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娇不惯富养女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11:39:06

点击下载

作者:静涛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试读:

第1章 男女有别,走进女孩的别样天地

女孩和男孩的差别是与生俱来的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女性和男性在神经、性情、生理、心理等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在20世纪70年代,即使那些专门从事生理学研究的学者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与此同时,由格洛丽亚·斯泰纳姆、贝蒂·弗里丹等人发起的一场女权主义运动也曾公开宣扬:女人之所以和男人不同,完全是由后天的教育造成的。这种观点认为,女孩和男孩起初在生理结构上仅存在着某些细微的差别,只是在后天的环境中,由于受到了不同家庭、社会教育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点。难道造物主赋予女孩的生理结构只是形同虚设吗?

事实上,与男孩相比,女孩有着更为显著的个性。女孩之所以成为女孩,并不是后天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结果。相反,她们自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和男孩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她们的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呼唤:我是女孩,我应该这么做!

这种呼唤来自于本性,这种本性告诉我们:女孩和男孩的差别是与生俱来的。在遥远的古代,人们认为女孩与男孩的不同是自然的,而且也是固有的。甚至对女孩来说,这种差别一直都是神秘而重要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到女孩和男孩的各种差异不同。

大部分女孩都是爱哭鼻子的“小天使”,为了一点小事就会泪眼汪汪;而男孩则不然,他们即使突然栽倒在地上,也会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爬起来接着玩。其原因在于女孩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种感觉都比男孩敏感。与刚出生的男婴相比,女婴对噪声更容易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女孩喜欢的游戏一般都是跳皮筋、过家家等,因为这种游戏的秩序感比较强,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规定,其竞争性也不强。也就是说,她们在乎的只不过是“一起玩”的感觉而已。相比之下,男孩则会偏爱那些充满竞争和战斗色彩的游戏,比如三五个小男孩在一起玩“奥特曼”、大战“怪兽”的游戏,因为这种游戏的输赢是显而易见的。

在学习方面,一般女孩的语文学得都比较不错,因为女孩的语言能力优于男孩。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由女孩来担任班长一职,对一群男孩进行“指挥”。到了中学阶段,这种状态就会逐渐发生转变。

在空间识别能力方面,女孩则明显不如男孩,男孩很容易通过看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女孩则需要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才能找出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在记忆方面,对于毫不相干的人名、地点、数字等,女孩都能记得非常清楚,在背诵时一般能原原本本地从头背到尾。由于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单纯的机械背诵比较多,因而女孩的记忆力就显得比男孩强。然而,女孩记忆时的逻辑思维相对较差,不会注意其中的逻辑关系,而男孩则比女孩要强很多。

在审美方面,女孩一般喜欢粉色或者其他柔美的颜色,她们的衣服也大都是粉色、红色的。女孩天生就喜欢漂亮的衣服,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偷偷穿上妈妈的衣服,拿着妈妈的包包,甚至蹬上妈妈的高跟鞋,尽情地“臭美”。而男孩则更偏爱天空蓝或白色的衣服,对于衣服的款式和质量也不在意。很多时候,在男孩眼里,一件质量上乘的衣服还比不上一件做工粗糙但印有“奥特曼”的衣服。

在人际关系方面,女孩更看重亲密的人际关系,不像男孩那样富有“侵略性”。女孩更喜欢与一两个好朋友来往密切,互诉衷肠。这就是说,对女孩来说,人际关系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她们在这方面显得比男孩更加出色。这样,女孩对他人也有更强的感受性,她们可以更多地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而男孩通常都是成帮结伙,形成较大的团体,大部分都属于“泛泛之交”,具有更强的社会性。

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与其说是周围的社会环境塑造了一个女孩,对女孩的兴趣、情绪、态度、自信心以及人际交往的方式产生了影响,还不如说女孩的社会角色正是由女孩自身的神经生理所决定的。

科学研究还表明,男孩和女孩的差别是由大脑结构、荷尔蒙、染色体的不同而不同的。由于在大脑结构和功能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女孩的生理与男孩呈现出很大的不同。

在4个月大时,对于照片里家庭成员的面孔,女孩就比男孩拥有更好的识别能力,而男孩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差。出生一周左右的女孩,对于其他婴儿的哭声比男孩有更好的辨别力。通过研究发现,在大脑很多区域的发育上,女孩与男孩呈现出很大的不同。

男孩大概到了4岁半的时候,才能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讲清楚,而女孩在3岁时就做到这一点了。所以,男孩在娱乐、学习和交流更多地借助于他的身体运动。

实际上,尽管男孩和女孩有一些相同的荷尔蒙,但是这些荷尔蒙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可以说,女孩和男孩的差别是与生俱来的。

女孩和男孩在大脑结构上的差别

种种现象表明,女孩和男孩的很多差别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女孩和男孩的大脑结构的差异究竟都有哪些呢?要了解这些差异,首先要认识一下大脑。从人们的日常活动来说,大脑是一种物质基础。它既是人类活动的内在原因,也是其外在的表现。通常来讲,人类的大脑可以分为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脑干三个部分:大脑皮层位于脑的顶端,共分为四叶,在人的发育过程中是最晚进化的;边缘系统,位于脑的中间,在进化时比大脑皮层要早;脑干,位于脑的基部,在人的发育过程中是较早进行的。大脑皮层主要与我们的思维、决定、想象和语言创造有关。边缘系统主要通过位于它内部的视丘下部腺体,对体温、睡眠周期和月经周期等进行控制。脑干是我们对选择反抗还是选择逃跑作出反应(我应该逃跑还是还击)的部位,控制呼吸和消化也是它的基本功能。边缘系统的功能就是情感的加工处理和直接控制,就像交通总指挥一样,它对我们的知觉、记忆、压力和其他的刺激进行控制。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几百万年前,人类只有脑干,脑干周围的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是后来才陆续出现的。我们把大脑皮层习惯性地称为“灰色物质”,它大致分为枕叶、顶叶、颞叶和额叶四叶,每叶都是由数十亿个细胞结合在一起的。从生理学上说,大脑皮层的四叶可以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间通过一束神经连接在一起。在这四叶中,还有更小的一叶,叫作“前额叶”,它位于前额的后面,是这四叶中的一部分,它控制着人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女孩和男孩大脑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半球、大脑皮层物质、海马趾上。女孩与男孩大脑的发育,始于相同地方——额叶、颞叶、前额叶、边缘系统等,但其各自的发育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女孩在出生以前,她们的大脑就处在发育状态,脑干上慢慢形成边缘系统,在边缘系统上逐渐形成新大脑皮层。当女孩降生的时候,她的大脑已经成为一团有着无数细胞通过神经递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物质。其结构是由遗传决定的,但它的结构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当然,女孩的大脑也是右半球先发育,然后是左半球。然而,女孩的大脑从右向左发育的速度要快于男孩。这样,女孩比男孩更早学会说话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正是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人类的语言中枢。

当女孩学走路的时候,大脑皮层的枕叶就会得到更快的发育,这让女孩能够接受更多的感性材料。例如,女孩可以准确地从很多声音中辨别出爸爸妈妈的声音,因为她们对声音比男孩更敏感。此外,女孩的触觉、听觉、味觉也是如此,她们的内心世界也比男孩更加感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女孩更喜欢抱着洋娃娃了。

与女孩相比,男孩的大脑随着年龄变化而有些差别。男孩大脑的右半球优于女孩,他们具有更强的空间感,但相对缺乏感性。男孩大都不喜欢安静地坐着,他们总爱四处乱跑。他们看到一样东西就想抓着玩,总喜欢打打闹闹。

人的大脑是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来完成学习和工作的,但是男孩和女孩的神经递质的性质是不同的。例如,女孩的大脑会比男孩分泌更多的5-羟色胺(serotonin),这种物质可以控制人的冲动情绪,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两三岁的女孩比同龄的男孩子更安静了。

女孩的大脑还可以分泌一种被称为催产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与照顾孩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活中,无论什么年龄的女孩都会对洋娃娃产生一种喜爱之情。一项科学研究还表明,除了人类之外,那些雌性的灵长类动物在接近婴儿、小动物或者其他弱小的对象时,大脑也会分泌出这种物质。

到八九岁的时候,大脑的另一个部分——海马趾变得活跃起来。海马趾位于每一侧脑室的下沿,是形如海马一样的突起。储存记忆是它最大的功能。研究表明,女孩具有比男孩更大的海马趾。更值得注意的是,女孩海马趾中的神经元在数量和传递速度上也超过男孩。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女孩的记忆力比男孩好。比如,同时要求两个同为8岁的女孩和男孩去叠被子、擦桌子、倒垃圾,结果你会发现,女孩不需要你再次提醒就能做完这三件事,而男孩可能干了这样忘了那样。为什么女孩与男孩在海马趾的结构上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呢?从科学上的角度来讲,这是进化的结果。在很久以前的未开化时代,女性负责照顾孩子,而男性则外出打猎,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大约一万年前。男女的不同分工也造成了大脑结构的差异。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女性大脑的左半球需要更好地发展,以产生语言和声音;海马趾更好地发展,这有助于她们记住那些复杂而琐碎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她们变得更为敏感;为了在遇到危险时保护孩子,她们便不像男人那样冲动,而是三思而后行。

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女孩大脑的很多区域都比男孩活跃。其表现之一,就是女孩更注重事情的细节,并且主观色彩较为强烈;而男孩则更注重逻辑推理,不会更多地考虑各种细节。在这个时期里,当女孩面对压力时,大脑中会出现更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这种化学物质会增加压抑反应,会让女孩变得少言寡语,不爱和人交往。而男孩面对压力时,大脑的反应会表现得更强。他们通常会通过暴力或者像抽烟、喝酒之类的行为来宣泄内心的压抑。

当女孩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能够很好地和边缘系统进行协调作用时,她的大脑皮层正在经历脑髓的发育过程。脑髓是大脑里面的一种白色黏稠状的物质,它有助于神经递质和神经突触更快地工作。女孩在20岁左右的时候,脑髓就完成了发育,女孩的大脑几乎完全形成了。然而男孩的脑髓发育的过程则相对较慢,这也使得他们的大脑结构与女孩有了更多的不同。

总之,只有了解了女孩和男孩大脑结构的差异,我们才能更好地针对女孩的特点,对其进行更好的教育。

了解女孩的天赋和弱势

男孩与女孩不仅表现出不同的外貌特征,也有着不同的先天优势与弱势,因此父母要了解女孩普遍的先天优势和弱势,并以此为基础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发扬孩子的优点,设法弥补其不足。只有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1.了解女孩的天赋

女性荷尔蒙是女性特质的激活码,女孩从童年时期开始,存在于她们体内的雌性荷尔蒙就让她们更加谨慎细心,稳定从容,女孩的感知能力也更加细腻灵敏,不管是味觉、视觉、嗅觉、听觉还是触觉,都比男孩强。因此女孩的感情会更加丰富和细腻,这使她们更加喜欢交往、注重环境与自己的关系,渴望得到感情上的支持。

研究表明,女孩的语言大脑组织位于半脑前区,而男孩的语言大脑组织则在左半脑的前区和后区都有所分布。女孩大脑左半球神经末梢的发育要比男孩早,所以,女孩生来就拥有较强的语言能力,比如女孩很少在说话、阅读等方面出现问题。

细腻的感情使女孩可以体察和感知世界更多的、更加细微的变化,良好的语言天赋和乐于与人交流的倾向使女孩更容易与他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这种天性也让女孩拥有了较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此外,女孩的发育过程要快于男孩,且更为均衡,平衡能力也强于男孩。一般来讲,学龄前同龄的女孩比男孩的平衡能力更好,女孩能很好地进行单腿跳。

2.了解女孩与生俱来的弱势

存在于女性体内的大量雌激素,它不仅让女性表现出女人的特征,还会在不同时期对女性的心理和生理方面产生影响。女孩的理解力、行动力、思考与情绪乃至记忆力,都与雌激素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雌激素变得不稳定,女孩就容易产生孤独、生气、易怒、失望、缺乏自尊、神经过敏等表现。

雌激素往往会使女孩的情绪变化无常,因此与男孩相比,女孩具有较小的攻击力,较弱的竞争力,更容易受到情感上的伤害,也更易于受到抑郁症的威胁。

此外,女孩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思辨力也不及男孩,在抽象概念和理论的运用上的能力不强,所以在数理化的学习上,女孩要比男孩困难一些。

3.发挥女孩的天赋

女孩具有较为细腻的感情,喜欢自由自在地与人相处和交流,她们具有关怀他人的愿意,同时更渴望获得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在与人的关系中可以平等地付出、获取,与伙伴之间彼此依存和制约,女孩很享受一种对自己以及周围关系负责的生活方式。

女孩更注重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善于从心理和感情上观察周围的世界,不惜付出自己的爱与关怀去帮助他人,所有这些都出自于女孩的天性。

如果在孩子友好地对待他人时,受到了外界的干扰,那就有可能削减女孩的这种天性。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要对女孩的这些好的天赋应加以充分利用,并将有关美好、爱、感恩等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因素灌输给女孩,以加强和完善女孩这些原始的天性,将其培养成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

4.尽量弥补女孩的弱势

随着女性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提高,她们的原始天性已经不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因此父母要对女孩进行训练,以弥补她们的不足之处,使她们逐步完善,日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虽然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思辨能力是女孩天生的弱势,但如果在儿童时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锻炼,这种能力是可以得到改善和加强的。因此在女孩处于幼儿时期,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多让孩子搭三维立体积木,并做一些诸如此类的游戏,从而使她的思辨力和理性分析能力得到加强。

此外,女孩生来就具有较弱的攻击性,这也意味着女孩在冒险精神和竞争能力上有所欠缺。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拥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抵抗压力的能力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了,如果一味地顺从他人的意思、听从他人的指挥,就会很被动并逐渐失去自我。所以,在女孩的早期教育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女儿的进取、冒险精神,让孩子的竞争能力逐步提高,从而使其在这方面的弱势得到弥补。

总之,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的喜好和优势,并以此作为挖掘孩子内在潜力的基础,充分发挥女儿的优势和天赋,这会对她的一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养育女孩,不要给她太多的限制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对孩子的溺爱;另一方面,对孩子又极为专制。对女孩的教育更是如此:一方面,女孩比较娇贵,于是对其“娇生惯养”;另一方面,又怕女孩受欺负,于是对其提出种种束缚性要求。

一位教育专家在给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做一个关于青春期的讲座时,向孩子们问道: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一次自己的性别,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结果,大约有3/4的女生选择了做男生,她们做出这样选择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女孩子受到的束缚太多了。在这里,可以说性别一个潜在的标签:男孩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受到更少的限制,而女孩应该更收敛、更谨慎、更乖巧。或者可以说,成人对男孩的限制比对女孩要少很多。这样,这个标签就如同一副无形的枷锁,对女孩自由成长的天性构成一种束缚。

要想让女孩学会爱自己,父母就不能给她们过多的限制。因为,一个充分肯定自己性别的女孩,一个充满自信的女孩,才有能力做最好的自己,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一个温柔的母亲。那么具体来说,父母需要怎么做呢?

1不要用淑女标准给孩子过多的限制

这里并不是反对让女孩子接受淑女教育,但是所谓的淑女教育是一种关于礼仪、气质和精神方面的教育,而不是“小女孩就应该干干净净,千万不要把衣服弄脏了”或者“女孩子不适合去踢球,还是不要去了”之类的教育。

请家长朋友们记住,要积极鼓励女孩去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装扮成牛仔?可以!如果她还没有进入工作的空间,那么她就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形象,不要刻意把她培养成“琼瑶式”的美女——温柔懦弱,哭哭啼啼。

2.不要阻止女儿对世界的探索

孩子是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而成长的。她会在探索中学习、创新并取得进步,如果家长将她探索世界的道路切断,无异于堵住了她学习的大门。相信任何一位家长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一无所知的人;如果你不再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传统教育,就请你就不要阻止孩子去探索世界,别让你的孩子日后成为一个懦弱的胆小鬼,对任何事情都充满恐惧。

3.不要强行塑造孩子

强行塑造孩子是一种简单而粗暴的方法,是一种硬性灌输的填鸭方法,是一种输血不造血的培养方法。

比如,目前家长都会让孩子参加一些兴趣学习班——钢琴班、书法班、乒乓球班、游泳班……假如孩子对此丝毫不感兴趣,父母就不要再勉强其去学习,不管在你眼里这件事具有多大的价值,如果孩子不认可,那就没有多大意义。家长应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不要采取强硬的态度,以免使孩子的积极性受到伤害。

对于女孩的家长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应该避免用烦琐而过度的约束使孩子的习惯固定化,把孩子造就成一部不会自己思考的机器,应该尽量给孩子成长的自由,这样才不会让孩子的灵性丧失。

出色的雕塑家不是依据自己心中的模型来进行雕塑的,他们先要看材质如何,按照材质的不同顺其自然地进行雕塑。父母对女孩的教育也应该如此,顺其自然,让女孩自然发展,给她足够的自由和独立性,尊重她的个性,研究她的特性,创造必要的条件,并对她的思维和行动加以合理的引导。

荷尔蒙

——女孩成长的“魔法师”

每个女孩都是大自然的精灵,需要父母给予精心的呵护。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女性的荷尔蒙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这样说,它是女孩成长的“魔法师”。父母要教育好女孩,就要先认识一下女性的荷尔蒙。

从妈妈受孕的时候开始,女性荷尔蒙就激活了女性染色体基因,这些荷尔蒙在女孩出生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她们的未来,比如,女孩细心、安静、温柔等天性,同时这也让女孩更加敏感,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荷尔蒙,也就是激素,它能对肌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荷尔蒙通过与大脑细胞相联系的受体位置,来告诉女孩体内几十万亿个细胞该做些什么事情。那些受体的位置是特意为荷尔蒙而留的。在大脑细胞里有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睾丸激素受体,还有其他激素的受体等。荷尔蒙控制着大脑里的神经递质,对身体里的活动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控制女孩的情绪、性格、气质等各个方面。这些影响具体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她的情绪、语言、说话的速度;她吃多少食物;为了应对考试,她会怎么做;对所喜欢的人,她会有什么感觉;在不使用语言时,她怎样与他人保持联络;她的自尊;她怎样进行自我调整;她的重要情感——如生气、快乐以及痛苦;她的抱负;她的竞争水平;她的进取心等。

此外,荷尔蒙还会对女孩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例如,催乳激素——一种次要的荷尔蒙,这种物质控制着乳腺和泪腺的生长发育和乳汁的分泌,控制着女孩什么时候会哭和哭到什么程度。假如你的孩子动不动就会哭,而且哭起来泪如雨下,那就说明她的催乳激素水平过高;假如你的孩子只是“光打雷不下雨”,那就说明她的催乳激素水平或许有些偏低。

当然,雌性激素只是一个方面,其他激素也会对女孩产生影响。例如,孕激素使女孩更喜欢小女孩和照顾小动物;催产素则会让女孩产生更多的“怜悯之情”,这就是所谓的“母性的本能”。此外,女孩体内也存在着睾丸素,但其水平仅为男孩的1/20,所以女孩表现出较弱的攻击性。

正是因为受到女性荷尔蒙的影响,女孩的心思才会更加细腻,神经才会更加敏感,同时这也需要父母给予女孩更多的爱与关怀。因此,父母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以下几点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1.要同时看到女性特征的优点与不足

女孩的攻击性、冒险性和控制欲不像男孩那样强烈,所以相对来说,女孩子比男孩容易管理和教育,但需要注意:不要认为听话的乖乖女就是最好的女孩,要知道女孩生来心思细腻,对于一个玲珑剔透的女孩来说,如果你不能了解她的内心世界,那么你的教育就很有可能会给她带来伤害。

