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管理课精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1 18:40:13

点击下载

作者:王平辉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大管理课精义

北大管理课精义试读:

前言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地位最崇高、影响力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历经了百余年的文化积累与沉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与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也产生了无数优秀的科研成果。北京大学的发展,不仅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成长历程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成败荣辱,更加见证了中国的百年蜕变和世事沧桑。

1985年,北京大学顺应时代需求,建立了经济管理系,1994年它被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秉承了北京大学深邃的学术思想和内涵,底蕴深厚,且博采众长,聘请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不同领域颇有造诣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任教,培养出大批在管理上独当一面的优秀学子,它也因此成为国内最好的商学院之一。如今,光华管理学院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管理型人才,而北大管理课教授的管理学经验,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北大管理公开课的持续推广散发出越来越持久、越来越璀璨的光芒,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学习和借鉴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在一个企业中,管理层往往是它的神经系统,担负着整个企业的日常工作运转。企业只有在优秀管理者的领导下,才能健康有序地运作,并在这种状态下发展壮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管理者一般上有顶头上司,下有基层员工,怎样才能在遵照上司指令的基础上带领下属员工做好工作,实现卓有成效的管理呢?我们以北大管理课的学术观点为发射源,从企业最根本的生存和发展等问题出发,归纳其生存根基,总结其发展优势,倡导务实的管理艺术,升华可持续性的管理理念。全书从管理者内在素质的培养到外在的形象树立,从管理者识人、用人、授权到激励员工、协调团队,从管理决策、战略到应对危机、创新发展,详尽细致地讲述了一位管理者如何完成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书中还总结提炼了许多北大著名教授的管理箴言,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管理企业的方法与思路。

此外,本书以实用性和指导性为纲,以融入感和纽带感为目,将理论知识和案例解析完美结合,立足于实际工作,系统全面地讲述了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管理知识,让读者在细细品味各式管理方法之余,领悟到更多的管理学思想。为了便于普通读者理解,我们把管理学中晦涩艰深的知识用凝练易懂的语言进行了阐释,相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轻松领会管理精神,掌握管理技巧,从而使自己在工作如鱼得水。我们希望并愿意相信本书不仅能够成为提高管理者能力的宝典,还能够提升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并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可圈可点的企业领航者。

因作者的水平所限,本书不免错误和疏漏,恳请读者指正,以便本书再版时,我们及时做出修订。第一课领导的艺术

北大教授厉以宁曾说:“每一个科学技术人员、行政工作人员、工程师、医生、教师,都有可能独当一面,成为管理方面的负责人。管理本身既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想成为管理者,而不是被管理者。

一个人能否成为管理者和自身的努力息息相关,虽然管理者不必事事躬亲,但必须要懂得领导别人,让别人为自己所用。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应该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而且要有一套“独到”的管理方法。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展示管理者的魄力,什么时候该放下架子虚心听取员工建议,什么时候可以对员工宽容或严苛,什么时候任用哪一个员工。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连百万之众,攻必克,战必取,吾不如韩信;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此三子,皆人杰也,吾能用之;而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所以吾得天下,而项氏失之也。”一个善于管理的人,总能领导出一支强大的队伍,这就是领导的艺术。

人才是管理者能够成功的关键。而如何让下属、员工为自己效劳,应该是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领导艺术的重要体现。培养令人信服的特质

靠天生素质想把企业办大办强非常不容易,企业家需要不断的学习,跟同行学习,在竞争中学习,学习优秀文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黄桂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北大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杨壮教授曾经专门开设了一个关于企业领导力的讲座,讲座中,他鼓励并引导大家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杨壮教授认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不仅能得益于天生的气质,更能够付出后天的努力,而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和可贵。卓越的管理者除了天生的领导气质和在“业务”上的出类拔萃之外,还要培养令人信服的特质,这也是成为卓越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条件。

我们在和其他人接触的时候,常常会根据别人的言行举止来评价一个人:这个人是不是比较懒惰?是不是比较蠢笨?是不是比自己能力强?每个人都有缺憾和优势,怎样才能弱化自己的缺点,突出自己的优点,让自己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这是管理者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克伦威尔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拿破仑也缺乏同情心,凯撒大帝更是一个脾气火爆的君王……他们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是他们最终都成功影响时代进程,成为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因缘际会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是其个人特质同样不容抹杀。下面我们看一下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优秀特质。

1.强烈的自信心“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这是马其顿先生的说法。“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是艾默生先生的说法。“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这是《史典》的说法。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信心是成功者共同具备的特质之一。成功的管理者,若对自己都有所怀疑,又哪来的资格要求别人相信呢?

林枫非常喜欢打篮球,也是激扬篮球队的主力。有一次,激扬篮球队在一次比赛中表现非常好,几乎每场的胜利都是“手到拈来”,很快便打赢了各种对手,顺利进入决赛。因为在比赛中并没有出现实力相当的对手,激扬篮球队赢得非常轻松,但这次胜利也让这支球队的所有成员产生了骄傲感。

在决赛入场前,激扬队的所有队员并没有把对手放在眼里,认为就算自己不尽全力也能轻松赢得比赛。赛制是5场,可是当他们意识到对方的强大时,已经连输两场。这就意味着他们后三场必须连胜,队员们都已经泄气了。可是,林枫却坚定地告诉大家:“我们不会输,把大家最强的实力拿出来,激扬队一定会获得最后的胜利。”有人问:“你怎么知道?”林枫自信地看着大家,说:“我就是知道,加油吧!”看着林枫自信的神态,大家突然充满了信心,每个队员都充满了斗志。

决赛最后的结果出乎观众的想象,他们认为没有胜算的激扬队竟然胜利了。大家都非常佩服林枫的自信和沉稳,推举他为激扬队新的队长。

其实,林枫并没有真的找到突破自己、战胜对手的办法,它只是相信自己不会输,正是这种看上去无济于事的自信给其他队员带来了希望、增加了动力。

真正的自信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在实际行动中,管理者的自信会转换成一种能量,激励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但是,怎样才能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呢?

