到的歧视并未因此减少,老师和同学还是以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认为她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一个不好的家庭的孽种。

在别人的心理暗示下,她变得越来越懦弱,自我封闭,逃避现实,不愿意与人接触,变得越来越孤独。

在小芳幼小的心灵中,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跟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去——她总能感到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就是她,那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

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从此她的一生便改变了。

小芳听母亲说,这个牧师非常好。别的孩子一到礼拜天,便跟着自己的父母,手牵手地走进教堂,她很羡慕,于是就无数次躲在教堂远处,看着镇上的人兴高采烈地从教堂里出来,而她只能通过聆听教堂庄严神圣的钟声和偷看人们面部高兴的神情去想象教堂里的神奇。

有一天,她鼓起了勇气,等别人都进入教堂以后,偷偷地溜了进去,躲在后排凝神倾听。

牧师讲:“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结果,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个事件、一段经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恒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小芳是一个悟性很强、渴望情感的女孩,她被牧师的话深深地震动了,感到一股暖流在冲击着她冷漠、孤寂的心灵。但是她马上提醒自己:“我必须马上离开,趁别人还没有发现自己的时候,赶快走。”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在她的心灵深处,这就是自己最喜欢干的事情。

但是每次她都是偷听,几句激动人心的话很难阻止别人的冷眼对她的袭击:因为她懦弱、胆怯、自卑,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教堂。

然而,有一次,她听入迷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卑和胆怯,直到教堂的钟声清脆地敲响,她才惊醒过来,可是已经来不及抢先“逃”走了。

先离开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朝门外移动。

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此人正是牧师。

牧师温和地问:“你是谁家的孩子?”

这是她十多年来最害怕听到的话。这句话就像一支通红的烙铁,直直地戳在小芳流着血的幼小的心灵上。

牧师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小芳:教堂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小芳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完全惊呆了,她不知所措,眼里含着快要掉下来的泪水。

这个牧师是一个大好人,他的脸上立即浮起慈祥的笑容,说:“噢!我知道了,我已经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了——你是上帝的孩子。”

他抚摸着小芳的头,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演说:“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多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现在就做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充满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地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牧师话音一落,教堂里顿时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些上帝的孩子没有说一句话,掌声就是理解,就是歉意,就是承认,就是欢迎!

整整13年了,压抑在小芳心灵上的陈年冰封被“博爱”瞬间融化……她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怒哀乐,眼泪夺眶而出。

小芳的心态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0岁那年,她当选美国田纳西州州长;届满卸任之后,弃政从商,成为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之一的公司总裁,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人物。

67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越巅峰》,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过去不等于未来!

我们不能够把握过去,但能够抓住现在,展望未来。“过去不等于未来”——就是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成功和失败。

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