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年的8760小时(升级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7 22:56:49

点击下载

作者:艾力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一年的8760小时(升级版)

你一年的8760小时(升级版)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你一年的8760小时:升级版

作者:艾力

排版:JINAN ENPUTDATA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ISBN:9787539989570

本书由北京凤凰联动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世界那么大,每个人都该去看看。去寻找另一个自己,

去过从未看见和理解的生活。

无论你的出身、起点、天赋如何,

只要努力就能跳出绝美的舞步,

只要努力,就能找到远方。

杯子掉到地上,只会粉身碎骨,

人却可能逆风飞翔。即使梦想最终破碎,

那些拼尽全力的瞬间,已经成为了难忘的记忆。

人们很容易知道生命的起点,

但终点在哪里却不清楚——

下个月,明天,还是下一分钟?

每个人在生命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重要的是,在每一个角色中,

依然能保持真实的自己。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但我们可以将自己短暂隔离开来,

过一段自由的时光。

即使你拼命而为,在别人看来,

你没有分享时间和感情,

没有给予对方真正想要的东西,

那就是你的错。

一杯咖啡或一壶茶,

一个安静的角落,

生命中的一些美好,

需要安静地浪费。

很多人在黎明前一刻认输,

只有那些从黑暗中穿行而过的人,

才能看到灿烂的朝阳。

电影《帕丁顿熊》中说:“我们认为天花板下面的地方就是家,

可是身体来了,心灵未到。”

有多少人找到了天花板,

却找不到心灵?

如果时间没有记录,

就好像生活不曾发生过一样。

如果阳光没有洒满树叶,

就好像这一切不存在一样。

真正牛的人,

会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真正成功的人,

会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

无论经历怎样的欢欣与苦痛,

在这世界上你永远不是孤身一人。

我希望,世界因为我,

不再是冷漠而残酷的——

愿我所见之人,所历之事,

哪怕因为我有一点点好的改变,

我就心满意足了。

最大的勇敢是知道自己的差距很大,

依然勇敢去追赶。

没有完美的世界,

不是天天都阳光灿烂,

我们只能去适应这种不完美。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世界残酷,

其实正是内心对爱和温暖渴求的反射。

即便世界残酷,内心也要温暖。

享受美食是人生一大乐趣,

如何吃却是一种智慧。

减肥注定是痛苦的旅行,

但那又怎么样,

哪怕是死,也要坚持。

时间就是生命,

或者,生命就是时间。

在有限的时间里,

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生命的美好。

在匆忙的人群中,

很容易迷失自己而随波逐流。

想取得成功,

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和方向,

并沉下心来过一段努力时光。

为了生活,

为了梦想,努力奔波,

但是,

偶尔我们也可以停下来,

休息一下,继续出发。

内心感到脆弱的时候,

我们可以静下心,和这个世界谈谈。

谈话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

也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电影,一本书,

或一朵花。

在人生的每一个难点,

笑一笑,说一声——这算什么呢?

想象一个美好的周末清晨,

你在九十点钟醒来,

阳光明媚,周身舒畅。

这是一个没有工作、没有压力的周六的早上。

有时候,我们需要慢慢品一杯咖啡,

或安静读一本书,

给自己的身心放放假。

人是为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瞬间而活。

生命的长度由心跳多少下决定,

而生命的厚度则取决于那些让我们紧张、感动、

兴奋到心跳停止的时刻。

人生几十年,

上哪一辆车是你的自由,

走哪一条路由你自己选择。

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人生。

耀眼的绚烂之前,

是地狱般的失落。

幸好还有想象力,

把未来美好世界的光带给我们。推荐序真正的成功,是点亮更多人的人生

俞敏洪

第一次接触艾力是2012年底。

小伙子当时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直接发邮件让我转发他《酷艾英语》课程的视频。当时社会上正在热议切糕问题,也有些许敏感。这个新疆小伙用一段中英文课程,在幽默的调侃中普及了很多知识。大多数人觉得切糕问题是地域歧视,但他升华到了教育的层面。这份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

第二次见到他是在2013年春节。两个会议间隙,艾力勇敢甚至有些鲁莽地找到我,拿出一份详细剖析自我的报告。他在其中不仅讲述了自己时间管理的心得,过去教学的收获,还把自己从180斤减到140斤最终练成八块腹肌的减肥效果图也放了进去。

我当时只给他抛下一句话——尽全力成为新东方最优秀的老师之一。

两年下来,他做到了。

他成为了新东方集团近两万名教师中最年轻的演讲师并担任集团培训师,也在社会各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很多人可能看到的是艾力坚毅、永不抱怨、永不言弃的一面。作为一个年轻人,他也有莽撞甚至脆弱的瞬间。有段时间,他情绪非常低落,给我发了几封邮件怀疑自己是否不应该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转而去教大学生。他甚至说,自己都快抑郁了,还找了心理医生。好在,他最终挺了过来,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也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父亲的因公殉职,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体悟,他说:“愿我所见之人,所历之事,哪怕因为我有一点点的好的改变,我就心满意足了。”

坚持每天7点前起床并发微博鼓励更多人早起、读书、健身。无论一个人有多强的自控力,每天工作到深夜,然后第二天早上还要6点钟起床都是痛苦的。有几次,深夜里我们通过微信谈工作,他突然没了动静,后来我才知道他疲惫地在椅子上坐着睡着了。

艾力很少说起自己的不容易,对于别人对他所做的不好的事,他绝口不提,只是默默地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尽全力帮助和温暖更多的人。他的真诚,并非不谙世事的单纯,他所经历的困难超出了绝大多数同龄人所能承受的限度。讲台上、生活中,他的笑容里没有一丝阴影,他的真诚令人动容。

3年,1000多个日夜,对自己无限严苛,对他人无限宽容——他也许并不完美,但没有一刻停止过对卓越的追求。

20年前,我的理想是出国,经过了种种努力之后,依然没有如愿。我创办了新东方,发现了人生的另一条路——帮助中国学生攻克英语难关,实现他们的出国梦。这不仅关乎通过某项考试,拿到国外学位,更关乎提升自信、塑造人格。

如今,26岁的艾力被贴上了很多标签,“成功”“青年精英”“正能量”“励志男神”……我曾经问过他对“精英”的认识,他很坚定地告诉我:“做超出生命本身长度的事。”

