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育儿早教大百科全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1 02:13:40

点击下载

作者:周忠蜀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同步育儿早教大百科全书

同步育儿早教大百科全书试读:

前言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了40周甜蜜与苦涩交织的旅程,新的生命在准爸爸准妈妈的期盼下降生了。高兴的同时,要如何尽快适应为人父母的新角色,这对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如果说怀孕生产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那么,育儿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育儿这个千百年来为人父母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在当今这个时代,已经开始让很多没有孕产育儿经验的年轻人感到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孕产育儿知识,并付诸实践,就可以生养出既健康又聪明的宝宝。

如何给宝宝更周到的照顾、把宝宝养育得既健康又聪明呢?《同步育儿早教大百科全书》根据不同阶段婴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为新手父母在养育宝宝过程中提供了各方面的知识,内容囊括了婴幼儿从出生到3岁的养育护理,包含营养保健、早期教育、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疾病防治等。相信本书一定能让新手父母受益匪浅,养育出健康聪明的宝宝。

本书针对父母们这一迫切需要,结合我们多年的早期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的经验而编写的。它结构明朗,通过宝宝发育的生理特点、日常护理、营养摄取、早期教育和异常情况等多个部分分别针对0~3岁宝宝的育儿要点、身心和智能发育状况,以及平常的照料护理和智能开发等进行全面的介绍,让父母们在看完本书后,能根据编者在书中介绍的内容,运用到对宝宝实际的喂养和教育行动中去,从而有利于宝宝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希望年轻的父母们能从这本育儿全书中学到科学的育儿知识,掌握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真正有效地培养孩子,让自己的小宝宝更快乐、更健康、更聪明、更优秀地成长起来。

本书既有相关专家多年来的宝贵临床经验,也融汇了许多养育出聪明宝宝的妈妈们的现身说法,其中穿插大量真实的实例和实用的图表,科学翔实。所介绍的宝宝发育特点和养护方式都是从中国宝宝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它是适合中国人的一部育儿百科全书。

第一章 做好准备,迎接宝宝的降临

年轻父母的贴心准备

一、妈妈的无私奉献

1.准妈妈的心态调适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与失是一对矛盾,但对一个母亲和对一个家庭来说,再没有比得到一个爱情的结晶——心爱的宝宝更让人满足的了,因此,即使为此失去点什么也是值得的。这就是说当母亲的,必须要做好无私奉献的心理准备。

首先,怀孕之后,为了胎儿的健康,特别是随着孕龄的增长,准妈妈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许多活动都将受到限制。就连准妈妈钟爱的健身健美活动也需要适可而止;不能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或与好友去泡吧。

其次,怀孕,可能对准妈妈的事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准妈妈正在从事某个专业的学习或参与某项课题的研究,怀孕和分娩将会对此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准妈妈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准妈妈不想因此而放弃,那就只有在产后再补救了。尽管那时会多了一份对宝宝的牵挂,会多付出一定的精力,但因有了宝宝而产生的那份责任感,一定会使准妈妈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更会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另外,宝宝的诞生会改变家庭生活模式,打破准妈妈们之间已经习惯了的“二人世界”格局,宣告无牵无挂的生活从此终止,代之而来的是疲惫、劳累、操心,在最初的一年,夜里也睡不了一个囫囵觉,随着宝宝的长大,教育、健康及安全,甚至经济上的压力等问题,准妈妈都要事先考虑周全,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分娩,痛并快乐着

当今80后的女性迎来了生育高峰,从前,在家里,她们是父母的娇娇女,在社会上也没有经受过什么较大的挫折。怀孕、生子对她们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因为她们已经习惯于别人的呵护、关爱,让她们独自面临分娩,她们心存恐惧,担心自己是否能承受分娩时的疼痛,担心会不会出问题、担心宝宝能否健康地出生。

其实,分娩时所产生的疼痛,也只是很短暂的,只要能够很好地同医生密切配合,按照要求去做,就能减少疼痛,平安分娩。至于担心先天性疾病或分娩并发症的问题,因为有现代先进的医疗技术作后盾,医生会尽心竭力采取一切措施,尽量给予预防。

二、爸爸的竭力承担

1.做一个合格的爸爸

作为丈夫,在原来平静的“二人世界”里似乎已经习惯于被妻子呵护,轻轻松松、自由自在,没有什么拖累,更无从谈到心理压力。但有了宝宝就不同了,作为一个合格的父亲,应在宝宝还没有出生前就做好迎接宝宝的心理准备,也就是做好担当责任的准备。为了这个责任,爸爸或许会失去些什么(不能与哥儿们出去喝酒、单位的应酬也会推掉不少、失去了晋升,甚至学习的机会等),或忙得晕头转向。这时爸爸不要发火、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放下家里爸爸该干的活儿,更不要把气撒在妻儿身上(可以适当发泄一下,但时间不能长,更不能带着情绪干活),因为谁让你是孩子的爸爸,为了这,爸爸就得担当。为此,爸爸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这个新的挑战。

2.充分理解自己的妻子

随着小宝宝的出生,二人的生活会有不少改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妻子把对丈夫的关爱转移到宝宝身上,过去温柔体贴的妻子情话减少了、对性生活也有些淡漠了,一心全扑在宝宝身上,甚至有时还会对手脚不利索的丈夫发火等。作为丈夫,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充分理解妻子,以宽容豁达的心态对待妻子爱的转移,因为她依然将自己所有的爱奉献于这个家庭,只不过是将这种爱一分为二而已。即使她将大部分的爱转移到小宝宝身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母亲是无私的、伟大的;父亲也应该是无私的、伟大的。为了夫妻之间的爱情结晶,作为一位父亲,在关于情爱的分配上让出一定的空间,也是理所应当。

3.甘做妻子的“出气筒”

爸爸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要甘于做孩子妈的“出气筒”。这是因为生了宝宝后,妻子又要带宝宝,又要操持家务,加之身体正在恢复时期,性情也会发生许多变化,如烦躁不安、唠叨、爱发脾气、对感情要求强烈或冷淡等。对于这些变化,作为丈夫应当理解和体谅,并采取各种方法给予妻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抚,使妻子心情愉快,顺利地度过哺乳期。因为这一特殊时期妻子心理和生理相当脆弱,更渴望被丈夫呵护。只要丈夫理解并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一切就非常简单了。

其实,有时妻子并没有过多的奢望,哪怕是一句充满爱意的话语,一次温情的拥抱或是一瞥深情的目光,都会给她带来莫大的安慰。妻子在这种温馨的气氛中一定会感到满意,这对宝宝大有好处。

4.积极做家务,当个好帮手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家庭的家务劳动都是由妻子承担,但有了宝宝后,丈夫要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如买菜、做饭、洗衣、收拾家、给宝宝洗尿布等,努力多为妻子分担体力劳动,让妻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妻子劳动强度减轻了,心情自然就好了,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乳汁分泌就旺盛了,这样既增进了夫妻之间的感情,更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妻子生产后,身体还较虚弱,很多事情需要丈夫去处理。也许你为了照料病房中的妻子而忙碌,也许你为了妻子的出院手续而奔波。一些平日不曾注意的小节,现在正是你爱妻子的最好证明。为了让妻子产后得到良好的休息,你应该主动承担起家务劳动。当妻子长时间保持一个睡觉姿势时,你应该适时地帮她翻翻身,这样对其子宫的恢复较为有利。当然,你还可担当起妻子产后保健操的助理教练。妻子产后情绪难免会出现波动,你应用男子汉的胸襟去包容她的小脾气,用甜甜话语化解她心中的困惑……。面对一件件琐事,也许你会感觉繁琐、无趣,但最终你会发现,当妻子对你投来更加爱慕和温柔的眼光时,你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5.宝宝的好“保姆”

说到养育责任,很多男人会认为这是妻子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渐渐会让你成为家庭里的局外人。诚然,你不能代替妻子给宝宝喂乳,但也不代表你可以袖手旁观!照顾宝宝是一件很琐碎的事情,你怎么可以忍心看着身体虚弱的妻子独自忙碌呢?

很多男人说,自己不知道如何入手照顾宝宝?没关系,只要你有一颗“求知”的心就可以了。平时可细心观察妻子是怎样照顾宝宝的,刚开始的几次,你也许会显得笨手笨脚,但熟能生巧,多练习几次,你就能荣升为称职的奶爸。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你和宝宝有身体上的亲密接触,不但可安抚宝宝的情绪,还能促进你们的亲子感情,你就不用担心宝宝长大后,只和妻子“亲密”了。

专家提醒

第一次当妈妈,恨不得把所有育儿知识都掌握,周围所有的人都给你出谋划策当参谋。这说明你心里没底,疼儿心切。在这个时候,你要冷静、自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理智的选择。因为,向你介绍经验和提建议的人,每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职业、习惯等千差万别,他们的意见往往相互矛盾。比如,一个熟人告诉你要和孩子睡在一起,但你最好的朋友却极力反对等。如果人云亦云,你就不知所云,就混淆了自己的正确判断。

孕育宝宝,你准备好了吗

一、营造一片舒适天地

1.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在中国,一般3岁以前的宝宝都和父母睡在一起,不单独设立房间。宝宝的房间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有充足的阳光照射,也就是说,最好选择坐北朝南向的房间。因为如果没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就会影响身体中的钙吸收、宝宝的骨骼发育,还会增加产妇产后病的发生,如关节疾患等。另外,如果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中给宝宝换尿布,还会增加宝宝患感冒等疾患的可能。所以保持室内阳光充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住房条件不好,应尽可能将玻璃窗擦干净,增加照明度,增设取暖设施,维修好房屋等。

除了保证阳光充足外,天气不冷或无风的时候可将窗户打开,让阳光直射房内,让宝宝充分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因为紫外线是穿不透玻璃的)。而且新鲜空气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不论春夏秋冬,都要保持卧室空气的清新和流通。

2.温度适宜,湿度恰好

房间温度为22℃左右,相对湿度为60%~65%为最好,但这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不用刻意追求。室内冷了给宝宝多盖点,室内热了少盖点,就这么简单。因为室温、湿度根本不可能常年一直保持在恒定值,也根本不存在常年生活在这种恒定温度之中的婴儿。

让宝宝适当感受一下冷暖,这对他的发育有一定好处,也能增强他抵御自然变化的能力。夏季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4℃~5℃,要经常开窗通风,还要防止室内空气过分干燥。

3.布置精美,确保安静

因为新生儿的生活节律和大一点的宝宝不同,大约90%的时间处于睡眠中,相对安静的环境有益于睡眠。另外,宝宝的居室可贴挂一些色彩鲜艳的画片、玩具,这样可以刺激宝宝的视觉发育,值得注意的是,画片和玩具千万不要距离宝宝的眼睛太近,位置也应该经常更换。

二、贴心置办生活用品

1.选择安全合适的婴儿床

应选有安全认证标志的,护栏的间距不超过6厘米(以能通过成人手拳为宜,以防宽了宝宝探头时夹住头部,窄了夹住大一点宝宝的脚,摔倒会造成挫伤),护栏上没有裂痕缝隙;床垫可以调整高低,宝宝站在上面,护栏的上缘必须高出宝宝的肩膀,而且护栏上方最好有塑胶罩,必须装得十分紧密牢固,因为宝宝长牙时会咬。床与墙壁靠紧或隔开50厘米,以防止宝宝掉下来夹在床与墙之间发生窒息事故。床下最好铺些软垫子,以避免宝宝坠床摔伤。

2.准备一个结实耐用的婴儿床垫

婴儿床垫应该选结实的,而且大小刚好塞进婴儿床中,与床边之间的缝隙以不超过成人两根手指宽幅为准。还应准备一个床周护垫,刚好可以在护栏上绑紧一圈,至少有6条绑绳可用以牢系在栏杆上。

3.可能用到的其他护理用品

3~7条包巾。应依季节气候选择和使用。

3~5条床单。用于铺婴儿床、摇篮、婴儿车、躺椅等。

2~8件防水的垫子。保护婴儿床、摇篮、推车以及其他家具。

3条可换洗的毯子或被子。放在婴儿床或摇篮之中,夏季应该用质轻通风的,冬天的则要选比较厚重的。

枕头1个。枕头不可过高,应与宝宝的背部齐平。新生儿的枕头3厘米高即可,也可不用枕头。

澡盆1个。应该选有防滑底层而易于清洗的,也可以另外放置毛巾或防滑垫以防止宝宝在其中滑摔。最好有支撑宝宝头部及肩膀的设计,而且容易搬动。

洗脸盆2个(洗脸、洗屁股分开用)。

婴儿洗发水1瓶、婴儿沐浴液1瓶、每次用微量,但一定要给宝宝冲洗干净。

沐浴温度计1个。一表两用,可测量水温及日常室内温度。造型可爱,能增加宝宝沐浴的兴趣。

湿纸巾2包。换尿片、擦手皆可使用,在最初几个星期最好是用棉花球蘸纯水擦。

消毒棉球1包。用以清洁宝宝眼部,蘸酒精擦拭脐带脱落处,以及在宝宝出生后几周内或有尿布疹时,作为换尿片的清洁品。

护臀膏1管。防止尿布疹、湿疹的发生。一般洗完澡后可以擦一点。

婴儿指甲刀1把。

安全梳子及发刷。用圆头梳子防止划破头皮,刷子可刷去头上胎癣。

纱布手帕5块(擦嘴、擦口水)。清洗干净,并用开水烫烫。

小毛巾3条(擦脸、擦屁股)。

擦身浴巾2条(洗澡用)。

围嘴5个。吃奶或喝水前围上,以免因溢奶弄脏衣服。

棉签1包。用以清洁耳垢、鼻孔和皮肤。

吸鼻器1个。清除宝宝鼻痂,解除鼻塞困扰。

婴儿油1瓶。主要用来给宝宝抚触的时候用。

护脐贴1包。用来给宝宝消毒脐部,防止感染。

凡士林、湿疹膏。这些并非必需品,应在儿科大夫指导下使用。如凡士林可在使用肛温计时作润滑之用等,但不能用来自行治疗尿布疹。

盒装酒精消毒棉1盒。宝宝发热时帮助降低体表温度。

额头退热贴2袋。物理降温工具,与冰袋功效相似。

尿布20块左右。给新生儿最好用纯棉、质地柔软、浅颜色的尿布。

隔尿垫(也叫尿布伴侣)2块。其作用是迅速把尿渗透,不浸湿宝宝的屁股,还便于尿布的清洗。

三、健康实用的饮食餐具

玻璃奶瓶3个。1大(240毫升)、1中(200毫升)、1小(120毫升)。

奶嘴5个。如母乳喂养买3个即可(一般口径、宽口径都有)。

奶瓶、奶嘴刷子各1个。清洗奶瓶、奶嘴。

吸奶器1个。

奶粉盒1个。定量储存奶粉,便于携带。

消毒锅。消毒锅最好选蒸汽的那种,虽然贵点,但消毒很方便。

小碗、小水杯1套。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如果妈妈一时没有下奶,也不要用奶瓶喂奶,以免造成乳头混淆,增加母乳喂养的难度。因为妈妈多少都会有点奶水供宝宝吸吮。

奶瓶保温桶。给奶加热、恒温。

奶瓶、奶嘴夹1套。用于处理消过毒的奶瓶、奶嘴。

四、选择最佳外出装备

经常带宝宝去户外活动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因此,宝宝的装备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般来讲,应准备以下物品:

1.安全轻便的婴儿推车

购买时应选有安全认证标志的,而且折叠容易、轻便、有遮阳或遮雨的顶篷。最好是那种可以往后调整到完全平躺的推车,这样很小的宝宝能用,宝宝比较大以后,还可以小睡在推车上。车的轮子应大些,具有较佳的操控性,同时应有可靠的刹车功能,并有安全简易的安全带。此外,还要注意车的关节折转处不会夹住宝宝的手指。

2.舒适的汽车安全座椅

在私家车里准备一个汽车安全座椅是非常必要的。即使没有汽车,只要打算带宝宝坐人家的汽车出游,也应该准备一个。这种座椅需要到专门商店去购买,以保证安全及舒适。

3.贴身关照的婴儿背带

将宝宝用婴儿背带固定在爸爸或妈妈身上,既安全又能安抚好宝宝,同时还能腾出手干别的。在宝宝还无法自行坐好以前,应选购前方的背带,扣上及解开都十分容易,毋须借助他人帮忙。稍长大后,可用背后背的背带,应选有护垫、可调整的肩带,而且可支撑宝宝的头部及肩膀,以及足以支持宝宝的臀部及大腿,最好能让宝宝清醒时面朝外。

五、准备干净合身的衣物

1.衣物的选择和准备

在小宝宝出生前,您一定不要忘了为宝宝准备几套衣服。什么样的衣服比较理想呢?刚刚出生的小宝宝皮肤娇嫩,容易出汗,内衣应选用柔软、吸水及透气性比较好的浅色纯棉布或纯棉针织品制作。式样最好是和尚领斜襟,在一边打结的,这样的衣服容易穿脱,并且胸围可以随着宝宝长大而随意放松。此外,小宝宝脖颈短,容易漾奶,这种上衣穿着比较舒服,且便于围放小毛巾或围嘴。

如果准备到商店购买婴儿成衣,应选择装饰少的、袖子宽松的。同时应避免有金属钮扣或拉链,以免划伤宝宝皮肤。裤子也要准备几条,虽然小宝宝每天大小便数十次,裤子很容易搞潮,但如果不给宝宝穿裤子,换尿布时容易受凉。内裤也应选用柔软的棉制品制作,式样为开裆系带或开裆背带,不要用松紧带,松紧带过紧,会影响宝宝胸部的生长发育。

注意贴身的衣服不要有缝头。还有一种方法是穿其他健康孩子穿过的小衣服,宝宝生下来都差不多大,并且这些衣服比新的柔软,但应该注意给宝宝穿以前要用水煮沸消毒,晒干。

如果宝宝是在寒冷的冬天出生,还应该为宝宝准备些毛衣、毛裤、棉衣、棉裤。毛衣应编织成开襟式、无领,套头衫不容易穿脱,翻领毛衣可能磨伤宝宝颈颌下部皮肤。毛裤最好编织成背带开裆式,毛衣、毛裤应选用全毛毛线为佳,另外用棉纱线编织也比较适宜。棉衣、棉裤应选择棉布做面里,中间可选用腈纶棉。因为棉衣棉裤需经常清洗,腈纶棉衣棉裤易洗易晒,并且不会像棉花那样洗后板硬。另外要注意棉衣棉裤不要做得太厚。

2.衣物的清洁与卫生

刚做好的或从商店买回来的婴儿衣服,特别是内衣,一定要先用清水清洗,然后用开水烫后日光下晒干,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不要放樟脑丸,以防宝宝皮肤过敏。

宝宝衣物清洗小贴士

●对于宝宝的衣服,原则上是常洗常换,脏了要及时更换,及时清洗。

●宝宝的衣物不应与大人的衣物混洗,如果是内衣和外衣同洗,也要先洗内衣,再洗外衣,并且注意不要同时将它们浸泡在一起。

●宝宝的衣服买回后,一定要先清洗,然后再给宝宝穿用。因为衣服制造过程中有可能残留部分有害物质。清洗宝宝的衣物前,应仔细阅读衣服上的标识,注意清洗衣物所需的水温、能否用洗衣机清洗、是否需要熨烫等。

●清洗宝宝的衣物应用婴儿或儿童专用的洗衣液或洗涤用品,包括洗衣皂、柔顺剂等。注意洗涤成分中不要含有磷、铝、荧光增白剂等有害物质。专家指出:婴儿的衣物用洗衣液洗比较好。最好不用洗衣粉洗涤婴儿或儿童的衣物,应采用无剌激性的婴儿专业洗衣液或中性肥皂。

●宝宝内衣要勤换勤洗,多用清水漂洗几遍,尽量将衣物中残留的洗涤成分清除干净。洗后再用开水烫一下,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白色内衣变黄,另一方面又起到了去奶味和杀菌的作用,还可以恢复衣物的柔软度,但必须是在衣物质量允许的情况下才行。有条件的可以放到阳光下晒干。

●宝宝的衣物不宜用干洗剂。因为市面上很多干洗剂含有甲醛及高氯酸乙烯等致癌的成分,虽然去污力强,且用在衣物加工上可防皱,但该成分不仅会污染环境,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量的把握很重要,建议清洗婴儿衣物时避免用干洗剂。

精挑细选,给宝宝取个好名字

一、遵循取名原则

1.寓意明确清晰

取名要通俗而又不俗,让人一看不但知道含义,而且很雅致。如为宝宝取名“杨一帆”,意思自然是希望宝宝将来一帆风顺,事事如意,配上“杨”姓更有一种蓬勃气势。如为宝宝取名“秀丽”,也是希望宝宝长得清秀美丽,将来成为一个美丽的女性。

2.名字音节响亮

音节响亮、清脆悦耳。在声调上,汉字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形式,取名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声调相同的字,以免显得呆板平直,缺乏动感。相反,在名字中使用不同声调的字,让它们错杂相间,就可以产生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效果。还要注意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如果名字中的声母、韵母搭配不当,读起来会让人觉得拗口。

3.笔画和谐美观

整个名字写出来要和谐、平稳。在为宝宝取名字时,在姓名用字的整体上应该讲求一些“建筑美”。一般说来,在取两字名时,笔画较少的姓氏一般不用笔画较多的字作名,以免视觉上形成反差,造成尾大头小的视觉效果。同样,笔画较多的姓氏也尽量避免用笔画较少的字作名,以免因虎头蛇尾而显得不美观。取名时除要注意字形笔画多少的搭配外,还要留意字与字之间偏旁部首的搭配,使姓名在整体上显得多样化和充满变化。如林桢、王玉璋等名字,虽然字音、字义都不错,但由于共用偏旁,缺乏变化,难免给人以单调呆板之感。

4.构思新颖独到

名字应该有突出的个性、鲜明的特征。对未曾谋面的朋友来说,往往都是先从名字来猜测对方的品性、模样的。怎样才能使名字新颖别致呢?主要是从自己熟悉的汉字或习惯用语中去认真发掘。如我国一向忌讳含有贬义和不吉利的字作名字,但事实上如果把贬义词拿来变通一下作为名字,也是能取出别具一格的名字的。像我国历代人名中,有霍去病、辛弃疾、李苦禅、张恨水等,其中虽然使用了让人忌讳的“病”、“疾”、“苦”、“恨”等字眼,但由于处理手法新颖独到,不仅一扫这些字本身所带的晦气,而且还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再如,我国习惯上不把数目字和大小多少等数量词做人名,但是,如果把数量词与名字的关系处理好了,也会收到独特的效果,如李四光等名字,则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另外,一些习惯用语中也有不少可以用做人名的素材,如果把这些素材巧妙地加以利用,同样会起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名字。如利用日常习惯用语所取的何其芳、牛得草等。

二、拓宽取名思路

1.以期望寄托起名

大部分人在为宝宝取名时,都想把自己对宝宝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宝宝的名字反映出来。这种期望和要求,包括希望宝宝有所作为、人格高尚、性格优良、聪明伶俐、姿容秀美、身体健康、一生顺利、生活幸福等。可以说,当代人在取名时对孩子有所期望和寄托是占有相当比重的。所以,凭着自己的感觉和想法来取名字,取出的名字因为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多能新颖别致。

2.依据宝宝特征取名

这是在宝宝生下来之后,面对眼前宝宝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及某些生理特征来取名的,父母这时的灵感应该说是最容易被调动和激发起来。如宝宝一生下来就睁着一对亮晶晶的黑眼睛,父母可能就会起晶晶。再如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名叫丘,这个名字也是根据他生下来时的头型特征来取的。

3.以出生时令起名

以宝宝的出生时间来取名,是我国常见的传统取名方法之一。像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寅,字伯虎。他生于1470年,按干支纪年为丙寅年,故其父为其取丙寅年的“寅”为名,寅属虎,取字为“伯虎”。利用宝宝的出生时间来取名,细分起来,包括利用年月取名、日时取名、季节取名、节日取名和时代取名等。

利用宝宝出生月份或季节来取名,比如,用春、夏、秋、冬四季来命名,如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等用名。

利用宝宝出生时的节日取名,比如,用王国庆、蔡端阳等用名。

利用宝宝出生的日、时取名,也是指利用日、时的别称取名。其中日的别称主要是指旧时的干支记日法。

4.以出生地点或故乡起名

中国人都具有强烈的家乡观念,“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最为直观的则属用该地的简称加一个“生”字。比如,京(北京)生、沪(上海)生、鲁(山东)生等。也有直接用地点作人名的,比如生在太行山便名“太行”、生在大青山便名“青山”、生在海滨就名为“海滨”等。还有以宝宝的出生地简称加上有一定意义的字,效果则更佳。

此外,有的爸爸妈妈还会将宝宝的出生地和籍贯结合起来为宝宝取名,如爸爸的籍贯是河北,宝宝的出生地是四川,就取名冀川;如宝宝生在北京,籍贯是上海,就取名沪京等。

5.借用世间万物取名

借用花的名称取名。花是美的象征,很多爸爸妈妈希望宝宝像鲜花一样美,有个鲜花一样的名字。在这方面,尤以为女孩子取名较多。比如,紫薇、红枫、米兰、杜鹃、文竹、剑兰等。

借用树木的名称取名。在树木名中,松、柏、杨、椿、桐、梓、楠、柳、榕、杉、竹等都常被人们用做名字,且多用于男性。比如,丁劲松、杨柳、丁楠、叶挺杉、陈柏年、苏榕等。

借用农作物的名称取名。比如,以麦、粟、谷、禾、稼、瓜、藕、葵等作为名字的也不乏其人,比如,张麦、林金谷、李幼禾、胡瓜等。

6.巧借谐音寓意起名

在利用谐音取名字的时候,最好利用谐音以姓成名,这样可以使谐音的作用更加突出。

以谐音取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以谐音字取义。如姓赵,名辉。赵的谐音字有“照”,赵辉的谐音可取“照辉”之意,意为照耀着的光辉或光辉照耀。赵的谐音字还有“兆”,“兆辉”便又成了“预兆着(前程)光辉灿烂”的意思。

名与姓组成词语,直接表示某种意义。如姓庄,名严,“庄严”一词,意为庄重而严肃;姓严,名肃,“严肃”一词,意为认真(指作风、态度)、使人敬畏(指精神、气氛)。

姓与名合成为某一事物的名称。如姓白,取名云,“白云”在字面上就是白色的云朵,其意义为“纯洁、美丽、轻盈”。此类名字很多,如白夜、蓝天、江波、江涛、林森等。

姓与名成为修饰关系,从而加深、加强其意。这一类的名字是在原事物谐音名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词,使其名更具有艺术色彩。如常见的白如雪、蓝天蔚、梅香、林木葱、黄岩坚等。

姓与名合成为成语或隐含着成语。此类姓名是借成语的谐音来巧妙地组成姓名,其意思基本上保留原成语的意思。如高建瓴(高屋建瓴)、黄腾达(飞黄腾达)、郑清源(正本清源)、叶知秋(叶落知秋)、安乐业(安居乐业)等。

月嫂,产后妈妈的好帮手

一、正规渠道雇请月嫂

一般由护士或护理员承担,上门为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专业护理业务,服务根据路程和小时收费,一般需要预约。较正规的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由毕业于卫生学校,从事过医务工作的助产士、护士甚至医生承担。这些一般要经过专业培训,由劳动局颁发母婴护理或护工证书并在公司实习后才有资格提供服务。

现实生活中,很多月嫂是非从事卫生工作的女同志,经过短期“产期保健”、“新生儿期保健”义务培训上岗的。

二、注意事项

雇请月嫂时,应注意以下基本事项:

选择家政中心要验看其营业资格,并保证其人员的从业资格。签订合同要写清服务的具体内容、收费标准,违约或者事故责任等;付费时索要正式发票。要看月嫂的培训证书、最近的体检证明,或直接带她去医院做肝功能等必要检查。看身份证,并要求提供复印件。

打听口碑如何,看是否曾带过月子里的孩子,是否有育儿经验,看生活习惯是否科学,最重要的是,是否讲究个人卫生。看能否用普通话交流。年龄不要太大,在45岁左右较为适宜。

三、如何选择月嫂

1.身体健康是前提

健康状况良好才能做一个称职的月嫂。如果月嫂携带某些病菌,在护理宝宝时,甚至是为宝宝喂食,都很有可能把自身携带的病菌传染给体质较弱的宝宝和刚经历分娩身体未完全恢复的新妈妈。正规的月嫂一般需进行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胸部X检查、妇科检查等体检项目,体检合格者才有资格做月嫂。

2.具有基本文化和护理经验

月嫂最好是经过护理专业知识和基本医学知识的学习,或进行过专业的月子护理培训的。此外,年龄在35~45岁的女性,并有过生育或养育经验。

3.看家政公司品牌

要注意选择正规、有一定知名度的家政公司或中介机构,可以通过上网、打电话、朋友介绍等各方面咨询,做好货比三家的工作,选择信誉好,口碑好的公司。

4.看“三证”

合格的月嫂必须要具备三证,即身份证、时效健康证和相关职业资格证,此外也要擅于辨别真伪,难免有人想通过造假蒙混过关。另外,除了健康证基本检查外,还应该注意月嫂是否有手、足癣,梅毒,乙肝,丙肝,HIV等传染性疾病。

5.最好与宝宝父母性格相投

性格相投是来自两方面的,与这家的产妇相处融洽的月嫂,不一定就适合于另一家,因此在雇用月嫂之前,产妇应该把自己的要求尽量讲清楚,并对月嫂的性格进行初步了解,避免请到不称心的月嫂。

