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通教必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05:04:00

点击下载

作者:宋 吕太古

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道门通教必用集

道门通教必用集试读:

道門通教必用集

經名:道門通教必用集。原題宋呂太古集。九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目 錄

目錄

卷一 矜式篇

  太上出家經訓

  玄門入道求出家法身十七願念

  歷代宗師略傳

卷二 詞讚篇

  啟堂頌

  焚牒頌

  智慧頌

  奉戒頌

  請師頌

  唱道讚

  華夏讚

  三啟頌三首

  玉京步虛詞十首

  金闕步虛詞

  步虛詞十首

  玉清樂

  上清樂

  太清樂

  白鶴詞(四首)

  出堂頌

  經儀三歸依讚

  宿命讚

  啟經讚

  送經讚

  解坐讚

  七真讚

  小學仙讚

  焚章頌(二首)

  焚詞頌

  度簡頌

  符戒頌

  焚簡頌

  山簡頌

  水簡頌

  三塗五苦頌

  明燈頌

  散花樂

  古散花樂

  五字散花樂

  散花詞

  焚朱表頌

  解壇頌

  還戒頌

  辭師頌

  奉送讚

  難思議讚

  祝鎮天真文

  一鍊度真文

  又一首

  五方消災真文正字

  祝消災真文

  祝符戒

  祝莢龍

  十二念

  十二願

  巢儀十二念

  普供養讚

  祝八威真文

  八威真文

卷三 讚詠篇

  五方衛靈咒

  五鍊生尸寶章

  外壇讚詠

  為亡者皈依三寶懺罪

  又一首

卷四 啟奏篇

  高功上御案香祝

  上手爐香祝

  上洞案香祝

  上手爐香祝

  祝香後入意文

  啟壇文

  啟壇文

  黃籙齋祝香入意後文

  諸齋祝香陳願意後文

  啟壇文

  啟壇告真

  宿啟白五師文

  建壇發爐

  啟齋五師前

  清旦

  臨午

  靜夜

  本命經文

  真武經文

  安宅經文

卷五 職佐篇

  黃籙第一日:為國歎經文

  第二日:遷拔歎經文

  第三日:消災歎經文

  餓晦

  黃籙啟壇懺悔

  散壇懺悔

  消災懺悔

  遷拔懺悔

  外壇開方

  黃籙大齋第一度:召請祀典神祇

  第二度:召請亡魂

  第三度沐浴度魂儀

  咒施甘露法食儀

卷六 讚導篇

卷七 威儀篇

  勑壇儀

  杜天師殺劍咒

  張無盡金籙儀中煞劍咒

  楊次公敕水啟白

  張無盡啟白

  新修

卷八 威儀篇

  第一時

  第二時

  第三時

  第四時

  第五時

  第六時

  第七時

  第八時

  第九時

卷九 精思篇

  發奏

  白事

  陞壇

  夜入戶咒

  夜出戶咒

  朝入戶咒

  朝出戶咒

  存思

  步虛精思

  釋訣

  命魔咒

  命魔說

  誦經靜念訣

  《道德經》精思存神訣

  《度人經》精思存神訣

  釋訣

  《南北斗經》精思存神訣

  《道德經》玄蘊咒

  《度人經》玄蘊咒

  《生神經》玄蘊咒

  趙明舉法師存氣熏衘歌

  印章七元魁杓真形符

  伏章步斗圖

  步斗歌

道門通教集序

  天師立教於西蜀,廣成終老於益州,故蜀之人奉道為盛,而儀注亦甚。詳第所傳,素無刊本,差誤實夥。頃觀中藏書既成,適左史簡池劉公、太常眉山朱公,官中都。元素因宗丞二江李公有請,得都下道經數百卷,皆吾蜀所缺者。其間科儀居多,乃令小師太古,參較同異,考古辨今。始自童蒙,訖於行教,綴緝成集,以貽後人,會掌兩川黃籙。四方同人,莫不輻凑,用是俾鋟諸木,與眾共之。予嘗患不善,斲者旁觀袖手,又從而指笑之,或則鉗口結舌,祕為己私,終身不肯吐一辭與吾徒。是正豈太上為人,則愈有愈多之意,教門缺典,不特此識者,尚同是念,以侈正一廣成之風,不亦宜乎?嘉泰改元,辛酉季夏,江原樸庵道士呂元素晝。

  古者,天子祀天地,格神明,皆具犧牲之禮,潔粢盛,備衣服,先散齋,而後致齋,以成其祭,猶慮儀不及物,與不成享也,而况士庶乎?是以太上談經立法,以好生惡殺為務。繼之天師因經立教,而易祭祀為齋醮之科,法天象地,備物表誠,行道誦經,飛章達款,亦將有以舉洪儀,修清祀也。是故歌雍詩頌清廟,使聲成文,謂之音可以通于神明,禱于上下,唱步虛,詠洞章,原其理也,亦無二致。自天師立教之後,而道家者流合規儀者,則失於聲音之學;得音聲者,失於規儀之備。亦猶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安可以制其方圓乎?宋時鶴林呂氏,因詣京師,覽藏典而搜括道玄,編成集策,目之曰《通教集》焉。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為國為家,為存為亡,祟修醮祭,欽崇道教,無不旁通。抑亦使學人,必以規矩,而通達其教典。觀其用心,亦普矣。雲臺何公,亦因而發明,而使人諳鍊科教,編類《鍊教集》通行於世。二書之中,互有得失,觀覽之者,不無疑焉。今錦城三井觀道士馬道逸,簉跡於簪裳者,積有年矣,留心於科教者,未嘗時輟。於是混《通教》、《鍊教》二集,取其長者,類聚以成一家之書,鋟梓以廣其傳。囑予以叙其意,愚曰:講學之中,予每留心。科教之內,積年以來,予亦荒嬉。子以為教,而弘是心,予敢不勉,以成其美。學人得此,以知軌範,志士修之,以通神明。是亦教門之盛事也,誰不予之。歲在元貞中秋,仁安觀長講弘道悟真大師韓混成謹序。

道門通教必用集目錄

  慕道之初,必求標準,發願持戒,經訓具存。自漢及今,扶宗立教,人天師表,皆可模範,故立矜式篇第一:

  太上出家經訓

  歷代宗師略傳

  童蒙入道,應和居先,起自啟堂,訖于辭聖,皆可讚頌,著於經科。點授之初,可無善本,故立詞讚篇第二:

  步虛詞及讚頌

  祝諸品真文符簡

  五方消災真文

  十二願念

  童子長成,教習音韻,單聲誦念,讚助行持,傳聞舛差,蹈襲蕪鄙,悉加釐正,俾就謹嚴,故立讚詠篇第三:

  五方衛靈咒

  五劫生尸章

  外壇讚詠

  法橋文

  為亡者歸依三寶懺罪兩章

  安慰亡者并奉送文

  舊本步虛篇第四:

  今刪出步虛,添鍊教啟奏篇。

  關奏啟白

  上御案香

  祝香後入意

  啟壇文

  黃籙齋祝香後文

  宿啟白五師文

  建壇發爐

  啟齋五師前啟師

  黃籙為國三時告師

  本命經文

  真武經文

  安宅經文

  冠簡之初,必由讚佐,內外法事,非止一條,文或未安,本或多誤,初步宜謹,擇善而從,故立職佐篇第五:

  三日歎經文

  黃籙啟散懺悔

  消災明真懺悔

  開五方文

  三度召請文

  咒食儀沐浴儀

  舉揚之職,分司威儀,節奏詳明,音韻典雅,廣成著述,專立為科,必得其人,以動眾聽,故立讚導篇第六:

  杜天師讚道儀序

  開壇儀軌

  宿啟儀軌

  行道儀軌

  諸懺舉方

  轉經儀軌

  齋堂儀軌

  言功設醮儀軌

  古稱威儀,今號都講,一壇節奏,同著前篇,敕水戒嚴,啟經讚述,皆為緊要,尚多訛誤,故立威儀篇第七:

  敕壇儀

  九時引經文

  高功之任,道德威儀,檄召存思,百靈咸聽,各有儀注,考諸前人,集為一篇,以備講究,故立精思篇第八:

  發奏訣法

  白事說

  升壇關奏說

  朝夜出戶入戶咒

  禮師存念法

  鳴法鼓說

  步虛命魔存思法

  誦經靜念訣

  開經蘊咒四首

  出官精思存神訣

  宣章讀太清衘說并歌

  印章七元符并說

  通天門符聚散形并咒

  伏章步斗圖并歌

  右八篇,皆從道教經科,及歷代宗師、近世知名之士二參詳考究,集為一編,不敢少有臆說,以誤後賢。祕為一家之私,則非通論,爰鋟諸木,與同學共有,為傳道度人指教之須。吾儕勿以輕授白衣之徒,自取悔吝。蓋此集稍似詳備,彼必棄業背本,從事於斯,他日敗亡,不無謗怨。其如老莊玄虛之學,金丹養鍊之方,奉道之家,人人有分,非此道之在世,係乎朝廷科制也。通識之士,必以斯言為然。嘉泰辛酉季夏中漸江原鶴林道士呂太古書。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一

鶴林道士呂太古集

矜式篇

太上出家經訓

  《出家因緣經》云:道士,凡有七階。天尊言:一者天真,謂體合自然,內外純靜。二者神仙,謂變化不測,超離凡界。三者幽逸,謂含光藏輝,不拘世累。四者山居,謂幽潜學道,仁智自安。五者出家,謂捨諸有愛,脫落囂塵。六者在家,謂和光同塵,抱道懷德。七者祭酒,謂屈己塵凡,救度危苦。所以名道士者,謂行住坐臥,舉念運心,惟道是修,惟德是務,持齋禮拜,誦經燒香,奉戒修身,然燈懺悔,布施願念,講說大乘,教導眾生,發大道心,造諸功德,普為一切,後己先人,不雜塵勞,惟行道業,故得天上地下、六道四生,禮拜皈敬,最為尊勝,不朝天子,不揖諸侯,作人天福田,為三界依怙。

玄門入道求出家法身十七願念

  一願不殺生命,斷聖種故。二願永不飲酒,敗習性故。三願永不血味,與體同故。四願不食五辛,障生天故。五願不犯婬欲,自亂心故。六願不說

他過,人惡聞故。七願不貪財貨,為妨道故。八願勤修功德,自莊嚴故。九願不惱亂人,成怨業故。十願利人不捨,不異我故。十一願永不妄語,人不信故。十二願永不懈怠,退道心故。十三願修學一切方便,成種智故。十四願永不盜一切物,必倍償故。十五願長內修齋,得齊心故。十六願常照諸法空靜,速進道故。十七願常敦默如愚,自安靜故。

已上並童子入道受持。

  《昇玄經》云:為道士者,與彼俗人事事有反。目不多瞻,見好不驚。耳不聽讒,不聽亂聲。鼻不嗅香,芬芳之腥。口不嗜甘,茹犯眾生。心不想欲,財色華榮。手不奸用,足不惡踐。此道士之行也。

  《昇玄經》云:凡出家者,除去飾好,服御巾褐,卑牀小屋,容身而已,不得奢侈。除病及遊,行就請外,淨居閑處,玄樂道,此謂聞道初門、大德之本也。

  《定志經》云:昔有十二年少,處世閑樂,共作好食,酣飲嬉戲,或復論議為道持戒之難易。天尊於大定見之,以此年少前世,各為人師,祕恡經典,致諸弟子,亦多猶豫,今墮俗塵,因此微緣,猶可救度。天尊即化為人,從會中過,因悉共語。化人曰:持戒甚易,不持反難。諸人聞之,會然問曰:云何先生,持戒云易,不持反難?化人曰:立身如戒,不畏天子,不畏鬼神,何為不易。如違戒者,是人悉畏,復畏鬼神,云何不難。於是十二年少,聞化人語,皆憶宿命,發心持戒,同證道果。

  《法輪經》云:太上玄一真人告葛仙公日,我昔受師訓,切厲備經,痛如刀割,尅如毒錐,俛仰伏事,恒不敢虧,痛不敢辭,毒不敢言,今成道果,難報師恩。

  《太真科》云:道士修習經業,以五千文為先。講說通解,度人濟己,開化無窮,此為大乘之人。

  《太真科》云:開闢之初,聖真仙人,皆宣道氣,立法相傳。同宗太上,俱稱學士。以道為事,事道有功,昇號道士。

  《明威經》云:為學不可不精,邪正相似,不可不明,不明墮於難境,明者班於易途。明與不明,由心詳辨。辨之之法,徧學眾經,歷試取驗,自然朗明,在世間法,出世間法,有為無為,無不究悉,自然測三清之妙趣也。

歷代宗師略傳

  道家之學尚矣,黃帝、老子,清靜為事。尹令莊列之徒,推而大之,流傳至樂臣公。公教蓋公,蓋公教曹參。其言之有效於經世者如此,況黃老之道哉。噫嘻,世尚奢泰,此道遂隱。神仙之學盛,禱祠之法興,自東漢而下,訖聖朝之初,蓬丘子賈善翔集以斯道鳴世者百餘人,為《高道傳》。爰掇其尤者十數,去繁取要,著于經訓之末,俾吾徒知所矜式焉。

  張天師

  天師姓張,名道陵,字輔漢。性沉默好古,博極經史,兼明星緯。賑人之急,不擇疏戚,世以是推之,就弟子列者甚眾。章帝召不就,喟然與弟子决,唯王長留侍,乃入潛、衡,至中嶽,得九丹書。丹成,謂長曰:吾未有大功,豈敢遽服,宜須為國為家,除害興利,乃可輕舉。遂感太上下降,授以正一盟威之法,降羣魔玉女,別立二十四治,教人謝過析福,設為科教。蜀人化之,遷善遠罪。後於雲臺峰,太上遣雲輿下迎,白日上昇。

  葛仙公

  仙公姓葛,名玄,字孝先。自少好學,經傳子史,靡不該覽,名振江左。常好彈琴誦莊老,安閒恬淡,內足無求。乃入赤城山修道,復遊括蒼、羅浮、金精、閤皂、玉笥、天台等山,修行研誦,遂感太極三真人下,授三洞寶經,年十八道成,變化叵測。嘗集三洞之要為九幽懺,著老子及諸經數十卷。一日告弟子鄭思遠等曰:吾為吳主所留,不得誦洞經,先作尸解,乃得升天。及期解化,支體柔軟,香炁滿室,至五日,大風忽起,燈燭皆滅,及火至,失尸所在。

  王纂

  道士王纂,居馬跡山,常以陰功救物。值西晉末,中原亂離,饑饉疾疫,民多斃無救。纂憫之,遂於靜室飛章告天,泣涕不已。經三夕,室中有光如晝。已而,祥風景雲,紛郁空際,異香天樂,下集于庭,介士旛幢,青童玉女,龍虎備衛。俄而,笙篁之音,自西北至。五色光中,仙官一人告纂曰:太上道君至。于是,百寶大坐,自空而下,道君乃據坐,纂拜首跪伏而前。道君曰:子憫生民,形于章奏,剖心抆血,感動幽明,地司列言,吾得以鑒眄于子。道君於.是為說陰陽代謝,人鬼升淪,六天群魔,敗軍死將,因衰伺隙,戕害生民,吾以陽威憚之,神咒伏之,自然弭戢。即命侍童授纂神化、神咒二經,及三五齋訣曰:勉而行之,真階可冀。纂按行江表,疫癘遂息。

  陸天師

  陸脩靜,字元德。篤好墳典,旁究象緯。既而歎曰:欲鍊形合道,與天俱畢,非此之謂也。遂精專道教,不捨寤寐,聞異人所在,雖遠必訪,棲于荊岫,而江漢之人,聆聲而赴,虛往實歸。宋元嘉末,文帝召不起。至明帝,欲以清靜,濟民於淳樸,素欽先生,乃禮致再三,遂奉詔出山。熊、虎、猿、鳥,悲鳴擁路,其感物如此。至闕,授館于外,俾朝野得師事焉。先生為指別邪正,校核真偽,由是翕然一變頹俗,嘗以三洞經法糅雜,皆刊而正之。又著齋戒儀範,為後世法。與陶淵明為方外友,則其人可知也。元徽五年正月,忽謂門人曰:吾迫於恩命,違其宿尚,今將還舊山矣。弟子訝之,至三月二日,忽然解化,膚色輝映,異香芳郁。後三日,廬山諸徒見車從霓旌,紛然歸舊止,斯須不知所在。詔謚簡寂先生。

  寇天師

  寇謙之,字輔真。年十八,傾心慕道,幽感上玄。有仙人成公興,傭身於其家。謙之一日算周體音鼻,乃天儀也不合,公興因教之,應手而成。有頃,謂謙之曰:法師有志學道,可能與某遁乎。遂與之遊華山,採藥而食。謙之自是不復飢,一日謂:某出,當有人將藥相遺。但食之,果如所言。視其藥,皆毒蟲臭惡物,乃懼而出。興還具對,且歎曰:法師未易得仙,乃可為王者師。復曰:某明日當去,及期果化。謙之遂居嵩陽,不復出。神瑞二年夏四月一日,忽有二人,乘龍持麾來曰:老君至。斯須,太上乘九龍玉車,神仙導從,集於山頂,謙之虔心作禮。太上敕王方平引謙之前曰:吾得中嶽集仙宮主表,稱張道陵登真以來,修學之人無所師授。今有中嶽道士寇謙之,行合自然,宜處師位,吾故授汝以天師之任,及雲中音誦即華夏頌、步虛聲新科經戒,汝宜宣之,佐國扶世,以化生民。謙之受訖,五雲臺殿俱隱。謙之自是,志行日新。始光中,朝廷遣官召至闕下。司徒崔浩師事之,主上前席問道,禮遇甚恭,遂建都壇以舍之,由是天下歸仰焉。天師嘗於中嶽,為帝祈福,精誠通感,太上密授帝太平真君之號,是歲改太平真君元年。至九年正月,謂弟子曰:吾夢成公興,召我於中嶽仙宮。及五月羽化,有青炁若烟,自口中出,至天半乃消,其體漸縮,識者謂之尸解,年八十四。後沈猷見於中嶽頂,身作銀色,光明如日,由是知為仙人。

  王道義

  道士王道義,魏時人。博覽羣書,明緯候。知終南有尹真之所,將弟子六七人來居之,與道士尹靈鑒等四十餘人,敷洪道化,朝野欽奉。時歲歉,常住不充。道義大修觀宇,丁匠百數,而用度不乏,人咸知師之神化,陰有神助,由是樓觀殿宇,一一鼎新。令門人購集真經萬餘卷,皆自己力,未始求人。其性浩然無累,後室中嘗有人語弟子伺之,皆真仙集焉。永平中,返真之際,白雲異香滿室,踰日方散。里人有自外歸者,見道義乘鹿而去。

  正一先生

  司馬承禎,字子微。事潘師正,得鍊形術,無不通妙。師異之,盡付陶隱居正一法,久之辭去,遍遊名山。抵天台,搆層軒於壇上,目為眾妙臺。武后召之,未幾去,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搆、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為仙宗十友。睿宗復召,命其兄承禕,宣命期以必來。既至,引入中掖,延問以術。先生曰:為道日損,以至於無,為凡耳目所知見。每損之,尚不能已,況攻異端,而增智慮哉?帝曰:治身則爾,治國若何?對曰:國猶身也,故遊心於淡,合氣於漠,任物自然,而無私則天下治矣。帝歎曰:廣成子之言也。因請還山,賜寶琴霞紋帔,命公卿賦詩送之。明皇詔於王屋山,建壇室令居。時女真焦靜真,泛海詣蓬萊求師。至一山,見道者謂曰:天台山司馬子微名在瓊臺,身居赤城,真良師也。靜真還詣先生受道,未幾升仙。嘗降謂薛季昌曰:先生得道,高於陶都水,當為東華上清真人。先生忽一日謂草弟子曰:吾於玉霄峰東,望蓬萊有羣仙降駕,今為東華青童君召,必須往赴。俄頃化去,詔贈銀青光祿大夫,謐正一先生,帝親文其碑。先生嘗撰《修真祕旨》、《天也宮府圖》、《坐忘論》、《登真系》等行世。

  李含光

  道士李含光,年十三,篤好道學,雖處暗室,如對君父。工篆隸,人稱過其父。一聞之,終身不復作。師司馬正一先生,見之曰:真玉清之客也。戒曰抱虛,無而積功,其道無窮,託幽阜而滅迹,於德不淺,遂盡付寶書,俾先救人。含光既禀訓,忘情於身,周急於物,每啟齋醮,齋心潔己,不少怠。明皇詔見問理化,對曰:《道德經》者,君王師也。漢文行,而躋民於仁壽。又問金鼎,曰:道德者,公也。輕舉者,公中之私也。若求生徇欲,類於繫風,不亦難乎。帝嘉之,優禮以待。未幾,請還句曲。詔為紫陽觀以居之。帝受福祚真經,請為師不赴,於大同殿具辭遙請。仰號玄靜先生,嘗著《仙學傳》、《天玄異同論》。年八十有七,謂弟子:吾將往茅山。遂順化於時,祥雲降,芝草生,位為茅山仙官矣。

