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学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3 21:19:41

点击下载

作者:何铁勇,俞培锋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追寻教学之道

追寻教学之道试读:

自序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含义有所不同。

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孔子所说的“道”,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佛家所说的“道”,是“中道”,是佛家的最高真理。

围棋是一门求道的艺术。这里的道,是技术,是方法;是秩序,是规则;是礼仪,是和谐;是静雅,是清寂;是星空,是流水;是人性,是本源;是精神,是灵魂。“益智养德·尚美怡情”是文化之道,是育人之道,亦是教学之大道。

追寻教学之大道,寻求的是教学之本源、教学之规律,追求的是高尚育人之路、快乐育人之路。追寻围棋文化建设之道,积淀了科研提升之力量,孕育了课程建设之灵魂;追寻教师专业发展之道,开启了区域联动之蓝图,践行了科研兴师之王道;追寻综合实践活动之道,回归了学生自主之本源,追随了生活教育之真谛。

道,一“首”一“走”。故,第一次走的路、第一次用的方法才叫道,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不叫道。走不一样的路,坚持创新才能生道。追寻教学之道,核心是创新,而这创新是追求教学真谛之道,亦是今天我们这些教学求道者必须坚守的信念。

上篇:围棋文化建设之道

◇棋类活动具有教育、竞技、文化交流和娱乐功能,在学校积极倡导棋类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苏霍姆林斯基题记:追寻围棋文化建设之道,积淀了科研提升之力量,孕育了课程建设之灵魂。我们对围棋文化的建设,大概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竞技教学到普及教学;从兴趣活动到课程建设;从单一的技能培训走向文化育人;直至今天提出“益智养德·尚美怡情”的育人理念,这一路走来,无论课题研究,还是学术论文,我们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了浙江省乃至全国少儿围棋教学界的标杆。“浙江省特色学校”、“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先进实验基地”这些荣誉奖牌见证了围棋文化的建设历程。一路追寻围棋文化建设之道,获得了两点认知。一是积淀了科研提升之力量。科研提升了什么?提升了特色发展内涵,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2000年以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开始关注学生在围棋教学活动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围棋教学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是我们第一个真正用研究的眼光和技术来开展的研究课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研究成果获得了诸暨市2001年度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在《浙江教学研究》上全文刊登;而后相继开展了“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等三个浙江省教育科学年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获得省一等奖。这些研究极大地提升了特色学校的发展内涵,而教师的科研素养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了质的提升。二是孕育了课程建设之灵魂。新课改的核心之一就是建立教师的课程意识,围棋文化建设毫无疑问具有这样的功能。2004年编写制订的全国第一部《围棋课程标准》,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科研论文评比特等奖,得到了中国棋院的肯定并向全国围棋教学界推广;同年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围棋》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并被评为诸暨市优秀校本教材、诸暨市优秀校本课程;2007年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围棋基础》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12年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围棋文化》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另外,2007年11月,我们参与编写的《趣味围棋教室·入门篇》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2008年8月,我们参与编写的《趣味围棋教室·初级篇》(上下)和《趣味围棋教室·中级篇》(上下)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期间,“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有哪些”、“校本课程开发须有三情四策”、“围棋课程观下的课程建设”、“

校园围棋文化的多元构建

”这些学术论文陆续发表,保证了围棋文化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在追寻围棋文化建设之道过程中,我们的教师浸润其中,规划、研究、实践、反思,他们的专业成长也就成了必然。

围棋教学与潜能挖掘

素质教育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人的潜能素质,一是指人体内蕴藏有亿万年生命演化形成的极为丰富的肉体和精神力量,二是指人类千万年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历史沉淀和晶化,马克思称之为“人自身自然中沉睡的潜能”。

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文化遗产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近几年来,诸暨市围棋学校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传授围棋知识,普及围棋运动的同时,还就“围棋教学与学生潜能素质开发的关系”这一实验课题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对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一、围棋教学与智力潜能的开发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思维、想象、记忆等。而围棋,正好在这几个层面满足我们对学生进行智力潜能开发的需要。围棋具有深刻、丰富的内涵,和哲学、逻辑学、数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棋是智力的体操。”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一)通过学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的高级认知活动,是智力活动中心。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浅性的、单一的、以我为是的“我向思维”,表现为“我觉得怎样是怎样”,而很少从对方的立场、角度去思考。无疑,这种思维有很大的缺陷。而下棋,则是斗智斗勇,是“勾心斗角”的多角度、发散性思维,每一步棋,自己有几种选择,哪种最好?对方有几种应法,可能是哪一种?如何提高自己的子效,促使对方的无效?对方的意图是什么,是假装中计,还是针锋相对?……这里有一个思维过程,即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这样思考下去,几乎每一着子都有十几种、几十种的下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棋局的总数在3的361次方之后才有可能出现相同的棋局,无怪乎围棋巨匠吴清源、藤泽秀行感慨自己下了一辈子围棋,连边也没挨上。

所以,尽管棋手水平有高低之分,但只要下棋,他们的思维就具有多样性、活跃性、灵敏性的特点,大脑始终处于想象、演绎、推理、筛选的兴奋之中。“多想出智慧”,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称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经常下棋,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动脑、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当学生的围棋文化积淀到一定量时,比赛中,思维深处灵光一闪,妙着迭出,仿佛神来之笔,令人赏心悦目,这就是钱学森所说的“灵感思维”。这种逻辑性、发散性思维,对学生认识人生、社会、人的复杂性十分有效。而且实践表明,学生们往往能将这种发散性思维运用到学习上,能多角度地解答作业,回答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地构思作文,一改作业“千人一面”的沉闷呆板。(二)通过学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们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围棋的每一局都是新的,许多选点都具有不唯一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一方棋枰其实就是黑白两色组成的浩渺无际的宇宙空间,任学生的想象力尽性驰骋。布局伊始,头脑中就出现一幅自己设计勾画的蓝图,随着棋局的进程,学生必须不断地根据棋局的形势调整行棋的思路、方针,调整构图。从一着子考虑到整个棋局,征子、弃子、打劫、死子活用、落子的先后、子效的大小等等,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判断、分析、想象,使空虚的棋盘在大脑中充盈起来,使具体的棋盘在大脑中抽象起来,看见“没有”的东西,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形象,使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起来,开阔起来,有效地弥补因为年龄结构、知识层面、生活经验造成的不足,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主动地发展。二、围棋教学与学生心理潜能素质的开发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是力图使学生能自知、自信、自控、自律、自强,情绪稳定,承受力强,意志坚定等。而围棋教学对这几方面的培养有其独到之处。

俗话说:“棋局如人生。”这不仅是因为棋局的变化如同人生一样复杂多变,风云突起,难以把握,而且一局棋进行的攻防、取舍、刚柔、进退、虚实、预定目标与实现目标等,几乎都是矛盾的出现、解决、统一,在表现出棋手对棋局的判断、棋理的运用的同时,更将棋手的情绪、意志、毅力等淋漓尽致地综合体现出来,恰如一个人在面对纷繁错综的世界一样。

一局棋局总是表现出优势与劣势。情绪自控力差的学生,往往在优势时盲目贪功,粗心大意,得意扬扬;处于劣势时则容易情绪急躁,垂头丧气。经常下棋,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急躁和优柔寡断的不良性情,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毅力和勇气,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学生复盘探讨时,或多或少能使学生接受经验教训,理解胜负之因除技艺之外的意志、毅力、情绪等因素,从而逐步弥补改正之,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境界。另外,依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癌魔的陈祖德、藤泽秀行;被车撞成重伤坚持参加比赛,下出“轮椅上的名局”的赵治勋,更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生动教材。

陈毅元帅曾赋诗云:“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下棋,不仅仅是比棋艺比计算比判断,而且是比毅力比礼仪的境界。思想境界低者,见小不见大,见实不见虚,虽然可能聪明,但仍易输棋;礼仪不周者,精力易分散,计算便易失误,依然要输棋。帮助学生局后分析败因胜因,既着眼于棋艺,又着眼于意志、礼仪、情绪等因素。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纯粹的水平,而且也提高了精神品位。

围棋教学非常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下棋过程中充分表达内心情感,展现自己的思想,主动地发展自我。著名棋手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高山流水”吴清源、“宇宙流”武宫正树、“美学博士”大竹英雄、“石佛”李昌镐、“野草劲风”徐奉洙、“重锤”刘小光……这些个性鲜明的围棋艺术大师成为了学生模仿的对象。当然,我们在肯定学生棋风的多样性的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博采众长,渗透到自己的风格中。

我们通过观察、追踪发现,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棋之后,在品行意志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待人接物上言行得体大方,具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上课走神开小差的现象明显减少,自控自律能力加强,所有这些表明,学棋下棋,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心理潜能素质。

对学生潜能素质的开发研究是素质教育的过程和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较为前沿的课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和开发。

围棋教学与“四育”

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智慧体操,是战斗的游戏,是变化的艺术,是趣味的科学。八十年代中期,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普及围棋;2000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围棋协会共同倡导发起了“千宫百万”青少年棋艺培训和等级测试活动;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学校开展三棋活动。这些举措让这一中国古典文化开始为造就下一代发挥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诸暨市围棋学校是诸暨市围棋教学的窗口示范学校,2002年7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自1989年创办以来,校围棋队囊括了诸暨市少儿围棋赛历届团体冠军和绍兴市少儿围棋赛团体亚军。近年来,学校在“围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这一课题上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以下就围棋与素质教育,即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关系,谈谈认识。一、棋与智育(文化科学素质)

围棋是一项内涵丰富、棋理深奥的体育项目。内涵丰富在于围棋和哲学、逻辑学、数学、社会学、军事科学等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学科都可在其中找出围棋的影子,每个问题都可用棋理来诠释。

革命导师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棋是智慧的体操。”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

智育,包含了知识和思维两个方面的内容。围棋具有四千年的悠远历史,学生在接受围棋知识的同时,也在不自觉中受到了一种古老东方文化的熏陶:远古时代,“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春秋战国时出现了“通国之善弈者”弈秋;清初“棋圣”黄龙士,以及呕心沥血弈成经典之作《当湖十局》的范西屏、施定庵。

通过学棋,认识中国古代的座子棋、屈辱的近代围棋及今天围棋的辉煌,认识日本、韩国的围棋文化,认识聂卫平、马晓春、李昌镐、赵治勋,认识“金角银边草肚皮”这些精妙绝伦的古谚。

现在,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学校里都开设了棋类课程,专家们认为:在学校里开展这项活动,可以极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化,增强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围棋棋盘19×19,共计361个点,棋局的变化犹如浩渺的星空。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指出,棋局的总数为3的361次方,约为10的172次方,古语云“千古无同局”。《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对局双方在对弈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脑力活动,不断思索,反复比较,选择最佳着点,时时进行形势判断,根据双方之实空的差距,不断调整自己的作战方案。

围棋棋艺构思的过程,是一个推理的过程。

布局阶段是围棋整盘棋的战略部署阶段,其构思更强调整体性,要求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每一个棋子所处的地位,包括在己方中所起的作用和对对方所产生的制约影响,以便使每个棋子的效力都能充分发挥出来。

到中盘,棋局进入复杂阶段,往往出现死棋与活棋,地域广阔与狭窄等的矛盾及相互转化,收官阶段也常产生官子大或小的矛盾转化。

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演绎能力、应变能力、比较和筛选能力等等,把学生尽量培养成聪明的人。

柳斌同志说过:“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围棋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孩子主动发展的过程。围棋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于一体,吸引了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围棋每一局都是新的,每一次选点的不唯一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都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充分体现孩子的个体能力和思维优点,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构思。这对培养思维的前后、左右、上下、正反、远近、宏微、虚实和异同等等多种能力,是极有裨益的。二、围棋与德育(思想道德素质)

围棋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发展史,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教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尧帝以来,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明,直至清初,古代围棋发展到高峰,称霸世界,显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强盛。随着清朝统治的衰弱及近代遭受外患内难,围棋之花凋零落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围棋艺术也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得到发展。但是,遭受长期劫难的中国围棋却是如此的脆弱、苍白。1961年,日本访华团的女棋手伊藤友惠五段竟八战全胜,打败了八位中国的一流高手。陈祖德同志在《超越自我》一文中写道:“这不仅仅是围棋棋手的耻辱,而且是民族的耻辱,是国耻。”睡狮觉醒,中国棋手奋起直追,八十年代,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演出了辉煌的十一连胜,日本一流棋手纷纷称臣,扬了国威,争了国气,并且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围棋热潮,一大批青少年纷纷投入到围棋活动中。更可大书一笔的是,1996年马晓春两夺世界冠军,1997年和2004年俞斌两夺世界快棋冠军,2001年俞斌再次夺取LG杯世界冠军,2005年常昊夺取第五届应氏杯冠军,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印证了“国运盛,棋运盛”,这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了解了历史,才可以瞻望未来。“安而泰者危,存而骄者亡”,要达到理想的乐园,必须不松懈、不停滞、继续前进。