卡耐基说:“当众发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提升热忱的有效突破口。”想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首先应该锻炼自己当众发言的胆量。其次就是认识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心里给自己暗示,鼓励自己。最后一点则是每天站在镜子面前告诉自己:“我能行!”另外,在行动之前,想想自己胜利后的情景,也就是所谓的“预演胜利法”。通过这么一连串的自我鼓励,我们的自信心会得到持续的放大,从而迈出成为团队“领头羊”的第一步。

有一次,一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被派到一个军队担任指挥官。但是,军队中的士兵并没有把这个身材矮小的指挥官放在眼里,在这些士兵中,一个叫奥哲罗的人最不服气。

年轻的指挥官准备找一个机会扭转现状,于是,他把所有对自己不服气的士兵都聚集在一起。指挥官故意迟到了,他等这些士兵都等得不耐烦了,才出现。然后,他把自己的作战思路和计划大声讲了出来,还颁布了自己的条令。从始至终,在他的话语和动作中,都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自信。最后,他命令所有人离开。

士兵们经历了这次事件以后,对新来指挥官的自信非常敬佩,就连奥哲罗也被这种自信征服了。

这个指挥官就是后来影响欧洲历史进程的拿破仑。

自信是优秀管理者的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它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言辞来支撑的,而是一种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气势。不管自己的行为让多少人觉得荒唐,不管有多少人无法理解你的思想和行为,只要保持着强烈的自信心,你就可能会在别人的惊讶中,攀登到胜利的最高峰。

2.激情和热诚

激情和热诚是每个管理者在工作中都需要的特质,它不仅可以让你充满斗志,还会给团队成员带来积极向上的动力和希望。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们才会展现出一种真实的激情和热诚。不管是一个学习小组的组长,还是一个销售团队的领导,只有拥有激情和热诚,整个团队才会忠于管理者,团队成员才会有一种众志成城的坚定。

激情和热诚是一种对自己、对事业的负责任的态度,正是由于管理者这种孜孜以求的态度,员工才会被鼓舞、被激励,才愿意与管理者并肩作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在比尔·盖茨及整个微软文化看来,是否对工作充满激情,才是衡量员工是否优秀的基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能力、责任及其他,尽管这些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位微软的研究员经常周末开车出门,说去见“女朋友”。后来,同事在办公室里看见他,问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呀。”

激情是激励我们不断进步的永动机,高度的激情不仅是工作的灵魂,还是我们跨越各种障碍和困难的助力器。北大管理课甚至认为:激情就是工作本身。这一观点看似激进,实则中肯。当你激情满怀,工作努力,上司和客户满意,你将不难获得金钱的增加、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从而,更可以达成精神上的满足。

工作激情和工作成功,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扶持。工作激情是实现工作成果的前提,而工作成果,则反过来激励或者消弭工作激情。若工作成果显著,则工作热情充盈,既能进一步促进工作的紧张,也能证明工作能力;若没有工作激情,则工作少有起色,日复一日,只会逐渐消沉。

3.持之以恒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坚持,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怎能做出一番成就?很多人总觉得那些大人物总是忙个不停,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似乎有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其实,这种精神一方面取决于对工作的激情和热诚,另一方面是因为有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心态在支撑。

坚持的另一种表现是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在竞争中取胜的野心。有毅力的人永远有新的想法和计划鞭策着他们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持之以恒是一种可以经过培养和训练得到加强的品质。(1)看清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只有目标坚定的人才能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的毅力。(2)制定详实的可行计划。只有一个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帮助你在一步一步不断实现的自我满足中得到继续下去的动力。(3)彼此合作,互相监督。只有和别人在一起共同努力,建立足够的信任,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鼓励,给彼此信心;才能在松懈、疏漏的时候互相监督,给彼此指导。

4.言行一致

答应了别人的事情,若轻易反悔,又怎能建立起别人对你的信任?言行一致,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和信赖,尤其是管理者。

5.责任感

逃避责任是懦夫的表现,只有愿意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协助。人们都有趋利避害的意识,一般人在遇到意外事故的时候,通常会产生逃避责任的想法,只有愿意承担责任、敢于承担责任才是一个管理者该有的风范。

除此之外,一个人想要得到别人的敬佩,还要拥有开朗、大度、善于学习等特质,只有不断改善自己的缺点,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上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服。对操守丝毫不让

当今社会不缺知识人才,但缺乏有良心的人,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有爱心、有信心、有决心的人。——李佩(北京大学成功心理学专家)

大多数人在一生当中,难逃两件事情的困扰:一是做人;二是做事。要想做好“人”,就要能够抵挡住外界的诱惑,稳定自己的心态,坚定自己的意志,对违背自己操守的事情决不能让步,有良知,有道德,有修养。做好“事”,就是要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处理好矛盾与利益的关系,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忘坚持道德操守的底线。

要想学会如何做好管理者,就要先学会如何“做人”,做人是承担一切职务的根本。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必定会有好的口碑。在带领团队的过程中,好的口碑能够给工作带来极大帮助。相反,任何一位员工都不愿意跟着恶名昭著的管理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身边自会有很多人环绕,而一个恶名昭著的人却要想尽办法留住身边的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如果只是一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去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那么,不管你的专业技能有多好、业务水平有多高,都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服。

要想学会做事,就要先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很多事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管理者“做人”时应该坚持的操守有哪些呢?

