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1 11:57:58

点击下载

作者:冯建国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普救寺

普救寺试读:

序言

1998年孟春,《山西旅游风景名胜丛书》问世。弹指一挥间,这套跨世纪的旅游文化丛书已出版53种,总字数逾两百万字,总图片超千幅。包括了山西省一大批著名旅游景点或景区,发行量近百万册,荣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和晋版优秀图书奖,至今常销不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山西旅游文化图书的一个品牌。许多读者对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14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空前高涨,消费结构明显不同,旅游市场变化很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号角响彻神州大地,如春风拂过大江南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已经来临,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业已确定。《山西旅游风景名胜丛书》对山西旅游业发展曾经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文化在发展,读者需求在提高。因此,我们决定出版《山西旅游风景名胜丛书》(升级版)。为了体现时代特色,满足一般游客需要,升级版做了以下改进:一是在内容上突出重点、亮点,不求面面俱到。二是增加大量图片,并用四色印刷,以达到以文解图,以图释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三是在行文色彩上,避免呆板、生涩的学究气,采用灵动活泼的散文笔法。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钟灵毓秀,风光独特。这里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和中国地上文物博物馆,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71处,居全国之首。这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这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这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现存两座古城之一的平遥古城;这里拥有华夏名山、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这里拥有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应县木塔;这里拥有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关帝庙;这里拥有举世公认的艺术瑰宝——永乐宫元代壁画;这里拥有历代修筑的长城3000多千米和雁门关等众多著名关隘;这里拥有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这里拥有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这里拥有华北地区唯一保存的一片原始森林……“人说山西好风光”,“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山西人民笑迎天下游客,走进娘子关,感受灿烂的三晋文化,领略独特的自然风光,体验淳朴的山西民情,分享晋善晋美之愉悦。这就是《山西旅游风景名胜丛书》改版提升的目的所在。《山西旅游风景名胜丛书》(升级版)编委会2012年季春

原版序言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过近20年的经营与发展,山西省的旅游业已成为本省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老的三晋大地上,东沿千里太行,西依九曲黄河,南自银湖之畔,北迄长城脚下,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风景名胜,正以其充满魅力的绚丽姿态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人们通过一处处具体的旅游景区或景点,不断地了解和认识山西,山西人民则更希望通过向国内外宾朋展示这些名胜景观,以扩大山西的改革开放,振兴山西旅游产业,促进山西经济发展。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山西旅游风景名胜丛书》。

在编撰《山西旅游风景名胜丛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本着准确、生动、简明、实用、图文并茂的原则。目的是为那些已经进入这些旅游景区或景点的游客起到实地导游和现场解疑的作用,同时也为那些因条件所限暂时尚不能实地旅游的朋友们起到一种神游的作用。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现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0余处。传说中的炎帝活动在上党地区,黄帝、嫘祖、后稷及史前三王尧、舜、禹也活动并建都在晋南一带;近代中国革命斗争,又给山西留下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平型关战役旧址、刘胡兰烈士纪念馆……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相信三晋大地上的风景名胜会呈现给中外游客一种形象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出一个特殊而广阔的自然环境。

当您怀着浏览观光的惬意离开这些旅游景区或景点之后,希望《山西旅游风景名胜丛书》能够给您留下一个永久咀嚼和回味的话题。《山西旅游风景名胜丛书》编委会1998年孟春

普救寺简介

普救寺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亦是山西南部“黄河之旅”线上的旅游热点。当年张生待月西厢下,使这座古刹成为天下有情人向往的爱情圣地。影视剧《王实甫与西厢记》、《西厢记》、《罗贯中》、《狄仁杰》以及蒲剧《西厢记》、《窦娥冤》等先后在这里拍摄。一院(梨花深院)、一戏(《西厢记》)、一塔(莺莺塔),构成了普救寺千年如新的旷世风景,也筑就了亿万游客纷至沓来的夙愿台垒。

普救寺形制古朴,坐北朝南,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东峨眉塬头上,地理位置高企,形胜古迹环列,南望巍巍中条山,势若屏障东来,西临滚滚黄河水,形似襟带南去。古时有诗云:“东门高处天,一望几悠然。白浪过城下,青山满寺前。尘光分驿道,岚色到人烟。气象须文字,逢君大雅篇。”足见其地理位置独特,环境优美,难怪王实甫一管秀笔那般神奇而空灵,让普救寺自古便成为风景名胜之地。

