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解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9 15:44:10

点击下载

作者:张海洋,方然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最强大脑解密

最强大脑解密试读:

序 最强大脑,你值得拥有!

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节目,让全国的观众欣赏到了脑力达人们那些精彩绝伦的表演。《最强大脑》的口号是“让科学流行起来”,然而节目所呈现的科学性并没有深入地揭开超常人能力背后的秘密,并没有告诉观众这些选手是怎样做到的,也没有说明选手们是怎样获得那些能力的。

当然,《最强大脑》主要是个娱乐节目,重点是把节目做得更吸引人,并没有义务为大家揭开节目外表那层神秘的面纱。然而电视机前的观众其实都希望了解,选手们究竟是怎样做到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的。

由于节目组织方更倾向于强调选手们的天赋,而很少去谈这些选手后天的努力和勤学苦练。因此,很多人或许会被误导,以为那些选手所拥有的是天生的超能力,后天是根本学不到的,这些能力与普通大众无关,也与自己无关。人们在惊叹、羡慕的同时,并没有觉得这个节目以及里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会对自己的学习和人生有什么帮助。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多少了解到了其中许多选手是依靠后天的训练来获得这些能力的,因此也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充满了期待。然而,虽然这部分人会觉得那些能力是可以经过训练获得的,但是,由于他们不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法,潜意识里还是觉得那些能力仍然是高不可攀的,似乎自己即使付出无数努力也很难达到那种程度。

在《最强大脑》结束之后,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中小学生的手中多了一个东西:魔方。如果问他们为什么喜欢玩魔方,大部分人都说是因为看了贾立平的“魔方盲拧”节目!

正如刘谦的节目带动了魔术学习的热潮那样,贾立平的魔方能力的展现也带动了魔方学习的热潮。

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大部分节目都是记忆类节目,然而,却没有哪个记忆类节目能够像“魔方盲拧”那样掀起大众的模仿热潮。其中一个原因是,那些记忆类节目虽然精彩,但却需要依赖许多最强道具,而大众不可能自己去制作最强道具;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许多记忆节目都被刻意包装成是天生的记忆力,甚至是与记忆力无关的能力,似乎普通大众是永远无法学习和模仿的。

其实这些记忆类节目背后的记忆方法都是很简单的,任何人只要稍加练习,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不仅能用于娱乐表演,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学习、工作乃至未来的整个人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记忆培训行业之中,有些记忆大师认为,记忆表演应该保持神秘感,就像魔术那样,不要轻易把表演背后的秘密告诉普通大众。然而,魔术行业是个娱乐行业,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是有必要的。而记忆行业是个教育行业,其职责本来就应该是消除秘密、普及方法的。作为记忆培训师,我们应该把实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向大家分享,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其背后的原理,能够系统地掌握这些方法,从而运用到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本书就是试图解开《最强大脑》背后的秘密,让读者们了解到,其实选手们的那些能力,绝大部分是后天经过学习和练习而获得的,而且这些能力的获得,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然后多花一些时间训练,你也能够做到那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让我们通过本书来告诉你:最强大脑,你值得拥有!张海洋 方 然

最强大脑其实是最强记忆

《最强大脑》节目中前后出现了数十位选手,有成功晋级的、有遗憾失败的,也有勇于挑战的。选手们展现能力的方式五花八门,但基本上都达到了一个目的:让观众们惊叹不止。

其中很多脑力节目,看起来似乎表现了好多种完全不同的能力,舞台上似乎涌现了能力各不相同的各种脑力达人,然而,如果稍微多了解一下选手们的背景,很容易就会发现,其实里面大部分的选手,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那就是:记忆大师!

我们先来看看最后代表中国迎战欧洲三国的“中国战队”队员,12名中国最强战队队员的名单,按节目出场顺序,分别是:“超级找茬王”郑才千、“指纹神探”吴天胜、“中国雨人”周玮、“魔方狂人”贾立平、“听风者”艾晓娃、“闪电速配王”王峰、“雷达少年”倪梓强、“人眼扫描仪”黄金东、“数独女孩”孙彻然、“二进制神童”李云龙、“神奇小子”刘鸿志、“超人老师”杨冠新。

许多观众只是看到了这些选手的神奇表演,但他们并不知道的是,在这最后的12人名单中,竟有8个人是记忆大师!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记忆力超凡的记忆大师吧。“超级找茬王”郑才千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从2008年4月开始进行系统的记忆力训练;2008年10月参加在巴林举行的“世界记忆锦标赛”,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此后陆续参加《超人来了》《芝麻开门》《挑战女人帮》等综艺节目,展现自己神奇的记忆力。“指纹神探”吴天胜2006年参加CCTV10与记忆力训练网合作举办的“状元360”记忆节目,获得学生组冠军,开始崭露头角。2007年,他又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世界记忆锦标赛,获得了“世界记忆大师”称号,此后多次被央视等媒体采访报道。“闪电速配王”王峰2009年加入武汉大学记忆协会,师从“世界记忆大师”袁文魁,2010年、2011年两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总冠军,曾打破四项世界记忆纪录,记忆一副扑克牌只需20多秒。目前从事记忆培训工作。“雷达少年”倪梓强江苏省海门中学高三学生,2009年开始进行记忆力训练,连续5年参加了世界记忆锦标赛,总共获得了8金3银2铜,被誉为“中国记忆神童”。“人眼扫描仪”黄金东2007年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世界记忆锦标赛,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他擅长记数字、记扑克牌,还会下盲棋,此外他还背了四本书,分别是《道德经》《孙子兵法》《鬼谷子》和大学英语四六级重点难点单词。目前在广东从事记忆培训工作,并经营一个以思维导图为主题的网站“白珍珠家园”。“二进制神童”李云龙他虽然还是个小学生,但进行记忆力训练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他在父亲李勇的带领下,接受了“世界记忆大师”袁文魁、“世界记忆总冠军”王峰等人的指导,记忆能力突飞猛进,尤其在二进制数字记忆方面,其速度据说已经超过了世界纪录。“神奇小子”刘鸿志海口一中高二学生,2011年,在世界记忆锦标赛中,他一举击败来自17个国家的对手,成为少儿组的世界冠军,他能在33秒内记住52张散乱扑克牌,一小时记住13副扑克牌。“超人老师”杨冠新毕业于肇庆学院音乐学院的杨冠新,在2011年的世界记忆锦标赛中,勇夺快速扑克项目世界冠军,并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为中国队夺得团体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8个人都是记忆力超群的记忆大师,而且他们的超强记忆力都是经过系统的记忆力训练而获得的。

而另外的4个人之中,“魔方狂人”贾立平、“数独女孩”孙彻然,他们两人的挑战虽然不是以记忆力为主,但里面多多少少都需要用到一些记忆方法。例如魔方盲拧就需要记住一些公式,而且需要记住盲拧前魔方的状态,有了记忆方法之后,就可以记得更快、更牢。而盲填数独,也需要掌握一些记忆诀窍,才能更顺利地完成。

另外,中国“雨人”周玮,虽然表现出来的是强大的运算能力,但由于他经常喜欢独自一人拿着计算器来进行运算,其实许多计算结果都已经能倒背如流了,有了一些基础数据的记忆,他的运算速度才有了逐步的提高。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最强大脑中国战队”总共12个人,但其中就有8个人是记忆大师,而另外3人的能力则与记忆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听风者”艾晓娃的能力与记忆力没有太大关联。

由此看来,最强大脑中国战队,主要是由记忆大师所组成的,“最强大脑”完全可以称为“最强记忆”。当然,不仅中国队如此,另外的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队也同样是如此。