1.做一个善良的人

善良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一切高尚的品质莫不源于善良,比如:忠诚、感恩、大爱、舍己等等。《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一个至善的人就如同水一样,能够把恩泽灌溉给万物,还不争名逐利。水是世界上最干净、最柔软的物质,能把万物洗涤得干干净净,它还是世间一切生灵能够生存的根源。善良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能够在一些肮脏的事物面前不改本性,还能够把污浊的东西洗涤干净。“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以纯真的面孔面对世界,但是随着生活的侵蚀和环境的变迁,很多人丢失掉了“善良”这一最珍贵的品质。他们要么是有意为之,为了名利和钱财而不择手段,要么是迫于无奈,为了不被别人伤害,只能选择带一张“坏人”的面具。

但是,善良是这个世界始终存在希望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人类最美好、最高尚的品质之一,是人与人交往充满关爱和热情的前提。同样,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就要先学会做一个善良的人。

2.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一个能够得到大家信任、尊重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尤其是在工作当中,如果希望你的同事、下属相信你,愿意跟你合作,你就一定要有责任感。因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定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一定不会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相反,他一定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能够心甘情愿地把集体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能够主动把担子扛在自己的身上。这样的人更容易得到同事的信任,也通常能够被领导委以重任。

在猴王的严格带领下,猴群非常遵守纪律,但是有几只淘气的小猴子总想找机会大显身手。这天,猴王有事外出,令猴叔监管山上的猴子。淘气的小猴子们趁猴叔不注意,悄悄地溜了出去。他们发现山脚下一户人家的桃子长得又红又大,于是就把好吃的桃子吃掉,吃不掉的全扔在地上。等他们一个个吃得肚子圆滚滚的回到山上,猴叔发现了这件事,他找出胆小的小猴子问清了事情的经过。但是,他们怎么都不肯说出是谁带的头,任凭猴叔说破嘴也没有用。

猴王在回来的路上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回来后便大声斥责猴子们,大家害怕得往回缩,可是谁也不敢站出来承认错误。看着火气越来越大的猴王和惊恐的猴群,猴叔勇敢地站出来承担后果,声称是自己监督不到位,才让小猴子犯了错误,愿意接受惩罚,并请求猴王不要责怪别的猴子。聪明的猴王虽然了然于胸,却不动声色地让猴叔在门口罚站,还不允许吃晚饭。后来,那几只淘气的小猴子终于被猴叔感动,纷纷找到猴王,主动承认了错误。

这是一则非常著名的管理故事,说的是在很多时候,管理者应当主动承担责任,才能够得到下属的充分认可和尊重,哪怕这些失误根本与你无关。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义不容辞的姿态承担责任,不仅不会降低你在员工中的威信,还会在他们心中树立起一种可靠、可信的管理者形象,能够更好地增强管理者的号召力和团队的凝聚力。

3.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为人处世当以诚信为念,无信则万事不能立。在可以预料的将来,诚信必将成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发生关联时最重要的标尺之一。唯有信者,方能及远;唯有信者,才有大成就。

曾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因事要外出,他们的儿子听说后又哭又闹,坚持要与妈妈一起出门。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只有骗孩子说:“你在家乖乖听话,等妈妈回来了,就杀猪给你吃,好不好?”孩子非常喜欢吃猪肉,听到妈妈的话,立刻停止哭闹,一整天都眼巴巴地坐在门槛上等妈妈回来。

曾子的妻子回来后,惊奇地发现曾子正在磨刀。问其原因,曾子认真地告诉她,要杀那头准备留着过年的猪。妻子哈哈大笑,说:“现在距离过年还早着呢,怎么就能把猪杀了呢?”曾子看到妻子不以为然的样子,严肃地提醒她上午答应儿子的事情。妻子说:“骗小孩子的话怎么能当真呢?”谁知曾子却非常严肃地说:“答应孩子的事情是一定要做到的,如果单纯为了欺骗小孩子就编造出一些理由,那么,孩子长大后也会失信于他人。再说了,父母都不跟自己的孩子将诚信,又怎么去教育下一代呢?”

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讲求诚信,目前市场外部竞争异常激烈,内部压力也日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企业、每位员工都卯足了劲、拼尽全力厮杀,管理者对客户和员工的任何失信,都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害,轻则企业内部人心浮动,重则被客户背弃、遭市场淘汰。

4.做一个正直的人

正直应该是每一位管理者最基本的底线,管理者应当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行事准则。不管你会碰到什么样的事情,首先要知道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这才是保证你不会做错事情的前提。

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时代,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为所欲为。在无数的利益的诱惑面前,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立场,守住自己的操守,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戴维是一家汽车修理公司的普通员工,他为人老实忠厚,做起事情来一丝不苟。虽然他才到公司两个月,但是工作能力已经日益凸现出来,凡是见过他的上司、同事都非常喜欢他,还有人开玩笑说:“等老总从国外考察回来,一定会给你加工资的。”

这天中午,刚好轮到戴维值班,大家都不在。一个略有些邋遢的顾客走进了汽修店,拿出一大份采购单。戴维仔细帮他把所有的零件都打包好,正要给他开账单的时候,那位顾客却塞给了戴维一沓钱,至少有几百元。戴维很疑惑,顾客小声地对他说:“你在我的账单上多填一点零件,等我回去报销后,回头我给你报酬。”戴维礼貌地拒绝了他,并归还了他的小费。谁知那名顾客还不死心:“我们老板的生意很大,我肯定要经常来你们店里购买零件,我敢担保你的油水一定会很大,更何况现在就你一个,谁都不知道这件事情,这是多好的机会啊。”这一次戴维真生气了,但还是礼貌地拒绝了他,并且明确地说:“这种事情我是不会做的,我们店里的同事也不会做,如果你一定要我们这么做,那你以后还是去别家吧。”顾客没办法,只得气急败坏说道:“天底下怎么会有你这样的白痴,放着到手的钱都不知道赚。”

任凭那位客人说破天,戴维就是不松口,场面弄得很僵。忽然那位顾客哈哈大笑起来:“戴维啊,你果真是个正直的好员工。”这个顾客就是公司的老总,他只是为了试探戴维,为公司寻找一个正直的管理人才。试探的结果让老板很满意,后来经过他亲自培训,戴维担任了公司在某一区域的市场经理。

如果戴维是一个贪图小便宜的人,只要他有一点点动心,老板也能看出来,那么以后的机会就将和他擦肩而过。正是因为戴维坚持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利益面前不为所动,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大好前程。

作为管理者,能够抵挡诱惑,从某些层面上讲能够使员工以及企业多一层安全上的保障。正直就意味着一个人拥有非常强烈的道德观念,能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道德良心作为衡量事物的第一标准。关键时刻还能够挺身而出,准确说出客观事实。就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候,守住自己的道德操守才可以走得更稳。勇往直前,管理者的魄力

在实际工作中要知难而进,不要一遇到苦难便低头。——马寅初(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

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以及工作、业务的决策者,只有能力是不够的。无论所负责的事情是大是小,管理者都要掌控好全局。北大管理课认为,优秀的管理者除了有能力外,还要有魄力,并且要正确认识能力和魄力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

所谓管理者的魄力,是指在决策时候的果断以及胆识。换句话说,就是管理者要敢想、敢做、敢于负责。如果作为管理者优柔寡断,遇事便裹足不前,就很容易和机遇失之交臂。很多企业得不到发展,就是因为领导的魄力不足,团队的整体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

管理者的领导魄力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勇敢,勇敢的管理者不一定能够成功,但胆小的人却一定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算机缘巧合下领导了别人,也会在短时间内被别人识穿“纸老虎”的真正面目,然后敬而远之。试想,谁愿意跟着一个没有胆识的管理者呢?

