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10 17:19:39

点击下载

作者:魏风华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

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作者:魏风华排版:清茉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8-01ISBN:9787550018532本书由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自 序/古人倦夜长

这是一部关于唐朝怪谈与秘史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本系列作品以唐代志怪笔记《酉阳杂俎》《传奇》《纪闻》《逸史》《阙史》《玄怪录》《宣室志》《广异记》《独异志》《集异记》《博异志》《纂异记》《潇湘录》《河东记》《灵怪集》《闻奇录》《惊听录》《通幽记》《原化记》《奇事记》《乾子》《树萱录》《异闻集》《录异记》《甘泽谣》《剧谈录》《戎幕闲谈》《金溪闲谈》《桂苑丛谈》《续玄怪录》《杜阳杂编》《三水小牍》《朝野佥载》《中朝故事》《玉堂闲话》《续仙传》《仙传拾遗》《墉城集仙录》等为线索,去探寻那个明丽时代背面幽暗诡异的故事。

在奇幻、惊悚和恐怖小说流行的今天,如果上溯源头,会发现这类东西在古代就已经有很多了,而且想象力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在古代,它们被统称为志怪笔记。志怪笔记初见于先秦,兴起于魏晋,鼎盛于唐朝。两宋之后,明清时代,数量虽庞大,但没什么可看的,一是因为明清已是近世,作品少了幽古之风;二是明清志怪笔记加进很多人情世故和爱情传奇,读后不仅不会感到毛骨悚然,反而会让你热泪盈眶,丧失了志怪本应具有的特质。

那么,真正的志怪,到底是什么样子?

上面提到的唐人笔记中有终极答案。以《酉阳杂俎》为例,对这部书,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先生有一个定义:黑夜之书。认为它是一本秘密的书,拥有一种魔鬼的性质,它无所不知,收藏了所有黑暗和偏僻的知识。事实也是如此。它的内容涉及唐朝秘史、仙佛妖鬼、幻术道法、奇闻怪谈、坊间轶事、异域传说、珍禽异兽,以及众多在后世失传的秘密知识,集诡异、奇幻、惊悚、恐怖于一体,读起来令人目眩神迷,不能自持。

编撰者段成式(公元803~863年),字柯古,原籍山东临淄,生于湖北荆州,在四川成都长大,一生跨越中晚唐。他来自贵族之家,祖上是开唐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段志玄,其父是中唐宰相段文昌,外祖父是更著名的宰相武元衡。成式历任校书郎、江州刺史、太常少卿等职,晚年寓居襄阳,以撰写志怪笔记自娱。成式博学广知,喜好漫游,所藏之书,多奇篇秘籍,使他有了完成《酉阳杂俎》这部百科全书的资本。何谓酉阳,而且杂俎?酉阳在今湖南沅陵,传说当地有一山洞,藏古书千卷。“酉阳”指取材广博珍稀,“杂俎”则喻示内容庞杂丰富。两者加在一起,又有诡秘隐僻之意。书中的故事确实如此,门类亦然,如记星象的叫“天咫”,记道术的叫“壶史”和“玉格”,记佛法的叫“贝编”,记盗墓的叫“尸穸”,记鬼怪的叫“诺皋记”……

美国著名汉学家、《撒马尔罕的金桃》的作者谢弗认为,《酉阳杂俎》是中国古代最具魔幻色彩的书,不但非常有趣,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明朝编辑家、出版人李云鹄十分推崇《酉阳杂俎》。在他的主持下,重新刻印了该书,上市后非常畅销。他亲自书写序言“(《酉阳杂俎》)无所不有,无所不异,使读者忽而颐解,忽而发冲,忽而目眩神骇,愕眙而不能禁……”清朝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时,视《酉阳杂俎》为唐以来“志怪笔记的翘楚”。考虑到古代志怪笔记鼎盛于唐朝,数量和质量上完全超过魏晋,而唐之后的作品在想象力和奇绝度上又没人能超过它,所以《酉阳杂俎》实为中国古代志怪笔记之王。

古人倦夜长,故秉烛游。但是,在遥远的唐朝,深庭欢宴外,一定还有别的打发时光的方式,比如在大雪夜围炉怪谈。《酉阳杂俎》之外,优秀的唐代志怪笔记还有上面提到的那些,它们像时光深处熠熠生辉的明珠,照亮千年后枯燥无眠的夜晚。这些志怪笔记大多成书于中晚唐。那是个神奇的时代。在当时,上至宰相下到士子都热衷于谈鬼论怪、寻仙慕道,整个社会充满灵异的气氛。当包括宰相在内的人们都在奔赴这想象力的盛宴时,一个时代的诡谲风格也就可想而知了。

想象力最发达的时代,也一定是心灵最自由、精神最奇瑰的时代。

唐朝的魅力决然在此。但是,在以诗词为贵的古代,志怪笔记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还举段成式的例子,当时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并称“文坛三十六”(三人家族排行都是第十六),可在后世的知名度却没法跟李、温相比。这是时代的孤独。尽管如此,段成式和他的朋友们仍像忠实的守夜人一样,耐心地捕捉着有关唐朝幻夜里的一切秘密。在他们垒建的迷宫中,除了绚烂的魔幻通道外,还有一条小径通往历史的真相。这也是唐代志怪笔记的美好传统。很多因种种缘故被正史拒载的事件,在志怪的迷宫中留下了蛛丝马迹。而另一些时候,在迷宫中的某些路口,魔幻和秘史又是交融在一起的。

这,也是本系列作品的风格所在。

明丽的天空正在褪去颜色。我知道本书会彻底颠覆人们对唐朝的印象。幽暗的古镜已然在手,我要做的就是在千年后的夜晚把它擦亮,让里面的东西一点点露出轮廓……

开始吧。2013年晚春 于天津第一卷神秘幻术:高人就在你身边

当时,有人进献用奇木雕刻而成的海上仙山,栩栩如生。皇帝便邀祁玄解一起观赏,并指着仙山中的蓬莱山说:“假若不是神仙,游此异境一定很困难吧。”

祁玄解笑道:“此山近在咫尺,臣虽无能,但替陛下一游。”说罢,他跳身于空中,慢慢变小,扎入木刻的仙山景观中,消失不见。凡人修仙

从一个幻术故事写起。

在庞大的幻术体系中,有一种已接近仙术,那就是空间移人法。

文宗开成初年,南海郡有位杨居士,不知具体叫什么,好游历,郡中各地都留下了他的影子。

期间,杨居士往往不住客栈,而寄居于人家,但具体睡在哪里,人们不得而知。有人问起,杨居士便道:“我身怀奇术,你们这些庸常之人,怎么能够认识呢?”

后来,杨居士来到南海郡。郡守一向喜欢与怀有奇术的人打交道,自然热情地款待了杨,每次宴游都第一个叫上他。

杨居士很得意,但也渐生骄情,终于在一次酒后,说了些狂话,忤怒了太守。所以后来在太守的新宴会上,我们没看到杨的影子。

太守的新宴会很热闹,除酒席大摆外,还叫了不少歌伎助兴。

待在馆驿的杨居士没被通知参加,还有几位宾客也没得到通知,大家都闷闷不乐。这时,有一个宾客对杨居士说:“您平时自负精通奇术,我们都很景仰,所以也非常高兴能够认识您。今日之宴,太守没通知我们,也没通知您,既然如此,先生何不设奇术干扰一下他们的宴会?如若不能,那就证明您不会奇术啊!”

