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乐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2 19:58:18

点击下载

作者:约翰·卢伯克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试读:

内容提要

你有多久没有体会到快乐了?你有多久没有享受到宁静了?你有多久不知道简单生活该怎样过了……

人生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其乐无穷。平凡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乐趣,你之所以没有感受到,是因为你缺少发现。这本书会帮你发现平凡生活中点滴的美,平淡人生里无穷的乐。如果你还在压力中残喘,如果你还在混沌中茫然,如果你还在忧郁中挣扎,就一定不要错过本书。它能让你的心灵变得敏感而清澈,让你的心灵及时感知生活中最细微的幸福,让你的心灵接纳一切不如意,并将这些令人不快的“乌烟瘴气”“净化”为让你神清气爽、精神愉悦的美好之事。

译者序

约翰·卢伯克是享有盛誉的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和政治家。其一生留有三部著作:《史前时代》、《蚂蚁、蜜蜂和黄蜂》、《人生的乐趣》。《人生的乐趣》本是他的一部休闲之作,然而一经问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甚至曾再版20次,从而使得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在文学领域也享有盛名。

作者本着探讨人生乐趣的宗旨,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娓娓道来,其平易近人的亲切口吻令人读之备感舒畅,其夹叙夹议的手法也凸显出飞扬的文采,其引用的大量的名家名言,也使得本书更具有感染力。

可以说,这是一本能够让人放松身心,重拾信心,摆脱忧郁,发现美好的伟大作品。读之,仿若同一位温和的长者交谈,其丰富的阅历能够让人们找到摆脱沮丧情绪、克服浮躁心理的方法,亦如同和一位知心好友谈心,其贴心的劝慰能够让人暂忘世俗的烦恼,回归真实的内心。

读一本好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笔者希望这部对笔者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伟大的作品,同样也能够给更多的人送去慰藉。因此,笔者于每天有限的时间里抽出时间来进行翻译,只是希望让这部优秀的作品得以更广地流传,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当然,鉴于笔者水平有限,未能将语言运用得出神入化,其中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正。李博远2012年3月

上卷

第二十版序

三年前,我曾在工人学院进行了一次演讲,就是本书上卷第四辑的内容。那次演讲,听众们议论纷纷。《蓓尔美街报》甚至发起了一项向其中一些颇有资格就此事发表意见的人征求意见的活动。这使得许多人对此次演讲的内容更为关注,因此,又有几份不同的书单问世。在被译成德文后,本书也在德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也对此发起讨论。结果令我备受鼓舞,在对众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仔细斟酌后,我认为大可不必对原书单进行很大的改动。

我从不曾想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列出一份书单,更不曾想过要将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他人。我所采取的行动,不过是将备受诸多前辈作家推崇的书目一一列出。尽管这些书目也被不同的人批评、指责过,但这种批评、指责是因为他们认为我所列举的书目还不够多,在他们看来,还应该增添某些书目,鲜有人提出来应该删去书单中的某部作品,由于大家的建议都是再增添一些书目,因此使得书单的最终书目竟然达数百本。至于那些我没有列出来但是众人纷纷表示应该列出的作品,具体来说,就是一些涉及东方文化的作品,此外,还有维克的《后使徒教父》等,在此我想要说明的是,这些作品并不一定是最佳作品,只是它们受到了最广泛的推崇。

譬如中国的《诗经》和《论语》,坦白地说,我并不是特别欣赏,但是依然将其列入到了书单中,原因就在于它们被四万万中国人民所尊崇。此外,我还想说一句,这两本作品篇幅都极其短小。

至于《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以及圣提雷尔的《佛陀》,我认为,这些作品本身就很有意思,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对于伟大的东方帝国而言,的确具有非凡的意义。《后使徒教父》的原文虽然篇幅短小到只集结成了一小卷,然而由于它是那些曾在耶稣的使徒们周围生活并且十分了解他们的人所留传下来的唯一的作品,自然非常值得众人阅读。在这一书单的具体书目的选择问题上,众人所表现出的巨大意见分歧,着实令我吃惊。截止到目前,共发表了九份长短不一的书单。其中列出了约三百来部我并未提及的著作,当然,我所列出的所有作品也未被删除。并且,尚未出现任何一部作品同时被这九份书单收录的情况,甚至不曾出现任何一部作品同时被其中的四份书单所收录。只有少数几部作品得以同时在两份以上的书单里出现。

足见这些权威们并不能够就他们所推荐的书目达成共识,甚至连多数达成共识的情况都不存在,因此,我不愿意接受他们推荐的书单,而是保留了那些几乎全部都是我最初选择的书目。

不过,我还接受了一部分人的建议,增添了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席勒的《威廉·退尔》,同时将卢克莱蒂斯和奥斯汀的作品删除了。原因很简单,卢克莱蒂斯的作品的确优秀,然而同书单上绝大多数的作品相比,仍稍有欠缺;而奥斯汀的作品,作为英国小说的代表,已经在书单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890年8月于肯特郡道恩村海尔姆斯

上帝目光所及之处,

皆为智者温馨的家园、安全的港湾。——莎士比亚

天空澄澈,

一碧万顷,

湛蓝的苍穹划过一道阴霾,

有人开始感觉到失望。

黑夜永无止境,

笼罩住万物,

上帝赐给一丝仁慈的光亮,

有人便笑逐颜开。

身处天国,

心却沮丧,

生活为何如此劳苦,

美好的希望皆为失望。

居于简陋之所,

心却开始歌唱,

那永不停止的爱,

为我们提供无尽的宝藏。——特伦奇第一辑快乐之责任

倘若你感觉到某种厄运,那么这原因一定来源于你自身;因为上帝充满仁慈,他能让每个人都感到快乐。——爱比克泰德

生活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礼物。历经多年的沧桑,很多人往往都会这样问自己:“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全人类的福祉和世界的和平。”即使你对这个看法颇有微词,但你也一定同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全力作出应有的贡献以惠及我们的同类。不过,也许还会有很多人心存疑问,我们作为世间的微小个体,是否有足够的理由去追寻自我的快乐。当然,我们不能把人生的目标仅仅限制在追寻自我的快乐上,更不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择手段。人生有很多令人感到快乐的事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被这些事物所带来的短暂快乐所迷惑,不然,痛苦就很可能会接踵而至。“沉溺于痛苦或者耽于享乐,都会让人变成奴婢。”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快乐和痛苦。

