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文库:塔木德(犹太人的处世艺术与经商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2 16:05:49

点击下载

作者:逸凡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时光文库:塔木德(犹太人的处世艺术与经商智慧)

时光文库:塔木德(犹太人的处世艺术与经商智慧)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时光文库:塔木德(犹太人的处世艺术与经商智慧)作者:逸凡排版:昀赛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7-1ISBN:9787542934826本书由北京兴盛乐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前 言

犹太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有自己国家的历史并不长,但他们却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之一——他们是世界上的少数人,却拥有着世界上庞大的资产;他们遭受了千年的凌辱,备受打击,四处流浪,却惊人富有;他们没有什么资本,却始终处于金钱的顶峰、权力的中心。

犹太商人以其独特的经营技巧及众多的商家富甲天下之成就,摘取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他们在财富领域的成就让世人刮目相看。

有的权威人士这样告诉世人:“犹太富豪在家打个喷嚏,世界上所有的银行都将引起感冒;五个犹太财团坐在一起,便能控制整个人类的黄金市场。”

从罗斯柴尔德到索罗斯,从洛克菲勒到彼德森,众多犹太商业巨子的功名事业,令世人翘首瞩目。这个人口仅占世界四百分之一的小小民族,他们曾经一度漂泊流浪,无寸土可居,为什么耀目全球的光环总是频频落到他们身上?

读了这本书,你会为这些疑问找到答案,你会发现犹太商人积累财富的艺术并不神秘……

迄今为止,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有17%是犹太人;美国富翁中,有2%是犹太人;世界十大哲学家中,有8人是犹太人;犹太人艺术家更是数不胜数。他们超凡的智慧和才能,令世人感叹折服。群星璀璨的犹太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亨,诸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20世纪的著名犹太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政商哈默、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好莱坞叛逆之星”霍夫曼、以色列的倔老头沙米尔、以色列总理沙龙等,更给犹太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

犹太民族造就了一大批空前绝后的伟人与名人,他们属于各领域最出类拔萃的人物。

本书通过近400则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在经商、做人、家庭教育、个人成功等方面的智慧。这些智慧法则都是犹太人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他们在犹太人中流传甚广,也日益引起了世界上各个民族学习和研究犹太人智慧法则的兴趣。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把全书分成契约经、财富经、信息经、成本经、营销经、买卖经、数字经、诚信经、博弈经、风险经、理财经、顾客经、谈判经、管理经、美德教育、财富教育、生活教育、成长励志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社交教育、处世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智力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幼儿教育等方面内容。可谓一书在手,犹太人成功智慧尽览无余。

同时,我们还把犹太人智慧中的精华言论提炼出来汇集为“犹太人成功语录”——无疑是你借鉴和学习犹太民族生意智慧的最好助手。例如:

1.毁约就是亵渎上帝

2.敢向上帝讨价还价

3.做种子的小麦不可食用

4.用钱去敲门没有不开的

5.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

6.穿鞋就比赤脚跑得快

7.让年轻人先发言

8.干活越少,赚钱越多

9.迷1次路,不如问10次路

10.每次都是初交

11.捐出1/10的收入

12.想买的东西请等三日

13.独居闹市而不犯罪

14.不可袖手旁观邻居流血

15.只能拿走付过足够金钱的东西

16.跟狗玩就会有跳蚤上身

17.有些争论连上帝都无法裁决

18.遇到马路消息赶快逃跑

19.乞丐衬衫里藏着珍珠

20.学者的地位高于国王

21.没有劳动的学问结不出果实

22.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卖书

23.两岁前打手两岁后握手

24.把好酒装在普通坛子里

……

你一定听过或读过以上这些隽永的智慧言论。如果你对这些智慧还心存疑惑,那么就请翻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走进犹太民族的心灵深处吧。上篇犹太人的处世艺术第1辑任何情况都要保持良好道德独居闹市而不犯罪“独居闹市而不犯罪”,之所以能同“穷人拾遗不昧”和“富人暗中施舍1/10的收入给穷人”同立为“神会夸奖的三件事”,其共同之处,尽在一个“独”字。

犹太人的灵魂深处,有种可贵的“慎独”精神,也就是可贵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精神。他们总是去问自己做了什么,应该做什么,做对了什么,却很少要求别人该怎样做。

同样,犹太人有着凡事从自己做起,善于自我反省,慎独自律的传统。作为上帝的“特选子民”,他们以信守合约、遵守法律著称于世。不管如何,都要求自己遵照契约的约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和享用自己的权利。

他们相信,只有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这方面去执行合约,才符合上帝对“特选子民”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合约的精神——按照合约规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双方都按合约来要求自己,这样合约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否则,一方不从自己做起,却要求对方那样做,那合约的执行就会遇到困难;如果双方都想着用合约去牵制别人,那么这个合同就可能要破产。

在与犹太人的商业往来中,根本不存在犹太人不履行合约的情况,除非是合约本身有问题。正是这种先从自己做起,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约定的商业精神,使犹太人获得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塔木德》上有一句话,叫“在他人面前害羞的人,和在自己面前害羞的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其实就是所谓“罪感”和“耻感”的区别。

所谓“罪感”,就是把罪之恶看作是由罪本身的属性决定的。无论何时何地,人知我知,犯罪就是为恶,就是一件应该激起愧疚之心的事情。

而所谓“耻感”,则把罪之恶看作某种取决于外界状态的属性,为人知者方为恶,不为人知则无所谓恶不恶。所以,犯罪者的愧疚或者忏悔,不是为了作恶本身,而是为了作恶竟然被人发现。这种“悔”是为了搞错时机而悔,要是正逢无人发现的机会,何悔之有?

