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6 03:30:34

点击下载

作者:(清)蒲松龄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试读:

前言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生于1640年,卒于1715年,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他出身于破落的地主家庭,天资聪明,但在科举场上却很不得意,屡试不第,直到七十一岁,才考得了贡生。

蒲松龄一生著述不少,但影响最大的当数《聊斋志异》。蒲松龄从二十来岁开始创作这部作品,历经二十多年,才基本完成,此后又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的名字;“志”,是记的意思;“异”,则指的是千奇百怪的事物。《聊斋志异》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志怪小说和唐人小说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把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等非现实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曲折而巧妙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斗争;一方面,又充分利用这类特殊形象所具备的超现实力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情感和美好理想。既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又给人以现实主义的观照。小说构思奇巧,文笔洗练,刻画细腻;既幻异曲折,跌宕多变,妙语如珠,又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叙述井然。《聊斋志异》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说来有以下一些:一、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的罪行。如《促织》、《田七郎》、《小翠》等。二、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追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如《婴宁》、《胭脂》、《聂小倩》等。三、揭露和嘲讽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如《叶生》、《于去恶》等。四、弘扬底层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精神。如《席方平》、《伍秋月》等。五、赞美诚实守信、孝敬长辈、坚忍不拔、勇于助人、乐观向上、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如《

瞳人语

》、《画皮》、《劳山道士》等。

当然,《聊斋志异》在健康的思想内容中也夹杂着一些消极的成分,如封建伦理道德观、鬼神迷信、因果报应思想、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倾向等。这是读者在阅读中应加以分析批判的。《聊斋志异》的版本较多。现存最早的刻本为乾隆三十一年的青柯亭本。常见本共十六卷四百三十一篇。解放后又发现了作者的部分手稿和乾隆时的铸雪斋钞本。今人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收入作品四百九十一篇,较为完备。

本书精选了《聊斋志异》中的四十余篇作品进行了改写,希望能较好地传递出原著的精神。

由于本书的对象为少儿读者,因此,本书所选篇目主要以少儿读者是否适宜阅读为选取标准。此外,对一些名篇中涉及的不适宜少年儿童阅读的内容和片段,本书亦适量做了删节处理。

愿广大少儿读者在蒲松龄创造的小说世界中获得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

童晓递 姚肖梅 方桦瞳人语

长安人方栋,很有些才气和名声,但举止轻佻,不太守礼仪规矩。他每次去郊外散步,看见出游的女子,总是轻浮地尾随着人家。

清明节的前一天,他偶然来到郊外散步,见到一辆小车,大红的车帘子,帷幔上还绣着花,穿着讲究的几个丫头跟着小车慢悠悠地走着。其中有一个丫头,骑着一匹小马,长得很漂亮。方栋凑到跟前仔细端详,这时车帘子掀开了,车里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衣饰华丽,美艳绝伦。方栋看得眼花缭乱,实在舍不得把视线从她身上挪开。他紧紧地跟着车子,时而在前,时而在后,一连跟了好几里地。

这时,突然听到女子招呼那漂亮的丫头靠近车子,说:“把我的帘子垂下来!不知哪儿来的轻佻男人,一个劲儿往车里偷窥。”丫头于是放下车帘,满脸怒容地对方栋说:“这是芙蓉城七郎君新婚的夫人回娘家,非普通农家妇女,岂是让你这个秀才随便偷看的?”说罢,丫头从车辙下撮了一把土向他扬去。方栋顿时被土蒙住了眼睛。待他揉揉眼再睁开看时,车马早已没了踪影。

方栋带着惊惶和疑惑回到了家中。不多久,他感到眼睛不舒服,便请人来看,一检查,发现他的眼球上生了一块阴翳。过了一夜,眼睛更难受了。眼泪簌簌簌不停地往下流着,阴翳也越长越大,几天以后,竟长得和铜钱一般厚了。而右眼睛上干脆长起了一个螺旋形的肉瘤。方栋不知用了多少药,可怎么也治不好。这可把他给憋闷死了。

方栋开始忏悔自己的过错了。他听说《光明经》能够解除患者的痛苦,便持一卷佛经请人教他诵读。开始诵读的时候,还有些烦躁,时间一长,就慢慢安定下来。于是,早晚没事的时候,他就盘腿打坐,手捻佛珠诵读经文。这样坚持了一年,他感到脑子里的一切杂念都没有了。

一日,方栋忽然听到自己左眼里发出像苍蝇叫一样的细小声音说:“这里像漆一样的黑,真让人忍受不了!”右眼里有声音回道:“我们一起到外面溜达溜达,出口闷气。”渐渐地,他又感觉两个鼻孔里像有虫子在爬似的发痒,似乎有东西从那里爬了出来。过了一阵,那东西又爬回来,通过鼻孔钻到眼睛里面。于是,他又听见它们说:“好久没到花园里去看看了,珍珠兰都干死了!”

方栋平日最喜欢兰花,在花园里种了很多,自己也经常去给它们浇水。自从他双目失明以后,已有很久没有过问过浇花的事情。现在方栋忽然听到这些话,马上就问妻子:“怎么让园子里的兰花干死了?”