千年古刹普救寺,在历经不断的天灾人祸后,终于浴火涅槃,劫后重生。尽管邈远苍穹下的普救寺是今人的“复制品”,但古寺那“红墙匝绕,古塔高耸,绿树丛中殿宇隐现”的盛况重现人间,仍不失唐时的富丽华瞻。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西、中、东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不拘一格,既保持了唐宋明清的风貌,又大体重现了《西厢记》的情节布局,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

游览普救寺,其实是对《西厢记》故事的实景扫描,其间既有山门、钟鼓楼、罗汉堂、大雄宝殿、僧房斋舍等佛教厅堂,又有张生借宿的“西轩”,崔家寄居的“梨花深院”,还有张生逾墙偷情的“歪脖杏树”,悬险如削的叠石假山,飞檐翘角的“莺语双亭”。曲径通幽的荷花粉塘等也穿插其间,景为情设,情以景动,游之如啜甘露,心旷神怡。

奇闻传奇寺,奇寺育奇塔。普救寺布局规整,内涵丰富,因文化而千古不朽。尤其是高耸入云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奇妙的“普救蟾声”,与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门峡宝轮寺塔、四川撞南大佛寺的“石磴琴声”(简称石琴)一同著称于世。以石击石,声若蛙鸣,令游人赞叹不已。

壹 普救寺景观趣游

在众多寺院景观的旅游感受中,应该说普救寺是一个另类。论文化底蕴,它并没有佛教意味的浓烈,建筑布局的奇妙,但它的每个景致的设置,都与《西厢记》里的故事有关。因而走在普救寺里,更多的是寻找当年张生与莺莺幽会的足迹,从而在游览之余,逐渐明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深刻内涵。

普救寺的特质,就在于一处萧寺幽情,因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石破天惊之语,让人们刮目相看。普救寺成就了《西厢记》,《西厢记》传播了普救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遂使普救寺声名远播,被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诸宫调》(以下称为《董西厢》)称为“天下佛寺无过之”。

山门佛眼观《西厢》

山门,为寺院之首,因寺庙多建在山林中,故称作山门。山门也称三门,因为进此门即象征“三门解脱”,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所以不少寺院都建有三个门,有的虽然只有一个门,也称作三门,取的是象征意义。而所谓上刹,其实是对寺院的尊称,原指佛塔顶部的装饰,就是相轮,也指寺庙门前的幡杆,所以就称佛寺为寺刹、梵刹、僧刹,殊途同归,皆一个“佛”字罩着。(图1-1)图1-1 普救寺正门

普救寺的山门有如佛眼一般,见证了《西厢记》里发生的整个故事。一辆马车驮着过去的辉煌,一辆马车驮着未来的美奂,从京城长安渡过黄河西来;一匹瘦马由书童牵引,驮着即将到来的爱情,从旧都洛阳渡过黄河东往。天时地利人和,就恰恰在河东之地——普救寺前交汇。于是使佛寺中一双情侣的心灵像琥珀般晶莹,使西厢里两个恋人情感如醇醪般浓烈,于是使王实甫一管秀笔那般神奇而空灵,流传下了中国最伟大的爱情故事。(图1-2)图1-2 普救寺同心锁

普救寺已成为爱情的象征,坐北向南,依岩借势,巍峨壮观,突兀于河东原野的一高塬上,将一卷不朽的画作涂在了黄土高坡。塬阔达7万平方米,南、北、西三面临壑,东边一抹平原将中条山映衬。也许因昔年永济多才子的缘故,给土塬贴上山的招牌,于是此塬被称作了“峨眉”。可见文人思空千里,能让妙笔生花,即使黄土高原随处可见的土塬,在瞬间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图1-3)图1-3 普救寺石碑

普救寺始建年代不详。大约是始建于南北朝晚期,唐武则天敕命扩建后,常御驾来寺焚香礼佛,时称“武娘娘功德院”。明嘉靖乙卯冬,唐寺于大地震时倾圯一旦。越十载,一座明普救寺又拔塬而立。抗战期间,寺内起火,除佛塔与罗汉洞外,明寺又沦为一片废墟。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地的有志之士们,为使不再徒生“空留佛塔映斜阳”的唏嘘,遂历数年艰辛,按唐时旧制重建了普救寺。

有文化内涵,景观才有韵味。普救寺是《西厢记》的载体,《西厢记》为普救寺注满了文化因子。殿堂巍峨、古塔高耸的古建筑群,正以新的生命、新的意义呈现于世界游人的面前,迎接着“有情人”们的到来。踏访旧迹,体味新情,寻觅禅趣,感悟人生,不失为一次身心的高端享受。