很明显,在“罪感”支配下的个体行为要比在“耻感”支配下的行为,在遵守规范时有着更大的自愿性、自觉性和自律性,这在犹太人的行为中表现得是十分明显的。

犹太民族的大门始终敞开着,不能遵守上帝律法的人尽可以自己走出教门,何况连犹太共同体都长期处于某种“独居”状态,更不要说犹太人个体了。这样一个民族不能不要求其成员多多“慎独”,多多“知罪”。

在拉比的教诲中,“独居闹市而不犯罪”,之所以能同“穷人拾遗不昧”和“富人暗中施舍1/10的收入给穷人”同立为“神会夸奖的三件事”,其共同之处,尽在一个“独”字。犹太人的上帝所赞赏的“慎独”,其实正是犹太民族延存的基本要求。

犹太民族弘扬“慎独精神”,但绝不意味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绝不提倡“独善其身”式的“隐士”,而是教导人们要和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邻人的祸患就是你的祸患

如果你希望孩子表现得体贴、大度、肯帮忙,你就必须身体力行,示范给孩子看。要是你自己都言行不一,孩子只会模仿你的行为,即使你把原则和指令讲得头头是道,也一点用处都没有。

人的本质是爱的相互存在,人的生活是与他人的相互交往构成的。培养孩子从小乐于帮助他人的美德,对孩子今后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乐于助人是犹太人格外崇尚的美德。犹太儿童从小就被灌输乐于助人的思想。犹太拉比经常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从前一个农场里有个叫罗思的年轻人。有一天接近黎明时,窗户外一片混乱,被惊醒的罗思睁开惺忪的双眼,他猜出是恶狼闯进了邻居家的畜圈,咬得牲口在院子里直叫。“罗思,我还以为您不在家呢!”早晨见了面,邻居责备他说,“我家的一头小牛犊被狼拖走了,您怎么不带上猎枪出来搭救一下呢?”“我实在困倦,累得要命,睡得太死!”罗思打个哈欠说,“我什么都没听见啊……”

没过多久,罗思晚上入睡时忘了关门,狼闯进他家把他的孩子咬死了。

不要装聋作哑,无视邻居的祸患。

现实生活当中,常常会有些事情给人带来喜悦或烦恼,带来幸福或悲伤,带来顺利或困难,带来成功或失败。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人都需要别人给予相应的理解和帮助。因此,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就成了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犹太人是这样做的:

首先,布置有用的任务。让孩子在邻居之间或是校园里做点有益的事情,比如照料宠物,做饭,教弟弟妹妹们做游戏,或者给不幸的孩子制作玩具,这些都可以培养大多数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当然,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自发地做这些事情,必须有人鼓励他们,教他们,甚至有时需要强迫他们。

其次,父母以身作则。要培养乐于助人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如果你希望孩子表现得体贴、大度、肯帮忙,你就必须身体力行,示范给孩子看。要是你自己都言行不一,孩子只会模仿你的行为,即使你把原则和指令讲得头头是道,也一点用处都没有。

再次,要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有些父母爱孩子,教育孩子时经常鼓励孩子,他们的孩子就总是乐于助人、更为别人着想、更富有同情心。这反映出孩子效仿了你的行为。要是孩子情绪好的话,他是极有可能帮助别人的,所以努力让他保持那种状态是非常值得的。

最后,定规矩,并且解释。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要是你打他,会弄痛他的。”然后他们会向孩子解释这类行为的后果,然后指出“你不可以打人”这条原则。他们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孩子更具有同情心。

有许多研究表明,对孩子阐明慷慨助人的理由,尤其是强调说明他人的感受时,最能帮助孩子养成体贴、友善的行为方式。品德决定成就高低

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犹太父母除了教育孩子热爱学习,掌握知识,拥有智慧外,还总是给他们讲品德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事实上,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

列宁的父母乌里扬诺夫夫妇就特别重视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他们采取各种方法,如解释、亲身示范、引导孩子经常实践、及时提醒、耐心培养习惯等,从小教育孩子尊敬长者,待人和气,举止大方。

当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乌里扬诺夫夫妇就常常嘱咐孩子们注意自己讲话的语调,不要高声喧哗;倘若别人偶尔心情不好,对你不友好,你就应予以谅解;如果有同学发音不对,应该用委婉客气的语气帮助他纠正,而不应该讥笑;如果佣人情绪不佳,愁眉不展,你应该安慰她,使她高兴起来;睡觉前不要忘记向大家道晚安,包括最小的弟妹在内。在乌里扬诺夫夫妇良好的教导下,列宁和他的兄弟姊妹们,不管是谁,从来没有过粗野无礼的行为,从不欺负别人,除了那些不足挂齿的小人之外,对别人从不采取轻视的态度。

列宁小时候无论同谁谈话都持同样尊重的态度,不管是自己的教师,还是伏尔加河纤夫、搬运工人、洗衣妇。有时他在喀山省柯库什基诺村外公家过夜,和农村儿童玩过家家游戏,他总像对待自己的表兄弟那样,以礼相待。他还很有礼貌地帮助别人。有一次,一个贫苦农民赶的大车陷入沟里,他帮这位农民拉出来,还捡起农民掉在地上的手套,很恭敬地跟他交谈,分别时还客气地和他握手道别。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对待父亲的信差——一位文化不高的老人十分热情。每次见面都要热情问好,分开时总拥抱告别。

凡是熟悉列宁的人,都十分称赞他的举止:走路时一定让同伴先走;给老人和妇女让座;别人哪怕是在很小的事情上帮助了自己,也一定要表示道谢;自己有了过失,总是请求别人原谅。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在穿着树皮鞋和破衣烂衫的农民或工人中间,还是在刚刚从前线回来的士兵中间,列宁总是从不失这样的高尚本色。正是他那热情又不失礼貌,大方得体的态度,从未使他脱离人民大众。因此,人民也对列宁无比亲近,乐意跟他谈心里话。

在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时,我们可以借鉴乌里扬诺夫夫妇的方法教育孩子:“品德决定成就的高低”。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呢?以下是为犹太人所推崇的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方法,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教育孩子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孩子波兰语外,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祖国科学发展和帮助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最为突出的是,她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表现了她浓浓的赤子之情。

其次,培养孩子勇敢、乐观、坚强、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必须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再次,培养孩子重实际、不空想的作风。她与子女共勉道:“我们不应该虚度此生。”

最后,培养孩子节俭朴实的品德。居里夫人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理智的爱,一种有节制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每位父母都应该向犹太人那样,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从孩子懂事的时候起,就给他们讲述从古到今的各种劝人行善的故事,朗诵关于仁爱、友情、度量、勇气、牺牲的篇章,把孩子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品格高尚者永远生活在白天

凡品格高尚者,会永远生活在白天,事业上很少有绊脚石。反之,品质恶劣而又不懂自我提高修养者,永远行走在黑暗中。

有一次,一位极有名望的高官前去看望犹太大哲学家斯宾诺莎。这位高官见他穿着一身皱皱巴巴的睡袍,不禁大惊小怪,并提出要送他一身新睡袍。斯宾诺莎平静地说,一个人并不会因为有了一件好睡袍而变得更有价值,同样,“给一文不值的东西加个昂贵的包装是极不合理的”。

