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2 09:32:09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廖峥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

“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试读:

和平发展研究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中的一支新军。研究所主要围绕世界政经格局、国家发展战略、大国关系等领域的新趋势、新变化、新挑战,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突出形势、战略和对策研究。研究所立足国情、放眼世界,致力于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努力打造一流研究成果,服务国家,回馈社会。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前主任委员、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任研究所名誉所长。前言“一带一路”:中国打开世界的新方式“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国家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倡议提出以来,赞美、喝彩之声有之,质疑、反对之声有之。三年来,中国已经与几十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了与多个国家发展计划的对接,有关项目快速推进,收获超过预期。与此同时,部分支点国家疑虑上升,主要发达国家冷眼旁观,各种地缘政治经济阻力仍在。“一带一路”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中国梦如何才能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相通相接?中国如何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其他志同道合者一起前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新智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厘清“一带一路”的定位,增进世人对它的了解,仍是理论研究工作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一带一路”致力于解决制约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改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动能转换期,增速放缓,缺乏后劲。北美、欧洲和东亚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近年来经济增长全面放缓;发展中经济体保持了较快增长,但缺乏质量和溢出效应,对改善国内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当前技术创新日新月异,3D、AI等前沿技术正在加快转化为生产力,但是还没有出现像“蒸汽革命”“电子革命”“信息革命”那样对产业和生产方式带来全面变革的代际技术革命、具有全局性带动作用的技术创新,或者技术集群式创新还有待爆发。总之,做大全球经济红利这个蛋糕越来越难。“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涉及人口约44亿,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约为22万亿美元,占全球的30%。沿线以新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主体,两端是欧洲和中国。一边是全球经济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的一体化组织;一边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强劲、贡献率最大的引擎。如果两端携手发力带动中间,则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发展带,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不可估量的巨大动能、增量。

当前全球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加剧,严重影响到全球化的顺利推进和转型。一方面,全球化大大推动了经济增长,带动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世界经济,使广大人民从经济一体化中受益,积极成果有目共睹。但是另一方面,全球南北差距继续拉大,财富和权力更加集中。蛋糕越做越大,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分到的越来越少。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和投资增速下降,蛋糕的增量逐渐缩小,矛盾更加突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亚欧大陆腹地,长期被边缘化,发展滞后,部分地区甚至还处在战乱状态,基本安全得不到保障,民生极度落后,全球化红利享受更少。“一带一路”致力于将这些地区带入世界经济大循环,让它们从参与中获得能量,通过自身发展贡献增量,同时也能分享到更多增长的蛋糕,无疑是对缓解南北差距和世界发展不平衡的巨大贡献。

当前逆全球化潮流四处涌动,为未来增长投下浓重阴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艰难复苏过程,近期开始显露出转暖迹象。但是,政治周期却在经历阵痛,长期积压的一些矛盾接连爆发。先是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代表性国家出现社会动荡,经济下滑;后有英国退欧,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政治极化,要么偏保守色彩的领导人正式登台,要么保守主义势力在国内权力斗争中兴风作浪。受国内政治因素制约,许多国家目光内转,对待自由贸易、跨境投资、移民的态度日趋保守。另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要么进入增速换挡新常态,要么陷入增长瓶颈。在现有发展格局内,跨境垂直分工和产业链创造价值能力下降,利润越来越薄,达到某种“饱和”状态,需要转换增长方式。“一带一路”提供中国资源与地区分享,利用中国广阔市场、充裕资金、先进技术、优势产能致力打造国际分工、产能合作新模式,致力于价值链创新。同时提供中国经验,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务实的态度、大胆的实践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用做大增量为结构调整争取时间和空间。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注重改进分配方式,兼顾公平和效率,致力于用能够带来实际好处的国际经济合作实践缓解部分地区、部分群体对全球化的疑虑。“一带一路”立足于应对复杂地缘政治经济挑战,为区域一体化探索中国路径

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这个多极化又有新特点,持续了两个世纪的西方主要工业国构成的多极格局即将被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共同构成的多极化格局打破。未来10至20年内,世界前10大经济体,传统工业强国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各占半壁江山。其中,中美两家的经济规模将不相上下,且远远领先于第二梯队,即多极化大格局下又形成一个两强小格局: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格局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过。权势转移势必进一步催化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发达世界与发展中世界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形势持续紧张,热点此起彼伏,区域国家间政治互信大幅下挫,军备竞赛势头愈演愈烈。东亚繁荣赖以持续的和平稳定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域外大国和周边主要国家因循传统思维,不断巩固政治安全同盟体系,加强防范、遏制中国发展。中国如何崛起成为影响区域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变量。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一方面需要底线思维,适度发展国防力量,以实力守护和平;另一方面又需要探索打破“修昔底德”陷阱的新路径。“一带一路”倡议选择的发展方向、提出的合作理念、制订的行动计划、展开的具体实践,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发展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避免走传统的国强必霸、争霸必战老路的决心和意愿。