杨居士笑道:“这等小术,甚易!且看我把太守宴会上的歌伎召来,以助我们的酒兴。”

杨居士叫人摆设酒席,另开了一局。其间,他叫人将馆驿西堂的一间屋子清空并紧闭。过了一会儿,叫人打开。有四美女歌伎从里面轻盈转出,衣着鲜丽,各携乐器,来到席间,吹拉弹唱,欢歌数曲。

杨居士看看大家,说:“何如?”

诸宾客问其术之奥妙,杨居士笑而不答。

大家吃着、喝着、幻想着。直到入夜后,杨居士才对那四名歌伎说:“你们可以回去了。”她们起身告辞,但没直接走路去太守府,而是依旧回到馆驿西堂下的屋子。

第二天,太守府那边传来消息,说在昨晚宴会上的几名歌伎不知为什么突然倒地,神情恍惚。随后有风刮起,乐器飘然而去。直到入夜后她们才清醒过来,乐器也回到了她们手里。太守质问众歌伎,她们都声称:“当时眼前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有宾客把事情真相告诉太守。后者感叹,再请杨居士入府,不断致歉,不过很快又把他遣送出郡了,大约是觉得这样的人留在身边太可怕了。

把一个人从一个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间,是典型的唐朝幻术。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虽然也涉及这种移人幻术,但涉及的东西就有点多了。

话说人间有裴谌、王敬伯、梁芳三人,志向一致,倾慕仙家。隋炀帝大业年间,一起放弃官职,入白鹿山学道。

白鹿山在河南辉县与修武县之交,隋唐时被认为是道教仙山。

入山之初,他们意念坚定,认为只要坚持修炼,无论是想炼金、炼银,还是想长生不老,甚至羽化升仙,都可以办到。这是他们的理想。

但十多年后,隋朝变唐朝,他们还是没有成功。

这时,梁芳先死了。于是,王敬伯动摇了,对裴谌说:“我们去国忘家,弃绝尘世,居寒山茅屋,轻欢娱而受寂寞,难道不是为了有一天可乘云驾鹤、成仙得道吗?即使不成,也希望可以长生不老。但经过十多年苦心修炼,仙海茫茫,实无尽头,连长生之术也未学成,如此下去,不免跟梁芳一样。现修道不成,还是回去过都市里的富贵生活吧!游乐人间,走于仕途,荣耀于世,即使不能过仙人的生活,位列公卿,也可以了。你跟我一起回去吗?不要白白地死于这深山!”

裴谌不语,良久之后,说:“红尘如梦我已醒,又怎会重新回到梦中?”

于是王敬伯离开深山,归还都市。这时已是唐太宗贞观初年。

王敬伯先是被恢复了从前的官职,随后被提升为左武卫骑曹参军。后来,大将军赵朏又将女儿许配于他。没过几年,王敬伯当上了大理寺官员,成为身着红衣的显贵。

这一天,王敬伯奉朝廷之命出使淮南,去首府扬州办案。他的船队盛大,行于江中,百姓船只不敢前行。

当王敬伯的船队到达高邮时,天降小雨,忽有一艘小船,突飞而过,超过了王的船队。小船船头,站着一位老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于雨中划船如风。

王敬伯很不高兴,近前一看,渔夫有些面熟,再仔细看,竟是裴谌!分别多年,他已是如此苍老。

王敬伯赶紧将裴谌请上大船,激动得又是握手又是拥抱,“老兄!你久居深山,放弃人世功名,这些年苦心修炼,到现在不也是一事无成,而只是个渔夫吗?所谓修道,只是捕风捉影的事吧!古人倦夜长,尚秉烛游,况少年白昼而掷之乎?”

王敬伯说出一句垂留后世的名言:古人认识到人生苦短,而夜太漫长,还举着蜡烛,找些事做,又何况青春白昼,安能虚度?!

裴谌、王敬伯、梁芳约为方外之友,隋大业中,相与入白鹿山学道,谓黄白可成,不死之药可致,云飞羽化,无非积学,辛勤采炼,手足胼胝。十数年间,无何,梁芳死,敬伯谓谌曰:“吾所以去国忘家,耳绝丝竹,口厌肥豢,目弃奇色,去华屋而乐茅斋,贱欢娱而贵寂寞者,岂非觊乘云驾鹤,游戏蓬壶?纵其不成,亦望长生,寿毕天地耳。今仙海无涯,长生未致,辛勤于云山之外,不免就死。敬伯所乐,将下山乘肥衣轻,听歌玩色,游于京洛,意足然后求达,垂功立事,以荣耀人寰,纵不能憩三山,饮瑶池,骖龙衣霞,歌鸾舞凤,与仙翁为侣,且腰金拖紫,图影凌烟,厕卿大夫之间,何如哉?子盍归乎?无空死深山。”谌曰:“吾乃梦醒者,不复低迷。”敬伯遂归,谌留之不得。时唐贞观初,以旧籍调授左武卫骑曹参军,大将军赵朏妻之以女。数年间,迁大理廷评,衣绯,奉使淮南,舟行过高邮。制使之行,呵叱风生,行船不敢动。时天微雨,忽有一渔舟突过,中有老人,衣蓑戴笠,鼓棹而去,其疾如风。敬伯以为吾乃制使,威振远近,此渔父敢突过我。试视之,乃谌也。遽令追之,因请维舟,延之坐内,握手慰之曰:“兄久居深山,抛掷名宦而无成,到此极也。夫风不可系,影不可捕,古人倦夜长,尚秉烛游,况少年白昼而掷之乎?”(《续玄怪录》)

随后,王敬伯告诉裴谌,自己出山没几年,就做了大官。现扬州有案,朝廷派一名得力大员去审断,皇帝选择了他。比之于山叟渔夫,又如何?

他接着说:“你这些年,依旧像我们以前那样辛苦于山水中,真是奇哉,奇哉!令人费解!你现在有什么需要吗?说出来,想要什么我都可以帮助你。”

裴谌笑道:“我居于山野,心近云鹤,又怎么会对地上的腐鼠有兴趣?我沉于江湖,你浮于红尘,所谓鱼有大河,鸟有天空,各有所得,你又何必在这里炫耀?人世应该有的,我都不缺少,你又拿什么赠送于我?我与山中修道的好友,约定一起去扬州卖草药,在那里有个地方住。青园桥之东几里外,有一樱桃园,园北有门,那就是我的庭院。如果你清闲下来,可去找我。”

说罢,裴谌还于自己的小船,飞驶而去。

之后,王敬伯来到了扬州。等案子办完,他想起裴谌的话,于是独自出门寻找那座庭院,到了那里,果有樱桃园,转至北门,有童仆说,正是裴宅。王敬伯说明来意,童仆便将他引入辕门。

开始时,王敬伯感觉四周荒凉,似久未有人居住,但走了一会儿,景色愈佳。数百步后,到正门,里面青烟隐约,楼阁重重,花木鲜秀,微风吹来,异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有弃绝红尘而飘然凌云之意,当不是凡人所居之地。

这时候,转出一人,仙风道骨,奇瑰伟然。王敬伯不由自主地抢步而拜,抬头细看,却是裴谌,不由一惊。

裴谌说:“你在尘世为官已久,欲念结心,背着它走,该是很累了吧!”

裴谌将王敬伯邀入装饰精美的堂中。其时已是黄昏,有彩灯亮起,照得满座明媚。更有美女二十人,手持乐器,点缀席间,仿佛梦幻。

裴谌对童仆说:“这是我昔日在山中修道时的朋友,但心志不坚,后离开我还于尘世,一别将近十年,现在做到朝廷大员。虽入我境,但他的心依旧是尘世之心,所以就叫尘世的歌伎为他助兴表演吧。坊间那些歌伎太差,还是找已嫁人的大臣之女吧!假如扬州没有,就去外地找,五千里之内的,都可以。”

童仆点头而去。

还没等在座诸美女把碧玉筝调好,童仆已带着一个仕女前来复命。王敬伯一看,正是自己的妻子赵氏。他惊讶不已,而赵氏更觉莫名其妙。

裴谌令赵氏入座,给她玳瑁筝,叫她弹奏,又令其与诸美女合奏,以助酒兴。王敬伯偷偷从果盘取了一个红色的李子,扔给赵氏。后者看了看丈夫,把李子藏于衣服里。

天快亮时,裴谌叫童仆送赵氏回去:“隔着苍山万重,你能来到这里,或许是缘吧!”

