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08:47:18

点击下载

作者:望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

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作者:望南排版:Lucky Read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9ISBN:9787313175007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引言缘与梦

加拿大女诗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复活》一诗中这样写道:我能听到/下雪的沙沙声/天使在我头上倾听/蓟草凝聚着冻雨/生机勃勃/等候那个时刻/抵达我。

这是首折扇一样打开的诗意之梦,诗人以她特有的女性敏感,抒写了不同语境、不同时空中,一再重复上演的“复活”之梦。

用这首诗来修辞“钟书阁”,再恰当不过。对于读书人而言,一本书是一次相逢的生命之缘,一场进入异域的时空梦旅;无数本书聚在一起,书店则成了聚梦聚缘的地方,而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钟书阁“复活”了“最美的书店”,这些书店原本在每一位读者心中,以梦的形式期待着来到现实。

钟书阁第一家店在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降生”时,几乎一夜之间拥有了上海最美书店的赞誉。很多读者走进这家店,都觉得是进入了一场关于书的梦,对于钟书阁的创始人金浩而言,这家店更是他期待已久的梦。现在,他终于把这个梦放在了松江,并从那里起步。

究竟该怎样展现钟书阁的“书店”之梦呢,有诸多故事可以讲述,有很多角度可以进入,我们最终选择了纸上展览的方式,以讲述、设计、声音、影像与文本、档案五个场域进行一场纸上的最美阅读之旅。

本书是关于钟书阁的一场梦,时间与空间搭建起她的十字坐标。时间的纵向性而言,21年匠人般的坚守,“钟书”从街边默默无闻的小书店生长成了上海新文化地标,从上海滩走向了全国,成为中国最美的书店!她始终在阅读深处安静地等待着每一位读者。

空间的多样性而言,钟书阁以最美的空间编织了阅读之梦,如果一家书店,仅以空间设计之美博得“最美书店”的声誉,那与一家酒店便没有什么差别。钟书阁“最美”的内涵涵盖了更多的场域,这些场域辐射、延展了更多的话题,关涉到书店业的方方面面。

我们不禁要问,钟书阁在“最美”面纱背后“复活”了什么?她给中国书店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思考及答案,她仅是一道可供观瞻的“盆景”,还是真正良性生长的“标本”,在数字时代不可逆转的大潮中,她拥有了怎样的基因,这些基因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她才能获得如此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我们请来了中国著名作家、知名出版人、建筑师、摄影大师、学者,围绕着书店与阅读、书店与城市记忆、书店与社区、书店与书房、书店的公共属性等,关乎书店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多元性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我们想寻找到更多的答案,给中国书店业未来发展提供一份参考,一如结果孕育于开始,答案深藏于过程,1+1等于2肯定诞生不了“最美“书店,多元性的话题与探讨,才是中国书店业在大的文化语境下向纵深发展无法回避的“航向”。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评价实体书店的未来,是一条船行走在一条有固定方向流淌的河流中,在关于钟书阁的阅读航行中,在这条安静的河流上,我们放上了一部关于最美书店的电影小说,这不是文本的一次非虚构之旅,而是阅读进入生命的一场虚构之梦,卑尔霍雅之巅,一个小书店的美好时光,关于青春的成长与生命的骊歌,时间淹没钥匙,溪水注入骨骼,理想与现实的长途跋涉后,期待已久的梦都是“等候那个时刻/抵达我”。诗|天赐之诗|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有位国王

傍着泉水和花园忍渴受饥;

那盲目的图书馆雄伟幽深,

我在其间奔忙却漫无目的。

百科辞书、地图册、东方和

西方、世纪更迭、朝代兴亡、

经典、宇宙及宇宙起源学说,

尽数陈列,却对我没有用场。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昏昏然缓缓将空幽勘察,

凭借着那迟疑无定的手杖。[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讲述创始人、此岸、彼岸中国最美书店创始人金浩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钟书缘,钟书梦我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女儿,一个是钟书书店“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2010年前后,我总爱听这首《从头再来》的歌,每听一次总会思绪万千,也总会想起15年前那次艰难的抉择。

我出生在农村,是松江一个农家孩子。从小家庭条件十分贫困,1978年考入师范,两年后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同样是农民儿女的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下决心要当一名好老师。

我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力争做得最好。走上教师岗位后,我很快成了一名好老师,6年后就担任了学校校长。那所学校当时在松江是一所落后的学校,然而在我的努力下,学校后来连续两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学校,自己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校长。当时满腔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上,想在教育上成就一番事业,我曾经说自己要做一个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校长。然而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自己的好多想法无法在学校中实现,当时觉得很彷徨。

既然在学校里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还不如自己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我毅然辞职离校。出于自己喜欢图书的缘故,选择了开书店的创业之路。我离开学校不是停薪留职,而是彻底辞职。我没有给自己留后路,背水一战,打破自己的“铁饭碗”,必须要把书店开好。16年的教育生涯从此划上了句号,“从头再来”,“钟书”从此诞生了。

1995年8月18日,我在松江乐都路体育场边上开了一家只有60平的小小的书店,取名叫“钟书书店”,书店名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希望我和广大读者都能钟爱图书,钟情图书;二是我的女儿叫金钟书,我用自己女儿的名字命名书店,主要想告诉大家,我会像爱我女儿那样爱书店。我常说我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我女儿,一个是我的书店。

当时面对这样一家小书店,我对自己说:“金浩,这是你下半辈子的事业所在,你要用心去做,你要坚韧,你要勤勉,你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书店是我下半生的事业,是我追求的梦,我会竭尽全力追求我的梦想。读者永远是对的,错的永远是我们

