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毒很毒的病毒营销: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新玩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22:33:17

点击下载

作者:陈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很毒很毒的病毒营销: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新玩法

很毒很毒的病毒营销: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新玩法试读:

自序1 营销十年

在品牌营销领域,我整整奋斗了十年!业务代表、销售主管、文案、策划助理、品牌经理、品牌总监、营销副总裁、总经理……家电企业、中药企业、营销策划公司、饮料企业、国外4A公司……留下了我十年来或深或浅、跌跌撞撞的脚印。

有幸与加多宝、E人E本、圣象地板、云南白药等营销界的传奇高手亲密合作,在经历了近百个创业型项目的营销规划和销售实践后,我总结发现:但凡能短时间、从无到有、成功打造出品牌的企业,在策略切入、卖点提炼和品牌塑造等营销核心技能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操盘手对人性的理解之深、对产品核心信息处理之精妙,不但令国内营销学术界难以望其项背,更令西方营销专家望尘莫及。

立足现实、头脑清晰、意志坚定、眼光老辣,这些出身草根的成功企业家是真正的营销大师。他们对文学、心理学、艺术设计、广告学、传播学、金融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核心概念与原理融会贯通,能随时为市场决策提供灵感,他们拥有20多年在中国市场厮杀猎食的经验,懂得怎样花最小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润;他们每天在琢磨卖点、打磨文案、提炼热点、分析销量,寻找需求的核心和品牌的机会。他们对低成本营销推广的掌握,真正做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种以企业家和成功品牌为代表的、脱胎于但又超越西方传统理论的,尤其是巧妙而娴熟地借助线上线下媒介实现口碑传播的,凡此种种,独立而成熟的知识体系和操作规范,我称之为“很毒很毒的病毒营销”。

后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无论哪个时代的营销,核心挑战都是“如何攻占消费者的大脑”。资讯单一的20世纪90年代,任何新产品,只要高空轰炸+地面渗透,电视报纸终端“海陆空”几个大招就能将市场开发个七七八八。但现在营销环境的变化说翻天覆地一点也不夸张,且不说目标客户极度分散、行业边界模糊、传播效果失控,仅消费者就已经狡猾顽固得令人头疼。他们吃掉鱼饵却轻松吐出鱼钩,他们相信亲友的口碑推荐却对企业请明星投巨资呕心沥血制作出来的广告视而不见,他们紧紧盯着价格标签却对我们曾经赖以成名的品牌形象等技法嗤之以鼻。相比20年前,甚至5年前,营销已经演变为空前复杂和空前被动的高难度挑战与真正的成功关键因素。

你死我活的市场搏杀,只有赢家与输家,没有所谓的专家。甚嚣尘上的定位理论、品牌形象理论、SNS工具、微博微信双微互动、大数据、数字营销等,在笔者看来,其实都还是只停留在“术”的层面。大道至简,在以结果论英雄的企业界,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思考才是解决市场难题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我认为应该是病毒营销。

没有规模就没有品牌,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没有病毒就没有营销。

病毒营销的本质是“攻心洗脑”,比基于客户需求的STP等传统理论更具侵略性和成功率;病毒营销的目标是“销售”,比4A广告公司的“忠诚度美誉度”更现实有用;病毒营销的本质是“借势”,比虚无缥缈的“点子创意”更能花小钱办大事;病毒营销的驱动力是“社会心理学”,比单纯的玩概念、秀文案、做画面等更深刻系统和具有穿透力;病毒营销的原则是“任何行业都是媒体,任何产品都是广告”,这才是成功大佬们的真正不传之秘!

阳光下没什么新鲜事物。丘吉尔说过:“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深处的需求和500年前并无二致。从企业层面而言,缺乏对传统营销精髓的尊重和掌握,任何新技术、新平台、新媒介都是舍本求末,都是流动的宴席和短命的狂欢;同样,抱残守缺,放弃对基于移动社交媒体的追进和研究,任何顶尖策略、优秀产品都显得力不从心,不过是易逝之烟花和注定之败局。

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女儿瞳瞳出生,我才有了坚持将这本书写完的勇气。多年来的策略训练使我坚信:凡是将简单问题搞复杂的,不是骗子就是傻子。这本书,不是咨询专家们的坐而论道,而是对创业者真知的忠实记录;不是旁观者的故弄玄虚,而是营销老兵的十年心血总结和倾囊相授;不是沽名钓誉,而是给宝贝女儿的新生礼物和向自己十年献身营销的无悔青春挥一挥手。

无论创业或营销,都是值得尊敬的勇敢者的抉择。十年来,在工作中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全力以赴认真对待,事业即为修行,在做事中拼命进化和成长,我认为这才是人生的真谛。末尾附上《美国企业家宣言》,它曾经使我悸动,希望也能给你力量。十年弹指一挥间,谨与诸君共勉。

我不要选择做一个普通人。

如果能够做到的话,我要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不寻求安逸。

我憎恨虚度光阴,这令我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我要梦想,我要创造。

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渴望奖励,拒绝施舍。

我宁愿幸福充实的辛苦也不愿萎靡虚空的平静。

我宁愿充满挑战的艰辛也不愿混乱堕落的庸俗。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换取恩惠。更不会拿我的梦想换取名利。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权威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向前骄傲而无所畏惧,我要纵情地思考与行动。

我要钟情于我所创造的价值。

我光荣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

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自序2 大病毒时代来临

2014年10月12日,笔者花了半小时,写了篇667字的小文章,随手扔到“今日头条”上,然后开车到北四环找皮总“浪荡”去了。一路上手机提示加粉的响声不断,打开后大吃一惊。

距离文章发表:

1小时后——该文章的阅读量14000,收藏量747;

2小时后——阅读量40000,收藏量1903;

4小时后——阅读量160000,收藏量5584;

13个小时后——阅读量576195,收藏量17746;

24个小时后——阅读量850924,收藏量25584;

26个小时后——阅读量1113737,收藏量31560。

也就是说,2天时间,没花一分钱,实现了111万次的自发传播!收

藏量超过了3万。这,才是这个时代的玩法!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一个人写作半小时实现111万次的自传播?无论最先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是谁,他肯定不会平白无故帮我分享和推广文章,平均每小时4.3万的浏览量靠水军也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111万次的浏览和3万次的收藏是因为文章确实有用。因为有用,所以收藏;收藏完,又转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共享。这就是阅读者的所有动作和逻辑。

