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自我防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1 19:04:31

点击下载

作者:王启民,陈锋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便秘自我防控

便秘自我防控试读:

前言

便秘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据统计我国便秘的发病率大约为3%~5%,而老年人发病率则高达10.9%~20.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偶尔便秘,问题并不太严重,但长期便秘的困扰、折磨患者,其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因长期便秘自杀者有之,诱发肠癌者有之,肝硬化便秘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者有之,高血压便秘引起脑出血者有之,冠心病患者因“出口”不畅在卫生间诱发急性心梗致猝死者有之。经常便秘不仅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为之离开人世者,并非个案,所以这种惨痛的教训应引起世人的重视。

便秘虽然有时很严重,病因较复杂,但其是可防可治的。我们要立足于防范、重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注重作息、避免过劳、适当运动、饮食要多样化、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粗杂粮,防止食物过分精细化,定时排便、多饮水、及时就医、查找原因、综合治理,相信绝大多数便秘是可以控制的。有些便秘患者缺乏便秘的基本常识,未能及时就医,经常自服泻药“一泻了之”,后果适得其反,造成恶性循环,甚至严重后果。为此我们编写本书,书中较详尽地介绍了便秘的基础知识、家庭正确用药的途径和方法及国内名老中医的单方、验方,以及一些简便易行的日常养护技能等全方位的防控要点。

本书采用问答形式,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内容简明新颖,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可读性,适合便秘患者及其家人阅读,以期对大家有所助益。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道及读者予以指正。王启民一、基本知识(一)便秘的基本理念1.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系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可伴有一些自觉症状,如下腹膨胀、直肠排空不全感觉、矢气、食欲不振、头昏、无力等。这些主要症状在过去被认为是因肠源性“自身中毒”所致,但目前各家确信多数症状是由于局部机械作用引起神经反射的结果。

饮食摄入后,多在5秒至1分钟内通过食管,约需3~4小时通过胃,通过小肠则需5~15小时,结肠需10余小时,总共为20~40小时。一般两天以上无大便者被认为有便秘。然而排便习惯的个体差异颇大,正常人每天排便可多自1~2次或更多,少至2~3天一次,但大多数人(60%以上)为每天一次。所以便秘的诊断应考虑患者排便习惯改变和排便困难的主观感觉这两点的基础上才能作出。2.便秘是怎样形成的

便秘是多种原因所造成的一种结果,也可以是许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当进食量减少,入水量减少,吃精纯食物而少纤维素时,则易使形成的粪便干结。当结肠肌无力、软弱,运动减弱或痉挛时则使结肠内的粪便滞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大量吸收而不易排出。当腹肌、膈肌虚弱无力时,就无驱动力促使大便排出。而当排便反射的某个环节(直肠感受器→传入神经→排便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肌群)出现异常时,均可能引发便秘。

归根结底,便秘发生的基础是粪便的形成过程和(或)排出过程异常。因此,凡影响上述过程的疾病,都易导致便秘。3.粪便是怎样形成的

消化道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的管道系统,当食物进入口中,经过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结肠),就变成了身体不需要的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人们吃进口中的食物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后,还会留下一些残渣,通过小肠的蠕动把这些食物残渣和许多的水分及一些电解质推送入结肠。结肠有三种主要功能:一种为吸收功能,主要在结肠开始的一段,吸收水分(每日约300~2500毫升)和电解质(钠和钾等)。一种为贮存功能,主要在结肠的末端近肛门处,把不能吸收的残渣暂时贮存在这里。另一种为运输功能,即结肠通过自身缓慢的、节律性的收缩将结肠内容物向前推动。结肠的这种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推进的收缩运动,一种是推进性运动,这两种结肠的运动使结肠内容物充分与肠壁接触,有利于水分和其他少量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最终形成固体粪便,每天约有80~100毫升水分自粪便排出。粪便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后剩余的残渣和废物,其中含有未消化的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的黏液、消化液、胆色素、黏蛋白,以及消化道黏膜脱落的残片:上皮细胞、肠道的细菌和结缔组织。4.便秘的发病情况如何

便秘是一个常见症状,既可见于病人,又可见于健康或“亚健康”的人,既可见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胃肠道功能性改变,又可见于人体多种疾病继发便秘。通常所说的便秘,一般是指到医院求医看病的主要症状是大便干燥、排便困难、长时间不愈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是非常典型的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病症。该病症的发生与性别、年龄、体质、性格、精神、心理、饮食习惯、职业、文化、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种族、遗传等相关,据报道,人群中便秘发生率可达10%~20%。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等而使患病率差异较大(3%~17%)。便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居多,有20%~30%老年人患便秘;据北京、天津、西安地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患慢性便秘者达15%~20%;儿童,特别是偏食、不爱吃蔬菜或饮食过于精细的儿童也常发生便秘。据报道,我国儿童便秘者占综合性儿科门诊总数的5%~10%,占儿科胃肠疾病门诊的25%,功能性便秘占儿童便秘的90%以上。又如,我国台湾乳酸菌协会等单位联合调查2000多名各年级学生排便习惯的报告称:小学生中有22%每周排便3次以下,有5.6%每周排便1次以下的严重便秘。性别上以女性居多,据报道,日本女性患病率高达48%;北京地区调查结果为人群中6.07%的人患有便秘,其中男性为2.11%,女性为9.68%,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天津市区常住人口便秘的患病率为4.43%,60岁以上患病率明显增加,男女比例为1∶2.79。5.粪便是如何排出的

粪便一般在结肠前段及乙结肠段停留时间较长。排便的过程大致分为两个步骤:(1)粪便向前推进以充满直肠。

这涉及复杂的神经-体液机制控制下的结肠运动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从横结肠开始的推进性集团蠕动每天发生3~4次,使粪便进入直肠,引起欲排便的感觉。这种蠕动是由胃-结肠反射引起,故常发生在进食后。一般,正常人多形成了在每天早餐前后排便一次的习惯。如果这个推进过程由于机械性肠梗阻或蠕动功能减弱和紊乱而发生了障碍,则可以发生便秘,甚至是顽固性便秘。特别当左结肠蠕动减弱或有分节性非推进性收缩时,粪便在结肠内停留过久则水分被吸收过度而变为干便,使排便更为困难。(2)直肠的排空 粪便充满直肠后即发生便意。