刚开店的艰辛、艰难,是可想而知的,没有资金,没有品牌,有的仅仅是一腔热情和一点点仅有的当过校长时的人脉关系。书店第一天的营业额才30多元,但开店之初,我就提出了“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的办店思想,要求自己做到服务第一。

创业之初,我就要求自己和员工永远牢记这样一句话:“读者是我们的上帝,读者永远是对的,错的是我们”。只要读者提出需求,我们一定想方设法去满足,比如读者在我们书店没有买到所需要的书,我们会请他留下所需的书名,联系电话,如果采购部进不到这本书,我们会到其他书店帮他买回来,虽然这中间亏了钱,但我们赢得了声誉,赢得了读者的心。松江的读书人、爱书的人渐渐地被我们这样一家小书店吸引过来。

在松江店成熟的基础上,两年后我先后在金山、青浦、奉贤等区开设了18家书店。由于自己出身于农村,深知农村人购书不易,所以我的书店十多年一直坚持开在郊区,上海郊区除了新华书店外,像样一点的书店就是钟书书店了。我曾经计划在上海再开一些社区书店,更加便民,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

一个书店是不是成功,关键是能不能为读者服务。我个人认为实体书店虽然受到网络的冲击,但绝不可能消亡,只要我们做好服务,做好书店转型,实体书店不仅可以生存还会有很好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有一大批书店被淘汰也是很正常的。13亿人口一定能支撑数以万计的实体书店的存在,毕竟还有那么多的人喜欢书店的那种美好感觉。

我一直认为,书店不应该只是卖书的地方,应该高度重视服务在实体书店经营中的独特地位,在服务上付出的成本,从长远看肯定是值得的。支撑钟书20年健康成长的是两点,一是诚信,二是服务。诚信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而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服务。我经常对员工说:“读者是一个一个被我们服务来的,你服务好了,下次他想买书还会来找我们。”我要求员工,做事不仅仅停留在让读者满意上,更要做到让读者感动。

尊重别人,包容别人,不见他人过,这在我们服务行业,我们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始终相信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能让一个坏人变好,而一个坏的环境却能使一个好人变坏。当然,一种好的服务能赢得读者的心,客户的心,用自己的真心、真诚去对待周围的事物,对待你的同事,你的读者,你的客户,我相信这是一种人生的美好。儒家文化影响了我的管理观念

在管理上我一直记着这样一句话:“用人之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同时也存在缺点,我们应该努力去发掘员工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员工的缺点。

要善于看到所有员工的长处,要善于发掘员工的特长,对于员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是之处,要善于做细致入微的内心工作,要从关心员工的生活、思想着手,多谈心,多交流。我时常问我自己,你和员工交流过吗?谈过话吗?你知道你的员工家住哪里?家里有什么人?他的家庭背景吗?

这些年,我经常会利用节假日去拜访我的员工,我想到员工家中看一看,走一走,和他们的家庭人员交流一下,尤其是在公司的外地人员,像我当老师时家访学生家庭一样。只有这样我才能了解他们,知道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作为公司负责人我能帮助他们做些什么事。我应该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的父母放心,让他们安心工作。

我当校长时,学校管理严明,岗位职责,规章制度,绩效考核齐全,我还把这些材料编写成册,但我始终觉得自己没有真正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们行动是碍于制度,为了绩效而工作,奖优罚懒,多劳多得听上去十分有道理,但我始终觉得这里有问题,因为许多岗位上的工作很难量化,很难绩效考核的,如何让员工自觉地,主动地来干活,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事,用心去做事,同事之间和睦相处不斤斤计较,公司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为了一个目标齐心协力,互相帮助,这才是我所追求和梦想的公司。

我觉得学会宽容,以和为贵,以诚待人,中国的这些儒家思想影响了我的管理观念。

我总觉得,遇到事情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也就是换位思考,本来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很难来分辨谁是谁非的,只是彼此站的角度不一样罢了。

学会宽容,多一些包容心,这是我要求员工最基本的做人准则。记得刚开公司时,书店招聘员工都是我自己面试的,我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就是到钟书来上班,同事之间不能斤斤计较,书店好像一个大家庭,在一起要和睦相处,遇事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我觉得让员工在公司工作不觉得苦,不觉得累,是我的一种责任。让员工真正体会到钟书是一个大家庭,钟书就是他们的家,也是我努力工作的一种动力,一种目标。凭良心做事与“不二过”“凭良心做事”,这句话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我一直把自己的管理思想归结在人性化管理上,有一个时期曾经在人性化前面加过三个字,叫“科学的人性化管理”。事实上,我现在仍然很茫然,因为我思想中根深蒂固地希望员工都能“凭着良心做事”,都不是要你做,而是都达到“我要做,我想做”的境界,也就是说都主动去做。

我常对员工说“凭着良心做事,只要你认为对得起你的良心就可以,我也对你工作满意了。”我的意思是说,首先你对工作尽力了,事情还没有做好,做得完美,我也是可以原谅你的,如果你尽力了把事情做错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谁不会犯错?