他不制造心灵鸡汤,只是实实在在地告诉你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这一点,他做到了。

艾力的成功,让当下奋斗中的年轻人看到了一种真实存在的成功的可能性——一个人,即使没有任何背景,靠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学会聚焦,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也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更让我欣慰的是,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风光无限的时候,艾力身上体现出了真正的社会责任感,不只关注自身,还将相当多的精力投向如何帮助他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不仅仅体现于名校、财富和社会地位,真正的成功,是点亮更多人的人生。

愿我所见之人,所历之事,

哪怕因为我有一点点好的改变,我就心满意足了。

2011年6月14日深夜11点,我的父亲阿不利孜·赛丁在为新疆霍尔果斯县的乡民安装太阳能路灯时因公殉职。那一年,他51岁。

此时,距离我从北大毕业只有15天。

回家安葬完父亲,安顿好悲痛欲绝的母亲、妹妹后,我又独自回到了北京,并留在这里,正式成为一名北漂。

那时的我,是个没有人鱼线的胖子,没有爱情,不懂职场。

没有了父亲,也没有一处可以容身的居所。这繁华都市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属于我的,属于我的那一盏,在我望不到的家乡。

我明白,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我都将一个人面对所有的挑战,还将担负更大的责任。

我尊敬父亲,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他的名字继续存在。

我是努尔艾力·阿不利孜。CHAPTER 01你那么拼,为什么还是没有回报?

年轻人总想和世界谈谈,可这世界并不想和你谈谈。

哪怕你技能点全部升满,生命值和魔法值满槽,

依然抵挡不住这世界深深的无情。成功,并不代表拥有很多真理

在我床头的书桌上,刻着一行英文:If you cannot do,teach.(如果你自己做不到的话,就教别人去做吧。)做老师以来,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警钟。这是对那些可以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自己却做不到的人的莫大的讽刺。

我有一个朋友,江湖人称“道理王”,在引经据典、讲道说理方面,堪比东方不败。从古埃及文明到比特币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对娱乐八卦和婚姻人生也可以娓娓道来。加上他不俗的外表,让每个和他聊天的人都如沐春风,女生更是恨不能以身相许。

当时,我和他一起在北京漂泊,蜗居在中关村一个十几平米的小屋里,这里是北京最繁华的地带之一,尽管屋小,每月房租却不低。

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坐在窗边。他右手两指夹着一支烟,猛吸一口,再缓缓吐出一个大烟圈来,“艾力啊,我最近认真研读了一本关于理财的书,你说现在存在银行里的钱每天都在贬值。要成功,要在北京混下去,混出个模样来,靠在公司做一个小职员,就算每年涨一点工资,五年升一次职,这辈子也没什么前途。要想出人头地,一定要不走寻常路!咱们凑点钱搞贵金属投资吧……”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他搬走了。但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打电话告诉我,又换了工作,进入了新行业,或者又发现了短时间挣大钱的方法。但无论是新行业或是新投资方法,没有一个他最终坚持下来的,他也成了后悔药的长期服用者。出于朋友之情,我也曾试图提醒他:“除了那些道理、分析,实际有效的方法和行动是不是更重要?”他愣了一下,继续很有底气地说:“你看我上次说的那个股票真涨了吧。我要是当时买了,现在就有套房了。”事实是,到现在为止,他换了4次工作,月薪涨了1050元,职位从小职员升为一个5人小项目的组长。也许他真的有一天会被好运砸中吧,那时我也会绝对厚脸皮地说“苟富贵,无相忘”。

这个世界上有爱讲道理的人,更有爱听道理的人,总会有许多追随者们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自己想要、需要或者觉得自己不得不要的道理。

可是,这些道理真的那么有用吗?听完英语学习讲座,立刻发誓半年拿下GRE、托福,一年拿到美国名校Offer,可每年拿到奖学金的人永远是少数;听了知名企业家的演讲,甚至只是看到一个励志的金句就热血沸腾,开始幻想自己好好拼一把也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看了情感专家的微博分享,就决定做个“不忘初心,岁月静好”的女子,等着高富帅驾着七彩祥云来拯救平凡的自己……

只靠读道理,就妄图懂人生,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实现不了自己的幻想。甚至,你要明白,有些成名成家的人,会在自己上楼之后抽掉梯子,再告诉想要努力向上爬的你:我当初就是通过努力飞上来的,你也可以。

一年过去了,你依然没能去留学,甚至毕业成绩都不是优。面试工作时,才发现拿着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当过学生干部的竞争对手太多太多。你幻想过的白马王子出现在海天盛筵上,或者被你认为是“绿茶婊”的女生围绕。盲目辞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后,回到原点,还要从底层做起,而以前的同事已经升职成为你的上司。

有多少人把性格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考试交给锦鲤,然后对自己说“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年轻人总想和世界谈谈,可这世界并不想和你谈谈。哪怕你技能点全部升满,生命值和魔法值满槽,依然抵挡不住这世界深深的无情。年轻人很容易怀疑自己,进而怀疑人生,然后走上了那条平庸的路。但生活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总会有奇迹出现。关键是,你要掌握打开奇迹的钥匙——正确的方法。

上中学时,父亲就告诉我,“懂一百个道理,不如懂一个方法重要;一百次的感动,不如一次行动有帮助。”到目前为止,我那一点小小的成功很大程度就是缘于对这句话的领悟。

几乎所有人都害怕公众演讲。和很多人一样,我从小就特别渴望在众人面前出色自如地表达自我,但无论我怎样尝试似乎都无法达到预期。我又是一个很容易紧张的人,性格里有些怯懦。后来,我进入新东方当老师,不得不面对数百数千,甚至上万的学生。为了练好当老师的必杀技,我几乎看了所有能找到的讲解演讲之道、演讲技巧的书籍。曾经有那么一阵,我甚至变成了自己讲不好,但能教别人讲好的神人。

有一天,当我又一次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模拟演讲时,一位同事走进来,看了一会儿说:“你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了吗?如果没有,这样讲一万遍也没有用。”

在他的建议下,我采用了“刻意练习”的方法。“刻意练习”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K.Anders Ericsson提出的一套练习方法,方法的秘诀在于重复与反馈。

