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好女人才好:杜玉堂大夫教你中西医结合防治乳房疾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1 12:17:51

点击下载

作者:杜玉堂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乳房好女人才好:杜玉堂大夫教你中西医结合防治乳房疾病

乳房好女人才好:杜玉堂大夫教你中西医结合防治乳房疾病试读:

推荐序

女人美丽如花,乳房是女人胸前鲜花两朵,要延长花期,就需要花心思,爱自己。

香消玉殒缘乳腺,乳腺人人都有,乳腺疾病不是女人的专利,必须珍爱它、捍卫它。因为每位女人都会成为母亲,健康的乳房是母亲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乳腺健康的意义不仅仅是美、是爱,更是责任。乳房是“我的”,更是“我们的”,因为乳腺癌是世界女性第一杀手,每年夺走50万女性的生命。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尤其在上海、北京、深圳、香港等大都市,以10%的速度疯涨,并呈年轻化趋势。

据悉我国公众每年定期做乳腺检查者不足30%,公众乳房日常养护知识贫乏。知识守护生命,为了自己的快乐、家人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开卷有益。

首批中华粉红丝带关爱公众健康教育顾问杜玉堂教授结合自己几十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的临床经验知识,潜心撰写了《乳房好女人才好:杜玉堂大夫教你中西医结合防治乳房疾病》一书,强调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指出“乳腺癌”就是“美女病”,告诫“美女们”管理好自己的“荷尔蒙”,关注女人的28天;同时指出正常适度及和谐的性生活对女性乳房的保健作用,性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女性乳房的生理健康。资料显示,初婚年龄越大,乳腺癌发病率越高,这反映出正常的性生活对维持乳腺正常生理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女人扮演着双重性别、双重性格的角色,未释放的性别张力,在焦虑中压抑。当压抑的情绪有所波动,产生的消极悲伤情绪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保持乐观、放松、平和的心态,你会心情舒畅,肝气畅达,脉络中的气血调和顺畅,乳腺疾病也就不会找你了。

付印之前先睹力作,卷首缀语以飨读者,希望此书能提高公众积极、自主、自助关怀生命的能力,远离乳腺癌,胸前无事故。中华粉红丝带关爱公益网创始人粉红丝带关爱中国行公益项目总策划

自序

中学时代,下乡深翻土地,吃半生不熟的窝头,胃中绞痛,校医急来,中脘一针,腹痛顿时缓解。眼看那根银针随呼吸上下摇摆,突然觉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钻进我的心,遂暗下决心学医。我背诵了《本草备要》,熟读《针灸大成》,还学会了拔指甲、挖鸡眼。考大学时,我被北大医学院优先录取,但其实中医学院是我的第二志愿。6年医疗系毕业,因为喜欢中医就进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外科工作,从此就当了医生。

病种千千万,不能全都干。路有千千条,只能走一条。1977年我选定了乳腺疾病作为自己的主攻病种。当时这是个妇科、外科都沾边,但两科都不管的空白地带。我要建乳腺科,当时的院长说:“心脏病我搞了这么多年,也没个科,乳房那么小,怎能建个科?”我争辩道:“鼻子眼、耳朵眼小不小?却有耳鼻喉科;眼睛小不小?却有同仁眼科医院。”院长哑然无语。于是我开始“曲线救国”,先建立了北京市第一家乳腺医院,再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建立了拥有30张床位的乳腺科,从此走上了一条攻克乳腺疾病的艰辛、曲折之路。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由于人们没听说过乳腺科,嘲讽、不屑……什么都有。后来,随着门诊量的增大和病房需求的增大,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原来乳腺病患者的需求如此强烈。36年后的今天,各地乳腺科已司空见惯,乳腺病人也有了专门的医生。

医生要执着,更要专注,到处刨坑而不挖井的人得不到清澈的甘泉。医生的工作,每天都会遇到新难题,不是简单的重复。医生这个职业就是不断学习的职业,不学习的医生就会被淘汰。知识技术的更新不受年龄限制,所以医生永不会退休。前路漫漫我靠什么前行?唯有一把刀,一把草。我发明了第一个乳腺新药——乳块消,获得了中医药大学第一个专利——中药乳罩。我给《人民日报》写过内参倡导两癌普查;我驾驶过乳腺手术普查车周游各地;我也曾发表过科普文章给群众普及乳房保健常识。忙活到了70多岁时,我又碰到了一种难治的、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乳腺肉芽肿性炎,虽然它挡住了我的登山之路,但我不能退下来,还要继续攀登。

不敢说我是开创乳腺专业的元老,但我知道自己不管走到哪里都会痴心不改,不变专业。我的一生,就治一个病,那就是乳腺病。这也许就是天注定。

乳腺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处在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如果女性没有乳房,人类还能延续吗?如果跟男性一样,还有女性美吗?乳房美是女人整体美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乳房好,女人才好,其中含义不言自明。

乳腺器官虽小,病种不多,但牵动着每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女人是细胞核。细胞核溶解,细胞即死亡,家庭就解体。没了女人,家哪还像个家?乳房虽重要,但却是终身隐蔽不见天日,这就给健康杀手提供了藏身好去处。乳房最危险的杀手就是乳癌,乳癌危及生命,所以让人恐惧;因为病因不明,所以防不胜防。乳癌只能靠早发现、早治疗,但早发现的前提就是大众要具备防癌的知识,愚昧、无知肯定是晚期不治的帮凶。妇女要自检,丈夫要协助。我以前有一句警言:“妻子的乳癌,丈夫要负一半责任,至少你没能早发现。”所以这本书,男人也要必读。

乳腺增生带来烦恼,乳房炎症造成痛苦,乳房肿块引起困惑,乳房畸形产生自卑,乳房诸多问题均不可小视。女人天生乐于奉献,为了孩子,为了亲人而往往忽略自己。但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拿什么奉献给亲人?我的病人大都是丈夫陪着来住院,孩子没人管,泪水汪汪,凄凄惨惨。如果大家具备防病知识,早一点来就诊,何至于如此!做为一位专职的乳腺医生,希望我提供的乳腺保健、防癌防病知识,能给大家带来力量。但愿每一个女人的乳房都十分健康美丽!

第一篇 认识乳房:多一分知识,就多一分健康

作为女人,你对自己的乳房了解多少?乳房内部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乳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被人忽略的奥秘?如何正确进行乳房自检?自检过程中,哪些异常的小症状值得我们警惕?爱美的女性们,请花点时间关注一下乳房吧,因为只有认真呵护它,你的身体才会更健康、美丽。

第一章 由外到内认识乳房

乳房的位置、外观结构与形态

乳房是每一位女性都非常熟悉的一对体表器官,但很少有人知道乳房正常的形态和美丽的标准,所以有些女性朋友在发现自己乳房形态有些异常的时候,搞不清到底是不是得了病。那么乳房的位置、外观结构及形态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看乳房的位置和范围。

在正常情况下,乳房应位于两侧胸部胸大肌的表面。具体一点来讲,就是位于胸前的第2至第6肋骨之间,内缘靠近胸骨旁,外缘贴近腋前线,乳房肥大的可达腋中线。乳房内侧三分之二位于胸大肌表面,外侧三分之一超过胸大肌腋缘而位于前锯肌表面。当然,乳房的位置与年龄、体型及发育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已成年女性的乳房已基本发育完全,一般在第2至第6肋骨之间;青年女性的乳房则一般位于第4肋间隙或第5肋与锁骨中线交点外1厘米左右处;中年女性的乳房位于第6肋骨与锁骨中线交点外1~2厘米处。也就是说未婚姑娘的乳房位置显得略高,随着年龄增大,哺乳后乳房位置略显低垂,乳头轻度偏离锁骨中线而向外倾。

其次,看乳房的外观结构。

正常乳房呈筒状或圆锥状,中心部位是乳头,两侧对称。乳头直径为0.8~1.5厘米,高1厘米,其上的皮肤比较粗糙,呈颗粒状,表面有15~20个乳腺导管开口。在乳头周围有一圈颜色与乳头相同的棕色皮肤,这就是乳晕,理想的外形是直径约三四厘米的正圆形。乳晕的皮肤较薄,有时甚至可透过皮肤看到皮下浅静脉。乳晕的内部结构很丰富,表面有皮脂腺开口,里面有皮脂腺、汗腺及错综交杂的淋巴网。乳晕的颜色并非一成不变:处于青春期的女孩的乳晕一般呈现玫瑰红色;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不仅乳晕色素沉着会加深,呈现深褐色,同时乳晕部位的范围也会加大。

最后,看乳房的正常形态。乳房内部结构示意图

说起乳房的形态,很多女性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在浴池洗澡的时候,发现很多女性的乳房大小都不一样?其实,乳房的正常形态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如种族、遗传、年龄、哺乳等,除此之外,乳房在不同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形态。例如处于青春期少女的乳房,一般就比较娇小、挺拔且质地饱满;青年女性的乳房则丰满、圆润且富有弹性;成年女性的乳房一般呈半球形或圆锥形,轮廓均匀,两侧大小相似且基本对称;哺乳后的乳房会有一定程度的下垂和松弛,略显扁平;上了年纪的妇女常常因为身体各项机能的退化而导致乳房萎缩下垂,缺乏弹性,显得较松软。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还是不太明白:到底什么形状的乳房才算正常?以下五类乳房形状一般来说是乳房正常发育的结果。

第一种是扁平形乳房。这类乳房的形状美感较差,乳头与乳晕的高度不够,比较低平,所以就显得不那么饱满、挺拔。

第二种是圆盘形乳房。这类乳房比较健美,因为它的乳头和乳晕有一定高度,总体看来由高而低逐渐低平,就像是一个圆盘,很有美感。

第三种是半球形乳房。这类乳房的圆周半径有两个特点,高而均等,所以形状很漂亮、性感,是最理想和最健美的一种乳房形态。

第四种是圆锥形乳房。圆锥形乳房的特点是隆起尖长,基底的圆周平面和乳头线接近90°角。这种乳房形态也属于正常情况,不过健美度一般,没有圆盘形和半球形乳房理想。

第五种是下垂型乳房。同扁平型乳房一样,下垂型乳房也很不讨人喜欢,因为这类乳房皮肤松弛,不够饱满,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女性胸部正常的曲线美。拥有此类乳房形态的女性,多是因为产后皮下脂肪减少、保养不当造成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讲也属于正常的乳房形状,但是缺乏美感。

以上五种乳房形状属于正常发育,除此之外,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乳头内陷病症等,这在后面的章节中会分类叙述。

总之,女性乳房的发育因受年龄及各种不同生理时期等因素的影响,会在位置和形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认清这一点,就可以尽量避免将属于正常范围的乳房形态看作是病态的,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乳房的内部结构

