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就业 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14年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4 14:39:27

点击下载

作者:麦可思(MyCOS)研究院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看就业 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14年版)

看就业 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14年版)试读:

前言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难问题。培养一名大学生,少则需要三五万元,多则需要十几万元,而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且不论经济上的损失,孩子的人生起点亦将遭遇酷寒。买股票要先看看行情,倾听专家建议,预估回报率好不好;买大型家电也要不厌其烦地货比三家;更何况是为了最心爱的孩子投资数万元的大学教育费用、黄金时段的大学时光,甚至是终生事业的起点,难道这不值得我们仔细斟酌吗?

选大学、选专业,怎么个选法?目前,多数家长和高考生采取的办法是根据分数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大学,用非常短促的时间决定大学和专业。虽然分数段能够划分出选择的范围,但是在分数段范围内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此时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将来的就业问题。

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四年的荣耀,更是为了以后的职业前途。《看就业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自2009年首版以来,受到了高考生、考生家长和高中教师们的热烈欢迎。与其他高考类图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引进了填报高考志愿的先进思想: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出发、参考就业信息来选定专业及选择大学。本书在前5版的基础上,根据高考生的实际需要进行了改进,基于专业水平的麦可思2013年度最新就业调查数据编写而成。它以便捷的表格查询方式,为您提供了职业环境考察、各职业所对应的专业、各大学和各专业的就业信息等内容(包括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工作能力满足度以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等)。

那么,麦可思数据的准确性又如何呢?

麦可思(MyCOS)是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专业教育数据咨询公司,它从2007年开始,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的调查,由此形成了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本书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取得的26.2万份有效问卷。另有部分指标数据来源于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3年后职业发展情况的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约4.4万份。

麦可思公司是专业的数据机构。麦可思数据自发布以来,得到了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及中国教育在线等上千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肯定,同时麦可思的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引用,麦可思在各省的就业专题报告更是得到了各省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南京大学等一流大学在官方网站上都引用了麦可思的权威数据。麦可思是2009—2013年度就业蓝皮书的唯一作者,也为《中国社会蓝皮书》、《中国教育蓝皮书》和《中国工程教育蓝皮书》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作为本书的编者和中国高等教育追踪评估系统(CHEFS)的主要设计者,我们衷心希望本书所提供的信息能帮助您选准职业、找对专业,使高考志愿的填报成为一项成功的人力资源投资。麦可思(MyCOS)研究院2014年1月第1章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本书1.1 考得好不如报得好

人生,从选择开始。

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及中学,还是绘画和舞蹈兴趣班等等,父母们都期望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这其中除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之外,更多的是父母们希望孩子将来能够过上具有物质保障的幸福生活。

于是,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在每一个选择的岔路口,孩子们都在为能够实现更好的选择而努力,家长们则做好一切“后勤”工作,为孩子加油鼓劲。

对于一路从“重点学校”走来的孩子而言,选择一所好大学和一个好专业,便是父母们的“重”望所归;而对于在学业上成绩差强人意的孩子来说,“上大学”也会是家庭的期望。但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今天,即使是上了大学都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不上大学更是难上加难了。

然而重视选择,并不意味着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父母和孩子们就能知道如何选择了,或者说知道如何更好地作出选择。因为长久以来,习惯于接受分数筛选的父母和孩子们,心中多少都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分数决定一切。

的确,在招生分数线的硬性限制下,差一分,就会与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失之交臂。

考不上大学,选择便无从谈起。考上大学,也并非万事大吉。“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就报什么样的志愿”并非是负责任的最佳决策,毕竟在分数允许的范围内,还是有很多大学和专业可以供孩子们选择的。分数或许能限制选择范围,却无法让高考生和家长得到选择范围中的“最优解”,“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已愈来愈成为家长和孩子们的共识。