  吳宗元

  吳筠,字貞節。通經誼,美文辭。舉進士不中,去居倚帝山。天寶初,召至京師,請隸道士籍,依潘師正先生究其道。南遊天台,觀滄海,與名士相從,文詞傳至京師。明皇召見,與語甚悅,敕待詔翰林,獻玄綱三篇。帝嘗問道,對曰:深於道者,無如老子,陛下自求之於五千文可也。復問神仙治鍊,對曰:此野人事,非人主宜留意。筠每開陳,皆名教世務,以微言諷諫,天子重之。羣沙門嫉其見遇,高力士素事浮屠,共短筠於帝。筠求還嵩山,詔為立館。嘗論谷神之妙,則有《玄綱論》。哀蓬心蒿目之遠於道,則有《 神仙可學論》。疏淪澡雪,使無落吾事,則有《洗心賦》、《嵓栖賦》。修胸中之誠而休乎天均,則有《心目論》、《契神頌》。若遊仙步虛、王化雜感之作,凡四百五十餘詩,權德輿集而為序。後解化,詔謚宗元先生。

  劉知古

  劉知古,字先玄,沛人。中山靖王遠孫,上世官遊臨邛,遂家焉。母昊氏,感異夢而生,明慧秀正,不喜利名,惟從事於道,出家隸太清觀,受三洞經籙。至於八公寶章、三洞寶籙、丹經脉訣之旨、出生入死之道,罔不洞曉。睿宗召問,道業稱旨,特加崇錫,後還山。開元中,復召,為民蠲疫,真人視色代脉,布氣除痾,民賴以安,十有八九。上寵錫不受,乞歸蜀,請以居第為大千秋觀,上親書額,李邕文其碑。後因天長節,改為天長觀,復議別營修。或有客至,授以黃白術,雖飛甍連搆,頗極壯麗,所費萬計,未始資於人工畢。客復至,約於東陽伏牛山,既至其下,有古觀葺而居之,行三奔九道之要十年,忽室中有光,產丹芝一莖,扣之作金玉聲。忽夢神人謂曰:後山滴泉之下石中,有金魚跨之,可以升天矣。非此芝扣石,不可致。後訪之,以芝扣石,如風雷之震,巨石進裂,得金魚,長三尺許,乘空飛騰,雲霧旋擁而去。真人嘗為母薦福,置九幽燈,金籙白簡式,至今遵用,幽冥利益,詎可量哉。又有《日月玄樞》、《指迷歌》行於世。聖宋宣和中,改為仙隱觀,在成都北城內。

  傅練師

  傅仙宗,長安人。父倫,資陽令。仙宗幼好道家學,遂隱資陽山。未幾,有神人告,玉按山可修行,遂建千齡觀,居之一紀。一日,又有神數人告曰:某主,山神也。自師居此,某等日不遑安,況此未為福地,州西平岡山可居。師然其說,鬼神侍衛,即至其所,建壇室以居。明皇崇道,召赴闕,過利州桔柏津,水怪為民害。師以二石板,書符投水中,有二大魚曝於灘,腹下有丹字曰:赤鯉赤鯉,生居河水,不避仙官,理得其死。刺史具以聞,詔立師祠於津埃。至都,俾於上清宮設醮,帝親臨壇。師行事至,請東方青童君從官將吏。頃間,天兵遍壇之東,上恐懼。既罷,問修何道致此。曰:臣所修務,安人利物,恬淡簡易,澄之不清,攪之不濁,以此自勝故爾,上欽悅。久之,乞還山,詔茸其觀,親書額,改曰應真。乾元三年十月十四日,忽聞空中云:太上有勑召,遂沐浴登榻而化。有人見之簡州,乘青騾而去,信尸解也。

  閭丘先生

  閭丘方遠,字大方。年十六,通經史。二十九,入道,師尤元澤。一日,澤謂曰:子不聞老氏云,吾有大患,為吾有身。蓋身從無為而生有為,今卻反本,是曰無為。無為者,言無即著空,言有即成礙,執有無即成滯。但於有無一致,泯然無心,則庶幾乎道,且釋氏以此為禪宗。孔子謂:寂然不動者,其揆一也。老氏又云:迎不見首,隨不見後,此何物耶?子能默契,又何求焉。何必空山,長松之下。所惜者,子之才器,足可為真門摽表也。方遠受教而去,復事劉處靜、葉藏資授道籙,慕稚川貞白之為人,聲猷益盛。吳越錢鏐,欽其清尚,訪於大滌洞,築室以居之。昭宗累詔不赴,就賜命服,號妙有大師、元同先生,弟子二百餘人,惟十餘輩深得修真練神之旨。後一日,忽沐浴端坐而化,及就壙,空棺而已。

  杜天師

  杜光庭,字賓聖。為時名儒,試萬言不中,遂入道,事應先生為高弟。嘗謂道門科教,自漢天師、陸脩靜撰集以來,歲久廢墜,乃考真偽,條列始末,故天下羽,至今遵行。僖宗召充麟德殿文章應制。嘗時推伏曰:詞林萬葉,學海千尋;扶宗立教,天下第一。中利初,扈從幸蜀,因老於成都。王建據蜀,召為皇子師。嘗謂徐光溥曰:余初學於上庠,書籍皆備,一月之內,分日而習。一日誦經書,二日覽子史,三日學為文,四日記故事,五日燕閒養志。一月率五日終始。不五七年,經籍備熟。光溥,蓋蜀相,嘗師事之。天師始遇陳体,復得神藥,後於成都朱仙依之,久唱撼庭,秋辭,卒不遇。一日,忽謂門人曰:昨夢朝上帝以吾為岷峨主司。時方營真宮於青城山告成,遂披法服,禮辭昇堂,集弟子囑別而化。歸葬青城,但聞棺輕,啟之惟留一屣而已。嘗著混元圖、翼紀聖賦、廣聖義、歷帝記、靈驗記、科教儀範、章詞表式、歌詩雜文數百卷,目曰《廣成集》,謚錫廣成先生號云。

  蘇澄隱

  道士蘇澄隱,居鎮陽龍興觀,通老莊,善攝養。開寶二年,太祖皇帝駐鎮陽,召之掖昇殿。上曰:師年逾八十,容貌甚少,是能養生,宜以見教朕。澄隱曰:臣之養生,不過精思鍊神而已。帝王養生,財異於是。老子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欲,而民自朴;無為無欲,凝神太和。軒帝、唐堯,享國永年,得此道也。上嘉其說,寵錫殊厚。

  二張無夢

  張無夢,字靈隱。篤孝,聞於鄉里,好清靜,通易。及冠,委資產於其弟,入華山,與種放、劉海蟾結交,事希夷先生,多得微旨。久之,遊天台赤城,結廬十餘載,修行精練,以內事形于歌詠,成百首,曰:《還元篇》。夏英公入山見之,得其詩歸輦下。王冀公執政,英公以《還元篇》獻之,未幾以聞。真宗問以長久之策,無夢曰:臣野人,但於山中誦《老子》、《周易》而已,其他不知也。上令講《易》,即講謙卦。上曰:獨說謙何也?無夢曰:方大有之時,宜守以謙。上喜其說,除著作佐郎不受。一日,復召講《還元篇》,賜飲,遣使送金帛,皆不受。復賜處士先生號,亦不受。上因以歌賜行曰:混元為教含醇精,視之無迹聽無聲。唯有達人臻此理,逍遙物外事沉冥。浮雲舒卷絕常勢,流水方圓靡定形。乘興偶然辭澗戶,談真俄爾謁王庭。順風已得聞宗旨,枕石還期適性情。玉帛簪纓非所重,長歌聊復寵歸程。明日遂行有旨,令台州給著佐俸,至山亦不請,其終始清節如此。年九十九,終于金陵。經三日,頂中白氣出,高三尺。有瓊臺詩行於世。碧虛子陳景元,蓋其弟子,得老莊宗旨云。

  劉先生

  劉從善,字順夫,自幼稚好道家學。於建隆觀,試業為道士。天聖初,承旨住景靈宮。上與太后欲受法籙,韶觀妙先生朱自英,於玉清昭應宮建壇,命從善同壇受籙。上嚴於孝享,遣使諭以先帝忌辰,令於神御前咒食。乃編三洞經內咒侷,尋進咒食文。上嘉之,賜全素之號,仍以文頌諸宮觀。咒食之科,自從善始。時延寧宮成詔,撰聖像五藏銘應制者甚眾,唯從善稱旨,以金玉牌刻其文。仁宗不豫,召從善入內奏章,命執政代命。伏章訖,問曰:章達否?曰:已達。時晏駕已數刻,忽復精神明爽,傳宣曰:問葛將軍何神?從善曰:三天門下有神,曰中元葛將軍,主通章之神也。復傳宣,令設位。翌日,聖體遂康,諭左右曰:朕昨夜至天門,有葛將軍云,皇帝未合來,急借馬遣回,遂寤。上解御服,衽席金帛賜之,欲以先生號加錫,固辭。英宗朝丞相韓魏公,復請先生號賜之,又辭。熙寧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沐浴訖,集弟子于前曰:吾俟大風至,即去。須臾,果風作,如說而化。後有客自蜀還京,見先生乘白馬入蜀,祝云:見吾徒,為言之。由是知為尸解矣。嘗撰集齋科,及拜章法,及有歌詩行世。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一竟

原題宋呂太古集。九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二

鶴林道士呂太古集

詞讚篇

  啟堂頌

  學道當勤苦,歛信運丹誠。燒香歸太上,真氣雜烟馨。惟希開大宥,七祖離幽冥。

  焚牒頌

  璿璣星運轉,玉漏響初傳。告牒真官訖,虔誠啟醮筵。忱詞祈肸蠻,發露倍精專。仰望真仙眾,依稀下九天。

  智慧頌

  智慧生戒根,真道戒為主。三寶由是興,高真所崇受。泛此不死舟,倏欻濟大有。當此說戒時,諸天來稽首。

  奉戒頌

  道為無心宗,一切作福田。立功無定主,本願各由人。虛已應眾生,注心莫不均。大聖崇至教,亦由雨降天。高陵靡不周,常卑故成淵。海為百川王,是能舍龍鱗。萬劫保智用,豈但在厥年。奉戒不暫虧,世世善結緣。精思念大乘,會當體道真。

  請師頌

  人各恭敬。

  古儀請師,止是經、籍、度三師,作三翻請,且在正壇禮師存念之先,乃自已傳度三世之師。後人不加考究,誤以三師為天上仙官,故列為五師。今既如是,不可復改,可尊五師中三師,為天上鬱羅翹真人、真定光真人、光妙音真人。此乃天台葛仙公授經時,三師亦以見經教,授傳之祖,不忘所自也。如三清,亦號三師,已在正壇奉事,不可降為五師也。玄中所以主教,當在第一,三師次之,監齋又次之。

  修齋行道,奉請玄中大法師降臨壇所。

  修齋行道,奉請經籍度三師降臨壇所。

  修齋行道,奉請監齋大法師降臨壇所。

  雲輿已降,鶴駕來臨,齋事周圓,還當奉送。

  唱道讚

  道場眾等,人各運心,眾和皈命,三寶一切念。

  華夏讚

  學言學行言。

  三啟頌三首

  樂法以為妻,愛經如珠玉。持戒制六情,念道遣所欲。淡泊正氣停,蕭然神靜默。天魔並敬護,世世受大福。

  鬱鬱家國盛,濟濟經道興。天人同其願,縹緲入大乘。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輪升。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騰。

  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契。鍊質入仙真,遂成金剛體。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解。悉歸太上經,盡念稽首禮。

  玉京步虛詞十首

  稽首禮太上,燒香歸虛無。流明隨我迴,法輪亦三周。玄願四大興,靈慶及王侯。七祖生天堂,煌煌耀景敷。嘯歌觀太漠,天樂適我娛。齊馨無上德,下仙不與儔。妙想朗玄覺,詵詵巡虛遊。

  旋行躡雲綱,乘虛步玄紀。吟詠帝一尊,百關自調理。俯命八海撞,仰携高仙子。諸天散香花,蕭然靈風起。宿願定命根,故致摽高擬。歡樂太上前,萬劫猶未始。

  嵯峨玄都山,十方宗皇一。岧岧天寶臺,光明焰流日。煒燁玉林華,蒨集耀朱實。常念飡元精,鍊液固形質。金光散紫微,窈窕大乘逸。

  俯仰存太上,華景秀丹田。左顧提鬱儀,右眄擁結璘。六度觀梵行,道德隨日新。宿命積福應,聞經若至親。天挺超大才,樂誦希微篇。沖虛太和氣,吐納流霞精。胎息靜百關,寥寥究三便。泥丸洞明照,遂成金華仙。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諸天。皆從齋戒起,累功結宿緣。飛行凌太虛,提携高上仙。

  控轡適十方,旋憩玄景阿。仰觀劫仞臺,俯眄紫雲羅。逍遙太上京,相與坐蓮花。積學為真人,恬然榮衛和。永享無期壽,萬椿奚足多。

  大道師玄寂,真仙有無英。公子度靈符,太一捧洞章。舍利耀金姿,龍駕欻來迎。天尊眄雲興,飄飄乘虛翔。香花若飛雪,紛靄茂玄梁。頭腦禮金闕,携手遊玉京。騫樹圓景園,煥爛七寶林。天獸三百名,獅子巨萬尋。飛龍躑躅鳴,神鳳應節吟。靈風扇奇花,清香散人襟。自無高仙才,焉能此必。

  嚴我九龍駕,乘虛以逍遙。八天如指掌,六合何足遼。眾仙誦洞經,太上唱清謠。香花隨風散,玉音成紫霄。五苦一時迸,八難順經寥。妙哉靈寶囿,興此大法橋。

  天真帝一宮,靄靄觀曜靈,流煥法輪綱,旋空入無形。虛皇撫雲璈,眾真誦洞經。高仙凛手讚,彌劫保利身。

  至真無所待,時或轡飛龍。長齋會玄都,鳴玉叩瓊鐘。十華諸仙集,紫烟結成宮。寶蓋羅太上,真人把芙蓉。散花陳我願,握節徵魔王。法鼓會羣仙,靈唱靡不同。無可無不可,思與希微通。

  金關步虛詞

  始青黎元蓋,金香結朱烟。飛神總翹轡,稽首玉帝前。帝心浩以舒,錫吾太靈篇。是謂不滅道,萬天秉吾權。吾行空洞中,下仙昧其淵。

  步虛詞十首

  太極分高厚,輕清上屬天。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行溢三千數,時丁四萬年。丹臺開寶笈,金口為流傳。

  大梵三天主,虛皇五老尊。尚難窺徽妙,豈復入名言。寶座臨金殿,霞冠照玉軒。萬真朝帝所,飛舄躡雲根。

  濛濛如細霧,冉冉曳銖衣。妙逐祥烟上,輕隨綵鳳飛。幾陪瑤池宴,忽指洞天歸。佇立扶桑岸,高奔日帝暉。

  旋步雲綱上,天風颯爾吹。飄裾凌斗柄,秉拂揖參旗,獅子?丹綬,麒麟導翠輜。飛行周八極,幾見發椿枝。

  緑鬢頹雲髻,青霞絡羽衣。晨趍陽德館,夜造月華扉。搏弄周天火,韜藏起陸機。玉房留不住,卻向九霄飛。

  昔在延恩殿,中霄降九皇。六真分左右,黃霧繞軒廊。廣內尊宸御,仙兵護道場。孝孫今繼志,咫尺對靈光。

  寶籙修真範,丹誠奏上蒼。冰淵臨兆庶,宵旰致平康。萬物消疵癘,三辰效吉祥。步虛聲已徹,更詠洞元章。

  宛宛神州地,巍巍眾妙壇。鶴袍來羽客,晃舄下仙官。玉斚斟元醴,琅函啟太丹。至誠何以祝,四海永澄瀾。

  水噀魔宮懾,燈開夜府明,九天風靜默,四極氣澄清。嘯詠朱陵曲,翱翔白玉京。至誠何以祝,國祚永安榮。

  華夏吟哦遠,人聲自抑揚。沖虛歸道德,曲折合宮商。殿閣沉檀散。樓臺月露凉。至誠何以祝,多稼永豐禳。

  玉清樂

地居天上接空居,萬象森羅遍八區。

功用不知誰主宰,絳霞丹霧閟清都。

碧落空歌黍米珠,十方勃勃入無餘。

聞經慶喜難言說,九色龍騰八景輿。

五色雲營靉靉屯,三三洞戶敞瓊門。

何方道士通朱表,玉女飛函達上尊。

  上清樂

紫清天上育華林,絳實朱柯竹葉深。

 咀嚼繁英身不老,下觀烏兔換光陰。

 元君八氣號青靈,錦帔飛裙住玉城。

 把握帝符司道籍,被除塵累濟羣生。

 九日宮中四老真,廣霞山上宴仙賓。

 鳴鐘鼓瑟行靈醋,碧落融融別有春。

  太清樂

 太一元君掌列仙,彤輝絳彩射芝田。

 功圓會遇刊冥籍,可待洪崖笑拍肩。

 金闕明光後聖君,流精煥彩結丹雲。

 不因太上相傳授,安得人間有玉文。

 五節清香半夜焚,天人玉女盡遙聞。

 味同氣合遙相應,絳節霓旌下五雲。

  白鶴詞

 白鶴初生在紫微,且當洞府養毛衣。

 借問仙人何日至,莫言不解伴雲飛。

 白鶴千年始一歸,山川依舊世人非。

 不因華表分明語,誰識當初丁令威。

 白鶴飛來下九天,數聲嘹喨出祥烟。

 日月相催人易老,不如修道學神仙。

 太一真人冰雪容,步虛來往本無蹤。

 蓬萊要去而今去,蕾買在窗前鶴在松。

 白鶴天生壽命長,翱翔仙境侍虛皇。

 千春一到華旌上,卻歸霄漢自然鄉。

 白鶴飛翔在玉京,往來三界現長生。

 修行若達神仙境,便乘真馭入雲庭。

  白鶴詞

 白鶴凝霜一頂紅,常居碧落杳冥中。

 三清好是逍遙處,天上人間事不同。

  白鶴詞

 八景戒期登祕宇,九清敷佑協祥經。

 曾雲頡頑瞻仙羽,暴日徘徊在福庭。

  白鶴詞

 胎化靈禽唳九天,雪毛丹頂兩相鮮。

 世人莫認歸華表,來瑞升平億萬年。

  出堂頌

  道以齋為先,勤行登金闕。故設大法橋,普度諸天物。宿世恩德報,道心超然發。身飛昇仙都,七祖咸解脫。

  經儀三歸依讚

  人各恭敬。

  至心歸依十方道寶,當願眾生起心回向,一切信禮。

  至心歸依十方經寶,當願眾生心開悟解,受持轉誦。

  至心歸依十方師寶,當願眾生普上法橋,無有障礙。

  道場眾等,人各執簡,當心平坐,讚詠如法。

  宿命讚

  宿命有信緣,弱喪謂之無。皆欲眼前見,過目即言悠。大賢明道教,慘

戚愍頑夫。依依念子苦。勤勤令我憂。

  啟經讚

  稽首虛皇天尊前。

  送經讚

  無量玄玄也。

  解坐讚

  為諸來生,作善因緣,如蒙開悟,仰荷聖恩。

  七真讚

  太上玄虛宗,弘道尊其經。俯仰己得仙,歷劫無數齡。巍巍太真德,寂寂因無生。霄景結空搆,乘虛自然征。日月為炳灼,安和樂未央。

  學仙絕華念,念念相因積。去來亂我神,神躁靡不歷。滅念停虛間,蕭蕭入空寂。請經若飢渴,持志如金石。保子飛仙路,五靈度符籍。

  濟我六度行,故能解三羅。清齋禮太素,吐納養雲芽。逍遙金闕內,玉京為余家。自然生七寶,人人坐蓮華。仰嚼玄都?,俯酣空洞瓜。容顏耀十日,奚計年劫多。法鼓會天仙,鳴鐘徵大魔。

  靈風扇香華,燦爛開繁衿。太真撫雲璈,眾仙彈靈琴。雅歌三天景,散惠玉華林。七祖生天堂,由此步玄音。前世德未足,斯書邈難尋。信道情不盡,圖飛乃反沉。太上無為道,弘之在兆心。

  學道由丹信,奉師如至親。挹景偶清虛,孜孜隨日新。眾人未得度,終不度我身。大願有重報,玄德必信然。陰惡罪至深,對來若轉輪。

  學道甚亦苦,晨夜建福田。種德猶植樹,積簣而成山。子能玄尚,飄爾升清天。修是無為道,當與善結緣。太上至隱書,名曰智慧篇。拔苦由大才,超俗以得仙。靈姿世所奇,燁若淵中蓮。

  人行各有本,皆由宿世功。立德務及時,發願莫不從。善惡俱待對,倚伏理難窮。賢士奉法言,道亦在兼忘。解是大智慧,是為太極公。寶蓋連玉輿,命駕御九龍。金華空洞經,捧香悉仙童。嘯歌徹玄都,鳴玉扣瓊鐘。