乳房的内部结构并非如想象的那样简单,它就好比一棵倒着生长的“小树”或“葡萄串”,可谓精致细密。总体来说,乳房内部主要由三大组织构成,即腺体、脂肪和纤维结缔组织。

首先介绍腺体组织。乳房的腺体位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主要是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个腺叶由无数个腺小叶组成,而每一个腺小叶又由30个左右的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其开口与小乳管相连。多个小乳管汇集成小叶间乳管,最后汇集成一根整个腺叶通向乳头的集合导管(大导管)。

腺体组织是乳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乳房的主体成分,主宰着乳房的生长发育,并负责泌乳。但是这个主体也要受管制,那就是激素。激素虽然数量极少,但对腺体组织的作用却非常的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妊娠期和授乳期,妊娠期的时候,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乳腺腺体内的小导管和腺泡会迅速地增生,脂肪组织也会相应地减少。而到了妊娠后期,腺泡在垂体分泌的催乳激素影响下,就会开始分泌含有脂滴、乳蛋白、抗体等物的初乳。

另外,激素对乳房腺体的作用还体现在月经期。因为在每个月经周期,在激素作用下,乳房会逐渐增大然后再复原。而熬夜、暴食、情绪激动也会直接影响激素水平,使其“动荡不安”,这样一来就会大大影响乳腺组织,极易引起乳房病变。

当然,乳房的腺体组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女性年龄和生理状况的变化,腺体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可分为静止期乳腺和活动期乳腺。所谓的“活动期”,就是上面我们所讲的女性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受激素作用下而泌乳。静止期乳腺则是指没有怀孕的女性乳腺,它不具备泌乳功能,并且这个时期里的腺体也不发达,仅有少量导管和小的腺泡,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比较丰富。

下面来看乳房的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在乳房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除腺体丰满程度外,脂肪含量的多少也是决定乳房大小的重要因素,腺体组织和结缔组织都是漂浮在脂肪之中的。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在我们周围,一般身材比较偏胖的人,乳房会相对大一些,反之就会小一些。当然这个说法并非绝对,只是通常意义上,胖人的乳房中脂肪积聚得较多,所以乳房较大;体瘦的人乳房中脂肪积聚也相应减少,乳房自然也就小些。所以平时多食用一些含有足量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的食品,如肉类、鱼类、坚果类,对于乳房的丰满是非常有必要的。

与此相反,有些朋友,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为了追求骨感美而盲目节食、偏食,这种做法其实对乳房的危害很大。或许节食一段时间后,你的腰细下来了,体重也减了,但是胸部由于脂肪摄入量跟不上,也会因此严重“缩水”。这样一来,乳房发育不健全,干瘪无形,缺乏美感。所以,为了乳房的健康与美观,同时也为了身体其他部位的正常发育,女性节食一定要适度。

再来看乳房的结缔组织。

同腺体组织一样,结缔组织对于女性乳房形状的美观也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通过韧带与胸大肌筋膜和皮肤结合在一起,就像一个提篮,可使乳房悬挂在胸前,并防止其下垂。但是大家要注意,结缔组织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它不像腺体组织那么有弹性,一旦被过度拉伸导致韧带断裂后就很难复原,这样最终会造成乳房下垂。所以,提倡青春期的女孩应在乳房良好发育后再穿戴文胸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文胸正好可以帮助结缔组织起到撑托乳房的作用。

既然结缔组织对乳房的坚挺、圆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其更好地发育呢?这就可以通过持续的、有效的运动来实现。因为这些结缔组织与胸大肌是直接相连的,胸大肌锻炼好了,结缔组织就会跟着“沾光”,从而更好更完美地发育成长;相反,如果忽视了对胸大肌的锻炼,结缔组织萎缩,最终就会导致乳房干瘪、萎缩和下垂,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注重锻炼,保证结缔组织的强韧性。

除了以上三大组织外,乳房内还分布着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这些组成部分也很重要,对乳腺有营养和维持新陈代谢的作用。了解了乳房内部结构,可加深对乳房生理过程及病理变化的认识,能更好地防治乳房疾病。

性激素是乳房发育的原动力

乳房是否健康、圆润、挺拔,性激素起着直接作用,另外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垂体激素等多种激素也参与调节。如果出现其中某一种或几种激素分泌紊乱,或各种激素之间的平衡失调等现象,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乳腺的生长状态及其生理功能。

对乳房发育产生直接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三大类,即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

先来了解一下雌激素。雌激素是由卵巢和胎盘分泌的一种女性激素,在非妊娠期,雌激素主要由卵巢来分泌产生。当然,除了卵巢外,胎盘、肾上腺皮质、脂肪组织也能产生雌激素,只是量少一些。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卵巢开始发育,同时分泌雌激素。这时雌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和调节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和机能活动,并激发第二性征的出现。乳房则首当其冲,也就是说,乳房开始发育是青春期来临的前奏曲和冲锋号。一般在月经初潮的前三四年,相当于小学五六年级或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乳房开始发育,此时乳头颜色加深,乳晕增大,稍稍隆起。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对乳房发育起重大作用的性激素——孕激素。孕激素又叫黄体素,主要是由卵巢的黄体细胞分泌,黄体是由卵泡成熟排卵后变成的。妊娠期由胎盘分泌出孕激素。孕激素中最具有生理活性的是孕酮,这种物质能够促进乳腺小叶以及腺泡的发育,并可以与雌激素等共同作用,使乳腺得到充分发育,同时还对乳汁的生成具有一定的辅助功能。当然,孕激素对乳腺发育产生作用,不仅要有雌激素的帮助,而且也必须有完整的垂体功能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这样才能“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对乳腺的发育作用。

最后是催乳素。催乳素是由垂体前叶嗜酸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一种极其活跃的细胞因子,既调节了多种生理功能,也参与了多种疾病。催乳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的生长发育,并发动和维持泌乳。在青春发育期,催乳素在雌激素、孕激素及其他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能促进乳腺发育;在妊娠期,催乳素可使乳腺得到充分发育,使乳腺小叶终末导管发展成为小腺泡,为哺乳做好准备;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就会迅速下降,从而解除了妊娠期对催乳素的抑制作用,同时随着催乳素在分娩后的大量增加,乳腺开始泌乳。泌乳会随着规律性哺乳的建立及婴儿不断地吸吮乳头而产生反射,刺激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使泌乳可维持数月甚至数年。

除了以上三大性激素能够直接影响乳房的发育外,还有一些激素对乳房发育有间接的作用,如雄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总之,主宰乳房发育的主要因素就是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雌激素主要是刺激乳腺管的增生,孕激素则促使腺泡的发育,但是这两种激素产生作用的前提是必须有垂体前叶激素的参与及催乳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雄激素等的共同作用,它们才能构成完整而复杂的内分泌网络,只有这个系统正常运转,才能使乳房达到充分发育,才能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与乳房发育息息相关

前面我们讲过,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乳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两种激素又主要是从卵巢分泌而来的。下面就介绍一下卵巢分泌激素的过程。

卵巢激素的分泌会受到严格调控,即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影响脑垂体,然后脑垂体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来影响卵巢的激素分泌。可见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调控系统,医学上称之为“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女性到了青春期之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也会趋于成熟,从而分泌出雌激素和孕激素等激素,在这些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乳房开始发育、增大。

在“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这个系统中,卵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它的健康状况对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有着直接影响。当卵巢出现病变,如发育不良、多囊卵巢、畸胎瘤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正常分泌就会受到影响。身体随之而来会出现一系列异常征兆,如身体臃肿、脸色灰暗、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此外还会使乳房产生疾病,如乳房发育不良、乳腺增生等。

所以卵巢保养非常重要,请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尤其是正处在发育中的女孩子,一定要合理安排生活,做到起居有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除此之外,女性朋友们在生活中还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快。因为情绪对卵巢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现代女性,处于激烈的竞争中,精神压力较大,如果不适当调节和宣泄,时间一长,就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卵巢功能过早衰退,甚至促使更年期提前到来。

其次要注意饮食。

除了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女孩子还要注意在日常的饮食中多吃一些对乳房发育有帮助的东西,如圆白菜、菜花、芝麻油等,这些食物中都富含维生素E,能有效调节激素正常分泌。

第三点就是要进行适当的运动。

运动对保养卵巢有一定好处,如瑜伽能够通过特殊的姿势和特殊的呼吸方式,加上身体运动与精神调整相配合,有效疏通女性器官的气血循环,调整激素的分泌,从而起到保养卵巢的作用。卵巢好了,乳房的发育自然也就正常了。

这里顺便回答一下关于现在美容院里“卵巢保养”的按摩的问题。其实这种按摩方式是错误的。从解剖学上看,卵巢在盆腔的深部,前面有膀胱,后面是直肠,当人平躺时是触摸不到卵巢的,所以采用一般的按摩方法是很难产生作用的。至于按摩时所用的精油,也不可能渗入到卵巢里,顶多也就是渗入皮肤中,而任何经过皮肤吸收的物质,都要经静脉进入体内循环才能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因此从这两点来讲,美容院所打出的这种“卵巢保养回春”的方式,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是商业的广告词而已。真正有利于卵巢保养的方法,还应该是上面所讲过的那些知识。所以在此奉劝女性朋友,尤其是那些进入更年期后的女性,千万不要被产品的广告所迷惑,采用正确的按摩和保健才能使乳房健康美。

不过,在我们人体穴位中,的确有一个穴位对卵巢保健有很大帮助,那就是关元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四横指处。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养和补充人体元气的功能,所以临床上多用此穴来治疗因元气亏损所导致的泌尿和生殖系统疾患。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经常按揉震颤关元穴,可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震关元是专业按摩医生的高难度手法,体力耗损较大,因此非一般人所能为。但是大家在平时可多按揉这个穴位,对保养卵巢非常有好处。

除通过呵护卵巢来促进乳房正常发育这种间接方式外,有没有能够直接促进乳房发育的针对性做法呢?有,那就是乳房按摩。我们可以在平常闲暇的时候对乳房进行自我按摩,因为按摩能促进乳房和胸脯肌肉的血液循环,按摩使胸部的血管扩张,减少血流的淤滞,加快乳房内静脉血的回流。再者就是体育锻炼。经常做扩胸、深呼吸、甩手、转腕等上肢动作,就能起到通经活络、疏通气血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牵拉乳房及周围肌肤参与运动,从而促进乳房发育。

总之,卵巢与乳房发育息息相关。为了促进乳房的良好发育,我们一定要“饮水思源”,时刻注意对卵巢的正确呵护。

第二章 关注乳房发育

乳房发育偏早与发育偏晚

对于青春期的女孩子来说,乳房的发育速度并不一致。因此,有些乳房发育较晚的女孩子,当在公共浴室洗浴或集体活动看到同龄女孩的胸部已经开始明显隆起的时候,她们很容易就会为自己的乳房还没有开始发育或发育得比较小而不安,甚至怀疑自己的乳房发育是否正常;而与此相反,那些乳房发育得较大的女孩子则常常为此而难为情,有的甚至以此为丑,想方设法刻意掩饰自己的胸部。比如,走路时低头含胸,穿紧身衣束胸等。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结果只会限制了乳房和胸廓的正常发育。束胸的做法更是不可取,会压迫乳房使乳头凹陷、乳腺发育不良,极易造成将来泌乳和哺乳困难,也容易引发乳房疾病。所以,对于青春期的女孩来讲,正确看待乳房发育至关重要。