女孩比男孩更具有预测力和稳定性,也更加谨慎细心、从容稳定。几乎所有的女孩都会认为友谊和家庭比成就和机会更重要,与其说这折射了社会对女性的一种要求,不如说这反映了一种真实的女性生命特征。与男孩的独立和喜欢竞争不同,女孩渴望父母更多的爱、渴望更多的知心伙伴,她们需要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认可和尊重。所以,父母要教女孩一些交际的技巧,以便让女孩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同时,随着女孩的不断成长,也可以让她们了解一些营造温馨家庭的艺术。

2.女孩比较脆弱,要提升女孩的心灵“痛点”

任何一个女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关系模型,但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于是女孩子就很容易受到伤害。比如,父母随意说出的某句话就会刺痛她,给她的心灵造成阴影。

有一位父亲曾把自己瘦弱的女儿形容成“一蹦一跳的小兔子”,他本来是想说明孩子轻盈灵活的,但在孩子看来,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结果为此而感到伤心,直到后来爸爸说自己特别喜欢兔子,还在女儿面前学兔子蹦来蹦去,才把女儿哄得破涕为笑。

由此可以看出,女孩具有很低的心灵“痛点”,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话,都能在她们心中形成阴影。要想提升女孩的“痛点”就要让女孩子不再那么敏感。具体的方法就是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孩子能够经受住挫折的考验了,其心灵“痛点”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3.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妥协,什么需要坚持

因为睾丸激素水平较低,很多女孩子都很容易妥协,性格显得比较软弱,同时在关系和利益面前,女孩也很容易因为更注重关系而向关系妥协。因此女孩常常会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但是建立在这种妥协基础之上的关系通常并不可靠,它会使女孩心中理想的关系模型遭到破坏,因此而伤害女孩。所以,父母要让女孩清楚什么是可以妥协的,什么是需要坚持的,当了解了原则之后,女孩就不会再受制于自己的情感,也不会再被自己的情感所伤害。

当然,无论如何,父母的教育无法改变女性荷尔蒙的本质,只是,父母要尽量对女孩加以引导,使她拥有美丽的人生。

X染色体

——决定女孩一生的成长轨迹

究竟是什么决定生女孩还是生男孩的呢?答案就是染色体。提及染色体,就不能不说DNA。平时,DNA在细胞核中的分布是杂乱无章的,但当细胞快要分裂时,DNA便与组织蛋白相结合,形成巨大的染色体。可以说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是遗传基因DNA的载体。根据不同的大小、形态,人类细胞内的46条染色体可以配成23对,每一对都来源于亲代双方,可以将其称为同源染色体。其中第1~22对被称为常染色体,为男女所共有;第23对是一对性染色体——决定女性性别的X染色体和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女孩一生的成长轨迹都是由这小小的X染色体所决定的。

2005年3月17日,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女人要比人们想象中的复杂得多,而男人却可以称为一种简单的生物。假如你认识了一个男人,就可以说你认识了任何一个男人。这份报告的作者是杜克大学基因学家亨廷顿·韦拉德博士,他同时还指出:“可怜的男人们只拥有45条染色体,而女人的体内则有完完整整的46条染色体,她们可以尽情地展现女性的魅力。而且她们的第46条染色体——性染色体又是一个X染色体,它的存在更让女人们光彩夺目。”

亨廷顿·韦拉德博士和他的合作者劳拉·卡瑞尔都认为,他们的这一发现对于人们了解男女行为、特征差异的原因可以提供帮助。其根本原因并不仅在于她们具有复杂的神经和身体系统,还在于她们比男人具有更复杂的物质基础。研究表明,女性比人们想象的还要难以捉摸,从某种程度来讲,她们的基因的确比男性复杂得多。

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马克·罗斯博士指出:“从X染色体的遗传模式、生理特性以及与人类疾病联系等方面来看,人类基因组中最不同寻常的非X染色体莫属。”这恰恰验证了莎士比亚的话:“女人不仅和男人千差万别,女人们之间的差别也令人不可思议!女人啊,真是变化无常的动物。”

小小的X染色体,不仅可以决定女孩的性别,还可以决定女孩一生成长的轨迹,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当然,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X染色体还要得到雌性激素的“帮助”。正是在雌性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女孩才会表现出很多不同于男孩的特质——在青春期出现第二特征并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都对女孩有“安静、乖巧”的印象,她们通常表现得都很文静、懂事。同龄的女孩比男孩要听话得多,她们在学校里是好学生,在家里也是乖乖女。大部分女孩都喜欢与人交往,很快就可以融入陌生的新环境中。一般女孩都会有很多朋友,她们也很会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

除此之外,X染色体不仅强化了女孩这些与生俱来的女性特征,而且使女孩拥有不少天生的弱点。例如女孩一般都很敏感、爱哭鼻子;胆子很小,不敢一个人睡觉;性格一般都很软弱,比较容易妥协;很看重朋友,总担心小伙伴和她关系不好……女孩拥有这么多弱点的原因就在于X染色体“比较合群”、“不热衷隐居生活”。正因为如此,女孩才十分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担心自己与别人处不好,所以她们常常不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委曲求全。于是她们身上那些“胆小”、“软弱”、“敏感”的弱点便会暴露出来。

认识X染色体,可以使我们对女孩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正是由于X染色体的存在,女孩才会那么看重别人如何评价她,才会那么关心爸爸妈妈是否爱自己。因为在女孩看来,这些是衡量自己与爸爸妈妈之间关系的标准。假如女孩认为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她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假如一个女孩长期受到这种不安全感的困扰,就会给她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女孩的这个特点,就需要家长们为她提供一个充满安全感、精神“富足”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她们的内心感到幸福和安宁。

第2章 探秘女孩的情感世界

女孩比男孩更渴望父母的关注

母亲对女孩影响可谓最大,对女孩的成长教育也最为重视。有一项调查表明,不管一个人喜不喜欢自己的性格,其中的80%都来自于母亲的影响。因为母亲和女孩相处时间最长,对女孩可以产生最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幼年时期和性格形成的过程当中。

女孩最害怕被父母“冷落”,特别是受到妈妈的冷落。精神上的满足是物质上所无法替代的与物质相比,女孩更需要妈妈对她的精神上的关注。那么对妈妈来说,该如何给女孩积极的关注呢?

1.关注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女孩的营养、运动和睡眠。这三项基本要素是儿童体格和大脑发育的基础。儿童每天都需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还要保持营养的平衡。另外,不能忽视儿童运动和睡眠的不足。儿童如果缺乏营养、运动和睡眠,不仅会影响其体格和智力的发育,也会对其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发育产生影响。所以,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女孩的日常生活,保证她有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运动和平衡的营养。

2.重视家庭的环境

对女孩的成长来说,和睦、充满活力的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和条件。作为妈妈,必须清楚自己的人格、修养、胸怀会对女孩成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要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女孩充满安全感,为女孩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女孩社会能力的培养

从幼儿时期开始,就要为女孩提供与其他女孩一起玩耍的机会,让她学会自己结交朋友,并能维持友谊,这种经历对一个女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帮助女孩学会建立和培育友谊。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是儿童早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儿童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深刻的影响。除此之外,从幼儿时期开始,在培养社会能力时还应该注重女孩的责任心、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自强的性格的培养。

4.经常聆听女孩的倾诉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要善于聆听孩子的倾诉,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孩子的真实意图,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关怀。所以,父母只有善于倾听,真正学会从孩子的倾诉中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乐,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了解孩子的真正意图并分享孩子的快乐,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消除孩子的烦恼,赢得孩子的宝贵友谊。

女孩为何爱缠人

俗话说:“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这不仅是因为女孩细心,同时也是因为女孩最缠着妈妈。贝贝一直是个十分缠人的女孩,特别是妈妈送她去幼儿园的时候,她每次都缠着妈妈不让离开,总会想方设法多跟妈妈待一会儿。不仅如此,即使在家里,贝贝也喜欢扎到妈妈的怀里,缠着妈妈。晚上睡觉前的故事讲完了,她也不想睡,一会儿说怕黑,一会儿又说喝水,始终不肯让妈妈走。妈妈起初对此也没太在意,但后来幼儿园老师询问:“贝贝在家也这么缠人吗?她如果对你一直这么依赖的话,难免会影响她日后的独立性。”这时,贝贝妈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女孩总爱缠人的原因

其实,女孩缠人有一定的心理原因。首先可能是缺乏感情的表现。在婴儿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啼哭不仅是由于肚子饿,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经过却没有抱他,也会嗷嗷大哭,其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让你赶快抱抱他,这是一种感情需要。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被人关注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但有时女孩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只有得到大人的关注才可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所以女孩缠着大人要这要那、调皮捣乱,但这并不是她的最终目的,而在于引起大人的关注。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有人陪伴左右、有事可做的时候,女孩并不缠人;当无人陪伴她、无事可做的时候她就会感到孤独,就会因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而缠人。

其次,这可能是一种心理依赖。个性鲜明、活动力强的女孩一般都不会缠人。相反,那些娇生惯养、一切都被父母安排妥当的女孩,离开了父母就会无法生活。这种依赖性在情绪上的体现,就是围着父母胡搅蛮缠,这时如果遭到父母的责骂,反而就安稳了。这种情况可以看作女孩行为的不独立、内心的不安情绪的一种发泄。父母的责骂反而使她的焦虑转移了,情绪也得到了稳定。另外,女孩越是自卑,越容易缠人。

再次,这可能是由于家庭成员的态度不一。女孩一般会缠着宠爱她的人,缠着那些态度暧昧、容易妥协的。因为经验表明,他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女孩提出的要求。要从根本上纠正缠人的现象取决于对儿童个性的培养。缠人表示女孩无法自立,情绪不稳定,要想改变这种个性,就不要给女孩过分的保护,而要注重女孩自立能力的培养,多让女孩自己拿主意,并尊重她的选择。这样女孩反而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不会再整天缠着你让你帮她干这干那的,也不会提出无理的要求。

2.面对缠人的女孩,家长该怎么办

面对这样缠人的女孩,家长该怎么办呢?

第一,让她做点儿家务活。如果父母在做家务时被女孩缠住,可以尝试让女孩和自己一起来做家务,如此一来,既陪伴在孩子左右,又可以培养她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二,让她学习自己把握时间。当你忙着的时候,女孩突然跑过来打断你,非要你跟她一起玩,这时可以安抚地轻轻拍拍她或者给她一个拥抱,然后再拒绝她的要求。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肢体动作,因为这样可以让女孩知道,你虽然不能陪着她,但并不是因为你讨厌她。父母要学会引导女孩自己去做事情打发时间,而不是一直缠着父母不放,可以教女孩阅读童话书、玩玩具、开辟自己的小天地等。

第三,父母自己不缠着女孩。要使女孩不缠人,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要在情感上过度“依赖”女孩,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父母总是抱怨孩子在自己很忙的时候缠着自己不放,但身为父母也要仔细想想,自己是否也经常想让孩子陪伴在自己身边呢?如果父母对孩子也有很强的感情依赖,亲子双方都缺乏感情独立,那么父母更要从自己入手,来使这种严重依赖的不和谐关系得到改善。

第四,让女孩不再有孤独感。如果女孩与父母的感情交流不够,因孤独而缠人的话,就需要父母从两方面去做。一是要尽量安排出时间与孩子沟通,增加感情的交流;另一方面是引导女孩学会自己学习、游戏,使女孩感情逐步独立起来。假如女孩缠人的目的在于得到某种好处,就要视情况而定了,合理的要求一定要满足,过分的一定要坚决拒绝。

女孩敏感,多给她一些拥抱

与男孩子比起来,女孩的触觉、感觉、味觉、嗅觉、听觉都要敏感得多,尤其是触觉,一般来说女婴通常是通过父母拥抱自己的次数来判断自己的重要性的。所以,多给女孩一些拥抱更能让她感受到快乐。

与语言相比,拥抱常常能更好地传达父母对女儿的疼爱之情,一个能够经常得到拥抱的女孩,总是显得比其他女孩更加聪明、活泼,这是由于身体的刺激激活了女孩子大脑的思维细胞和体内的基因链,让她的每一种生命功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身为家长,请多给你的女儿一些拥抱,但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孩子降生的头两年,是否每天与婴儿进行身体接触,关系到此后父母能否与子女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大人温暖的怀抱中,女婴能感受到温馨与舒适,她可以将自己的能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调整自己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使其正常运作,这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小时候经常受到拥抱的孩子通常会比其他的孩子更健康。

第二,即使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拥抱也是不可缺少的。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拥抱对于父母来说变得有些困难,因为父母总要显示自己的权威,很多父母认为拥抱会让自己丧失威严,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长大一点的女孩子同样希望得到父母的拥抱。拥抱有助于父母与孩子顺畅地沟通,有时候,千言万语比不上一个深情的拥抱。这样深情的拥抱应该每天都要有。

第三,大一点的女孩子不仅需要母亲的拥抱,也需要父亲的拥抱。当女孩到了青春期,第一次经历生理周期很可能会让她惊慌失措,甚至产生一种羞耻感,这时妈妈的拥抱对女孩来说是最有效的安慰剂。女孩能从温暖的怀抱中找到勇气,摆脱惶恐与不安,此时的安定更可以让她有勇气战胜日后自己的坏情绪。

当然,处于这一时期的女孩也需要父亲的拥抱。当女儿长大之后,很多父亲都会感到无所适从,女儿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亲们不愿意与女儿发生过多的身体接触,这样一来,幼年时期建立的父女关系,在这时候开始逐渐淡化。然而,对于不断成长的女儿来说,她并不知道父亲是因为自己长大了才会出现这种变化,她反而会觉得父亲不再愿意关注自己了。

医学专家曾经指出,这时候是女孩的一个危险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她们经常为了维护人际关系而委曲求全,甚至违背自己的本性,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如果她们所尊敬的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改变,那么,她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进而也会对自己感到失望。所以,这时父亲更应该给自己的女儿以拥抱,并告诉她:你现在已经长大了,我为你感到骄傲。

第四,把拥抱延伸开去。实际上,还有其他许多亲密的动作都具有拥抱的意义,只要父母多加留心,对女儿充满爱心,就可以让女儿感受到自己的爱。比如,对女儿说一些甜蜜的话语,多多注视女儿的眼睛,倾听她、欣赏她,让她分享你内心的情感。

拥抱是父母将爱传递给女儿的最好的礼物,它还是一种沟通方式,可以保证两代人的感情得以顺畅地沟通,因此身为父母,千万不要忽略了拥抱这一个重要的环节。当孩子难过时给她拥抱,当孩子沮丧时给她拥抱,当孩子高兴时给她拥抱,这样才会让孩子建立自信,体会温情。

女孩天生比男孩缺乏主见

甜甜今年快5岁了,在父母的眼里,她是个非常听话的乖乖女;在老师看来,她是个上课专心听讲、下课文静懂事的好学生。然而,有一点却让父母感到不知所措,每当甜甜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她总是服从别人的领导,按别人的意愿做事,很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甜甜也同样缺乏主见,常常在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上犹豫不决;在学校里,当学习了一种解题方法时,她就只会按部就班,不去尝试别的方法,就算有同学告诉她,她也会以老师的为准。面对甜甜的这种表现,父母们非常担心。

当然,听话、乖巧的女孩的确可以省掉父母的许多担心,也不会和其他小朋友闹矛盾。可是,如果一个女孩顺从过度,什么事情都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模仿别人的话,对于女孩个性的健康发展来说,这是很不利的。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女孩总是缺乏主见的原因。

首先,可以说这是女孩天性使然,这是女孩与男孩不同的生理特点,女孩把感情和人际关系看得更重,也更安静一些。女孩从小就已经懂得察言观色,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讨好父母,获得家长的赞扬,有些女孩表现得很乖,很听大人的话,认为这样就能让父母喜欢自己。于是,女孩们便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很容易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其次,在女孩心目中,家长、教师本来就是权威,再加上有些家长习惯于把一切都为女儿设想好,这样就很容易使女孩唯命是从,不敢做与家长或教师的意愿相违背的事情。

最后,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太忙,疏于和女孩的沟通,不能理解女孩,往往让女孩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主见对女孩来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如果女孩没有主见,通常会形成一种优柔寡断、易受暗示的不健全性格。如果这种性格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就可能影响女孩的健康成长。所以,家长必须要注重培养女孩的主见,让她们今后可以独立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应该发如何培养女孩的主见呢?

方法一:某些生活上的事情给女孩自己做主的机会,比如过生日请哪些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买什么样的衣服、选择什么玩具等。另外,在一些稍微大的事情上,比如她的房间如何布置,可以和女孩一起策划,让女孩多提自己的意见,如果合理可行,要尽量采纳。

方法二:教女孩学会说“不”。要让自己的女孩有主见,一定要破除女孩对权威的迷信。家长可以和女孩一起玩“说不”的游戏,家长故意出错,让女孩把错误的地方挑出来。比如,家长说:“桌子、椅子、床头柜、毛巾被都属于家具,都可以用。”女孩说:“不对,毛巾虽然可以用,但并不是家具。”这样家长就可以告诉女孩,不管是谁,大人还是其他孩子,都有出错的时候。如果女孩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轻易对别人盲从和效仿了。

方法三:注重培养女孩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女孩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对自己总有一种很肤浅、不稳定的认识,总是受到别人对自己评价的影响。

所以,做父母的要对女孩各方面的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千万不要以怀疑或否定的态度和女孩说话,如“你看珍珍比你做得强多了”“你看这件衣服穿在玲玲身上多好看”等。这种话很容易让女孩对自己产生怀疑并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她要一味地向别人看齐,使她的从众心理加剧。

父母要不断丰富女孩的知识,提高她各方面的能力;想方设法让女孩有机会充分表现自己;她自己的事情让她自己去做,对她做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强化她对自己的认识,使她相信自己的力量。

女孩如果有了自信心,就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会轻易地顺从别人。身为父母,多多关注女孩从众心理的各种消极表现,将其不断向积极方面引导,这对女孩良好个性和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视同仁”的教育不可取

不管是教育男孩还是女孩,家长都希望他们会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勤劳的人。同时,我们还希望女孩温柔可人,希望男孩坚强勇敢。如果不在孩子小的时候有意培养这些品质,当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很可能无法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角色。例如,如果男孩在小时候没有经过锻炼,结婚之后就会连那些最起码的家务都不会做,无法承担家庭赋予他的责任。同样,如果女孩过于独立自主,缺少温和、耐心和宽容,日后就无法好好地照料家庭。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为他们做长远的规划,让他们拥有幸福的一生。

著名思想家卢梭说过:既不能说一种性别与另一种性别完全不同,又不能说两种性别完全一样,也不能说某种品质完全为某种性别所特有。男性和女性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些品质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培养男孩和女孩时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方面,也要有所区别。

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的发育很早就表现出了差异。男孩一天所消耗的能量略比女孩高,他们的体能也不一样,男孩通常会跑得比较快,也有很好的臂力。而女孩则有比较好的平衡感。男孩喜欢的游戏通常比女孩更紧张刺激,他们喜欢打打闹闹的游戏,女孩则喜欢玩那些有关生活的较为平静的游戏,比如“过家家”等。

如果问一个女孩的理想是什么,女孩的回答一般都是医生、老师、芭蕾舞演员等,而男孩的一般都会说想成为宇航员、飞行员、科学家、警察等。孩子所向往的职业与他们的性别关系密切。

在成人眼中,女孩更依赖成年人,而男孩则具有很大的攻击性和独立性。

男孩与女孩这些与生俱来的差异,使家长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促进不同孩子的心理发展?虽然孩子将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的因素,但是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少家长都认为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是一样的,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当男孩遇到烦心的事情时,父母要和孩子多多进行交流,而女孩不开心时,则需要父母给孩子更多的安慰。在家庭中,女孩总是会比男孩得到更多的温暖、关怀和鼓励,受到家长更多的表扬,而男孩则会受到更多的惩罚。由此可见,在对待男孩与女孩的教育问题上,“一视同仁”的教育是不可取的,家长需要根据他们的性别特点,寻找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1.父母分别做男孩、女孩的偶像

一般来说,母亲对女孩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而父亲则会对男孩性格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

有的妈妈喜欢乱发脾气,总是无法克制心中的怒火,动不动就对家人大喊大叫,给家庭带来一种不和谐的因素。而有的妈妈则非常亲热,对丈夫很尊重,对孩子体贴入微,让家庭充满了祥和的氛围。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孩肯定也是不同的,由第一个妈妈教育出来的女儿将来肯定无法把家庭照顾得细致周到,而第二个妈妈教育出来的女儿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妈妈,她会给家庭带来一种宽大友爱的气氛。

同样的道理,如果作为父亲总是逃避对家庭的责任,粗暴且冷漠地对待家人,男孩在这样的父亲影响下,长大之后也会具有这些特点,无法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如果父亲在家中的角色扮演得很好,主动承担家庭中的责任,在这样的父亲的影响下,男孩在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当然,母亲对儿子的影响,父亲对女儿的影响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们同样重要。母亲那种鲜明的女性气质同样有助于男性气质的培养,父亲的那种男性气质则会对女儿女性气质的培养有所帮助。所以,父母双亲对子女的影响都是不可缺少的。

2.分配给男孩女孩不同的家务劳动

父母在给孩子安排家务劳动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孩子的性别差异,对于男孩来说,可以让他们干一点力气活,女孩则可以帮妈妈择择菜、洗洗碗、摆摆餐具等。

妈妈可以让女儿和自己一起来做饭,还可以教她学一点针线活,教她学会发现自己身边美好的事物,并尽量地把美融入到家庭生活中来。在和与女孩一同劳动的过程中,妈妈要让女孩懂得爱护小动物和植物,让女儿学会用温和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而对男孩来说,家长可以让他做一些如到没开灯的房间帮自己拿东西、让他帮妈妈提东西、帮爸爸修理椅子等这样的活动。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家长要知道他是未来的男子汉,日后会成为家庭的支柱,因此不能娇惯他,要给他展示意志和勇气的机会。

根据女孩的特点因材施教

我们都知道,婴儿的性别取决于母亲的X染色体是同父亲的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的相遇。这两种小小染色体的结合将决定这个孩子是女孩还是男孩。

在母亲怀孕的前6周,几乎无法看出女性胚胎与男性胚胎的区别。胎儿的性器官在怀孕的第7周开始发育。由于性器官的发育不同,所以婴儿出生时的性别就很容易分辨了。那么,除了这一点外,男孩和女孩的区别还有其他的吗?