斯宾诺莎的话虽然不符合目前商业社会的潮流,却道出品格的意义。《旧约圣经》是犹太人永恒的圣书,《塔木德》则是犹太人实际生活的指南,而《塔木德》最提倡的就是伦理道德,这一切构成了一个人主要品格的底线。

谦虚给人们带来力量。《塔木德》告诫人们说:“尽量隐藏自己的优点和功绩,就像是隐藏你自己所做的坏事一样。”同时又说:“爬上知识之路,即达谦虚之顶。”

在犹太人的历史中,那些贤人拉比不管遇到什么人,都认为对方有优于自己的地方。

假如所遇到的人比自己年长,他们就认为他比自己更优越,因为他积善行的机会比自己多;

假如遇到的人比自己年轻,他就认为他所犯的罪比自己少,而同样尊敬;

假如别人所过的生活比自己富裕,拉比就认为他比自己做过更多的努力;

假如所遇到的人比自己贫穷,就会认为他尝过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痛苦,所以比自己有修养;

假如他遇到比自己聪明的人,就对他的智慧表示敬意;

假如所遇到的人没有自己聪明,拉比就认为他所犯的错误比自己少。

对于犹太人来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求得别人的赞赏而夸耀自己的谦虚,这是非常卑鄙的行为。在他们的眼中,真正的谦虚绝非有意的做作,而是自然地流露。

正因如此,犹太人有这样两句谚语:愈是果实累累的葡萄,愈会垂下头来;愈是伟大的人,愈平易近人。

水是由高处流向低处的,不流动的水是死水,容易堆积脏的东西;由高处向低处流的水,则是非常清澈透明的。

一位犹太父亲对儿子说:凡品格高尚者,会永远生活在白天,事业上很少有绊脚石。反之,品质恶劣而又不懂自我提高修养者,永远行走在黑暗中。只有行动才能体现美德

你要尽心、尽力,既爱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自己。

公元前,古代以色列的律法师担负着宣讲教义、训诫百姓的职责。久而久之,一些律法师借着至高无上的教义,使其本身仿佛也成了公理与道义的化身。但他们自己往往就不照教义上所说的去做。

一位拉比非常厌恶这些人的行径,常常当众揭露他们的虚伪,这使那些律法师们很不痛快。一天,一个地位很高的律法师存心跟这位拉比过不去,上门来找麻烦:“我该怎么做,才能获得你所说的永生呢?”“你是律法师,”拉比说,“律法上写的你还记得吗?”“我当然记得。”律法师不假思索地说,“《塔木德》上记载着,‘你要尽心、尽力,既爱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自己’,这些,我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

拉比淡淡一笑,说:“你只要照你说的去做,你就能获得永生了。”

律法师知道自己做不到这些,所以故意跟拉比纠缠:“可是,我的邻居又是谁呢?”

拉比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讲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去,半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抢走了他的钱财,并把他打得遍体鳞伤,扔在路边。一个祭司从旁边走过,四下看看没有人,就匆匆绕过倒在血泊中的遇难者,自顾自走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商人又从遇难者身边走过,他只是更当心自己的钱袋,逃离了这块危险的地方。只有一个撒玛利亚人经过这里时,救下了遇难者,把他送到附近的客栈里养伤,并为他交付所有的费用。”

拉比讲完故事,问律法师:“这三个人中,哪一个是那遇难者的邻居呢?”

律法师脸红了,只得回答说:“当然是那个撒玛利亚人。”

拉比接着说:“一点儿也不错,你就照着他的样子去做吧!”

一位犹太教育家说——只有行动才能体现美德。

犹太父母经常给孩子讲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不要像那个律法师一样,自以为具备高尚的品德,什么道理都懂,却从来不用行动去体现它们。私下能约束自己才算神圣

在众人面前受到社会的压力,遵守规范是比较容易的。而单居独处之时,外界压力完全消失,只剩下内心的良知抵御着蠢蠢欲动的恶念,唯有此时能把持得住自己的人,方算得上是有道德根底的人。

犹太人有这样一个观念——人类居于动物与天使之间,越靠近天使,就越接近神圣。“那么,神圣到底是什么呢?”一位拉比问学生。

学生纷纷答道,为神牺牲生命是神圣;经常祷告是神圣;守安息日是神圣等。各种回答不一而足。

可是拉比却说:“正确的答案是:神圣就是选择吃的东西,和你怎样去做爱。”

学生一听此言,顿时哗然:“什么?难道不吃猪肉啦,什么时候不可以做爱啦,就是神圣之事吗?”

拉比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实在:守安息日的状态,大家都会知道;为了神而牺牲生命的事,别人一看也可以知道。然而,你在自己家里吃什么,别人却并不知道。在大庭广众之下,吃的都是犹太律法规定可以吃的东西;但回到家里却吃了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样的情形完全可能发生。性行为也一样。没人看得见你做爱时的情况,是否遵守律法的规定,只有你自己知道。这就是说,在家里饮食时和发生性行为时,人类可以任意站在动物与天使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置上。唯有这个时候,能够提高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神圣。

通常,在众人面前受到社会的压力,遵守规范是比较容易的。而单居独处之时,外界压力完全消失,只剩下内心的良知抵御着蠢蠢欲动的恶念,唯有此时能把持得住自己的人,方算得上有道德根底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保持良好道德

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良好的道德,这是一个人获得社会接纳的重要条件。

犹太人不仅注意自己的品行,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毫不含糊。下面的故事就生动地说明了他们的做法。

比尔当时11岁,一有机会就到湖中小岛上他家那小木屋旁钓鱼。

一天,他跟父亲在薄暮时去垂钓,他在鱼钩上挂上鱼饵,用卷轴钓鱼竿放钓。

鱼饵划破水面,在夕阳照射下,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随着月亮在湖面升起,涟漪化作银光粼粼。

鱼竿弯折成弧形时,他知道一定是有大家伙上钩了。他父亲投以赞赏的目光,看着儿子戏弄那条鱼。

终于,他小心翼翼地把那条精疲力竭的鱼拖出水面。那是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趁着月色,父子俩望着那条煞是神气漂亮的大鱼,它的腮不断张合。父亲看看手表,是晚上10点——离鲈鱼休渔期结束还有两小时。“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他说。“为什么?”儿子很不情愿地大嚷起来。“还会有别的鱼的。”父亲说。“但不会有这么大。”儿子又嚷道。