首先,练习者需要建立对正确方法的认识和熟悉。以演讲来说,必须真正去了解什么是好的演讲,而要想达到这一点,仅靠抽象的书籍是不够的。因此,我找来了几乎所有名家的演讲视频,反复观看、揣摩其中的精妙之处。有机会我还会去现场听一些名人的演讲,现场感受那种万人欢呼、掌声雷动的氛围。

接下来,我进行了练习—反馈—练习的循环训练。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无论模拟练习,还是上课讲课,我开始有意录制自己演讲的视频。回到家,再反复观看这些视频。一开始,看到视频中的自己会很不习惯,而且会发现很多之前自以为表现良好的地方实际却并非如此。像大多没有受过播音、形体方面专业训练的人一样,讲到激动处,我会使劲挥舞手臂,幅度大到在镜头上看不到我的脸,只看到一只手挥来挥去,身子也随之摇晃,没有力量;我还会经常重复“这就是说,也就是说”等口头禅,英语中就是“so …… so …… that …… that ……”;对于熟悉的内容,我会习惯性讲得很快,节奏感不强。而最要命的是没有镜头感,无法让听众感觉到我在注视着他们,在关心他们的反馈。

我把这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用本子记录下来,不断进行纠正练习,并且与下一次的公众演讲视频进行对比,直到某个问题完全不再出现时,我才会把这个问题从本子上划去。

无数次的“刻意练习”之后,我不但对于新东方的课堂演讲驾轻就熟,而且还成为了一名演讲师,站到了拥有成千上万观众的新东方“梦想之旅”系列演讲的现场。

畅销书《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我自然算不上天才,对于自己通过一番辛苦,取得的这一点进步,我的感触就是,世界上哪有什么成功独门秘籍,当你学会把最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时,成功自然也就离你不远了。

这一路走来,尽管我对听“那么多的道理”有成见,但这并不代表着对此我不学习、不懂得,或者不care。而是我明白,道理听得再多,也是别人的经验,只有通过方法的转化,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带我前行的始终是那个看似渺小,埋头苦干的我。

有时候,道理懂得越多,给自己的束缚也就越多。不同的道理之间又常有矛盾,不同的建议之间也会有冲突,心灵鸡汤吃多了,味道也不同:有的咸,有的甜,有的辣。吃多了,肚子会坏,步子会慢,脑子也会乱。有些时候,把鸡汤和道理放在一边,先迈出一步,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修正。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那个懂的很多,会的却不多,最后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一事无成的人。

这本书也讲道理,但更讲方法。我希望书里的每一章,都能帮助你迈出坚实的一小步,这样一步一步地,你就能走得更远,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优秀是可以锻炼的

大约2500年前,先哲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句话——至少很多人认为是他说的——优秀是一种习惯。相信亚里士多德老兄说这句话是为了鼓励大家,但对于后世的大部分人来说,这句话带来的打击远比鼓励要大得多。

这句话在中国流传甚久,口耳相传。但人们的理解通常是:你看,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你不够优秀,那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吧。

而拥有优秀习惯的人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没错,就是那个活在父母、邻居、同事、朋友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也许你从没亲眼见过,但他们的事迹却在江湖上永远流传。别人家的孩子不吃饭、不睡觉、天天学习,爱父母、爱祖国、爱做家务,上学时听话、用功、刻苦学习、坚决不早恋,还一毕业就结婚。这些有优秀习惯的人都是别人家的,而我们只能忍受越来越多的沮丧。

更糟的是,这句话被放大后就变成了宿命论的问题——如果我天生就不优秀,我能怎么办?

我曾经收到过这样一封邮件:

艾力老师好,我是一名大一的医学生,不知道为什么,每件事我都感觉做得比别人差。体育课上学习排球,其他两个组都会了,而我却一直在捡球,这让我对当时与我搭档的伙伴感到很抱歉;学习口琴,其他人会吹了,而我还不会;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其他的人能看到细胞,而我居然看不到……我感到很难过,别人很轻松就做到的事,我却很努力都做不到。我想是不是我天生就不如别人,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该怎么办?

18岁的冯唐写完了十四五万字的长篇小说《欢喜》,呼唤着“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18岁的韩寒出版了《三重门》,声名鹊起。

而18岁的我,只是个毛发浓密的小胖子,得不到一个姑娘的青睐。

尽管从小就热爱踢足球,身材却一点也没锻炼出来。当时,我有一位兄弟,我和他从小玩到大,他很聪明,论相貌论天赋我都甘拜下风。初中阶段,他太优秀了,在我们几个朋友里第一个有了女朋友。他告诉我说:“胖子也是一种习惯,你少吃、运动减肥都没有用的,就安静地做个萌萌的小胖子吧。”听了这话,我悲从中来,也一度深信不疑,导致我整个高中阶段都胖得不行,还自我安慰说:“起码我是萌萌的。”当然,我那时候也没意识到肥胖是追不到女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追女生的道路上,屡追屡败,屡败屡追。

直到上了大学,我认真地读了亚里士多德“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的原文,才发现这话被断章取义了,自己彻底被骗了。亚里士多德老哥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说白了,大家把“优秀是一种习惯”,理解成了优秀是先天的,不优秀也是天生的。而实际是只要我们培养好的习惯,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曾说:“人和动物的差别,是人能试着改善自己。”

改变,仅仅需要21天。

研究发现,通过21天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某项习惯的第1—7天,你会感觉到“刻意、不自然”,这个阶段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第8—14天是“刻意、自然”的阶段,如果不努力坚持,还是很容易回到从前。而到第15—21天,已经变为“不刻意、自然”,进入习惯性的稳定期。

我给自己制订的第一个21天计划就是减肥。

减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得先吃个肯德基才有力气减肥”当然是句玩笑话,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很多人的心态,不愿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只盯着别人练好的马甲线和人鱼线羡慕嫉妒恨。想成为“维多利亚的秘密”里的天使,就必须在健身房里洒下无数的汗水。

我开始坚持跑步,每天40分钟以上。在校园里一圈圈跑,病了、累了也坚持跑。很多人也奇怪,为什么我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上了一天课后,晚上9点钟还要去健身房。村上春树在跑步时想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最痛苦的时候,真想边跑边抽自己一耳光,跑步机上滴下的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这个时候我会告诉自己说:“我不优秀,我现在还不是瘦子,但‘胖’这个字没有写到我的基因里,我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