当然,好文章多了,为什么你的文章能在短短两天时间实现爆炸式和病毒式推广?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将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平台上推送给合适的人”。

合适的内容无疑是核心因素。笔者有10年专业做营销的实战历练,且近年来专攻基于移动社交媒体的病毒营销。对病毒传播的策略、病毒诱饵的设置和病毒体系的搭建相当娴熟,而且具备核心的病毒内容创作能力。作者的基本功是前提,关键猎枪要瞄准。回头来看该文章的切入点,确实做到了稳准狠!该文章的标题是《能赚钱的暴利行业,究竟在哪里?》,667个字,简单的三段:行业的重要性、从营销角度遴选行业、从财务角度遴选行业等,行文清晰明了,论证确凿有力。

如何实现“合适的平台和合适的人”呢?依靠的就是“今日头条”这个移动社交媒体的力量。“今日头条”的特别之处是一方面为用户编写偏好图谱,便于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将编辑的因素降到最低。例如,当“今日头条”抓取到这篇较热的文章后,其个性化定制和推荐开始发挥作用,对偏好财经和创业的用户进行精准推荐,并针对圈子和群体进行协同推荐。所以,只要你的营销内容足够“有毒”,就能获得足够的关注、推荐和影响力。“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MaryMeeker)的2015年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全世界有52亿手机用户,占全球人口的73%,其中智能手机用户为21亿,中国用户数增长21%;过去8年来,人们每天平均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间从0.3小时增加到了2.8小时。你想想看,21亿部手机摆在一起,是何等恢宏壮美的场景?这意味着兼具私密性和紧密型特点的手机,已经成为未来10年最重要的传播渠道。在12~24岁引领潮流的年轻人中,87%的人手机从来没有离开过身边。手机不仅仅是人的思想和器官的延伸,甚至人已经变成了手机的外设和电源。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状态,甚至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微信,这个2011年才被开发出来的手机程序,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6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这意味着任何内容只要能在微信上流行,就可以实现不花一分钱让品牌一夜成名。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媒体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企业争取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推广工具。

柳传志认为:互联网+的作用大大地被低估了。在互联网+时代,营销领域的注意力毫无疑问是聚焦在智能移动端(也就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社交媒体之上了。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通过微信了解这个世界已经变成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传播成本趋近于零的社交平台上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产品,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营销的主流方式。在互联网上动作频频的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坦言:“互联网本质上还是一种工具,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但它又是大势所趋,就像空气一样弥漫整个社会,这时每个行业甚至每家公司都要互联网化。”

如何互联网化?如何移动互联网化?对于微观层面的企业而言就是:如何创造和捕捉商业机会?如何吸引目标客户关注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如何在注意力争夺中取得先发优势和竞争优势?如何基于手机上的移动社交媒体进行病毒营销,将日益成为品牌建设和管理的重中之重。如何创建“很毒”的内容,少花钱甚至不花钱而实现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品牌曝光,将成为营销成败的关键。这,才是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新玩法!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通过屏幕解锁应用程序(Locket)对15万个手机用户的检测统计,英国普通用户每天查看手机约110次。相当于高峰时刻每6秒钟看一次。而央视财经频道调查显示:超过4成的中国人将大量休闲时间给了手机和平板电脑。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以“人”为中心构建的新型的舆论环境,以“熟人关系”为基础的口碑系统,将成为影响整个品牌营销传播的关键渠道和方式。这种迅疾生长的舆论体系,彻底颠覆了既往150年的工业化营销模式,这种全新的营销理念和推广手法使传统企业迅速陷入被动、迷惘和艰难的境地。

首先,它以碎片化、多对多、集群分层、交叉影响的口碑形态、传播与生产合二为一的立体网状群组式传播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企业以往一对多强势洗脑的传播模式;其次,它以化整为零、去中心化、成本透明和放大效应,彻底颠覆了传统企业与消费者的地位关系,使消费者变得前所未有的主动和强势;再次,它以创建令人上瘾着迷的内容作为塑造品牌的关键手法和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企业围绕传播渠道、大砸费用等低端的品牌打造和竞争模式;最后,它以集成了虚拟性、体验性、参与性、价值观与互动娱乐性等“大产品”的概念和外延,彻底颠覆了以往只注重功能和使用价值的企业产品设计与运营策略。

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企业的中心任务是生产;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的中心任务是垄断与扩张;20世纪4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企业的中心任务是融资;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中心任务是营销。滔滔大势,顺之者昌。很多企业、老板和商业组织宁可否认事实,也不愿面对真相。这个真相就是:在互联网+的鏖战中,你如果玩不转病毒营销,当不了内容赢家,还守着工业时代陈腐的营销模式,就只有死路一条,绝对没有中间地带。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信息碎片化时代,缺乏体系化的知识结构,注定毫无价值。互联网可以告诉你“怎么把事情做对”,但想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只有专业且体系化的知识才能解答。本书将锁定“互联网+”和“病毒营销”的范畴,帮传统企业搞清楚三大核心难题:

第一,如何保证传统企业的营销内容能被移动社交媒体广泛地分享和传播?即驱动该内容实现病毒化传播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第二,如何针对各具特点的移动社交媒体,定制化地创建出嵌入品牌和产品信息的营销内容,使之成为杀伤力十足的“爆文”?

第三,如何使营销内容像病毒一样无限繁殖,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极大化的品牌价值和销量的双提升,成就一夜成名的“很毒很毒的病毒营销”?