排便动作是受大脑皮质和腰骶部脊髓内低级中枢所调节,通过腹肌、膈肌、直肠和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协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这个过程一部分是随意的,一部分是不随意的。例如由于工作、旅行、生活规律的改变、情绪抑郁、过度疲劳,以及局部病变,如痔疮、肛裂等,使正常便意受到抑制;又如老年、体弱、神志模糊、脊髓神经病变等,或缺乏便意,或无力排便;这些都可引起便秘,并被称为排便困难或直肠性便秘。肛管和直肠的狭窄或梗阻性病变(肿瘤、粪块和异物堵塞等)也可引起直肠排空障碍。6.器质性便秘的原因(1)结肠、直肠和肛门病变:良性和恶性肿瘤、炎症性和肉芽肿性病变(克罗恩病、阿米巴肠病、结核、结肠憩室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以及少数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引起结、直肠狭窄和肠动力障碍)、肠系膜血管梗死、硬皮病、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病)、先天性无肛和直肠闭锁、痔疮、肛裂,以及肠外肿块压迫、粘连、疝嵌顿等。(2)腹膜炎、感染性毒血症等引起的肠麻痹和脱水。(3)全身性疾病及状况: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钙状态、铅中毒、糖尿病、尿崩症,以及老年体弱(腹肌软弱)等。(4)神经系统病变:截肢、脊髓痨、多发性神经根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昏迷等。7.功能性便秘的原因(1)妊娠:妊娠后期平滑肌动力减低,这可能是由于黄体酮的作用所致。(2)生活规律的改变、情绪抑郁或过度紧张、疲劳过度、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精神病等。(3)结肠功能紊乱,特别是痉挛性便秘。(4)食物过少或过精,缺乏纤维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易引起便秘。(5)某些药物,例如鸦片、吗啡、可待因、抗胆碱能和神经节阻断药、镇静剂、抗郁剂、某些制酸剂(碳酸钙、氢氧化铝)等。此外,经常应用灌肠和服用泻药可使肠道的敏感度减弱,以至于引起或加重便秘。8.粪便有哪些成分

粪便的主要成分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纤维素,结缔组织,上消化道的分泌物,如黏液、胆色素、黏蛋白、消化液、消化道黏膜脱落的残片,上皮细胞和细菌。如不吃蔬菜和粗糙谷类,粪便组成常是一致的,即65%水分,35%固体。固体部分细菌最多可达50%,但大半细菌排出时已经死亡。另外20%~30%是含氮物质,10%~20%是无机盐(钙、铁、镁)。脂肪占10%~20%,有两种,分解的脂肪是食物未被吸收的,中性脂肪由细菌和上皮残片而来的。另有胆固醇、嘌呤基和少量维生素。

正常粪便是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重100~200克。食用蛋白质的人粪便为棕黄色或黄色,有臭味,硬而成块,含有很多革兰阳性细菌。食用碳水化合物的人粪便为棕绿色,恶臭味,软或半液体状,酸性,含有很多革兰阴性细菌。正常粪便稍有棕色,这是因有粪胆素和尿胆素,粪便颜色因食物而不同,某些药物可改变粪便颜色。正常粪便为碱性,其长度与在结肠存留时间长短成正比。稀便为酸性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疼痛。食用辣椒或饮酒可引起肛门直肠反应性充血,使痔疮急性发作。9.正常新生儿的粪便是怎样的

婴儿一般出生后开始排出黏稠、墨绿色的胎便。胎便是由脱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咽下的羊水、胎毛和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绿素等物构成。胎便一般在出生后2~3天排清。有的新生儿胎便排出迟缓,会使黄疸加重。如果小儿出生后24小时内无胎便排出,应考虑是否因消化道畸形所致。

胎便排出后,婴儿的粪便逐渐变成黄色。由于喂养的食物的不同,大便也不一样。母乳喂养婴儿的粪便通常为黄色、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牛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为淡黄色或土灰色、硬膏样,常混有灰白色的“奶瓣”,并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同样新生儿的排便次数也受到不同喂养方法的影响。人乳喂养的宝宝大便较软,一天2~4次;而牛乳喂养婴儿的大便较硬,一天1~2次。10.肠道各部位的细菌量有什么不同

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细菌的数量和菌落结构不同。整个胃内的3菌落计数低于10/克(内容物),这是由胃内高酸环境所决定的。而46~7小肠的菌量从每毫升内容物的10个到回盲部的10个,限制小肠内细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肠内容物的排空速度及胆汁和胰液的分泌。大肠则是一个密集的微生态系统,通常有几百种细菌,典型数量为11~1210 /克,大部分为严格的厌氧菌。在影响到上述因素的时候,如改变胃的酸环境、小肠排空能力减低、胰胆分泌障碍等各种条件下,各部位的细菌数量及菌落结构将会发生变化,甚至引发疾病。11.大肠的正常菌群有哪些

大肠内的多数菌为芽胞厌氧菌,包括类杆菌、双歧杆菌、优杆菌等。从数量上来说,人类和动物肠道中最重要的细菌是类杆菌和双歧杆菌,它们分别占肠道厌氧菌总数的30%和25%。其中革兰阴性的类杆菌属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此属包括水解蛋白及水解糖的两种菌。革兰阳性非芽胞杆菌中,以下几种为优势菌:严格厌氧的优杆菌、双歧杆菌,它们在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中占优势;乳杆菌在温血动物肠道数量、品种繁多,但其生态学特征性还不清楚。

芽胞杆菌和肠球菌也定居于肠道,其中芽胞梭菌最常见。兼性厌氧和严格厌氧的革兰阳性球菌在数量上也很重要,如严格厌氧的消化链球菌、兼性厌氧的链球菌等。12.为什么说粪便是必须按时排出体外的固体垃圾

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或称排泄物)大致以3种形式排出体外,一种是气体废物,如二氧化碳,经过肺的呼吸作用不停地呼出体外;屁则是由肠道排出气体废物的形式。一种是经过肾脏的滤过、排泄作用,再通过尿排出体外,称液体废物。一种则是通过粪便形式从肛门排出体外,称固体废物或固体垃圾。

粪便中不仅含有食物中未消化或不能被胃肠道消化的纤维素、结缔组织等食物残渣,还有胃肠道上部分泌的黏液、消化液,大肠黏膜分泌的大肠液(其作用是保护肠黏膜、润滑粪便),由胆囊排泄到肠道的胆色素(粪胆原),黏蛋白,消化道黏膜脱落残片,上皮细胞等;而且还含有大量肠道内的细菌,占粪便固体量的20%~30%。大肠内的细菌种类繁多,约有500多种,包括需氧菌(如大肠埃希菌等)和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厌氧菌占整个细菌总数的90%。

研究结果表明,覆盖肠黏膜表面的细菌随同肠黏膜脱落进入肠腔,每克肠黏膜所含的细菌数与每克粪便中所含细菌数相同。大肠内的细菌能产生多种酶,通过各种酶的作用分解食物残渣而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如蛋白质经细菌的分解产生的吲哚、氨、胺、硫化氢等,不但有臭味,甚至使粪便恶臭,而且对人体有毒性作用。大肠及粪便中的细菌有的是对人体有利的,有的对人体是有害的,如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能使大肠中的食物残渣腐败,产生致癌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等。所以,胃肠道虽然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和毒素库。由此可见,粪便对人体来说是新陈代谢的垃圾,其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必须按时将其排出体外,以保障肠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并防止粪便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毒害。13.结肠有哪些运动方式(1)袋状往返运动:

