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2019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突破教材申论热点标准表述与考点预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17:46:03

点击下载

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2019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突破教材申论热点标准表述与考点预测

中公2019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突破教材申论热点标准表述与考点预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公2019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突破教材申论热点标准表述与考点预测作者:李永新排版:KingStar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7-01ISBN:9787209115681本书由北京千秋智业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观申论热点 知天下大势

◎时政热点是申论命题的线索,申论的给定材料都是围绕某个热点问题进行组织的。

◎对热点的充分把握有助于在考试中提高阅读效率,加深对材料的理解。

◎文章中引用热点事例可以做到充分联系实际,使文章显得饱满充实。收罗热门话题紧跟命题趋势《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突破教材·申论热点标准表述与考点预测》一书,在总论篇的统摄之下,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类归纳,共分国情省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六篇,收集了40个热点专项。这些专项涵盖了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既有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性政策——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及热点解读、2018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及热点解读,又有涵盖山东省重要领域新的、具体的专项以及五大领域专项,使考生既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党和国家、地方的大政方针,又能通过具体的专项来应对山东省申论考试可能出现的题材。构架科学体系全面透视热点

本书五大领域专项部分严格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为考生提供与热点相关的知识构架,通过背景链接、权威表述、命题预测和典型事例评析四部分内容展现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中,背景链接使考生在第一时间了解热点概况、政策方针;权威表述帮助考生掌握关于这一热点的问题、意义等,并提供标准的对策措施,让考生在深入理解热点的同时学习规范的对策标准表述;命题预测为考生点明复习方向,帮助考生把握复习重点;典型事例评析教考生运用已学知识,锻炼分析能力。考生精研此书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申论热点的本质,还可以有效提高理论素养和运用政策法规的水平,从而切实提高申论作答水平。剖析典型事例拓展思维空间

考生在学习热点的时候,不能死记硬背书里的内容,而是要在学习中训练申论思维,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热点事件背后发掘问题的本质。为了更好地拓展考生的思维,本书在五大领域每个专项的最后设置了典型事例评析栏目,开阔考生的思路,充实考生的知识,以此引导考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培养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公教育教材编研团队2018年7月总论篇国情省况本篇简介

本篇分为八个专项,对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2018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同时对山东省考可能出现的时事热点进行了整体预测。预测内容包括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山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山东“人才特区”建设、山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山东建设。专项一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及热点解读报告摘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一)发展成绩

过去五年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再次令世界瞩目,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1.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2.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

3.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4.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5.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6.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

7.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创新推进。

8.在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9.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10.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二)主要工作

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稳中向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紧紧依靠改革破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失衡难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①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②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3.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

4.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5.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6.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推动平衡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

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8.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9.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三)存在问题

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势疲弱,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业农村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在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工作存在不足,有些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实不力,一些干部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担当精神不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群众和企业对办事难、乱收费意见较多。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多发。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一)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二)宏观工作思路

做好今年工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和进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尊重经济规律,远近结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碰硬,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三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要分别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三)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热点解读一、发展壮大新动能【报告摘要】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建设智慧社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新兴产业统计。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加油助力。【热点解读】新动能,是指主要依靠供给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拉动、需求侧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2017年新动能显示出越来越强的拉动作用:一是民间投资显著增长,二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快速成长,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五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新的一年,新动能的培育和壮大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政策支持的重要领域。从政策取向看,有三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注重对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要实现自主创新、科技强国,基础研究是重要基础,需要从鼓励多元化投入、完善评价激励制度、培养人才队伍、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等方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二是重视新兴产业规划的重要作用。从国内外经验看,通过制定中长期规划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三是引导和树立理性消费理念。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和净出口并且还在上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突出,新动能的发展壮大与消费的拉动作用密切相关。要促进新动能行业的发展,需要注重引导节能、环保、健康等理念。

