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不娇气的女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4 13:55:42

点击下载

作者:田伟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培养不娇气的女孩作者:田伟排版:KingStar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1-01ISBN:9787564029487本书由湾流(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父母无法保佑女儿一生

世间万物即使口不能言,亦有爱恋子女之心。在自然界中,动物甚至是植物,都希望繁衍更多的后代,以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而父母充满慈爱养育后代也似乎是一种本能,可以这样说,那些不能很好地养育后代的种族即使再强大,也始终逃脱不了灭绝的命运。

养育孩子,并不是说把他们养育成人就可以了,父母的责任在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也许在父母眼中,女儿天生就是柔弱的,是需要呵护的,于是总把这颗掌上明珠捧着、惯着,过度保护和溺爱她们,然而父母们忽略了,这样做对女儿是毫无益处的,因为你无法保佑女儿的一生,你不可能永远做她飞翔的翅膀。

有两个人同时在一片荒漠中栽上了一片胡杨树苗。

在树苗成活后,其中一个人每隔2天就会挑起水桶去荒漠中,一颗颗地为他那些小树苗浇水。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飞沙走石的天气,即使他再累,都会雷打不动地挑来一桶又一桶水浇他的小树苗。有时甚至刚刚下过雨,他都会“锦上添花”地给它们再浇一桶。这个人的理论是:沙漠中的水漏得比别处快,别看自己2天来浇一次水,其实树根没吸收进多少水分,水都在厚厚的沙层中漏掉了。

再看另一个人,他过得悠闲多了,在他刚刚栽下树苗的时候,他曾经浇过几回水,自打那些树苗成活后,他便很少再管理了。有时偶尔去看看,虽然去了,可也不过是到那片地里去看看,如果有被风吹倒的树苗,他就会顺手扶一把,平时实在没事的时候,他也会在那片地里背着手悠闲地散步,只是散步而已,不浇水,也不施肥。

人们看到这二人的态度,都纷纷评价说第二个人栽下的那片树苗一定不会成材,甚至活不了几棵,种树的人却不理会这些话。

然而几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两片胡杨树苗都长得非常茂盛,树干都像碗口一样粗了。

有一天晚上,大漠深处刮起了狂风,刹那间,这片树从就陷入飞沙走石,电闪雷鸣中。狂风加暴雨,整整下了一个晚上。

在第二天早上风刚停下来的时候,有些幸灾乐祸的人就跑到那两片树林中去看热闹了,毕竟,当初人们在“劝说”他“善待”这些幼苗时,他没有理会。可是眼前的情景却让人非常惊讶:那个辛辛苦苦浇水的人的树差不多都被暴风刮倒了,而且还有很多树几乎是被风连根拔起来的,露出一蓬蓬黝黑的根须,倒地的树干和支离破碎的树枝,看上去惨不忍睹;而那个不怎么打理林子的人种的树除了被风吹掉一地的树叶和一些小树枝被吹断外,几乎没有什么受到摧残的模样。人们都大惑不解,种树的人则给人们解惑:“他的树之所以这么容易被风雨毁掉,原因就在于他给树浇水浇得太多,施肥施得太勤。”

你的女儿是不是像故事里那些被辛勤照顾的小树苗一样?作为父母,你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可是过度的“爱”无疑是毁了女儿的一生和我们对她的期望,女孩变得软弱、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是对她自己还是对父母,都是一种不幸。可是,不得不说,女孩变得娇气和父母的溺爱有很大关系。抱怨孩子,不如改变我们教育女儿的方式,让她从娇气中走出来。《培养不娇气的女孩》通过众多教育事例,全面分析了女孩的心理特征,突出教育细节,为父母培养不娇气的女孩提供了意见。本书在写作过程中,紧紧围绕女孩的性格特征和教育方法展开,并针对女孩的个性特征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是一本教育女孩非常实用的书籍。第一章温室的花朵怕风雨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从一出生就注定要受到父母加倍的宠爱,然而正是这种宠爱让孩子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一旦经历失败或者不被别人认同时,从这种教育方式下走出来的女孩往往就会变得过分自卑或者产生其他心理疾病。

作为父母,应该很清楚,我们不可能让女儿永远安全地待在温室里,也不可能为女儿遮风挡雨一辈子。所以,我们要尽早培养女孩的独立能力和生活能力,让女孩能够自如地面对以后的人生。女孩的娇气并非天生,而是后养

许多父母总是无奈地说:“现在的女孩越来越娇气了,又打不得骂不得,真拿她们没办法……”父母们所说的娇气,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活上好吃懒做,遇到好吃的东西眼里没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穿衣服,不会叠被子,不会自己洗袜子,总之,她们在生活上过分地依赖父母,如果没有父母照顾,她们一天也活不顺心;其次,是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中,很多女孩都不能承受压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怕苦怕累,哪怕是在体育课上跑步都会回家向父母诉苦。

女孩的娇气是天生的吗?也许的确有一些天生的成分,如女孩天生很胆小,看到生人或进入陌生环境会害怕得哭鼻子;有些女孩天生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差,动不动就会生气,当然,这样的性格会比胆大的男孩更容易形成娇气的特性。

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娇气指的是遇到令人不舒适和困难的场合就情绪低落、止步不前,怕困难、怕吃苦的性格,然而,这种一贯怕吃苦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如果说不是,那么,一个本不娇气的女孩是怎样变娇气的呢?对此,我们可以听听专家们说的一些具体事例。

中国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每天小学上学和放学时,校门口绝对是最热闹的地方,门口车水马龙,接送孩子的父母们有的开车,有的骑车,有的步行,有爸爸妈妈接的,也有爷爷奶奶接的,这个壮观的场景可以说是一道独特的景观。如果你仔细问问,大概有一多半每天被接送的孩子,无论从安全还是其他角度看都没必要接送。国外虽然也有接送孩子的现象,多数是因为离家太远,确实需要学校巴士或父母开车接送。

事实上,在这些父母的学生时代,开学第一天往往是跟着哥哥姐姐去的,自此以后,就要自己去上学。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般的孩子上小学时,第一天是由父母送去学校,而从第二天开始,就是孩子自己去上学,除非特殊的天气,否则父母是不会再接送的,即使学生一定要经过马路,父母也认为孩子有自己过马路的能力,因为交通法规定,“年龄不满7岁的孩子,过马路必须有成人带领”。而小学生已经超过7岁,他们自己完全会过马路了。可是现在呢?即使学校离家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只有几分钟的路程,虽然不用车接车送,但爷爷奶奶的保驾护航还是少不了的。