6.“大嫂型”月嫂让你一举两得

那些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年龄为40~50岁的“大嫂型”月嫂对一般家庭较为适合。因为她们具有丰富的育儿经验,不仅对宝宝的常见病能够及时发现,而且对产妇的心理和生理也能够进行有效调节,年轻夫妇可以随时向“大嫂型”月嫂学习育儿知识,并可培养宝宝与隔代人之间的亲情。

四、如何与月嫂相处

在人与人交往中有一条黄金法则,那就是“你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必须首先怎样对待别人。”这条法则在处理产妇及其家人与月嫂的关系中也非常适用。

产妇及其家人与月嫂的关系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磨合。毕竟月嫂也是社会中人,她们也有自己不同的个性。

在选择月嫂时,除了考虑她所具备的“硬件”条件之外,产妇及家人还需考虑是否能接受月嫂的个性。如有的特别温柔,但急性子的产妇或家人有时会嫌她干活不够麻利爽快;有的工作起来特别麻利爽快,追求细节细致的产妇或家人可能觉得她应付了事。月嫂虽说主要是为了挣钱,但她们的工作确实是十分辛苦的,产妇或家人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花了钱,就不注意对月嫂人格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双方的感情互动,作为产妇或家人,首先应对月嫂多一些人性的关怀,哪怕是一句表示友好和关心的话也是一份温暖,或者满足一下她一个小小的愿望,她都会加倍地偿还而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章 新生儿期(0~28天)宝宝的全面护理

坐月子健康指南

一、辛苦并快乐着

相信所有盼儿心切的爸爸妈妈,听到自己宝宝的第一声啼哭时都会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宝宝。尽管刚出生的宝宝模样并不怎么好看,但在爸爸妈妈眼里,自己的小天使是天底下最漂亮、最可爱的孩子。把宝宝从医院抱回家,面对弱小、娇嫩的小人儿,年轻的爸爸妈妈可能不知所措,不知怎样抱宝宝才会让宝宝更加舒服,不知怎样才能让宝宝一口含住奶头,不知宝宝什么时候拉了、什么时候尿了等,就是夜里睡觉耳朵也支愣着。如果宝宝出现这问题、那问题,新手爸妈更是一片茫然。面对哭闹不止的宝宝,许多新手爸妈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带好宝宝,是否能做个合格的父母亲。其实,每位新手爸妈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新手爸妈都能很快进入角色,越来越称职。

人们常把孩子比作小树苗,要想使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就需要辛勤的培育,浇水、除虫、打杈,还要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等,唯有此才能茁壮成长。将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培育成健康、聪明、可爱的大孩子,父母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这种付出是有回报和希望的,虽然辛苦,但充满快乐。

二、月子质量关系母婴健康

坐月子是女人的一件大事,因为从怀孕起,女人的身体就处于消耗之中,分娩时又经历了能量释放的极限,分娩后紧接着开始哺乳,体力透支很多。坐月子的目的就是使产妇身心得到休整和恢复。

自古以来坐月子的讲究比较多,如不能出门、不能见风、不能洗澡、不能洗头、不能刷牙、不能吃凉的东西、不能吃油腻等。随着时代的进步,老理有了新认识,所谓不能见风,就是不能置身于对流风中。因为分娩时,产妇全身毛孔都张开了,如果让风直接吹到身体,风邪容易入侵,但开窗通风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无论对产妇还是对新生儿,呼吸新鲜空气很重要。洗澡、洗头是必须的,因为产妇出汗较多,加之哺乳是“重体力活儿”,如果不洗澡,就会给病菌、细菌提供入侵和繁殖的机会,导致感染。只是洗澡时采用热水淋浴,不要洗盆浴,洗完头发马上擦干,并用吹风机吹干。产妇一定要正常漱口刷牙,以免食物残留发酵产酸腐蚀牙齿,要用柔软的牙刷,早晚各一次,并用温水漱口。坐月子期间,冷的、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能吃,以免着凉,引起消化不良。应该多吃些米粥、汤面、馒头、鸡蛋、蔬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了促进乳汁分泌,还可以喝鲫鱼汤、猪蹄汤、鸡汤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出现“月子餐”,虽然价格不菲,但人们依然热衷于吃月子餐。月子餐营养搭配比较合理,有助于产妇身体的尽快恢复,而且还能减轻伺候坐月子人的劳动强度。总之不管选择月子餐,还是家人自己做,都是以照顾好产妇为目的,这也是产妇坐月子期间全家人的头等大事。

三、丈夫做好“后勤”保障

说起坐月子,大多数人,甚至连丈夫都认为这是女人的事,与自己无关。其实,坐月子期间,不仅妻子要懂得一些产后常识,做丈夫的更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1.居室清新,营造良好居住环境

妻子生产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休息,而丈夫能够给妻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起居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卧室的温度和空气的清新。如果是在冬天,室温低,可以加个电暖气,电炉,尤其是给宝宝洗澡的时候。若天热,保持屋子的通风是必须的。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产妇的恢复和精神的愉悦。至于产妇会不会受凉,只要注意避免穿堂风,不要让风直吹大人和孩子就可以了。还要注意,不要为了保持屋子空气清新而喷洒空气清新剂。

2.保证营养,提供宝宝“食粮”

生产以后,产妇体力消耗极大,及时的休息和营养是完全必要的。尤其要注意的是,产后前几天,由于体力尚未恢复,消化功能较弱,所以要给予富含营养、易于消化、不油腻的半流质食物,以后,逐渐转为普通饮食;不要一味大鱼大肉,要合理添加蔬菜和水果,这样做既可以防止发胖,又可以增加纤维素,防止……便秘。

有些产妇,产后乳房柔软,无胀感,没有乳汁分泌,这是产后虚亏、气血不足的表现。此时,丈夫应注意调整饮食,鼓励妻子多吃营养丰富的汤类食物,以及雄鸡、猪蹄、鲤鱼等;并按时哺乳,通过宝宝吮吸乳头,促进垂体生乳素的分泌,使乳汁更快分泌。乳房胀痛发生在产后2~7天。一旦发生,丈夫要帮助妻子用毛巾热敷乳房,并轻轻按摩,使乳汁通畅。当宝宝吮吸无力或吸不尽时可借助吸奶器来吮吸,防止乳汁瘀积而诱发乳腺炎。

当然,足够的营养和休息并不是整天躺在床上,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产后体力和各器官功能的恢复。一般情况下,产后24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如洗漱、吃饭、大小便等。但要注意站立时间不要过长,避免下蹲或提举重物;更不能为了快速恢复体形而做大量的体育锻炼。

3.心情舒畅,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

妻子生产后,人们注意的只是让她吃好、喝好、休息好,很少有人会注意妻子出现的产后心理障碍。产后产妇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三种类型:产后沮丧、产后抑郁和产后精神病。妻子分娩后,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发生很大变化,随着胎儿、胎盘的娩出,体内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加上分娩时失血、失液,体力消耗很大,身体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感情非常脆弱,对周围的刺激异常敏感,丈夫和家人的语言、态度、行为都会引起妻子的情绪波动。特别是产后两周内,妻子的很多需要都需要通过别人帮助来完成。作为丈夫,此阶段应多倾听妻子的诉说,鼓励妻子宣泄内心的喜悦或苦闷,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体贴,千万不要对妻子漠不关心,甚至争吵和埋怨。

娇嫩敏感的新生儿

一、科学检测

1.如何划分新生儿

根据分娩时的胎龄(胎龄是指从母亲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到分娩为止这段时间,一般为40周),可把新生儿分为足月儿(胎龄满37周,不满42周)、早产儿(胎龄满28周,不满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以上)。根据体重值可把新生儿分为正常体重儿(体重大于等于2500克,小于4000克)、低体重儿(体重小于2500克)、巨大儿(体重大于等于4000克)三种。

根据出生后的健康状况可把新生儿分为健康新生儿(指无任何危象的新生儿)、高危新生儿(指出现危象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

2.新生儿的体重

新生儿诞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000~3300克。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期体重与妈妈的身体素质和孕期生活水平、保健水平以及营养的吸收大有关系。最新统计表明,现在新生儿平均体重已达3500克,目前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巨大儿出生率同样有所增加。有生理性体重下降者,在生后7~10天体重多已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以后体重逐步增加。

给新生儿测量体重可用婴儿磅秤,测量时先在称盘上垫上一块绵软的布,再将宝宝放于秤盘中央,即可读取宝宝的体重。称好体重后还要将布称一下,减去其重量就是新生儿的净体重。如无磅秤,可由爸爸或妈妈抱着宝宝站在普通磅秤上称体重,然后再称爸爸或妈妈的体重,用第一个重量减去第二个重量并扣除宝宝的衣服、尿布等的重量,即为宝宝的体重。

3.新生儿的身长

正常足月的新生儿,出生时一般身长为47~52厘米,平均为50厘米。男宝宝和女宝宝只有0.25~5厘米的差别,到满月时男宝宝身长平均约54.5厘米,女宝宝身长平均约53.5厘米。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宝宝和女宝宝身长的差别也会越来越大。

由于宝宝出生时身体呈弯曲状,因此,在测量时应格外谨慎和小心,动作要敏捷轻柔,切忌强拉硬拽弄伤宝宝。新生儿身长的测量方法一般是用标准的量床或便携式量板测量的。

测量前应先除去宝宝的衣服、被褥并去掉尿布。测量时,让宝宝仰卧于量床或量板的底板中线上,头接触头板,脸朝正上方。测量者位于宝宝的右侧,左手握住宝宝的两膝并将两膝轻柔地按于量床或量板的底板上,使宝宝的两下肢并拢、伸直并紧贴量床或量板的底板;测量者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宝宝两脚的脚跟,再读取身长的刻度。

如果没有量床或量板,也可让宝宝躺在桌上或木板上,用两块较硬的物品,如书、硬纸板等分别放在宝宝的头顶和足底作为头板和足板,其量法和量床或量板的量法一样,记录长度时可用软尺,从头板内侧量至足板内侧即为宝宝的身长。

4.新生儿头围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为33~35厘米。头围过大或过小都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异常情况(如脑积水、小头畸形等)。正常情况下,由于新生儿的平均体重在逐渐增加,平均头围也相应增加,最新统计显示,目前新生儿的平均头围已达35厘米。满月时平均增加2.3厘米,此时可达36~37厘米。

5.新生儿的胸围

足月的新生儿出生时胸围一般为31~33厘米,满月时胸围可达36厘米。

6.新生儿前囟门

新生儿的前囟门平均为2.5厘米×2.5厘米(也存在个体差异)。新生儿的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呆小病、佝偻病。

二、新生儿身体发育

1.头部及皮肤特征

新生儿的头很大,约占身长的1/3;细小的腿;麻杆似的小胳膊;鼓起的肚子和一张被羊水浸泡的小脸。新生儿的头发有的茂盛,有的稀少;发质有的平滑如贴,有的却是天生的扎扎毛。还可以看得到头皮下密布的血管,以及天灵盖上方中央,有随着脉搏跳动的前囟门。

新生儿出生时承受到来自母体的压力是巨大和难以想像的。正因为如此,宝宝的眼睛可能充血,或是浮肿得睁不开;鼻子扁平,两颊可能不对称,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新生儿的皮肤非常薄,皮肤底下藏着的血管使皮肤泛着一种粉红色。皮肤上或许还粘着尚未脱落完全的胎脂。屁股上还有蒙古斑(青紫胎记)。母体激素有可能使许多初生宝宝的乳头肿胀,甚至流出乳汁;有些女宝宝阴道还会排出一些分泌物。

2.反射活动频繁

平时新生儿的小手呈拳头状,当碰触新生儿时,他的小手就会抓过来,并且抓得死死的,这就是新生儿的握持反射。新生儿的运动机能发育尚不健全,其运动仅仅是一种反射活动。但这种握持反射几周内就会消失。

吮吸反射使新生儿可以找到食物的来源。饿的时候,新生儿就会移动头部,当任何物体接近嘴角时,他都会将头转过来,认为是妈妈的乳房。当把新生儿放在一个硬垫子上时,新生儿会伸直双腿。当把他的脚的重心轻轻移向一侧时,他也会把另一只脚抬向前方,作出走步的反应。新生儿的体态还像在母体里一样,手臂和腿弯向躯干一边,小手攥成拳头。乱蹬乱踹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

3.对声音的感应特别敏锐

新生儿的听力很敏锐,尤其对爸爸妈妈的声音更敏感。这是因为当他还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熟悉了爸爸妈妈的声音,因此,他会立即对爸爸妈妈快乐的声音作出反应,并表现出极度兴奋的样子:有时是双手双脚进行舞动,有时头来回扭动,甚至眼睛追随着你,嘴巴还一张一合。

4.新生儿的眼睛很脆弱

刚出生的新生儿能够清楚地看到20~25厘米距离范围内的物体,会通过移动目光和转头来回应你的声音。

新生儿的眼睛很脆弱,因此,年轻的爸爸妈妈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让新生儿的眼睛受到强光的刺激,屋子里也不要有刺鼻的气味,空气要清新、流通。

5.身体支撑力量还很小

新生儿的身体几乎没有任何的支撑力量,尤其是颈部与头部。所以,抱的时候手必须托住新生儿的颈部和头部。能趴着的时候,头可以抬起大约2.5厘米的高度,但支撑的时间还很短,仅仅几秒钟。

6.有基本的心智反应

新生儿是有自己的心智反应的。当新生儿把注意力集中在妈妈脸上的时候,新生儿的心跳会加快,并随着眼睛的转动看到妈妈面部的中部横线,还会突然摆动身体,嘴像鱼嘴那样动,这是新生儿试图说话的最初表示。

新生儿会对如闪电等强烈光线和巨大轰响做出皱眉头、啼哭或停止活动等反应。闹钟响时,新生儿会注意地听。以啼哭的方式传递饥饿和不适的信息。新生儿被抱起、摇晃,或者听到亲切的话语时就会安静下来。

新生儿最敏感的感觉器官是皮肤,哺乳时与妈妈皮肤的接触,以及洗澡和包裹时的触摸,都会使新生儿得到一种舒适的安全感,但这时脸上所出现的微笑还仅仅是一种反射。

7.从胎便到正常大便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首次排出墨绿色大便(胎便)。胎便可排2~3天,以后逐渐过渡到正常的新生儿大便。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没有排出胎便,就要告知医生,以排除肠道畸形的可能。

新生儿正常大便是金黄色、黏稠、均匀、无特殊臭味。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3~5次;人工喂养的新生儿1~2次。

8.每天排尿次数多

排尿是人体反射,新生儿排尿还不会控制,有尿就排,这是由其生理特点决定的。随着新生儿的长大,排尿逐渐就有了自控能力。新生儿膀胱小,储存量低,加之每天吃奶次数多,每天排尿次数就多。新生儿每天排尿约20多次,几乎十多分钟一次。正常新生儿尿液呈微黄色。如果尿液较黄,不容易洗净,就应该做尿液检查,以便确定胆红素代谢是否异常。

9.关注新生儿的呼吸频率

新生儿呼吸运动比较浅表,但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约40次。如果新生儿呼吸每分钟超过80次,或者少于20次,就应该马上带宝宝去医院了。

10.心脏有杂音,心率波动大

新生儿诞生的最初几天心脏有杂音,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新生儿的动脉导管暂时没有关闭血液流动的声音,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导管关闭后,心脏杂音就会消失。

新生儿的心率波动范围较大,出生后24小时内,心率可能每分钟85~145次;生后一周内,可每分钟100~175次;快出满月时,可每分钟115~190次。知道了这些,新手爸妈就不要着急了。

三、新生儿个体差异

1.睡长睡短由宝宝自己决定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新生儿一天睡十八九个小时;有的新生儿一天仅睡十六七个小时,甚至刚出生3天的新生儿,白天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睡觉,很精神地凝望着妈妈,这都是正常的。新手爸妈不要总担忧宝宝睡眠少,其实,只要你给宝宝吃饱了、弄舒服了,创造好了睡眠条件,那么睡长睡短就由宝宝自己决定好了。所谓新生儿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是一个参考值,千万不要照搬硬套给自己增加烦恼。

2.正确对待新生儿的爱哭或不爱哭

宝宝是不是爱哭,从一生下来就能看出来。爱哭的宝宝听到声音睁开眼就哭,肚子稍微饿了哭,刚一尿湿哭,抱得晚了哭,哭声大而有力,而且有眼泪。相反,不爱哭的宝宝,肚子要不是很饿就不哭,一天之中安安静静的,不怎么累人。宝宝爱哭,妈妈就比较累,因为宝宝一哭就得抱、就得哄;而不爱哭的宝宝,妈妈相对就轻松一些,只要给宝宝吃完奶、换完尿布就不用管了。因此,如果一概而论地说宝宝好带或不好带,都是片面的,关键是要读懂宝宝自己的语言。

3.新生儿的吃奶方式会有差异

吃奶方式表现在,有的宝宝只要叼住奶头就一个劲儿地吃,不到10分钟就把一侧乳房吸净,紧接着再吸另一侧乳房,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已经吃饱);而有的宝宝吃吃停停,停住时如果碰一碰面颊或动一动口中的乳头再吃,就这样仅吃一侧乳房就得20多分钟。但这并不表明宝宝一直就这样吃奶,生后一周这段时间,同一个宝宝吃奶方式并不固定,大多数宝宝每天吃6~8次奶,而有的只吃5次。

4.大小便频率和颜色也会有区别

就大便来说,有的宝宝一天就拉一次,甚至两三天才拉一次;而有的宝宝一天之中拉五六次,几乎每换一次尿布就有屎巴巴;大便的性状也各不相同,同样是母乳喂养,有的宝宝大便发黏呈金黄色,而有的宝宝大便呈绿色并含有许多白色颗粒及黏液;同样是人工喂养,有的大便发白,有的发黄。

从小便来说,有的宝宝排尿间隔长些,次数相对固定;有的宝宝一天排尿十多次,间隔时间也不固定。所以说,无论大小便性状、颜色怎样,只要宝宝生长发育正常,就不必在意这些。

5.新生儿吐奶

有的吃母乳或牛奶的新生儿(以男宝宝居多),吃完奶后,并不马上吐奶,而是睡一会儿后再吐奶;也有的新生儿吃完奶后,妈妈拍一拍后背打个嗝就没事了,顶多溢点奶。这些都属于个体差异。

有的父母担心新生儿出生时胎发少,以后会脱发影响美观。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一般情况下,到孩子1岁时,有的可能还会更早一些,头发就会逐渐长出了,到2岁时头发已长得相当多,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了。

有的父母不给孩子洗发,唯恐把少量仅有的头发洗掉弄掉。其实洗发时脱落的头发都是衰老的头发,不洗也会掉;相反,长期不洗发,油脂及汗液的剌激使头皮发痒,引起继发感染,反而影响新生儿头发长出。

专家提醒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一出生就壮壮实实,胖胖的,其实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说4000克的宝宝就比3000克的宝宝健康。新生儿的体重虽然是衡量健康的一个标准,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宝宝是否健康,还需从其他生理指标进行验证。

常见生理现象应对

一、啼哭是“家常便饭”

宝宝一出生,啼哭就成了家常便饭,因为新生儿是用啼哭表达他的意思,如饿了、冷了、疼了、湿了、困了、受到惊吓了等都会啼哭,而每一种啼哭都有其特殊的含义。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宝宝啼哭,肯定就是出现问题了,有一种啼哭就是正常的啼哭,医学上称之为运动性啼哭。这种啼哭声音响亮,节奏感强,不刺耳,没有眼泪流出,每次时间较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一般每天会出现4~5次,无伴随症状,吃奶、睡眠都很正常。如果妈妈轻轻摇一摇宝宝,宝宝就会安静下来。

当宝宝出现这样的啼哭时,妈妈最好不要打断宝宝的啼哭,因为这种啼哭本身就是一种运动,能促进消化,有益于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且也是宝宝与妈妈进行交流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应对新生儿打嗝

打嗝是新生儿常有的现象,一般是因为宝宝吃奶过急,或吞下空气所致,常常持续打嗝,宝宝不舒服,妈妈也很着急。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一是用中指弹击宝宝的足底,让宝宝大声啼哭几声,可有效地止住打嗝。二是将宝宝抱起来,妈妈用食指尖在宝宝的嘴边或耳边轻轻挠痒,待宝宝发出哭声,打嗝也就停止了。三是给宝宝吃奶(奶水充足才能管用),也能抑制住打嗝。四是避免宝宝过度饥饿或哭得很厉害的时候喂奶。

专家提醒

如果宝宝打嗝到了无法抑制的程度,吐奶也很多,而且咳嗽或看起来很烦躁,就应带宝宝去医院。一般来说,宝宝1岁以后,打嗝逐渐减少,如果打嗝还很频繁,说明宝宝有潜在疾病。

三、新生儿鼻塞、打喷嚏

新生儿鼻黏膜发达,毛细血管扩张,有分泌物时由于鼻道狭窄、气力小,极容易出现鼻塞。鼻塞严重时会影响宝宝吃奶。新手爸妈要学会为宝宝清理鼻腔。

新生儿受点凉就会打喷嚏,如洗澡、换衣服、换尿布时,这是身体的应激反应,不一定就是感冒。

适当给新生儿清理鼻腔,可以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减少鼻腔中的有害细菌。使用棉块清理是最基本的方法。揪一块棉块,用生理盐水打湿,捻成棉棍儿,用棉棍儿把宝宝鼻孔里的鼻屎轻轻带出来,带到鼻孔处,再用小镊子轻轻夹出。

四、出现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一般发生在出生后的第3天。这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不再需要过多的红细胞,红细胞在体内破坏产生了胆红素,胆红素聚集于血中,从而引起皮肤、巩膜甚至手足心发黄,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在一周左右自行消退。约有半数的新生儿根本不出现黄疸。

五、新陈代谢导致脱皮

新生儿出生两周左右时,先是皮肤像抹了浆糊似的干裂爆皮,紧接着开始脱皮。之所以出现脱皮现象,是因为新生儿皮肤的新陈代谢所致,旧的上皮细胞脱落,新的上皮细胞生成。新生儿出生时附着在皮肤表层上的胎脂就随着旧的上皮细胞脱落。这就是生理性脱皮,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

六、正常的生理性脱发

有的新生儿一出娘胎就有满头浓密黑亮的头发,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出生后几周内),原本浓密的黑发逐渐变得稀疏、发质也变得又软又细,颜色也不那么黑了。这种现象属于新生儿的正常生理性脱发,大多数会逐渐复原。发质不好的新生儿也有脱发现象,只是不太明显。目前医学界对新生儿脱发说法不一,但爸爸妈妈只要记得: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就可以了。

七、正常泛化反应

新手妈妈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当关门、电视声音突然高了或东西掉到地上时,只要一有响声,宝宝就会突然一惊,或者哭闹。究其原因,是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新手妈妈不要紧张。另外,新生儿会出现下颌或肢体抖动现象(有时轻有时重),这也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不是抽搐。妈妈也可做一个实验,用手轻轻碰一碰宝宝身体的任何部位,宝宝的反应几乎是一样的,四肢伸开,并很快向躯体屈曲,这就是泛化反应。下颌抖动也是泛化反应,妈妈大可放心。

八、乳房乳头的增大或凹陷

新生儿出生后的3~5天,不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都可能出现乳腺肿胀现象。用手轻轻触摸,有蚕豆大小的硬结,轻轻挤压还有液体流出。这是胎儿期母体雌激素影响的结果,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2~3周就可自行消退。

有的女宝宝乳头凹陷,奶奶或姥姥就主张给宝宝挤一挤,认为只有把凹进去的乳头挤出来,并把堵塞乳孔的脏东西挤净,以后才能顺利哺乳。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这样做不但不能纠正乳头凹陷,还会引发新生儿乳腺炎,如不慎把乳头挤破,带进细菌,轻者造成乳腺管堵塞,影响以后泌乳;重者引发败血症。所以,千万不要随便挤弄宝宝的乳房。

九、正常的生理性皮肤红斑

有的新生儿一出生身上就有红斑,也有的新生儿洗澡之后才会出现皮肤红斑。红斑以头面部、躯干为主,颜色鲜红,形状、大小不等,一般几天后就会消失,很少超过一周。个别新生儿出现红斑时还伴有脱皮现象。这属于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新手爸妈不必担忧。

十、新生儿的马牙和螳螂齿

爸爸妈妈在宝宝哭闹时,偶尔会发现出生一周左右的宝宝,口腔内侧颊部以及齿龈等地方,粘有像奶渣一样的白色小珠,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俗称马牙。所谓马牙,其实是一种霉菌(念珠菌)附着在口腔上,是妈妈分娩的时候,经产道传染给宝宝的,因为20%的产妇产道有霉菌生存。

新生儿口腔内的两侧后部,各有一个上下能接触到的脂肪垫,俗称螳螂齿。

马牙、螳螂齿对宝宝没有任何影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往往会由于进食、吸吮的摩擦而自行脱落。

专家提醒

螳螂齿对新生儿来说还有一定的益处。在宝宝吸奶时,前部用舌头和口唇黏膜、颊部黏膜抵住奶头,这时后部的脂肪垫关闭,帮助增加口腔中的负压,有利于宝宝吸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用针挑或用粗布擦洗,那很容易损伤黏膜,造成口腔黏膜感染,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随着乳牙的萌出,这种高出的脂肪垫就会渐渐变平,所以不需要处理。

十一、正常的生理性体重下降

许多新手爸妈很奇怪,从医院回家后宝宝的体重与出生时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其实,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力气小,吃奶少(母亲乳汁分泌相对少,吃奶次数也少,加之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分,大小便的排泄相对也多些,这就造成了新生儿体重的下降,这都是暂时的,过几天宝宝的体重就会迅速增加的。如果母乳分泌旺盛,新生儿体重每天会增加30~40克。

十二、新生儿喜欢挣劲和出怪相

妈妈们几乎都发现,自己的宝宝在睡眠时有时会出现诸如空吸吮、咂嘴、屈鼻、皱眉、似哭、似笑、咧嘴等表情。有的时候,宝宝的小脸还憋得通红,好像在挣劲。妈妈因此就怀疑宝宝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了?做梦了?其实,出怪相、挣劲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与疾病无关。

所谓挣劲,那是宝宝在伸懒腰,恰恰说明宝宝的身体很好,很舒服(大人不是也时常伸懒腰吗)。提醒妈妈们,宝宝伸懒腰时千万别抱宝宝,给宝宝一个运动的机会。

十三、新生儿容易出汗

新生儿容易出汗,不但头部,就连脚心、手心也有汗,睡觉后枕头有时也是湿湿的,这大多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新生儿爱出汗,是因为其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高时,新生儿就会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知道了这些,妈妈就要随时注意居室的温度和空气的流通。

十四、新生儿溢奶

大部分宝宝都会出现溢奶现象,有时妈妈刚给宝宝吃完奶,还没来得及放下宝宝,宝宝嘴一张,吃下去的奶又溢了出来。这属于正常的生理性溢奶,随着宝宝的长大,溢奶现象就会消失。

合理营养,养育健康宝宝

一、母乳是最佳营养源泉

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母乳里面全部都有。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道理就在这里。母乳里面包含着新生儿所需要的热量、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难怪人们把母乳说成是新生儿最完美的食物,母乳能够保证宝宝出生后4~6个月的营养。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母乳含有宝宝最需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比例也最为恰当;母乳含有足够的维生素,吃母乳的宝宝不需要额外添加;母乳中的铁最有利于宝宝吸收、利用,吃母乳的宝宝极少发生缺铁性贫血;母乳中的盐、钙、磷的含量能恰到好处地满足宝宝的需要;母乳中含有能帮助宝宝消化脂肪的脂肪酶;母乳能够给宝宝提供足够的水分。

不仅如此,母乳还是宝宝最有效的免疫药物,为宝宝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理论上说,营养素应该是根据新生儿的生长状况按比例摄入,但可能不会有哪一个家庭能够根据要求时时计算,宝宝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多少热量、多少蛋白质、多少脂肪、多少氨基酸等,那样太麻烦,也不现实(即使是吃配方奶也只能大致计算),如果爸爸妈妈把精力消耗在这个上面,那会耽误许多对宝宝来说更重要的事情,如带着宝宝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让宝宝看一些黑白图形;给宝宝放一段优美的乐曲等。育儿应该是一个简单快乐的事情,育儿要的就是那份心境,其结果也一定是宝宝满意、妈妈满意。事实上,只要妈妈乳汁充盈,宝宝吃得饱、吃得好,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就不会缺乏。

二、母乳喂养意义重大

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2010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主题是“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其目的是强调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一,早早吸吮。通过频繁的乳头刺激,既有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又有利于泌乳系统分泌更多的泌乳素,有利于增加乳汁,利于身体康复,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

第二,母婴同室,这样不仅可以增进母婴感情,而且还是一个良好的刺激信号,可有效地刺激泌乳系统,解除下丘脑的抑制,导致泌乳素增高,乳汁分泌自然,状如涌泉。

第三,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尤其重要。

第四,不定时喂奶,按需供给好处多。一方面可以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宝宝的吸吮刺激,也有助于泌乳素的分泌,继而乳汁量也会增加。

第五,保持乳房健康有利于泌乳。

第六,适当增加产妇营养,是乳汁充盈的重要保证。

第七,充分排空乳房,可促进乳汁分泌。充分排空乳房,会有效刺激泌乳素大量分泌,可以产生更多的乳汁。

第八,正确的哺乳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每次喂哺先让宝宝的唇触及乳头,诱发觅食反射,使宝宝的嘴张得足够大,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