根据儿童专家的观点:“一直到3岁之前,女孩和男孩之间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的身长和体重的成长曲线几乎相同。3岁之后,同龄的男孩比女孩一般会高1~2厘米。体重也会比女孩重600~700克。”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差别,是因为男孩体内分泌的睾丸素加速了男孩身体发育的速度。同样也是由于这种激素的存在,男孩和女孩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有研究发现,男孩比女孩更需释放自己的能量。

根据最新的医学成像技术,男人和女人(婴儿也不例外)使用大脑的方法是不同的,大脑活动的优势区域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如果说女孩在语言方面更强的话,男孩的空间识别能力可能会优于女孩。

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专家认为可以从激素分泌方面来寻求答案。因为对胎儿性器官发育发挥作用的激素,同时也会影响到大脑的发育。它往往会激活某些神经元的连接,同时使得其他神经元的连接受到抑制。简而言之,男孩和女孩的大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既然一个婴儿是男是女是由染色体的不同而决定的,那我们为什么还会提出“怎么成为女孩或者男孩”的疑问呢?其原因在于染色体只能决定婴儿的生理性别,而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这个孩子更具有男孩特征还是女孩特征,则更多地是由父母的抚养与教育方式来决定的。

其实,这一点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为科学家所认识了。1957年,3位美国科学家跟踪了105个婴儿的成长。这些婴儿出生后,人们不能根据外部的生殖器官来对他们的性别做出判断(由于染色体或激素分泌异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结果如何呢?这些婴儿完全是根据父母的培养方式来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的。

我们在生活中常可以看到,如果用培养女孩的方式来培养一个男孩,那他长大后的言谈举止就会有女性化的趋势。同样的道理,如果把一个女孩当成男孩来教育,那么她的行为也会变得像个男孩。这表明,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然而,用完全相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不同性别的孩子是根本行不通的。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以及对他们的期望,要视孩子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养育孩子时,不同性别孩子的养育方式也是不同的。那么对于女孩,父母该如何养育呢?

1.女孩要富养

俗话说“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对女孩就要优待一些,也就是“娇养”一些,但绝不能“娇生惯养”。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吃、穿、用都要讲究一些。这样会让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全,使她对这些东西不会要求更多,因为这些她全都拥有了,所以不会看到其他孩子的东西而总是想要。事实表明,女孩长大之后,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与人友善、胸怀大度、个性独立、淡泊名利、藐视“权贵”等这些品质,都离不开幼儿时期的“娇养”。

2.多和女孩进行语言交流

女孩天生就是语言家,生来就具备语言天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很好的倾听者和交流者。女孩开口说话比男孩要早,而且很早就能说出比较复杂的句子。到两岁的时候,一般女孩可以运用比男孩多一倍的词语。所以,在婴儿时期,父母就要有意和女孩进行语言交流,以此来训练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

3.多一些鼓励

男孩子一般都喜欢打打闹闹、探索新奇,女孩子则不同,她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他人的身上,所以女孩子的心思相对来说更为细腻。她对父母的看法会很在意,同时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在这方面父母要多给予鼓励与保护。

4.多一些运动

女孩的身体健康同样也是很重要的,看似粗鲁、大强度的游戏对于女孩子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强健体魄的好方法,因此,不要过分地保护她们。攀爬、跑跳都是提高协调能力不错的选择。当然,在游戏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女孩想从五层台阶“飞”下去,要坚决告诉她“不行”,可以这样对她说:“五层看起来太高了,我们先从两个台阶开始,你是最棒的,一定能行!”,这样就可以让她感觉到你对她的能力是充满信心的。

娇养女孩,但不等于娇生惯养

娇养与娇生惯养这两种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娇着养是给女孩的真正而理智的爱。而娇生惯养则是一种溺爱,对女孩来说无异于一种“毒品”,尽管看起来十分香甜,但实质上却像毒品一样,对女孩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父母都对自己的女儿娇着养。有的父母可以很好地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做到娇养有度,对女孩的不合理的要求敢于说“不”。然而,有的父母却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娇养就是要娇生惯养,无论什么事情都要顺着女孩,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想法,对女孩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害的。父母对女孩娇生惯养通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种是视女孩为掌上明珠,处处姑息迁就,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女孩的愿望和要求,对她百依百顺。在有的父母看来,只要无限地满足女孩的物质需要,就是给予女孩无限的爱,而实际上,这种爱是不理智的。另一种是不让女孩接触她力所能及的事,不注重培养女孩的独立性,无论什么事情都为女孩打算好,不让她承担任何家务劳动,父母为她包办一切。这种做法无形中使女孩丧失了能力发展的机会,降低了她的独立性与自信心,限制女孩的自我发展。

娇生惯养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女孩的心理在日后不能得到很好的发育。女孩由于受到父母的溺爱,慢慢就会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式,进而变得“刁蛮”、“任性”、“拔尖强上”,并形成偏执的人格,不能克制自己,也无法尊重他人。此外,父母对女孩的娇生惯养,还会使她失去亲力亲为的机会,这样女孩难免会变得懦弱、胆小、娇气,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家长们动不动就说,身为父亲和母亲,一切都以孩子为出发点,一切都是为孩子着想,可以为他牺牲一切,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幸福置之度外。这实际上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娇生惯养是父母为女孩种下的一粒有毒的种子。”

娇生惯养的女孩,在面对失败、挫折、意外打击时的心理承受力一般都很差。从表面上看,这种女孩个性张扬,其实她们的内心非常脆弱,不堪一击,表面上是一只完好无缺的蛋壳,但稍微一捏就会变成碎片,这在心理学上,正是所谓的“蛋壳效应”。一旦没有了父母的保护,这种女孩就很难适应艰难的环境,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承受不了。

娇生惯养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吞噬着女孩的意志力、抗挫折力、勤劳节俭和温厚孝顺的美德、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独立自理的能力,对女孩的成长构成严重的影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曾经说过:“父母仅仅简单地给孩子爱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如何爱他们。”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科学地养育女孩,做到爱之深而不溺,爱之热烈而理智。具体来说,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对女孩尊重有度

在处理与女孩的关系时,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要成为女孩的知心朋友,也要成为一名严格的长者,只有合理拿捏其中的分寸,才能教育好女孩。

彤彤的爸爸拥有很新的教育观念,他和女儿如同朋友一样亲密无间。他的做法是让女儿直接称呼自己的名字,许多事情都要询问彤彤的意见,而且还尽量采纳她的意见。他始终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尊重。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才几岁的彤彤因此变得格外任性,一切唯我独尊。

当彤彤的爸爸对此有所认识的时候,父女之间的冲突已经达到了无法化解的程度。有一次,两人之间的冲突又爆发了,最后爸爸实在忍无可忍,抓住彤彤出手打了她。彤彤立刻哇哇大哭起来,因为她搞不明白,为何平日里与自己亲如朋友的爸爸,突然变得如此凶狠,竟然会动手打自己,她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伤害。

这是一个过犹不及的典型例子。父母过于尊重女孩,就会演变为没有原则的妥协;如果尊重不足,就会随时产生冲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适度的尊重呢?父母要取得女孩的信任,这样她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同时又遵从你的一些决定。家长制的权威是要不得的,你可以用委婉而温和的态度向女孩提建议:“如果我是你,我就会……”女孩听到这样的话就会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也比较容易接受父母提出的意见。

2.学会对女孩的要求说“不”

现实生活中,如果女孩提出的要求非常过分,父母一定要坚决抵制。父母的拒绝会让女孩体会到规矩的威力。否则,如果父母满足女孩提出的一切要求,她的欲望就会无休无止。

小红生性活泼可爱,但就是有点贪心不足。父母一旦答应她一件事,她就马上变本加厉。有一次,她要买书,爸爸就满足了她的要求。可谁知她拿上手里的这本,又看上了另一本,爸爸不想让她不高兴,便又给她买了。当他们出门的时候,小红仍旧闷闷不乐。爸爸问她原因,她说:“爸爸不好,才给我买两本书!”类似的情况经常会发生,慈爱的爸爸经不起小红眼泪的攻势,大部分情况都会选择妥协。结果,爸爸越妥协,小红就越得寸进尺,以至于后来,小红几乎总是泪眼汪汪的,因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爸爸无法做到的。

在《爱弥儿》一书中,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对为人父母者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你知道怎样做会使你的孩子感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会变本加厉、无法遏制。结果,终究会有一天,你会由于自己的能力所限迫不得已而拒绝他。突然遭到拒绝,他的痛苦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要强烈。”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对女孩百依百顺,要学会对她的要求说“不”,这样,女孩以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就会慎重很多。而且,父母有限度地满足女孩的要求也可以模仿社会和周围环境的一种基本态度,女孩在父母这里学会适度地提自己的要求和控制自己的欲望,长大后就可以更容易地与他人交往。

3.“淡化”父母的爱

随着女孩不断长大,父母要懂得逐渐“淡化”自己的爱,逐渐拆除挡在女孩身边的“保护墙”。要让女孩在生活中学会独立自主,并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锤炼成长,培养她坚毅的品格。

多关注女孩的心灵成长

当今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女孩也同样也肩负着来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殷切期望,家长往往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女孩的成绩上,认为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从而对女孩的心理健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同样,经过多年的工作与调查,心理专家发现,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家长只对女孩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给予关心,很少重视女孩是否过得快乐,忽视了女孩的心理健康。女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全的心理。只有心理健康了,女孩才能拥有自强、自立、自尊等品质,心理素质才会提高,才能面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才能茁壮成长。

然而,对于女孩的心理健康,父母给予了多少关注?又有多少了解呢?

女孩的身心健康比知识更重要,父母应该在女孩的心理健康上多多给予关注。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求,而且还有情感方面的需求,但父母们很容易忽视这种需求。因此,父母应该提高自己的认识,给女孩的心理健康更多的关注,让女孩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心理健康的女孩会拥有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个性、较强的适应能力与融洽的人际关系。这对女孩的成长以及未来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女孩的心理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而父母又忽视了这一点,就很容易造成女孩的人格缺陷以及行为障碍。

父母要关注女孩心理健康,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先做朋友后做父母,多和女孩交流

父母应该走进女孩的内心,更多地了解女孩。但是,事实证明父母想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不少父母都有家长的架子,把女孩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并没有意识到女孩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这样的父母要想走进女孩的内心是很难的。

因此,父母应该给女孩营造一个融洽的家庭氛围,主动和女孩进行交流,努力成为她的好朋友,要尊重女孩,多和女孩说说心里话。这样,父母才能得到女孩的理解与信任,并为女孩所接受,才能成为女孩真正的知心朋友,才会和女孩保持一种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2.多关注女孩的心理需求

一位失败的爸爸曾这样教育女儿:

两个人逛完超市,爸爸拎着满满一袋的儿童食品带着5岁的女儿回家。在路上,女儿手里拿着一瓶饮料,由于瓶子盖没有拧紧,女儿稍微倾斜了一点,饮料洒了出来。爸爸厉声呵斥道:“你怎么这么笨啊,饮料都拿不住。这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还能指望你有什么出息!”或许这样的场景太多了,小女孩对爸爸的批评毫不理会,继续和爸爸一起往前走。

突然,女儿停了下来,蹲在地上注视起几只蚂蚁在搬一只大虫子来,她充满好奇,想看看蚂蚁要把虫子搬到哪里去。爸爸一扭头看不到女儿了,一转身看到她正蹲在地上,爸爸的怒气又来了:“你不能快点走吗,还想不想回家啊?”迫于无奈,女儿只好站起身告别了蚂蚁,随爸爸回家去了。她心里也许此刻仍然想着小蚂蚁,一步三回头,不时地望着刚才的地方。

尽管这位爸爸很关心女儿,给她买各种营养品,但是却对女儿的心理需求丝毫不懂。女儿心里的所思所想,身为爸爸的未必知道。

作为父母,应该多关心女孩的心理需要,平时多和女孩进行平等的交流,不要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女孩。关注女孩的心理需求,父母应该多在女孩身上下工夫,要多从女孩的角度出发,留心体察女孩的心理需求,保证女孩心理的健康成长。

3.抽点时间多陪陪女孩

尽管父母在生活上总是对女孩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可以真正陪伴女孩成长的父母却并不多见。女孩比较重感情,小的时候就非常依恋父母特别是妈妈,这种依恋是任何人都难以取代的。但实际上,父母也时常面临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巨大压力,这种情况使父母在家陪伴女孩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这往往正是女孩真正所需要的爱。

在女孩看来,每天都能和父母在一起才是快乐的。如果父母由于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女孩的陪伴,这会对女孩幼小的心灵产生很大的伤害。因此,无论工作有多忙,父母都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女孩,这才是给女孩最好的爱。

4.关心女孩一点一滴的进步

女孩最依赖的人就是父母,她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也希望听到父母的赞美之词。为此,父母应该看到女孩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并且由衷地赞美她,鼓励她继续努力。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女孩的成长将会大打折扣。

女孩就算取得了一点儿进步,她都希望父母可以和她一同分享这份喜悦。如果父母对此表现得过于冷淡,就会使女孩产生一种失落感,也会使她的安全感降低,这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关注女孩的点滴进步,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要多给女孩鼓励,这才是父母应该采取的正确的做法。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关注女孩的心理健康,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角色里裹足不前,而要学会与时俱进。现代网络日趋发达,家长完全可以用腾讯QQ、博客、网上日志等方式多和女孩进行交流,还可以和女孩一起看一些新书、新电影,这样对于缩小家长和女孩的距离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零距离的交流,对女孩心理的健康成长更加有利。

让女孩懂得珍爱自己

在女孩成长的过程中,她能够快快乐乐、合群好学、不怕挫败,不畏艰难、勇于接受挑战和愿意承担责任是每个父母最想看到的。但是,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女孩呢?其关键就在于让女孩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念,要让她懂得珍爱自己。

维持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的基本原动力,是他的“自我价值”。所谓的“自我价值”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自信、自尊和自爱。一个有“自我价值”观念的人,会懂得珍爱自己,会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不存在“自我价值”的,这是成长过程中,通过每一件事的积累而得到的总的结果。她的人生有多少成功、快乐、满足和幸福将取决于她是否足够地自信、自爱与自尊。

如果想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魅力,女孩一定要有起码的自爱。珍爱自己的一切,包括优点、缺点、梦想和自己身上的一切……就算认为自己不漂亮,不聪明,也仍然要懂得珍爱自己。女孩只有学会珍爱自己,其心灵才能触碰到世界真实而深刻的一面。

从很大程度上讲,女孩珍爱自己的能力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对于父母来说,教会女孩自爱,是给女孩最好的礼物。这份礼物能给她带来成长的动力和勇气:爱自己,接受自己,宽容自己,坦诚地与自己进行沟通,正确地认识自己,既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能明白是什么让自己感到幸福和满足的。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女孩拥有珍爱自己的能力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女孩正确认识自己

父母要让女孩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她明白任何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由于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自卑感,更不能因此自暴自弃。比如,儿童节学校要表演节目,她并没有被老师选中,这时,父母就要告诉孩子:“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不代表你是个笨孩子,回到家里你可以演给爸爸妈妈看。”另外,父母在家中对女孩的偏袒和溺爱要少一些,多给女孩一些客观合理的评价,这样可以让女孩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自尊、自爱,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

2.尊重女孩的天性

培养女孩珍爱自己的能力,就要让她感到自己有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父母要尊重女孩的天性,接纳最真实的她,要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价值的、得到认可的独立个体。

3.给女孩设定一些可行的目标并不断鼓励她

父母要根据女孩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给她设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且不断地鼓励她。在她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赞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鼓励,分担她的各种感受(不论悲或喜、苦或乐),当她达到目标的时候,更要充分地分享她成功的喜悦。这样,女孩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知道自己的价值,并学会珍惜自己的成绩。这样下去,便能使女孩具有珍爱自己的能力。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在读书、做家庭作业上运用,而且还可以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加以应用。例如,策划一次旅行、安排一次宴会、参加学校或其他机构举行的一些比赛等,都可以成为培养女孩珍爱自己能力的好机会。

4.在客人面前正式地介绍女孩

生活中,有客人第一次来到家里,父母只会把家里的成年人介绍给客人,而另外的正式成员——孩子,却有意无意地被疏忽了。有时候孩子就在面前,父母也仿佛对她视而不见。有的父母即使向别人介绍女孩,也只是顺口说一句“这是我的女儿”,好像女孩没有属于自己的姓名一样。更有甚者,当有客人造访时,让女孩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反复叮嘱不要出来。有的父母干脆让女孩到外面玩耍,免得给自己添麻烦。

家里招待客人,这本来是培养女孩人际来往能力的一个绝佳机会。但是,很多父母对此却不以为然,以至错过了教导女孩的机遇。在女孩看来,父母不向客人正式介绍自己,是因为自己无足轻重,因此并不把自己作为招待客人的主人来看待;家长只顾和客人交谈而对女孩有所忽略,这时女孩就会耐不住寂寞,就会想方设法地通过胡闹撒娇来引起家长和客人的注意。如果家长不给女孩应有的重视和尊敬,那么她做到自尊、自重、自爱就很困难。以后当有客人来到家里时,她不是怯懦地躲躲闪闪,上不了“台面儿”,就是跟家长胡闹、撒娇,随心所欲,不能学会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