不过,我仍然认为,为师者应该指导人们去理解快乐之责任以及责任之快乐,唯此,这个世界才会在笑容的萦绕下变得更加光明和美好。而我们,也应努力使自己每天都保持快乐,如此,我们才能将这种快乐传递给他人。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当我们面对一个快乐的人时,我们的身心也会由内而外地愉悦;而当我们面对一个痛苦的人时,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往往都是沮丧和悲愤。因此可以说,这个世界究竟是会变成监牢还是会变成宫殿,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当然,假如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那么他就很可能会因为害怕失去太多而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可能整日消沉,或者可能因为不满现状而牢骚满腹。要想拥有阳光般的生活,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时刻对他人保持微笑。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人感受到你心里的阳光。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让自己快乐。我们可以将自己视为旁人,同时观察身边的人,如此才能更快地找到快乐的秘诀。事实上,快乐与痛苦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四处找寻,

期盼的未必能得到。

诚意的笑容背后,

又埋藏着多少无法言说的悲伤。

唯美的乐符,

奏出伤感的旋律。——雪莱

人们所在的群体是一个充满忧伤的国度。有人这样认为:人们总是在用一种伤感的方式感受欢乐。事实果真如此吗?我想并非如此,这仅仅是人们的一种习惯而已。“英格兰”,这是我曾经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汇,我多么想再去看看它那可爱的模样,但愿有一天我的梦能成真。然而,事实上,这并非真正的感伤,只有去东方才能找到真正的忧郁。

读一读奥默·加亚姆写的诗,读到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你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感伤。

我们停留在此的时间极短,

收到的却只是灾难和苦痛。

令人沮丧之事尚未圆满解决,

于是我不得不心怀悲伤而行。

如果我们的生命真如他所言,在不多的光阴里充满着各种痛苦和悲伤,那么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即使牺牲掉所有也要追求涅槃境界。

虽然人生充满诸多无法避免的苦楚,但是,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追求一种更加健康、更加高尚、更加积极的人生境界吗?

人不应为了活着而活着,而应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有些人像塞涅卡一样秉持这样的信念——“人生并不需要目的,人在世间,犹如水中浮萍,只需随波逐流。”而荷马的史诗《奥德修纪》中的尤利西斯却这样说:“要继续奋斗,永远不要停留,生命唯有在不断奋斗中才会闪光;停止拼搏的人生,苍白如一具行尸走肉 !”

歌德在三十而立时感叹到:“时间只能用来计算生命的长度,而生命的宽度则应用它所收获的美好和内涵去衡量。”

生命的本质和价值当以“行动和思想来衡量,而并非依靠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如果你热爱思考,崇尚行动,那么,你的生命一定充满阳光、充满趣味和欢乐。恰如意大利谚语所说:“倘若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居住大型广场,那么,每个人便都能在生活中感受到阳光。”

倘若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会全力以赴;倘若我们从不为鸡毛蒜皮之小事而抓狂;倘若我们在遭遇困境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倘若我们时刻都懂得珍惜身边的幸福,那么,生活中的每一天就都弥足珍贵。

在你身边有多少仆人啊 !

你却毫无察觉。

疾病蹂躏了你的身体,

可前方却有为你遮风挡雨的避难所。

与人类的爱相比,人类本身是一个多么微小的世界啊!

然而这些并不是唯一,

另外一个大的世界依然在为你而运行。——赫伯特

不过,能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恩赐和馈赠的又有几人呢?能够切身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绚丽的又有几人呢?倘若你用爱去交换这个世界,那么,它就一定会不请自来。倘若你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掌控自己的命运,那么,你就会有同样强大的力量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同时,也会有同样强大的力量去战胜人生中的一切苦难和悲伤。

不善待自己,不珍惜机遇,

再回首懊恼自责已无益。

拒绝生活,摒弃光明,

即为虚度年华,

那么,

本该快乐的时光也会充满悲戚。

罗斯金说:这个世界有一种震撼心灵的美感,但是人们却感觉不到。他们总认为他们拥有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丝毫不懂得感激世界的恩赐。他又赞叹道:“但凡圣人都很少强调那些能够直接体现上帝之爱的东西。他们会默默地祈求上帝赐予我们面包、衣物和健康,但是却从不需要我们为上帝的赐予而感恩。他们常常告诫我们要积极思索,却又不直接分给我们肥沃的土地,并且对于享受快乐的义务绝口不提。”他在其他的方面却告诫人们:“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人们,不论是谁,摆在面前的都是两种选择:一种是感激他的赐予,每天都谱出一篇动人的乐章;另一种是漠视他的恩情,只为了一些小事而牢骚满腹、郁郁寡欢。”“回顾过去,白白流失的机会很多。”亨利·泰勒爵士如是说,难道你不这么认为吗?“如果有谁不能完全体会生活的欢乐,”T.勃朗爵士说,“那么他就一定是没有灵魂的躯体。”

圣伯纳德也非常坚信:“除了自己,没有谁能伤害你。你可以遭受伤害,但是问题在于你却从来不承认自己受到伤害,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于人于己都有害而无益。”

一些其他教派的哲人也有过相同的看法。“诸神赐给人类很多力量,这些力量甚至能使人类免遭邪恶的侵袭。如果说人们的本质并未变坏,那么,为何人们的生活会变得如此糟糕?”马可·奥勒留讲道。

爱比克泰德说:“倘若你感觉到某种厄运,那么这原因一定来源于你自身;因为上帝是仁慈的存在,他能让每个人都感到快乐。”

他又说:“无论将来发生了什么,我都非常乐于接受,因为上帝的选择永远比我自己的选择正确。”

他还说:“不要总是埋怨生活的吝啬,生活于我们而言已够宽容。我们不应一味对生活横加指责,而应接受生活的安排……假设你总是觊觎本属于他人的东西,那么你终将会失去很多本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然而,在我们周围,拥有如同圣伯纳德一样宽广胸襟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经历痛苦、忧伤和疾病;甚至,我们还会失去我们爱的人,为他们背负过错,承受他们的冷遇或者无情。现在数一数,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多少个日子是由于愤怒而看不到阳光啊 !