裴谌也未留王敬伯:“尘路漫长,有愁绪万千,你要珍重。”

五天后,王敬伯将回长安,行前欲再见一下裴谌,来到樱桃园,却只剩辕门,而无当初的庭院了。看着满目萧索、荒草漫天的景象,他只好惆怅而返。

王敬伯回到长安,向朝廷复命后,归于府第,没想到妻子的娘家人都在了。他们非常愤怒:“我家赵女,也许笨拙丑陋,配不上你,但既已结婚,就应互相尊重,成夫妻之道,这不能含糊。可你为什么用妖术将她弄到万里之外供人消遣呢?那红色的李子就是证据!你还隐瞒什么?”

王敬伯苦笑,将前因后果细细道出,说:“这事发生前,我也没预料到。应是裴谌已修炼得道,显示本领给我看吧!”

这是一个幻术故事吗?裴谌最终得道了,他在园中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吗?就是为了把一个女人从千里之外摄来而令自己的老友难堪吗?相信不是这样的。

这个故事在本质上与幻术无关,它讲的实际上是一个人如何坚毅心性的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意志力成就理想的励志故事。

想当初,三人同入深山。一个人死去;另一个人半途而废;第三个人却抵挡住了尘世荣华的诱惑,继续孤独地在山中修行,没有功亏一篑,没有功败垂成,最终实现了人生理想。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王敬伯的选择也没错。正如他说的那样:“古人倦夜长,尚秉烛游,况少年白昼而掷之乎?”王敬伯当然有重新选择人生方向的自由与权力。他这样做了,结果也不错。如果这真是他的人生理想的话,那么他也算是成功了。  画里行

在生活中,假如一个人长久地凝视一个地方,往往会产生幻觉。但在下面这个故事中,似乎不仅仅是幻觉那么简单了。

陈季卿本江南人,辞家十年苦考进士,未获成功,落魄长安,渐渐潦倒。这年冬天,他去青龙寺找一个友僧,僧人不在,便于寺中小憩以待。恰有一位来自终南山的老翁,也在等那位僧人,于是二人拥炉而坐。

过了很久,老翁说:“吃饭时间到了,你不饿吗?”

陈季卿说:“确实已饿,但友僧未回,又能怎么办呢?”

老翁从肘后取出一小囊,倒出一些药面儿,泡于杯中:“可止饥饿。”

陈季卿喝完,果然不再饥饿,且神清气爽,于是连声称奇:“真异士,有此妙方!”

二人所待山房东壁上,有一幅《寰瀛图》,上面所绘的是大唐山川地理。陈季卿走到图前,寻找着自己的江南故乡,看着看着,突然长叹道:“故乡路漫长如此,需泛黄河,游洛水,转淮河,渡长江,才能到吾乡。若能顺利而返,就算功名未得,也没什么后悔的。”

老翁道:“这不难。”

陈季卿惊异地回头。老翁叫僧童出门,于台阶下摘了一片竹叶,折成小船状,将其放在图中渭水的位置上,说:“你只需凝视此船,愿望即可实现。但切记,回家后不要久留。”

陈季卿半信半疑,开始凝视。慢慢地,他感觉眼前有波浪声,小竹船似乎慢慢变大,恍惚中他发现自己竟已登舟!

陈季卿者,家于江南,辞家十年,举进士,志不能无成归,羁栖辇下,鬻书判给衣食,尝访僧于青龙寺,遇僧他适,因息于暖阁中,以待僧还。有终南山翁,亦伺僧归,方拥炉而坐,揖季卿就炉。坐久,谓季卿曰:“日已晡矣,得无馁乎?”季卿曰:“实饥矣,僧且不在,为之奈何?”翁乃于肘后解一小囊,出药方寸,止煎一杯,与季卿曰:“粗可疗饥矣。”季卿啜讫,充然畅适,饥寒之苦,洗然而愈。东壁有《寰瀛图》,季卿乃寻江南路,因长叹曰:“得自谓泛于河,游于洛,泳于淮,济于江,达于家,亦不悔无成而归。”翁笑曰:“此不难致。”乃命僧童折阶前一竹叶,作叶舟,置图中渭水之上,曰:“公但注目于此舟,则如公向来所愿耳。然至家,慎勿久留。”季卿熟视久之,稍觉渭水波浪,一叶渐大,席帆既张,恍然若登舟……(《纂异记》)

中途他下了一次船,在黄河边的禅窟寺休息,并题诗“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此时辍掉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

第二天,抵达潼关,他登岸后,又题诗于普通寺“度关悲失志,万绪乱心机。下坂马无力,扫门尘满衣。计谋多不就,心口自相违。已作羞归计,还胜羞不归”。

就这样,他一路而行,十几天之后,真的回到了江南故乡。家人惊喜。当晚,他又写了首《江亭晚望》题于书斋“立向江亭满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田园已逐浮云散,乡里半随逝水流。川上莫逢诸钓叟,浦边难得旧沙鸥。不缘齿发未迟暮,今对远山堪白头”。

其夜,他对妻子说:“考试的日子又快到了,我不可久留,今晚得上路。”

对于陈季卿回乡后,当天夜里又将离去的举动,一家人感到无法理解。陈季卿走前,为妻子写了一首诗“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离歌栖凤管,别鹤怨瑶琴。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

登舟时,他又写诗赠予兄弟“谋身非不早,其奈命来迟。旧友皆霄汉,此身犹路歧。北风微雪后,晚景有云时。惆怅清江上,区区趁试期”。

一更后,他登上自己那条小船,泛江而去。

家人大哭,认为其是鬼魂。

却说陈季卿以小舟一叶,泛于江河,返回渭水,复游青龙寺,见老翁还在山房内。陈季卿谢道:“我确实得以回家,不过这是梦吗?”

老翁道:“六十天后你就知道了。”

此日将晚,他们等的僧人依旧没回来,于是二人双双离去。

两个月后,陈季卿的妻儿,带着金帛自江南而来,称陈季卿已经故去,前来祭奠。

见到陈季卿后,其妻大惊,说:“你在某月某日回到家,当晚作诗于书斋,后又给我和你的兄弟留诗二篇。”

这时候,陈季卿才知道这一切并不是梦。他打发走妻儿,继续苦读。

但第二年春,陈季卿再考不中,只得返江南。路经禅窟寺和普通寺时,果然看见自己先前所题的两篇诗歌,墨色尚新。

最后,在回乡路上,陈季卿顿生修道之意,转道奔赴终南山,去寻找那老翁去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例。

据晚唐苏鹗所著《杜阳杂编》记载,中唐时,有处士祁玄解,居东海,被迷恋于方术以求长生不老的宪宗皇帝秘召入宫。他为皇帝贡献了三种可得长生的植物,并种于殿前:双麟芝、六合葵、万根藤。

双麟芝色褐,一茎两穗,隐隐形如麟,头尾悉具,其中有子,如瑟瑟焉;六合葵色红,而叶头如戎葵,始生六茎,其上合为一株,共生十二叶,内出二十四花,花如桃花,花朵千叶,一叶六影,其成实如相思子;万根藤一子而生万根,根枝叶皆碧,钩连盘屈,可荫一亩,其花鲜洁,状类芍药,而蕊色殷红,细如丝发,可长五六寸,一朵之中,不啻千茎,亦谓之绛心藤……(《杜阳杂编》)