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好处也有,的确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显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可是这么做突出的缺点就是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性,变得娇气。假如父母过分地渲染现在社会的不安定,年幼的孩子在每天被父母接送的过程中,就可能形成一种对社会上的人们普遍的警惕和怀疑态度,这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不利的。

父母总觉得女孩的娇气是天生的,其实不然,怕吃苦、怕困难的性格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每个孩子本来都是不怕遭遇失败的。如同送孩子上学这件事,没有父母护送的年代,女孩似乎也没有那么娇气。

当然,女孩因为年龄还小,有些稚嫩和娇气是可以理解的,在家庭生活里,小女孩向父母充满稚气地撒点娇、耍点赖,不算是大错,反而让父母感受到天伦之乐,增加幸福感,可是,凡事都有“度”,女孩一旦娇过头了,养成了太过娇气的毛病,就会影响她们的健康成长。现在的女孩太娇气的不少,常有的表现为:(1)经不起表扬和批评。受点表扬,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受到批评就委屈,情绪低落,流眼泪,有时跟父母或师长强辞夺理。(2)在生活中娇气,吃东西挑食,爱吃的可以一直吃,不爱吃的一点不吃,饭桌上父母要费许多口舌,有时娇气的女孩还会让父母替她做这做那;在使用文具和物品时,喜欢的就用,不喜欢的就搁置,磨父母买了这个买那个;有一点不舒服就不想上学,要求父母帮助自己请假;很反感上体育课。(3)在学习中娇气。做一会儿功课就嚷累;让父母帮助整理书包和文具,支使父母伺候自己,学习一会儿就拿饮料、拿水果;有时作业没完成好,不赖自己赖父母;考试没考好,怪父母没帮助自己复习好;学习遇到困难时喜欢发脾气。(4)在劳动中娇气,干些活就反感,做事时无精打采,喜欢应付了事,重活干不了,轻活不爱干;在学校还可能努力表现,回家一点儿活都不干。

其实,女孩出现这些娇气的表现,主要还是父母过于疼爱、过于娇惯造成的。在家庭中,父母中如果有一个人不娇惯孩子,他往往会成为失败者,因为另一个家长可能跟女孩一起做他的反对派。要想避免女孩过于娇气,父母先要统一认识,认清娇惯女孩将带来恶果,害了女儿。有些父母总以“女孩还小”为娇惯孩子的借口,这对女孩没有好处,随着女孩年龄的增长,她们的娇气只有越变越少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女孩把娇气的习惯克服掉,对她们不要总是宠着惯着。娇惯只会培养出低能的女孩

一位报社记者在学校进行采访时,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十几岁的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甚至连鞋带都不会系;一位上大一的同学在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城市中迷了路,不知道怎样回家;某校大学生因和同学发生了几句争执,最后居然导致心理障碍而不得不退学……

这些孩子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具备,又怎么谈得上自强自立?在没有父母呵护的时候,他们又将怎么办?

许多孩子在父母给他们制造的安乐窝中,慢慢地成长为“低能儿”。

上小学二年级的王佳,在吃中午吃饭时突然大哭起来,老师急忙跑来看是怎么回事,当老师问王佳为什么哭时,王佳一边抽泣着一边说:“今天的鸡蛋没法吃,太硬了。”老师看看鸡蛋,郁闷了,鸡蛋没什么不同,只是蛋壳上面有两排清晰的牙印。原来,平时王佳每天带的鸡蛋都是她家人事先剥好皮的,而这次可能因为没来得及或是忘记了,鸡蛋没剥皮就给她装上了。

其实,出现上面的情景,也不能全怪孩子,在提高孩子生活能力方面,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太娇惯了,不仅吃饭、穿衣样样都要父母操心,他们甚至连扫地、擦桌子等简单家务活都不会做,几乎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包办,现在许多父母都奉行:“你只管读书,其他事情都由爸爸妈妈来做。”很多父母都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于是孩子不可避免地过分依赖于父母,父母们也常会抱怨:“这孩子什么都不会……”可是抱怨的同时,却是放任和代劳,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如何能够健康成长呢?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不怪父母又能怪谁呢?

刘婧每天放学回家后,总是习惯性地把衣服一扔就出去玩。而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她不是因为衣服被压得皱巴巴地不开心,就是为了寻找衣服浪费时间,她甚至还曾因为找衣服迟到过几次。所以,爸爸给她定了一条规则:回家把衣服脱下来记得放到专门的地方,不然她乱扔的衣服只能被家长收起来,过两周后才能再穿那件衣服。

有一天,妈妈给刘婧买了一件新衣服,爱漂亮的刘婧很高兴地穿着它去学校了,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刘婧更是对这件衣服爱不释手。可是她放学回到家,却忘了爸爸给她定的规定,又随便把衣服扔到了客厅的角落。第二天起床吃过早饭,刘婧把东西都收拾好找衣服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了,于是她问妈妈:“妈妈,我的新衣服呢?”

妈妈问:“你放学后把衣服放哪了?”“大概是放在客厅里了吧……”“抱歉,孩子,按照我和你爸定下的规则,那件衣服你恐怕要等到两周后穿了,现在你最好去衣橱里再找一件别的衣服穿,否则你要迟到了。”

看妈妈认真的表情,刘婧也只好穿着旧衣服去学校了,不过从那以后,她改掉了乱扔衣服的毛病。

不娇惯孩子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它必须有具体的教养策略跟在后面,那就是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开始。

父母除了关心子女的学习之外,更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均衡发展。在子女教育上要放开手脚,注重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当家做主;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让他们学会和别人交往、合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给予他们尝试自己动手的机会,锻炼他们将来能经得住风浪。

教育家陶行知告诫天下的孩子:“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日本也有一句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很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还要求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到外面参加劳动赚钱。现在许多国家都比较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而目前中国父母这方面的意识是较弱的。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而言,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乃至一生,自主、自理能力都比一张成绩单重要,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长中最基本的素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这样孩子才能摆脱对父母的种种依赖。温室中的女孩,经不住挫折