妻子问他打哪儿知道的,他就把刚才听到的话告诉了她。妻子赶忙跑到花园里,一看,兰花果真干死了。她觉得很奇怪,就悄悄地藏在屋里,等着看再发生什么事情。

不久,果然有两个不及豆大的小人又由丈夫的鼻孔中钻了出来,悠悠然走出门去,直至看不到他们的身影。过不多久,两个小人手拉手又走回来了。他们跃上了丈夫的脸,如蜜蜂入巢、蚂蚁进窝一样,钻进了他的鼻孔之中。

如此过了两三天,方栋又听见左眼里说:“由隧道里走太绕弯,来往真不方便,干脆我们自己来开个门吧!”右眼里回答说:“我这边的墙太厚,太难打开了!”左眼里说:“我试着开个门儿,要是打得开,你跟着我一起走。”

方栋觉得左眼里隐隐地像被什么抓裂了,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突然能看见屋里的摆设了。他赶忙把这件喜事告诉了妻子。妻子仔细看他的眼睛,原来在左眼的阴翳上,破了一个小孔,露出亮晶晶的黑眼珠,好像裂开的花椒壳露出花椒子似的。过了一夜,阴翳全部消失了。再仔细看,左眼竟然有两个瞳仁,但右眼还是长着个螺旋形的肉瘤。这才知道,两个瞳仁合住在一只眼睛里了。

方栋虽然瞎了一只眼,可是比起两只眼的人来,反而看得更清楚了。从此以后,他对自己的举止十分注意。乡里人也称赞他的品行端正了。

王六郎

在山东淄川的北郊,住着一个姓许的渔夫。每天夜里,他都带壶酒去河边,边饮边打鱼。喝酒之前,他总要先斟一杯浇在地上,祷告道:“请河里的淹死鬼也来干一杯吧!”这已成了他的习惯。说来也怪,每当别人一条鱼也捞不着的时候,他竟然能够捕个满筐。

一天夜里,他正在河边饮酒。一个少年走到他的身边,徘徊良久。他为人热情,一人喝酒也闷得慌,便邀少年同饮,少年也爽快地答应了。

天亮时分,他见网里一条鱼也没有,心里有些失望。少年起身道:“让我到下游为你赶鱼去吧!”说罢飘然而去。

不一会儿,少年又回来了,道:“大群的鱼来了!”果然,他听到水中有鱼儿“呷呷”吐水的声音。他连忙收网,一看,里面都是一尺多长的大鱼,高兴得他一个劲儿地向少年道谢。

少年要走了,他送给少年鱼,少年不肯接受,道:“我屡次喝您的美酒,难道为您做这点小事还要报答吗?如果您不讨厌我的话,我就常到这儿和您喝酒捕鱼。”“我们才在一起喝了一次酒,您怎么说‘屡次’呀?如果您肯常来,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只是没有什么好东西款待,惭愧惭愧。”他说。

临别时,他问少年叫什么名字,少年道:“我姓王,没有名字,就叫我王六郎吧。”

次日,他卖了鱼,又多打了些酒。晚上他赶到河边时,王六郎已经先等在那儿了。两人在一起痛快地对饮起来。六郎喝完几杯酒,就又去为他赶鱼。

他们就这样过了有半年光景。

一日,六郎忽然不舍地对他道:“自打小弟结识您以后,我们的交情胜过了亲兄弟,可是现在我们就要分手了。”

他吃了一惊,忙问:“此话怎讲?”

六郎欲言又止,吞吞吐吐了半天才说:“我们两人感情这么好,小弟要说了真话您不会太惊讶吧?今天就要分手了,我不妨明白地告诉您吧。我其实是个鬼,因为生前爱喝酒,有一次喝得醉醺醺的,掉在河里淹死了,到现在已经有几年了。以前您的鱼打得比别人多,那就是我为了报答您平日洒酒相祭之情,暗地里帮您赶的。明天,我的罪就受满了,有一人来当我的替死鬼,我就可以去投生。咱们只有今天一晚上的聚会了,所以我心里很难受。”

他刚听这话确实有些害怕,可是想到平日相处得那么亲密无间,也就不害怕了。他想到分别就在眼前,不由得流下了眼泪。他给六郎斟了一杯酒,道:“六郎,请喝下这一杯酒吧,不要再难过了。我们交情这么好,相识不久却又要分别,实在让人心里难受。可是你的罪孽受满,要投生为人,那正是值得庆贺的事啊!我们要是再悲哀难受就太没道理了。”

于是,他和六郎就抛开别离愁绪,又开怀痛饮起来。他道:“兄弟,明天是什么人来顶替你呀?”六郎答道:“大哥,您在河边上看着,日头当午的时候,会有一个妇人淹死在河里。她就是我的替身。”他们一直喝到鸡鸣,才挥泪分手。

次日,他早早来到河边,等着看这件怪事。果然,日头当午的时候,一个妇人抱着个小孩来过河。她刚走到河边,一失足就滑到河里,怀中的孩子却抛在岸上。孩子小手小脚乱踢蹬着大哭起来,妇人在河里挣扎着,沉下去又冒上来。最后,她水淋淋地爬上岸,坐在地上缓了一会儿气,就抱起孩子走了。当妇人掉在河里的时候,他很不忍心,想跑过去救她,但想到这是六郎的替身,才抑制住自己,没有去援救。后来妇女自己爬上岸,他开始怀疑六郎说的话不灵验。

傍晚的时候,他来到老地方捕鱼,六郎又来到他的身边,道:“我们又相聚了,暂且不分手了。”他问为什么。六郎道:“那个妇人本来已经替我死了,但是我可怜她怀抱中的孩子。母亲要是死了,孩子也活不了。为了替代我一个人,牺牲两条性命,实在于心不忍,所以我又放她回生了。只是往后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有人再来替我。这也算咱哥俩的缘分没尽吧!”他听罢,叹道:“你的这片好心,一定能感动天帝的!”

从此,他们两人又和以前一样日日相聚。但没过几天,六郎又来和他告别。他以为六郎重新找到了替身。但六郎说:“这次不是了。上次我的一点儿善念,果然被天帝知道了。现在天帝命我掌管招远县邬镇,马上就要去赴任。大哥倘若不忘我们之间的老交情,就来看看小弟,别嫌路远道险啊。”“你平素为人正直,现在成了神,实在让人高兴。但是人神之间不能相通,就是我不怕路远道险,到了你那儿,可我们怎么才能相见呢?”“大哥,你只管来吧,不必担心那些。”

临别时,六郎又几次三番地叮嘱他来看望自己。

回家以后,他便打点行装准备着到招远县去。可是他的妻子却笑道:“这一去有好几百里路,就是找着了那个地方,只怕一个泥塑的土地爷也不能和你说话呢!”