传奇创业者谢家华曾经总结过:“人们只要能够在形体上协调一致,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更大的集体中,暂时地失去自我,就会感受到更大的幸福。”让你的品牌像病毒一样流行,是笔者这两年力攻的主题。产品、品牌、公司,能否成为潮流,并不依赖于启动它的人,而是取决于这个社会总体是否容易被潮流左右;并不依赖于使用者多高的社会地位,而是取决于其他人是不是容易被说服。《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Kelly)把新经济时代的营销称为:Forest-FireMarketing,也就是“森林火灾营销”。森林肯定会着火,但是哪棵树会着火你不知道,你的工作就是每天去擦火柴,肯定会发生火灾的。

本书将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移动社交媒体、深受广大企业重视的病毒营销和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结合本人10年来在品牌定位和病毒营销领域的实践历练,为诸位洞穿传统营销模式的弊端及移动社交媒体如何颠覆传统营销模式,并总结出病毒营销的策略其实根源于大众心理学,并以此逻辑建立起100个涵盖文章、图片、视频、互动四种形式的病毒营销案例库。

基于移动社交媒体的病毒营销的高速发展不到15年,而社交媒体在中国的兴起也就不到10年,病毒样本量相对较小,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笔者对病毒样本选择标准有四条:(1)引发全社会大规模的讨论和模仿,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2)在社交媒体中有巨大的分享量、评论量和粉丝数;(3)内容是高质量的;(4)获得权威媒体赞誉,如广告时代十大病毒营销等。

搜集方法将依据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采用手工遴选方式,通过视频

网站如优酷,社交类应用如微信、微博、BuzzFeed和Pinterest等,花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共整理出100份病毒样本,其中互动38份、视频34份、图片8份、文章20份。具体病毒名单请查阅附录。(BuzzFeed是一个美国的新闻聚合网站,2006年由乔纳.佩雷蒂(JonahPeretti)创建于美国纽约,致力于从数百个新闻博客那里获取订阅源,通过搜索、发送信息链接,为用户浏览当天网上的最热门事件提供方便,被称为是媒体行业的颠覆者。Pinterest由美国加州帕罗奥多的一个名为ColdBrewLabs的团队创办,2010年正式上线。采用的是瀑布流的形式展现图片内容,无须用户翻页,新的图片不断自动加载在页面底端,让用户不断地发现新的图片。Pinterest堪称图片版的Twitter,网民可以将感兴趣的图片在Pinterest保存,其他网友可以关注,也可以转发图片。)

结合以上所有研究结果,以内容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提炼出病毒营销的基本模式、框架和流程,笔者总结出新媒体时代病毒营销的“3层6大支柱”和“很毒很毒的病毒10型”。分别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从实践的角度给予传统企业的决策者和营销管理者以具体的策略选择与执行步骤,为传统企业在基于移动社交媒体实现内容病毒化的实践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农业文明持续了5000年,工业文明持续了400年,互联网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不到70年。互联网+时代,是创业最好的时代。在这个日益碎裂的地球和产业中,你可以将你所不擅长的链条全部外包出去,只留你这个商业模式中最要命的环节和你自己最擅长的环节。

思科CEO约翰?钱伯斯说:“10年后有40%的公司都会沦落到苟延残喘的境地。”这个貌似语出惊人的看法,其实已经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互联网催生了人类史上新的迁徙,在这场适者生存的残酷游戏中,有成功有失败,有获得有失去,无论如何,互联网+新时代的滚滚车轮已经驶来。在这场从传统向移动互联网化生存的集体迁徙中,快鱼吃慢鱼,智高吃智低,都是必然的命运。在这个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前所未有的时代,每一个声音都面对着世界,每一滴水都等同于大海。既然无法逃离,不如拥抱变革,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Part1 世道真变了:不懂病毒,死路一条

一切皆移动,时时皆社交

2015年8月底,我与好几位创业公司的老总聊天,大家都感觉到一个趋势,那就是“花大钱没用,做广告没用,真正有用的营销和推广反而不需要怎么花钱”。上海一位创业者在某省报投了38万元的广告,来电量才19个,其中一半还是拉广告的;另一位老板在某微信大号投了一条广告,早上9点发的,结果从上午11点一直到晚上7点,浏览量一动不动地保持在110,到了晚上8点,“奇迹”出现了,浏览量陡然涨到了8300,这很明显是刷出来的。前一个例子证明,传统营销已经穷途末路;后一个例子证明,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不懂病毒营销,只能被骗被宰,营销不给力,企业只有死路一条。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笔者认为:对于营销而言,互联网+其实分为三个段位。

第一个段位是:将移动互联网的营销工具融入传统行业,实现营销效率和效果的大幅提升。

第二个段位是:在传统企业内部,建立起“去中心化”的营销架构、“自下而上”的内容价值链和彻底的分布式管理,实现专属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模式。

第三个段位是:从营销逻辑跨越到生物逻辑。实现凯文?凯利所说的“自我复制、自我管理、有限的自我修复、适度进化和局部学习”,成为一个聚合文化、方向、协同和进化的生态系统。

说这话的时候,丢了商标、丢了红罐包装的加多宝,将“互联网+饮料”开展得如火如荼:与滴滴打车达成合作,拿出手机对着罐身扫一扫,优惠券就到手了;边喝边上京东购物,扫一扫罐身,代金券即领即用。

说这话的时候,曾经没事就玩拒载、让人无计可施的出租车行业,正在被“互联网+打车”的优步(Uber)和滴滴快的逼得连拒载的机会都没有了;北上广白领上下班打开手机叫专车,已经成为一种见惯不惯的标准动作。

说这话的时候,2015年第一季度,陌陌净营收达到2630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了383%,净利润为670万美元,2014年同期净亏损为120万美元,四年以来首次实现盈利。会员订阅、游戏收入和移动营销三大核心业务中,移动营销比2014年第四季度增幅超过60%;这又是一个“APP+营销”模式。

笔者经过10年在营销一线的实践,也与众多同行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把推广的费用砸在微信大号上,比上央视管用。“越对于营销而言,软越有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软文广告、植入广告、原生广告这些病毒力十足的形式和策略,对于达成销售的效果越来越突出,而硬广告猛洗脑的打扰式营销,已遭消费者唾弃甚至痛恨。

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是长期的、系统的、深入而迅猛的过程。企世道真变了:不懂病毒,死路一条业的天然使命只有两个:营销和创新。互联网+时代的传统行业营销上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仍然是如何吸引顾客。笔者认为:传统行业面临着四大趋势:第一,世界破碎了;第二,边界模糊了;第三,消费者造反了;第四,族群出现了。如果在营销策略上没有嵌入社交,在产品设计上无法实现互动,那么结局只有一个——“死翘翘”!“哪里有注意力,哪里就有金钱”,顾客现在大都在移动社交媒体上,这个媒体上的受众组建成了一个虚拟的社会,在这个分享、互动、流动的生态圈层中,“去中心化”是最庄严的逻辑。