中国所处的亚洲、东亚,有其独特地缘环境。亚洲是一片旧世界,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古文明都孕育、诞生在这里;亚洲又是一片新世界,现在亚洲有48个国家,其中大部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成立(独立)的,国家年轻、独立性差(依附性强)、邻居多、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多、发展条件差异大,是亚洲政治的几个特点。新亚洲的产生是反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斗争的成果,但是亚洲的国界许多是当年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遗产。各国获得独立后,宗主国遗留的划界悬案由新国家继承,带来了无穷后患和纷争。亚洲的地缘特点,既是劣势也是优势。中国周边有14个邻国,仍然有部分陆海疆界悬而未决,对地缘条件的先天局限、对历史遗留的领土主权纠纷之复杂,体会最深。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要探索变先天地缘条件劣势为优势的方案。邻居既然产生,是搬不走、抹不掉的。亚洲总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将近北美洲的两倍,但是去掉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也就比北美洲大不了多少。这里面挤住着40多个国家,而北美洲只有3个国家。全球化时代,地理的阻隔减少,人口却在增多,亚洲大家庭更显拥挤。亚洲不像北美大陆有两大洋在侧,拥有孤立自守的先天条件、可进可退的调整余地。历史和现实都明白告诉我们,东亚、亚洲国家山水相依、首尾相触、难分彼此,中国的恶劣气候条件可以轻易影响到朝、韩、蒙、俄、日,日本的核灾难可以瞬间传递到中、俄、韩、朝,甚至东盟,大家唇齿相依。如果相向为仇,以怨结怨,世世循环,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欧洲人口、国家众多,先天条件与亚洲差不多,就因为矛盾没处理好,打了两次世界大战,教训极其惨痛。现在亚洲有些国家喜欢依附域外势力,谋求扩大自己在地区的利益,历史和现实同样给了我们很多教训。域外势力虽盛极一时,但潮来潮去,终是过客。远的不论,近有乌克兰的例子足以为戒。相反,如果区域国家能够放下成见,致力于团结合作、相互促进,那么拥挤的空间、广大的人群反而可以为彼此提供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区域国家的独立自由来之不易,东亚已经共同创造出和平繁荣局面,各国宜登高望远,倍加珍惜。