今人出游,往往会被古时文人用美的魔杖点化出的诗意所引诱。仰望普救寺,仿佛天上宫阙般雄伟壮观,三开间单檐悬山式的山门,位于塬头之下,坐落在两米高的台基上。屋檐四角出挑,花砖筑脊,筒瓦覆顶,门两旁呈八字仿影壁,威武雄壮的石狮子守护左右,让寺门前的广场也多了几分佛的韵味,将人性中爱美的本相袒露,还原为凡胎俗骨,成就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旷世之美。(图1-4)图1-4 门前石狮

但凡寺院道观,皆有山门,是一种规制,也是一种气势,让游者足踏山门,顿觉肃然起敬,佛祖道宗之气即刻醍醐灌顶,普照心灵深处。也许普救寺略有例外,因为自迈进山门那一刻起,《西厢记》的影子便无时无刻地陪伴在左右,挥之不去。正是这座山门,凡《西厢记》中的人物,都曾从这里走过,经历了他们人生中一段最刻骨的时光。张生、莺莺、红娘、老夫人、法本长老、慧聪和尚暂且不论,就是白马将军、叛将孙飞虎以及为人所恶的郑恒的足迹也时隐时现。(图1-5)图1-5 普救寺全景

法门之地,讲究静寂,仰之山门正中,悬挂一幅蓝色匾额,上书“普救寺”三个镏金大字,连同山门两侧“普愿天下有情,都成菩提眷属”的楹联,皆系一人之手,俨然大气度,谁者?赵朴初先生的墨宝。赵先生当年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又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佛书两杰,题之无愧。仔细赏阅,果然笔力雄健,雍容圆润(图1-6)。图1-6 普救寺匾额

大钟楼当观阵台

迈过高有尺余的门槛,缓步走进山门,迎面石阶陡立,青石幽暗,仿佛横在面前的一座绝壁。台阶共有108级,佛家造势,必有讲究,象征着人生的108个磨难。从这里沿阶而上,每跨过一个台阶,便可免去一个磨难。当然是贵在心诚,一定要静气凝思,心不旁虑,在你登上台顶后,便可身轻心净,无忧无虑,高诵“阿弥陀佛”了。当年张生正是如此踏过,因而才好运连连、功成名就、花好月圆,为天下所有男子羡慕不已。(图1-7)图1-7 通向大钟楼的石阶

稍驻足,待喘息声定,即至飞檐翘角、崔嵬雄秀兀立在峨眉塬的半坡上的大钟楼。楼高17米,重檐歇山式仿唐建筑,二层檐下有悬匾“大钟楼”,为董寿平先生所书,端的功力了得。(图1-8)楼前有楹联,曰:“高标跨穹窿,百尺危楼独雄秀;钟声震寰宇,万念俱空悟世人。”一看,佛家味十足。书法也是老道,古朴苍劲,气韵流畅,写景状物皆很贴切,警策世人晨钟暮鼓,万念俱空。仔细揣摩,不失为一幅字美意深、精美雅致的楹联佳作。(图1-9、图1-10)图1-8 大钟楼匾额图1-9、图1-10 大钟楼楹联

回首南望,条山翠色遮眼,黄河白浪蜿蜒,真有“回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之感。只是不曾想到,眼前这座雄伟庄严的大钟楼,在《西厢记》的“白马解围”中,竟一度成为助征出战的“观阵台”。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将佛寺当作战场,将大钟楼作为观阵台,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在《西厢记》的戏曲里,这里确曾摇旗呐喊,钟鼓齐鸣,见证了白马将军围剿叛将孙飞虎的整个过程。(图1-11、图1-12)

罗汉洞里寻唐砖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省略称呼,原义是戒除烦恼,为小乘佛教修行的成果。传说释迦牟尼弟子中,有五百个修成阿罗汉果,所以每个寺院大都有一个专门安置五百罗汉塑像的罗汉堂。不过普救寺的罗汉供奉在砖石砌成的洞里,所以又叫作“罗汉洞”。(图1-13)图1-11 普救寺大钟图1-12 远眺大钟楼

当年,张生在小和尚的陪伴下,推开罗汉洞门,光线迟迟照了进来,等看清里边的罗汉像时,张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五百个真人大小的罗汉塑像,摆放在一排排木制佛龛里,姿态不同,相貌各异,有的狰狞,有的微笑,有的袒胸露腹,有的正襟危坐,一个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俨然人间五百世象。(图1-14、图1-15、图1-16)图1-13 罗汉堂