由环肌不规律收缩引起。在X线下可见结肠上下蠕动,而肠内容物不前进。(2)分节推进运动与多袋推进运动:

分节推进运动是一个结肠袋收缩往返推送内容物,多袋推进运动是几个结肠袋同时收缩,将内容物推入下一段结肠。(3)蠕动:

结肠近侧收缩远侧松弛,形成由上而下的蠕动波,可推进粪块,速度为每分钟1~2厘米。(4)集团运动:

为进行很快、推进达15厘米的强烈运动,每分钟2~3次,通常在进食后和排便时出现。食后出现为胃肠反射,多由结肠肝曲开始,内容物推入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再入直肠,可引起排便反射。

大肠的各个部分的运动表现不同。升结肠多位袋状往返运动和蠕动,使内容物通过缓慢,以利于水及电解质吸收。分节运动多在横结肠发生。影响分辨通过的是蠕动和集团运动,尤其集团运动,若发生过少可致便秘,过多则致腹泻。14.大肠运动是如何调节的(1)平滑肌本身节律肌电变化和收缩。(2)内在神经丛的作用:结肠壁内有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神经节细胞在肠壁内形成网络系统,调节肠肌运动。在肠黏膜受到刺激时,冲动传至内在神经丛,经整合后,调节肠肌运动,使刺激点上段肠道收缩加强,远侧松弛,形成蠕动,将肠内容物推进到远侧。若某段肠神经丛缺损或病变,则正常蠕动丧失、肠段持续收缩,使肠内容物通过形成障碍,可致严重便秘,如先天性巨结肠症。肠外及肌层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也可使肠运动受抑制。(3)外在神经的调节作用:交感神经兴奋使结肠运动减少,副交感神经兴奋则使之增加。中枢神经的影响,如愤怒使肠运动增强;恐惧、沮丧时则运动减弱。上述神经通路经过椎前神经节、内脏和交感神经。膨胀结肠引起上下结肠抑制所致的结肠与结肠抑制反射和膨胀小肠引起结肠抑制所致的小肠结肠抑制反射均与外来神经有关。(4)激素和递质的调节作用:结肠外的消化道激素引起兴奋运动的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前列腺素等,抑制结肠运动的有胰泌素等。结肠本身兴奋性神经递质有血管活性肽、氧化亚氮、脑啡肽、生长抑制素等。15.为何会有“残便感”

人的肛门、直肠感觉功能十分敏感,能随意控制排气、排便。但有一些病,常会引起排便感受器感知力下降,造成判断误差,出现“残便感”。患者主观感觉为反复排便,却无便排出。其原因有:(1)肛门直肠周围炎性刺激:

急慢性肠炎、肛乳头炎、肛门周围脓肿等,均可引起直肠黏膜组织充血、水肿、直接或间接刺激排便感受器。患者常伴腹泻、肛门肿痛、坠胀便鲜血症状。过量饮酒、食用辣椒或有刺激性食物,也能使直肠壁充血,排便后有“残便感”。(2)出口梗阻性便秘:

如直肠前突患者、直肠黏膜内脱垂,内套叠患者,一般病史较长,每日排便次数多,排便时间长。

肛门、直肠肿瘤:肛门、直肠各种良恶性肿瘤,如肛乳头瘤、直肠息肉、直肠癌等,在肛门、直肠内形成占位,就会产生便意。肿瘤长期滞留在肛门内,患者有“残便感”。所以,对“残便感”应有足够的重视。16.哪些人容易发生便秘(1)少食粗粮和膳食纤维的人:

在我国有一部分人的饮食结构向欧美人靠拢,以奶类、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为主,对淀粉类、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进食较少。有些人的主食过于精细,少吃含有麸皮的粗粮,但麸皮内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这样的人群由于食物过于精细,消化吸收后残渣少,大便量少,结肠蠕动不能有效推动大便前移,就容易发生便秘。(2)由于工作过于紧张或工作、生活无规律的人:

常常被迫抑制便意,使粪便在结肠中停留太久,水分过度吸收,使粪便少而硬发生便秘。如经常出差的人,往往因在旅途中不方便,而破坏了平常生活规律及排便习惯,人在旅途中水分的消耗比平时要多得多,不注意水分的补充,也是使这些人容易发生便秘的原因。(3)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和长途汽车司机等:

由于长时间坐着工作,活动较少,胃肠蠕动也相对缓慢。另外由于坐的时间较长,盆腔以及直肠黏膜容易引起充血,而引发痔疮等肛门直肠病变,这些人常常害怕排便,久之发生便秘。(4)老年人和儿童:

老年人由于机体的功能逐渐衰退,消化道平滑肌的蠕动能力下降,平时活动减少,以及因牙齿不健全而纤维素摄入减少,都是引起便秘的原因。儿童虽然好动,但容易有偏食的不良习惯,喜欢吃的就不停地吃,不喜欢吃的就一点也不吃,这样容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有些小朋友因贪玩而人为地抑制排便,或者不能定时排便,这些都是引起便秘的原因。(5)肥胖的人:

身体肥胖的人常懒于运动,或是行动不便而回避运动,身体活动的减少,必然引起肠蠕动的减缓。再因肥胖人腹内大网膜有大量的脂肪堆积,很大程度地牵制了结肠运动。另外,很多肥胖的人在饮食上不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而是过多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这也是易致便秘的原因。17.便秘的病理生理特点是什么

便秘病人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是结肠,直肠与肛肠功能出现异常变化而引起。澳大利亚Fink等医生对96例便秘病人进行了直肠压力测定,结肠传递时间测定,直肠括约肌肌电图,直肠排空试验,其中9例还进行了直肠全层活检术。所有病人的直肠静息压比正常人明显降低,肌电图显示一半病人的肌纤维密度正常提示直肠括约肌有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支配,可能与排便时长期过度用力有关,直肠内气球膨胀实验显示引起病人便意的气球体积比正常人明显增加,提示直肠黏膜敏感性降低,34%的病人结肠传递延迟。18.为什么长期卧床的人容易便秘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卧床病人发生便秘的比率很高,成为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了病人的康复。卧床病人之所以会出现便秘,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常见的是以下六种原因:(1)生活规律改变:

由于病人卧床及为治疗之需保持特殊体位等,改变了排便的姿势和习惯,从而导致便秘。(2)疾病疼痛:

疼痛这一不良刺激可使机体自主神经紊乱,影响胃肠功能;或由于怕痛而不敢活动,从而导致便秘。(3)药物影响:

对胃肠道有影响的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抑制肠液分泌,导致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水分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燥,坚硬,引起便秘。(4)饮食因素:

当食物摄取的水分、粗纤维类食物减少,致使进入胃肠的食物残渣减少,经胃肠吸收后所剩余的食物残渣对结肠壁产生的刺激较弱,不易产生排便反射。如果进入大肠的水分不足,则不能润滑大肠,使大肠内容物干涩难行,而引起便秘。(5)活动减少:

长期卧床,卧床期未进行功能锻炼,使肠蠕动减少,导致便秘。(6)脊髓损伤:

由于疾病、外伤致使脊髓损伤,导致肠道的神经功能受到破坏,而发生功能失调,导致肠蠕动减慢(如截瘫病人),从而导致便秘。19.新生儿便秘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新生儿便秘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原因。(1)绝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24~36小时内即应有胎便排出,如无胎便排出,则应检查有无肠道梗阻,包括肛门闭锁及狭窄。但有胎便时亦不能完全排除肠道梗阻,因为在梗阻以下的肠段也可排出少量胎便。(2)新生儿食物不够时,也可出现便秘。如果同时出现体重不增加,且常因饥饿而啼哭,此时,在补充食物后,大便可恢复正常。(3)新生儿喝水太少,特别是夏天出汗多,肠内水分被吸收,导致大便太干燥,也可以出现便秘。(4)随着新生儿年龄的增长,如果平时未经排便训练及建立定期排便的习惯,也可以成为便秘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平时排便无规律,虽有便意但因过于贪玩或因其他事情而有意识地抑制便意,时间长了,可使肠内排便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积于肠内,使更多的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较干燥,更加不易排出。(5)新生儿食物过于精细,缺少纤维素,对肠壁刺激不够,也可以形成便秘。(6)另外,病理性便秘可见于肠狭窄、肠梗阻、直肠或肛门狭窄、幽门痉挛、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肠道疾病。营养不良、贫血、缺乏维生素B、运动量少,导致腹肌无力,肠肌1张力降低,可使新生儿出现便秘。脑及脊髓病变也可以使新生儿出现便秘。20.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患便秘

判断新生儿是否患便秘的主要依据是大便的质和量以及对健康有无不良影响,而不是大便的次数。正常新生儿每天排便次数差别很大。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次数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喂养者大便次数较少(每天1次或每2~3天1次)。如大便次数较少,但其质及量均正常,新生儿又无其他任何不适,则不能认为是病理状态。如果大便干燥、量少且难于排出,虽然每天可有2~3次,但其总量比平常一次的量还要少,则可视为便秘。特别是同时有食欲减少、腹部胀满、便意频频者,则更是便秘的表现。如果新生儿平时排便习惯较有规律,而突然2天以上不排大便,特别是伴有腹痛、腹胀或呕吐,则更应该注意寻找其便秘的原因。21.女性为什么比男性更容易便秘

资料显示,女性便秘发生率约为男性的2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解剖方面的,又有激素内分泌方面的,以及生活习惯方面的诸多因素。(1)生理解剖上的差别:女性子宫在盆腔内挤压直肠,使直肠的弯曲度增大,大便通过比男性慢,容易产生便秘。(2)妊娠期胎儿的影响:女性在妊娠期因胎儿增大,压迫直肠,使直肠肛门的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妊娠期盆底肌肉松弛,也易引起便秘及痔疮。(3)女性生殖器官的特点:女性肛门前方是阴道,附近肌肉薄弱,加之妇女生理原因的特殊性,如月经期、妊娠期,特别是分娩时用力过度,或妇女月经失血等原因,易致便秘。(4)女性激素的作用:由月经至排卵,主要是由卵泡激素所主掌,而排卵后至月经则由黄体激素所控制。其中的黄体激素对大肠的蠕动有抑制作用,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认定这就是女性容易引起便秘的原因。排卵至月经由黄体激素所主掌的时期,就是最容易引起便秘的时期。(5)女性的肌力较男性弱,尤其是无力体质型的女性,大肠传送大便的运动也较弱,用力排便时,腹肌产生的腹压力量也相对不足。(6)女性的食量原本就比男性少,如果再故意节食、或吃零食,则使粪便量少、膳食纤维素不足,从而引起便秘。(7)女性的生活习惯:如运动较少;容易因工作、学习精神情绪紧张;对如厕的环境要求较高,并经常因此抑制便意;服用“减肥、排毒、养颜”的药物等均是可能导致便秘的因素。22.孕妇常常出现便秘的原因有哪些(1)膨大的子宫体压迫结肠,使粪便运转速度减慢,导致不能正常排便。(2)孕妇内分泌水平变化,孕激素增多,而孕激素能降低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引起排便困难。(3)孕妇膳食结构改变,粗粮减少,缺少膳食纤维,粪便量减少,缺乏对肠壁刺激的推动作用。(4)孕期活动减少,影响结肠的蠕动。(5)孕妇可能服用各种药物,如镇静药物来缓解孕期不适症状,但这些药物有的会对肠道功能产生不良反应,这是造成孕妇便秘的又一重要原因。23.吃精细食物为什么能引起便秘

所谓精细食物是指缺乏纤维素的食物,如精制面粉、精制大米、牛奶等,这些食物中缺乏纤维素。

纤维素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后,由于人的消化液中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最终将不能被消化吸收而形成粪便残渣的主要成分,一定量的纤维素形成具有一定体积的粪便,并能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而把粪便向肛门方向推进。其次纤维素在肠道内能吸收并保持一定的水分,防止粪便过分干燥,并能增加粪便体积。再者纤维素还能刺激大肠黏膜分泌较多的黏液,黏液一方面可以保护肠黏膜,一方面也可以润滑粪便,纤维素也能起到清洁肠道细菌作用,并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胶状物,具有缓泻和润滑作用,有利于粪便排出。

由此可见,食物中的纤维素具有重要作用,如没有这些纤维素,则很容易产生便秘。因此,多吃高纤维素食物有利于通便。24.进食过少为什么能引起便秘

每日进食量因人异,当每日食量明显低于自己的过去水平时,则常会出现便秘。如许多疾病在治疗时需禁食数日、慢性消化道疾患致食欲不振而进食过少、老年人因消化功能下降而食量下降、为保持体形、减肥而过度节食等。由于进食量过少,不能产生有效的胃肠道刺激而引起胃-结肠反射,从而使肠内容物在肠腔内运行缓慢,肠蠕动减慢,导致形成的粪便量少,且在肠道内滞留时间长,其水分过度吸收而致粪便干结。长期如此,则会引起营养不足,体质虚弱,腹肌及胃肠道肌肉张力下降,则排便动力减弱,因此便秘在所难免。25.肠粘连患者为什么易发生便秘