事实上,乳房发育偏早或偏晚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彻底弄清楚这一点,对纠正女孩子们的某些错误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先来看看乳房发育偏早的情况。其实,乳房发育偏早在现代女孩子中普遍存在,大可不必为此焦虑不安。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水平与过去相比大大改善了,女孩普遍呈现早熟状态,乳房发育也偏早;另外,由于营养过剩,有些女孩比较肥胖,使乳房显得更丰满,也造成了乳房发育偏早的假象。当然,遗传因素也是一大原因,如果母亲的乳房较大,那么女儿的也多数较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就是气候因素。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也会使身体“早熟”甚至是乳房的“早熟”,这有点像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再来看看乳房发育偏晚的情况。导致乳房发育偏晚的主要原因是激素缺乏。前面我们讲过,乳房的发育过程受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和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即垂体前叶产生激素而间接影响乳房发育,卵巢产生雌激素、孕激素直接促进乳房发育。除了上述几种激素外,生长激素、胰岛素等也是乳房发育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种族遗传、体质及疾病等因素,也可导致乳房发育偏晚。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比如西方女性的乳房就比东方女性的丰满,这是一种种族差异;如果母亲瘦小,女儿的乳房也不丰满,这可能就是遗传的因素;体胖的人因为脂肪积聚,乳房显得充实而突出,而消瘦的人脂肪积聚少,乳房就显得小而平坦,这是个人体质的问题。如果没有以上因素,就要注意是不是得了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垂体性侏儒症或是原发性卵巢发育不全等病症而影响到乳房发育。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乳房发育的早晚并不影响其今后发育的快慢,也不影响成年后乳房的大小和形状,只要生殖器官发育以及月经均正常,就不会影响成人后的哺乳功能和生育能力。当然,如果月经初潮后很长时间乳房还没有开始发育,就有可能属于乳房发育不良,这个时候家长最好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确诊,以便采取对策。

弄清楚了乳房发育偏早及偏晚的原因和影响后,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青春期的女孩子,乳房发育偏早或偏晚其实都无大碍,只要生殖器官及月经都正常,一般不会影响乳房以后的功能,也不会影响成年后乳房的大小和形状,就像人长身体一样,有人先长,有人后长,所以不必过分担忧。

乳房不仅需要美,更需要健康

乳房的独特魅力在于:女人的胸围与自身魅力有一种正比关系。这要从男性的乳房情结说起。乳房情结简单来说就是男性对女性乳房的迷恋,与性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视觉和触觉上的特殊感受。对于男性来说,女性的乳房不仅能诱发他们的性幻想,更重要的是在性接触中,男性常常会爱抚对方的乳房和乳头,从而能够更加激发性欲,享受性爱过程;对于女性来讲,乳房本身就是展示自身性魅力的一种主要手段,并且在性爱过程中,当受到男性的爱抚时,可以更快地促进性高潮的到来。因此,无论是从男性角度还是从女性角度来分析,乳房无疑与性紧密相连。

当然,并不是所有乳房都能吸引男人的眼球,让人展开美好的性幻想。例如,非洲难民营比比皆是的干瘪乳房,除了让人震撼外,绝对无法带来美感,更别谈吸引眼球了。所以女性乳房的性感美,是乳房外在展现的最主要的方面,同时也是绝大多数女性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光有性感美并不算是真正的好乳房。乳房存在的意义并非只是为了增强女性胸部曲线和吸引男性的目光,最为主要的,乳房作为身体的一部分,也担当着传宗接代的责任,所以它更需要被健康地呵护。如此“内外兼修”,才能让女性从内到外散发出迷人魅力。

但是目前很多女性搞不清楚这一点,不顾乳房健康,片面追求性感美,这样做其实就失去了乳房存在的真正意义。最严重的问题是现在有很多乳房疾病都与追求性感密切相关:首先,乳腺增生症是白领女性常见的疾病,这与她们一味追求胸型,使用紧绷的性感胸罩有很大关系,因为长期佩戴这种胸罩不仅不利于乳腺的正常发育,还极有可能造成乳腺结构紊乱;其次是乳腺炎,很多女性为了保持乳房性感的形象而不愿意哺乳或哺乳时间不够,有的甚至使用“回奶药”过早结束哺乳期。这些措施都会阻止乳汁充分排空,造成乳汁潴留,很容易引发各种乳腺炎症;再者,乳腺纤维腺瘤也是很多女性追求乳房性感造成的,因为像丰乳霜、美乳膏、口服激素药物等药物内含有很多激素,长期服用势必会给体内环境带来冲击,甚至造成内分泌紊乱;最后,片面追求性感长期使用隐性文胸或胸贴,其中的硅胶成分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可能引发乳房皮肤溃烂,这种现象已得到大量临床病例证实。而乳房皮肤溃烂,就有可能进一步刺激乳腺组织癌变,从而引发乳腺癌。

有人曾这样来描述乳房:“乳房虽然是性、生命与哺育的亘古不变的符号,却也同时承载了疾病与死亡,现在,乳房必须与它的这个意义搏斗。”简短的一句话,给那些片面追求乳房性感美的女性敲响了警钟。乳房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性感,更要有健康,两者缺一不可。这样的乳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乳房,是真正的好乳房,拥有这样的乳房,女人的一生才会永远的自信、美丽。

乳房最伟大、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哺乳

从根本上来说,造物主之所以赋予女人一对美丽的乳房,最重要的是用它来繁衍后代,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做贡献。所以我们说,哺乳是乳房最伟大、最基本的生理功能,用乳房来抚育宝宝的妈妈是艰辛而伟大的,也是最美、最性感的。

但乳房为什么会在生产后分泌乳汁呢?这还要从乳房的泌乳功能说起。对于女性来说,泌乳是乳腺的重要功能之一,少了泌乳这个功能,就不能哺乳。那么泌乳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乳房内的腺体组织主要分为腺泡、腺叶和导管三大部分,它们的生长发育都要依赖不同的激素,其中雌激素主要作用于导管,孕激素主要作用于腺泡。这样一来,性激素诸如雌激素、孕激素等决定了乳腺的生长发育,也构成了泌乳的“硬件”基础。到了妊娠期,除了以上激素外,胎盘还会产生大量的泌乳素,使乳房进一步增大,但这个时候一般不泌乳。当分娩后,雌激素、孕激素突然下降,在泌乳素和催产素的协同作用下出现泌乳,尤其是在哺乳时,婴儿的吸吮能够使泌乳素反射性地增加,乳汁持续分泌。

彻底明白了女性乳房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哺乳的奥妙后,我们再来说说与哺乳最密切的一个话题: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到底好不好?肯定好。可是时下越来越多的母亲却不愿意用自己的乳汁来喂养孩子,而是纷纷转向奶粉喂养。究其原因,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朋友特别是生活在都市的女性,工作和生活压力空前增加,使得她们没有时间哺乳,此外,她们还担心哺乳会使乳房下垂及以后造成身体肥胖而不愿意哺乳。

但是哺育新的生命是每个女人最伟大的义务,母乳喂养也是人类最本能的哺育方式,哺乳的母亲最伟大,哺乳的妈妈最美丽。与此相比,哺乳后乳房可能会下垂就不能称之为问题了。因为当你用乳房来哺乳小宝宝时,你才会感受到乳房最有价值的存在。基于这一点,每个母亲都应当尽量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自己的宝宝。事实上,这样做不仅对宝宝有好处,对母亲也有很多益处:首先,母乳喂养不仅有助于产妇子宫复原和体形恢复,还能保护母亲不受一些疾病的侵扰,如乳腺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那些哺乳期超过25个月的妈妈们所患此病的几率要比从未哺乳的妇女少三分之一;其次,母乳的营养价值最符合宝宝健康成长的需要。因为母乳里含有婴儿前六个月需要的“所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尽管科学家与营养学家不遗余力地改良代乳品,使其营养价值尽量接近母乳,但终究无法取代母乳的地位。特别是初乳里面含有的各种免疫球蛋白,就像是一个“金钟罩”,对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疾病抵抗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母乳喂养能够帮助女性成为一个好妈妈,因为这种喂养方式是母亲理解和满足宝宝需求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很多母亲都在感叹:“喂奶是学习如何当一个好妈妈的自学工具。”

当然,哺乳除了以上几点好处,还更加经济,且有益环保。另外,母乳喂养也已引起国际卫生组织的足够重视,每年的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是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为保护、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从乳房最伟大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及母乳喂养的种种利处来综合分析,我们不得不说,哺乳是乳房存在的最伟大的价值。所以在此劝告天下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同时也为了您自己,尽量采取母乳喂养吧。

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标志

性征,顾名思义,就是区别男女性别的特征。根据生物学理论,决定性别的主要因素是性器官,所以,性器官被称为“第一性征”或“原始性征”。比如男性的阴茎、睾丸、附睾、精囊腺、输精管、前列腺等,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这些都属于第一性征。所以依据这个划分,“第二性征”指的就是除了生殖器官以外两性之间的生物学特点,又被称作“副性征”。而具体到女性的第二性征,则是指女性在青春期所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下逐渐发育而成的一些性别特点,如乳房的发育隆起以及阴毛、腋毛的生长等。

那么乳房为何有“资格”成为女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标志呢?这还要从乳房的发育说起。我们知道,两性的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也有所差异,而基因调控下的性激素种类及发挥作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例如,雄性激素如睾丸酮支撑着男人的体格发育,而女人体内有远超过男人的雌激素、孕激素。在新生儿时期,由于母体内的雌激素可通过胎盘进入婴儿体内,引起乳腺组织的增生,所以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4天,就会在乳头下面出现一个像米粒大小的小硬结,并流出一些像乳汁一样的东西。有些新妈妈不懂得这些,误以为是什么病症,忧心忡忡。其实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随着母体激素的逐渐代谢,这种现象会在婴儿出生后的1~3周自行消失,因此,父母千万不要胡乱“挤压”小硬结。因为挤压后会使皮肤破损,细菌就会乘机侵入乳腺,引起乳腺发炎化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即便不发生细菌感染,用力挤压新生儿乳房也有可能损害乳房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这无疑对孩子以后的乳房健康非常不利。