后来,祁玄解将还东海,皇帝不许。

当时,有人进献用奇木雕刻而成的海上仙山,栩栩如生。皇帝便邀祁玄解一起观赏,并指着仙山中的蓬莱山说:“假若不是神仙,游此异境一定很困难吧。”

祁玄解笑道:“此山近在咫尺,臣虽无能,但替陛下一游。”说罢,他跳身于空中,慢慢变小,扎入木刻的仙山景观中,消失不见。

宪宗大呼上当。

十多天后,有人在青州海边发现了祁玄解。  壶中天地

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中期。

这期间,志怪与传奇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即使是贵为朝廷宰相,也纷纷在晚上关起门来进行此类故事的写作。于是著名的《玄怪录》就诞生了。《玄怪录》的作者牛僧孺,是位出身不怎么高贵的宰相,被认为与士族出身的大臣李德裕对立,制造了中晚唐历史上绵延半个世纪之久的“牛李党争”。其实两派的争斗跟出身没什么关系,而且李德裕最大的对手是大臣李宗闵而非牛僧孺。

除了政治家外,牛僧孺还是一位顶级的幻想小说家,其著作《玄怪录》文笔优美、想象绚烂,被认为是唐朝幻想小说的典型代表作。

下面这则故事就出自于这位牛宰相之手。

四川广都人侯遹骑着驴到外地办事,行至剑门关,忽见路边有四块奇异的石头,大小如斗。他看得很赏心悦目,于是将其收入囊中,继续前行。

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是侯遹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

走了一段路后,侯遹中途休息,打开行囊一看,那四块石头竟已化为黄金!

也许这时候,他脑中蹦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当时在路上确实只有四块石头吗?自己都装进书箱了吗?

不管怎么说,侯遹发家了。

到目的地后,他将四块巨大的黄金转手,获钱百万,当即买了十多名美女,又购置了田产和房产,修建了多所别墅,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

这一天,春和景明,阳光温暖,正是踏青好时节,侯遹带着自己的十多名美女以及仆人,乘车来到杂花生树的郊野,陈设美酒佳肴,共同野炊。

正当侯遹左拥右抱、玩得不亦乐乎时,突然有个老翁出现在不远处。还没等侯遹反应过来,老翁已出现在他眼前。

老翁背着个竹箱,二话不说,坐到宴席中。

侯遹很愤怒,指责老翁为什么如此没礼貌,擅自跑到这儿来。

他叫仆人将老翁弄走。老翁一动不动,也不生气,只是自顾自地喝着酒,吃着烧烤,笑道:“我到这里来,只想叫您偿还我的债。您曾拿了我的金子,忘记了吗?”

在侯遹愣神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老翁把侯遹身边的十多个美女,一个个地抓起来,全部投入背后的那看似小小的竹箱里!随后,老翁背起竹箱就走,步履之快一如飞鸟。

侯遹清醒过来后,叫仆人骑马追赶,但老翁早已不知去向。

此后侯遹就开始倒霉了,日子一天天困顿,田产地产也一点点从手里消失,慢慢又回到从前贫困的状态了。

十多年后,侯遹回老家,有一次路过剑门关,看到不远处有一队人马。他走近后,发现为首的正是那个奇异的老翁,而他身边竟是那些本属于自己的美女!

这时候,老翁也发现了侯遹,于是大笑。

令侯遹气恼的是,那些美女也对他窃笑。

侯遹百思不得其解,追上去问老翁到底是什么人。老翁笑而不答。

侯遹更怒,又行逼迫,于是那老翁和他所带的人一下子全都消失不见了。他沮丧地坐在地上,望着剑门山水,眼前一点点模糊起来……

隋开皇初,广都孝廉侯遹入城,至剑门外,忽见四黄石,皆大如斗,遹爱之,收藏于书笼,负之以驴。因歇鞍取看,皆化为金。遹至城货之,得钱百万,市美妾十余人,大开第宅,又近甸置良田别墅。后乘春景出游,尽载妓妾随从,下车陈设酒肴。忽有一老翁,负大笈至,坐于席末。遹怒而诟之,命苍头扶出,叟不动,亦不嗔恚,但引满杯,啖炙而笑云:“吾此来,求君偿债耳。君昔将我金去,不记忆乎?”尽取遹妓妾十余人,投之于笈,亦不觉笈中之窄,负之而趋,走若飞鸟。遹令苍头驰逐之,斯须已失所在。自后遹家日贫,却复昔日生计。十余年,却归蜀,到剑门,又见前者老翁,携所将之妾游行,傧从极多,见遹皆大笑。问之不言,逼之,又失所在。访剑门前后,并无此人,竟不能测也。(《玄怪录》)

这是一个幻术故事。那个竹箱,似乎装多少人都可以。实际上,在这里,竹箱是道家世界里的一个隐喻。道家世界存在着这样一个独特的空间:这个空间从外部看,是有限的,比如老翁背的竹箱;但对于待在里面的人来说,这个空间又是无限的,比如那些被扔进竹箱的美女并不感到拥挤。这其实就是道家的“壶天”的概念。

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后汉书・方术列传》)

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壶公,故名为壶公符……(《神仙传》卷五《壶公》)

施存,鲁人,夫子弟子。学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练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云笈七签》卷二十八《二十八治・云台山治》)

在上面的记叙中,壶是一个无垠世界的象征。其实何止是壶,甚至一个橘子里都别有洞天。

唐朝时,有很多外来水果,比如石榴、葡萄等。但有一种水果原产地就是中国,那就是橘子。其家族种类繁多,有柑、桔、橙、柚、枳,形态相近,实则不同。当时,这种水果是非常讨人喜欢的,火红如灯的颜色被认为可以给人带来吉祥。下面就说一个跟橘子有关的故事。

四川巴邛有户人家,失其姓名,只知道他家有一片橘园。第一次下霜后,橘子丰收。主人带着家丁,在园中收橘。

橘子都快收完了,透过茂盛的枝叶,最后两只橘子吸引了主人的目光。因为这两只橘子太大了,个头一如能盛三斗米的罐子。

主人好奇,叫家丁摘下。那两只橘子虽个头很大,但轻重却一如平常的橘子。

然而剖开后,令人惊讶的场面出现了:

每个橘子里,都坐着两个一尺多长、须眉皆白的老翁!

四位老翁,肌肤红润,两人一组,正在下象棋。虽然橘子被剖开,但他们神色自若,谈笑风生,没一点惊恐的样子。

对决完,一个老翁说:“呵呵,你输了,输给我龙王第七个女儿的须发十两、智琼额黄十二枝、紫绢披风一副、绛台山霞宝散三十多斗、瀛洲玉尘九十斗、阿母疗髓凝酒四盅、阿母女态盈娘子跻虚龙缟袜八双,后天在王先生的青城草堂给我啊!”

随后,又有一老翁说:“青城草堂的王先生原本答应来了,但却没到。橘中之乐,并不比仙境差,但只是不能长久,最终还是被愚人摘了下来!”