我在钟书的配送中心的墙上写了三个字,叫“不二过”,就是说“同一件事不能第二次犯错”,人不能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才叫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凭良心做事”,它主要体现在钟书企业文化里的“用心做事”“以信处事”。在公司,许多员工都能时刻铭记“凭良心做事”,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我曾经和营销部的一些同事开车1800公里横跨24个省市去拜访客户,一圈跑下来,对我触动很大,学到很多好的经验。当时看到许多公司管理制度严明,职责分明,回来后也想马上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当时首先想在公司和门市部实行考勤制度,在公司的门市部都安装指纹考勤机,正当要去购买时,有一天早上,我七点十分来公司上班,出现在我眼前的情景彻底改变了我的决定,我看到的是公司里已是干得热火朝天,配送中心已来了许多人在工作,仓库里司机和其他人都在卸书。

七点十分,离要求的上班时间还整整有一个多小时,他们在没有任何领导要求下自觉地,主动地,努力地在干活。那天起,我仔细观察了上下班的情况,我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公司里确实有一两个员工上下班迟到早退,我不能因为要规范这几个人的行为而打击其他员工的热情,打击其他员工的情绪。

我相信这些迟到早退的人肯定有他们的理由,肯定有可以让人原谅的理由。我曾经和一位店长谈起过上下班制度,他说有些员工迟到应该处罚,否则会影响其他人。

事实上我一点也不赞同这个观点,我始终认为个别人的言行是很难影响到大家的,除非我们的企业文化还没有建立好,我相信这些迟到早退的人是有让我信服的理由的,或者家中有事,或者闹钟坏了,但我相信他是偶然的,他不会每天迟到早退的,假若他总这样,我们和他沟通一下,交流一下思想,假若他实在无法做到,要一意孤行,我们可以劝他辞职,因为他的言行是不符合钟书企业文化的,是和钟书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的。

我招聘员工时,我总是这样对他们说,你负责哪些工作,至于怎么干就完全凭你良心,只要你认为对得起你的良心就行了。

用心做事,我还把他理解为坚韧,同心协力,因为许多事情都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共同完成的。大概将近十年前,钟书公司搬到了茸兴路上,搬来后,我们在空地上种植了树木和草坪,第二年,草坪上草长出来了,然而伴随的杂草也冒出来了,而且是越冒越多,于是我们便把草坪分给了各个部门,不知什么原因杂草总是拔不完,在大家对这些草坪快要失望时,我当时真的不甘心,自己每天早上到公司去草坪拔草,许多员工看到我在拔草,也和我一起拔,但杂草似乎是永远拔不完,大家几乎都要失去信心了。

那时我似乎就不信这个邪,每天坚持,只要有空就去拔,当时手指上全是水泡,但我没有认输,各部门员工看到我这样子不放弃也都坚持每天除草,终于我们战胜了杂草,更可喜的是第二年草坪上的杂草似乎被我们感动了,不再长出来了,这件事给了我很多启发,做任何事要用心去做,要坚持不懈去做,要大家同心协力去做,那么,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做好的。企业文化与卓越员工

企业文化是什么?是企业的灵魂,最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很重要,它是凝聚员工思想、提高员工素质、展现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的基础。钟书公司成立20年来,始终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制定了一系列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从而积淀了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

钟书的企业文化,乃至我的管理理念,归纳起来,也就是:

用心做事,用情做人

追求卓越,追求完美

以诚待人,以信处事

以善为本,以德为基

以和为贵,以义取利

学会宽容,懂得感恩

我始终认为:钟书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钟书每一个员工全力以赴的工作而得来的,我曾经提出过用几年的时间让钟书的员工成为同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企业,为此,公司连续三年为绝大多数员工每年加了工资。

即使在2013年,公司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几乎面临倒闭时我还是决定给员工加工资。当时由于投资失误,我连续上了四套全国版教辅和一套上海版教辅,总投资超过五千万,公司资金发生了断裂,无奈之下我向小额贷款公司借了1000万高利息来度难关。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当时还因为管理不善被处罚,那一段时间,我几乎没有一个晚上好好睡过安稳觉,整天度日如年,思索如何摆脱困境。

当时总觉得对不起员工,由于自己的失误、自己的管理不严谨,造成公司如此困境,一旦公司倒闭大家都要面临失业、面临再去找工作,尤其对一生都交给我的员工、把全家都交给我的员工,真的十分内疚。幸运的是我有许多好员工,给了我无私地支持和鼓励。当时我曾经问过几个员工“假若现在公司因为资金断裂倒闭了你会怎么办?”一个员工告诉我:金老师,我不会离开你的,假若倒闭了,我还是跟着你干,我可以不要工资,我相信你,我们一定可以成功的。还有一位员工说:金老师,假若真的需要钱,我会和我爱人说把家里的房子抵押给银行把钱都给你,家里还有一些积蓄你需要都拿去用,我爱人每天看你微信,她很信任你。

也许是大家的善心感动了上帝,公司没有倒下去,而是坚强地挺了过来。

经过那一年,我学会了许多,懂得了许多。体会最深的还是不管道路怎么艰难,我的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不会再改变,我始终认为钟书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好员工,优秀的员工是我努力工作的精神支柱,是钟书的最大财富。阅读的神圣“巴别塔”

随着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和网络、电子商务的兴起,图书企业的经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时代变革下纸质出版的大环境日益艰难,以数字阅读为代表的新媒体在越来越多地争夺读者的眼球,加上电商的低价销售,致使传统的图书流通渠道大幅萎缩;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书业企业由于内功修炼不足,最终造成不少实体书店难以为继,乃至销声匿迹。

实体书店作为流通业的一部分,需要通过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钟书阁”的诞生,就是在创新中发展、在转型中前行的奋斗历程。

钟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秘笈,是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和经营方式,从而不断拓展实体书店发展和生存的空间。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实体书店的冲击的确不小。如果仍然把书店仅仅作为卖书的地方,那么读者完全可以网上买书,书店也的确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作为打造“最美书店”为目标的“钟书阁”,一开始就对传统书店作了重新定义:以书籍为载体的综合性文化休闲概念书店;是给读者提供休闲、阅读、探索、交流等综合的文化平台。