青春期是女性第二性征表现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乳房表现尤为突出。这个时候,受雌激素、孕激素等各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促使乳房发育的激素开始大量分泌并发挥作用。从乳腺的发育开始,女性的乳房发生了很多奇妙的变化,即乳房开始隆起、增大;乳头和乳晕也相继增大且颜色加深;再过一段时期,乳房形成盘状,再继续增大至半球形。到月经初潮,大多数女孩子的乳腺仍会继续发育1~2年,直至发育到成年人的成熟乳房形状。这个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过程,一般要经历4~6年的时间。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会问:青春期的女孩子乳腺发育这么迅速,那么男孩子呢,他们的乳房是不是就一点都不发育呢?其实,青春期男孩的乳房也要发育,只是与女孩相比较,这种发育来得晚了一些,而且发育程度也比较低。因为他们的乳腺内没有腺泡,只有导管,所以发育过程中只是表现为乳房稍有增大,乳晕范围增加。一部分男孩这个时期乳头下面会长小硬结,若是用手触摸会有些许痛感,不过不用担心,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在1~2年内会自动消失。

从上面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青春期是男女性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第二性征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这个阶段区别男女性别最直观的标志就是:男孩长胡须、喉结突出;而女孩,则主要是乳房上的变化,即随着发育从小到大。

到这里,我们对“乳房为何会成为女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标志”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然,除了以上原因外,从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次序来看,乳房在第二性征中的表现也很明显。进入青春期后,首先是乳房逐渐增大、隆起,阴部出现竖直的阴毛;接着是阴毛变得卷曲,再出现月经初潮,同时腋下长出腋毛,乳房突出,最后是骨盆增宽等。在这些女性青春期的第二性征发育过程中,乳房的发育变化可以说是最直观的、最早的,旁人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所以作为第二性征发育的首要组成部分,乳房就成了女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标志,是区别于男性的一大外部特征。

乳房是性生活的支点

上面我们说过,乳房不但是哺乳器官,也是女性的性器官。既然是性器官,那么乳房在性活动中自然也就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很多事实都证明,在性生活中,如果男性懂得适当地去爱抚、亲吻乳房,往往会增强双方的性快感,从而更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性生活。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女性的乳房既是第二性征的标志,也是美的标志,更是性爱的标志。

但是有些新婚夫妇对这一点往往不太了解,尤其是做丈夫的,忽略了在性生活中对妻子乳房的爱抚,从而导致性生活不太完美、和谐。其实,男性懂得了乳房在性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懂得它在性唤起阶段及性高潮来临时的重要刺激作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实践,这会大大增强他的性体验。

乳房是女性身体上除了生殖器以外最敏感的器官。平静的时候,它就像一个睡着了的婴儿,一旦受到触摸、亲吻等爱抚刺激,就会发生一连串神奇的反应,比如,乳头勃起、乳房表面静脉充血、乳房胀大、饱满等等。随着性刺激的不断加强,乳房的这种性反应也会随之更为强烈,直至性高潮来临的一刹达到顶点。之后,随着性高潮的消退,乳房的性反应也会逐渐消失而恢复正常。所以说,乳房对于女性的性生活来说至关重要。

当然,乳房在性生活中的表现和变化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所讲的在性兴奋和性高潮时乳房会充血肿胀,在性高潮后,充血会迅速消退,乳房回复到原状外,还有一种反应与变化值得引起注意。即两个乳房在性反应过程中,两侧乳头的勃起并不一定是同时的。当一侧乳头勃起并有些肿胀时,另一侧乳头可能尚未勃起,肿胀也不是很明显。如果乳头原状是内陷的,就会变为半竖起。乳头内陷是很难纠正的,即使乳房受到性刺激乳头也可能不勃起。

看到这里,还要解释一下乳房小会不会影响性生活的问题。前面我们讲过,乳房的形状和大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因人而异,随种族、遗传、年龄、发育、营养等因素有所区别。另外,乳房大小与性感受的强弱并没有直接联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可靠的科学证据来证明乳房大小能够决定性反应的强弱。相反,女性的乳房在性生活中受到爱抚时,其冲动和性感受并不因大小而有所变化。实际上很多男性觉得“乳房大的女性性欲会旺盛一些,在性生活中的感受也会强烈些”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只是一种心理作用。

另外,乳房和性生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有效刺激乳房能够使性生活和谐;反过来说,美满的性生活也能使乳房受益,使其更加健康。这一点可能有很多朋友不太理解,下面就详细作一下解释。

首先,在和谐的性生活中,女性进入性兴奋的时候,乳房会充血增大,达到性高潮时,更是能增大约1/4,在得到性满足后,充血肿胀会自然消退。这一周期性的变化,大概要经过15~30分钟的时间,非常有利于乳房内部的血液循环,对乳腺保健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相反,如果性生活不和谐,就会使女性对客观存在的性欲产生抑制反应,达不到性高潮,这样会让乳房的持续性充血肿胀得不到缓解,出现胀痛等不适反应。

其次,性生活不和谐往往能引发乳腺增生症。在不良的性生活下,女性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导致内分泌失调,久而久之就易患上乳腺增生症。这种情形在临床中就经常遇到,十几年前我接诊了一位患有乳腺增生症的病人,她的两侧乳房肿胀得很厉害,就像皮球一样,并且肿块呈车轮状分布。据她说,为了治疗这种病,长时间服药都没有什么好效果。于是我就耐心地与这位女病人交流,经过反复追问,对方才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因为工作劳累,平时很少与丈夫过性生活。了解过后,我觉得她的病极有可能与性生活有关,接下来我就跟她详细讲解了性生活对乳腺的影响,最后嘱咐她要注重性生活质量而不是追求次数。结果,这位患者没有再服用任何药物,过了没多久乳腺增生症就好了,并且几年来从未复发。

最后,和谐的性生活能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这个结论乍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却是千真万确的。在乳腺癌患者中,高龄未婚、性功能低下及中年丧偶女性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在对146例乳腺癌病人进行调查后发现,性冷淡冷漠型竟占66%,饥渴型占20%。从病人乳房的质地、肿块的位置及形态上,基本可以判断其性生活状态,可将之作为治疗的重要依据。

从以上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乳腺癌发病除了生物学因素外,还涉及个人生活、婚姻、家庭等诸多社会学因素,属于生活方式癌。有些女性,平时对孩子、丈夫的关心比较多,但对自己却很少关心,所以我有时会对乳腺癌患者说:“你丈夫要负一半的责任,至少没能早期发现。”还有一些女性,对自己的性生活满意程度不够重视,尤其是性功能障碍,总是避而不谈。事实上,女性的性功能障碍要比男性更为普遍、更复杂和更隐讳,而这往往就是乳腺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了解乳房与“性福”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我们不难看出:乳房不仅能够使性生活更和谐美满,促进夫妻间的感情,自身还能够从这种和谐的性生活中受益,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两者相得益彰,密不可分。所以在此劝告女性朋友及那些做丈夫的男同志,多给爱人的乳房一些爱抚,提升性生活质量,这样不仅能愉悦身心,更能保证乳房的健康成长。

第二篇 乳房三大疾病:及早防治保健康

乳腺癌、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瘤……这些可怕的字眼,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杀手”。但是你对这些常见的乳腺疾病有多少了解?它们各自的症状是什么,怎样预防,怎样治疗?本篇将一一详细阐述这些问题,让女性朋友们更深入地了解这几类乳腺的多发病、常见病,以便更好地呵护乳房,保证健康。

第一章 乳腺增生症——发病率最高的乳腺疾病

了解乳腺增生症,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很常见的乳腺内部结构紊乱,既不属于肿瘤,也不是炎症,是介于生理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说它是一种病,因为它的确给人带来痛苦和烦恼。以前因其结构紊乱的形态与程度而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小叶增生、囊性增生病、纤维囊性病、囊肿病、腺病等等。但个人认为称之为乳腺增生症最合适。现在很多女性都不同程度地患有此症,而且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35~45岁的女性成为患此症的高发人群(比乳癌高发年龄小10岁)。增生症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本身,由增生直接癌变的临床病例目前还不多,但增生症很容易掩盖其他一些较重要的病症,如乳腺癌、肉芽肿性炎等,这些病误诊误治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乳腺有三大病症:增生症、炎症、肿瘤。乳腺疾病共有三大症状:疼痛、肿块、溢液,只是疾病各有特点或侧重。乳腺增生症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其次是片状肿块与多孔溢液。增生症的最大特点是周期性(经前重,经后轻)、间歇性(一段时间好转,生气后反复)、双侧性(两侧对称性表现)。乳腺是内分泌紊乱的终端受害者,患了乳腺增生症,必然还会有内分泌失调的其他表现,最常见的就是月经不调,来退不再“守时”,月经量减少或颜色暗紫,可能还伴有子宫肌瘤、痛经等症。增生症还会给女性容貌带来很多烦恼,大部分患有中度或重度乳腺增生症的女性朋友的皮肤都会晦暗发黄,还伴有色斑或黄褐斑,即所谓“黄脸婆”,实际上是卵巢功能早衰,所以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得多。

既然乳腺增生症危害这么大,那我们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得了这种病?先摸一摸乳房,如果里面有大小不等的肿块,硬如橡皮,边界不清,或摸起来有肥厚感,与皮肤不粘连,伴有明显的胀痛或刺痛,月经来潮之前的疼痛尤为严重,那就有可能患了乳腺增生症。除此之外,如果你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双侧的乳头有自发性多孔溢液,且乳液的颜色多为淡黄色或棕色浆液,就极有可能得了乳腺增生症。

近年来,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尤其是大城市中的高级白领职业女性更容易患乳腺增生症。除了疼痛、有肿块外,还会在心理上产生负面影响,往往会使患者产生烦躁、易怒、恐惧等不良情绪;另外,某些生理功能也会下降,如出现性欲冷淡、月经紊乱、体力下降、尿频等现象。因此,注重预防乳腺增生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预防?这还要从引起乳腺增生症的原因谈起。

乳腺增生症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只要消除了这些病因,就能降低乳腺增生症的发生。但引起增生的诱因很多,有的还不是很明确,所以我们只能从目前已知的因素进行预防。比如,频繁的人工流产最易导致乳腺增生症,因为女性一旦怀孕,为新生儿所准备的各种机能和各种激素便均已调动起来,这时候如果人为地突然终止妊娠,无疑就像一列飞速行驶的火车突然来个急刹车,必然造成乘客受伤,这对乳腺的损伤可想而知,原本旺盛的内分泌功能突然失去了动力,内分泌紊乱在所难免,从而引发乳腺内部结构的失常。所以,女性朋友应尽量避免计划外怀孕,减少人工流产次数。

生育过晚也容易发生乳腺增生症。因为正常妊娠和母乳喂养对乳腺是有保护作用的,妊娠与哺乳会使乳腺生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断奶后乳腺退化较好,不易患乳腺增生症,即使发生也较轻。

精神紧张、压抑忧郁、心理负荷沉重、过度疲劳、生活不规律、子时不眠(晚上11点之前应当睡觉)等也是导致内分泌失调的重要因素,极易引起乳腺增生症。由于这些因素常存在于现代社会的职业人群中,特别是白领阶层,所以有人把乳腺增生症称为“现代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有助于内分泌平衡,从而可减少乳腺增生症的发生。

饮食方面,不宜过多进食垃圾食品。美容不可滥用化妆品、保健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脂肪,没有医生的指导,不要随便吃含有激素类的药品。在有些药物的说明书中,如奥氮平、舒必利等明确告知可能导致乳腺方面的不良反应,服用之前要仔细阅读,尽量少用这类药品。只有避免了上述的各种不利因素,才能有效预防乳腺增生症。

为什么白领女性更容易患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在白领女性中非常普遍,这已得到很多临床统计资料的证实,如《首都医药》杂志曾做过一份针对女性的大范围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白领女性患妇科病的几率明显高于蓝领,且所患病症率最高的就是乳腺增生症,占被调查人数的79.9%。

为什么乳腺增生症会更多地发生在白领女性身上呢?