家庭是女孩步入社会之前的“演习场”。父母应该具有强烈的教导意识,留心发现有益的教导机遇,对女孩实施相应的教导。所以,当有客人到家里来的时候,父母不要忘记正式地、郑重地把女儿介绍给客人。

5.不要用专制的态度对待女孩

父母用专制的态度对待女孩,经常对女孩的行为挑三拣四,不当地运用奖励或惩罚来教育女孩,对女孩不信任、不尊重,这些做法都不能培养她珍爱自己的意识。面对专制的父母,具有较强个性的女孩会与之对抗,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生性懦弱的女孩会认为父母的话总是正确的,因此经常自责,形成自卑心理;或者为了不引起冲突或受到责备,任何事情都以父母的意愿来进行,没有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长此以往,便泯灭了个性,对女孩成长十分有害。只有在和谐而民主的家庭氛围里,能培养出女孩珍爱自己的能力。

第3章 不娇不惯,做称职的父母

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都说女孩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是跟女孩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妈妈的一举一动都是女孩模仿的对象。当女孩调皮地穿上妈妈的高跟鞋,用妈妈的口红把自己画成小花脸,试穿妈妈的漂亮衣服,学着妈妈照镜子……母女之间不仅是血缘关系,而且是一生的牵连,她们相辅相成,是彼此人生道路上最密切的同伴。

有研究表明,女孩在7岁之前会十分依赖妈妈,她们与妈妈关系最好;7~10岁之间,女孩更乐意模仿爸爸,更愿意与更有权威的爸爸交流。但当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因为妈妈的“贴心”,女孩与妈妈的关系在一点点地升温。

特别是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妈妈对女孩的贴心程度更是在一点点地增加,青春期的女孩情绪很不稳定,她们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但她们的情绪常常表达给最关心和最了解她们的妈妈。而这时,妈妈虽然不能使女儿在短时间内心情变好,但贴心妈妈的容忍往往阻止了女儿坏脾气的蔓延。所以,当女孩的青春期稳定之后,她会因为体会到妈妈的苦心,而与妈妈更加亲近。

当女孩的青春期来临,她就要经历荷尔蒙循环的周期,这使得女孩以新的方式去面对世界。荷尔蒙的循环使得女孩的情绪像波浪一样起伏不断,且变化无常——当波浪上升的时候(雌性激素水平比较高),女孩感觉良好,身边的一切都会让她快乐,女孩也像甜蜜的糖果一样讨人喜欢;而波浪下降时,女孩的世界就会阴云密布、缺憾重重,女孩也会无精打采、烦恼和沮丧。这种变化是正常的。

第一次经历月经的女孩可能会觉得惊慌失措,甚至产生羞耻感,这时候,妈妈是女孩最有效的安慰剂。妈妈的安慰可以使女孩从惊恐中走出来,甚至可以鼓励女孩在今后的许多年中同自己的坏情绪作斗争。

作为妈妈,更要深知自己为女孩带来的影响,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经验和关爱培育出完美的女儿。

首先,高尚的妈妈是女孩的榜样。好的品德是妈妈送给女孩一生最珍贵的礼物。

妈妈是否孝敬老人、是否有同情心、是否有爱心,女孩都是最先受到感染的,并且在模仿着妈妈的行为。有一个故事流传深远:

在一户中等收入的家庭里,住着姥姥、爸爸、妈妈和女孩四口人。小女孩总是很好奇,为什么大家都能在屋子里睡,而姥姥只能睡在阳台上,而且平时都不能进屋;为什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在桌前,而姥姥只能坐在小板凳上独自吃饭;为什么妈妈总是把好菜好饭留给自己,却把残羹冷炙扔给姥姥。

有一天家里吃鱼,而姥姥只能吃鱼头和鱼尾。小女孩突然做了一件惊人的事:她把姥姥吃剩的鱼头和鱼刺收了起来。当妈妈诧异地问她时,女孩笑着说:“我要留下,等妈妈老了给妈妈吃。”

如果妈妈没有给女孩做好榜样,当你老的时候,埋怨女孩对你不孝顺的那一刻,女孩很可能振振有词地说:“你当初也是这么对待姥姥的呀!”到那时,你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女孩那颗正直善良的心。

其次,要做一个理性坚强的妈妈。在生活中,很多妈妈喜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受害者的角色,想以此来博取女孩的爱与同情。但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柔弱的妈妈带给女孩的影响是消极的。人们本能地希望与强者为伍,这不仅可以增强安全感,也是积极向上的体现。女孩富有同情心,她也许会去同情弱者,但绝对不会喜欢弱者。长期被妈妈灌输诸如“你爸爸对不起妈妈,我们吵架都是你爸爸在欺负妈妈”“我委屈自己都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的受害者形象,女孩会对妈妈失去信心,敏感的女孩甚至会疏远妈妈,而自身也会陷入自卑和自责之中。

做妈妈确实会为女孩牺牲很多,但这些牢骚可以等女孩长大后,再一一向她诉说。懂事后的女孩会明白妈妈的辛酸和难处,也会认为妈妈一路走来非常坚强,从而更敬重坚强的妈妈。

再次,不要做唠唠叨叨的妈妈。爱唠叨、爱抱怨是很多女人的习惯,很多女人做了妈妈之后,变得更爱唠叨了。“你吃了早饭没?不吃早饭可不行,你得先吃了再走。不吃也得带走!什么?去学校吃?学校的哪有家里做的卫生,你还是先吃了再上学吧,我看还来得及,你多跑两步……”“你怎么还在上网啊,该学习了!老师都说你不够努力,你看看你,都这么晚了还在上网,以后怎么考大学、找工作?我还想送你出国留学,我辛辛苦苦的是为了谁啊!”“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都是为了你好,难道我能害你吗?你居然还跟我对着干,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听话的女儿。叫你穿红色的那件衣服你非穿格子的,那件衣服本来我就不想给你买;让你别借给同桌钱,你非借,这都5天了还没还钱;吃饭也这不吃那不吃的……”

这些犹如《大话西游》里唐僧念经的桥段,经常在生活中上演,甚至有些妈妈自己都承认:“当了妈妈之后太担心女儿,突然就变得唠叨了。”

有资料显示,母女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妈妈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是否爱唠叨?每个女孩都不喜欢听妈妈整天唠唠叨叨,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最经常说的就是:“你烦不烦啊?”而且妈妈抱怨得越多,女孩就越听不进去,那么妈妈就用更多的唠叨来迫使女孩听进去自己的话。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的发生。

而且女孩深受妈妈影响,有这样妈妈的女孩也会染上唠叨的毛病,有的时候爸爸会说:“你妈妈是个大唠叨,你是个小唠叨!”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妈妈首先要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麻烦和难题。减少对生活和女孩的抱怨,换个角度去看待女孩的缺点,那么她的生活就会多一缕阳光。

最后,妈妈要做家庭的纽带。“女孩天生跟妈亲”,这是女孩成长中固有的情结。而相反,女孩对于父亲就会显得相对疏远。因为父亲忙于事业,跟女孩接触的时间没有妈妈多,很多女孩与父亲的沟通都存在着困扰与阻碍。这个时候,妈妈就要承担起家庭纽带的作用,你的态度决定着父女关系的好坏。

如果妈妈总是埋怨爸爸:“一点儿都不关心我们母女,总是忙着上班。”那么,女孩就会认为爸爸不喜欢自己,因而冷淡、疏远爸爸。

如果妈妈一直对女孩说:“爸爸虽然工作忙,不过他还很惦记咱们俩,你睡着后总问我你的事情,听说你要去参加歌唱比赛,还一直夸你唱歌很好听呢!”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即使女孩与爸爸缺少交流,心里也还是爱着爸爸的,并且会体谅爸爸的工作。

另外,当爸爸与女孩发生矛盾时,妈妈更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当好“纽带”,这样才能保证家庭的和谐与快乐。

因此,女孩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按部就班地像妈妈一样:成长——求学——恋爱——工作——结婚——生子。妈妈要向女孩讲述自己的生命历程,用自己的经验来避免女儿走弯路,发挥女性细腻的性格优势,全方位地考虑女孩生命中的所有可能性,提前给女孩打预防针。

妈妈是女孩的第一任老师

应该说,母亲对女孩影响最大,对女孩的成长教育也最重视。有一项调查显示,一个人,不管是她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的性格,80%继承于母亲。因为母亲和女孩相处时间最长,对女孩影响最大,尤其是在女孩年幼时的性格塑造过程当中。

在大多数的家庭里,做妈妈的最容易宠爱孩子,她们舍不得让孩子做一点家务,甚至连孩子需要自己去做的事情,她们也一手包揽。在这样的环境里,女儿真的像公主那样娇贵,一旦妈妈不在或者不能在她身边像“仆人”一般照顾她,“小公主”就会因为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变得十分痛苦。所以,明智的妈妈会让女孩做个既有高雅气质,又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小公主。

妈妈要给女儿作出好榜样,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长得真像你的妈妈!”“你的言行跟你妈妈一模一样!”“你像你的妈妈一样,都是那么优秀!”……

的确,在女孩心目中,妈妈是伟大的,妈妈就是她的偶像。

因此,在女孩很小的时候,她就会模仿妈妈的言行。妈妈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会影响着女孩,妈妈乐观,女孩也会乐观地对待她身边的一切事情,妈妈总是抱怨生活,女孩的生活也会充满抱怨……

在某种意义上说,妈妈决定着女孩将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做妈妈的一定要切记自己在女儿心目中的偶像身份,并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偶像角色。请记住:你若想让女儿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妈妈的首先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

女孩最不愿意被父母“冷落”,尤其是被妈妈冷落。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代替其在精神上的满足,而相比物质,女孩更需要的是妈妈对她的关注。

妈妈该如何给予女孩积极的关注呢,具体该怎么做?(1)关注女儿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的关注重点是女孩的营养、运动和睡眠。这三项基本要素是儿童体格和大脑发育的硬件基础。儿童每天都要有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同时要保持营养素的平衡。而儿童运动和睡眠的不足,更是不可忽视的。儿童如果营养、运动和睡眠不足,不但会影响其体格、智力发育,也会影响其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因此,应该关注女孩的日常生活,使她有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运动和平衡的营养。(2)重视女孩的需要。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有自然的需要,包括玩耍、结交玩伴和学习。(3)经常聆听女孩的倾诉。力争准确理解并表述出对她的感受,使女孩感到她在父母心中所占的重要位置。而在聆听的过程中,女孩也会感受到来自妈妈的关注。(4)重视社会能力的培养。从幼年开始,就要为女孩提供机会,与别的女孩一起玩乐。学会交朋友,并能维持友谊,对女孩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良好的经历。父母要帮助女孩学会建立和培育友谊。学会与伙伴建立友谊是儿童早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儿童各种能力的成长有长远的影响。此外,从幼年开始,培养女孩的责任心、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自强的性格也是在培养社会能力中应该注重的。

对女儿来说,父爱如山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对于女孩而言,父亲的爱可以如“山”一般厚重、踏实,也可以如“山”一般威严。

密西根大学1949~2001年,针对数百家庭的100项家庭调查表明,爸爸的关爱(更为准确的定义是爸爸对女儿生活的良性介入)对于女儿的智力发展、情感形成以及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这种影响波及女儿成年后的行为、情感稳定性及精神健康。也就是说,爸爸手中有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左右着女儿的人格、心理及行为过失。

一个17岁的少年犯在牢狱里流下悔恨的泪水,她因为参与贩毒而被抓。在问到她的父亲的时候,她情绪非常激动,她吼叫着说她没有父亲。后来她情绪平定下来,说:“从我懂事起,就知道父亲是个粗暴的人。他只知道打我和母亲,我跟母亲整天生活在泪水和恐惧之中。到我6岁那年,他彻底抛弃了我和母亲,跟一个坏女人走了,临走还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变卖了,剩下我跟母亲艰难地生活。”

然后,女孩又恶狠狠地说:“从此以后,我就恨男人,天下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如果我再见到他,我一定杀了他!”

而几乎与这个女孩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另一个女孩却与她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一个在舞蹈大赛上得了一等奖的女舞蹈演员,含着泪水说:“非常感谢我的爸爸和妈妈,尤其是我的爸爸,他为我能有今天的成绩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每次我练舞练得浑身是伤,妈妈心疼我让我放弃,爸爸却每次都鼓励我坚持下去。爸爸给了我坚强的毅力。正是爸爸这种不断的鼓励才让我有了今天,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感谢我的爸爸!”

所以,光是母亲对女儿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父亲以一个男性所特有的刚毅和坚强能给女儿母亲所不能给予的影响。正如这位父亲让女儿拥有了坚强的毅力,相信这会让女儿受益终生。

一个父亲如果不能尽到作为父亲应尽的责任,给女儿带来坏的影响,可能就如前面那个贩毒的父亲一般,给女儿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使女儿的心理彻底扭曲,害了女儿的一生。

父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责任感的优秀父亲能为女儿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引导和支持。这绵绵的父爱,就如同肥沃的养料一样提供给自己的女儿,使女儿从一棵小小的树苗一直生长成可与父亲比高的参天大树。

具体来讲,父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对女儿产生影响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父亲要时刻关爱和鼓励女孩。妈妈大多是从生活层面影响女孩,而父亲却会对女孩的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拥有一位善于对女孩表达爱的父亲,女孩会经常受到父亲的关爱和鼓励,从而变得自信、乐观,做事充满积极向上的动力。反之,如果女孩总是察觉不到父亲的关心,就会敏感地认为父亲不爱自己而变得自卑、悲观,甚至在以后与异性的交往中,也会变得沉默寡言或一味讨好对方。(2)父亲要给女孩安全感。加拿大的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少女时期获得父亲的爱与支持的女孩,有较好的感情与性心理发展,成人后处理与异性亲密关系的能力较强。而如果父亲让女孩感到威胁、疏远、不关心,会使女儿失去安全感,也会影响女孩的人格发展。(3)别让女孩的发育提前。美国和新西兰心理专家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父女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女孩青春期发育,即促使女孩提前到达青春期,或者延迟女孩跨入青春期的门槛。有关专家调查了美国173位女孩及她们的家庭,结果显示,与父亲关系特别好的女孩青春期发育迟于那些与父亲关系一般或不太好的女孩。女孩青春期发育的提前是父亲对女儿关心程度不够的一种反馈。要想自己的女儿健康成长,作为父亲更应该学会和懂得如何与女儿相处。(4)父亲要为女孩今后找男朋友做一个好模板。一个很有趣的研究表明,世界上众多的妈妈发现自己的女婿和丈夫如出一辙!这是因为有65%的女儿在成年后会按照父亲的模式选择男友及丈夫。

另外,还有一部分父亲会认为自己的女婿很“讨厌”。这是因为,另有15%的女儿成年后会选择和父亲类型截然相反的男人做丈夫。究其原因,可能是父亲的形象太令她们失望。(5)父亲要帮助女孩提升品位。有43%的女儿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艺术天赋,超过1/4的女孩成年后认为自己对于着装的品位来源于父亲。调查发现,一部分女孩喜欢爸爸为她们的着装出谋划策。53%的女孩成年后回忆,她们从父亲那里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尤其是在历史、自然科学以及国际关系等女孩通常不感兴趣的学科方面。(6)父亲要经常带女孩一起玩。女孩的运动能力与男孩同样重要。有一半运动能力较强的女孩是经常和父亲一起游戏的。她们的父亲像对待男孩一样和女儿一起游戏和运动。相对于妈妈,父亲所选择的游戏和运动通常更具有竞争性,女孩从中获得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有竞争意识和开朗的性格。在与父亲游戏玩耍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亲子关系,还可以让女孩更健康。

培养完美女孩,先做优秀父亲

关于父亲和女儿,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在佛前守候的精灵,因为喜欢一个男子,几百年来三次投胎人间都不能得到男子的爱。

流着泪的精灵向佛祈求,佛说:“你已经无法脱离红尘,佛只能给你最后一样东西了。你要什么?”

精灵闪动着泪光,对佛说:“我什么也不要,我只要他爱我,永远地爱我。”

佛不语,挥了挥衣袖。

这一次,佛将精灵化做了一个女婴。那个心爱的男人把她抱入怀里,温柔地吻了吻她带泪的眼睛。她变成了那个男人的女儿,被他疼爱一生一世……女儿就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是父亲在玫瑰花园结识的美丽女子。所以每个父亲在迎接女儿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柔情涌动的感觉,每次看到女儿的样子都会觉得似曾相识。

可是,当一个父亲如此满心柔情地爱着自己的女儿、恨不得将所有的爱都给女儿时,却越来越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来疼爱他那日渐长大的宝贝。在日常生活中,“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女儿大了自然就会跟爸爸疏远”之类人们默认的家庭法则也让做父亲的变得无所适从。“女儿只爱黏她妈妈。我去抱她,她会不乐意,甚至还会哇哇大哭,这让我很难受。我多想亲近亲近她,可她好像跟我很疏远。”“我想跟她进行深入沟通,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不知道该对她说什么,怎么说。我突然变得心虚起来,怕我说的话,不合时宜,进不了女儿的心里去。”“我希望女儿能像小时候那样坐在我的怀里撒娇。我用胡子扎她粉嫩的脸,把她扛在肩膀上,逗得她咯咯地笑。可女儿不知从何时起,好像并不喜欢跟我在一起了,而是天天跟她妈妈嘀嘀咕咕。”

的确如此,因为同性的关系,女儿跟母亲往往在行为和举动上显得更为亲密。这也是很多传统家庭普遍认为女儿应该由母亲带的原因,很多父亲也由此被“剥夺”了对女儿教育的权利。

其实,这种传统的观念是不合理的。家庭应该是一个整体,孩子只有受到父母共同的关注和引导,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有利于她健全心理的发展。母亲对女儿的影响固然重要,但父亲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是这种影响是内里的表现、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深远且绝对不容忽视。

有位教育专家说:“我一直坚持认为,一个孩子的成才,主要功劳不是学校而是家庭。道理很简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氛围如何,家庭教养如何,父母的素质如何,都将决定孩子的人生!”无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女孩命运最重要的人。而父亲,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更是女孩人生最有力的导师。

今天的家庭教育绝非易事,不是谁都能教育出好女孩的;要想当个好爸爸,希望女孩从自己的怀抱中走向成功,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育资质。只有做爸爸的掌握和接受新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切合女孩实际的教育思想,才可能提高教育成功率。

下面是给爸爸的建议。(1)关注教育动态。好爸爸要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关注、关心当今的教育动态。电台、电视台有很多关于青少年教育的专题节目;报纸、杂志对青少年教育的动态报道有很多都观点新颖,极具前瞻性;也可以向教育专家们学习,他们的著作、讲座都是不错的学习材料。(2)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中国很多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今天社会发展的实际了,更新教育观念是好爸爸的当务之急。现代教育理念特别强调“平等”和“欣赏”,爸爸居高临下地管教女孩的方式应该摈弃,好爸爸应该尊重女孩的人格,平等地跟她对话。而“欣赏”就是用心去发现女孩的闪光点,根据女孩的个性来引导和教育女孩,要激励和肯定,不要毫无原则地批评和指责。(3)学一点儿心理学。女孩的心理变化是很大的,而粗心大意的爸爸常常跟不上这些变化。好爸爸应该明白,女孩不仅有生理断奶期,也有精神断奶期。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效果自然不尽理想。经常有爸爸抱怨“女孩逆反心理强”,却很少从自身找原因。好爸爸极有必要学习一点儿心理学,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学。(4)学一点儿新知识。辅导女孩,不能仅限于辅导女孩的课业,也应该有激励女孩上进的好方法,这些方法在书上、电视里、报纸杂志中随处可见。好爸爸要学着做个有心人,把看到的、听到的、收集来的积极健康、轻松活泼的好东西在恰当的时候传给女孩。教育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时间长了,自然见效。(5)学一点儿时尚的东西。网络时代的女孩接触面广,获得的信息量极大,多数古板的爸爸在她们眼里是“老土”。试想,一个“老土”爸爸,在一个时尚少女面前,又能起多大作用呢?所以说,好爸爸还应当为了女孩学习一点儿时尚的东西,如网络、娱乐;了解一点儿明星、体育,甚至当一回粉丝。只有了解女孩的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接近她,进而引导她。

说实话,女孩的父亲确实有点儿难当,但当我们抱着“女孩教育是我的责任,我改变了,女孩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好解决了,局面也可以掌控了。

和女孩一起学习,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赏识你的女孩

赏识就是欣赏和赞美,根据心理学原理,赏识是人类所有年龄段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女孩来说,赏识对于她们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却不会认真地赏识自己的女孩,而是不断地抱怨她多么无能,多么不听话,多么违背父母意愿。

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在演讲中反复强调,要多夸孩子,有孩子的父母要反复跟孩子说:“你真棒!”多夸奖,可以让天性敏感的女孩更有自信。

一个平凡的父亲,用赏识的心态培养先天残缺的女儿,把听力完全丧失的女儿培养成了教育心理学硕士。

这个幸福的女孩叫婷婷,一生下来就聋,一岁多时因病雪上加霜,导致双耳全聋。

这位父亲曾经对最要好的朋友说:“哪怕一把火把我家烧得精光,只要女儿能喊我一声‘爸爸’,我就心满意足了。”

本来对命运已经屈服,可在婷婷3岁的时候,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唤醒了他沸腾的父爱,找到了一个做合格父亲的感觉。幸子虽患不治之症但却含笑离开了人世!她的父亲大岛茂坚强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对女儿付出了无尽的父爱。

这位父亲想女儿虽失去了听力,但生命是最可贵、最美好的,世上还有比生命和爱更宝贵的吗?他发誓要用自己沸腾的父爱和百分之百的努力,为婷婷打开有声世界的大门!为婷婷探索一条快乐成长之路!即使不能成功,女儿长大后也不会抱怨他——这个为她历经磨难的老爸。

女儿7岁时,这位父亲在上海买了一本极其普通的书《幼儿才能开发》。这本书介绍了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思想。铃木发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是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他尝试用这种教育方法,一年培养出700名达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

这位父亲就是看到这本书再次觉醒的。铃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自己为什么不能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婷婷培养成神童呢?