他朝湖的四周看看。月光下没有渔舟,也没有钓客。他再望望父亲。

虽然没有人见到他们,也不可能有人知道这条鱼是什么时候钓到的。但儿子从父亲斩钉截铁的口气中知道,这个决定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唇上取出鱼钩,把鱼放进水中。

那鱼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没入水里。小男孩心想:我这辈子休想再见到这么大的鱼了。

那是34年前的事。今天,比尔先生已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建筑师。他父亲依然在湖心小岛的小木屋生活,而他仍带着自己的儿女在那个地方垂钓。

果然不出所料,那次以后,他再也没钓到过像他几十年前那个晚上钓到的那么棒的大鱼了。可是,这条大鱼一再在他的眼前闪现,每当他遇到道德课题的时候,就看见这条鱼了。

犹太人教育自己的孩子: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良好的道德,这是一个人获得社会接纳的重要条件。第2辑好父母胜过好老师每个孩子都是出色的棒球手

那些积极向前,肯定自己有更大价值的人,往往能得到很高的报酬。这种人相信自己能处理艰巨的任务,结果他们就真的能做到。这样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待人接物、个性、想法和见解等,都显示出他是专家,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玛丽生长在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中,从小的家庭教育培养了玛丽的高度自信。独立不羁的个性使她常常有一种心理优越感。玛丽所在的学校经常请人来校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地提问。不管她的问题是否幼稚,是否尖锐,她总是充满好奇地脱口而出,而其他的女孩子则往往由于胆怯而不敢开口,她们只是面面相觑或抬眼望着天花板。

每次回家后玛丽向父亲汇报学校的情况时,父亲总是鼓励她:“好孩子,你有这样的信心,我真的为你感到骄傲,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辩论家。”

父亲的不断鼓励使玛丽对自己的口才充满了自信。玛丽上中学时,她是学校辩论俱乐部的成员,演讲从不怯场。但老实说当时玛丽的演讲技巧一点也不高超,用她同学的话说就是根本不能振奋人心,这自然不受同学欢迎。但是,即使这样,玛丽也毫不顾忌,一有机会就滔滔不绝上台演讲。

有一次,因为她讲的内容大家不感兴趣,而且她又讲了很长时间,台下嘘声、讽刺声、嘲笑声随之而起,但是玛丽自信好强的个性却使她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依然毫不脸红地演讲下去。到后来,听她演讲的人都跑光了,她却仍然坦然地把自己想讲的话讲完才停止。许多同学对她这种突出个性不理解,而她对别人的议论也毫不在乎,一直维持着独立自信、我行我素的个性。

当自己面临困境时,犹太人最先想到的是“我会赢”,而不是“我可能会输”。当自己与别人竞争时,犹太人最先想到的是“我跟他们一样好”,而不是“我无法跟他们相比”。当出现机会时,犹太人最先想到的是“我能做到”,而不是“我不能做到”。他们深知自信的重要性,并对他们的子女从小就灌输这种思想。

有个犹太小男孩,头戴球帽,手拿球棒和棒球,全副武装地走到自家后院,大声喊:“我是世上最伟大的棒球手。”他满怀自信地说完后,便将球往空中一扔,然后用力挥棒,虽然没打中,但是他毫不气馁,继续将球拾起,往空中一扔,然后大喊一声:“我是最厉害的棒球手。”他再次挥棒,可惜仍是落空。他愣了一下,然后仔仔细细地将球棒与棒球检查了一番。之后他又试了三次,这次他仍告诉自己:“我是最杰出的棒球手。”然而他这一次的尝试还是落空了。“哇!”他突然跳了起来,“我真是一流的投手。”

可见,信心的大小决定了成就的大小。庸庸碌碌,过一天算一天,总认为做不了什么事的人,仅能得到很少的报酬。这样的人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出伟大的事情,结果他们就真的不能;如果认为自己很不重要,那么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就真的无足轻重。久而久之,连你的言行举止也会表现得缺乏自信,如果你不能将自信抬高,你就只能在自我评估中萎缩,变得愈来愈渺小,而且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也会使别人怎么看待他,于是这种人在众人的眼光下又会变得更加渺小。

相反,那些积极向前,肯定自己有更大的价值的人,往往能得到很高的报酬。这种人相信自己能处理艰巨的任务,结果他们就真的能做到。这样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包括待人接物、个性、想法和见解等,都显示出他是专家,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每个父母都应该像犹太父母那样,教育孩子从小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大声说出孩子的优点

当着自己孩子的面,父母要公开、大声地赞扬孩子的优点。要让孩子从小知道,父母以他为荣。

犹太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有:

发掘自己家族或亲戚方面取得杰出成绩的当代人或历史人物,经常用来鼓励孩子,以此增加孩子的自豪感。

发掘孩子的优点,抄写在一张大纸上,贴在家人和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例如,同情心、正义感、歌唱、表演、绘画才能等。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显得退缩、信心不足或畏惧时,可以引导孩子回忆过去的光荣成功史。

当着自己孩子的面,父母要公开、大声地赞扬孩子的优点。要让孩子从小知道,父母以他为荣。

对孩子没有过高要求,赞美孩子取得的最微小进步。

父母要用积极的言语评价孩子的一切行为。

让孩子做他自己会做的事情。

教孩子认识自己的缺点,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家庭和睦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家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从和睦友爱的家庭中走出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接受丰厚的报酬。

有两个兄弟为了母亲的遗嘱而争吵起来,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反目成仇,互不来往,见面也形同陌路人。

这兄弟俩自幼形影不离,战争期间,相依为命。不料,现在却为母亲的遗嘱反目为仇。时间长了,两人都觉这样不妥,分别到拉比那里诉说情况,希望能言归于好,恢复手足之情。

拉比趁机给他们讲了一段《塔木德》上的故事:

在以色列某地,有两兄弟,哥哥已经结婚生子,弟弟还是单身汉。父亲死后,他俩平分了父亲的遗产。

苹果和玉米丰收之后,兄弟俩把它们公平地分成两份,储存在各自的仓库里。

弟弟想,哥哥是有妻室的人,开支较大,生活肯定有难处,而自己单身一个,不应该平分收成,便在夜里把自己所分得的收成搬一些到哥哥的仓库里。

哥哥也在想,自己已有妻儿,年老之后有人侍奉,弟弟仍旧孤身一人,应该为他储备积蓄,以供结婚和养老之用。哥哥在这么想着的时候,也在夜里把自己所分得的收成装进麻袋,悄悄地往弟弟的仓库里搬。