他没听妻子的讥笑,硬是跋涉了几百里,来到了招远县。一打听,果然有个邬镇。他又寻到了邬镇,找了客店住下,又向店主人打听土地祠在哪儿。店主人猛一惊,问道:“您这位客人是不是姓许呀?”“是啊!您怎么知道的呢?”他也感到很惊奇。“您是淄川人吧?”“是啊,是啊。您是从哪儿知道的呢?”店主人也不答话,三步并成两步地跑了出去。

没过多久,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来了好些人。他们把他团团围了起来。他更惊讶了。大家便道:“几天前的夜里,我们大家都梦见土地爷说:‘我有一位姓许的朋友,从淄川来看我,这两天就到,请你们帮助他凑些回去的路费。’所以,我们已经在此恭候您几天了!”

他也感到事情很奇怪,就来到土地祠向六郎献祭并祝祷:“自与您分别以后,白天黑夜都在挂念着您,现在我赶来看您,总算实践了我们往日的约定。又承蒙您托梦给这里的百姓,我心里很是感激。惭愧的是我也没带什么好东西,只有一杯薄酒,如果您不嫌弃的话,就像过去我们在河边那样,再干一杯吧!”

说完他焚化了纸钱。顷刻间,土地神的座位后面刮起了一阵风。风在他面前旋转了好一会儿才散去。

这天晚上,他梦见六郎来了。六郎穿戴整洁,和以前大不一样。六郎向他致谢道:“大哥从那么老远来看望我,小弟我高兴得都流下了眼泪。只是因为我做着这个小官,想和大哥见一面都不太方便了。我们离得这么近,却像隔着千山万水,实在让我心里难过。我们这地方的居民要送您些薄礼,也算是我对以往交情的一点表示。等您要回家的时候,小弟当送您一程。”

在邬镇住了几日,他想要回家了。乡亲们诚恳地挽留他,早晨请,晚上邀,每天吃饭要换几家主人。他又住了几日后,执意要走了。乡亲们都争着给他送礼,把他的包裹装得满满的。

临行那天,镇里的老人、孩子都赶来为他送行。大家刚送他出村口,忽然刮起一股羊角旋风。羊角旋风跟随着他走了十几里路。他便对着羊角旋风拜谢道:“六郎啊!你要多多珍重,不要再远送了。您有一颗仁爱的心,自然能为这里的百姓造福。我也就不多嘱咐了!”风又盘旋了好久,才慢慢离开。乡亲们见此情景都很惊讶。

他回来以后,家中富裕了一些,便不再打鱼了。

后来,他碰到招远的人,问起王六郎的事,都说他特别灵验,有求必应。

劳山道士

县城里有个姓王的读书人,在家排行老七,别人都叫他王七。他是个不愁吃喝的富家子弟,却从小就非常向往修道成仙。后来,他听说劳山上有许多仙人,就兴冲冲地背着行李前去拜师学道。

他登上一座山顶,那里有一座道教的庙宇,环境十分幽静。只见一个道士,盘坐在蒲团上,银发披肩,精神抖擞,满面红光,看上去很有点仙气。王七赶忙上前恭恭敬敬行礼。一番攀谈后,王七感到道士讲的道法十分精深,非同一般,就请求拜道士做师父。

道士说:“你从小娇生惯养,恐怕是吃不了苦吧?”

王七赶忙说:“弟子能吃苦,一定能吃苦!”

道士的门徒很多,傍晚悉数回来。王七与他们见面行礼后,便留了下来。

次日一大早,道士把王七叫了去,交给他一把锋利的斧子,让他跟着大伙儿一起去砍柴。王七毕恭毕敬地听从了师父的吩咐。

过了一个多月,王七的手上和脚上都磨起了一层层老茧。他实在忍受不了这个苦,就想偷偷地溜回家去。

这天晚上,他砍完柴回到庙里,见两个客人和师父在一起喝酒。这时,天已经黑透了,还没有点上灯火。师父就拿张纸,剪成圆镜的样子,随手粘贴在墙上。一会儿,那张纸放出了月亮一样的银辉,光鉴毫芒,把整个屋子都照亮了。众徒弟们在一旁听候使唤,忙碌地来回奔走着侍候师父和客人。

一个客人说:“这样好的月夜,如此痛快的酒会,总该大家同乐才对。”说罢,从桌子上拿起一壶酒,赏给了众徒弟,让他们喝个够。

王七心想:我们有七八个人,酒壶这么小,怎么可能大家都喝个够呢?大家各自找来了杯子和碗,抢着给自己倒酒,生怕喝不到。这酒壶也真有意思,大家没完没了地往外倒酒,可壶里仍旧是满满的。王七觉得十分惊奇。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客人又对道士说:“多谢您赏了个月亮照着喝酒,但喝闷酒总感到美中不足,我们为什么不请嫦娥来呢?”说罢,拿起一根筷子,投进墙上的纸月亮里。

只见明月中隐隐约约有个美人,袅袅娜娜地飘了下来。起初美人还不到一尺长,及至落到地面,就和平常人一样高了。

这美丽的嫦娥身材十分苗条。她翩翩起舞,跳完舞又唱道:“神仙呀神仙,大家都应该回到美丽的人间,为什么偏偏留我在广寒宫里?”歌声清越悠扬,如同洞箫的声音一般。

唱罢,她轻盈地旋转着,一下子跃上了酒桌。徒弟们正看得出神,那嫦娥已经变回了一根筷子。师父和客人都快活地哈哈大笑起来。

一个客人说道:“今天晚上玩得太高兴了!可我酒量有限,有些喝不下了。请你们到月宫里给我饯行好吗?”