这位父亲把女儿作为第一块试验田,从此,女儿做任何事他都以教她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对待她。让她找感觉、尝甜头——找到“神童”的感觉,尝到成功的喜悦。

就这样坚持数年,结果奇迹产生了,婷婷用3年时间学完了小学6年的课程,而且品学兼优,成为全国十佳少年。

赏识的心态会创造奇迹。

对你的女孩夸得越多,女孩就越自信,她们对这世界的畏惧也就越少,她们的成长天空也就越广阔。女孩的喜悦和自信来自于父母的夸奖。女孩会在父母的赏识中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和小朋友合作与分享。爱因斯坦小时候曾被老师和同学视为弱智儿,而他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不仅不认为儿子愚笨,还坚持时时鼓励他、夸奖他、启发他、教育他,终于使他成为旷世奇才——这个事例同样可以套用在女孩身上。

日本一位儿童教育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受到父母夸奖的女孩和很少受到父母夸奖的女孩相比,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5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女孩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女孩和解放女孩。而相信女孩、解放女孩,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女孩。

作为父母,要时刻关注女孩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女孩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父母都要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女孩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女孩不断进步。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维护女孩的尊严。人没有尊严,生命便会萎缩。一次,一个女孩上课迟到了,站在教室门口显得十分尴尬。这时,老师和蔼地说:“这位同学虽然迟到了,但却是十分喜爱学习的好学生。你们看,她跑得头上都冒汗了。这说明她心里很着急,想把因迟到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这个女孩原以为必受批评,却得到了老师的赏识,曾经羞涩的她决心成为课堂上最踊跃的发言者。因此,在女孩做了错事而又知错的情况下,老师和父母不妨对其错处忽略不计,而对其表现出的积极一面加以肯定和赏识。

其次,要尊重个性差异。我们必须承认女孩有个性间的差异,对一些能力差的女孩,老师和父母应从她的自身条件和兴趣出发,注重给她快乐和自信。

欢欢的爸爸想把她培养成画家,在欢欢很小的时候就带她参加各种绘画补习班,参观各种画展,每天都督促她写生。但是每次欢欢都嘟起小嘴,满脸不开心的样子。爸爸也没在意,但是几年下来,欢欢的绘画水平没有多大进步,总是掌握不好人物的比例,爸爸感觉很失落,慢慢地,也不对欢欢进行要求了。偶然有一天,爸爸回家,在楼下听到楼里传来悦耳的儿童歌声,抑扬顿挫很是分明,仔细一听发现是从自己家里传出来的。爸爸又惊又喜,从没注意女儿有这个天赋,从来都只带她看画展,不知她从哪儿学来了唱歌。爸爸兴奋地打开门,欢欢却吓了一跳,马上回房间抓起画笔开始埋头画画,爸爸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一厢情愿差点儿毁掉了孩子的一大天赋。于是,爸爸让欢欢放下画笔,带她去看当天的歌舞演出,并答应以后带她上音乐补习班,欢欢高兴得合不拢嘴。

最后,要有赏识女孩的意识。夸奖女孩并不难,关键是你有没有这种意识,能不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和强迫的效果要见效得多。但夸奖女孩也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夸得准。如果夸得不准,女孩就会感到受了欺骗,认为大人别有用意,也就起不到激励作用了。特别要注意不能夸错了,否则女孩会把错的当对的,以后再想改过来就很难了,因为她心目中的是非标准已经因你的错夸而混淆了。

赏识教育是回归,是父母、教师对教女孩学说话、学走路那样一种心态的回归,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学会赏识女孩,不断寻找女孩的闪光点,给予足够的肯定和应有的赞扬。它能唤醒千千万万的父母,促进家庭教育的和谐,让更多女孩走上快乐成长的道路。

表扬女孩的艺术

不少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孩子的长处不关注,而对孩子的短处却很在意。

6岁的女孩小露,长得并不漂亮,小脸黑瘦,头发黄黄,个子也不高。而且,她的学习成绩也很一般,总在班上20名左右徘徊,在任何一门功课上都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

在父母的眼里,女儿太平凡了,平凡得让他们没有夸奖女儿的机会。爸爸妈妈对这个女儿几乎失去了信心。每当小露不小心做错了什么,爸爸妈妈总会不约而同生气地对她说:“我真怀疑你是不是我的女儿,怎么这么笨啊,长大了肯定没出息!”

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有出息才是怪事。

对于小露来说,也许她的长相的确一般,但她却极有可能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善良心灵;也许她的成绩一般,但谁都不能否认她是个努力的孩子;也许她经常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但也许错误之中恰恰蕴涵着创造的火花……

这也就是说,只要父母用心去观察和体味,不用苛刻、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女儿的一言一行,父母们就会发现:每个女孩身上都会蕴藏着无数的优点,以及许许多多值得表扬的地方。

而如果父母对于女孩的这些优点,及时给予表扬,那么,小女孩也必然会顺着父母的期望,茁壮而快乐地成长。

5岁的女孩小小,在妈妈外出的时候,把房间整理了一下。妈妈一回来,立刻看到了房间的变化,她惊喜地对小小说:“真令人想不到。我的乖女儿越来越能干了。”从此,小小就爱上了收拾房间,因为她想不断带给妈妈惊喜。

母亲只是发出了一声赞叹,却让女儿在自己的赞美声中不断发扬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表扬和赞美的作用,可见一斑。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本无可非议。可父母也应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有她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却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要知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聪明女孩都是夸出来的”。尤其对于内心敏感的女孩,表扬女孩、赞赏女孩、鼓励女孩,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艺术。

有一些父母也知道表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但与此同时,他们却也很困惑——自己的女儿身上似乎没有优点,我又怎么去表扬呢?(1)表扬要具体。“让女孩知道,你真棒”是一句父母之间的流行语。很多父母在表扬女孩的过程中,往往就这样一句带过,并没有对女孩所做的某一件事进行具体化表扬。女孩只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个笼统的认识,而不明白究竟哪些行为会得到父母的赞扬。

小丽给家里刚来的客人端了一杯水,这个时候妈妈立刻说:“小丽真是个好女孩。”爸爸却说:“小丽,你为客人端水,不仅照顾了客人,还懂得什么是待客之道,让客人感受到我们家的关心,你做得真不错。”

相比之下,哪种表扬更有效就很明显了,爸爸的赞赏既鼓励了女孩,又肯定了女孩好客的品质。(2)表扬要发自内心。很多父母容易陷入为表扬而表扬的误区中。因为很多的父母认识到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但她们却无一例外地在女孩身上碰了钉子,甚至还使表扬成了一种廉价的物品。让我们看看她们是怎么表扬的。

不管女儿做了什么,都夸她做得太好了;

把“你真棒”“你真行”当成一句口头语;

突如其来地对女儿说,你某某事做得很不错;

当女孩做好一件事,就说爱她。

这样不仅会让女孩如坠云雾,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反感,认为父母太“虚伪”,爱自己是因为自己能把某件事做好。表扬女孩应该发自内心,从女孩本身出发,只有这样,女孩才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不断进步。(3)给予一定的奖励。光是口头表扬显然是不够的,也许女孩第一次听会觉得很开心,但总是赞美也会让她耳朵起茧子,一些实惠的小奖励有时候比表扬更能让女孩开心。

当女孩辛苦收拾完自己的房间时,面对她流汗的小脸,你可以奉上充满爱心的苹果派。

当女孩七手八脚帮你洗菜做饭时,你可以许诺她去游乐园玩耍。

当女孩为客人表演完一段歌舞,可以给她一个拥抱或亲吻。

当女孩给爷爷奶奶端洗脚水时,可以奖励她一本与孝顺有关的故事书。

这些奖励既不华丽也不耗资,还能让女孩感受做好事的乐趣。记住,在奖励时别给她最想要的物品,就不会让女孩养成做好事就要奖励的习惯。(4)表扬女孩的行为,而非她本身。最懂得表扬艺术的父母,会针对女孩的行为进行赞美。

爸爸辛苦了一天,刚回到家,洋洋就把爸爸按在沙发上,开始给他捏肩捶背。爸爸非常高兴,夸赞洋洋说:“洋洋真乖啊。”

洋洋却停下手,非常认真地问爸爸:“我怎么乖了啊?什么是乖?”

爸爸马上意识到,女孩心里可能产生了一些误会,立刻和颜悦色地对洋洋说:“洋洋本身就是很好的女孩,能体谅爸爸的辛苦,给爸爸捶背,这是非常孝顺的行为。你的行为让爸爸觉得你是个很乖的女孩。爸爸现在感觉舒服多了。”

洋洋这才又开心地继续给爸爸按摩,还说:“等会儿妈妈回来我也要让她舒服一下。”

经过爸爸解释,洋洋才明白,被爸爸表扬并不是因为自己本身“乖”,而是做了一些好事之后,爸爸对自己的认可。(5)通过他人之口表扬女孩。来自别人的表扬,会让女孩更自豪。

妈妈下班回家,刚打开门,豆豆就冲上来接过妈妈的包,找出拖鞋给妈妈换,还笑眯眯地跟妈妈说:“我把家里的苹果都洗好了,妈妈你吃吧。”

豆豆越来越懂事了,这是因为,上次她给妈妈洗水果的时候,妈妈对她说:“上次你洗了樱桃给奶奶吃,奶奶跟我夸你真懂事,樱桃也洗得好干净。”豆豆就一直记在心里,因为她经常能听到爸爸妈妈的表扬,但是奶奶的表扬可是很珍贵的啊。

我们总有这样的心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其实并不是“外来的和尚”真的好念经,只是我们听得少而已。表扬也是这个道理,让不经常表扬女孩的人来表扬她,尤其是女孩喜欢或崇拜的人,起到的效果会比父母的表扬更好。这样的表扬对于女孩来说,就是她们不断努力的推动器。(6)当着别人面表扬女孩。在别人面前表扬女孩会更提升女孩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女孩小溪因为做过一首小诗而被妈妈经常跟别人提起、表扬,从此小溪对自己的从文之路充满信心。这其中有两个方面原因:其一,跟别人表扬自己的女孩,会让女孩产生认同感,觉得自己是真正被父母认可;其二,这种向外扩张的赞美更增加了女孩的毅力,认同她的人越多,她就越容易坚持下去。因此我们经常说,好女孩都是夸出来的。(7)表扬要及时。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女孩,当她的表现不错时,父母的表扬一定要及时传递到女孩心里。如果父母总是对女孩的良好表现视而不见或故意漠视,想给女孩点儿“挫折”的话,那样反而会大大挫伤女孩的积极性。

这样批评女儿易接受

面对犯了错误的女儿,女孩父母们却普遍会遇到一个教育的难题:批评得重了,怕挫伤女儿的自尊心,轻了又怕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批评不到位,又怕女儿产生逆反心理。

很多女孩父母为此苦恼不已:“我家女儿太脆弱,我一批评她,或说她做得不对,她就哭个不停,弄得我都不敢批评她了。”“每次对女儿严厉管教之后,她都会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她甚至还曾边哭边问我:‘妈妈,我还是不是你的好宝贝了?’搞得我不知所措。”“女儿总是很有自己的主意,任我怎么说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她根本就不怕我。”

……

在批评女孩的问题上,很多父母都非常头疼,主要是因为女孩太脆弱,又非常好面子,如果批评得严厉了,会伤害女孩的自尊心;批评得轻了,又起不到效果。

要从根本上解决对女孩批评的难题,父母不仅要培养女孩的抗挫折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批评技巧。(1)尊重女孩的人格,不说辱骂的语言。女孩有过错,理应批评,但其人格应受到尊重。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女孩和大人、被批评者和批评者,人格应该平等,正是基于这一点,父母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女孩。批评可以严肃甚至严厉,但这类似于镇痛药,用多了便会失效。(2)避免当众批评。有的父母误认为当着他人的面数落一下女孩,会增强“激发”效果,殊不知,这样做最大的弊病是伤害了女孩的自尊心。专家指出,批评女孩的时候应该单独进行。当众批评往往会伤害女孩的自尊心,最容易引起女孩的逆反心理。(3)看准时机再批评。女孩一旦有错,通常要及时批评。“你等着,晚上再说”的策略是一种失误。本是上午的事,到晚上再批评,这中间女孩还要干好多事,那错事也许就淡忘了。当然,所谓及时批评也应视其年龄特点及错误性质掌握合适的时机,有时需要一段时间的“冷处理”,然后及时给予批评。(4)在表扬女孩的前提下进行批评。光是批评,女孩有时听不进去,如果与表扬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玲子在晚饭的时候闷闷不乐,因为今天的钢琴课上她有一首曲子弹得不好而被老师批评了。妈妈看不下去了,决定要跟女儿好好沟通一下,于是问她:“老师都说些什么了?”

玲子愤愤不平地说:“老师说我回家没有认真练习指法,才会在关键的小节出错。可是那个小节的确太难了啊!”妈妈说道:“是吗?妈妈也觉得挺难的。我记得上次参加市里的比赛,你选了一首最难的曲子,发誓即使不获得名次也要把它练好,结果得了全市二等奖。咱们玲子一直都是那种要强的女孩,这次你练习得确实不够充分,那就争取下次让老师对你刮目相看吧!”

这番话里既包含了批评,又表扬了女孩,甚至还起到了鼓励的作用,这才是最有效的批评。

因为对于女孩来说,最忌讳一味批评,全盘否定,这会对女孩敏感的心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使她陷入自卑的情绪中。因此,父母在批评时,一定要善于发现女孩的优点,这样的批评能说到女孩心坎里去,才能促进女孩的进步。(5)依照规则,赏罚分明。父母应该与女孩订立几项规则,规则一旦确定,就要雷厉风行地执行。有的父母经常过于心软,而败给女孩的眼泪,让一切规则都化为乌有,那以后还拿什么来约束女孩呢?

一位教育家在演讲中向大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因为做错了事而被爸爸批评,但女孩的自尊心很强,伤心地哭了起来。爸爸一下子慌了,又哄又讨好女儿,而且马上对女孩说“原谅你”,甚至还买了一个气球送给女孩。教育家问那位爸爸:“你为什么批评她?如果一哭就能得到别人的原谅,并且还得到礼物,那批评的意义何在呢?你的奖赏又代表了什么?”

如果像这位爸爸一样,赏罚不明,就会误导女孩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她会认为犯错没什么,只要一哭别人就会心软,甚至还会得到礼物。父母要明白,批评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6)批评时可有适当的身体接触。受到批评的女孩是脆弱的,是最无助的。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搂着女孩或拉着她的手,哪怕是一点点的肢体安慰都会让女孩产生安全感。因为女孩最怕的就是父母因为自己的错误而不再喜欢自己,身体的接触是父母表达爱最直接的方式。在你下次批评女孩的时候,不妨一试。(7)用爱感化你的女孩。事实上,批评男孩的方法与批评女孩的方法,差别是很大的。对于男孩子来说,父母需要重在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而对于女孩子来说,父母最终的任务却是——在批评之后,如何让你的女孩子既听话,又能深切地体会到你对她的爱。

对于女孩子来说,爱就是她所期盼得到的一切,也是让她正确行事的唯一理由。所以,批评女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批评之后,告诉你的女孩:父母依然是深爱着你的!

有个小姑娘性格非常叛逆,整天跟父母对着干。妈妈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却无法扭转孩子的心。

有一天,妈妈无意中翻出自己当年的育儿日记,那里面记录着女儿成长的一点一滴。她拿出来给女儿念,从她出生时的喜悦,到她得病时妈妈的恐惧,以及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全都包含在这几本日记里。

刚开始女儿还似听非听,渐渐入了神,渐渐眼里有了泪。终于,她忍不住扑到妈妈怀里,哭着向妈妈道歉。

爱可以感化一切。女孩子再叛逆,也对父母有着很深的爱。她之所以表现如此,是因为她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她了。当她明白了父母对她的爱有多深,她就会用百倍的爱来回报父母。

巧妙地和女孩沟通

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长在“成人世界”里,渴望与父母沟通,同父母建立伙伴关系;同时,家长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也需要与孩子沟通,通过沟通来了解孩子的心理。家长与孩子的双方沟通,能使家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女儿3岁起,一对夫妇就立下个不成文的规矩:两三天要与女儿沟通一次,内容包括学习上的问题、生活中的烦恼和成长中的困惑,等等。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是小都要认真倾听。对他们来讲,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种颇为重要的事情。记得有次父亲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的路上,女儿一口气跟他谈了几件心事:“爸爸,今天胡珂小朋友骂我,我该不该还嘴?”“爸爸,今天班主任给我们上舞蹈课时摔伤了腿住医院了,你和妈妈去看看她行不行?”“爸爸,明天班上选干部,不知道我能不能被选上?”“王玉小朋友背后说我太娇气,我以后不想和她好了,行不行?”

对这些幼稚的问题他们不但要认真听,更得认真回答。无论女儿遇到什么难题和心事对他们倾诉时,他们都要认真倾听,帮她找出解决办法,消除成长中的困惑。有时倾听后还与她一起探讨一些问题。

的确,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许多父母都会进行一个“角色”的变化,就是由“专制”角色向“顾问”角色的转变,也许很多父母自己没有发现,但这是个事实。

这种转变其实就是说话的口气由“你”变成了“我”。不得不承认,对女孩传递“你现在就把作业做完”之类的话语已经越来越不管用了;相反,那些懂得和青少年时期的女孩沟通的妈妈,会侧重于用“我”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对女孩的疑问和猜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稍微变化一下说话的风格,情况是不是会有所改变。

豆豆妈:“说了这么多,你到底听明白了吗?”