区域一体化是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条件下,各区域整合自身优势,实现资源优化和利益最大化的适当选择。当前世界三大快速发展板块为北美、欧洲、东亚。欧盟已是高度一体化组织,北美有自由贸易协定,一体化程度也比较高,只有东亚和亚洲,除东盟这个局部的一体化比较成熟以外,其他主要次区域和大国之间,一体化水平均相对落后。中韩自贸区刚起步,就遇到朝核危机、“萨德”入韩带来的地缘政治强冲击。中日韩三国自贸区进展更显缓慢。中日之间围绕RCEP发展方向又出现了重重矛盾。放眼全亚洲,一体化更是无从谈起。亚洲内部的经济循环圈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亚洲从来不是一个经济、文化或者政治概念,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东亚经济圈长期依附美国,处于以美国为核心的垂直分工链下端,技术上高度依赖美国,出口主要面向北美和欧洲,出口换来的外汇主要投资美国证券市场,为美国经济融资。近年来,东亚内部贸易投资增长很快,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区域内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逐步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经贸圈。这体现出区域一体化其实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但是,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格局一直由域外大国主导,域内大国政治互信下降,严重影响一体化进程。在域外大国干预主导下,泛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等合作区块概念层出不穷,都包含着离间东亚大国,拉一方、推一方,打破亚洲内在连接机理的意图在内。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希望以最大的包容性,将这些相互竞争、相互重叠的一体化议程联系起来,寻找最大公约数,顺应客观规律要求,在真正的区域一体化道路上扎扎实实做些工作,尽早实现区域经济力量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还原“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这一本来面目,实现区域内各国利益最大化,为东亚的持久和平和繁荣创造坚实基础。“一带一路”着眼于实践新的发展与合作理念,为开辟新的人类发展道路贡献中国智慧“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新模式。它不同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时代,开发方将被开发方当成原料来源和产品出口市场,从而具有掠夺和经济剥削性质的模式;不同于中心国家垄断先进技术,掌握规则制定权条件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所谓自由竞争的市场化模式;不同于新自由主义原则指导下附加各种社会政治改革条件的发展援助模式。它是一种包容各种发展方式和水平,照顾各方舒适度的全新模式。它没有强加于人的政治经济条件,不追求以优势地位谋求更多合作主导权,甚至不强加硬性的合作机制,而是先发现双方的合作兴趣点、利益共同点,找到双方都舒适的方式展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中国作为发展比较快的一方,愿意提供广阔市场、充裕资金、先进技术、优势产能,帮助其他国家一起发展,欢迎它们分享中国快速发展新成果,搭便车,赶大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差别巨大,有新加坡、卡塔尔、澳大利亚这样高度繁荣的发达国家,也有阿富汗这样仍处于战乱动荡之中的积贫积弱国家,两极之外,大多数国家发展水平不算高。“一带一路”建设要穿越亚欧大陆腹地,这里处于文明交汇地带,政治、经济、宗教、种族矛盾错综复杂,国家政权统治基础薄弱,治理状况复杂,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文化传统独特而相互差异巨大,大多缺乏建设现代市场经济所依赖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经济基础。“一带一路”的主要干线上布满地缘陷阱,存在各种政治风险、安全风险、政策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管理风险。这里曾被称为“帝国的坟场”“破碎的边缘”。一旦大国争霸,这里往往成为争夺的要冲。热战时是屠戮的战场,冷战时是对峙的前哨。征战多,建设少。“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通过这一地带,势必面临重大挑战。中国做出了选择,就不会回避挑战。中国有挑战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信心和耐心。中国以自身的发展经验为启示,倡导因地施策,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合作与发展战略,立足于通过新的方式解决当地的发展问题。中国相信,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盼望政治稳定、经济增长、社会繁荣、人民幸福,只要引导得法,启发得当,措施得力,资源有保障,这些地区同样能够实现发展,展翅腾飞。古代丝绸之路曾经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中国愿意以自身努力唤醒古丝绸之路的合作共赢精神,传承古代文明的智慧,造福地区和世界。“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凯恩斯主义、自由竞争理论、比较优势原理、发展经济学等在其他地区取得一定成效的增长理论、发展理念,难以应对这些地区和国家面临的国内发展落后、国际竞争力缺乏的问题,西方国家奉为圭臬的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也没有给本地区带来和平和稳定。它们搭不上经济全球化的班车,贫穷、战乱应运而生,不但自身陷入了恶性循环,而且影响到周边、地区以及全球的地缘政治稳定,威胁人类和平前景。中国以一种新的合作开发形式介入,为解决地区问题开辟了新道路。中国提出的合作发展模式没有任何一本现成教科书可资指导。中国不谋求输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打破条条框框,先行先试,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积累收获,总结经验,再实践,再总结,逐步形成新的认识和合作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中国不排斥任何行之有效的思想与方案。“一带一路”建设依托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合作发展指导原则,离不开发达国家推动国际经济开发与合作的先进经验,遵循的是国际上成功的实践和大家共同认可的准则。同时,中国也看到既有指导思想、原则、规则和经验存在的不足,中国需要从自身几千年文明史,近代以来摆脱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史,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吸收智慧,启迪来者。通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辟出合作发展新道路,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中国智慧。结语“一带一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欧洲有评论家认为,21世纪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足够想象力提出这样的构想,同时也有人怀疑它是不是“大撒钱”,会不会重蹈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在亚欧大陆扩张吸收“边缘地带”归于失败的覆辙。其实,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世上的路是走出来的。事实胜于一切雄辩。近3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已经超过500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先后和沿线国家签订了近50份政府之间的合作协议,以及70多份与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在内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议。经过共商,正推动共建一批标志性的合作工程,如印尼的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国和老挝之间的中老铁路,还有一批港口和其他设施等。正如一位亚洲国家深度参与人士所言,“一带一路”好不好,应该去问当地人民的感受,而不是远隔重洋的分析家。“一带一路”有没有意义,应当亲自去看看建设中的港口、产业园区、油气管线,看看来来往往的中欧班列。

当然,“一带一路”还仅仅是一个雏形,更多的是有待实现的愿景。“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随着“一带一路”快速推进,伴随而来的将是更多更大的挑战。“一带一路”快速推进,三年时光转瞬而逝。对于研究工作者来说,这三年也是认识不断深化、追赶飞奔现实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的主旨是围绕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问题开展形势和政策研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新一届党中央做出的战略抉择。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践行和平发展理念的理想平台就是“一带一路”。希望通过组织实施“一带一路”相关课题研究,把中央关于和平发展、关于如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如何打造以经贸为基轴的国际关系新纽带等一系列新构想、新思维贯彻进去,推动和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不断走向深入。“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是改变世界。”“一带一路”要实现它的愿景和承诺,关键还是靠实践,需要中国与信念相通、志同道合者一起努力,靠千千万万人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各显其能,各展其才,只争朝夕,加油干。相信历史会给出中国期待的答卷。