长期伏案工作。长期伏案工作会对乳房造成伤害,因为当女性斜趴在桌上时,乳房会受到挤压。如果被办公桌等硬物压迫超过一个半小时,就会干扰乳腺内部的正常代谢,从而诱发乳腺增生症。

白领女性普遍晚婚晚育甚至不生育,这是乳腺增生症多发于白领女性的重要原因。因为性爱和生育对乳腺的结构和功能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晚婚晚育甚至不育都会影响乳腺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乳腺增生症。

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和化妆品等。很多白领女性为了追求漂亮,就内服各种减肥药、养颜口服液,外用各种增白、抗皱的化妆品,这些产品多含有雌激素,长期使用必然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这样就很有可能引发乳腺增生症。鉴于此,白领女性朋友最好不要在没有明确个人体质和未经专业医生诊断的情况下滥服、过量服用此类产品,否则可能会破坏人体内部内分泌平衡,从而增加乳腺疾病的发病率。

除了以上三大因素外,还有一个导致白领女性乳腺增生症高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可以说是最根本的因素——肾亏。

目前,很多医院资料都显示,在肾内科,30~50岁的女性患者占大部分,特别是那些经常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的白领女性越来越多。医学界指出,白领女性肾亏现象已不容忽视。那么究竟什么是肾亏?中医所谓的“肾虚”是个复杂的系统概念,中医说的肾,包括解剖学上的肾脏,而又远远超越肾脏的范畴,所以绝不能把中医的肾与解剖学上的肾脏等同看待。肾亏包括多种不尽相同的病理情况,但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即虚证,故称肾虚。

几乎所有的人迈入中老年后,都有可能出现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肾虚情况,其主要表现症状为头发缺少光泽,鬓角苍白或脱发,口干舌燥,面色灰暗;有些人还会有熊猫眼,经常喉咙痛,劳累后腰膝酸软等;或者晚上尿频、尿急,早上会有腹泻,冬天怕冷,经常会月经不调、头晕目眩、小腹胀痛。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腰膝酸软、耳鸣耳聋、性功能和生殖功能出现异常,尤其是腰膝症状,是肾虚最重要的表现,因为中医有“腰为肾之府”之说,所以慢性的腰部不适通常是提示人们肾出了问题。

为什么年轻女性,尤其是白领容易肾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女性的免疫力相对男性要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风湿病等在中青年女性中发病最多,且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免疫系统疾病更是日渐高发。当女性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后,身体机能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从而为肾亏做好了“准备”。另外,由于女性尿道比较短、宽、直,且直接通向膀胱,很容易引发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从上述方面来讲,女性似乎天生就是多种肾病的高发者,极易发生肾亏。

除了生理方面的原因外,心理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现代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白领女性的工作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再加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健康,一味地透支青春和体力,并且有的人多愁善感、情绪易波动,这些往往会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肾亏,最后使乳腺增生症等乳腺疾病有了可乘之机。

如何防治肾亏来预防乳腺增生症?最关键的办法就是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改善饮食,增强免疫力。但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不良情绪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失调是导致肾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针对这一点,白领女性应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加强内心修养,保持心情愉快,防止情绪过度波动。

总之,对于整日忙碌于职场的白领女性来说,想避免发生乳腺增生症,最重要的就是要预防肾亏,经常锻炼身体,保持愉快的心情,饮食要规律,要事业也要顾全家庭,有口福也要有性福。同时要谨慎服用和使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和化妆品,定期做乳房检查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几率。

乳腺增生症其实是一个“纸老虎”,不要被吓住

从我个人这些年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经验来看,这种病的发病率目前上升得很快。以前有这种疾病的多半是40~50岁的女性,但现在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群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十几岁的少女中也不少见。从乳腺门诊情况来看,有乳腺增生症问题的女性可占就诊女性的70%~90%,如此看来,其发病率是相当高的。

那么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是否有直接的关系?

先来看看乳腺增生症有哪些类型。一般来说,乳腺增生症可分为一般性和重度增生症。

一般性乳腺增生症是指单纯性增生,即只是上皮细胞的数量增加,细胞的形态和极性(就是细胞的排列朝向)以及组织结构并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正常情况下,导管上皮细胞是单层柱状上皮,就像两厢列队的士兵。增生症开始时细胞数量增加,发生拥挤,整齐的士兵渐渐地变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堵塞明显扩张的管腔,增生呈实性、筛状或乳头状改变,进一步就是细胞的大小或本身结构的变化,听话的士兵就有可能背叛成为“异己”。这就到了癌前期阶段,很有可能是乳癌的始端。一般性乳腺增生症要占全部增生症的三分之二,与乳癌的关系不大。临床表现是以乳房的周期性疼痛为特征,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症状明显,经后可缓解,多见于20~40岁的妇女。体检时大多表现为局部组织增厚和弥漫性分布的颗粒区,故又称为肿胀颗粒性乳腺。乳痛症是指只有疼痛而无任何肿块的现象,多见于年轻女性,多有自限性,结婚或怀孕后即可缓解。

重度增生症可分为非典型增生症和癌前期增生症。

非典型增生症即是细胞本身形态的“不典型”,即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间变”,如细胞增大、排列极紊乱、细胞核增大、核染色加深等程度不等的形态学变化。非典型增生按其细胞分化程度分为四级,级别越高,细胞间变程度越严重,就越接近癌前期阶段。一旦病理证实,至少应严密观察。

乳腺癌前期增生,是由非典型增生症达到一定程度后演变而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发展成癌。如果对癌前期增生进行积极干预治疗与监控,是可以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的。

一提到乳腺增生症,人们最担心的就是癌变,这与媒体错误地渲染,误导有关。其实,乳腺增生症的危害并不在于它本身的癌变,尽管我们已经找到癌旁增生前活跃的病理证据,但增生症直接演变成乳腺癌在目前来说还仅仅是可能性,临床证据不多,重度增生症的癌变率也不会超过3%。但是把乳腺癌误当增生症治疗的情况时有发生,二者并发则更常见,增生症常掩盖或阻碍乳癌的早期发现,病人常怀有侥幸或麻痹心理。针对这一点,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乳腺增生症,既不恐惧,也不麻痹,坚持每个月都做乳房自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从以上乳腺增生症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患有乳腺增生症的女性如果同时具备下面几种情况就需要格外警惕:一是出现乳腺增生症的时间比较长,久治不愈,反而日渐加重;二是增生的肿块呈结节状,立体感明显;三是年龄在40~60岁之间,且独身未育;四是有乳腺癌家族史。如果同时具备这几个因素,应高度注意,定期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如何鉴别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有时特别容易,有时非常困难。一般来说,乳腺增生症多是双侧乳房同时发病,胀痛往往与月经周期有关,且摸上去肿块不是很硬,肿块的边界不清晰,与皮肤没有粘连。但乳腺癌就不一样了,最初患者常没有症状显示。乳癌常见的第一个症状是发现了与周围乳腺组织有明显区别的肿块,肿块发生的部位不定,但以乳房外上象限为多。如果在一侧乳房摸到一个坚硬的、与周围组织明显不同的增厚区域或肿块,而另一侧乳房没有,这种情况就要警惕。

乳腺增生症的两型施治及论“妇人阳常不足”

很多患了乳腺增生症的朋友都有些迷惑:如今药店里摆着很多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中成药,到底应该选用哪一种?还是哪种都行?其实,不仅患者搞不清楚,就连很多医生也经常不求甚解,盲目用药。他们总是习惯地使用乳块消、乳癖消、血府逐淤、小金丸等给乳腺增生症患者服用,很少仔细辨证,且一种药一直用到底。结果,患者常常出现服药时见好,停药就犯,或疼痛好转,肿块不消的现象。但是乳腺增生症本身疼痛就时轻时重,疼痛好转不是治愈的主要指标,肿块消失才是关键。此外,从中医角度来讲,中成药是固定的经验方,用对症才能有效,若不对症反生弊端,如气虚之人,疏肝之药耗气过久,必然更加疲乏无力。舌无淤斑,证无血淤,逐淤药会使月经量增加。

中医一贯强调辨证施治,无论用草药还是成药都要以辨证为先,这是中医的基本原则。那为什么增生症用成药就不需要辨证?甚至针对任何病人都开同一种药?因为一般的中医都认为,增生症是肝郁气滞所致。1979年我最早推出乳块消新药时提出疏肝理气、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是治疗增生病的基本法则,但在应用乳块消的三十年中,发现这种药对于年纪大、肿块硬、病程长的病人来说效果并不理想。后经认真研究,本人发现增生症的本质是肾阳虚,肝郁仅是起病之因。治病应求其本,因此从1990年,本人开始大胆使用温热药,补肾温阳为主,散结活血为辅,使阴寒的体质逐渐热起来,肿块才能真正消失。

临床上把乳腺增生症分为肝郁和肾虚两种类型,并规定了五条界定标准。

一是从年龄上分:30岁以下多为肝郁型;40岁以上多为肾虚型;30~40岁之间两型兼而有之。当然,这个年龄仅供参考,不是绝对指标。因为有些女性年纪不大却未老先衰,或体质较差、怕冷、手脚冰凉,医学界提出了“妇人阳常不足”的学术观点,并应用于内异症、腺肌症、附件炎等妇科病的治疗。

二是从症状上分:以痛为主,月经前或生气后加重,即“随喜怒而消长”,性质多为胀痛,或双乳串痛,部位不定,属于肝郁型;以肿块为主,痛无规律,痛有定处,反复发作,月经后持续疼痛或缠绵难愈者为肾虚型。