琳琳妈:“不知道我说的这些够不够明白?”

豆豆妈:“你以后不要再借钱给你朋友了!”

琳琳妈:“如果我给你钱让你借给朋友,而那位朋友不准备还给你,那该怪谁?你怎样才能偿还我这笔钱呢?”

很明显,琳琳妈所说的话,女孩会更乐于接受,而且能从中受益。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所有的父母一个道理,任何带有挖苦和讽刺的命令对女孩来说都是有副作用的。

女孩:“老师最讨厌了,每次都要布置这么多的作业,害得我都没有时间玩。”

豆豆妈:“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老师呢,没大没小!她也是为你好。你怎么老是想着玩,考试快到了,知道吗!”

琳琳妈:“看起来作业是挺多的,快点儿做完,咱们下楼去玩玩吧!”

身为父母,你会选择豆豆妈还是琳琳妈的说话方式呢?豆豆妈是教训和解释的角色,完全忽略了女孩的情绪感受;而琳琳妈则是兼顾倾听和情绪的表达,尤其是不带批判的问句方式,会让青春期女孩乐于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情绪,因为父母没有企图去堵住女孩的情绪出口。

所以,对于女孩一些不适当的言行,建议父母避免急切直接的反应,不妨给自己一些停顿时间,心里先问自己两个问题:女孩言行背后的情绪感受是什么?造成这种情绪感受的原因是什么?即使你知道答案,仍得运用假设性的措辞来反应。

其实,父母最有效的反应就是:“你觉得……因为……”、“听起来似乎……由于……”等类似的语调。当女孩开始叙述时,可以用不打断女孩表达的简短反应,如不时地说“嗯”“是的”“你说得很对”等,偶尔点点头来表示你的专注,以鼓励女孩吐露心声,宣泄不良情绪。

如果女孩情绪不好,在家里总和父母大吵大闹,这时做父母的就要讲究一些方式了。(1)不要过于严肃。严肃的态度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使沟通变得晦涩。

女儿为了某事和妈妈争执。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对妈妈说:“你不要管我,你知道我现在是狂飙期。”

妈妈听了,回了女儿一句:“有什么了不起的,你知不知道我现在是更年期。”

女儿马上停止了愤怒,笑个不止。

也许女孩并不知道更年期真正的含义,不过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妈妈的机智和幽默。

虽然一些如“狂飙期”“更年期”等专有名词不宜视为描述人的“标签”,但是亲子沟通中却需要一些不那么严肃的风趣和幽默,这样一来,女孩糟糕的情绪就消失了一大半。(2)换一个角度。很多父母在给女孩训话时总喜欢问:“你到底想怎么样?”父母要考查自己的沟通效果,可以换一个角度和口气,比如问女孩:“需要我为你做什么?”这样女孩听起来就会很舒服,觉得父母很尊重自己,便会乐于和父母一起探讨问题,同时也调动了女孩的积极性,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3)引导很重要,而不是强制。父母要明白,女孩不喜欢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吻与自己讲话。女孩更不喜欢父母用“笨蛋”“废物”“胆小鬼”之类的否定、贬低、侮辱自己的语言。有很多话可能父母只是随口说说,但这些贬损性的词语,却对女孩的内心伤害很大。在这种语言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可能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终生难以改变的畸形心理。

所以,父母在和女孩对话时,要用商量的口吻,不能总是质问,要平等地和女孩进行交流,选取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才是最健康的亲子关系。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父母不用费多大的劲儿,女孩很自然地就会接纳你的意见,向你吐露心声。

“贴心小棉袄”也有脱下的时候

女孩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不仅仅是因为女孩细心,同时女孩也是最缠妈妈的。

灵灵一直是个非常缠人的女孩,尤其是妈妈送她去幼儿园的时候,她总会千方百计地多跟妈妈待一会儿,缠着妈妈不让走。不只是去幼儿园,灵灵在家里的时候也喜欢让妈妈抱,缠着妈妈。睡前故事讲完该关灯入睡了,她一会儿说怕黑,一会儿想喝水,不让妈妈离开。一开始妈妈也没当回事,后来幼儿园老师问道:“灵灵在家也这么缠人吗?如果她对你的依赖这么强,就会影响她以后的独立性。”但是妈妈对于小猫一样乖顺的灵灵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女孩仅仅是缠人了些,这该怎么办呢?

有些妈妈做得就非常好。一位妈妈讲了自己的心得:

女儿5岁以前也非常缠人。上小班时,每天早上都是我给她穿衣洗漱,然后由婆婆陪着随车到我单位吃早饭,饭后送她去上学。每天早晨分秒必争,手忙脚乱。一次早上,见她睡得正熟,不忍心把她叫醒,便叮嘱婆婆等她醒来后坐公交车送她去上学,自己先去上班了。结果女儿醒来后,突然不见了每天睁眼就看到的妈妈,大哭大闹,不肯让公公婆婆穿衣,还一定要她变出一个妈妈来给她穿衣,足足哭闹了近两个小时。二老拿她没办法,又怕她冻着,只好开着空调,一直在房间里陪着她。回家后,我对女儿好好地进行了教育。但后来类似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好多次,还因此感冒了几次,所以有时不得不从单位往家赶,解决问题。女儿每天早上缠着我,已经影响了我的正常工作,让我烦恼。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妈妈不见了,我看不到妈妈了。我要妈妈陪着我。”

想到女儿平时的种种,睡前洗漱一定要妈妈,讲故事一定要妈妈,剪指甲一定要妈妈,就连身上痒痒也一定要妈妈挠……几次与友人的聚会因她的哭闹而匆匆赶回,让人很恼火,却也无奈。我意识到,女儿对我的过度依赖不利于她的成长,也影响了我的生活,我得改变她!

于是,那天睡前,我和她说定,如果明天早上没有和妈妈同时醒来,妈妈会先去上班,你醒来时会看不见妈妈,想妈妈可以和我通电话,但不能哭。女儿答应了。接到女儿的电话,她边哭边叫“妈妈”,我忙先表扬她乖,和她聊了一会儿天后,女儿不哭了,答应让奶奶穿衣服。那天,婆婆顺利地把女儿送入幼儿园。初战告捷!以后几次,我依法炮制,渐渐地,女儿完全能接受早上妈妈不在的事实,有时连电话也懒得打了。

早上不用管女儿,独自上班,真是轻松!看来女儿完全可以改变。我尝试着让老公讲故事,我和她一起听,说爸爸讲故事特别好听,于是,女儿有时也嚷嚷要听爸爸的声音。后来,我和老公轮流讲,现在,是我们三人轮流讲,女儿坚决认为,她也有义务讲故事给我们听。女儿说,和爸爸一起泡脚很好玩,爷爷的大手挠痒痒很舒服,和奶奶睡觉好暖和……女儿的眼中不再只有我。在我解放自己的同时,女儿也得到了很多,和爷爷去翻土、种菜,陪奶奶去喂鸡、捡蛋,跟爸爸去钓鱼、爬山,甚至还跟姑姑学抓药,认识了好几味中药。

与不同的人交往,女儿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拥有了多彩的世界。

通过以上两个事例,我们知道女孩缠人有一定的心理原因。(1)可能是缺乏感情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啼哭,不仅仅是因为肚子饿,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却不抱他,也会哇哇哭起来,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赶快抱他。这是一种感情需要。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被人关注的感觉很美好,但有时女孩会错误地认为只有得到大人的关注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因此女孩缠人时要东西、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引起父母的注意。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有人陪、有事干的时候,女孩不会缠人;当她感觉到孤独的时候,就会因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而去缠人。(2)这是一种心理依赖。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女孩较少缠人。相反,过于娇生惯养、样样都被父母安排妥当的女孩,会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的习惯。这种依赖性反映在情绪上,就是围着父母胡搅蛮缠,如果被父母骂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就安稳了。这种情况正是女孩行为不独立、内心情绪不安而进行的一种发泄。挨骂挨打反而转移了焦虑,被动地稳定了情绪。另外,越是自卑的女孩越容易缠人。(3)家庭成员的态度对女孩有影响。女孩一般专找宠爱她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证明,她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自己的要求。缠人现象要从根本上纠正还取决于对儿童个性的培养。缠人表示女孩缺乏自立,情绪不定,改变这种个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过分保护女孩,而应培养女孩的自立能力,多让女孩自己拿主意,尊重她的选择。这样女孩反而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负责任的选择,再不会整天缠着你帮她干这干那的,也不会不懂事地提出任性要求。

知道了女儿缠人的原因,妈妈就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改变她。(1)父母自己不黏女孩。要使女孩不缠人,自己首先不要在情感上过分“依赖”女孩。这一点很重要。有的父母忙的时候为女孩缠住自己不放而叫苦,但仔细想想,有没有自己也经常想让女孩陪伴在自己身边呢?父母对女孩的感情依赖也很强,如果是这样,亲子双方都缺乏感情独立,那么父母更要从自己入手,来改变这种严重依赖的不和谐关系。(2)让女孩不再有孤独感。如果女孩是缺乏与父母的感情交流,因孤独而缠人,需要父母从两方面去做。一是注意安排出时间与女儿讲话,增加感情交流;另一方面是教导女孩学会自己学习、游戏,逐步使女孩感情独立。如果女孩是因为要得到好处而缠人,就要分情况来处理,该满足的一定要满足,不该同意的要坚决拒绝。(3)给女儿一点儿家务做。如果父母在做家务的时候被女孩缠住,可以尝试让女孩一起参与到做家务的活动中,这样,既陪伴了女孩又可以培养女孩热爱劳动的习惯。(4)让女孩学习自己把握时间。当你正在忙的时候,女孩突然跑过来干扰你,要求你跟她一起玩,这时可以安抚地拍拍她或者抱一下她,然后再拒绝她的要求。这个肢体动作是必不可少的,这让女孩明白,虽然你不陪伴她,但是并不是因为讨厌她。引导女孩自己去做事情打发时间,而不是永远缠着父母。可以教女孩学会阅读童话书、玩玩具、开辟自己的小天地等。

第4章 女孩要富养,不要穷养

了不起的女孩源于科学的教育

造物主对女孩子似乎格外偏爱一些,他给了女孩子很多美好的东西,甜美、温柔、沉静、细腻、善良、纯洁。因此,有人说:拥有女儿是上天的恩赐,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是清气含芳的公主,是端庄和美的女神。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是“美的典范”,很多女孩子一世都只能做一个灰姑娘,在“灰堆里”埋没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改写女孩子“灰姑娘”命运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父母的头上。

从自然角度看,女孩与男孩在天性上有着完全的不同之处,这是在母亲受孕之初就已经形成的不可改变的事实。由于大脑的细微差距以及大脑中某个部位的发育先后顺序及程度不同,女孩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比男孩要更加敏感,因此女孩总能以自己的直觉系统捕捉很多微妙而具体的细节。也正因如此,女孩拥有着敏感的特质,并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语言表达上,女孩也有着更多的优势,因为女孩大脑左半球神经末梢的发育早于男孩,所以女孩更倾向于同人们交流,语言能力强过男孩。然而在空间感和抽象思维能力上女孩却远远不如男孩,因此学习、运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时,女孩的优势往往受到限制。但是由于有着良好的语言能力,所以在阅读、造句、语言表达和推理方面能力会比较强。

由此可见,在教育方式上,女孩和男孩理应有着本质的不同。上帝既然选择了孩子的性别,那么父母就应该据此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根据孩子的性别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在现实教育中,父母要根据女儿的自身特点,从不同侧重点对孩子进行个性干预和影响,加强她对女性意识的认识和培养,注重挖掘女孩的先天优势,并通过后期培养加强女儿先天的一些较薄弱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女孩子?它和培养男孩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如何让自己的女儿出类拔萃呢?(1)性别教育。很多教育专家都明确提出,教育女孩,就应该按照女孩的特性,顺势而为,不能把所有的女孩子都变成“假小子”,否则,这个世界就变成了一片“灰色”。同时,如果女孩子不能认同自己的性别,那么对她的成长极其不利,也会影响其未来的恋爱婚姻生活。

女孩子有女孩子的培养方法。只有充分认识到女性身上特有的性格优势,以及其所无法避免的性格缺陷,并根据社会对女孩的需要来进行培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女孩子。(2)培养内涵。女孩子生来就是要装扮这个世界的,可是容貌绝不是女孩子的全部资本,没有积淀的内涵,女孩子的美貌最终会流于世俗,并成为阻碍其前进的障碍。父母要看到女孩子的爱美之心,不可极端遏制孩子对美的幻想,但是要引导孩子走向更深邃的内涵美的境界。(3)培养性格。女孩子本身具有男孩子无法比拟的性格特征,比如沉静细腻,这些都是女性所特有的财富,社会需要这种特性作为黏合剂,来弥补男人刚性与挑战性所带来的裂痕。因此,父母在培养女孩时,要能够发挥孩子的这些天性,免于粗糙浮躁。(4)培养爱心。天赋的温柔善感使女孩子更具有母性的气息,同时也丰富了女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此,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具有爱心,这也是女性魅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作为父母,要维护女孩子清洁的爱心、善心、良心,那是使一个人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人都能堂堂正正的根本,也是让女孩子永远纯正的坐标。(5)让女孩做强者。女孩子具有娇弱的特性,但是父母绝不能为自己的女儿贴上“弱者”的标签,我们虽然不必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阳刚之气的假小子,但是父母应该根据女孩子特有的柔与韧,让女孩子成为一个刚柔并济的女性,以便适应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6)女孩要独立。无论是风吹还是浪打,在未来的世界里,父母不可能替女儿去承担,她必须自己承受一切。那些不能独立的女孩子就成了“浮萍”,如果不想看到自己的女儿“顺水而流,随风而逝”,就要培养女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让她有自己的世界,有独立的操作能力,在将来的生活中,不必依赖任何人。(7)自尊自爱。很多女孩子渴望别人能够“怜香惜玉”,可是世人并不都如此,与其祈求别人来珍惜自己,不如自己来宠爱自己,自己维护自己。一个女孩子,要让自己的“美态”长盛不衰,必须要懂得自尊自爱。作为父母,无法给孩子天使的翅膀,但一定要给孩子女神的尊严。告诉孩子,不能自尊自爱,魔鬼会在瞬间将她的整个世界吞没。(8)培养品德。著名的美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经说过:女人的品质将决定世界的未来。一个无品无德的女孩子,不光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时还会对下一代造成一种无形的伤害,这样的人,当然会受到社会的排斥,人们的鄙视。相反,一个品性清奇、兰心惠质的女孩子却会让人倍加推崇。因此,培养孩子优良的品德,等于为孩子的社会生活能力加分。(9)懂得交往。女孩子与男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同的,在女孩子的眼里,世界是以“关系”为主,同时由于女孩比男孩更崇尚和谐,因此,她们更喜欢用和谐的关系来诠释社会,也愿意用沟通和交往走进社会人群中,寻找自我价值。因此,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女孩子就格外重要。如果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了某方面的限制,而无法与别人进行沟通,那么女孩的敏感和脆弱就可能把这个孩子击垮,让她完全不能认同这个世界。作为父母,要做好这个桥梁纽带作用,帮助孩子完善自己的交际能力。

每个女孩都有天赋和弱势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跟自己的女儿说话,“看人家小朋友多有礼貌,你为什么就不爱讲话”、“看人家小朋友画得多好,你怎么画得什么也不像”、“看人家小朋友多干净,你怎么就不讲卫生”,等等。

这些家长不明白,这种只考虑自己感受的做法,既不能弥补自己女儿的不足,也不可能使自己的女儿拥有别人孩子的长处,而且还极大地伤害了自己女儿的自尊心。时间长了,这样说的次数多了,更会让她从心理上感觉到自己不如别人,从而逐渐失去自信心。

约翰·格雷博士曾经指出:“男孩来自火星,女孩来自金星。”这绝非是一句简单的比喻,而是因为女孩与男孩在生理结构和思维、心理等方面都有着迥然的不同。因为染色体、荷尔蒙和大脑结构三方面的差异,使女孩与男孩不仅表现出不同的外貌特征,也决定了她们各自拥有着不同于彼此的先天优势与弱势,父母想要了解女儿的天赋与弱势,就要首先清楚女孩普遍的先天优势和弱势,在女孩天赋与先天弱势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发扬女儿的优点与长处,弥补她的不足,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女儿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

首先,女孩的天赋要发掘培养。女性荷尔蒙是激活女性特质的激活码,从女孩儿童期开始,她们体内存在的雌性荷尔蒙就给了女孩子们谨慎细心、稳定从容的天性。在直觉系统方面,女孩有着更为细腻灵敏的感知能力,不论是味觉、视觉、嗅觉、听觉还是触觉,都强于男孩。因此女孩拥有更多细腻而丰富的感情,这种感情促使她们变得喜欢交往、注重外界与自己的关系,渴望获得感情上的支持和帮助。

据研究发现,女孩的语言大脑组织位于左半脑前区,而男孩子则分布在左半脑的前区和后区。女孩大脑左半球神经末梢的发育早于男孩,因此女孩天生有着较强的语言能力,如说话、阅读等方面很少出现障碍和问题。

细腻的感情,决定女孩可以体察和感知到世界更多的变化以及情感上的细微转变,加之良好的语言天赋和喜欢社交和与人交流的倾向,使女孩更容易与他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这种天性也造就了女孩拥有天生较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另外,女孩的发育过程比男孩要快,并且更为均衡,平衡能力也比男孩要强。通常学龄前同龄的女孩比男孩有更好的平衡能力,能很好地进行单腿跳。

女孩感情细腻,喜欢无拘无束地与人相处、融洽和谐的交流,她们有着愿意关怀他人的天性,同时更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和亲密的情感。在关系中能够平等地付出和获得,与同伴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并对自己以及周围关系负责的生活方式是女孩们所接受和享受的。在比赛中女孩最为注重的不是比赛,而是与对手的关系是否可以成为朋友。

心理学家约翰·格雷博士还把女性称作“义务心理咨询师”,因为女孩更注重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世界,善于从心理上和感情上体察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愿意付出自己的爱和关心,为别人排忧解难、做心理辅导,向别人展示她的爱和关心,这些表现是女孩的天性使然。

如果在孩子对他人表现友好或是关怀时,受到了外界的干扰和阻碍,那么女孩的这种天性就有可能遭到削减。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要充分利用女孩的这些好天赋,在此基础上灌输有关美好、爱、感恩等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因素,使女孩的这些原始天性得到加强和完善,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一个富有爱心的女孩。

因为女孩拥有良好的感性思维,对此,父母不妨多培养孩子的感性思维能力,例如想象力等,加强女儿的优势,进而使孩子在优势方面有所建树。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女孩天生普遍具有的优势,每一个女孩都有着她自己的独特优势,不论是在演讲、唱歌、表演还是绘画,善于与他人交流的天性,女孩总会或多或少地拥有着其中的一二。如果你看到女儿善于模仿电视里的人物,喜欢跟着歌曲唱起来,或者愿意带着小画笔画出看到的东西,那么你就要注意了,不管是哪一种,都代表着女儿可能在那些方面有着较多地喜爱和天赋,因为很多事情一旦有兴趣参与其中,那么大多会有所成就。