围棋需要拼搏精神。1985,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出现了一对三的危险局面,中方主将聂卫平以“哀兵”姿态出击,发扬顽强拼搏精神,连续敲开日本围棋队对中国设置的“双保险”——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最后战胜日本队的擂主藤泽秀行,取得了第一次围棋擂台赛的胜利。从而揭开了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的新的篇章。

围棋强调个体是集体的一部分,重视的是整体利益。围棋的个体是平等的,没有特殊职位,在实践中,集体的价值大于个体,这一点非常重要,棋手们往往为了扰乱或牵制对方而牺牲几个子,更有智者,会制造局面引诱对手去救一些不重要的子。

中日合拍的获奖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讲述了一个中国围棋手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送儿子去日本学围棋的悲剧故事。电影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引人深思,“围棋代表了什么?”事实上,围棋是两国之间和平、文明与友好的象征。

围棋是教人“耐心、冷静、勇敢、博大、谦逊”这些美德的教材。围棋能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化礼仪。

家长们普遍反映,学棋的孩子变得更懂事、更有礼貌、更尊重别人了。确实,学下围棋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三、围棋与体育(身体心理素质)

纹秤对弈,情绪高雅,静中有动,有着无穷的生活乐趣和艺术魅力,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围棋技术深奥,在世界的室内比赛中,被称为最高战略思想的体育。

围棋比赛是一项竞技体育,不仅比较棋手水平的高低,还要受身体素质的影响,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会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围棋比赛中。

当代的专业棋手在钻研棋艺之外,还不忘进行体育锻炼,足球、高尔夫球、保龄球等都是棋手们强身的项目。

然而,在古代,尤其是日本古代的“争棋”是最激烈、最残酷的比赛形式,由于对局的胜负关系到流派兴衰、地位和名誉,棋手们无暇顾及身体锻炼,呕心沥血,一生投入到棋艺的钻研之中,从而也上演了一幕幕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文元五年(1740年),秀伯在与春硕争棋中吐血病倒,争棋中途调停后不久,秀伯离开人世(25岁);天保六年(1835年),赤星因彻在十二世本因坊丈和势不可挡的铁腕打击下,吐血身亡;明治十七年(1884年),水谷缝治在与高桥杵三郎的争棋结束后猝然逝去。本因坊后嗣道21岁夭折,策元24岁死去。可见,身体素质是何等的重要。

此外,围棋的胜负与对局者的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代宗师吴清源,14岁东渡扶桑,以一颗“平常心”在异乡奋斗50年,打遍日本棋坛无敌手,被誉为“昭和之棋圣”。青年棋手李昌镐,冠以“少年姜太公”的雅号,以一颗冷静无比的心横扫韩国棋手,威震世界棋坛,16岁勇夺世界冠军,彪炳棋坛,无人能敌,当今世界第一人名副其实。聂卫平以在农场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铸成的不屈个性,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上演了难以置信的十一连胜,高超的棋艺,加上沉着、冷静、坚强不屈的优秀心理素质,铸就了一颗耀眼的棋坛明星。

在紧张的比赛中,围棋培养了人的平静、耐心、自律,还要掌握进攻与防守的分寸,日本棋手就喜欢一句佛学术语:“无心。”它描述了一种视世界清澈无比的超自我的平静的精神状态,棋手在某一处争强贪胜会失去大局。

心理成熟的高手在受到一时挫折时,他的兴奋点会迅速地绕过无益的心理冲突区域,马上另辟蹊径,另求取胜之道;即使输了棋,也暗下了“十年磨一剑”的决心。马晓春曾在中日“名人”对抗赛上,屡屡受挫于小林光一,但他“输得起”而终于赢得下。由此可见:棋手综合棋力达到巅峰后,他的对局心理正常与否,稳定与否,就决定了对弈的胜负。

下围棋,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培育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意志及毅力的培育,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创造能力的培育,以及沉着、冷静的个性,自我控制能力、判断能力、临场应急指挥能力的培育。四、围棋与美育

围棋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自古以来和琴、书、画并称为四大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数千年来,围棋以其高雅、复杂、深邃、微妙的内涵深受知识阶层的钟爱。

王维“当轩对棋弈,四面芙蓉开”;杜甫“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簾看弈棋”;白居易“花下放狂冲黑饮,灯前起坐辙明棋”;文天祥“夜静不收棋局,日高犹卧纱厨”。南宋陆游最爱下棋:“时拂楸枰约客棋”;客人来了,“消日剧棋疏竹下”;黄昏终局,“暮窗留客算残棋”;客人走了,“客归童子拾残棋”;明天还要到和尚庙去对弈,“僧扫虚窗约结棋”。

围棋古称“木野狐”,诗人爱她,画家也爱她。晋顾恺之的《水阁会棋图》、唐周舫的《围棋绣女图》、宋李唐《水庄琴棋图》、无任日山的《琴棋书画图》、明周臣的《松窗对弈图》、清任伯年的《弈棋图》等,都描绘了这一现象。

敬爱的陈毅元帅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利用战争的间隙,部队休整之机,用下棋来寻找作战的灵感,来放松自己,曾作诗曰:“围棋树下镇日闲,君醉起舞我欲眠;风动落英香满座,拈花微笑更陶然。”

围棋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和谐的,围棋大师吴清源说:“围棋是一种和谐的艺术。”和谐的棋型,和谐的棋势——似“高山流水”、似“蜻蜓点水”、像平原、像沙滩、像星空,神态各异、形态万千。

围棋是美的。自然的东西都是美的。纯朴的下法,舒畅的下法给人以美感,自然的下法就会形成美的意识,美的棋形,所谓“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宇宙流”宗师武宫正树,执着地描绘“雄浑壮丽、天马行空、自由奔放”的黑白画卷,“美学博士”大竹英雄宁输不下愚形,“流水不争先”的高川格,坚信平平淡淡才是真。

四千年来,前辈棋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一张张的棋谱,都是一张张精美的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充分反映了我们先辈追求“无言之美、无声之美、无色之美”的审美理想。学习这些棋谱,使同学们感受美,认识美,而对弈的过程则更是创造美的过程,是对美的构思、设计和实现。

不难看出,围棋对于培养孩子发现美、感觉美、认识美、创造美等诸多能力是极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围棋教学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良好素质起着辅助、铺路石的作用,它能使孩子形象、直观地认识素质教育,接受素质教育。当然,围棋教学不等于素质教育,但是作为围棋教学工作者,要不断钻研,勇于探索,在围棋与素质教育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架起一座桥,使围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

围棋教学与创新思维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下的教学是全面创新的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的本质是思维的创新,它是人的素质内涵中最重要、最具社会价值的部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我们选取了运用围棋教学的手段,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古典文化之一,积淀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它形象直观,又思维严谨,它内涵深刻,变化无穷,对右脑的开发很有帮助;(二)围棋完全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自由天地,是表现创造力的个人舞台。斯坦伯格教授认为:“有创造力的个体不是自动地接受已被接受了的观点,而是愿意冒险去尝试新的观点,设想与过去有相当大差别的未来可能性。”而围棋“千古无同局”,每一局都是新的,几乎每一次选点都可以“冒险”,都可以创新,特别是在比赛时,“灵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一些精妙的“新手”不时闪现。它又是在一种玩的状态下、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的理想教具。“围棋教学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这个课题的提出,正是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战略方针,围棋教学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被实验证实:可以使我们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训练和开发时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使我们对右脑有新的认识,提供新的途径来开发;给其他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积累一些资料,给予一些启发;给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新的借鉴。二、研究假设和目标

创新思维一般是指一个人在思维过程中有独特、新异的发现,产生前所未有的结果的一种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一般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在思考问题时思维广阔流畅,对问题的解答有独创性等等。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认为,运用围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愉快、轻松、适度紧张的氛围中进行布局、中盘、官子等方面的教学和培养,并适时组织训练和比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就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想象、直觉等创新思维品质。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以围棋教学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最终形成在其他学科上的迁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诸暨市店口一小是一所百年老校,从1989年秋季开始开展围棋教学活动,已被评为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此次被试对象选择的是2003级的两个班,一个为实验班,学生56人;另一个为对照班(控制班),学生58人。研究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两班学生的基础条件是均衡的,师资力量也保持均衡。

实验班采用诸暨市围棋学校何铁勇编写的《围棋》为围棋教材,每周开设两节围棋课。围棋教学强调基础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学习死活常型,官子收束,布局要点来培养直觉思维;鼓励学生推出“新手、新型、新定式”,多点选择,逆向思维,培养发散思维;学习谋篇布局,战略设计,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培养想象思维;组织课外活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满足他们的创造欲,发掘他们的“灵感思维”(钱学森语)。

对照班(控制班)不设围棋课。四、研究步骤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自2003年8月起,至2005年7月止。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研究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制定相应的研究任务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使课题研究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条不紊。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辅助方法有:调查法、对比法、统计测量法。设围棋教学为研究的变量,设创新思维能力为研究的自变量。

有研究表明,智力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为使研究更具实际,我们用《创造性思维测验》(北师大)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作为测量工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前测、后测,同时整理好各学期的期终语文、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实施显著性检验。五、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我们在实验开始前对自然分化的、随机确定的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有关项目的前测。表1 前测(2003年9月)

由表1可看出,在实验前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智力水平、语数成绩都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我们开设围棋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那么实验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呢?实验结束后,对两班分别进行智力测验、创新思维能力测验,两班同时进行语文、数学调查测试。智力测验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创新思维能力测验采用由北师大郑日昌、肖蓓玲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语文、数学测试采用诸暨市教研室提供的试卷。测试结果见表2、表3、表4。表2 后测(2005年6月)表3表4

实验班和控制班具有相同的智力水平,生活学习条件也大致相当。对照表1和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和控制班学生的智力水平、语数成绩在实验后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实验班实验前后的智力、成绩差异不能归因于学生的自然发展,而应归因于实验本身。

由表3和表4可看出实验班的总成绩高于控制班,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在各测验题目的得分上,除第五题外,实验班的成绩都高于控制班,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第五题是一个影子图形想象,在这道题上两班没有显著差异,两班的平均成绩都在5分以上。这可能是由这道题创造的空间余地小造成的(满分为8分)。

在创造力的各个分项上,实验班在图形、言语上的成绩都高于控制班,两班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其中,言语创造力的优势更加突出。在创造力的三个特征上,实验班学生在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上都优于控制班,两班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其中,思维独创性的优势更为突出。这一结果说明,围棋课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围棋课的开设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其他学科有正迁移。比较表1和表2可以发现,围棋教学对数学的影响比较大,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差异极显著(P≤0.01),这表明围棋教学可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作用较大。通过对语文试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作文成绩比控制班普遍要高,这表明围棋教学对学生的言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影响。六、结论及结果

在小学开设围棋综合实践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水平的总成绩以及在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方面都高于控制班,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作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的很大提高。

通过对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围棋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其独到之处,应在教育界大力推广。围棋教学更适宜于在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开展,并且如果能在围棋教学中融合专门的思维训练,取得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新课改提倡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围棋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古典文化“琴棋书画”之一,没有理由被摒弃在课程之外。有位哲人说,“围棋是智慧体操,是战斗的游戏,是变化的艺术,是趣味的科学”,经过几千年岁月的淘洗,它的“发蒙益智”、“陶冶性情”之功效愈显熠熠生辉。

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发文“要求在学校开展围棋活动”,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把围棋课程化已是必然选择。一直以来,“娱乐竞技”是围棋传统、一贯的价值取向,而课程化的围棋更应注重其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历史传承价值、陶冶性情价值,即关注其教育功能。一、审美体验价值

围棋对于培养孩子发现美、感觉美、认识美、创造美等诸多能力是极有裨益的。围棋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以其高雅、复杂、深邃、微妙的内涵深受知识阶层的钟爱,自古以来和琴、书、画并称为四大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围棋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和谐的。围棋大师吴清源说:“围棋是一种和谐的艺术。”和谐的棋型,和谐的棋势——似“高山流水”、似“蜻蜓点水”、像平原、像沙滩、像星空,神态各异、形态万千。

自然的东西都是美的,围棋是美的。纯朴的下法,舒畅的下法给人以美感,自然的下法就会形成美的意识,美的棋形,所谓“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宇宙流”宗师武宫正树,执着地描绘“雄浑壮丽、天马行空、自由奔放”的黑白画卷;“美学博士”大竹英雄宁输不下愚形;“流水不争先”的高川格,坚信平平淡淡才是真。

四千年来,前辈棋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一张张的棋谱,都是一张张精美的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充分反映了我们先辈追求“无言之美、无声之美、无色之美”的审美理想。学习这些棋谱,使同学们感受美,认识美,而对弈的过程则更是创造美的过程,是对美的构思、设计和实现,使围棋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热爱围棋、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围棋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被称为最高战略思想的体育。古语云“千古无同局。”棋局的变化犹如浩渺的星空,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指出,棋局的总数为3的361次方,约为10的172次方。《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对局双方在对弈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脑力活动,不断思索,反复比较,选择最佳着点,时时进行形势判断,不断调整自己的作战方案,这就在不断地发展和创造。“多想出智慧”,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称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经常下棋,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当学生的围棋文化积淀到一定量时,比赛中,思维深处灵光一闪,妙着迭出,仿佛神来之笔,令人赏心悦目,这就是钱学森所说的“灵感思维”。这种逻辑性、发散性思维,对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十分有效,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围棋每一局都是新的,每一次选点的不唯一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都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充分体现孩子的个体能力和思维优点,促进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构思。这对培养思维的前后、左右、上下、正反、远近、宏微、虚实、异同等等多种能力,是极有裨益的。