发展壮大新动能作为申论热点,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人工智能角度,多方面考查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及各民生领域的应用。二是从“互联网+”角度,联系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应用、网络强国建设进行综合考查。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报告摘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决不允许假冒伪劣滋生蔓延,决不允许执法者吃拿卡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机构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热点解读】“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这三者互为补充,紧密相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提基础,优化服务是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实行效果良好的基础上的高层次要求,是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务院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2017年10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营造有利于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范围,实施包容审慎监管。2018年开年的两场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将“放管服”改革作为重中之重。

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申论热点,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一是小角度切入,只考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一个方面。其中,优化服务还可以从“互联网+政务服务”角度考查。二是全面考查“放管服”的三个方面。2018年广州公务员申论(一)即从此角度出题,要求结合“放管服”造福民生的改革实践写一篇议论文。三、减轻企业税负、降低企业非税负担【报告摘要】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大幅扩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大幅提高企业新购入仪器设备税前扣除上限。实施企业境外所得综合抵免政策。扩大物流企业仓储用地税收优惠范围。继续实施企业重组土地增值税、契税等到期优惠政策。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调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继续阶段性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用。加大中介服务收费清理整顿力度。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不合理的坚决取消,过高的坚决降下来,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热点解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宏观调控和引导,也离不开为实体经济减税降费的各项政策。减税降费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助于化解去产能企业的债务风险,可以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减税降费将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步伐,促使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2017年,我国税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营业税告别历史舞台,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面覆盖,增值税成为我国第一大主体税种。2018年,增值税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便充分释放税制改革红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降费方面的空间还有很大。目前,不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都具备一定的减免和降低空间。结合社保体系改革调低“五险一金”标准,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降低过桥过路费用,减少审批权、收费权以及伴生的“设租权”等,降费相比减税更为复杂,但由此释放的正能量也更为巨大。

减税降费作为申论热点,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实体经济发展角度考查,体现减税降费对企业蓄势创新、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二是结合“放管服”改革,从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进行考查。四、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报告摘要】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和文化等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帮扶。加强扶贫资金整合和绩效管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改进考核监督方式。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热点解读】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贫困县居民收入的估算难度,因此,深入探讨贫困县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对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精准脱贫作为申论热点,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乡村振兴角度考查。精准脱贫是手段和过程,而乡村振兴才是最终的目的和落脚点。二是考查精准脱贫的具体措施,如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整村提升等。五、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报告摘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展柴油货车、船舶超标排放专项治理,继续淘汰老旧车。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分类处置,严禁“洋垃圾”入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加强地下水保护和修复,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严控填海造地。严格环境执法和问责。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热点解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框架内,生态环境无疑是一块明显的短板,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为了尽快补齐补好这块短板,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不能缓步的持久战,取胜的关键在于把老百姓怨言多的环境痛点,作为推进的发力点突破点,进一步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推进污染防治作为申论热点,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之后,生态环境部进行污染防治工作的角度来考查。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把环境保护部的全部职责和其他6个部门相关的职责整合到一起,组建新的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二是结合淘汰落后产能、煤改气等进行综合考查。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摘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坚持提质导向,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加快消化粮食库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和工商企业等从事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深化粮食收储、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

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完善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和垃圾收集处理。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热点解读】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实现小康,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所以振兴乡村对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足见对其的高度重视。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统计公报,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4.77%,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0%。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的过程。在国家行政管理和具体执行层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一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特色小镇建设,四是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工作。

乡村振兴作为申论热点,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结合农业创新、绿色优质农产品进行综合考查。二是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角度考查,重点体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市级试卷即要求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三是从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角度,联系“厕所革命”和培育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进行考查。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乡村振兴的科学论断包含五大内容: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其中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是抓手,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是目标,共同构成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那么申论试卷也可能从人才返乡、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文化振兴等角度命制。七、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报告摘要】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镇规划,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要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使人人都有公平发展机会,让居民生活得方便、舒心。【热点解读】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地扩张,由于规划不当、城市空间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许多城市患上了“大城市病”,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治理不足、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凸显。针对目前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中央层面的制度建设也一直在推进。