作为父母,要在平时善于观察女儿的行为,发现孩子的喜好和优势,并抓住它们,以此作为发掘女儿内在潜力的着眼点,充分发挥女儿的优势和天赋,这对她的一生来说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其次,女孩的弱势要弥补。在女性体内存在着大量的雌激素,它不仅能表现出女人的特征,还会在不同时期对女性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女孩的理解力、行动力、思考与情绪,甚至记忆力,都与雌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雌激素发生变化,变得不稳定时,女孩就容易产生孤独、悲伤、生气、易怒、失望、缺乏自尊、神经过敏等表现。

雌激素常常让女孩们的情绪变化无常,正因如此,女孩攻击性较小,竞争力较弱,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情感上的伤害,也比男孩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威胁。

美国科学家还曾针对女孩和男孩做过一个有关部件组装的测试。在测试中,科学家要求女孩和男孩们将不同的瓶塞和火花塞分别插到对应的瓶子和内燃机上。而结果发现,女孩的成绩远远不及男孩。所以女孩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思辨力与男孩相比较弱,在抽象概念和理论的运用上的能力不强,因此女孩在数理化的学习上较男孩相比要困难一些。

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日益提高,女性的原始天性不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要求。所以父母们就需要针对女孩的弱点加以训练,弥补她的不足,在培养中逐渐完善女儿,使其在长大之后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

女孩较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思辨能力,使女孩在数理化的学习上比男孩有着更多的困难,虽然这些是女孩的天性,然而在儿童时期,这种能力往往可以通过外界的引导和锻炼达到改善和加强。所以在女儿幼小时,父母就要多让孩子搭三维立体积木,以及做一些相关的游戏,从而增加她的思辨力和理性分析能力。

另外,女孩天生的攻击性较弱,这也注定着女孩天生缺乏较强的冒险精神和竞争能力。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拥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抵抗压力的能力,是人类得以良好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仅仅愿意听从他人的指挥,就容易变得被动,从而失去自我。因此父母在女儿的早期教育阶段,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女儿的进取、冒险精神,让孩子逐渐提高竞争能力,弥补孩子的这种弱势。

尊重女儿,做她的知心朋友

在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子女与父母之间总是隔着距离,家庭之中有一定之规,几乎全部由父母说了算。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教育模式却早已不符合时代进步的需要。在现代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拥有着平等的地位,虽然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着晚辈的角色,但是孩子却同样有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需要受到尊重,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也需要受到重视和关心。由于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有限,如果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就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阴影,从而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而对于女孩来说,其敏感的天性则更需要父母做到对女儿的尊重。

一位教育专家说:“如果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父母,不愿意与父母坦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随着女孩渐渐地长大,如果父母还是一味地以家长的权威去管制孩子,孩子势必会呈现“越来越难管”的倾向。但与男孩容易叛逆不同,更多的女孩会因为从父母这里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而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郁郁寡欢,甚至走向抑郁。

一位女孩的母亲就曾这样记录了自己深刻的感触:

一次,我给女儿辅导作业,一道数学题我讲了半天,她却心不在焉。我火冒三丈,桌子一拍,让她到房间去闭门思过。女儿知道自己理亏,默默地走进房间,可我依旧火气难消,真想跟以前一样冲过去狠狠地抽她一顿。

好半天,我才克制住自己的冲动,推开房门,只见女儿正耷拉着脑袋抽泣着。我走过去,注视着她的眼睛,柔声说道:“你心里是不是很难过?妈妈态度不好,不够朋友,妈妈向你检讨,以后妈妈一定改。原谅妈妈好吗?”

女儿抬起泪眼,不相信地盯着我!我向她笑了笑,她却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抱住她,为她擦干了眼泪。她说:“妈妈,我不好,我一定认真听!”我的眼泪也下来了,可心里却甜丝丝的,想不到,一句温柔的话却胜过了棍棒的威力,“柔”真的能克“刚”呀!

回到书桌旁,女儿竟然说:“妈妈,这道题让我好好想想,也许我自己可以把它做出来。”果然,女儿全神贯注地思考着,不一会儿就做出来了。

从那以后,每当有分歧,我都会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口吻跟她商量。在朋友的关系中,女儿变得和我无话不谈。我们在一起看书,交流心得体会;一起踢毽子、跳绳;一起写作文,互相读给对方听;一起勾肩搭背地哼着歌曲上下楼……

故事中的这位母亲,在放弃暴力教育之后,最终选择了和女儿做朋友。由这个教育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女孩子来说,“柔能克刚”、“一句温柔的话胜过棍棒的威力”绝对是真理。

另外,女孩拥有善于交流的天性,她们更希望在生活中接受来自父母和亲人的情感支持。父母要与女儿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以知心的方式同女儿成为好朋友。

因此,在生活中,父母要学会尊重女儿,将女儿与自己放在同等的高度与孩子进行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并给予足够的关怀。还要和女儿交流,善于体察女儿的情感变化,和女儿成为知心朋友,使孩子在受到尊重和情感关怀的环境下无忧无虑地成长。(1)与你的女儿无话不谈。和女儿做朋友,就要随时与她保持畅通的沟通关系,不要因为她的话题是你不能接受的、不能理解的,就拒绝交谈或毫无顾忌地驳斥。

只有父母能够做到与孩子平等对话、无话不谈,才能真正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引导她的思想渐渐步入正轨。

一位睿智的母亲,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一天晚饭后,女儿问我:“妈妈,假如爱情和事业只能选择一个,你选哪一个?”我心里一惊,14岁的小姑娘怎么问了一个成年人的大问题?看来得认真对付,我说:“我选择爱情,有了爱情才会有温暖的家,即使事业不成功,也有个避风雨的港湾啊。”

哪知女儿竟然胸有成竹地表示:“我选择事业,事业成功了,爱情自然会来。”我思忖着说:“事业成功的喜悦也该有人分享啊……”“可是,爱情太麻烦了,我不喜欢唯唯诺诺的男人。”女儿反驳道。

一语道破天机,我知道她一直暗暗和一位男生关系忽冷忽热,并且她正为这似断非断的关系而烦恼。这不,自己就嫌烦了,我又不便于捅破。于是,我借用了一句歌词自编自唱:“爱情这东西,拥有了好麻烦,没有了又拼命想,来早了添麻烦,来晚了又着急,不早不晚最香甜啊。”女儿会意地笑了。

我觉得,学着与女儿交朋友,学着与女儿平等对话,我与女儿的心更加贴近了,交流也更容易了。

当孩子向母亲提出有关爱情的话题时,母亲像朋友一样与她各抒己见,并且在谈话的最后,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开明、睿智的母亲,自然会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爱戴。

此外,父母平时也应多抽一些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问一问孩子学校的事情、人际关系的情况,以及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

如果这时,孩子告诉你一些真实感受和想法,如对某男同学有好感,或某男同学对她有好感等,千万不可指责她,要站在她的立场先去理解她,然后告诉她该怎么办。这样,女孩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她们会越来越信任父母,就会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而不是保密对象了。(2)尊重和信任女儿。在许多家庭中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当孩子发表意见时,一些父母习惯说:“小孩子,你懂什么,大人说话别插话。”虽然只是一句不经意的话,很可能让孩子感到难过。因为在孩子懂得道理之后,这样的话无疑会让她感到人格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回事,长期如此,这些心理因素就可能影响到她的成长。

同时,一些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还会时不时地用诸如“你说的是真的吗”、“又在说谎”等带有怀疑性的语言,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对父母变得不信任,减少了同父母的交流,甚至变得少言寡语。只要孩子懂得记事,她就可以感知到这种不信任态度的存在,何况女孩天性敏感,这样的怀疑态度就更可能会对她的心灵造成伤害。

所以,在与女儿相处时,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尊重女儿的心,尊重她的需要和意见,并且给予她足够的信任。这样,女儿就愿意将自己的心事倾诉给父母,乐于与父母成为知心朋友。(3)拿出真诚的态度。想要和女儿成为朋友,不仅需要给予女儿足够的尊重,还要拿出真诚的态度,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说:“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真诚的态度可以赢得更多的朋友,以及人们的信任。同样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真诚的态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真诚的态度与女儿交流,将自己的感情触及女儿细腻敏感的内心中,女儿才愿意把自己的小秘密、小心事说给家长听,和父母推心置腹,成为好朋友。

如果态度不真诚,不够专心,甚至表现得敷衍,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没有收到足够的尊重,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关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同父母的心灵慢慢疏远,还可能变得沉默寡言。

在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忙碌在家庭、单位之间,由于社会、家庭、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企图寻求安静和轻松,在与孩子交流时缺少了专心的态度,习惯用一些简单的话语敷衍孩子,其实殊不知,这种不够真诚的态度,常会伤到女儿细腻的心灵。女孩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她们的内心需要父母更加细致地倾听和解读。所以作为父母,就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女儿,给女儿足够的重视,做到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打开孩子敏感的内心世界,并用心去呵护它、温暖它,这样才能成为女儿真正的知己,使孩子健康地成长。(4)敢于承认错误。在生活中,犯错几乎人人都经历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也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误会了孩子,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等。对此,不少父母都会感到尴尬,因此父母们很少会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总认为这样会比较难为情,害怕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被降低。其实恰恰相反,在自己出现错误的时候,如果及时地向孩子承认错误,不仅会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也会提高她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果在自己有错误时,总是企图用各种方法搪塞,女儿敏感的心灵就会接收到这种信号,“父母犯错之后从来不承认”的想法就会潜伏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甚至会很快带到孩子自己的生活中,对孩子的成长形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出现错误时,要诚恳地承认错误,并向孩子道歉,和她进行交流,消除孩子心中的疑虑,取得她的信任,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才能够真正地成为朋友。

每个女孩都是小公主

女孩这两个字,总让人想起那些美好的东西,正如一首古老的插曲唱的那样:“小女孩是由糖、香料和所有美好的东西做成的。”糖是甜的,香料也给人愉悦的感觉,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心旷神怡。于是小女孩就成了“甜”的代名词。她们乖巧、懂事、安静、可爱,活脱脱一个小天使。

当一个女孩降临人间之后,就会随之带来一股娇贵的气息,每一个小女孩,都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朵,娇滴滴的花苞上滑落着晶莹的露水。细腻的天性,和童话般美丽的心境,注定了女孩是天生的小公主,漂亮的裙子、鲜艳的花朵、可爱的布娃娃、童话故事,以及一切有关儿童世界美好的事物,都让她们流连。

不同于男孩对冒险、战争的依恋,女孩更喜欢感受美好、温馨的气氛。她们注重关系的和谐,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是女孩们所渴望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女孩的公主情结得到了舒展和兑现。内心敏感的她们,更渴望父母的爱与呵护,如同女孩抱着布娃娃表演“过家家”,渴望自己接受到爱并传达爱,是每一个女孩的梦想。

当然,看着漂亮的小公主,爸爸妈妈也往往对她倾注了无尽的爱,期望这个小公主能健康、平安、快乐地长大。

不过,爱女儿,也要会爱。

小依从小就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并接受了严格的“淑女”训练。无论是穿衣打扮还是出门逛街,妈妈都会在第一时间内给她以指导,并要求她按淑女的行为要求自己。

从小学到中学,爸爸都要坚持早晚接送,严格限制小依与同学尤其是异性的交往。高考时,小依听众父母的安排,学了文秘。毕业后,又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做了一名资料员。

到了谈婚论嫁时,爸爸又出面一手撮合了小依和自己老朋友的儿子。结婚时,爸爸帮小依夫妻购置了房子,并出钱装修了房子。

婚后,小依开始遇到麻烦。老公发现小依事事都要依赖别人,连交水电费的事都要等到自己出差回来。平时,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小依也总是一股脑地向老公倾诉,等着老公为自己出主意。

时间长了,小依的这些表现让老公忍无可忍:“这点小问题,你自己不会解决吗?”

小依一听,愣在那里:“爸爸妈妈一直要求我做个淑女,从来没要求做什么事都自己解决啊!”

我们或许以为,小依做得不对,但是,仔细想一下就知道,小依变成这样,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爱孩子没有错,但是,父母一定要明白,怎样的爱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环境。女性荷尔蒙的存在,决定了女孩有着天性的敏感。对于外界的一切,女孩都会用细腻的内心来感受和体察。特别是家庭关系的和谐和融洽,更能让女儿感到安全和无忧。如果家庭环境不和谐,不融洽,这种关系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内心。

生活在家庭关系不和谐中的女孩,因为一直生活在矛盾重重的家庭关系中,很难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和获得爱的基本需求。她们从小便会对感情持怀疑态度,因为感受不到美好和足够的爱,于是也会害怕付出爱。长时间下来,孩子便会逐渐滋生自私的心理,不愿与他人分享快乐。

父母之间关系的不和谐,是影响孩子内心健康的一个最重要因素。特别是父母的争吵始终让女孩生活在恐惧焦虑的状态之中,因为内心得不到足够的支持,感受不到足够的安全,女孩会逐渐变得内向、沉默寡言。如果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女孩还会不自觉中建立起错误的婚姻观,进而有可能对她今后的婚姻形成一定的影响。

女孩的心柔软、细腻,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照顾,渴望美好的关系。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建立起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使女儿看到健康融洽的世界,安慰到女孩细腻的内心,给女儿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让她做无忧无虑的小公主。

其次,爱女儿就做她的倾听者。女孩具有喜欢交流的天性,向他人倾诉内心,是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倾诉的过程中,女孩细腻的心灵不断地感受着自己与他人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同样,在家庭生活中,女孩的倾诉欲望更加强烈,在亲爱的父母面前,女儿总是会不自觉地用倾诉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情,并希望获得父母情感上的认同和支持。

感情丰富的天性,使女孩倾诉的内容多种多样,有时是疑惑,有时是快乐,也有时是压力和不安,然而无论哪一种情况,在向父母倾诉并产生交流的过程中,女孩都会得到心灵和情感上的安抚,从而获得快乐和安全感。在一些家庭中,孩子的某些倾诉常被父母忽视,原因在于父母认为孩子讲的事情大多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所以往往不会在意。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很多大人们看来很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她们眼中就会变得很重要。如果父母总是不注意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不懂得做女儿的听众,孩子的内心就会渐渐孤独,从而变得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所以,父母要善于做女儿的倾听者,给孩子足够的倾诉时间,分享她的快乐,解读她的忧伤并试图帮助女儿解决问题,和她成为知心朋友。

最后,让女儿感受到我们的爱。女孩天生感性,敏感的直觉让她们习惯用直接的感受去衡量事物的存在,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常常用这种敏感的天性去感受爱的存在。因为更加渴望爱的获得和关系的融洽,所以女孩也更注重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一些小事情都会触碰女孩敏感的心灵,让女孩感觉心灵失去了爱的支撑。

陆女士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一天晚饭之后,她发现女儿在偷偷地玩一个没见过的玩具,经过询问才知道,是女儿拿了别的小朋友的。陆女士感到脸上挂不住了,狠狠地骂了女儿几句,谁知到第二天女儿早上竟然没有理她就去上学了。女儿上学之后,陆女士忽然想起前一天骂女儿的事,感觉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了,于是就给女儿写了一个便条:“亲爱的女儿,也许我昨天批评你,让你伤心了。但你知道吗,妈妈之所以批评你恰恰是因为我爱你。要知道,咱家不缺钱,这种小偷小摸的行为会给你造成很大的影响。昨天是妈妈不对,没有心平气和地指出你的错误,妈妈向你道歉。但妈妈还是希望你能改掉那个坏毛病。女儿,妈妈是爱你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妈妈都是爱你的!”

到了晚上,女儿放学回家,看到陆女士的便条,便哭着对她说:“妈妈,我好怕,我以为你不爱我了呢!”

其实,这样的一幕,在很多家庭都曾有过,女孩的细腻和敏感,常常会感受到父母与自己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对女儿的爱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表达,呵护她细腻的心灵。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女儿要多表达爱,让她时刻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让女儿沐浴在爱和关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女孩知道父爱如山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在女儿眼中,父亲有如高山,有如大树,是刚强、坚韧、宽广、宏大的象征,是女儿的坚强后盾。“父亲”二字,常常让天性娇柔的女儿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力量和支持。因此,从女孩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父亲就为女儿提供着一种任何人也无法取代的皈依与呵护。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是女儿有关坚强、独立等一切刚性品格的教育者和培养者。特别是在女儿小的时候,父亲更是成为她心中的偶像,成为她学习刚性品质过程中的榜样。

在女儿童年时期,所领会到的关于刚强、坚韧等品格的含义大多来自于父亲。父亲的言行与举止,都深深地留在女儿的头脑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成长,孩子心中所树立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与父亲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父亲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女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3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小女孩到了3岁左右,认知能力和独立性都有较大提高,达到一个转折点,意识里开始清晰地发现了父亲,就这样女儿打破了与母亲浑然一体的关系。

宋嘉树在教育子女时表现出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受到当今父母的称道。宋氏夫妇共养育了6个子女。他们的3个女儿——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宋嘉树教育子女坚持了3个最基本的思想:一是“不计毁誉,务必占先”;二是男女都一样;三是和孩子们做朋友。

宋嘉树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首先在自己的家庭开辟了一块没有封建主义樊篱的乐园,使3个女儿有幸在民主、平等、先进的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宋霭龄和宋美龄天生聪颖,大胆泼辣,在她们只有5岁时,宋嘉树就送她们到寄宿学校中西女塾读书。宋庆龄与姐姐和妹妹一样聪明,却不像姐妹那样大胆泼辣,锋芒毕露。7岁时,父亲也送她到中西女塾读书。宋霭龄13岁时,宋嘉树夫妇把她孤身一人送到美国求学,使宋霭龄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赴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子之一。

1908年,宋氏夫妇又把二女儿宋庆龄送到美国接受教育。当时宋美龄年仅11岁。由于年龄小,在威斯里安女子学校注册为特别生。宋嘉树使这三姐妹在早期教育上占了先,在接受西方教育上占了先,在女子接受高等教育上占了先。

宋霭龄极富音乐和表演方面的才华,宋氏夫妇便努力做大女儿表演的最佳“搭档”。在傍晚时分,常常是由宋夫人熟练而凝神地弹奏钢琴;几个兄弟姐妹围在一起,听宋嘉树和大女儿的男女声二重唱。静听着父亲那纯美洪亮的嗓音随着琴声哼出的美国南方民歌,宋霭龄、宋庆龄和弟妹们从心底升腾起对父母的崇拜、敬仰和热爱。

宋庆龄生性稳重、腼腆,和姐妹兄弟们在一起时,她总是最文静的一个。不过宋嘉树为孩子们营造的生活环境和气氛,也使小庆龄于天性之外受到补益。在假期里,三姐妹和小兄弟们在院子里玩耍,爬过院墙到别人的田地里嬉戏;他们到田野里奔跑,采集花草,捕捉虫鸟,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

有一次,姐妹兄弟玩“拉黄包车”的游戏,宋霭龄装作黄包车夫,宋庆龄扮成乘客,小妹小弟跟在身后又蹦又跳。正玩得开心时,不料“车夫”拉车用力过猛,双手失去控制,一下把“乘客”抛了出去。“车夫”愣在那里傻了眼,知道自己闯了祸;“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满脸不高兴。

这件事被宋嘉树知道了,他慈爱地对宋霭龄说:“做游戏也要有分寸,‘黄包车夫’可不光是使力气呀!伤了‘乘客’还怎么拉生意呢?”小霭龄不好意思地笑了。

宋嘉树又笑着对宋庆龄说:“我们的‘乘客’这样宽宏大量,这样勇敢坚强,真是了不起!”小庆龄受到父亲的夸赞和鼓励,一脸的阴云散去了。长大以后,宋庆龄真的成为一位既富有爱心和宽容,面对邪恶势力又敢于斗争的伟大女性!