在能洞穿未来的人面前,你没办法反击他!同样,当你知道未来时,未来就会改变。

01 世界破碎了

2006年,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L.Friedman)分析21世纪初期全球化的过程,认为“世界被抹平了”;不到10年,看看四周你会发现:其实世界不仅仅被抹平了,而且被撕碎了,而这双撕碎一切的大手,就是手机和移动社交媒体。

手机和平板设备代表的移动端如今已经在信息获取、沟通交流和休闲娱乐方面全面超越PC互联网,成为精准辐射个人的第一媒体。InMobi出品的《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调研结论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接触媒体的有效时间是5.8小时;而使用手机(不包含短信和电话)的时间是1.73小时,使用平板电脑0.7小时,两者共2.43小时,占总接触时间的41%。

显著的便携、易用和高隐私性,使手机很自然地成为每个人“须臾不可分离”的生活和工作伴侣,见缝插针的使用情境直接导致了注意力的碎片化。InMobi统计:100个人里面有53个人在社交活动时玩手机,有60个人在上下班时间玩手机,有92个人喜欢躺在床上玩手机,有57个人陪同家人时玩手机,有51个人在购物时玩手机,有17个人在卫生间玩手机,有64个人在看电视时玩手机,有40个人在开会或上课时玩手机,有93个人在等待的时候玩手机。

破碎的时间、破碎的媒体,创造和消费着破碎的内容:等地铁时,Coco在微博上用足了140个字痛骂前男友;晚上睡觉前Lily瞪着大眼珠子,在微信上刷着狐朋狗友的朋友圈;出差时Jack在陌陌上体验一把好奇害死猫的小兴奋;肌肉发达的Gary在豆瓣上约一群无聊的同城陌生人掰手腕……这是一个何其破碎的时代啊!

每个人都表达出自己破碎的需求和偏好,驱动着企业的破碎化运营。上个月笔者因为某企业的服务差而在微博上抱怨,不到20分钟,该公司的客服就在微博上询问和安抚;不出3天,该企业的客服经理就登门道歉和服务。科技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个性需求的极大解放,有人调侃:20岁的男人需要Burton滑雪板、Beats耳机;20岁的女孩需要一只MiuMiu的褶皱包和NathanJenden的墨镜;30岁的男人需要宝马5系、入门级的IWC手表;30岁的女人需要西门子嵌入式烤箱,每年一次的玻尿酸注射……

当你去KTV时会发现:唱《同桌的你》和《吻别》的大部分是“70后”,唱《单身情歌》和《十年》的基本是“80后”,而嘶吼着《背叛》《王妃》和《我的滑板鞋》的大多数是“90后”。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专业营销领域,以年龄为标准的人群细分其实已经缩小到3年为一个群体了。

破碎的群体注意力、破碎的媒体、破碎的内容、破碎的偏好……怪不得传统企业会抓狂。这还是小破碎,大破碎的其实是这个时代。20年前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对未来世界作出展望,认为未来的世界是起伏的、复杂难以预测的。他们用VUCA四个字母来描述,即动荡(Volatility)、无常(Uncertainty)、复杂(Complexity)和模糊(Ambiguity)。从蒸汽时代,进入互联互通时代,整个世界产生的数据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宇宙的规模量级,经济越来越由实转虚,工业时代的线性增长日渐转变为互联网+时代不可思议的指数级增长。

如今的世界被一分为二,新旧两个世界截然不同、混杂在一起。

一个是实实在在的旧世界,充斥着能解决问题的实物产品,如帮助我们移动的汽车飞机、帮助我们运算复杂程序的电脑、帮助我们传递信息的手机电话;社会精英的代表是西装革履的华尔街人和笑容满面的销售。另一个世界则是完全虚拟,为满足自我展示和社交需求而诞生,如陌陌、人人网、QQ空间、Instagram、Line、Facebook、Twitter等;这时社会的主角开始变为头发蓬乱如鸡窝的程序员、年轻富有的互联网创业者、目光深邃的未来学家等。新旧世界交织重叠,此消彼长。

大小都破碎了,怎么办?《德国工业4.0实施建议》指出,在当今全球的网络化和智能化进程中,在互联网+时代催生出的粉丝经济、社区组织、O2O经济的时代,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绝不仅仅是广告渠道和销售渠道,更是企业与用户交换的平台。以此平台重新聚合碎片化的群体注意力、碎片化的媒体、碎片化的内容和碎片化的偏好,在交互中完成产品设计、品牌推广和粉丝聚集,实现B2C到C2B模式的转变。

以交互的方式将线上的破碎拼接起来,但线下呢?中国企业苦心经营20多年的终端门店、传统渠道呢?那些餐食生产企业多年的KA(KeyAccount,重要客户)、商超、特殊渠道怎么办?“解药”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人人趋之若鹜的O2O,还有一种新型的渠道模式风头正劲——点对点交通。

LBS及相关技术催生催熟了点对点交通方式,笔者认为:未来标准产品(如电器)的门店都将会被绕开、被革命、被砍掉。外行以为优步厉害在于模式,其实真正厉害的是它的算法。划区而治,随机调配,以个人对个人、点对点的方式实现价值的传送,从而赢在最后一公里。此时,以外卖平台、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和ERP是零售渠道真正的大救星。传统的玩法是以门店撬动规模,以流程保障品质,这种工业化思维模式必将被以口碑和利益激活需求,以算法和激励保障品质的新型的点对点的渠道玩法取代。(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是指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信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市场碎了、需求碎了、生产碎了、组织也得碎,这就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精髓。小米去KPI化的“0考核方式”、韩都衣舍的“阿米巴组织”、海尔的“自组织”,未来企业和组织将会碎裂成为更细小的部分,没有一个人能比所有的人聪明,集体的力量会有更强大的适应性,组织会更智能更可靠,同时去中心化的系统很难被摧毁。(阿米巴,原指单细胞动物的一类,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使用这一词,称作“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由稻盛和夫提出。“阿米巴经营”基于牢固的经营哲学和精细的部门独立核算管理,将企业划分为“小集体”,像自由自在地重复进行细胞分裂的“阿米巴”——以各个“阿米巴”为核心,自行制订计划,独立核算,持续自主成长,让每一位员工成为主角,“全员参与经营”,打造激情四射的集体,依靠全体智慧和努力完成企业经营目标。)