肠粘连是指肠管、肠系膜、腹膜之间的相互粘连,多由腹腔内炎症、脏器穿孔破裂、肿瘤转移所致,也常因外科术后引发。

肠粘连发生后,肠管内容物通过受阻,运行缓慢,出现腹胀、腹痛及便秘,严重时出现恶心、呕吐、肠鸣音亢进等表现。

此种便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膜腔内的粘连,致使粪便在肠内滞留时间延长,明显淤积在不通畅的肠管内,粪便中的水分被过分吸收后而变得干燥。(2)由于肠粘连使肠道的正常蠕动节律被打乱,胃-结肠反射等受限,因此不能把粪便顺利向前推进。(3)肠粘连患者由于恶心、呕吐,有时会出现低血钾,低血钾常可致结肠平滑肌麻痹。肠蠕动减弱,从而出现便秘。26.胃下垂患者为什么易发生便秘

所谓胃下垂,是指在钡餐透视时,胃的最底部低于两侧骨盆最高点连线水平,此诊断是由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定的。

正常情况下,由于胃壁有多层肌肉,收缩能力强,并能保持一定张力而不致胃下垂,且同时腹腔内脂肪能起到一定衬托作用。而胃下垂多见于身材瘦长,腹壁脂肪菲薄的人,这是由于他们的营养状态不佳,全身肌肉,包括胃肠道肌肉萎缩、无力,全身无脂肪蓄积。因此,胃下垂患者的肠道蠕动能力明显下降,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而致粪便干燥。另外此类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往往也减弱,食量减少,对胃肠黏膜的刺激也减弱。当然,这类患者腹肌、膈肌、肛提肌等也无力,致使粪便排出动力缺乏。

因此,胃下垂本身不是便秘的原因,它仅是全消化道肌力下降的一种表现,而有这种表现的人易发生便秘。27.慢性胃炎患者为什么易发生便秘

慢性胃炎发生率很高,究其原因是由于胃直接与多种进食的食物接触,且胃的活动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慢性胃炎常表现为反酸、嗳气、腹胀、上腹部规律疼痛等。胃炎引起便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慢性胃炎的上腹部症状,尤其是上腹疼痛、反酸等常与进食的食物不同种类有关,因此迫使患者放弃了粗糙的食物而吃精细的食物,某些酸性食物,如水果也不敢吃,同时,食量也明显减少,从而易发生便秘。

由于慢性胃炎患者长期少食,致营养缺乏,全身肌肉萎缩,张力下降,膈肌、腹肌、肛提肌及肠道平滑肌力下降,因而出现排便动力缺乏,这种病人可有明显胃下垂的表现,提示胃肠道肌力下降。

胃炎患者的腹部症状常反过来干扰其大脑皮质的功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从而使胃肠功能紊乱,容易引起便秘。28.能引起便秘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许多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都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而便秘则是众多副作用中的一种。药物副作用所致的便秘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1)有些药物能抑制肠道平滑肌蠕动而延长粪便在结肠中的通过时间。(2)有些药物抑制肠黏液的分泌,使粪便在肠道运行时间润滑作用下降。(3)抑制肠神经及脊髓排便反射中枢,致使粪便在结肠内停留过久而引起便秘。(4)有些不能吸收的物质与药物反应形成不溶性固体,在肠腔内积存成坚硬的粪便。常见的能引起便秘的药物有:

解痉药:阿托品、颠茄、普鲁苯辛等。

制酸药:胃舒平、碳酸钙、碱式碳酸铋、三钾二枸橼酸络合铋、氢氧化铝凝胶等。

镇痛剂:吗啡、杜冷丁、可待因、炎痛息康等。

镇咳药:可待因、咳必清等。

降压药:可乐定、利血平、钙拮抗剂等。

抗肿瘤药:秋水仙碱、长春新碱等。

抗结核药:异烟肼等。

造影剂:如硫酸钡等。

利尿剂:补铁剂,非甾体类抗炎药。29.莫让便秘缠上你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老年人是便秘的常见人群。但便秘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中青年患便秘的有增加趋势。

便秘给人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人体内的毒素,主要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长期便秘,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可诱发炎症、肿瘤等疾病;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便秘还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加剧,如心脑血管意外、肠憩室病、肠梗阻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便秘是一种多科疾病。饮食、疾病、药物、精神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便秘,但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两种,一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如肿瘤、炎症、结核、息肉等;二是功能性便秘,如结肠动力功能低下,肠道蠕动功能减退等。

便秘患者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便秘的原因。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必要时要做肠镜检查,看有没有肠道肿瘤、炎症、肠结核或肠息肉等。如果不做检查在家自己吃药,短期内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有可能掩盖病情,贻误治疗时机。

很多人不愿意做肠镜检查,主要是害怕做肠镜痛苦,受不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肠镜作为一种常规检查已经很成熟,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无痛苦胃肠镜检查,5分钟就可以做完,病人没有任何痛苦感觉。30.为什么肥胖症患者易发生便秘

肥胖是由于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引起。无明显内分泌和代谢性原因者,称单纯性肥胖;有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病因而引起肥胖者,称继发性肥胖症,又称症状性肥胖。据临床观察,无论哪一种性质的肥胖,均易发生便秘。肥胖的人易发生便秘的原因在于腹壁脂肪堆积,使腹壁过厚,甚至大腹便便,直接影响腹肌收缩能力,造成排便动力不足而便秘。同时由于肠系膜上大量脂肪沉积,使肠管蠕动能力减弱,从而使肠内容物或粪便难于排泄而发生便秘;腹腔及胸壁脂肪过多,腹压升高,膈肌抬高并使其运动受限,使膈肌收缩性排便动力减弱而影响排便;肥胖者的盆腔肌肉的舒缩功能也受到限制;肥胖者由于活动困难,多数活动少,也易导致肠蠕动缓慢而发生便秘;肥胖的人多嗜食大鱼大肉等,而吃蔬菜、水果较少,造成摄入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过少,也是易发生便秘的一个重要因素。31.为什么老年人易发生便秘

老年人便秘者比青壮年要高2~3倍。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至少有1/5经常便秘,其中约有半数老年人要依赖通便药物排便。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老年,身体许多功能逐渐衰退,消化系统的功能减退,如唾液分泌、胃酸分泌、胰腺的分泌等功能均减退,小肠的吸收功能也降低,食物的消化吸收变慢。另外老年人的全身肌肉包括胃肠平滑肌变得松弛,表现于胃则比较松弛、缺乏张力和弹性,所以胃将食物送到十二指肠的速度减慢;而且肠道运动变迟缓。因而食物或食物残渣在整个胃肠道滞留时间较长,容易发生便秘。32.为什么有时便秘有时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呢