一般施主来到罗汉堂,都要数数罗汉。就是任意从五百罗汉塑像中选一个开始计数,数到与自己年龄相同的数字时停住,然后观看这个罗汉喜怒哀乐的表情,由此来预测自己命运的吉凶祸福。在小和尚的指点下,张生随意找了一个罗汉开始数起,数到第二十三位时,他抬头一看,笑了。原来眼前是一个喜罗汉。小和尚告诉他说:“张公子真是福星高照,鸿运齐天,好事即将临门。”图1-14 罗汉塑像1图1-15 罗汉塑像2图1-16 罗汉塑像3

当今普救寺的罗汉洞里,难免有些冷寂,香客游人甚少。罗汉洞的深处,珍藏着一块刻有莺莺手掌印的唐砖,真实与否,未得其真解。有知情者说,当初莺莺在大雄宝殿追荐先父亡灵时,被众和尚盯得娇羞难禁,刚作罢道场,等不及红娘搀扶,便匆匆欲返闺房,在抬脚迈越大殿门槛时,不慎腰一闪,险些跌倒在地。

风摆杨柳的莺莺,右手提着罗裙,慌忙中只得将左手触地,因支撑力过大,便在门前的砖尘上,留下了那沾有胭脂腻粉的纤纤玉手印记。也是妙不如巧,恰恰就被寺内一青年匠工发现,那时也许不兴商机,却也是有心之人,便影刻形,烧砖标记。今人却有感叹,这遗存千年的至美者的掌印,印证着美的闪电划过时,人们崇拜美的心态是何等狂颠!

爱美是人的天性,审美则需要文化。王实甫是美的鉴赏家,他笔下的崔莺莺、张生也是美的鉴赏家。莺莺蔑视众和尚那贪婪的目光,选择是夺路而逃;而面对才情俊逸的张生对她的鉴赏,却显得不嗔不喜,仪态万方,且临去时报以“秋波一转”。

对于张生的文化品位,著名作家李存葆先生在其《飘逝的绝唱》里则动情地写道:“张生在‘惊艳’时,必定会从大家闺秀莺莺那‘秋波一转’里,读到了比国风、楚辞、汉赋、唐诗还要美的风韵,读到了比中条山中那挂有露珠的龙柏花、连翘花还要美的风雅,也读到了比翔舞在辽阔黄河水面的鹳鸟还要美的风姿……”

回廊院前叹惊艳

传奇是戏剧的别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西厢记》本为传奇,故普救寺常有奇迹。穿过大钟楼,沿两侧石阶攀登,行至塔院,四十四间仿唐式回廊环绕四周。据说当初张生“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后来到这里,因“惊艳”曾石破天惊地呐喊道:“呀!正撞着五百年前的风流业冤!”这风流业冤不是别人,正是他眼中如南海水月观音的崔莺莺。其时有诗为证:“面如满月凝脂嫩,颊映桃花红又白。鬓若堆鸦漆可鉴,秋波转来摄人魂。彼丽人兮何所拟?恰便似广寒嫦娥出月殿。天然体态,尽含风韵,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图1-17、图1-18、图1-19)图1-17 塔院回廊匾额图1-18 塔院回廊局部图

这塔院,印证了一千多年前那段千古风流佳话:当长叹“花落流水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的莺莺,遵母命与红娘走出“门掩重关”的梨花深院,燕步轻挪,穿过月牙门,款款点点地来到廊院。只见一片修竹风华正茂,几树桃花含苞待放。莺莺触景生情,心中遂生几分惆怅,脱口吟道:“桃花欲放杏花残,兴味索然形影单。”接着长叹了一声,自言自语道:“下面该是?”图1-19 远眺莺莺塔

在一旁攀枝折花的红娘正待回答,一抬头却见门外站着一个书生,儒巾素服,布履丝绦,目聚江山秀气,心藏天地元机,神同秋水澄清,面若春霞灿烂,正如痴似醉地凝视着自家小姐。红娘是何等聪明,见状掩口一笑,话头一转说道:“小姐,下面该是‘鱼水相偕该有谁’了。对吧?”说完朝张生乜斜了一眼。

此时的张生,看着小姐眉舒柳叶,唇缩樱桃,真如天宫中仙女的样儿。正在想入非非,突然听到红娘口占一诗,心中一个激灵,诗兴就喷涌而来,他把扇子往颈后一插,忘情拍手道:“依我之见,还应该再联一句‘紫燕双飞共呢喃’!”莺莺猛然抬起头来,见眼前站着一位神采奕奕却略带憨态的年轻相公,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浑身恰如遭了电击一般,不由得面红耳赤心慌意乱,忙低垂粉颈,拉起红娘的衣袖匆忙离开。然而就在转身那一刻,蓦然回首凝眸一笑,明目传神,皓齿初露,活脱脱的西子玉环再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