1806年10月14日,黑格尔在耶拿默默地完成了《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初稿,却浑然不觉咫尺之间的战争。

马修·阿诺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建议,他认为我们应从宇宙天体的运转中感悟到某些人生的真谛。

不要震慑于四周的沉默,

亦勿忧烦于眼前的情景,

它们并不需要别人

给它们欢乐、关爱与同情。

我们自己是最重要的存在,

不论上帝怀抱里的其他事物如何,

它们都只是努力去工作,

然后完成你所看到的杰作。

他同时还告诫我们:“不要让心灵中充满恶。”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的人格,这种尊严能让我们像庞贝古城中的石柱一样,既可以傲然独立于世界万物之间,同时又拥有自己的世界。然而很多人都承受不了深刻的痛苦,因为恰如培根所说,一个正常人的心“并不是一座孤岛,与万事万物隔绝,而是与众多大陆板块紧紧相连。”

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利益和周围人的利益分割开来,那么在他们遇到不幸时,我们就不会有任何感觉,甚至冷眼旁观。同理,我们也无法体会他们的幸福。由此,我们失去的将远远超过我们所得到的。无疑,倘若我们常常蜷缩在自私而冰冷的盔甲里,就必然会丧失很多真实的快乐。

很多时候,本质是恶的事物却有着善的外表,本来是善的事物,也有可能被恶的样子掩盖。因此,我们不该“在没有理解逆境本质之前,就全盘否定生活中的逆境,更不能无视逆境中所包含的积极成分”。普鲁塔克说:“快乐和痛苦恰如两枚钉子贯穿于灵魂的始终。”痛苦是危险的警告,是生存不可缺少的因素。倘若感觉系统不能发出关于痛苦的警示,那么忘我的快乐就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转化成灾难,这个定律亘古不变。

不少人都认为,身体中隐藏越深的部位,其敏感度就越强烈。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人体最敏感的部位不是内在的器官,而是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它们就如哨兵一样在为身体“站岗”,时刻戒备随时可能到来的危险。

海尔普斯说:“我们常常说道厄运的根源,然而,究竟什么才是厄运呢?理智的人会认为多经历一些苦痛并非坏事。然而,那也是仅仅就痛苦过后的日子而言。多数人都不会轻易认同苦痛本身会带来什么好处。然而,事实上,很多苦痛本身对我们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经受住了这些考验,我们才会成熟起来。因此说,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如此看来所谓的厄运是根本不存在的。”其实,恰如培根所说:“只有身在山谷之中才能感受到山的伟岸。”亦如卢梭所说:“只有尝试过失败才能真正体会成功的欢乐。”

虽然我们无法拥有一切,但是却可以如同菲力卡亚的十四行诗中所说的那样,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我们的梦想。现在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力量:

神意深刻而至高无上,

其职责就是时刻满足我们所需。

他会倾听众人的祷告,并且帮助人们实现愿望,

尽管他会拒绝那些招摇的索取,

因为他不允许我们骄傲。

还有另外一些人认为我们的所得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常常以为人的一生总是会充满幸福,因为这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

快乐如同悲伤,

会使人感到高尚、沉稳与温和,

感到坚定、清醒与积极。

甚至强大到可以解除那些微不足道的烦恼。

因此,

赞美崇高的、伟大而永垂不朽的思想吧!——德维尔

如果在意念深处,我们不执著于追求幸福,那命运就会给我们另一种恩赐。塞涅卡曾说过:“灾祸也会变成福音,毁灭过后才能带来新生。”赫尔姆霍茨的自然探索之路就是开始于一场疾病。在1841年秋假的时候,赫尔姆霍茨偶染伤寒,于是他的整个假期便只能在医院里度过。不过由于他当时还是学生,因此具备享有免除某些费用的条件。康复之后,他用省下来的钱购买了一台用于实验的显微镜,从此,他开始了探索自然的道路。

卡斯提勒说:“倘若没有意外,萨佛纳罗拉将会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一位好丈夫,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他却绝不会被载入史册;也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虽然有诸多不幸的事情降临在他身上,让他的梦想破灭,让他变得非常忧郁,让他的灵魂承受着最深的痛苦。然而也正是这些痛苦让他得到解脱。原来,他所有的梦想都来自一个女人,他深爱这个女人。因此对他而言,他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想方设法拥有这个女人。可是这个女人的家庭却拒绝了他,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职业,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本人。最后,他看到死神正向他走来,不,对于他来说,那不是死亡,而是永生。”

当然,厄运无处不在,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而且它一直在用各种方式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原始人都相信恶灵的存在,因此会求助神灵来消灾。在希腊人看来,不幸都是源于神对人类的厌恶和嫉妒;还有一些人认为,在世界上,存在着两条圣律,一条是神对人类充满友好,而另一条则是神对人类充满敌意。

承认厄运的存在,我们的行为才能得以自由。只有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我们才能够决定事情的结果是好还是坏。

在爱比克泰德的印象中,朱庇特曾经对人类说道:“假如可以保全你们的身体和财产,我就一定会那样做。但事实是我真的无法做到,因为我已经把我的全部都给了你们。”

对很多人而言,这都是一份神奇的礼物,因此,我们一定得很好地使用它。恰如爱比克泰德所说:“你的灵魂是最珍贵的。那么,你是否能够告诉我,你将如何去保护它呢?你如此睿智,自然不会随意挥霍你认为珍贵的事物。”

此外,即使厄运无法被完全避免,但是你依然具备掌控的能力,譬如你可以掌控生活质量的好与坏、情绪的快乐与痛苦、生活的充实与虚无……爱比克泰德说:“时间能够让受到伤害的人获得痊愈,使智者获得更多智慧。”的确,只要你自己不惧怕厄运,就没有什么能够让你总是遭受厄运。可以说,虽然我们谁也无法预料人生,但是我们却都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人生。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那些“磕磕绊绊”,那些琐碎小事才是真正遮盖住阳光的阴霾,而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悲痛、死亡或者战争。而很多时候,那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烦恼本身是微不足道的,只要大家正确对待它们,就能够及时避免。

试想,倘若生活中少了那些毫无来由的争吵,我们的幸福将会增添多少!尖酸刻薄也好,牢骚满腹也罢,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困境。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应该因为他人的冷嘲热讽、挑三拣四而苦恼。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自寻烦恼、自讨苦吃。我们所承受的痛苦都是缘于自己的过错,有些源于自己的轻率,有些源于自己的无知。更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快乐,而看不到长远的幸福。很多人都在肆意地挥霍着为数不多的时间。拉布吕耶尔曾经说过:“大多数人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给他人制造痛苦。”这也同歌德的观点异曲同工:

常常忧郁的人,不分年龄大小,

刻薄对待他人,就会收获冷漠。

我们常常因陷入对于厄运的担忧而变得非常痛苦,正如同“诺亚常常生活在对于洪水的担忧里,于是痛苦了很多年”。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庸人自扰。其实,大可不必。不妨让自己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全力以赴,不论结果如何,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常听到有人因过度疲劳而崩溃,但是更多的人,却因过度担忧或焦虑而颓废。