粪便的干与稀与其所含水量有关。食物在胃肠道内消化吸收过程中,水分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和大肠完成。正常人一般每天经过十二指肠的液体(包括饮食、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等)可达9升之多,而到达大肠的液体只剩1升左右,粪便内水分仅有0.1~0.5升左右。大约90%的水分在小肠被吸收,大肠通过协调规则的“分节运动”和“前伸运动”继续吸收水分,使粪便逐步成形并进入乙状结肠和直肠。正常情况下,肠道按一定的节律和速度完成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功能,保持大便正常。如果肠道蠕动过缓或处于痉挛状态,肠内容物在肠道内停滞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则变干燥,导致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及部分肠结核病人可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现象。因为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有时食物通过过快,有时食物通过过慢。33.补钙便秘原因多吗

许多老年人在补钙过程中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这与钙剂对胃肠壁的刺激有关。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原因:(1)由于老年人牙齿脱落,对食物的咀嚼有明显影响,使他们偏向摄取软烂无渣的食物。加上进食过少,水分补充不够等,导致粪便中纤维含量偏少而容易形成便秘。(2)随着老年人消化能力的减退,每日所进的饮食量也逐渐减少,容易造成肠内粪便容量不足。(3)老年人胃肠排空速率减低,大便通过肠道时间延长,使大便变硬,因此经常发生便秘。(4)老人因疾病长期卧床不起,以及伴有多种潜在的全身性疾病,并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安眠、降压药等,均可能影响肠蠕动,形成便秘。

因此,老年患者在补充钙剂的同时,应针对上述原因从生活上进行综合调理。除了合理选择钙剂之外,多晒太阳、均衡营养、科学烹调等也很重要。34.便秘病虽在大肠,却与其他脏腑相关联

中医认为,虽然便秘的病位在大肠,实则与多脏腑有关,如肺、脾、肾和肝等。便秘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脏腑功能失常,导致大肠传导糟粕和输布津液的功能出现异常。如果胃肠功能正常,便秘就不会出现。胃肠受病,或因燥热内结造成肠胃积热,或因气滞不行,或气虚传送无力,血虚肠道干涩,以及阴寒凝结,都可导致便秘。针对不同的情况,中医讲究辨证用药。

在药物治疗便秘的时候,也需要一些基本的调护。首先,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加饮水量及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粗粮;同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早晨无论有没有便意,进行10分钟的排便训练。其次,可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群,具体方法为:闭口咬牙,舌尖抵住上颚,深吸气时用力提起肛门并保持5~10秒,呼气时放松肛门,每天3次,每次5分钟。(二)便秘的分类1.什么是结肠性便秘

结肠性便秘又称为弛缓性便秘,是由于结肠紧张度降低,即肠平滑肌松弛,肠蠕动减弱,致使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迟缓,引起便秘。结肠性便秘多发生在体质虚弱、并伴有内脏下垂症状者以及年老体衰、大病以后或体力下降者。长期持续的结肠便秘,会出现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2.什么是直肠性便秘

凡由于直肠病变引起的便秘,叫直肠性便秘。人的直肠黏膜壁上,分布有神经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对压力刺激相当敏感,故又称压力感受器。当直肠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如粪便被结肠的集团运作推入到直肠,直肠被粪便充盈而扩张,对直肠壁的压力感受器产生一定压力刺激时,即引起便意,产生排便反射,从而引起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直肠和结肠收缩等使粪便被排出。直肠性便秘是粪便早已到达直肠,但因为神经反应迟钝,不能引发便意,致使大肠不能蠕动,而引起排便困难。直肠性便秘多发生在早晨无排便时间、痔疮、肛裂疼痛难忍以及经常灌肠者。肛裂的病人发生直肠性便秘会使肛裂加重,因为发生直肠性便秘时的大便往往特别硬。

由于直肠病变等原因而引起直肠平滑肌弛缓,导致肠黏膜感受器敏感性减弱,直肠反射迟钝,虽然粪便被结肠的集团运动推入直肠,但不能激发排便反射,使粪便长时间积滞在直肠内,不能排出体外,这种情况叫做直肠便秘。手术时采用腰麻或骶管麻醉时,可造成肛门平滑肌松弛,排便反射减弱,粪便在直肠内堆积不得排除而发生排便困难,这便是典型的直肠便秘。另外,如经常服用刺激较强的泻药及经常灌肠通便等,可造成直肠黏膜感受器敏感性降低,直肠反射迟钝,以致虽然粪便进入直肠,而不能引起有效的刺激和神经冲动,不能产生排便反射,也可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造成的直肠黏膜充血,使直肠黏膜感受器敏感性减弱,同样也可引起排便困难和直肠性便秘。在直肠指诊检查时,直肠性便秘者可查到直肠内有多量的干燥粪块存在,这是诊断直肠便秘的一个重要依据。严重的直肠便秘,干燥坚硬的粪块常在直肠内嵌塞,称为粪嵌塞。3.什么是梗阻性便秘

梗阻性便秘,多属于器质性便秘,它是由于肠内或肠外的机械性肠梗阻,使肠内容物运行障碍所致。肠内梗阻常见于结肠癌、增殖型肠结核不完全性肠套叠、肠扭转或结肠狭窄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肠道梗阻。肠外压迫性梗阻常见于手术后肠粘连、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型)、妊娠等。此种便秘大多起病后会伴有其他症状。4.什么是顽固性便秘

顽固性便秘是非手术治疗不能奏效,也就是说,顽固性便秘是药物治疗不能治愈的一类疾病。顽固性便秘是由于先天结、直肠解剖结构变异而在不同年龄段逐渐产生排便困难的一类疾病。顽固性便秘的实质是慢性的不全性的肠梗阻,因其梗阻部位不同,而分类为结肠型、直肠型、混合型。5.什么是急性便秘

急性便秘是指近期突然发生的便秘,包括暂时性功能性便秘和症候性便秘,包括肠套叠、肠扭转、肠肿瘤、粪石、肠道蛔虫等引起急性结肠梗阻而引发的便秘;又如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肾结石、腹膜炎等,反射性抑制肠运动而引起的便秘,以及急性热性病引起的便秘等,均属于急性便秘。暂时性功能性便秘多由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一时性的情绪抑郁、进食过少等因素所致,这种便秘除腹胀外,一般不会有其他痛苦,若消除病因,并能习惯之后,便秘可自行痊愈。症候性便秘属于器质性便秘,由疾病引起,发病突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如急性肠梗阻、肠绞窄等引起的便秘。这种情况应迅速查明病因,及时处理。急性便秘又分为:(1)单纯性便秘:

由于食物、生活规律发生变化和精神因素造成的便秘。(2)疾病引起的便秘:

①结肠梗阻性疾病,如肠套叠、肠扭转、粪块或粪石、肠道蛔虫、肠粘连、肠肿瘤、肠系膜血管血栓等。②反射性抑制肠道运动的疾病,如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腹膜炎、胆石症、肾结石等。③大肠疾病,特别是肠梗阻、直肠和肛门的急性疾患等。④胃病,特别是幽门狭窄、急性胃扩张、糜烂性胃炎等。⑤其他腹部疾病,特别是急性腹膜炎、脾脏、胆道、子宫等急性炎症;⑥急性心脏病、急性感染、急性神经性疾病等。6.什么是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为长时期的反复便秘,其发病可以是由急性便秘长期不愈转化而来,亦可以是在发病初起即为慢性便秘,后者多因慢性疾病所致。慢性便秘包括慢性功能性便秘,如习惯性便秘、老年人便秘等;慢性器质性便秘,如慢性铅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席汉病等引起的便秘。引起便秘的疾病很多,临床上根据便秘的伴随症状、体征,即可提示引起便秘的疾病。如便秘伴有腹痛、腹胀、呕吐等,则提示肠梗阻;伴有慢性上腹部绞痛,则提示胆石症、铅中毒。若伴有体重减轻,则提示某些潜在性全身疾病的存在,等等。这对于便秘的病因、诊断、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慢性便秘由于其便秘发生时间较长,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所以患有慢性便秘的患者必须重视对它的治疗。慢性便秘又分为:(1)习惯性便秘:

习惯是人们长时间逐渐养成的一种行为倾向,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习惯性便秘主要是由于后天养成的不良排便习惯造成的。习惯性便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更为常见。在诊断习惯性便秘时,一定要进行系统检查,特别是胃肠道X线检查,或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等检查,排除胃肠道疾患等引起的便秘,或全身其他器质性疾病造成的便秘后,方可诊断为习惯性便秘。(2)疾病引起的便秘:

①大肠疾病,如大肠癌、大肠息肉、大肠过长症(特别是乙状结肠过长)、巨大结肠症、大肠瘢痕、痔疮等;②腹部脏器肿大或溃疡;③腹部脏器引起的炎症、内分泌疾病、神经性疾病、药物中毒。7.什么是痉挛性便秘

痉挛性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是由于结肠运动过于强烈,引起结肠痉挛,肠腔过于狭窄,使大便无法通过而致的便秘,又称为肠道易激综合征,其特点是便秘、腹泻交替,或者是长期腹泻。痉挛性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因素,其便秘特征是:饭后即出现下腹疼痛,立刻产生便意,排出又硬又小的细条状粪便,并且便量很少。患有痉挛性便秘的病人,必须到医院进一步检查。8.什么是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系指长期、慢性功能性便秘,常见于老年人。然而亦有人认为习惯性便秘不仅限于功能性便秘,其他可能为结肠性或直肠性便秘,所以患有习惯性便秘的人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明确便秘的成因。二、便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一)便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什么是自然便次少

每周少于3次,粪便量少,自然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并可逐渐加重。2.什么是排出困难

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为粪便干硬,如板栗状,难以排出;另一种情形是粪便并不干硬,亦难以排出。有的患者自觉肛门有梗阻感,排便用力越大,这种梗阻感越强烈,迫使患者过度用力,甚至大声呻吟,十分痛苦。部分女患者有粪块前冲感,自觉粪块不向肛门方向下降,而是向阴道方向前冲;有经验者用手指伸入阴道,向后壁加压,可使粪块较易排出。部分患者觉直肠内胀满,尾骶部疼痛,排便困难,用手指、纸卷、肥皂条插入肛门后可使排便较为容易。上述症状称为出口阻塞症候群。这些患者中,多数(占90.0%)有正常直肠型便意,且便意频繁,每次排便时间延长,平均为23分±16分,最长者每次排便达2小时。3.为什么会口臭

由于便秘,粪便较长久地潴留于肠内,产生污秽气体,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一方面可使胃内向口腔散发不良气味,另一方面口腔也会产生口臭。4.为什么食欲会减退

由于粪便潴留肠内,造成异常发酵,产生气体,会使腹部出现胀满、疼痛、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5.有哪些全身症状(1)心烦易怒。

由于粪便积于肠内,给人带来许多不适,造成精神负担,以致经常心烦意乱。略有不顺意之处,即会发怒。夜晚则睡眠不好,常常失眠。(2)头痛。

由于情绪不佳,心神不宁,经常失眠,便引起头昏脑胀、头疼、视物模糊等症状,并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后果。(3)其他。

便秘患者还可伴有疲劳、心悸、精神淡漠等症状,甚至可以出现轻度贫血与营养不良等表现。这些症状的产生是因为上述的食物残渣发酵腐败所产生的气体,如果这些气体被人体吸收入血液,进入血液循环,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自体中毒症状。6.便秘者局部有什么表现

便秘对局部的危害主要是干燥坚硬的粪块,损伤肛门,引起肛门出血、疼痛等症。如果原来有肛裂、痔疮等肛门疾病,便秘还会增加疼痛和出血。另外,便秘还会引起骶骨部、臀部、大腿后侧隐痛与酸胀等感觉,这是由于粪块压迫第3~5骶神经根前支所致。便秘患者大多还会出现肩膀酸痛的症状。7.皮肤变化特点是什么

便秘患者因自主神经功能失常,使得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良,加上粪便滞留体内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使得皮肤变得粗糙。便秘对皮肤的影响,是大便在肠道停留过久后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生苯丙吡咯、氨以及其他有害气体,通过吸收到血液后作用于全身,而皮肤则首当其冲,因为这些有害物质有一部分在便秘时要通过皮肤排出,因而使皮肤易衰老。另外,便秘时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皮肤的血液循环障碍因而产生痤疮与皮肤粗糙等症状,最后由于便秘时肠内细菌会上升至小肠,结果降低了小肠吸收营养的功能,而妨碍了皮肤的健康,在以上诸因素的作用下长久便秘会使皮肤出现痤疮、肌肤粗糙、雀斑、黑斑,从而影响美容。8.为什么会出现荨麻疹呢

过敏性疾病与自主神经的功能有极密切的关系,而肠内产生的胺类,又会使这种关系更为恶化更容易出现荨麻疹。9.会出现粪嵌塞吗

粪嵌塞是直肠便秘的一种特殊表现,主要由于直肠病变引起的严重便秘。(二)便秘患者应做哪些检查1.为什么不能忽视大便常规检查及便隐血试验

粪便的形状、便条的粗细、粪质坚硬度、有无脓血或黏液等,对便秘的病因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如直肠性便秘粪便为粗块状,结肠痉挛性便秘粪便为呈干硬的羊粪状;左半结肠癌、直肠癌,肉眼可见显性血便,右半结肠癌则多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因此,大便常规检查及隐血试验对便秘患者是不可忽视的常规检查项目。2.血常规检查什么呢