另一老翁说:“我饿啦!得吃点龙根脯。”说着,从袖子里抽出一段草根。那草根只有一寸多长,其形如龙,肢体俱全。随后老翁用小刀将那草根削下来吃。神奇的是,草根被削去多少,便长出多少。

吃完后,老翁含了一口水,喷那草根,草根遂化为蛟龙。四位老翁乘在上面。蛟龙脚下生风,腾空而起。

此时天空阴沉,似暴雨将至。那蛟龙带着四位老翁已消失在远空中,留下主人和家丁瞠目结舌。

有巴邛人,不知姓名,家有橘园。因霜后,诸橘尽收,余有两大橘,如三斗盎,巴人异之,即令攀摘。轻重亦如常橘,剖开,每橘有二老叟,鬓眉皤然,肌体红润,皆相对象戏,身长尺余,谈笑自若,剖开后亦不惊怖,但相与决赌。决赌讫,一叟曰:“君输我海上龙王第七女须发十两、智琼额黄十二枝、紫绢帔一副、绛台山霞宝散二庾、瀛洲玉尘九斛、阿母疗髓凝酒四钟、阿母女态盈娘子跻虚龙缟袜八緉,后日于王先生青城草堂还我耳。”又有一叟曰:“王先生许来,竟待不得,橘中之乐,不减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为愚人摘下耳。”又一叟曰:“仆饥矣,须龙根脯食之。”即于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圆径寸,形状宛转如龙,毫厘罔不周悉,因削食之,随削随满。食讫,以水噀之,化为一龙,四叟共乘之,足下泄泄云起。须臾,风雨晦冥,不知所在。巴人相传云:百五十年来如此,似在隋唐之间,但不知的年号耳。(《玄怪录》)

除了讲明道家观念即橘内乾坤大外,故事至少透露出两点信息:一是唐朝时四川巴邛一带人们广种橘子;二是比围棋出现晚的象棋在唐时已开始流行。

此外,故事中最神异的,莫过于老翁最后化草根为飞龙,共骑而去。无独有偶,晚唐柳祥在《潇湘录》中也记录了一个类似的场景:

唐太宗贞观初年,洛阳王守一卖药于市。

时有士人柳信,家境甚富,有一子得怪病,眉头上生出一肉块。久治不愈,于是请来王守一。后者看后,于葫芦中取出丸药一枚,嚼烂后敷于肉块上,又叫其家人备上一杯酒。须臾间,肉块破裂,蹦出一条五六寸长的小蛇,五色灿烂,夺人眼目,随风而长,转眼已达一丈多长。

王守一含杯中酒,喷向大蛇。霎时间,云雾骤起,王守一乘跨大蛇,飞向天空……  板桥三娘子

下面的故事与板桥客栈有关。

这家客栈,位于河南汴州之西,店主被称为三娘子,三十多岁,一个人开店,无亲无故,来历不明。

三娘子的客栈有几间客房,平时又贩卖肉粥,由于地处要冲,来往旅客很多,所以生意不错。她还养了一些驴马,有时旅客需要倒换坐骑,她便将自己所养驴马以低价转手,很受欢迎,很多旅客都慕名而来,说这三娘子人长得俊,心地又好。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许州旅客赵季和,奔赴东都洛阳,途经汴州,入住板桥店。由于在此之前,已有六七个客人先到,占了外侧便榻,赵季和后来,只得安顿在最里面。隔壁就是三娘子所住房间。

像往常一样,三娘子殷切地以美食好酒招待客人,大家都很高兴,胃口大开——所谓“秀色可餐”,说的就是三娘子吧。直至二更天,客人们在醉意中各自安歇。赵季和虽不会喝酒,但也很高兴。

这天夜里,赵季和辗转难眠。是因为见了三娘子之美貌吗?我们不知道。

就在他于黑暗中发呆时,似乎听到隔壁有奇怪的声音传来。那可是三娘子居住的房间。这叫他很感兴趣,于是悄悄起身,从缝隙中窥视:

只见三娘子点着蜡,取出一个小箱子,从里面拿出一套微型的耕种用的农具,以及一头小木牛和一个小木人,分别只有六七寸高,放在灶前,含水喷之。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小木人牵着木牛开始耕种!

三娘子又取来一小袋荞麦种子,叫小木人种上。

须臾间,种子发芽,很快便成熟了。小木人又开始收割,得到七八升麦子。

三娘子又放置了小磨,令其磨成面。最后,她把小木人等物件收入箱中,开始用那面做烧饼。

赵季和看得目瞪口呆。

这时候,鸡鸣天亮,三娘子把做好的烧饼端上来,给客人们吃。

赵季和没敢吃,溜了出去,伏于窗外偷看。果然,客人们吃完那烧饼,就一个个地倒地变成驴。三娘子一笑,将他们驱赶至店后关起来,客人们的钱财尽归自己囊中。

赵季和急忙离开客栈。

路上想起这件事,他没怎么害怕,反而觉得很有意思,羡慕三娘子的异术。

一个多月后,赵季和从洛阳东返,再次路过板桥店。这一次他有备而来,带了几个荞麦烧饼。三娘子依旧热情招待了他,这次店里只有他一个客人。

入夜后,三娘子问赵季和有什么想要的。赵季和说:“明晨需要早点出发,你还是给我准备点早点吧。”

三娘子说:“没问题,您只管睡个好觉。”

半夜后,赵季和爬起来再次窥视。见到与上次一样的情景后,他不由轻轻一笑。

第二天早晨,三娘子把烧饼端上来。

赵季和看了看烧饼,对三娘子笑道:“早起口有点渴,可否劳烦您替我倒杯茶?”

三娘子欣然答应,转身出屋取水。

赵季和赶紧把自己所带的烧饼拿出来一个,放在盘子里,又取走一个揣于怀中。

三娘子回屋后,赵季和正在吃着自己那个烧饼,并对她说:“忘记了,我也带有烧饼,你把剩下的这些给其他客人吃吧。”

三娘子斟茶时,赵季和又说:“如不嫌弃,品尝一下我带的烧饼如何?”说着,他取出刚才从盘子里调走的那只烧饼。

三娘子笑纳,吃了两口,倒地变作了驴。赵季和便骑上她出门而去。

却说这三娘子日行百里,无处不能去。

四年后,赵季和入关去长安,在西岳庙东五六里处,于路边看到一位老人。老人拍手大笑:“板桥三娘子,怎么变得这副模样?”

随后,老人对赵季和说:“三娘子虽有过,但也让你骑了好几年了,就此放过她吧。”赵季和想了想,答应了。

那老人掰开驴的口鼻,口中有词。

不一会儿,三娘子便从驴皮中跳出来,向老人深鞠一躬,瞧也没瞧赵季和,一个人愤然离去了。

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従来。寡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然而家甚富贵,多有驴畜,往来公私车乘,有不逮者,辄贱其估以济之。人皆谓之有道,故远近行旅多归之。

元和中,许州客赵季和将诣东都,过是宿焉。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据便榻,季和后至,最得深处一榻。榻邻比主人房壁,既而三娘子供给诸客甚厚,夜深致酒,与诸客会饮极欢。季和素不饮酒,亦与言笑。

至二更许,诸客醉倦,各就寝。三娘子归室,闭关息烛。人皆熟睡,独季和转展不寐。隔壁闻三良子悉窣,若动物之声。偶于隙中窥之,即见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烛挑明之,后于巾厢中,取一副耒耜,并一木牛,一木偶人,各大六七寸,置于灶前,含水噀之。二物便行走,小人则牵牛驾耒耜,遂耕床前一席地,来去数出。又于厢中,取出一裹荞麦子,受于小人种之。

须臾生,花发麦熟,令小人收割持践,可得七八升。又安置小磨子,硙成面讫,却收木人子于厢中,即取面作烧饼数枚。有顷鸡鸣,诸客欲发。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与客点心。季和心动遽辞,开门而去,即潜于户外窥之。

乃见诸客围床,食烧饼未尽,忽一时踣地,作驴鸣,须臾皆变驴矣。三娘子尽驱入店后,而尽没其货财。季和亦不告于人,私有慕其术者。后月余日,季和自东都回,将至板桥店,预作荞麦烧饼,大小如前。既至,复寓宿焉。三娘子欢悦如初,其夕更无他客,主人供待愈厚。夜深,殷勤问所欲。