2012年,我走访了许多地方后,决定在泰晤士小镇上开一家特色书店,取名“钟书阁”。当时网上盛传世界20家最美书店,于是我们便把这家书店定为“我心目中的最美书店”。邀请了上海著名设计师帮我们的书店设计,在书店定位上邀请了业内外的专家开了三次研讨会,最后定位在“最美书店”的三个要素上——环境美、图书美、服务美。2

钟书阁一期的营业面积为647m,分为上下两层,设计风格迥异。

钟书阁将中西元素运用于设计中,受到许多读者的赞扬,这也是钟书阁在视觉上对“海派文化”的诠释。钟书阁汲取海派文化精髓,为的是营造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交流与融合的氛围,我们也力争将钟书阁打造成一张海派文化的名片。

应该说,钟书阁是一炮走红的。自2012年底开张以来,已成为泰晤士小镇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地标。小镇游客因钟书阁开业增加了1倍还多。人民日报、央视以及上海等地的多家媒体,更是把钟书阁视作中国实体书店转型的一个标杆和上海文化的一张名片。

读者对钟书阁的喜爱远远超出了我自己的预期,这一点使我坚信,读者是喜欢实体书店的。这使我理解了读者到实体书店来不仅仅是买几本书,书店也是读者交友会友的地方,更是爱书人的精神家园。

正因为看到读者如此喜欢钟书阁,我才决定扩建。2015年世界读书日,“钟书阁”二期试营业。

钟书阁二期并不仅仅是一期书店的经营扩大,而是承载了钟书阁一个更大的文化理想,实体书店不能仅仅局限于书籍的买卖,阅读和附加的咖啡服务,而是要以实体书店为载体,结合读书会、新书发布、写作研讨、艺术品展示、生活沙龙、创意集市、电子阅读、网络购书、试听影音以及精致餐饮,而成为体验经济模式下的代表最新理念的精品文化综合体。

这是个崭新的书店,它通过设计展示了人类如何籍由文字,依据书简,纸张发展到电子数据历史线索为载体,用代代积累的知识创造了阅读的巴别塔。

正是基于此,设计师在二期二楼对称一期的书籍圣殿,创造了巴别塔,巴别塔是由镌刻文字的书简集束而成,这个二楼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圣殿,联系了历史和未来,也安顿了物质和精神。

华师大著名教授许纪霖来钟书阁后写下的一篇微博,可视作能够佐证钟书阁成功运营的一个事例:“今天陪家人去松江泰晤士小镇,最大的愿望是想一睹中国最美书店的风采。钟书阁,我来了!比想象的还要美。设计理念前卫而温馨,有书卷气,又有人性化。小镇的一切都似曾相识,又似是而非,唯独钟书阁,哪怕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独一无二的。逛书店不仅想买书,更重要的是享受网络购书感觉不到的书香品味。”“最美”实体书店梦

书香满溢的钟书阁,它重新诠释实体书店的内涵与外延,大家都说我是理想主义,又称我是“书痴”,实体书店步旅艰难,但我把余生都交给了它。

开书店必须经营下去,对于这一点我是有清醒认识的,电子商务的兴起,店铺经营成本的上升,确实对实体书店的经营造成不小的压力,但不少民营书店倒闭,并不代表实体书店难以为继。

开实体书店需要较长的培育期。钟书阁一期光设计费就花了40万元,这样一个数字对于一家餐厅、一间会所来说或许不稀奇,但对于一家书店,绝对算得上大手笔。再加上不菲的装修费用,花巨资打造这样一家“最美”书店到底值不值?这是很多人会有的疑问,我自己虽是“书痴”,但赚不到钱,再爱书也无法持续经营这份书的事业。

打造最美书店,意味着无论是设计还是经营都要独辟蹊径。我希望钟书阁是一种尝试,一种关于实体书店求生存的尝试,追求细节和服务的完美便是我们的立店之本。

我可以用一条员工的微信来佐证钟书的服务之美。“今日三件事:一、客人临时急需几十本书,约定发顺丰快递,但快递太忙,过来时又忘记带秤称重,返回取称再来书店已经傍晚,看样子铁定赶不上明早送到客人手中了,查了下地图,店员,一个人地两生的外地女孩子,愣是拖着行李箱坐公交转地铁一路到黄浦区,晚上8点半才送到了读者家里,真是服了;二、一位顾客看书太入迷,手机忘在店里,小美女杨璐捡到后一直等到下班后才等到主人;三、对读书会很感兴趣的哲学爱好者,回家拿电脑在钟书阁写书评,一直写到我们关灯打烊。三个不同的小事汇成一句话——都是爱书惹得祸!”

还有一个小故事也很能体现钟书的服务水准。上海的雨天总是说来就来,虽然雨挡不住读者对书的爱,却挡住了他们归家的路。店员发现没带伞的读者后,都会主动为客人免费提供雨伞。有一次,一位顾客在店内待了一整天。经店员询问,才知道他家里有急事,可是没带伞,雨下得太大没法出去打车。于是,店员主动先帮客人预定好出租车,再打伞护送他去出租车停靠的地方。

钟书没有特别的地方,就是有一颗真心为读者服务好的心。

在企业发展上,我始终坚持实体书店的发展战略,有人说我是“执迷不悟”,可我觉得我是把自己喜欢的事作为事业来做。我办企业并不是为了出名。早在1995年8月钟书第一书店开业之后的10多年里,钟书几乎从未在媒体上有过报道。我辞去校长创办钟书书店,也只是想安安静静地享受书香的那种感觉。即使我们在上海开了10多家连锁店并深受广大读者喜欢,但还是没有引起人们关注。直至我们8年前开始参加全国书展,读者才开始渐渐了解了钟书。2012年12月,随着钟书阁的试营业,人们才对钟书的关注达到了高峰。