第九,注意哺乳细节,哪怕宝宝有吸奶问题时,也千万不要给他用奶嘴。应该注意两个乳房轮流喂哺,以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第十,防止宝宝吐奶。母乳喂养对宝宝好,对妈妈也好,可以说好处是双向的。对宝宝有益已毋庸置疑,对妈妈来说,可加快产后身体的尽快康复,通过宝宝的吸吮可刺激子宫回缩,减少子宫出血。还能预防子宫及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哺乳能使母亲排卵期推迟,少则10周,多者6个月不排卵,这样就可避免怀孕。哺乳的母亲比不哺乳的母亲发生乳腺癌的概率要低。

三、母乳喂养率为何不尽人意

近些年,随着宣传力度的增大,人们对母乳喂养的好处心领神会,很多准妈妈都表示,宝宝生下来后要母乳喂养,但统计显示,母乳喂养率还是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是我国剖宫产率太高。剖宫产对产妇来说,受到的创伤会更大,本来就体虚,再挨一刀,无异于雪上加霜,而且刀口的疼痛使产妇对哺乳望而却步,只得放弃。

二是缺乏正确的哺乳知识。哺乳是个技术活,产妇在初次哺乳时不可避免地会碰到难题,虽有护士和月嫂进行指点,但还是有些问题无法克服,于是许多新手妈妈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

三是工作压力大。许多新手妈妈产假休满之后就上班了,虽然有国家规定的喂奶时间,但实际问题依然很多,常常影响到宝宝的喂奶,而且长时间奔波、劳累,妈妈的奶水质量也就下降了,只好无奈终止哺乳。

四是奶粉商无孔不入的宣传。各种媒体对婴儿奶粉的宣传广告铺天盖地。这个说某种婴儿奶粉能增强智力、那个说某种奶粉能提高婴儿免疫力等,不由得你不信,放弃母乳喂养就从试一试开始了。

四、初乳好处多

生下宝宝不久(一般在1~2天后)妈妈的乳房开始发胀,这表明乳房开始分泌乳汁。先是一种淡黄色清澈的乳汁,别小看它,它的功用是很大的,它可以促进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和防止感染。根据产后不同时期,一般常把母乳分为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产后7日内的乳称初乳,产后8~15日的母乳称为过渡乳,产后15日以后的乳为成熟乳。

初乳的成分与成熟乳显著不同,其外观颜色较淡,比较稀薄,全脂肪及乳糖较少,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特别是富含具有免疫作用的球蛋白及乳铁蛋白。据测定每升初乳含蛋白质23克,比成熟乳约高一倍,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比成熟乳高达10倍之多。当新生儿吸入初乳,这些物质可吸附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阻止病原菌的侵入。

初乳中还含有白细胞,有吞噬作用,而宝宝出生后,自身缺乏免疫力,初乳能提供较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物质,起到天然的屏障保护作用,防止了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所以吃初乳的新生儿患腹泻、感染性疾病少。初乳还具有缓泻作用及溶蛋白的效用,有利于排除黏稠的胎便,能防止新生儿胎便性肠梗阻。

初乳是母体为新生儿提供的非常宝贵的营养物质,一定要珍惜它,让新生儿尽早地、充分地吸吮初乳为好。

专家提醒

事实证明,新生儿一生下来就有一种本能,如果将其抱到妈妈怀中,他就会顺利找到乳头,并能正确吸吮。如果新生儿生下后没有立即接触妈妈的皮肤和乳头,日后可能有吃奶方面的问题发生。

五、哺乳方法

为新生儿哺乳,不仅是妈妈的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当妈妈看着怀中的宝宝贪婪地吸吮着自己的乳汁时,一定会有一种幸福感涌遍全身。如果妈妈和宝宝能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哺乳,一定会更加惬意。

妈妈和宝宝应当是腹部贴腹部,宝宝的鼻子和妈妈的乳头相对,但不能靠得太近,以防把宝宝的鼻子堵住,影响呼吸。宝宝的头应和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妈妈可以躺着哺喂宝宝。但要用枕头或靠垫支撑住后背和胳膊,特别是妈妈的头部要垫高一些。宝宝的头部、背部和臀部,也要用枕头或靠垫支撑,但宝宝的头部不能垫得太高,要与身体水平,头部稍侧向妈妈。

妈妈也可以采取坐姿,后背用靠垫或枕头支撑,用脚垫把脚支起来,用妈妈的左臂或者右臂环抱住宝宝,另一只手托住自己的乳头。

帮宝宝含吮乳头,检查宝宝的姿势,是哺乳的关键。宝宝的含乳姿势很重要。每次喂哺先将乳头触及宝宝的口唇,诱发觅食反射,当宝宝口张大、舌向下的一瞬间,即将宝宝靠向自己,使其能大口地把乳晕也吸入口内。这样,宝宝在吸吮时能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还能有效地刺激乳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和排乳反射。

如果宝宝的颌部肌肉缓慢而有力并伴有节律地向后作伸展运动直至耳部,说明宝宝的含乳姿势正确。反之,如出现两面颊向内的动作,说明宝宝含乳姿势不正确,应马上矫正。

妈妈要让宝宝含吮到乳头及尽可能大部分的乳晕,否则宝宝可能咬拽妈妈的乳头,引起妈妈产生疼痛感。如果妈妈觉得姿势不合适,可以轻轻使宝宝离开妈妈的胸部,重新摆好舒适的姿势为宝宝喂奶。

手的姿势,应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方、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喂哺。避免“剪刀式”夹托乳房,那样会反向推乳腺组织,阻碍宝宝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内,不利于充分挤压乳窦内的乳汁。

六、按宝宝需要进行哺乳

宝宝饿了自然要哭,妈妈应立即给宝宝哺乳,而不是看表,看是不是到了吃奶的时间了。过去在很多人的意识中,给宝宝喂奶应该按时按点喂,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尤其对新生儿期的宝宝是不好的。因为妈妈分泌乳汁的量每次并非是一样的,新生儿吃进去的乳量也不是每次都相同的,而且吃奶的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有多有少。新生儿因饥饿而哭闹的时间也不相同,有早有晚,有时1小时,有时3小时,这是极其正常的。一般来说,出生后1~2周的新生儿吃奶次数比较多,有的一天可达十多次,几乎1小时左右就吃一次,就是夜里也吃得比较频繁;到了3~4周,吃奶次数明显下降,平均2小时左右吃一次,夜里吃奶时间也延长,有时后半夜能一觉睡到大天亮。

如果妈妈的奶量逐渐增多,宝宝的胃中也能存食了,1个月后的宝宝吃奶的时间自然也就延长了,有时3个小时吃一次奶,有时4个小时吃一次奶,但其中也有个体差异。对能吃的宝宝来说,或许2个小时就需要吃奶。如果妈妈乳汁分泌不足,即使不能吃奶的宝宝,其吃奶时间也会缩短,对于妈妈来说,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乳汁是否足够使宝宝吃饱。总之,给宝宝喂奶的时间不必固定,宝宝饿了妈妈就应及时哺乳,以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

七、哺乳时防止乳头破裂

新手妈妈第一次给宝宝哺乳时,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乳头破裂。造成乳头破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妈妈哺喂方法不正确,只让宝宝浅浅地含住乳头,而没有完全含住乳晕,这样一来,宝宝为了吃到奶,就会用牙床竭力咬住乳头吸吮,时间一长,妈妈的乳头就开始出现疼痛。在下次喂奶时,妈妈因为乳头疼痛会本能地向后躲,这样宝宝所含到的乳头部分更少,宝宝会更加拼尽全力吸吮、牵拉,致使乳头遭到更强烈的吸伤或咬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许多新手妈妈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迫放弃母乳喂养的,这实在令人惋惜。

如果已出现乳头破裂,可以按照以下办法进行哺乳:多数情况下,乳头破裂出现在一侧,哺乳时,先让新生儿吸吮患侧乳房3~4分钟,然后再换健侧乳房吸吮10分钟左右,最后,再让新生儿吸吮患侧乳房4~5分钟。如果母乳充盈,吸完健侧乳房新生儿就能吃饱。则可停吸1~2天患侧乳房,使破裂的乳头得到休息而自愈。如果乳头破裂实在严重,也可把乳汁挤出来喂新生儿,千万不能因此而放弃母乳喂养。破裂的乳头千万不要用酒精消毒,但可用脱脂棉蘸点低浓度的消毒水,轻轻擦一下伤口。也不要捂着、盖着,让其暴露,这样伤口更容易愈合。

八、怎样让奶水多起来

新手妈妈产后如果发现自己奶水少,先不要着急,更不要失去信心,应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是勤哺喂。让宝宝吸吮是促进母乳分泌的最佳方法。哺喂时,妈妈要专心致志、平心静气,除了喂奶就是休息,每次喂奶的时间尽可能地长一些,即使睡着了,妈妈也要轻轻地把他唤醒,鼓励宝宝吃奶,因为爱犯困是宝宝的一个特点。

二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睡眠能够促进产妇乳汁分泌量的增加。与宝宝做些亲子互动游戏,听歌、看画册等,都有利于奶水的增加。

三是营养均衡。产妇要尽可能吃不同营养成分的天然食物,不偏食,不挑食,还要吃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

四是两乳轮换喂。每次喂奶,两乳要轮换2~3次,这样既可同时刺激两乳奶水分泌,又可通过变换体位增加宝宝吃奶的兴趣,保证宝宝吃到充足的奶水。

五是吃催奶食物。民间有许多偏方、验方可达到催奶的效果,如猪蹄汤、鲫鱼汤、公鸡汤等。食物催奶不明显时,才考虑用药物催奶。

九、母乳和配方奶交替喂养

如果新手妈妈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没使奶水多起来,而且新生儿体重不但没增加,一周以后反而轻了200多克,就不得不考虑给新生儿加配方奶了,虽然这对母婴双方,特别是对宝宝是一大损失,但总比宝宝日夜哭闹,生长迟缓要好。这时应注意:

一是母乳和配方奶交替喂养时,奶瓶奶嘴不要开得太大,因为新生儿感到吃配方奶要比吃母乳省劲儿后,以后就对出乳少的母乳没兴趣了。

二是把母乳尽可能留在深夜和清晨,因为这段时间最犯困,如果给宝宝吃配方奶,妈妈或者爸爸就得起来冲奶,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不但容易着凉,而且还影响休息。深夜用母乳喂养就方便多了。

三是奶水攒足了一次喂饱。如果觉得奶水不够宝宝一次吃饱,最好攒足了再喂,尽可能避免宝宝吃上两口奶水就没了,马上又得冲配方奶,一会儿吃乳汁、一会儿喝配方奶,这样会影响宝宝的食欲,对消化也不好。

如果妈妈的奶水确实越来越少,连一次的量都达不到,而且妈妈时时为此焦虑苦恼,就应放弃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虽然母乳喂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人工喂养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策。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工喂养也有其优点:一是减少新生儿拉肚子的可能,二是不影响宝宝的食欲,三是妈妈不必为奶水少而焦虑,四是便于掌握宝宝吃奶的量。

十、不宜哺乳的特殊情况

1.患病妈妈不宜给宝宝喂奶

妈妈如果身体有病,哺乳势必会增加妈妈的负担,使疾病加重,而且有些药物都可在乳汁中分泌出来,如果妈妈长期服用,可使宝宝发生药物中毒。患传染病的妈妈,还可通过哺乳将疾病传染给宝宝。因此,妈妈有病或吃药时不应哺乳。一般来说,妈妈患下列疾病或特殊状况时不宜喂奶:

急性病:患急性传染病、乳房感染、乳房手术未愈等,不宜给宝宝哺乳。但需每隔3~4小时挤奶一次,以免奶汁减少回奶,以便疾病痊愈后继续给宝宝喂奶。

慢性病:如患活动性肺结核、迁延型和慢性肝炎、严重心脏病、肾脏病、严重贫血、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艾滋病,其他职业病和精神病等疾患时,不宜给宝宝喂奶。

乳头皲裂:当乳头皲裂时,可以挤奶后用小匙哺喂。生奶疖时,有病的一侧不要给宝宝喂奶,也需按时挤出奶汁。

2.宝宝患病不应强迫吃奶

尽管妈妈的乳汁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品,但有些宝宝却由于某种原因无缘享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宝宝患如下疾病不宜吃奶:

氨基酸代谢异常:主要侵犯神经系统,表现为智力低下(苯酮尿症就是其中的一种)。新生儿出生时正常,生后数月可出现呕吐、易激惹、生长迟缓的现象。有特殊体征:气味异常,尿、汗液有发霉味,皮肤干燥、毛发颜色浅淡。有25%的患儿有癫痫发作,患儿呈现异常哭闹,是因为继续常规喂母乳或牛乳,使患儿体内苯丙氨酸浓度过高。

乳糖不耐受综合征:由于患儿体内缺乏乳糖酶,导致乳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如果吃母乳和牛奶就会引起腹泻,时间长了直接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可造成免疫力低下,引发反复感染。

这类患儿出生时正常,症状仅发生于喂奶之后,而且母乳较牛乳严重,因为母乳乳糖含量比牛乳高。患儿开吃出现呕吐、拒食、不安、腹泻等,严重者出现肝脾肿大、黄疸、肌张力低下。如果继续摄入乳糖,可出现肝硬化、低血糖、营养不良等现象。在新生儿期可出现白内障、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障碍逐渐明显。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就是因吃母乳而发生黄疸,但这并不是说,母乳就不能吃了,其实不然,停母乳只是短时间的,一般在48小时就可恢复母乳喂养,如果恢复以后,新生儿黄疸又加重了,那么,可再停喂1~2天。这样反复两三次,新生儿就不会因吃母乳而出现黄疸了。

专家提醒

母乳喂养的妈妈,饮食上应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因为新生儿肾脏功能还不成熟,排钠的能力低,吃盐过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给新生儿配置配方奶时,奶液不要过浓,因为过浓可能导致新生儿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增高。尿素氮是人体内有毒物质,对新生儿有极大的危害。

十一、恰当选择喂养的奶粉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婴儿奶粉很多,妈妈在选择的时候,最好先咨询一下专业人士,看自己的宝宝吃什么样的奶粉为好,这样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好处。

婴儿奶粉:婴儿奶粉是以牛奶为主要原料,应用营养互补原理,从大豆中提取大豆蛋白和油脂来弥补牛奶中酪蛋白含量高不易消化的缺点,补充了滋养性单糖,增加了维生素D和铁剂,比较适合一岁内的宝宝食用。

配方奶:营养学家根据母乳的营养成分,重新调整搭配奶粉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除去了部分矿物盐的含量,加入适量的营养素,包括各种必需的维生素、乳糖、精炼植物油等物质。适合喂养一岁以内的宝宝。

甜奶粉:甜奶粉含糖量较高,每100克甜奶粉含糖50多克。虽保持了牛奶的原有成分,但含糖量高,不易消化,容易造成宝宝对甜食的依赖,给添加辅食造成了困难。

淡奶粉:淡奶粉含糖量较甜奶粉低,每100克含糖35克。其成分和甜奶粉基本一样。淡奶粉不太适合宝宝喂养,因为里面酪蛋白含量较高,不易消化。

鲜牛奶:鲜牛奶含有丰富的钙质和充足的蛋白质,比母乳高出约3倍。但鲜牛奶中的蛋白质有80%是酪蛋白,酪蛋白在胃中遇到酸性胃液后,很容易结成较大的乳凝块,不易消化吸收。而且鲜牛奶中的许多蛋白质对人体是没有用的,而必需的蛋白质反而不足,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特别是对新生儿来说,过多的钙和蛋白质都会引起肾脏负担。但鲜牛奶适合1岁以上的宝宝食用。

在选择奶粉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包装要完好无损,不透气。

二是包装袋上要注明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保存期限,保存期限最好是用钢印打出的,没有涂改嫌疑。

三是奶粉外观应是微黄色粉末,颗粒均匀一致,没有结块,闻之有清香味,用温开水冲调后,溶解完全,静置后没有沉淀物,奶粉和水无分离现象。

十二、喂配方奶的注意事项

1.喂奶工具要严格消毒

在用配方奶喂养新生儿时,喂奶工具都要严格进行消毒。奶瓶、奶嘴。奶瓶、奶嘴是喂奶时不可缺少的工具。为了新生儿的健康,必须在每次吃奶前后将奶瓶、奶嘴先用一把小刷子洗刷干净,然后消毒。奶锅不宜过大,以每次能煮1.5千克的牛奶为宜,材质应选不锈钢的为佳。煮奶前,一定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消毒,包括手柄。

消毒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煮沸消毒法。将奶瓶和其他喂奶工具放入一口深锅中,使工具完全浸在水中,然后煮沸10~15分钟。

消毒剂消毒。将奶瓶和其他喂奶工具放入一个大的容器中,加水盖过其高度,放入消毒剂(固体或液体均可),然后浸泡30分钟。

蒸汽消毒机消毒。这是一种电动设备,只需加入水就可产生足够的蒸汽来为奶瓶消毒,大约需要10分钟。

微波消毒装置。这是一种特别设计的、可放入微波炉的蒸汽装置。消毒大约需要5分钟。但使用前必须先确定奶瓶和其他工具可以用微波消毒时,方可运用。

2.调配配方奶的具体方法

尽管将喂奶工具进行了消毒,但如果在调配配方奶过程中不注意,同样有被细菌和病毒污染的可能。为了阻断污染途径,调配奶粉之前,妈妈必须把手洗干净;奶瓶、奶嘴消毒后不要用抹布擦干;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

配方奶的包装上有说明,按说明调配。具体方法如下:

准备好调配所需要的一切工具:奶瓶、奶嘴和杯子、塑料刀、配方奶粉罐中的有刻度的勺子、漏斗、水壶等。将适量的经冷却处理的沸水(每次调配完几瓶配方奶后,就将暖瓶灌满)倒入经过消毒的奶瓶中。用带刻度的勺子取精确分量的配方奶粉,使奶粉的表面与勺齐平。将奶粉倒入水中,盖上奶瓶的瓶盖,充分晃动瓶身,直到奶粉全部溶解。

3.为新生儿喂配方奶的步骤

调好配方奶后就要给宝宝喂奶了,爱抚是喂奶的第一步。喂奶前,妈妈要先将宝宝轻柔地抱起,解开或掀起上衣,让宝宝贴近妈妈的胸,让宝宝和妈妈充分享受肌肤之亲。妈妈要望着宝宝的眼睛,在用奶瓶喂宝宝之前,轻柔地和宝宝说话、微笑,这些都有助于增进宝宝和妈妈之间的感情。

调好的配方奶在喂宝宝之前,先滴几滴在手腕内侧处试试温度,确保奶温热,但不要太烫。

喂奶时注意保持奶瓶倾斜,让奶嘴中充满奶,这样宝宝就不会吸到空气了。让宝宝在妈妈的怀抱里稍稍倾斜。如果宝宝平躺着,会造成吞咽困难,甚至可能被呛着。

当宝宝吃够了奶以后,妈妈要将宝宝放在肩膀上,轻轻地拍拍宝宝的背部,帮助宝宝打嗝。千万不要在没人照看的情况下,将奶瓶留在宝宝嘴里,以免呛着宝宝。

4.确保哺乳量适宜

宝宝的奶量够不够是爸爸妈妈最关心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满足下列情形就表示哺乳量适宜:

一看哺乳次数。出生前1~2个月每天需要吃8~10次,3月龄时间每天至少要吃8次。

二看排泄。每天换6~8块以上湿尿布,期间有2~3次软大便。

三看睡眠。能够安静入睡4个小时左右。

四看体重。每星期平均增加体重150~170克,3个月时则为200克左右。

五看吃奶神情。宝宝饿了,一旦含住奶头,就迫不及待地吸吮,即使周围有响动也很难吸引他;宝宝吃饱了,吸奶就会漫不经心,甚至吃吃停停,稍有动静就回转头寻找。

有些妈妈认为,如果想要宝宝形成规律性吃奶的习惯,就必须从一生下来就坚持按时喂奶,否则难以形成规律性喂奶。可刚出生的宝宝,经常吃奶没多久就会又饿了,哭闹个不停。有些妈妈明知宝宝是饿了,一看还不到喂奶时间,就故意不给喂奶,非坚持每3个小时喂一次;而有些宝宝到了吃奶时间还在熟睡,妈妈却非要叫醒他吃奶,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

如果宝宝饥饿时妈妈故意不给喂奶,会影响其情绪,不利于宝宝心理健康的发展,还会影响体格生长。非要把熟睡的宝宝叫醒吃奶也是不恰当的,这时宝宝的消化系统功能还没有调动起来,消化酶分泌不足,不仅容易使宝贝情绪糟糕,而且还会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同时也不好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专家提醒

对刚生完宝宝的新手妈妈来说,头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宝宝喂奶。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母乳喂养条例中明确规定,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放在母亲胸部进行皮肤接触。不必考虑妈妈出不出奶,新生儿能不能吃奶,新生儿出生30分钟后开始喂奶。不能因为新生儿不吃奶而只喂糖水,3天内不能因为妈妈不出奶,而改用牛奶喂养。

日常生活护理策略

一、给宝宝一个充足睡眠

1.让宝宝决定自己的睡眠

有人说:“宝宝是在睡眠中长大的”。这话一点都不假。这是因为宝宝在睡眠时大量分泌成长激素,为什么新生儿生长速度那样快,就是因为新生儿几乎每天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宝宝会按照身体的需要睡觉,当身体需要休息时,他就会呼呼睡去;当他的体力恢复了,就会自然醒来。宝宝的睡眠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体重和哺乳需要,宝宝体重越轻,就越频繁地需要哺乳,那么宝宝的睡眠时间也就越少。

如果按照大人的作息时间规定宝宝的睡眠,宝宝就会不安和哭闹,而且会变得不爱吃奶。总之,什么时候睡,睡多久,让宝宝自己决定。

2.培养宝宝正确的睡姿

睡眠姿势可分为仰卧、俯卧和侧卧,三种姿势对新生儿来说各有利弊。目前广泛接受的观点是,新生儿采取仰卧睡姿最合适,这种睡姿宝宝的头可以自由转动,呼吸也比较顺畅。但仰卧有两个缺点:一是头颅容易变形,几个月后宝宝的头枕后部可能睡得很扁。二是当宝宝吐奶时容易呛到气管里。

俯卧睡姿是欧美国家常常采取的姿势,他们认为俯卧时宝宝血氧分压比仰卧时高5~10毫米汞柱,肺功能比仰卧时要好,对大脑发育最有利。而且宝宝吐奶时也不会呛到气管内,头颅也不会睡得扁平。缺点是俯卧睡时容易把鼻口堵住,影响呼吸功能,甚至窒息。也有人推崇侧卧睡姿,认为这种睡姿最安全,既不会堵住口鼻,又不会呛奶。

我们提倡侧卧与仰卧相结合,不时地改变睡姿。为提高宝宝颈部的力量,训练宝宝抬头,每天可以让宝宝俯卧睡一会儿,但时间不要太长,注意不要堵住鼻口。几个月后,宝宝自己会翻身了,睡姿就再也不成问题了。以后不论将宝宝放入婴儿床时是什么姿势,宝宝都会找到自己最习惯、最舒适的姿势。

3.尽量让新生儿睡得舒服

要使宝宝睡得舒服,每次睡前要喂饱,吃奶后要把手放在宝宝背上从下到上轻轻地拍,帮助宝宝打嗝。大小便后要把小屁股洗干净,换上干净尿布。

如果宝宝睡眠不好,哭闹不安,要仔细查找原因,是饿了,尿布湿了,还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要及时排除影响睡眠的因素。如果宝宝哭闹不止或有剧烈的尖叫,就应带宝宝去医院。

4.好方法让宝宝睡得安稳、睡得香

想要宝宝睡得安稳、睡得香,父母应注意如下细节:

一是卧室内要有适度的光线,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

二是在哄宝宝睡觉之前,应该先把床铺好。如果临时用单手去清除床上的物品或铺床时,宝宝可能随时醒来。而且婴儿床最好不要靠墙,这样便于从两边放宝宝。

三是放下宝宝的时候,再轻轻地拍哄一会儿。对于焦躁不安的宝宝,某些具有安慰作用的吮吸往往可以使宝宝安静下来,比如,自己的手指或者橡皮奶嘴(在给宝宝之前要经过消毒)等,随着吮吸动作的缓和,宝宝就会慢慢地进入梦乡。

5.睡眠环境不宜太安静

不少新手妈妈在宝宝睡觉时,走路都蹑手蹑脚的,生怕惊了宝宝的觉。其实这样做是完全不必要的。

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早已习惯了某种音律伴着入梦。宝宝时常都会听到某些声音,如妈妈的心跳声,肚子的咕噜声,妈妈的话语声等。如果宝宝的睡眠环境太安静,反而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

事实证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响声对宝宝的睡眠不但没有影响,而且有益。如风扇转动声、柔和的音乐声、轻轻的关门声、轻轻地说话声、流水声等,在这些带有声响的环境中,宝宝可能睡得更香。如发现宝宝在睡梦中很容易因为某些声音惊醒,那就尽量控制这些声源,如电话铃和门铃等。及早养成宝宝的正常睡眠模式尽管非常重要,但由于新生儿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宝宝知道妈妈随时会在他身旁,给宝宝以充分的安全感,这样,宝宝就会睡得比较安稳了。

6.纠正宝宝日夜颠倒的睡眠习惯

有些宝宝白天猛睡,夜里精神,长此下去不但宝宝的健康受到影响,爸爸妈妈也受不了,必须及时纠正。

首先,应该让宝宝将日和夜分清楚。具体做法是:白天带宝宝出门走走,即使要睡也放在婴儿车里睡。如果在屋里睡,也不必刻意弄暗室内光线,或降低音量。当宝宝醒来时,逗一逗宝宝,让宝宝兴奋起来;到了夜晚,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让宝宝尽可能多睡。

其次,限制宝宝白天的睡觉时间,一次不要超过三四个小时。如果不容易弄醒宝宝,就抚弄宝宝的脸,或是搔搔宝宝的小脚丫儿。等宝宝稍微清醒时,可把玩具拿到宝宝面前逗引他,或放一首优美的音乐使宝宝彻底清醒。慢慢地宝宝的生理时钟就正常了,日夜就不再颠倒了。

二、女宝宝的特殊护理秘笈

1.正确给女宝宝擦屁股

给女宝宝擦小屁股时,应从前往后擦,这样大便就不会污染到外阴部。擦完屁股后要用温水给宝宝洗一洗,洗得顺序:先洗外阴部,后洗肛门。

2.如何处理新生儿假性月经

女宝宝出生一周左右,阴道可能流出少量血性黏液,一般持续两周左右,这在医学上称为新生儿假性月经,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3.女宝宝白带的正确处理方法

刚出生的女宝宝,阴道口内有乳白色分泌物,这是女宝宝阴道黏液及角化上皮脱落,成为“白带”。一般不需要处理,只需揩去分泌物就可以了。几天后会自行消失。如果长时间不消失,或白带性质有改变,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

4.阴唇粘连的预防与处理

保持外阴清洁;晚上睡觉前给宝宝清洗外阴;不要捆宝宝,及时换尿布;宝宝有阴道炎要及时治疗。

如果发现宝宝阴唇粘连,妈妈把手洗干净后轻轻分开宝宝的阴唇,再涂上抗菌素软膏;如果不能分开,千万不要强行分,需马上带宝宝去医院。

三、男宝宝的特殊护理秘笈

当出生的是个儿子时,爸爸妈妈就应意识到,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殖器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做包皮环割术的宝宝,在每次洗澡的时候,爸爸妈妈只要轻轻地把阴茎外边洗一下,就能把污垢清除干净。有些爸爸妈妈想给宝宝洗得更干净时,可以把包皮轻轻地向后拉,直到感到有阻力的时候为止。然后把包皮里面的污垢洗掉,并且冲洗干净。千万不可以把包皮强行向后拉,因为这样可能导致感染。

如果宝宝做了包皮环割术,伤口大约需要一个星期就能愈合。在伤口尚未愈合之前,爸爸妈妈要经常给宝宝换尿布,这样可以减少大小便导致的感染。在此期间,要按照医嘱护理好宝宝的阴茎,要学会如何使用绷带,如何洗澡擦干,如何使用护肤水或者护肤油等。等到宝宝的伤口愈合以后,就可以像正常宝宝那样洗澡了。

四、注意保护宝宝的脐带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的结扎处用纱布覆盖着,揭开纱布可看到青黑色的脐带残端,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保护宝宝的脐带,因为细菌最容易从这里入侵。洗澡时要注意不要弄湿脐带。洗完澡后都要用碘酒、酒精消毒(千万不要涂紫药水)。放置尿布时也要注意,不要碰触脐带。

五、尿布选择和换洗

1.纸尿裤与布尿布的利弊

纸尿裤:有舒适的干爽网面,吸水性强、使用方便,减少了宝宝因尿湿而啼哭的频率。但也因此减少了妈妈与宝宝接触的机会,容易造成宝宝感情饥渴。

布尿布:增加了妈妈与宝宝接触的机会,给宝宝带来了欢乐,非常有利于宝宝心智的发展。不利的是,由于宝宝尿的频繁,每天要更换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尿布,还要不断地清洗,用热水烫,劳动强度很大。

建议爸爸妈妈给宝宝纸尿裤、布尿布调换着使用。如夜里睡觉,或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出门时用纸尿裤。其他时间给宝宝使用布尿布。

2.理想纸尿裤的标准

选择较为理想的纸尿裤,可以参考以下四项标准:

吸收尿液力强而且速度快。因为纸尿裤含有高分子吸收剂,吸收率可达自身的100~1000倍,而且不会再被挤出来。纸尿裤吸收力的大小不取决于厚薄,甚至恰恰相反。纸尿裤表层的材质也要挑选干爽不回渗的。最好选择四层结构的纸尿裤,即表层、吸收层、防漏底层之外多加一层吸水纤维纸的,更少渗漏。