在《最强大脑》节目里出现的其他选手,他们虽然并没有进入到最后的12强战队中,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是记忆力非常惊人的记忆大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辨音美少女”黄华珠2010年,来自广西大学附中的黄华珠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世界记忆锦标赛,获得少年组总季军,当时年仅14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世界记忆大师”。“千面师奶”李玉娟香港记忆学总会主席,2006年开始从事记忆培训。2011年,她所训练的学生尹悦龙(年仅10岁)参加在英国举办的世界记忆锦标赛,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小的“世界记忆大师”。“斑点狗记忆大师”杨万里记忆培训师,从事中小学生记忆培训工作,曾参加2010年世界记忆锦标赛。“汉字女英雄”胡小玲多次参加世界记忆锦标赛,并于2011年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她和王峰都曾受教于“记忆冠军教练”袁文魁。“速开密码箱”陈俊生台湾人,曾是演员,后进入记忆培训行业,是台湾知名的记忆培训师。“碎片还原机”张左怿葳倪梓强的同班同学,也一同参加记忆训练和记忆比赛,2011年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虹膜识人”孙小辉来自湖北荆州的孙小辉,4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一度自卑内向,但自从接触记忆法之后,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改变,在2011年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从此成为一名记忆培训师。除了上面这些选手之外,还有另外一些选手,虽然没有参加记忆锦标赛,或者没有从事记忆培训,但也曾经学过记忆方法,他们的记忆力也比一般人要好得多。“速记同花顺”的常清文和常喜文兄弟虽然他们在场上没有发挥好,挑战失败,但他们参加过系统的记忆培训,记忆力超出常人。“蛋叔”李勇虽然他的“微观辨蛋”节目跟记忆力关系不太大,但他在带领儿子李云龙向袁文魁、王峰等记忆大师学习的过程中,他自己也以身作则进行记忆训练,记忆力超出常人。“快速结账”的饶舜涵他所挑战的项目,心算能力和记忆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他曾接受记忆大师袁文魁的指导。“书架检索仪”王国林在短时间内要记住节目组给出的1000多本书的书名、出版社、价格,如果没有很好的记忆方法,是难以做到的。《最强大脑》的这么多期节目中,每期节目的挑战选手都至少有一半是记忆大师或者曾接受记忆培训的人。如果扣除像“盲穿激光阵”“蒙眼攀岩”“打响指”之类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脑力不太相关的集数,那么,绝大部分的节目,都是以记忆力为主或者是纯粹的记忆力表演。

大脑有很多能力,但为什么《最强大脑》这个表现脑力的节目要以记忆力为主呢?这是因为,记忆力是大脑学习能力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能力,同时,记忆力的表演——尤其在加入丰富的创意之后——具有非常强的观赏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强大脑,其实就是最强记忆!

章子怡记人名

《最强大脑》第五期的节目,作为嘉宾的章子怡也参加了一个小小的挑战“宝贝进了没”。这个挑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记住5个小朋友的名字、他们的球衣号码、进球情况。章子怡的表现确实不错,记对了大部分的信息。

在这里,我们打算向大家分享一下记忆人名的方法。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每个人一辈子会接触到非常多的人,尤其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往往是朋友遍天下。

然而,许多人对于记住新朋友的名字,往往一筹莫展,总是记不住新朋友的名字,见了几次面了,还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常常弄得很尴尬。

记人名是有方法的,掌握了方法之后,就会发现记住新朋友的名字,其实并不困难。

记人名主要有三个方法:熟悉法、谐音法、联想法。

首先来看“熟悉法”。

五个宝贝的名字分别是:姚英镐、凌颢闻、陈宇、李鹏飞、滕宏坤。

章子怡在记忆这些宝贝名字的时候,运用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名字跟她所熟悉的人联系起来。

例如,姚英镐,其中的“姚”,她就想到她所熟悉的朋友姚晨(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到姚明)。而滕宏坤,其中的“坤”,她就想到陈坤(如果用“滕”来联想,我们也可以想到腾格尔)。

看到一个陌生人的名字的时候,我们可以立刻在记忆中检索一下,看看这个名字有没有跟我们所熟悉的亲人、朋友或者明星比较接近的,这样的方法就是“熟悉法”。

下面举几个例子。如果有人的名字叫作“张丹丹”,那么,我们可以想到宋丹丹。如果有人的名字叫作“李国梁”,那么,我们可以想到刘国梁。如果有人的名字叫作“刘建华”,那么,我们可以想到刘德华。如果有人的名字叫作“林小颖”,那么,我们可以想到林志颖。

章子怡作为嘉宾的那场挑战,正好是王峰出场表演“记钥匙”,王峰的名字立刻让观众想到汪峰。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联想到明星,如果某新朋友的名字正好跟自己身边的某个亲人或者某个朋友比较接近,如果把他们稍微联系起来,那么,这个新朋友的名字就比较容易记住了。

再来看“谐音法”。

有些人的名字看起来比较抽象,不容易记忆,但是如果稍微谐音一下,就能让我们轻松地记住。

例如有个人叫“余薇”,可以谐音为“鱼尾”,如果她眼睛旁的鱼尾纹比较多,那就很容易记了。

又如有个人叫“赵亮”,可以谐音为“照亮”,如果他是光头的话那就更好记了。

再如有个人叫“谢韵静”,可以谐音为“幸运星”,就比较好记了。

上面几个宝贝的名字,也可以运用谐音法来记。

例如“姚英镐”,其中的“英镐”,我们可以谐音为“英豪”,可以这样联想:姚明真是个英豪啊。

又如“凌颢闻”,可以谐音为“你好闻”,你用的香水很好闻。

又如“陈宇”,可以谐音为“沉鱼”,或者“阵雨”。

谐音法其实是很灵活的,有些时候,不一定要非常谐音,只要读起来稍微有点像,就可以运用。

最后来看一下“联想法”。

联想法,就是根据对方名字的特点,展开联想,想一些生动活泼的画面。

例如有个人的名字叫“林小雨”,我们就可以想象树林里下起了小雨。

又如有个人的名字叫“熊一鸣”,我们可以想象有头熊大叫了一声。

又如上面宝贝的名字,有个叫“李鹏飞”,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李小鹏飞了起来,越飞越高。《最强大脑》节目中出现了许多选手,如果有不熟悉的名字,也可以运用以上所讲的方法来进行记忆。例如“黄金东”,可以想象一块黄金掉在地上,“咚”的一声响。又如“杨冠新”,可以想象你家里有一只羊,它非常关心你,每天盼着你回家。再如“饶舜涵”,可以想象古代的帝王尧、舜,他们都是非常有涵养的人。还有“倪梓强”,可以谐音为“你自强”,你应该要自立自强。

另外,很多人总抱怨说记不住新朋友的名字,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往往不是记不住,而是根本没有认真去记,没花时间去记。连记都没有记,当然是记不住了。

记忆人名,除了我们所讲到的“熟悉、谐音、联想”这三种方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多停留在对方的名字上,例如拿着对方的名片看几分钟,或者问对方名字的含义,等等,然后隔一段时间把名片翻出来复习一下,只要你愿意多花时间,就一定会记得住的!

想象一下,当你第二次见到你的新朋友的时候,你一下子就叫出了对方的名字,对方那个惊喜的样子,这就是你好好运用记忆方法来记名字的最大动力了!

杨万里:记斑点狗,一小时就够!