家长往往很难把家里的娇娇女和吃苦的精神统一在一起,事实上,父母不应该把女孩当做温室的花朵一样,不应该怕女孩被淋着、晒着,甚至应该刻意让女孩吃些苦头。因为温室中的女孩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在某市的一所小学里,一个小女孩因为上体育课多跑了几圈,太累,回家就向妈妈告老师的状,这件事的结果也是很耐人寻味的——小女孩的妈妈当天下午就去学校和体育老师大吵了一架,说是体育老师是故意惩罚她女儿,才让女儿跑那么长时间的。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一种双向的因果关系:父母的娇惯,导致了孩子的娇气,孩子的娇气,又进一步导致了父母更错误的教育方式。虽然这样的学生和家长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情况,可是这件事却非常典型,它足以说明女孩娇气确实与家庭教育有关系。“娇惯”孩子的主要表现除了疼爱外,还有放纵,父母对女孩往往过于宽,而缺少严,这样的教育方法教出来的女孩十之八九是有“骄娇二气”的。所以,从女孩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应该掌握好尺度,对孩子不娇惯。不然,纵使女孩以后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生,纵然她读了硕士、博士,如果只能在父母的协助下生活,那么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下,她也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

中国某高校发生过一幕尴尬的情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招聘现场四处奔波,在各个公司的摊位前忙个不停,一个小时填了二十多份应聘表,而且一边填,一边不断地向有关方面咨询。很多人开始以为是这位老人来找工作的,于是告诉他走错了地方,这里是学生招聘现场。可是老人的回答让人震惊了——他是在帮二十多岁的女儿找工作。

招聘人员开始关注这个女孩,问了女孩大学时的班主任一些她的情况,从班主任的口中,招聘人员又得到如下消息:现在的父母对子女的包办太多了,使得一些学生考上大学,离开父母后基本不会独立生活、不能自理自立。这个女孩就是前两年考上本校的高材生,入学一个月就把自己的各种证件和财物等东西弄丢了,她无法处理简单的日常生活,最后,学校只能要求女孩的父母来学校帮助其料理生活,后来这个女孩还是感觉不适应学校生活,就在家休学了一段时间。

这种父母急、子女不急,父母代子女求职的现象如今并不鲜见,父母陪读的现象似乎也层出不穷。有些大学生入学后,在新生军训的第一天,学生场上训练,父母旁边拿水“伺候”。有的学生将自己换下来的脏衣服打成邮包寄回家,让父母去洗……父母关心的往往只是分数,最后,虽然这些孩子分数是不错,但是,如果父母只专注于注重培养考试精英孩子,那么成熟后的孩子则只能像温室里娇艳的花朵,不堪一击。

女孩通常比男孩要敏感、内敛一些,于是父母对她们的保护更甚,其实这种做法远不如教导女孩走出敏感,面对挫折时变得坚强起来。

张萍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对此父母感到很欣慰,但让妈妈感到操心的是,张萍太爱哭了,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哭鼻子。有一天,她刚回家就对妈妈说:“我不要去学校了!”

妈妈放下手中的活儿问:“怎么了?”“老师让我读课文,我读错了一个字,结果老师一指正,同学们都笑话我。”后来老师打来电话说张萍竟然因为读错一个字当场哭起来,老师想找她谈话,她也只是哭。

妈妈问起张萍这件事的时候,她说:“在那么多人面前出丑了,我真是太失败了。”

妈妈这才明白原来张萍是太敏感了,这让妈妈看到张萍的脆弱,她才意识到平时对张萍的保护有些过头,才让女儿受不了一点挫折,妈妈决定改变平时对张萍保护、附和她的态度。妈妈对张萍说:“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恶意,他们只是在纠正你的错误,勇敢的张萍是不会为这个错误而哭的,她只想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张萍听完妈妈的话,感觉有些诧异,不过她也没说什么,而是回到屋里琢磨妈妈的话。不过,自从那天起,张萍变得更加积极,而且很少哭了。

有些女孩习惯用脆弱来面对这个世界,所以父母总是给她们过多的保护,其实,女孩并没有那么脆弱,只是父母不习惯放手让她们去坚强。家长多给女孩一些鼓励,相信她们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女孩就会慢慢地变得坚强起来。

女孩的敏感让她们过于关注外界的变化,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别人一个表情都可以让她们联想到很多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而且她们一旦在心里形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就会丧失努力的信心。很多女孩就是因为缺乏自信,才在面临困难、挫折的时候很容易就放弃,父母应该多鼓励女孩直面困难,让女孩试着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警惕:溺爱易培养出无情的孩子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却未必真的会爱孩子。因为有一种爱是毁灭性的爱,这就是溺爱。溺爱可以说是一个温柔的“陷阱”,有些父母对女儿过分保护,怕女儿受苦受累,把女儿的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却不知这正是为女孩的成长挖下了一个深深的“陷阱”。女孩往往会因为父母的过分溺爱变得自私、冷漠、刁蛮无礼,当女孩掉进这个“陷阱”时,父母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很多父母都经常和朋友们诉说孩子的自私和无情,诉说的结尾往往是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无情正是自己溺爱所导致的。

一位妈妈对朋友说:“平常我对女儿关心得无微不至,可她对我却十分冷淡。我过生日的时候,朋友给我打电话,刚好我有事不在家,是我女儿接的电话,朋友对她说:‘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女儿则冷冷地回答:‘我妈过生日与我何干,又不是我过生日……’听朋友转述这些话时,我的心都伤透了,每次女儿过生日,我给她买这买那,她忘记我的生日也就算了,怎么还用那种无所谓的语气伤我的心呢……”

其实,并不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孩子无情的根源正是父母极度的关爱和过分溺爱,父母的万事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让孩子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一个女孩的妈妈是位下岗工人,她的父亲是个货车司机。夫妻俩虽然穷,但却从不穷着孩子。女孩的妈妈知道女孩喜欢吃螃蟹,于是每周都会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螃蟹,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吃,她自己都舍不得动一筷子。有一次,眼看着女儿已经吃完饭了,桌上还剩下半只螃蟹,这位妈妈忍不住想尝一下螃蟹的味道。“你在干吗!”她十几岁的女儿说道,“那是我的,我让你吃了吗!”妈妈的手尴尬地顿在半空中。

还有一次,女儿回家找爸爸要零花钱,爸爸给了她一些钱,说:“咱家没什么富余的钱,我们只能做到让你吃饱穿好,零用钱你就省着点花。”女儿一点也不领情地说:“没钱你干吗要生我呢!”父亲感觉非常尴尬,他接着对女儿说:“你也不用着急花钱呀,我们就你一个女儿,我和你妈这点钱以后都是你的,你是在花自己的钱!”谁知女儿听后,居然又说了一句让父亲震惊的话,她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大声对父亲说:“那我现在告诉你,你花钱的时候要省着点,你们是在花我的钱!”