透气性能好且不闷热。透气性好的纸尿裤首先是内层材质天然透气而且很薄,最关键的因素是有层透气膜,即薄塑料膜上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孔,透气但不透水。

摸起来舒服。新生儿的肌肤触觉非常敏感,对不良刺激更加敏感。所以,要选择超薄、合体、柔软、材质触感好的纸尿裤。目前,市场上有的在纸尿裤内表层,添加了护肤成分,可以直接借着体温在小屁股上形成保护层而隔绝刺激,并减少皮肤摩擦,让宝宝拥有更舒服的感觉……

尺码适合而且价格适中。选用纸尿裤尺码时,可参考包装上的标示购买。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纸尿裤品牌多,价格也高低不等。经济条件好的可选择比较高级的纸尿裤。

3.几种尿布的使用方法

三角形尿布的换用。对新生儿来说,如果普通尿布垫得过大,用起来很不方便,这时可以用三角形尿布代替。三角形尿布透气性好,也较适合宝宝使用。换用时,先把宝宝的外生殖器擦拭干净,再把宝宝的小屁股放在三角形尿布中间。把尿布的一角向上移至宝宝胯部,遮住宝宝下腹,把另外两角打成漂亮的结,要注意留出一定的余量,并整理好尿布的边侧部位,保证宝宝腿部能活动自如。

一字形纸尿布的换用。先清除宝宝小屁股上的污物,换上新尿布。男宝宝的尿布前端稍长,女宝宝的后端稍长,并留有空余,包裹好尿布带。

纸尿裤换用。先把带粘垫部分伸展开,轻轻放在宝宝的小屁股后面(千万不要让粘垫触到宝宝皮肤),要留出二指的余量再包裹好。

4.宝宝尿布的洗涤

宝宝的尿布要勤换勤洗,换下来的尿布要及时洗涤,洗尿布不能用洗衣粉、药皂和碱性强的肥皂洗涤,这些都会刺激宝宝的皮肤,易引发尿布疹。正确的洗法是,先将尿布上的粪便用清水洗刷掉,再擦上中性肥皂,放置20~30分钟后,用开水烫泡,水冷却后稍加搓洗,粪便黄迹就很容易洗净,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备用。如尿布上无粪便,只需要用清水洗2~3遍,然后用开水烫一遍晒干备用。新生儿的尿布不能用炉火烘烤,因为那样会返潮而刺激皮肤。

六、宝宝洗澡注意事项

1.洗澡前的准备

在给宝宝洗澡之前准备工作要做好。先把需要换洗的衣服、尿布和洗澡时要用的浴巾、毛巾、婴儿浴皂等放在身边;把婴儿浴盆上供宝宝躺着的网兜卡好,然后在浴盆里放水,先倒凉水,然后兑热水,水深至网兜的一半,然后用水温计调好水温,一般在37℃左右即可,也可用手试一下水温,以不觉得烫为宜。这一切准备好后,就可以给宝宝脱衣服洗澡了。

2.给宝宝洗澡必须两个人

给宝宝洗澡必须两个人,一个人用手护住宝宝,另一个人负责洗。当宝宝脐带脱落后,脐部又无炎症时,就可以把宝宝全身放入水中。放入水中之前,先往宝宝身上撩点水,让宝宝先适应一下,然后轻轻地把宝宝半躺半坐地放到固定在浴盆上的网兜上,注意,上身要高,肚腹浸在水中。先洗头,然后再洗全身,特别是腋下、大腿根部、后背都要洗到。动作要轻柔、麻利。注意:不要把水溅到宝宝的耳朵和眼睛里。后背只有在洗澡时才能看见,所以妈妈可通过给宝宝洗澡了解宝宝身体的全貌,如果有异常能及时发现。

洗完后,妈妈把事先准备好的浴巾在怀里展开,爸爸把宝宝的头上、脸上的水擦干后,把宝宝从水里抱出来(注意,宝宝身上有水很滑的)放到妈妈展开的浴巾里包好,妈妈就可以边喂奶,边等宝宝身上的水分吸干,等宝宝适应了室内的温度后就可以给宝宝穿衣服了。

3.注意对宝宝脐带的保护

新生儿在出生4~5天之后,脐带会脱落下来,先是留下小小的伤疤,2周左右就会痊愈。尽管如此,新手妈妈或新手爸爸在为宝宝洗澡时,仍要注意脐带的保护,不要让水溅到脐带上,每次洗完澡后要用碘酒和酒精给脐带消毒。

如果天气冷或宝宝脐带还没有脱落,应上、下身分开洗。婴儿浴皂或婴儿浴液不要直接擦在宝宝身上,应该在大人手上摩擦起沫后,再抹到宝宝的身上。有湿疹的宝宝不要用浴皂洗澡,只用清水洗就可以了。每次洗澡应在宝宝吃奶前洗,一是刚吃过奶的宝宝容易睡觉;二是刚吃完奶洗澡时容易吐奶。洗澡时的室温最好在25℃左右。

4.最好别给宝宝使用爽身粉

很多新手爸妈在给宝宝洗澡后,常常喜欢给宝宝的小屁股、腋下或大腿根部等身体皱褶处多擦些爽身粉,认为这样可以保护宝宝皮肤。其实这样做适得其反,因为宝宝代谢快,出汗多,尿也频,过多的爽身粉遇到汗水或尿就会结成块状或颗粒状,当宝宝活动时,身体皱褶处的粉块或颗粒摩擦娇嫩的皮肤,容易引起皮肤红肿糜烂,因此,最好不要用爽身粉。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往水里添加点宝宝金水,或者洗完澡后涂一些宝宝润肤油。

七、让宝宝尝试游泳

1.游泳对新生儿好处多

新生儿游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新手爸妈所接受。现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就设有专门的婴儿游泳馆,也有许多家庭买婴儿游泳桶供新生儿游泳。

儿科专家认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可以让其试着游泳了。游泳对新生儿好处多多:有助于新生儿胎便的及早排出;还有助于生理性黄疸早消退、营养早吸收,生理性体重下降早恢复,并能使新生儿在子宫内蜷曲已久的肌肉、关节、韧带得以轻松舒展。而且游泳还能促进宝宝脑神经发育、增强宝宝的心脏功能、有利于宝宝的体格发育,给宝宝带来全方位的刺激,从而激发宝宝的本能和潜能。

2.做好安全保护

如果宝宝在家里游泳,游泳桶里的水面高度要比新生儿高出20~25厘米,水温最好保持在24℃左右。下水之前给宝宝脱光衣服,脖子上戴好充气颈圈,然后慢慢把宝宝放到游泳桶里,待宝宝适应后就可放手让宝宝自己划水。但要注意,宝宝身边一定要有人。游泳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如果室内温度比较低,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每次游泳必须在喂奶后的1小时进行,既不能在喂奶前游泳(以免发生低血糖),也不能在吃奶后马上游泳(防止吐奶)。

八、给宝宝穿衣服

1.选择适合的衣服

理想的衣服,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穿着宽松舒适;二是容易穿脱;三是安全;四是容易洗涤。

穿着宽松舒适。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出汗,所以内衣应选用柔软、吸水及透气性比较好的棉制品。衣裤的质地以浅色纯棉布或纯棉针织品为好。贴身衣服不应有“缝头”,以免摩擦宝宝娇嫩的皮肤。裤子的式样为开裆系带或开裆背带,不要用松紧带,因为松紧带过紧,会影响宝宝胸部的生长发育。

容易穿脱。为使宝宝的衣服容易穿脱,式样最好是和尚领、斜襟,可以在一边打结,并且胸围可以随着宝宝长大而随意放松。此外,由于宝宝的脖颈短,容易溢奶,这种上衣便于围放小毛巾或围嘴。系扣的地方选用粘带要比纽扣好。

安全。为了保证宝宝的安全,衣服应选择那些装饰少、袖子宽松的样式。同时,应避免有金属钮扣或拉链,以免划伤宝宝。

容易洗涤。刚做好的或从商店买回来的婴儿衣服,特别是内衣,一定要先用清水清洗,然后用开水烫后日光下晒干,放在干燥的地方,不要放樟脑丸,以防引起宝宝皮肤过敏。如果是穿其他健康宝宝穿过的小衣服,也容易洗涤。应该注意在穿前要用水煮沸消毒,晒干。

2.穿衣注意事项

由于新生儿身体很软,头比较大而且直不起来,再加上胖胖的手臂和始终弯曲的腿,穿衣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应注意以下事项:

必要时才更衣。如果宝宝经常吐奶,可以给他套上一个大的围兜,或是用湿毛巾在脏的部位做局部清理,没有必要每次都全身上下换一套。

在把衣服套到宝宝的头上之前,妈妈要先用手拉开领口,避免衣领弄痛宝宝的耳朵和鼻子。同时,为了避免套头时宝宝因被遮住视线而恐惧,可以和他说话,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为宝宝穿衣服时,最好选择一个平坦的地方,并准备一些玩具或轻快的音乐。同时,要努力把为宝宝穿衣的时间,变成亲子谈话或游戏的时间。

穿连体衣的时候,要把连体衣所有的扣子都解开,放平,然后把宝宝放在衣服上,脖子对准衣领的位置。先穿腿,一次一条,在尿布下面的位置把扣扣好,这样宝宝的腿就伸不出来了。然后再把胳膊伸进去的时候,妈妈先把袖子挽起来,用一只手把袖口撑开,把宝宝的胳膊拉进袖子,把袖子长短挽好,再照此办法穿另外一只胳膊。脱的时候,把步骤反过来就可以了。

九、如何给新生儿进行抚触

1.抚触对新生儿的益处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柔软,同时也非常脆弱,而且容易发生干燥、发炎、瘙痒等。如果每天帮宝宝清洗或者抚触,无论是对宝宝情感的健康发展以及亲子交流,还是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促进宝宝免疫系统发育,促进血液循环;二是可以使宝宝的肌肉得到锻炼;三是向宝宝表达爱意,使宝宝的交感神经兴奋起来,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抚触随时都能进行,比如,哺喂、洗澡、换尿布等。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感受到母婴之间互动的乐趣了。

2.抚触时应注意的环节

为宝宝抚触的用品有:婴儿抚触油或乳液。在宝宝两周大时就可以开始抚触。要选择一个宝宝不困的时间,并保证房间和自己的双手温暖。如晚上宝宝洗完澡后,因为这时的宝宝比较安静而且放松。最好选择在两次喂奶之间,因为宝宝刚吃完奶时接受抚触,会因为太饱而感到不舒服;如果在他饥饿的时候抚触,他又会很快不耐烦。

抚触时最好脱了宝宝的衣服,但如果室温低,就给宝宝穿着连体衣服抚触。如果是全身抚触,应从头部开始向下轻轻抚触,对称地抚触宝宝身体的两侧。抚触完宝宝身体的正面后,再抚触宝宝的背部,顺序还是从头部开始。

刚开始抚触时,动作要特别轻柔,等宝宝喜欢这种感觉时再逐渐加大力度。妈妈要用微笑和亲吻吸引宝宝的兴趣,边抚触边和宝宝轻轻说话或给他唱歌,还可以放一些宝宝喜欢的音乐或模拟心跳的录音,让宝宝充分享受这一过程。

3.抚触的部位和方法

头部抚触。用双手抚触宝宝的头顶部,轻轻画圈做圆周运动,但要避开囱门。接着抚触脸的侧面,然后,用指尖从中心向外抚触宝宝的前额,轻轻从宝宝额部中央向两侧推,然后移向眉毛和双耳。这种抚触方式对安抚暴躁的宝宝特别管用。

胸腹部抚触。轻轻沿着宝宝肋骨的曲线向下抚触宝宝的胸部。在宝宝的腹部用手指划圈揉动,从肚脐向外做圆周运动,以顺时针方向逐渐向外扩大。可以两只手轮换着连续进行抚触,但不要压得太用劲。

胳膊抚触。让宝宝仰面躺着,拿起一只胳膊,首先从腕到肘,再从肘到肩膀。然后,从双臂向下抚触、滚揉。最后抚触宝宝的手腕、小手和手指,并用你的拇指和指尖抚触宝宝每一根手指。

腿部、脚和脚趾抚触。从宝宝大腿开始向下,将闲着的手放在宝宝的肚子上,然后从大腿向脚踝方向轻轻抓捏宝宝的腿,并加入轻捏动作。轻轻摩擦宝宝的脚踝和脚,从脚跟到脚趾进行抚触,然后分别抚触每根脚趾。还可以将脚趾搬给宝宝看,让宝宝意识到脚趾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后背抚触。抚触后背时,要轻轻地把宝宝翻过来,用两个手掌从宝宝的腋下向臀部方向抚触,同时用拇指轻轻挤压宝宝的脊骨。因为抚触时宝宝看不到妈妈的脸,所以妈妈应一直跟宝宝说话。

专家提醒

抚触可以促进宝宝发育的作用,国外一家抚触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研究,将一组被抚触的新生儿和另一组没有被抚触的新生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被抚触的宝宝增重较快,没被抚触的宝宝增长较慢。经过追踪调查进一步发现,当这些宝宝长到8个月大的时候,被抚触的宝宝体重增加得更多,而且发育状况比没有被抚触的宝宝要好。

十、科学对待民间育儿习俗

1.宝宝的好头形并非“睡”出来的

民间育儿有给新生儿睡头型的习俗,特别是对女孩子,认为把后脑勺睡扁了长大才好看。所以,就给新生儿睡硬枕头,如豌豆枕头、绿豆枕头等。其实,宝宝的头型并不是这么睡出来的。

新生儿颅骨容易变形,主要是由于骨缝尚未闭合,受到挤压时,会出现骨缝重叠或分离,使头形发生变化。宝宝的头在出生1个月左右的时间,生长速度比人生的任何时期都快,头围可扩大3厘米。头骨的急剧生长,不一定会左右对称。左右不同,并不是因为外界压迫,而是因为内部的力量所致。妈妈对宝宝头部的形状不必太费心思,每一个宝宝头部都会有些偏斜,即使是相当偏斜的头,在过周岁生日时也会变得不明显了。

再者,宝宝大部分时间都是躺着,如果枕头过硬,会使宝宝头皮血管受压,导致头皮血液循环不畅。如果枕头过硬,就会把头发蹭掉,出现“枕秃”。如果枕头过硬,宝宝会因为不舒服而影响睡眠。总之,用硬枕头给新生儿睡头型的做法不可取。

2.过“小满月”对母婴健康皆不利

民间育儿习俗中,要在新生儿出生后第12天过“小满月”,现在有许多家庭也给新生儿过“小满月”,这对母婴健康是不利的。

由于新生儿出生刚12天,对外界环境还很不适应,抵抗细菌、病毒侵入的能力还非常脆弱;而且新手爸妈这时也很疲劳,如果这时过“小满月”接受亲戚朋友的探视和祝贺,不但会加重疲劳,而且还可能带来细菌和病菌,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家庭早教方案

一、树立正确早教观念

1.培养兴趣是关键

早教主要是培养宝宝的智力,智力包括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在开发宝宝智力时,不能偏重于单个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活动来完成,如通过游戏、讲故事、听音乐来培养和促进宝宝的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其中,培养兴趣,使宝宝产生求知欲望最为关键。

2.早教从出生开始“早教”要多早?许多新手妈妈有这样的疑问,其实,早教最好一出生就开始。研究证实,人一生下来就有数十种潜能,如出生7个小时的新生儿,就会模仿成人吐舌头;3个月大的宝宝存在多种无条件反射;4个月大的宝宝颜色视觉接近成人水平……许多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潜能,就像金矿一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和适当开发,那么,出生三四个月后就会消失,也就是说,新生儿早教,一出生就应该进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二、用游戏训练宝宝视觉能力

1.迷你手电筒训练宝宝的视力

新生儿喜欢看亮光。由于新生儿的视力还比较微弱。可用迷你手电筒(有点光就行)来训练宝宝的视觉能力。先将迷你手电筒摆在宝宝视线的一侧,距宝宝的小脸20~25厘米,在第一个月内,宝宝会稍加凝视;到一个月时,如果慢慢移动手电筒,宝宝的视线会追随亮光,一般要等长到3个月以后,宝宝才能完成左右180°捕捉物体的动作。

2.巧妙利用宝宝的好奇心

为宝宝预备几幅挂图,最好是模拟妈妈脸的黑白挂图,也可以是条纹、波纹等图形。挂图要放在距宝宝眼睛20厘米处。由于新生儿对新奇的东西注视时间比较长,对熟悉的东西注视时间短,所以每隔3~4天换一幅图。另外,也可以在宝宝的房间悬挂一些彩色气球、小灯笼等彩色玩具,悬挂的玩具品种可多样化,还应经常更换品种和位置,悬挂高度以20~25厘米为宜。

三、用声音锻炼宝宝听觉

1.发声玩具引逗法

宝宝醒来时,爸爸或妈妈可在宝宝耳边轻轻摇动一些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如音乐盒、摇铃、拨浪鼓、吹塑捏响玩具,以及能拉响的手风琴等,引导宝宝转头寻找声源。要注意声音要柔和、动听,声音不要长时间连续,否则宝宝会失去兴趣而不予配合。

2.柔美音乐陶冶法

选择一些优美、轻柔、明快的中外古典音乐、现代轻音乐和儿童音乐给新生儿宝宝听,每天固定一个时间,一次播放一首乐曲,每次5~10分钟为宜。播放时先将音量调到最小,然后逐渐增大音量,直到比正常说话的音量稍大点即可。

四、用嗅觉纠正宝宝偏头睡觉

妈妈把带有自己乳汁的衣服放在宝宝枕头的左边,再把带有配方奶的手帕放在枕头的右边,这时会发现,宝宝的头转向妈妈乳汁的一面,即使再调换位置,也依然如此。这说明,新生儿具有与生俱来的嗅觉本领和分辨力。可随时调换妈妈衣服的位置,以此锻炼宝宝头颈部的活动能力。有的宝宝总爱把头偏向固定的一侧睡觉,时间长了头型就偏了,此种方法可以矫正这种睡觉习惯。

五、利用小玩具训练宝宝抬头

宝宝只有抬起头,视野才能开阔,智力才可以得到更大发展。一种方法是当宝宝吃完奶后,妈妈把宝宝的头靠在自己肩上,然后轻轻移开手,让宝宝自己竖直片刻,每天可做四五次。另一种方法是,让宝宝空腹趴在床上,用小铃铛、拔浪鼓或呼宝宝乳名,引逗宝宝抬头。

六、教宝宝做伸展运动

新生儿的小胳膊和小腿还都处于自然弯曲状态,妈妈或爸爸可经常训练宝宝做伸展运动。在为宝宝洗澡或换尿布的时候,妈妈可帮助宝宝伸展一下身体。注意:伸展身体时,只须将关节稍为弯曲,宝宝就会反射性地伸开他的关节。除了关节外,轻触宝宝的膝盖内侧、身体、手等,宝宝也会反射性地伸展他的身体。这个时期的宝宝,由于四肢十分娇嫩,所以不能用力拉他的手、脚,以免弄巧成拙。

七、帮助宝宝进行爬行训练

新生儿期的宝宝有爬行的先天条件反射。在帮助宝宝进行爬行训练时,可以利用宝宝洗完澡或睡醒觉的机会做。先为宝宝做完皮肤抚摸,这时宝宝会感觉到很舒服,会主动要求动一动了。你只要用手掌轻轻抵住宝宝的足底,他就会试图向前爬,尽管开始时爬不了几厘米,但宝宝确实努力了。爬行训练的时间控制在每次1~2分钟,每天1~2次较为适宜。注意不要在宝宝吃饱奶或饥饿的时候做。经过爬行训练,宝宝颈部及背部的肌肉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四肢也会越来越有力量,体质自然也会随之增强。

八、让宝宝学着做迈步训练

宝宝在新生儿期就有向前迈步的先天条件反射,如果宝宝健康没病,情绪又很好,就可以进行迈步训练。

做迈步训练时,爸爸或妈妈托住宝宝的腋下,并用两个大拇指控制好宝宝的头,然后让宝宝光着小脚丫接触桌面等平整的物体,这时宝宝就会做出相应而协调的迈步动作。尽管宝宝的脚丫还不能平平地踩在物体上,更不能迈出真正意义上的一步,但这种迈步训练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无疑是有益的。每天3~4次,每次3分钟较为适宜。如果宝宝不配合,千万不要勉强,以免弄伤宝宝。

专家提醒

要把新生儿当成懂事的大孩子。有不少新手爸爸妈妈总以为新生儿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什么也不懂,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事实上新生儿确实能够看懂和领会一些事。护理新生儿时,爸爸妈妈要多和宝宝说话,语调轻缓,充满柔情。比如,宝宝哭了,可边把宝宝抱起来,边问宝宝是不是饿了,是不是尿了?然后一边喂奶,或一边换尿布,一边和宝宝讲你在为宝宝所做的事。平时也要用夸赞、拥抱、亲吻、抚摸、对视等动作不断表示出对宝宝的喜爱。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宝宝似乎能听懂你的话,会出现不同的面部表情和躯体动作,如扬眉、伸脚、举臂等。

新手妈妈的疑问

一、新生儿为何不宜剃头

因为新生儿在生产时有可能出现产瘤、头皮血肿及一些不易发现的损伤,如果剃头极易感染,即使没有这些现象,也因新生儿头皮娇嫩,剃头时容易划伤。

二、新生儿为何不能睡水枕、凉席

新生儿不宜睡水枕。因为水枕凉,会使脑血管收缩、痉挛,减少脑血流。而且水枕太高,会使新生儿呼吸不畅,造成半缺氧,对新生儿极为有害。在炎热的夏季,新生儿可以睡凉席,但凉席质量一定要好(选择草制凉席),凉席上要铺棉质床单,凉席上下不要铺塑料制品。

专家提醒

在炎热的夏天,妈妈千万不要给宝宝抹风油精,因为风油精里的樟脑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会引起新生儿黄疸症,出现全身发黄、口唇青紫、棕色小便、不吸奶、哭声微弱、嗜睡等症状,甚至出现抽风、惊厥等,极易使新生儿脑功能受损。

新手妈妈的“难题”

一、越哄越哭

如果宝宝发育正常,吃喝拉撒睡样样也好,但有时会出现越哄越哭的现象,弄得妈妈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其实,这种哭多半是宝宝做了梦,或是想通过哭发泄一下,或是想运动运动,这些都有可能。如果这时妈妈来哄,宝宝就会通过越来越厉害的哭提抗议了:妈妈,让我尽情哭一会儿吧,别打扰我了。

二、抵触橡皮奶头

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混合喂养的宝宝身上。别看宝宝刚出生才几天,他可是能分清哪个是橡皮奶头,哪个是妈妈的乳头,因为质感不一样。一个僵僵的,吸吮没感觉;另一个柔软有弹性,吃着舒服极了。如果宝宝极力抵触橡皮奶头,就不要太勉强宝宝了,可尝试先用小勺或小奶杯喂奶吧,说不定哪一天,宝宝就能接受橡皮奶头了。

三、腹泻便

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颜色和形状往往不是太理想的,像蛋花汤样的“腹泻便”也不少见,而且每天排便的次数随着吃奶量而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新生儿体重的增加没有受到影响,情绪也一直很好,妈妈就不必担心,这不是病,以后添加了牛奶这种腹泻就会消失。如果新生儿的腹泻越来越重,体重也不增加,甚至下降,就要带宝宝去医院了。

以下做法是错误的:

一是自行给宝宝服用止泻药,尤其是抗菌素。新生儿肠道内生态平衡尚未建立,正常菌群数目少,使用抗菌素后,打破了生态平衡,加重腹泻。

二是药物服用方法不正确。该间隔服的药,却同时服了,致使腹泻加重。

三是不敢给宝宝喂奶。妈妈看到宝宝腹泻,怕宝宝吃奶多了加重腹泻,就有意识地减少喂奶量,结果使宝宝营养缺乏、消化功能降低、食欲降低,胃肠蠕动加快,更加重了腹泻症状。

四是乳糖不耐受。这种宝宝一吃奶就会出现腹泻,尤其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出现。如果按照一般的肠炎治疗,只能越治越重。

四、一吃就拉

宝宝一吃就拉,有时并不是因为宝宝是“直肠子”,而是宝宝肠道神经发育不完善,肠道极易被激惹所致。宝宝吸吮动作、奶液等,都可能成为刺激源,刺激肠道蠕动加强、加快,导致一吃就拉现象。解决办法:

妈妈忌吃辛辣食物。如果宝宝同时有湿疹,还要忌吃鱼虾等过敏食物。

注意宝宝腹部保暖,以免腹部着凉加重腹泻。

五、吃吃睡睡

有的宝宝吃奶不是一鼓作气就吃饱,而是吃一会儿,睡一会儿,往往吃一次奶需要很长的时间。究其原因既有来自宝宝的,也有来自妈妈的。

1.宝宝的原因

早产儿、吸吮能力弱、淘气。对于这类宝宝,妈妈更要有十二分耐心进行哺喂。宝宝睡着了,应轻轻用乳头蹭蹭宝宝的脸颊,使他醒来接着再吃。

2.妈妈的原因

乳汁太少。宝宝吸着费劲,只好歇歇再吸。解决办法:一是在哺喂时要用双手轻挤乳房,帮助乳汁分泌,这样宝宝在吸吮时就不太费力了。二是两侧乳房轮流哺乳,每次15~20分钟。必要时可以添加一两次配方奶。

乳头太小。宝宝不能很好地含住乳头。解决办法:一是用手捏起乳头向外牵拉,每天3~4次,每次20下,拉起后停留1秒钟。尤其在喂奶前牵拉,更有明显的效果。二是让丈夫或大一点的孩子吸吮奶头。三是每天2~3次用吸奶器吸乳头,连续吸8~10次,每次吸住停留半分钟。四是喂奶时用中指和食指夹住乳晕上方,使乳头尽量突出。

乳汁太冲。吸吮时奶水向外喷,吞咽很急,一口接不上一口,还呛奶。解决办法:妈妈用食指和中指夹住乳房,可使乳汁流速减慢。

橡皮奶孔太大或太小。解决办法:一般来说,将奶瓶倒过来时,每秒钟滴1~2滴为宜。但最主要是根据自己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冲的奶太烫。解决办法:喂奶前,先滴一滴奶在妈妈的手腕上,不热不凉为宜。

异常情况应对

一、一过性发热

有的出生3~5天的宝宝,出现发热现象(38℃),这是一过性发热。一般是由于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所致,及时喂奶就可使体温降下来。还有的宝宝生长发育正常,但在吃奶后或哭闹后,体温就会升高(37.5℃左右),这不是什么疾病,这是由于宝宝吃奶或哭闹等正常生理活动,导致肌肉产生了更多的热量,才使体温升高。在运动结束后会很快恢复正常体温的。

二、吐奶

有1~2天的新生儿,把吃进去的奶又吐了出来,遇到这种情况,先看宝宝排胎便了没有,如果宝宝没有排胎便,就要去看医生,以排除肠梗阻的可能。如果宝宝已经排了胎便,腹部也无异常肿胀,宝宝状况良好,可耐心观察几天,一般没有什么事。也有出生半个月的男宝宝,吃完奶后就吐,有时呈牛奶状的,也有时呈豆腐脑状的,但绝没有奶以外的东西(血液、带有便味的东西、胆汁等),而且宝宝在吐奶前后没有痛苦,妈妈就不必担心,过了3个月,宝宝的吐奶就会停止。

三、隐睾

大多数足月男宝宝,出生时睾丸已经下降到阴囊中了,如果还没有降到阴囊中,妈妈注意观察几天,如果较长一段时间还没有降下来,就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

四、头皮血肿

有些新生儿出生时,头顶偏左或偏右有个肿包,按压时宝宝也不哭(看来不疼),这一般是头皮血肿,是由于出生时产道挤压,使颅骨重叠,血管破裂所致,不要管它,以后慢慢会消失的。

五、胎记

胎记是宝宝常见的斑疹之一,几乎所有的宝宝出生时都带有胎记。也叫专家提醒如果患隐睾症,应尽早手术。研究发现,尽管出生后睾丸仍可继续下降,但至6个月后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若至10个月仍未下降到阴囊中,应着手治疗。隐睾病症患儿的睾丸从2岁起就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因此,手术治疗应在2岁前进行,万不可过晚。

有些胎记是疾病的信号,如葡萄酒色斑、咖啡牛奶斑、先天性痣、草莓样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妈妈如发现宝宝胎记有异常,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胎生青记”,医学上称为“色素痣”。大多发生在宝宝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为青色或灰青色的斑块。胎记的形状大小不一,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用手按压后不褪色,这是由于宝宝出生时皮肤色素沉着或改变引起的,一般在出生后5~6年内自行消退,所以不需要治疗。

专家提醒

有些胎记是疾病的信号,如葡萄酒色斑、咖啡牛奶斑、先天性痣、草莓样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妈妈如发现宝宝胎记有异常,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

六、脐疝

脐疝是脐窝处圆形或卵圆形的局限性隆起,这是因为腹部肌肉尚未完全长好,当腹内压力增加时,脐窝就突出来,一般在宝宝2岁内会自然好转。如果脐疝较大时,应给予治疗,同时应尽量避免宝宝哭闹,以免导致腹内压力增高。

第三章 1~2个月宝宝的全面护理

出月子行动指南

一、身体处于恢复阶段

经过一个月的调养,妈妈终于出月子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妈妈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有些事情还应当避免和注意。40天后母体开始排卵,这就意味着有怀孕的可能性,妈妈应注意避孕。因为在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怀孕,无异于雪上加霜。在有风或寒冷的天气出门时,应注意保暖。不要用凉水洗衣服。如恶露未排完,则应暂时避免性生活。