现在,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学校里都开设了棋类课程,专家们认为:在学校里开展这项活动,可以极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化,增强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三、社会交往价值

围棋强调个体是集体的一部分,重视的是整体利益。围棋的个体是平等的,没有特殊职位,在实践中,集体的价值大于个体,这一点非常重要,棋手们往往为了扰乱或牵制对方而牺牲几个子,更有智者,会制造局面引诱对手去救一些不重要的子。

围棋在许多情况下不是个体活动,它始终是在与教师交流,与对手对抗,与队友协作,如课堂教学、训练对局、网络围棋、团体赛、个人赛、擂台赛、联棋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围棋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围棋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围棋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围棋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围棋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四、文化传承价值

中日合拍的获奖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讲述了一个中国围棋手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送儿子去日本学围棋的悲剧故事。电影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引人深思,“围棋代表了什么?”事实上,围棋是一种文化,是两国之间和平、文明与友好的象征。“国运盛,棋运盛。”围棋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围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尧帝以来,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明,直至清初,古代围棋发展到高峰,称霸世界,显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强盛。随着清朝统治的衰弱及近代遭受外患内难,围棋之花凋零落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围棋艺术也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得到发展。

今天的中国,国泰民安,棋运昌盛。聂卫平棋圣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演出了辉煌的十一连胜,扬了国威,争了国气,中华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围棋热潮。而后的马晓春两夺世界冠军,俞斌LG杯世界杯称王,常昊梦圆应氏杯,天才棋手罗洗河三星火灾杯登顶,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印证了“国盛棋盛”,这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了解了历史,才可以展望未来。“安而泰者危,存而骄者亡”,要达到理想的乐园,必须不松懈、不停滞、继续前进。学生通过学习围棋,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艺术文化,华夏民族围棋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五、陶冶性情价值

纹秤对弈,情绪高雅,静中有动,有着无穷的生活乐趣和艺术魅力,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

在紧张的比赛中,围棋培养了人的平静、耐心、自律,还要掌握进攻与防守的分寸,日本棋手就喜欢一句佛学术语:“无心。”它描述了一种视世界清澈无比的超自我的平静的精神状态,棋手在某一处争强贪胜会失去大局。一代宗师吴清源,14岁东渡扶桑,以一颗“平常心”在异乡奋斗50年,打遍日本棋坛无敌手,被誉为“昭和之棋圣”。青年棋手李昌镐,冠以“少年姜太公”的雅号,以一颗冷静无比的心横扫韩国棋手,威震世界棋坛,16岁勇夺世界冠军,彪炳棋坛,无人能敌,当今世界第一人名副其实。聂卫平以在农场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铸成的不屈个性,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上演了难以置信的十一连胜,高超的棋艺,加上沉着、冷静、坚强不屈的优秀心理素质,铸就了一颗耀眼的棋坛明星。

围棋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下棋过程中充分表达内心情感,展现自己的思想,主动地发展自我。下围棋也培育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意志及毅力的培育,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创造能力的培育,以及沉着、冷静的个性,自我控制能力、判断能力、临场应急指挥能力的培育。

综上所述,围棋课程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等良好素质方面起着辅助、铺路石的作用,它能使孩子形象、直观地认识素质教育,接受素质教育,围棋的教育价值不可低估。

校本课程开发须有“三情四策”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协调方方面面的教育物资和人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头绪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要有“三情四策”。诸暨市店口一小是浙江省特色学校,围棋活动在该校有着二十多年的传统。从1989年9月围棋进入学校教学以来,经历了围棋兴趣课、围棋活动课、围棋校本课程这三个发展阶段,并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均取得了较大突破。下面,以我们诸暨市店口一小成功开发《围棋》校本课程为例,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一、三情,即校情、生情和师情。情是基础,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先决条件。(一)校情:挖掘地方文化,构建学校特色

1. 地方文化是校本教材开发的源泉

店口是诸暨市的围棋文化特色镇。店口人对围棋情有独钟,围棋人口众多。据考证,早在民国初期已有多位业余围棋好手出现在店口。1986年,敢为人先的店口富裕农民出巨资举办了第一届诸暨“暨阳杯”围棋赛,力邀浙籍围棋国手俞斌九段亲临店口指导,开创了农民举办围棋赛的先河。

据不完全统计,店口全镇的围棋人口将近3000人。这些围棋爱好者分布在店口各地,使得我们店口人对围棋有一定的认同感和亲和力,这有力地推进了我们围棋教学的区域化发展进程。这是我们《围棋》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

2. 办学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入口

围棋教学是店口一小的传统特色。自1989年以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诸暨市少儿业余围棋学校”、“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绍兴市体育(围棋)传统项目学校”、“浙江省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实验基地”。校围棋队战绩辉煌,获得了中国首届国际围棋文化节围棋知识竞赛团体冠军、浙江省育苗工程围棋赛团体一等奖,诸暨市团体冠军等。学校的走廊文化、橱窗文化、教室文化处处显示着浓郁的围棋文化,名人励志、校园明星、辉煌战绩、经典格言等时时给予学生围棋文化的熏陶。

但如果仅仅因为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被称为学校特色而沾沾自喜,那是肤浅的。有学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学校要真正地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课程开发上下工夫。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围棋》校本教材的开发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二)生情:张扬学生个性,开发潜能素质

1. 学生兴趣是校本教材开发的生命,也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唯一理由

店口是诸暨最早在学校开展围棋活动的乡镇,从1989年10月至今,我们先后在西何完小、七里完小、黄家埠完小、紫东初中、湄池镇中、海亮学校、店口一小、店口二小、店口一中、店口二中、店口一幼、店口二幼开设了围棋活动课,培养了一大批围棋爱好者。

几年来,我们对5000多名学生实施了围棋教学,培养了业余初段以上棋手118名,夺得了86人次的诸暨市少儿冠军,2名成人组冠军,2名少儿棋王,其中有10名队员具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受围棋文化的熏陶,店口的孩子对围棋的热情很大,在对我校一年级学生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5.8%的学生喜欢围棋活动,91.3%的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接受围棋教学,这为我们开发围棋校本课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实施围棋教学,开发学生的潜能素质是我们开发校本教材的最终目的

我们开发《围棋》校本教材,绝不是为围棋而围棋,通过开展围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我们的目的,也是开发这本教材的意义所在。

围棋具有教育、竞技、文化交流和娱乐功能,能发蒙益智,陶冶性情,这古来就有定论。2000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围棋协会共同倡导发起了“千宫百万”青少年棋艺培训和等级测试活动。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学校开展围棋活动”,指出“……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就为我们开发《围棋》教材,实施围棋教学指明了方向。(三)师情:激发教师个性,依托教育科研

1. 教师的个性特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举足轻重,应给予充分的发挥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我们充分挖掘教师群体的专业特长,合理调配,有机整合,建立了一支较稳定的、高素质的课程研发小组。

我是国家一级围棋教师,国家一级围棋裁判,绍兴市名师、绍兴市学科带头人,诸暨市少儿围棋的拓荒者,从事少儿围棋教学工作整整23年,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由于没有合适的少儿围棋教材,我从1994年开始就尝试自编教材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08年,《围棋》校本课程两套教材开发完成,并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和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2012年7月,基于“益智养德·尚美怡情”理念的《综合实践活动·围棋文化》校本教材正式开始编写。

校本教材的开发并不排斥校外教师。近几年,我们打破地域界限,引进了多名外地高级围棋教练加入到教学中来,成效十分明显。我们聘请世界冠军俞斌九段为名誉总教练,浙籍五段棋士裘瑜明为客座教练,定期来校指导;先后聘请福建省冠军蔡书平6段、全国晚报杯第六名梁伟6段等外地业余高级教练为学校常年带训教练。同时,我们加强校本培训,成立了“青年教师围棋研修班”,对本校教师和配套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围棋教学校本培训,积极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2. 教育科研是打开校本课程的金钥匙,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必由之路

记得有位教育大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离开了教育科研,任何教学活动只能是一种初级的、低水平的重复操作。”有感于此,我们在开发《围棋》校本课程之前做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围棋教学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实验研究”获2001年度诸暨市优秀成果一等奖,“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获2002年度绍兴市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些为我们后续的围棋课程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研究成果支撑着《围棋》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辅助作用”在2005年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科研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围棋教学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和《浙江教学研究》;“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发表于《围棋天地》。

2005年至2009年,我们《围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性课题“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相继获得了浙江省2005年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浙江省教育学会2005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浙江省第二届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和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优秀课题成果评比一等奖。“‘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被确立为浙江省2012年度立项课题,目前研究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围棋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围棋》校本教材的编写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二、四策,即调查研究、标准制订、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策即策略,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一)调查研究是前提

前期的社会调查和学生调查显示:店口全镇各行各业的围棋人口将近5000人,且有95.8%的学生喜欢围棋活动,91.3%的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接受围棋教学,围棋已经融入店口地方文化,店口人对围棋有相当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同时围棋也成为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可以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

我国的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只有棋还没有真正进入课堂,而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围棋是应该作为课程来研究的。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围棋协、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多次发文倡导在青少年中开展围棋教学,“……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围棋教师职业也已经形成,可以从社会上招聘加入到教学中。同时,幼儿园对围棋教学很有兴趣,幼儿教师通过校本培训后就可以从事围棋启蒙教学,实施围棋教学的幼、小衔接和可持续发展。(二)《标准》制订是方向

要使《围棋》校本课程能够切实实施,关键是要制订《围棋课程标准》,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和方向。2003年初,我们编写制订了《围棋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块。《标准》建议“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学要注重实践,教学要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化,教师要大胆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围棋”。此外,还配套相应的评价体系,既有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又有自我评价;既有发展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

1. 多维度评价目标。围棋教学评价,力求发挥反馈、调节和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评价,更要对他们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素质状况作出评价。

2. 多元化评价方式。实施以参与性、完成性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模式,建立通过讨论、作业、观察、适当的书面考试及实战比赛训练等方式,从围棋基础知识、围棋基本技能、围棋课表现、参与竞赛情况等多方面给予评定,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具体形式有:自我评价、小组(集训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训练比赛)评价等。

特别是引入我校比较成熟的“雏鹰争章机制”,设立了多种奖章,如:为在校级比赛中获得冠军的棋手颁发“棋圣奖”;敢于挑战高手的“敢斗奖”;进步神速的“新人奖”;热心辅导下级棋手的“园丁奖”;积极探索,勇于打破常规的“创新奖”……(三)教材编写是载体

教材的编写必须以《标准》作为指导思想。首先确定课题,然后编写内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载体,教材编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实践性,呈开放性,淡化课程的学科性。我们把每个课题划分为“学一学”、“读一读”、“听一听”、“练一练”四块,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又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一学”是本课的知识点,“读一读”是为知识点服务的儿歌,“听一听”是介绍与围棋有关的文化历史知识,“练一练”是学生、教师的评价园地。

对于围棋,我们更应把它纳入到活动课中去,更应强调和遵循“知识传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围棋是一门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的活动课程。我们提倡根据学生的实际,按《围棋课程标准》确定的内容、目标和基本要求,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方法。在多种形式的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促进思维能力,优化心智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四)教学实施是落脚点

校本教材的编写最终是要落实到教学中去的。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引导、组织和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并力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我们的教学组织要多样化,不要一味地活动化,也不能纯粹地学科化,应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围棋教学应该积极走向网络化。运用围棋教学软件和教学课件,使教材内容形象化,声画结合,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棋热情;利用网络围棋,与千里之外不见面的对手对局,从小树立起适应社会、挑战自我的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开发了“铁勇围棋工作室”(http://www.gohety.net),开设了网络对局室——诸暨市少儿围棋,为学生之间对弈提供网络场地,也方便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教学;开设了“围棋教学论坛”,介绍围棋教学的文章,为家长朋友提供帮助,也使得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教学要注重实践,要大胆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化,走向网络化。我们店口一小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校围棋赛,让学生感受竞争,学会独自解决棋盘上的矛盾。我们还与嵊州鹿山围棋学校、诸暨市暨阳街道围棋队结成友谊单位,定期互访交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正视“校本课程”是我们的职责,关注“三情四策”是开发的关键。在国家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今天,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为教育创造一个灿烂的明天。

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发

一、研究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这说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正朝着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方向发展,朝着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方向发展。