当然,钟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也曾经确实遇到过一些困难。最近有一个趋势,就是不论什么店放上几本书就叫特色书店,我很不认同这样的做法。你可以叫其他而不应该叫书店。钟书坚持这个理念,书店必须以图书为主,其他产品仅仅作为补充。

最主要的是我们顶住了这些年书业整体下滑的不利局面,通过不断摸索,走出了一条实体书店经营模式的创新之路,从理念和形式上实现了对传统书店的成功转型。

我在2015年11月向国家新闻出版文广总局申报了《“钟书阁”连锁书店建设计划》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将“打造特色书店,提供精品图书,全方位拓展服务功能”的理念,与“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的钟书公司宗旨相结合,用3年时间,把“钟书阁”这一精品书店品牌推广到全国一二线城市。也就是说,在现有16家钟书连锁书店的基础上,3年内再新建12家“钟书阁”连锁店,使钟书公司的实体书店总数达到28家。

这是我的一个关于书店与阅读的梦,我的梦就是要把最美精品书店钟书阁,从1家发展到10多家、几十家甚至更多;从上海发展到全国。我要继续走我的书店连锁经营之路。如果说,泰晤士小镇只是建成了一个钟书阁的样本,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在全国各地建成一批钟书阁连锁店。尽管我知道开书店赚不了钱,但我坚持连锁经营的决心不变。

我觉得,有国家和各级政府重视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并制定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有钟书公司在经营连锁书店的成功经验和基础;加上我对开连锁实体书店的热衷和执着,相信我的“钟书阁全国连锁经营梦”,一定会实现!我对实现这个“梦”充满信心。感恩这个世界和每一个人

2005年8月18日,是钟书书店10周年的纪念日,当时决定搞个庆祝活动,一切都准备好了,然而,不幸的事情降临到了我头上,从此也改变了我许许多多的想法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

那年8月16日,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得了糖尿病,并一定要我当天就住院。我住院了,当时自己头脑一片空白,由于缺乏对糖尿病的了解,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完了,似乎已看到了世界的末日,我想到了当校长时学校里有一位老师患了糖尿病后,每天打针,然而没有几年还是因为并发症而离开了,当时我参加了他的葬礼。整整住了半个月的医院,想了很多很多,一个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我来到这个世界走一趟到底是为了什么?16年的教师生活,10年的创业之路,有多少人在期待我,关爱我,住院期间,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我的员工来看望我,我知道自己无权自暴自弃,必须要振作起来,战胜病魔,出院那天我直接去了米市渡的仓库,那天已是30日,秋季旺季的战役已经打响了,我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出院后,每天给自己打针,一天三针,从不敢间断,我戒了酒,推掉一切应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想努力工作,拼命工作,知道自己的寿命会比一般人肯定要短,我只有努力再努力才能弥补,同时我必须要战胜病魔。

这些年,工作成了我唯一的爱好,我没有休息日,没有星期天,脑中全部是公司的事,记得当时为了给“上海作业”这套书取个书名,我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没有入眠,有时半夜爬起来只为记录一下刚思考过的东西,有些灵感过了就忘了,当时给这套书取了不下几十个书名,但一直没有满意的,最后才很偶然的觉得“上海作业”比较有代表性,才用了这个名字,为了这套书的封面,也不知思考了多久,设计了不知多少个封面都没让我满意,有次打开电脑忽然来了灵感,电脑屏幕上的Windows的标志激发了我,四个扇形的图案,颜色如此鲜艳,我何不借鉴过来,于是便诞生了现在的封面。

这些年来,我几乎时时刻刻地想着公司的发展,尤其这几年,总觉得公司发展太慢,老父亲时常对我说:“不要再这样辛苦了,你是有病的人,要这么多钱来干什么,就一个孩子。”女儿也对我说:“爸爸,我不要你的钱,我会去挣钱养活自己的,你不要为了我而工作,保重身体,觉得累了就休息吧。你老了,我会养你的。”我自己也会想这个问题,这么拼命工作到底是为什么?但当我听过一个讲座后我才找到了答案,那位教授说:“一个人当钱不是很多的时候,那这个钱就是你自己的,如果一个人的钱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那这个钱就是大家的,如果一个人的钱达到一个很大的数字时,那这个钱就是国家的。”我终于明白,我是在做事业,我要拼命地工作,赚更多的钱,赚了钱再进一步扩大公司,让跟着我的人能生活得更好一点。

创业钟书的历程,让我深深懂得,人生于世,要懂得感恩。其实,这也是钟书的企业文化之一。我希望我的员工都能懂得感恩,让我和他们一起来感恩,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恩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清除了你的业障,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恩所有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让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这世界这社会就会变得无限的美好。

这些年我一直生活在感恩中,创业使我得到了许多许多,但我总觉得我最富有的不是我有了多少钱,有了多少房,有了多少辆汽车,我的富有是因为我拥有了我的员工,我始终认为他们是我最大的财富,我深深地知道:我的一切都是他们给予的,是他们养育了我,他们成就了我,只有他们才能让我越来越富有,我也才能带领大家共同富有起来,所以我真正要感恩的,是我的员工。因为有了他们,才让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让我看到了自己努力工作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金浩: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创始人。钟书阁的蓝色彼岸金钟书的计划与美学女儿眼中的父亲:他想把事情做得更美好

我父亲开了二十年的书店,是从我五岁开始开的。我上一次回国时,父亲就说他要开一家钟书阁。

他是一个不太爱讲话的人,他愿意做、想做的他就去做,如果他觉得没必要说服任何人,他只是告知你一下就可以了。所以,当他说要开一家“钟书阁”的书店时,我们家人,奶奶妈妈呀,都说开一家这样的店太辛苦了,为什么要开?大家都想不通。我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概念,只要父亲坚持想开,那就让他去开好了,我对老爸的态度一直是,你真的想开,我一定支持你。