第二天,两人去仓库时,惊讶地发现仓库里的东西跟前一天相比,并没有减少。虽然心中纳闷,但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第二天晚上和第三天晚上,兄弟两人仍然重复着前一天晚上所做的事。

在第四天晚上,兄弟俩在搬运途中不期而遇,当他们发现彼此之间竟是如此关心对方时,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感动得相拥而泣。

这个故事使为了母亲遗产而闹纠纷的兄弟俩听后大受感动,他们当着拉比的面握手言和,欢快而去。

犹太人不仅重视兄弟之间的关系,更重视家庭的和睦。

拉比美雅是众所公认的天才演说家。每个周五晚上,他都要在礼拜堂里宣讲教义,听者数以百计。其中有一位妇女对美雅的口才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之着迷不已。

通常,周五晚上,犹太妇女都要在厨房准备安息日的饭菜,但是这位崇拜美雅的妇女,每次都到教堂听讲而耽误了家里的事。

美雅讲道时间很长,但听众却感觉不到,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有一天,这位妇女听完讲演回到家时,发现丈夫怒气冲冲地在门口等她,看到她就暴跳如雷地骂道:“明天就是安息日了,饭菜还没有准备好,你到哪里去了?”

妇女回答道:“我到教堂去听拉比美雅讲道了。”

丈夫气急败坏地说:“除非你往拉比的脸上吐一口痰,否则你休想再进这个家。”

这位妇女只得暂时借住在朋友家中。

消息传到拉比美雅的耳朵里,他深感不安,因为自己讲道时间过长而破坏了一个家庭的和睦。自责的同时,他邀请这位妇女到自己家中,对她说:“我的眼睛很痛,用水洗一洗也许会好一些。请你替我洗一洗。”

这位妇人听后非常生气,以为美雅是在调戏她,就朝美雅的眼睛吐了一口痰。

这位妇女回家了,丈夫还能有什么话说呢?

弟子们问美雅:“您是一位尊贵的受人尊敬的拉比,怎能甘受侮辱而不声不响呢?”

美雅说:“只要能挽回一个家庭的和睦,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塔木德》上说:“家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从和睦友爱的家庭中走出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接受丰厚的报酬。”不要让孩子感到窘迫

对孩子进行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惩罚,要比苛刻的惩罚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要因为你的孩子不肯吃那些你认为对他身体有好处的东西,而对他实行一个星期的限制,拿走他的点心就可以了。

惩罚孩子时,不要让孩子感到羞辱或者说是被贬低,也不要让孩子感到窘迫。

父母惩罚孩子的目的是要让孩子认识到,不好的行为源于某种不好的决定,良好的行为取决于某种好的决定。当父母惩罚孩子让孩子感到窘迫时,这种惩罚所制造出的不健康的感情会让孩子受到某种程度上的伤害。

同时,这种窘迫只会导致孩子认为你卑鄙或者是不公平。

当这种情形出现时,你的孩子可能会以怒气相对抗,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让你与你的孩子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惩罚必须合理。对孩子进行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惩罚,要比苛刻的惩罚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惩罚是依据孩子的不良行为的大小做出适当的处理。不要因为你的孩子不肯吃那些你认为对他身体有好处的东西,而对他实行一个星期的限制,拿走他的点心就可以了。

合理的惩罚,会让孩子认识到恰当的行为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

对于孩子反复发生的不良行为,只有在你尝试过几种积极的补救措施之后,实施惩罚才是应该的。例如,你的两个孩子吵架,你可以对这两个吵架的孩子说:“如果你们不停止打架,这个周末你们就不要出去玩。”“回家迟到的孩子第二天不能外出。”“没有完成分内家务活的孩子要丧失部分零花钱。”

指出孩子不良行为的影响比惩罚的效果更好。当孩子们相互协作和共享欢乐的时候,使用鼓励和肯定的态度,会有另一种效果。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大多数成年人会首先想到用惩罚来处理这件事,如果你用肯定性的反馈来加强不良行为举止的对立面,就可以改善不良行为举止本身。肯定性反馈使用起来容易得多,也有趣得多,肯定性反馈创造孩子们的内在动力。它教孩子自律,并能促成一种健康、愉快的家庭氛围。

使用肯定性反馈,强化孩子某种良好行为举止,当他们试图用某种否定方式引起你的注意时,不要理睬他们。

对孩子使用肯定性反馈有以下好处:

1 让孩子愉快地接受。

2 强调孩子良好的行为和举止,它教会孩子思考。

3 增加动机。

4 给孩子创造出成功感。

5 增强孩子的自尊。

6 给孩子自信。

7 教会孩子相信他们的决定。

8 激励孩子去寻找目标。

9 当孩子做出好的决定时,他感到开心。

10 鼓励孩子和父母们交谈。

11 教会孩子看到其他人肯定性的方面。

成功的父母强调积极的方面。肯定性反馈、杜绝和惩罚总是有效的,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成功教育的关键是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原理,并根据你的需要加以使用。把孩子的话听完再说

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要尽可能放下手中的活,听孩子说话。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他说话,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鼓励,也就更愿意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了。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些孩子兴冲冲地想跟父母说一些事,但父母总是忙着手中的事,不顾孩子想说什么就武断地打断孩子的话。有的父母在惩罚孩子时,根本不想听孩子要说什么,也不想去了解事情的根源。

如果这样下去,亲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发生问题。

如何来克服这个问题呢?一位犹太家长认为,作为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要尽可能放下手中的活,听孩子说话。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他说话,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鼓励,也就更愿意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了。如果和孩子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孩子也就不会向父母隐瞒什么了。

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在听孩子的谈话中,不但要努力的听进去,而且还要思考,能从孩子的谈话中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对不好的加以指正,对好的加以真诚的赞扬。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平等与欣赏的态度与孩子讨论。

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如果孩子指出父母的缺点,父母应该谦虚地接受,并表示感谢;或者向孩子解释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缺点,甚至可以真诚请孩子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如果孩子主动把自己犯的错误、接受的批评告诉了父母,父母应该首先表扬孩子的勇敢精神和真诚态度,对孩子这种直面现实的行为表示肯定。接下来可以和孩子一起进一步分析他面临的问题,包括原因、克服的措施,甚至于可以进一步讨论。如果不改正缺点和错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增强改正缺点的决心。