消除苦痛的良方在于我们自己,

而我们却去求助上苍。——莎士比亚

当然,这只适用于成熟的人。

也许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童年是非常快乐的。但是对此,我却并不敢苟同。事实上,幼小的孩童也会时常感到焦虑,并且内心非常敏感。成年人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而孩童却往往受到周围人的操纵。莱利作为一个伟大的驯马师,他十分了解他人对孩子的影响。他曾经说,他知道有一个令人讨厌的词能让马的脉搏跳动在一分钟内加快十次。想象一下吧,如果让孩童听到这个词,他们将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爱默生说:“暴风雨般的恐怖情景在家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事实的确如此,训斥孩子会让孩子产生过度焦虑的感觉,严厉的批评更是一种危险。

为了使自己避免不可预料的厄运,我们常常因此招致令人沮丧的烦恼。伊匹库鲁斯说过:“人若总是不满足于眼前的所得,那么不管是什么都难以带给他满足。”我们也常常说:“历尽了艰险终有收获,却很难感到满足”。而塞捏卡也说:“那些超乎我们所需要的,都是累赘。”

我们的烦恼和忧愁,大部分都是自己带来的。它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背负了太多的包袱,因此很难获得进步。正如培根所说:“一个人拖在背后的衣衫越长,那么他用来飞行的翅膀就越短。”在《爱丽丝仙境奇遇记》中,“白衣骑士”在出发时随身带了很多东西,他甚至带上了老鼠夹子,为的是防止夜间受到老鼠的骚扰,还有一个大的蜂箱,他担心会在旅行时遇到蜂群。

赫恩在其著作《铜矿河口之旅》中提到:在旅程进行了几天后,他遇见一群野蛮的印第安人,他们抢走了他携带的大量杂物,而这时,他非但没有感到沮丧,反而感到另一种轻松。需要补充的是,那些野蛮的印第安人还破坏了他用来做试验的仪器。其实,那些被掠去和被破坏的东西对于一个旅行者而言,究竟能有多大的意义呢?不过是一种累赘罢了。

倘若在旅途中真的遇到了很难解决的麻烦,就想想马可·奥勒留的话吧:“不论怎样,一定要坚定这样的信念:你遇到的并非不幸,只要正确对待就会变成好运。”事实上,事情本身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也不值得我们愤怒和懊恼。但是正是由于我们的愤怒和懊恼才使得我们自己倍感痛苦。譬如,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因为一些争执或者没有来由的愤怒而劳心费力。其实,这又何必呢?不妨放宽你的心灵,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倘若他人对你的指责是正确的,那么就欣然接受,并且及时改正;反之,倘若对方只是无故找茬,那就大可不必去理会,亦无须反思你的行为。

此外,倘若真的发生了不幸的事情,一味地悲伤或懊恼又有何用呢?

爱比克泰德说:“若要真正走向死亡,又何必感到悲痛?若要遭受严刑,又何须叹惜?若遭受被流放的命运,何不带着醉人的微笑上路?若将要被投入到监狱中,还要说什么呢?身体的确是可以被控制的,然而思想却始终有自由,谁都无法主宰,宇宙之神宙斯也不例外。”

倘若你感觉不到快乐,根本原因就在你自身。

苏格拉底曾生活在三十多位暴君的统治之下。而爱比克泰德则只是一个身无分文的奴隶,可是他们却用他们的智慧留给了后人无穷的财富 !

他说:“一个人没有可以御寒的衣服,没有可以挡雨的房屋,没有可供享用的资产,没有可供使唤的奴隶,也没有可供统治的城邦,那么如何过日子呢?看啊,上帝派人来告诉你们,这是可以继续的。譬如我,就是这样一无所有。但是我却可以在地板上入睡。少了妻子的管束,也不必担心孩子的成长,不曾享用奢华的宫殿,只拥有天空和大地,还有这个破钟。瞧,我是不是不需要为任何事情而烦恼,也不需要为任何事情而抱怨?我是不是很自由?你们中有谁看到过我想要什么而得不到吗?或者有什么事情让我恐惧吗?我抱怨过上帝或者其他人?我任意指责过谁吗?有谁看见过我一脸愁容的样子?你们所仰慕和畏惧的人,我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但是,很少有人懂得感激生活中的恩赐。这些恩赐因为太过微小而被我们所忽视。可是,米开朗琪罗曾经说过:“细节成就了完美,而完美则不论大小。”平时我们对它们视而不见,那是因为它们常常在我们身边。就我们每个人的真实情况而言,正如佩特先生所说的:“揭下了遮盖真实事物上的那层面纱,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红酒、面包、苹果还是牛奶,这些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它们原本就闪烁着道义的、诗意的光芒,原本就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存在。”

艾萨克·沃尔顿说:“不要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能获得上帝的恩赐,也不要因为这些恩赐看起来很平常,就不去尊重他、歌颂他。上帝赐予我们快乐和欢欣,因此不要忘记感谢上帝的恩赐。试想,如果在生活中,随时能够看到潺潺流淌的小溪、充满快乐的牧场、热烈绽放的花朵和甘洌清澈的泉水,如果是一个盲人,那么他也许会为了获得这些而倾其所有,而这些事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则是很常见的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上帝仁慈的恩赐。”

爱比克泰德告诉我们,幸福不在于获得财富,而在于减少欲望。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恰恰拥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其实,拥有一些欲望也是可以的,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就都可以获得满足,就不至于挤走幸福。

大自然是宽容的,它毫不吝啬地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关于幸福的基本要素。“我们能看见禾苗生长的过程,能观赏花朵绽放的样子,能耕种一片农田,还能闻到泥土的芳香;能读书,能思考,还能为世人献出自己的爱心,还可以为和平诚心祈祷,而这一切都是快乐的源泉。”罗斯金如是说。

杰拉米·泰勒说过:“我曾经被盗贼抢劫过,但是那又怎样呢?他们留给我的是日、月、水、火、妻子和朋友,还有陌生人给我的帮助和同情。我依然能够说话。盗贼虽然抢走了我的财物,但是却无法带走我的微笑、善良和人格……一个人可以拥有如此多的事物,又因此而始终感到快乐,这样的人显然是那些懂得远离乖戾和悲伤的人,他们永远不会丧失这些乐趣。”