事实上,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门槛已经一再降低。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考报名录取率达到了75%,其中海南省和吉林省均超过90%,分别为93.6%和92.67%,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重庆市、安徽省、湖北省均超过80%,甚至高于一些高中的录取率。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大学生沦为了大白菜”,在调侃的背后显现出就业难的真实现状。

在这样的录取形势下,考取一所大学并非难事,难的是孩子大学毕业后如何顺利就业,是孩子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决战中找到好工作、谋求好发展、成就好人生。高考已不光是分数的较量,也是志愿选择的“智力赛场”。而在这场竞赛的主力阵容中,学生、家长和老师,无论谁在主导决策,都难免存在局限性。

学生的认识有限

作为一名一直生活在校园中的单纯的高中生,无论是生活的经历,还是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职业的认识都极为有限,即使开明的父母将选择权完全下放,他们也只会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或者仅凭一时喜好就误以为是自己的职业兴趣而盲目选择专业。例如有这样的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就认为自己会喜欢从事和计算机有关的工作,于是在高考时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以后却被证明这样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悔之晚矣。

家长的经验不可靠

那么,是否家长的意见就完全可靠呢?一些家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从各方道听途说的零碎信息认定某所学校的名声好,某个专业是热门,于是指导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认为“选这个学校和专业肯定没错,孩子毕业后一定可以顺利地找到好工作”。然而,现实真的如此吗?据麦可思2013年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一直被高考生和家长“热捧”的英语、法学等专业,都属于失业率较高的“红牌专业”。可见,家长对职业和对就业市场的认识依然是有局限性的,仅根据自己片面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去指导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是不可靠的。

老师的指导偏于学习成绩

当高考生和家长都手足无措之时,听听老师的意见应该会有些帮助吧?但遗憾的是,老师也只能从学生平时的成绩及模拟考试的成绩出发,结合各大院校历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指导高考生选择那些能够被顺利录取的专业和院校。除此之外,其实老师和家长一样,对于就业市场的认知有限,仅凭个人经验和知识,是无法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给予学生更为科学的指导与帮助的。

其实,高考志愿的填报是一个尽可能占有更多可靠信息的科学决策过程。如此棘手的选择难题,需要更有力的信息作为“外援”,才能求解出最佳的专业和大学选择方案。

而本书,正是高考生和家长们值得信赖的最好的“信息智囊”!

想知道不同专业在就业上的优劣之别吗?想知道同一所大学的不同专业中哪些是就业的热门专业吗?想知道今天选择的专业,未来能够从事哪些职业及薪资如何吗?干脆先确定个职业目标,看看该职业对专业背景的要求是什么吧!

所有这些疑惑,或许你都能在本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本书基于麦可思(MyCOS)公司的调查数据而编写。麦可思一年一度进行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在中国第一次以全国性科学调查为基础,以第一手数据为根据,全面、详细地回答了各大学和各专业的就业情况。正如《第一财经日报》的评价所说:“虽说各高校就业指导处都有一本毕业生的就业账,掌握了70%以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但麦可思公司完成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却勾勒出整体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图景。”

本书正是针对家长和学生对各大学和各专业就业信息的需求,专门为2014年高考生设计的,能够在分数所满足的可选项中,推荐就业状况更好的专业。

此外,对于从高中开始就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而言,仅借助职业测评并不能真正地了解职业内涵——它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任职要求有哪些?该职业是否符合你的风格,能带来怎样的价值满足感……只有建立在对职业认识上的职业规划才是科学的,才能帮助学生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和适合某个职业,并有针对性地依据职业对专业的要求来填报高考志愿。

本书基于麦可思自主开发的中国独家的职业信息数据库,列举了部分常见职业环境——该职业具体做什么?有哪些对性格、能力和任职资格的要求?该职业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工作且薪资如何?以及该职业能带来怎样的价值满足感等。本书能够从职业规划的角度,通过职业测评、职业介绍和职业所对应的专业这几个环节科学地指导考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提前锁定职业目标,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与职业发展目标。1.2 怎样报赢高考

正如1.1节所言,志愿填报无疑是赢得高考之战的关键一步。那么,如何科学地选择专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考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成就好人生。因此,各大学、各专业近年的就业状况应成为志愿填报科学决策的关键信息之一。但选择志愿是大学重要还是专业重要?是否能将大学排名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呢?