在与孩子的交谈中,不少父母都认为孩子不会说出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一个孩子有他的经历就会有他自己的思想。虽然孩子很小,可是他们也有得到尊重与爱的需要。因为孩子弱小,一切都要靠成人帮助,因此往往显得特别无助,这也就更加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如果作为父母,其只顾自己感情需要,不顾孩子的心理需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头上,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只能让孩子更加孤独。如果父母仔细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不但可以加深亲子关系,还可以加强孩子对他人的信赖感和安全感。孩子成功来源于父母夸奖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在孩子心里,父母的要求永远也达不到,这就会使孩子非常沮丧,以至于完全放弃努力。

犹太智者朱西蒙特认为:鼓励孩子的真正意义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宽容,而这类宽容的直接表现是多给孩子一次机会。

在我们周围,不是有很多人抱怨自己没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吗?既然成年人都这样渴望机会,那么孩子也一定需要。

教育博士塞德兹认为,使孩子成为天才的办法就是对孩子说:你真棒!

塞德兹博士七岁的孩子学骑单车时,一开始怎么也学不会,而且摔得浑身是伤。连孩子的妈妈也不忍心孩子再学下去了。只有他坚持认为孩子可以学会,并不断地鼓励孩子说:“爸爸相信你,你一定能学会,你是一个非常棒的孩子,只要再坚持就能学会。”果然,没过多久,孩子就学会了骑车。

有些父母常常忽视孩子自身的特点和心理感受,不问什么理由随意打骂孩子,这样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不断进行鼓励,就会让孩子得到一种成就感。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应时刻关注的。

在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经过父母的无数次打击之后,便不再朝着父母所希望的方向去努力,反而用反抗的心理逆向而行。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从未得到过父母有效或恰当的鼓励,这样就导致了孩子自暴自弃,自贬自卑,认为自己做不出有价值的贡献,干脆就惹是生非弄出一些麻烦来,以期得到别人的注意。

孩子的自信,是在一次次成功的行动中培养起来的。因此,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让孩子自己去搞懂自己不明白的事,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就能让孩子满足自己的成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诗书满腹的才子,不停地向孩子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殊不知这种灌输对孩子的信心有很大的束缚作用。父母经常低估了孩子的学习与自我观察能力。只要父母们留心就可以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时有出人意料的聪明之举,这是因为孩子的思路开阔,对事物有惊人的理解与洞察能力,没有任何观点的束缚,很多见解超过了成年人。

在生活中,父母忽略了孩子这一点,无心去思考孩子的意见。当他们迫使孩子接受自己观点的时候,孩子们积极去探索世界奥秘的信心遭受了粗暴的打击。

作为父母,应当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哪些地方取得了进步,并对孩子这种进步进行适当的表扬与肯定。有的父母见到孩子做了一件不错的事也缄口不言,从不夸奖孩子,怕助长孩子的傲气,其实不然。作为父母为什么不为孩子的进步而感到骄傲呢?

父母在表扬孩子时既要注意用温和平静的口吻,把话讲清楚,让孩子有一种亲切感,又要用充满鼓励的眼神,让孩子从你的眼中看出你对他的嘉许。

父母指出孩子的不足时,也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最好先肯定孩子的成绩,然后再进一步指导孩子怎么做。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在孩子心里,父母的要求永远也达不到,这就会使孩子非常沮丧,以至于完全放弃努力。

很多教育家的理论证明,每个人都有对成就感与自尊感的需要,每个孩子都不例外地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肯定。对孩子进行鼓励之所以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这是因为符合孩子喜欢成功、喜欢鼓励的心理特点,它可以成为一个孩子成功的动力。

孩子的成功来源于父母的夸奖。孩子需要成功,也需要夸奖与鼓励。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成才,首先要为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欢乐。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某方面的成功或优点,如果父母善于发现和肯定,就会使孩子更加自信,更有热情,更加努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相信就能做到任何事

相信,能使人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去争取胜利。如果你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你就能做到任何事情!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斯帕克急匆匆地回到家,准备把院子里的一些必须做的工作处理掉。当他正在打扫院子里的落叶时,5岁的儿子尼克走过来,拉了拉斯帕克的裤腿:“爸爸,我需要你帮我写一个牌子。我打算把我的一些石头卖掉。”

尼克一直对石头很着迷,他自己从各处搜集了许多。此外,别人也送给他一些,在他家的车库里放着满满一篮子的石头,他定期为它们清洗、分类和重新堆放。它们是他的珍宝。

过了一会儿,尼克拿着他的牌子,一只小篮子和四块最好的石头向车道尽头走去。在那里,他把石头一字排开,把篮子放在它们的后面,自己则在地上坐下来。斯帕克从远处注视着儿子,关注事情的发展。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没有一个人从那里经过。斯帕克走过车道来到儿子面前,想看看他正在做什么。“怎么样,尼克?”斯帕克问。“很好。”他回答。“这个篮子是做什么用的?”斯帕克问。“放钱的。”他一本正经地回答。“你给石头定价多少?”“每块1美元。”尼克说。“尼克,没有人会愿意出1美元买一块石头的。”“不,有人愿意的!”“尼克,我们这条街道一点也不繁华,没有什么人从这里经过,你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收起来,去玩一会儿呢?”“不,有许多人从这里经过,爸爸。”他说,“人们在我们这条街道上散步,骑自行车锻炼,还有人开着他们的汽车到这里来看房子。这里有很多人。”尼克一直耐心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又过了一小会儿,一辆小型货车沿着街道驶过来。当尼克精神抖擞地把他的牌子举起来使它正对着那辆小型货车的时候,斯帕克凝神注意观察着。当那辆小型货车从尼克面前慢慢经过的时候,他看见一对年轻夫妇正伸着脖子在看尼克的牌子上的字。他们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向前方的死胡同开去,不大一会儿,他们原路折回来了。当他们再次从尼克身边经过的时候,车上的女士摇下了玻璃窗,斯帕克听不见他们的谈话,但他看到她转过头对那个开车的男人说了些什么,然后那个男人递给她1美元。她下了车,走到尼克面前,在对那些石头做了一番仔细的观察比较之后,她选中了其中的一块,递给尼克1美元,然后开着车离开了。

斯帕克坐在院子里,看着尼克向自己跑过来,他手里挥舞着那张1美元的钞票,嘴里大声嚷着:“我卖了1美元!”