据调查,我国有50%~70%的初产妇在产后可出现情绪低落。生儿育女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尤其初产妇,每天都在经历着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如果遇到“难缠”的孩子,丈夫又不帮忙,则一个人实在难以承受,出现情绪低落是一定的了。再加上产后雌激素和孕激素迅速下降,又加重了抑郁程度。因此,家人应经常嘘寒问暖,丈夫更要体贴入微,及时开导和排除妻子的忧虑,帮助妻子共同哺育宝宝。

二、饮食营养是关键

产后调养并不仅仅限于月子期,而是在整个哺乳期都要注意调节饮食,保证营养。因为在产后相当的一段时间,妈妈的身体还在逐步恢复,饮食营养很重要;如果妈妈在哺乳期,要想使宝宝有充沛、高质量的乳汁,营养是关键。相比坐月子时所吃的食物品种会更丰富一些,哺乳妈妈在保证营养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如果宝宝有湿疹,海鲜也要忌口。

发育状况

一、体格发育监测

1.生长迅速

出了满月的宝宝,体重比出生时平均增加了1.2千克。平均身高也增长了3~4厘米。当然这只是平均数值,妈妈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宝宝与这些数值差点就心生焦虑,更不要拿自己的宝宝与别人家的宝宝相比,要知道,个体差异到处存在,到处体现,小时候长得瘦小的孩子,大了后比同龄孩子高大许多的现象不是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这里同样适用。

2.体重增长更快

这个月的男宝宝体重平均为5.20千克,女宝宝体重平均为4.70千克。人工喂养的宝宝体重增长更快,可增加1.5千克左右,甚至更多。这个时候宝宝的体重增长,呈阶梯性甚至是跳跃性的特点。

3.身高差异不明显

这个月的男宝宝身高平均为58.5厘米,女宝宝身高平均为56.8厘米。身高的增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但不像体重那样显著,差异比较小。宝宝的坐高,男宝宝平均为40厘米,女宝宝平均为39厘米。

4.宝宝头围的监测

男宝宝头围平均为39.6厘米,女宝宝头围平均为38.6厘米。头围是大脑发育的直接象征,关系和影响着宝宝今后智力发展的好坏。

头围的增长,每个月并不是平均的。一般1~6个月的宝宝,头围平均增长9厘米。所以,只要宝宝的头围在逐渐增长,即使某个月增长稍微少了,也不要着急,要看总的增长趋势。

为宝宝进行头围测量,最好由医生来做,这样比较准确。如果爸爸妈妈测量,应事先请教儿科医生,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在宝宝头上反复地进行测量,以免把宝宝弄伤。

5.胸围迅速增加

男宝宝的胸围平均为39.8厘米,女宝宝的胸围平均为38.7厘米,分别比刚出生时增加了6~7厘米。

二、身体发育特点

1.宝宝的面部特征

这时候的小宝宝,面部长得扁平,阔鼻,小脸光滑了,皮肤也白嫩了,肩和臀部显得较狭小,脖子短,胸部、肚子呈现圆鼓形状,小胳臂、小腿也变得圆润了,而且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宝宝已经平安顺利地度过了新生儿期,迎来了婴儿期。

2.身体更有劲

宝宝俯卧时可以用小手支持大约10秒钟,但还有些摇摆,也能将头抬起约5厘米。如果把宝宝垂直抱起来,宝宝的头不但能颤颤巍巍地挺直片刻,并能随视线转动90°左右。仰卧时,宝宝的双臂弯曲地放在头部的旁边,有时双手张开,此时的宝宝将不再具有“抓握反射”了,宝宝的手指大部分时间都是张开的,而且他开始注意到手的存在。如果把玩具放到宝宝手中,宝宝的手会抓得很牢,并能在手里握较长时间。有时还能无意中抓住身边的衣服玩。

3.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了

满月后的宝宝,视觉集中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到6周的时候,宝宝能转动头部“跟踪”那些慢慢移动的物体,如宝宝睡在小床上,妈妈从身边走过时,宝宝的眼睛可以跟着妈妈的身体转动。到8周左右,宝宝能排除另外一个物体的干扰,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从这时开始,宝宝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了。

4.听觉能力迅速提高

宝宝已能安静地倾听周围的声音、轻快柔和的音乐,更喜欢爸爸妈妈对他说话,并表现出愉快的表情。当宝宝哭闹时,妈妈如果哄他,即使声音不高,宝宝也会很快地安静下来;如果宝宝正在吃奶时听到爸爸或妈妈的说话声,便会中断吸吮动作;宝宝对突如其来的响声和强烈的噪声,会表现出惊恐和不愉快,还可能因此受到惊吓而啼哭。这个时期的宝宝对爸爸妈妈的声音很敏感,也非常乐于接受。但是,如果你在宝宝背后和他说话,他还是不知声音从哪来的,他会通过踢腿、哭闹来表示“抗议”,希望你能离他近些,他想参与你的谈话。

5.“小罗圈腿”越变越直

宝宝刚生下来的时候,小腿弯弯的,十足是个“小罗圈腿”,因此,爸爸妈妈们都很担心,宝宝长大后,会不会还是这样?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般在第二个月时,爸爸妈妈就会欣喜地发现,宝宝的“小罗圈腿”比刚生下时直一些了。

6.宝宝喜欢对人微笑

宝宝一过满月,爸爸妈妈就会发现宝宝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而且会笑了。这时候,每当爸爸妈妈对宝宝说话,对宝宝微笑时,宝宝也会对爸爸妈妈微笑,而且还会手舞足蹈,表现出兴奋的样子。尤其妈妈女性的高音,比爸爸男性的低音更能诱发宝宝的微笑。这就是所谓的“诱发性微笑”,这是宝宝与人交往和表示自己快乐的一种方式,也是宝宝博得人们,尤其是爸爸妈妈喜爱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7.宝宝开始进行“发声练习”

当宝宝身体舒服的时候,如向宝宝说话或点头,小宝宝会笑,还会发出“呃、啊”的声音。这种声音通常被称为“咿呀声”。这虽然不是语言,但却是宝宝与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是语言的萌芽,也是一种发音练习,是宝宝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表现。

8.能听懂大人的意思了

两个月的宝宝开始懂得别人对他的说话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当宝宝听到大声愤怒的说话声时,会惊恐啼哭;对友善的语声,就会报以微笑,并且还手舞足蹈,想得到你的夸奖。宝宝还能区别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声音,以及男的或女的声音。

9.有了社交欲望和自我保护意识

宝宝过了满月后,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对于时常与他亲密接触的妈妈或爸爸已经有了记忆,并会从其他人当中认出来,并表现出欢快的样子,脸上笑着,嘴里叫着,手脚舞着,也乐于让你抱他。如果面对的是陌生人,宝宝是不会让抱的,就会用啼哭表示反抗。这既是一种社交欲望,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

宝宝自我意识萌发

小蜜蛋儿把姥姥折腾得够呛,虽然已过满月,但小蜜蛋儿爱哭的“毛病”丝毫没改。有次小蜜蛋儿尿湿了,姥姥给换了尿布后把她放到床上,小蜜蛋啼哭起来,虽然姥姥把她抱了起来,但她还是哭个不停,姥姥忍不住呵了一声:“再哭就不管你了。”小蜜蛋儿的哭声马上停了,只见她的脸上出现了又是探究,又是惊恐的表情。

生理变化

一、奶痂

过去,要到出了满月才能给宝宝洗头、洗脸,因此,宝宝的头部、眉间往往结着一层发黄的厚厚奶痂。现在的宝宝有奶痂的很少,因为一出生,妈妈每天就会给宝宝洗头、洗脸,而且洗发、护肤用品一应俱全,如有奶痂出现,大都因为宝宝是渗出体质,或有湿疹所致。

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出现的奶痂,千万不要直接往下揭,这样会损伤宝宝的皮肤。正确的做法是,用甘油涂在奶痂上浸润,等奶痂变软了再擦,而且不要急于一次擦干净,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擦。如果伴有湿疹可能擦不掉,这也不要紧,以后奶痂会慢慢消失的。

二、奶秃和枕秃

这个月的宝宝会出现脱发现象,俗称奶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宝宝的长大和辅食的添加,脱落的头发会逐渐长出的。但如果妈妈孕期营养跟不上,或父母头发稀少,那么,宝宝的头发也不会浓密,因为宝宝的头发也与遗传、身体状况、营养有关。

出现枕秃,一是由于缺钙;二是由于枕头过硬磨掉了。现在大部分宝宝的枕秃是由于前一种原因引起,不过,父母不要看见宝宝有枕秃就盲目补钙,最好先做个检测,然后再做决定。

合理营养,养育健康宝宝

一、满月后母乳喂养

宝宝满月后,妈妈的身体逐渐得到恢复,奶水也增多了。宝宝对奶的需求量增加了,吸吮力增强了,吸吮速度也加快了,如果说在新生儿期宝宝吃一顿奶需要20分钟,现在有可能只用10来分钟,因此,妈妈会误认为自己的奶水少了,宝宝不够吃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多余的,这个月的宝宝更知道饥和饱,吃不饱是不会好好睡觉的,即使一时睡着了也会很快醒来哭着要奶吃。如果宝宝不够吃,首先大便次数减少,或排绿色稀便,其次体重增加缓慢(5天内只增加了不到100克),身高和体重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呈现瘦弱性体质。如果宝宝不是这种状况,那妈妈就尽可放心,要坚信自己的奶水。

二、人工喂养的食量

如果是人工喂养,满月的宝宝就可以吃全奶了,不需要稀释。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奶粉配置。每次喂奶量也应逐渐增加,从50毫升增加到120毫升,到底喝多少,每个宝宝是不同的,因为存在个体差异,妈妈要根据自己宝宝的需要量来决定喂奶量。不能照本宣科地按照书本上的推荐量进行,更不能强求宝宝喝一定量的奶,这样做,一是使宝宝对喝奶产生抵触;二是宝宝容易发生肥胖;三是容易使宝宝的胃肠受到损害。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只要宝宝有吃奶的愿望就喂,比如,宝宝对吸空了的奶瓶不松口,还在滋滋地吸,这说明没吃饱,还应适量冲点奶粉喂宝宝。如果宝宝把塞进嘴里的奶头反复往外顶,就不要再给宝宝喂了,这说明宝宝已经吃饱了。要知道,吃饱没吃饱,只有宝宝自己知道,宝宝也最有权利决定吃多少。

专家提醒

应每5天在同一时间测量体重,5天内增加了150~200克是最好的,如果5天内不足100克,就说明奶量不足,应增加喂奶量。

三、混合喂养原则

在所有的喂奶方式中,混合喂养是最难掌握的一种,因为变数太大。可以说,每一顿与每一顿都不一样。但最关键的是要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一顿之中不允许既吃母乳,又吃配方奶。即使宝宝这一顿母乳没有吃饱,也不要马上又喂配方奶,只能是下一次把喂奶时间提前。如果上一顿母乳没有喂饱,那么下一顿一定要喂配方奶;如果妈妈感觉乳房很胀,即使下一顿该喂配方奶了,也依然要喂母乳。这是因为母乳不能攒,也不能憋,母乳吃得越勤、越空,分泌得才越多。再者,多吃母乳对宝宝有利,即使是混合喂养,也要尽可能多让宝宝吃母乳,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的难题及解决办法

Q:混合喂养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A:一次只喂一种奶,吃母乳就吃母乳,吃牛奶就吃牛奶。不要先吃母乳,不够了,再冲奶粉。这样不利于消化,也使宝宝对乳头发生错觉,可能引发厌食牛奶,拒吃奶瓶。

混合喂养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母乳,尽量多喂母乳。母乳是越吸越多,如果妈妈认为母乳不足,就减少母乳的次数,会使母乳越来越少。母乳喂养次数要均匀分开,不要很长时间都不喂母乳。

夜间妈妈比较累,尤其是后半夜,起床给宝宝冲奶粉很麻烦,最好是母乳喂养。夜间妈妈休息,乳汁分泌量相对增多,宝宝需要量又相对减少,母乳能满足宝宝的需要。但如果母乳量太少,宝宝吃不饱,就会缩短吃奶间隔,影响母子休息,这时就要以牛奶为主了。

Q:宝宝如何传递饱、饿的信息?

A:宝宝饿了,他就会哭闹,用小嘴找奶头。当把奶头送到宝宝嘴边时,会急不可待地衔住,满意地吮吸,而且吃得非常认真,很难被周围的动静打扰。

宝宝饱了,他就会吃奶漫不经心,吸吮力减弱;有一点动静就停止吸吮,甚至放下奶头,寻找声源;用舌头把奶头抵出来,再放进去,还会抵出来,再试图把奶头放进去,他会转头,不理你。

Q:宝宝对母乳不感兴趣,怎么办?

A:当添加牛奶后,有些宝宝就喜欢上了牛奶,因为,橡皮奶嘴孔大,吸吮很省力,吃得痛快。而母乳流出来比较慢,吃起来比较费力,宝宝就开始对母乳不感兴趣了,对牛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时,妈妈千万不要随着宝宝的兴趣,如果不断增加牛奶量,母乳分泌就会减少,对继续母乳喂养很不利。

Q:怎样锻炼宝宝接受橡皮奶头?

A:当宝宝不接受橡皮奶头时,妈妈可以试试这些办法:

用奶瓶喂奶时,不要将奶嘴直接放入宝宝的口里,而是放在嘴边,让宝宝自己找寻,主动含入嘴里。

把奶嘴用温水冲一下,使其变软些,和妈妈乳头的温度相近。

给宝宝试用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奶嘴,并调整奶嘴孔的大小。

试着用不同的姿势给宝宝喂食。

喂奶前抱抱、摇摇、亲亲宝宝,在地上抱着宝宝走一走,使宝宝很愉悦,这时再喂奶瓶可能会更好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喂奶瓶时,用妈妈的衣服裹着宝宝,让宝宝闻到妈妈的气味,会降低宝宝对奶瓶的陌生感。

如果宝宝仍拒食奶瓶,可改用杯子、汤匙喂食。日常生活护理策略

一、宝宝四季护理

1.春季:南北方宝宝护理各不同

预防呼吸道疾病。在万物复苏的春季,随着各种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各种病毒或细菌也趁机活动起来,刚刚过了满月的宝宝抵抗力本来就弱,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而生病。

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宝宝,由于初春气候比较热,而且户外比室内更温暖,抱宝宝到室外的时间可以适当增多,每次到室外的时间也可以相应延长。但是,由于南方地区多阴雨天气,如果带宝宝到户外的时间较长,父母也要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

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宝宝,初春时节气温较低,就不要把宝宝抱到户外,因为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宝宝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弱。等到了春末夏初的时节,在天气晴朗的中午还是可以把宝宝抱到户外去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正在睡觉的宝宝抱出去,也不要在阴天或大风天把宝宝抱出户外。还应注意的是,即使是阳光灿烂,抱出去的时间也不能太长,而且要避免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到宝宝的眼睛。此外,春季开窗时也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袭宝宝……

2.夏季:给宝宝勤洗澡多补水

保持宝宝皮肤干爽。这个月的宝宝开始进入体重快速增长阶段。宝宝的皮下脂肪开始增多,宝宝的耳后、下巴、颈部、腋窝、胳膊、肘窝、臀部、大腿根和大腿等处有许多皱褶,在炎热的夏季,因出汗,这些地方最容易长痱子或发生糜烂,所以要经常给宝宝洗澡,保持宝宝皮肤干燥。

要多补水。夏季出汗较多,体内水分蒸发较快,哺乳的妈妈要多喝水,对吃母乳的宝宝也要一天之中喂2~3次水。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每天更要多喂、勤喂。

3.秋季:注意给宝宝添加衣服

初秋不要过热。我国四季养生有“春捂秋冻”一说,说的是初春不要过早脱减衣物,要适当捂一捂;初秋不要过早添加衣物,要适当冻一冻,给身体有个变换季节的适应过程。这个月的宝宝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在初秋天气刚刚变凉的时候,妈妈不要过早地为宝宝添加过多的衣物和被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可能出现的短时间燥热和不稳定的初秋气温。

秋末预防受凉。到了秋末,由于冬季即将来临,天气开始变冷,妈妈应随时注意给宝宝添加衣服。这时除了要注意预防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之外,更要注意预防因受凉而导致腹泻。秋末是宝宝患轮状病毒肠炎概率较高季节,爸爸妈妈绝不要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宝宝腹泻,也不要认为是一般的腹泻盲目找止泻药吃,而要及时找儿科医生,然后再对症吃药。如果腹泻严重,还要注意电解质和水的补充。

4.冬季:关注宝宝身体冷暖

室温不要过热。在冬季,宝宝卧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1℃左右。如果室温太高,应适当开窗通风、降温;如室温过低,暖气供暖不足时,可加用电暖气升温。但要注意室内湿度,如空气干燥可用加湿器,或把干净湿毛巾搭在暖气片上,都可起到增湿作用。

晒太阳。寒冷的冬季就不能随意带宝宝到户外活动了,但可以在无风、阳光灿烂的日子,把窗户打开一些,让宝宝晒晒太阳,接触一下室外的空气,这对宝宝是有好处的。

二、啼哭是宝宝的传达信号

啼哭就是宝宝的语言,不同的哭声传达的是不同的信息,爸爸妈妈要注意分辨,这对宝宝的健康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1.“运动方式”的啼哭

这种啼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无泪液流出,一般每日4~5次,哭时较短,若妈妈冲宝宝笑一笑,或轻轻摇一摇宝宝,宝宝就会停止啼哭。这种啼哭是一种运动方式,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利。

2.用啼哭祈求喂食

这种啼哭,声音由小到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似在祈求妈妈。若用手碰触宝宝的面颊,他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若把手拿开,不给哺喂,宝宝会哭得更加厉害。一旦吸住奶头,哭声立刻停止,吃饱后还会露出满意的微笑。

3.啼哭表示“不舒服”

这种啼哭强度较轻,无泪,哭时双腿乱蹬,大多在吃奶后或睡醒时啼哭,换上干爽尿布后,宝宝就不哭了。

4.啼哭表示想睡觉

这种啼哭呈阵发性,是由于外界干扰(噪杂、空气污浊、过热)影响了宝宝的睡眠所致,如果把宝宝放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就会马上睡着。

5.啼哭表示疼痛

这种啼哭比较刺耳尖利,妈妈应立即检查宝宝的被褥、衣服有无异物,看宝宝身上有无蚊虫叮咬。

6.喂得太饱也会哭

这种啼哭多发生在哺乳之后,哭声尖锐、两腿乱蹬屈曲,并伴有溢奶或吐奶,抱起时啼哭得更厉害(尤其碰触宝宝腹部)。可不必哄,啼哭有易于消化。

7.啼哭表示“想让抱抱”

这种啼哭哭声平和,带有颤音,啼哭时宝宝的头左右转动。若妈妈来到跟前,宝宝双眼盯着妈妈,显露出着急的样子,啼哭变为哼哼声,意思是让妈妈抱抱他。

三、宝宝鼻塞的处理

这也是护理中的一个重点,因为鼻塞会直接影响宝宝能否顺畅吃奶。一般情况下,宝宝鼻子里的分泌物不用特意清理,在宝宝打嚏喷或啼哭时就可以自然清除。如需清理,可使用温热的毛巾在宝宝的鼻子上施行热敷,鼻黏膜遇热收缩后,鼻腔会比较通畅,同时黏稠的分泌物也容易流出来。鼻塞严重时还可使用鼻腔护理器,每个鼻孔喷1~2下即可缓解症状。

如果能直接看到宝宝鼻内的阻塞物或分泌物,可以拿婴儿用棉签蘸点水或蘸点婴儿油润剂,伸进鼻孔内将分泌物取出;也可用吸鼻器将鼻涕吸出。切忌探得太深,并防止宝宝乱动,以免造成伤害。如果发现宝宝鼻涕的颜色变为黄色黏稠状甚至化脓时,这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此时需要立即就医。如果宝宝的鼻子阻塞得太严重,也不要贸然动手,应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四、关注宝宝的睡眠

1.睡眠规律及时间长短

第二个月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为16~18个小时。一天要睡4~5次,每次1.5~2小时。夜间睡眠时间会相对延长一些,大约要睡10个小时。大多数宝宝白天喂奶后都要醒一段时间,尤其是上午八九点钟是觉醒时间最长的。宝宝的睡眠时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宝宝睡眠时间比较长,有的宝宝睡觉时间比较短,可能仅睡14个小时左右就行,只要宝宝精神好、生长发育正常,妈妈就不必担心。

2.睡眠不好的原因

要保证宝宝的睡眠质量,除了保持宝宝的卧室安静、空气新鲜和温度、光线适合外,还要及时合理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有的宝宝白天睡得还好,一到晚上就哭闹着不好好睡觉。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宝宝白天睡得太多,到了晚上反倒清醒或活跃。二是奶不够吃。三是被子太厚压得宝宝不舒服。四是尿布湿了。再有就是有了感冒、消化不良或腹胀等异常情况。对于这些,爸爸妈妈要仔细观察,并尽快设法消除这些可能导致宝宝睡眠不好的因素。不要只是一味地将宝宝抱起来又哄又摇,虽然可以暂时奏效,但长此以往就会养成抱在怀里摇晃才能入睡的坏习惯。这种做法不仅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会使爸爸妈妈疲惫不堪。

五、给宝宝拍“满月照”

宝宝一到满月,有的爸爸妈妈就张罗着给宝宝拍满月照。现在有些专门给婴幼儿照相的机构,已经把服务工作做到医院了,看到哪个产妇生了孩子,先给免费照一张出生照,然后跟踪服务,随着“满月照”、“百日照”、“周岁照”等就跟着来了。现在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尽管照相费用不低,但父母们却乐意给宝宝留下孩提时的靓影。

刚过满月的宝宝抵抗力比较弱,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拍“满月照”是不可取的,因为照相时需要给宝宝来回换衣服,这样有可能使宝宝着凉;再者,给幼小的宝宝摆各种姿势,弄不好会伤了宝宝,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其实,自己在家里给宝宝照些生活照更亲切和真实。

六、宝宝的衣物准备

1.春秋衣服

宝宝满月后,外出的机会增多,爸爸或妈妈会经常带宝宝出去散步、晒太阳等,所以宝宝的衣服要满足不同季节的要求。在春秋季节,宝宝可以穿薄绒衣裤、棉毛衫裤、棉布夹衣裤和棉布缝制的和尚领长袖开襟上衣和开裆裤。也可以穿毛衣、毛裤,但毛衣、毛裤里面一定要穿棉织内衣裤,并要把内衣领翻到毛衣领口处,以免毛衣、毛裤直接摩擦宝宝的皮肤。

2.夏季穿的衣服

宝宝在夏季穿的衣服,衣料应凉爽轻柔,可选用棉布、麻布或丝纺织品,这些衣料有利于宝宝排汗。衣服的样式可以是短袖或无袖、圆领、开襟的上衣,裤子以开裆短裤或半长的裤子等为宜,这些样式凉爽透气,可使宝宝较多地接触到空气和阳光。夜里,宝宝热时,常会用脚把被子踹开,妈妈可给宝宝穿上一个肚兜(可用手帕或方形棉布缝制,缝制时只要将其中一个角挖出一个半圆,缝条带子套在宝宝脖子上,再将相邻两个角上分别缝上带子系在宝宝的腹部就可以了),既凉快又方便,还可使宝宝的胸部和腹部不会着凉。

3.冬季穿着

宝宝的冬季衣服应该是保暖、轻软。衣料应选择温暖轻便的绒布或棉布类等。棉袄可制成和尚领,不用纽扣,腋下用带子固定,这种式样可根据宝宝的胸围及里面的衣服多少而随意放松。棉裤的式样最好是背带连脚的开裆裤。为便于宝宝活动,棉袄和棉裤不宜缝制得太大、太厚。穿棉袄、棉裤时,里面要套内衣、内裤,棉袄外面可罩一件单布罩衣,以利于每天换洗。

冬季服装的样式要简单、宽松。为便于宝宝自由活动,衣服的袖子和裤腿都不要太长,应以露出宝宝的手脚为宜。另外,衣服上的带子要尽量少,扣子要缝结实,最好不用金属扣子或拉链,以免划伤宝宝的皮肤。衣服上不要用橡皮筋或松紧带系紧袖口,衣服上也不要有过多装饰物,衣服颜色以浅色为宜,脏了便于发现并随时洗换。

宝宝外出时,可用斗篷式样棉被包裹,如能准备一件斗篷式披风就更方便了。

4.合适的鞋帽

宝宝在冬、春、秋季,可戴棉布或毛绒线帽子,其中以棉布材质的为好,特别是对于患有湿疹的宝宝,戴棉布制成的帽子更为适宜。

这个月的宝宝冬天也可以不穿鞋子,只穿连脚棉裤即可。春、秋季可穿棉线织成的小袜子,再穿上软底软帮的布鞋,也可穿用毛线编织的小软鞋。夏季宝宝更不需要穿鞋子,只要穿一双小袜子就可以了。小袜子的袜口不要过紧,以免影响宝宝脚部的血液循环。另外,在穿袜子前,还要翻过来仔细检查一下,看袜子里有没有线头,如果有的话应将线头剪掉,以免长时间缠在宝宝的脚趾上,影响血液循环甚而引起脚趾坏死。

5.床上用品

宝宝的被褥等床上用品,还是选择棉质的,透气性能好的。宝宝的被子里面絮的也应是纯棉花,而且不要絮得太厚。家庭早教方案

一、让宝宝多运动

过了满月后,宝宝的手脚动作逐渐多了起来,这时妈妈就应顺应宝宝的生长规律,让宝宝的手脚能够随时自由活动。如果总让宝宝躺着不给他俯卧的机会,宝宝就很难尽早学会抬头和翻身,所以在日常护理中妈妈要尽可能地改变宝宝的姿势,为宝宝提供运动的机会。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逐步建立起吃、玩、睡的规律生活;

让宝宝每天俯卧片刻;

悬吊鲜艳、能动的玩具给宝宝看;

训练宝宝的触摸、抓握;

给宝宝做婴儿操,帮助增加宝宝的腹肌收缩力;

天气好时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进行适当的日光浴和空气浴,增强宝宝的体质。

二、抓握和听音训练

宝宝满月以后,醒的时间长了,四肢的活动,特别是手的活动也明显地多了起来。这时可用柔和的发声玩具逗引宝宝抓握,牢固握物是锻炼手的第一种技巧。音乐玩具可使宝宝在注视玩具的同时听到美妙的音乐,以复习音乐胎教,巩固音乐记忆,启迪右脑欣赏美的功能,如果婴儿期不复习,胎教影响在半年内会消失。手指的充分活动与大脑发育有关,通过手握东西的锻炼,还可以促进宝宝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三、竖抱宝宝

宝宝被爸爸或妈妈竖着抱起来的时候,因为要看周围的东西,就必须努力支起头和脖子,同时上身也总想挺直,这就使宝宝颈部、背部、胸部和腹部的肌肉得到了锻炼。看会动和会发声的玩具,看户外风景,都会引起宝宝对景物兴趣。记认图形、用延长注视时间的方法区别看过的和没看过的图形,这对宝宝大脑的发育非常有益。因此,爸爸或妈妈每天应累计竖抱宝宝2个小时左右。竖抱时,可用两只手分别托住宝宝的背部和小屁股,由于这个月的宝宝骨骼发育还比较差,因此竖抱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每次锻炼完后要让宝宝仰卧在床上休息片刻,还要用手轻轻抚摸宝宝的背部,放松宝宝背部的肌肉。经过这样的锻炼之后,到了两个月末的时候,竖抱时,发育较好的宝宝就可以自己支撑一会儿。

四、逗宝宝笑

逗笑及快乐的情绪能够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宝宝笑得越早,就越聪明。因此,爸爸妈妈应有意识地逗笑宝宝。可以挠挠宝宝的胳肢窝、摸摸宝宝的脸蛋,用快乐的声音、表情和动作感染宝宝,这时宝宝的眼神透着兴奋,嘴角微微翘起,出现了兴奋、快乐的笑容。

五、训练宝宝模仿

为了训练宝宝的模仿能力,最好竖着把宝宝抱起来,妈妈与宝宝面对面,做张口、伸舌、咂嘴等动作。由于宝宝生下来就会吸吮,因此,口嘴的动作要比其他部位灵活,因而学起来也会快得多。

六、鼓励宝宝发声应和

经常与宝宝说话,鼓励宝宝发声或与别人呼应,能够为宝宝开口讲话打下基础。如宝宝哭时,妈妈也应和(模仿宝宝哭),宝宝会马上停止啼哭,并辨别究竟是谁在哭,然后出现哭之外的声音;妈妈面对着宝宝,用快乐的表情、轻柔的声音与宝宝说话时,宝宝会用小嘴一张一合地应和,发出细小的“哦哦”声,高兴时会发出“啊啊”声,妈妈也应和,宝宝受到鼓励和感染,声音会更大、更响亮。

七、勤给宝宝晒太阳

进行日光浴时,时间应由短到长,刚开始每日3~5分钟,以后可逐步延长至1~2小时。冬季天气晴朗的时候可露出宝宝头部、臀部、手部皮肤。春、秋两季要注意防风沙。夏季注意不能让宝宝皮肤直接在日光下暴晒,这样会损伤皮肤,可以利用一些树阴使宝宝间接地接受日晒,也可以在有阳光的房间或晒台上晒太阳,但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紫外线不能穿透普通玻璃,所以隔玻璃晒太阳对宝宝是无效的。