于是三个人就带着酒席,慢慢地飞进月亮里去了。徒弟们看见他们三个人坐在月亮里喝酒,连眉毛胡子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镜子里的人影一样。

又过了很久,月光渐渐暗了。当徒弟们点上蜡烛走来时,就只剩下道士独自一个人坐在屋里,两个客人早已不见踪影了,桌上还留着剩菜。再看那墙壁上的明月,不过是圆镜般的一张纸罢了。

道士向众徒弟问道:“你们都喝够了吗?”“喝够了。”“喝够了就该去睡觉,不能耽误了明天的劳动。”

众徒弟答应着,纷纷退了下去。

王七目睹了眼前发生的一切,暗自高兴和羡慕,想回家的念头就打消了。

这样过了一个月,他又吃不消整天打柴的苦了。而道士也根本没有传授一点法术给他的意思。

王七急不可待地想着回家,于是就跑去向师父辞别:“徒弟我跑了几百里路,特地赶来拜您为师,纵然不能教我长生不老,您也应该教我一点小本领,安慰一下我这诚恳求教的心吧?可是两三个月过去了,弟子不过是每天早出晚归地打柴。弟子过去在家的时候,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呀!”

道士笑着说:“我早就说你是吃不了苦的,结果还真是这样。那好,明天一早你就走吧。”“徒弟干了几个月的活,只求师父略为传授一点小本领,也算这趟没白来呀!”“你想学什么法术呢?”“我常见您能穿过墙壁走路,只要能学到这个‘穿壁术’,我就满足了。”

道士笑着答应了,就把口诀教给他,叫他照着念诵。等他念完,道士喊道:“进去!”

可是王七面对着墙壁迟疑着,不敢走过去。

道士说:“试试看,走进去!”

王七按照他的话慢慢地走过去,可是走到墙壁前又不由自主地站住了。

道士说:“你低下头向着墙壁猛冲进去,不要迟疑不前!”

王七果然后退了几步,然后低下头直往墙壁奔去。到了墙壁那儿,只觉得空空荡荡,如同没碰着东西似的。回头一看,自己果然已经在墙外面了。他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进屋拜谢了师父。

道士对他说:“你回家后,不要仗着这点本领搞歪门邪道,否则就不灵了。”

次日,道士给了他一些路费,让他回家了。

王七到家后,神气活现,对妻子吹嘘说遇到了仙人,学会了仙术,再硬的墙壁都挡不住。妻子不相信,王七就当场表演给他看。

他按照师父传授的那套方法,先离开墙壁几尺远,然后向墙壁猛跑过去。没想到,脑袋瓜子一下子撞到了坚硬的墙壁上,猛地跌倒在地下。

妻子赶紧把他扶起来。一看,脑门上鼓起了个鸭蛋大的疙瘩。妻子笑他胡乱吹牛。

他又气又恼,破口大骂道士没安好心。

蛇人

东郡有个人,以耍蛇卖艺为生。他驯养了两条蛇,可以娴熟地差使它们。这两条蛇的颜色都是青的,大的被称做大青,小的唤做二青。二青额头上有一个圆圆的红点儿,尤其机灵听话,左盘右旋,让它怎样就怎样,技艺十分高超。蛇人对它的喜爱,远远胜过对其他的蛇。

第二年,大青死了。蛇人想再找一条蛇来补它的缺,但总是没有适当的机会。有一天晚上,蛇人旅行在外,借宿在山林中的一个寺院内。次日,天刚亮,当他打开蛇笼时,不禁惊慌失措:二青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蛇人四处搜寻,大声呼唤,可是连个影子都没有发现。从前,每逢途经茂林密草的时候,蛇人总要放二青出笼,让它自由自在地玩上一会儿,玩够了,二青会自己回到笼里。因为这个缘故,蛇人还抱有一线希望:二青或许会像往日一样玩够了自己跑回来的。可是,日头渐渐升高了,还是没有一点二青的踪影。蛇人绝望了,只好伤心地挑起担子上路。

他走了不一会儿,忽听到附近灌木丛中有声音刷刷作响。于是,他不由得停住脚步惊讶地回头望去。哈,原来是二青回来了。他高兴极了,简直如获珍宝,赶快放下担子停在路旁等候。

二青来到了蛇人的跟前。再看它身后,还尾随着一条小蛇。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疼爱地说:“我还以为你离开我,永远不回来了呢!这一起来的小蛇,是你带给我的吧?”他随手拿出食物喂二青和那小蛇。小蛇吓得直哆嗦,不敢去吃。二青像主人招待客人一样,把食物含在嘴里,再喂给那小蛇。这时,蛇人再去喂小蛇,它才肯吃了。吃完食,小蛇与二青一同钻进蛇笼中。

蛇人把它们挑回家去训练。小蛇盘旋转折都很合规矩,它的灵敏不次于二青,耍蛇人就为它取名叫小青。从此以后,蛇人带着它们到各地去卖艺,赚了不少的钱。

通常,蛇人驯养的蛇,不能超过二尺,否则身体就会笨重不灵活,这时就应该换蛇了。可是,这二青十分驯服,蛇人实在舍不得抛弃它。转眼又过了两三年,二青已经长得三尺多长,盘成一团,硕大的身躯能把蛇笼塞得满满的。蛇人没办法,只好狠心把二青舍掉。

这天,蛇人来到山东淄川东山里。他从笼里放出二青,拿出最好的食物让它吃了个够,然后说了一大堆祝福的话,让二青就此离开。二青离开了不一会儿,又爬了回来。它在蛇笼外蜿蜒爬行,很是恋恋不舍。