故事中,这位犹太父亲并没有完全限制儿子,而是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正是犹太民族的教育智慧。

在学校里,犹太拉比们常教育孩子说:

相信,能使人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去争取胜利。如果你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你就能做到任何事情!先超越自己再超越别人

先天只是出身,后天才是生命的实质,生命的实质必然要由超越来维持和升华——超越自我——超越出身——超越局限。

两人各拥有一条长10米的绳子,怎么让对方的绳子变短?用剪刀剪短对方的?还是用绳子加长自己的?不同的人的选择是不同的。《塔木德》上说:超越别人,不如超越自我。

在犹太人看来,人的生命由两部分组成,父母给予的以及自己赋予的,其实也就是先天和后天。先天只是出身,后天才是生命的实质,生命的实质必然要由超越来维持和升华——超越自我——超越出身——超越局限。

犹太人常常用一则故事来教导孩子。

有一对父子俩都是拉比。父亲性格温和,考虑周到;而儿子却孤僻、傲慢,所以他一直没有成功。

有一天,儿子对父亲抱怨。老拉比说:“我的孩子,作为拉比,我们之间的区别是:当有人向我请教律法上的困难问题时,我给他回答。对于他提的问题以及我的回答,我的提问人和我都满意;但是若有人问你问题,则双方都不满意——你的提问人不满意,是因为你说他的问题不是问题;你不满意是因为你不能给他一个答案。所以,你不能怪别人而必须放下架子鼓励自己,才能成功。”“父亲,你是说我必须超越自己?”“是的,”父亲回答,“真正超越从前自我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正因为犹太人把“超越自己”的历史传统融入了血液中,所以,犹太民族成了全世界最勤奋的民族。

一位犹太教育家说的好:

如果勤劳自勉,借以超越自己,那么总有一天,就会自然而然超越了别人。不把牛拉出来就不能回家

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在遇到困难时,不会总是有人奇迹般出现前来救你。能救你的,只是你的苦干决心和奋斗出头的决心。

莱德认为自己的母亲是个了不起的女人。他爸爸因心脏病去世时,他才21个月大,哥哥5岁。母亲虽无一技之长,又没有受过教育,却毅然负起抚育莱德和他哥哥的责任。

莱德9岁时找到了一份在街上卖报纸的工作。他需要那份工作是因为他们需要钱——虽然是那么一点点钱——但是莱德害怕,因为他要到闹市区去取报、卖报,然后在天黑时坐公共汽车回家。他在第一天下午卖完报回到家时,便对妈妈说自己决不再去卖报了。“为什么?”母亲问道。“你不会要我去的,妈。那儿的粗手粗口非常不好。你不会要我在那种鬼地方卖报的。”“我不要你粗手粗口。”母亲说道,“人家粗手粗口,是人家的事。你卖报,可以不必跟他们学。”

母亲并没吩咐莱德该回去卖报,可是第二天下午,他照样去了,因为母亲自己就会这样做。那年稍晚时候,莱德在圣约翰河上吹来的寒风中冻得要死,一位衣着考究的女士递给他一张5美元的钞票,说道:“这足够买你剩下的那些报纸了。回家吧,你在这外面会冻死的。”结果,莱德做了他知道妈妈也会做的事——谢谢她的好心,然后继续待下去,把报纸全卖掉后才回家。冬天挨冻是意料之中的事,不是罢手的理由。

等到莱德长大以后,每次出门时,母亲都会告诫他:“要学好,要做得对。”人生可能遇到的事,几乎全用得上这句话。

最重要的是,母亲教育莱德一定要苦干。母亲会说:“要是牛陷在沟里,你非得拉它出来不可。”哪怕是天冷得连眼珠都会裂开,或者下雨,再或你不喜欢,甚至你不舒服,总是要把牛拉上来。

比起那些宠爱孩子的,犹太父母的教育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在遇到困难时,不会总是有人奇迹般出现前来救你。能救你的,只是你的苦干决心和奋斗出头的决心。

每个父母都有责任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等待的人最终会得到一切

忍耐是一种高素质的象征,善于等待的人最终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塔木德》上说——

等待的人,最终会得到一切。

据说,犹太史上最伟大的拉比希雷尔,是一个堪称忍耐典范的人。

关于他,在犹太人中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一次,有两个人打赌,说如果谁能让希雷尔拉比发火,就可以赢400元钱。

这天刚好是安息日前夜,希雷尔正在洗头。

这时,有个人来到门前,大声喊道:“希雷尔在吗?希雷尔在吗?”

希雷尔赶忙用毛巾包好头,走出门问道:“孩子,你有什么事?”“我有个问题要请教。”“那就请讲吧,孩子。”“为什么巴比伦人的头是圆的?”“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熟练的产婆。”

那个人听完,就走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来了,大声喊道:“希雷尔在吗?希雷尔在吗?”

希雷尔拉比连忙又包好头,走出门来问道:“孩子,你有什么事?”“我有个问题要请教。”“那就请讲吧,孩子。”“为什么帕尔米拉地方的居民都长烂眼睛?”“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沙尘飞扬的地区。”

那个人听完,又走了。

过了一会,那个人又回来了,问:“为什么非洲人长的都是宽脚板?”“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希雷尔拉比说,“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沼泽地带。”

那个人听完了,没走,又说道:“我还有许多问题要问,但我怕惹您生气。”

希雷尔干脆把身上都裹好了,坐下来说:“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吧。”“你就是那个被人们称为以色列亲王的希雷尔吗?”“不错。”“要真是这样的话,但愿以色列不要有许多像你这样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为了你,我输掉了400元钱。”

希雷尔问明情况后,对他说:“记住了,希雷尔是值得你为他输掉400元钱的,即使再加400元也不算多,不过希雷尔是决不会发火的。”

在犹太人看来,忍耐是一种高素质的象征,善于等待的人最终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

正如一位犹太拉比所说:

如果你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以退为进,而不是铤而走险。只有尝试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认知的过程,大人的经验固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孩子的亲自尝试要比大人的教诲深刻得多。即使孩子在亲身体会的过程中犯错误,我们也要允许他们犯错误。

鼓励孩子勇于尝试,让孩子不断提升自我。犹太父母经常强调这一点。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只是直接灌输自己的过往经验,代替孩子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孩子,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答案。