在此我们将为您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方案的“职业与专业”思路及其查询方法。1.2.1 选大学,不要迷信大学综合排名

高中新生入学时,很多学校都会排出“高考荣誉榜”,张贴本年考取名校的学生名单,让众多学生和家长在荣誉榜前流连忘返,羡慕不已,从此种下了“名校情结”的种子。

而每年高考前后,网上的“大学排名热”也都会急剧升温,“最新中国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排行榜”及“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等名目繁多的排行榜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人们正是通过这些排名,认定“名校”和“名牌专业”的。

考上名校,不但能够满足人们的虚荣心,而且能让很多家长和孩子感觉到考了名校肯定就不用愁就业了。

但事实真的如人们所想吗?考上了名校、选择了热门专业,今后真的就不用愁就业了吗?

2013年11月,媒体曝出清华大学毕业生多年当保安的新闻:

1991年,张晓勇考上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时,正赶上国家实行“双轨”制度。一方面国家依然对大学生进行分配,但分配的地点和工作不由自己选择;另一方面,企业主动来学校招聘。张晓勇最后决定去广州一家中外合资日化企业,“当时想着,可以从事产品研发,也算是没有辜负理想”。然而事与愿违,张晓勇被分配到了客服部。

在广州的最后一年,父亲突然生病瘫倒在床。父母在,不远游,张晓勇想:“在广州漂了几年,既没成家也没立业,还是回家吧。”回到长沙,事业也没起色。他在房产公司待了几年,最后便在马王堆陶瓷市场当上了保安。

张晓勇说:“我不是怀才不遇,只是当梦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时,选择安于现状。”资料来源:佚名.清华高材生甘当保安月薪两千.重庆晨报,2013-11-17(12)

名校一直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殿堂,也是每个高考生心中最瑰丽的梦想,人人都认定:进了名校,就能捧定“金饭碗”。许多人以各省市高考状元的身份风光入校,毕业后进入党政机关及大公司等,一步登天,很少会“沦落民间”。就名校学子本身而言,他们也都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毕业后脚下会很自然地有一条金光大道。但是,现在残酷的现实摆在了面前,他们中的一部分落魄到连普通高校毕业生都不如的地步。

如果细心总结后便会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点:毕业于名校,找工作的过程很不顺利,一再降格以求,还是屡遭失败,最终不得不选择那些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就可以从事的职业谋生。

这一系列的事实表明:不考虑就业市场,不将选大学和专业放在职业规划中来作决策,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也“不买账”,“名校就业梦”最终还是行不通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名校的确有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优势,但是对多数大学生而言,考大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事业发展的空间,能够不断地提高个人能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及抱负。可是,当就业成为最大的难题时,名校毕业生和普通毕业生都有可能处于无业可就的困境之中。麦可思调查显示,科研实力强的名校在本科就业率方面并不一定占优势,如果不是为了考研、出国或做学术研究,名校培养的人才未必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

面对大学3年或者4年的时光,三五万到十几万元的投资……填报高考志愿将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大选择,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前提下,尤为如此。上大学不等于有好工作,甚至所谓的名牌大学也不再是顺利就业的保障!1.2.2 根据职业规划选专业

看到这样的标题,读者可能多少会感到有些新奇和陌生,或者表现出不以为然。

职业规划从高中就开始?这么早,是不是太超前了?

的确,职业规划在高中阶段的家长和孩子们心中还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但是忽略职业规划的专业选择,结果又将会如何呢?