各章撰写者如后:第一章,周强武(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主任);第二章,毕吉耀等[课题组负责人:毕吉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课题组成员:张哲人、季剑军、李慰、苑生龙];第三章,毕吉耀等(课题组负责人:毕吉耀,课题组成员:张哲人、李大伟、杜琼、金瑞庭);第四章,石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第五章,马加力等[课题组负责人:马加力(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成员:毛继唐、李帅、戴磊、宋清润、张伟玉];第六章,李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是为序。廖峥嵘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17年4月25日第一部分专题篇第一章“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融资平台一 “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这两个倡议合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政治形势深刻变化、应对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一)应对深刻变化的全球经济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复杂的变化,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政治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潜力巨大。据IMF统计,发达经济体GDP增长平均值从2001~2007年的2.25%下降至2008~2014年的1.3%。世界经济中心从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太平洋沿岸,新兴经济体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和新兴经济体国际地位的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模式也迫切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而“一带一路”倡议则刚好为各经济体、各区域提供了这一合作平台,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利于中国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突破发达国家在经济贸易上的围追堵截,更深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逐渐增强提供公共品的能力,增强自身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预计,亚洲地区名义GDP约为41.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为31.8%。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亚太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投融资缺口巨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已开始掣肘亚太地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平衡增长。据世界银行(以下称世行)测算,东亚每年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高达6000亿美元,南亚在未来10年也有巨额的基建投资需求。亚行数据也表明,2010~2020年,亚洲需要至少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金才能支撑目前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这就意味着每年需要7300亿美元。目前,世行和亚行投入亚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仅为每年100亿美元左右,远远无法满足区域内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需求。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域互联互通。而基础设施建设又能发挥显著的“乘数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外溢效应。(三)构建中国开放与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逐渐凸显,发展速度有所下降,正式告别了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改革和调整,既要实现量的增长,又要实现质的提升。这要求我们积极统筹国内国际两大资源和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和增长点。而在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利用有利的制度、区位等因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获得了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完善,也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发展空间、释放经济活力。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是应对我国周边不稳定因素,维护我国经济安全,践行和平外交理念,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现实需要。二 “一带—路”倡议的基本内涵(一)“一带一路”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从地理位置上看,“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考虑到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一带一路”建设主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为主要内容。“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五通”,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将不同资源禀赋、经济结构、政治基础的国家凝聚起来,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使沿线国家认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致力于创建和谐发展环境,从而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在“五通”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三)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四)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三 “一带一路”与相关融资平台(一)“一带一路”与亚投行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与印尼总统会谈以及出席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等多个场合提出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倡议。之后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亚投行于201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多边开发机构,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宗旨是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和互联互通。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分别是2013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10月份在印尼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目的是通过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

亚投行初始法定股本为1000亿美元,分为实缴股本和待缴股本,比例为2∶8,实缴股本200亿美元,分5次缴清,每次缴纳20%。因此,亚投行在初期供资能力有限,应构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提升自身的融资和供资能力,更好地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进一步促进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参照现有多边开发机构的做法及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亚投行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提高投融资能力。(1)获得3A评级,降低融资成本

信用评级越高,亚投行在金融市场上融资的成本就越低。AAA是最高信用评级。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都是AAA评级。影响评级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盈利能力、风险管理水平、机构运营能力等内部因素,还包括国际金融市场环境、股东国支持力度等外部因素。这就需要亚投行各成员国形成合力,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合作,提高自身的风险管控水平等;另一方面,主动与标普、惠誉和穆迪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接触,积极向其介绍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宗旨、核心理念、治理结构、运营方式等,让这些评级机构对两个新的多边开发机构有正确而全面的了解,为最终得到公正的、高级别的信用评级奠定坚实基础,以便降低融资成本,从金融市场上筹集到更多资金,增强与其他多边开发机构的竞争力。随着亚投行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在获得合理的信用评级后,亚投行的融资能力和供资能力都会进一步增强。

此外,作为全球唯一一个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在获得较好评级的基础上,还要不断进行能力建设,形成一定的贷款规模,真正在基础设施领域发挥引领作用。(2)加强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MDBs)的合作

目前,亚洲地区乃至全球基础设施投融资缺口十分巨大。目前,无论是世行还是亚行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提供、满足亚洲这种巨大的投融资需求。为了缓解这种巨大的投融资需求,新、老多边开发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为此,亚投行应与现有多边开发机构携手合作,进一步整合既有资源,更好发挥协同效应。亚投行在以单独进行投资为主要投资模式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联合融资、平行融资等作为补充,尤其是在亚投行运行初期,在人员、政策等还未充分成熟的情况下,可采用联合融资等模式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以更好满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需求,从而更好促进亚洲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3)撬动私营部门资金