管理者的魄力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有勇无谋的冲动,而是敢于突破的表现。不管是任何领域的管理者都需要具备勇往直前的魄力,只有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宿,管理者才真正具备了领导他人的能力。

这种勇往直前的魄力可能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可能是面对权势的不屈服,又或许是对独断的反抗……总之,管理者必须具备这样的魄力和勇气,只有拥有这种魄力的管理者才能在危难的时候领导大家走向成功。

为了考验曹丕和曹植的魄力,曹操下令他们出辕门。当然,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曹操又在暗中告诉守城的将士,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先去了,到了门口后,守城门的将士按照曹操的命令,阻止曹丕外出。曹丕没有办法,只好重新回去。曹植听到了这个事情后,就向杨修请教。杨修对曹植说:“你是奉丞相的命令出门的,如果有谁阻拦你,你就这样说‘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植就前去辕门,门卫果然阻挡曹植出门,曹植就按照杨修的办法出了城门。于是,通过这次试探,曹操以为曹植更有魄力。

曹操所考验的就是一个人面对事情时的“魄力”,真正的管理者应该忽略微小的瑕疵,为大局考虑,当断则断,做出正确的抉择。这种选择还能突出一个人的自我特点,以及果断的性格。

管理者的领导魄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敏锐的思想

管理者想要有果断的抉择,首先应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因为只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才能让管理者在抉择的时候,保持一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明了,而长远的战略眼光正取决于管理者敏锐的思想。

勇往直前的管理者魄力需要敏锐的思想来判断事情的发展方向,从而未雨绸缪,为事态的发展提前做出准备。假如出现超出预料的情况,也只有思想敏锐的管理者才能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临危不乱,并且及时找到应对突发事件的办法,看清事情的本质,调整原定计划,重新掌握主动权。

2.创造性的思维

一个有魄力的管理者不是一个执行命令的“傀儡”,而应该在贯彻上级的命令时,结合实际情况,用创造性的思维在原有的形势上开创新的繁荣局面。没有进取心的管理者只会完全遵照上级的命令,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

霍去病和卫青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将,他们出去攻打匈奴的时候,汉武帝曾说:“放开去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于是,霍去病根据自己对匈奴的了解,并没有完全听命于汉武帝,多次孤军深入敌营,并取得不菲的战绩。卫青也在漠北决战中,根据树林里鸟儿的惊飞,正确判断了敌军主力的所在,用佯攻的办法取得了胜利。

每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都应该向他们学习。由于没有身处其中,上司的一些命令难免脱离实际。有魄力的领导应懂得随机应变,及时改变策略,做出必要的调整,而没有胆识的管理者则只能墨守成规。

很多人都觉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一种违反命令的做法,但事实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指的是一种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创造性思维夺取最后胜利的理念。作为管理者,应该为整个团队的利益着想,敢于从自己的具体情况看问题,把“对上负责任”与“对下负责”相互结合,大胆创新,带领自己的团队为公司创造良好的业绩。

3.科学的决策

有魄力并不仅仅代表着做事情不拖泥带水的果断,还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管理者的每一次决策都关系重大,哪怕稍微一点疏漏都可能会给公司和自己的团队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在进行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遵循科学决策的步骤,不要只靠经验之谈决定事情,更不能在冲动的情绪下做出轻率的决策。

科学的决策不仅需要谨慎的考虑做前提,还需要集思广益,仅仅做到“果断”却不遵守科学性,也是不行的,也可能会给工作带来严重的失误。

4.果断的指挥

管理的指挥职能非常重要。当然,在指挥行动的过程中,管理者一定要从容淡定,果断干练,这是一个有魄力的管理者必需的能力。比如当管理者决定了某件事情后,要有坚定的信心按照自己的计划推进,不能受人蛊惑,也不应该被“扰乱信号”吓倒,更不能遇到意外情况就六神无主。古代的作战中最讲究军心的稳定,只有稳定军心,才能在此基础上鼓舞士气,取得胜利。如果连管理者自己都六神无主,左右摇摆,那么,最后肯定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旦错失有利的时机,不管拥有多么详细有效的计划,都只能是空谈。

5.决策的有效性

管理者的“果断”还要通过决策最终的有效性来判断,真正有魄力的管理者不是只会发出命令,也不是只靠思想报告来判断员工的努力程度,更不是只说空话而不办实事,而是要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更多地用在工作上,并考察自己命令的落实程度和落实效果。

优秀的管理者都有“抓住工作不放手,看不到效果不罢休”的心态,而这些都源于务实的工作作风。不管什么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出发,而不应该只注重形式,不在乎实际效果。优秀的决策者能够想职员所想,切实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在工作中不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更不会热心于“外表”的工作。真正果断而又能在果断中取得成效的管理者,每向前走一步,都会在身后留下清晰的脚印。

不管是遇到困难的问题还是强大的对手,优秀的管理者都不应该出现畏首畏尾的状况,勇往直前才是一个有领导魄力的管理者该做的事情。职场就像战场一样,不管是否能够胜利,都要有坚持向前的勇气。

有人说:“魄力是面对困境时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着。魄力让敌人望而生畏,让队友充满信心。”事实确实如此,只有有魄力的人才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