蛇人挥着手对它说:“你走吧!人世间没有百年不散的宴席。从此以后,你要隐身在深山大谷里边,以大自然为家、慈善为本,将来一定会成为神龙的。这又黑又狭的笼子,哪是你久居之地啊。”

二青听后这才走了。蛇人目送着二青远去。不一会儿,二青又回来了。主人挥手让它走,它也不走,还用头去撞那蛇笼。小青也在里边撞得笼子噔噔作响。这时,蛇人才醒悟过来:莫非它是要和小青告别?于是,蛇人就打开了蛇笼。小青一下子钻了出来,和二青把头交缠在一起,互相吐着鲜红的信子,好像是在说着告别的话。完了,就一同蜿蜒地爬走了。蛇人还以为小青也跟着走掉不会回来了,可是不一会儿,小青就孤单单地返了回来,径自钻入笼内歇下了。

打这以后,蛇人一直在物色着好一点的蛇来和小青做伴,但总也找不到。日子久了,小青也渐渐长大,不能再耍戏了。后来,蛇人又搞到一条蛇,尽管也很听话,但总是不如小青那么理想,可是小青这时已经长得比小孩的胳膊都粗了。

起初,在山中砍柴的樵夫还时常见到二青。又过了好些年,二青越发大了,身躯如碗口般粗,竟有好几尺长,渐渐地就常出来追逐过路行人,吓得人们互相告诫,谁也不敢再走这条路了。

一天,蛇人正好途经此地,一条大蛇突然旋风似的蹿了出来,蛇人吓得狂奔起来。蛇则在后面拼命地追。蛇人回头一看,蛇马上就要追上了。可是仔细一瞧,那蛇头上清清楚楚地印着一个圆圆的红点儿。他猛然想到这是二青,于是赶忙放下挑子,大声呼唤着:“二青!二青!”蛇立即站住,昂头呆了半天,然后蹿过来,缠到蛇人的身上,好像以前耍蛇时的样子。蛇人明白二青这是亲昵的表示,并无恶意。无奈二青这几年身体长得非常庞大,他实在消受不了它的缠绕,便一下子扑倒在地上。二青见此情景,这才把他松开。随后,二青又用脑袋撞那蛇笼,蛇人明白了它的意思,就打开了笼子,放出小青。两条蛇见了面,又互相交缠在一起,好像饴糖似的,很久很久才散开。

蛇人这时对小青说:“我早就有意与你分别,今天你总算有伙伴了。”又对二青说:“它原来是你请来的,那么今天还请你带它去吧。我再嘱咐你们一句话:深山老林是不会缺少吃喝的,你们从今以后再不要为非作歹,搅扰行人了,不然就会受到上天惩罚的。”

二青和小青垂下头来,好像接受了主人的忠告。随后,它们看了看远方,大的在前,小的随后,往深山爬去了。它们走过的地方,草丛树林都纷纷向两边分开。蛇人久久地伫立在那儿,看了很久,一直到看不见才离开。

从此以后,这条路又像早先那样太平无事了。那两条蛇也不知去向。

狐嫁女

山东历城有一位姓殷的吏部尚书,他年轻时,家境贫穷,人却很有胆略。历城城里有一所达官贵人的豪华府第,占地有几十亩,里面高楼广阁,连垣相接。但由于经常闹神闹鬼,没人敢住。日子久了,庭院里都长满了蒿草,就连大白天也没人再敢走进去看看了。

这天,殷生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其中有人开玩笑说:“谁要敢在那个院子里住一夜,咱们大家伙凑份子请他吃饭。”

殷生听了,一跃而起,道:“这有什么难的!”说罢,携一床草席径自前往。

大家把他送到那所宅院的大门口,笑言:“我们暂且在这儿等你,如果看到什么,你赶快喊我们啊。”

殷生也笑着说:“要是真有什么鬼怪狐精,我就捉来当证据了。”

殷生进得院内,只见庭院里密密麻麻长满了野草,把路径都掩盖得看不见了。此时正值上弦月,他借着昏黄的月光前行,倒也能辨认出屋门窗户来。他用手摸着墙壁,穿过几座院落,来到了后楼前。接着,他登上观月台,看见月儿已经半隐在西山背后,只露出微微的月光。他坐了半天,没有发现一点怪异的东西,心中不由得暗笑起传言的荒谬。干脆,他把草席铺在台上,找了块石头做枕头,仰面躺着欣赏起天上的点点繁星来。

至一更将尽,他迷迷糊糊欲睡时,忽然听到楼下有嚓嚓的脚步声,顺着台阶而来,渐渐近了。殷生佯装睡熟,却悄悄睁眼观察,只见一个穿青色衣服的丫鬟,挑着一盏莲花灯走上月台。

丫鬟突然发现殷生,吓得赶紧往回退走,一边还悄声对后面的人说:“这里有生人!”

又听台下有人问:“是谁呀?”

丫鬟答:“我也不认识。”

不一会儿,一个老翁走上了月台。他靠近殷生仔细端详了一番,道:“这是殷生,将来要当吏部尚书的。他已经睡熟了。快办我们的事吧。殷相公豪爽大度,大概不会怪罪我们的。”说完,就和提灯的丫鬟进入后楼,把各层楼门全部打开了。

接着,又来了许多人。楼上灯火辉煌,明如白昼。

殷生略略翻了一下身,打了个喷嚏。

老翁听到后,知道他醒了,就赶快走出楼门,跪在他的面前说:“小人有个姑娘,今天夜里要出嫁,没想到触犯了贵人,请您不要怪罪才好。”

殷生忙站起来,拉起老翁道:“不知道今天夜里您这儿办喜事,所以没带贺礼来,惭愧惭愧。”“您这样的贵人光临,能为我们驱邪避凶,实为幸事。如果您肯赏光参加小女的婚礼,那我们可就太荣耀了。”

殷生高兴地答应了。他随老翁走进楼里,只见陈设装饰得特别华丽考究。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走出来,向他行礼,老翁介绍道:“这是我的老伴儿。”殷生忙恭敬地还礼。

不一会儿,笙管笛箫热闹地演奏起来。有人奔上楼来报告道:“来啦!”