亚洲地区基础设施融资缺口巨大,亚投行法定股本为1000亿美元,新成立的新开发银行(也称为金砖银行)法定股本也为1000亿美元,即便这两个新多边开发机构加在一起也无法充分满足这种融资需求,因此需要动员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亚太区域私营部门拥有大量资金。目前,亚太区域有总额高达35万亿美元的私营资产,但私营部门投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资金规模仍非常有限,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因此,亚投行可引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下称PPP)模式,并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连接私营部门的一个桥梁,为私营部门设计一些银行可提供担保的项目,或通过与私营部门联合投资项目的方式,进一步帮助私营部门提升其能力建设,特别是与公共部门的协作能力,动员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私营部门都积极参与到亚洲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中来。私营部门资金将成为亚投行投资亚洲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的―个重要资金来源。不少多边开发机构已经开始重视私营部门的作用,并加大PPP模式的使用。以亚行为例,2015年亚行私营部门批准的新融资及投资总额达到创纪录的26亿美元,同比增长37%,较2013年增长62%。这一大幅增长使得亚行私营部门投资项目规模增至80亿美元以上,同时,亚行还继续在本地区大力建设更多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公私合作(PPP)项目。因此,亚投行可借鉴既有多边开发机构动员私营部门资金的有益经验,充分撬动私营部门的资金,以更好地为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服务。(4)设立特别基金和信托基金

为了更好地构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和供资能力,亚投行可设立特别基金和信托基金。亚投行应充分鼓励其成员国出资设立特别基金或信托基金,以更好用于支持欠发达成员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准备。与一些现有的多边开发机构不同,亚投行并没有设立软贷款供给窗口(soft loan window)。因此,亚投行需要设立项目准备特别基金和信托基金,在一些低收入国家能力建设、项目合作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目前,中国政府已表明,除按期缴纳股本金外,还将向亚投行即将设立的项目准备特别基金出资5000万美元,也支持亚投行设立特别信托基金。此外,韩国政府也愿意给予亚投行特别基金支持。亚投行应积极动员更多的成员慷慨支持特别基金和信托基金,并充分利用好这些资金资源,更好地帮助欠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2.亚投行和“一带一路”以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交集

从概念上看,亚投行与“一带一路”有明显区别,亚投行是一个新的多边开发银行,是国际机构,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而“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一项发展战略。此外,亚投行主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而“一带一路”的内容则更为广泛,除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外,还涵盖了政策、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内容。

但亚投行与“一带一路”也有交集。亚投行的一部分创始成员与“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是重合的,而且“一带一路”其中一部分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基础设施的发展和互联互通,这一点与亚投行的目标是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是,亚投行不是专门为“一带一路”服务的,也不是“一带一路”的提款机和钱袋子,但亚投行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同时也支持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亚投行不单纯是为中国“―带一路”战略涉及的国家服务,而是为亚洲所有国家服务。因此,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既有各自的属性,也有交叉,亚投行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支持“一带一路”建设。(1)资金支持

亚投行可给予“一带一路”资金支持。亚投行的部分成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合,因此,亚投行可向这些国家提供基础设施项目贷款。通过构建多元融资平台,亚投行可以在—定程度上弥补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资金不足的困扰,可以更好地满足部分亚洲地区的资金需求,这其中就包括“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基础设施的长期性融资需求,引导私营部门资金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通信、能源、环保、农业等基础设施领域流动,缓解制约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从而更好地促进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进而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亚投行的宗旨是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发展,这与“―带―路”中的“五通”之―的设施联通目标高度吻合。亚投行既是对目前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求缺口巨大的国际发展融资体系的有力补充,也有利于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助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现设施联通目标。(2)项目引导

亚投行主要聚焦于亚洲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其中也包括“一带一路”部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的部分成员国及“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亚投行可通过项目引导,给予这些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应有的支持与投入,助推发展中国家普及互联网,消除数字鸿沟,打破信息壁垒。

二是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亚投行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给予“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在道路、桥梁、水运、港口、航空等交通领域的项目以重点投入和相应支持。亚投行尤其可以支持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支持泛亚铁路项目等。

三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进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这些国家的输变电尤其是电网建设与升级改造,同时也帮助这些国家发展清洁能源,投资风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基础设施项目。

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应较为落后,亚投行可投资这些国家的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垃圾处理以及供暖制冷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促进这些城市的发展。