02 边界模糊了

微信是什么?是QQ+Skype+录音笔+数码相机+论坛+游戏机。

IPhone是什么?是电话机+MP3播放器+数码相机+录音笔+游戏机+记事本。

你很难将微信归类,微信打破了社交软件、录音笔、数码相机、论坛和游戏机的边界;同样,你很难将iPhone究竟是什么描述清楚,它打破了电话机、MP3播放器、数码相机、录音笔、游戏机和记事本的边界。

公司的边界也模糊了,从传统的科层制、官僚制,进化为现在的自组织、阿米巴模式。互联网+时代的本质就是专注核心价值环节。非核心的如物流、生产、原料种植、财务会计、人力资源都应该外包出去。所有人都应该专注于营销和创新。那么此时外包商与公司本身的界限也模糊了。笔者很欣赏的一位中医,一家4口人,每年通过淘宝销售自制的中医药产品,销售额上千万元,其利润诸位可想而知了。企业与企业的边界模糊了,大企业与小企业的边界模糊了,甚至个人与企业的边界也模糊了。在未来,一个人就是一个企业,这种现象一定会成为常态。

如今甚嚣尘上的O2O打穿了线上与线下的边界,是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在实体店铺设免费Wi-Fi,将消费者接入网络,根据其以往沉淀下来的信息、行为和关系三重数据进行消费画像,精准推送产品和服务。对外提升消费者体验,为其创造价值;对内改善企业内部经营效率,对企业自身产生价值。这种购物到底属于电商还是传统零售商?

当然,O2O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线上线下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线下渠道兴衰,直接盯着家电和快销品足矣。苏宁2011年盈利64.41亿元,2014年只有14.58亿元,上半年关了113家店,利润率0.55%。线上京东GMV同比增长82%(天猫55%,阿里34%,2015年网上零售同比增长39%),这种现象被称为:“到店不如到家。”究其本质,还是因为互联网使专业化愈加强大,每个人的时间越发值钱了。

2010年8月在美国洛杉矶成立的优步,2015年被估值500亿美元,是全球融资和估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它将智能手机、APP和出租车三者合一。手机是APP的硬件载体,APP是业务流量的入口和交易的平台,出租车是价值和服务的完成者。它远远不是一家所谓的“汽车呼叫服务公司”,它2014年在圣莫妮卡提供网上订单食品服务和直升机呼叫服务,在曼哈顿提供快递服务。在华盛顿提供存储服务,还提供车库、租游艇和拼车服务。也就是说你根本无法精确定义优步的属性和边界。

正如携程网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所说:“在互联网领域内,产品指的是用户交互和交易流程的设计。”相对于传统制造领域的产品,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无疑外延更加宽广,品类界限更加跨越和模糊。

边界的日益融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竞争的加剧,尤其是站稳脚跟的大企业,分分钟就会被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完全不搭边的对手给灭了。如滴滴快的所代表的共享经济,不仅直接让掌握着人脉、资源和资金的出租车公司的大佬们坐卧不安,更直接令汽车生产企业愁眉不展。2015年汽车厂商们,即使强势如宝马、奥迪等品牌,也都开始勒紧裤腰带,准备过冬了!滴滴快的威胁到出租车公司的既有利益,大家用脚后跟都能想到,但北上广的白领们从此不愿意开车,也不愿意换车,最终导致汽车企业,尤其是高端品牌如BBA(宝马、奔驰、奥迪)等企业的销售增长大为受挫,估计谁都没想到。

以全新的玩法和视角,为消费者提供崭新的价值和体验,从根本上动摇原有企业的客户基础,实现颠覆性的赢利模式和绵延不绝的生态体系。这就是产业边界模糊的直接结果。如乐视TV把硬件以成本价或贴近成本价出货,从内容和广告业务获取收益。相比乐视“硬件白送、服务盈利”的模式,小米电视的发展路径则更加讨巧。

边界模糊酝酿了跨界的可能和必要。小米电视采用的“零库存广覆盖”的开放平台模式,其实是凭借庞大的流量低成本整合产业链的范例。首先,小米建立覆盖全部视频网站的开放性平台,包括了优酷土豆、爱奇艺、PPTV等多家视频网站的录控平台,然后小米将流量导入各视频网站,由网站精细运营,双方共同来分成。这样,小米既避免了高价购买版权,实现了内容“零库存”,又实现了“广覆盖”——片源多过任何一家视频网站。将产业和企业的边界融合,突出优势快速起量。小米的策略可谓极其高明。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传统企业在跨界和边界融合上的实践,更多反映在多元化(或多角化)战略上。如李嘉诚4201亿港元的长江实业地产,与专注电讯业、零售业的和记黄埔之间一唱一和、首尾相济,多样化的业务布局帮助“李超人”达到平滑风险和最大化收益的目的。当然,多元化、专业化之争最终的结论是“专业化经营、多元化投资”,这一人人能接受的出路,受限于对互联网的认识深度和娴熟程度,对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挑战的成分其实更大于机遇。

传统企业还有一种貌似生态化,但其实是垂直整合的战略。如中粮的“从田间到餐桌”、圣象地板的“产业链战略”,都是纵向一体化,最大程度地压缩成本、榨取利润。单纯地做加法,占用大量资源,但每个环节都很难做到最优,一旦需求端或资金链发生问题,企业灭亡也就在旦夕之间,如上马数十条生产线的五谷道场,越建越高的巨人大厦,都是值得大家警诫的教训。

真正借助产业融合的大势、打造出新型生态的先锋,当属谷歌。谷歌洞穿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PC、汽车、可穿戴设备等产业,与品牌商和生产商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强化了Android平台在共生系统中的影响力。苹果、Facebook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以下简称“BAT”)三巨头等,当然还有小米,都是做生态的典范。

雷军认为小米生态包括:小米手机、小米电视、智能家居三大硬件业务;MIUI操作系统、云服务、大数据、游戏中心、小米金融五大互联网应用;互联网内容生态、智能硬件生态两大生态系统建设。