邓颖超曾说过:“妈妈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全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却未必懂得真正的爱。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爱护别人和遭受适当挫折、困难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懂得享受,不知道奉献;心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他们的情感世界中,根本没有体会别人感受的想法,于是父母“爱”的种子就结出了“遗憾”的果实。

一位妈妈为了女儿,为了丈夫,甘愿放弃自己很好的工作,整日在家中相夫教子。多少年来,她都是风雨无阻地骑车送女儿上学;她还用照顾父女俩以外的时间打零工赚钱,供丈夫自学,结果丈夫毕业后,功成名就了,不但抛弃了妻子,还带走了女儿。女儿跟着父亲,生活自然不错,她还转入了贵族学校。

妈妈想女儿,就特地买了一件新衣服,到学校去看女儿,女儿却嫌妈妈穿的不是名牌,给她丢脸了,女儿告诉同学这是她家的“穷亲戚”。后来,女儿居然向妈妈提出了一个无情的要求:让妈妈做自己的“地下妈妈”,不然就不认她这个妈妈。妈妈哭诉无门,痛不欲生,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为丈夫和孩子付出这么多,却培养出这样无情无义的孩子,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十几年的爱得到的却是女儿冷酷的回报?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温柔的陷阱,这个陷阱正是父母亲手为孩子挖掘的,掉到陷阱里的孩子被剥夺了独自成长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最基本的爱的能力。那些从来不让孩子自己走路的父母只有一直抱着孩子走下去了,如果抱不动了,只会换来孩子的白眼。

爱多了,就是伤害。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以无限满足,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忽略了,这样做的结果不但给自己带来情感的折磨和痛苦,也造成孩子心灵世界的荒芜,以至于让其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孩子”的背后很可能有“问题父母”,因此,父母们要反思自己溺爱的行为。父母爱的泛滥,造就任性的女孩

孩子作为家里的“中心”,父母对着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当然是宠爱加倍,而女孩作为“贴心小棉袄”,父母给予她的关爱可能更多一些。女孩本是一张纯净的白纸,只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渐渐有了不同的色彩。

父母爱女儿爱得没有原则,会给女儿一个错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我要什么,他们都会答应,不管怎样,我的要求都是可以被满足的。时间长了,女孩就会滋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自己的愿望就一定要被满足,一旦达不到,就会有一些极端的行为发生。

齐琳在睡觉前对妈妈说,她要吃个小鸭子形状的棒棒糖才肯睡,妈妈告诉她家中已经没有了,明天去买。

这下齐琳开始不依不饶了,非要吃到棒棒糖才睡觉,妈妈一直告诉她家里真的没有了,并答应她天亮了超市一开门就去给她买,可是齐琳说什么也不答应,她哭得肝肠寸断。

最后,一家人不得不深夜穿好衣服,沿路一家一家找24小时营业的超市,齐琳的妈妈甚至给自己的亲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家有没有棒棒糖,值得庆幸的是,一个朋友家中还真有这种棒棒糖,于是,齐琳的妈妈赶紧骑车去朋友家拿了。

所有的父母天性里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关爱和责任感,为孩子付出,不辞辛劳,不图回报。在“爱”面前,太多父母自愿做孩子的“自我延伸”,心甘情愿地去接受他们的指挥,却未曾想到,这种看似爱孩子的行为,因为有着“无条件、无原则”的前提,慢慢地变成了吞噬孩子的陷阱。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一家人都宠着护着,一些父母更是无条件地服从孩子的指挥,想方设法满足宝贝的一切要求,至于要求是否合理,全然不顾。这种无条件无原则的爱,会造就孩子任性的性格。

孩子任性而自私的性格,正是因为父母没有条件、没有原则的爱代替了理智教育所产生的恶果。盲目的爱蒙蔽了父母的双眼,他们把孩子的缺点看成优点,把他们的胡闹当成聪明,父母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父母爱的泛滥,蒙蔽了孩子的心灵。

溺爱虽然看似自我牺牲,其实是懒惰的爱。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孩子的父母只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变得好像不可指责。其实,真爱女儿,不必以她的要求为核心,在女儿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她不同方式的爱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被溺爱包围的女孩背后隐藏着几个常见的恶果:

容易伤害他人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女孩会发现,一旦离开了父母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她们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是她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开始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

依赖性强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女孩不能接受独立,一定要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在乎,才能觉得自己有价值。她们先是依赖父母,长大后开始依赖配偶或子女,这样的女孩是不会幸福的,因为她们只知道提出要求,让别人关注自己,却对别人的感受视而不见。

自私、任性

溺爱让女孩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她们严重缺乏同情心。她们习惯了愿望马上被满足,没有学会愿望的满足需要时间,而且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我要,我马上就要”成了她们的习惯。

心理健康被破坏

溺爱对女孩的心理健康危害很大,一方面容易使女孩形成固执骄傲、乖张的性格,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限制了女孩的独立意识,压抑了女孩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过度保护女孩,时间长了,女孩感觉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去做,在她的意识中,父母会为她做好一切,于是,她的依赖心理就滋长起来了,她们便不再主动去做事情,也不再想去探索世界。

通常骄傲、势利的女孩都成长在溺爱的环境中,她们从小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顺从自己的意志,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发脾气,不懂得体谅他人,这都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爱衍生出的问题。父母用无条件、无原则的爱为女儿铺好要走的路,使女儿逐渐丧失了自己开路的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们往往会垂头丧气,无法承受一点小小的挫折。

上面故事中提到的齐琳的父母真的很爱女儿,所以他们才会半夜不辞辛苦地四处忙碌,只为了寻找一根让女儿不再哭闹的棒棒糖。没有原则和条件的爱,只会爱得越多,给孩子的伤害越大。如果爸爸妈妈再任由齐琳这样下去,最终也会不可避免地培养出一个只会伤他们心的孩子。所以,当女孩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做错事情的时候,要诱导她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要随意迁就女儿。保护过头,让女孩事事依赖

对于让孩子自己做事的问题,许多父母都会说:“让他们做事只会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也有的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做事?”所以现在许多三四岁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会做任何家务,不知道要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父母的包办代替,不仅会培养出没有生活能力的孩子,同时也会让孩子看不清自己,因为他们什么都不需要做,也体会不到成功和失败的滋味,他们的人生只有要求和被满足,这样的孩子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因为忙于事业,李先生一直到40岁才要孩子,这个“来之不易”的女儿当然备受全家人的宠爱。

李先生的妻子说:“每次出门,我们都怕她磕着碰着,一家人轮流抱着她走路;每次吃饭的时候,怕她难消化,虽然她都两岁多了,可我们还是会把饭菜打成泥糊,再喂她吃……”李先生的理论也是:就这么一个女儿,不宠她宠谁?