《最强大脑》第二期第一个节目,是杨万里的“记住斑点狗身上的斑纹”,节目的介绍片里说,杨万里曾是易建联的同学,他现在是培训讲师,他是某天在大街上突然发现自己有了特殊的记忆力,为了表演这个节目,他专门跟101只斑点狗相处了5天。

考虑到《最强大脑》的制作团队是《非诚勿扰》的原班人马,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对嘉宾进行真真假假的包装,因此,挑战选手的介绍片,都不要轻易相信。

杨万里的那些介绍里,大概只有两点是真的:他是易建联的同学,他是个培训师(介绍里故意隐瞒的是,他其实是个记忆培训师)。

另外的两点介绍,在大街上发现自己有了特殊记忆力,以及跟斑点狗相处了5天,则不太可信。

真相是,杨万里其实是一个记忆大师,他从2006年左右开始接受记忆力训练,掌握了系统的记忆方法,而且,他在2010年曾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19届世界记忆锦标赛(跟他同期参加这次比赛的,还有“辨音美少女”黄华珠),估计他当时发挥不太好,所以并没有拿到“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

记忆大师要记那101只斑点狗身上的斑点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根本不需要5天的时间,节目组说他跟斑点狗相处了5天,不必当真。

事实上,杨万里记忆斑点狗,跟吴天胜记忆手指纹,用的是类似的记忆方法,相比而言,记忆指纹的难度要更大一些,而吴天胜只用了一个半小时,那么,由此推断,杨万里要记住那些斑点特征,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根本不需要5天时间。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记住那101只斑点狗的斑点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名字。从节目现场来看,每只斑点狗都截取了它们某个部位的斑点,并且把这些斑点拍成了照片,而且,每只斑点狗,只拍了一张照片。

这样来看,记忆量也就是101张斑点照片以及它们所对应的斑点狗的名字。

在世界记忆锦标赛中,有一个比赛项目是“记忆人名头像”,就是给出一组头像以及他们所对应的人名,看看在15分钟之内能记住几组人名头像。此项目的世界最快速度,是在15分钟之内,记住150组左右的人名头像。

记忆斑点狗斑点和名字的难度,跟记忆人名头像的难度其实相差不大,即使稍微难一些,那么,在一两个小时之内记住101只斑点狗,也是绰绰有余了。

所以,杨万里根本就不需要跟斑点狗一起呆5天时间,只需要提前把斑点狗的照片和所对应的名字给他,他就能很快记住。在所有的狗到达演播室的当天,他再跟这些狗熟悉一下,进一步辨认那些特征斑点所在的具体部位,完成挑战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现在,我们来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如何记住那些斑点和它们对应的名字。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只狗“美美”的斑点照,如图1-1所示。图1-1 “美美”的斑点照

发挥记忆潜力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形象生动的图像,充分发挥每个人都具有的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本领。

对于斑点的记忆,那就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力,找出这些斑点的特征,然后联想到一些形象的图像。

例如,“美美”的这些斑点,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原本是一个受精卵,结果分裂成了两个,一个大一个小,大的那个是姐姐,小的那个是妹妹。“妹妹”与“美美”谐音,那就把照片的特征跟“美美”联系起来了。

当然,每个人所观察、所想象的不一样,但无论如何,只要你能把这个抽象的图想象成另一幅生动的画面,并且跟“美美”联系起来,那么,你就能轻松地记住这张图。

当科学助手把这张图拿给杨万里的时候,他看到这个图的特征,联想起之前所想象的画面,很轻松就能回忆出这只狗的名字:美美。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只狗“玛雅”的斑点照,如图2所示。

这张斑点照,连陶子都很快找到了它的特征,就是左上角的三个黑点所组成的三角形,我们可以把这个三角形联想为金字塔,而金字塔据说是玛雅人建造的,那么,很容易就能联想到“玛雅”这个名字。

或者你也可以把这三个点看作是一匹马所留下的马蹄印,想到“马”,就能联想起“玛雅”这个名字。图2 “玛雅”的斑点照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只狗“狗蛋儿”的斑点照,如图3所示。图3 “狗蛋儿”的斑点照

这张斑点照里,共有6个点,而且都是圆圆的,就像6个蛋,所以,“狗蛋儿”的名字也就名副其实了。

通过这几个例子,我相信你也能比较轻松地记住余下的那些斑点照了吧(如果能看到的话)。而且,你应该也能相信,杨万里的记忆力是通过记忆力训练得来的,而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当然,101张斑点照里,肯定会有那么几张是比较接近、比较难辨认的,但是,只要在敏锐观察力的基础上发挥灵活的想象力,就一定能够把它们完全区分出来。

“辨音美少女”黄华珠:一心二用不算数?

《最强大脑》的第一期第二个节目,是“辨音美少女”黄华珠所表演的“听音记数字”。从周杰伦的50首曲子中任意抽出一首,黄华珠要边弹钢琴边记下相当于琴键数目的88个数字。记完之后,由周杰伦随机按下几个琴键,黄华珠要说出到底是哪几个键,并且要报出这几个键所对应的数字。

黄华珠的挑战是相当成功的,现场的观众和评审团都很激动,为她欢呼喝彩。然而,作为科学判官的Dr.魏却给了一个比较低的难度分,导致黄华珠无法晋级,理由是黄华珠记数字的速度不算什么,而且边弹钢琴边记数字也算不上一心二用。

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Dr.魏的评判到底是否科学。“27次”能说明什么?

在“辨音美少女”黄华珠边弹钢琴边记数字的过程中,Dr.魏经过了精密的统计,指出黄华珠在记数字的过程中,看琴谱和琴键的次数总共是27次。这个数字确实很精密,大部分观众立刻被镇住,而忘记进一步去思考这个数据是否有用。

事实上,“27次”这个数据本身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并没有统计到每次的时间长度。假如每次用的时间是6秒钟,那看琴谱和琴键的时间就用了差不多3分钟了,那么记数字的时间就只剩下30多秒,这个速度就快得不可思议了。

因此,如果没有统计到每次的时间长度的话,“27次”这个数据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而且,27次如果太少了,那么多少次才算多呢?Dr.魏也没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

另外,眼睛看哪里,完全不能说明她的注意力的去向。我们也看过朗朗弹钢琴,他很多时候是闭着眼睛来弹的,难道说那些时候他的注意力就完全不在弹琴上吗?举个简单一点的例子,当一个学生眼睛看着手里的英文书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就一定完全在书上吗?他不可能去想其他事情吗?

黄华珠的眼睛在看琴键的时候,脑海中很有可能在回忆着数字;相反,当她的眼睛在看数字的时候,她的注意力很有可能在手中的琴键上。

所以,通过统计黄华珠看琴谱和琴键的次数来了解她的注意力分配情况,这是不科学的。

弹琴真的是自动完成的吗?

在节目中,黄华珠准备了50首周杰伦的曲子,可以肯定的是,这50首曲子都需要弹得很熟练,否则这个节目就没法演了。例如,一首长度是3分钟的曲子,由于不够熟练,结果弹了10分钟,那节目就不能算成功。所以,黄华珠必须努力保证每首曲子都弹得滚瓜烂熟才行。

然而,Dr.魏竟然以曲子弹得很熟练为由,把黄华珠淘汰了。这就让人有点想不通了。难道去表演一个节目,不应该把各个环节都练熟吗?失败的原因竟然是练得太熟了?