  竦身凌太清,超景逸紫霄。保元持法綱,遊玄極逍遙。萬劫猶昨夜,千春如晨朝。巍峨蔭雲華,手攀寶林條。香烟自然生,玄階興扶搖。靈旛順風散,繁想應時消。滅智弘大混,無為為清謠。

  小學仙讚

  學仙行為急,奉戒制情心。虛夷正氣居,仙聖自相尋。若不信法言,胡為栖山林。

  焚章頌

  太上垂科教,勤行福壽長。延生依玉訣,請命奏金章。罪名除北府,生籍上南昌。見在保延壽,過去升福堂。

  又

  太虛感靈會,命我生神章。一唱洞九玄,二誦天地通。混合自相和,九遍成人功。大聖讚元吉,散花禮太空。祈真真必佑,請福福當洪。諸天並歡悅,一切稽首恭。

  焚詞頌

  人生多障難,大道實矜憐。救度留科戒,咸令懺罪緣。愆辜編地府,疊結已聞天。發露祈真佑,冥心仰聖賢。虔恭禮三寶,願得壽長年。焚詞飛上界,奏名玉帝前。

  度簡頌

  赤明開元圖,和陽通上靈。元始敷靈華,十部飛天書。開度九幽祖,萬遍道自俱。玉阜秀瓊林,生死福德廬。自無黃籙簡,苦根焉得除。旋行誦靈章,五老還相扶。

  符戒頌

  稽首無上道,歸心元始尊。至真妙應主,開化飛玄門。妙戒怡五靈,金書警萬神。察命定錄籍,靈符度苦魂。乘雲朝玉帝,齊契玄中人。

  焚簡頌

  天尊垂憫濟,救苦最為先。金籙白簡妙,真符玄又玄。地府稟聖教,酆都禮此言。拔度諸業障,告盟削罪愆。

九幽咸解脫,亡魂生九天。

  山簡頌

  祈真登紫嶽、府,告命詣靈山、壇。玉女謠梵響,金童散香烟。書名通九地,列字上三天。永享無期壽,克成高上仙。

  水簡頌

  天尊留戒律,太上演真經。奉法須勤苦,功德貴精誠。虔心啟三寶,焚香告百靈。書名投水府,功勳達上清。

  三塗五苦頌

  三才及萬物,倚伏各有齡。終始代劫數,福盡天地傾。往返於五道,苦哉更死生。展轉三塗中,去來與禍并。

  明燈頌

  大道滿十方,華燈通精誠。諸天悉開曜,九地皆朗明。我身亦光徹,五藏生華榮。炎景照太無,遐想通玉京。

  散花樂

  散花林,散香林,散香花,滿道場,上真前供養。玉京山上朝真會,散花林十仙齊奏步虛音,滿道場,至真前供養。空同一聲來月下,步虛三唱入雲間。

  古散花樂

 元始傳言齊受籙,道君開教盡皈依。

 小有洞中三秀草,玉京山上萬年桃。

 五色雲中呈綵鳳,一爐香裹見朱鬃。

 三真玉女持花節,一雙童子捧金爐。

 五色綵雲來覆地,九天真氣遶香壇。

 九龍闕上集真聖,八仙臺畔聽清謠。

 三島羽人朝象闕,九天仙子下瑤臺。

 五色彩雲隨步起,六銖仙服著身來。

 三島羽人來入座,十洲鸞鶴引沖天。

 太上散花陳我願,扣鐘鳴鼓會羣仙。

 萬朵蓮燈開夜月,滿壇香霧雜天花。

  五字散花樂

  絳節徘徊引,天花散漫飛。高真無染著,片片不沾衣。

  聖境三千歲,仙花始一開。如何金籙會,併奉列仙來。

  八陛旋瑤級,千花漾錦英。六淳并紫?,煥麗不知名。

  淺淺黃金萼,勻勻碧玉英。天風隨羽蓋,吹滿九重城。

  綽約縈空際,繽紛落坐隅。韶華長不老,何處覓仙都。

  淨侶吟仙曲,人人讚善哉。萬花興供養,飛舞自天來。

  寶葉開琪圃,珍柯在紫微。不教蝴蝶採,長伴綵鸞飛。

  几席延飈馭,香燈建寶壇。丹心無可獻,碎錦酒雲端。

  碧緑相差次,紅黃造淺深。化工應自失,雕斲本何心。

  洞按爐烟起,無為道德香。同根無異氣,噴鼻更馨香。

  散花詞

  天上春常在,花開不計時。瑤壇沾瑞霧,芳氣更芬滋。

  玉宇千門啟,金爐百和然。芬芳盈法座,祇?待羣仙。

  空裹花無際,元生玉帝宮。只來臨靖館,不去逐和風。

  焚朱表頌

  太空包有象,至道杳無形。神和通妙氣,應感達衷情。倏欻周八極,依稀降萬靈。散花陳素悃,委質表丹誠。

遠汎翔鸞蓋,遐攀倚鳳旌。烟宮高鬱鬱,雲闕上亭亭。瓊鳳出霄漢,金龍入太清。甘露洽人世,景福被幽冥。

  解壇頌

  眇眇空無象,悠悠感有情。敬則垂天貺,褻則被魔精。吉凶隨運起,否泰應緣生。道不貴珠玉,神惟在至誠。丹碧盡勤苦,懇欵竭衷情。自然通大聖,皆得降明靈。捻香陳所願,稽首冀嘉禎。天尊常寂靜,回心禮杳冥。

  還戒頌

  天尊大慈悲,說戒度眾生。威德被幽顯,果報感真靈。諸天來稽首,羣魔自束形。過去超八苦,見在保安寧。齋福行當息,相共送天真。流梵逸雲響,飛香雜烟馨。瓊鳳乘丹輦,金龍駕緑軿。生往皆快樂,家國悉安寧。

  辭師頌

  修齋已訖,仰荷洪恩,稽首歸依,奉辭玄中大法師。

  經法雖玄妙,崇奉悉因師。凡欲立善者,成當禮敬之。氣專功易就,心慢悔難追。若能勤繫念,朝夕自仙飛。

  修齋已訖,仰荷洪恩,稽首歸依,奉辭經、籍、度三師。

  道以齋為重,法以朝為常。不信不奉者,焉能遊帝鄉。有骨入仙品,自然開紫房。玉女登雲臺,但見金銀房。是故謝三師,稽首禮虛皇。

  修齋已訖,仰荷洪恩,稽首皈依,奉辭監齋大法師。

  迢迢玉京山,仙都高巍巍。眾真乘虛步,朗朗長夜開。大道由人信,心至神自歸。修齋行道訖,稽首辭正師。

  雲輿弗駐,鶴駕難留。後有告祈,還當奉請。

  向來修齋功德,上祝皇帝聖壽無疆,咸賴善功,成無上道,一切信禮。

  奉送讚每句下有散花林三字

  奉送諸天仙,金童捧金蓮。玉女颺琪花,直上寶臺前。

  難思議讚每句下和難思議

 碧落天中法會時,寶珠初現甚纖微。

 大聖珠中傳妙道,無邊聖眾盡相隨。

  祝鎮天真文出九天生神齊儀

  玄上高靈,元始尊神,大聖徘徊,萬真臨軒。三景散暉,瑞雲四陳,上吉較圖,推算九天。丹書赤字,自然真文,上告五帝,記名玉篇。萬神監映,日月盟言,願度願生,願神願仙。天地星宿,玄照帝、我身,三官九府,五嶽大神,溥告無窮,削除罪根。修齋行道,請福祈恩,元始大明,莫不納言。得與三景,同暉紫晨,輪轉不滅,身得飛仙。

  鍊度真文

  元始太帝,高上玉皇,八天符命,普告十方,無上無下,無極神鄉。三十二天,隱韻靈章,五文結氣,八會流光。今日大宥,萬善敷張,定名仙圖,列籍紫房。修齋行道,用拔先亡,幽關超度,冥夜開光。超登三界,景侍虛皇,冢訟絕息,見在興昌。萬靈監映,福祿殊常,災凶掃蕩,眷屬安康。請如所告,金馬騰驤。

  又一首

  無上至真,大聖高真,布化運氣,三十二天。八會九光,自然成真,安鎮天地。保制劫年。元始符命,普告三元,下勑九地,上聞諸天,中告海嶽,名山大川。今日上告,萬神咸聞,修齋行道,拔度幽魂,三官九府,削滅罪根,永度三塗,五苦之源,代代受福,記名丹篇,神生福堂,鍊化自然,生死開度,億劫長存,九天符命,金馬驛傳。

  五方消災真文正字

  東方青帝消災真文:歲星輔肝,角亢正真,氏房心尾,四景回旋,箕主七辰,正斗明輪,承氣捕非,掃除災羣。

  南方赤帝消災真文:熒惑輔心,井鬼守房,柳星張翼,抗御四鄉,軫主七宿,回轉天常,召運保會,正道驛行。

  西方白帝消災真文:太白檢肺,奎婁守魂,胃昂畢觜,主制七關,參總斗魁,受符北元。

  北方黑帝消災真文:北辰輔腎,斗牛衛扉,女虛危室,豁落四開,壁總七星,執凶糺非,卻災掃穢,明道輪暉。

  中央黃帝消災真文:鎮星輔脾,迴度北元,??主非,截邪斬根,????,掃穢除氛,?正玄斗,明度天關,九天符命,金馬驛傳。

  祝消災真文

  元始上天,三光高明,回景照曜,四方肅清,運度所衝,激揚流星,五分錯越,三統失寧,五斗總辰,七宿明靈。真君大魁,厥諱玉精。夫人皇妃,字曰育嬰,總御仙關,回轉諸天。今有弟子,恐有災星,懸告不祥,請以真文,赤書上陳,散髮謝愆,披露丹誠,乞垂玄監,回復天經,氣不妄越,災不橫生,焚燒真文,散烟玉庭,上景監度,普告萬靈,氣清三關,災滅九冥,陰陽調和,眷屬安寧,請以真文,風火驛傳。

  祝符戒

  元始上聖,玉帝高真,丹文告命,濟死度生。金籙妙戒,拯度幽冥。白簡寶符,九真仙經,解削罪咎,冤債和平。救苦真人,削除罪刑。察命童子,注上生名。護戒威神,引詣福庭。超離五苦,乘駕雲軿,輪轉得道,飛升上清。

  祝茭龍

  元始符命,下入重泉,幽關夜府,罪苦衘冤,通幽負信,魚龍告宣,魂魄受鍊,得離冥關,神公往化,上昇三天,一如告命,菱龍驛傳。

  十二念

  一念天地交泰,二念大道興行,三念陰陽吋序,四念日月齊明,五念廟社安泰,六念聖筭延齡,七念兆民康輯,八念百穀豐盈,九念異人間出,十念災害不生,十一念休祥荐至,十二念治定功成。

  十二願

  一願乾亨坤順,二願道尊德隆,三願五行不忒,四願九廟來崇,五願一人有慶,六願四海會同,七願萬物茂遂,八願百穀滋豐,九願君唱臣和,十願俗洽時雍,十一願與道合契,十二願億載無窮。

  又

  一願乾坤明素,二願氣象清玄,三願聖人萬壽,四願化洽八埏,五願天垂甘露,六願地發祥烟,七願四時應節,八願百物生全,九願家多孝悌,十願國富才賢,十一願酆都罷對,十二願學道成仙。

  古儀十二願念,總括無遺,方見願力之廣,以是願念,回向家國幽明。蓋科儀中文意,亦復如此,信古儀之盡善也。如巢觀先生願念,則不然。為國專以國事,薦幽專以遷拔,消災專以祈禳。蓋其所著之儀,亦復如此故也。今並錄之,俾行持者自擇。

  巢儀十二念為國

  一念天無氛穢,二念地無妖塵,三念神風靜默,四念日月照明,五念八景冥合,六念十方肅清,七念普受開度,八念民稱太平,九念萬神侍衛,十念諸天書名,十一念功德甚重,十二念咸得長生。

  又遷拔

  一願人無夭橫,二願澤及漏泉,三願冤仇解釋,四願苦爽昇遷,五願冢訟俱息,六願復連不纏,七願九龍馳命,八願魂門鍊仙,九願幽牢罷對,十願七祖生天,十一願朱陵受度,十二願坐致自然。

  又消災

  一願闔門康健,二願父母長生,三願萬邪歸正,四願眾惡不萌,五願五路通達,六願宅舍安寧,七願營業稱遂,八願六畜興生,九願疾病痊差,十願財物豐盈,十一願橫事不起,十二願永亨利貞。

  普供養讚

  人各存念,注想天尊,稽首歸依,焚香供養。願香氣氤氳,遍滿十方界,上至無上大羅天、仙都玉京、蕭臺絳闔、七寶紫微宮,元始天尊、虛皇太上、十方眾聖、三境真仙、寶藏靈文、玄中教主,敬發心回向,同入法門。願以此香烟,虔誠供養,供養普遍,皈命禮至真三寶。

  祝八威真文安墳、安宅

  三光開明,迴轉天常,運推數終,百六乘綱。大劫交會,萬妖爭行,北酆不拘,放逸鬼宗,羣魔縱肆,妖閉天光。上帝有命,普告十方,演明天度,法教開張,宣道治民,攝除不祥。有何小妖,羣聚為場,赤書玉文,檢攝鬼鄉,北酆三官,明速傳行,千魔束爽,萬鬼送形。流鈴交煥,激氣太陽,金虎四邀,天丁捕亡,大小齊到,不得匿藏。乞如所言,列奏上蒼。

  八威真文

  東山神咒,攝召九天,赤書玉字,制會酆山,束魔送鬼,所誅無蠲,悉詣木宮,敢有稽延。右東方北攝酆山,束送魔宗,符教所討,明列罪原。南山神咒威伏百方,群妖滅爽,萬試摧亡。右南方赤書玉字,九天真文,攝召萬氣,普歸帝君。右西方北山神咒,激陽起雷,流鈴煥落,钁天振威,北部所部,萬妖滅摧。右北方敕攝北帝,遏塞鬼門,剪除不祥,莫敢當前。右中央

道門通教妙用集卷之二竟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三

鶴林道士呂太古集

讚詠篇

五方衛靈咒

  此咒固非讚詠篇所編,然患多出於耳聞口授,訛繆者多,故著于此,俾自童子時點授,則終身售用也。又按此咒,皆制邪之文,故皆有我字,或有改為臣字,誤也。誦咒發爐存神之後,方是關奏上真,初無嫌爾,並依金籙儀及藏經諸處契勘錄出。

   東方

  九氣青天,明星大神,煥照東鄉,洞映九門,轉燭陽光,掃穢除氛。開明童子,備衛我軒,收魔束妖,上對帝君,奉承正道。赤書玉文,九天符命,攝龍驛傳,普天安鎮,我得飛仙。眾和,末句以下同。

  南方

  南方丹天,三氣流光,熒星轉燭,洞照太陽。上有赤精,開明靈童,總御火兵,備守三宮,斬邪束妖,剪截魔王,北帝所承。此咒皆以制魔伏鬼,不令干犯道場。凡行道之人,爾凡伏羣魔,皆屬北帝。北云北帝所承,或有以為南方咒,改為赤帝誦之,誤也。此為害義,不得不明之。風火八衝,流鈴交煥,敢有不從,正道流行,我享上功,保天長存,億劫無終。翦截魔王字藏中科儀,一曰魔

凶,則韻方叶爾。

  西方

  七氣素天,太白流精,光耀金門,洞照太冥。中有素皇,號曰帝靈,保神安鎮,衛我身形,斷絕邪源,王道正明,宮殿整肅,三景齊并,道合自然,飛升紫庭。靈寶符命,普惠萬生,功加一切,天地咸寧。

  北方

  北方玄天,五氣徘徊,辰星煥爛,光耀太微。黑靈尊神,飛玄羽衣,謂黑靈尊神衣,飛玄之羽服,或有避為飛仙羽衣,則害義。備守五門,檢精捕非,敢有干試,豁落斬摧。玉符所告,神振八威,邪門閉塞,正道明開,映照我身,三光同輝,謂身與三光同輝,或改為三官洞輝,誤也。策空駕浮,舉形仙飛。

  中央

  黃中總氣,總統仙真,鎮星吐輝,流煥九天。開光童子,一十二人,元氣炎精,燄上朱烟,儀中並是燄上,或曰炎上,誤也。洞照壇所,及得我身。百邪摧落,

卻鬼萬千,中山神咒,普天使然,五靈安鎮,身飛上仙。

五鍊生尸寶章

  東方龍漢始青九陽梵華之氣寶章

  九陽迴妙氣,三景散元精。碧靄浮靈篆,青林粲淑英。超遙玉清府,遼邈蓬萊瀛。真化通無間,神風滋萬生。

  南方赤明丹光三陽梵靈之黑寶章

  浩劫開神運,龍文泛赤霞。八威奔電激,九鳳破凶邪。鍊度丹皇室,飛升元始家。炎明常繼照,靈慶襲晨華。

  西方延康素靈七陽梵英之氣寶章

  皇老儲靈粹,金精耀斗威。六天咸馘滅,萬寶復幽微。爽氣浮高闕,寒光靄素輝。空洞披玉勒,空洞之文,勒字玉簡,故云玉勒披開也。華麗九霄飛。

  北方開皇玄上五陽梵混之氣寶章

  五氣符元妙,諸天混太冥。神旌飛羽黑,神旌以黑羽為飾飛揚也。玉女散花青。紫策封天寶,玄文凛帝庭。玄天之文嚴,重祕于帝耳。文言為凛也,玄天、玄風,皆誤。羣魔欽至化,萬國保安寧。

  中央

  上皇中靈一陽梵寶之氣寶章

  混黃生一氣,感化結真形。上德持柔順,金光洞杳冥。建中該九極,執本統三辰。煒燁天端上,飛芒耀玉靈。

外壇讚詠

  壇外法事,字字皆以拔度為本,誠非細事,况是施主追悼之際,慘戚裝懷,謳歌詞曲,尤為不便。今取前有偈頌及新添,以助行事,庶幾典雅。

  開方偈趙明舉

  先吟此偈,然後開方,四人送唱,以意稱揚。

 六璃回馭息虞泉,城郭樓臺入暮烟。

 夜漏初傳人已靜,陰關仍闢鬼為塵。

 玉隆有會如何向,里域分司守護堅。

 欲得大方隨處去,須憑真誥為敷宣。

  第一度召請諸神偈

  新添以大聖仙元教主,四聲吟之。

 龍駕相將下紫清,遍延羣望竪旛旌。

 諸神悉自無方至,雲裹追班聽蹕聲。

  第二度召亡人偈

 夜府多寒閉苦魂,女青天詔制辭溫。

 靈嬸啟道招遊爽,符吏匆匆為駿奔。

  第三度召請偈

 大道哀深六趣幽,長於苦海駕慈舟。

 紫壇夜永開方便,躋入洪鈞一氣收。

  澡浴偈

 先同誦八天梵文,令法師存想,取三十二天真氣入浴水,然後吟此偈。偈畢,一童子誦文,引科偈。

 總因心垢難湔洗,苦海漂流不淨身。

 津津惡障未祛除,穆穆清光難禮覲。

 金龍負致長庚水,玉女分傳御坐香。

 三熏三沐整威儀,躡景乘虛朝太上。

  引沐浴儀語新添

  上來奉召,所薦亡者,已承溫詔,得出寒鄉。隨符吏之匆匆,不行而至;望旛竿之緲緲,應召而來。將朝對於軒墀,即受傳於符戒。先須澡身浴德,振衣彈冠,敬憑神咒,以護符請就,蘭湯而灌濯,四靈備衛,九氣密羅。澡浴儀文,請為宣示。

  法橋偈

  普獻無邊聖,香煙散十方。願乘七寶臺,垂光五濁世。永度人天眾,咸令上法橋。同會證無為,勤修不退轉。

  法橋文

  合道場人,至心歸命,十極虛皇之聖,五靈引導之童。願賜慈悲,特垂救度。竊以欲海深而易溺,當究濫觴;道岸高而難登,孰為援手。由性情之迷悟,致霄壤之升淪。嗟彼眾生,處於濁世,愛流成海,虐浪滔天,貪嗔騰汹汹之波,結習自涓涓之滴,逐物而就,死者滿目,皆是反身。而達岸者,舉世實希,豈無汲引之門,救此漂淪之苦。惟太上憫眾生之俱溺,設妙法以為橋,命十極天尊作聖涯之砥音紙柱,詔五靈童子為道海之津梁,拔出迷途,達于彼岸,濟弱水三千萬里,傳音團剛風五百億重,不踰倪仰之間,即至逍遙之境,端在心源,自反法力,愈加一舉足而不失正因,九頓首而上朝元始,更惟眾聖密賜護持,庶令苦海之魂,俱遂法橋之上。