很多高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仔细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盲目地挑学校、选专业,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面临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本专业将要从事的职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不喜欢将要从事的职业,于是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据麦可思2013年最新调查显示,有31%的本科生与38%的高职生毕业时被迫选择了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职业,甚至,还有不少人因长期缺少对自身职业兴趣的了解,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职业,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盲目就业、盲目跳槽,走了很多弯路,也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

其实,高考生和家长并非拒绝职业规划,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而这正是填报志愿时的一个致命误区:先挑大学,后选专业、再选职业,即学生先选定大学和专业,然后进入大学读书,直到毕业时再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工作。

难道真的要等到毕业后就业难题出现在面前时才恍然大悟:找份好工作、谋求好发展,并不是大学毕业前才开始考虑就能顺利实现的事情。暂且不论那时的专业已经无法改变,职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也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那么,也许还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入校后转专业,或者通过专转本、考研来改变专业方向。

的确,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都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了选学第二专业或者转专业的途径。根据各高校的不同情况,考生进入大学后重新选择专业大致有以下3种情况:①高校有关实验班面向新生进行选拔;②按大类招生的院系,在大二或大三时进行专业方向选择;③新生完成1~2年的学业后,允许一到两次转专业。考生在填报专业时,提前了解所报学校的情况还是会有助于自己选择专业的。

虽然高校出台的新政策可以起到为高考填报专业“纠错”的作用,但是还应该考虑到,转专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存在着种种限制。

首先是院系限制。转系要得到双方院系的许可,一般转入的院系还会组织测试,不是所有院系都接受转系申请。通常情况下在本系内转专业,或者转入冷门专业要相对容易一些。而一些比较热门的院系,如经管、计算机等,对转入学生的成绩要求很高,名额也有限。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学生,否则,想转到这些热门院系,几乎不可能。

其次是名额限制。各高校规定的转系名额,一般占全年级总人数的10%~20%,有的更低。与其入校后“曲线就业”去转专业,不如在填报志愿时就选择一个理想的专业。

最后是成绩限制。不同高校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成绩要求不一样。比如许多高校要求转系学生的成绩排名在前10%之内,且名额不得顺延。

那么,专转本和考研的情况又会怎样呢?

麦可思2013年最新完成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了学生读研究生和选择专转本的最主要的动机,如图1-1与图1-2所示,半数的人并不是出于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而选择读研或者专转本的。图1-1 2012届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的原因分布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图1-2 2012届高职毕业生选择读本科的原因分布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当初错选大学和专业的学生,以考研、专转本来“曲线就业”的美梦是否真的能如愿以偿呢?

实际上,近年来研究生毕业后同样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中国大学扩招是1999年开始的,4年后的2003年研究生开始扩招,2006年硕士毕业生也开始面临就业困境,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是被读研推迟了3年而已。

因此,切勿把宝押在“转专业”、“专转本”和“考研”上,这绝不能成为消极选择、轻率决策的理由,而“职业规划为时过早”也绝不能成为填报高考志愿时想回避或推迟选择的借口,

要想尽量避免错选专业与后悔当初的选择出现,必须从上大学以前就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观念。要想赢在就业,就得主动选好专业,放弃或推迟今天的选择,后果将会是就业的被动、发展的被动和人生的被动。

从高中开始做职业规划并不超前,并且是不能再晚的关键时机!而根据职业目标、结合就业前景来选择专业就是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从职业规划到选专业”,从高中就开始考虑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再根据职业目标选择职业所要求的专业,并通过比较设有此专业的不同大学的就业情况,来选择就业前景较好的大学,然后在大学里根据职业目标的要求积累知识和能力、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以及进行实习锻炼等。

到毕业时,你会发现,就业的主动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1.2.3 基于就业信息确定就业目标

如果高考生和家长已经认可并明确了职业规划要从高中做起,特别是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从职业规划出发,那么,新的问题可能又产生了:究竟该从何入手确定职业目标呢?

很多孩子都写过《我的理想》或者《长大了,我要当……》等类似题材的作文,然而,真的可以仅凭孩子对未来的模糊愿望或是家长的期望来确定诸如警察、科学家、医生、律师及画家等这样的职业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