Dr.魏给出的理由是,曲子是自动完成的,完全不需要注意力就能完成,注意力全都记数字去了。这样的说法是不太科学的。

我们知道有些动作是可以通过下意识完成的,例如呼吸,又例如骑自行车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

然而,下意识能完成的那些动作,都是简单的、重复的、机械的。而弹钢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手指运动,而且是要在脑海中的旋律的引领下完成的,即使弹得再熟练,也是需要许多注意力才行的。

什么样的熟练动作基本上不需要注意力呢?那些机械重复的才可以。例如在琴键上反复按照1234567这样的顺序来按,按完一遍之后再重复,然后再重复。这样的话,脑海中不需要冒出旋律,手指的活动也是简单重复的,这就不太需要注意力。

然而,弹一首完整的曲子,曲子的旋律都是起伏跌宕的,根本就不是机械重复,即使你弹过几千几万遍了,弹得再熟练,也是需要注意力的。

想想看,当朗朗闭着眼睛在弹钢琴、什么也没看的时候,你能说他放在钢琴上的注意力等于零吗?你能走过去跟他谈话或者往他嘴里塞一个汉堡吗?朗朗是个专业弹钢琴的,手指已经完全自动化了,仍然需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钢琴上。黄华珠不过是个业余弹钢琴的,我们怎么能说她放在钢琴上的注意力等于零呢?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会。如果你会弹钢琴,你可以一边弹一首非常熟悉的曲子,同时一边去记一段文字或者一串无规律的数字。你不一定要用记忆方法,你只是对比一下,在不弹琴的时候跟弹琴的时候,记忆效果受到多大影响,这就很清楚了。

如果你不会弹钢琴,那么,你可以找一首长诗,字数大概跟弹一首曲子所按下的琴键数差不多就行。你先把这首诗(或者几首诗加起来也行)背得滚瓜烂熟、能够脱口而出。你一边在脑海中默默地背诵这些诗,一边去记无规律的数字,然后你在不背诗的情况下记数字,两者相互比较一下,你就知道,你背诗究竟是不是自动化的,究竟是否需要用到注意力。

网上有些人用打篮球来说明运球的时候是不需要注意力的,因为那个时候注意力都用来观察场上的情况,手在拍打球的时候基本上是自动完成的。

这个例子跟黄华珠的情况其实是不一样的。

因为黄华珠弹一首曲子的时候,按下琴键的先后顺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按,因此需要有注意力的分配才能完成。

而打篮球的时候,拍打篮球的节奏、力度、线路等是随机的,并不需要按照一个严格的顺序来完成,因此所需的注意力可以减少到最低。

假如我们要求拍打篮球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例如先轻轻拍3下,然后再用力拍5下,接着快速拍6下,再慢速拍4下,然后再换一只手来继续拍打……

如果是这样要求的话,你还能做到轻松去观察球场上的情况吗?你还能下意识地按顺序完成拍球的动作吗?试试看就知道了。

事实上,在记数字的时候,是需要非常专注的,任何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会干扰到我们的注意力,从而严重影响记忆速度。

许多记忆大师都是从事记忆培训工作的,常常会给一群人进行无规律数字记忆的演示,向大家普及记忆方法。有很多时候,我们是听着台下的观众报出数字,然后写到白板上,边写的时候就可以边进行记忆。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把听到的数字写在白板上,其实是不需要多少注意力的吧?然而事实上,如果没有经过反复的训练,你就会发现,在写数字的同时,根本就没有办法顺利进行记忆,因为边写数字边记忆,会让人觉得很混乱。因此往往需要等到把所有的数字都写完了,才开始进行记忆。

如果边写数字边进行记忆都觉得很难应付,那么,黄华珠边弹钢琴边记数字,你觉得难度是更高还是更低呢?

真的是3分30秒记88个数字吗?

评委说:“3分30秒记88个数字,这在脑力界什么都不算。”说实话,如果纯粹从记忆大师的记忆速度来看,3分30秒记88个数字,确实不算快。比较顶尖的记忆大师,大概可以做到60秒以内记住88个数字。

然而,3分30秒记88个数字,这个速度的统计,是不科学的。

首先,我们前面说了,其实我们很难统计黄华珠花在记数字上的时间,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计算弹钢琴究竟牵扯了她多少注意力。

其次,任何一个有过数字记忆表演经验的人都知道,在舞台上表演记数字,肯定是比自己私下训练或者参加专业比赛要慢一些,甚至慢许多的。这主要取决于表演经验,如果你能做到丝毫不受现场观众、主持人、嘉宾的影响,那么速度可能不会慢很多。

但是,黄华珠只是个小姑娘,又不像那些明星天天站在舞台上,而且当李永波教练只给她打出了3分的时候,你能说她丝毫不受影响吗?所以,我们不能以私下训练或者专业比赛的成绩来要求综艺节目上的表演速度。

再次,Dr.魏只观察到黄华珠看琴谱和琴键的次数,但显然并没有观察到她记数字的次数!

任何一个有过数字记忆表演经验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在记忆讲座上表演,还是在综艺舞台上表演,为了让表演更加流畅,那几十上百个数字,只记一遍是不保险的,最好能记两次或者三次。这样,在表演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比较流畅。

如果我们有注意到黄华珠的眼睛运动,那么,从电视的镜头来看,那88个数字,她至少是记了两遍的。

在短短3分30秒之内,要扣除弹钢琴所牵扯的时间精力,然后再扣除现场的各种干扰,然后把88个数字来回记上两遍,这样的速度如果还不算非常快的话,那么只好像赵越所说的那样:“你来试试看嘛!”

而且,挑战的规则,就是要在一首曲子的时间内记住琴键所对应的数字,而琴键的数目只有88个,总不能改成100个吧?而至于记忆时间为什么要3分30秒那么长,那估计只能责怪周杰伦了,他如果挑一首1分多钟的曲子该有多好当然,前提是真要有那么短的一首曲子。

全能项目竟然只给了单项分数!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你参加了体操五项全能比赛,最后你得了总分第一,然而裁判却对你说:“对不起,你其中的一项吊环成绩不太好,这个成绩在体操界什么都不算,所以你被淘汰了!”

面对这样诡异的事情,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选手进错了赛场,还是裁判不懂比赛规则?

在“听音记数字”这个环节,黄华珠所参加的,显然是个全能项目;所展现的,显然是综合的能力,但她却并未成功晋级。看来李永波教练说的是对的,选手们“遇上了错误的裁判”。

我们相信,黄华珠在上节目之前,真正花时间练习的,不是数字,而是钢琴,50首曲子都要弹得非常流畅,这是要下很大功夫的。另外,辨音也是需要多练习的,其实黄华珠对辨音这个环节最没有把握。但裁判对选手所付出的这些努力,却完全视若无睹!辛辛苦苦多练了两个项目,构成了三项全能,竟然都不算分数。如果早知道这样,那又何必弹钢琴,何必辨音呢?一上来就记数字,那多简单!

科学真的是Dr.魏评判的唯一标准吗?

作为掌握选手生杀大权的Dr.魏,他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最强大脑》第一期节目中,引发最大争议的,就是“X-女特工”赵越蒙眼穿越激光阵的项目。现场所有人,都对赵越精彩而又惊险的表演赞叹不已,唯独“科学判官”Dr.魏冷酷地把她淘汰了。

然而,科学真的是Dr.魏评判的唯一标准吗?

其实,科学之外,还有其他的评判标准。以赵越的这个节目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Dr.魏的评判标准。

身体记忆与空间记忆能分开吗?