爱比克泰德说过:“只要你依然拥有事情可以思考,仍然能够看见星空和日月的样子,依然能享受海洋和大地的宽广,那么你就不会感到孤单和茫然。”

马丁·路德说过:“事实上,世界就是一片华美的天堂。”

格雷格在其著作《生活的奥秘》一书中也说过:“我们作为渺小的个体,还有什么权利要求更多呢?我们拥有最完整的家园,我们想要的一切都得到了应有的满足。所有美好的事情,都让每一个感官享受到了甜美的滋味。我们所拥有的都是最可爱的、最高贵的、最精致的、最华丽的、最和谐的和最甜美的。”“在白天,我们能享受绚丽而灿烂的阳光,在夜晚我们能醉心于曼妙而温柔的月色,那碧波万顷的湖水,那辽阔深沉的海洋、那广阔无垠的森林、那挺拔巍峨的高山。这个世界的一半伫立着‘古老的雪峰’,而在那一半则充满了诱人而旖旎的热带风光。我们可以观赏日出日落,我们可以聆听潮起潮落。我们可以尽情享受这一切,而并不需要付出辛劳的代价。还有什么能比这些事更让人感到愉悦的呢?而我们身体的感官如此敏感,以至于可以迅速地感知周围的一切。”“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事物,我们用以换取感官的快乐,同时也可以满足人性在其他方面的需要。如果你曾经沉浸于年少时的梦想,如果你曾经醉心于思维世界的无限美妙,那么又有谁可以否认我们的智慧和感觉是上帝因为仁慈才慷慨赐予我们的呢?如果你曾经切身体会过来自人间真爱的欢愉和温暖,那么又有谁会不因为上帝赐予我们这些美妙的感觉和幸福而感恩呢?上帝一直在给他的孩子们创造快乐,我们真的想象不出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快乐是无法获得的。”第二辑责任之快乐

上帝啊,万能的神 !

如若世人笃信你,

则这下方的世界

将会是人们栖身之所;

如若人们能像其他万物一样坚定,

那么人间将会是多么幸福的景象。——摘自波伊提乌的《哲学的慰藉》

我们不应忽视自己肩负的责任,当然也不应把这些责任看成是任务,而应时刻铭记,责任是一位充满仁慈和同情心的母亲,她会用她的身体时刻保护我们免遭焦虑和忧愁的搅扰,带领我们走上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也许因为某些原因,你要远离人群的困扰,让自己品尝孤独的滋味。但在多数情况下,你并没有你想象得那样坚强,因此你只能与自私灰暗的生活相伴。而责任却能够让你看到生活的意义、自身的价值,并且还能让你远离烦恼。

然而,怎样才能让生活热情似火、充满生机、远离忧愁、富于情趣呢?

在历史上,很多怀有梦想的人都想要闯出一番事业,但是他们的梦想却最终碎成粉末。“安东尼迷恋美好的爱情,布鲁图追求至高无上的荣耀,恺撒贪于万人俯首的位置。而第一位获得了耻辱,第二位得到了唾弃,最后一位惨遭队友的背叛,没有一个人不是得到毁灭的结局。”事实的确如此,财富可能会给人带来危险,招致麻烦,并且还可能招致嫉妒。不过,财富并不是万恶不赦的,其实,只要你能够合理利用财富,它也能给你带来幸福。

那么,怎样做才能找到理想中的幸福呢?马可·奥勒留说:“用什么来引导人们寻找人生道路呢?唯有哲学。哲学是精神世界的主宰;只有哲学能够让我们控制自己邪恶的意念,只有哲学能够让我们正确看待人生中的痛苦和欢乐;同时让我们明确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当然,这些目的决不能充满欺骗和邪恶,否则,终将毁灭;还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被别人的行为所左右;要接受上帝为你安排的一切;还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死亡,因为人的死亡和其他生命的殒落方式都是相同的。”关于死亡,我认为无论是何种论述,都略显多余。因为事实上,死亡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并非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大。

培根说过:“人类的精神力量是极其强大的,强大到足以战胜死亡带来的恐惧……为了复仇蔑视死亡,为了爱睥睨死亡,为了荣誉期望死亡,为了消除痛苦渴求死亡。”

不要认为我会担心自己的灵魂

会飞向黑暗的死亡之门,

就生命而言,真实的死亡并不足惧,

疾病带给我们的对于死亡的恐惧才最可怕。——奥奥莫·加亚莫

如果能带给别人幸福,能为“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担起责任,那么我们就真的不必因为死亡而恐惧。也许你有很多时间都花费在生活中的琐事上了,这必然使你痛苦。倘若当真如此,那么你将难以获得解脱。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平静地接受一切结果,因为我们的智慧永远比不上上帝。”因此,不妨全力以赴地去做某事吧,并且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去看待最终的结果,如此方能无限接近生命的真谛。

我们虽然不能实现所有的愿望,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更加完美。正如爱比克泰德所说:“你不是赫拉克勒斯,无法完全消除潜藏在别人心中的罪恶;你也不是忒修斯,可以驱走阿提卡的罪愆。但是你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让你的灵魂一尘不染。你虽不能打败斯喀戎和普罗克拉斯塔斯,但是你可以剪除自己心中的恐惧、悲伤、嫉妒、私欲、贪婪、怨恨、放纵、懦弱。想要获得这样的结果,只有祈求上帝的保佑,把你全部的爱给予上帝,听从上帝的旨意,这样你才能让灵魂重生。”

人们总在幻想,如果获得完全的自由,那该会有多么快乐。罗斯金说道,动物比人类更加自由,苍蝇就是“自由的化身”。但无限放纵的生活,并不是真实的幸福,也并非真实的自由。我们要明白,人类一旦放纵自己的感官享乐,就会走向堕落的深渊。事实上,诱惑如同美酒,虽然我们在品尝它的时候感觉到甘甜醇香,但是在杯底却隐藏着痛苦的滋味。酩酊大醉的豪饮,使人难以抗拒并且感到欲壑难填。诱惑大都如此。在不断地重复中累积各种各样的欲望,一旦爆发,你就无法掌控你自己。诱惑只能带来暂时的麻醉,而非真实的快乐。因此抵抗诱惑很艰难;虽然服从于诱惑能给你短暂的满足,但痛苦会接踵而来;在获取一时的解脱之后,无尽的苦恼会继续缠绕你。

抗拒诱惑虽然艰难,但服从诱惑会更痛苦。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就会成为诱惑之下可悲而可怜的牺牲品。如此,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只有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才能换来暂时的解脱。