三是从肿块上分:乳房胀满,腺体肥厚,质地较软,呈薄片状,肿块大小及硬度随情绪和月经周期变化者多为肝郁型;乳房松弛,肿块呈厚片块或结节状,硬韧难消者多为肾虚型。

四是从脉象上分:肝郁型以“弦”为主象,弦数或弦滑,脉象有力,舌质稍红;肾虚型以“细”为主象,沉细无力,舌质淡白。舌苔的重要性不如舌质,开处方时兼顾舌苔即可。

五是从手诊上分:沿生命线青筋显露为肝郁,大小鱼际之间发暗为肾虚。这需要对手诊有研究的医生看,自己不要轻易下定论,更不要听别人瞎忽悠。

对于肝郁和肾虚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乳腺增生症,到底如何对症用药?大致总结一下:对于肝郁型的乳腺增生症,应采用舒肝理气、活血化淤、软坚散结一类的药物效果比较好,比如市面上的乳块消、乳癖消等都可以选用;但对于属于肾虚型的乳腺增生症就不一样了,如果同样使用上述的治疗方法继续舒肝理气、活血化淤,必然会耗气劫阴,治愈无望。实际上,这些症状都是“妇人阳常不足”的表现,因此宜采用补肾温阳法治疗增生病。基于此,通过14年的临床观察,本人精心研制出了“化岩颗粒”纯中药制剂,单用或与乳块消颗粒联合使用,按月经周期用药,即月经前气滞胀痛,治以舒泄,月经后滋阴补阳,注重温肾,即所谓周期疗法,疗效明显提高。

可能有人会问一直提到的“妇人阳常不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早在元代,著名中医学家朱丹溪就创立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指导了历代中医的治疗,这对于男性患者群体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以女性为主体的乳腺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患者来说,本人觉得这例行千年的原则并不适用。自古道:“男女有别”,这一点不仅是指男女在生理上存在不同,其实在病理上也是一样。就阴阳而论,男属阳,女属阴。男人体阳而用阴,故而阴常不足;女体属阴,本属多阴多血之躯,体阴而用阳,唯阳气常显不足。所以,临床所见女性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甚至睡一夜也暖不过来,尿频,腰骶酸冷,小腹怕凉,疼痛得暖则舒,受凉则重,这些症状都正是“阳虚则寒”的表现。

另外,女性之血因淤而滞,因寒则凝,因此形成有形之块,在乳为增生或癌;在盆腔为肌瘤或囊肿,女性之病多起自肝郁,终必肾虚。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就曾经这样记载:“夫肾脏者,元气之根,神精所舍,若肾气虚弱,则阴气有余,阳气不足。”说的即是妇人肾气虚多见阳气不足。乳腺增生症多发生于35岁以上,但乳腺癌则多见于40岁以上。《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五七(35岁)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坠;六七(42岁)三阳脉衰于上,面焦发始白。”由此可见只有阳脉先衰,才有“面焦发白”等衰老之象。宋代名医窦汉卿也说过“乳岩(癌)乃阴极阳衰”,意思就是说女性阳气不足,阴寒过胜,寒痰凝聚就会形成坚硬的肿块。乳腺增生症亦是如此,皮肤不红不热,当属阴证。但子宫内膜异位于腹腔,为什么会凝聚成块?原因还是“阳不足”。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说,乳腺癌或增生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这几种疾病都可采用补肾温阳的方法来治疗。如果治疗乳腺病就疏肝理气,治疗内异症就活血化淤,这便是仅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治其标,未治其本,即便治疗有效往往也只是暂时性的。

了解了乳腺增生症的两型施治及“妇人阳常不足”的理论,相信大家会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对照上面本人所讲的肝郁型和肾虚型乳腺增生症的具体表现,不妨仔细辨认,然后再按类型用药,这样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中药乳罩能够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症和乳痛症

提起中药乳罩,相信很多患有乳腺增生症的女性朋友都不陌生。这是我在1984年经过两年对上千例病例的研究而发明的一种特殊的医用乳罩,于1986年获得国家专利,至今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了几十年,治疗效果明显。

其实,之所以要研制这种胸罩,还要从乳腺增生症和乳痛症说起。这两种病症是中年妇女最常见的慢性病,长年累月,反反复复。以前在这种药物乳罩未发明之前,患者主要是采取使用口服药物的方法来治疗这两种乳腺疾病,经济负担较大,还有诸多不便,很难长期坚持,不少病人在治疗期间总是断断续续服药,严重影响了疗效。基于此,本人觉得很有必要寻求其他疗法及用药途径。中药外用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其理法方药与内治无异,且对于某些病症来说,外用药物治疗比内服药物更便捷、廉价和有效。这一点在中药外用的经典论著《理钥骈文》中就有记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不同者,法耳!”所以,当时我们就有了这样一种想法:把中药放在乳罩内,并使其对准有关穴位,制成特殊的医用乳罩,对于治疗乳腺增生病及一般妇女的乳房疼痛等症应有不错的效果。后来经过临床观察证明,这种疗效确实非常令人满意。

中药乳罩到底是依据什么原理来设计的?根据我们的测量,大多数妇女佩戴的乳罩是经过后背的肝俞或肝俞与膈俞之间,前面覆盖着乳根穴、乳中穴、肿块或疼痛的部位。一般妇女乳房肿块或疼痛的部位多在乳房的外上象限,可对应到阿是穴。在乳罩的相应位置上,用棉织品薄布缝制6个小口袋,每个小口袋面积约2厘米×2厘米,对应着双侧的肝俞、乳根、阿是穴等6个穴位。然后将中药包装进小口袋里,戴上乳罩以后,这些药袋能正好贴在相应的穴位上。

洗换乳罩时,将药袋取出密封保存。此外,为了保证穴位的准确性,选用乳罩之前,必须准确测量经过背部肝俞及乳房下方的皮肤反折线处最小胸围(又称底胸围)的厘米数,这个数字与乳罩的尺码大小相差不得超过2厘米。中药乳罩的背带不能使用松紧带,因为松紧带虽然能够调节乳罩的大小,但过长、过松都难免会使药袋移位,从而不能对准穴位。中药乳罩

中药乳罩内选药处方的基本原则与内服药相同。因为大多数妇女的乳腺增生病或乳房疼痛都是肝郁气滞、血淤痰凝的结果,所以用药还是以疏肝理气、活血化淤为主。同时又因为是外用药,所以主要取其气味,选择芳香、走窜、挥发性强的药物。为了防止药物沾染到皮肤和衣物上,我们将药物碾成细末,加工精制,装入布袋内,制成小药包,使其不直接接触皮肤。这样既便于更换,同时又能防止局部刺激或皮肤过敏。

通过临床摸索及反复对比,我们又确定了一组疗效很不错的配方,名为乳罩散,主要由全蝎、檀香、玫瑰花、零陵香草等药组成。凡临床上诊断为乳腺增生症尤其是伴有疼痛的病人,或乳痛明显但没有可触及肿块的乳痛症者,均可佩戴中药乳罩,且在使用期间不需配合其他任何治疗。乳罩内的药包可连续使用1周左右,如果出汗受潮,可随时更换。

使用中药乳罩来治疗乳腺增生症及乳房疼痛,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优点较多。如止痛效果好,显效快,戴上后感觉舒适,乳房胀痛消失,肩背部症状也可慢慢消失。当然,这种消除肿块的作用是缓慢的,一般多使肿块变软、变小,用药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如果佩戴中药乳罩一个月以上,感觉效果还是不怎么明显,不妨在肿块或疼痛的部位多放几包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疗效。另外,中药乳罩所使用的乳罩散是我们从几组配方中经过临床验证后选定的,其他方药的疗效远不如乳罩散。据统计,使用中药乳罩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率达92.13%,特别适用于有乳房疼痛的妇女,尤其是年纪较轻、不愿服药、双乳轻度增生的患者,可只用药罩,不必再配合服药。这种方法起效快,不少患者配用当天即有止痛效果,多数病例在1~3周内产生疗效。6年中大约有4万人次使用中药乳罩,未见副作用。

由此可见,中药乳罩是中药外治与穴位、经络相结合起到治疗作用的,这种治疗方法为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和乳痛症找到了新的途径。所以,几十年来,由于其使用方便、经济有效、无毒副作用以及止痛效果好、显效快,被广大患者接受和推广。所以在此劝告患有乳腺增生症或乳痛症的女性朋友,不妨以中药乳罩来作为治疗的突破口。

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六重叠疗法

作为一生从事乳腺专科的医生,本人经常说:我这辈子只治疗一个病,那就是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增生症、乳腺炎和乳腺癌。这么多年来在如何治疗乳腺增生症这个难题上,本人一直刻苦攻关,不断地进行研究、实践,最终设计了一种很不错的治疗模式——六重叠疗法,并取得了极为可喜的成果。

何谓六重叠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的治疗方式。

第一是周期调理。这一步的治疗所采用的原理是什么?我们知道,在月经周期中,随着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改变,乳房会出现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在此过程中,雌孕激素分泌失调是发生乳腺增生症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乳房在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变化,结合患者发病时的不同特点,具体病情具体用药,进行月经前后周期性调理,以调整人体内分泌,改善肝功能,加强对过剩雌激素的灭活作用,使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从而抑制和改善乳腺组织的异常增生,保护和修复乳腺组织增生性病理损害,恢复乳腺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整体、综合、双向地调节和治理内分泌。使用这种疗法的乳腺增生症患者只需用药1~3个疗程便可迅速缓解症状,消散肿块,达到临床治愈,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且疗效巩固,不易复发。

第二是分型论治。即针对肝郁型和肾虚型乳腺增生症,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这一点已在前面章节中提到过,这里再强调一下重点。经前期疼痛的为肝郁气滞,如果经后仍疼,毫无规律,多因为肾虚;按年龄分,40岁以下的,肝郁气滞型占多数。如果是45岁以上的,多属于肾虚型;按肿块分,如果是肝郁气滞的乳腺增生,多半是片块、肥厚的为主,质地较软,如果是肾虚型,其肿块较硬、较坚韧、较具体,长期不易消退,且反反复复。分型以后就要分型用药,对于肝淤气滞型,应用乳块消或乳癖消等;对于肾虚型,要用化岩颗粒。

第三是内外合治。这种疗法是根据活血化淤、理气止痛、散结消肿的治疗原则,将延胡索、红花、肉桂、川芎、麝香等药材经现代制剂方法制成霜剂。以乳房局部用药和皮肤与穴位按摩相结合的外治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通过透皮吸收,刺的经络穴位,改善乳房血运,产生止痛、消肿散结作用,并反射性调节内分泌;再配合周期调理、分型论治,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和效果。

第四是中西医结合。单纯运用西药来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虽有,但副作用较大。因为西医是应用性激素来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这就有可能会进一步干扰人体内激素间的平衡,所以一般不把它们视为常规用药,只有在症状严重时,才考虑应用。另外,内分泌的紊乱也不是某一种或某几种激素的数量加减能解决的,对重度增生有恶变倾向者,则应采取手术疗法。而中医药治疗增生症虽有它的优势,但疗程较长。故采用中西医结合,这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乳腺病治疗方法,很有研究价值。

第五是光电治疗。何谓光电治疗?就是借助光电治疗仪,用光电信号刺激患者乳腺的病变部位,使乳腺组织内的肿块变小或化解。它有三个功能:一是光疗,即红外光照射在病变部位上,可让腠理疏通,气血流畅;二是电疗,有两个电极,通过电刺激疏利乳络,疏肝健脾;三是药物导入,应用药盒里的中药,局部加热,蒸发至患处,起到疏通经络、气血流通的作用。