减肥这件事,七分靠吃,三分靠练,吃是很关键的。在动的习惯之后,还要有静的习惯——饮食习惯。

作为一个资深胖子,我的习惯是早上起得晚,不吃早饭,晚上吃得多。正因为晚上吃得多,早上起不来不吃东西也不会饿。但早饭是促进一天新陈代谢的重要源动力,吃早饭就是减肥的开始。大学的时候,我顿悟,如果再胖下去,不仅追不到女朋友,连健康也成了问题,就开始逼自己坚持早起,帮室友打水打饭,过上了规律的生活。

作为一个在新疆长大的孩子,我始终对肉类等高热量食物情有独钟,但为了改变肥胖的现状我也拼尽了全力,毅然向食谱宣战,对自己的胃说不。从每周必吃一次大盘鸡,到每月吃一次,到为了减肥一顿都不吃。这种味觉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比锻炼还要痛苦。一次朋友送来了一个看起来特别好吃的冰淇淋,又渴又饿的我不断咽口水,甚至拿起勺子吃了一口,但吃下去瞬间我就有了罪恶感,马上想到这得用多长时间运动才能消耗掉那些卡路里。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对一个正在培养的习惯的破坏,我毅然把冰淇淋冲进了马桶。

古人有望梅止渴的故事,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和朋友们聚餐时,他们开心地吃着心爱的大盘鸡、烤串、羊肉泡馍,我在一边吃着增肌减脂塑形的西兰花、鸡胸肉等食物。一边闻着大盘鸡的香味,一边吃着味如嚼蜡的健康食品,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世界如此之大,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破罐子破摔,待在原地,也可以选择一个不抱怨的世界,成就自己。

而且,很多时候,不优秀是一种错觉,你并非不够优秀,只是不够自信。

我从初中到高中的几次追女生的经历都以失败告终,也许是上苍对我的另一种方式的保佑。如果任何一个女生答应了,我现在的生活也许会很好,但无法体会到锤炼之后的精彩,也无法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

时过境迁后,我也问过女同学当初不接受我的理由,因为我太胖还是太傻?尤其是胖,一直是我耿耿于怀的。她说:“原因很简单,你太不自信了。有那么几次,我都给你机会了,你却没有去尝试。”有几次她确实给了我暗示。回去的路上,她说有点冷。我说那跑两步就不冷了。还有一次,她希望我主动约她,我在电话里憋了40分钟也没说出口。

科幻电影《重返地球》中对终极BOSS异形的设定很有意思,电影中的异形并没有眼睛,它靠感觉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来定位人的位置。“恐惧并不真实存在,它只是你脑海中的衍生物。”

一个人的魅力来自自信,而非外貌,马云可以看作诠释这句话的一个例子。而当时的我首先缺乏的是自信,而无关胖瘦,因为有些比我胖的人也有女朋友。自信不等于自大、自傲,自信是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且一点点去努力塑造更好的自己。我们都需要在一点一滴中让自己变得更好,但前提是先接受现在并不完美的自己。如果你连自己都不接受的话,就会处在无限迷茫当中,离正确的轨道越来越远。“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中。”

无论你的出身、起点、天赋如何,只要努力就能跳出绝美的舞步。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也许不是一个天生优秀的人,但我有追求优秀的权利。

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人,请你推开这扇门,一直向前走→请前往第二章。别成为“有潜力”的受害者

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里,站在高级定制裁缝铺的落地镜子前,年轻的埃格西穿着一身嘻哈风格的衣服,一脸茫然。“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埃格西父亲生前的同事、皇家特工哈特自问自答说,他看到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

埃格西遗传了父亲体能好的优点,在街头打架的经历让他反应灵敏、迅速,和欺凌母亲的黑帮老大的斗争让他心思缜密、观察入微,而对家人和朋友的爱和忠诚,更是成为特工不可缺少的素质。

在哈特的鼓励和严格训练下,埃格西不仅从衣着、举止更从精神上完成了从一个无知小子到绅士的转变。他从不学无术、被恶霸欺负不敢还手的街头小混混,化身为懂得团队合作、忠诚与维护正义的翩翩少年,不但保护了家人,还拯救了世界,赢得了公主的芳心。

随着这部电影风靡全球,埃格西的扮演者塔伦·艾格顿也一举成名。

热爱文艺的他15岁时首登舞台,在莎士比亚名作《仲夏夜之梦》中扮演一名女性角色,从此坚定了自己的演员之梦。19岁时,他考入英国的“中戏”——皇家戏剧学院。

毕业后,他在几部电影和电视剧中饰演了几个小角色。之后,得到《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的试镜机会,并成功出演埃格西一角,获得2015英国《帝国》杂志电影奖最佳男新人奖项。

无论是埃格西拯救世界,还是艾格顿成为世界瞩目的闪闪新星,似乎一切都看起来顺理成章。本身他们就具有很大的天赋,之后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也是理所当然了。

然而,在关注他们从小就流露出来的天分之时,很多人忽略了一些更为关键的事情。

在艾格顿所在的皇家戏剧学院里,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艾格顿一样出色的表演天分。但最终成为数十亿人所认识的明星,站上领奖台的,寥寥无几。

当艾格顿得到《王牌特工》的试镜机会时,导演只给了他一天的准备时间。

为了能和马修·沃恩导演合作,他5天内试镜12次,并接受了3个月严苛的体能训练,最后,才有了电影里近乎完美的表演。

影片里的埃格西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经过一连串极具挑战又危险的训练,可能他仍然只是个浪迹街头的小混混,更不可能成为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

在这个世界上,多的是“我原本可以……但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的故事。

大一时,我在北大社团中如鱼得水,开始是组织各种讲座,后来又代表社团和一家外企联系赞助。

会议现场,为了说服对方提供赞助,我慷慨陈词,辅以略显夸张的手势和腔调十足的英语,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是公司的一个印度籍员工。临走前,公司的老外负责人拍着我的肩膀,说了句:“年轻人,你很有潜力。”