2018年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市群建设质量、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城镇化制度改革。文件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强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并做了“两手抓”的安排,即一手抓“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一手抓“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作为申论热点,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一是结合乡村振兴进行综合考查。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二是从治理“大城市病”的角度,结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综合考查。八、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报告摘要】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向艰苦地区、特殊岗位倾斜。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热点解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需要日趋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与此同时,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位,在国际上尚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既是政府的责任,政策部署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也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自身的努力,在公共政策搭建的平台下,努力实现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与以往单纯提高个税起征点不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增加专项扣除意味着个税的计税模式将发生变化,必须做好税收征管的准备,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手段,最终才能保证合理扣除的实现。

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申论热点,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社会公平角度考查,防止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削弱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获得感。二是从个人所得税改革角度切入,结合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进行综合考查。九、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报告摘要】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好新型智库。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热点解读】优秀的图书、影视剧作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等,这些都可以称为精神食粮。它们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既立足于破解现阶段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精髓,着眼于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不断加快,但整体来看,品质不高、文化创意含量不足、文化精品匮乏等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我国文化产业仍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754亿元,占全国的75.1%;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0794亿元、5325亿元和746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6.0%、7.9%和1.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此申论热点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角度,全面考查基层文化服务的问题、改革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2017年江苏公务员申论即要求围绕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二是结合文化自信、文化产业繁荣进行综合考查。坚定文化自信,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离不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十、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报告摘要】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政府要信守承诺,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凡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深入听取各方意见包括批评意见。人民政府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人民意愿,干得好不好要看实际效果、最终由人民来评判。【热点解读】依宪施政,本质上是在行政领域里实现宪法之治。法治有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区分,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内容统一、明确、普遍适用,程序完整科学,而依宪治国强调实质意义的法治,不仅要求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还要求行政机关依宪施政,切实有效保障公共利益、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秩序。

坚持依法行政首先是坚持依宪行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修宪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规范层面,均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回应了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和新召唤,具有崇高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这一热点单独作为申论主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极有可能作为其他主题的法律政策类背景材料,成为作答的核心依据。专项二2018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及申论热点预测报告摘要一、发展成绩(一)过去五年发展成绩

1.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

3.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4.民主法治建设有序推进。

5.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6.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7.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8.生态山东建设成效显著。(二)2017年发展成绩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实施。

3.改革开放事业开创新局。

4.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5.稳定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6.政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二、存在问题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引领能力不够强,结构性制约凸显;区域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还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领域有不少短板,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缺口还比较大;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专业素养、开放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时有发生。三、今后五年总体思路和工作任务(一)主要预期目标

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在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谋划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到2022年,在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基础上,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实现经济发展更加高质高效、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群众更加富裕、社会更加文明和谐。(二)主要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要围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看结构优化的形和此消彼长的势,始终在创新发展上保持定力。

二是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看全省一盘棋,始终在协调发展上保持定力。

三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看可持续发展,始终在绿色发展上保持定力。

四是处理好激活与规范的关系,看市场体制机制优势的再造,始终在开放发展上保持定力。

五是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看综合效益最佳,始终在共享发展上保持定力。(三)重点工作任务

坚持强优势补短板,全面发力全面求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坚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加快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优势等的创造性转化,培育新的增长点,串点成线、扩线成面,积极开拓强省建设新途径。

一是发挥实体经济大省优势,开拓制造强省新途径。

二是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开拓乡村振兴新途径。

三是发挥教育科技大省优势,开拓创新强省新途径。

四是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优势,开拓海洋强省新途径。

五是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丰厚优势,开拓文化强省新途径。

六是发挥战略平台综合优势,开拓区域协调发展新途径。

七是发挥区位战略节点优势,开拓开放强省新途径。

八是发挥品牌大省优势,开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途径。四、2018年工作目标和任务(一)主要预期目标