毫无疑问,围棋应该作为课程来研究和开发。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古典文化,娱乐性、创造性、趣味性和竞技性使其得以绵延几千年而不衰,它的“益智教化”、“陶冶性情”功能更为人们所赏识。许多有识之士呼吁重视围棋的教育功能,使之进入中小学的课堂,让琴棋书画这四大文化艺术在教育园地上同放异彩。2000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围棋协会共同倡导发起了“千宫百万”青少年棋艺培训和等级测试活动。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学校开展围棋活动”,指出“……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目前,全国各地开展围棋活动的学校在飞速增加,据统计,仅在全国围棋育苗工程理事会登记的学校就达960多家。但事实上,小学围棋教学没有一个权威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单一,入门教材内容繁琐、呆板、随意,没有一套真正适合小学起始年级的围棋教材。这些单位开展围棋活动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有的仅限于课外活动、兴趣活动;有的只是为了比赛而进行集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限拔高。围棋教学没有从课程的角度深入、系统地去研究开发,只片面强调它的技术性和竞技性,而忽视围棋文化、历史和教育功能,围棋教学的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更是无从谈起,导致围棋启蒙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提升。因此,《围棋》课程体系的开发尤显紧迫和重要。二、研究综述

对于棋类活动,革命导师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棋是智慧的体操。”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美国有学者撰文表示:“围棋不是一种单纯的游戏,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几乎可以和救世主相提并论。”

围棋在小学和幼儿园的生命力很旺盛,被列入活动课或兴趣课。调查显示,儿童透过研习围棋和与别人对弈交流,除了可锻炼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提高记忆力外,还可陶冶内涵、修身养性,同时训练左脑及右脑的发展。

韩国明知大学在韩国大学中排名前20位。1997年,明知大学最早把围棋作为一门学科搬上了课堂,并创设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围棋系。2001年5月,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围棋为主题的国际学术大会(ICOB)在韩国明知大学学术会议馆举行。

据悉,中国也已有多所大学开设了围棋专业。北京新桥外国语学校是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建立的一所中外合作创办的外国语学校,开设了国内第一个围棋运动管理专业。近年来,我国的复旦、南开、北师大、南京医科大、浙江工业大学、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相继将围棋列入选修课,一些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招收围棋特长生。围棋与智力的关系正在被人们逐渐认识并得到证实。

不过,国内外普及围棋教学目前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是教学模式、教材开发和教学评价问题。虽然有关围棋的书籍不少,却还没有在理论上自成体系的教材,阻碍了学校围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把围棋课程化,并加以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学校长期开展围棋教学活动,对围棋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初步的认识。2001年以来,我们先后承担了诸暨市级课题“围棋教学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和绍兴市级课题“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其研究成果获诸暨市、绍兴市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术论文“探索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辅助作用”获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以上这些,为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打下了重要基础。

我们试图通过对本课题的深入研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建立围棋教学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构建围棋活动课自己的教学模式体系,形成校本课程,实现其整体功能、综合效应和应有价值,以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三、研究策略(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是保证围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围棋部负责人何铁勇,业余4段,国家一级围棋教师,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后备、绍兴市名师,有着二十多年围棋教学的管理和实践经验。在师资问题上,学校贯彻社会聘任和校本培训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确保队伍的优质稳定。近几年,我们打破地域界限,引进了多名外地高级围棋教练加入到教学中来。我们聘请世界冠军俞斌九段为名誉总教练,浙籍五段棋士裘瑜明为客座教练,定期来校指导;先后聘请福建省冠军蔡书平6段、全国晚报杯第六名梁伟6段为校围棋队主教练。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成立了“青年教师围棋研修班”,系统学习“围棋基础知识”、“围棋历史文化知识”、“围棋裁判知识”等内容,并且对配套幼儿园教师也进行了培训,努力做好围棋教学幼、小衔接的工作。(二)加强围棋集训队建设

集训队的建设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采用“四结合”的方法来组队,即学生报名、家长自荐、班主任推荐、教练员选择,力争使所选队员在有兴趣的前提下保证质量。我们教练员根据队员水平,分成高级班、中级班和初级班三个组,对每个组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分时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比赛是检验训练成果的一把尺子,是锻炼学生棋艺品质和心理品质的最佳手段,也是宣传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径。我们遵循“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原则,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如:各级“育苗杯”围棋赛,各级围棋棋王赛,各级少儿围棋赛,各级围棋传统项目学校对抗赛。还组织学生参加“网上围棋对抗赛”和“成人少儿围棋对抗赛”。学校积极与企业联姻,成立了企业围棋队——盾安围棋队,为围棋教学的社会化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三)完善教学设施,引入“争章机制”

我校是“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围棋部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设施,为围棋教学和训练服务。多媒体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网管理平台全面应用,“诸暨围棋教育网”和“铁勇围棋工作室”亮相互联网,并开通了网络围棋对局室——诸暨棋室。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网上对弈、网上答题,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棋兴趣。“雏鹰争章机制”是我校比较成熟的一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制度,它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争章的过程就是对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劳动素质等全方位的磨炼和追求,教育效果非常显著。“雏鹰争章机制”引入围棋课堂教学和训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棋的兴趣和教学、训练效果,另一方面也使围棋融入了学校的整体教育,密切了与其他学科和老师的联系。(四)广泛宣传,积极沟通

围棋教学的正常开展,除了需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外,还需得到科任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科任教师要积极支持,配合围棋教师开展围棋教学工作,为围棋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如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不随意占用围棋课教学时间,配合好围棋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关心爱护运动员的健康成长,积极支持本班学生外出参加各种围棋比赛等,是沟通教练员与运动员、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与纽带。我校还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支持学校的围棋教学工作,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家长及社会充分了解开展围棋教学的意义,并使其积极支持此项工作。四、研究成果(一)研究制订《围棋课程标准》《围棋课程标准》是《围棋》课程开发的方向和准则,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我们制订的《标准》试用稿,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块。《标准》提出了围棋课程的价值体现: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本《标准》强调了开展围棋教学的意义和作用,特别强调对小孩进行围棋文化、礼仪和历史的熏陶。确定了围棋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按学生实际,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教育规律和原则,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围棋教学的基本思路。

在制订《标准》的过程中,课题组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和特征,从学生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身体状态,以及围棋教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不断充实《标准》的内容,使其具有思想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要求的层次性。在教学内容的编写上,《标准》体现了在围棋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思想;在编写体系上,体现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性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标准》的制订过程中还体现了在围棋教学中应遵循的自主性原则、异步性原则、愉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标准》建议“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学要注重实践,教学要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化,教师要大胆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围棋”。此外,还配套相应的评价体系,既有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又有自我评价;既有发展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围棋课程标准》的制订,使任课教师能根据《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好围棋教学工作,提高围棋教学质量。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管理形式,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标准》的构建,有利于教师掌握,有利于学生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兴趣、个性、技能的培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通过开展围棋教学,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这一目的。(二)编辑出版《围棋》校本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载体。教材的编写必须以《标准》作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实践性,呈开放性,淡化课程的学科性。《围棋》教材是根据《标准》编写的一套校本教材,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大量的歌谣、格言、文学故事、历史典故编入了教材,内容编排循序渐进,体系完整。

我们把每个课时划分为“学一学”、“读一读”、“听一听”、“练一练”四块,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又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一学”是本课的知识点,“读一读”是为知识点服务的儿歌,“听一听”是介绍与围棋有关的文化历史知识,“练一练”是学生、教师的评价园地。经试用,很适合幼儿园、小学使用。特别是科学合理的内容编排,使以往庞杂繁复的围棋知识体系简单化,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围棋进入课堂打下重要的物质基础。

2007年8月,《围棋》教材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并被诸暨市教育局评为诸暨市优秀校本教材。(三)构建教学方法体系

对于围棋,我们更应把它纳入到活动课中去,更应强调和遵循“知识传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围棋是一门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的活动课程。我们提倡根据学生的实际,按《围棋课程标准》确定的内容、目标和基本要求,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普及是指让每一个学生在围棋教学活动中都得到锻炼和发展,懂得基本的围棋知识,掌握基本的围棋技能,让学生达到“认识围棋,喜爱围棋,初步掌握和学会围棋”这一目的。在此基础上,为了使有希望的“围棋苗子”不被埋没,让这部分学生选择参与校围棋集训队,使这部分学生掌握更丰富的围棋知识,掌握更为高深的围棋技能,并通过长期性的、持续性的强化训练,使这一批有发展前途的“苗子”得以崭露头角,成为围棋运动的后备人才。

为进一步提高棋艺水平,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多种围棋竞赛活动。一是组织好每年的“萌芽杯围棋赛”和“围棋棋王赛”,二是积极筹资承办各级少儿围棋赛。学生在观摩中提高了技艺,在竞赛中锻炼了实战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传统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教学相结合

除了利用挂盘讲解教学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对弈这些传统手段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运用围棋教学软件和教学课件,使教材内容形象化,声画结合,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棋热情;利用网络围棋,与千里之外不见面的对手对局,从小树立起适应社会、挑战自我的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开发制作围棋教学网站,开设了网络对局室——诸暨棋室,为学生之间对弈提供网络场地,也方便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教学;开设了“围棋教学论坛”,介绍围棋教学的文章,为家长朋友提供帮助,也使得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3.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一是指为了促进学校围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小棋手的水平,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到校指导围棋教学工作;二是指积极承办围棋比赛,邀请外校棋手来校参赛,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走出去”是指组织围棋教师及围棋小选手外出参加各级各类的围棋比赛,检测棋艺,扩大眼界。

我们与嵊州鹿山围棋学校、暨阳街道围棋队结成友谊单位,定期互访交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使围棋教师、围棋小选手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棋艺,坚定了信心。

总之,教学要注重实践,要大胆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化,走向网络化。在多种形式的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促进思维能力,优化心智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四)构建学习评价体系

1. 多维度评价目标

围棋教学评价,力求发挥反馈、调节和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评价,更要对他们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素质状况作出评价。

以综合围棋能力为核心,具体评价学生参与训练比赛,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状态和发展水平。

我们从三个维度来评价学生的学力水平:(1)基础性学力评价,即对围棋教学“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过程及水平进行评价;(2)发展性学力评价,即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3)创新性学力评价,即对学生在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围棋知识的基础上,在围棋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有所创造的学业成效和学习能力的评价。

2. 多元化评价方式

实施以参与性、完成性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模式,建立通过讨论、作业、观察、适当的书面考试及实战比赛训练等方式,从围棋基础知识、围棋基本技能、围棋课表现、参与竞赛情况等多方面给予评定,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具体形式有:自我评价、小组(集训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训练比赛)评价等。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力求较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1)实施“雏鹰争章机制”,设立了多种奖章,如:为在校级比赛中获得冠军的棋手颁发“棋圣奖”;敢于挑战高手的“敢斗奖”;进步神速的“新人奖”;热心辅导下级棋手的“园丁奖”;积极探索,勇于打破常规的“创新奖”……(2)编制围棋教育成绩综合报告单,具体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鉴定,比赛训练鉴定,个人和小组评价等。(3)颁发相应的段级位证书和荣誉证书,建立个人档案。(五)构建教学评价机制

学校围棋教学的质量如何,需要一定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学校根据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围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学质量的评定,我们坚持平时检查督促与阶段评价的方法,从教师基本素质、课堂教学情况、辅导学生情况、从事教学研究情况等多方面给予评定,对组织好,管理好,成绩好的班级、活动组,以及指导老师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评定的方式主要有:教师评定、学生评定、家长评定、学校评定。同时出台了一些教学奖惩办法,鼓励教师多出成绩,出好成绩。经实践证明,坚持本方法对促进围棋教学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六)提升素质,培养苗子

围棋教学的开展,极好地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条理化,增强了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的主动性。他们不但学好了围棋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围棋的基本技能,还促进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据统计,围棋队中95%以上的队员在其他学科的各级比赛中均取得过优异成绩,一大批围棋小选手在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棋艺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培养了业余初段以上棋手118名,夺得了86人次的诸暨市少儿冠军,2名成人组冠军,2名少儿棋王,其中有10名队员具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摇篮”。(七)氛围浓厚,成绩显著

围棋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学校确立了“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围棋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形成了“人人爱围棋,人人学围棋,人人比围棋”的良好氛围。2006年5月,学校举行了“我与围棋”征文活动,在短短的二十天征文期间,共收到各类稿件218篇,其中的十多篇优秀征文陆续在《围棋报》上刊登,在全国围棋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2006年7月,围棋界顶级的最权威刊物《围棋天地》对此事作了报道,并刊登了三篇优秀征文的代表作,这在《围棋天地》的发行史上还是第一次。

作为绍兴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作为诸暨市少儿围棋教学的领头羊,校围棋队已连续十六次登上了诸暨市少儿围棋比赛团体冠军的宝座,连续多年夺取绍兴市少儿围棋赛团体亚军,获得省育苗杯围棋赛团体一等奖和省传统项目学校对抗赛团体第六名,2001年荣获中国首届国际围棋文化节围棋知识竞赛团体冠军,得到了中国棋院的表彰。2002年8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2009年10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围棋育苗工程十大基地”。(八)提升教师教研能力,推进学校教科研进程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了大量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以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提高了教育理论素养,增强了科研能力。

课题组在这几年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组长何铁勇撰写的《探索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辅助作用》获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获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何铁勇的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围棋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探索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辅助作用”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发表在《围棋天地》和《围棋报》,“谈围棋教学与学生潜能素质的开发”发表在《围棋报》,“闲敲棋子落灯花”发表在《围棋天地》和《围棋报》,“围棋教学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发表在《浙江教学研究》、《考试周刊》和“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