然而,夫妻二人不可能都不上班,女儿要上托儿所,问题就来了,因为女儿只能吃流食,而托儿所的其他孩子有的都会自己吃饭了。这让宠爱女儿的李先生夫妇很为难。

独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的本能。如果家长处处包办,可能会泯灭孩子的独立性,甚至影响其生理功能和心理的正常发育,将来可能很难适应社会。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的确需要靠妈妈来获得氧气和营养;可是孩子一出生,在生理上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自己呼吸、自己吃饭。李先生一家人就是对女儿保护过头了,女儿才没有同龄孩子应该有的能力。

孩子本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们不怕黑,不怕水,不怕摔跤,不怕病痛,如果没有父母在,有些孩子即使摔跤以后也是不声不响地爬起来继续玩。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什么都怕,什么都不会做了呢?其实,这往往是父母的娇惯造成的,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依赖的烙印了。所以女孩过于依赖父母,多数和父母的过分溺爱分不开。

其实,父母的溺爱只会扼杀女孩的创造力,过度的保护会让女孩的能力丧失,进而只能依赖父母。开始的时候,女孩最原始的愿望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需求,所以在她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会用表情和声音传达出她的兴趣,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产生成功欲望的一种动力,而父母过多的干预、过分的保护,慢慢地扼杀了女孩认识世界的积极性,让女孩懒于去实践、去追求,因为一切只要跟父母撒撒娇就可以轻松实现。

可是女孩迟早要面对社会,一个没有独立意识,只有霸道和乖张性格的女孩如何能不碰壁?这个结果恰恰和父母溺爱的初衷相悖了。父母本想给女孩最如意的生活,结果反倒为女孩的成长生涯徒增麻烦,所以,父母是不是应该考虑适当放手,让你的女儿积极、健康地成长呢?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一个健全的孩子,一生之中总有一个时期会热烈地盼望前往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去挖掘埋藏已久的宝物。”

家长就让孩子自己去探宝吧,适当指引就好。

另外,有些女孩很任性,做什么事情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而许多父母怕女孩受委屈,什么事都为女孩包办,什么事情都由着女孩的性子来,父母没有给女孩正确的引导,才导致女孩的行为和性格出现偏差。事实上,女孩小毛病的形成和父母的教育态度以及方法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要让女孩克服小毛病还需要父母从教育方法入手,改变错误的教育态度和观念。女孩的小毛病其实就是家庭培养出来的,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女孩被当成了掌上明珠。有些父母为了女孩费尽心血,什么事情都帮她们包办了,女孩有什么需求也随时满足。然而父母忘了女孩在一次次地被满足之后,就开始有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这便是她们毛病形成的根源。

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溺爱和放纵只会毁了女孩的前程,人生路上不会一直有父母的呵护,摔跤往往会让女孩在今后的路上经得起挫折。父母应该清楚溺爱孩子的利害关系,不仅要让女孩从小在优良的环境中被培养长大,父母更要以科学的爱,让女孩在父母的真爱下健康成长。娇惯让女孩自动放弃成长

父母是女孩最亲近的人,也是她们最信任的人。都说女孩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其实这话应该反过来说,不管女孩处于哪个时期,父母都是她们的“贴心小棉袄”,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也许正是这种“无私”的爱,让女孩自动放弃了成长,年龄的增长并未让女孩的心智跟着成熟起来。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把人生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对主要矛盾,其中第二个阶段(1~3岁期间),主要矛盾就是自主性对怀疑。在这个时期,因为幼儿形成了很多新的心理和运动技能,他们迫切希望自己能在一些事情上做出独立的选择,父母应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允许他们做出自由选择,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才会体现出来,他们才会一点点长大。如果父母以“爱”为名义处处代劳,孩子可能会时时处处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

西方的父母虽然不尽知艾里克森的理论,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的孩子出世那天起,就开始让孩子自己睡在一个房间了。

李小姐在澳大利亚的一位朋友家做客时,曾亲眼看到一对年轻父母在睡觉之前把女儿抱到她自己的房间就不管了,而且在女孩大声啼哭了十几分钟的过程中,这对父母始终陪着李小姐聊天。李小姐感觉心中不安,于是建议他们去看一看女儿,把女儿哄睡着了再聊天,可是这对父母告诉她说,女儿每天都这样,她哭累了就会睡觉的。那一天女孩哭的时间非常久,可能是因为家中来了客人,女孩兴奋的缘故,但是这对父母却始终没去看女儿一眼。

作为父母,对女孩的培养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溺爱和帮助她们做决定或事情。父母要明白溺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失去理智的爱,这只会毁掉女孩的前途,只有不娇不惯地教女孩才能把你的女儿培养成才。在女孩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过去帮忙,哪怕她大哭大闹,也不要急着去哄。这时,父母应该鼓励她自己独立地克服困难。

一位中国妈妈到日本考察时,看到地铁和火车里常常有这种“奇怪”的事情发生:妈妈们自己坐着,却让几岁的孩子站着,而且车在启动或刹车时,许多孩子因为没扶稳摔倒了,这些日本妈妈也不去扶,而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于是,中国妈妈问陪同的翻译,这种现象在日本是不是很普遍,翻译对此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他说因为日本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不但乘车时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给他们创造过于舒适的环境。以前经济条件差,这一点不用特别强调也容易做到,可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一点就一定要强调,父母也应该刻意地去做。

在一次调查中,一位老师谈起他的一个学生,这个女孩家庭条件非常好,可是她整个小学阶段只用了两个很普通的书包,文具盒也只换了一次。平时父母给她零用钱,她也从不乱花,反而是在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过生日时,她会用自己的零用钱给他们买礼物。当记者问这个女孩是如何培养出来的,老师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家教的关系,因为在这一点上,学校的教育是一样的,可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几个孩子,这只能说明是孩子的家教比较成功。