互联网+时代成王成寇的分界点就是:一个系统或者平台能否短时间迅速聚拢用户。越多的用户带来越高的客户平台转移成本,迅速拉升准入门槛和行业壁垒;同时确立游戏规则、完成市场整合;将流量和黏性,一步到位全部搞定;“做生态”的效应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指数级暴增。传统企业的客户数量翻一番,销量同比翻一番,但是用做生态的方式运营企业,则是N倍的暴增。腾讯现在也是只做两件事:链接和内容。大量投资生态周边伙伴,通过微信、QQ平台,链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硬件。

凯文?凯利认为:(企业的组织架构)尽量做到层级扁平,有利于系统自下而上地做工作。平台的本质是,培养自下而上的生态系统。如企业开设BBS,鼓励老客户服务新客户,并不是为了省客服费用,而是老客户受过很好的产品使用训练,组建的系统更有效,更具有黏性。苹果公司,它是硬件开发商、游戏开发商、应用开发商等崭新产品、业务和企业孵化与诞生的温床。

正如春水堂创始人所说:“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变化是让整个世界从宏观进入微观。所有过去成功的排列组合都已经被打散,被新的组合方式取代,使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造成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

在边界模糊、产业融合的时代,一定要有“自立者立人、自达者达人”的远见和胸怀,才能构建出一个自我生长和繁衍的生态环境,支撑各类衍生公司的存在和壮大,在打通平台、信息、流量、产品、金融之间的要素的基础上,形成动态平衡、互补制约、相融共生的群落,最终真真正正地黏住“消费者”。

03消费者造反了

以前的消费者就像不到1岁的婴儿,只会被动地接受,如果不满意只能哭闹;现在的消费者,已经长大成为一个处于16岁叛逆期的“小坏蛋”,不但极有主见,时不时还会蹦起来抢夺企业家手中的指挥棒,要求为自己量身定制产品;更可怕的是如果他不满意,在互联网中一声咒骂,就有可能万人响应,企业老板和经理人多年苦心孤诣、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品牌,就有可能像流沙一样瞬间坍塌。

据各家财报披露,2015年第三季度,Facebook月活跃用户15.5亿,QQ月活跃用户8.6亿,微信月活跃用户6.5亿,Twitter月活跃用户

3.2亿。互联网使消费者极大提升了沟通与集结的效率,在好几个亿的群体面前,任何强势品牌都只能战战兢兢,低头顺从,绞尽脑汁地研发最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AppleMusic”业务,为中国音乐爱好者提供10元的月租服务,也就是说,从此之后你想听什么音乐,就听什么音乐,从贝多芬到披头士,从《小苹果》到交响乐,每月你只需要缴付给苹果10元就行;不需要再购买CD、不需要再承受非法下载的道德压力。与此同时,唱片公司也获得了稳定的可预期的收入,解决了CD销量连年下跌的困境;独立音乐家和作曲家们获得了分成收益;当然,在获得大量的订阅客户的过程中,苹果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越来越庞大的提成收益。此为典型的围绕强势消费者的需求,重新梳理产业链关系,以互联网+音乐的方式,重新分配利益的完美策略。

小米也是,在其他竞争对手给出“便宜的不好、好的太贵”的产品令消费者纠结抓狂时,小米提供了你根本没法拒绝的答案:“好货也可以很便宜。”果断占据了2000元左右的市场空白,提供了“硬件+软件+服务”的铁人三项。于是,消费者“造反”了,兴高采烈地抛弃了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手机,“背叛”了三星和LG,于是2014年小米在中国卖掉了6000多万部手机,成为互联网+时代当之无愧的传奇。

兼具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双重身份的梁建章总结过,在工业时代,传统企业可以通过机器、地段、资源的控制来保持比较长时间的竞争优势;而在互联网时代,物理资本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更糟糕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客户毫无忠诚度。互联网+帮助消费者突破了地域和场景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在线,随时随地社交。这直接导致了企业的马太效应,注定了强者越强、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弱者越弱。

在瑞星和江民时代,我们为一个序列号就得花上200大洋,于是各种破解补丁是大家的最爱,再往后,周鸿祎携“免费”的360安全卫士而来,所谓的“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于是大家又毫无疑问地“造反”了,拥戴着周鸿祎登上纳斯达克的宝座,而此时,谁还记得瑞星和江民呢?它们早已被自私善变的消费者冷酷无情地撕碎扔进历史的尘埃里了。

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企业要如何才能获得日益挑剔、动不动就要造反的消费者的注意力和信任感?其实就是流量和黏性,这两项无疑是两道极难闯过去的鬼门关。有高手总结过:“一位商人的商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能为自己的生意导入多少流量;而一位老板的赚钱能力,取决于他能多狠地黏住客户”。一语道破天机,将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企业的要义全兜了底。

在昂首阔步的互联网+大道上,现存的所有商业组织其实都是传统企业:“90后”创业者卖避孕套、卖飞机杯,与整天琢磨着SEO(搜索引擎优化)的程序员也没啥区别,都是为了流量。“反常即为妖”,所有哗众取宠都是为了导流量;有流量才有明天,才谈得上产品体验、交互设计、参与感塑造等黏性问题。

以感性的消费预期吸引客户,解决尝试率问题;再以卓越的产品体验黏住客户,解决重复购买率问题。这就是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所有真相。套用互联网的术语就是:通过包装形象和炒作,获得流量与转化;通过产品体验和服务,获得日活量。一句话:“品牌就是终极的包装,包装就是最直接的品牌。”这里面的包装不仅仅是平面设计,还包括了概念炒作、事件营销和公益慈善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做媒体的人更容易在互联网+时代出位:陌陌的创始人唐岩,炒作“褚橙”出名的本来生活的喻华峰,“一生只送一人”且绑定身份证号码的Roseonly,一支笔换来赫赫盛名的书生吴晓波,当然还有20世纪90年代凭借9个字赚了200多万元的新华社记者出身的第一批营销策划人。

如今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线性的、板块的、结构性的竞争,而是指数级别的、超维度的、全方位的竞争。当年诺基亚为了保住市场老大的地位,要求自己永远要比行业第二名高出一倍的市场份额。结果呢?从来没想到的苹果杀了进来。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者造反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尤其是新企业和新业务绝对是天赐的崛起良机。以前你上不了央视、请不起明星,现在只要产品足够优秀,就有可能产生口耳相传的病毒效应,获得海量的注意力和尝试率。如红遍全世界的老干妈、台风式增长的小米手机。