我记得,大概我上高一的时候,我爸查出来有糖尿病,家里人都非常震惊。过了一两年后,我爸还是那么每天辛苦地开店,奶奶、妈妈都要我去劝劝我爸,他听我的。我就对我爸说,你能不能少干一点事情,少做一点,经济上我们已经有基础了,没必要再这么做。我个人真的不需要你给我留多少东西,我自己去做就ok了,我不需要你为我做这么多,我们这样的家庭已经过得挺好了,你能不能就不要这么辛苦了,因为家人都很心疼你。他跟我说,行,有点不情愿的样子。

后来,他跟我讲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我印象非常深。那个时候他躺在床上,就我们父女俩,彼此面对,敞开心扉。他跟我说,我开公司已经十几年了,我做这些事情已经不是为了你,为了你妈妈了,也不是为了这个家了,公司里有那么多员工,那么多的家庭,他们生活的经济来源依靠的都是公司了。所有的读者也已经习惯来我们这家书店了,特别在松江,我们的影响力已经有十几年了,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那我们怎么可以把这个东西突然给断掉呢。我要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大更美好,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这件事情,这已经不是关于我们家庭生活的问题了,也不是老爸要给你留下什么,我就是想把这个事业做大,让更多的人受益。

他那样讲之后,作为女儿,我当然会全力支持他,因为这是他的事业,他的梦想。书店是慢慢养出来的

等我从国外回来时,钟书阁泰晤士一期已经开业了。

我爸其实一直很想我回来帮他能做点事儿,但我的专业和书其实是很不相干的,我是学工科的,读的是计算机工程。从小就对数学、理工科比较感兴趣。在美国密歇根联合学院本科毕业后,工作了三年,一开始在密歇根,后来搬去了硅谷,那边不仅是技术的最核心地方,也有很多创业的年轻人。

我觉得编程有一种创造感,就是你想到的东西马上可以实现出来,并且可以看到别人在使用你创造的这种东西,而且还可以不断地改变它。如果你觉得它有什么不好用的地方,就可以通过软件把它变得更好用,或者把效率提得更高。这其实是非常理工科的一种思维,跟我爸做文化,完全是两条线?他想让我回来做事,我一直都觉得跟他不是一条线上的,但也不是很抵抗他,只是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好像没有什么共同交集的感觉。

我爸其实是一直在说服我,说你应该回来,我们特别需要像你这样的人。因为不管公司也好,钟书阁也好,都需要开发一些APP的软件。目前我们在做的ERP仓储管理系统,包括钟书阁的这种品牌在未来该怎么做,我爸都希望我能更多地承担起来。他是希望,在他那种运营老的钟书书店的思维和经验中,让我更多地参与进来带來新的想法。

我老爸是能够真正说服我的人,他能把他的理念告诉我。比如说,书店里的书为什么不把分类写清楚。他说,我就是想让人家进来慢慢看,不需要让人家有目的进来,直奔某个区去,我就是想让读者在里面慢慢体验。我说,没有分类,你不觉得人家会觉得好乱嘛。他说,那你就去问店员了,你就会跟店员有交流了,这就是一种交流了。

他做事又快又慢,快的事想做就做,一定要快点去做。做出来,接下来就是慢慢改进的过程,先把它做出来,然后再去慢慢地调整它。他觉得书店是养出来的,第一年如果不好的话,不用太担心,人气会越来越旺的,因为大家都有“养成”这个习惯,对一家店的认可,都需要一个过程,认可了就会经常来。第一年,客流量不好,销售量不好等等,会给开店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你要挺住,要相信明年会有更多的人走进书店,后年会来更多,只要慢慢改进,慢慢调整就可以了。站在读者的角度完善所有的细节

互联网跟顾客的每一个接触点,其实都是能有很很大改进的,就好像我以前在看很多很多的bug,然后就会研究这里应该能改进,那里应该能改进。对于钟书阁而言,当我走进一家店时,我会考虑读者走进来时,第一个给你什么感受,接下来是怎么样让你能更顺畅地走完一圈,然后是再让你找到你想要要的书。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很多的体验可以去改进。它如果已经不是一家普通的小书店的话,那它作为一个大的品牌,就必须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完善所有的细节。

这些可能创造的价值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虽然跟我以前行业完全不一样,但我觉得可以在这上面去完善很多的想法。这里面有太多可以改进的空间了,这些当然不能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去完善它,我需要了解公司更多的情况,需要放慢脚步去学习,再去寻找并整合合适的资源,来把这一切做好。

涉及钟书阁未来发展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创新,一是管理。管理,就是要先建立好的连锁店的标准体系。比如开业流程、日常经营流程等。比如日常经营流程,小到一天从晨会开始,晨会怎么开?考核哪些东西,怎么去帮助店员考核它,如何去熟悉书的知识,找书的速度之类等,到营业之后你布置什么样音乐来调节气氛。有了这个标准流程,以后不管任何一个人来,只要照着流程来做就可以了。

再比如像做一场活动,从活动开始,活动前准备到结束,大概需要七个相关的人才能完成这样一个活动流程。一个是接待嘉宾的人,一个是现场协调的人,一个是签售书时的协调人,然后还有拍摄的人,如果一场活动没有拍摄的话,它没有二次的宣传效应,那这个活动结束后只是影响了当时五十个现场的人。另外,还要有负责自媒体的人要时时把信息转发出去,其他还需两个人。总之,我是列了一个详细的流程表格,让这七个人各负其责,但也是在试运行而已,先是把流程方案制出来,后续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再慢慢调整。