回去的路上我开心得不行,同去的学姐却告诉我说:“别人夸你有潜力,是好事,但也可能是坏事。潜力只有真正化为行动,才是你的实力。最可惜的是有潜力没实力的人,一辈子抱着自己的潜力,却无从发挥,空余嗟叹,空留悔恨。”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认识到“你很有潜力”这句话有三重杀伤力:一、会给予我极大的虚荣心,让自己产生无限的满足感;二、它会让其他听到这句话的人高估我的实力,等到了实际工作中,无论我表现如何,别人都会说:艾力,你没有发挥出你的潜力;三、这句话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为什么别人没有夸我有实力呢?人们不会夸马云、姚明有潜力,是因为他们已经是实力爆棚的牛人的代表。

这让我想起了高中时物理老师给我们讲过的那个最简单的动能和势能的例子。

假设桌上放着一个杯子,它离地面一米,就有一米的重力势能。这能量是存在的,可没人会关注和在意。当它滑到桌子边上快掉下去的时候,可能有人会注意到,但更多的人还是看不到。直到这个杯子顺着桌边掉下去,最后砸到地面,发出“哐当”的一声,没有人看不到它。这就是势能转化成动能的瞬间。势能没人去关注,动能才会有人去关注。

势能就是一个人的潜能,如果你一辈子什么都不尝试,最终只会默默无闻、悄无声息,但如果你把自己逼到看似绝境的境地,将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生命就会呈现出夺目的光芒。

杯子掉到地上,只会粉身碎骨,人却可能会逆风飞翔。即使梦想可能会最终破碎,但在那些拼尽全力的瞬间,已经把自己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了实力,也就拥有了一部分不可忽视的光芒和热度。

此后的日子里,每当我得意扬扬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你真的发出你所有的光芒了吗?你真的让所有的人都看见你、认可你了吗?还是你只是感动了自己?

有潜力更要有实力,真正被世界看到的是那些有实力的人。如果没有实力,潜力等于0,一个不能将潜力转化为实力的人,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辜负。

如果你想拥有真正的实力,请你用力推开这扇门,向前走远一点→请前往第三章。你一年8760小时的秘密

2014年4月16日,“岁月”号客轮载着476名乘客从韩国仁川出发,开往济州岛。船上的旅客大多是高中生,准备到济州岛进行修学旅行。按照计划,这艘客轮会在11点到达目的地。

8点58分,有水浸入船体,渡轮开始下沉。

9点31分,渡轮倾覆,船体没入水里。

11点左右,船底朝天,船体几乎全部沉没。

经过一个月的搜救行动,476名乘客中,仅有172人获救,295人确认遇难,尚有9人下落不明。

根据新闻里的画面,出事时,狭小的船舱里,几十个孩子穿着救生服,紧紧地拥抱着。

船慢慢下沉,有的孩子在沉船前一刻拨打电话求助:“救救我们!我们在一艘船上,我认为船正在下沉。”

有的孩子想起自己的亲人,开始哭泣:“爸爸、妈妈、弟弟怎么办啊?”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戛然而止。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

由于工作原因,我每年要乘坐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飞机。每当飞机起飞、降落和遇到气流颠簸时,我都会紧闭双眼、默默祈祷。有时候会想,假如这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会选择做眼下在做的事吗?我还有什么没有达成的心愿?

我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却总是会思考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

我还会不时和朋友们探讨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首先回答我的是:“你有病吗?”最后的答案千奇百怪,多少反映了每个人当下的生活状态。有人说:“生命就是活着。”显然他最近无欲无求,过得平淡。有人说:“生命就是奋斗。”那他最近应该没少打鸡血,没少喝鸡汤。有人说:“生命就是与家人相伴。”这也能看出他生活的重心。

有一个答案却不会因为生活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生命就是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或者,生命就是时间。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我们有时间,当我们死去,只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时间了。

2011年10月28日,一部科幻题材电影在美国上映——《时间规划局》。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所有人的遗传基因被设定为一直停留在25岁,不管他们活了多久,一切的生理特征都保持在25岁时的状态。但是到了25岁,所有人最多只能再活1年,唯一继续活下去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时间,如工作、借贷、交易、变卖,甚至抢劫。

时间成了这个未来世界里的唯一货币。时间管理机构遍布全球,而时间守护者像警察一样,追踪并记录每个人所使用的时间和剩余的时间,一旦在时间银行中的时间额度为零,就将被剥夺生命。有钱人就是有时间的人,可以长生不老;穷人就是时间存款很少的人,一旦他们手臂上的表清零,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

电影用一种虚构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假如一个人可以活到75岁,一年12个月,算下来,其实只有900个月。如果用一张A4纸画一个30×30的表格,这900个格子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我们每度过一个月,就在格子里打一个钩。站在这张表面前,就会看到我们已经错过的时光那么多,还剩下的时间却那么少。

我们都希望,在这宝贵的900个月中,我们能走更多的路,读更多的书,完成更多的梦想。由此,怎样通过时间管理更有效地运用时间就变得特别重要。

我教的托福考生中,高中生、大学生、职场人士都有,其中成绩最好的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利用时间。

然而当我们告别高中生活,必须要由自己去管理时间的时候,生活就开始陷入混乱与拖延。

也许你9点上班,迟到了就会被扣工资,生活不易,你总是发誓下次绝不迟到,却还是一次次在最后一刻踩着点出门,然后堵车,迟到,被扣钱。

也许你下了一堆学英语的APP,打算每天学一课,把英语补起来,还做了各种计划,但结果却除了打脸之外没有任何效果。

也许你春节回家时,带了一堆书,最后却一本都没翻过,又把一箱子书扛了回来。

你看了很多书和文章,学习和实践了很多时间管理、时间规划的方法,换了一个又一个时间管理的工具。

每一次开始,你都精神振奋,以为得到了良药,可以改善自己生活的糟糕状态。每一次过程,却都会让你感到疲惫不堪,自己像绷紧的弦一样,片刻不得自在。每一次最后,你都感到失望至极,人生重新陷入灰暗。

一次次周而复始,你却始终没有找到治疗时间病的有效药方。就像你生病流鼻涕去医院一样,医生不是给你开药,而是说“擦”。如果还流鼻涕怎么办?“再擦,擦到不流为止。”

还有很多人直接放弃了对时间的管理,认为只要活在当下,把当下的事做好就行。然而,“当下”稍纵即逝,刚刚说出的话立刻就成了过去,很多要说的话却还在未来。活在当下是一个悖论,对时间掐头去尾后,你会发现几乎什么都不会剩下。

你不禁会问,面对时间,我们就这么无能为力吗?