要想孩子素质好,父母首先要教育好,从“我”做起,不娇惯女孩,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给她们买吃的、穿的和用的,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档,只要吃的东西能让孩子的营养充足,孩子用的东西科学实用就好,与其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生活和宠溺的爱,不如给她们好的精神教育。

帮助女孩不再娇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让女孩多跑步和爬山

娇气的女孩常常不喜欢体育课,所以不妨让她们多试试跑步和爬山。父母可以跟女孩订个协议,每周一起跑步,不少于3次,距离远近依女孩的年龄和身体情况而定。可以在开始时跑1000米,过一段时间再提高速度和延长距离。记时间可以调动积极性。除跑步外,父母还可以利用双休日带女儿爬山或者徒步远足。这些运动既可以开阔视野,又能锻炼身体,还可磨炼意志。

2.让女孩多参加劳动

劳动是“治”女孩娇气的好办法。在给女孩讲清道理之后,适当地安排难度稍大一点的劳动任务,鼓励女孩坚持做好。开始时,父母最好和女孩一起干,随时指导。比如家庭大扫除,刷洗卫生间、擦地板等。这个方法关键是持之以恒,教女孩劳动时,要多给予她们肯定和指导,女孩对赞扬比男孩敏感。

3.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治”女孩的娇气

跟女孩讨论一次专心学习的时间能达到什么水平,之后制定一个目标。比如原本能专心学习半个小时,现在就定为40分钟,而且要明确学习质量要求。可以提前给女儿上好闹钟,以提醒其抓紧分分秒秒,让女儿看到效果,并及时鼓励。假如女儿自己暂时做不到,父母可以一起做,读书、记笔记,互相监督,互相竞赛。父母的表现要认真,不能只是装样子。

4.与女儿的老师进行配合

先和女儿的老师沟通,请老师给女儿安排一些经常性的任务,并时常给予其表扬或批评。表扬或批评之后,父母要及时与女儿一起分析为什么受表扬、受批评,应如何正确对待。几次之后,女儿就能经得起表扬和批评了,而且学会了调控自己的情绪。还可以建议老师和女孩谈谈娇气的毛病。

最后,再次提醒父母,为了“治娇”有好的效果,父母必须下狠心,关键时候不能心软,以免半途而废。过度呵护让女孩放弃决定权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有些父母因为觉得女孩娇柔,所以对她们更是倍加“照顾”,总是为女孩考虑得过于周到,在五六岁时就把女孩十几岁的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父母这样做是出于对女孩的爱,但这样会让女孩失去体验人生的机会。

也许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过度呵护造就了一大批缺乏生活能力的女孩;正是自己的过度保护,让女孩面对问题的机会减少。其实,父母应该给女孩一些决定人生的权利,至少也要让她们能对自己想做的事做决定,这样才可以让女孩真正地体验到人生。父母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包揽女孩生活的一切内容,父母不可能跟她们一辈子,所以应该尽快让她们学会自主和独立。

周末,妈妈带着6岁的周旋去家附近的小公园玩,一路上周旋的手都被妈妈牵着,在旁人看来,周旋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妈妈不让她乱跑,她就老实地和妈妈待在一起,看着同龄小朋友都在玩着各项游乐设施,周旋也很想玩,于是母女二人就来到游乐区,但是妈妈牵着周旋的那只手始终没有放开。周旋玩秋千时,妈妈要在后面推;周旋想玩单杠,被妈妈以危险为由拒绝了;周旋玩滑梯时,妈妈又在一旁指挥,什么时候该下来。笑容在周旋的脸上渐渐减少,最后,她主动提出想回家。原因很简单,妈妈给她的自由太少了,她全程的活动都在妈妈的控制下,所以,她失去了游玩的兴趣,觉得索然无味。

自从女儿出生以来,父母便因为怕女儿摔着,就不让她爬高;怕电着,就不让她接触电器;怕累着,就不让孩子背书包;怕受骗,就不让女儿与陌生人说话……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沾手做任何事情,甚至限制孩子的自由,长时间如此,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在生活中锻炼的机会,还会使孩子丧失独立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更会失去建立自信、自尊的机会。若是孩子缺乏这种基本的生活能力,不仅不能照顾自己,甚至连集体生活都适应不了,更何谈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孩子开始时总是想尝试做所有事情,只是父母的不允许让他们少了尝试的念头。孩子尝试的念头,其实常常是对父母自身勇气的一种考验,如果家长仅仅出于为孩子的安危着想,而牺牲他们自由锻炼的机会,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呢?从根本上讲,这种过度保护,其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孩子需要成长空间,在那里他们可以实践自己的能力,学习如何应对问题。如果家长帮助女儿做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无异于剥夺了女儿养成独立品格的机会,甚至还会影响她日后的发展,毕竟,父母不能陪伴女儿一辈子。

而且,父母的过度呵护只会让女孩放弃自己成长,放弃做决定的权利,因为她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决定是不被父母所重视的,当女孩有了这种想法后,她们不仅不会成长,还会变得喜欢怨天尤人,因为不是自己做的决定,所以一旦不如意,她就可以无理由地横加指责。

另外,女孩其实很反感家长像放风筝一样牵着她们走,她们希望家长不要表露出过分的担心和焦虑,否则会让她们的小小内心受挫,还会觉得在小朋友面前很没面子。家长都希望女儿快乐、健康地成长,成为最幸福的天使,所以家长总是会对其呵护备至,然而女儿却总是以一脸不高兴相对,到底问题出在何处?其实,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家长的过度保护剥夺了女孩生活的乐趣。有些家长对女孩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即使孩子与小朋友玩时也会一直陪同,殊不知这种“看管式”守护会束缚孩子的行动。当你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大胆地玩,而自己却要被家人管着,她很可能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认为这是家人多事的表现。所以父母不如把决定权还给女儿,让她们自己去体会人生的乐趣。

首先,父母让女儿发现自己的价值。父母应该多让女儿参与家庭中的事务,给她们一些决定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家中有地位,是家庭中的一员,自己有存在的价值。能参与到成人的世界中,让孩子很有成就感。

其次,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对于新鲜事物都有尝试的想法,父母应该适当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并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在尝试遇到失败的时候,父母应该持引导和鼓励的态度,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可能失败,她们的失败并不代表无能,而不是嘲笑孩子的失败。