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目标。(二)重点工作任务热点解读一、新旧动能转换【报告摘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新旧动能转换中心任务是,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要全力抓好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推进落实,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热点解读】旧动能是指主要依靠需求侧政府投资和出口拉动、供给侧大规模要素粗放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新动能是指主要依靠供给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拉动、需求侧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或改革、转型、创新)“三大发动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探索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但山东省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多数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转型升级压力大,传统动能主体地位尚未根本改变。新经济规模偏小,新兴产业占比低,新业态、新模式处于起步或跟跑阶段,新动能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这些是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必须着力突破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动新技术异军突起、新产业培育壮大、新业态层出叠见、新模式蓬勃涌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引领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

作为申论命题热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在于发展新动能,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角度切入,考查高端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影响及在民生各领域的应用。二是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角度,联系数字经济、网络强国建设、“互联网+”等进行综合考查。二、高质量发展【报告摘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把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基本特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使发展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全面增强山东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热点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2018年以来,山东省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1—2月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起势良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品生产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市场消费不断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稳健开局。但全省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尚未解决,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下一步,山东省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聚焦聚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赢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脱贫攻坚、金融风险防控、社会稳定攻坚战,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针对这一热点,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一是联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角度思考如何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二是联系创新驱动战略,针对我国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思考如何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三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联系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领域的热点综合备考。四是联系绿色发展,思考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及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报告摘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把教育大省、人口大省优势转化为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优势。强化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共同体。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热点解读】创新驱动发展是对过去粗放型发展方式的超越,是集约型发展的升级版。与过去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粗放式发展,以及强调生产要素质量及利用率实现的集约型发展不同,创新驱动发展是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核心要素,通过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在全社会的推广和扩散,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催化管理创新,继而提高生产效率,并创造出新的增长要素,从而实现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2015年,山东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见,激发全社会创新;2018年,山东发文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以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关于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山东省将多举措营造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良好环境,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科技支撑、加快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基础、精准扶贫、促进县域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保障,以多部门联动组合拳,共同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创新驱动发展是申论热门话题,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考查角度:一是联系人工智能,从虚拟现实、传统产业智能化、日常生活智能化等方面考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二是联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提高“双创”科技含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考查如何构筑全要素创业平台,推动“双创”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三是结合开放型经济,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旅游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考查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的具体路径。四、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摘要】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开拓乡村振兴新途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聚焦产业兴旺,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千亿斤粮食产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热点解读】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振兴乡村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足见对其的高度重视。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山东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山东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蜚声全国的农村改革发展经验: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5.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7.6%的粮食、15.6%的蔬菜,农业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位。推动乡村振兴,让农民不再为经济收入犯愁,不再为日常生计奔波,山东必须勇当先锋,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乡村振兴涉及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实现乡村振兴可以有以下途径:一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培养职业农民、搭建农村创业平台等,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三是结合“思想强农”工程,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四是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联系“厕所革命”、“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申论命题很可能从这几个角度切入考查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路径和意义。五、开拓海洋强省新途径【报告摘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优势,开拓海洋强省新途径。强化陆海统筹,整合沿海港口资源,优化口岸布局,谋划推进青岛港、渤海湾港、烟台港、日照港四大集团建设,适时组建山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落实好《山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打造向海经济,做强海洋生命健康、海洋高端装备、海水利用、绿色海洋化工、海洋旅游等产业。支持日照、威海等市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海上粮仓”、海洋牧场和海洋经济特色园区建设。探索发展海水稻。实施“透明海洋”工程,强化“智慧海洋”深海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全国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加快培育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硅谷,支持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建设海洋科技产业聚集示范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试点,扎实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热点解读】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对于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拓展经济新空间、厚植发展新优势意义重大。要加快海洋强省建设,就需要推动海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山东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等若干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前列。长期以来,得天独厚的临海之利、沿海之便,是山东在激烈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战略保障。山东发展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也在海洋。然而,相较国内外一些发达海洋经济体,山东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质量上仍有不小差距;科研力量雄厚,许多科技成果却要在省外转化。再加上三次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实现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由大到强,任重道远。进入新的时代,要向大海要资源、寻财富、求发展,更要向海洋挖潜力、要质量、求效益。山东省上下需要围绕海洋强省战略,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务实编制规划,既因势利导,又因地制宜,为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精准把脉、精准施策,走好海陆统筹一盘棋,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开拓海洋强省新途径作为申论热点主题,主要从发展海洋经济的角度切入进行考查,其中涉及多方面内容:一是打造高端海洋产业,做强海洋高端智能装备、海洋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打造新增长点,推动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二是海洋旅游业发展,可以从发展休闲渔业、观光旅游、海岛度假等方面考查利用海洋资源的具体途径和价值。三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围填海管控、海洋污染修复、建立海洋生态红线等考查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路径。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报告摘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保障性扶贫措施,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突出抓好精神扶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加快推进黄河滩区60万群众脱贫与迁建,保质保量完成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推动20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在脱贫基础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完善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深入推进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提高扶贫协作实效,广泛汇集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监督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制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热点解读】精准脱贫即精准摆脱贫困,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我国全力推进精准扶贫,为的就是加快实现精准脱贫。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的工作布局,山东坚持“稳”字当头,严把质量标准,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确保全省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此,山东将聚焦“4个2”深度贫困地区,即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比较多的菏泽、临沂两个市,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200个重点扶持乡镇,20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将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