我希望2018年年底的时候,能把ERP的项目,就是仓储管理项目做出来。以前的系统太老了,会给我们整体的运营带来不便。ERP项目里面会涉及到很多的流程以及管理。有了这个规范后,公司就可以按照更加清晰的管理模式去做了。

我老爸现在没有很强的数据作为依据,他是靠他二十多年的实战经验。就是为什么今年要做这样的数字?他是靠经验来的。所以我跟他说,这些东西我学不来的。我请你一定要在你离开之前,把公司能够留存的知识整理出来,你开了二十多年的店,你的精华你的知识体系一定要留下来,那这个公司才叫公司,世界上能留下的公司都是因为它有知识体系。互联网+的书店体验美学

在互联网思维里,产品的增长目标有个模型叫“AARRR”,讲的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增长,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共有五个词,第一个是获取(Aquisition),就是把人吸引进来的意思,然后对我们来说更最重要的是怎么让更多的人像漏斗一样漏进来。第二个是激活用户(Activation),对我们来说是吸引。

获取,吸引,这是一个转化的过程,书店今天吸引了一万个人,这一万个人中,又有多少人到了书店后买了书,又有多少人买完书后再回来,甚至会分享,这是一个漏斗的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每一个漏斗的行为增加发力,去把它变大。还有就是,哪一个环节我们能花相对来说较小的力气、小的成本来把它变得更大。

第三个是用户的留存度(Retention),用户来了之后,用完你的产品第二天走了,他只进过一次你的书店,再没有来,这就是一个很坏的现象了。第四个是获得收入(Revenue),最后一个是病毒传播或者口碑推广(Referral)。

我们有一个新业务方向,就是想把互联网的东西带回到实体书店。与线上书店相比,传统书店里面呈现出来的信息量其实是很有限的,你知道在线上,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书,还能看到各种评论,以及一些互动的评分。让你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别人是怎么看这本书的,又会有什么样的一些争议,脱离这本书本身,有很多很多的信息链接,但实体书店就没有这些,只是很传统的书店,我们在思考并准备,怎样把线上这些好的数据引进到实体书店中来。当然这需要很多的工作,需要有很强大的数据支持。

除“互联网+”外,钟书阁未来是希望能够做一系列钟书阁自己的文创,有我们自己的理念在里面。除文创外,场地的空间利用也是一块亟待深入开发的业务版块,卖书,卖文创,现在线上线下都能卖,但为什么要在线下做,就是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好的空间环境,除了办一些图书签售会外,我们是不是可以多去办一些跟年轻人有关系的各种活动。比如你可以来做一些旅游分享会,生活类的分享会,先从分享开始。然后才是参与互动,甚至各种画展、艺术展什么的,乃至相亲会、拍婚纱照、办婚礼什么的,完全是开放的各种活动。

还有一些亲子活动,我们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比如在闵行店做的“读书奇妙夜”亲子活动,就是爸爸妈妈小孩大概晚上八点的时候来我们书店,我们给他做一些读书活动,会在书店里搭几个帐篷,小孩在书店里过夜。在杭州店也做过这类活动。

各种活动,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有很多想象空间。书店可以变成这个地方周围两三公里、四五公里,甚至更远的人业余生活很愿意来的一个地方,不仅仅是为了看书。书店将变成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温暖空间。

金钟书: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诗|镜子|每一面镜子都十分狡黠/大地与天空对它而言都太小

而你们难道从没有见过?

花园里和公园里——我不知道,

到处是镜子在闪烁。

下面,——平原和旷野,

上面,——在白桦上,在云杉上,

柔韧的松鼠在跳跃,

毛茸茸的树枝垂挂下来,——

到处是镜子在闪烁。

上面——草儿在摇摆,

而下面——云朵在奔跑……

每一面镜子都十分狡黠,

大地与天空对它而言都太小,——

它们相互重复着,

它们相互反映着……

而在每一面镜子中红色的霞光

总与青草的碧绿交融;

在镜子反射的瞬间里,

大地的与天空的——相互平等。[俄罗斯]姬·吉皮乌斯设计态度、观念、诗意俞挺读书人的天堂一定飘满了透明的灵魂在过去中创造未来

2012年的时候,中国实体书店中最有名的是广州刚刚开的方所。他们设计得好吗?在当时的语境而言,设计得还好,但像我这样的建筑师,如果去复制一个别人的东西,我是没兴趣的。

关于台湾的诚品书店,我总觉得台湾人的室内设计文化过于华丽,它的审美总像是蒙了一层油脂一样。就像你去看台湾蒋勋那一类作家的文字,你去阅读它,感觉就像喉咙里塞了块油脂,缺少一种畅快淋漓或者真正的抑扬顿挫,台湾人的书店设计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态势。

我接到钟书阁设计的邀约后,就提出了两个条件,满足这两个条件,我才会做。第一个条件你相信我,第二你愿意接受我创新。我们设计师无非是几种,一种是做一个牛X的东西,让你来接受,还有一种是不停地问你要什么,然后拿出东西来满足你,我是属于第三种,就是我要先了解你要做的东西的所有信息,然后我再来做。那这时候就带出来一个问题,做一个书店是容易的,做一个成功的书店其实是很难的。

松江泰晤士书店距离上海市中心42.5公里,你想想看就连离我很近的徐家汇那个大众书局,我都懒得去,我就觉得那个阅读空间不宜人。至于新华书店系统的店面,都是那些书架,站在那里沉闷得不得了。