  次和。

  法橋大度天尊

  引亡人上法橋。

  次舉。

  下橋偈

  津梁苦海法為橋,太上慈悲願力饒。虐浪中流逢砥柱,愛河斷岸得仙

?音彫。公子靈旛祛壅滯,天尊援手互招邀。接武下橋趍玉陛,大方無礙信逍遙。

為亡者皈依三寶懺罪

  亡過某等,已承告召,得屆道場,將傳金口之戒言,祇佩丹文之簡籙,然未祛於宿障,恐莫悟於至言,敬依三寶之威光,為懺六根之罪累。蓋罪從心起,滅心則萬咎冰消;志以道寧,見道則一靈朝徹。宜在洗清情識,蠲潔性靈,速捨妄以歸真,庶聞經而契道。夫作善建齋,傳符受戒者,先當皈命無上至真十方三寶,仰仗三寶聖力,為亡者懺悔三業罪愆。故經云:若不皈依三寶,是故善法無所依憑。合道場人,同誠皈命。

  皈命十方道寶,頂禮元始天尊,能為所薦亡魂,解除身業罪。

  懺悔亡者身業無邊罪,種種益難量。舉止去來間,滯染諸塵垢。華飾貪逸樂,傲誕世間人。今對大慈尊,一心陳懺悔。願此身業罪,消除永不生。清靜契神仙,永離三邊界。

  皈命上清經寶,頂禮太上道君,能為過去亡魂,解除心業罪。

  懺悔亡者心業無邊罪,種種益難量。嗔喜并愛僧,妄想從心起。嗜欲兼虛妄,嫉妬世間人。今對大慈尊,一心陳懺悔。願此心業罪,消除永不生。智識迥開明,洞達希夷理。

  皈命太清師寶,頂禮太上老君,能為過去亡魂,解除口業罪。

  懺悔亡者口業無邊罪,種種益難量。兩舌及浮言,毀謗諸經教。噉食有情物,窘辱世間人。今對大慈尊,一心陳懺悔。願此口業罪,消除永不生。絕彼是非言,常演真經教。

  向來皈依三寶,懺悔勝因。惟願亡人,往生天界。花臺寶蓋,雲際來迎。絳節青幢,空中接引。騫林樹下,常聽仙經。寶月池邊,惟聞雅梵。生

前萬罪,從此消除。歿後三塗,因今解釋。乘龍駕鶴,逍逍十極之天;悟道登真,自在三清之境。福流見在,再果常來,此世他生,長親至道。洪惟上聖,允鑒精誠,撈灑羣生,俱登道岸。和不可思議功德

又一首

  稽首歸依道,大羅元始尊。杳冥開祖劫,混沌立元根,願垂清靜教,救度此亡魂。眾和,往生神仙界,下同。

  稽首歸依經,真文煥八方。鍊金成鳳篆,揉玉寫龍章。願開金口演,救度此亡魂。

  稽首歸依師,三乘眾中尊。先天垂愍濟,歷劫度迷昏。願垂無量法,救度此亡魂。

  懺悔亡者眼耳鼻舌身意罪,六根六欲六情愆。管絃嘹喨少真音,耳紫緑輝華非正色。眼蘭麝競裝馨香處,鼻車馬爭騖馳騁時。身甘辛不節自傷神,口喜怒無常惟奪算。意係六根之罪六根每引輪回路,或以六根為三途,誤也。三寶常開拯拔門。以今發露首前愆,總願罪根盡消滅。

  次懺怪貪瞋怒愚癡罪,邪婬偷盜殺生愆。謗經毀教不皈依,怨道咎師違誓約。身心妄想無休息,眼耳生貪不住時。未來過去及今生,三世罪根難可測。此日發心陳懺悔,從前障惱願消除。言詞既向道前陳,眾聖定於空裹鑒。不可思議功德,眾等各各彈指,為亡者懺罪。願亡者身業消滅,心業消滅,口業消滅,六根消滅,冤債消滅,業障消滅,萬罪消滅。

  願亡者眾罪如霜露,惠日普消融。今世與來生,受性常清靜。亡魂出長夜,滯爽達仙源。北都除愆過之文,南府注長生之字。詠讚仙歌空洞響,不聞地獄苦魂聲。眾等各發至誠心,亡者生天受快樂。已上兩篇,並出九幽儀,係廣成先生修定。

  懺罪授戒訖,引亡人歸位,次安慰云:

  亡者某等,已對三清,親傳九戒,即肅恭而諦受,宜寅畏以欽承。仍備肆筵,各惟就序,享芬芳之嘉薦,俟周滿之洪因。齋主望靈,虔誠設拜。或咒食,即於此為之。或未咒食,於此回向,出九幽儀。

  送亡人法事出回橋儀

  今則齋事周圓,法筵斯罷。宜承善利,共沐殊勳。逐慧光而睹天尊,捧符命而登仙界。亡過某等,既已聞經聽法,必能見性知天,仰侍丹輿,便昇雲路,上昇仙橋,於此際登,朱陵府向。今時既得超生,各流恩福,齋主虔誠,謹當奉送。

  偈

法筵勝會功圓滿,遠逝新亡盡往生。齊向昇仙橋上過,各齎功德禮三清。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三竟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四

鶴林道士呂太古集

啟奏篇

  高功上御案香祝

  玉華散景,九氣含烟,香雲密羅,逕衝九天。侍香金童,傳言玉女,上聞帝前,令臣所啟,咸乞如言。

  上手爐香祝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手執玉爐,心存九天。真靈下盻,仙飾臨軒,令臣關告,逕御三天。

  上洞案香祝

  朱陽九霄,蔚藹元晶。靈鳳來翔,上朝玉京。流結感化,仙道克成。願此丹禱,隨烟迅升。

  上手爐香祝

  百神羅刑,心存洞陽。左命真伯,右挹元皇。開發靈篇,大梵隆昌。紫烟上達,萬道丕張。

  祝香後入意文

  伏聞杳杳太清境,隔世幾塵;巍巍無上尊,與人絕迹。敬憑齋戒,輒布懇祈,願垂降鑒之私,少示感通化之妙。遙瞻雲馭,暫離紫霄絳闕之嚴;駢列星冠,共啟玉匱珠旛之祕。用陳誠意,上瀆天顏云云。

  啟壇文

  伏聞雲層峨峨,天不閟感通之路;人道渺渺,聖常垂臨下之私。嚴敞家庭,恭修淨醮。薦蘋蘩於下土,通香火於上蒼,敢布愚衷,仰干洪造入意。今則恭歲仙科,仰延真馭,允謂建齋之始,初嚴事帝之誠。獺祭雖微,龍車望幸。惟喧囂之穢土,懼瀆高明;瞻彷彿之碎容,愈增戰慄。伏望雲輿鶴馭,下天門之九重;絳節霓旌,駐人間之五濁。玉虛三境,金闕萬靈,暫辭邈邈之天,下副虔虔之懇。命里域靈官,肅嚴醮席。敕衛壇將吏,驅斥妖氛。使精意感通,齋功成就,即荷上聖降臨之恩。臣云

  啟壇文通用

臣聞湛寂高真,本無為而善應;玄虛妙道,常有感以潛通。非虔仗於靈科,孰仰干於聖造。今則華壇既啟,醮禮將陳,先懇祝於皇靈,次披宣於道範。惟冀洞貫九天之上,咸使聞知;昭回三界之中,曲蒙感格。廣垂至德,兼覆含生。

  黃籙齋祝香入意後文

洪惟黃籙寶齋,紫陽祕格,上可以鎮天安地一下可以保國寧家。濟存拔亡,延生度厄,萬天所重,千聖攸遵。教演九時,取則九陽之數;壇開三級,旁分三氣之華。配八卦於八方,定十干於十位。乾天門而巽地戶,艮鬼道而坤人途。莫不弓旗鑑劍,以列於威儀;籩豆陶匏,以薦乎凡品。于以法天而象地,于以通真而召靈。臣等拜貺有初,謁真伊始,想玉階方寸之地,無敢不恭;瞻天顏咫尺之威,如在其上。伏望三清十極,萬聖千真,暫辭金闕之崇高,俯罄塵寰之湫隘,坐使環堵一廛之地,化為清都太微之居,欽竢降臨,不勝延竚臣等。

  諸齋祝香陳願意後文

  於是壇場初啟,閶闔洞開,肅清眾以無譁,罄丹衷而有恪。崇效天而卑法地,制備乾坤;左顧儀而右盻璘,門開日月。寓精意於蘊藻蘩繫之內,格霄真於杳冥恍惚之間。七日戒而三日齋,敬效昔人之事帝;內盡志而外盡物,誓堅今日之推誠。開眾妙之寶壇,酬往年、今時之素願,旅延羽士,歌詠洞章。清蹕舉而雷動風馳,法水噀而雲行雨施。伏望星宮月殿,絳闕清都,玄之又玄,盡重玄之列聖。上極無上,遍最上之高真。降自天中之天,來從象外之象。遊空飛步,芝童執節以前趨;駕景乘龍,仙馭控飈而直下。來顧苾芬之薦,俯歆螻蟻之誠,貽貺存亡,覃恩幽顯,即荷上靈之監,敢忘丕應之符,欽俟降臨,曷勝延竚。臣某云

  啟壇文

  三界應感,一切真靈,願聞關奏,俯降香壇。既沐垂光,少故懇悃,注想仙音清喨,羽衛森羅。飄飄垂風幄雲軿,隱隱現霓旌絳節。至真所格凡居為,紫府丹霄仙仗來。臨塵世變,瑤池玉闕,暫停鸞駕,俯察丹衷,輒露微誠,仰干洪造。入意臣聞道常應人,天惟聽下。既有投誠之切,敢忘謹始之嚴。內竭精衷、外殫庶物。壇隨法規而則矩,陶匏尚質而去文。信幣交陳,各象五方之色;簪裳肅列,爰分眾職之班。燭龍交映於神光,香獸互凝於瑞霧。莫不溪毛蠲潔,華蘂繽紛。當尊卑奠位之初,乃天人交感之際,天威咫尺,雲氣晏清,祇傒降臨,務先嚴肅。伏願帝顏允?,閶闔齊開,萬乘啟途,百神戒道。獅子白鶴,擁天仗以來臨;應龍青虬,輓帝車而倏至。不違凡悃,庶畢齋功,即荷眾聖降臨之恩臣等。

  啟壇告真吉用

  並願蕭韶前引,軒蓋後隨。霧捲霓裳,雲浮月帔,風伯清道,雨師灑塵,界清蹕於天衢,散寶花於法界,迅飛部從,降格道場。幸披霧以觀瞻,願刳心而控愬。今有云云。

  玆夕精誠爰啟,懇悃斯陳。請迎之禮既殫,鑒格之情無爽。壇排圓級,位列高真。羣仙離碧洞瓊宮,眾聖下金樓玉殿,莫不幢旛引駕,寶蓋隨軒,雲臻如玉彩光天,霧集若星輝爍目。帝顏穆穆,凝黈纊以俟聽凡情;岱嶽嚴嚴,捧金編而鑒觀醮禮。南曹染翰,將錄善以上生;北府揮毫,俟紀功而落死。當此之際,有片善者,奚患三界之弗知;運此之心,有寸功者,勿訝眾真之弗錄。況夫精崇妙會,嚴設香壇,具十二念之善心,遵三九等之齋法者,孰謂聖賢之不接物,何疑幽顯之不沾恩。非道弘人,人能弘道。今則延仙游之?顧,按科法以關盟,敷敘凡誠,仰干洪造。伏願三清三境,十極十華,妙行真人,真大聖,九天星象,三界威靈,放五色之祥光,蔭九華之寶蓋,迂臨法席,成就善功,咸所禱祈,即遂通感。臣與云。

  宿啟白五師文

  醮筵乍啟,齋事云初。望三境之鬱羅,冥心注想;延九清之飈馭,拜手翹勤。列冠珮之巍峨,接威神於恍惚,切慮玉京金闕、紫府丹臺、日月星宮、璇霄斗極,高超象外,迥出人間,難通葵藿之誠,莫遂蘋蘩之薦。洪惟師寶,久廓道恩。凡玆設醮以建齋,須賴敷誠而達悃。今有某伏念素叨玄化,久沐真風,爰卜今辰,欽酬志願,吉凶更用禮盡恭而貌盡敬,應以實而不以文,重念臣道價未聞,真筌莫曉,誤蒙請命,承乏關宣。伏乞靈寶五師,道德眾聖,不違懇請,大賜含洪。分遣四司曹僚、五帝官屬,證明齋事,騰達願誠,省覽詞章,潜垂恩祐,乞使逐時關奏,祈禱感通,志願克諧,善功昭著,誓堅誠慤,仰答恩休。臣等云。

  建壇發爐

  切以露丹懇於高天,心修事帝;俯紫霄於寸地,式按招真。屬聖凡交感之初,正壇陛吉蠲之始,為據誠悃,干冒天威。奉道某幸以宿因,獲生華旦,有域中四大之德,預天下萬物之靈。穀腹絲身,僅兔啼號之患;天形道貌,幸全禀貸之仁。報未見於涓埃,念不忘於夙夜。謹涓吉旦,恭了初心,方此漏箭初傳,更聲乍警,明九微燭,燒眾妙香,囂塵淨而天風清,陰氣升而夜光冷。凡三、四宵修敬之事,在一步履踐之初。伏冀几悃升聞,帝聰遙徹,暫出鴻濛之境,來臨圭潔之場。玉女金童,散天香而郁藹;霓旌絳節,雜花雨之繽紛。不遺一芥之賤微,少慰歷年之素願。天上云云。

  啟齋五師前

  臣聞先天立教,混元已退於無為;歷劫度人,師寶上膺於眷命。是以玄中莅職,監齋紏非,經籍度之相傳,天地人之共賴,隨機赴感,有願必從。今建寶齋,並幽明而利濟;願臨塵界,垂恩惠以覃延。謹罄凡情,仰干師造。

  清旦

  切以大明生於束方,了無塵翳;平旦之存夜氣,豈有桔亡。雲車鶴駕之徘徊,野馬塵埃之不動,屬陳度命若消災,改儲福之悃,上瀆好生之慈。入意以今清旦行道,關奏上靈,伏望師真,俯垂恩祐。導達誠悃,如杲日之上昇;潛削愆瑕,若薄冰之渙散。使片善克無於魔障,而洪恩覃及於幽明,感戴之心,始終在念云云。

  臨午

  齋事有嚴,謹終謹始,聖心之格,無黨無偏。觀聖人揭大中以示人,若曦馭正離明而燭下。無幽不照,萬物資之以生成;有感皆通,一念扣之而通達。爰當臨午,再至輸誠,敷露詞情,冒干師聽。以今云云。

  靜夜

  四氣朗清,天無氛穢,神風靜默,地絕妖塵。斗柄橫空,揭心詞於霄漢;月光洗夜,寒膽氣於骨毛。戰戰兢兢,克伸昭事;高高厚厚,諒賜聞知。用扣師真,庶周能事。今有云云。

  本命經文

  上象渾天,分三辰於經緯;太清立教,播二斗於坎離。宣本命之宏綱,闡玄靈之要訣。蓋人之根本,攸繫七元。天有斗魁,斟酌元氣,性命五體屬乎;主張壽夭,一生歸之予奪。凡律曆之周運,宜瞻六度,以降下人間,伸香火之皈投。故得三生之長為男子,修齋設醮,量力建功,酌水獻花,隨緣報本。既艮辰之,每不虛度,必上壽之,所可增延,應似谷聲,答如光影。入意

  真武經文

  宴處太清,色相非無而湛寂;下臨北極,威權有赫以慈仁。視民如傷,切齒羣魔之肆擴;好生為重,推心兆庶之興哀。輔正摧邪,消災降福,雖四十二年之修道,三千餘行之成功,本從金闕之化身,明示眾生之證果,所以周行六合,威攝萬靈。凡五瘟之小魔,與六天之故氣中白虹影裹,化作塵埃。雙睛電中,勦無餘類。故得邪妖殄滅,家國咸寧。每月三七之辰,是真君降凡之日,宜伸香火,以答恩休。

  安宅經文

  切聞有巢氏之世,食橡栗而栖木居巢;軒轅氏之時,易棟宇以待風芘雨。使民人之老幼,安作息於曉昏。唯聖人物之宜,為天下所利之大。然陰陽有倚伏之變,寒暑有疵癘之邪,人或冒之,災所不免。於是太上命神靈而授職,為凡夫衛宅宇,以分司、以太歲為尊,以一年為準法,好生之為重務,去惡之居先立。天坑麻口之神,吞魔食鬼;豹尾黃磨之屬,護正摧邪。正位辨方,妥靈守職。宣太上威權之化,防眾生橫害之虞。豈期人有賢愚,罔明禁忌;神唯勇悍,莫間幽明。犯之則無故悮之分,干之則必示災凶之變。幸惟太上,再閔凡夫,出符文以安寧,宣咒法以警戒,百神聽其令,幽鬼禀其盟,使悞犯者轉禍為祥,皈投者卻災致福,人天蒙利,家國沾恩。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四竟

鶴林道士呂太古集

職佐篇

  黃籙第一曰:為國歎經文

  夫《道德經》者,無為之文,自然之化,落落太漠之表,巍巍象帝之先,二氣資之以立根,三光持之以成象,細無不入,大無不包,其真以治一身,其土行賈切苴音鮓足以治天下,其功以度羣品,而微妙則能致神仙。昔老子之過函關,授八十一章而徑去。漢文之從河上,蓋千七百年而僅傳,窮乎無窮,極乎罔極,以宣道德之要,以為帝王之師。至如昇玄,演清淨之音,入眾妙門,而離諸染著,禳災列懺悔之品,度一切厄,而所履平安。黃帝著陰符之書,可以用師於萬倍。青羅傳星曜之咒,可以推運於五行。是皆抉一决切神道於幽微,闡玄宗之隱奧。誦之則聲參太極,研之則治化昇平,禍滅九陰,澤含萬宇。慶流宗社,坐對無疆之休;祲格神人,潛消難解之厄。再伸偈頌,以盡讚揚。

 先天立極治難名,恍惚希夷值本根。

 天步永清旋日月,道樞不動轉乾坤。

 靈源直斷羣迷徑,仙路宏開眾妙門。

 聖壽綿長皇極建,願言辰極與齊尊。

  第二曰:遷拔歎經文

  夫《度人經》者,三洞上品,一乘妙言,參眾魔之歌音,宣百靈之隱韻。昔授於碧落之土,而藏於紫微之宮。梵氣彌羅,周十方無極之界;金真朗郁,煥八天空洞之章。文暢而曲不華,趣幽而義益奧。極玄中之妙旨,非世上之常辭。詠之者,名列玉房;聞之者,神飛金闕。萬帝設禮,羣妖束形,以至生天通微奧之言,清靜啟真常之性,十方嚴救苦之寶訓,九幽授心印之靈篇,普度天人,津梁生死,俾罷對於長夜,咸列名於上清。再引偈章,以伸濟度。

 玉書金簡度人深,流出慈尊廣大心。

 梵氣結成無極界,天風飄泛自然音。

 九幽破械冰消戟,八極飛香月滿襟。

 稽首無英齊接引,神光一道破重陰。

  第三日:消災歎經文

  伏聞太極既判,兩儀肇生,闡妙道於虛無,寓至神於水火,歛純陰肅肅之象,宣至陽赫赫之精,氣氣不停,生生相續。實之以坎,畫於朔易之都;虛之以離,煥乎文明之位。陶鑄萬品,統御三元,五行得之以成,七政得之以運。道生於一,而著於水火之用;物散於萬,而極於水火之功。南北二經,蓋盡玆蘊。昔太上之下降,命天師之密傳。浮玉局於地中,敷揚祕訣;化鶴鳴之山上,親授靈文。可以薦福消災,可以注生削死,永除業障,漸入仙宗。且天童開護命之符,而真武有降福之願。上智廣真一之訓,報劬勞恩;靜觀達智慧之門,明解脫義。功德甚重,不可具陳。輒引偈章,以伸讚歎。

 芝壇香靄露華稀,雲際風高鶴蓋飛。

 玉宇寥寥鳴警蹕,金光奕奕下丹墀。

 願傾法雨除塵垢,更乞仙丹造道微。

 兩卷真經香一瓣,自玆根極欲知歸。

  懺悔

  道家儀文,至於巢先生,號為大備。文字皆有所出,或儒書,或道書,剸裁鋪張,自有體製,一字不可移易。惟懺悔文,消災、遷拔兩篇,又多取莊子,使人聞之,洗濯疏瀹,有清心向道之意。未燭厥理者,或有改易,增加書字,殊為可笑。故書之,以告將來。

  黃籙啟壇懺悔

  臣法眾等,至心歸身、歸神、歸命十方無極太上靈寶天尊,圓穹列曜星辰,厚地洞天、海嶽醮筵,感降一切真靈。伏願大慈,洞回昭鑒,同垂巨澤,普降洪恩。臣聞天無親,而所輔在德;福無門,而所召在人。仰歸眾妙之門,必應羣心之用。寶笈箸度人之法,獨步玉京;驛龍馳奏善之章,上朝金闕。每靈心之丕應,見天意之孔昭,皆太上垂慈濟拔之科,而天下奉道修為之路,?蠻如答,神明罔違。伏念臣法眾等,暨齋官某等,生逢盛明,志慕虛靜,清天君而疏瀹,斷業障以皈依,謁欵在辰,齋明有翼,將以交三靈於恍惚,禱百順以延長。尚慮宿運功微,前緣德薄,今生往劫,多縱罪根,俗骨凡胎,未階真品,雖道心之甚固,恐天聽之難聞。伏願上聖哀憐,洪恩蕩宥,拔九祖之魂於既往,貸三世之罪於將來,洗六根以一新,秉純誠而無貳。庶幾寡過,仰格上真,用修黃籙之科,延召紫清之福。臣等稽首禮謝無上至真三寶。