老翁赶快走出去迎接,殷生也站起来等待着。转瞬之间,好几对大红灯笼引导着新郎走进楼来。新郎年纪大约有十七八岁,生得眉清目秀,神采奕奕。老翁让新郎先给贵客行礼。新郎一看,还以为殷生是婚礼的主持人呢,赶忙施了礼。接着是老翁与女婿之间互相见礼。最后行礼完毕,大家才入席落座。不一会儿,许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丫鬟纷纷走上来摆菜端酒。屋内酒香扑鼻,热气蒸腾,金盘玉碗和桌案交相映照。

酒过几巡后,老翁叫丫鬟请小姐出来见客。丫鬟答应着进后堂去,可是半天不见新娘出来。老翁亲自站起来,撩着绣花帷幔催促。

不一会儿,新娘在几个丫鬟、老妈的搀扶下出场了。顷刻之间,环佩叮咚作响,满屋散发出阵阵如兰似麝的香味儿。老翁命新娘向客人行礼。新娘行过礼,便坐在了母亲的身边。殷生看了一眼新娘,只见她头戴翡翠凤钗,耳环闪闪发光,长得美丽无比。随后,继续喝酒。斟酒用的大金杯可以容下几斗酒。殷生心里想:这东西世上少见,正好拿给同伴们当证物,就把一只大金杯偷偷地塞进衣袖里,然后假装喝醉,趴在酒案上佯睡。

又过了一会儿,他听到新郎告别起身。随即响起一阵笙管器乐的声音,接着,人们纷纷下楼而去。然后主人开始收拾杯盘酒具,发现少了一只大金杯,就各个角落找,却怎么也找不到。有人悄悄说起睡着的殷生,老翁赶忙告诫他们不要乱议论,唯恐被他听到。

又过了好一阵子,屋里屋外都静下来了。殷生这才站起身来。楼中已经没有了灯光,四处黑洞洞的,只有酒和脂粉的香味儿充满了楼阁。这时,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他就从从容容地走出后楼。摸摸袖子,金杯还在里边。

殷生走回大门口,朋友们已经等在那里了。他们怀疑他是夜里逃出来,一大早又进去的。殷生就把金杯拿出来给他们看,大家都愣了,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殷生把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大家。大家也觉得一个贫穷的书生不可能有如此贵重的金杯,这才相信了他的话。

后来,殷生考中了进士,被派到肥丘做官。肥丘一个姓朱的富人请他赴宴。席间,主人命仆人去取大酒杯来,可是仆人进去好久还不出来。过了会儿,一个贴身家童出来,凑到主人的身边悄悄说了些什么,主人脸上立刻现出怒容来。又过了一会儿,仆人捧出大金杯来劝客人饮酒。殷公仔细一看,金杯的款式花纹,都和那次狐精办喜事时用的一模一样。他非常惊讶,就问主人这杯子是由哪儿制作的。主人说:“这金杯共有八只,是我父亲在京城里做大官时找最好的工匠制造的。这是家传的宝物,一直封藏着舍不得使用,这次只是因为您光临我家,才让仆人打开箱子取出来用,谁知现在只剩下七只了。我疑心是仆人偷的,可是封存十年的尘土一点没动,箱子不像被打开过,这事情还真不可理喻!”

殷生笑曰:“那就是金杯生了翅膀飞走了!只是,家传的珍宝不应当丢失,我也有一只金杯,和您家的杯子很有些相似,那就把它赠送给您吧!”

酒宴之后,殷公回到官衙,找出金杯马上送到朱家。主人仔细一看,就是自己丢的那只,不觉吓了一大跳。主人亲自到殷公府道谢,并问这只杯子是怎么到殷公手里的。殷公就从头到尾把这只杯子的来历说了一遍。这才知道狐精能摄取千里以外的东西,可是用过之后不敢留下,还必须送还原主。

娇娜

书生孔雪笠,是孔圣人的后代,为人和善,擅长诗词。他有个好朋友在天台当县官,写信来约请他去玩一玩,他便去了。到了天台,没想到朋友已经去世。孔生失去了朋友的接济,没有钱,回不了家,就流落到一个庙里,给和尚抄写佛经,混口饭吃。

庙的西边大约一百多步远的地方,有一所大宅子,房主人单先生原来是个富家公子,后来,因打官司,把家产都花光了。他家人口少,住不了这么大的宅子,就搬到乡下。于是,这个宅子就再也没人去住了。

这天,大雪纷飞,外面静悄悄空无一人。孔生出门去赏雪,不经意间经过单宅大门。此时,一个面目清秀、风度翩翩的美少年正由单宅门内出来。他看到孔生,赶忙过来行礼。寒暄了几句后,他邀孔生到家中小坐。孔生很喜欢这个少年,便痛快地答应了他的邀请。

进得门来,见房屋虽不很高大,但布置得相当雅致。屋中到处都悬着织锦的帷幕,墙壁上挂着许多古人的字画。案头上放着一部书,书签上写着《瑯嬛琐记》几个字。孔生随手翻了翻,内容竟是他从来没有读到过的。因为少年住在单家的宅子里,孔生认为少年就是房子的主人,所以,也就没有去打听他的家世经历等等。可这位少年倒仔细地询问了孔生的来历,并对他的处境很是同情。少年便劝孔生收些学生,以此维持一下生计。孔生叹气道:“唉!我是个流落在外的人,无亲无故的,谁肯为我介绍学生呢?”