古代的武林豪杰和江湖上著名的杀手结下“梁子”时,就算知道自己不可能把对手打倒,他们也会迎接挑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起码不会让自己“不战而逃”,贻笑大方。当然,这里并不是要提倡冲动和鲁莽,而是说:不管做什么事情,管理者都要有勇气和魄力,提前给自己打“预防针”,要有承担风险和失败的能力。

魄力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人格魅力,也是管理者领导员工的负责态度。如果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管理者先退缩了,又怎么能够让员工安心地坚持下去呢?有一个宰相肚

不懂得宽容的高层管理者,是一个不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必要性的领导。——厉以宁(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是在说一个人的胸襟与胸怀博大得如同江海一般,可以容得下船只航行。对于管理者而言,作为团队的领袖,就应该有这样一个“宰相肚”。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教授曾这样要求过他的学生们:“学会‘包容’,养成泰山不弃抔土、河海不择细流的胸怀。”就是说要能听进忠言,能容下别人的过错。这是每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修养,只有懂得宽容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家曾经说过:“你能够包容多少人,你就能够有多高的职位。”北大管理课非常看重学员的个人素养,他们认为宽容是每一位优秀的管理者都应当具备的品质,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要有一定的度量去包容每一名员工,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跟同事、员工斤斤计较。虽然一个宽容大度的管理者不一定能够带领好一个团队,但是一个心胸狭窄的管理者带领下属开展工作,肯定不会顺利。

著名的管理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卓越管理者,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不会失去什么,相反会真正得到,得到的不只是一个人,更会是得到人的心。”为此,每个管理者都不要跟员工“锱铢必较”,应该以大局为重。

1.对自己宽容是宽容他人的前提

一个人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是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表现,但是一个人若是拿着显微镜去看自己,就有些过于苛刻了。很多事情过犹不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自己要求过严,就容易将自身的缺点无限放大,进而不断地否定自己,致使自己意志消沉、缺乏自信心。

工作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不管用哪种方式,只要能够从心底获得幸福和快乐,这才是工作的真正目的。在追寻自身价值的过程当中,那些容易使人消沉的事情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万事强求完美其实就是在自寻烦恼。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宽容自己,并非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在发现自己的缺点时,不要将这些缺点无限放大,变成思想上的重负,而是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自己的缺点,弱化自己的缺点。一个人能够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缺点,才能够真正地学会宽容别人。为此,我们可以说宽容自己是宽容别人的前提。

2.放下一切的不愉快

管理者在工作当中与员工打交道,总会遇到跟员工意见不合的时候,不管员工对你的工作多么不理解,或者你对员工的工作多么不满意,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哪怕你们在办公室里吵翻了天,下班后出了公司,还能一块儿到大排档去喝啤酒。“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意见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在工作上有争论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对事不对人,不能和某个人发生了争论,再见面时就成了仇人,如此一来,还如何开展今后的工作?即便矛盾已经发生,也要学会释放,放下一切的不愉快,这也是一种宽容大度的表现。

管理者应该给员工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让员工看见自己就畏惧如虎。因为某些客观原因,业绩没有达到预期要求是很正常的事情,管理者如果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适当地宽容员工,或许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用心、更加尽力。

3.宽容不等于放纵

宽容不是无休止地原谅他人的同一个错误。尤其是在管理过程中,对某一位员工的一些小毛病,如果三番四次地宽容,性质就已经变成纵容,其产生的后果可能是无法估量的。这种做法,不论是对员工,还是对公司,都是极其不利的。

古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老禅师。一天晚饭过后,他照例出来散步。皎洁的月光下,他看到墙角有一把椅子。老禅师一看就明白了,一定有弟子不守寺规,翻墙出去玩了。老禅师并没有大肆声张,他只是把椅子拿开,自己蹲在那儿等着。没过多久,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踩着“椅子”就下来了。正当他暗自窃喜没人发现的时候,却突然看到自己踩的竟然是师傅的背。他大惊失色,连连道歉,没想到师傅只是很平淡地说:“这些天渐渐有些凉了,赶紧回去加件衣裳。”从此以后,小和尚再也没有偷偷跳墙出去玩过。

老禅师用自己的宽容感动了自己的弟子,使弟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惩罚方式可以引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责罚的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遇到下属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用人情打动他,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加以改正。

当我们有能力掌握和运用宽容的时候,我们的信心就会由心而生,变得无比强大。宽容不是懦弱的代名词,而是坚韧的另一种方式。事实上,管理者的宽容从来不意味着无能,相反,它表现了一个人的心胸和人格魅力,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便是如此。

当然,宽容不是无能的体现,也不是没有原则的随便纵容。对于大部分的员工来说,采取宽容和教育相融合的方法,都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在管理者的宽容下,努力改正。

作为一个管理者,学会宽容,我们短暂的生命会更加令人敬佩。因为宽容像温暖的阳光,能让自己的职员感到温暖,同时得到新的希望。有这样一句启人心智的话:“一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宽容的力量可以直抵员工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宽容是一种容忍的雅量,它永远比批评更能让人接受。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不是环境阻碍了我们的发展,是你面对环境自身的态度,阻碍了最根本的发展。你改变不了万物,你唯一可以改变的只有你自己。——杨宗华(北京大学高级研修班特聘讲师)

没有在某些方面超出他人的能力,就不可能成为他人的管理者。但是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明白,只依靠自己的能力并不能一直向前,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他人的智慧与力量,应该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项羽和刘邦都是那个时期的“管理者”,项羽因为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在鸿门宴中错失了杀掉刘邦的最好机会,最终也失去了自己的江山;而刘邦虽然个人能力不如项羽,可是知人善任,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集思广益,最终成就了汉室江山和千古霸业。

项羽的个人能力非常强,年轻的时候就崭露头角。很多吴中弟子都非常佩服项羽,当然,项羽对自己的能力也非常自信。于是,他慢慢滋生出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

项羽身边有三个得力助手:范增、项伯和项庄。但这三个人中,只有范增看透了了刘邦图谋天下的雄心与志向。范增曾向项羽进言:“刘邦在入关之前,非常喜欢钱财和美女,但是现在他却没有动用皇宫里的钱财,也没有和美貌的女子亲近,证明此人有谋取天下的野心。我们要趁此机会杀掉他,不能让他有和您一争天下的机会。”但自负的项羽并没有把范增的谏言听进去,尽管范增曾多次向项羽暗示应该除掉刘邦,项羽依然没有选择杀掉刘邦。

鸿门宴后,项羽的部下曾向他进言说:“关中是一个建立都城的好地方,不仅有足够的土地,还有易守难攻的特点。”项羽不仅没有听取自己部下的建议,还在听说此人抱怨自己后,把他残忍地杀害了。

将士们看到项羽并不听取他们的建议,渐渐也不再进言,谁愿意平白无故地丢掉性命呢?