第六是情志疏导。这是一种心理疗法,因为乳腺增生症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又属医学心理学身心疾病。所以除药物治疗以外,当以疏导疗法。乳腺增生症对人体的危害莫过于心理的损害,因缺乏对此病的正确认识,过度紧张刺激,忧虑悲伤,造成神经衰弱,严重干扰内分泌平衡,促使增生症的加重,所以应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女性来说,更应注意尽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活泼开朗,才能有利于康复。

癌前期增生与乳癌,增生不算病,误诊就要命

从大的范围来讲,乳腺增生症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性增生症和非典型增生。一般性增生症也叫单纯性增生,指的是仅有细胞数量的增加,而细胞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并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经过治疗或人体自身调节后是能够恢复正常的;但非典型增生却没有这样简单,它不仅表现为细胞的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形态结构也有异常改变,当这种增生达到了一定程度时,便称之为乳腺癌前期增生。

虽然乳腺癌前期增生与“癌”相关,但并非不治之症。事实上,很多癌前病变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是能够治愈的。另外,癌前病变还不是真正的癌,演变成癌症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通常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其中的一部分能够逐渐变轻;二是一部分会缓慢发展或长期保持不变,甚至到死后尸检都没变化;三是一部分会逐渐加重,最后导致癌症的成形。因此从这一点来讲,非典型乳腺增生症患者如果能够慎重对待自己的疾病,保持愉快的心情,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治疗,同时定期到医院复查,发生癌变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病情也多会发生逆转,甚至恢复正常。

对于已经患有乳腺增生症的女性来说,如何判断其究竟是单纯性增生还是非典型增生?下面举几条标准以供参考:一、年龄在35岁以上;二、有乳癌家族史、高龄未育、独身离异、精神紧张压抑等乳癌高危因素;三、乳腺肿块硬、单发;四、两侧不对称的局限性腺体肥厚;五、乳腺没有随年龄退化,反而有增大饱满趋势者,尤其是绝经后有饱满趋势者;六、乳腺疼痛不规律,有持续性、定点刺痛、夜间疼醒等症状;七、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肾阳虚型,手脚冰凉,全身怕冷,性冷淡;八、彩超发现有血流信号的低回声结节;九、钼靶X线发现局部致密肿块影,或有可疑钙化点等乳癌间接征象者;十、当不能排除乳癌时就应当活检,病理证实为非典型增生或其他重度增生的形态学改变,就肯定属于癌前病变了。

从以上所列举的十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判定乳腺增生症究竟是否属于癌前增生,检查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患有乳腺增生症的女性实在太多,都“癌变”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进行乳腺普查,增生症要占成年妇女60%~70%,乳癌却只有1‰或2‰,相差如此悬殊,说明癌变率很低。如果除掉占2/3的一般性增生(其中一大部分属于生理状态和亚健康状态,年自愈率达9%),剩下1/3的重度增生属于癌前病变,追踪时间越长,癌变率就越高。打个比方,若是把“癌变”比作“将来进行时”,它只是未来潜在的威胁,可以慢慢排除,而“重度增生肿块的误诊”就是“现在进行时”了,误诊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后果非常严重。

我们曾经做过统计,就诊的乳癌中有将近17%的外院误诊率。将来的癌变,眼前可能的误诊,又不能都做“活检”,这就迫使我们只能采取两个办法:一个是复查、复查再复查;另一个是积极治疗。

但是到底隔多长时间复查一次最合适呢?事实上,一年一次的妇女常规体检,会漏掉30%的乳腺癌发现率,所以说一年检查一次显然是不够的。乳腺癌倍增时间平均为120天,即平均4个月体积增大一倍。为保险起见,癌前增生最长3个月复查一次。基于这一点,本人经常对病人说:“检查一次只保3个月,如果3个月内得癌那就是我的误诊,如果超过半年又新长一个癌,那就是你不按时复查的原因。”所以说,如果怀疑自己患了乳腺癌,最好一个月复查一次,连续三个月,每月最佳复查时间是月经来后的7天之内。

对此,可能有些女性想不通,觉得复查太频繁了。但如果你是一位医生,每天去查房,你会发现,那些患有乳腺癌的病人,她们的肿块一天比一天大。所以在此,本人郑重地告诫大家:癌前肿块一定要复查、复查再复查。因为这些肿块究竟什么时候会“基因突变”,目前的医学水平还难以准确预测。

乳腺癌前增生的这些肿块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起于寒。懂点中医的人都知道,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有本书叫《伤寒论》历代备受推崇。为什么叫“伤寒论”,却不叫“伤热论”?而且,中医致病外因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风为“百病之长”,那为什么这本书不叫“伤风论”?事实上,风虽为外感六淫之首,但多伴随寒、湿等其他外因,单纯风致病少且轻。所以六淫中最严重的非寒莫属,寒是最重要、最常见的病因。谁都知道腿受寒会得“老寒腿”,肩受寒会得“肩周炎”,腰受寒会腰痛,坐月子更怕寒所以捂得严,这已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这仅仅是外寒,更重要的是内寒,阳虚则内寒,肾阳不足,百寒丛生,百病接踵。而癌前肿块不红不热,属于阴证,属于寒痰凝聚,何以凝聚成块?寒也!君不见人因寒冷缩成一团,水因寒冷结冰成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所以要形成肿块,首要条件就是寒,当然也会形成痰、血淤等。可以说,所有的癌症都由寒引起,乳腺癌更是如此。怎么治寒?那就要补肾温阳。为此,从1990年开始,本人研制出补肾温阳的“化岩颗粒”,取得了很不错的疗效。当然,目前不少医生对于癌前增生属于肾阳虚这个观点还未能达成共识,所以一检查出患者有增生症状,就用疏肝活血散结的药,治疗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其实,不是药不好,而是不对症。在此,我希望乳腺科医生不要只看乳腺不见整体。事实上,乳腺仅仅是一个内分泌失调的受害者,要从根上找原因,纠正患者肾阳虚的体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愈乳腺癌前增生。

总之,乳腺癌前增生并不等于癌症,而是具有可逆性的。只要我们平时勤做检查,并注意纠正肾阳虚的体质,注重体育锻炼(动生阳,静生阴),同时多用一些补肾温阳的中药,就能从最大程度上避免乳腺癌前增生发展为乳腺癌。

解析乳腺增生症三大症状:疼痛、肿块、溢液

乳腺增生症患者人数占全部乳腺门诊病人的三分之二以上,此症好发于35~45岁的中年妇女,尤其是有文化的职业妇女。一般不发生于月经初潮之前。青春期乳腺发育期间,有发胀、腺体局部肥厚现象,属生理性增生,不应诊断为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一般为双侧性,两侧乳房同时或先后发病,也可始终为单侧性。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病情时轻时重,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乳腺疼痛、乳腺有肿块、乳头溢液。乳腺疼痛

乳腺疼痛是乳腺增生症最常见的症状。疼痛性质多为胀痛、串痛,时轻时重,常为阵发性,也有人为持续性。部位多为双侧外上象限,放射到腋下、肩背或上肢内侧,部位多不固定。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敏感之人疼痛难忍,不敢走路或跑跳。疼痛程度往往与病情轻重、肿块部位不常一致。因心理因素、主观因素影响过大,故不能作为疗效的主要指标。乳腺肿块

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应以乳腺肿块为依据,增生肿块分为片块、结节两大类型。片块即局部呈扁片状,边界不清,中心部位硬韧,表面平滑或有颗粒感。只能估计长、宽两个尺寸,其立体感不强。片块又根据手感的厚薄分为薄片块、厚片块两种。薄片块与生理性肥厚不易区分。片块常位于乳房外上和内上两个象限,可伴有压痛,活动度好,皮肤不粘连,常双侧对称多发,甚至弥漫全乳。

结节型肿块,立体感强,常可估计出长、宽、高三维尺寸。质地较片块为硬,边界稍清,常为单发,或与片块型肿块同在。这种肿块周期性变化不明显,但生长缓慢,甚至多年不变。应当注意与乳腺癌相区别。

乳腺疼痛和乳腺肿块常同时并存,但有人只有乳腺疼痛,并无肿块或肿块不具体,过去称之为乳痛症。有人只有乳腺肿块但没有任何症状,只在普查体检时被发现。增生症的肿块,在月经前增大,月经后稍小、变软,但不消失。若月经后肿块消失,则属生理性变化,不应该判断为增生症。乳头溢液

乳腺增生症患者出现乳头溢液现象并不十分常见,约占增生症的5%,增生症溢液常为双侧性、多孔性,溢液呈淡黄浆液,量少,常因挤压而出,自发溢液者不多。

乳腺增生症除了以上三大症状之外,常伴有心情烦躁、急躁易怒、好生闷气、性格内向,有人还会出现乳房发热、发痒、月经不调、子宫肌瘤、面部黄褐斑、性欲低下等症状,这些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本人称之为乳腺相关疾病,中医所谓的“异病同治”,就是因为它们同出一辙,基本发病原理类同,可以兼而治之。

第二章 乳腺炎——不可轻视的妇女常见病

姑娘的乳腺炎——乳腺瘘管

一提起“瘘管”这个词,大家都知道肛瘘,却不知道还有乳瘘。这也难怪,随着媒体的宣传,人们对乳腺增生症、乳腺癌早已耳熟能详,但对于乳腺瘘管这种慢性乳腺炎症的了解却极少。事实上,不少医生也不认识这个病,很多临床和病理医生把它当成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腺瘘管又叫慢性复发性乳晕旁脓肿,或乳晕旁瘘管,大约占门诊乳腺疾病的4%,常见于乳头内陷和乳头发育不良的年轻女性,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这是一个很折磨人的疾病,因为刚开始发作的时候是乳晕旁边有小脓肿,去医院诊治,医生往往会采取切开引流的方式,但这样很容易导致伤口长时间不能愈合,最终形成瘘管。当然,还有这样的情况:伤口是暂时愈合了,但不久后又破溃,反反复复,很多年都不能彻底治好。在我的门诊中就有这样一个患者,被切开引流后反复发作长达十三年之久,病人饱受折磨。乳晕瘘管

乳头发育畸形,如内翻(头朝内翻转进去)、内陷(整体陷入方向仍朝前)、分裂(表面皮肤内翻,乳头裂成上下两瓣)、短小扁平等,会导致乳管扭层不通,从而发生导管内的脂肪性物质堆积,腐蚀了导管壁,内容物外溢,引起导管周围的化学性刺激和免疫性反应,即形成了导管周围炎。当脓肿破溃或被切开后,就会遭到细菌感染,病情加重。所以我建议,在脓肿破溃之前最好立即手术治疗。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医生诊治的习惯是有炎症就用抗生素,有红肿就切开引流,这种做法无疑是不妥的。因为这些慢性炎症毕竟不同于哺乳期的化脓性乳腺炎,用点抗生素虽可有效,但却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治愈乳晕旁脓肿或瘘管。