本课题的全面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继校本教材《围棋》后,体现地方特色的《店口小五金》校本教材已经列入开发日程。五、认识与思考(一)对教学组织和校本培训的思考

1. 围棋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只要加强管理,科学组织,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学生的潜能素质是我们开发校本教材的最终目的。

2. 我们的教学组织要多样化,不要一味地活动化,也不能纯粹地学科化,而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围棋教学应该积极走向网络化。

3.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改善学校教师结构,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

4. 围棋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相统一的,有密切联系的,对学生素质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各部门要协调好围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关系,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二)对研究成果和推广价值的思考

1. 《围棋课程标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操作性强的特征,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方式、措施等易于掌握,利于应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 小学生围棋教学的方法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简便易行,适合其他学校借鉴和运用,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3. 这本《围棋》教材浅显、通俗,中间还穿插着围棋故事、围棋口诀等生动活泼的内容,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又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小孩子有较大的吸引力。

但《围棋》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有许多的新的领域有待于我们去开发研究。如“小学围棋集训队建设研究”、“围棋教学的幼小衔接”、“实施围棋教学,培养幼儿(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研究”、“围棋教学社会化研究”等,我们将作进一步的探索。

围棋课程观下的课程建设

围棋成为一门正式的学校课程,这是我们围棋教学工作者几代人的梦想。2000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围棋协会共同倡导发起了“千宫百万”青少年棋艺培训和等级测试活动;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学校开展三棋活动”。围棋理应成为一门学校课程,但却始终徘徊在课程之外,只能以兴趣课或活动课的形式存在,“琴棋书画”中的“棋”明显地“低人一等”。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扑面而来的春风给围棋进入课堂带来了一丝期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这说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正朝着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方向发展,朝着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方向发展。围棋成为国家课程须假以时日,目前应该没有可行性,但开发成为一门校本课程却正是时候。于是,全国各地那些开展围棋活动的学校乘势一哄而上,纷纷给围棋兴趣课披上《围棋》校本课程的外衣,一下子从学校的附属项目变成了与《音乐》、《美术》并列的合法课程。课程建设果真这么简单吗?一、我的围棋课程观

何谓“课程观”?这是一个看似容易却又很难作出回答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尝试把它理解为关于课程的观念,或者,进一步具体地理解为关于课程“是什么”的观念。在课程探究的历史上,关于课程观的理解有许多的看法,但仔细地分析总结,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分为两种最为基本的课程观。第一,课程是知识或学科。这种课程观认为,课程的价值就是在于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好准备。第二,课程是经验。这种课程观认为,课程的价值就是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经验中不断地发展和成长。它强调课程从人的本性出发,关注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在经验中的体会。

在这种课程观的关照下,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形态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学校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取向和课程评价模式的确定,关键在于经验的选择、组织和获取方式。两种课程观的区别:

由于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在我国,广大教师普遍愿意接受第一种课程观念,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这种看法还是根深蒂固,占据着主流地位。但毫无疑问,今天新课程的理念更多的是体现第二种课程观——课程是经验。在杜威(John Dewey)看来,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同时包含主动的因素和被动的因素,认为“经验即实验”,因为“实验”同样包含着“尝试”,包含着对实验结果的“承受”,而要识别实验尝试与实验结果的关系,同样需要“反思”。

我们的围棋课程观取向是这两者兼而有之:围棋的文化、历史偏重于第一种课程观——是知识或学科,需要传授甚至灌输;而围棋的技术、技能则偏重于第二种课程观——是学习的经验和实践,这里所讲的“经验”意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认识与心理体验,包括尝试、行动、思维、反思、实验、实践等个体自助活动。二、围棋课程建设(一)制订《围棋课程标准》

明确了围棋课程观,这只是课程建设的第一步,还要制订一部《围棋课程标准》或《围棋课程指导纲要》来指导围棋课程的建设,这是围棋课程建设的前提和方向。

经过多年的调查和探究,我们在2004年制订完成《围棋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准》以围棋审美、围棋文化和竞技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标准》指出:围棋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属于艺术的范畴;围棋课程具有对抗性,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属于体育的范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文化历史知识目标、身心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围棋课程的价值主要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陶冶性情价值。其中,我们把课程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围棋实践活动,学生将:1.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围棋知识和技能;2. 具有良好的大局观;3. 将围棋活动当作兴趣和爱好;4.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5.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二)《围棋》校本教材的编写

相对于课程理念,教材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能编写出一套符合《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教材,那对于课程的实施则是非常有利的。教材是课程有效实施的载体之一。教材的编写必须以《标准》作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实践性,呈开放性,淡化课程的学科性。我们在标准制订完成后,根据课程定位和以前的经验积累,组织力量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围棋》校本教材(该教材先后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和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大量的歌谣、格言、文学故事、历史典故编入了教材,内容编排循序渐进,体系完整。我们把每个课时划分为“学一学”、“读一读”、“听一听”、“练一练”四块,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又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三)围棋教师的培养

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可以是课程的开创者与课程内容的再创造者,其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与教材、棋具、棋谱、挂图、软件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最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不能取代教师的重要原因,因而教师的成长也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有二:一是从全国层面公开招聘围棋教练,分配到小学、幼儿园任教。学校聘请浙籍世界冠军俞斌九段为“名誉总教练”,聘请浙籍五段棋士裘瑜明为客座教练,并先后将蔡书平6段和梁伟6段这两名全国晚报杯比赛中的骁将招致麾下。二是加强校本培训,从我们自己的青年教师队伍中培养围棋教师,常年开设“青年教师围棋研修班”,有针对性地开展“围棋基础知识”、“围棋文化知识”、“围棋裁判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成为围棋课程建设的积极传播者和实践者。(四)围棋课程的实施

围棋课程的属性是多元的。围棋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属于艺术的范畴;围棋具有对抗性,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属于体育的范畴。我们把围棋课程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是因为围棋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多元的、综合的,不同于学科教学,它关注学生对围棋知识技能的了解与掌握,更关注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礼仪养成、价值生成;围棋课程的内容是综合的,它博大精深,联系着哲学、天文、数学、军事、教育、艺术等多种学科,是启迪智慧和灵性的传统文化遗产,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围棋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它的活动方式是开放的,相对划分了“教学对弈”、“训练对弈”、“网络对弈”、“比赛对弈”四个学习领域,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注重围棋素养的整体提高,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围棋课程结构。这些特征更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故我们认为围棋课程的属性更多地倾向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的围棋课程每周一节的课时数也就从综合实践活动或地方课程中切出来了。

围棋课程的评价也是多元、动态、开放的,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发展,而不是学习结果。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围棋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围棋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围棋天地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我们也建立了围棋技术性的评价机制:对于有深层发展需求的学生,我们采用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严格的考级制度,通过竞赛的方式,在学生达到规定的积分后予以定级;对于参加围棋文化活动的全体孩子的水平定级,我们的测试相对宽松,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做答题卷的形式予以评定,二是在计算机教室中安装《围棋等级考试》软件,让学生自主考试考取等级(计划中)。(五)围棋文化建设

围棋文化就是围棋课程建设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围棋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围棋,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艺术文化,华夏民族围棋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学校是“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是“浙江省特色学校”,曾获“首届中国国际围棋文化节围棋知识竞赛”团体冠军。校园围棋文化建设生机勃勃:走廊围棋文化、班级围棋文化、草坪围棋文化、橱窗围棋文化;每年的五月份为校围棋文化月,举办“围棋知识知多少”、“我与围棋征文比赛”、“班级围棋对抗赛”、“我的擂台我做主”等趣味活动,在十月份举行围棋棋王赛,评选“十佳小棋士”和“优秀小棋手”,内容非常丰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六)围棋课程研究

教学研究是一项追本溯源的基础工程,一门科学、规范的课程是在不断研究中成长完善的,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对少儿围棋教学方面的研究。“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获得了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浙江省教育科研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获绍兴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围棋教学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探索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刍议围棋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研究论文发表在《围棋天地》、《现代教育科学》、《浙江教学研究》、《考试周刊》上,并先后有6篇围棋教学学术论文在中国棋院组织的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围棋课程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课堂的,课外的;校内的,校外的;教学的,比赛的。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我们的学生乐意参与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所有与围棋有关的活动都可以纳入围棋课程的范畴。围棋教学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等良好素质方面起着辅助、铺路石的作用,但围棋教学绝不简单等同于素质教育。作为围棋教学工作者,要不断钻研,勇于探索,在围棋与素质教育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架起一座桥,使围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三、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一)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了大量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以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提高了教育理论素养,增强了科研能力。店口一小每年申报省市级课题有25个左右,课题成果获奖的数量在诸暨市是领先的,近年来共获省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绍兴市一等奖3个。

毫不夸张地说,对围棋课程的思考与研究成就了店口一小优秀科研队伍。涌现了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绍兴市名师、绍兴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诸暨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诸暨市名师等一批本土科研名师。充满激情和探索勇气的“店口一小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在这块科研沃土中健康成长。(二)助推学校科研进程

围棋课程的研究成为贯穿我们店口一小教科研发展的一条主线。1999年9月店口一小设立了专职的教科室,申报的第一个诸暨市级课题就是“小学围棋创新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一年后竟获得了诸暨市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01年申报了绍兴市级课题“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一年后同样获得了绍兴市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04年申报了省级课题“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获浙江省一等奖,并全文刊登在《2005年浙江省优秀教育科研论文集》上。2007年,该课题被吸纳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在中小学全面开展棋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研究》的子课题,我们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获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2011年11月,由俞培峰校长负责的“‘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被确立为浙江省2012年度规划课题,目前该课题正在全面有序地展开。

在这些年的围棋课程研究过程中,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明显提升,科研氛围日趋浓厚,“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理念在我们店口一小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和验证。2005年店口一小被命名为“绍兴市教科研基地”,每年均以优异的科研成果通过年度考核,第三轮绍兴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名单最近已经公布,店口一小已第三次入选。由于对围棋课程长期、富有成效的研究,2006年店口一小被中国棋院吸收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实验基地”,我们的研究成果多次在会上交流,荣获3个一等奖和3个二等奖,得到了棋类教学专家的高度认同。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对于围棋课程的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三)形成文化育人理念

借助围棋文化育人,店口一小已经做了20多年了,或在竞技中渗透棋文化,或在活动中体现棋文化,或在围棋活动教材中展示棋文化。但真正将棋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淡化围棋的竞技性和技术性,我们是从2005年开始做的。这一年,我们提出了“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八字育人理念,作为围棋文化的核心并努力践行,以围棋文化活动为载体,创设围棋文化环境,成为思维方式的拓展、审美情趣的形成、良好习性的养成,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在棋艺方面,感受棋道,提升水平,使学生善于思考。在棋品方面,秉承民族文化,培养围棋礼仪,使学生志于成人。在已出版的校本教材《围棋》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围棋文化,形成“围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完成活动课程《文化围棋》的开发。“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已经融入店口一小孩子们的血液中。2009年,浙江省特色学校考核组来店口一小作全面调查,因临近放学,时任绍兴建功中学校长的马立赶忙在校门口随机采访了两位小朋友,提出了“你喜欢围棋吗?”、“围棋带给你哪些快乐?”、“你们学校每年有哪些围棋活动?”、“你心中的围棋是怎样的?”、“你认识学校里的围棋小明星吗”等问题,而小朋友童趣十足而又娴熟的回答令马校长十分惊喜:“这次的访问对象完全是我随机抽到的,由此可见店口一小的围棋文化是融入到孩子们的血液中去的。”这里还有一个数据,2005年我们开始关注校园围棋文化建设,当时做了一个“我眼中的围棋”的小调查,57%的学生了解围棋,38%以上的学生喜欢围棋,而最近的调查显示98%的学生了解围棋,95.8%以上的学生喜欢围棋,调查数据表明今天的孩子对围棋活动的认同度有较大提升。(四)推进学校品牌建设

店口一小对围棋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建设,在极大提升教师和学校的科研水平的同时,也快速推进了学校的品牌建设,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店口一小特色学校建设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年一个台阶,2007年被命名为“诸暨市特色学校”,2008年被命名为“绍兴市特色学校”,2009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特色学校”。店口一小少先队大队部成立的“棋乐社团”成绩出色,声名远播,在2001年的中国首届国际围棋文化节围棋知识竞赛中荣获团体冠军,得到了中国棋院的表彰。“棋乐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了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围棋文化风采,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2002年,店口一小被评为“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2010年被评为“全国围棋育苗工程十大基地”。如今的店口一小,围棋课程已经成为了一张金名片,在我们诸暨,说起店口一小必定谈起围棋,说到围棋就会想起店口一小。校园围棋文化的多元构建

多元文化是历史的必然,校园文化亦如此。围棋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融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精髓,自进入学校以来,特别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围棋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校园围棋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地生机勃勃、灿烂绚丽,多元的围棋文化最终都体现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升上。