对于时间管理,我也走过同样的歧途,经历了同样的困惑。

一年365天总是流逝得悄无声息。新年许下的愿望,经过了365天,依然只是梦想。365天里,我们需要工作、学习、吃饭、睡觉,陪伴朋友、爱人或者家人,还要休闲娱乐。在一件件具体的生活琐事面前,时间显得如此匮乏。

但有一天,我发现一年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并不是365天,而是8760个小时,甚至是17520个0.5小时。如果把1个小时或者0.5个小时当作一枚金币,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很富有的。

时间的秘密一下子被打开。

如果你想自己掌控时间,请你更用力地推开这扇门,向前走得更远一点→请前往第四章。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从18岁独自坐上火车,来到离家3000多公里外的北京求学,到如今已经7年了。

7年,足以发生很多改变。

7年前坚持的,现在可能已经妥协;7年前喜欢的,现在可能已经麻木;7年前害怕的,现在可能已经可以独自面对。

别人经常说:“艾力,你靠自己在这个城市闯出一片天,是个很强大很独立的人。”

的确,我习惯了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一个人处理琐事,就连生病去医院打吊针时,也是一个人在医院的长廊中背着西班牙语等待时间过去。

每天晚上回到家,打开书桌前的那盏台灯,花半个小时录制每晚的中文双语睡前故事,群发到微博上。每一段故事的时长正正好好是60秒,一秒不多,一秒不少。读错一个词要重录,错了一秒也要重录。每天6点起床后,也会重复这个过程,没有任何人可以帮我,哪怕只睡了两个小时,我依然会自己录好语音进行推送。

7年,2000多个日夜,就这样滑过。

其实,孤单的我也是那个想听到睡前故事的人。

这是一个过于追求独立的社会,在百度搜索“独立”一词能找到23900000个相关词条。

你什么时候独立?你为什么不独立?你怎样才能独立?这三个问题像苏格拉底之问一样,排山倒海地向我们袭来。我们也开始一切向“独立”看齐。工作中,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希望自己独立完成;感情里,无论遇到什么烦恼,我们都希望自己独立面对;生活上,无论有什么难题,我们都希望自己独立解决。

一开始,独立是一件让人向往的事。很多人到了十七八岁,最盼望的就是离开家,独自走向社会。当领到第一份自己赚的工资的时候,我们就像发表“独立宣言”一样向世界宣告:从此我可以自食其力了。

到后来,当独立变成衡量一个人行与不行、好与不好的标准时,独立开始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可想而知,这么复杂的世界,我们独自面对,是一件多么吃力的事情。但我们却陷入了独立的陷阱之中,认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自己去独自默默地承受,扛下来,世界就是我的。所以,即使过得再不开心,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难题,给家人打电话的时候,总是报喜不报忧。朋友叙旧的时候,问最近好吗,我们也都一律回答“挺好的”。

这么疲惫,这么孤独。

其实,我们不过是误解了“独立”的含义。

有时候,独立,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强大。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史蒂芬·柯维把人的成熟分为三个阶段:依赖—独立—互赖。小的时候,我们完全依赖他人,生活上由父母照顾,学习上由老师指导。慢慢地,我们长大,在身体、智力、情感和经济上都变得独立,能够照顾自己、管理自己。但我们也会发现,再强大的人,也不能丝毫不依靠他人。人本来就是高度互赖的,想要像孤胆英雄一样在世界上闯荡,是一件很傻的事。史蒂芬说——

互赖是一个更为成熟和高级的概念。生理上互赖的人,可以自力更生,但也明白合作会比单干更有成就;情感上互赖的人,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但也知道爱心、关怀以及付出的必要性;智力上互赖的人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个以讲课和演讲为生的人,最孤独和最不孤独的时刻,都是面对观众的时候。无数次奔赴陌生的城市,来到大小规模不等的演讲场地,面对未知的受众群,我无法预知台下的反应如何。

这像是一场一个人的战役,成败只取决于你自己,所以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如果在演讲开场的前三分钟没有引起听众的兴趣,每隔两分钟没有一个小高潮,听众们没有鼓掌、欢呼、叹息等情感交流,那最好的收场就是赶紧下台。即使再优秀的演讲者也有可能在某一次不经意的时刻遭遇滑铁卢。

所以很多时候,大场面的演讲都是两三位演讲师搭配上场,这样万一一个人发挥失常,另一位同伴还可以出来救场。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台上,遇到被听众起哄,那恐怕既会让现场的听众失望,也会让那位演讲师失去信心,也许从此不敢再登台了。

几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每周工作4小时》,讲述了在全球化3.0时代,移动通信和网络空间给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每周工作4小时不再是痴人说梦。作者蒂莫西·费里斯是“每周工作4小时”观念的首创者和成功实践者,他一人身兼企业家、作家、演员、武者和舞者多种身份。他能说六门外语:汉语、韩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他宣称:“世界上最富有、最成功的人和所有人一样,每天都拥有同样的24小时,每周都拥有同样的7天。他们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整理数据,一个美国程序员可以自己做主要的20%的工作,将鸡毛蒜皮的小事授权给别人,每小时的收入为95美元,而他支付给印度程序员的工资仅为每小时5美元。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说明了一点,在不违背商业道德的前提下,通过授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己就可以获得更多自由时间。凡事都亲力亲为,能够留给自己的时间自然会少得多。

在学会自我主导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互相依赖,既能在关键时候帮助我们弥补不足,也能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如果你不想再独自面对世界,请你更更用力地推开这扇门,向前走得更更远一点→请前往第五章。90%的人倒在了这个叫成功的路上《星际穿越》的热映让一位作家被更多人认识——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

很多人将《星际穿越》与《三体》联系在一起,觉得编剧兼导演诺兰肯定参考过《三体》的故事。《三体》英文版获得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2014年度“星云奖”提名,《纽约时报》也曾撰文评论。

其实,刘慈欣从事科幻写作已久,他曾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项“银河奖”,被粉丝们昵称为“大刘”。这位中国最畅销的科幻作家孤身一人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水平。

大多数时候,刘慈欣只是待在自己的单位里,一个地处山谷的偏僻电厂。在那个叫“娘子关”的地方,他完成了《三体》三部曲的创作,共88万字。

自1999年处女作《鲸歌》问世,到2010年完成的代表作《三体》系列,刘慈欣说,感觉自己的创作就像一个导游,带着读者去游览自己的想象世界,他带着这个“旅行团”已经转了十余年。