想要摆脱诱惑,就要学会控制自己。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会很艰难,但是这个过程会随着你的克制而变得容易,同时也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快乐。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双重性格:自控和欲望。在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得上自我控制更让人感到快乐了。

驾驭充满激情的战马远比骑着年迈的耕牛更令人意气风发。在前者的体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飞扬、自由、豪情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在后者身上,我们会感觉到迟缓、呆滞和垂死。控制自己能带给人们最大的成就感。T.勃朗爵士说过:“如果你能主宰自己,你就可以随意使用你的权杖,这样你就无须去羡慕皇帝和神仙的自在。”攀登得越高,就会离天堂越近;若不求上进,就会离天堂越远。

一个人伟大与否与他所拥有的权利和地位是无关的。爱比克泰德说过:“尤里士休斯并不是统治阿戈斯和迈锡尼的国王,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而赫拉克勒斯尽管身无分文、孤单一人,却仍可以驱走邪恶的灵魂,为正义献身。”

哲学家齐纳斯曾经询问皮鲁斯国王关于征服意大利之后的打算。“征服西西里。”“那么在征服西西里之后打算做什么呢?”“征服非洲。”“那么当你征服了整个世界之后还想要做什么呢?”“到那个时候我就可以享受轻松快乐的生活了。”齐纳斯接着问:“那你为什么不从现在起就去享受轻松、快乐的生活呢?”

亚瑟·海尔普斯爵士曾经说过:“从宇宙看去,个人的野心是很渺小的。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与宇宙比起来仍然还是太小,哪怕你是国王、诸侯、酋长,或者是皇帝,那又如何呢?”培根说过:“通往高峰的道路是非常崎岖和险峻的。”“所有的王侯将相,都是悬在天空中的星体,世人常常仰慕,而他们的生命却无法获得永生。”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过一个非常古老的神话。这个神话是这样的:当人死亡之后,他的灵魂需要在人间选择一块土地,这样,来世就能过得更好。充满智慧的尤利西斯为了能够给一个平民找寻到这样一块土地,费了许多力气,因为这块土地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当他最终找到这块土地的时候,他依然非常高兴,因为这时,一路跋涉的艰辛已经慢慢消除了他寻找宝藏的野心。

表面看来,那些王公贵族每天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但是事实上却充满乏味和无聊。尤其是那些规矩不仅耗时,而且费力,并且都是些迂腐保守的教条。

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所罗门说过:“控制自己言行的力量比统治一个城市所需要的力量还要大。”自控,对个人来说是最伟大的国王,它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力量。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获得自控能力。如果你想要锻炼自控能力,就要用理智做统帅,用道义做向导。

只要全力以赴,就不会有失败了。塞涅卡说过:“没有人认为三百费比亚人失败,他们只是被人杀死而已。”只要尽力做事,就会有所获。

因为我是从事商业经营的,所以当我发现有人对商业抱有偏见时,我感到非常震惊,尤其是像亚里士多德那样的大师。他断定:商业“与带有尊严的生活看上去相互矛盾,与我们高雅的精神境界截然相反”。我无法详细地了解古希腊的商业精神,但是如果真的像别人说得那样,那么我们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古希腊的商业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发达。

亚里士多德对于商业的论述充满矛盾。他曾说:“商业存在的意义在于能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同时商业经营活动也有利于人们提高修养。”

在我们的国家,工业制造、商业贸易、农业生产和广大民众日常从事的行业都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责任。而关于这些活动与我们庄严的生活背道而驰的说法,是极其可笑的。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取决于他从事的行业,而是在于他不断追求的精神。由此,卑微的人生中也蕴含着高尚的种子,而那些看起来拥有权势的国王或者贵族也有可能做出让人唾弃的事情。其实,商业经营活动不但与高尚的生活本质相同,而且,当你带着高尚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去经营它的时候,它将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罗斯金对于艺术有这样一段论述,只要我们稍做改动,也同样对生活有所启迪:“无论你是在描绘玫瑰花瓣还是在描绘悬崖深渊,这都不重要。关键是我们在作画的时候心中要怀着崇敬和爱,只要你始终专注于你热爱的工作,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卓越之人。”

他又接着补充道:“虽然我们要学习的东西看似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获得精神力量,同时用这种力量影响他人,并且给他人带来快乐。如果有可能,我们需要用伟大的精神来充实自己的内心,这样,我们就能更顺利地得到我们想要的。”

每当读到古代的英雄故事,我们心中常会产生很多敬意,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却总是无法拥有那样巨大的能量。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奔跑着。在前进的道路上,每个人都要面对斯芬克斯,就如赫拉克勒斯一样,每个人都需要在邪恶和正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像帕里斯一样,我们需要把金苹果给予维纳斯、雅典娜或者赫拉。

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年代的人总是充满各种形式的焦虑,生活艰难,安逸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人们之间的竞争却日益激烈。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安全的某些方面我们的确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个时代充满辛苦,但是,如果没有发展到最后,就绝不意味着失败。如果你常常觉得生活缺乏乐趣,那么原因就在于你不懂得创造乐趣。历史上,从没有哪一个时代的人们会歌颂那些渺小的善举,也从来没有谁会认为那些悠闲的职业高尚。

不要因成功来得太晚而郁郁寡欢,也不要因成功来得太早而暗自窃喜。我们常会因为个人的错误而沮丧。塞涅卡在一封写给别人的信中说道,他妻子有一个女仆叫哈帕斯,她几乎双目失明,但她却不知道自己已经看不见东西了,而抱怨房间实在太暗了。这种可笑的事情不仅会发生在他人身上,也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心态,并且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他们常常这样认为——不是我野心太大,罗马城总要有人住吧。不是我习惯奢侈,而是住在城里时刻需要巨额的花销。

纽曼在一首著名的赞美诗《向导,宽容的指路明灯》中这样写道:

请停下我的脚步,我并无意看远方的风景,

对我而言,踏出一步就已足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找到正确的向导非常重要。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疲惫而失去方向。

宗教对我们而言充满了太多神秘,因此,只有解除思想上的谜团,我们在行动中才能减少困惑。

说得好,固然好;做得好,才更好。

说得好重在言语;做得好在于行动。

说得、做得都好,

一切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一切事情才能得以成功。

克莱安西斯没有愧对人们给他树立的雕像,如今这座雕像仍矗立在阿索斯城中的广场,他曾经说:

请指引我吧,宙斯,我伟大的主。

我愿行走你吩咐我去行走的道路:

我愿听从你的指引。

如果我不遵从你的旨意,我必沦为恶人,因此我定遵从。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那么你可以看一下自己以前都做了些什么,并且想一下自己可以为日后做些什么。

可以这样说,最后的结果不是取决于一时的决定,也不是取决于某一个行为,而是取决于日常的准备。战争的结果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注定了,因此要想让自己具备某种意识,平时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同时还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

我们应该重视细节,因为细节在生活中很重要,从伊索开始,就因为他的存在意义而被无数的哲人多次提及。“只顾大处却不顾细节,这样的城墙是带有瑕疵的。”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古希腊谚语,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库克罗普斯时代。有一个古印度故事是这样说的,阿米对他的儿子说:“摘下树上的苹果,将其切开,看看它的里面有什么。”儿子照做了,并且说:“只有一些苹果种子。”“那么,切开一粒,看看里面有什么。”“什么都没有。”阿米对他的孩子说:“孩子,在你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却会长出一棵大树。”也许我们应该怀疑,在这个世上是否存在真正微小的东西。

无所谓巨大,也无所谓渺小,

万物皆来自于灵魂的召唤;

灵魂随万物而生生不息,

灵魂在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在。——爱默生

所以,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的细节是否足够好。就像爱比克泰德说的那样:“你并不希望具有暴躁的脾气,那么你就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能够除掉这一恶习滋生的土壤,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首先,保持冷静。计算一下,自己有多久没有发怒了。然后告诉自己,发怒并不是解决事情的唯一办法。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过去,每天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发脾气。而现在,却每两天发一次脾气。当你习惯平静的时候,就会每三天发一次脾气或者每四天发一次脾气。这样下去,当你可以忍受住三十天不发脾气时,你就该好好感谢上帝了。保持节制,怒气便会慢慢减少,直到彻底消失。这时你可以说:‘今天没有愤怒,昨天也没有,而且以后两到三个月之内也不会有。并且,当出现了令人振奋的事情时,我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镇定。’这时,你就可以放宽心了,因为你已经获得了你想要的平静。”

爱默生在其著作《论行为》的结尾处插入了一则非常有趣的寓言:一个年轻人来到了梦想中的天堂。众神居高临下,他一人仰望着诸多神灵。他们赐予他许多礼物,并且让他靠近他们的宝座。这时,诸神和他中间突然出现了一幅暴风雪的幻影。在幻觉里,有一大群人围绕着他,并且他必须随时听从这群人的差遣。这群人疯狂地追逐他,他害怕得横冲直撞。不论他如何抵抗,也无法突破他们的包围圈,仍然受他们摆布。而他却渐渐失去了思想和行动的能力,觉得自己要晕过去了。突然,云开雾散了,诸位神仙仍然端坐在宝座之上。

他在另一处还讲道:“一个伟大的人之所以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冷静,是因为他练就了淡定自若、心如止水的本领。”

只要我们这样做,我们就都可以在生活中保持宁静的心态。

马可·奥勒留说道:“人们所向往的都是清净的地方,或者是隐匿起来,要么居住在海边,要么隐藏在山林中。这是人类共同的特性,对于这种生活方式,你一定也想尝试。而事实上,不论你身居何处,是否能肯定自我,这些都完全由你自己的想法所决定。没有什么地方能比自己的灵魂深处更加远离纷扰,更加安静。当你拥有了超脱物外的想法时,你就会达到另一种较高的思想境界,当你回归其中的时候,你就能立刻得到你想要的安宁。”

我们的灵魂深处有一座圣殿。当我们可以控制这座圣殿的时候,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在阿尔弗雷德大帝翻译的波伊提乌的著作《哲学的慰藉》中就有这样一句话:“高尚的人是智慧的化身,智慧的人是善良的化身,善良的人是快乐的化身。”

因此,在真正的生活中,只有生活得有价值并且真实,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如果想善待自己,你就必须将自己的思想储存好,比如高尚的思想、乐观的思想等,有时,还需要储存关于快乐的记忆,以便于承载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望。我们还要让自己免受忧虑和自责的烦扰。因此我们要努力让生活变得平和而纯粹,这样我们就能有效地抵御邪恶的想法,同时遏制自己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要一心向善。

思想是精神的来源。要让罪恶的想法远离我们健康的思想,以防污染了我们原本纯净的灵魂。关于纯粹的生活,罗斯金曾有过精美的论述:“形成于自然界中,如同河水般清净自然。你无法改变你的思想,同样,你也不能洗刷你的思想,只有让它变得纯粹,才能保持心灵的本色。”

苏格拉底曾说,对于那些不公平的人而言,最大的惩罚并非判处他们死刑,亦非鞭笞他们,而是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不公平。也许鲜有人能比苏格拉底更加高尚、更加智慧。关于他的人格,色诺芬给出了十分具体的描述:“在我看来,他对上帝非常虔诚,他从不会违反上帝的旨意;他的内心充满公平,以致他从不会冤枉别人,哪怕在很小的事上,同时他很喜欢帮助别人;他有很多智慧,因此在面对难题的时候,总是能分清黑白;他不需要别人的建议,他相信依靠自己的智慧,完全能够做出理智的判断;他总是能够用道理说服别人,他能很快看出这个人的品性,他也会让那些有错的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同时会诱导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一心向善。他几乎是这个世上最为善良和理性的人。如果有人不同意我的说法,可以把其他人的品性与苏格拉底的人格作彻底的比较之后,再下结论。”

马可·奥勒留用他笔下的人物安托万·庇护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记住他的样子和他的行为,因为他的行为总是富于理性,对于所有事情都能够圆满地完成,并且充满虔诚地对待上帝。因此,请你记住他正直的人格和慈祥的面容。他拒绝虚荣,并且努力去理解难懂的事情。他做事的时候很认真,必须要经过多次思索才去做。他还能包容他人的无端指责,并且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从不慌乱,也从不轻信谣言,始终都是小心翼翼、谨言慎行。他也从不会怨天尤人、巧言令色、疑神疑鬼、胆小怕事。他还非常容易满足,不需要太多的家具、房屋、食物、仆人和服饰。他在平时的生活中十分注重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他对友谊也表现得十分忠诚,并且一直如此。他还提倡自由的言论,同时包容具有分歧的建议。他对于宗教怀有虔诚的信仰,绝不轻信谣言。所有这些品格都应该是我们努力效仿的榜样,只要我们做到这些,我们也能够拥有像他那样令人钦佩的品格。”

拥有这样宁静的心态是一种幸运,是职责给予你的丰富回报。爱比克泰德曾问道:“难道不能带来别的什么吗?难道会有什么事比做慈善的事情带来的回报更大吗?”