我来自西施故里浙江诸暨,从1989年开始从事学校少儿围棋教学,目前主要负责我们店口第一幼儿园和店口第一小学的围棋教学管理工作,这两所学校开展围棋教学也有相当一段时间了,围棋氛围浓郁,师生同乐棋中,校园围棋文化特色显著、多元发展,被评为“浙江省特色学校”。下面我就“校园围棋文化的多元构建”这一话题与大家交流。一、竞技围棋文化

竞技围棋是必需的,是很多学校引入围棋活动的其中一个切入点和敲门砖。1989年,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偏僻小山村的小学工作,开展围棋教学只是为了补充学校体育活动的不足,教学的动力全部来自自己的执着和孩子们的热爱。而一年后的诸暨市首届少儿围棋赛,我校围棋队出人意料地夺取冠军,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进而授予了我们“诸暨市少儿业余围棋学校”牌匾,促使我的围棋教学绵延至今。

任何学科都有其应用技术部分和基础理论部分,只注意应用技术而忽视基础理论,这一门学科纵然一时能够得到很大发展,最终将难免受到限制。围棋也不例外。竞技围棋在校园围棋文化中的地位很重要,但绝非主流,也绝对不能成为主流。学校围棋只能作为其中的一种育人工具,绝非围棋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否则就违背了学校发展素质教育初衷。其实,对于放弃文化和学业的做法,中国棋界高层并不赞同。中国老一辈著名棋手、前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在2009年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期间不无担忧地说:“当前是中国围棋发展的大好时机,但绝大多数年轻棋手专攻棋艺而放弃学业的做法,是中国围棋发展的一大隐忧。”定段赛上通过骨龄测试来限制一部分人参赛的做法虽然饱受争议,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二、活动围棋文化

活动是开展围棋教学的灵魂和载体,只有让孩子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参与各种围棋活动,才能让围棋的生命力不断延续。我们每年都设有固定的围棋活动栏目,除了传统的班级围棋赛、全校争霸赛、升级升段赛外,2002年以来,我们在每年的五月份开设了“围棋文化月”活动,内容设置了“我的擂台我做主”、“我与围棋征文”、“围棋小报我设计”等,许多优秀征文刊登在《围棋天地》、《围棋报》等专业刊物上。重头戏是四年级组的“围棋知识现场竞赛”,四年级每班四名代表组队参赛。现场竞答通过校园闭路电视,让全校36个班,1800多名学生同时观看比赛。此外还设置了场外题和场外幸运观众,充分调动场外观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争先恐后”、“谁与争锋”、“争分夺秒”、“纸上谈兵”等初赛关口后,留下四个实力相当的队。接下来的“独占鳌头”、“智力陷阱”、“手脑并用”、“落子无悔”这些精彩环节使现场气氛愈发火爆,最后是火药味十足的“巅峰对决”,四个代表队各派一名“高手”上阵,参加“吃子棋”大赛,计算总分排出名次。三、场地围棋文化

场地围棋文化是校园围棋文化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包括了“橱窗文化”、“走廊文化”、“草地文化”、“班级围棋角文化”等,全方位展示围棋文化的魅力。

走近店口一幼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席地而坐的硕大围棋盘和倚墙而画的快乐对弈图,墙根摆放着一些用废旧小轮胎制作的黑白围棋子。草地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五颜六色的棋盘,是用废旧轮胎填充水泥制成的,幼儿园的老师们把这叫做环保生态围棋。楼梯和走廊的墙上,布置了卡通围棋图案,生动而有趣。两个专用围棋教室,棋桌、棋具、棋书、挂盘、多媒体设备、空调,一应俱全,设施一流。每个教室都设置了“快乐围棋角”,充分释放孩子们的快乐细胞。

店口一小的荣誉墙最是醒目,“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八个大字端放中间,“中国首届国际围棋文化节围棋知识竞赛团体冠军”、“浙江省育苗杯围棋赛团体一等奖”、“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绍兴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金灿灿的牌子展示着围棋教学的累累硕果。橱窗、走廊上布置的是围棋发展历史、围棋经典格言、当代国手风采,还特别把获得各级比赛冠军的照片摆在其中,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身边楷模。四、家校围棋文化

在我们店口,家长和教师不是围棋文化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店口一幼的教师人人都会下围棋,学校要求教师们担当起启蒙者的角色,协助围棋教练开展围棋教学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一次教师围棋赛,给教师评定相应的段级位。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围棋知识和裁判知识的培训,共有21位教师获得了国家三级围棋裁判的资格证书,这是很少见的。自2004年以来,店口一小成立了“青年教师围棋研修班”,要求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围棋教学培训,并要求受训教师每学期上两堂围棋文化课,目前学校拥有国家一级围棋裁判1名,二级裁判2名,三级裁判6名。老师的积极参与,更好地推进了学校围棋文化建设。

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我们店口围棋教学的另一道风景线。在店口一幼的开学公告中,建议家长参与围棋活动,了解围棋知识,下亲情围棋,与自己的孩子在棋盘上沟通交流,共同感受围棋的快乐。学校欢迎家长旁听围棋课,观赏孩子们的围棋比赛,并适时组织亲子围棋。五、社会围棋文化

我这里所说的“社会围棋”,是指与本校以外的棋手进行交流,形式主要是“走出去,请进来”。

组织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比赛,都是些常规性的活动,这里就不再展开。我们就请进来、在当地举行的社会围棋活动做些交流。2001年,我们与马晓春九段的母校嵊州鹿山小学结成围棋联谊学校,小棋手们定期互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3年以来,我们店口陆续承办了五次诸暨市少儿围棋赛,日益扩大围棋在我们当地的影响力。1994年,我们店口的一位企业家出资赞助了“店口少儿——成人精英对抗赛”,店口西何完小少儿围棋集训队和店口围棋协会围棋队全面对抗,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我们还和诸暨市城区学校围棋队的孩子举办“城乡棋童手拉手”活动,增见识,长友谊。2007年9月,日本高知市前川种苗会长前川颖司(日本业余6段)率领考察团专程来诸暨市店口访问,原中国专业棋手孙志刚三段陪同考察。日本友人团一行考察了店口一小、店口一幼的围棋教学状况,并对孩子们开展了多方面指导。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围棋活动,交流棋艺,学会沟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经受磨炼,锻炼心智,启发人生,获得学校教育所不能达到的素质提升。六、课程围棋文化

围棋成为一门正式的学校课程,这是我们围棋教学工作者几代人的梦想,但却始终徘徊在课程之外,只能以兴趣课或活动课的形式存在,“琴棋书画”中的“棋”明显地“低人一等”。

但时来运转,五年前开始推行的新课程改革为围棋进入课堂带来了机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这说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正朝着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方向发展,朝着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方向发展。围棋成为国家课程须假以时日,目前应该没有可行性,但开发成为一门校本课程却正是时候。

从1993年以来我们就在围棋课程的开发上做了一些尝试,编写了一些校本资料,把围棋作为体育活动全面开课,直至2004年以后,编写了《围棋课程标准》(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科研论文评比特等奖),并正式出版围棋校本教材《围棋》。为推进围棋课程文化的发展,我们相继开展了“围棋教学与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等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了省市一等奖,其中“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还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科研论文评比特等奖,并发表在《教育科学》上。“围棋教学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探索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我的围棋课程观”等发表在《浙江教学研究》、《现代教育科学》、《围棋天地》等刊物上,并在全国获奖。

各位同行、专家,围棋文化多元发展是一个方向和趋势,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以上所述只是我们的一些实践和体会,所分的文化类别未必科学精细,可能有交叉重复,也可能不符合逻辑,但只要坚持一点就不会错,就是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利于完善孩子心智模式的、有利于提升孩子素质的,我们就大胆地去尝试,去实践。

培育“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

一、课题概述(一)问题缘起

我们提出“‘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这个研究课题,是基于以下几点:1. 围棋具有三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是我国古代“琴棋书画”的四大艺术之一,科学与艺术相融、智慧与灵性相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2. 借着课改的东风,围棋被许多学校包装成了具有育人功能的校本课程而蒸蒸日上,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误读了课程改革的实质,丧失了围棋文化的本质,被冠以课程的围棋实质上只是一门以竞技为目的的体育项目。3. 因为过分强调围棋的竞技性,许多学校也因此成立了以竞技为目的的围棋集训队,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培育优秀的围棋苗子,使得培养目标单一,未能真正实现围棋文化育人的目标。4.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发挥围棋的整体教育功能,走出狭隘、单一的竞技教学,构建一种常态的、具有精神引领的校园围棋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之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载体。(二)文献综述

对于“围棋育人”,国内外许多围棋机构和少儿围棋教学工作者均给予很大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 2009年12月,韩国围棋协会公布了一项历时两年的研究成果:学围棋有益于少儿智力和性格的培养。研究的结论是,围棋是极佳的教育手段,学围棋有益于增强包括数学在内的理科能力、空间知觉等智力的提高,对社交性、慎重性、自我尊重性等性格培养也有效果,验证了“学棋变得聪明、注意力强”的说法。2. 中国棋院在2006年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内容广泛和规模更为宏大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在中小学全面开展棋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研究》,主持人为当时的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全国有近300家围棋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历时5年,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材开发、活动组织、思维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但以上这些研究,更多的只是关注课堂围棋的育人功能,强调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偏重于围棋技术和思维的训练,忽视了围棋文化潜移默化强大持久的渗透性,并没有从整体上关注围棋文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育人功能,对校园围棋文化的建构更是缺乏系统性。而我们店口一小有着20多年的围棋教学传统,师生中有92%的学生了解围棋,58%以上的学生喜欢围棋,这使得“‘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这一研究更具可行性。(三)我们的研究基础

借助棋文化育人,店口一小已经做了20多年了,或在竞技中渗透棋文化,或在活动中体现棋文化,或在围棋活动教材中展示棋文化。但真正将棋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淡化围棋的竞技性和技术性,我们是从2005年开始做的。这些年,我们关注围棋文化的育人功能,相继开展了“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围棋教学与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等课题研究,制订了《围棋课程标准》,正式出版了校本教材《围棋》,研究成果获得了省市一等奖。“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谈谈我的围棋课程观及课程建设方略”、“对校园围棋文化多元建构的实践和思考”、“

二十年育苗心经

”等十多篇围棋教学学术论文发表在《围棋天地》、《浙江教学研究》、《围棋报》、《科学咨询》等刊物上。应该说,我们在少儿围棋教学这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有一席之地的。因此,无论是理论支撑,还是实践经验,以上这些研究都为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研究设计(一)研究目标

我们对校园围棋文化的研究,强调“文化示人,文化育人”,其研究宗旨和核心精神是“益智养德·尚美怡情”这八个字。具体地说,就是以围棋文化活动为载体,创设围棋文化环境,成为思维方式的拓展、审美情趣的形成、良好习性的养成,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在棋艺方面,感受棋道,提升水平,使学生善于思考。在棋品方面,秉承民族文化,培养围棋礼仪,使学生志于成人。在已出版的校本教材《围棋》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围棋文化,形成“围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完成活动课程《文化围棋》的开发。(二)研究内容

1. 围棋文化活动与校园环境建设整合的研究。

2. 校园围棋文化建设与少先队队文化建设的融合。

3. 围棋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

4. 围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与案例设计。(三)设计理念

1. 润物细无声。传承了三千多年的围棋是中国经典文化,它博大精深,是启智养性的有效工具。我们提取其文化精髓,且应用于整个校园,使我们的学生浸润其中,接受文化熏陶。

2. 在活动中成长。我们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体验、生成,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丰富多彩的围棋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在德、智、美及情感体验上获得成长。三、研究措施(一)围棋文化育人理念创建的基础——环境建设

为了让学校围棋文化应用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人、造就人,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围棋专用室、棋文化展墙、画廊、楼道橱窗、名人警句标语牌、校报校刊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围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围棋特色创建的成果。校园绿化中随处可见的石棋盘、石棋子,各种立体雕塑,围棋广场,提升了文化品位。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孩子们在环境的耳濡目染中强化意识,分享成功,体验乐趣。

尤其是个性化的棋文化小版块玻璃展墙,使整个校园成为了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展墙分布在教学楼的走廊和各楼层的墙壁上,分“棋文欣赏、棋海拾贝、棋赛风云、经典棋局、棋手风采、棋史典故”六块内容,从不同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课间,走廊围棋文化墙上总会伫立一些学生,他们有的在默读版块上的内容,有的认真地记录着,有的悄声议论,有的看着版块上的经典棋局在沉思冥想……特别是“棋手风采”版块,上面不仅有古今中外的围棋名家,更有我们店口一小孩子们身边的优秀小棋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无声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浓郁的围棋文化氛围,陶冶了情操,在我们店口一小创建棋文化特色学校的过程中起着催化作用。(二)围棋文化育人理念实践的载体——活动创设“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围棋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围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我们十分重视围棋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棋乐”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围棋文化风采,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围棋活动,如班级围棋团体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校园小棋迷侃棋、小名师讲棋、围棋实战论坛、学生棋具制作、创编学生群体围棋游戏、校园三十佳围棋赛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每年的5月份是我校传统的围棋文化月活动,我们组织开展了“围棋创意小报设计”、“我与围棋征文比赛”、“围棋知识知多少”、“我的擂台我做主”、“围棋文化知识现场PK”等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第四,加强外联,经过努力,学校成为了“浙江省特色学校”、“绍兴市围棋传统项目学校”,被中国棋院授予“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称号,多次举办诸暨市、绍兴市少儿围棋赛,绍兴电视台、诸暨电视台还对我校开展围棋文化活动作了专题报道。我们通过走出校门,邀请来宾,不断深化棋文化特色,我们与嵊州鹿山小学成为了联谊学校,定期互访,与我们诸暨城区的一些学校建立交流机制,还有黑龙江、上海以及日本等地的围棋客人来校交流访问,促进了我校围棋文化建设。(三)围棋文化育人理念深化的支撑——课程体系