五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的重点投资领域也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也有利于带动“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亚投行通过在信息、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物流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相关项目,可以更好地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促进这些国家相互之间的相互联通,打破各国之间往来的屏障,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使亚洲区域的经济血脉更加畅通,为亚洲区域构建更加广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型区域经济提供必要条件。(3)分享项目储备库

为了更好地促进亚洲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亚投行应建立并不断扩充、丰富和完善项目储备库。同时,亚投行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分享项目储备库,通过与这些国家不断沟通联系,亚投行可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库,并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分享这些项目,实现亚投行项目储备库与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有关项目规划的对接,从而为这些国家的基础施设建设奠定坚实基础。(4)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亚投行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的国内相关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充分沟通,有关国家的国内相关机构可以参与到一些基础设施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来,与亚投行合力推进有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比如,一些国家的开发机构在融资、项目运作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亚投行通过与这些机构合作,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经验,通过明确分工,最终实现互联共赢,完善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二)丝路基金1.丝路基金概况

丝路基金由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于2014年12月29日在北京成立。丝路基金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重点致力于为“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和双边多边互联互通提供融资支持,与境内外企业、金融机构一道,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公司治理方面,丝路基金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按市场化方式引入各类专业人才,致力于建立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股权结构方面,丝路基金的资金规模为400亿美元,实际注入资金分批到位。首期资金100亿美元为注册资本。其中,外汇储备(通过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赛里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出资65亿美元、15亿美元、15亿美元和5亿美元。2.功能定位

丝路基金定位于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通过以股权投资为主的多种投融资方式,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投资于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领域,重点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先投向“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的项目,确保中长期财务可持续和合理的投资回报。经营范围为:进行股权、债权、基金、贷款等投资,不进行二次结汇;可与国际开发机构、金融机构等发起设立共同投资基金;可进行资产受托管理、对外委托投资,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业务。3.投资管理

丝路基金的投资领域有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国际产能合作、金融合作等,以境外外币投资、股权投资为主,着力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强调对外投资中的中国元素,努力树立“中国制造”的国际名片。投资原则方面,一是对接原则,丝路基金投资将优先支持“一带一路”框架内互联互通需要,注重与投资所在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和规划相衔接;二是市场化原则,丝路基金投资于有效益的项目,以实现中长期合理的投资回报;三是合作原则,重视与国内机构和投资国当地机构合作投资,与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维护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四是开放原则,即丝路基金和子基金层面对外开放,欢迎有共同理念的投资者加入。

项目筛选方面,丝路基金注重与产业资本合作,在项目层面进行联合投资,优先支持对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具有强大带动效应的项目。作为财务投资者,丝路基金一般不寻求对被投资企业的控股权。

项目储备方面,丝路基金通过投资对象自荐、其他机构推荐及公司自行跟踪等多种方式寻找投资机会,已建立了项目储备库,纳入备选的项目涉及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能合作、金融合作等多个行业,区域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区。

投资类型方面,丝路基金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以股权投资为主,可进行债权、基金、贷款等投资,也可与国际开发机构、境内外金融机构等发起设立共同投资基金,进行资产受托管理、对外委托投资等。

投资领域方面,丝路基金投资于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能合作、金融合作等领域,丝路基金遵循投资所在国家和地区法律要求,遵循国际标准和准则。基础设施方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互联互通网络。资源开发方面,加大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领域多层次互动,形成能源资源广泛合作。产能合作方面,推动我国优势产能与国外需求相结合,助力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金融合作方面,完善投融资合作框架,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4.“一带一路”建设与丝路基金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应有之义。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有非常强的外部效应,为整个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对各国意义重大,丝路基金承担着这样的使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问题是股权投资不足,企业负担重,而丝路基金恰恰定位于做股权投资,事实上丝路基金是通过中长期股权投资提供资本金的支持,支持企业对项目的掌控能力和后续的经营管理。其次,丝路基金致力于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随着国际产能合作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优势企业将产能转移出去,这不仅有利于全球价值链再造,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高端产业合作,促进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国际产能合作的项目也是丝路基金的重点投资方向。再次,丝路基金投资的特点,一是以境外投资为主;二是以股权投资和直接投资为主;三是不追求做大股东;四是遵循市场原则。最后,目前,丝路基金已完成了巴基斯坦卡罗特水电站、意大利倍耐力轮胎和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等多笔投资项目。短期内丝路基金投资项目以成立子基金参与项目投资为主,待条件成熟,或将考虑接纳合作伙伴进入母基金。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也已列入丝路基金项目库,是其积极投资的项目。(三)“一带一路”与新开发银行1.新开发银行概况