最后,父母要积极评价女孩的行为。父母对孩子的积极评价在培养女孩自信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而自信正是女孩敢于做决定的前提,父母对女孩的正面评价是孩子自信的来源,即使在女孩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也要耐心听其解释原因,注意从正面教育,告诉女儿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而不是牢记自己的错误。不要将女孩当成庇护的对象

现在的孩子,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也在宠着他们,孩子说向东,长辈们不敢往西;他要月亮,如果家长有能力,很可能也会满足他的愿望;有一位家长管孩子,其他人可能先护上了:看谁敢动我家的宝贝,这样一来,只会让孩子更嚣张。

其实,家长都知道溺爱孩子是有害的,可是却分不清溺爱和真正爱的分寸,看到老人真心诚意带孩子,想老人不能害自己的孙子、孙女,既然这样,宠得过分一些也就由他去了。可事实上,这种溺爱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溺”即为“淹没”。假如对孩子的爱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爱。家长不应将女孩当成弱小的对象加以庇护,而应该平等地对待女孩,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而不是一味地纵容、溺爱她们,更不是对她们的要求“言听计从”,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女儿,才能够使女儿学会独立、自立。以下方法值得家长借鉴:

1.不要剥夺女孩独立的机会

为了绝对安全,有些父母不让女儿自己出门,也不许她和其他小朋友玩。更有甚者,寸步不离地跟着女儿,搂抱着睡,偎依着坐,真是“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女孩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而且往往会形成在家中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的性格。

2.不要女孩一哭闹,家长就“怕”了

因为从小迁就孩子,所以孩子便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等形式来要挟父母。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好投降和迁就。

害怕女孩哭闹的父母会养出娇纵的女儿,打骂女孩的父母会培养出无情的女儿,并在其性格中播下自私、无情的种子,所以在女孩哭闹时,父母应该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3.不要当面袒护自己的女儿

东娜现在读小学二年级,一天,妈妈在校门口接她放学,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拉着东娜的书包不肯松手,于是,妈妈赶紧冲上前去,将东娜拉到自己的怀中,并责问说:“你干什么欺负我女儿?”东娜仗着妈妈给自己撑腰,显得特别神气。

那个孩子理直气壮地说:“她弄坏了我的书包,还不向我道歉。”“即使这样,你也不能动手打人呀,无论怎么说动手都是你的错。”教训完那个小孩,妈妈拉着东娜的手走了。

有些家长恨不得分分秒秒都将女儿隐藏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其实,这是一种极为不明智的做法。就像东娜的妈妈一样,虽然为自己的孩子撑了腰,没有向那位小朋友道歉,但是在东娜看来,自己是没错的。这种当面充当孩子“保护伞”的行为不仅给犯错误的孩子提供了机会,还为孩子提供了“避难所”。女孩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反思,长此以往,她们就会混淆是非观念,这对她们的成长大为不利。

同时,一位家长批评孩子时,另外的家长不应护着,“不要太严了,她还小呢……”之类的话也会混淆女孩的是非观,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其后果不仅使女孩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4.有选择性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对家庭中的“小公主”,父母一般都会“言听计从”,要“星星”都不会给孩子摘“月亮”。出现这种现状,大部分原因是父母曾经无条件地满足过孩子的愿望和要求,才使孩子认为自己想得到什么就能够拥有什么,而从不懂得珍惜。所以家长不要无条件、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要有选择性。

5.教女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女儿是家庭中的一员,当她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事情时,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可以让她做一些。动手做事的孩子,一般都能体会劳动的快乐,同时,还能感悟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和不容易,这有助于孩子形成勤劳、爱父母的美好品格,而不会有懒惰、自私的恶习。

6.不要祈求女儿做事

比如边哄边求女儿自己吃饭或睡觉,或者答应给她讲几个故事她才会吃饭,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她,她就越扭捏作态,这样她不但不能明辨是非,也培养不出落落大方的性格。

7.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待遇“小公主”在家里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得到特殊照顾,如吃“独食”等习惯一旦养成,她们就会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这样一来,她们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别人。为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家长一定不要让女儿享受特殊待遇。爱得越小心,女孩越脆弱

马先生的女儿非常任性,由于马先生夫妻的娇惯,女儿的饮食起居、玩耍、学习都没有固定的规律,她基本上想怎样就怎样,别的孩子都去上学的时候,她在睡懒觉,别的孩子上课,她则在课堂上神游,每天晚上看电视都要看到深夜,她的做人态度就是得过且过,做起事来心猿意马,有始无终。马先生为有这么个不听话的女儿感到烦恼,可是也不知道哪出了问题,他给女儿的“爱”也不少了,基本上女儿犯了错误他都不会严厉地批评,当然他也管不了女儿,只是每次去开家长会,马先生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天早晨,马先生的妻子给女儿做好早饭就去上班了,而马先生则外出干活。当天中午,马先生从工地上做工回来,到家后就忙着做饭,下午1点多钟,女儿和他打了个招呼说“出去玩一会儿”,马先生透过二楼窗户发现,女儿在小区里和其他几个“小混混”会合,然后说说笑笑往街口走去。原来,女儿最近迷上了玩游戏机,马先生非常生气,不好好学习就算了,一个女孩子,跟一群小男孩一起打游戏成什么样子。不过马先生又怕误解了女儿,于是就悄悄跟在女儿后面,看个究竟。

结果正如马先生所料,他因为气极了,当场把女儿从游戏厅拉回来,其实他也没怎么训斥女儿,可是女儿却哭得非常委屈。马先生下午又去上班,结果女儿趁父母不在家时上吊自杀了。

现在的女孩往往连一点小挫折都承受不了,故事中的女孩是个极度自私和脆弱的女孩,她未曾想过家人的感受,未曾想过那些所有爱她的人的感受,她的心目中只有自己,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所有人都要听命于她,所有人都要听她的指挥。虽然现实中的女孩没有故事中的女孩偏激,但她们的脆弱也是不争的事实,显然,她们的脆弱正是因为父母平时的娇惯,当父母和他人的做法有一点不顺自己的心意时,她们便很难承受自己“不受重视”的现实,这种想法很容易让女孩走上极端。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女孩大多是父母非理性的爱培养出来的,父母爱得多,反而会让女孩过于脆弱。所以对于女孩,父母不宜太过娇惯,让她们品尝生活中的失败和成功对她们有好处。小时候,女孩也许曾有过走马路牙儿的想法,但家长却常用“以后千万不能这么做,太危险了……”之类的话来教育女孩,试想如果是男孩喜欢在马路牙子上飞奔的话,父母最多只是告诉他们“小心一些”。父母态度的差距其实是在无意中给了女孩一种信息:女孩是需要保护的,是天生的弱者,没有父母,她什么也做不好。而这种暗示的结果则是女孩真的不再努力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所以她们理所当然地要依赖父母。父母的确要给女孩更多关爱,但是关爱并不是让女孩一直在幸福中,体会不到失败和挫折,这样她们便不能吸取经验和教训,没有经验的孩子是无法成长起来的。