随着围棋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感到文化特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文化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为此,我们制订了围棋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让学校围棋文化建设和课改相结合,设计、研发校本课程,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能走在全市前列,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我们的围棋文化课以两种课程形态实施:每周在低段设立《围棋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以自编的校本教材《围棋基础》为学习资源,教师结合围棋文化开展围棋基础知识的教学;在中高段设立《围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根据确立的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及情感体验。

1. 低段围棋文化课追求趣味和快乐

我校主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围棋基础》教材先后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和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并被诸暨市教育局评为诸暨市优秀校本教材和优秀校本课程。这套《围棋》教材是根据《围棋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校本教材,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大量的歌谣、格言、文学故事、历史典故编入了教材,内容编排循序渐进,体系完整。我们把每个课时划分为“学一学”、“读一读”、“听一听”、“练一练”四块,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又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一学”是本课的知识点,“读一读”是为知识点服务的儿歌,“听一听”是介绍与围棋有关的文化历史知识,“练一练”是学生、教师的评价园地。经试用,很适合幼儿园、小学使用。特别是科学合理的内容编排,使以往庞杂繁复的围棋知识体系简单化,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围棋进入课堂打下重要的物质基础。

2. 中高段借助区域资源,开展围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编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围棋文化》

围棋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实施,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通过下棋,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文明行为日渐形成,综合素养获得提升。课题组将这些主题活动方案整理成册,编写适合于中高段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围棋文化》校本教材。(四)围棋文化育人理念创新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围棋文化育人理念创新的关键和核心。我们店口一小开展围棋活动以来,先后开展了诸暨市级立项课题“围棋教学与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实验研究”、绍兴市级立项课题“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浙江省教研室立项课题“小学围棋活动教学路径设计”、浙江省教科院立项课题“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今天的省级课题“‘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围棋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的研究得到了各级科研部门的肯定,被中国棋院评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先进实验基地”,我校的“围棋课程建设”课题被中国棋院确立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的子课题并获得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促使我校围棋文化特色从粗放型向内涵型发展,加深并拓宽了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五)围棋文化育人理念延伸的基点——网站建设

围棋文化活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封闭式传授教学已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建设以学为中心的开放式资源中心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开辟了“诸暨围棋网”和“铁勇围棋工作室”作为围棋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步开发和建设,通过指导老师工作室、围棋论坛、智慧网吧等形式,开展咨询、交流、答辩、评价,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和表达能力。倡导有效地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交互功能,发表观点、交换意见、提交成果。(六)围棋文化育人理念推进的主体——队伍建设

教师是推进围棋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围棋文化认知和理念认同决定着我校围棋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围棋部负责人何铁勇,业余4段,国家一级围棋教师,国家一级围棋裁判,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有着二十多年围棋教学的管理和实践经验。在师资问题上,学校贯彻社会聘任和校本培训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确保队伍的优质稳定。近几年,我们打破地域界限,引进了多名外地高级围棋教练加入到教学中来。我们聘请世界冠军俞斌九段为名誉总教练,浙籍五段棋士裘瑜明为客座教练,定期来校指导;先后聘请福建省冠军蔡书平6段、全国晚报杯第六名梁伟6段担任一线教练,成效十分明显。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成立了“青年教师围棋研修班”,系统学习“围棋基础知识”、“围棋历史文化知识”、“围棋裁判知识”等内容,担任起了围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任务,有力地推进了我校围棋文化建设。四、研究成果(一)充分张扬个性的围棋文化活动吸引了孩子们快乐参与

今天的店口一小围棋文化氛围十分浓郁。走进校园,黑板报、橱窗、荣誉栏、棋星排行榜、红领巾广播、星星电视台等舆论宣传主阵地上,随处可见围棋知识、小棋手的风采。“人人懂棋、爱棋”的校园氛围也日渐浓郁。现在我校学生说起棋界的名人名家,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各班的小棋社活动每周活动一次,儒雅轩、采风、博弈……一个个别致的社名透出孩子们对棋文化内涵的理解。学生积极参加“我与围棋征文”比赛,许多优秀征文刊登在《围棋天地》、《围棋报》等专业刊物上。今年,由师生共同编排的反映店口一小多彩围棋生活的少儿舞蹈《棋韵》获得了诸暨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学校成立“棋乐”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围棋文化风采,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

有个案例可以说明店口一小围棋文化氛围的浓厚。浙江省特色学校考核组来店口一小作全面调查,因临近放学,时任绍兴建功中学校长的马立赶忙在校门口随机采访了两位小朋友,提出了“你喜欢围棋吗?”、“围棋带给你哪些快乐?”、“你们学校每年有哪些围棋活动?”、“你心中的围棋是怎样的?”、“你认识学校里的围棋小明星吗”等问题,而小朋友童趣十足而又娴熟的回答令马校长十分惊喜:“这次的访问对象完全是我随机抽到的,由此可见店口一小的围棋文化是融入到孩子们的血液中去的。”这里还有一个数据,2005年我们开始关注校园围棋文化建设,当时做了一个“我眼中的围棋”的小调查,57%的学生了解围棋,38%以上的学生喜欢围棋,而最近的调查显示92%的学生了解围棋,58%以上的学生喜欢围棋,调查数据表明今天的孩子对围棋活动的认同度有较大提升。

五月底,今年的“围棋文化节”圆满落幕,全校学生踊跃参与了“棋文化”手抄报制作、“我与围棋征文比赛”、“班级围棋团体赛”、“围棋知识知多少”、“我的擂台我做主”等系列活动,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棋世界中,共同寻找快乐,体验成功!(二)“益智养德·尚美怡情”育人平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学校开展围棋活动”,指出“……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创建围棋文化特色学校,就是要通过小小的棋子,塑造出爱好广泛、生动活泼、不怕困难、不断攀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小学生来。“棋道虽小,棋品最尊”。下棋要讲礼节,棋风要正,这与做人一样。“棋如人生”,学生在下棋的过程中人生观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凡事要成功,都得付出努力,都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下棋有输有赢,人生有成功有失败……在班级集体教育中,班级就像一盘棋,每一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分子,只要时刻为班级、为学校着想,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勤奋学习,奋勇争先,班集体就会有生气,学校声誉就会蒸蒸日上。

通过围棋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围棋“千古无同局”,每一局都是新的,几乎每一次选点都可以“冒险”,都可以创新,特别是在比赛时,“灵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一些精妙的“新手”不时闪现。它又是在一种玩的状态下、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的理想教具。在小学开设围棋综合实践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表明,参加围棋活动实验的学生创造水平总成绩以及在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方面都高于控制班,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提高了语文数学成绩,同时作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围棋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有促进作用,可以作进一步的研究,将其作为学校的一门行为课开设。(三)师生、家长以棋育人,促进成长的共识基本形成

我校围棋文化特色学校的创建得到家长、社区等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多年实践,学校整体素质的改观、孩子成长中的欣喜变化让原来部分“任其发展型”的家长从观望状态逐步向“积极配合型”靠拢,而个别“横加干涉型”的家长也能做到尽量了解孩子,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折损孩子对棋的信心和兴趣。学校成立“亲子围棋俱乐部”,定期组织家长到校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家校合一、达成共识”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同时,学校有发展,教师也更有激情了。目前,我校教师的精神饱满,对店口一小前景充满信心。在校园中,经常呈现一片“棋”乐融融的景象,午休、课余,教师、学生相约走棋、切磋棋艺的快乐身影不时出现。(四)构建发展性的学习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 多维度评价目标。围棋文化学习评价,力求发挥反馈、调节和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评价,更要对他们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素质状况作出评价。以综合围棋能力为核心,具体评价学生参与围棋活动,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状态和发展水平。

我们从三个维度来评价学生的学力水平:(1)基础性学力评价,即对围棋教学“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过程及水平进行评价;(2)发展性学力评价,即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3)创新性学力评价,即对学生在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围棋知识的基础上,在围棋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有所创造的学业成效和学习能力的评价。

2. 多元化评价方式。实施以参与性、完成性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模式,建立通过讨论、作业、观察、适当的书面考试及围棋对弈活动等方式,从围棋文化知识、围棋基本技能、围棋课表现、围棋礼仪参与对弈情况等多方面给予评定,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具体形式有:自我评价、小组(集训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观察评价、社会评价等。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力求较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1)实施“雏鹰争章机制”,设立了多种奖章,如:为在校级比赛中获得冠军的棋手颁发“棋圣奖”;敢于挑战高手的“敢斗奖”;进步神速的“新人奖”;热心辅导下级棋手的“园丁奖”;积极探索,勇于打破常规的“创新奖”……(2)编制围棋教育成绩综合报告单,具体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鉴定,比赛训练鉴定,个人和小组评价等。(3)颁发相应的段级位证书和荣誉证书,建立个人围棋成长档案。五、取得的学术成果(一)学术论文“围棋教学与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发表在2012年第19期《考试周刊》上,“刍议围棋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发表在2012年第21期《考试周刊》上,“小学围棋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教学实践”发表在2012年5月《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校本课程开发须有‘三情四策’——以诸暨市店口一小开发围棋校本课程为例”发表在2012年第44期《考试周刊》上。(二)专著与教材

编写完成了围棋文化教学专著《追寻教学之道》和校本教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围棋基础》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围棋文化》。六、研究结论

通过围棋文化环境的建设、围棋文化活动的组织、围棋文化课程的建构,整合了学校、社区的教育资源,丰富了课程结构,优化了教育内容,营造了浓厚的围棋文化氛围,提高了围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进一步深化了学校的教学特色,使学生素质得到了和谐发展,是学校体艺领域课程改革和德育传统特色项目的改造和深化,是当前课程改革热点项目的开发和创新。因此,围棋文化活动是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转化,形成独特校园文化,整体提高学校办校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研制的《围棋课程标准》,构建了开放的围棋教学体系、发展性的学习评价体系和多方联动的教学评价机制,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操作性强的特征,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方式、措施等易于掌握,利于应用,有一定的课程指导价值。编写的《综合实践活动·围棋基础》和《综合实践活动·围棋文化》这两套围棋校本教材浅显、通俗,强调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生成和情感体验。主题活动设置了围棋故事、围棋口诀等生动活泼的内容,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又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小孩子有较大的吸引力,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建立了围棋教学的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围棋活动课四步骤教学模式”:温故(复习旧知)—知新(传授新知)—实践(实战训练)—总结(课堂小结)。简便易行,适合其他学校借鉴和运用,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七、理性思考及后续研究(一)围棋文化的环境布局要与当地文化相适应,要整体规划,富有创意

店口一小这几年一直在搞校园基础建设,校园围棋文化环境建设缺少顶层设计,略显凌乱。今年下半年基础建设基本完成,我们已经邀请杭州柯道文化策划公司进行总体布局设计,在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学校教学中融入了丰富多彩的围棋元素,充分体现“益智养德·尚美怡情”文化理念和育人目标。这方面,我们课题组将积极介入,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理念融入设计中。(二)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在围棋文化育人中的渗透“益智养德·尚美怡情”这个文化理念和育人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表示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研究如何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去推行围棋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成、感悟,获得亲身实践经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围棋教学应该积极走向网络化。围棋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相统一的,有密切联系的,对学生素质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各部门要协调好围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关系,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三)围棋文化活动课程建设对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

全校教师已普遍认识到现代的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教师不能只做课程的执行者,而必须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不能只拥有传统的学科知识,而必须随时捕捉与时俱进的新知识、新技能,这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实现。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改善学校教师结构,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四)围棋教学特色的创建要与社区文化事业发展互动,形成双向共生机制

这样一方面能利用社区的力量,来推进提高特色创建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的特色项目向社区延伸,融入社区的文化创建之中,这是一种很好的走向,更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的一个主攻方向。二十年育苗心经

屈指算来,从1989年9月至今,我在少儿围棋教学这片天地里摸爬滚打二十多年了,期间经历了太多的彷徨、孤独、挫折与失落,但更多的是孩子们在围棋活动中茁壮成长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多年的围棋教学积累了些许思考和体会,今天借《围棋报》一角与大家分享。一、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让每个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竞技化绝不能主导学校的围棋教学,那种万里挑一的培养方式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我倡导的是文化围棋、快乐围棋,那些先天条件不同的孩子都能在那片黑白天地里自由翱翔,尽情享受快乐。