八、让宝宝呼吸新鲜空气

空气浴可以让宝宝呼吸到新鲜空气,新鲜空气中氧含量高,能促进宝宝新陈代谢。同时室外空气温度比室内低,宝宝到户外受到冷空气刺激,可使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锻炼,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不同的季节,空气浴有不同的要求:

空气浴也可以在屋里进行。在春秋季节,只要外面的气温在18℃以上,风又不大时也可以打开窗户或门。夏季可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宝宝。

冬季在阳光好的温暖时刻,也可以隔一小时打开一次窗户换换空气。冬季出生的宝宝在满月后,都可以抱到户外进行空气浴。为宝宝进行室外空气浴,应根据不同季节决定宝宝到户外的时间,夏季最好选择早晚到户外去,冬季可选择中午外界气温较高的时候到户外去,出去的时候衣服不要穿得太多,包裹不要太严。刚开始要选择室内外温差较小的好天气,时间为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将近一个月的宝宝,除了寒冷的天气以外,只要没有风雨,就可以包着抱到院子里去,使其受到锻炼。每天可以抱出去两次,每次5分钟左右,以后根据宝宝的耐受情况逐渐延长。当室外温度在10℃以下或风很大时,就不要到外面去了,以免宝宝受凉感冒。

多让宝宝到户外

丫丫是冬天出生的,刚过满月,妈妈就让爸爸抱丫丫到户外晒晒太阳、吸吸新鲜空气。奶奶一听马上阻拦:“那可不成!大冷的天把我孙女抱出去,冻着怎么办?”“妈,没事的,今天中午的太阳多好哇,让丫丫出去对她有好处,我们同事的孩子也跟丫丫一样大,人家也出去呢。”妈妈对奶奶说,爸爸在一旁也随声附和着。奶奶还是坚持不让把丫丫抱出去。爸爸一看婆媳俩僵在那里,想了想说:“那咱们今天不出去,把阳台上的窗户打开,把丫丫抱到阳台上晒晒太阳怎么样?”奶奶和妈妈同意了。随后的几天,只要天气晴好,妈妈和爸爸就把丫丫抱到阳台上晒太阳。奶奶一看,丫丫在开着窗户的情况下也没什么事,才同意把丫丫抱到户外。小丫丫一到外边可高兴了,东张西望,嘴里还“哦哦”的叫呢。一个冬天下来,丫丫长大了,也长结实了。新手妈妈的疑问

一、宝宝小便为何次数少了

采用母乳喂养的妈妈,看到宝宝小便次数比上个月少了,就以为宝宝奶吃得少了。其实,这是宝宝尿泡增大了的缘故,尿泡一大,储存量当然就多了,可以说,宝宝现在的一泡尿,相当于原来的两泡尿,甚至更多。过去垫两层尿垫就可以了,而现在垫三层也会湿透,甚至连褥子也尿湿了。这说明宝宝长大了,妈妈应该高兴才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夏天,宝宝由于出汗多容易缺失水分。出现小便次数少、嘴唇发干的现象,这是缺水了,要注意给宝宝补充。

二、宝宝夜里好哭是为什么

有的宝宝白天睡觉挺好,也很好哄,但一到夜晚就闹人,睡一会儿醒来就啼哭,喂奶也不吃,抱起来拍哄也不理那个茬,而且越哄哭得越厉害。爸爸妈妈就怀疑,是不是白天关门时或东西掉地上的响动惊吓了宝宝?其实,这是宝宝的个体差异,有的宝宝就是喜欢夜里哭,也找不出什么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急躁,更不要互相抱怨,因为急躁和抱怨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使宝宝哭闹得更厉害。因为一两个月的宝宝是能够感知大人的语气和表情的。如果大声“嗷嗷”地抱着宝宝使劲摇晃,或在地上不停地走,宝宝是不会很快安静下来的。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异常,只是单纯闹人,心平气和、轻柔的拍哄是很奏效的。异常情况应对

一、处理湿疹

大多数宝宝都会长湿疹,只是轻重不同而已。长湿疹是宝宝出生后对外界环境的一个自然免疫适应过程,新接触一个环境或食物,都可能让宝宝出湿疹。要想治疗和避免湿疹,先要观察有没有食物过敏,特别是配方奶、母乳等蛋白的过敏;其次,妈妈在吃鱼、虾、蟹等动物性食品后,宝宝的湿疹是否加重。只有找出原因,才能对症治疗。

一般来说,轻的湿疹不用治,大多数宝宝到6个月左右湿疹就减轻了,1岁左右就不起了。稍重一些的湿疹用些纯中药制剂是安全的。治疗是一个方面,护理也很重要。护理湿疹宝宝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有刺激性的物质接触宝宝的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洗患处(应该用清水洗),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患处。

室内温度不要过高(夏天一般保持在25℃左右即可),宝宝的衣服应宽松、柔软、吸汗。有的妈妈因为宝宝有湿疹就少给或不给宝宝洗澡,这是不对的,宝宝应该勤洗澡,但尽量少用化学洗浴用品,只用清水洗就可以了,因为湿疹忌太干、太热、太晒。

二、解决积痰

有的宝宝嗓子里时常会发出“咝儿、咝儿”的声音,有时还咳嗽,咳嗽的同时还吐奶。可是宝宝没有一点痛苦的样子,情绪好,吃奶也好,体温也不高。究其原因,是因为积痰的缘故,有这种现象的宝宝属于一种支气管分泌旺盛的体质,属于个体差异,并不是什么病,妈妈不必紧张。对于这种体质的宝宝,妈妈要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这对缓解症状是非常有益的。

三、疹子应对

这个月的宝宝,有时全身会出现红色、细小的,似痱子一样的疹子,一般1天基本就消失,初起时宝宝并不发热,只是起疹子的前一两天宝宝出现没精神、吃奶少的现象。这不会对宝宝的身体产生多大影响,但要会区别疹子和痱子。

在炎热的夏季,疹子与痱子的区别是,疹子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消失,而痱子却不能在一天的时间内完全消失。这种疹子是什么原因引起,目前尚不清楚,但这个月的宝宝会经常出现,只要妈妈了解了这种情况,发现疹子时就不会惊慌了。

四、斜颈治疗

1.什么是斜颈

斜颈俗称“歪脖子”,是宝宝颇为常见的外科疾病。此症通常发生在幼儿期,有四个症状:(1)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2)颈部出现硬块;(3)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4)颈部活动受限制。这些症状可能一出生就有,也可能在后来才慢慢出现,有些症状也可能不治疗而自己消失。

2.造成斜颈的原因

造成斜颈的原因很多,如肌肉、骨骼、神经等的异常。但儿童最常见的斜颈原因是颈部肌肉纤维化,所以一般所称的“斜颈症”就是指肌肉异常所引起的。

3.处理办法

如果发现宝宝斜颈比较及时,在家就可帮助宝宝,往往通过居家护理宝宝就能痊愈,避免手术。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让宝宝侧卧,患侧在上,背朝妈妈,妈妈用拇指与中指、食指捏住局部肿块,顺着硬条肌肉的走向,由上向下,然后由下向上反复捏揉20~30次,并逐渐加大指力,捏揉约10分钟,手法及指力适当时肿块会变软。再捏住包块,向其垂直方向左右拨动,每日2次,每次约10分钟。

二是让宝宝睡觉用与畸形相反的体位,如果宝宝不爱往畸形侧歪头,可以让宝宝侧身睡,妈妈坐位横抱宝宝时要让患侧向上,通过抬头,训练颈部的肌肉。

三是当宝宝睡熟后,把小块方巾在50℃水温的水中浸一下,然后拿出拧干水,敷在脖子凸起的肌肉上。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用热水袋敷也可以,但注意垫一块干毛巾,热水袋温度在50℃左右,摸起来比皮肤温度稍高即可。

假如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仍无效,1岁以后仍有明显硬化的颈部肌肉,就要考虑手术。

第四章 2~3个月宝宝的全面护理

爸爸的作用彰显

一、经常起夜、喂奶

对于三口之家来说,这一时期爸爸的作用是越来越大。虽然妈妈月子已过,产假还没到,但由于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又要哺喂宝宝,因此,家务活几乎全由爸爸来承担(如雇保姆,负担还轻一些)。不仅如此,如果宝宝不是吃母乳,而是人工喂养,那么,爸爸夜里还要起来给宝宝热奶,喂奶;遇到爱哭的宝宝,还要强打精神边走边拍哄宝宝睡觉。爸爸辛勤而毫无怨言地做着这些事,从中更加体会到妻子的不易。

二、保持环境的整洁

妈妈和宝宝需要一个整洁、温馨的环境。对产妇来说,环境好了,心情就好,心情好了,身体恢复得就快,乳汁分泌得也多;对宝宝来说,环境好了生长发育得就好。因此,能否创造一个整洁、温馨的环境,爸爸是关键。一般来说,有了宝宝后想要达到整洁并不容易,因为宝宝的尿布、衣服、护理品等就足以摆满半个屋子,如果屋子小更会杂乱不堪。有的爸爸善于动脑子,把宝宝的物品分门别类地放置在储物盒中,用过的东西马上放归原处,外边尽量不乱放东西,这样家里就显得整洁多了,而且找东西也方便了。

妻子有时因劳累心情不好,丈夫就要及时开导和化解妻子的不快情绪;这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情,爸爸逗他就会露出喜悦的表情,宝宝笑了,妈妈也就笑了,一家三口都笑了,多么温馨。

发育状况

一、体格发育

1.体重状况

这一时期的宝宝,体重一天一般会增加30克左右。男宝宝体重平均为6.50千克;女宝宝体重平均为5.90千克。宝宝体重的增长幅度,与前两个月相比稍微稳定。

体重的增长,还有有一个与第二个月类似的特点,即呈跳跃式发展。或许宝宝的体重在前半个月没有什么明显的增长,而后半个月增长就比较快,出现了补长趋势。

2.身高、头围和胸围

这个月,男宝宝的身高平均为62.4厘米,头围平均为40.8厘米,胸围平均为41.2厘米;女宝宝的身高平均为59.5厘米,头围平均为39.8厘米,胸围平均为40.1厘米。

二、身体特点

1.体型开始丰满

这个月的宝宝,眼睛变得有神,小脸蛋上的肉多了,脸上也干净、光滑了;小胳膊、小腿也圆润了;胸围增大,超过头围,体态显得较为丰满,开始具有婴儿体型。

2.有了支撑力

当妈妈把宝宝俯卧放在床上的时候,宝宝就会开始做小小的俯卧撑,努力地用手和胳膊把自己支撑起来,有时能支撑1分钟左右,头还能随着视线转动。当妈妈扶宝宝坐起来时,宝宝可以自己保持几分钟的平衡,但小脑袋还有点颤颤巍巍。如果妈妈扶着宝宝的腋下把宝宝立起来时,宝宝就像跳芭蕾舞似的,脚尖着地举起一条腿迈一步,再举另一条腿迈一步,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当然,这还不能算作真正的迈步,等到了第6个月时,宝宝的下肢才能支撑他的全身。

3.控制力增强

这个月的宝宝,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手的控制能力增强了,宝宝好像刚刚发现自己有一双小手,常常会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研究“新发现”的手指,看它们怎样协作配合。如果有玩具放到宝宝面前时,宝宝就会伸出小手笨拙地去抓取面前的玩具,然后又无意识地松开。宝宝喜欢看自己的手握紧又张开,还会像拍手那样把手掌压合一起。

更多的时候,宝宝把手指放到自己嘴里吸吮,而不是整个拳头。吸吮手指,表明宝宝开始用心指导自己的行为,是宝宝心灵发展中最明显的例子。

4.宝宝会翻身了

或许在某一天,妈妈明明记得,刚把喂完奶的宝宝,像过去那样平卧在床上,可拿东西回来后,却惊奇地发现,宝宝俯卧在哪儿,小脑袋一仰一合,正用小手努力地把自己支撑起来。

宝宝会翻身了,这表明宝宝对颈部的控制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增强了,也标志着宝宝又一全新里程的开始。宝宝能够自己翻身,爸爸妈妈自然欣喜,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把宝宝独自留在床上、换尿布的桌子上或任何高于地面的表面上,因为他可能在自己翻身时掉到地上。

5.有了语言能力

这个月的宝宝,嘴里常常会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调,如“噢”“啊”等,用一系列容易辨别的叫声,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如饿了、累了、孤独、发脾气、沮丧、生气、不耐烦,或仅仅是想自己待会儿,还会逐渐拉长音调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尤其在吃饱后,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显得很满足的样子。宝宝见到自己喜欢的人,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发出笑声,而且能发出连续的声音,并把头转向叫他名字的人,在被逗引时,小脸洋溢着笑容,嘴里发出“哦”“啊”的喉音。这种声音通常被称为“咿呀声”,虽然不是语言,但却是宝宝与妈妈和爸爸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是语言的萌芽,也是宝宝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表现。

6.表情越来越丰富

这个月的宝宝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吃饱了,睡好了,看见爸爸妈妈了,宝宝就会发出笑声,嘴里也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看见生人,受到惊吓时,就会用哭声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当宝宝饿了,身体不舒服了,也会用喑哑的哭声来提起爸爸妈妈的注意。

宝宝的表情也越来越丰富,会明显出现欢愉或不快的情绪,妈妈一离开,宝宝会用眼光追随着,若发现没有回来,便企图用哭声唤回妈妈。宝宝开始对周围的环境发生兴趣,能专注地盯着自己感到新奇的东西。听到愤怒的讲话声时,会有惊恐的表情;对友善的声音,往往报之以微笑。而且,宝宝还能区别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声音以及男性或女性的声音。

三、头部发育趋于完善

后囟门在宝宝头的后部正中,呈三角形。宝宝刚出生时,后囟门很软,还没有闭合。一般在宝宝生后2~3个月时开始闭合。宝宝的后囟门部位缺乏颅骨的保护,因此,爸爸妈妈要注意,在宝宝后囟门闭合前,一定要防止坚硬物体的碰撞,但可以用水轻轻地洗。

宝宝后囟门的闭合,标志着宝宝头部发育趋于完善,也是宝宝脑细胞发育第二个高峰期的到来。

四、出现发育程度差异

有的妈妈发现自己的宝宝比邻家的宝宝“磨人”,邻家宝宝一天之中几乎听不到哭声,吃饱奶就睡觉,即使醒着也是安安静静,绝不哭闹着让抱。而自己的宝宝就不同了,睡觉一小会儿,醒来就让抱,或陪着玩,稍不如意就发脾气。这说明宝宝的发育程度出现差别,很正常。有的宝宝比较安静,有的宝宝就比较活跃,这与宝宝的性格及环境有关,妈妈千万不要拿自己宝宝与邻家宝宝相比,给自己增添烦恼。

专家提醒

宝宝的身高受种族、遗传和性别的影响较为明显。虽然宝宝的身高是逐渐增长的,但并不是逐日增长的,也就是说,一段时间有可能长得快一些,一段时间就有可能长得慢一些,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宝宝一段时间没怎么长高而焦虑。合理营养,养育健康宝宝

一、尽量给宝宝多吃母乳

宝宝的百日庆祝,俗称“过百天”。这一时期是宝宝脑细胞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胎儿期第10~18周),也是身体各个方面发育生长的高峰期。这个时期,母乳对于宝宝来说太重要了,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宝宝多吃母乳。

这一时期的宝宝,由于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大,食量会增加,不但吃得多,而且还吃得快,吞咽的时候还能听见咕嘟、咕嘟的声音,嘴角还不时地溢出奶液来。当然,每个宝宝因个体差异,食量也有很大差别。有的宝宝胃口大,吃得就香;而有的宝宝胃口小,吃得相对就少,而且吸一吸,停一停,没有那种狼吞虎咽的样子。对这样的宝宝,如果没发现异常反应,就不要过于担心。

如果不能按母乳喂养原则坚持母乳喂养,宝宝进入3个月后,妈妈乳汁会慢慢减少,渐渐地满足不了已经长大的宝宝的需求,妈妈自身虽也会感觉到,但最好还是称一下宝宝的体重。如果每5天增加体重从原来的150克降至100克,就说明是乳汁不足。此外,如果出现宝宝要奶吃的哭闹时间提前,或夜里本来只起1次夜,现在变成一夜哭闹2~3次,也可以确定是母乳不足了。

二、及时给宝宝喂水

水的需要量与人体的代谢和饮食成分相关。事实上,宝宝的新陈代谢比成人还要旺盛,需水量也就相对多一些。母乳中含水量较高,所以吃母乳的宝宝需水量要比吃配方奶的宝宝要少一些(4个月以内的宝宝吃母乳时,不用额外喂水)。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需要喂一些水,来补充代谢的需要。因为配方奶中含蛋白质和盐较多。一般婴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120~150毫升水,如6.50千克的宝宝,每日需水量是770~975毫升(包括喂奶量在内)。

三、合理进行夜间喂奶

这个月的宝宝,夜间大多还要吃奶,如果宝宝的体质很好,就可以设法引导宝宝断掉凌晨2点左右的那顿奶。可以把晚上临睡前9~10点钟这顿奶,顺延到晚上11~12点。宝宝吃过这顿奶后,起码在4~5点以后才会醒来再吃奶。这样,爸爸妈妈基本上就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上4~5个钟头了。

刚开始这样做时,宝宝或许还不太习惯,到了吃奶时间就醒了,妈妈应改变过去一见宝宝动弹就急忙抱起喂奶的习惯,不妨先看看宝宝的表现,等宝宝闹上一段时间,看是否会重新入睡,如果宝宝大有吃不到奶不睡的势头,可喂些温开水试试,说不定能让宝宝重新睡去。如果宝宝不能接受,那就只得喂奶了,等过一阵子再试试。其实,从营养角度看,白天奶水吃得很足的宝宝,夜间吃奶的需求并不大。

总之,在掌握宝宝吃奶规律的基础上,应适当调整夜间吃奶时间,以保证妈妈的休息时间,使妈妈能分泌更多的乳汁。

四、添加配方奶的方法

1.添加的次数

母乳不足时,可先加1次牛奶试试。在妈妈觉得乳房最不发胀的时候(一般在下午4~6点),可给宝宝喂150毫升牛奶,试着连续喂5天。如果5天后宝宝体重增加仍不到100克,就需再加1次牛奶,但不要过量地喂。如果每天喂6次奶,牛奶的量每次不应超过150毫升,日平均体重增长不应超过40克。如果每天加2~3次牛奶,宝宝日平均体重增加30克左右,就可一直坚持下去。总而言之,随着宝宝需奶量的增加,加喂牛奶的次数也该相应增加,但前提条件是,随时称宝宝的体重,看宝宝的发育情况。

2.如何应对宝宝“厌奶”

如果宝宝一开始挺喜欢喝配方奶,可某一天突然就拒绝喝了,这是很正常的,妈妈先不要着急。遇到这种情况只给宝宝吃母乳就可以了,但千万不要硬逼迫宝宝吃配方奶,或采用等宝宝睡得迷迷糊糊时,把橡皮奶头塞进嘴里让吃配方奶的办法。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会使宝宝对配方奶更加抵触,变成了厌食配方奶。如果妈妈不急不躁,顺其自然,过一段时间宝宝又会喜欢吃配方奶了。

宝宝厌奶原因各有不同,父母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来帮助缓解厌奶症状。

身体不舒服(例如,长牙、打预防针、生病等)

方法:如果是长牙,可用较大孔洞奶嘴喝奶,减少吸吮时造成的疼痛。或把奶粉与麦片、米粉等其他食物调成奶糊,用汤匙喂食。

贪玩,喝奶不专心

方法:营造进食环境,让宝宝在安静、不被干扰的场所专心吃奶。

一成不变的喂养方式

方法:采用随性的方式,等宝宝想吃的时候再吃。通过游戏消耗宝宝的体力,例如,按摩、肢体活动等,当他精力耗尽、感到饥饿时,进食的状况也会获得改善。

奶嘴洞太大或太小

方法:将奶瓶倒过来,检查一下奶水是否能从奶嘴洞中顺利流出,最佳的速度是1秒1滴,滴不出来或滴得太快都不好。

喂养者心情烦躁

方法:妈妈的心情和压力会直接传达给宝宝,当妈妈强迫宝宝喝奶时,他都能感受得到,因而产生抗拒心理。

另外,对于宝宝厌奶的现象,还可以参考以下办法去应对:

应对一:

扫除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

◆有条件的情况下,喂奶时房间里最好只有妈妈和宝宝,平时有很多人陪着宝宝玩耍的家庭,在宝宝吃奶的时候,其他的人可以暂时回避一下(人工喂养的宝宝也是如此);

◆喂奶的小环境光线可以暗一点,最好没有嘈杂声音的干扰;

◆对于个别敏感的宝宝,吃奶的时候可以暂时拔去电话线,关掉手机。

应对二:

把宝宝的注意力控制在一定范围。

◆适时调整宝宝的吃奶情绪:在喂奶前一段时间,不要让宝宝做剧烈的运动。对于按照时间表喂养的宝宝,最好在每次吃奶前的半个小时,让宝宝慢慢地安静下来,这样到了吃奶时,宝宝比较能进入状态。

◆玩一些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的小花招:如用歌声吸引他,久而久之就会摸索出规律——哪些歌对哄吃奶有效果,哪些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或者利用些小道具——一块小方巾、一个旧奶嘴或者一个旧奶瓶!仿佛是进行一个仪式般,发现几个能让宝宝握着就能安心吃奶的道具,到吃奶时就拿出来,让宝宝安心进食。

◆选择让宝宝舒适但手足受到一定限制的喂奶姿势,舒适而受限制的姿势能让宝宝具有安全感。

◆妈妈的情绪要放松,如果妈妈紧张、焦虑,宝宝会有所感应,从而也感到紧张,影响吃奶。如果在吃奶的时候,母子能保持平静温和的眼神交流,宝宝会更专注。

五、给宝宝补充营养素

为使吃母乳的宝宝能够摄取足够的维生素,首先,妈妈吃的主食不一定要精米白面,应粗细粮搭配,以增加乳汁中的B族维生素。其次,妈妈每天喝一定量的牛奶,无论对下奶或是提高奶的质量都有好处。还有,妈妈应多吃菜,多吃含蛋白质、钙、磷、铁含量多的食品,比如,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各种蔬菜,比如,青菜、菠菜、胡萝卜等。另外,菜汤能够使乳汁量又多营养又好,妈妈应多喝些菜汤,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等。另外,妈妈要杜绝烟、酒、麻辣烫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在营养丰富的前提下,为了保证乳汁的分泌还需要妈妈有规律地生活,睡眠要充足,情绪要饱满,心情要愉快。这样一来,宝宝的饮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专家提醒

根据国外医学研究人员最近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母乳喂养时间长的宝宝,智商总体上比喂养时间短的宝宝略高。他们曾对345名宝宝进行长时间跟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母乳喂养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宝宝,智商IQ值可达111;而母乳喂养时间不足3个月的宝宝,智商IQ值只能达到103.6。据现代营养研究分析:绿叶蔬菜的营养价值以翠绿色为高,黄色次之,白色较差,同一种蔬菜也是色深的营养价值高。嫩菜心要比外部的深绿色菜叶差得多。日常生活护理策略

一、让宝宝形成生活规律

有规律的生活有利于宝宝的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协调,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发展。要使宝宝养成吃、玩、睡的生活习惯,可利用一些条件反射,帮助宝宝形成规律。从这一时期开始,宝宝每天的作息时间,可以参考以下方案:

6:00~6:30……起床、换尿布、洗手洗脸、喂奶

6:30~8:00……视听训练、游戏、做操

8:00~10:00……换尿布、洗澡、第一次睡眠

10:00~10:30……喂奶

10:30~12:00……活动或户外活动

12:00~14:00……第二次睡眠

14:00~14:30……喂奶,喂鱼肝油

14:30~16:00……活动

16:00~18:00……第三次睡眠

18:00~18:30……喂奶

18:30~20:00……活动

20:00~次日6:00……夜间睡眠(22:00时还需喂奶一次)。

以上的时间安排表,可根据自己宝宝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二、给宝宝更多日常关爱

宝宝哭了,如果妈妈马上抱起来去哄,宝宝会立刻停止哭声。为此,有人认为,这是大人惯出来的毛病。这种看法多见于一些老年人,然而,现在的看法已经改变。有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宝宝哭了马上就哄,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天一夜中,他就会哭得更少。其实这是不难理解的。宝宝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躺在妈妈的怀抱中,宝宝感到温暖、踏实;闻着妈妈带有乳香的气息,宝宝的梦都是甜蜜的。如果任由宝宝哭而不去管他,就会伤害宝宝的感情,让宝宝感到无助,甚至恐惧,长大了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时时感到孤独。

三、养成宝宝睡觉好习惯

有的宝宝在妈妈的怀抱中睡得相当安稳,一觉能睡四五个小时,可一放到床上,稍有点动静就醒,最多能睡半个多小时。究其原因,问题大多是出在大人身上。很多情况下,宝宝只在睡梦中伸个懒腰,打个哈欠或身体抽动一下等,妈妈马上去抱,这样反而把宝宝弄醒了,没睡醒的宝宝肯定要哭(因为打扰了他的正常睡觉)……如果妈妈此时不去抱或拍哄宝宝,宝宝可能又会睡着。而妈妈此时或许认为,应该早点把宝宝抱起来才对,这样宝宝就不会醒了,这完全是认识上的错误。要想使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一开始就要习惯让宝宝自然入睡。即使出现点睡眠问题,也不要着急或过多地干预,要进行冷处理,让宝宝有自由调节的空间。另外,如果养成洗澡、做操、户外活动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宝宝的睡眠。

四、为宝宝选择合适衣服

宝宝的衣服应是棉布或棉质针织衣料制作,不必过分讲究做工及美观,以穿脱方便、柔软透气、适体舒服为佳。

1.上衣

可选和尚领或圆领口的上衣,如果是立领的,前领要矮一些,以免压迫颈部。袖管不宜过窄过长。内衣要选择皮肤感触良好的针棉织品汗衫,有4~5件就可以了。为使宝宝更感舒适,内衣也可全年都穿半袖衫,冷的时候可在外边穿上一件上衣。

2.裤子

可选宽松的裤子,务必要让宝宝的四肢能够自由活动。

3.睡衣

睡衣的款式各式各样,为方便换洗,要准备2~3件(套)替换。睡衣最好是上下身成套的,夏天可以穿纱质的短袖睡衣,其他季节穿针织长袖。

五、如何给宝宝换尿布

这个月宝宝使用的尿布,通常有长方形的、圈形的和正方形的,正方形的尿布也能当三角形的使用。三角形尿布再放一块长方形的尿布,也可以搭配使用。一般来讲,男宝宝的尿布前面要厚一些,女宝宝的尿布后面要厚一些。如果给宝宝用纸尿裤,一定要选择品牌产品。在为宝宝裹纸尿裤时,松紧要合适,便于宝宝腿部的活动。如果尿布勒得太紧,不仅宝宝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如果尿布太松,不仅容易搞脏宝宝的衣服或被褥,而且容易滑脱。此外,在给宝宝换尿布时,往往可以从宝宝大便的次数和粪便的性状上,发现宝宝的身体有无异常。

六、给宝宝理发

给这个月的宝宝理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宝宝的颅骨较软,头皮柔嫩,理发时宝宝也不懂得配合,稍有不慎就可能弄伤宝宝的头皮。由于宝宝对细菌或病毒的感染抵抗力低,宝宝的头皮受伤之后,常会导致头皮发炎或形成毛囊炎,甚至影响头发的生长。因此,在给宝宝理发时,最好在宝宝睡眠时进行,以免宝宝乱动。理发工具最好用剪刀,理发前应先把梳子、剪子等理发工具用75%酒精消毒。

七、带宝宝外出注意事项

这一时期的宝宝,眼睛已经能够看清东西了,好奇的小家伙对眼前的世界充满了了解的欲望。因此,只要天气晴好,妈妈就应当带宝宝到户外活动一会儿。让宝宝接触大自然,看看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小猫、小狗、小鸟等小动物,特别是让宝宝多接触一些同龄的小朋友,宝宝会非常高兴的。而且还能通过空气的刺激锻炼皮肤,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抱着宝宝外出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宝宝的颈部和头部。竖抱着宝宝时,要注意宝宝脖子的挺立程度。如果宝宝脖子能够挺立20分钟左右,那么,外出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较为适宜。抱宝宝外出时,不要去商店买东西,也不要带宝宝去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疾病。

专家提醒

我国有句古语,叫做“要叫小儿安,七分饱来三分寒”。但是现在不少新妈妈,总怕宝宝着凉,给宝宝穿得太多太厚,岂不知,这样会使宝宝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

这个时期的宝宝,活动量逐渐增大,如果穿得太多、太厚,有碍宝宝运动,而且活动起来容易出汗,停下来又容易着凉,所以,妈妈要养成给宝宝穿薄衣服的习惯。当然,到底什么是“不厚”也不能一概而论。可以参考这样一个大致标准,那就是宝宝比妈妈少穿一件即可。而且还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家庭早教方案

一、训练宝宝抓握

1.引导宝宝练习抓

对宝宝来说,手的灵巧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大脑的发达程度。而且宝宝也会非常自觉地发掘自己双手的功能,比如,会用手摸索自己的鼻子、嘴巴或用一只手玩另一只手。这时妈妈要告诉宝宝,这是他的小手,可以用来吃饭、玩玩具、写字等。妈妈也可把宝宝的小手放到自己的脸上摩擦,或用嘴吻宝宝的小手,这时候往往是宝宝最高兴、最快乐的时候,宝宝往往会乐此不疲地反复做这个动作。有时妈妈也可以在宝宝的手里放一些小玩具,让宝宝自己触摸或者妈妈拿着宝宝的手去触摸一些物体,宝宝都会为触觉到不同质地的物体而感到兴奋,经过这样的触觉刺激,宝宝的手很快就会自己张开,并努力去抓身边的东西。这时,妈妈就可以进一步训练宝宝的握力了。