少年说:“倘若你不嫌我笨,我就愿意拜你为师。”

孔生很是高兴,但他不愿做老师,只答应以朋友相处。

孔生问少年:“你家的大门为什么老是锁着?”“这是单宅的房子,前阵子因为单公子住在乡下,房子没人住,就空了。我姓皇甫,祖籍陕西,因老家被野火烧了,现在暂时借住在此。”

孔生这时才知道少年并不姓单。当天晚上,他们聊得非常投合。皇甫公子就留孔生睡在一张床上。

天刚擦亮,书童进屋生火。公子先起床,进了内宅。孔生却还围着被子在床上坐着。

书童进来告诉他:“老太爷来了!”

孔生一听,急忙起床。这时,一个白发老人已走进屋内来了,他很殷勤地向孔生道谢:“先生,您不嫌弃我那顽劣的儿子,才赏脸教导他。小儿初学写作,可别因为您和他是朋友,就把他当做同辈看待啊!”

老人说罢,送给了孔生一件锦缎的衣服、一顶貂皮帽子,还有鞋、袜各一双,并看着他梳洗完毕,才吩咐摆上酒饭。孔生看到屋内的座床、几案、桌裙椅垫,都是光彩夺目,但却叫不上名称来。几杯酒后,老头儿起身告辞,拄着拐杖缓缓离去。

一日饭后,公子拿出自己的作业,给孔生看,孔生一看是些古文,并没有当世流行的八股文。他便问公子为什么不写写八股,公子笑着说:“我不想考试做官。”

黄昏的时候,他俩又在一起喝酒。公子说:“今晚咱们玩个痛快吧,明天可就不允许这个样子了。”说罢他便叫来书童,“看看老爷子睡了没有?要是睡了,你偷偷地把香奴叫来。”

不一会儿,书童抱着个装着琵琶的绣花袋子来了。随后,进来个穿着红衣的漂亮丫头。公子命她弹一曲《湘妃》。这个丫头用象牙拨子勾动琴弦,顿时琵琶便发出清烈激扬的声音,而弹奏的这首曲子则是孔生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公子又命丫头用大杯劝酒。这样,他们一直玩到三更,才算作罢。

次日一早,两人又在一起读书了。公子非常聪明,书只要看上一遍就能背诵。只两三个月,便能写诗了,而且文章写得特别精彩。他们又约定每读五天书,便喝一回酒,而且每次都招呼香奴来陪伴。

一天晚上,孔生喝酒喝到半醉的分上,就两眼直勾勾地看着香奴。公子一下子便明白了他的心意,道:“这香奴是我老父亲养的丫头。因为孔兄您孤身在外,没有家属照顾,我就早已替您考虑这个问题了,不久将给您介绍一个佳偶。”“如果您肯为我物色对象,一定要像香奴那样的才好呢!”

公子笑道:“您这人真是‘少见多怪’啊!要是香奴这样的就是最好的,那您的愿望也就很容易满足了!”

在这里住了已经有半年了。一天,孔生想到郊外去玩玩,走到大门那里,只见门上挂着锁。他问公子这是为什么?公子说:“父亲怕我到外边去闲逛,不能专心学习,所以把门锁上,免得客人打扰。”孔生听了,也安下心来,不再想出门了。

转眼之间,夏天来了,天气变得非常热,他们便搬到花园的亭子里去住。孔生的胸口上,忽然肿起桃子大的一个疮来,只一夜,就长得像碗口那么大了,疼得他哇哇大叫。公子早晚都去看望孔生的病情,急得吃不下、睡不着。又过了几天,疮肿得更厉害了。孔生痛得吃不下东西。

老人听说孔生病了,也前来探望。父子二人看孔生那痛苦的样子,不觉相对叹着气。还是公子先发话说:“儿前天夜里想起娇娜妹妹能治疗先生的病,我已经派人到外祖母家接她回来,可又为什么这么久还没来到呢?”

说话之间,书童进来禀告:“娜姑回来了,姨和松姑也一同来了。”

父子二人赶快去迎接客人。不一会儿,公子就带着妹妹来看望孔生。这位娇娜姑娘大大的眼睛,流露出聪明的神态,身材窈窕而匀称。孔生一见她,顿时忘了痛苦呻吟,觉得精神也好了起来。

公子指着孔生向娇娜介绍说:“这是哥哥的好朋友,也就和你的亲哥哥一样,请妹妹替他好好治一治吧!”

娇娜收敛起害羞的表情,撩起长袖走到孔生的床前为他按脉。娇娜按脉当儿,孔生闻到娇娜身上比兰花还香的味道。娇娜笑着说:“心脉动了,是该患这种病的。不过,虽然症候危险,但还可以治疗,只是疮已经结成了块,得划皮挖肉了。”

娇娜一边说着,一边摘下胳臂上的金镯子,放在孔生的疮口上,慢慢地往下按去。但见疮突出在金镯外一寸多高,根部的余肿却都收在镯子里面,再不像以前碗口那么大了。她一只手撩开罗衣的下襟,解下佩刀,准备开刀。那刀刃比纸还薄。她按着金镯子,轻轻地顺着疮的根部割去,紫红色的血往四周溢了出来,把床席都沾染了。而孔生只顾贪婪地看着她的娇美的姿态,不但不觉得苦痛,反倒怕手术动得快,不能长时间地和娇娜靠近。

一会儿,烂肉就被割了下来,圆圆的好像树上削下来的瘤子。娇娜招呼旁边的人拿水来,她为孔生洗净伤口,又从嘴里吐出一个像弹子大小的红丸,放在疮口上面,按着丸子在那上边转。才一转,孔生就觉得伤口热火蒸腾;再一转,凉丝丝地发痒;转完三圈,全身都感到清凉,一直渗到骨髓里去了。做罢,娇娜把红丸含到嘴里,对孔生说:“好了!”就快步离开了床边。孔生竟一跃而起了。他不住地向娇娜道谢。