Dr.魏给出的第一个淘汰理由是,赵越穿越激光阵,运用的是身体记忆,而不是空间记忆。言外之意是,运用空间记忆才算合格的记忆,而运用身体记忆则不行。其实大部分人对这两个概念并不是那么熟悉,所以也就听得云里雾里的。

我们稍微解释一下,“身体记忆”是对身体动作的记忆,例如打拳、跳舞等;而“空间记忆”主要是对空间布局的记忆,例如我们开车时的线路和方向感等。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然而,在“穿越激光阵”这样的表演中,考的就是选手能否运用自己柔韧的身体、灵巧的动作去穿过那个复杂的空间。这需要选手既能精细控制自己的动作,同时也能对自己正在面对的空间结构做出准确的判断。身体记忆与空间记忆,在这个节目里是融合为一、无法分开的。

单纯地依靠空间记忆,那只是记住了空间的布局,如果缺乏身体记忆的帮助,又怎么可能通过身体的精密动作来穿过那个复杂的空间呢?即使空间布局记得很好,但如果动作不够细致,一不小心就会触碰到激光线,很容易就会失败。因此,身体记忆绝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拆解成动作有何不妥?

Dr.魏的第二个淘汰理由,是说赵越不应该用拆解动作的方式来穿越激光阵,言外之意,应该有另一种不必分解动作、纯粹依靠空间记忆的方法。

那就很奇怪了,面对这样的激光阵,除了拆解成动作,还能有其他办法吗?不分解成动作,那要怎么过去?难道要飞过去?

如果只是记住了空间的布局,即使你知道了两条光线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但是如果你不通过身体的一步一步动作来量度这个距离的话,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一步迈出去大概有多长的话,那也是没有办法顺利避开激光阵的。

因此,除了通过拆解动作,并没有其他任何的办法能够穿过激光阵。

事实上,国外的相同节目中,那个选手也是通过拆解动作的方法来穿越的。

当赵越说出“要不你来试试看”这句话的时候,就是想要知道,既然你说这种方法不行,那你来示范一种方法好了。但很显然,Dr.魏并没有提供另一种可行的方法。

从各方面来看,赵越的表演真的是非常精彩、无可挑剔,然而,却被无情地淘汰了,惹得作为评审团成员的梁冬略带愤慨地说:“科学不该只有刻度,更应该要有温度!”

然而,Dr.魏不得不淘汰赵越,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看完了中欧PK赛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Dr.魏为什么要淘汰这个、淘汰那个,就会发现,其实他的评判标准是很明显的,只是这个评判标准未必跟科学有很大关系。

Dr.魏一方面要代表科学,但另一方面也要代表节目的制作方。

对节目的制作方来说,这个节目不光是个国内节目,同时也是个国际节目,能够满足晋级条件的节目,不仅要有难度、要精彩,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跟欧洲三国进行PK。

而要跟欧洲三国进行PK,前提就是这三个国家要有这样的选手(或者节目)才行。

因此Dr.魏在决定到底该不该让一个选手晋级的时候,他要考虑的主要是两个事情:

第一,这个节目欧洲三国有没有相应的对手,如果没有的话,那就不能晋级;

第二,如果有对手,那么我们的选手是否有足够的实力跟他们抗衡,如果实力不够,也不能晋级。

像李朋“打响指”、张圣“看成像辨曲”、赵淑芳“看字知笔画”、张富源“摸形体识人”、王国林“速报书信息”、黄华珠“听音记数字”等表演,国外应该是没有的,所以,即使成功了,也不会让他们晋级。因为晋级之后没有外国的对手来PK,那样毫无意义。

而像赵越“盲穿激光阵”、李童星“蒙眼攀岩”这两个节目,国外是有的,然而问题是,在国外,这两个节目因为跟脑力的关系不大,虽然他们的选手也挑战成功了,但最后都被淘汰了,国外不会派这两个选手过来。相应的,我们的选手虽然也成功了,但也不可能获得晋级,因为根本就没有办法找到PK的对手。

贾立平“水下盲拧魔方”这个节目,虽然三个评审给的预判分总分比较低,但是他的表演确实是成功了,而且国外也有相应的节目可以来挑战,所以他的晋级就理所当然。

从难度来说,郑才千那个魔方墙的节目,如果是运用交叉3D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斗鸡眼”)来进行的话,这个难度有很高吗?其实并没有。大部分人适当训练一下就能做到,而郑才千在接受这个挑战项目之前,也未必做过多少针对性的训练。但这个挑战却以高分晋级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国外有相同的节目。当然,在不说破挑战方法的前提下,大家至少也都会觉得这个节目很神奇、难度很高。

你说盲拧魔方一定比盲穿激光阵精彩吗?似乎没有。你说魔方墙一定比蒙眼穿越激光阵的难度高吗?其实也不见得。你说打响指的难度不高吗?在这方面,恐怕真的未必会有人比得过李朋。那么Dr.魏为什么有时能顺水推舟地依照大家的喜好让郑才千高分通过?有时又不顾众人反对淘汰了赵越?有时又在预判分不太高的情况下力保贾立平晋级呢?他虽然给了很多貌似很科学的理由——当然科学也是其中的重要依据——但更重要的是,他需要衡量,这个选手晋级之后有没有合适的欧洲对手来进行PK;如果有人PK的话,是否能跟对手抗衡。

总之,一个选手是否应该晋级,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所以,有时候不得不淘汰一些十分抢眼的选手。

“像素眼”郑才千:魔方墙的秘密

《最强大脑》的第一个节目“魔方墙”,看起来是最不可思议的,因为面对那密密麻麻的小色块,大部分人都会像周杰伦所说的那样,“看两秒就不会想看了”,而从45000个色块里找出一个被调换过的,简直就像大海捞针那样困难。

然而,这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方法可依循的,别人能做到,如果你能掌握他的方法,也同样可以做到。即使不能做到对方那样好,但只要你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努力,至少能慢慢地接近对方的水平。

左右两面魔方墙,每面墙22500个小色块,两面墙总共45000个小色块。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一个一个地进行左右比对的话,即使一秒钟比对5个小色块,能够连续比对而不觉得头晕眼花的话,那也得需要9000秒,也就是两个半小时(150分钟)。最后或许能找出来,但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恐怕早已回家睡觉了。

在节目中,郑才千找出被换掉的那个小色块,大概只花了几分钟时间,因此,他一定是用了特别的方法,而不是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机械比对。

对于魔方墙这个节目,网上比较流行的破解思路是,运用了3D眼的技巧,把两个图在眼前重叠之后,那个变动的色块自己就会跳出来。

所谓“3D眼”,就是看3D图时的用眼方式。例如下面这幅3D图(原图为彩色;也可以到网上搜索其他3D图),如果你像看一般的平面图那样仔细去看它,那么,你只能看到一堆一堆的杂草(如图4所示),好像并无特别之处。图4 三维蚱蜢图

然而,如果你懂得运用3D眼,那么,你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个图里其实有两只非常生动的蚱蜢,一只小的在上方,另一只大的在下方。不知道你是否看出来了呢?

3D眼怎样运用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尽量让我们双眼的视线保持平行,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处于发呆状态时的眼神。

通常我们在看书或者看图的时候,我们双眼的视线是聚焦在某个点上的。例如你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你的视线落在这一页的某几个字上,那么其他字就无法同时看清楚;当你把视线转移去看另外的字的时候,刚才的字也就消失在你的视野之外了。

看3D图的时候,采用的是双眼视线平行的方法,尽量让自己的视线穿透这个图,似乎要去看图后面很遥远的地方。或者,你也可以先去看窗外远方的景物,然后再把3D图慢慢地移到你的视线之内,这样,你就可以运用平行的视线来看图了。当3D图在你的视线中停留一会之后,你会突然发现,整幅图在一瞬间变得鲜活、立体起来了,你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图里面的那两只活灵活现的蚱蜢!