有研究表明,拥有一个好父亲的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学习能力会比较强。另外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处理得更好。曾经有人说:“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教师。”父爱象征着事业、秩序、奋斗、冒险和思想,是一种宽广,一种高远,一种安稳,一种平和,是女儿生活中理性培养的主导。父亲如何去爱女儿,如何与女儿相处,往往决定着女儿的心胸、气度、能力和价值取向的高低。父亲是女儿童年时代的榜样,所以,作为父亲,要努力地扮演好这个上帝赋予的角色,为女儿树立起一个高大、坚强的形象,做女儿心中的好榜样。

那么,怎样做一个好父亲呢?以下几条准则,可供参考。(1)明确行为的准则但不要强加于孩子。应向孩子指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如果孩子不同意,要弄清原因,一起讨论,耐心疏导,绝不能硬性规定必须这样做。应当承认孩子有权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感情,要以朋友的形式来交流。(2)不要教条主义。切勿经常板起面孔引经据典地来教训孩子,要注意孩子的爱好和个性。有些道理要说清楚,比如偷盗和撒谎是可耻的,但有些事情不能生搬硬套。(3)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不要过分包办代替,以为孩子没有你不行,得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提出一些具体明确的要求,放手让他自己决定该做的事。(4)要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作出某个决定或承诺时,告诉他要对自己的做法及后果负责。这样可避免事后不必要的牢骚和埋怨。比如,孩子如果执意要睡到过了早餐时间再起床,那么午饭前不能给他任何东西吃。(5)不可当众羞辱孩子。孩子犯错时,切勿惊慌失措,也不可听之任之,应与他们真诚交谈,帮他们走出误区。溺爱不对,打骂也不可取,当众揭短更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训斥羞辱会使孩子感到耻辱。他们特别在乎朋友同学的看法,应当维护孩子在同学、朋友面前的“面子”,该谈的问题私下里解决,决不能当众羞辱孩子。(6)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变化较大的时期,这时的孩子往往要学大人那样自己拿主意,对此,家长要理解,该让他们自己做主的就放手让他们做主。(7)家长要敢于承认错误。家长有错应认真反思,敢于对孩子说“对不起”,这样做不仅不会失去尊严,反而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加深亲子情感。(8)允许孩子有隐私。孩子需要亲切的关怀但不是监视,即使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必须干预也要注意不能伤害孩子。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宜过问孩子的隐私。(9)对孩子不可求全责备。对孩子的期望不可过高,父母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同孩子的沟通上,随时理解他们的心思和要求,经常给予鼓励,尤其是父亲,是孩子的精神支柱。

爱而不溺,更不会放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社会现象让人很无语。且看下面三个真实的例子:

其一,一个大学毕业生的父母写打油诗,用以形容自己的女儿,并且无可奈何地将其上传网络。诗云:“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其二,一位母亲对记者有苦难言般地说起自己的宝贝女儿:“我们家的时髦小丫头,大学毕业两年了,在一个剧团当剧务,每月有两三千元收入。可她和我们签了个三年君子协定,每月支付她各项费用3 000元。不然,就住在外面不回家,打她的手机也不接。这不,前几天,我刚把这月的3 000元打进她的银行卡里,她还没回电话呢!”

其三,一位姓何的老人,61岁了,每天仍要上班发挥余热,挣一些收入补贴家用。可他25岁的女儿却每天在家里上网看电视。何先生对记者抱怨道:“我实在看不惯她,却也说服不了她。我自己17岁就参加工作,那时月薪38元还要给父母20元。现在有些年轻人缺少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更没有人生的危机感。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出了问题,还是社会传统过时了?”

毫无疑问,中国现在的社会风气和教育制度都是有问题的。但是,这些家长在抱怨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尽责了吗?

当听到女儿来到世界上第一声娇嫩的啼哭时,父母都会为此感到欣慰和甜蜜,因为女孩是上天赐给父母的艺术品,美丽而娇贵,每一个女孩儿的降临,都给她的家庭带来一股恬淡的气息,时刻弥漫在父母周围。女孩儿可爱、温柔、乖巧,天性的敏感和细腻,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爱护与照顾,然而对女儿的呵护并非没有限度,宠爱女儿,但不娇惯,更不能放纵,要给女儿适当的爱。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曾经做过教师、做过儿童文学编辑,出版过《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笑猫日记》等50多本童话书,可以说对家庭教育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见解。

杨红樱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在孩子4岁那年冬天,杨红樱就带她登上了峨眉山。虽然那时正直寒冷的冬天,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家里人都十分反对,然而,杨红樱还是带着孩子上了山。

当杨红樱和女儿与其他人一同下山时,已经是半夜了,坐在汽车里,女儿已经睡着了。谁知车子行驶到半山腰处,轮子一下子卡在了岩石缝里,车子就悬在陡峭的悬崖边,让不少乘客一阵胆战心惊。看到车子无法动弹,司机只好让大家下了车,登山的人都要自己走下山。

于是,杨红樱忍心叫醒了熟睡中的女儿,下了车之后,一阵刺骨的寒风吹来,女儿使劲地睁了睁惺忪的睡眼,跟着杨红樱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山下走。但是孩子毕竟还小,哪里禁得起这样的折腾,走着走着,女儿就困得不行了。杨红樱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然而四周一片冰天雪地,抱着孩子会更加不安全。于是她狠了狠心,把冰凉的雪放在女儿的脖子上。受到低温的刺激,女儿一下子精神了许多,也不再犯困了。就这样,女儿跟着杨红樱,在黑暗、寒冷的山路上摸索着,终于走下了山。

把冰凉的雪放在孩子的脖子上,对于每一位父母来说,特别是对于母亲,心疼的感觉都是无以言表的。而女儿就更让父母们想要用温暖去呵护,然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女儿没有经历过磨炼和困苦,就很难成为坚强的孩子。所以对于女儿,父母也要敢于锻炼她,让她在磨炼当中成长,这样才能成为既坚强又美丽的女孩子。

对女儿不适当地娇惯和过度地纵容,都会让孩子渐渐失去自主能力,形成依赖性,你越是呵护她,她就会越脆弱。诚然,女人天生柔弱,男人天性坚强,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这个男女平等、不容依赖的新时代,女人再也不需要依赖某个男人生活,女性独立自主,自己为自己负责,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原则和方向。

美国家庭教育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让你的女儿经得起棒打。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这样的语言听起来难免会有些严重,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教育女孩经得起风雨,经得起磨难,却是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去做的。那些不被父母娇惯、纵容的女孩,才会成长为一个乐观坚强、轻盈灵活、有热情、有能力的女子。

女孩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美丽珍宝,带给家庭无限的甜蜜,但孩子却不应该是一只瓷花瓶。娇气脆弱的女孩,无法走出自己美丽的人生,更无法适应社会。所以,作为父母,不能让孩子变得娇气,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如何爱女儿呢?

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智的爱。这就是说,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要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无益的激情和冲动。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父母必读》一书中的序言有这样一段话:“子女固然由于父母方面的爱的不足而感受痛苦,可是,他们也会由于那种过分洋溢的伟大的感觉而腐化堕落。理智应当成为家庭教育中常备的节制器,否则孩子们就要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了最坏的特点和行为了。”这段话讲得十分深刻。然而,我们有些父母,尤其是相对年轻的父母,对待孩子的关系上,往往缺乏应有的“分寸感”。他们对待孩子往往是无原则的,过分地宠爱。有的对孩子姑息迁就,任其发展;有的只知道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衣锦食美,却不懂得给孩子良好的精神食粮和思想营养。这样。势必把孩子惯坏、宠坏。这种“爱”是盲目的、有害的。

其实,热爱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严格要求也是热爱孩子的一种体现。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所以,做父母的不应该受盲目的爱所支配,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当然严格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孩子、动辄训斥打骂,而是要做到以合理为前提。同时,态度应该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

严格要求对孩子来说,是很主要的。这是因为,孩子们往往缺乏经验,是非界限有时不清,而且对自己情感和行为往往也不善于独立控制。如果家长对他们不严格要求,他们往往还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和按行为道德标准来行动。因而,这就更需要父母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严格的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但是只有爱不见得教育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而应该把热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父母对子女一定要怀着带有严格要求的热爱,千万不要溺爱姑息孩子、过分地迁就与宠爱孩子。一定要有理智,有“分寸感”。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有良好个性品行的人。

父母联手培养最完美的女孩

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的天使,当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发出清脆的啼哭时,每一对父母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这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也预示着父母开始有了一份坚定的责任和义务。面对这个从自己身体中剥离而出的小生命,父母们都会从内心升起一种无以言表的感情。

在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她们最美丽的小天使。然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不少父母都曾感到莫名的失落和不安,因为孩子在外求学、结婚生子,都让父母们犹如失去了一件属于自己的宝贝一样。其实,孩子本来便是独立的,从孩子降临伊始,就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

鲁思·奴妮维拉·斯坦能说:“孩子并不属于我们……她们是来到我们生活中的陌生人,给我们带来愉快和照料她们的责任,但我们并不拥有她们,我们要帮助她们成为她们自己。”

孩子来自于父母,然而却并不属于父母,而是属于她们自己,孩子的人生需要她们自己去创造。作为父母,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只能尽力帮助她们,却不能代替她们,更不能以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给予孩子独立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心理感受,适时地帮助孩子,提醒孩子,让孩子们自己主导起自己的人生,是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做到的。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都应该注意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帮助孩子画出完整的生命轨迹。女孩有着她们先天的性别特征。所以每个爸爸妈妈给予女儿的应该是完全具有符合她们生理特征的爱和哺育。

首先,母亲是自己女儿的艺术家。

从母亲那里,女儿得到的不仅是生命,还是自己绝对衷心的榜样。母亲的声音是女儿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歌。母亲的眼神里闪烁着女儿的心灵。

母亲抚养孩子是绝对神圣的。对于女人一生的评价,并不完全在于她的事业,应该还有她自己的身体、思想、自我、家庭。告诉她怎样去实现她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女孩的成长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女人有孩子以前,她在经历一种情感关系,取决对她对父亲和丈夫的评价。第二阶段,有了孩子,照顾孩子是她的最高使命。第三阶段,孩子渐渐长大,她又回到事业的追求中去。第四阶段,孩子长大成人,开始探索新的自我和职业。

母亲应该教导自己的女儿,她的一生中关于事业和母亲的事情都可以去做,但一旦做了母亲就没有什么比做母亲更重要的了。女性养育孩子是完全受尊敬的。父母应该如实告诉女儿,他们同女孩的不同之处,男性的一生要比女性简单得多,进入青春期以后没有女性的每月生殖周期,他们与生殖的联系不如女性更紧密。要教导女孩依靠男人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教导她们必须放弃自己的事业,也要教导她们男人不能在家带孩子,在给女儿展示她一生的蓝图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的可能性,防止她产生迷茫。

母亲不仅要把母亲当成神圣的责任,也要把这种自信传输给女儿。

其次,父亲能给女儿的礼物。(1)情感是一种礼物。创造和女儿情感交流的机会,一起去玩、互相鼓励和批评、讲睡前故事等。通过肢体接触给予孩子需要的身体上的交流,比如把女儿抛起来、再接住。有意识地表扬女儿。父亲也可以通过为女儿作出牺牲表达对女儿的爱。无论女孩有一个怎样的父亲,她都要知道父亲为她的安全和幸福放弃和付出了许多。(2)身体的礼物。父亲经常会忽视对女儿身体发育的关注。女人自身形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给予她们对男人需要的设想。她们信任的男人会让她们更聪明。特别是青春期,主动的父亲给予女儿非常想要而且非常需要的性知识,她依赖于他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在危险时需要父亲的保护。(3)冒险和欢笑是一种礼物。生活中没有欢笑是一种浪费,没有冒险的生活是不完整的。女孩子喜欢冒险,一般提供冒险机会是父亲的责任。女孩喜欢欢笑,有时讲笑话是父亲的工作。参与竞争,使女孩们获得成功、得到快乐。(4)出席是一种礼物。要保证参加孩子重要活动的比例至少达到2/3,即使为此收入降低。经常和女儿一起谈天、放松和参加比赛,一个在父亲陪伴下长大的女儿能够体谅父亲在某些时候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但她知道当她需要的时候,父亲能提供帮助。(5)训练和自我约束是一种礼物。父母对于训练的要求往往是不同的。父亲会用强加的方式教会女儿自我克制。对于女孩子来说,了解和控制感情是保持女性精神需求平衡的重要内容。因为女孩的大脑负担了更多的感情和感觉因素,帮助女孩学会控制感情非常重要,而父亲往往更重视感情的“控制”。(6)独立是一种礼物。父女关系中,父亲应该鼓励女儿进行独立的思考。研究表明,那些在成长中经过父亲培养独立思想的女孩往往在工作中做得更好,并且成长为充满自信的女人。女儿是父亲的追随者,她们通过观察父亲如何教导自己,培养她的领导能力。

以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的女儿

常有这样的事发生,许多家长在一起讨论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听到别人的孩子会弹琴、会画画,或者会识很多字,就会到家里数落自己的孩子,“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多聪明。你怎么那么笨,什么都不会。”

其实这怎么能怪孩子呢?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会弹琴,会画画,会识字呢?好多家长在责怪自己的孩子的同时有没有问一下自己,你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时间?你陪着孩子学习了多少时间?

一个孩子的诞生就是一个希望的开始。作为父母不单要把孩子养大,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教育好。哈佛女孩刘亦婷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人人羡慕,殊不知她母亲和她在一起的每分钟都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出现奇迹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孩子的成长不可能离开家长的悉心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被人欣赏,被人称赞,是人类心灵最根本的满足。同样,孩子也不例外。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不要用自己的孩子的短处去和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这样你会对自己的孩子失去希望。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让他们把这个特点发挥出来他就能成为你的骄傲。

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性格以及一生的幸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欣赏的目光和话语,常会激发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性格,经常受到父母赞赏的孩子大多表现得更为优秀和出色。

对于内心敏感、细致的女孩,这种欣赏就显得更为重要。女孩是天生的公主,天性中的优越感注定着女孩需要获得更多的赞美与赏识,女孩更需要被认可、被尊重。女孩如同美丽的花朵,不仅需要雨露的浇灌,还需要阳光的照耀,可以说,来自他人的赞赏和鼓励,就是给予女孩最温暖、最美丽的阳光。而能够给予孩子最多阳光的就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父母的赏识和鼓励不仅能够让女儿健康茁壮地成长,也是激发她探索成功的原动力。战胜耳聋成为大学生的周婷婷、神奇的“哈佛女孩”刘亦婷,都是女孩们学习的榜样,而她们的成功就得益于父母的赞美和赏识。

即便是一个平庸的女孩,只要用欣赏的目光去赏识她、看待她,适当地赞美和鼓励她,那么孩子就能在这种温暖的阳光下变得鲜活起来,充满灵动的气息,成为格外有魅力的女孩子。

好女孩是夸出来的,在女孩的成长道路上,父母的欣赏与赞许对她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饱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她!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永远自豪”。这是赏识教育家周宏老师的肺腑之言。所以,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懂得欣赏自己的女儿,多赞美她,使女儿在明媚的阳光中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从内心赞赏孩子。在赏识教育盛行的今天,许多父母以为,只要对孩子说“你真棒!”就是赞赏孩子了。实际上,赞赏孩子并不这么简单。

年幼的孩子也许并不知道父母是否真心赞赏他们,只要父母经常说“你真棒”,经常向孩子竖大拇指,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值得父母骄傲。但是,对于大点儿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真正的赏识,从内心表现出来的赞赏。如果父母不是从内心来赞赏孩子,只是表面上通过“你真棒!”来夸奖孩子,孩子反而会觉得父母虚伪,对于亲子关系的改善并没有什么效果。“知心姐姐”卢勤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我有一个同事老打孩子,结果听了我的话,“太好了,你真棒!”回家她女儿正吃饭呢,就跟女儿说:“女儿,太好了!你真棒。”女儿说:“妈,你有病吧,我看你今天病得不轻,说胡话了。”

她下午就来找我了,说女儿不信。

我说这句话要发自内心地说才行。

如果父母没有发自内心,那么,所有的赞扬都是虚伪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假惺惺的,赞扬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

不管孩子是否优秀,做父母的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只有把孩子当做一个平凡的孩子,当你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时,你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你的孩子。(2)欣赏女儿的每一个小进步。女孩心思细腻,一点小小的幸福,就能激发她全身的喜悦细胞。因此,父母要做有心人,细心地发现女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小的进步,并及时地给予适当地赞美和鼓励,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都能让女儿感受到进步的喜悦,体会到幸福,并在父母这种积极地激励下,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内在能力。

辽宁省文科状元黄晓庆,就生活在一个充满鼓励和赞许的家庭中。从黄晓庆出生开始,无论是学说话、学走路,还是背诗、唱歌,只要有一点点进步,黄晓庆的父母都会给予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女儿每一次登台演出,他们都会拿起相机,将女儿可爱的样子记录下来。女儿的每一篇优秀作文和绘画作品,他们都会耐心地整理好,妥善地收藏起来。

在女儿每次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兴时,他们也会同女儿一样快乐,从不打击女儿的积极性,只是会适当地给予女儿一些提醒,告诉她还需要积极努力。

就这样,在父母一点一滴的关爱和照顾中,黄晓庆渐渐长大了,父母的赞扬和鼓励也在她的身上显示了成效。1999年,黄晓庆以辽宁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多少孩子梦想的学府——北京大学。

在父母一次次的鼓励与赞美声中,黄晓庆迈进了北大的校门,走向她生命中的又一段成功的道路。女孩的每一次成功,父母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赞美和鼓励,是带领女儿走向更高台阶的助力器,这种赞美所提供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每一位父母都要学会赞美自己的女儿,加强孩子对成就感的积聚和感知,让她一步步地走向人生的成功。(3)赞赏要针对孩子的努力。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

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叫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教授叫小女孩过来问好,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这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非常严肃,她对中国的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

教授却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孩子造成了误区。”“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教授耸耸肩,说:“所以,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后来,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有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什么资本和技能,而努力则基于孩子自身的认知。

当你需要表扬孩子的时候,最好针对孩子的具体表现进行表扬。

比如:“在今天的运动会上,我看到你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已经非常疲劳了,但是,你还是坚持到最后,并夺得了名次,你真棒!”“今天放学后,你不仅按时回到家中,而且帮助妈妈洗好了菜,你真是个乖孩子!”“在公交车上,你看到小偷正在偷一位阿姨的钱包时,能够不动声色地通知司机叔叔,让司机叔叔一起抓住小偷,这个方法真是聪明!”

这样,赞赏的效果针对于孩子的努力,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地保持自己的优点和优势,而且,孩子会认为你的赞赏是经过自己的仔细观察,表明你对她非常关注,情感上的距离也会缩短,这样的赞赏就是沟通的润滑剂。(4)赞美女儿的五大原则。女孩天性更注重倾听,更注重言语,而且年幼的孩子在心理、思想的发育还显得稚嫩,正确的赞美会让女儿受益无穷,不正确的赞美便有可能对孩子造成误导,失去正确的教育意义。赞美也是一种技巧,所以父母在赞美孩子时也要讲究方法,正确地赞美女儿,从而为女儿营造一个好的成长氛围。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意遵守以下几点赞美原则。

要当众赞美女儿。在赞美女儿时,如果有外人在,对女儿来说有更多的益处,因为自己的好成绩被更多的人知道,会让她变得更加自信。

及时赞美。对女儿的赞美要及时。不要让孩子在期待得到肯定时沉默不语,否则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就事论事地赞美。赞美女儿要从具体的事情出发,让她知道怎样做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才对她有好处,而不是夸耀女儿个人,否则孩子会渐渐变得自满起来,并沉溺于受赞扬的状态。

坚持原则。对女儿的赞美不应过于频繁,要掌握分寸。对于女儿没有做得很好的事情,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提醒,而不是一味地表扬和赞美,否则会使孩子容易变得骄傲。只有在孩子达到了既定的要求,才给予她赞美,从而给她增加自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