事实是,的确没有别的事比做慈善的事能带来更大的回报,正如《约伯记》中所讲,这种“能够看清一切的平常之心”,“是用多少黄金也无法换来的福祉,它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第三辑书籍之欢歌

带着最吸引你的书,躲到安静的角落,

无论屋内,还是屋外。

无论在宁静的树荫下,

还是在嘈杂的街头。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身处何时,

读书都能让我们放松。

一本好书,

胜过黄金满屋。——一首古老的英文歌

19世纪,对于我们来说,最值得庆幸的事情就是能够轻易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书籍对于我们的意义难以言喻。这种意义在达勒姆主教理查德·德伯利的一篇著作《书之爱》中有生动的阐述。他在著作中这样写道:“书籍是我们最好的导师。它时刻引导我们向前,并且从不体罚和嘲笑我们。它也从不刻意打扮,更不需要金钱作为陪衬来抬高自己的价值。当你遇到问题时,它会时刻守候在你旁边,为你解答问题,凡是它知道的,一定会告诉你。当你误解它的时候,它也从不轻易抱怨。即使你的问题多如牛毛,它也从不厌倦。书籍中埋藏着智慧的宝藏,这种宝藏比任何形式的财富都更宝贵,那些我们想要的任何物质,与书籍比起来都太渺小了。无论是谁,不论他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只要敢于承认是幸福和真理、科学和智慧的追求者,甚至是虔诚的教徒,那么他必定是书籍的狂热爱好者。”在过去,书籍就是不可取代的财富,那么现在,书籍的价值岂不是更大?

书籍如同老友,这一点几乎所有喜欢读书的人都深有体会。佩脱拉克曾说过:“我有很多朋友,我们的兴趣爱好都相同。它们虽然国籍不同,年龄各异,并且分别来自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的个性非常好。只要你需要,它们会随叫随到,竭诚为你服务。它们很少麻烦别人,也不会无缘无故生任何事端,但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它们一定毫不犹豫地为你解答。它们中的有些人熟知历史,有些人懂得自然界的奥秘,还有一些人告诉我如何生活以及教导我怎样面对死亡。有一部分人性格十分开朗,和它们在一起,你会感到很快乐;而另一些人性格坚强,能够时刻给你前进的力量,同时它们也会告诉你如何控制欲望,独立自强。简言之,它们会为我们打开快乐和幸福之门,并且指引我们通往科学和艺术的殿堂。它们默默地为我们做一切它们能做到的,但是它们却从不要求劳动的回报,它们仅仅希望在我们简陋的房屋里占据一个宁静的角落,然后在这里平静度日。这些朋友非常开心置身安静的一隅,因为这样就可以远离世界的喧嚣。”

艾萨克·贝诺曾经说过:“有书籍相随,你就不再需要博学的朋友、智慧的顾问、快乐的同伴,也不需要他人的安慰。在读书、思考或是写作过程中,你将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让生活变得色彩斑斓而充满纯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天气,也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只要有书籍,这个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瑟塞对于书籍,更是别有一番眷恋和感伤:

当我远离了孤寂,

那些围绕在我身边的,

放眼看去,

都是深邃而古老的思想。

它们皆为我忠诚的朋友,

我们彻夜畅谈。

爱金说过,“设想一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去呼唤那些已经逝去的伟人那充满智慧的灵魂,并且能与他们畅谈那些有意义的话题,那么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那将会是超越一切的恩赐 !在一个拥有丰富藏书的图书馆中,我们的确拥有这样的运气。我们能知道恺撒和色诺芬的不凡经历,还能聆听他们讲述战争的过程,欣赏西塞罗和德摩斯梯尼用最智慧的言语辩论。我们还可以去聆听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智慧演讲,看到牛顿和欧几里得在一起演示实验的过程。在书籍中,我们还能倾听伟大人物最富有创造力的思想。”

柯里尔曾经说过:“书籍是青年的向导,老者的益友。孤独时,它们给予我们支持;劳累时,它们帮我们卸下重担;沮丧时,它们会给我们安慰;愤怒时,它们安抚我们的情绪。倘若我们对于世人感到厌倦,我们就可以从书籍中寻找甘洌的清泉,让它们滋润我们烦躁的心田。”

约翰·赫塞尔爵士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主要是关于读书的乐趣,当然,这也许不一定是这个故事的主题。

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勤劳的铁匠,他常常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独坐在他的铁砧上,用浑厚的声音朗读一部小说给大家听,大家听得很投入。他朗读的是理查森的著作《帕梅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听众却认真地听完了全部。在故事的结尾部分:幸福的时刻终于来到,男、女主人公历尽艰险终于走到了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知道了这个结局以后,人们群情激昂、欢呼雀跃,甚至拿起教堂的钥匙,冲进牧区的教堂里,敲响钟声。

亨特说过:“喜欢书籍的人能切身感受到作家贝特伦爵士写的《鬼屋》的惊恐;体会巴鲍尔德夫人散文的内蕴;与葛雷一起体会孤独;和罗杰·德卡佛莱爵士先生谈心;与帕森·亚当斯拥抱;令庞斯从你眼前消失;与马可·波罗结伴旅行;和考利一起默默生活;像赫顿那样刻苦;和印彻鲍德夫人一起怜悯众生;还可以像笛福那样孤独、忧郁,并且充满战斗精神。”

卡莱尔曾说过,丰富的藏书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文化形式,人们十分重视这些文化所承载的意义。在古老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眼中,那些镌刻在木石之上的古日耳曼文字,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甚至能够超越自然。有一句阿拉伯谚语这样说道:“智慧的人过一天相当于愚蠢的人过一生。”还有“记载科学的文字甚至比为道义而死的人的鲜血更加珍贵”。自然,这仅仅是哈里发而不是苏丹的个人意志体现。

有时人们或许希望生命可以长一些,这样他们都能了解百年以后的书是什么样子,哪怕是简单的教科书。一百年之前,书籍的价格不但昂贵,而且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同时,很多名著还没有出现,比如萨克雷、司各特、布尔沃·利顿、狄更斯以及特罗洛普等作家的伟大著作,还有那些当代的作家。我们需要提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伟大的天才达尔文。这时,我们会立即想起科学的‘样子’。欧内斯特·勒内说:“这是一个充满欢乐的世纪。”而我则想把它看成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会有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出现,同时也有各种机会来到你身边。这时,我们就会在面对更少的风险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快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