大病是治愈了,可娇娜美丽的容貌却深深地印进了孔生的脑海里。公子看出来孔生的心事,便对他说:“兄弟为大哥物色到一个好的对象了。”“谁呢?”“也是我的亲戚。”

孔生凝思良久,道:“不必了。”随后他面壁吟出两句唐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公子早领会了他的意思,对他说:“我父亲很崇拜您的才华,经常想着和您攀亲,但是我只有一个妹妹,年岁又太小。现在打算把我的表姐介绍给您。她名叫阿松,今年十八岁,长得还不错。您如果不相信,松姐明天在花园里散步,您可到前厢房等着,那时就能见着她。”

第二天,孔生照着公子的话做了。果然,他看见娇娜和一位美丽的姑娘一同来散步,那姑娘细眉粉黛,走起路来婀娜多姿,和娇娜不相上下。他十分满意,就请公子给他做媒人。

又过了一天,公子由里院出来,向孔生祝贺道:“恭喜恭喜,婚事说成了。”

不久,又为孔生安排了婚礼。结婚的当晚,锣鼓箫管齐奏,热闹非凡,连房梁上的尘土都被震得上下纷飞。孔生想着这位天仙竟然成了自己的新娘,简直以为月宫仙境也不一定就在天上了。他感到十分满足。

一天晚上,公子对他说:“您对我在学习方面的帮助,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不过,近来单公子打完官司回来了,急着要用这所房子。我家打算搬往西边,看这种情形,咱们难以再相聚在一起了。此刻,我心里很是哀伤。”

孔生听后,表示愿意和公子一同离开这里,公子却劝他还是回老家的好。孔生感到很为难,因为他已身无分文。公子道:“不用发愁,我可以立刻送您回家。”

不一会儿,老人带着松娘也来了。他送给孔生夫妇一百两黄金。公子左手拽着孔生,右手拉着松娘,嘱咐他们把眼睛闭住,什么也不要瞧。

孔生只觉得身子飘在空中,耳边风声呜呜地响着。过了好久,只听公子说:“到了!”孔生睁眼一看,果然见到了家乡熟悉的一切。他这才知道公子不是凡人。

他高兴地叫开家门。母亲看到久别的儿子和美丽的儿媳,那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当他们想到要招待一下公子的时候,公子早就不见了。

松娘对婆婆很孝顺,长得又漂亮,很快就远近闻名了。不久,她为孔生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小宦。

后来,孔生考中了进士,被派到延安府当司法官。他带着家眷去上任,母亲因为年老留在了家乡。谁知,到延安府后,孔生因为得罪了钦差巡按被罢了官,只是还有些事没处理完,所以还不能立即启程还乡。

一次,孔生偶然到郊外闲游,见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公子骑着一匹漂亮的黑马迎面过来。这公子不停地看他,当孔生仔细端详对方时,才发现原来此人竟是皇甫公子。公子勒住马停了下来,他俩见面真是又悲又喜。

公子邀他到家中小坐。他俩来到一个村子里,那儿树木高大,遮天蔽日。公子家的大门上,钉着馒头似的大铜钉,金碧辉煌,简直是贵族世家。孔生问起亲戚们的情况,才知道娇娜妹妹已经出嫁,松娘的母亲也已去世,不由得悲从中来。他在公子家住了一夜。

回家后,孔生又带着妻子和儿子前来探亲。巧的是,娇娜这时恰好也回到娘家。娇娜见到孔生一家高兴极了。她双手把小宦高高举起,一上一下地逗着玩,道:“姐姐把我们家的种都搞乱了。”

孔生向娇娜提起当年为他治病的事情,又一次向她道谢。娇娜笑道:“姐夫如今富贵了,疮口好了,竟还没忘记疼痛。真是难得。”

妹夫吴郎也来拜见孔生。孔生一家在这里住了两天,方才告别。

这天,孔生又到公子家来玩。忽见公子面带愁容地对他说:“上天要降大祸到我家头上了!不知您能不能够救救我们?”孔生虽不知将发生什么事,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公子把全家都召集起来,跪在孔生的面前不停地感谢。孔生很惊讶,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公子道:“我们不是人类,是狐仙。今天要遭雷击之灾。您要是肯以身赴难,那我们这一家子可就全能活下来。如果不能,请您抱着孩子赶快离开这里,不要受我们的连累吧!”

孔生发誓要和公子一家同生共死。

公子让他拿一把利剑站在门口,并嘱咐他说:“当雷霆轰击的时候,您可千万不要动!”孔生答应了。

果然,不一会儿,乌云笼罩,大白天刹那间变成黑夜,暗得如同一块大黑石头压将下来。皇甫公子家高大的门楼不见了,孔生只发现在一座高耸的坟山底下,有个无底的大洞。正当他惊骇发愣的时候,霹雳一声,震得山摇地动,狂风暴雨自天而降,把老树都连根拔起。孔生虽被震得耳聋眼花,却依然屹立不动。忽然,透过浓密的黑云,看见一个尖嘴长爪子的恶鬼,从地洞中抓出一个人来,随着烟雾直升天上。他一眼看到那人的衣服和鞋子好像是娇娜,便急忙跳起来,照着厉鬼就是一剑。娇娜随即坠落下来。跟着爆炸了一个巨雷,把孔生击死在地上。

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娇娜慢慢苏醒了过来。她看到孔生躺在自己身边,不禁失声大哭:“孔郎为我而死,我为什么还要活着?”

松娘也出来了,她们一起把孔生抬到了家中。娇娜让松娘捧着孔生的头,让哥哥用金簪拨开他的牙齿,自己撮着他的两腮,用舌头把红丸送进他的嘴里,又对着他的嘴往里呵气。红丸随着气流格格作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