2012年,在新德里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期间,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探讨了建立一个新的开发银行的可能性,以为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筹集资金,并作为对现有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促进全球增长和发展的补充。随后在2013年德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期间,宣布了关于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决定。2014年,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领导人签署协议,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即“新开发银行”。2015年7月21日,新开发银行正式开业。目前,新开发银行管理层正在各成员国的大力支持下,围绕银行的启动运营开展工作,包括设计组织架构、制定业务政策、开展项目准备等。(1)宗旨和职能

根据新开发银行章程,银行应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动员资源,作为现有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的补充,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为履行其宗旨,银行应通过贷款、担保、股权投资和其他金融工具为公共或者私人项目提供支持。银行还应与国际组织和其他金融实体开展合作,并为银行支持的项目提供技术援助。(2)成员资格、投票、资本和股份

银行的创始成员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根据新开发银行协定条款的规定,银行的成员资格应向联合国成员开放,并对借款成员和非借款成员开放。新开发银行的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初始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应在创始成员间平均分配。初始认缴资本应分为实缴股本和待缴股本。实缴股本的总面值应为100亿美元,待缴股本的总面值应为400亿美元。新开发银行的初始法定资本分为100万股,每股面值为10万美元,由成员国按规定进行认购,各成员的投票权应等于其在银行股本中的认缴股份。(3)业务方式

新开发银行可在任何借款成员国参与公共或私人项目,包括公共-私人部门伙伴项目,通过担保、贷款或其他金融工具提供支持,并可开展股权投资,承销证券发行,或为在借款成员国的领土上开展项目的任何商业、工业、农业或者服务业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提供协助。新开发银行可在其职能范围内与国际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合适的实体合作,为项目提供联合融资、担保或联合担保。新开发银行可为本银行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提供技术援助。在融资战略和投资战略方面,新开发银行可研究通过本币债券市场融资,如安排在中国境内银行间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并可考虑设立专门的行业或地区发展基金。同时,新开发银行可依托发展中国家市场,积极推广联合融资模式,设计灵活的贷款产品,以股权投资撬动私人部门参与,提供担保服务和项目推荐服务,建设基础设施数据库和项目库,推进基础设施领域的知识与技术援助合作。

理事会可以特别多数方式授权银行在非成员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开展相关业务,董事会可以特别多数方式特别批准在非成员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开展特定公共或私人项目。2.新开发银行“新”在何处(1)新开发银行由发展中国家主导

近十年来,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上升,“金砖国家”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发达经济体遭受重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扛起了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任,不仅在经济增速和增长贡献上远超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对外投资、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实现复苏贡献了重要力量。

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并没有及时反映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上。目前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仍是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格局制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主要支柱,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掌握着绝对主导权,发展中国家地位有所改善,但既不能完全反映其经济规模和贡献程度,更不能有效反映其经济利益和发展诉求。尽管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合理的地位进行了一些尝试,但都无法改变发达国家在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2009年G20匹兹堡峰会通过的世行和IMF投票权改革方案为例,6年间经发展中国家和相关方面不断争取,直到2015年年底,才得以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

由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难以适应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在积极争取改革现有多边开发机构,另一方面开始尝试构建由发展中国家自身主导,更能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和诉求的新多边开发机构。设立新多边机构的目的不在于取代或推翻现有国际金融治理体系,而是希望成为现有多边和区域开发机构的有效补充,新老多边机构一道,更好地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更好地满足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且新多边开发机构的设立和运营也将倒逼现有多边开发机构顺应时势,朝着发展中国家希望的方向改革。(2)业务覆盖区域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主

根据相关章程,新开发银行应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动员资源。理事会和董事会可以特别多数方式授权或批准银行在非成员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进行相关业务或开展特定公共或私人项目。从目前新开发银行筹建进展和项目初步遴选的情况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首批项目将主要以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五国为主,在积累一定项目和运营经验之后,新开发银行将逐步扩容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事实上,新开发银行未来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容也有其先天优势。首先,五个创始成员国分布在四大洲,均是其所在区域或次区域经济实力和区域影响力最强的国家,对周边其他发展中国家辐射能力和示范效应最强。其次,新开发银行的成员国和受惠国是开放的,并不局限于金砖五国,未来会有更多发展中国家申请成为新开发银行成员国,新开发银行也将在更多成员国开展业务。(3)侧重于开发性金融,旨在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