2.训练宝宝的握力

在训练宝宝的握力之前,可以多给宝宝触摸一些不同质感的玩具或物体,如光滑的塑料玩具、软而易挤压的玩具、拿在手里会变形的玩具或表面坑坑洼洼的玩具等。让宝宝的手尽可能多地增加一些触觉的感受,这将有利于下一步的握力训练。训练宝宝的握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抓手指法。在训练宝宝的握力时,妈妈可以把自己的大拇指或食指放在宝宝的手心里,让宝宝自己抓握,等感觉到有一定的握力后,再把手指从宝宝的手心向外拉,看宝宝是否还能去抓。

拉线法。买一些带拉线的玩具,最好是一拉线就会动或发出响声的玩具。开始训练的时候,妈妈可以把线放到宝宝手里帮宝宝拉,玩具的活动或响声会刺激宝宝的兴趣,经过多次训练宝宝就会自己玩耍了。

抓悬挂物法。在宝宝小床的上方,低低地悬挂一些色彩鲜艳的小小软塑动物或气球,先晃动悬挂物引发宝宝的注意,然后拉着宝宝的手帮他抓,慢慢地逗引宝宝自己伸手去抓。也可以妈妈用手把栓绳的玩具有意塞到宝宝手里,然后趁宝宝没有抓牢的时候,突然把玩具提起来,以此来刺激宝宝的兴趣,经过几次刺激之后,宝宝就会主动挥舞小手去抓了。

抓球法。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训练宝宝手的握力,而且还可以训练宝宝眼睛的追视力。训练的时候,先让宝宝趴着,然后把一个色彩鲜艳的球,从宝宝的手可以抓到的地方慢慢滚过。刚开始球从一侧滚到另一侧时,宝宝会专心地看,经过几次重复之后,宝宝很快就会伸手去抓那个球。

二、头部灵活性训练

这个月的宝宝,颈部的支撑力增长了很多,已经可以把头支撑较长时间了。这时,妈妈可以手持色彩鲜艳的玩具,放在离宝宝眼睛一尺远的地方,先慢慢地移到右边,再慢慢地移到左边,训练宝宝转头,最终目的是让宝宝完成转头180度。这个方法不仅锻炼了宝宝颈部的支撑力。而且也锻炼了宝宝颈部转动的灵活性。

三、俯卧和抬头训练

快3个月的宝宝,可能把头抬起90度,并用上肢把前胸也支撑起来,甚至能坚持几分钟,但其中也有个体差异。训练宝宝俯卧抬头,在宝宝睡醒之后,喂奶前1小时进行比较适宜。先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妈妈拿着一些色彩鲜艳或有响声的玩具,在前面逗引宝宝,宝宝看到色彩鲜艳的玩具并听到响声,就会努力抬起头来。俯卧抬头训练时间,可以根据宝宝的能力安排,但每次俯卧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2~3分钟,每天练习2~3次。以后可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训练时间和次数。俯卧抬头训练对宝宝的颈背肌肉、肺活量、大脑发育很有帮助。

四、翻身训练

翻身训练是宝宝学坐的基础。训练宝宝翻身应该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转身法

训练时,先让宝宝仰卧,然后妈妈站在宝宝的一侧,用色彩鲜艳或有响声的玩具逗引宝宝,训练宝宝从仰卧翻至侧卧位。如果宝宝自己翻身还有困难,妈妈可以帮助宝宝,慢慢将宝宝的肩膀抬高做翻身的动作,只是在宝宝的身体转到一半时,就让宝宝恢复平躺的姿势。这样左右交替地训练几次,宝宝就可以进一步练习真正的翻身了。

2.转脚法

转脚法必须建立在宝宝会以侧卧姿势睡眠的基础上。训练时,先让宝宝侧卧,在宝宝的左侧和右侧放一个色彩鲜艳或有响声的玩具或镜子,然后爸爸抓住宝宝的脚踝,让宝宝的一只脚横越过另一只脚,并碰触到床面。搬动宝宝脚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并注意宝宝的身体是不是也跟着脚翻转。如果不跟着转,可以轻轻地在宝宝背后推一把。如果宝宝的身体跟着脚翻转,就会自己翻过去,变成趴着的姿势。转脚法的训练一般每天可以训练2~3次,每次训练2~3分钟。

五、水浴和游泳

1.水浴

水浴是利用身体表面和水的温差来锻炼身体,由于水的热传导能力比空气高30倍,所以对人体体温的调节作用更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进行。

水浴方法很多,有冷水浸浴、冷水擦浴、冷水冲淋等。对这个月的宝宝来说,冷水浸浴比较适宜,方式是用一较大的盆盛水,水量以宝宝半卧位于盆中时,锁骨以下身体部位全浸入水中为宜。室温应控制在20℃~21℃,水温为36℃左右。每天水浴1次。

宝宝除了冷水浸浴外,平时洗澡、洗脸、洗脚水温也不要太高,以增强耐寒能力。

2.游泳

泳缸里注入35℃左右的温水,给宝宝脖子上戴上泳圈,然后双手托住宝宝的胸腹部,放入泳缸中,让宝宝在水中扑腾。由于泳圈的浮力作用,宝宝自脖子以下的部位全部浸泡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扑腾、转身。通过游泳能使宝宝四肢和躯干灵活,促进肌肉发育,提高免疫力,调节神经功能,利于有节奏的呼吸及代谢功能,增进肺功能和血液氧化作用,促进生长发育。

六、视觉训练

妈妈可用两个玩具来逗引宝宝,让宝宝先注视一个玩具,然后再拿出另一个玩具,训练宝宝的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在宝宝正集中注视某一玩具时,迅速移开玩具或将玩具转向另一边,以训练宝宝在注视目标消失之后用视线寻找新的目标。

七、音响感受力训练

2~3个月是宝宝大脑发育与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尽量让宝宝多看、多听、多摸、多玩,不仅要多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而且可以不失时机地录下宝宝的“咿呀”声并放给他听,或把宝宝摇铃铛的声音录下来,宝宝听到自己制造的声音,会更加高兴,更会起劲地反复制造这种声音。平时可多播放一些优美、轻柔、明快的乐曲给宝宝听。

八、发音和语言训练

这个月的宝宝发音和语言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发出较多的自发音,并能清晰地发出一些元音,妈妈和爸爸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宝宝的发音,在宝宝情绪愉快时多与宝宝说笑。

可以轻轻抱起宝宝,用手指在他嘴上轻拍,让他发出“哇、哇、哇”的声音,也可以将宝宝的手放在妈妈或爸爸的嘴上,拍出“哇、哇、哇”的声音。这些都可以作为宝宝发音的基本训练,使宝宝感受多种声音、语调,促进宝宝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九、嗅觉和味觉训练

这个月的宝宝有了初步的嗅觉能力。如嗅到有特殊刺激性气味,会表现出一种轻微的惊吓反应,能用转头动作回避不好的气味。味觉是宝宝最发达的感觉,苦辣酸甜咸,宝宝唯独对“甜”情有独钟。不然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宝宝对药排斥,而对甜点、糖果喜欢呢。

十、选择合适的玩具

2~3个月婴儿是视力,听力、感智力的发展最佳阶段。这时需要辅助工具去培养他们。可选用一些用手捏可发声的橡胶玩具或较轻的小型玩具……选一些颜色鲜艳、声音悦耳、造型精美的既能看又能听的吊挂玩具。

日常护理要点

一、保姆的选择

妈妈的产假马上就要结束了,如果奶奶、姥姥不在身边,只能雇一个保姆看宝宝了。选择什么样的保姆非常重要,雇佣没有孕育经验的小姑娘做保姆,她们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带宝宝风险系数大,让人操心。最好雇一个已做了妈妈,年龄为45~50岁,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有过护理宝宝经验的保姆,这样会让人安心和省心。

选保姆要慎重,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千万别抱着不合适再找的想法轻率选择。如果频繁更换保姆,对宝宝生长发育极为不利,会使宝宝缺乏安全感,甚至影响宝宝的性格塑造。

专家提醒

宝宝的语言发育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后天的环境因素对宝宝的语言影响很大。如果把宝宝托给少言寡语、性格孤僻的人照看,宝宝的语言发育必定落后。因此,如果选保姆的话,除了其他条件合乎要求外,还要看保姆的语言能力怎样,最好选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保姆。这种性格的保姆对宝宝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大有好处。

二、预防宝宝窒息

有关带孩子的任何事情,妈妈爸爸都要注意到、想到,而所有事情中,再没有比防止宝宝窒息更为重要的了。2~3个月的宝宝,在吐奶的情况下,如果妈妈没有及时发现(一般在夜里),就会引起窒息。所以,在给宝宝夜间喂奶时,妈妈应坐起来喂奶(躺着喂容易睡着,而且乳房容易堵住宝宝口鼻),最好打开一盏小灯,随时观察宝宝吃奶情况,以及吃完奶后是否溢奶,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在宝宝身边不要乱放东西,特别是塑料袋、尿布等,以免宝宝抓到脸上,或风吹到宝宝脸上,就有可能堵塞口鼻引起窒息。

三、防止宝宝摔伤

2~3个月的宝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翻身了,因此,不要认为宝宝还不会翻身就大意,意外摔伤大多发生在这个月。一旦掉到床下,最先着地的是头部,从而发生危险。

另外,抱着宝宝坐车时,绝不允许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坐后排时一定要让宝宝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最好不要抱着宝宝坐公交车。

四、给宝宝免疫接种

满2个月的宝宝,按规定要服小儿麻痹糖丸。这种糖丸是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的。

糖丸发放后应立即给孩子服用,不要放置,以免失效。服用方法是:将糖丸研碎,用凉水溶化(千万不要用热水,以免糖丸失去免疫作用),然后用小勺给宝宝喂下。

新手妈妈的疑问

一、宝宝吃奶为何注意力不集中

宝宝在吃奶时,家里如果有谁在眼前走过,或有东西掉地上、关门、说话等声音,会突然停止吃奶,甚至把奶头吐出来,扭头寻找人影或发出声音的地方。这不是宝宝不想吃奶,而是宝宝的听觉、视觉和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外界的反应进一步增强的表现,妈妈应该高兴才是。

二、宝宝为何总爱吮手指

这个时期的宝宝,常常把自己的小手伸到嘴里吸吮,这并不表明宝宝饿了,而是宝宝运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的表现。妈妈或许记得,在这以前,宝宝的手只会漫无边际地活动,而现在,宝宝却能够把手准确地放到嘴里吸吮,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有的妈妈怕宝宝养成吸手指嗜好,从一开始就加以纠正和干预,这是不对的。如果宝宝已经半岁了,还依然吸吮手指,妈妈可用引导的方法,如拿一个玩具放在宝宝手中,或一边教宝宝拍手,一边唱,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慢慢地宝宝就不吸吮小手了。异常情况应对

一、缺钙

这个时期的宝宝生长发育很快,容易缺乏维生素D和钙。

缺钙的早期表现主要是:宝宝好哭、睡眠不安、夜惊、即使屋内并不热,宝宝也会常常出汗。如果发现宝宝有缺钙现象,要马上补充维生素D和钙,不要等到缺失严重了才补。如果缺钙严重就容易导致佝偻病。因此,应在晴好天气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一般活动一个半小时为宜。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让宝宝服用鱼肝油,补充钙剂。

专家提醒

缺钙严重的患儿会出现骨骼及肌肉病变,如3~6个月的宝宝出现颅骨软化,谓之“乒乓头”;6个月的宝宝出现鸡胸或漏斗胸;8~9个月的宝宝出现方颅、囟门闭合延迟,出牙晚、出现“O”型、“X”型腿;重度缺钙患儿还可出现全身肌肉松弛、记忆力和理解力差、说话迟等现象。

二、便秘

宝宝便秘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缺水。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导致“上火”,如果水分补充不足,就会引起便秘。应多给宝宝喂些水,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更要不时地给宝宝喂水。如果宝宝便秘比较厉害,粪便积聚时间过长,不能自行排出时,可试着用小肥皂条蘸些水轻轻插入宝宝肛门刺激排便;或用小儿开塞露注入肛门,一般就能使宝宝顺利通便。但以上两种方法对宝宝均有一定的刺激,而且容易让宝宝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最好不要常用。便秘严重时要请儿科医生诊治。

三、打鼾

宝宝在睡眠时可能会发出微弱的鼻鼾声,如果是偶然现象,就不是病态,如果是经常性的而且鼻鼾声较大,那就应及早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在人体的鼻咽部有个淋巴组织,医学上叫做增殖体。如果是病理性的增殖体增大,入睡后人就会张口呼吸,并引起鼻鼾。宝宝的增殖体增大严重时,还会引起硬腭高拱、牙齿外突、牙列不齐、唇厚、上唇翘、表情痴呆、精神不振、体虚和消瘦等反应。所以,如果宝宝睡眠时出现经常性鼻鼾,就要请专科医生判断是否是病理性增殖体增大,如果是病理性的应及早做手术切除。

四、嵌顿

平时很乖的宝宝,突然就像哪痛了一样哭闹起来,而且怎么哄也哭个不停,打开尿布发现宝宝腹股沟异常肿胀、变硬,说明因肠道堵塞形成的疝气“嵌顿”。疝气嵌顿后可引起剧烈痛疼,严重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烧……症状。

宝宝发生嵌顿,首先安慰使他不哭。因为哭时腹部压力增加,更难进行还纳。当宝宝发生嵌顿时可用两层纱布或薄棉布包裹一冰块(也可用冰棍代替)冷敷患处,并适当缓压患处,直到复位为止。如果仍不凑效,嵌顿很严重,就应该立即带宝宝去医院。

第五章 3~4个月宝宝的全面护理

上班妈妈对宝宝的照顾

一、学会见缝插针地休息

3个月一过,有的妈妈就该上班了。尽管有的妈妈的产假还能相应延长,但无论怎样,宝宝4个月左右时,妈妈就得上班。因此,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对宝宝,还是对妈妈都是一种考验。对妈妈来说,既要上班,又要哺乳,辛苦是可想而知的。或许妈妈认为这个辛苦是应该的,但上班后的奔波劳累,不能及时哺乳,饮食影响等,都会使乳汁减少。所以,妈妈的休息也要见缝插针。如果能在单位里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理解,那就更好了,可以得到一些照顾,这样宝宝因妈妈上班所受的影响就会少一些。

二、为宝宝,辛苦妈妈

在中国,只要有长辈在,宝宝大多是由奶奶、姥姥照看。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一般都是雇保姆。虽然宝宝有专人看护,但妈妈和爸爸还要尽可能地与宝宝在一起,无论是喂奶、换尿布,还是对宝宝说话,到户外活动,哪怕时间只是一点点,都会使宝宝感到爸爸妈妈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宝宝就不会因妈妈上班而引起情绪上的变化。因为幼小的宝宝只知道自己需要妈妈。

1.上班前的亲密接触

上班前和宝宝亲密接触,对他和您一天的心情都很有好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手指轻刮一下宝宝脸颊,可以对着宝宝学猫叫,也可把能发声的玩具对着宝宝耳朵将其叫醒。给宝宝穿衣服时,可在其腋下或背部挠几下,使宝宝体会到乐趣。肌肤之亲是让宝宝感觉到妈妈关爱的最好途径。

宝宝知道妈妈要上班去了,会多么伤心啊!妈妈这时候要先抱抱宝宝,再对宝宝说“再见”。即便是宝宝听不懂,也要给他讲明白妈妈离开的理由:“妈妈要去上班了,如果宝宝好好玩,好好吃饭,妈妈很快就回……来啦!”

很多妈妈为了避免宝宝的纠缠而偷偷离开,这种做法是绝对禁止的。因为宝宝会一整天找妈妈,会因见不到妈妈而心神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这种做法持续下去会使宝宝形成整日找妈妈的习惯,再见到妈妈更是一刻也离不开了。妈妈应让宝宝接受妈妈要离开的事实。

2.上班时抽空打电话联系

孩子喝水了吗?鸡蛋喂了吗?闹没闹脾气?睡觉踏实吗?很多担心让你心烦意乱,把你担心的所有问题打电话回去落实一下。不过你要记住,隔会儿就打一个电话,这不仅会影响你的工作,而且使宝宝的看护者怀疑你对她不够信任。诀窍是每天选择午休时间打一次。

3.家务均摊、平等育儿

国外的一些育儿护理模式,也值得鉴借和效仿。美国的“新新爸妈”提出一个口号:家务均摊、平等育儿。他们把抚育孩子作为一项事业,将琐事二一添作五,默契搭档完成,双方中任何一个人都知道怎么照顾生病的孩子,知道回家路上该买尿片或牛奶——在无需任何人提醒的情况下。

发育状况

一、重要生长指数

3~4个月的宝宝体重:男宝宝平均为7.52千克左右;女宝宝平均为6.87千克左右。

身高:男宝宝为65.46厘米;女宝宝为63.88厘米。

头围:男宝宝平均为42.30厘米;女宝宝平均为41.20厘米。

胸围:男宝宝平均为42.68厘米;女宝宝平均为41.60厘米。

二、开始学着侧身

这个月的宝宝,仰卧时,能够把身体侧过来,甚至变成俯卧位,但还不会把俯卧位变成侧卧位或仰卧位。因此,还不能让宝宝用俯卧位的姿势睡觉。在宝宝躺着醒来时,妈妈必须在身边,以防宝宝自己从仰卧位翻成俯卧位,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生理变化

一、生理性贫血

这一时期有的爸爸妈妈发现,宝宝比原来肤色发白,甚至发黄,经检查,血色素偏低(甚至低于90克/升)。其实,这属于一种生理性贫血,是这一时期宝宝容易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但爸爸妈妈也要注意,贫血有许多种,一定要和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相区别。如果确实诊断宝宝属于病理性贫血,还需按医嘱吃药。

二、吐奶现象减少

这个月的宝宝,吐奶现象明显减少,有的宝宝甚至不再吐奶了。如果宝宝仍然吐奶,妈妈也不必过于着急,因为吐奶也存在个体差异。为了减少宝宝吐奶,妈妈要根据宝宝吐奶情况,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如宝宝吃奶后半个小时还吐奶,就竖着抱半个小时;如果宝宝醒后吐奶,就要等宝宝还没有完全醒过来时,轻轻地把宝宝竖着抱起来;如果宝宝一哭就吐奶,就尽量减少宝宝的哭闹。还有不要让宝宝在吃奶后活动,不要在吃奶后马上给宝宝洗澡(最少要等一个小时后再洗)。这样就会减轻吐奶,一旦减轻就不容易再反复了,以后吐奶现象就逐渐消失了。进入生长发育高峰这一时期是宝宝生长发育高峰时期,因为随着宝宝活动能力的增强,睡眠变得有规律,吐奶明显减少,人工喂养的宝宝对配方奶厌食期也很快过去,开始进入新的爱吃奶时期,户外活动及日照时间也延长了,所有这一切,都给宝宝快速生长发育提供了条件,妈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体能和智能发育

一、宝宝喜爱鲜明的颜色

3~4个月的宝宝,对红、橙、黄等鲜艳的颜色分外感兴趣。宝宝可以看到2~3米远的距离。

二、学会寻找声源

在宝宝心情好的时候,如果妈妈呼唤一声,或哪想起优美的音乐,宝宝就会转动头部寻找声源。

三、抓东西比较牢

宝宝的握持反射逐渐消失,两只小手可以自由地合拢和张开。会将双手放在一起。握物时,不再显得笨拙,而是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握,抓得比较牢。

合理营养,养育健康宝宝

一、宝宝厌食配方奶

3个月后的宝宝,可能突然在某一天拒绝喝配方奶,只要妈妈把奶瓶拿到跟前,宝宝不是哭,就是把头扭过去,妈妈使出浑身解数,宝宝就是不吃(但不排斥果汁等食品)。可在此前宝宝是很喜欢喝配方奶的,而且喝得也挺多,体重也增加不少。这是宝宝暂时出现的厌食现象,属于宝宝生长发育时期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正常过程,妈妈不必着急,过一段时间宝宝就会重新喜欢喝配方奶的。

专家提醒

宝宝厌食配方奶是有其生理原因的。因为3个月前的宝宝无论吃多少配方奶都不会完全吸收的,吃多了就排泄出去了。而3个月以后则不同了,能够相当多的吸收配方奶中的蛋白质,这就使得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增大,开始厌食配方奶了。这也说明,宝宝体内已有储存能量,肝脏和肾脏“歇着了”,等歇好了宝宝又会喜欢喝配方奶了。所谓过胖,就是身体内部堆积了不必要的脂肪组织,使心脏负担加重,宝宝动作迟缓,站立行走的时间也较晚。而且宝宝成年后,有可能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

二、防止宝宝发胖

直到今天,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胖乎乎的宝宝才算健康,才算发育得好。因此,许多人工喂养宝宝的爸爸妈妈就想方设法让宝宝多吃。

明明配方奶包装上有说明,宝宝从3个月起,每次喝奶量200毫升,一天5次。可有的妈妈一天喂奶6次,甚至7次,也是按这个标准进行。实际上,能吃的宝宝,有时即使是喝完200毫升奶也会吸着空奶瓶不放,如果用的是240毫升的奶瓶,上半部分是空的,妈妈会不由自主地多给宝宝增加奶量。久而久之,宝宝就出现了异常反应,一是开始厌食配方奶;二是导致宝宝过胖。因此,妈妈应把宝宝的奶量,每天控制在1000毫升以内,如果感觉宝宝不够喝,可适当喂些果汁,以减少喝奶量。

三、上班妈妈如何哺乳

要想做好上班后的哺乳,还需进行一番周密的安排。一般情况下,上班哺乳就是母乳、配方奶混合着喂。因为这个时候母乳一般不足,必须添加配方奶。而且妈妈万一因工作忙不能按时回来喂奶,就得给宝宝喝配方奶,为此,上班前,妈妈要穿插着让宝宝喝配方奶,学会用奶瓶。另外,妈妈要掌握挤奶技巧,在早晨上班前把乳汁挤好放在冰箱冷藏(冰箱冷藏库中备用的母乳不得超过24小时),以备不能按时回来,让保姆或奶奶喂宝宝。

即使妈妈打算让宝宝以后都喝配方奶,也仍须学会挤奶,否则会尝到胀奶的痛苦,并会影响到母乳的分泌。如果有可能,妈妈最好采取上半天班的办法,或做兼职而不要上全职班。这样做问题就少多了,可以两全其美。

四、宝宝的营养需求

母乳仍然是这个月宝宝的最佳食物,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宝宝仍能够从母乳中获得所需营养,每天所需热量为,每千克体重110千卡左右。如果母乳充足,妈妈只给宝宝喂些新鲜果汁就可以了。至于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母乳里面都有了,不必另加了。

五、如何看待宝宝偏瘦

宝宝偏瘦,爸爸妈妈焦虑。对此,要客观加以分析。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容易偏瘦,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母乳不够吃,又没有及时添加配方奶。如果是这方面的原因,只要添加了配方奶,宝宝就会胖起来。二是宝宝天生食量小。这种宝宝是无法胖起来的,只要宝宝健康,偏瘦没有什么不好。有的人工喂养的宝宝也偏瘦,这类宝宝一般吃得少,每次喝配方奶都要剩下一些(如150毫升的配方奶,会剩下40~50毫升)。虽然宝宝少食,但精神饱满、脸上时常带着笑容,腿脚灵活跳跃,这说明宝宝发育没有任何问题。妈妈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强迫宝宝非得喝定量的奶,更不要找一些使宝宝胖起来的“偏方”让宝宝吃,这样会破坏宝宝原本平静快乐的生活,甚至闹出节外生枝的事情来。

六、宝宝吃辅食不可强迫

有的妈妈认为,宝宝快4个月了,该添加点辅食了。这个想法没错,添加辅食不仅营养更全面,而且还对宝宝牙齿的萌发,肠胃功能锻炼有一定的好处的。但是,如果宝宝只钟爱乳类食品,对辅食不感兴趣,妈妈也不要强迫宝宝吃辅食,因为这会给以后添加辅食增加难度,使宝宝对吃辅食产生抵触情绪。

上班妈妈母乳喂养宝宝

不知不觉宝宝过了3个月了,小薇的产假已到,必须得上班了。上班后她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回来给宝宝哺乳,好在单位离家并不远,虽然又要上班,又要为宝宝哺乳很辛苦,但小薇却乐在其中。她觉得这样挺好,上班、喂奶两不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宝宝生病的机会和过敏的风险。虽然身体累点,但心情愉快,因为宝宝没有因为自己上班而吃不到母乳,这比什么都重要。有时由于工作忙回不来,她就把奶水事先挤出来放在冰箱里,嘱咐妈妈到时喂宝宝就可以了。上班一个月了,宝宝生长发育得很好,让小薇倍感欣慰,很有成就感。日常生活护理策略

一、正确安排宝宝睡眠

1.睡眠时间和规律

这一时期的宝宝,一般每天需睡15~16小时。白天睡得时间短了,晚上睡得时间长了,有的宝宝甚至一觉睡到天亮。大多数宝宝上午和下午各睡2个小时,晚上8点左右入睡,夜里只起夜1~2次。可以说,宝宝基本有了自己的睡眠时间和规律,妈妈要尊重宝宝的睡眠规律而不应强求。如果宝宝白天睡得比较香甜时,妈妈不要硬把宝宝叫醒喂奶,这样会影响宝宝的睡眠,会使宝宝烦躁哭闹,同时也影响宝宝的食欲。如果宝宝白天醒的时间比较长,妈妈就应该多逗宝宝玩,让他快乐,这样晚上宝宝才会睡得香。但要注意,晚上入睡前不要逗宝宝玩,以免宝宝过度兴奋而影响睡眠。

2.选择睡眠姿势

睡眠姿势有仰卧、侧卧和俯卧三种。3个月前的宝宝睡眠姿势基本都是仰卧,因为宝宝还不会翻身。快4个月时,宝宝能把身体侧过来了,这就意味着宝宝的睡眠姿势再不是单一的了。一般来讲,发育正常的宝宝都会选择自己最舒服的睡眠姿势。所以,妈妈不必强求宝宝用哪一种睡眠姿势,如果看宝宝睡眠的时间较长,只要帮助变换一下姿势就可以了。

3.睡觉冷暖

宝宝睡觉时,妈妈要关注宝宝的冷暖,尤其是冬季和夏季更要注意。如果是冬季,可以给宝宝穿上连体的宽松服,使用睡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只给宝宝穿件背心,裹上纸尿裤就可以了。如果是夏季,只给宝宝穿一件大背心就行。如果天有些凉,可再加盖一条棉布单子(棉布单子只盖腹部,不要盖住脚,这样宝宝就不会蹬开了)。

二、按时让宝宝排便

3~4个月的宝宝,每天的大便次数基本固定,所以,妈妈应按照宝宝的排便规律,训练他按时大便的习惯了。

训练宝宝按时大便时,先要摸清宝宝每天大约什么时间排便,到了这个时间妈妈就要格外注意了,如果发现宝宝出现脸红、瞪眼、凝视等神态时,就可把宝宝抱到便盆前,并用“嗯、嗯”的发音使宝宝形成条件反射,久而久之宝宝一到时间就会有便意了。

但要注意:不要长时间把宝宝大便,这样会增加脱肛的危险。如果宝宝打挺,不配合,就不要硬把了,这样反而不容易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三、选择合适的游戏

这个月的宝宝显得更加可爱了,爸爸在与宝宝做游戏时,有时可能会忘乎所以,做些激烈游戏,比如,大幅度地摇晃宝宝,狠劲亲吻宝宝等,这样就会使宝宝受到伤害。特别是大幅度摇晃宝宝,一是可能造成宝宝的视网膜剥离,如果情况严重或治疗不及时,会严重损伤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二是因为宝宝的颈部还不太稳,稍不注意便会造成颈部损伤,严重时甚至伤害宝宝的脑部,有生命危险。此外,还可能失手将宝宝掉到地上摔伤。狠劲亲吻宝宝会使宝宝的口水流得更加厉害,甚至擦伤宝宝的皮肤。所以,爸爸妈妈在与宝宝做游戏时一定要慎重,选择适合这个月份宝宝的游戏项目。家庭早教方案

一、视觉训练

1.喜欢鲜明动感的画面

这个月的宝宝,对红、橙、黄等暖色调的颜色,特别是对红色的物品最感兴趣。如果在宝宝面前放一个颜色鲜艳的布娃娃,或头顶悬吊一只红气球,都能引起宝宝的兴趣,宝宝的眼睛会追视着红气球,并会伸出小手去抓。宝宝对电视中的画面开始感兴趣了,可以让宝宝注视电视屏幕2~3分钟,不能太长。喜欢看变化快、色泽鲜艳、图像清晰的广告画面是这一时期宝宝的共性。

2.能够寻找声源了

宝宝吃饱奶后,心满意足地躺在那里,舞动着手脚撒欢。妈妈轻轻一声“宝贝”的呼唤,就使宝宝的头和眼睛,随着妈妈声源一起转动,宝宝听见妈妈的声音并看到妈妈的笑脸了。这个月的宝宝,听力明显增强,只要听到声音,宝宝就会跟着音的来源转头。如果声音太大或刺耳,宝宝就会因惊恐而啼哭。妈妈爸爸应有意识地用呼唤和放音乐的办法训练宝宝的听力。