父母必须明白,女孩自己能做什么,不仅取决于她们的聪明程度,而且取决于她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所以父母不妨让女孩做她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知道那种事事依赖、处处顾惜的女孩总是期待被照顾,怀疑自己的能力。当然,父母也不能把女孩毫无思想准备地就置于新情景之内,突然让她们试着自立,也会让女孩因受到突然的挫折而失去信心。父母应该让女孩尝试着自己做事,让她们知道即使犯错误也是被允许的,放手让女孩自己去想、去做。父母要做到君子动口不动手,可以多对她们提些意见,但是不要做些必要的帮助,可以每天给女孩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她独立完成。

要知道,在孩子们的心中,父母就像神一样是无所不能的。尤其是依赖性比较强的女孩,在她们心里,父母更是神通广大,几乎是想要什么她们就能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并不科学,除了父母会感觉很累以外,所教出的女孩也会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比如懦弱、缺乏责任心等。因为父母太能干了,他们把一切都代劳了,当女孩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时,她们也会视父母的付出为理所当然,很少产生感恩的念头。而父母若是相对表现得“懒惰”一些,女孩则会知道自己照顾自己,有的女孩还会主动承担起照顾别人的责任,这些女孩在长大后,生存和适应能力也会比其他人强。别让“温室”成为“瘟室”

2009年10月26日,长沙市岳麓山上一大群被人们放生的鸟儿莫名死亡。这让人们非常疑惑,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可爱的鸟儿成片死亡?有人猜测或许是投毒,也有人说是和当地那几天的阴霾天气有关系。于是,长沙市动物防疫监督站的工作人员对这些鸟儿的尸体进行了现场勘测,还带走了几只活着的鸟儿标本。经过检测,工作人员发现鸟儿的胃里没有任何食物残渣。也就是说,这些鸟儿并不是因中毒而死,它们是饿死的。

可悲的鸟儿,人类因为好心放生这些鸟儿,结果它们居然因为找不到食物而饿死了,这些鸟儿因为在人类的喂养下慢慢失去了寻找食物的能力,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生活在“温室”中的鸟儿最终丧失了生存的能力,那生活在“温室”中的孩子又将是怎样的结果?

袁倩高中毕业以后,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大学,这让她的父母非常高兴。但是,快开学的时候,父母的烦恼来了。袁倩虽然已经18岁了,但是连自己的衣服都没有洗过,她甚至一包方便面也没有煮过。妈妈对袁倩总是呵护备至,袁倩在小学毕业以前,衣服都是妈妈帮着穿的。

这次袁倩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读书,让父母非常担心,而袁倩自己也为此忧心忡忡,因为她从来也没有离开过家。即使初中和高中都是住校,但是因为学校离家非常近,有时中午袁倩会跑回家里吃饭,顺便把一个星期没有洗的衣服和袜子带回家给妈妈洗。现在自己要到一个离家很远的学校去读书,那些脏衣服可怎么办呢!

父母虽然没有办法,但还是把女儿送去上学了。父母临走的时候,袁倩抱着妈妈哭得十分伤心。妈妈看见女儿这样,也不忍心离开了。于是她向单位请了假,决定在这里陪女儿一段时间,希望女儿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袁倩听到了这个消息很高兴。

于是袁倩搬出了寝室,和妈妈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小旅馆里。每天还是由妈妈帮她洗衣服,可是,妈妈也要上班,袁倩没有办法,后来只能回到宿舍住下。对生活一窍不通的袁倩,遇到的麻烦一个接着一个。

女孩子爱干净,总要换衣服,可问题是衣服换下来,谁给洗呢?她只好把脏衣服放到箱子里。寝室里的同学都觉得她这种做法非常奇怪,袁倩根本不好意思告诉同学她不会做这些事情。有一天,寝室的管理员查卫生的时候,发现了袁倩床底下堆积的脏衣服,就把袁倩的寝室作为不讲卫生的典型,把她们的寝室号公布在学生宿舍的门口。这件事情让寝室的同学都非常气恼,舍友都对袁倩说:“你为什么不去洗洗你的衣服呢,你这样做我们大家都跟着你倒霉。”

袁倩为此很沮丧,她打电话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只好让女儿把那些脏衣服都寄回家。大家知道袁倩这么做后,都开始嘲笑她,这让她心里很不好受。但是自理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锻炼出来的,而且袁倩又是从来没有做过这些。在放假回家的时候,袁倩跟妈妈说了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袁倩哭着对妈妈说:“我再也不愿意去学校了。”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培养女儿的方式是错误的。

父母们往往想给女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但在优越的环境中的女孩,就如同温室中的花朵,往往承受不了室外的风吹雨淋。一阵狂风就能把它连根拔起;一场大雨,就能使其断掉枝丫。放眼整个中国的家庭,不知还有多少个和袁倩一样的家庭。一家人,就这么一个女孩,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里人把她宠着爱着,无论什么事都迁就她,因此,她变得没有自理能力,有点小事就知道找父母。而父母呢?女儿一有麻烦,他们就赶紧跑过去替孩子解决麻烦;孩子一惹祸,父母就去替孩子道歉。这样做的后果,要么就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要么就让孩子依赖性过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去解决。父母们在教育女孩的时候,要教会女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懂得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

另外,“温室”还表现为父母对女儿的迁就,现在的家庭中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由于父母的宠爱,即使女孩身上有一些小毛病父母也会放任不管,而父母对女孩过度的关心和迁就更强化了女孩的这些小毛病。

要知道,一个人的习惯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许多习惯的养成都是因为常做一件事而觉得理所当然应该那样做,所以说不管是哪种习惯都不要任由它发展,一旦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便可能改变人的生活。每个爱孩子的父母都不应该放任孩子的毛病,否则女孩的小毛病若是养成了习惯,就可能会变成大毛病影响她的一生,这便不是爱而是害了,父母们应该警惕这种现象的发生,因为培养孩子的“温室”极有可能成为“瘟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