接下来,我们运用这种“3D平行眼”的方式来看下面这两个小魔方墙,每个魔方墙有一千多个小色块,而其中只有一个小色块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如图5所示。

现在,请你左眼看左图,右眼看右图,双眼视线保持平行,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两个图开始重叠,当两个图完全重叠的时候,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三个图:左边的图、右边的图以及在中间的重叠图。图5 小魔方墙

而在那个重叠图的中间,你会发现其中有一个小色块似乎浮起来了,跟其他所有的色块都不一样。现在,恭喜你,你已经在小色块的海洋中把唯一一个不同颜色的色块找出来啦!

只要你能够掌握这个平行视线的3D眼技巧,那么,你不仅可以轻松地欣赏各种漂亮精致的三维图,而且你还可以在找茬游戏中轻松地一次性找出两幅图所有的不同之处,因为那些不同之处会以一种非常显眼的方式从中间的重叠图中浮现出来。

不过,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虽然运用这种3D平行眼的方法,我们能在电脑屏幕上轻松地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的挑战,但是,在“魔方墙”的节目现场是根本做不到的。

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3D平行眼的运用原理。3D眼的运用,就是要把原本的对焦视线尽量调整为平行视线,这样,两边的图才会出现重叠。

然而在节目现场,两面墙如此巨大,选手的距离有好几米远,这时眼睛看过去的视线,本来就是平行的,基本上已经没有调整的空间了。

因此,3D平行眼的技巧,只适合近距离的、不那么大的两个图,超过一定距离,或者图形大小超出一定范围,就没有办法运用了。

既然3D平行眼的方法不能用,那么郑才千是用什么方法来做到的呢?

这就不得不谈到3D眼的另一种用眼方法,那就是“交叉眼”(俗称“斗鸡眼”)。

交叉眼与平行眼有所不同。平行眼的双眼视线是平行的,而交叉眼则把视线在图的前方进行交叉。我们在看3D图的时候,如果运用交叉眼的方法,那就可以伸出我们一根食指,放在我们的3D图与我们的眼睛中间(可以略微靠近眼睛)。我们双眼的视线,就集中在这根食指上,这个时候,食指后面的图就会显得模糊了,过一会,两个图也会重叠起来,那你同样也能看到三维的图。不过需要留意的是,用这种交叉眼的方式看3D图,看到里面的3D图形与平行眼所看到的不太一样。严格来说,看3D图,其实更适合用平行眼的方式。

不过,如果是用来找不同的话,用交叉眼的方式或许会更快更有效。例如图6(原图为彩色),你可以试着用“交叉眼”的方式来看,很快你会发现,两个图的不同之处会在重叠图中清晰地显示出来。图6 大家来找茬

运用“交叉眼”的方式,图6这组图的三个不同之处,你是否立刻找出来了呢?

现在,请运用“交叉眼”的方式再来看看刚才的那个小型魔方墙,看看是否也能同样很快地找出那个不同颜色的小色块呢?

郑才千挑战“魔方墙找茬”的时候,运用的就是这种“交叉眼”的方式,把双眼的视线在眼前进行交叉,那么,就能把两面巨大的魔方墙重叠在一起,然后其中的那个被调换了的小色块,就会自动地浮现出来啦!

其实,要挑战这个项目,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大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都能很好地完成魔方墙的挑战。

郑才千2008年4月份开始参加记忆培训,仅仅训练几个月之后,在同年的10月份参加了在巴林举行的世界记忆锦标赛,成功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的荣誉称号。在2010年,郑才千再次参加世界记忆锦标赛,并在“人名头像”“随机词汇”“历史年代”等三个项目上刷新了亚洲的记忆纪录。因此,郑才千在记忆项目上的实力是相当强劲的。

但《最强大脑》节目组并没有让郑才千去挑战那些高难度的记忆项目,却让他去挑战看起来很炫,但实际上很多人都能完成的“魔方墙找茬”,这似乎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最强大脑》里的最弱节目

《最强大脑》第二期的压轴节目,是“打响指”。这样的节目竟然能够登上“最强大脑”的舞台,让人不得不质疑节目制作方以及他们背后专家团的智慧。这样的挑战,正如陶子所说,给2分都是看在其助手的面子上,否则只会给0分。而Dr.魏也给出了最低的难度分1分。评审团完全不看好这个挑战,而代表节目制作方的Dr.魏也不看好这个挑战,那么它为什么会完全不搭调地出现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什么样的节目才会令大家满意呢?事实上,要选出一个符合《最强大脑》定位而且能够令观众满意的节目并不难,只要满足以下三大标准就行。

第一个标准:与学习能力有关。

大脑的能力千千万万。然而,“最强大脑”所指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脑力”。而对“脑力”的理解,通常是指与学习相关的各种能力。例如记忆力、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阅读能力、计算能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等等。

如果从严格的标准来看,运动类(如体操)、艺术类(如绘画)、娱乐类(如唱歌、魔术)、棋类等,都不属于“最强大脑”的范畴。

但如果放宽一些标准,那么,其实各种类型的体育节目、娱乐节目都能走上这个舞台。

第二个标准: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最强大脑》毕竟是个娱乐节目,跟专业的比赛(例如世界记忆锦标赛)不同,在展现大脑能力的同时,需要尽量突出娱乐性——也就是观赏性,否则难以吸引观众的兴趣。

在这一点上,节目制作方以极富想象力的方式把抽象、枯燥的大脑能力,变成极具观赏性的娱乐节目,这样的创意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的。

第三个标准:要有积极意义。

虽然是娱乐节目、综艺节目,但是所筛选出来的节目,要有积极意义,或者说,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有用的,那些毫无作用的,甚至负面的能力,不应该去表现。

以上这三大标准中,第一个标准,“与学习能力有关”,其实是最重要的标准。

然而,虽然有许多能力都是与学习能力有关的,但其中只有记忆力,才能做出各种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所以,虽然名义上是“最强大脑”,但实际上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最强记忆”。

节目制作组正是担心过多地表现记忆力,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放了许多烟雾弹,把原本属于记忆力——尤其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的记忆力——的节目,包装成各种各样神乎其神的能力,如“辨脸识人”“听杯音说水量”等节目。

如果说全都是脑力节目、记忆节目会显得有点单调的话,那么,适当加一些运动节目,例如“盲穿激光阵”和“蒙眼攀岩”等,我们也可以理解。“盲穿激光阵”完全满足了第二个和第三个标准,所以晋级呼声很高。然而,这个节目毕竟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脑力”关系不大,而且在国外同样的节目已被淘汰,所以,不能晋级也是情理之中。

从这三大标准,我们来看看“打响指”这个节目。首先,打响指只是肌肉运动能力,与我们所理解的“学习能力”没有任何关联;其次,这个节目并没有任何观赏价值;最后,它也没有任何积极意义。正如陶子所说,如果挑战者以后一直沉迷在这个方面,未来的生活是会令人担忧的。

如果“打响指”这个节目出现在《想挑战吗》舞台上,我们还可以稍微理解一下,毕竟是挑战嘛,如果不计较观赏性,那么也是与节目主题吻合的。然而,出现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让人诧异。

如果这样的节目都能上,那就像陶子所说的“弹舌”,或梁冬同学的“用脚趾来打响趾”等一系列无厘头的节目都可以上了;甚至连最近某个新闻热点“60年不洗澡打破世界纪录”这样的节目也能上来挑战了。

如果有许多年轻人看到这些不拘一格的挑战也能走上舞台,那么他们有可能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心血来苦练这些意义不大的本领,并因此荒废了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那样的负面影响可就不小了!