与世行、亚行等现有多边开发机构不同,新开发银行并不以减贫为宗旨,而是集中力量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动员资源。从这方面看,新开发银行具有明显的开发性金融特征,即把由各国官方出资的金融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把财政性的资金转化为信贷资金进行投放,既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又能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从目前金砖五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来看,基础设施领域无疑拥有最迫切的发展需要,最能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带来正向影响,但面临的资金缺口也最大,现有多边开发机构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新开发银行在遴选项目时,主要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及可持续发展项目,着重衡量项目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是否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的改善。从目前的情况看,在新开发银行的首批项目选择上,与清洁能源相关的项目将被优先考虑,这既符合新开发银行的绿色理念,又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密切结合。此外,现代港口和口岸、智能交通、管道、通信等发展中国家最急需的、对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利的行业和领域也将是新开发银行的重点支持对象。3.新开发银行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1)新开发银行可为沿线国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新开发银行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共同创立,以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动员资源,作为现有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的补充,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为宗旨,与“一带―路”倡议有诸多契合点。首先,金砖五国中,中国是“一带一路”的起点,俄罗斯、印度分别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也是东北亚和南亚两个区域内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新开发银行支持俄罗斯和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为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支持,同“一带一路”倡议所规划的中蒙俄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地域上高度一致。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人心相通。而新开发银行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同“一带一路”倡议所规划的设施联通和资金融通密切相关;且新开发银行由金砖五国共同创立,创始成员国平等出资,平权决策,彰显了金砖五国相互平等、通力合作、共谋发展的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人心相通不谋而合。

新开发银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500亿美元,中国、俄罗斯、南非、巴西、印度5个国家平均分配,每国认缴100亿美元,实缴比例为20%,分7年缴清。且金砖银行在运营时并不仅仅依靠法定资本,未来通过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资金实力将进一步增强。鉴于新开发银行开展业务的国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有所重合,又对基础设施建设有所侧重,新开发银行有条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两者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潜力很大。(2)新开发银行有助于“一带一路”继续延伸“一带一路”建设目前规划了六大经济走廊,向西延伸至非洲,向东廷伸至太平洋区域。但考虑到中非、中拉经贸合作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趋势,非洲和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热情同样高涨,“一带一路”所倡议的“五通”也正是非洲和拉美国家迫切需要的。对非洲来说,“―带一路”倡议和非洲“2063年愿景”高度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符合“2063年愿景”中建设“一个统一、繁荣富强以及和平安宁的非洲”的实际需要。2015年,李克强总理访问拉美,首次提出了中拉产能合作“3×3模式”,并与拉美四国分别在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签署了70余项合作框架协议,同时提出设立中拉产能合作共同基金,既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也契合拉美各国的发展诉求,从某种程度上说,中非、中拉经贸合作可以视作“一带一路”在非洲和拉美大陆的有机延伸。借助新开发银行这一平台,中国与巴西、南非在金砖框架下的合作将日趋紧密,参与拉美和非洲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将有章可循,有例可仿,有助于将中拉、中非经贸合作推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城、更大范围。(3)受自身条件所限,短期内新开发银行与“一带一路”难以深度契合

就目前情况看,新开发银行在筹建过程中暴露出一定问题,需要在未来尽快得到妥善解决。首先,新开发银行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共同筹建,由于金砖五国经济形势不同,对新开发银行的热情和需求程度不同,在筹建乃至日后运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归根结底,金砖五国能否通力合作,共同运营好新开发银行,最终还将取决于全球经济形势和金砖五国各自的经济前景,一旦经济前景和五国之间经贸关系发生变化,金砖银行的运营或将受到影响。其次,新开发银行所突出的平等出资、平权决策或将掣肘其运营效率的提高。从制度设计上看,新开发银行没有绝对的主导者和决策者,任何一国都无法拥有绝对的主导权。由于金砖五国在国情、国力和文化传统上存在明显差别,一旦各方诉求出现差异,平权决策将导致决策效率出现损失,甚至演变成政治博弈。从这一点上看,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提出,各方认可和响应程度有所不同,想要在新开发银行决策层内部使“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认可和支持,推动金砖银行和“一带一路”的深度契合,短期内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最后,新开发银行作为新筹建的多边开发机构,在机构能力、人才储备、项目经验等方面较运营了数十年的世行、亚行来说还存在一定差距,且新开发银行由发展中国家主导,在目前金砖五国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国际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形下,新开发银行能否在国际评级市场上得到认可,获取高信用评级和低成本资金,也将影响新开发银行未来的运作和发展。(四)“一带一路”与现有多边开发机构“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的需求很大,根据亚行的数据,2010~2020年,亚洲地区每年需73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历史上对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来自现有多边开发机构的资金支持、智力支持等仍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资金融通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应有之义,如果把“一带一路”比作经济腾飞的翅膀,资金融通就是助力腾飞翅膀的血脉经络。资金融通包括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等,都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式。1.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1)“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资金池

现有多边开发机构,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尽管其宗旨多是聚焦减贫,但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能间接起到减贫的效果。目前,世行、亚行两机构每年对亚洲区域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为200亿美元左右,多边开发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