季和曰:“明晨发,请随事点心。”

三娘子曰:“此事无疑,但请稳睡。”

半夜后,季和窥见之,一依前所为。天明,三娘子具盘食,果实烧饼数枚于盘中讫。更取他物,季和乘间走下,以先有者易其一枚,彼不知觉也。季和将发,就食,谓三娘子曰:“适会某自有烧饼,请撤去主人者,留待他宾。”即取己者食之。

方饮次,三娘子送茶出来。季和曰:“请主人尝客一片烧饼。”乃拣所易者与啖之。才入口,三娘子据地作驴声,即立变为驴,甚壮健。季和即乘之发,兼尽收木人木牛子等。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季和乘策所变驴,周游他处,未尝阻失,日行百里。

后四年,乘入关,至华岳庙东五六里。路傍忽见一老人,拍手大笑曰:“板桥三娘子,何得作此形骸?”因捉驴谓季和曰:“彼虽有过,然遭君亦甚矣。可怜许,请従此放之。”老人乃驴口鼻边,以两手擘开,三娘子自皮中跳出,宛复旧身。向老人拜讫,走去,更不知所之。(《河东记》)

故事的最后,三娘子并没有感谢赵季和,这一点大约叫赵季和不快。不过,也可以理解,三娘子作为一大美女,却被赵季和当驴骑行了四五年,怎能不气!

不过,那些被三娘子化为驴的旅客,又有谁去怜悯呢?他们一辈子只能做驴了。

故事中,三娘子那个装满农具的小箱子令人好奇。在晚唐皇甫氏所著《原化记》中,也有一个类似的记载:

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一个深夜,一位老者来到嵩山少林寺,自称求宿。

按规矩,已闭的寺门难以再开,于是值班的僧人就从门缝中告诉老人:“您可住在寺外厢房的空室,只是那里条件简陋,并无床席。”

老人听后,还是欣然前往。

至二更,有僧人见寺外甚是明亮,于是大怪,开门观望,见光亮发自老人所住的那间屋子。

僧人怀着好奇之心悄悄走过去,往屋里窥视:

只见原来空空如也的屋子,此时竟然锦褥翠帐,华丽异常。又见桌子上尽是丰盛的菜肴和醇香的美酒,老人吃得正香。

老人孤身一人,并无仆从跟随。这些饭菜与锦褥翠帐是哪来的?要知道,这屋子原来是空的!

僧人虽然大为惊奇,但毕竟是修行之人,知道老人不同寻常,没敢贸然进去询问,只是一直悄悄地窥视。

五更后,老人吃饱喝足。

老人从怀里取出一只拳头大小的葫芦,随后将床、桌椅以及锦褥翠帐等物悉数装进葫芦……  街头谍影

在唐朝,鱼龙百戏兴盛,从皇宫到街头,活跃着很多技艺高超的杂技卖艺者。

唐德宗贞元年间,长安街头有一个叫作解如海的人,以卖艺为生。此人残疾,无手脚,但善击球、玩色子,又善舞剑。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虽然没手没脚,但却娶了两个老婆,还生了好几个儿子!

所以,你要是认为街头上的卖艺者、乞讨者的身份都很低下、很单纯,就大错特错了。

晚唐五代时,浚都这座城市中,有一妇人乞讨于市,自称来自邺南。

这不是个一般的妇人,而是个美女,从相貌到姿仪乃至气质,都很吸引人的眼球。但她是个残疾人,没双腿,下身像被截过一样整齐。她被父亲载于独轮车上,一路乞讨,每天吸引上千人围观。

该妇人的踪迹无处不在:从平民所住的小巷,到官员的府邸,都可以看到她的背影。很多人施舍钱财,因为他们感到,这样美丽的女子竟患残疾,老天实在不公。

有妇人,仪状端严,衣服铅粉,不下美人,而无腿足,繇带以下,像截而齐,余皆具备。其父载之于独车,自邺南游浚都,乞丐于市,日聚千人。至于深坊曲巷,华屋朱门,无所不至。时人嗟异,皆掷而施之。(《玉堂闲话》)

但后来的结局就出乎人们的意料了。

京城破获了一起契丹间谍案,经审查,慢慢揪出幕后间谍首领:正是那乞讨的无腿美女!

该妇人搜集到的情报甚多,显然是利用了自己的身份,把几乎所有人都骗过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唐时著名的胡媚儿一案。不同的是,主人公使用了幻术。

贞元中,扬州坊市间,忽有一妓术丐乞者,不知所从来,自称姓胡,名媚儿,所为颇甚怪异。旬日之后,观者稍稍云集,其所丐求,日获千万。一旦怀中出一琉璃瓶子,可受半升,表里烘明,如不隔物,遂置于席上,初谓观者曰:“有人施与满此瓶子,则足矣。”瓶口刚如苇管大,有人与之百钱,投之琤然有声,则见瓶间大如粟粒,众皆异之。复有人与之千钱,投之如前,又有与万钱者,亦如之。俄有好事人,与之十万二十万,皆如之。或有以马驴入之瓶中,见人马皆如蝇大,动行如故。须臾,有度支两税纲,自扬子院部轻货数十车至,驻观之,以其一时入,或终不能致将他物往,且谓官物不足疑者,乃谓媚儿曰:“尔能令诸车皆入此中乎?”媚儿曰:“许之则可。”纲曰:“且试之。”媚儿乃微侧瓶口,大喝,诸车辂辂相继,悉入瓶,瓶中历历如行蚁然。有顷,渐不见。媚儿即跳身入瓶中,纲乃大惊,遽取扑破,求之一无所有,从此失媚儿所在。后月余日,有人于清河北逢媚儿,部领车乘,趋东平而去。是时李师道为东平帅也。(《河东记》)

故事主人公胡媚儿,活动在唐德宗贞元年间的扬州,没人知道她是从哪来的。胡媚儿在市场上乞讨,每天能获得成千上万的钱财。

为什么呢?

她有一个奇怪的琉璃瓶子,其大小顶多也就能盛半升水,且是透明的。胡媚儿对观看的人说:“假若有人施舍我铜钱,把这瓶子盛满了,我也就满足了。”

闻者都认为很奇怪,因为瓶子很小,盛满实在容易。有人往里投了一百钱,掷之有声,落入瓶中,则变得微小。人们大惊。随后又有人投了一千钱、一万钱、二十万钱,瓶子依旧不满。

有好事者,驱赶驴马等入瓶。入瓶后,驴马皆如苍蝇大小,在里面奔行自如。

此时,一位负责江淮地区财税的官员押解着几十车财物路过这里,见到观者如云,于是走进来,得知情况后,笑道:“真的是这样吗?你能把我这几十车东西都装进去吗?”

胡媚儿说:“如果您叫我装,那没什么不行的。”

官员说:“可以。”

胡媚儿微侧瓶口,大喝一声:“进!”

