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2 22:21:23

点击下载

作者:李灿东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试读:

前言

2003年,“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全面启用之际,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普遍反映的课本内容多、抓不住重点、理解记忆困难等问题,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策划了“易学助考口袋丛书”,包括中医基础、中医临床、西医基础、西医临床及中药专业在内的主干课程配套用书共29种。该套丛书自出版以来,帮助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的学习要点,提高学习效率,从容应对各种考试,深受大家的喜爱,并多次重印。

随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的历次改版,教学内容屡有调整。该套丛书虽需求不断,但有必要与时俱进,以更好地与新版规划教材匹配。基于此,我们特别邀请“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的编委会专家,紧扣新版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对“易学助考口袋丛书”进行修订,将每门课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点、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重新提炼、浓缩,提纲挈领,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以期继续为广大同学复习应考保驾护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9月绪论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2.熟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知识点归纳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诊法 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诊病 亦称辨病,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做出判断,得出病名的思维过程。

3.辨证 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病位与病性等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病历 又称病案,是对患者的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的翔实记录。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难点解析一、几个概念★★★

1.症状 是指患者对痛苦或不适的自我感受。

2.体征 是指医生运用望、闻、切等方法获得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客观征象。

3.症 症状和体征的统称。也称为病状、病形、病候。

4.病 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与自然、社会的协调统一遭到破坏的异常状态。

5.病名 是对该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做的概括总结与抽象。

6.证 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做的病理性概括,是指机体对致病因素做出的反应状态,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做的结论。

7.证名 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概括成一个诊断名称。

8.证型 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或约定俗成的证。

9.证候 证的外候,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体征。

10.证素 证的要素,包括病位和病性,即任何复杂的证都是由病位、病性要素组成的。二、术语释义★★

因发知受:是根据机体在疾病中所反应的证候特征,确定是寒是热,是风是湿,这种寒、热或风、湿,不是根据气候变化或气温、湿度高低做出判断。

动静统一:一种疾病具有贯穿始终相对稳定的基本病理,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和环境、气候、季节等因素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证候变化。因此,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同时,要注意观察证候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第一章望诊

教学目标(一)全身望诊

1.掌握望神的概念,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望神的重点;了解望神的原理。

2.掌握色与泽的意义;常色和病色、主色与客色、善色与恶色的概念及特点;五色主病的临床意义。熟悉望色的概念;望色十法的内容。了解望面色的原理;面部脏腑分候的理论。

3.熟悉望形、望态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了解望形、望态诊病的原理。(二)局部望诊

1.熟悉头面、五官、颈项、皮肤的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2.了解躯体、四肢、二阴的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三)舌诊

1.了解舌的形态结构。熟悉舌诊的原理。

2.掌握舌诊的方法。熟悉舌诊的注意事项。

3.掌握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意义。了解舌象的生理变异。

4.掌握病理舌象(舌质、舌苔)的特征和临床意义。熟悉望舌下络脉的内容;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5.熟悉舌的神气(有神、无神)、胃气(有胃气、无胃气)的特征和临床意义;舌质、舌苔综合分析的原则、临床意义。了解舌象的动态分析;舌诊的临床意义。(四)望小儿指纹

1.熟悉望小儿指纹的概念;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2.了解望小儿指纹诊病的原理。

3.掌握正常小儿指纹的表现;常见病理小儿指纹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五)望排出物

熟悉痰、涕、呕吐物的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了解涎、唾的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知识点归纳一、全身望诊(神、色、形、态)(一)望神★★★1.望神的重点(1)两目 目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地,因而两目最易传神。(2)面色 人体面部皮肤的色泽,亦是神气外现的重要征象。(3)神情 是指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的综合体现,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4)体态 人体的形体动态,也是反映神之盛衰的主要标志之一。形体的强弱胖瘦、动态的自如与否,均与脏腑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2.神的判断(表1-1,表1-2)表1-1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鉴别表续表表1-2 神乱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二)望色★★★

1.望色、泽的意义 色指皮肤颜色,可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泽指皮肤光泽,是脏腑精气盛衰的表现。

2.面部分候脏腑(1)《灵枢·五色》对面部的不同部位进行命名,分别配属不同脏腑,多用于内伤杂病(表1-3)。表1-3 《灵枢·五色》面部名称及所候脏腑(2)《素问·刺热》以面部分候五脏,其对应关系为: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颏部候肾(图1-1)。多用于外感热病。

3.常色 是指人体健康时面部皮肤的色泽。(1)主色 个人生来所有、一生基本不变的肤色,属于个体肤色特征。(2)客色 因季节、气候、昼夜等外界因素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的肤色。图1-1 面部脏腑分属图

4.病色 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1)善色 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多见于新病、轻病,预后较好。(2)恶色 凡五色晦暗枯槁者为恶色。说明脏腑精气已衰,多见于久病、重病,预后不良。

5.五色主病(1)青色(表1-4)表1-4 望青色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2)赤色(表1-5)表1-5 望赤色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3)黄色(表1-6)表1-6 望黄色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4)白色(表1-7)表1-7 望白色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5)黑色(表1-8)表1-8 望黑色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

附:望色十法

浮沉分表里——浮(表),沉(里)

清浊审阴阳——清(阳),浊(阴)

微甚别虚实——微(虚),甚(实)

散抟辨新久——散(新),抟(久)

泽夭测成败——泽(精气未衰),夭(精气已衰)(三)望形体(表1-9)★★★表1-9 望形体、体质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续表(四)望姿态(表1-10)★★★表1-10 望姿态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续表续表二、局部望诊(一)望头面★★★1.头形、动态(表1-11)表1-11 望头形、动态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续表2.囟门(表1-12)表1-12 望囟门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3.头发(表1-13)表1-13 望头发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续表4.面形(表1-14)表1-14 望面形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二)望五官1.目色(表1-15)表1-15 望目色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2.目形(表1-16)表1-16 望目形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续表3.目态(表1-17)表1-17 望目态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4.耳(表1-18)表1-18 望耳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续表5.鼻(表1-19)表1-19 望鼻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续表6.口(表1-20)表1-20 望口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续表7.唇(表1-21)表1-21 望唇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8.齿龈(表1-22)表1-22 望齿龈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9.咽喉(表1-23)表1-23 望咽喉特征及临床意义归纳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