  散壇懺悔

  臣聞強名曰道,本清靜以無為;不測者神,有感通而必應。再蕩滌於尸穢,終對越於靈真。伏念臣等,仙品未充,業根尚在,雖稽參於寶籙,常諷誦於真經,宣舉教科,修行齋直,慮有違於道範,曾未沃於靈心,輒更澄練身形,洗除塵染,擴性天而一毫莫翳,拂心鑒而內境圓明,蘿此修持,用祈感格。伏願眾真?略,上聖涵容,凡朝謁非儀,壇壝不肅,千愆萬過,並乞貸原。臣等稽首禮謝無上至真三寶。

  消災懺悔

  臣聞盡天下之物,不足以交神明;修胸中之誠,斯可以應天地。矧乃玄元之教,莫非清靜之門。儻三業六根之過存,豈一精二純之能格。當齋科之謹始,欲塵累以先除,庶藉宣揚,以伸昭格。臣今懺悔奉道某等,因從曠功,逮及今生,有妙湛之體,而為情所昏;有虛明之用,而為物所蔽。欲惡盛而性有雈音完葦,聞見疏而智亦聾盲。不能外身而多身殃,不能緘口而多口過。意有所至,愛有所忘,積其有涯之生,造徧無邊之罪。今則對列真而懺悔,體妙道以修為。諸業生於諸根,塵塵是妄;有身孰不有患,物物迷真。爰即靈壇,盡祛往咎。心疏瀹而內觀無礙,性虛靜而外境不移。譾譾之佞皆除,津津之惡悉去。已作之故業,永不蹈於覆車;未造之新殃,更不投於深穽。庶全身而遠害,無見利以忘真。伏願眾聖洞昭,皇靈遠燭,以瑤池之水,灑濯於羣心;以甘露之華,洗除於眾垢。衰相罪根之消滅,靈光慧性之圓明,恪遵儲福之科,用副延生之格。若非生日,行儲福科當改作恪堅為善之心,仰俟降康之澤。禍沉九地,福遍十方。臣等稽首禮謝無上至真三寶。

  遷拔懺悔

  此懺悔之意,止為見存懺罪,將以清心靜念,昭事上真,非是為亡人懺悔,往往誤認旨意,引亡人姓名,不知人理大不相干。

  臣聞探真精於象外,道本沖虛;發洪願於寰中,理歸清淨。非滌除於外慮,不見以將上靈;非懺洗於塵緣,不可以奉齋直。臣今懺悔奉道某等,自從曠劫,逮及今生,身口意之所為,天地人之六見。有身斯有大患,久積罪愆;諸業生於諸根,未祛惡障。染聲色,放蕩心形,血氣盛而爭鬪之患生,嗜欲盈而性命之情病,每背真而就偽,難解心而釋神。當齋事之啟行,恐層霄之有隔。欲以太玄之水,洗諸惡根;欲求六度之舟,達于道岸。植無漏果,塞眾邪門。洗除其五菔、六塵,斷滅乎十纏、九結。一心已悟,萬罪皆空。誓從今日至來生,永不將身纏業網。伏願清都委鑒,紫極回光,察素悃之克勤,霈洪恩而允洽。陰愆陽過,悮犯故為,或上世流注之殃,或六親連逮之役,上世六親,或宿世所造,或仇家所誣,毒風惡氣之侵凌,魔鬼凶人之傷害,並願道風掃蕩,流諸洗除,俾澄練於氣形,庶對揚於壇槍,拔九祖之魂於既往,證上仙之果於將來。九天不夜之長春,願陟洞陽之境;三業無根而自落,長辭萬鬼之羣。福遍滿於十方,禍永沉於九夜。臣等稽首禮謝無上至真三寶。

  外壇開方

  開方文非一,本無出於巢先生所修為善。其他,或紀五行之德,或叙鬼神之由,皆切當,無如止行此文。

  九龍銜詔,遷升積夜之魂;六鬼交鋒,遏絕更生之路。太上昭垂於明訓,神公為掃於不祥。敬奉典彝,恭伸關告。欲冀明靈之感格,先憑梵唄音敗之稱揚。仰仗眾慈,同聲相應。

  皈命東方主、玉寶皇上天尊,皈命南方主、玄真萬福天尊,皈命西方主、太妙至極天尊,皈命北方主、玄上玉宸天尊,皈命中央主、太乙救苦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以今焚香,虔誠告召地界主者,五方開路大神。伏望神慈降格,香壇證明,虔禱入意。竊以陰陽不測者,神之妙;變化無方者,道之真。惟太上以陰陽不測之神,盡變化無方之道。六通四闢,其用長存,倏往忽來,洞然無礙。降神而赴感,體道以應人。受度者無間於存亡,皈真者豈分於遠近。當使千載之久,可頃刻而來;萬里之遙,如咫尺而至。臨詣醮席,參聽法音,朝上帝以登真,聽空歌而悟道。儻或所追靈識,不即赴壇,一切地司,妄生邀截,致幽魂之阻滯,隔生路之開通,天憲甚嚴,真科不貸。今者齋官某家,大啟殊常之齋範,遍延三界之高真,星燈爛接於玉繩,香靄上通於金闕。聞諸天一聲之隱韻,百生之業障俱空;聽司馬九過之洞章,三萬之形神皆備。前亡後化,時刻昇遷,尚慮三世幽魂,九泉滯魄,未經薦拔,極用悲酸。乃請長生救苦之符,敬讓克勤之戒,將欲宣之於黃籙壇內,授之於太上御前。先當告戒神祇,開闢五路使者,如不擊之舟,去來無礙。若出籠之鶴,騰翥自由。咨爾眾靈,廓開道路,所有文牒,謹當宣告。宣訖,上來文牒,遍諭柔祇。若無牒,即從道路下,云上來啟告,遍諭柔祇。宜爾神司,速依道訓。當界土地、里社城隍、守疆護界、一切正神,請闢道路,接引亡人。有關者速開,有津者速度。勿壅勿遏,勿稽勿停。有陰訟者,勿得拘留。有冤對者,勿得纏縛。東來而青騎將軍扶擁,西來而兌卦大神護持,南來而朱雀之地疏通,北來而玄武之方開豁。無遠無近,無親無疏。依女青之詔書,閱先靈之名姓。沿路關報,逐界申聞,撥發前來,斯須無滯。即使亡過某等,如晨風之趨林,如夜蛾之赴火,如水之東注,如馬之出奔,逕赴道場,領霑功德。若有六天故氣,孽鬼妖神,妄肆猖狂,敢生邀阻,請戮路左,以明天誅。道法甚嚴,天威難犯,度人功大,風火不停,道路山川,急急傳命,載伸偈頌,感格神靈。舉不可思議功德。大聖玄元教主:

  元始有命,上開八門、死魂受鍊,無量度人。天關一轉,飛天法輪。咨爾東方,震上諸神。咨爾南方,離上諸神。咨爾西方,兌上諸神。咨爾北方,坎上諸神。東北艮方,號曰鬼門。東南巽方,地戶所存。西南坤方,號曰人門。西北乾方,天門所經。地界主者,八方之靈。請闢道路,接引亡人。使詣靈壇,聽法聞經。領沾功德,保命生根。敢有拒逆,逼合鬼羣。翦形截首,風火無停。

  今法眾等,合道場人,稽首皈依,至心奉請東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開路將軍,鑒察弟子丹誠,開闢五方道路。

  偈日:

 上來儀範戒柔祇,想爾八方盡遍知。

 應有關津蒙濟度,更無道路敢稽遲。

 亡魂已出寒庭獄,丹霍行升火鍊池。

 空洞謠歌齊讚詠,敢憑道力拯靈儀。

  黃籙大齋第一度:召請祀典神祇

 泬寥戒夜,沆瀣澄空,佇神聽之格思,控忱誠而惕若。入意以今恭率法眾,第一度召請古先帝王、道德眾聖、忠貞勳烈、歷朝文武重臣,凡該祀典諸廟福德靈享,伏願暫迂飈馭,降赴道場,領錄齋功,證明修奉。

  伏以大道弘化,真一播靈,三清為眾聖之先,彌羅冠萬天之首。旁分九氣,復品四人,踰劫歷之先,出陰陽之表,三界為超凡之始,八梵為元陽之初。上闢清圓,下凝方濁。玄黃交感,太素流形。對越在天,准尊元首。於是冬居營室,夏處層巢,飲血茹毛,結繩識事。迨及燧人鑽火,伏犧畫爻,炎帝肇基,有熊御世,帝譽順天而行義,高陽任地以依神,夏后祖于唐虞,殷命法乎三聖,文武為繼代之主,漢唐宗撥亂之君,莫不龍虎勃興,風雲際會。又況世分治亂,臣有忠良,莫非理國以輯民,皆務積功而累行。故在天為星象,在地為神明,德被羣生,澤流萬世,膺上帝之休命,授列職之仙班。故《混元圖翼》所載云:伏犧為太一真君,神農為南極真君,軒轅為中黃太帝,少昊為太虛真君,帝譽為太玄真君,顓頊為北宮真君,帝堯為太微真君,帝舜為太極真君,夏禹為紫庭真君,殷湯為北玄真君,武丁為紫微真君,陽甲為蒼元真君,文王為太虛真君,武王為太平真君,康王為太華真君,穆王為九元真君,漢高皇為北帝賓友,文帝為通玄真君,景帝為太一真君,宣帝為紫華仙伯,武帝為玄成真人。凡諸神聖睿哲之君,皆證清高崇峻之位,曳裾八極,騰景九天。經若不傳,世莫能顯。復有忠臣賢佐、良輔元勳,位列仙階,名垂信史,或享世間廟食之盛,或主嶽瀆鬼神之權。故風后為太華真人,力牧為玄山真人,太山稽為洞庭真人,蒼頡為九華真人,容成為應化真人,大撓為玄光真人,奚仲為太成真人,傳說為左言上相,叔齊為金闕僕射,伯夷為太微侍郎,周公為紫微都護,太公為紫府道統,越范相為金天真人,漢留侯為太玄童子,東方曼倩為歲星真人,楊子雲為河源丞,孔安國為太玄監。又《真靈位業圖》所載,召公、季子,皆為南明北明之公;齊恒、晉文,並領司命都禁之職。元規、幼輿,為左司禁;元直、深源,為侍帝晨。陶士衡為河西侯,溫太真為監海伯。凡諸賢哲,皆有典司,計年限以進陞,視功勤而超證。故北帝則三千年而一易,嶽瀆則六百載而始遷,武解為地下鬼王,文解為地下主者。至忠至孝,至貞至廉,初為鬼官,轉升洞府。類皆百四十年而進補,入宴東華;階分二十七品以歷陞,方逃大劫。惟上天黜陟之甚閟,非下界耳目之可窺。諒累積於巍功,方漸登於仙位。況玆庸蜀井絡之地,實依曾昌建福之休。金馬碧雞之神,昭垂漢策;銅關玉壘之廟,大庇坤維。羣望分司,柔示列止。自蜀郡以類而推廣,遍率土皆有於綱維。山川九州,玉帛萬國,鬼神司之。幽隱廟貌,遍於邇遐,功憂在民,靡神不舉。今有奉道某家,遵九壇之典訓,奉三籙之彝儀,上極鬱羅之天,中該乾坤之界,下際洞淵之府,幽覃朔都之鄉。一念感通,百靈交會。凡天地水陸,遍祈而致禱;宜山川鬼神,咸集於無方。伏願大恢得一之靈,悉自無方而至,為奉碧簡招真之命,並簉金闕朝真之班,對揚天休,保安國祚。封掌生死。仍開方便之門;把握陰陽,盡躋皇極之世。伏願暫駐風雲之馭,俯歆蘋藻之羞,陰佑齋功,克諧願望,再伸偈頌,感格威靈。

 帝王稽古代天工,異教同風建大中。

 元首股肱無二用,鬼神賢聖信兼隆。

 人間祀典思遺列,天上仙班答駿功。

 香火載嚴遵溥告,願驅雲馭格精衷。

  第二度:召請亡魂

  遊魂為變,大夜不晨。必傾九色之金光,用掣重陰之鐵鎖。大方無礙,萬法昭融。

  舉天尊

  有物混成,皇生天地。圓清方濁,厥中生人。是名三才,各具道性。天長地久,無古無今,推盪陰陽,裁割昏曉。一氣不息,萬形以生,卓然有神,是為造化。人居其內,上配兩儀,貴賤雖殊,賢愚有問。其所禀受,同此一初,負陰抱陽,圓首方趾。始從嬰孺,精守神全,天真不虧,混沌未鑿,不慕富貴,不羞賤貧,雖含識知,純粹精白,名真實性,無邪偽心,得生為人,所貴在此。洎及長大,身與世交,漸喪天真,熏煎人欲,赤子之性,日削月悛,林林而生,滔滔皆是,惟務逐物,不知愛緣。豈識此身,上配天地,始從胎育,降氣九天,十月既圓,萬神備守。一形既誕,七竅開明,頭布九宮,九真所蒞,中分五藏,各有一神。三魂處肝,欲人為善。七魄居肺,欲人為非。二十四真,分列三部,紫戶玉閣,絳宮丹田,中有真人,號曰赤子,天地神氣,三萬六千,關節機微,皆歸掌握。人之一身,豈不至貴。尤所貴者,唯吾一真,是厥初生,純粹精白,人能處世,各知自存。周身中神,欣喜踴躍。頂戴之星,光明照耀。其或精鍊,可致神仙。真正慈仁,亦能久視。如其反此,莫匪惡緣。神氣日衮,星光日暗。一真之性,至死不知。上辜大道,混成之緣,下負兩儀,受中之道。冥冥長往,與鬼為徒。萬神悲哀,各去其體。或淪幽夜,或屬鬼官。欲求超生,渺無涯涘。惟我太上,歷劫宣慈,於生死流,闢津梁路。神旛啟道,黃詔招魂,香水蕩瑕,法橋拯溺,靈符起死,妙戒歸真,雲篆遷神,法燈破暗,昭垂道妙,還復性真。使諸眾生,從死滅後,於諸苦趣,發回向心,認處天真,懺悔惡業,乘六通惠,出萬鬼羣,得睹天尊,說無上道,鍊形火府,度品南宮。各隨本人,根品深淺,其如頓悟,便超人天。以漸進修,復生正性。如上所說,具載真經。危哉一心,生死輪轉,使我太上,弘誓不忘。願諸眾生,皆得悟道。今有某家,熏修妙供,啟迪生方,謹即長途,以伸告召。當願亡者,各識天真,以本性靈,合諸魂氣。大聲疾呼,名姓不迷。廣進康衢,山川不隔。一念千里,彈指三生。即到道前,了無壅滯。再伸仙偈,招引亡魂。

 道通天地獨人倫,一聚天真萬寶身。

 逐物便淪生死海,觀身誰作聖賢人。

 精金百鍊猶諸性,流火重燒復本真。

 舉起神旛祛壅滯,盡招魂爽出迷津。

  第三度

  沉陰戒夜,鬼正可呼。滯爽迷方,道常善救。入意

  舉聖號

  爰有太極,兩儀肇分。輕清為天,三辰棋布。重濁為地,萬物叢生。六合之間,有中有外。一氣之運,有正有邪。中有沖和,烈為人品。間氣之積,篤生聖賢。林林而居,混為凡庶。乖戾所聚,是為鬼魔。駁雜之餘,下為禽獸。世界肇造,羣品自分。草昧倥侗,不安性命,從上古聖,制作是興。貴賤尊卑,華戎人獸,各得其t 所,無使顛臍。崑崙所臨,下為中國,聖賢傳道,允執厥中,仁義定名,忠孝同出,以信以悌,以禮以刑,設為多方,防其一念。一念適正,不踰其閑,為天為人,為神為聖。其如乖戾,鷙暴凶復,甘入魔羣,與諸天鬪。人道之內,缺犯綱常,一失人身,隨諸地獄,鐵城火繞,銅柱膏然,種種負償,冤冤報對,魍魎問影,髑髏稱孤,溟漠無依,吁嗟長歎。貪瞋癡業,無所解知,餓鬼旁生,隨業受報,諸趣升墮,悉本於人。危哉寸心,力敵造化。一悟充積,先天弗違。一迷不迴,諸聖莫救。方寸之內,六趣輪迴。三界之中,歷劫往返。業火熾盛,焚燒大千。逝水渺瀰,飄淪八極。到此境界,奔迸倉皇,呼叫悲號,孰為救度。惟我大慈悲父元始天尊,放大光明,普照無外。於業力海,穩駕慈航。於虐焰城,沛為法雨。玉顏惻隱,金手提携。以大神通,啟其真性。一彈指頃,盡出苦輪。一閉目間,各識宿命。眾生未度,悲願長存。盡諸未來,普令解脫。今者某家,仰依洪誓,大闡良因,親親仁仁,咸皆薦拔。自色欲界,及洞淵泉。自中華區,遍無量國。天人鬼獄,異趣殊倫,轉大乘轅,與之俱載。伏願各乘法力,俱到道前,瞻對天尊,平等受度。一聲空洞,洗清投芥之誠;萬類含生,盡入懸珠之竅。再伸偈頌,以攝遊魂。

 上從曇誓下淵泉,六合旁通遍大千。

 達者自居形器外,迷徒寧免死生纏。

 業輪盡逐攀緣轉,仙品誰知體悟遷。

 空際寶珠通竅道,冥心元始乞哀憐。

  沐浴度魂儀

  伏以黃泉溟漠,凝濁滯染於神魂;黑壤幽陰,積穢沉埋於靈爽。昏昏長夜,難遂超昇。是以太上慈憐,元皇悲愍,垂洗滌塵勞之法,宣沐浴鍊度

之儀,即使業網斷除,罪根蠲釋,今則嚴陳寶室,潔備蘭湯,設五香澡盥之儀,按三籙拯拔之格,奉請亡過某等,赴室沐浴,蕩濁流清,事畢嚴莊,歸位聽法。

  伏以泉路幽深,寒庭積穢,使神魂而冥昧,至靈爽以昏蒙。非憑資薦之功,莫遂超昇之望。請法眾等,奉為亡靈,上資往生仙界。念沐浴蕩穢咒:

  天澄氣清,五色高明。日月吐輝,濯練身形。神津內渙,香湯氣精。光景洞躍,煥映上清。氣不受穢,五府納靈。罪滅三塗,禍消九冥。惡根斷絕,福慶自生。今日大願,一切告盟。身受開度,昇入帝庭。

  伏以神飛仙境,須憑鍊度之功;魄離幽陰,可證昇真之果。斷除塵穢,速得往生。集和氣於身田,解宿冤於業網。請法眾等,奉為亡靈,上資往生仙界。念沐浴鍊真咒:

  太上高真,九靈之精。使魂飛仙,上登紫庭。沐浴華池,身神澄清。精通太虛,萬氣自生。

  伏以黃籙垂科,紫清設教,濟生度死,咸入法門。開流火之神庭,鍊陰除穢;激清華之法水,洗滌塵勞。可登清淨之鄉,得見虛無之聖。請法眾等,奉為亡靈,上資往生仙界。誦丹陽鍊度亡魂咒:

  龍漢蕩蕩,無形無名。渺渺億劫,皇道開明。神清朗曜,九魂吐精。玉虛澄輝,太霞高明。元始開化,諸天齊臨。三元道養,二象攝生。未度者度未成者成。已死即化,已枯即榮。蠢動蜎息,一切冥靈。懷胎含孕,咸得受生。今日大吉,皆得光明。五帝鑒映,普告萬靈。天地神祇,及諸河源。五嶽四瀆,及諸名山。洞元洞虛,洞空洞仙。無極大聖,至真尊神。無窮無極普鑒度生。地根斷絕,元都記名。眾真普應,一切咸聽。

  伏以泉扃滯爽,因法力以超昇;苦海冥魂,聽仙音而解脫。速離濁浪,徑上清都,訖化人中,常居福壽。請法眾等,奉為亡靈,上資往生仙界。念沐浴東井咒:

  天河灌東井,石鏡水母精。圓光拂靈曜,玄暉瑩高明。元始扶重夜,天人逐月生。沐浴蘭池上,龍負長庚瓶。金童灑香水,玉女流五星。冠帶濯玉津,練度五仙形。體芳萬神降,乘景登高明。

  伏以慈心救物,經法度人,開度羣生,咸令皈向。灌濯先資於清淨,魂靈始獲於逍遙。請法眾等,奉為亡靈,上資往生仙界。念清水度魂咒:

  巍巍道德尊,功德已周圓。降身來接引,師保自相携。慈悲妙法水,以用洗愚迷。永度三清岸,長辭五濁泥。

  伏以激濁揚清,已周於品格;昇真度厄,用濟於幽明。今則沐浴既終,氛穢已蕩,神識清淨,苦惱蠲除。奉請亡人,儼新冠帶,來詣道前,恭禮慈尊,聽受符戒。請法眾等,奉為亡靈,上資往生仙界。念著衣冠帶咒:

  五濁已清,八景已明。今日受鍊,罪滅福生。長與五帝,齊參上靈。形神俱妙,上生南庭。

  今則沐浴既畢,嚴潔己成,霓衣楚楚以飄香,雲趾徐徐而離室。謹對三清之御座,宣聆九籥之,真科,傳戒受符,超凡入聖,庶克成於妙果,期速證於仙鄉。神魂如存,俯從迎請。

  咒施甘露法食儀

  法師就坐,立誦元始天尊啟請咒畢,然後坐行咒食事。

  元尊出教,高為萬道之宗;歷劫度人,流演重玄之義。欲廣津梁之路,必先啟告之儀。冀洪造之鑒觀,作幽魂之依怙。天光所燭,甘露有靈。各堅誠感之誠,上格虛無之聖。誦玉清慧命啟請咒曰:

 稽首冥慧虛無尊,稽首皈命重玄主。

 裁成天地無德稱,悉為眾生作恃怙。

 慈悲五道轉輪魂,哀救三塗地獄苦。

 皈命金闕天中尊,皈命六度慈悲父。

 皈命玉清無上尊,已離生死長綿綿。

 出有入虛無所待,能令枯朽變成仙。

 千劫萬劫難一遇,為眾廣說業因緣。

 回骸起死永長存,使其形神無變遷。

  聚則為生,四體固資於飲啄;散則為氣,一靈豈假於盤飧。知死之說,

則形充空虛;達生之情,則氣吞萬象。苟性靈之不悟,則業識以相迷,魂氣何所不之,自為封滯形骸,與物俱化,尤覺縈纏,想念一興,殃考俱至。負罪障,則業風披拂,備歷辛酸;思飲食,則飢火燎焚,無由飽滿。似玆顛倒,難得超升。是以太上慈憐,元尊悲愍,託香羞而見道妙,咒法水而作清凉。灑開冥路之重昏,沾溉眾生之內熱。功德至重,利益無邊。今有醮官某家,奉為亡過某等,奄棄塵寰,恐沉幽夜。精展追思之念,恭修薦拔之壇。潔人世之蕙肴,仗天尊之法施。爾等各宜刳音枯心之實,味道之腴,音余飲神仙沆瀣之津,食太極沖和之氣。樂南面之說者,從然以天地為春秋;復上首而生者,卓爾以死生為夜旦。一言契悟,萬劫逍遙,更憑甘露之章,啟發自明之性。

  誦開業道通真咒

  功德金色光,微微開幽關。華池流真香,蓮蓋隨雲浮。千靈重元和,長居十二樓。急宣靈寶旨,自在天堂遊。靈泉合抱於五行,利萬物而故幾於道;法水流通於百谷,受眾垢而無所不容。禀天一而為尊,生上善而為德,因地而為曲直,隨器而為方圓。以理推其源也,窮愈遠而極愈深;以道彰其用也,澄不清而撓不濁。外以洗蕩其六根十惡,不經於熱惱焦勞;外以灌注其九竅百骸,可至於金漿玉液。天尊設教,用濟幽牢,憑此讚揚,廣伸供養。

  奉為亡者,誦開咽喉普潤法食咒:

  悲夫長夜苦,熱惱三途中。猛火入咽喉,長生飢渴念。一灑甘露漿,如熱得清凉。神魂生大羅,潤及於一切。

  香

  香飄無價,焚之而七返氤氳;道貫自然,祝之而九光馥郁。故道由心學,而心假香傳。作如是用,則非火非烟;作如是觀,則非黍非稷。厥中不昧,其香遠聞。上達於三境十天,下徹於九幽五道。明其奧理,用薦亡魂,爇向爐中,廣伸供養。

  奉獻諸天無價名香

  返魂名香,返風名香,逆風名香,七色名香,天寶名香,香氣氤氳,周遍十方,廣伸供養。

  花

  玉京山上,自然生七寶之林;大有庭中,彌覆有八騫之樹。森羅煥麗,秀鬱青葱。食騫樹之葉,乃為玉仙,一身若瑠璃而洞徹;飡寶林之花,而變金骨,五藏如寶鑑以圓明。惟天真無染無著,一片豈有沾衣;故人世不種不生,五葉何得結實?金花玉蘂,華池黃芽,妙無出於凡軀,鍊必成於仙骨,三花聚頂,九氣結形,憑此讚揚,廣伸供養。

  奉獻諸天異境奇花

  九靈太妙真花,五靈小妙奇花,碧蘂黃金艷花,黃蘂紫金耀花,閬苑青瓊瑤花,瓊林流光寶花,花光燦爛,照映十方,廣伸供養。

  水

  混沌未分,元是一壺靈液;神奇已具,散為九醞清糟。幾人識得聖賢,濟世須知厚薄。若能味乎味,始見醇乎醇。儻飲三盃,必通大道。謹將奉獻,願嗽芬馨,聚為滿腹之陽春,散布漫天之甘露,貫三才於不言不笑,混萬物於一醉一醒,援琴而鼓白雪黃鵝,舉盞而邀清風明月,樂壺中之天地,遊物外之烟霞,慕道洪崖公,尋真白雲子,神仙妙藥,大聖靈丹,捧此靈漿,普伸供養。

  奉獻諸天七種寶漿

  日精寶漿,月華寶漿,星光寶漿,甘露寶漿,金液寶漿,靈光寶漿,玉匱寶漿,飲之無盡,周流十方,廣伸供養。

  果

  果因花結,當資種植之功;心靜道生,必假栽培之力。故有蟠桃紫,火棗交棃,近取於身,遠取於物。儻心田之瑩潔,則果實繁榮;或荊棘之叢生,則根苗枯槁。色如橘而甜如蜜,成有歲而熟有時,有三千載而結成,有頃刻間而頓熟,咀嚼而精神爽快,玩味而性識清通。若結果而收因,當去華而務實。宜於此際,方寸了然。憑此讚揚,廣伸供養。

  奉獻諸天瓊林珍果

  空洞靈瓜,萬歲仙桃,金紫交黎,元光素,赤靈火棗,飛丹紫榴,香氣布濃,食之無盡,周流十方,廣伸供養。

  飯

  天人之糧,淡泊無味,事載黃庭;黍米之珠,登引無餘,功標靈寶。故玆上聖,唯嚥味於沖和;觀彼下凡,恣膏梁於厭妖。惟天廚之香飯四種,民民中種來;且世間之稻梁百鞭,粒粒從苦得。享福不耕而食者,宜思本始;知足有餘而得者,切莫輕拋。今法會之祟修,作蕙餚之珍供。故將香饌,廣度死魂。憑此讚揚,廣伸供養。

  奉獻諸天四種香飯

  豐山香飯,龍山香飯,青精香飯,太和香飯,香氣布濃,食之無盡,周流十方,普伸供養。

  心花智果,金飯玉漿,靈寶慧香,苾芬法味,皆託物而顯道,宜即色以明心。各推廣博之誠,轉作無窮之施。願大地悉臻於飽滿,無一物不被於薰陶。更藉宜揚,以全啟迪。重聞反慧照於太無,圓通眾妙;煉真光於法體,嚥味沖和。能取足於諸身,初不資於外物。咒食之後,冀汝亡靈,挹內景之靈芒,定中央之正位,飲靈樹瓊瑰之澤,食黃華璧玉之柔,道契杳冥,神凝遼廓,宅元房而偃息,助真化以周流。

  奉為亡者,上資往生天界。誦玉清大慈天尊甘露法食咒曰:

  回首仰圓羅,合景挹靈芒。拘魂制七魄,思臍定中央。行住履虛無,寢息宴元房。飢飡黃璧華,渴飲瓊根漿。神旌命天魔,合體鍊真光。復照觀太無,長在空中遊。圓通泯波際,真化靡終期。杳冥無終始,行者當明知。寂寥忘理教,應運蕆宏規。鑑道不自昭,要當先所施。會歸無二處,隨心自合離。

  方雜乎芒芴之間,通變未乘於一氣。欲反其知識之本,造形必自於三光。宜嘯詠於清謠,以發揮於生路。咒食之後,冀汝亡靈,負陰抱陽,禀日月高奔之氣,陶魂鑄魄,儲坎離交構之精。三宮滿盈,十相具足,早超通達之國,長遊智慧之門。

  奉為亡者,上資往生天界。誦三光澤嬰甘露法食咒曰:

  浩晶生元氣,氤氳太空中。兩曜共明徹,五緯交相同。三光煥已明,寶氣盈三宮。帝鄉會九老,咽服百體豐。金華照光景,身與日月同。念道上聖前,萬劫壽無終。

  天生蒸民,積三萬六千之神氣;世喪大道,隳一百八十之靈關。自蠹損於真根,莫敷榮於玉樹。神不自許,魄與鬼遊。欲反生源,必資梵唱。咒食之後,冀汝亡靈,得眾化之元精,復五神之真宅,白元右衛,公子左扶,頂飛翠蓋之浮,足有金蓮之擁,香雲覆體,甘露灑心,湛恍惚之元靈,養希夷之正氣。

  奉為亡者,上資往生天界。誦玉清大悲雲宮陰生梵唱生魂浴魄咒曰:

  雲根無垠,眾化之精。中凝七魄,內結三魂。二十四真,出入無門。杳冥之精,恍惚元靈。隨劫存亡,逐氣而生。內凝混樸,外養七經。五神植華,

三台敷榮。紫闕素童,反魂歸嬰。騰雲而仙,騁霧浮空。中有玉京,號曰神公。左挾無英,右衛白元。玄獸遏後,丹禽擁前。上浮翠蓋,下擁金蓮。香雲凝空,甘露無窮。用之不盡,尋之不終。

  九幽黑暗,六賊之所狴牢;一念虛明,大方初無畛域。欲優游於正處,宜咀嚼於太和。更仗寶章,以嚴法味。咒食之後,冀汝亡靈,挹甘露之零濛,永清心垢;隨玉音之歌嘯,坐致神遊。肴酒未清,八極周遍。

  奉為亡者,上資往生天界。誦九幽超生甘露法食咒曰:

  冷冷甘露滋,法味難思議。騫林流七珍,永除飢渴想。受此法施食,生天登紫房。餘潤發清凉,遍及於一切。

  地獄幽沉,舉有鐵圍之固;天堂遼廓,眇無階級之昇。憑萬道之金光,破九陰之泉路。咒食之後,冀汝亡靈,泰定發乎天光,吉祥生於虛室。玉樓十二,通嗽嚥於華池;泥丸九真,默朝參於上帝。此即昇天之徑路,長舒破獄之祥光,致極高明,得大自在。

  奉為亡者,上資往生天界,誦破地獄昇天咒曰: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剛山。靈寶無量光,洞照炎池煩。七祖諸幽魂,身隨香雲輿。定惠青蓮花,上生身永安。

  三光流精,凝結為洞真之體;一念不善,漂淪於眾惡之途。永下出於淵泉,必仰資於神咒。咒食之後,冀汝亡靈,反一氣之氤氳,凝九華之煥爛。混沌無竅,函乾坤造化之先;崑崙為家,出蕾買雨冥濛之上。

  奉為亡者,上資往生天界。誦三光流精甘露法食咒曰:

  妙道分一氣,氣中分陰陽。凝化日月精,燦然流三光。九華含九道,八色怡八方。煥爛洞真體,流精歸太茫。下生淵泉宮,上列無何鄉。縱體復飛跡,忽然都相忘。七寶凝精潔,混沌雜華芳。嚥服九氣雲,此樂殊未央。

  向來宣演靈章寶愒,並是元尊神咒、諸聖真詮、九丹妙訣、甘露法言,妙理難思,殊因莫測,總用資薦。亡過某等,享淡泊之正味,眾美皆從;得恍惚之元精,長生不死。仍推餘慶,垂芘見存,上窮圓蓋,下雨方輿,俱沐良緣,齊登道岸。

  施食

  一切福田,施食為先。當來淨土,衣食自然。是故供養,普獻諸天。

  法食

  香廚妙供,上獻天尊,中奉真聖,下及萬類含生,普同供養。

  亡人食

  所餘齋昨,回施冥路。食者充飢,免諸困苦。大道慈悲,引歸仙路。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五竟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六

鶴林道士呂太古集

讀導篇

  廣成先生《讚導儀序》云:經科所稱,齋官之內,謂行齋道官也,今誤為齋主。以道德尊高者為法師,即高功也明練法度為都講,讚唱導引,法則軌儀,皆其職也。欲令羣官整肅,儀軌森然,須先嗚鼓擊磬。齊眾而後,陛壇讚唱。或都講年德稍高,不欲一一勞止,即於眾官之內,補一人執磬唱禮。蓋事出一時,元非古制。今知磬是也,已著為定式久矣。蓋古儀尚簡,今法事煩多故也。高功法師,職在敷奏,進止俯仰,居眾之先。或昏耄不任,自可求退,不可委之他人,翻類冗職。監齋秉執科憲,彈糺愆達。若有虧犯,預須以罰簡告之。受罰之人,亦須甘心伏罪,不得使禪糺之際,彼此誼然取笑,眾人貽咎。玄聖侍經,則檢校壇場,主張法席。經科几按,供養所須,施利敷張,皆須整治。況舊法於齋堂之內,即今之壇場也。置兩高坐,三時講讚。自法師以下明經者,請升法座。至誦經之時,眾官既坐,一人行淨,侍香行香,侍經行經。誦經既畢,收經安置,安於齋堂之中,嚴持供養,不得虛參職任,使几案縱橫,壇場汙雜,并外人凌冒,輕觸神真。侍香所職,具在簡詞,近者因循,多不供職。侍燈唯在勤勵,興廢合儀,徹曙續明,斯為稱職。近有不經之士,不使侍經整飾壇筵,別置直壇之號。今之直壇,昔之侍經是也。六職之外,頗有冗員。蓋由蜀中於古儀之外,又有外壇法事,非眾職兼為。事有懷曠,遂令三侍兼宣詞懺,分行外壇,致使侍經、侍香、侍燈本職者,而不問事。雖分委職事,亦須法事之服。當與檢按,庶合儀軌尤佳。又按金籙古儀,及黃籙舊法,宿啟之夜,及言功之時,皆先作自然朝,即禮十方,懺悔三禮是也。然後行事。故啟齋儀軌,止是戌時,迎官列位於玄師前,一人讀職狀訖,即投詞于正壇,上十方香,升內遺,上香,禮師,發爐,下俯伏,依然朝。次讀齋詞,大謝後宣戒。都講署職之官,受職宣科禁,發願,復爐,出戶至玄師前補向。所以云:須明旦晨曉,依法行道。此法自張天師、陸簡寂、寇天師、張清都,相傳至今,頗歷年代,皆以齋法出於自然朝,示不忘本也。近有庸流,不達古賢之情,先於玄師前,補署六職,宣科授簡,然後陞壇,仍云簡寂先生齋法謬誤。飾非謗說,詞理紛然,寡識無知,一至於此。尚有其黨,相倣行之,不唯獲亂法之愆,實亦受謗賢之罪。達教君子,宜共斥之。東瀛子杜光庭書。

  歷觀古儀,并無祝香、庭參,並發奏。楊公傑學士重修金籙儀節次,有祝香一節,乃是官道場之制班定。上香拜訖,令表白道士一員,具齋意,祝香訖,然後退就玄師前補職。今醮事祝香,則高功為之。古儀非無參神,即宿啟是也。所以廣成先生反覆論之。是以補職說戒,居宣詞之後,乃是先關告上真,啟白修齋之意,初非降聖酌獻之時。自悟微子著《刊誤論》,徇一己之見,乃云:豈有徹祭之後,方且補職說戒。楊公傑承悟微之失,遂遷補職說戒於啟事之先,大失歷世宗師本旨。今有參神,又有宿啟,又有啟壇之初,壇外關告,殆似屋下蓋屋,屋上張蓋者也。行之既久,難以改更。但直免壇下宿啟,及三日清旦關告,亦稍通也。謹取廣成先生,及楊公學士,及孫公教師所定節次,參詳古儀,編成讚道,倣古便今,以助道化云。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六竟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七

鶴林道士呂太古集

威儀篇

  勑壇儀

  並取杜天師、楊次公、張無盡三本契勘。

  凡壇場正北,則都講桉,便當地戶,謂壇外也。張萬福天師序事儀內載壇圖,以都講桉為威儀桉,謂一壇威儀,皆自都講讚導也。則勑壇,當是都講為之爾。楊傑次公乃云:選有威儀道士一員勑壇。是不知都講為威儀也。又云:置劍水於地戶。不知都講所立,即地戶也。若壇不正北,則宜遷之。

  白事存想。

  杜天師云:威儀法師,玄冠絳褐,立於地戶,上啟事具所受經籙治職。臣某伏聞運陰陽者,莫過於百靈;濟家國、幽明者,豈逾於大道。故碧落有災祥之變,可以消禳;黃籙有拯拔之科,許令修奉。臣等竊慕真化,叨稱治官,所歷山川,敢忘報效。今奏為某宮於某處修建某齋,若干日夜,行道轉經,依科關奏。臣等澡鍊形氣,疏渝精神,尅期奉行,敢不上達。伏惟太上布惟新之令,開覆育之恩,勑下真官,分司降鑒,使烟雲暫息於三景,風雨無施於四溟,懺謝必聞,啟傳無間。臣等不任望恩之至,精思念真,伏待報應。

  楊公本云:白事前,先存三師在西,次存唐葛周三真君在前。唐君朱陽,情通天冠,絳章單衣,執龍頭寶劍,左手持符。葛君衣服,同執玉戟。周君冠服,同執玉陽之節。

  次存真官朱衣,乘九鳳乘斗,而下臨壇所收穢。

  次存七星覆己頭上柄指前,勿令遮己目。然後白事,不若白事下存想,併存四靈在左右前後,日月五星在頭。此出杜儀

  存想畢,以簡授侍者。

  次握固垂手,召四靈。握固,以大指掐中指中節,四指齊收于手心。

  東方青龍,角亢之精。吐雲鬱氣,喊雷發聲。飛翔八極,周遊四溟,來立吾左。

  西方白虎,上應觜參。英英素質,肅肅清音。威懾禽獸,嘯動山林,來立吾右。

  南方朱雀,眾禽之長。丹穴化生,碧霄流響。奇彩五色,神儀六象,來導吾前。

  北方玄武,太陰化生。虛危表質,龜蛇合形。盤遊九地,統攝萬靈,來從吾後。

  次兩手捧心,足履丁字。

  吾召四靈,四靈既集,即當遊帶,日挾月行。九州十六神將為吾使,太一星君部下,有十六神將,主知天下災福。或有未嘗知聞,遂改為六十神將。天地水官同其休。天地水字,作丁岡三才步,就劍水,出楊儀。舊儀,皆云天官、地官、水官,楊本為善。

   次右手執劍。

  五行所運,火木水土金。吾佩剛劍,禁勑鬼神。二十八宿,隨吾指陳。北斗七星,挾輔靈真。周流萬方,百福同臻。

  次左手執水?。

江河淮海非神水,謂咒水為神水,江河淮海皆凡水。有或改為凡水字,乃所見之誤。五龍吐出清天地。大帝服之千萬年,今日吾將淨妖氣。

  次劍水相向咒曰:

  謹請東方青龍,銜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南方赤龍,街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西方白龍,衘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北方黑龍,衘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中央黃龍,街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吾水,非常之水,五龍五星真氣之水。吾劍,非凡之劍,九鍊堅剛,七星挾旁,踏躡北斗,跨踞魁罡,太一作水,杠張皆是作字,楊本是在字,作字為善。周流萬方,三本皆無以水噀天,以水灑地之句。清無過水,濁無過穢,以清蕩濁,以水治穢。亦無速去萬里,不得停止字。急急如律令勑攝。向破噀水,楊本如此,謂斗柄直時,所指為破。然壇場坐向或有不便,心存之可也。

   次至西南方,誦淨天地咒。

  洞中玄虛,晃曜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羅荅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殺鬼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我誦一遍,卻鬼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東首,侍衛我真。凶穢消蕩,道氣長存。急急如律令。

  次至西北方,誦安土地咒。

  元始安鎮,溥告萬靈。嶽瀆真官,土地祇靈,左社右稷,不得妄驚。回向正道,內外澄清,各安方位,備守帝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護法神王,保衛道場。皈依大道,永亨利貞。急急如律令。