那几十辆马车一一被装入瓶中,到了里面,行进如蚁,走着走着,就渐渐不见了。

官员失色,此时胡媚儿纵身一跃,也跳入瓶中。

官员大叫一声:“不好!”叫人抓起瓶子,将之捣破,但一无所获。

一个多月后,有人在山东清河之北,道逢胡媚儿。这时,她押解着那些装满财物的马车,正赶赴东平。而在当时,节度使李师道正是东平的统帅。

如此说来,胡媚儿是李师道派到江淮一带筹集财物的间谍?没人知道最后的真相。  神秘幻术师

唐朝时,有个将军叫王宗信,外出途中入住普安寺。

当时正值深冬,禅房中有大火炉,炽炭甚盛。王宗信左拥右抱,与歌伎十余人调情取乐。

正在这时,突有一名妓女被扔进炉中。王宗信大惊,急忙把她拽出来。歌伎的衣服并未烧着,人也没事。

大家正诧异时,又一歌伎被扔入炉中。

随后,类似的事连续发生,这一夜实在够诸人忙活了。

后来,听歌伎说,她们是被一僧人扔进去的。王宗信于是把寺院内的僧人集合,站成几排,怒目审问,但终不得其人……

在唐代,类似上文的关于幻术师的故事有很多。下面要提到的,也是一名精通幻术的僧人,但他最后暴露了身份,还断送了性命。

懿宗咸通年间,长安有位在街头表演的幻术师,每日背着行囊游于长安坊曲。他的行囊里装着很多器具,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孩。

表演时,他就用刀将孩子的头切下,然后对观众说:“我可使此儿复活。”随即对着身首异处的小儿大喝一声。

于是小儿慢慢站起,而脖子上并无伤痕。

观众自然大异。该幻术师收入颇丰。

然而有一天,他遇见麻烦了。在小儿身首异处后,他大喊了几声,小儿仍躺在那里。

幻术师最开始怀疑自己哪里出了错,但后来似乎想起什么,对观众深鞠一躬,说:“我乍到京城,未来得及拜访高人。现在高人就在人群中,使用法力使我之小术不得成功,还望高抬贵手。我当拜君为师。”

说罢,幻术师再次大喝一声,小儿仍没站起来。

正在这时,巡街的官差来了,见有小儿身首异处,认定幻术师杀人,欲押其见官。

幻术师没解释,而是说:“众人围在这里,我想逃也难。但我还有异术,请你们看一下。我表演完了,再抓我不迟。”

幻术师从行囊中掏出一个盒子,又从盒中取出一颗瓜子,随后用刀划开自己的臂膀,将瓜子埋进肉里。很快,在臂膀的血肉模糊处结出一只甜瓜。

此时,幻术师再次对人群说:“我不想杀人,我再次拜求,望人群中的那位高手放我一马,叫我那小儿复活,实为大幸!”

说完,幻术师第三次大喝一声,小儿还是没站起来。

于是,幻术师怒了,冷笑道:“看来杀人已不可免!”说罢,随手抽刀,把自己臂膀上的甜瓜砍落。又大喝一声,小儿立地而起。而观众中有个僧人的脑袋如被砍落一般,掉在地上!

观众惊呼。

幻术师看也不看,将进行幻术表演用的器具与那小儿装进行囊,背在背上,仰面对着天空吹了一口气,出现一道如彩练般的通天光柱。幻术师顺着那柱子往空中爬去。

在官差和观众瞠目结舌的注视下,幻术师爬了一丈多高,身影消失不见。

咸通中有幻术者,不知其姓名。于坊曲为戏,挈一小儿,年十岁已来,有刀截下头,卧于地上,以头安置之,遂乞钱,云:“活此儿子。”众竞与之,乃叱一声,其儿便走起。明日又如此,聚人千万。钱多后,叱儿不起。其人乃谢诸看人云:“某乍到京国,未获参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言讫,叱其小儿不起。俄有巡吏执之,言:“汝杀人,须赴公府。”其人曰:“千万人中,某固难逃窜。然某更有异术,请且观之,就法亦不晚。”乃于一函内取一瓜子,以刀划开臂上,陷瓜子于其中。又设法起其儿子,无效。斯须露其臂,已生一小甜瓜子在臂上,乃曰:“某不欲杀人,愿高手放斯小儿起,实为幸矣。”复叱之不兴,其人嗟叹曰:“不免杀人也。”以刀削其甜瓜落,喝一声,小儿乃起如故,众中有一僧头欻然堕地。乃收拾戏具并小儿入布囊中,结于背上,仰面吐气一道,如疋练上冲空中,忽引手攀缘而上,丈余而没,遂失所在。其僧竟身首异处焉。(《中朝故事》)

这位街头幻术师是真正的高手。

在他进行幻术表演时,人群中的那位僧人施展自己的小术进行破坏,但最终反被其害。

实际上,在此之前,幻术师已非常谦恭地乞求过两次了,可僧人不识趣,以为自己的本领比幻术师厉害,没想到后者玩了把狠的。当他在臂膀上变出那只甜瓜时,僧人死亡的命运已无可挽回。  失踪的妇人《潇湘录》是晚唐时重要而奇特的一部志怪集,作者一说是晚唐人柳祥,另说为李隐。至于书名,南宋洪迈则称《潇湘录》就是在《太平广记》中多次出现的志怪集《奇事记》(又称《大唐奇事记》,它与《潇湘录》是否为同一本书,至今存疑)。《潇湘录》里面的故事,除虚无灵幻外,最令人侧目的一点是:作者在议论中好高谈奇异的哲理。此外,跟主流志怪不同,其故事多给人以邪恶感。对此,作者却不以为怪。

先看看牟颖的故事。

牟颖是洛阳人,为人轻薄好酒。有一次,醉后乱行城郊,睡在野地里,半夜醒来,在路边歇息,一回头,发现不远处有具尸骨,不禁大惊。

牟颖定神后,明白过来,那是一具或经人盗墓、或因年代久远而暴露于墓外的尸骸。

本来呢,牟颖是无赖子,没什么怜悯心,但今天却突发奇想,把那具尸骸挪到了旁边的墓穴,用土又将其埋了起来。

天亮后,牟颖回到家里。

当天晚上,牟颖梦到一个身穿白衣、佩着剑的青年人,向牟颖施礼:“我生前是名强盗,干了不少杀人越货的勾当,后在同伙内斗中被杀死,草草埋在路边,经多年风雨,才暴骨于墓外。幸蒙您的善意,重新掩埋,感激不尽。”

梦中的牟颖,也不怎么害怕,说:“没什么。”

白衣人说:“我生前凶恶,死后做鬼,亦为厉鬼。因为生前没有亲朋,过于孤苦,所以呢,如果您能时常祭奠我一下,给我烧烧纸,上些贡品,我当感激不尽。为报答您,我会听您的驱使,随时为您效劳。如何?”

牟颖在梦中就答应了那厉鬼。

醒来后,牟颖还记得这事,便就真的设了案子,烧了些黄纸,又上了些贡品,祭奠了一番。

还真是灵验!当天晚上,厉鬼就出现在牟颖的梦里:“多谢啊!今后如果您用得着我,只要喊一声‘赤丁子’,并小声说有什么事要办,我就会应声而来。”

牟颖很好奇,就想尝试一下。

这一天,牟颖坐在自家院子乘凉,喊了声:“赤丁子!帮我在邻居家寻些物件可好?”

过了没一会,邻居家的一些贵重物品,便出现在牟颖的眼前。

牟颖大惊,这赤丁子,真够神的!