不同于项羽的骄傲和在自负,刘邦非常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刘邦小时候非常鄙视读书人,以为读书的人都像赵括一样,只会纸上谈兵,甚至经常捉弄做学问的人。后来,刘邦成为将领,在高阳驻兵,有一个儒生前来拜会他。但是,刘邦对这个儒生非常怠慢,会见时,他正在让奴婢帮他洗脚。儒生问刘邦:“你认为应该帮助秦朝,还是诛灭秦朝?你有什么想法呢?”刘邦听到这句话,生气道:“现在的黎民百姓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就是秦朝,我怎么会帮助秦朝呢?”儒生回答:“你既然想统一天下,诛灭秦朝,难道就是用这种方式和长者见面吗?”刘邦听了,非常羞愧。于是,连忙向这个儒生表示歉意,请他帮助自己。正是因为刘邦知错就改,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才使得自己遵照了儒生的计策,先于项羽进入关中。在之后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刘邦“善于听取他人建议”的优点,让他招揽了更多的人才,也让自己的霸业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即使从小就对儒生有偏见,但是,只要他们的谏言是为自己好,他们的计策有助于自己得到天下,刘邦都会采纳。

而项羽则是因为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才使韩信、陈平等有识之士先后从项羽的阵营倒向刘邦。即便在自己身边只剩下范增一人可用的时候,项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经常无视范增的谏言。最后,项羽甚至怀疑对他忠心耿耿的范增有勾结对手的可能,已经年老的范增也因此“被气死在回家的路上”。

刘邦在打下江山后,要论功行赏,但是很难定夺十多个有功之人的排位先后,于是,他就让群臣进言。有人认为曹参身上伤疤最多,为大军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马功劳,应该居首功。而鄂千秋却推举萧何为首位,因为萧何总是能够在大家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出现。刘邦最后不仅仅赏赐了萧何父子,还重重赏赐了鄂千秋。

曾有人说:“平常人以能够完成某件事情当成自己的优势,但管理者却把能识人当成自己的优势;平常人以有谋略为优势,而管理者却以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当成自己的优势。”这段话对管理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

西汉哲学家杨雄说:“汉发挥集体智慧,集体智慧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楚厌恶集体智慧而不发挥个人能力。发挥集体智慧的人成功,发挥个人才智的人灭亡,这与老天爷没有任何关系!”

虽然项羽离我们很遥远,可现实中依然有很多和项羽一样的管理者存在。很多如项羽一般的管理者依然没有看到自己的错误何在,原因有以下几种:

1.面子心理

现在的管理者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极爱面子,最讨厌别人在开会的时候向他们提出建议。因此当一些“不懂事”的人一不小心说了管理者的错误,或者提出什么跟管理者意见不一致的观点,管理者就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进而用自己的权威将他们的观点扼杀。长此以往,员工们都领悟了两条原则:第一,老板所说的话都是正确的;第二,如有疑问,请参照第一条。如此一来,员工们即使知道自己的建议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也不会再提出来了。

2.惯性思维

现在的管理者大多追求速度和效率,一旦出现问题,他们的惯性思维就会告诉他们应该马上解决,以免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连解释的机会都不会给他们留。于是,很多员工据此参悟出一条黄金法则:沉默是金。无论管理者说的话是否正确,他们都不会选择在管理者生气的时候火上浇油。

这样一来,领导就扼杀了员工提出更正建议的机会。其实,作为管理者,应该在对方解释前保持理智,不要认为员工的解释没有任何“营养”可言。多给员工解释的机会,或许,你还会听到员工中肯的建议,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益的信息。

3.环境需要

现在私人企业越来越多,而私企中的绝大多数管理又比较喜欢这么一句话:“宁要能力一般,也不要能力强但想法多的人。”所以,很多有自己想法的员工都被扼杀在摇篮中,为了生存,他们就只好变成“沉默者”。

善于听取别人建议的管理者都具有谦虚的品质,只有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的能力,不断向别人学习,并听取他人的建议改正自我,管理者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李华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在一个汽车公司上班。有一次,开会时,主管把自己设计的车型向大家展示,除了李华外,所有的员工都赞不绝口,认为这个车型会受到大众的欢迎。李华却认为该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他回到家后,熬夜思考,终于设计出了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欢的车型。可是,当他拿着自己熬夜设计出来的车型向主管解说时,主管却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脸色也非常难看。

第二天,李华就向主管递交了辞呈。当李华拿着自己的“心血”向另外一家汽车公司的管理者展示时,他们非常重视,并且修改了原计划的发行车型。而这种车型的车子上市后,很快就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而以前公司的主管知道这种情况后,非常后悔,却也无可奈何了。他知道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优秀的车型设计,更失去了一个优秀的设计人才,同时也打击了下属对他提建议的积极性。

虽然管理者具有比员工更大的权力,但这并不代表着员工的工作能力一定比管理者弱。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就要学会听取别人中肯的建议,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全盘否定员工的建议。

某个公司的管理者非常善于听取使员工的建议,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一个会议体系。就是在进行会议之前,先让最基层的员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然后,等他们发言完毕后,这个管理者再让中层的“小头目”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他再根据他们的建议和看法,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正。因为,他知道,自己所了解的很多数据信息并不特别准确,而在基层工作的员工却非常清楚,这种会议体系可以让自己的下属都畅所欲言,而管理者就能根据别人的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与此同时,这个方案因为吸取了众多人的建议和优点,也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