另一种迅速搞定消费者的方法,就是滴滴快的式的“用钱砸”。三年时间渗透率达到70%,在全国360个城市拥有135万个活跃司机和100万辆出租车。这种不催眠不洗脑、你消费我埋单的土豪精神,十分精明地将广告费变成了用户数,用高效无阻的顺畅体验实现了重复购买和商业循环。这可是淘宝耕耘零售行业、团购开垦餐饮行业,10年辛苦也达不到的效果。

互联网+时代存在什么特点呢?在我看来,互联网企业“随变”、传统企业“衰变”。

互联网企业“随变”。互联网行业对消费者需求的敏感和随意组合生产要素的轻资产模式,使它想变身成什么,就变身成什么。如小米切入手机、路由器、净化器、移动电源;乐视切入电视、影视拍摄、智能汽车。互联网+时代本质上就是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成为最强有力的生产要素。有了这个有力的工具,互联网公司可谓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传统企业在“衰变”。互联网的平台策略、资本优势和超线性的爆发式增长,使传统企业家们以前得心应手的产品理念、渠道策略、促销政策、传播方法,似乎一夜之间全“落伍”。销量一天天跌落,竞争对手的行业宽度越来越大,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科技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颠覆,让传统企业日益衰落,寝食难安。

未来10年企业的进化,最直接的驱动力依然是“动不动要造反的消费者”,正是他们古灵精怪充满个性化的需求,倒逼着各类企业审时度势和自我成长。

04族群出现了

移动互联时代,怎么创业?创业中应该注意什么?创业的环境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汤姆?海斯和迈克尔?马隆所写的《湿营销》提到一个大趋势:族群出现。

中国有句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讲的就是人类天然具有成群结队迎接挑战的天性。这一点贯穿了人类的整个生存发展史。海斯和马隆认为: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群体的构成方式,世界变得越来越缤纷多彩,复杂多变,破裂成无数个小群体;另一方面又在逐渐汇聚成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而混乱的整体。

人群被撕碎了,对企业而言,市场自然史无前例地破碎成无数个利基空间。消费者随机而无序地以新式群体面目出现,他们在每一分每一秒钟自由组合,新的族群诞生,旧的族群消亡。传统市场营销中的STP法则越发失效,随波逐流、见缝插针式的市场行为成为最有效的方式。寻找潜在市场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正如马隆所说:“往往还没来得及分析,利基市场就已经消失不见。”

无论是蒸汽机引导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是电气化驱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来没有像互联网+时代这样,面临如此挑剔难缠的消费群体。互联网+时代的族群的显著特征就是熟人社交。移动社交网络是以熟人为核心重新构建的,因此族群和朋友圈成为影响整个社交网络的关键。这种全新的营销推广方式彻底颠覆了既往的工业化营销体系。这是典型的“Web2.0”。

Facebook品牌设计总负责人、前谷歌高级UX研究科学家保罗?亚当斯(PaulAdams)认为:网络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将文档链接在一起,使用网站时,我们并不能与其他人互动。第二阶段是一些网站开始设置评论栏,人们开始拥有与其他人互动的机会,也就是在原有的页面上植入社交行为,增添社交网络链接。这两个阶段都属于Web1.0时代。第三阶段即社交成为网站的重要特征,网站围绕人来搭建,这才是所谓的“Web2.0”,其实质是对人类群体生活的模拟和对撕裂混乱、缤纷多彩的族群现实的追赶。

整个互联网正从文档与文档的链接、初级的互动,到彻底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个人的信息和他的联系人圈子会彻底跟随:与朋友一起购物、旅行、点评分析某个产品和某个明星,在重大事件如升学、就业、择偶等方面受到朋友的影响。所以我们变成了一个个分裂的、大大小小的族群。正如保罗?亚当斯所说:一切以人为核心的企业将蒸蒸日上,业绩表现甚至会超过行业老大。蓬勃发展的企业一定是深谙人际关系之道的企业。

人是社会化动物,本能地渴望与其他人建立联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移动社交媒体的人类行为将与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趋于一致。用数据来证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14年中国13.62亿人中手机注册人数已经达到12.4亿人,渗透率达到91%;中国拥有7亿的智能手机注册用户,每天手机上网超过4小时以上的达36.4%,在线应用中的第一名就是“即时通讯”。以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化网络媒体,开始成为企业用来塑造品牌和传播信息的绝佳平台。2014年微信公众号就已达到580万个,且每日新增1.5万个;微信广告自助投放平台已拥有1万家广告主。

族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数字化,面对面不聊天,却通过微信互动的“奇怪”现象成为常态。族群的缥缈不定让企业头疼不已,往日无比忠诚的顾客越来越见利忘义,狡猾无比,并且能第一时间识别出营销动作,而且积极地抵制各种营销行为。一个人就是一个最优秀的品牌代言人。因为他的传播半径就是自己的族群——朋友圈,亲朋好友是他最信赖也是最信任他的群体,被他影响到的亲友又去影响亲友的朋友圈。假设一个人通常有200个人左右的朋友圈,那么这样依次影响下去,就是200的指数级爆炸式传播。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撕碎了世界版图、模糊了产业边界、煽动了消费者造反、促成了族群的出现。但,幸好,我们有病毒营销。曾经的口碑营销,在沉寂15年之后重返江湖,营销变得越发迷人,营销对价值的创作变得越发单纯有力。

Part2 被颠覆的时代:老模式命不久矣

一夜之间被革命,黄金变黄沙

世界破碎、边界模糊、消费者造反、族群出现,这四大趋势的出现使企业的未来波诡云谲,充满悬而未决的风险与机遇。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生长方式有且只有两种:一种是技术本身创造市场和消费者,如特斯拉、云计算、大数据;另一种是通过技术来改进产品和拓展业务,如滴滴快的和美团网。族群的出现其实更适合第二种公司,毕竟能成为乔布斯和马斯克(ElonMusk,埃隆?马斯克,特斯拉CEO)的人凤毛麟角。