从此以后,牟颖就常常唤来赤丁子,叫他去偷盗别人家的财物,屡试不爽。很快,牟颖就成了这一带的富人。

有一天,牟颖见邻居家的新妇妩媚动人,便起了欲念,再次呼唤赤丁子。

到了深夜,牟颖在迷迷糊糊中睁眼,发现邻居家的漂亮妇人,就站在自己床边。可以想象当时牟颖激动的心情。

牟颖:“你……”

妇人:“我本不想来,但却不知被什么东西给抓到这里,仿佛噩梦刚醒。”

牟颖嘿嘿一笑,不免窃喜,随强行与之亲热。

开始的时候,美妇人还哭哭啼啼,但是很快便喜上眉梢。大约意外的生活叫她有了新鲜感。两个人整日翻云覆雨,其乐融融,以至于那美妇人都快活得不想回去了,直到听说自己的家人已经向官府报案,才跟牟颖商量对策。最后两人达成一致意见,就说是美妇被妖怪捉走了,现在又放回来。

美妇人的夫家,相信了上面的说辞。

不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牟颖仍频频召唤赤丁子,命其将美妇人弄来与自己缠绵,天亮前再送回去。

一年过后,美妇人的家里竟没发现。

有一次,美妇人问牟颖,如何有移人之术,并说如果他不讲实话,自己就把事情暴露出来。牟颖只好说了派遣厉鬼的事。美妇人一害怕,便把事情告诉了家里。家人听后大惊,请来一名道士来施法术。

当赤丁子再来时,发现女人家门上有许多咒符,便回去向牟颖报告:“那妇人走露了风声,她家人叫道士施了法术,但并不能阻挡我。我想说的是,这一次,我再帮您把她捉来,您别再放她回去了。”

接下来的事,一如赤丁子所言,他用黑风破除了道士的咒符,再次将美妇人捉来。天亮后,美妇人的丈夫报案于官府,官府派人来擒牟颖,但牟颖带着美妇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经一年,家人皆不觉。妇人深怪颖有此妖术,后因至切,问于颖曰:“若不白我,我必自发此事。”颖遂具述其实,邻妇遂告于家人,共图此患。家人乃密请一道流,洁净作禁法以伺之。赤丁子方夜至其门,见符箓甚多,却反。白于颖曰:“彼以正法拒我,但力微耳。与君力争,当恶取此妇人。此来必须不放回也。”言讫复去。须臾,邻家飘骤风起。一宅俱黑色,但是符箓禁法之物,一时如扫,复失妇人。至曙。其夫遂去官,同来颖宅擒捉,颖乃携此妇人逃,不知所之。(《潇湘录》)

对于《潇湘录》里的奸邪故事,南宋学者洪迈大加鞭挞,认为其“大谬极陋,污人耳目”。明代胡应麟则称其书为“唐人志怪中最鄙诞者”。仔细翻看下来,发现《潇湘录》也确实有点邪性,比如襄阳人唐并华的故事。

唐并华以木匠为生,技术高超。一日游春醉卧,被一老叟叫起,传授给他一把斧子,用其造建东西。造木鸟可飞,造木牛可行,十分神奇。后来他游至安陆城,为富人王枚建亭阁。完工之日,王枚全家观看。不料,王枚的女儿甚美,这让唐并华心生歹意。不久,他便造了一只木鹤,掠走王女,乘鹤归襄阳。第二卷惊魂一刻:你遇到过灵异事件吗?王鉴来到那伙人跟前,把刚才遇到的事情说出来。但蹲着烤火的人却一点反应也没有。此时天已经很黑了,王鉴仔细一看那伙人,素以胆大著称的他,也不禁毛发倒竖!那十几个人当中,有六七个竟没有头,而另外有头的那几个人,都戴着白色的面衣,看不清楚他们的脸庞!  凶宅“苏州武丘寺,山嵚崟,石林玲珑,楼雉叠起,绿云窈窕,入者忘归。大历初,寺僧夜见二白衣上楼,竟不下,寻之无所见……”这是中唐陈邵所著《通幽记》里记载的一段文字,写两个冥鬼上了楼,却再也没看到他们下来。

只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长安永平里西南有宅,悬一榜,上写:“有人敢居此宅,即赠地契,并以初价相售。”

该宅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由一个叫安太清的人以二百千钱买得,后卖与王姁。王姁又转给别人。历经了十七个主人,住者多死。后转手于罗汉寺,寺院将其租赁,但无人敢租。

这一天,终于有人想以四十千钱的价格购买此宅,他叫寇鄘,出入于公卿之家,算个门客吧。寺院住持大喜。

成交后,寇鄘入住,仔细地打量着这宅子:

有堂屋三间,东西厢房五间,占地约三亩,庭院前后有树数百株。始入大门,有一面影壁,高八尺,基座厚一尺,以炭灰泥造就。

却说这天晚上,差不多一宿无事。到了四更,外面下起了雨,寇鄘突然感到惶恐不安。果然,很快他听到哭声,如出九泉之下;再细听,又如在半空中,忽东忽西。寇鄘辗转难眠。直到黎明时分,哭声才绝。

寇鄘曾收崇贤里法明寺僧人普照为徒。天亮后,寇鄘便叫普照做道场。而当晚三更时分,寇鄘又听到了哭声。

到了第七天,寇鄘设斋席,准备款待做道场的僧人。普照却突然起身,似有所闻,在庭院中厉声呵斥:“这个凶物,竟然害死这么多人!”

绕庭一周后,他又道:“我已看见它。”遂向寇鄘求得污水,于门前影壁上洒了一杯,又以柳枝扑打,于是令人悚然的事出现了:

影壁崩裂,现出一女,身着青罗裙、红裤、绯衫、锦鞋,但都是纸做的。风吹来,尽化灰烬,飞舞于庭院,随之露出一架骷骨……

据说,此宅最初由郭子仪的夫人购置。当时郭的堂妹出家于永平里宣化寺。郭夫人经常去看堂妹,每次携带随从甚盛,于是就买了此宅安置丫鬟。据说,影壁里的女鬼是当时失踪的一个丫鬟。也有人说,有个丫鬟因泄露了某些秘密,被活活封埋于影壁里。

元和十二年,上都永平里西南一隅,有一小宅,悬榜云:“但有人敢居,即传元契奉赠,及奉其初价。”大历年,安太清始用二百千买得,后卖与王姁,传受凡十七主,皆丧长。布施与罗汉寺,寺家赁之,悉无人敢入。有日者寇鄘,出入于公卿门,诣寺求买,因送四十千与寺家,寺家极喜,乃传契付之。有堂屋三间,甚庳,东西厢共五间,地约三亩,榆楮数百株。门有崇屏,高八尺,基厚一尺,皆炭灰泥焉。鄘又与崇贤里法明寺僧普照为门徒。其夜,扫堂独止,一宿无事。月明,至四更,微雨,鄘忽身体拘急,毛发如碟,心恐不安。闻一人哭声,如出九泉。乃卑听之,又若在中天。其乍东乍西,无所定。欲至曙,声遂绝。鄘乃告照曰:“宅既如此,应可居焉。”命照公与作道场。至三更,又闻哭声。满七日,鄘乃作斋设僧,方欲众僧行食次,照忽起,于庭如有所见,遽厉声逐之,喝云:“这贼杀如许人。”绕庭一转,复坐曰:“见矣见矣。”遂命鄘求七家粉水解秽。俄至门崇屏,洒水一杯,以柳枝扑焉。屏之下四尺开,土忽颓圯,中有一女人,衣青罗裙红袴锦履绯衫子。其衣皆是纸灰,风拂,尽飞于庭,即枯骨籍焉。乃命织一竹笼子,又命鄘作三两事女衣盛之。送葬渭水之沙州,仍命勿回头,亦与设洒馔。自后小大更无恐惧。初郭汾阳有堂妹,出家永平里宣化寺,汾阳王夫人之顶谒其姑,从人颇多。后买此宅,往来安置。或闻有青衣不谨,遂失青衣。夫人令高筑崇屏,此宅因有是焉。亦云,青衣不谨,洩漏游处,由是生葬此地焉。(《乾子》)

上面的故事,是晚唐诗人温庭筠在写诗之余所构筑的。

作为晚唐重要诗人和开宋词之路的先驱,温庭筠的才华是非常高的。但他德行浅薄,又总喜欢替别人考试,所以尽管与李商隐、段成式并称,却名声不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