很多公司的管理者在开会的时候,往往是一副“谁敢反对我的意见,谁就死定了”的态度,以至于很多时候,员工都非常害怕自己的老板,自然也不会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这样的管理者喜欢的永远是“一派祥和”的气氛,但事实上,这种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并不能带给企业任何益处。

其实,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思想,当他们正确的思想得到管理者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欣喜,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但是,如果管理者并不愿意听取他们正确的建议,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受挫,甚至会愤然辞职。

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经验有多丰富,总会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纰漏。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虚心地听取别人的建议,博采众长,就可以多角度审视自己的决策,进而权衡利益,而最后的决策就能够为公司带来最大的效益,管理者也会得到员工的敬佩和尊重。拥有自己的追随者

品牌是一种承诺,更是一种责任。企业需要树立品牌,个人也需要树立品牌。——杨宗华(北京大学高级研修班特聘讲师)

想要拥有自己的追随者,就必须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影响力就是所谓的领导力。北大国学大师翟鸿桑曾说:“领导力就是获得追随感的能力。”那些总是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很难拥有自己的追随者,自然,他们也无法领悟影响力的精髓所在。其实,管理者的素质和领导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

那么,管理者为什么要拥有自己的追随者呢?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真正的管理者不必事事躬亲,但必须拥有自己的追随者,有自己的“左膀右臂”。因为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够独立完成,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扶持。事实上,管理者之所以拥有领导力,和他们的追随者是分不开的,换一种说法,就是“追随者造就了管理者”。

很多优秀的人都不屑于和别人为伍,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处理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真正遇到事情时,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自己一个人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

张民是一个公司的职员,在学校的时候他是所有同学崇拜的对象。上学期间同学只要碰到什么问题,都喜欢找他帮忙解决,因此他从小也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跟他在一起的朋友总是感到很安心,觉得他就像一个避风港。而在公司里,因为表现出众,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公司的精英,公司的业务也被他做得风生水起。所以,有很多人成了张民的追随者。

当所有人都认为他这一生就这样一帆风顺的时候,有一天警察找到了他,说有人告他偷窃商业机密,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可能。”可是,那个诬告他的人站在他面前,指着他说:“警察同志,就是他。”张民看着眼前的人,感觉有些面熟,但是一时想不起来。

张民本来以为等警察调查完就会放自己回去,但警察却没有让他离开。他突然想到自己的一个高中朋友王雷,似乎记得王雷的爸爸是在警察局上班。于是,他打电话给王雷求助。王雷听完,毫不犹豫地说道:“张民,放心吧,我现在就跟我爸一起过去。”张民听了,感动地说:“谢谢。”王雷说:“你小子从来都是帮着我们,我们遇到什么麻烦的事都是你出面解决,我们说‘谢谢’的时候,你说什么?你总是打我的头说‘当不当兄弟,当就闭上嘴’,现在我把这句话还给你。”

在王雷爸爸去了解了情况之后,替张民做了担保,警察局这才放了张民。但是,警察依然要求张民不能离开这座城市,有什么问题要随时接受调查。

在张民出来的当晚,王雷神秘地拉着张民说:“走,跟我去个地方。”张民已经筋疲力尽了,问道:“什么事这么神秘?”王雷说:“我一个朋友刚看到诬告你的那个人,他和别人在一起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在密谋什么呢。走吧,我们去看看。”

果然,张民找到了那个人,而他旁边的人是曾经因为泄露公司机密被他发现而赶出公司的员工。于是王雷立刻打电话通知了父亲。王雷爸爸派人把两个人带回了警察局,经过调查,张民确实是被那两个人诬告的。

经过了一番折腾,虽然张民感到筋疲力尽,但是,他也因此懂得了一个道理:“世界很大,个人的力量只是渺小的。”

有句话说的很对:“管理者的风格可能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拥有大量的追随者。”当然,追随者和合作伙伴不同,追随者是一种不离不弃的坚守,就像诸葛亮誓死效忠刘备那样。

要想拥有自己的追随者,身上就要有能够影响他人的品质。诚如领导大师史蒂芬·科维的观点:想要影响别人跟随自己的脚步,就必须先了解这个人。想要了解别人,就必须要看清自己,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用自己的信念影响他人。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最应该骄傲的并不是拥有一个头衔,或者手中掌握着一个企业的“生杀大权”,而是员工如水之就下的追随。所谓追随,就是不管公司是否盈利,他们都愿意留下来帮助你共度难关。

某个小镇上有一个纺织厂,因为某种原因,这家纺织厂被火烧得只剩下了灰烬。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一大片厂房就被付诸一炬。全厂几千名职员看到这样的情况后,纷纷猜测自己会不会被裁员。再过连个月就是新年了,大家都不想因为被裁掉而没有办法过一个愉快的新年。

但是,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公司并没有裁人。管理者亚伦·傅斯亭反而宣布了工资照发的消息,并且决定重新建厂。几千名职员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开心,认为他们的董事长有“人情味”,过年以后,董事长又宣布了继续发薪水的消息,大家都有点“懵”,有人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虽然员工的呼声很高,但很多同行却持看笑话的态度,认为亚伦·傅斯亭太感情用事,不知道为自己公司的利益考虑。但是亚伦·傅斯亭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公司的员工是宝贵的‘资产’,而不是他们认为的‘支出’。”

职员们都非常敬佩自己的董事长,也希望公司能够尽快恢复“元气”。于是,在亚伦·傅斯亭的带领下,他们很快就在临时搭建的厂房中开始了工作。几千名员工几乎昼夜不停,都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公司。六个月后,这家棉纺织厂就建起了新的厂房,而且,在大家的努力下,公司的效益比之以前增加了好几倍。

这就是拥有追随者的力量。优秀的管理者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都是识人的“伯乐”,他们懂得人才是真正的财富。只有像亚伦·傅斯亭这样的管理者才愿意信任自己的“千里马”,才能拥有自己的追随者。时时刻刻为员工着想是每个管理者该有的心态,只有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生产力”团队,管理者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把别人抛在身后。

另外,不要吝啬自己的能力,只有在具备一定的能力时仍然具有奉献精神和爱人之心,才能攀山登峰,成为有追随者的成功管理者。有人把领导力分为五个等级:

1.职位:由于你手握权力,人们为了自己的生计,不得不追随你,可是,在他们心里并没有认可你。

2.肯定:你有某种魅力使人们愿意听你的。

3.业绩:因为你突出的业绩对整个团体的贡献,人们愿意追随你。

4.情感:人们之所以追随你,是因为你为他们付出了很多。

5.巅峰:人们看重的是你个人,因为你在他们心中所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几乎所有人都愿意成为管理者,而不是被管理者,管理者与追随者的存在告诉我们:能实现自己领导他人意愿的人仅仅是少数,而这少数人却有能力把那些愿意当领导的人变成他们的追随者。

当然,如果一个管理者有了自己的追随者后,任意“杀伐”,追随者也有可能“揭竿而起”。很多皇帝都曾感慨:“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事实确实如此,很多时候,人们想要权力,但也有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在违背自己的思想,这就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个人欲望在作祟。

具体来讲,管理者想要拥有自己的追随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知识的积累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比常人更多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有强大的领导力。比如,好几个在草地上踢足球的孩子要推举队长,那么,谁最有资格承担“大任”呢?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最熟悉足球规则、踢得最好的那个孩子。公司推举组长、主任等管理者时,也是如此:最熟悉公司相关业务的人、业绩最突出的人也最有可能被推举为“领头羊”。

虽然管理者不能在每个领域都比自己的职员懂得多,但如果一个管理者不熟悉自己所领导范围内的相关知识,或者他所了解的知识还不及自己的部下,那么,就算因为各种原因侥幸坐上了领导的位子,也无法带领团队做出好的业绩。

2.有伯乐的能力

管理者不仅需要有相关领域的知识,还要有像伯乐一样的识人能力。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保证每个职员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且在这个位置上做出贡献。

如果无法分辨公司中“千里马”和“普通马”的区别,那么,又怎样做到“人尽其才”呢?想要领导好一个团队,就要了解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知道他们各自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有什么习惯等,这一切都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人员分配和工作决策。第二课决策的艺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春生说:“‘一根火柴大概一分钱,但是它可以毁掉豪华的大厦’,你经营一个巨型企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你要毁掉它,大概就需要一个非常错误的决策。陈久霖的中航油就是这样的例子。一个失败的决策,陈久霖创建的帝国就崩塌了。”可见,管理者的每一个决策都不容忽视。不懂决策“艺术”的管理者,会带着员工走很多弯路。

只有了解决策的原则、决策的方式和决策中的陷阱,管理者才能在充分的分析和全面的权衡之后,不断剔除错误信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及时应对企业危机,制定出最优质的决策方案,在激烈的竞争中赢来人才,占取先机,获得成功。决策也需要遵循原则

儒家又强调“讲原则”,这发展成日本现代企业中的严格管理。没有严格管理就没有效率和高品质,也就没有效益。——王选(北京大学教授)

北大教授张维迎和南开教授盛斌在《论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一书中这样说道:“一次战役成败的关键在于指挥官。”的确,如果一个指挥官决策失误、指挥失败,那么想要赢得胜利就会难如登天。同样地,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成败的关键也在于管理者的决策。

管理者的决策在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决策都应该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然后再做决定。当然,管理者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一般情况下,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根据其依据不同,往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决策,另一种是直觉决策。

科学决策的前提应该遵循以下几种原则:

1.了解具体情况

了解具体情况是做出科学决策的第一步。管理者想要了解具体情况,就应该提前对事情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并且重视搜集到的信息。只有在准确预测和重视现有信息的情况下,管理者才可以根据现有情况,做出最科学的决策。但是,有很多盲目的决策者在得到出乎自己意料的信息时,会自乱阵脚,然后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做出无效的或者错误的决策。

刘靖是一个很有战略头脑的投资商,纵横商界多年,取得了众多辉煌战绩,在投资业界名气很大。

有一次,刘靖在城郊买了两栋烂尾楼,并为此投入了好几百万的资金。很多员工对老总的做法表示不解,因为烂尾楼所在地的交通并不是很方便,这笔投资非常冒险。

刘靖却不以为然,他说:“在进行投资前,我已经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调查和了解,这两栋烂尾楼的升职空间肯定会很大,相信我。”

事实证明,刘靖的决定是正确的。不到两年,刘靖投资的两栋烂尾楼价格翻了几番,没过多久,就有人出高价购买。员工们知道这个消息后,都非常开心。

很多管理者喜欢盲目跟风,看到所谓的“市场热点”,就立刻一哄而上,也不去了解市场的具体情况,行为之草率、拍板之鲁莽,令人叹为观止。殊不知,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跟头”也数不胜数。尤其是管理者在做出能够决定公司“生死”的决策时,更应该做好信息调查工作,周密考虑,切忌因为盲目、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2.思考可行的方法

思考可行的方法,要求管理者做到条理清晰,有条不紊。管理者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要对已经发生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科学的分析,所进行的决策也要按照通用的市场规律进行,剑走偏锋并非不可,却一定要慎之又慎。

3.听取民主意见

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计全”,管理者的智慧是有限的,应该汲取众人的智慧,听取不同的意见,然后选取最合理的办法和建议,做出最具有科学意义的决策,或者综合所有建议的优劣点重新进行考虑和布局。《孙子兵法》中也认为:只有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筹划的计策,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4.摆脱完美决策的枷锁

很多管理者都喜欢追求决策的尽善尽美,但事实上,不光因学识、经验所限,我们在决策时并不能把所有的因素考虑进去,而且环境会随时更替,也会出现诸多出乎管理者意料的变化。为此,管理者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从追求“完美”的迷梦中醒来,尽量做出一个相对完善的决策,才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5.注意灵活原则

虽然决策要尽量做到周全、可靠,但事实上,不管我们事先做出多少风险预案,在实施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意外,或出现不可抗力,或目标偏离理想,甚至还可能直接偏离决策目标。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决策的时候,应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使决策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而不是一遇到突发情况,便完全失去效用。另外,管理者在决策的时候,还应该思考备用方案,好比足球比赛,就算有人出现了意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