如大肠癌特别是右半结肠癌等患者便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3.直肠指诊检查很重要吗

有助于发现肛门与直肠病变引起的便秘原因,如直肠肿块、直肠癌、痔疮、肛裂、或炎症、狭窄、肛门括约肌痉挛或松弛、坚硬的粪块堵塞,以及肠道外病变的外来压迫等。在早餐与午餐中间检查,如在直肠内摸到大量粪便(粪嵌塞),提示为直肠便秘。4.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等内镜检查有什么价值呢

一般在指诊后进行。除了可直接观察肠黏膜是否有改变以及指诊发现的肿物的形态、大小、部位及颜色外,并可钳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进一步证实直肠指诊的发现,确诊病变性质。乙状结肠镜可看到30厘米肠段的病变。特别是对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瘤的观察与活组织检查,是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纤维结肠镜检查的观察范围更为纵深,在技术熟练情况下,约95%可插到回盲部,诊断率更高。5.X线检查包括哪些呢

①X线透视和腹部平片。对于结肠梗阻有重要诊断意义。梗阻近端可见气液平面,以及发现肿瘤阴影等。②钡灌肠X线检查。可观察胃肠运动功能,正常时钡剂在12~18小时内可达到结肠脾曲部,24~72小时应全部从结肠排出,便秘时排空延迟。对于胃肠道肿瘤,可显示肿瘤在结肠的特异性阴影,肠蠕动波的变化如减弱或消失。肠壁若被肿瘤浸润时,结肠袋不规则或消失,肠腔可出现狭窄等。另外,可帮助诊断巨结肠、巨直肠等。③气钡双重造影。气钡双重造影可使肠内占位性病变、溃疡、憩室等微小病变显示出清晰影像,并可发现病变的部位、分布、活动度、有无内瘘等,对发现和诊断便秘的病因有帮助。

X线检查虽然有很大临床价值,但不能取代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X线检查发现的阳性结果,应在镜下取活组织检查,方能进一步明确诊断。6.B超检查什么呢

如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等,可提示胃肠道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压迫肠道等情况。7.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检查有什么意义呢

可发现肿瘤的部位、大小,明确病变侵犯肠壁的深度等。8.便秘还有哪些特殊检查呢(1)结肠运输试验:结肠运输试验,是让便秘患者吞服一定数量不透X线的胶管碎片作为标示物,定时拍摄胶片,可了解到标志物在胃肠道内运行的速度及分布情况,借以区别和诊断便秘的类型等。如系直肠性便秘,腹部平片显示标志物在结肠内运行很快,最后聚集于直肠;如为结肠性便秘,可显示出结肠病变、结肠无力、蠕动缓慢等,粪便通过淤滞缓慢,使标志物分布于空肠和直肠之间,或聚集于骨盆缘上方。(2)肛管压力测定:肛管压力测定可反映和提示盆底肌肉和内外括约肌等排便肌群的活动能力。包括:①基础压(休息放松情况下肛管最高压力),主要表示内括约肌及部分外括约肌的活动功能;②紧缩压(用力收缩肛门时的最高压力),主要表示外括约肌活动功能。

肛管压力测定是运用肛管压力测定计,通过直肠窥器将测压计探头放入直肠,然后慢慢向外牵出,每牵出1厘米停1分钟,测定距肛缘1、2、3、4、5厘米处的基础压和紧缩压,并可由最高压力区的长度测定括约肌长度。正常基础压为10.0千帕;紧缩压为10.7千帕。便秘患者的基础压一般都减低。紧缩压降低,表示外括约肌活动功能低下,多见于老年人便秘。紧缩压升高则多见于青年人便秘,基础压和紧缩压都升高多见于儿童便秘。据报道,如果每周排便不到2次,无其他病因,内括约肌测压(基础压)大多异常。因此,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可区别全身性原因发生的便秘和排便梗阻,并可评定肛门直肠的生理状况,提供帮助诊断和治疗的数据。如先天性巨结肠儿的肛管直肠压力增高,用气球注入空气法使直肠膨胀时,不出现括约肌松弛反射,基础压不下降,内括约肌继续痉挛等。但新生儿出生后2周内不能做这种检查。(3)全胃肠道通过时间测定。(4)乙状结肠兴奋试验。(5)直肠感觉测定。(6)盆底、结肠、直肠肌电图描记。(三)引起便秘的疾病1.何为粪嵌塞

粪嵌塞是直肠便秘的一种特殊表现,主要是由于直肠病变引起的严重便秘。粪便在直肠内贮留淤滞、变干燥坚硬,堵塞于直肠,难以排出,叫做粪嵌塞。

正常人直肠壁具有良好的弹性调节作用,可使直肠容量改变,防止直肠内压力过高,从而发挥直肠的贮器作用。当粪便被结肠“集团运动”送入直肠时。直肠膨胀,刺激其肠壁和耻骨直肠肌的张力感受器,则引起便意、排便反射及排便活动。如直肠发生病变,因纤维组织包绕而使直肠僵硬,或其他原因引起直肠黏膜张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或丧失(如因便秘经常服用刺激泻药或灌肠排便,或因肛肠疾病术后病人的便意减弱),进而使直肠排便反射能力降低或丧失,甚至直肠充满粪便也不被感知、不能产生便意,则造成严重的排便困难,直肠中粪便不能排出而堵塞于直肠形成粪嵌塞。粪嵌塞的临床表现为:病人感觉直肠坠胀不适,严重者经常由肛门漏出少量粪便,污染内裤;或虽排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稀粪,而排便后仍有排便不净感(堵塞在直肠内的干燥粪块并未排出)。此时直肠肛门指诊检查,可摸到直肠充满干燥坚硬的粪块。2.引起粪嵌塞的常见原因(1)滥用泻药:频繁地、不规则地使用泻药,致使直肠黏膜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或丧失,因而当直肠内粪便充盈后亦不能引起排便反射,引发粪嵌塞。(2)肛门、直肠病变及肛门直肠术后短时间内:由于肛周病变如肛裂等,以及手术切口疼痛使患者惧怕排便,主动强烈抑制排便活动,使粪便在直肠内蓄积过久,引起粪嵌塞。(3)系统性硬化症及皮肌炎:病变波及结肠及直肠,使结肠、直肠肌肉纤维化,张力减弱或消失,使直肠反射减弱,发生粪嵌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