互联网+实业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的是价值创造的效率和效果,而且互联网天然而独特的传播模式,正一刀刀切掉了“非价值创造”环节的蛋糕。互联网帮助普通的个体跨越了几百年铸就的专业屏障、权威背书和成长路径,获得充分平等的价值释放。互联网就像一根针,刺进不同的行业,就会带来抽搐、战栗和彻底地改头换面。而这,正是互联网+时代的所有真相。

我们来举例子,你想打车,目的是实现移动,所有找出租车的环节要被互联网革命掉,于是滴滴快的出现了;你想吃饭,目的是食物,餐饮环境和送餐环节要被互联网革命掉,于是美团、饿了么出现了;你想旅行住宿,目的就是睡一觉,于是Airbnb出现了;你想打广告,目的是宣传产品,电视台等从中分利的环节被互联网革命掉了,于是自媒体营销出现了。

一夜之间被革命的怎么办呢?出租车司机围攻滴滴快的,笔者去苏州出差,出租车师傅抱怨:以前价值70万元的个体出租运营牌照,自从滴滴快的出现后,现在连30万元都卖不出去。还有其他的例子:以前装修豪华的餐厅,接二连三地倒闭;以前鼻孔朝天的报纸、电视台,现在只能挖空心思,启动所谓的“报网互动”策略,不得不转型新媒体。

正如微软(中国)公共事业部战略合作总监刘润先生总结道:“过去的线下经济时代,广告和渠道,把一些二流的产品卖得比另外一些二流产品更好。互联网没有办法把二流的产品变成一流,但互联网在大大缩短了广告、渠道等传递价值的环节之后,让一些真正一流的产品可以用最短的距离接触到消费者,让真正一流的产品可以拥有最多的用户,享受更大的价值。”

一夜之间被革命,黄金变黄沙。我们正处在一切商业思维被颠覆的大时代。互联网+彻底颠覆了既往“大生产、大传播”的工业化营销模式。首先,它以碎片化、多对多、集群分层、交叉影响的口碑形态、传播与生产合二为一的立体网状群组式传播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企业以往一对多强势洗脑的传播模式;其次,它以化整为零、去中心化、成本透明和放大效应,彻底颠覆了传统企业与消费者的地位关系,使消费者变得前所未有地主动和强势;再次,它以创建令人上瘾着迷的内容作为塑造品牌的关键手法和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企业围绕传播渠道、大砸费用等低端的品牌打造和竞争模式;最后,它以集成了虚拟性、体验性、参与性、价值观和互动娱乐性等“大产品”的概念和外延,彻底颠覆了以往只注重功能和使用价值的企业产品设计与运营策略。

移动互联已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媒体+社交”兼备的移动社交网络,凭借牢牢黏住用户的“工具性”和“娱乐性”的双重价值,为企业品牌塑造和渠道传播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移动社交网络是以人为核心重新构建,族群和朋友圈成为影响整个社交网络的关键。这种转变颠覆了既往150年的工业化营销模式,使传统企业迅速陷入被动、迷惘和艰难的境地。

第一,它彻底颠覆了企业的营销信息的传播模式。信息传播不再是自上而下、一对多、单向线性传播,而是多对多交叉影响、传播与生产合二为一的立体网状传播。

第二,它彻底颠覆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地位关系。化整为零地去中心化、成本价格的透明化和蜂群效应,使惯于被动接受信息的消费者,变得前所未有地主动和强势。

第三,它彻底颠覆了企业的竞争态势与竞争方式。移动社交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品牌,企业将面临全方位、多层次的惨烈竞争。目标受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迫使企业必须全面改变竞争的方式。

第四,它彻底颠覆了企业产品设计与运营策略。以前的产品是实用价值和阶层身份的总和,现在的产品是广义的概念,它集成了功能、体验、参与、价值观、娱乐互动等多重角色和要求。以往大生产、大传播、大流通模式宣告终结,企业产品运营变得异乎寻常的复杂和艰难。

如何保证企业、产品和品牌内容能被社交网络广泛分享和传播?即品牌内容如何实现病毒化?这是对营销者、广告人、企业家真正的挑战。如何让你的产品像病毒一样流行?答案就是——病毒营销。

笔者用三个词:“拉式策略”“价值提供”“互动参与”,来总结病毒营销。

拉式策略。是区别于既往打断式和干扰式营销,吸引受众的兴趣,提供信息、娱乐和互动的同时,将企业和品牌传播出去。

价值提供。是对营销者、广告人更高的要求。你的认知速度和质量,必须超过受众、超过同行、超过现状。

互动参与。是内容营销的核心,推广活动化和产品参与化,现在已经成为趋势和标配。

最常用的传播病毒的渠道是传播基础、激励基础、趋势基础、秘密基础,然而病毒营销的创意属性,能够实现信息传染无穷无尽的潜在形式和通道。

创建成功的营销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创建病毒信息。这种病毒信息必须是个人(受众)所喜欢的。具有短时间内被传播的高可能性。病毒营销被当作贬义来使用,被称为隐秘营销,将产品广告推送给客户,而且要让他们不知道自己被营销了。

2015年除夕全天,微信红包收发总数为10.1亿个,是2014年的200倍;QQ红包收发量为6.37亿个。仅仅两天时间,微信绑定了2亿张个人银行卡,干了支付宝8年的事情,如果30%的人发100元红包的话,就能形成60亿元的资金流动。如果延期一天支付,以月息2%的民间借贷计算,每天的保守收益就是420万元,若30%的用户没有选择提取现金,腾讯就能得到18亿元的无息现金沉淀。微信红包就是充分地利用了好玩、有趣、讨红包的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让大家可以在微信里互相祝福,感受新年的乐趣。

05营销信息和传播模式被颠覆

优步上海总经理王晓峰认为:“这十几年中国互联网很大的变化是社交媒体的出现。在没有所谓的社交媒体之前,人们获得信息,无论是新闻、活动还是广告的信息,更多的是单向的。但是今天,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意见,你会发现,社会上整个成功的模式,从正三角(厂商、媒体、用户)变成倒三角(用户发布声音、影响大号内容跟进、普罗大众)。所以,设计活动的时候,你不是要去讨好媒体记者,而是讨好一万人在社交媒体上去发声。这成千上万的用户会影响谁呢?会影响微信的公众号,他们会非常快地跟进,如果发现有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