乳腺瘘管在临床上有以下七个特点:一是此病多发生在非哺乳期,尤其是年轻未婚的女性居多,所以我常称之为姑娘的乳腺炎。此外,我们还治过两例男性患者,这说明此类慢性乳腺炎与生育和哺乳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二是大多数乳腺瘘管患者通常伴有乳头发育不良或乳头畸形,如乳头内翻、乳头分裂、乳头扁平等;三是以乳腺局部症状为主,全身反应不太明显,一般不发烧,白细胞计数也不升高,化验检查无异常发现;四是在刚开始发病时,往往表现在乳晕旁有局部红肿,当局部红肿破溃或采取切开引流的手术后形成瘘管难以愈合;五是病程较长,大多数都在半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年;六是在采取彩超和钼靶X线来检查这种疾病时,往往发现不了什么特异性改变,对诊断的帮助不大。也就是说,确诊乳晕瘘管主要靠临床诊断,辅助检查效果不明显,病理检查时,常因取材部位不够准确,切片上仅是非特异性炎症,很难找到病理学上典型的鳞状上皮化生。有时见到许多浆细胞侵润,就被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这样就常常与导管扩张症相混淆。乳晕上为穿刺孔,外上破溃3口

最后一点是容易误诊误治。很多医生容易把急性期的乳晕旁脓肿误诊为一般的小脓肿,认为切开后换几次药就能治好;另外,对于多发的慢性乳腺瘘管及脓水不断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简称浆乳,导管扩张症)、肉芽肿性小叶炎,有些医生容易误诊为乳腺结核,甚至因炎症严重,长期不愈,切除整个乳房,如此错误的治疗方式实在让人觉得可惜可叹;再者,在乳腺瘘管发病初期,如果肿块位置离乳头比较远或位置比较深,并引起皮肤粘连,这种症状往往与乳腺癌的表现很相似,所以就有可能被误诊为乳腺癌。

年轻妈妈的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简称,也叫肉芽肿性小叶炎或简称肉芽肿性炎。其实,在2001年之前本人对这种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但会把它误当成“浆乳”,同时在治疗上也会像现在的很多医生一样,消炎、换药或是引流。最近几年,本人集中精力研究了“肉芽肿”,查看了国内外所有相关资料,并亲手诊治了两百多例患者之后,现在能够准确认出“肉芽肿”。

目前不少的乳腺专家因太过于专注乳腺癌而很少认识这个病。众所周知,乳腺癌是个世界顶级研究课题,国家设有专项研究基金。并且目前乳腺癌发病率节节上升,专家基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乳腺癌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各专一门,忙得不亦乐乎,谁有精力去管这些小病?但什么事物都有两面性,专业越精尖,面就越窄,对某些要不了命的乳腺炎症就不愿意费工夫了。再者,像“浆乳”和“肉芽肿”这样的乳腺炎治疗起来非常“难缠”,复发率高,一旦给病人治疗后不幸复发,肯定落个技术不行的埋怨,可谓费力不讨好。基于这些原因,“肉芽肿”才不被太多的乳腺医生所认识,更不被太多的专家所重视。

但本人作为一名坚守乳腺专业多年的医生,从1977年专门搞乳腺疾病研究一直到2001年,没有见过一例“肉芽肿”,直到2002年偶然遇到一位“肉芽肿”患者,可惜最终没能治疗成功,这却激发了本人深入研究“肉芽肿”的决心。尤其是退休后在北京普祥医院工作,本人放弃了乳腺癌手术,专门研究“肉芽肿”的治疗,每个病例都亲自主刀、问病史、看B超、换药、复查病理切片,对“肉芽肿”的认识逐渐深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来门诊看“肉芽肿”的患者,都来自北京、上海、南京、长沙、西安、昆明等省会级城市,而非缺医少药的偏远山区。这些患者向本人诉说了看病的艰难曲折和痛苦历程!实际上,不是她们就医晚,而是目前很多医生的知识陈旧,误诊误治,不能在第一时间告知所患的是“肉芽肿”,在网上也很难查到相关资料,逼得她们求医无门。

本人退休后在对“肉芽肿”的治疗过程中发现,近年来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越来越多,按照以前国外的统计,乳腺癌和“肉芽肿”的发病比例是25:1,但近年来乳腺“肉芽肿”发病率明显上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确切的原因还不能肯定,但根据中医“乳汁乃饮食所化”的理论,应该是吃什么东西化什么奶。即饮食里有什么,奶里就有什么。现在滥用的激素、洗不净的农药残留、无处不在的地沟油以及五花八门的添加剂等社会性的饮食污染,绝大多数女性是不能幸免的,所以现在的母乳也不再是几十年前的母乳了。另外,多数的“肉芽肿”病人一般都存在哺乳障碍,乳汁淤积在乳房里势必导致导管扩张,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受到外力损伤,如小孩子的撞击和在性爱过程中的揉、压,往往就很容易使污染或变质的乳汁外溢,从而激发乳腺“肉芽肿”。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患肉芽肿的病人总是那些年轻的妈妈,因为她们在哺乳期所受的这些“爱之伤”在所难免,所以将其称为年轻妈妈的乳腺炎。各种哺乳障碍造成的乳汁淤积是发病的物质基础,外伤是诱发因素。“肉芽肿”发病常在月经前或来潮时,以及劳累后发作。抑郁症精神病药物、促排卵药、达英35、毓婷等药物诱发病症的,称为药源性肉芽肿。有人明确告知是吃海鲜后发作,吃牛肉后变大,这些病人多属于过敏体质。“肉芽肿”发病率近年来迅速上升的原因除了以上几点外,还与致敏因素逐渐增多有关。如有些年轻女性不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频繁药物流产或经常服用紧急避孕药等,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使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但更加遗憾的是,现在不少医生的知识还远远跟不上疾病的发展,不能在第一时间对“肉芽肿”这种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使许多患者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所以在这里呼吁女性朋友们平时一定要设法多学习一些乳腺疾病的知识。如果对某些乳腺疾病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一旦患病,再不幸碰上同样知识陈旧的医生,后果可想而知。

既然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率如此之高,且不被太多的人所知晓,这种疾病究竟有什么典型的表现?一旦自己不幸患了乳腺炎,怎样才能准确辨认出是否属于“肉芽肿”?

根据这些年对“肉芽肿”的潜心研究,以下几点是此病在临床上最主要的特征。

1.患有肉芽肿的女性一般多为年轻的经产妇,且绝大部分都是在产后3~6年的时间里发病,平均年龄为33岁,平均年龄低于浆乳患者(导管扩张症),更低于乳癌患者。疾病性质属于自身免疫性炎症,以组织大片坏死、出血为特征,损害的主要部位在腺小叶,病理形态学特征是大量的肉芽肿形成。炎性坏死病灶地道式广泛而迅速地侵犯大范围腺体、脂肪和皮肤,就像燎原大火一样,而不仅仅集中在大导管周围。所以在病理学上,属于炎症性疾病。

2.“肉芽肿”经常以乳腺肿块为主要症状,具有突发性,即肿块突然出现,一夜之间全乳房肿大,或原有较小的肿块迅速增大。始发部位一般距乳晕较远,但很快波及到乳晕。多数伴有疼痛,甚至是剧痛。过段时间后,这些肿块表面还会出现小范围的红肿,有的甚至出现小脓肿,本人常称其为“鹤顶红”。对此病不太了解的医生在这个时候通常会把这些脓肿当做普通的化脓来对待,采取切开引流的方式,但是切开后会发现,它里面的脓并不多,就像米汤一样,流淌不止或流血不止,伤口经常肉芽翻出,很难愈合。因为病灶是多层次的,散在多发、呈窦道式蔓延,仅仅切开皮肤引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不及时进行病灶清除,炎症范围很快就会覆盖整个乳房,使其面目全非。GLM肉芽肿大肿块上鹤顶红妊娠期发病的肉芽肿肉芽肿肉芽肿肉芽肿此起彼伏肉芽肿大小破口10个肉芽肿发病模式

30%的“肉芽肿”伴有明显的全身性关节肿痛或下肢结节红斑,颇似风湿病症,部分病人抗核抗体谱异常,似乎支持“肉芽肿”,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些病人还伴有高泌乳素血症和短时间的高烧。病理切片上经常发现与导管扩张症即浆细胞性乳腺炎并存,二者的组织来源不同,应当各属一病,但临床表现有时差别很大,有时又难以鉴别,所以二者的关系到底如何,尚待研究。结节红斑双侧脚跟不敢着地右小腿大片红斑水肿像丹毒左踝关节前大片红斑水肿

注意,早期的“肉芽肿”,尤其那些无疼痛、无红肿的肿块与乳腺癌不易区分,彩超和钼靶进行检查时,往往缺乏特异性表现,所以误诊率高达百分之百。这说明早期确诊“肉芽肿”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穿刺细胞学或病理切片诊断是非常必要的。本人认为彩超对肉芽肿的诊断帮助很大,结合病史和体征,根据彩超所见即可直接手术。

以上是我精心总结出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希望女性朋友们牢牢记住并保持警惕。

中老年的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个用了80年的老病名,后来国际上在1951年改称为导管扩张症。由于临床确实是炎症表现,因此本人仍喜欢称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简称浆乳或导管炎。国内文献报告了不少病例,但其中大部分属于乳腺瘘管,而非真正的导管扩张症。根据对同期内210例肉芽肿手术、52例乳腺瘘管、16例的单纯浆乳进行调查,发现浆乳发病率远低于肉芽肿和乳腺瘘管。浆乳发病过程图示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年龄较大,多见于40~50岁之间或更大。美国学者最早报告的平均年龄是50岁。

2.多胎生育史、长期哺乳史患者较多。彩超见明显的大导管扩张、内容物淤积。

3.发病过程较缓,有自限性。即有较长时间的缓解期,但易反复发作。

4.初起为乳晕旁局部红肿、疼痛,进而形成脓肿。这是乳腺大导管管壁的退行性变,扩张阻塞,导管内油脂性的物质积聚和外溢,导致导管周围的化学性炎症,大量的浆细胞浸润,以往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现称为导管扩张症,属于局部自身免疫性反应,病理学上属于反应性疾病章节。

5.全身反应不明显。即不会出现像肉芽肿有全身的关节痛,结节红斑,剧痛发烧,化验指标异常等症状。

6.毁形严重。长久不愈,反复发作,多次切开、破溃,斑痕累累,乳头扭曲,乳房毁形相当严重。

7.容易误诊、误治。缺乏专业知识的医生,容易把急性期的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诊为一般的小脓肿,以为切开换几次药就能好;多发瘘管,脓水不断,可误诊为乳腺结核;最可怕的是误诊为乳癌做了根治术,如果初起的病灶离乳头较远,或位置较深,这种慢性炎症的肿块会引起皮肤粘连,与乳腺癌不易鉴别。有人因为病变长期不愈,要求切除整个乳房(乳房单纯切除术),这样实在非常可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