“蛋叔”李勇的观察力

《最强大脑》第五期第一个节目,是51岁的“追梦老男孩”李勇所表演的“微观辨蛋”,从外形非常接近的300个鸡蛋中,挑出主持人所给他看过的那一个。李勇在这个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常强大的观察力、分辨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追梦老男孩”李勇是如何“微观辨蛋”,从外形非常接近的300个鸡蛋中挑蛋的!

300个鸡蛋,如果从远处粗略地看,似乎都是差不多的,很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别。然而,正如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鸡蛋也是独一无二的,总会有跟其他鸡蛋不一样的地方,关键是怎样把这些独特的地方仔细地找出来。

正如节目中章子怡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也如梁冬所说的“能够发现细微的差异,就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对于学习、工作、生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强大的观察力呢?

培养强大观察力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角度观察。

每个物体(例如鸡蛋),都包含许多方面的特征,观察的角度越多,就越容易发现与众不同的特征。

节目中,李勇就是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多个角度来对鸡蛋进行观察的。

首先从宏观的层面来观察。

宏观的层面可以观察的角度包括:鸡蛋的大小、形状、色泽、斑点密集度等。

鸡蛋的大小可以考虑分为大、中、小三个档次,先看看手里的鸡蛋属于哪个档次。节目中主持人所指定的鸡蛋应该是属于中等大小的,因此另外一个偏大的鸡蛋就被李勇排除了。

鸡蛋的形状一般是椭圆形的,但有一些会比较偏圆形,或者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

从色泽上看,主要是淡黄色的,但有些会偏白,有些会偏红。

鸡蛋如果从远处看,好像都很光滑,但拿到眼前一看,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鸡蛋是有斑点的,从斑点的密集程度上,也可以分为斑点多、斑点少、几乎没有斑点这三个档次。

例如图7所示,左边的鸡蛋就有比较多的斑点,而右边的鸡蛋则几乎没有斑点。图7 鸡蛋斑点比较图

从宏观的这几个角度观察一轮,鸡蛋就立刻会被划分为很多类,例如有中等、椭圆、偏白、斑点多的,也有略大、椭圆、偏红、斑点少的……诸如此类。

经过这样宏观层面的归类,主持人所指定的那个鸡蛋,立刻就被限定在某个特定的类型中,300个鸡蛋中的大部分就被排除掉了。

接下来再从微观的层面来观察。

微观的层面,主要观察蛋壳的结晶状态,也就是蛋壳的斑点或斑纹特点,这有点类似对斑点狗或者指纹的观察。

每个鸡蛋的蛋壳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斑点或者斑纹,而这些斑点或者斑纹,几乎每个鸡蛋都是有所不同的,只要抓住其中比较明显的特征(请参考斑点狗和指纹的解密),再结合宏观层面的特点,基本上就能确定其独一无二的特点了。

例如图8,左边鸡蛋的条形斑纹与右边鸡蛋的条形斑纹就有所不同。图8 鸡蛋条纹比较图

只要掌握了观察的诀窍,多进行练习,总结更多的观察角度,我们的观察力自然就会越来越强大。等我们的观察力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就不仅可以从300个鸡蛋中找出指定的鸡蛋,还可以从300个苹果、300个橙子、300颗开心果、300颗花生中找出所指定的那个。

我们知道,李勇其实是个记忆大师。在魔方和记忆两个领域,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的儿子比他更厉害,但在带领儿子拜师学习的过程中,他自己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他说自己也能挑战“辨脸识人”“斑点狗记忆”“指纹记忆”等项目。

按道理“微观辨蛋”这个节目所考察的主要是观察力,普通人只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也能胜任这个挑战,节目组为什么还要找一个记忆大师来进行挑战呢?

奥秘就在于,记忆大师经常使用的图像记忆方法,在训练记忆力的同时,其实也在训练观察力。

因为,图像记忆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把抽象的、容易混淆的记忆资料,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出其中的特征,并进一步展开联想,从而达到快速、准确记忆的目的。例如“辨脸识人”“斑点狗记忆”“指纹记忆”“钥匙记忆”“二维码记忆”等几个记忆节目,在考察记忆力的同时,同时也是在考察选手的观察力。而记忆大师在长期的记忆力训练中,观察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微观辨蛋”这个看似纯粹的观察力项目,找了个记忆大师来进行挑战,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千面师奶”李玉娟:最具魔术色彩的辨脸表演

《最强大脑》第一期最后一个节目是“辨脸识人”,节目最后,李彦宏总结说,刚开始以为考的是记忆力,后来发现其实考的是她的抽象模式识别能力,抽象出他们的特征。而Dr.魏更是建议李彦宏跟李玉娟合作,运用李玉娟的特殊辨脸能力去寻找失踪儿童。

这次,两个绝顶聪明的人都看走眼了,这个节目其实考的并不是他们所以为的那种抽象识别能力,而恰恰是对人脸的强大记忆力!

如果把这个节目比喻为魔术的话,那么,节目组的安排和李玉娟的表演都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几乎没有人看出其中的破绽。

下面,就让我们像福尔摩斯探案那样,带领大家一层层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吧!

疑问一:她是怎样发现自己这种能力的?

我们先来假设李玉娟真的拥有那种神奇的抽象辨脸能力,那么,我们不妨好奇地思考一下,她是怎样发现自己拥有这种能力的呢?

基本上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从她的学生身上发现的。假设她刚开始认识学生的时候,并没有见到他们的父母;然后她每次看到她的学生,脑海中都会勾勒出这个学生的父母的样子;等到一大帮父母来接自己孩子的时候,她能够非常准确地从几十个家长中认出他们分别是哪个孩子的家长。

经过很多次这样准确的验证,她终于发现自己天生具备这种神奇的能力。

疑问二:从孩子的脸能推算出父母的脸吗?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像爸爸,有些孩子像妈妈,有些孩子既像爸爸也像妈妈,有些孩子则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当然,其中还包括妈妈整过容或者继父继母等情况)。

这么看来,如果要从一个孩子的脸逆推出他父母的脸,应该有非常多种可能的模式,而不仅仅是一种统一的模式。如果李玉娟真的有那种能力,她还能准确地分辨出不同孩子的不同模式,那她的能力就不能简单地称为强大了,应该可以算是特异功能了。

疑问三:电脑的组合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

节目里,通过电脑运算,把两张脸组合起来的原则,就是“取平均值”。例如一个是白脸,另一个是黑脸,那组合起来就是不黑不白的脸;一个是大鼻子,另一个是小鼻子,那么组合起来就是不大不小的鼻子;一个是男人,另一个是女人,那么组合起来就是中性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肯定不是自己父母所有特征的平均值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每个小孩看起来都像节目所合成的那种中性人了。

节目里那种取平均值的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也是李玉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验到的,既然她没有这种经验,她怎么会有把握去参加挑战?

疑问四:从平均值推算出两个原始数据有可能吗?