  次至東北方,誦淨壇咒。

  吾是洞中太一真,頭戴天罡步四靈。守把龍力巽上立,迤邐旋行直至坤。地戶艮宮須結界,不得分外停妖氛。禹步魁罡正乾亥,直至天門謁帝君。急急如律令。

  次至東南,存天蓬元帥在上,誦咒。本號北帝五靈元老咒,出正一考召斬邪引。

  天蓬天蓬,九玄殺童。五丁都司,高刁北公,七政八靈,太上皓凶。長顱巨獸,手把帝鐘。素梟三辰,嚴駕夔龍。威劍神王,斬邪滅蹤。紫氣乘天,丹霞赫衝。吞魔食鬼,橫身飲風。蒼舌緑齒,四目老公,天丁力士,威南禦凶。天騶激厲,威北衘鋒。三十萬兵,衛我九重。辟尸千里,祛卻不祥。敢有小鬼,欲來見狀。钁天大斧,斬鬼五形。炎帝裂血,北斗然骨。四明破骸,天猷滅類。神刀一下,萬鬼自潰。急急如律令。

  次至西南,存天猷副元帥,誦咒。天猷神將,威制羣魔。頭戴天圓,足履地方。冠帶九氣,結為衣裳。日為圓象,月為圓光。身披北斗,六甲九章。左踞河魁,右倚天罡。能伏邪鬼,爍除不祥。神丁一諭,鬼穢消亡。急急如律令。

  次至西北,存真武將軍,誦咒。謂真武居右,黑殺居左。

  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攝萬靈。無幽不察,無願不成。劫終劫始,剪伐魔精。救護羣品,家國安寧。敢有小鬼,欲來見形。吾目一視,五嶽摧傾。急急如律令。

  次至東北,存黑煞將軍,誦咒。

  北方黑煞,五氣天君,光華日月,威備乾坤。走符攝錄,斷絕鬼門。行神布氣,辟除五瘟。左右吏兵,三五將軍,雷公霹靂,電掣風奔,刀劍如雨,隊仗如雲,手執帝鐘,頭戴崑崙,行遶天下,收捉鬼神。九州社令,血祀之兵,不許拒逆,敢有張鱗。鎮星縛手,北帝收魂,三台七星,持刀斬身。邪精魍魎,耳不得聞。聞吾咒滅,碎如微塵。急急如律令。

  次至東南,誦解穢咒。

  謹上請東方青帝,木官,解穢君吏九人。南方赤帝,火官,解穢君吏三人。西方白帝,金官,解穢君吏七人。北方黑帝,水官,解穢君吏五人。中央黃帝,土官,解穢君吏一十二人。天上直符解穢君吏,地下直符解穢君吏,今歲今月、今日今時,直符解穢吏兵、童子玉女,各百二十人,一合具官來下,降此壇所,解除天厭地穢,人厭鬼穢,所有六畜禽蟲不淨之穢。仰破穢鳳凰,從前至後,自東及西,一一解除,密顯清淨,不得停止。急急如律令。

次至西方立,面東,存青帝君,誦東方咒。五方五靈、五老帝君,保國學仙。咒出《洞淵神咒經·消災品》。

  元精混沌,青氣散分。神童十二,保鎮肝魂。二七四五,變化雲營。九竈九社,老木不淳。神虎吐毒,劍擲火焚。掃滅青症,光景妖氛。識神真正,安保帝君。急急一如東方九氣天君律令。

  次至北方立,面南,存赤帝君,誦咒。

  赤明開圖,炎精扇飈。三童一宅,煥赫浮飄。司明得失,萬帝宗朝。朱鳳吐火,金石化消。流鈴飛電,誠萬赤妖。束縛九醜,灰覆火燒。肅清皇祚,道德逍遙。急急一如南方三氣天君律令。

  次東方立,面西,存白帝君,誦咒。

  金精耀景,太白西分。帝君靈符,流飄素雲。召龍負水,殺滅赫烟。長牙巨獸,討捕兇羣。魄靈安鎮,我得自然。急急一如西方七炁天君律令。

  次至南方立,面北,存炁帝君,誦咒。

  元光豁落,五氣流行。雙闕上帝,萬神化生。安志守智,噉食炎精。蒼龍吐電,摧破魔兵。皛胡了切晶振劍,奔飛火鈴。三天力士,收滅萬精。保家安國,道治昇平。急急一如北方五氣天君律令。

  次至中央,存黃帝君,誦咒。

  混沌元一,黃氣交馳。感覆真老,變化嬰兒。養育元氣,胞胎兩儀。日月騰景,星辰下垂。風火爭擊,矛劍交施。六天九醜,爽破心離。太上符告,何敢不隨。有生安樂,入道無為。急急一如中央一氣天君律令。

  次舉天尊敕身。若遷拔,可削法師袖劍,存神,望齋官。噀水咒曰:

  水無定形,以咒為定。在吾手中,號曰神水。噀天廓清,噀地永寧,噀人長生,噀鬼滅形。一噀如霜,二噀如雪,三噀之後,萬邪斷絕。鬼魅潛伏,災殃珍滅。南斗上生,壽同日月。急急如律令敕。

  次誦敕身咒,想弟子身神,隨神咒各守宮室。

  凡欲朝真謁聖,先當解穢淨身,俾形氣之肅清,庶天人之感格。

  具位謹敕齋官某等,身中五體真官,五藏六腑,七政九宮,十二神室,四肢五體,筋骨髓腦,皮膚血脉,九竅榮衛,一百八十靈關,三百六十骨節,千二百形影,萬二千精光,左三魂,右七魄,三部八景,二十四神。某乃太上之子,元皇之孫,頭冠朱雀,足履玄武,左御青龍,右踞白虎,青龍扶迎,白虎扶送、朱雀導前持幢旛,真武從後負鐘鼓,使齋主某心不受邪,肝不受病,肺不受姦,腎不受昏,脾不受死,膽不受怖,胃不受穢。一身清淨,萬邪不干,吏兵導引,五神侍側。急急如律令。

  次誦《黃庭經》五藏咒。

  謹救齋主某身中:心神,丹元守靈君;肺神,皓華虛成君;肝神,龍烟含明君;腎神,玄明育嬰君;脾神,常在魂停君;膽神,龍耀威明君。重樓一十二真人,五藏六腑神體精。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急急如律令。

  次誦《黃庭》面部咒。謹救齋主某身中:髮神,蒼華太元君:腦神,精根泥丸君;眼神,明上英玄君;鼻神,玉隴靈堅君;耳神,空閑幽田君;舌神,通命正倫君;齒神,鍔鋒羅千君。面部之神自相守,攝魂還魄永無傾。急急如律令。

  次誦北斗都管消災咒,存北斗加於齋主頭上,想魁蓋頂柄向前。

  北斗七星,天中大神。上朝金闕,下覆崑崙。調理綱紀,指揮乾坤。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輔弼。大同沙界,細入微塵。何災不滅,何福不臻。元皇正氣,來覆弟子之身。天罡所指,日夜長輪。隔居小人,好道求靈。常見尊儀,願賜長生。高上玉皇,紫微帝君,保弟子處世,常享安寧。三台三台,生弟子來。三台三台,養弟子來。三台三台,護弟子來。急急如律令。

  當願齋主某等,淨身之後,氣爽神清,魂安魄暢。百關淨而華池充滿,諸漏消而丹府光明。茂對天休,潛祛世患,吉無不利,動則有成。稽首皈依無極大道。

  次舉劍巡行至西南隅,誦消禁百怪口舌咒。

  六甲九章,天圓地方。四時五行,日月為光。禹步治道,蚩尤辟兵。青龍挾我轂,白虎扶我行。熒惑前引,卻除不祥。北斗誅惡,滅去凶殃。五神侍衛,周遊四方。左社右稷,為吾鈴縛。千口萬舌,惡人惡鬼,虎狼盜賊,緘閉伏藏。急急如律令。

  次至西北,誦禹步八卦咒,出金鎖流珠引。思四靈訖,口誦咒,足禹步。總三步九跡:

  右足八右足六右足二右耦

    左足七右足四左足一

  左足九左足五左足三左奇

  乾尊耀靈,坤順內營。二儀交泰,六合利亨。配天享地,永寧肅清。應感元黃,上衣下裳。震登艮興,坎盛離明。巽旺兌生,虎步龍驤。楊本如此乾坤艮巽,虎步龍驤。震離坎兌,翼贊扶將。杜本、張本如此天門地戶,人門鬼門,為我者誰,昊天旻蒼。今日禹步,上應天罡,鬼神賓伏,下辟不祥。所求如願,萬靈敢當。急急如律令。

  次結界,口誦咒,足履丁字九步:

自西北方,步至東北方,向東噀水。

  謹請東方青童君從官將吏,杜本有九千萬人乘東方歲星真氣,浮空而來,降臨壇所,行神布氣,搜索邪精,驅除鬼賊,有罪無赦。臣從束北隅結界,至東南隅。急急如律令。

  杜本:降臨壇下,臣從東北隅結界,至東南隅行神布氣云云。

  張本同楊本,唯東南隅有一切邪穢,無動無作兩句。

  次誦咒,丁步至東南方,向南噀水。

  謹請南方赤童君從官將吏,乘南方熒惑星真氣,浮空而來,降臨壇所,行神布氣,搜索邪精,焚燒鬼賊,有罪無赦。臣從東南隅結界,至西南隅。急急如律令。

  次誦咒,丁步至西南方,向西噀水。

  謹請西方白童君從官將吏,乘西方太白星真氣,浮空而來,降臨壇所,行神布氣,搜索邪精,誅斬鬼賊,有罪無赦。臣從西南隅結界,至西北隅。急急如律令。

  次誦咒,丁步至西北隅,向北噀水。

  謹請北方黑童君從官將吏,乘北方辰星真氣,浮空而來,降臨壇所,行神布氣,收索邪精,漂蕩鬼賊,有罪無赦。臣從西北隅結界,至東北隅。急急如律令。

  次誦咒,散行至壇中丁步,向西北噀水。

  謹請中央黃童君從官將吏,乘中央鎮星真氣、浮空而來,降臨壇所,行神布氣,搜索邪精,埋藏鬼賊,有罪無赦。臣從上方結界,至于壇所。急急如律令。

次就地戶,上步七星,背建向、破,謂正月建寅,背寅而步第一星,旋身入斗中,存天官、日月星宿、五嶽四讀兵馬在目前,四靈並羅列在左右前後。次誦北斗七元星君神咒:

  七曜靈靈,斗柄前星。貪狼操惡,食鬼吞精。巨門垣赫,照耀登明。祿存奔騖,統攝天兵。霞衝文曲,光徹廉貞。威臨武曲,真人輔星。上天節度,破軍星君,四門閉塞,濁氣奔騰。常持斧鉞,手把天丁,威南一喝,膽碎心傾。令召巡檢,聽察尋聲,九州社令,無不呼名。誅鋤兇惡,獲罪非輕,凶逆者死,慈善者生。斷頭截足,杵碎身形,鬼妖蕩盡,人道安寧。治病除邪,  敕到奉行。急急如律令。

  次稱位請官。

  具位今謹為某家修建大齋,依科行事。謹上請此下,便巡行至鬼門為止。天仙兵馬、地仙兵馬、飛仙兵馬、真人兵馬、日月星宿兵馬、九宮五帝兵馬、三河四海、五嶽四瀆兵馬,各請嚴裝絡繹,同赴壇場。遶壇三雨,先看壇場寬狹,念咒。至各請嚴裝,處足到鬼門上,以劍首畫地,左轉三帀。 蓋壇三重, 上張天羅,橫畫七畫, 下布地網,立畫七畫。 所有伏尸故氣,土木百精,於道不順者,收付魁罡之下,入地萬丈,無動無作。急急如律令敕。

  書鬼字,卓劍於鬼心噴水,隨水咒曰:

  五行相推,罡最持威。六紀輔我,三台辟非。天迴地轉,陰陽?開。長生度世,日月同輝。急急如律令。

  天赦煌煌,地赦正方。禹步其至,百鬼伏藏。急急如律令。

  噀水唱攝,即右旋身出斗,避踏星綱踢印,便出咒云:一切邪穢,無動無作,叩齒三下畢歸位。

  右轉畫鬼字,並重疊為之,謂之收一切邪穢印。

  杜天師殺劍咒

  太上有命,普告萬靈,促召天真,俱會帝庭。一一下降,雙皇翊精,監察禦邪,理氣攝生。若有不祥,干試神明,七神秉鉞,天鋒右征。揮劍前驅,煥擲火鈴,激命甲騶,虎卒天丁。風火齊戰,伐邪絞精,上威六天,下攝魔靈。魔靈既攝,萬凶滅神,戈擊電掃,姦妖無生。先皇建節,有命敢停,拒節違命,是誅汝形。各敬各慎,保玆黃寧,九天有命,萬神咸聽。急急如律令。

  張無盡金籙儀中煞劍咒

  太上有命,普告萬靈。命天將,統天丁,伐天鼓,揚天旌,揮金星,擲火鈴,捕無影,搜無聲,正泰階,掃攙搶,蕩邪風於十極,布真氣於八絃。天真下降,威光上清,羣魔匿跡,萬怪滅形,九天告命,萬神成聽。急急如律令。

  楊次公敕水啟白

  河圖上瑞,示天意之昭明;金籙洪儀,遇聖時而建設。臣竊慕真化,叨稱治官,所禱應誠,敢忘報效。入意,餘同上。

  張無盡啟白

  太極函三,混茫無象。大塊吹萬,參差不齊。數有適來,道常善救。元始有玉文之旨,紫皇垂金籙之科。臣叨備法官,奉行真教,受辭祈禱,敢不奏聞。入意,餘同上。

  又

  真馭下翔,息神風而靜默;薰場中敞,掃穢氣之紛葩。十方煥空洞之玉光,四氣示澄清之天宇。豈容妖惡,敢爾尚存。當資劍水之神,以解壇場之穢。庶迴飈景,臨鑒齋明。入意臣等敢不澡鍊形氣,疏淪精神,解穢除氛,延真降聖。恩惟太上布惟新之令,天尊推至大之恩,申命真官,分司降鑒,使天無氛穢,地無妖塵,陰靄廓清,陽光爽霽,風師戢禁而纖埃不動,蕾買將揚輝而瑞氣浮空。庶誠悃之昇聞,格靈心之如答。臣俯伏思神念真,伏待報應。

  又

  至道之宗,隱妙用於混茫之首;神真之德,顯靈化於開闢之前。繇是模範百王,生成萬彙。為沖虛道德之祖,垂八景之靈文;繼玄元清淨之宗,降三天之寶籙。法傳正一,職治陽平,故輔玄傳教,天師受之,而攝邪歸正。水曰五行之首,有穢皆除;劍為百鍊之剛,無妖不斬。臣等早鍾宿慶,繼踵真風。黃素飛章,傳九鳳破穢之籙;青絲結紐,受十天召龍之文。約以行持,誓當濟物。既奉來詞之切,敢忘裂券之盟。入意臣等澡練華池之水,蕆揚大教之風。欽翊羽儀,掃蕩妖氛之氣;肅清雲路,前瞻碎穆之容。洪惟大有高真,太無上聖,廓雲霓而俯集,闢閶闔以來臨,申飭攸司,肅清壇驢,庶天人之脗合,俾幽顯之潛通,式副凡情,孔昭天道。臣等凝神碧落,結志丹霄,俯伏思神,恭俟昭報。

  新修

  伏以帝車所蒞,豈容諸穢之停;心室未虛,庸有外邪之瞰。因事天而養性,敢除地以為壇。雖曰罔有不欽,猶恐未能盡善。欲奉崇真之禮,先陳解穢之儀。神咒所加,妖氛盡彌。入意,

後文如前。

   臣等敢不洗清心地,結為類帝之壇;蠲潔物儀,式展事天之禮。大懼妖塵之障,難近飈欻之臨。伏願太上申敕千官,戒嚴萬騎。廓清四界,森藻衛於薰場;振祓覃凶,降飈斿於黼座。息凌雨震風於昏曉,瞻景星瑞日於晦明,庶茂對於明威,俾克成於釐事。臣等馳心丹陛,屏息紫壇,俯伏思神,恭俟昭報。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七竟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八

鶴林道士呂太古集

威儀篇黃籙九時啟經文

  第一時

  以今第一遍,為國析祥,祝延聖壽。雲集道眾,陞壇持念天尊聖號,轉誦《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經》。蓋此經者,從五太之初,二儀未判,靈風集妙,空洞凝華,寶章結於混成,玉字摽於獨化,挺乎杳冥之際,煥乎玄黃之先,日月得之以照臨,乾坤資之而運載。於是虛皇上帝乃命元始天王,刊之於玉章,編之於玉簡,藏之於寶匣,集之於瓊臺,初祕上元,末流下土,降鑒有道,乃錫斯文。伏羲受靈圖,軒轅受符扎,高辛受經誥,大禹受洛書。故神道設教,垂文起於玆矣。洎及混元降聖,歷為帝師,于時大道不行,人倫澆薄,故陳道德五千之旨,以示淳樸還返之源。其言也,大無不包,細無不入,理窮眾妙,義同虛無,內以理身,外以經國,研之則聲參太極,行之則治化昇平,為萬物之祖宗,作天地之根始。斯經尊妙,難盡稱揚,集此殊勳恭用,祝延今上皇帝。伏願聖躬安暢,辰極齊年,天書降而大業興隆,帝曆延而國根深固,干戈戢而寰宇靜,淳風振而泰階平,雨順風調,家豐國富。有生含識,俱契道真;異域遐陬,同歸正見。仰憑清眾,各運誠心,先持誦淨天地神咒、淨心口神咒、安土地神咒,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降生天尊、昊天玉皇上帝、上宮天皇大帝、中天北極天帝、后土皇地祇、玉清虛無天尊、玉清大慈天尊、玉清大悲天尊、玉清大帝虛皇天尊、玉清後聖金闕天尊、玉清後聖瓊闕天尊、玉清後聖太平天尊、太平護國天尊、昌國化人天尊、成就國土天尊、興國太平天尊、玄都萬壽天尊、保制劫運天尊、難思聖德天尊、海空智藏真人、溥德妙行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經》。

  第二時以今第二遍,正天分度,解禳陽九、百六之災,兵戈疾疫,水火旱蝗,饑饉之厄。憑合壇道眾,持念天尊聖號,轉誦《太上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靈寶天尊禳災度厄真經》。蓋以四海之內,九地之中,上至帝王侯伯之尊,下及人民品物之眾,皆禀五行之推運,悉繄眾曜之照臨,善惡一興,禍福應見。天有陽九之數,地有百六之災,使日月之失昏,致星宿之錯度,大則憂形帝主,小則災及生靈,或乃兵革四興,或乃災祥競起,饑荒疾疫之苦,蟲蝗水火之虞。欲兔災以除凶,當誦經而行道。昔者大羅天上,元始慈尊鳴法鼓而叩瓊鐘,召十方而集眾聖,說善惡之報應,示罪福之因緣,演出是經,愍玆未悟,功德深重,喜慶難言。凡有修崇,當勤諷誦。伏願七政齊而聖功顯,五星聚而國祚昌,潛消災變之虞,丕顯照臨之德,景雲呈瑞,妖氣屏收,世臻極治之安,人識有生之樂。仰憑清眾,各持念上元日宮皇極天尊、中元月宮正一天尊、下元星宮眾妙天尊、運明廣照天尊、開輝保生天尊、日月光明天尊、清淨流光天尊、收魔滅惱天尊、凝彩光華天尊、護國永安天尊、日光真人、月光真人、星光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靈寶禳災度厄真經》。

  第三時

  以今第三遍,奉為溥天之下,有功於國,應該祀典,諸廟福德正神,增助威光,保寧國界。憑合壇道眾,持念天尊聖號,轉誦《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黃帝陰符經》,以伸回施。蓋以天不任察,司察者付之鬼神;君主無為,有為者委之臣子。以忠事國,以道相天,得聰明正直之心,禀仁孝公廉之行,生為將相,位擢神靈,享廟食於人間,受封崇於有國。至若淮水石犀,李太守以石犀沉水為誓,又劃水測為淮,不許越過其准。以准字讀者誤也。如秦太守之盛德;流汗木馬,見晉神君之殊功。王化一方,宣威四海,邦家賴以安鎮,士庶從之禱祈。玆建黃壇,恭披紫策,庶憑道力,仰讚靈光。伏願福祐皇圖,永致萬方之泰定;名登仙籍,愈聞威力之變通。然後錫祐齋官,流祥舉室,無災不解,有願皆從。仰賴恩光,誓勤崇報。敬憑清眾,各持念玄元闡教天尊、興大福力天尊、慈濟永劫天尊、廣度眾厄天尊、大通靈應天尊、變見無邊天尊、神力無礙天尊、妙行真人、廣信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昇玄消災護命妙經》、《黃帝陰符經》。