二、手的灵活性训练

这个月时,宝宝的两只小手可以自由地合拢和张开。会将双手放在一起,并互相玩弄;还会经常旁若无人地将自己的小手咂吧得津津有味,甚至将整个拳头伸进嘴里。有时宝宝用小手来回蹭自己的头脸,或许是痒痒了。当宝宝看见一件玩具时,会高兴地伸出手去抓,当抓住玩具时,还会把玩具拿到眼前来看,对看得见的东西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手拿得到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想摸一摸、啃一啃。握物时,不再显得笨拙,而是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握,抓得比较牢。

妈妈可以在床上放不同的玩具,逗引宝宝来抓,宝宝抓住一个玩具,妈妈就要告诉宝宝这是什么玩具,什么颜色等,每天进行,这样宝宝的手、眼和大脑就会同时运动,强化这种记忆。

三、协调能力训练

这个月的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只要吃饱奶,身体就一刻不停地在活动。仰卧时,宝宝会把双脚高高举起,试图去踢吊起的小玩具;有时宝宝又会把双脚交叉起来,来回搓蹭自己的小脚丫,而且小手也不闲着,会一伸一伸地去抓自己的小脚趾头。俯卧时宝宝的上身能完全抬起,头也能挺得很直,并且还能坚持几分钟。抱起时,宝宝的小脑袋开始东张西望,转动得比较自如了,看见亲近的人或鲜艳的物品,就会发出喜悦的笑声。

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趴在床上,在宝宝面前放一个彩色玩具,宝宝有可能一拱一拱地试图去拿,如果宝宝还爬行不了,妈妈可以用手顶住宝宝的脚丫,帮助宝宝爬行。玩具要不断变换位置,以训练宝宝转头、扭身、追视等协调能力。

四、发音练习

这时的宝宝,嘴里发出的不再只是简单的几个元音了。可以经常变换音区,有时用紧闭的嘴唇挤压气流,发出“乌”、“弗”、“丝”等音;有时嘴唇一张一合地又发出“啊”、“噗”的声音。宝宝不高兴的时候会发“m”、“p”、“b”等语音;高兴时会发“j”、“k”等语音。

宝宝似乎很爱听自己发出的声音,常常练习着声带、嘴唇和舌头之间的配合。当爸爸妈妈也附和着宝宝的发音时,宝宝更来劲了,发出的声音更大了,音符也更丰富了。当宝宝觉察到另一种声音时,会变得安静,并感到十分诧异。这个月的宝宝还能分辨出是妈妈在说话,还是爸爸在说话,能够区分男声和女声。

爸爸妈妈应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和宝宝交谈,让宝宝听更多的语音,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发音。户外是理想的“大课堂”,让宝宝多到户外活动,听小鸟喳喳,听小狗汪汪,听流水声,听风刮树叶沙沙声,并不断告诉宝宝这是哪里发出的声音。爸爸妈妈也可以和宝宝脸对脸,给宝宝做元音发音口型让宝宝模仿。

五、感官游戏训练

1.给宝宝唱歌

宝宝吃奶时,可以放些音乐,让宝宝边吃边听,在喂奶结束后,妈妈可以把宝宝抱起来,拍拍摇摇哼哼歌。平时,妈妈或爸爸也应经常给宝宝念念儿歌或唱唱歌,如果能针对一些实景编唱一些儿歌效果会更好。比如,抱宝宝到户外活动时看到小燕子,就给宝宝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到这里……”看到小猫、小狗、美丽的鲜花等都可以即兴编唱。这样做不仅在听觉上能给宝宝以良好的刺激,促进宝宝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能使宝宝产生良好的情绪反应,尽早建立对世界的信赖感。

2.给宝宝变戏法

可用两种特点鲜明、容易区分的玩具和宝宝做这个游戏。妈妈先藏起一个,再藏另一个,然后两个同时藏起来,每次藏玩具时都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和表现。也可以妈妈或爸爸手执一个色彩艳丽的玩具,先在宝宝眼前放一会儿,等宝宝对这个玩具产生兴趣时,再突然把玩具藏起来,并观察宝宝有没有惊奇的表情,然后再把玩具拿出来在宝宝眼前晃晃。这个游戏只要反复几次,宝宝就会做出寻找的表现。但应该注意的是,在做游戏时,妈妈和爸爸应用轻柔而愉快的语言相配合,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调动宝宝的情绪,这样就会使宝宝很兴奋,手脚也跟着动起来,从而增强游戏的效果。

3.和宝宝跳舞

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放一些轻柔和舒缓的音乐,边哼唱,边踏着音乐的节拍,轻柔地转身或旋转,与宝宝共舞。这样可以激发宝宝愉快的情绪,进而刺激宝宝的感觉器官和小脑,培养宝宝的动感和节奏感。

六、引导宝宝做体操

1.做婴儿体操的几点要求

第一,婴儿体操适合宝宝在两个月的后期进行。

第二,由于做操时要求宝宝全裸,所以在做婴儿体操的时候,妈妈或其他操作者指甲要剪短,手表、胸针、戒指等饰物要摘掉,以免发生意外。

第三,要掌握体操的锻炼强度。

2.具体做法

第一节:扩胸运动

预备:宝宝仰卧,成人将双手拇指放在宝宝掌心轻握宝宝双腕,宝宝握住成人拇指,宝宝双臂放于体侧。

第一拍:两臂左右分开平展

第二拍:两臂胸前交叉

第三拍:两臂左右分开平展

第四拍:还原

第二节:肘部运动

预备:同第一节

第一拍:左臂肘关节屈曲,左手触肩

第二拍:伸直还原

第三拍:右臂肘关节屈曲,右手触肩

第四拍:伸直还原

第三节:下肢运动

预备:宝宝仰卧,两腿伸直,成人两手握住宝宝踝部

第一拍:左膝关节屈曲,膝缩近腹部

第二拍:伸直还原

第三拍:右膝关节屈曲,膝缩近腹部

第四拍:伸直还原

第四节:下肢伸直上举

预备:同第三节

第一拍:两腿抬起与桌面成45度

第二拍:两腿抬高与桌面成90度,臂部不离开桌面

第三拍:两腿放下与桌面成45度

第四拍:还原

第二套操适合于7~12月的宝宝,做操时大人应配合以口令,每节2个8拍。

第一节:肩部运动

预备:宝宝仰卧,大人两手握住宝宝手腕,同时让宝宝握住大人的拇指,把宝宝的两臂放于体侧。

动作:(1)把宝宝左臂拉到宝宝胸前

……(2)引导宝宝左臂向胸外上方环绕一圈,放回至胸前

……(3)放下左臂至体侧(左右臂轮流交替)

第二节:单臂起坐运动

预备:让宝宝仰卧,大人右手握住宝宝左手腕,同时让宝宝握住大人的拇指,左手按住宝宝的双膝。

动作:(1)拉宝宝坐起

……(2)还原(左右手轮换)

第三节:桥形运动

预备:宝宝仰卧,大人左手按住宝宝两脚踝部(脚腕),右手托住宝宝腰部。

动作:(1)托起腰部,使宝宝腹部挺起成桥形(注意头,脚不要离开……床面)

……(2)还原

第四节:双臂起坐运动

预备:宝宝仰卧,大人两手握住宝宝手腕,同时让宝宝握住大人拇指,宝宝手放两侧。

动作:(1)拉起双臂与床面垂直

……(2)拉宝宝坐起

……(3)放宝宝躺下

……(4)还原

第五节:握腕起立运动

预备:宝宝俯卧,大人从宝宝背后握住宝宝手腕,同时让宝宝握住大人拇指。

动作:(1)扶宝宝跪起

……(2)扶宝宝站起

……(3)扶宝宝跪下

……(4)还原日常护理要点

一、保证被褥和玩具的卫生

1.被褥

宝宝的被褥要经常拿到户外日晒,太阳是最好的消毒剂。刚晒完的被褥不要马上给宝宝盖,应晾1~2小时。

2.玩具

宝宝的玩具要勤洗,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能够自己抓玩具了,只要是能拿到手,宝宝就会往嘴里送。因此,对宝宝的玩具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另外,对吹的玩具,如大人吹过后,一定要洗干净吹嘴,再让宝宝吹,这样比较卫生。

二、别给宝宝在户外蒙纱巾

户外有风就不要带宝宝出去。给宝宝脸上蒙着纱布出去不可取。因为纱布会被宝宝的口水弄湿,刮在纱布上的灰尘、细菌会被宝宝吃到嘴里,如果粘到宝宝眼睫毛上,宝宝揉眼时,极易进入眼内,引发眼病。再者,宝宝脸上蒙上纱布不仅会影响宝宝的视力,而且还会引起宝宝惊恐和害怕。

三、防止洗澡中的意外

这个月的宝宝,洗澡开始让妈妈“头疼了”,放到水里乱拍乱打,不好好让妈妈洗,尤其打上婴儿皂或浴液,就更光滑了,稍不注意就会磕着、碰着。因此,在给宝宝洗澡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给宝宝洗澡最好两个人。另外,如果已经把宝宝放到澡盆里了,不要因为水凉,就直接往里面加热水,这是相当危险的。要加热水,必须把宝宝抱出来再加,意外就是不注意的时候发生的。

3~4个月的婴儿还不能独坐,两手抓握物品也较为灵活。这时有的家长因一时疏忽,让宝宝单独坐在浴盆中而发生意外伤害,轻者碰伤皮肤,重者发生呛水甚至溺死于浴盆中。

在给宝宝洗澡时,大人一刻也不能离开。最好用宝宝浴盆给宝宝洗澡,先将浴盆中的水温调节好,切不可在洗澡过程中添加热水,这样很容易烫伤宝宝。非要添加时,可先将宝宝抱出来后,再加热水。为防止宝宝在浴盆中滑倒,可在盆底放一块大毛巾。在洗澡过程中,大人始终用手抓住宝宝,以便在宝宝滑倒时能及时扶住他。洗澡后,将宝宝抱出水面时。大人要抱紧,最好用一条大毛巾将宝宝裹紧,又保暖,又可防止身体太滑儿失手跌伤宝宝。

洗澡时用的肥皂、洗发精等,要慎重选择,最好是用中性、刺激性小的清洗剂。尤其是洗头时用的洗发精,要选用对眼睛无刺激性,否则会导致宝宝惧怕洗澡。另外,洗头时让宝宝面向上,用另一只手给宝宝洗头,尽量不要将肥皂、洗发精弄到眼中。洗澡方法、方式很重要,要想各种方法,使宝宝把洗澡当作一次愉快游戏,这样大人给宝宝洗澡就容易多了……

专家提醒

存放宝宝衣服、被褥的箱柜里不要放樟脑丸、卫生球及清香剂等,因为这些化学品对宝宝的身体有刺激作用,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新手妈妈的疑问

一、宝宝为何无缘无故耍脾气

这么大的宝宝,有时会无缘无故哭闹,妈妈给喂奶,往外顶奶头;放下也不行,哭得更厉害;抱着也不行,使劲打挺,妈妈几乎都抱不住。宝宝哭得声嘶力竭,妈妈累得汗流浃背。可到医院去检查,什么毛病也没有,而且也不哭了。究其原因,这是宝宝在耍脾气,只要换个人抱抱,或到户外走走,就会使宝宝安静下来。

二、宝宝为何突然不喜欢吃母乳

大多数宝宝都是喜欢吃母乳,而不喜欢吃配方奶。但有的宝宝却例外,喜欢吃配方奶,而不喜欢吃母乳。这是因为,宝宝3个多月后,母乳开始不够吃了,妈妈加喂了配方奶,自此,宝宝变得不喜欢吃母乳了。妈妈觉得不可思议,是宝宝与妈妈生疏了?其实,这与情感无关。而是宝宝认为,配方奶不但甜,而且奶嘴也大,吃着痛快。而妈妈的乳汁虽然也好吃,但吃着吃着就空了,吸着也费劲,这就是宝宝不愿意吃母乳的原因。

三、宝宝出现痉挛性动作怎么办

有时宝宝在试图抓某个玩具时,往往会失败,甚至动作似乎有点痉挛。这并不是宝宝的神经系统有问题,而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3~4个月的宝宝虽然有了一定的抓握能力,但宝宝还太小,太缺乏经验,在努力尝试去抓住某个玩具时,却无法瞄准或抓牢目标,动作由于缺乏连贯性而显得痉挛。这种状况不会维持多久,宝宝很快就学会拿东西的技巧的。当然,如果实在不放心,或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指导,也可以到妇幼保健医院向大夫请教。

四、怎样给宝宝进行预防接种

1.向后推迟了某种疫苗接种

某种疫苗被推迟时,其他疫苗可继续按照接种时间进行接种。如果和某种疫苗碰到一起了,是否能同时接种?可咨询接种医生。

2.能否异地接种某种疫苗

异地是不可以接种的。因为虽然是同一种疫苗,但异地疫苗与本地疫苗均不是同一个批号,其中有差异,所以不能在异地接种疫苗。还应该回到当地进行补种。至于什么时候补种应咨询接种医生。

3.接种时宝宝患病怎么办

如果宝宝发热或感冒比较严重,必须使用药物,可暂缓接种,向后推迟;如果需要服用抗生素,要在停药一周后接种;如果仅是轻微的感冒,不吃任何药,可以按时接种。但如果接种后感冒加重,那么,1~2周不能吃抗生素药物。

宝宝免疫接种完之后,可能由于生病吃药而降低免疫效果,但不需要补种。

4.接种后发热

如果发热是疾病所致,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增大、充血、化脓,还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但疫苗所致发热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如果既有疫苗发热,又有感冒发热,症状就比较严重,体温也比较高。接种多长时间发热,与接种的疫苗种类有关。疫苗所致发热一般不需要治疗,可自行……消退。

五、宝宝睡眠时为什么容易被惊醒

一般的宝宝在初生时因为神经兴奋性较高,常处于浅睡眠状态,所以易惊醒。另外缺钙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建议及时给宝宝补充鱼肝油。平时也可以多带宝宝晒太阳。要给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睡眠以浅睡眠居多,在浅睡眠时可以多次出现躯干和肢体的部分运动和轻声抽泣,这只是在睡眠周期中发生的正常生理现象,不要将此现象误认为是宝宝睡眠不好或睡觉不踏实,也没有必要急于抱起来或者喂奶,可以暂时不触碰宝宝,如果哭出声音来,则可以轻轻拍一拍,稍加片刻宝宝就又会进入下一个安静睡眠周期了……异常情况应对

一、流口水

宝宝常常流口水是这一时期的特征之一,但对宝宝流口水现象,爸爸妈妈也要分清原因区别对待。因为流口水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流涎。有的宝宝这个时期开始出牙,出牙对三叉神经的刺激,引起唾液即口水分泌量的增加,但宝宝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口腔又小又浅,因而,唾液就流到口腔外面来,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

这种现象随着月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爸爸妈妈不必担心。只需要给宝宝随时擦洗,并换干净绵软的围嘴就可以了。

病理性流涎。另一种是属于病理性流口水,如宝宝口腔发炎时,引起牙龈炎、疱疹性龈口炎也容易流口水,患儿往往伴有烦躁、拒食、发热等全身症状,后者还常常有与疱疹患者的接触史。所以,遇到这种突然性口水增多时,爸爸妈妈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二、发高烧

一般来说,3~4个月的宝宝如果发高烧到38℃以上时,大致有以下几种疾病原因:

中耳炎。不管哪边的耳朵,只要看到耳孔发湿,就有鼓膜破了的可能,宝宝的鼓膜就是破了,也会很快长好,不用担心。颌下淋巴结化脓。颌下淋巴结化脓是继中耳炎之后最容易引起高烧的疾病。患颌下淋巴结化脓时,宝宝颌下肿得很硬,头部难以转动,一般都高烧到38℃左右。应及早给予抗生素。

肛门周围长出“疖子”。当“疖子”变硬、红肿时也会发烧,一般烧到38℃左右。从宝宝大便时的哭闹就可知道。

疹子。疹子一般多发于7个月以后的宝宝,偶尔也有发病于3~4个月的。但是,在这个月龄中,发烧一般不超过3天,一天左右就退了。而疹子却是在烧退之后出现,并扩展到全身。疹子从外观上看很像麻疹,如果是炎热季节,也会以为是痱子。出了疹子也不要紧,是比较容易治愈的。

热病。热病一般发生于夏季,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发病率较高。4个月以后的宝宝,患夏季热病较多。其症状只是发烧,从半夜开始到第二天上午,可高烧到38℃~39℃,但一到下午就退烧了。根据这种“烧型”大致可以知道是夏季热病。不过,在头2~3天中,由于看不出是什么病,爸爸妈妈会有些惊慌。

如果宝宝的高烧持续到4天之后,就要检查一下宝宝的尿了。尿如果非常浑浊时,可能就是“膀胱炎”,多发病于女宝宝。但是,这也是很少见的病。如果反复几次得“膀胱炎”,就应考虑宝宝是不是得的“肾盂炎”、结核。一般这么大的宝宝患结核是非常少见的。如果家族中有结核病患者,宝宝发高烧又查不出什么病时,必须到医院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进一步确诊是否患有结核。

三、眼屎多

宝宝在出生4个月左右时,妈妈常会在宝宝睡醒觉或早晨起床后,发现宝宝眼角或外眼角沾有眼屎,而且眼睛里泪汪汪的。仔细一看还可能发现,宝宝下眼睑的睫毛倒向眼内,触到了眼球。这种现象叫倒睫,当睫毛倒向眼内时刺激了角膜,所以导致宝宝出眼屎和流眼泪。造成宝宝倒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宝宝的脸蛋较胖,脂肪丰满,使下眼睑倒向眼睛的内侧而出现倒睫。一般情况下,过了5个月,随着宝宝的面部变得清秀起来,倒睫也就自然痊愈了。

另一个导致宝宝眼睛出眼屎的原因,可能是急性结膜炎引起的,这可以从急性期宝宝的白眼球是否充血作出初步判断。严重时,宝宝早上起来因上下眼睑沾到一起而睁不开眼睛,爸爸妈妈必须小心翼翼地用干净的湿棉布搽洗后才能睁开。宝宝的急性结膜炎多半由细菌引起,点2~3次含抗生素的眼药就会痊愈。

四、感冒

一般来讲,4个月左右的宝宝,较为常见的传染病就是感冒。宝宝感冒不高烧,体温一般为37.5℃~37.6℃。由于鼻子不通气,宝宝吃奶就变得困难,常常流稀鼻涕,打喷嚏,有时也咳嗽,但并不十分痛苦。同时,宝宝的食欲也稍有下降。上述症状一般2~3天就好了。到了第三天,最初流出的水样清鼻涕就变成黄色或绿色的浓鼻涕。感冒开始时,奶量有些下降的宝宝,三四天就恢复正常了。宝宝有时可能在感冒的同时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加。即使宝宝多少有点发烧,只要很活泼、不嗜睡、不哭闹、不咳嗽,就不要担心患了肺炎。

在宝宝明显表现出感冒症状期间,爸爸妈妈不要给宝宝洗澡,以免再次受凉。如果宝宝吃奶困难,可减少奶量,也不要硬性喂宝宝,但可继续加果汁,还要随时给宝宝喂水,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专家提醒

宝宝感冒,大都是爸爸妈妈以及与宝宝接触的人传染给宝宝的。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差,当患了感冒的人在打喷嚏、鼻子不通气、稍有发烧、头痛,自己刚感觉到患感冒的时候,就已经传染给宝宝了。因此,爸爸妈妈在感冒流行季节不要带着宝宝到人多的地方去,如果妈妈感冒了,应戴着口罩哺乳,尽量少接触宝宝。

第六章 4~5个月宝宝的全面护理

妈妈的彷徨

一、宝宝辅食的添加

是否该给宝宝添加辅食,应该由宝宝说了算。一些成功育儿经验证实:宝宝从出生到4个月,依靠母乳喂养就能够得到成长所需要的一切营养,不需要、也不应该添加任何辅助食品,包括水。当然每个宝宝存在着个体差异,是否应该添加辅食,不是完全看月份(一般人认为,宝宝4个月以后,单靠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了,应该添加辅食了),而是要看宝宝是否做好了接受辅食的准备。

二、宝宝的营养问题

家里有个宝宝,不仅亲人牵挂关心,就连邻居、同事也不时地过问。特别是事关宝宝营养问题,更是你一个建议,我一个忠告,有时弄得妈妈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在这种情况下,妈妈更要清醒和冷静,因为再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你对自己的宝宝更为了解的了,别人的建议和忠告只是一个参考(带有普遍性),而你自己所做的决定才是最适合宝宝的(具有特殊性)。怎么喂养宝宝?宝宝具备不具备吃辅食的能力?乳汁够不够?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已经做好了接受辅食的准备,就会有以下表现:

宝宝对大人吃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能够伸手抓住食品。

宝宝能够不用扶持,自己坐着,脖子也能够直立。

宝宝的舌头推吐反射消失,并具备吞咽能力。

发育状况

一、重要生长指数

1.体重

男宝宝平均为7.80千克;女宝宝平均体重为7.20千克。

2.身高

男宝宝平均为66.76厘米;女宝宝平均为65.90厘米。

3.头围

男宝宝平均为43.10厘米;女宝宝平均为41.90厘米。

4.胸围

男宝宝平均为43.40厘米;女宝宝平均为42.05厘米。

二、其他发育指标

1.牙齿发育

从第4个月开始,有些宝宝已经开始出现牙齿萌发。

2.动作发育

宝宝4个月时,很多动作较前3个月都熟练了很多,且很多动作呈对称性,扶立时双腿已经能够支撑身体;5个月时已经能够从仰卧自由翻身成俯卧,一只手能抓玩具、把玩玩具;到6个月时宝宝已经能自由翻身,扶立时喜欢跳跃,并且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动作。

3.语言发育

4个月的宝宝高兴时,能发出清脆的笑声。到6个月时宝宝已经能灵敏地分辨不同的声音,并且发声的欲望非常强。宝宝在出生4个月后,唾液腺已发育良好,唾液分泌增多,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增强,已经能开始消化淀粉类的食物了。

4.感觉发育

4个月的宝宝已喜欢与人玩耍,对周围的事物产生较大的兴趣,认识母亲与熟人的面庞。5个月时会用表情表达自己的情绪。6个月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很喜欢与人玩藏猫儿的游戏。

三、生长开始变缓

4~5个月的宝宝,身体整体上长胖,智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宝宝体重的增加不如以前,生长速度也不如以前快,出现了平缓增长的趋势。生理变化

一、胎毛基本脱落

4~5个月的宝宝,正是胎毛脱落时期,后脑勺部位因为经常触碰枕头,所以胎毛脱落最明显,前半部和左右两边还有点胎毛。宝宝只有脱尽胎毛,才会有质感不同的新头发生成。到时候,有的宝宝或许长出一头乌黑浓密的黑发;有的宝宝或许有一头带卷稍黄的头发。一般来说,发质是由遗传、营养、疾病等因素决定的。宝宝胎毛脱落时期,注意不要让脱落的胎毛掉到宝宝的嘴里。

二、头围增长变缓

从这个月开始,宝宝头围的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平均每个月可增长1.0厘米。头围的增长也存在个体差异。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的宝宝天生头大一些,有的宝宝天生头小一些,妈妈不能因某个月宝宝头围增长不理想就焦虑,应该观察宝宝有无异常现象,如果没有任何异常,可观察到下个月再进行测量,如果一直没有发现异常,就说明宝宝的头围发育很正常。

专家提醒

定期测量头围,可及时发现头围异常,如头围过小,要观察宝宝是否有智力发育迟缓征候;如果宝宝头围过大,要密切观察,必要时要做相关检查,以排除是否有脑积水、佝偻病等。体能和智能发育

一、能集中注意力了

当宝宝啼哭的时候,如果放一段音乐,正哭的宝宝会停止啼哭,扭头寻找发出音乐的地方,并集中注意力倾听。听到柔和动听的曲子时,宝宝会发出咯咯的笑声,而且小嘴里也“咿咿呀呀”地应和着,拍打着小手,显示出愉快、满意的表情。如果听到刺耳噪杂的声音,宝宝就会表现出惊恐的样子啼哭起来。有时,爸爸妈妈叫宝宝的名字,宝宝会很快转过头来,眼睛热切地望着爸爸妈妈,似乎有应答的样子。对于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宝宝更是喜爱,拍一拍,抓一抓,反复把玩,似乎想搞清楚,玩具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二、能辨别不同气味

这个月的宝宝,已能比较稳定地闻出好的气味和不好的气味。如果宝宝闻到端上来的辅食气味不合自己心意时,就拒绝入口,但对香喷喷的食物,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主动伸手,抓着往自己嘴里送。对不好的气味,宝宝懂得扭头回避。

三、能尝出不同食物

宝宝的舌头上已经形成感觉味道作用的味蕾,宝宝对食物味道的任何变化都会表现出非常敏锐的反应并留下“记忆”,能比较明确而精细地区别出食物酸、甜、苦、辣等各种不同的味道。例如,吃惯了母乳的宝宝,在刚刚换吃配方奶时,往往会加以拒绝,因为宝宝感觉到所吃的食物不是以往的……味道。

四、能学着追视物体

当宝宝面前滚动着一个皮球时,宝宝就会紧盯着皮球,皮球滚到哪儿,宝宝的视线就追逐到哪儿。如果宝宝头顶悬吊着一只气球,宝宝的眼睛又会随着气球的漂浮而左右转动。

五、有了手眼协调能力

这时的宝宝能用眼睛观察周围的物体了,而且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好玩,能在眼睛的支配下抓住东西,而且准确率很高。宝宝会把抓住的东西,翻过来倒过去地玩弄着,同时还目不转睛地看着,甚至还把东西从一只手转到另一只手上,有时又抬起小手把东西放到嘴边啃一啃,然后再拿下来看一看,好像在研究什么。玩弄的时间长了,宝宝好像也厌烦了,就会把东西丢在一边。等吃饱了,睡醒了,如果没有其他的玩具,宝宝又会把丢下的玩具重新拿起继续玩弄。这时候的宝宝,随着视觉和运动功能的不断发展,手和眼的反应已相当协调一致了。

六、有了初步记忆能力

4~5个月的宝宝,只要一看到爸爸妈妈或者奶瓶,就眉开眼笑,手脚快活地舞动;如果看到陌生人或者曾经有过的惊吓情景,就会因害怕而啼哭。这一切说明,宝宝已经有了记忆能力。合理营养,养育健康宝宝

一、让宝宝决定吃不吃辅食

营养素是宝宝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宝宝的营养素开始是由母体供给,到了四五个月时,如果母乳不足,或宝宝不爱吃配方奶,就要从食物中摄取,但并不是摄取得越多就越好,这要有一个量,而且各种营养素的量还要按照宝宝身体的生长发育程度来定。一天中宝宝营养素的摄取而是有标准的。

1.热量

宝宝的热量是否够?爸爸妈妈不必费心地去计算,这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如果宝宝体重大幅度地增加,80%是摄取了过多热量;如果宝宝很瘦小或发育很慢,就有可能是热量不够。如果宝宝需要补充热量,就得从辅食中摄取。

2.蛋白质

肉、鸡、鱼、乳酪、优酪乳或豆腐里有优质蛋白质,可把这些做成宝宝能吃的食品喂给宝宝,但一次不要太多,应给宝宝调剂着吃。

3.钙

母乳及配方奶粉能提供给宝宝足够的钙,但如果母乳不够宝宝吃,就应该给宝宝补充富含钙的固体食物,如乳酪、优酪乳、全脂牛奶、豆腐等。大约1杯全脂牛奶就足够半岁以内宝宝的钙所需。

4.谷类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一天给宝宝吃2~4匙的谷类食品,就能提供给宝宝基本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蛋白质。谷类食物有全谷类麦片、米片、粥或面条等。

5.绿叶蔬菜和黄色的蔬菜水果

2~3大匙的南瓜、地瓜、胡萝卜、西兰花、甘蓝菜、杏、桃做成的菜泥;或1/4杯甜瓜、芒果和水蜜桃汁,可以给宝宝提供均衡的维生素A。

6.维生素C

只要1/5杯加有维生素C配方的婴儿果汁或橙汁、葡萄柚汁,或是1/5杯甜瓜汁、芒果汁、西兰花汁,就可为宝宝提供充分的维生素C。

7.其他蔬菜水果类

如果宝宝还能再吃,不妨喂以下的食物,但不要同时喂宝宝,要慢慢地增加。1~2大匙苹果酱、香蕉泥、煮烂的豌豆或土豆泥。

8.高脂肪食物

吃配方奶粉或母乳的宝宝,可以得到所需的脂肪及胆固醇。大多数乳制品都应采用全脂的来喂食。

如果给宝宝吃的是低脂乳酪,应另外加些奶油或全脂的乳酪。注意脂肪的摄取需适量,不要太少但也不要过量,免得宝宝超重、消化不了或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9.铁质及补充品

为了避免铁质缺乏症,应该每天给宝宝喂食以下几种食物之一:肉汤、蛋黄、小麦芽糊、麦片糊等。

10.盐分

宝宝的肾脏还无法处理过量的盐分,辅食盐分过多,容易导致日后患高血压。因大部分食物本身即含盐分,尤其是乳制品及蔬菜类,所以不必特意给宝宝补充盐。

11.水分

宝宝四五个月以内,水分的来源多由配方奶粉或母乳中取得,渐渐地宝宝需从其他食物中获取水分,如果汁、水果和蔬菜等。要注意的是,水分补充不要因为喂母乳或奶粉量的递减而减少,尤其在夏天,更要多喂水或稀释过的果汁。

12.其他维生素的补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