犹太拉比经常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

18世纪下半叶,本杰明•韦斯特在英国画坛的杰出表现被称为艺术奇才的“横空出世”。这位英国皇家学院的院长,一生的作品除少数宗教、神话题材的以外,绝大多数是描绘英国在殖民北美洲时期的一些历史题材。他被英王乔治三世奉为上宾,雷诺兹爵士称他为最值得尊敬的怪物。本杰明•韦斯特1738年10月出生于美国,不到20岁就已经是纽约市颇有名气的肖像画家了。

关于自己的成功,他宣称是母亲的一个吻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本杰明•韦斯特的母亲年轻时叫萨拉•皮尔森,是一个贵格会信徒的女儿,她嫁给了一个贵格会信徒韦斯特之后就一直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印第安人居住地。他们共有十个孩子,本杰明•韦斯特是十个孩子中的老小。韦斯特的家庭很清贫,十个孩子的大家庭的重担几乎都压在了萨拉一个人的身上。

1745年,本杰明•韦斯特7岁。这年夏天的一天,母亲让本杰明去照看亲戚家的一个婴儿。让他用扇子赶走婴儿脸上的苍蝇。那天中午,在本杰明的细心呵护下,婴儿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小本杰明•韦斯特被熟睡着的婴儿的异常美丽吸引住了。他用手在扇子上比划着,好像要画下婴儿美丽的脸庞。这一切被母亲萨拉捕捉到了。“你想画下宝宝的脸吗?”萨拉微笑着问本杰明。“我不会画画,我画不出。”本杰明说。“可是你不画怎么知道你画不出呢?”萨拉指着桌子上的一红一蓝两瓶墨水说,“你试试。”母亲说完便走了。本杰明拿出一张纸,打开墨水瓶,画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画是画好了,可是他的脸上、衣服上都沾了很多的墨水,桌子上也是一片狼藉。他担心母亲看到这个脏乱的局面的话他可能会挨骂。哪知母亲回来后,用她特有的慈爱目光看了一眼那张画,声音颤抖着惊叫起来:“哦,天哪,这简直就是小萨莉的照片啊!”然后她搂着本杰明的脖子,亲吻了他一下,并且说,“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认知的过程,大人的经验固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孩子的亲自尝试要比大人的教诲深刻得多。即使孩子在亲身体会的过程中犯错误,我们也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因为他们有能力去犯错误,也同样有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在犯错误中得到正确的答案,那是最珍贵的。本杰明•苇斯特母亲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孩子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会有许许多多的疑问。做家长的要意识到疑问是孩子求知的动力。犹太家长在孩子有了疑问的时候,先不忙着给孩子正确的答案,他们会因势利导,让孩子在疑问中探求事情的真相,借此启发孩子的探求欲望,这样,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加强。

每位父母都应该像犹太家长那样,鼓励孩子勇于尝试,让孩子不断提升自我。第3辑不生病的智慧首先学会爱自己

你越让自己保持愉快,你也就越聪明。只要你接受自己便足够了,自爱与别人对你的看法如何毫不相干。

基督教宣扬博爱,而犹太教却教导人们首先要学会珍惜自己。犹太家长时常教育孩子:只有珍惜自己才懂得去珍惜别人。

一个15岁的女孩曾经问一位拉比:“我该怎么做才能过上充实的生活?”拉比的答案很简单,只有4个字:“做你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我”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有自己的幻想、希望、美梦以及恐惧。“我”是自己的主人。因为“我”是自己的主宰,所以我能深刻了解自己。由于“我”认识自己,所以“我”能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进而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犹太人在2000多年的流浪漂泊中,受尽歧视、冷落甚至迫害。他们身在异地他乡,除了依靠自己,再无所依。因此,他们养成了依靠自己,靠自己来拯救自己的信念。

在他们看来,人活在世上,首先就要学会为自己谋福利,只有自己有了财富,才会真正具有帮助别人、普善众生的力量;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就是靠自己奋斗与拼搏,最终获得成功的人生,而那些一天到晚心忧天下,而自己却潦倒穷困的人,固然值得尊敬,但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做出贡献。犹太人相信,只有懂得珍惜和完善自己,才真正懂得,也才真正有能力去帮助、去解救别人。

一个人爱自己的方式很多,你可以选择从喜欢自己的身体开始。也许你的某些身体特征确实令自己无法喜欢,你不停地羡慕别人。

对于自我形象,你也可以做出同样的选择。如在智力方面,你可以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否聪明。事实上,你越让自己保持愉快,你也就越聪明。如果你在数学、英语或者写作方面水平较差,这并不说明你智力很差,只不过是你到目前为止选择的一种结果,如果你多花些时间加以训练,一定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水平,因此,这与你聪明与否并无直接联系。

有些人认为,自爱行为是一种无异于极端利己主义的令人反感的行为,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自爱与那种到处夸耀自己多么了不起的行为,毫无共同之处。后者并不是一种自爱行为,而是企图靠自吹自擂,来赢得他人的注意和赞许。它与自我轻蔑行为一样,都是病态行为。自负行为的目的在于赢得他人赞许,采取这些做法的人,是根据别人对他的看法来评价自己。如若不然,他便没有必要靠自吹自擂来说服别人。自爱则意味着你爱你自己,它并不要求别人爱你,因而也没有必要说服别人。只要你接受自己便足够了,自爱与别人对你的看法如何毫不相干。

犹太家长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要自爱,就必须摒弃一个观点——人的自我形象要么是积极的,要么是消极的。实际上,你具有许多自我形象,而且它们经常在不断变化。如果要你回答:你喜欢自己吗?你可能倾向于将所有消极的自我形象汇集起来,说“不”。可是,如果你能具体分析自我嫌恶的实质,你就可以明确努力的方向。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大自然

人应该居住在清洁的环境中,并且禁止任何人去做任何对城镇的卫生有害的事。

犹太人认为,人应该居住在清洁的环境中,并且禁止任何人去做任何对城镇的卫生有害的事。

为了使人们生活在清洁的环境中,《塔木德》中规定:“禁止生活在一个没有一座绿色花园的城市里。”

犹太人为使最神圣的耶路撒冷清洁、美丽,实行10个特殊的规定。其中包括:在城里不得堆粪堆;不得建砖窑;除了早期先知们留下来的玫瑰园以外,不得耕种其他花园或果园;不得养鸡;死人不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