  第四時

  以今第四遍,為齋官某家所薦上代家親一行亡人等,遷拔魂神,超昇凈界。憑闔壇法眾,持念天尊聖號,轉誦《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且洞玄靈寶者,則三洞中洞之一部。無量度人者,則中洞一部之一卷。修習之法,則一部多門;諷誦之篇,則此卷為首。昔在浮黎真境,紀談受之,初祕於紫微上宮,顯緘藏之蹟,實諸天之隱韻,為大範之仙章。八角垂芒,本由於宸翰;千祇列衛,溥度於人倫。其或毓質圓方,禀和霄壤,少思寡欲,背偽歸真,端慮以潔齋,洗心而成誦,精專內積,純粹外充。信可以自晦而明,無幽不燭。類虛室之生白,由溫泉之盪邪。熙熙而陸春臺,濟濟而登壽域。至誠所及,介福何窮。《靈寶度人經》,讚歎難窮盡,集玆妙善,溥度亡魂。伏願上代祖先一行魂識,聞經之後,洞明真理,不昧本源,翱翔功德之林,解脫幽明之趣。靈書度命,斷宿累於迷途;丹火鍊形,宅報身於道域。然後上窮碧落,下際金輪,凡屬有情,齊登道岸。仰憑道眾,為如上綠,各請持凈天地神咒、爭心口神咒、安土地神咒,玉清虛無天尊、玉宸妙道天尊、金闕至真天尊、太一救苦天尊、常濟苦海天尊、法橋大度天尊、香林說法天尊、度幽明真天尊、護魂無滯天尊、廣開方便天尊、隨願往生天尊、分配受生天尊、逍遙快樂天尊、大慈救苦真人、大悲拔罪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第五時

  以今第五遍,奉為地府鄧都大帝、陰宮夜境官屬、水府扶桑大帝、珠宮貝闕眾靈。憑合壇道眾,轉誦《太上老君常清凈經》、《生天得道真經》,溥伸回施。蓋以地司水府,兼考治於罪魂;北帝陰官,昔受傳於教敕。敬憑妙典,仰讚靈光,庶同仗於真功,悉舉遷於仙職,兼資長夜,盡睹光明。次及見存,咸消罪咎。仰憑清眾,各持念法藏瓊文天尊、慈周三界天尊、廣化六道天尊、龍王變度天尊、轉輪聖王天尊、法界應慈天尊、度人眾妙天尊、妙行真人、妙相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元始天尊生天得道真經》、《太上老君常清凈經》。

  第六時

  以今第六遍,為九泉六道五姓孤魂等眾。憑法眾持念天尊聖號,轉誦《太上九幽拔罪心印經》、《十方救苦妙經》。蓋以萬劫沉淪,初本生於一念;九幽迷暗,實自昧於三光。既無濟度之津梁,誰借超騰之梯級。屬開法會,廣濟沉魂,願聞正法之音,盡悟真常之理。仰憑法眾,各持念化三途天尊、救八苦天尊、除煩惱天尊、超生死天尊、色無盡天尊、空無相天尊、無邊際天尊、功德海天尊、大隱真人、救脫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九幽拔罪心印經》、《十方救苦妙經》。

  第七時

  以今第七遍,奉為齋主某家解災度厄,祈福延生。憑合壇道眾,持念天尊聖號,轉誦《南北二斗延生真經》,以祈景貺。竊以人身難得,中土難生,假使得生,正法難遇。玆仙經之所載,惟道力以能諳,自起信心,定由宿習。昔我混元道祖,俯愍羣迷;正一真人,親傳蘂笈。或受之玉局,或降自鶴鳴,皆九天八會之真文,三洞三清之上道,利益一切,津梁眾生。凡在見聞,豈更輕生而迷本;能勤讀誦,故令知命以歸真。爰祇建於寶壇,用披宣於奧旨。當願齋官某等,履玆修奉,伏此誦持,北府除殃,南宮注祿,道心開發,慧性圓明,洗蕩塵勞,祛除迷妄,俾漸登於妙果,庶重立於玄功。善及存亡,功霑水陸,永超俗網,俱入金門,克符真一之宗,俱契希夷之旨。仰憑清眾,先持誦凈天地神咒、凈心口神咒、安土地神咒,玉清降福天尊、上清常湛天尊、太清靈變天尊、長生保命天尊、福生無量天尊、消災解厄天尊、延壽益算天尊、紫清介福天尊、九宮捍厄天尊、八卦護身天尊、寶策定壽天尊、金闕延祥天尊,自然智慧法身真人、玄  妙虛無上德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一卷,《太上南斗六司延壽度人妙經》一卷。

  第八時

  以今第八遍,為齋主某家報答父母劬勞,深重大恩。憑合壇道眾,持念天尊聖號,轉誦《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真武報父母恩重經》。蓋以一元初判,九氣結形,氣氣不停,生生相續。萬物至眾,唯人最靈。雖禀氣於陰陽,實受形於父母。髮膚身體,遞代相傳。億劫以來,莫知其數。我相既立,始相旋衰。因我相故,遂有六親。枝派既分,源流漸失。論身世則古今雖異,致善惡則彼此相關。如影隨形,泱不可離。昔者,西那玉國天尊演難報之恩,開皇劫中太上戒不孝之子,為人後者,得不念哉。敬因黃籙之修,式演琅函之祕。上祝在堂父母者,伏願錫之上壽,等千歲之松椿;願俾玆顏,若春風之桃李。哲恭恭勤於菽水,庶少答於劬勞。過去父母者,身脫幽都,耳聆真諦,使九泉之下,無報對之冤,而三界之中,獲逍遙之樂,庶伸罔極,少慰永思。仰憑清眾,各持念無量化身天尊、度世聖王天尊、圓滿正智天尊、隨緣赴感天尊、遐宣道廕天尊、隨功度人天尊、法解真人、太極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真武靈應真君報父母恩重經》。

  第九時

  以今第九遍,奉為三洞法籙官將吏兵、三界功曹、四直使者、土地里域申奏等神,衛護靈壇官屬。憑合壇道眾,持念天尊聖號,轉誦《太清天童經》、《智慧觀身經》,以伸回施。蓋以四霄三晝,荷騰達於凡情;願滿功成,皇有勞於神助。雖章奏為陳其遷賞,兼誦持重表於欽酬,更希保佑之恩,庶賴始終之賜。仰憑清眾,為上因緣,各請念真靈感應天尊、靈應無窮天尊、常增上善天尊、光顯神功天尊、和神利物天尊、功德圓滿天尊、寶相真人、轉輪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太上太清天童護命妙經》、《智慧觀身經》。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八竟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九

鶴林道士呂太古集

精思篇

  發奏

  古儀無關告土地,便外壇宿啟,後世增修為文,止是啟告,尋置文牒。復有行法而居師位者,又加以印訣符咒,命召土地諸神,蓋出於《天心正法》。今遂為成規,既坐命諸神,皆須如法文變神搯訣,方可施行。用考詳著于篇首云:

  發奏:於天門設土地等神坐,法師於東南隅設坐。法師入坐,先存己身,如天師戴魚尾冠,披魚鬣衣,朱履。便搯變神訣:左手小指從四指後入中指根,四指曲搯掌心,用中指勾定小指,用大指搯中指中節。彈了大指,卻搯第二指根。此乃本師印訣,存六甲六丁、四天門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羅列圍繞。次存土、地申奏官屬,在天門聽命,一一分明。然後宣召,入意指揮訖,發引遣表。法師左手搯印訣,二指升文,右手仗三昧火,劍四指根節,誦劍水咒。噀水訖,卓劍。于坐右卓劍訣,右手中指根節,彈向劍處。次焚香,仍搯前變神訣,想三台星在大指背,名七星訣。念文宣牒訖,遣牒誦咒,存太陽赤氣、太陰白氣、三台七星真氣,流注水中,執劍取氣。噀水訖,法師以舌主上腭,化為金橋,令土地申奏,從橋上逕達天門。事訖,還神回向。出《天心正法》

  白事

  清都法師張萬福云:夫齋法精嚴,諸天上聖並垂降鑒,每事須合法度,不得運留稽廢法儀。又大洞法師謝方來曰:凡高功啟奏之時,東向平立。都講以下,皆西向為一班。平立,執簡鞠躬,調聲正氣,直詞小語,朴略典素。不得厲聲,過失煩飾,言詞取節,情理須中,勿事奇麗,失其誠意。凡諸祈請,先自悔過,然後白事。張法師又曰:行道登壇,皆香水盥漱,名曰蕩穢。出亦盥之,名曰閉真氣。

  陞壇

  謹按張杜二公所定科儀。凡行事,先詣玄師前,列班唱道。至壇所地戶上,持咒旋遶,陞天門,上十方香。次至上級本位,上香行事,並不著壇下關告一節,不知自何人增為,殊失旨意。蓋自禮師、存神、發爐,皆是整?內外。靈官威儀訖,然後稱法位,上啟諸真聖。宣詞啟告,其理甚分曉直。須削壇下關告,無釋疑悮。

  夜入戶咒立地戶之左,三叩齒,密念

  四明功曹、龍虎使者、正一生氣、侍靖素女,夜有所啟,願得開明童子、上元少女,與我俱入壇殿,通達所啟,皆得上聞。

  夜出戶咒

  元上太陰,八窗開明,向來所陳,少女通靈。事畢復位,萬神潛寧。

  朝入戶咒

  四明功曹、通真使者、傳言玉童、侍靖素女,為我通達壇殿正神,上元生氣,降入我身。

  朝出戶咒

  出陰入陽,萬神開通。關奏事畢,請閉黃房。侍靖玉女,明備神宮。已上出陸天師《明真科》

   存思

  簡寂陸天師曰:道以齋為先,齋以經為首。修齋禮請,以精思為先;奉經威儀,以靜念為本。本不正,則威儀失序,不合經典,豈能感通玄聖,致福慧邪用。博採眾經,標明至要,祖述修緒,以備修行。自為道法精思存神訣。

  各禮師存念如法。正立,暝目存神。

  先存太上三尊,在天寶臺中,左有三十六部尊經,右有玄中大法師,十真五帝,群仙侍衛,如會朝之儀。

  次存經師所在,心拜三過,籍師之師。

  次存籍師所在,心拜三過,度師之師。

  次存度師所在,心拜三過,自己之師。

  願我三師,上登高仙,為我開度七祖父母,早登天堂,我身名入仙籍,永為真人。

  平旦寅時,當思青氣從肝而出,如雲之昇,市繞壇殿。青龍獅子,備守前後。仙童玉女、天仙地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各九億萬騎。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以雲氣往覆弟子居宅大小之身。

  正中午時,當思赤氣從心而出,如雲之昇,雨繞壇殿。朱雀白鶴,備守前後。仙童玉女、天仙地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以雲氣覆弟子居宅大小之身。

  入夜戌時,當思白氣從肺而出,如雲之升,市繞壇殿。白虎麒麟,備守四方。仙童玉女、天仙地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以雲氣往覆弟子居宅大小之身。

  又思五星、五嶽、五帝,備守身形。五藏之氣,仰昇紛錯,冠覆一身,如在烟霧之中。金華映蓋,體作金色,先從肺出,頂後有圓光,如日之象,照明十方,身中了然,盡見內外。然後修行妙觀,洞入虛玄。晝夜三時,並用此法。

  次鳴法鼓二十四通。

  法鼓者,內集神氣,外威魔靈,法事所先也。當門上下齒相叩,名曰法鼓。每八通小停,三八二十四氣之象。張萬福天師曰:鳴法鼓,經說凡有三種。一上下相觸,不令耳聞;二纔令耳聞;三虛口緩頰,令有深聲遠響,此自入靖可矣。若法眾既多,一時煩聒,不令耳聞者為妙,如此則精審細密,  便可一念專注,神氣安和故也。

  已上存念叩齒,出《威儀自然經》,及《金籙簡文》。

  按陸天師所定精思訣,今所謂命魔存想,乃是為步虛而設。以步虛在命魔之後,先存想而後命魔,繼以步虛。其實步虛中事,所以皆與《玉京步虛經》相合故爾。今依陸說,詳著于篇。

  步虛精思

  陸天師曰:誦步虛經詞,先叩齒三通,嚥液三過,心存日月在己面上,從鼻孔中入洞房金華宮,光明出項後,煥然作九色圓象,薄入玉枕,徹照十方。隨我繞經旋迴而行畢,叩齒三通,嚥液三過。出《太上玉經隱注》

  釋訣亦是陸天師所釋

  存日月在己面上。日色赤,有紫光九芒。月色黃,有白光十芒。日左月右,去自己面九尺。日之光芒直來,從左鼻入。月之光芒直來,從右鼻入。俱入洞房金華宮。金華宮者,從兩眉間直入五寸是也。光明薄入玉枕,出項後也。頭總名泥丸宮,眉間入一寸為明堂宮,二寸為洞房宮,三寸為丹田宮,四寸為流珠宮,五寸為金華雌一洞房宮,一曰玉帝宮,宮各一寸,故曰泥丸洞明鏡,遂成金華仙之類是也。存思畢,然後誦步虛之章。

  按杜天師所著儀,命魔法師於鬼門上,望西而立。都講於天門上,望東而立,唱各思九色圓象、嚥液命魔密咒。自高功而下,各各存思。自楊公傑定金籙儀,遂著於天門上命魔。今不復易,因書本末,各從所見而行之。

  命魔咒

  黃中策氣斬妖宗,察制彊精斷邪翁。太上有命太上房,急召北帝詣玉宮。受承威令宣魔王,五氣蓊鬱與命衝。祕藏玉文方就隆,三天運明六天終。賢者哉

  杜天師曰:此咒密念,不得令己耳聞。違之有咎,慎之慎之。右出《五符人鳥經》趙明舉法師曰:雖分九色,止玄元始而已。蓋九色自三氣為祖,青黃白是也。若細分紫碧等色,則繁而素,止以三氣分為九氣爾。

  命魔說

  清都法師張萬福曰:天尊未說經之前,諸天三界魔王為萬鬼之宗,行威縱毒,殘害生人。天尊說經之後,羣魔伏化,衛道護法,匡御眾魔,保試修真之人,方入僊品。所以云:敢有干試,拒遏上真,金鉽前戮,巨天後刑。又云:大勳魔王,保舉上仙,道備克得,遊行三界,升入金門。又云:東送妖魔精,斬馘六鬼鋒是也。所以命魔者,命諸天魔王,保舉齋功,察制妖鬼。《步虛經》云: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諸天。天魔並敬護,世世受大福。散花陳我願,握節徵魔王是也。

  誦經靜念訣

  按杜天師讚導儀所著,誦經節次,至靜念如法,則法師依經存思,誦經蘊咒。然儀文中不著存思法,今依陸天師圖訣,錄之于編。

  《道德經》精思存神訣

  《太極隱注》曰:讀太上《道德經》,先燒香整服,禮三拜,心存玄中大法師太上老君、老君昔為玄中法師河上真人尹先生,誦經蘊咒曰:

  玄玄至道宗,上德體洪元。天真雖遠妙,近緣泥丸君。雖遠而反近,緣泥丸君之宮乃玉帝所遊也,即腦中。宮室皆七寶,窗牖自分明。清靜常致真,駕景乘紫雲。日月左右照,昇仙長年存。七祖上生天,世為道德門。畢叩齒三十六通,嚥液三十六過,心存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坐八卦神龜、三十六獅子前,伏頭中七星,以斗杓前向。五藏五色之氣,如羅文覆蓋一身。三一真人,立經前。自己三師也千乘萬騎,備衛左右。了然分曉,然後誦經。

  《四極科》曰:讀誦經文,當令心口相應,目無他視,心無他念,言句周竟,不得越略天音,三犯有責。

  《太極隱注》曰:讀經五百言,叩齒三下,舌舐上下唇,咽液三過,使人不極也。

  《度人經》精思存神訣

  經云:行道之日,香湯沐浴,齋戒入室,東向叩齒三十二通,上聞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過,閉目靜思,身坐青黃白三色雲氣之中,內外蓊冥。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獅子、白鶴,羅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煥室內,項生圓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密咒曰云云。

  釋訣

  叩齒心拜,存三十二天於四方,青龍在左,白虎在右,朱雀在前,玄武在後,白鶴獅子,各分列于前。日月在面前九尺,光照十方。以鼻引氣三十二過,無使耳聞訖,東向誦經。

  《南北斗經》精思存神訣

  向北正坐,叩齒二十四通,心存太上老君、三天法師、左右真人在上,心拜三禮。次存南斗六星在右,北斗七星在左,虔誠祈禱,願意想十戒仙官,及南陵使者三千人,北斗七千神將,左右備衛,了然分明。次誦經蘊咒:

  昔在東漢末,永壽改元初。天師乘白鶴,太上駕龍車。五雲自天下,仙仗來成都。地神湧玉局,其高可丈餘。太上升玉座,傳授九天書,削死延生法,七元總寰區。延壽度人經,六司皆有符。奉道修行人,讀之災厄除。臣今誦靈篇,將吏陰相扶。會當立玄功,妙道證虛無。

  《道德經》玄蘊咒

  歷劫天人師,大聖玄元君,昔於太清宮,著書五千文。虞舜以至孝,傳於無上尊,事祕不示世,綿區無得聞。周末昭王時,飛天行紫雲,尹喜司幽關,瞻望迎飈輪。西度流沙來,太上果到關,乃於日中時,再傳《道德經》。義無大不包,亦無細不論。臣今關真編,敷繹天地根。願依至道宗,家國沾殊恩。帝王保萬壽,終期朝帝閽。

  《度人經》玄蘊咒

  善哉元始尊,昔於始青天,懸珠如黍米,登引十方仙。說法以度人,寶章名洞玄。三十二天帝,內名隱諱全。三界大魔王,所歌空洞篇。大梵隱語音,皇人親以編。高真垂拯拔,傳世度宿緣。五劫開化久,所度無有邊。臣今東向誦,願與天齊年。帝王保安鎮,九祖俱升仙。功滿德就日,高舉昇雲烟。

  《生神經》玄蘊咒

  善哉元始尊,偃息黃房宮。希夷養太素,空碧練沖融。飛天來稽首,具陳劫運終。宜有大法行,廣度諸愚蒙。天尊拯悲智,玉笈開玲瓏。出示生神章,敷繹九氣宗。研心稽首誦,所度無終窮。臣今披雲錦,九遍成人功。功滿德就日,乘景乘雲龍。

  出官,精思存神。

  叩齒二十四通,臨目謂微開兩目也先存三清在頂,道德眾尊,皆會于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左右前後。己身長丈餘,遍體作金華之色。顧門朱戶,闊開於頂上。真官吏兵,皆從頂門出。虎賁將軍在鼻,天丁力士在肩,狼吏在頸,直使在兩頰,天騶在兩臂,甲卒在手指,察姦鉤騎在腹,三將軍在心,科車赤符在臍,三官僕射在胃,罡風騎置在膝,驛馬上章在脛,收氣諸吏在背二十四骨,社邑君青衣在前。直使功曹,擎持章桉,一一分明。然後開目啟事畢,叩齒三通,嚥液三過。

  宣章,讀太清衘說。

  尹真人《問科經》及天師《問法經》云:天師告太上曰,見有讀太清畢,讀以聞者;或先讀以聞,後太清者;或先讀太清字,次讀以聞,次臣姓;或斷後讀太清者。有此不同,何者為法。太上曰:以聞畢,次臣姓,次太清,次年號,各去三行,此寫章不易之法也。惟宣讀之時,讀以聞畢,長跪執極,先讀太清,細字略出聲。不可令高厲不得嚥液咳嗽,一氣宣讀,次臣姓,次年號,此天帝具法也。

  趙明舉法師布氣熏衘歌

  三氣由來合體成,元皇相好便分明。

  箇中的有玄無理,但恐時流學不精。

  印章七元魁杓真形符

  章中使印,諸經科儀,並不經見,如赤松子寶章曆,廣成先生章式,及金籙儀章式,亦不記載。須詢訪宿德謂言:吾為童時,尚見前輩臨時以朱筆

作此符於章文中,其高下作北斗象。蓋所以護衛章文,使之必達爾。最後,看廣成紫庭北陰儀,以黃絹篆七元符,裹卷詞文,封入函中,方信宿德之言不誣也。謹刊行之,併又其所以云:今易為印者,後來之私意也。

太真都 再拜 以聞 再拜

姓名 太清上 太清下 太歲

三將軍印於章函之右

  六甲陰陽符二道,自甲子乙丑,各有一符,下必以陰符陽符終之。甲子為陽,乙丑為陰,陽主陽界,陰主陰界。今騰章,係陽界事,當用陽符。而流傳多作陰符於函上用,並刻二符,並咒於其下。

 陽符

中天大聖,飛天捷疾,收捉陽玉玉界之中、下方無道之鬼,付天一北獄,依律定罪。唐葛周將軍、真武將軍,卓劍相待。

 陰符

中天大聖,飛天捷疾,收捉陰玉玉界之中、五方無道之鬼,付天一北獄,依律定罪。唐葛周將軍、天地水三官救。

  散形

中天大聖 飛天捷疾 收捉陽玉玉界云云真武將軍至唐葛周將軍卓劍相待

  陰符准此。

  伏章步斗圖

於此奏事乾旋人斗中伏章

  步斗歌

  坎雙艮隻步交乾,震上雙行兌亦然。坤隻離雙單步巽,三台歸去便朝

天。

  存章思神法,孫公教師籍中具載。此蓋太上隱祕,雖存諸編冊,至於心法,自得之妙,不可言傳。以孫公既以宣露,且言吾徒,宜祕斯文,勿輕以告人。玆不復鋟板,多泄天祕,後之留意者,宜求之孫本,索其隱於先達云。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九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