精准脱贫作为申论热点,可能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查:一是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只有包括贫困乡村在内的全国农村共同实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任务,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才能够圆满完成。二是创新扶贫模式,结合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绿色生态扶贫、异地搬迁等综合考查精准脱贫的具体措施。三是扶贫监管,针对扶贫领域的弄虚作假、腐败等问题,考查通过监督检查问责保障扶贫政策落实的意义和措施。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报告摘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做到立行立改、不贰过。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主动做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加快散煤污染治理,稳妥有序开展电代煤、气代煤行动,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频发态势。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健全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7%以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和修复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强化各类保护区规范建设和管护,深入开展“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热点解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三大战役之一。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对大气和水土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健全监管体制等内容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将环保改革的重要性推上了更高层次。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以来,山东狠抓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强力攻坚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等“老大难”,零容忍、出重拳、严追责。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山东各地正以高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用改革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踏实的作风抓好落实,让山东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申论热点,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大气、水和土壤三大领域,围绕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进行考查。二是从成立生态环境部整合各部门职责的角度,围绕解决职责交叉重复、监管者和所有者没有很好地区分开来的问题进行考查。三是围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考查。八、提高就业质量【报告摘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优化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创业载体发展联盟,加大就业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发挥好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离休费。适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科学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合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和技术工人待遇。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热点解读】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前提。就业的程度及质量,通常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变动趋势是政府部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时,强调要提高就业质量,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年,山东城镇新增就业128.28万人,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18年山东将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保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需要高度关注:在总量压力依然不减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并存;就业公平性有待增强,整体就业质量还不够高;有的区域、有的行业集中失业风险较大,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还不能很好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等。山东需要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政策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加快推动职业培训转型升级,消除身份、性别歧视,促进就业“量”“质”协同发展,就业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提高就业质量作为申论热点,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职业教育角度,联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改善学科专业结构、开展职业培训等进行考查。二是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围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法制化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就业创业体系建设等综合考查。九、提高文化惠民水平【报告摘要】提高文化惠民水平。深化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行动,启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第二个五年规划,组织开展“思想强农”工程。实施文化惠民提升工程,办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开展好第二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探索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加强规范引导,鼓励文艺院团创作和演出。创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方志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开工建设山东自然博物馆,支持建设一批民办博物馆,持续推进县级档案馆建设。完成省市县三级第二轮修志和一年一鉴任务。办好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和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热点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获得感”成为群众谈论生活变化的一个常见词汇。各级文化部门和公共文化单位紧紧围绕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将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奏响了文化惠民的新乐章。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办好惠民实事,山东为文化惠民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在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的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