既然电脑的组合模式是取平均值,那么,给你任意两张脸,你要去推断出它们组合之后的脸,是比较容易的。例如一个人是薄嘴唇,另一个人是厚嘴唇,那么,组合之后的肯定就是不厚不薄的嘴唇。

但是,反过来推就完全不可能了。

例如,给你一张棕色的脸,然后问你是由哪两张脸组合而成的。那可能性就无限了!可能由两张棕色脸组合而成的,也可能是由一张很白的脸加另一张很黑的脸组合而成的,也可能由一张不那么白和另一张不那么黑的脸组合而成的……总之,可能性有很多。

简单一点的例子,如果给出一根2米的线和一根8米的线,你很容易知道它们的平均值是5米。但是,给你一根5米的线,然后问你它是由哪两根线组合而成的。那答案就无穷了,1和9可以,3和7可以,4.5和5.5也行……总之有无限种可能。

然而,在节目里,电脑所考李玉娟的,正是这种反过来推算的能力。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嘛!

所以,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家所一致认可的李玉娟的那种抽象的辨脸能力,是根本不存在的。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记忆力!

节目的真正表演规则

其实节目为了提升神秘感,没有把它真正的表演规则透露得那么完整。因此,原本是记忆力的表演,却让大家误以为是抽象辨脸能力。

那么,这个节目的真正表演规则是什么呢?据我们推断,应该是这样的。

一共有50张不同的原始脸,它们两两组合之后,出现了1000多张合成脸;每张合成脸对应两张原始脸。

选手提前(估计有一两个月左右的记忆时间)先把这1000多张合成脸以及它们所分别对应的原始脸记下来。在节目中要考的就是,选手到底有没有把这1000多组内容都记得滚瓜烂熟,任意给出两张合成脸,是否都能分别指出它们所对应的原始脸。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大喊:提前记下来,这也太简单了吧!

先别忙着下结论,真相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在节目中只看到两张组合脸,看起来倒不难,但是,考虑到题库中其实有一千多张脸,而其中有很多张其实是相似度非常高的。那么,这就不仅仅是记忆的量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面对差异很小的考点,你是否真的记得那么准确。

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脸来做对比参考,这里不妨用一组难度近似的“虚拟历史事件”给大家作为参考:

2073年,张三家的母鸡下了5243个蛋;

3027年,张六家的母鸡下了4532个蛋;

2703年,张九家的母鸡下了5324个蛋;

7302年,张十家的母鸡下了2453个蛋;

……

类似这样的资料共一千多组,给你两个月的时间来记忆,然后给你出考题:

7230年,张________家的母鸡下了________个蛋?

你可以做一下自我评估,如果你只会死记硬背,而没有良好的记忆方法、没有强大的记忆力,你有信心能一个不错地记住这一千多组数据吗?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解释很多疑点了。

第一,如果考的是记忆力,那她为什么在找照片的时候还犹豫了几次。那是因为,有许多张合成照片,是非常近似的,她要一下子确认到底由哪两张组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第二,她在节目开头的自我介绍里,其实只提到自己对人脸的记忆能力比较好,根本没有提到自己的抽象辨脸能力。

第三,李玉娟是香港记忆总会的主席,在她的所有介绍中,只是提到她的记忆力,而没有提到抽象辨脸能力,甚至连人脸记忆能力也没有特别提到。她在香港参加过很多节目以及采访,统统都是关于记忆力的,而不是关于抽象辨脸能力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基本上能确认,李玉娟的节目所展现的,其实是强大的记忆力,然而却成功地让大家误以为是不可思议的辨脸能力。所以,我们可以给这个节目颁发一个“最具魔术色彩”的奖项。

“超人老师”杨冠新:眼力?耳力?记忆力!

《最强大脑》挑战赛的最后一个节目“微观辨识韩国小姐”,挑战者是“世界记忆大师”杨冠新。

正如《最强大脑》第一期由李玉娟所表演的“辨脸识人”那个节目一样,杨冠新所表演的这个节目,表面上看起来是面孔识别能力,但真正考的,仍然是记忆力。

在李玉娟的“辨脸识人”节目结束之后,我们在网上发表了一个解密的帖子,在帖子中,我们提供了许多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这个节目,其实主要是考核强大的记忆力,而不是所谓的面孔识别能力(当然,细致的观察力也是需要的)。当时,许多网友并不认同我们的解密,他们还是坚持说李玉娟拥有天生的辨脸识人能力。

现在,杨冠新的这个节目一出来,更加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我们的解密是对的。

李玉娟是香港记忆学会主席,而杨冠新则是2011年的世界记忆锦标赛扑克项目世界冠军,也是一个记忆大师。

如果说“辨脸识人”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运用记忆方法的,这种看起来非常奇特的能力,竟然同时出现在两个记忆大师身上,这样的巧合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全中国的记忆大师本来就没有多少个,其中却有不少人拥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天生的超能力,这大概是说不过去的吧。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确认说,无论是李玉娟所表演的“辨脸识人”,还是杨冠新所表演的“微观辨识韩国小姐”,主要都是运用了记忆方法,而且,他们都是需要对那1000多张照片进行提前熟悉和记忆的,而不是到了现场才开始接触的。

虽然要记住这些差别不大的脸,首先需要用到观察力,要通过仔细的观察来找不同,但这种找不同的能力,就像“蛋叔”李勇的那种观察力一样,是一般人稍微训练一下,都能具备的,并不是很特别。

真正有难度的,是要运用灵活的记忆技巧以及强大的记忆力来记住那些细微的差别。这也就是节目组之所以要找记忆大师来表演这类节目的原因,因为如果没有强大的记忆力,是很难应付这么多信息的。

李玉娟所面对的挑战,是由50个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所混合成的1000多张脸。而杨冠新所面对的挑战,则是由60个看起来本来就差不多的韩国小姐两两混合所组成的一千多张脸。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难度上看,杨冠新的挑战难度都是更高的,所以,杨冠新成功晋级,而李玉娟被淘汰,这也是很合理的。

当然,正如李玉娟所说的那样,杨冠新的节目如果让她来挑战,她应该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她被淘汰,只是因为节目组安排给她的节目难度比较低而已,并不能说明她的能力不如杨冠新。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面对这些千人一面的韩国小姐,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准确地记住她们的不同呢?

就像看鸡蛋、看指纹、看二维码那样,如果我们只是粗略地看一下,会觉得这一千多张面孔几乎一模一样,真不知如何下手。

但如果扔掉“不可能”的心理束缚,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她们之间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这些脸都是经过了计算机的处理,其实能够进行相互鉴别的,就剩下了眉毛、眼睛、鼻子、脸颊、嘴巴这几个有限的地方。如果我们认真看节目里韩国小姐的照片,就会发现,她们差异最明显的部位,就是牙齿与嘴巴这个部位!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的右侧牙齿展现得多些,有些则是左侧牙齿展现得多些,而有些则是两侧均匀展示的。

而牙齿的高度、宽度、门牙的特点都有所不同。

另外,嘴巴的开口大小、嘴唇的厚薄以及颜色深浅也不太一样。

因此,依靠牙齿与嘴巴这个部位的一些特征,基本上就可以找到她们的独一无二之处。

假如这些还不够的话,再加上眼睛、鼻子、眉毛等特征,完全是可以把这一千多张脸都区分开来的。

有了这些特征之后,应该怎样去记呢?

从记忆的角度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数字编码,把面孔特征转变为记忆大师的基本记忆工具:数字!

例如可以把开口大小设定为1个数字,然后根据牙齿的不同偏向设定1个数字,然后再根据牙齿的特点设定几个数字,加起来,每张脸能够转化为4~6个数字,基本上就够用了。

在记忆的时候,一般是三张脸放在一起记,其中两张是本尊脸,另一张是合成脸,那么三张脸加起来就是一串数字,大约有十多个数字。

全部需要记忆的脸总共有1770组,每组十多个数字,因此总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