十年苦功不寻常。

2015年春天,《我是歌手》第三季让李健成为文艺男神。

早在2001年,他就与卢庚戌成立“水木年华”组合,发行了两张专辑。2002年他选择单飞后,又发行了数张专辑。

但真正让他大红大紫的,却是十几年后的这个舞台。

强大需要很多机缘。李健说,像春晚上天后王菲翻唱自己的《传奇》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当机会到来时如果你只有一首《传奇》是不行的,你必须要有很多作品。你所有的那些积累,可能就是为那样一个真正的机会所准备的。

这两个几乎众所周知的故事,以及其他我们熟悉的所有成功者的故事,都在印证着一个真理:坚持就是成功。

坚持就是成功,这是一件人人都明白的事。但90%的人却倒在了这条路上。

我的同学B来自农村,在经过初中英语老师的Chinglish洗礼后,考入了市重点中学念高中。刚进学校时,他对英语学习依然热情高涨,积极加入了英语阅读小组,参加英语辩论赛。

在一次“英语角”活动上,大家讨论高中生是否可以自由恋爱的话题,B信心满满地回答:“You know,I haven’t,you know,fallen in love before,but ……”他结结巴巴,一句话里冒出几个“you know”之后,一旁的美女同学打断了他,毫不客气地回答说“I don’t know”。看到周围人强忍笑容的样子,他尴尬得无地自容。

之后,他埋头背单词、背句型,在英语笔试中成绩优异,但对英语口语却完全失去了兴趣与信心。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外企。虽然是技术人员,但也需要用英语与人交流。于是,他重新制订了英语口语的学习计划。然而,只坚持了不到两周,口语拯救计划就失败了。

计划做了一次又一次,却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放弃。他也知道只要能每天坚持练习,不再畏惧在他人面前自信、大声地说出英语,可能就会成为自己期待中的口语达人。为此,他试过了各种方法,参加学习小组、网络打卡、惩罚自己……如此几番折腾后,他也没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不只是我的这位同学,还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是这样“死”在了坚持的路上。

想要减肥的人,找来了各种减肥的秘籍,给自己制订了看起来最完美的计划,但计划实行不到一半,大部分人就放弃了;想要戒烟的人,告诉自己和亲人,自己这一次一定要成功戒烟,于是销毁了身边所有的烟,让身边的人都来监督自己,但没多久他就又开始抽烟了;想要学习一门新技术的人,给自己买回了各种学习资料,要求自己每天看多少页书、做多少道训练题,但总是一本书没翻几页就束之高阁,落满尘埃……

很多人认为自己不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意志力。于是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意志坚持,采用了无数的方法。

把200元钱交给身边的同事,告诉同事如果自己在这两周内吃肉,这200元钱就充公了;如果吃了冰淇淋,就惩罚自己跑5000米;在房间里贴满了“你一定能减肥成功”“你的目标是45kg”“不要乱吃垃圾食品”“给我运动去”的便笺……

但失败,依然是失败。

直到最后,能用的方法都尝试过了,仍旧只能一边眼看着自己放弃,一边埋怨自己意志薄弱。

减肥失败,我意志力不够!

戒烟失败,我意志力不够!

学习失败,我意志力不够!

被埋怨了一辈子的意志力,可真是受尽了委屈。在《干劲的开关》里,作者说,“影响结果的不是斗志,而是科学”。

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在实验中,小孩子有两种选择:要么立刻吃到1个棉花糖,要么15分钟后得到2个棉花糖。

经过20年的追踪调查,他发现,当初选择等15分钟拿到2个棉花糖的孩子,基本在任何方面都要优于迫不及待就吃掉糖果的孩子。因此,人们得出结论,失败的人更难抵制诱惑,而其根源就是意志力的缺乏。

Change Anything的作者重复了这个实验。最初,只有1/3的孩子能坚持15分钟。然后,作者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调整,在实验前先教孩子们一些技巧,例如转移注意力等。结果能抗拒诱惑的孩子多了50%。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坚持某个计划后,只是简单粗暴地将其归为自己意志力薄弱,一方面痛恨自己,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无可救药。

而实际上,对任何人来说,意志力就像一个人的精力一样,都是有限的。“坚持就是成功”的实现,除了意志力,更需要配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才能成为那10%的人。

如果你想坚持到底获得成功,请你直接撞开这扇门,飞过去吧→请前往第六章。CHAPTER 02把自己当作公司一样经营

世界是其所是,

那些无足轻重的人,

那些听任自己变得无足轻重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奈保尔没有方向,怎么走都是游荡

现在,我希望你能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点开一首舒缓的略带小清新的音乐,和我一起运用想象力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想象一个美好的周末清晨,你在九十点钟醒来,阳光明媚,周身舒畅。打开窗户,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放眼望去,一片新绿。这是一个没有工作、没有压力的周六的早上。

起床之后的你和自己心爱的人,可能是家人,或是那个ta,共进早餐,吃的是你最爱的食物。接下来你们打算一起去旅行。

你们一起驱车前行,周末城市的郊外宁静而美好,充满梦幻的色彩。谈笑间,你们来到了一座欧式风情的白色木屋前。

里面人头攒动,你们决定进去一探究竟。你突然发现,屋里居然站满了与你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所有人。家人、朋友、同学,一切你所珍视的人都在这个房间里。你很吃惊,但是似乎没人发现你,大家目光平静,互相交流着。

你想和他们打招呼,但大家对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于是你站在一旁,在一定距离之外静静地打量着。过了一会儿,所有人都入座,逐一站在台前发言、分享。你没有仔细听大家在说什么,只是很好奇。过了一阵你发现没人上台去讲话了,于是你决定走到台前把自己的想法也和大家分享。

你站起身来,带着些许紧张和忐忑,但还是保持着向前的勇气。一步、两步、三步、四步、五步、六步、七步,七步之后,你站到台前,转过身面对大家,深吸一口气,准备说出心中所想。

正要开口,你突然发现在你右手边不远处的桌上放着一个木盒。你很好奇,之前并没有注意到它,你想去看看里面到底装着什么。

你正打算打开盒子,却看到了盒子上有一张你的黑白照片,肃穆而沉重。抬头一看,头顶横幅上写着一行字:沉痛悼念×××。

没错,这就是你的葬礼。

读到这里,你可能以为自己买错书了,怎么一本励志书变成了一部悬疑小说?但如果刚才你在阅读时真的将自己代入这个场景,那你或许会经历些许灵魂的洗礼。——这也是国外流行的“墓园疗法”的一个环节。

不要停下来,你还在葬礼中,一个会在五十、六十,甚至一百年后真实发生的葬礼。从古至今,一个人自出生那一刻起,便是向死而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逃离死亡的命运。

1987年,美国著名小说家雷蒙德·卡佛被诊断为肺癌。在最后的诗作《最后的断片》中,他写道:

这一生你得到了

你想要的吗,即使这样?