锋锋和永永是我十多年前在那个偏僻的山村小学所带的两个学生,两人同班,智力偏下,属于那种让家长和老师操心却又无奈的学生。锋锋比较壮实,喜爱说话,爱打抱不平,据说是刚刚学会走路那会儿偷吃了大人的药影响了智力发育。永永个头矮小,又不善反抗,故经常受同学们欺侮,上学前因跟随父母去田间劳作不慎触电致使大脑受损,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

这俩孩子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但成绩始终雷打不动地排在班级的最后,老师和家长的努力几乎没什么效果。西方谚语说,上帝每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子。恰巧学校那时开设了围棋课,于是两个孩子也便误打误撞地叩开了围棋天地的大门。与黑白的邂逅显然为俩人的学习生涯染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学校破旧而简陋的围棋教室里,时不时会听见铿锵的落子声,于是,我开始留意两个孩子的进步,却发现他们对围棋的执着,那份未知而朦胧的情愫已经慢慢扎下了根,我不禁暗喜,或许,这便是上帝的那扇窗吧。自此,我时常在放学后还留下他俩“开小灶”,抱来一叠叠泛黄的棋谱,手把手地教他们围棋的要领手段。大概是由于兴趣,在围棋上,俩孩子的接受能力显然比其他科目强得多,布局、中盘、收官,一丝不苟而又严谨。我诧异于黑白棋子的魔力,又为俩孩子的进步感到欣喜,为了让他们从中收获更多,我更是下了苦工夫,针对他俩单独备课。只要一有空闲,我就跑到围棋教室给他们进行辅导,从死活题到对杀,从定式到手筋,仔仔细细地讲了一遍又一遍。锋锋大大咧咧,下起棋来却十分细腻。永永的性格内向,我鼓励他主动进攻,在棋盘上显得信心满满。两个孩子也争气,虽然较其他同学有着身体上的缺陷,但下起棋来有条不紊,思维缜密,引得同学们一阵叫好声。一年后,他们的棋力已蹿到了班级中等水平,分别达到了4级和6级水平,锋锋还光荣入选校围棋集训队,成了其他孩子学习的榜样。不仅如此,在围棋上取得的自信也带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对于孩子的变化,孩子的家长经常说的那句话就是“感谢围棋”。二、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

围棋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是围棋教学的灵魂,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我二十年的围棋教学就是二十年的围棋活动,从举办班级围棋赛、校级围棋赛、镇级围棋赛到承办市级围棋赛,还有形式多样的校际联谊赛、少儿成人对抗赛、升段升级赛、网络趣味赛、育苗杯围棋赛等,孩子们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围棋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团队合作、拼搏进取、人际交往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

1993年12月,我所在的那个山村小学承办了诸暨市第三届少儿围棋赛。这在那个偏僻小山村里是个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当地村民积极响应,村干部全力支持,破例出资筹备比赛。没有饭馆,没有旅店,如何安排这近百位参赛队员和大会工作人员两天的生活?纯朴的村民主动联系了我们学校:“让那些远道而来的城里孩子住到我们家里去,请放心,我们会照顾好的!”那天晚上,比赛正在紧张进行时突然停电了,赛场一片漆黑。停电在我们农村是常事,大会筹备组迅速启动停电预案,一边安抚孩子,一边点亮预备好的蜡烛,五分钟后,赛场光明依旧,孩子们在点点烛光下完成了人生中难忘的一局棋。这些素不相识的城里孩子和乡下孩子,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相遇相知,进行交流,肯定会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更为激动人心的是,就在比赛结束的当天下午,浙籍国手俞斌九段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赛场,专程来看望家乡的棋童,并不顾疲倦地和孩子们打开了车轮战。和心目中的英雄面对面地过招,孩子们既紧张又开心。车轮战一结束,孩子们就拽着俞斌叔叔的手要求签名、合影,俞九段不厌其烦地一一予以满足,这给了孩子们莫大的鼓励。“完全正确。请听下一题:中国的围棋起源于……”这不是中央电视台王小丫的“开心辞典”,而是我们店口一小今年围棋文化知识竞赛现场的一个镜头。

传承中国优秀古典文化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故我倡导“以棋育人,以棋养性,以文教化”的传统棋文化教育观念,提出了“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八字育人方针,走廊、橱窗、黑板报处处闪耀着中国传统围棋文化的魅力,使围棋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发展学生个性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每年的围棋文化月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围棋知识知多少”、“我与围棋征文”、“我的擂台我做主”、“班级围棋团体赛”和“围棋文化知识现场竞答”。其中,“围棋文化知识现场竞答”是围棋文化月的重头戏,现场竞答通过校园闭路电视,让全校36个班,1800多名学生同时观看比赛。此外还设置了场外题和场外幸运观众,充分调动场外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诠释着自己对围棋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三、少儿围棋教学也需要研究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孩子素质的提升,围棋教学亦如此。教学研究是一项追本溯源的基础工程,一门科学、规范的课程是在不断研究中成长完善的,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对少儿围棋教学方面的研究。“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获得了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浙江省教育科研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获绍兴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教学是需要不断反思总结的。自踏入少儿围棋教学以来,我撰写的“围棋教学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发表在《浙江教学研究》上,“探索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上,“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发表在《围棋天地》上,“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刊登在《浙江省2005年优秀教科研论文集》上。“探索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辅助作用”获首届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围棋课程标准》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

围棋课程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课堂的,课外的;校内的,校外的;教学的,比赛的。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我们的学生乐意参与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所有与围棋有关的活动都可以纳入围棋课程的范畴。围棋教学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等良好素质方面起着辅助、铺路石的作用,它能使孩子形象、直观地认识素质教育,接受素质教育。当然,围棋教学不等于素质教育,但是作为围棋教学工作者,要不断钻研,勇于探索,在围棋与素质教育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架起一座桥,使围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四、痛并快乐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感慨呢?二十年前,我踏入了诸暨少儿围棋教学这片荒漠土地,从此我的生活聚焦在横竖十九条线交织成的棋盘映衬下的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上。一个个画面被定格,起初的布景不过是一间低矮的教室,悬着一盏灯,前面墙上钉着一块小黑板画线制成的教学挂盘,那些破脸盆架、旧课桌拼凑成的棋桌排列在教室中央,棋桌上摆放着一副孩子们积攒来的黑白纽扣围棋,幽幽的灯光衬着几人模糊的轮廓。那卷胶片中的主人公便是拖着鼻涕的孩子们,以及旁边的一个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收获颇丰,星星点点的回忆叙述着那不一般的心路历程:痛并快乐着!“痛并快乐着”,五个字确有着沉重的韵致。教育是一份责任,教育意味着付出。为人师表,我尝试把围棋教育融入生活,用诗用梦,描画出一个只属于学生,只属于我的黑白世界。刚毕业那几年,年轻气盛,育人——这种费神伤脑的思考总是盘旋在头顶上空,我就在这个“痛”的过程中苦苦思索着。思索,衍生出不少可圈可点的教育理念,就在痛的同时,我的思想逐渐成熟,思路逐渐清晰,耐心和爱心逐渐增强。在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家长们对我的微笑越来越真诚,而快乐和满足越来越舍不得离开我,这时我才真正发现自己是爱上了“灵魂建筑师”这个行业。

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浆。我得到的,是孩子们纯净的目光,不掺一丝杂念;是棋盘上放飞的一个个柔弦拴着的梦,承载着一路憧憬;是讲台上学生精心沏好的茶,在淡淡的茗香中,我痛并快乐着!曾经,寂寥,失眠,都让自己品咂不已,过去的足迹所及,皆由于今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了纪念碑式的庄严,忍不住要一咏三叹地把玩,津津有味地注疏。

围棋课程标准(小学1~4年级)

目录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二、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二、学习领域目标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学习领域一 知识技能学习领域二 文化历史学习领域三 身心健康学习领域四 社会适应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教学建议四、评价建议第一部分 前言

围棋,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瑰宝,是一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艺术。

革命导师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棋是智慧的体操。”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20世纪80年代中期,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普及围棋。2000年4月,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围棋协会共同倡导发起了“千宫百万”青少年棋艺培训和等级测试活动。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学校开展围棋活动。

围棋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功能,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我国围棋人口正以每年百万以上的速度迅猛发展。围棋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因此,目前在上海、北京、四川、浙江等省市的许多小学、中学、大学里,都开设了围棋活动课。围棋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大提高;围棋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围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众多的围棋培训机构(学校)过分注重围棋的竞技性,片面强调围棋技术的传授,而忽视围棋文化、历史、思想的熏陶,《围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研究却几乎是一片空白,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均存在着严重不足,构不成系统,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围棋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围棋教育的研究和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围棋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围棋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围棋审美、围棋文化和竞技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围棋活动,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把握全局的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良好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围棋、学习围棋、享受围棋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围棋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是源远流长的,古人把琴棋书画作为评价一个人才华的标尺,围棋对于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动态思维和宏观意识,提高综合判断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可加强锻炼其开拓意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围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围棋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围棋活动具有教育、竞技、文化交流和娱乐功能,在学校开展围棋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围棋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属于艺术的范畴;围棋课程具有对抗性,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属于体育的范畴。围棋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围棋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审美体验价值

围棋对于培养孩子发现美、感觉美、认识美、创造美等诸多能力是极有裨益的。围棋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自古以来和琴、书、画并称为四大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数千年来,围棋以其高雅、复杂、深邃、微妙的内涵深受知识阶层的钟爱。

围棋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和谐的,自然的东西都是美的。纯朴的下法,舒畅的下法给人以美感,自然的下法就会形成美的意识,美的棋形,所谓“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四千年来,前辈棋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一张张的棋谱,都是一张张精美的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充分反映了我们先辈追求“无言之美、无声之美、无色之美”的审美理想。学习这些棋谱,使同学们感受美,认识美,而对弈的过程则更是创造美的过程,是对美的构思、设计和实现,使围棋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热爱围棋、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围棋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多想出智慧”,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称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经常下棋,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动脑、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当学生的围棋文化积淀到一定量时,比赛中,思维深处灵光一闪,妙着迭出,仿佛神来之笔,令人赏心悦目,这就是钱学森所说的“灵感思维”。这种逻辑性、发散性思维,对学生认识人生、社会、人的复杂性十分有效,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 社会交往价值

围棋强调个体是集体的一部分,重视的是整体利益。围棋的个体是平等的,没有特殊职位,在实践中,集体的价值大于个体,这一点非常重要,棋手们往往为了扰乱或牵制对方而牺牲几个子,更有智者,会制造局面引诱对手去救一些不重要的子。

围棋在许多情况下不是个体活动,始终在与教师交流,与对手对抗,与队友协作,如课堂教学、训练对局、网络围棋、团体赛、个人赛、擂台赛、联棋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围棋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围棋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围棋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围棋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围棋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 文化传承价值

中日合拍的获奖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讲述了一个中国围棋手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送儿子去日本学围棋的悲剧故事。电影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引人深思,“围棋代表了什么?”事实上,围棋是两国之间和平、文明与友好的象征。

学生通过学习围棋,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艺术文化,华夏民族围棋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国运盛,棋运盛。”围棋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围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尧帝以来,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明,直至清初,古代围棋发展到高峰,称霸世界,显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强盛。随着清朝统治的衰弱及近代遭受外患内难,围棋之花凋零落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围棋艺术也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得到发展。了解了历史,才可以展望未来。“安而泰者危,存而骄者亡”,要达到理想的乐园,必须不松懈、不停滞、继续前进。

5. 陶冶性情价值

纹秤对弈,情绪高雅,静中有动,有着无穷的生活乐趣和艺术魅力,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围棋技术深奥,在世界的室内比赛中,被称为最高战略思想的体育。

围棋比赛是一项竞技体育,不仅比较棋手水平的高低,还要受身体素质的影响,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会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围棋赛中。

在紧张的比赛中,围棋培养了人的平静、耐心、自律,还要掌握进攻与防守的分寸,日本棋手就喜欢一句佛学术语:“无心。”它描述了一种视世界清澈无比的超自我的平静的精神状态,棋手在某一处争强贪胜会失去大局。

下围棋,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培育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意志及毅力的培育,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创造能力的培育,以及沉着、冷静的个性,自我控制能力、判断能力、临场应急指挥能力的培育。

围棋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下棋过程中充分表达内心情感,展现自己的思想,主动地发展自我。二、基本理念

1. 以围棋审美为核心

以围棋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围棋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围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围棋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围棋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围棋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棋形美和死活、胜负的关系,引导学生对围棋棋形的整体把握,领会棋形要素在围棋表现中的作用。

2.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围棋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围棋保持密切联系、享受围棋的前提。围棋课应充分发挥围棋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围棋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专业围棋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围棋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围棋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围棋的感受和围棋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 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围棋,享受围棋的乐趣,参与各种围棋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 重视围棋实践

围棋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围棋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围棋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围棋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围棋、获得围棋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围棋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鼓励围棋创造

围棋课程中的创造,目的在于通过围棋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围棋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 提倡学科综合

围棋是一门综合性的竞技艺术,博大而精深。它联系着哲学、天文、数学、军事、教育、艺术等多种学科,是一门具有科学和艺术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