我得到了。

那你想要什么?

叫我自己亲爱的,感觉自己

在这世上被爱。

这首诗刻在卡佛的墓碑上,也是电影《鸟人》的开篇。

对雷蒙德·卡佛来说,面对死亡,他知道了自己最想要得到的是爱,希望自己是别人“亲爱的人”。

那么,我们呢?

我们希望在生命结束时,如何回顾自己一生的得失?又希望别人在我们的葬礼上如何悼念自己?

我思考过很多次,还曾跟我的学生进行过互动,答案各不相同。有个英文名叫威廉的中国学生说,他希望,对于他的妻子,他是一个好丈夫;对于他的孩子,他是一个好父亲;对于社会,他是一个有贡献的人;而对于他自己,只愿此生无悔。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4岁男孩说的话。

另一个15岁少年说出的话更让我震撼——他当时竭尽全力用英文(这是我在英语课上做的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愿望,翻译成中文是:他希望“他的死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每个人终将离开这个世界,在我看来,生命的意义蕴于当下的每一刻和每个选择之中。假设明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是否还选择做你当下从事的事情?是否能坦然离开这个世界?

如果说这个问题对于之前的我而言,更多是一种假设,那么经过父亲的葬礼,我终于能够感觉到这个问题是那么实在。

父亲在我距大学毕业还有15天的时候去世了,父亲的早逝是我人生的一大遗憾。

更让我遗憾的是,因为不善表达感情,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他:我尊敬他,我爱他。我也从未真正去了解过他,我不知道他都做过什么事,也不知道别人对他有什么评价。

他的葬礼在喀什老家举办,尽管他已经离开老家很多年了,但葬礼上还是来了将近四百个人。很多农民朋友风尘仆仆从各地赶来,只为送父亲最后一程。从他们那里我才了解到,父亲这一生居然做过那么多好事。甚至他的骤然辞世也是因为帮助他人。

2011年6月14日深夜,父亲和7个同事去新疆霍尔果斯县三道河乡检查新修好的太阳能路灯,那是路灯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个晚上。这个地区之前一直没有路灯,晚上这里一片漆黑,驾车有危险,行人就更看不清路了。父亲之前在科技厅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招商引资,为乡民修建了很多生活设施,这些太阳能路灯也是其中之一。

夜里11点,漆黑的道路终于被路灯照亮,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中。

就在此时,两个19岁的少年,骑着一辆摩托车以超过90公里的时速撞向人群,不偏不倚撞到了正在检修路灯的父亲。大家迅速把父亲送到了医院,尽管医生已经全力抢救,但因为伤势过重,他再也没有醒来。

父亲所做的这些事我都不知道。在我心里,他是个严肃、严厉甚至显得有些冷血的人。当我知道这些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他早已经活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有如文章,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尽管我们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然而,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父亲的名字继续存在,他给我的鼓励一直都在,永远都在。

人们很容易知道生命的起点,但终点在哪里却不清楚——下个月,明天,还是下一分钟?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有几个人真正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我在想,如果长眠的不是父亲,而是我,又会得到怎样的评价?人们可能会说:这位北大才子英年早逝,他一辈子唯一的成就就是证明他很会考试;他能力优秀,但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他天赋超人,却没为世界留下美好。

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留给世界的印象就是这些。父亲的葬礼过后,我下定决心要有所改变。

前一阵,微信朋友圈有个热门应用,朋友们可以匿名写下对你的评价。尝试一下,你会发现在别人心目中的自己,往往与你想象中的相去甚远。如果你不希望这是你在自己的葬礼上得到的评价,那从这一刻起请你改变。

一艘船在海上航行,最怕的不是遇到风浪和海怪,而是没有方向。如果失去了方向,那么所有方向吹过来的都是逆风,它永远都是在无尽的虚无中徘徊。这个痛苦无边无际。正如V.S.奈保尔在《大河湾》中所说:“世界是其所是,那些无足轻重的人,那些听任自己变得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如果没有方向,怎么走都只是游荡。那么多年轻的灵魂在迷茫中徘徊,不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吗?解决任何问题,都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

当我们找到终极问题的答案,就会找到人生应该行走的方向。认清人生每一道关口的大BOSS

小努,是一个视工作如命的人,上班比谁都早,走得比谁都晚,周末就算领导不提出要求也会主动加班。他尽可能多地完成工作,尽全力成为标兵,和当年在学校时一样,每每面对考核的事都一心一意,永远争第一。

但让他诧异的是,即使他做了那么多工作,但似乎总是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全身心地工作也让他忽略了朋友,更令他头痛的是病痛缠身,影响了健康。就连升职的机会也总是被人抢走,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也没有办法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小艾,是一个视感情如命的人,总是对另一半非常呵护,早请示晚汇报,给心爱的人当牛做马。他希望经营一段完美的爱情,希望爱人永远爱自己。虽然自我感觉付出了很多,但对方总是不满意,久而久之,曾经如胶似漆的恋人反而对他百般挑剔。

小力,是一个看重兄弟情义的热血汉子,朋友一句话他就会出现,朋友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帮忙。几乎所有的朋友聚会他都一个不落地去参加,哪怕因此耽误了工作和休息时间。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讲义气的哥们。但让他郁闷的是,朋友们对他却并不像他那样热情,自己对人掏心掏肺,朋友对他却没敞开心扉。他费解,这帮狼心狗肺的家伙为何如此不重义气。

小努、小艾、小力的郁闷其实是所有人都遇到过的状况。这其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