我就想我要创造什么样的书店才能够让你喜欢?我肯定要做一个不一样的书店。我觉得,任何创造都是在过去中创造未来,那什么是过去呢?书店的过去是什么呢?那一定是书房。那么我就在泰晤士店的一层,用九宫格规划出九个不同的书房,九个不同的空间类型,空间的局部特征不一样,放置不同的书的九个书房,放在那里像迷宫,但它的功能是一样的,功能都是放书,都是看书。

书店展示给读者的一个重要功能其实是对图书的分类,中国人分经史子集,外国人分天文地理历史,这实际上是一个分类型。图书大概分几大类,那么经过讨论得出的结果,大概可以分九类,那么我很容易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概念,一个正方形空间,你画九条线,这是什么呢?你让一个欧洲人去画九宫格,那是不可能的,他没有这个文化基因。

我们画,那就很简单了,画出九格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些不是你蓄意去做的,而是在画草图的时候,你背后的东西把你推过来,一推过来你就妥了。当有了九个格子的时候,你就会想到这个格子难道就是格子吗?你就会把书房这个概念给植入进来,植入进来后,因为画了九个格子,有的是有窗子的,有的是没有窗子的,那么这九个格子的空间体验就会不一样。然后你在上面开那个不同的窗洞,就可以把他们连在一起统一成一个整体。

这第一层书店就是对“过去”的提炼。

有了“过去”,那第二层书店就是要表现未来的一种可能性,所以用了一个白色的空间往上走。我的设计思维中有一个强大的设计逻辑叫“做对”,我在任何设计中都是一组组的成对关系,一楼如果是黑的,那二楼就应该是白的,这是一种互对。打造一家灵魂书店

做苏州店设计时,我做了一下评估。我去了一趟对面的诚品书店,苏州店的概念来源其实很简单的,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我们都是在做最美的书店,我们都呈现出了美的视觉设计,现在大家也都对钟书阁的设计认可,那我就在想,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回过来看一下灵魂,我觉得读书人的天堂一定飘满了透明的灵魂,当然这是我的观念,所以我在苏州店设计中是想打造一个灵魂的书店。

到现场后,他们原来选择是一楼二楼,我觉得太吵了,一楼、二楼怎么行,然后我就站在三楼观察周边的环境,我觉得三楼的街角是最好的,当站在那个地方的时候,有一个概念跃然进脑海,就是诚品书店呈现出一种台湾人称做小清新的感觉,它既不够绝对的性冷淡,但它又不够绝对的热情,那“彩虹”的概念就出现了。

这条“彩虹”的起点,第一个要经历到一个玻璃房子,这个玻璃房子里有一个萤火虫洞,它仿佛是人生的一个历程。玻璃房子是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污染的,但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小孩子会有许许多多的灵光点,但这个世界对他来说还是黑暗的,不是那种恐惧的黑暗,而是那种抽象上知识上的,所以彩虹的颜色是由冷色调再到暖色调,它象征着人生开始不断地去认知,在终端我们又放了个童书馆,当你经历人生的复杂再回到童书馆中,实际上是起点与终点的一组对偶。“彩虹”的整个过程实际是人生求知的一个历程。

钟书阁这种书店类型完全是一种新类型。钟书阁很难被模仿,其中原因,就是在设计之初,我在和金浩老师反复聊天过程中,我把他的精神追求以及梦想看成是上句,把钟书阁书店所在的环境看成是下句,所以这是一组关系,钟书阁一定是要跟这个地方的周围环境发生关系。

苏州店大的环境是在工业区,具体周边环境,旁边有日本茑屋书店,斜对面是台湾的诚品书店,这个外在的空间环境,你是不能动的,那要怎样改变呢?用灯光。苏州店为什么要用彩虹,晚上的时候,只有这条彩虹在玻璃幕墙上隐隐约约露出来,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看到一条彩虹在那里,这是城市中疲惫心灵的温暖归宿。上句是塞北,下句是江南

中国书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时间的底蕴,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诚品书店,刚刚开张的时候它也是没什么文化底蕴的,但开了30年后,它就有了“文化”和“内容”,所以时间、坚持、历史积淀非常重要。

我印象中最棒的书店,像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葡萄牙、荷兰的、阿根廷的一些老牌书店,他们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什么呢?那就是时间的底蕴。他们的优质建筑都是有历史的,我一直希望能推进钟书阁这样的书店进到一个真正的历史场所中去。

假设我们把黄浦区团委那个教堂给钟书阁改建成书店的话,那可就了不得了,这个房子本身的历史积淀就足够了,还有如果在豫园里找一个老建筑开书店,一定是要把园林和书店结合在一起,让大家回到当年书房中,周围都是郁郁葱葱的园林这种美好记忆,这样才能把文化历史和书店、书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简单地把一个新的东西放到这些有历史积淀的空间中去。

西安是个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钟书阁西安店是在电影院旁边,我的设计概念是怎么来的呢?

西安这座城市非常有趣,就是它充满了装饰主义。当年的唐朝也好,那个繁华的长安也好,都是装饰主义的。西安迄今的文化,还是能看到大量的装饰主义的特点,那里的民间曲艺也呈现出高昂和激越的状态。既然上句是装饰主义的,那下句就要纯净,要优雅,要自然。

如果上句是塞北,下句是什么?加起来是什么?所以在西安,为什么就要向它的西北文化去靠呢,没有这个必要,我就展现我的江南,然后跟塞北结合起来。这里面的联系其实是非常清楚的,西安文化,越凝重、越博大、越粗犷,我在这里就要越精致、越柔软、越文雅。那么我怎样找到一个主题呢,和这个塞北又有什么关系呢,长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下句,那就是终南山,长安代表的是一种入世,终南山代表了一种出世。所以终南山被称为白云乡,我就把白云这个概念拉过来,结合江南的优雅,在西安店里注入了一个概念:云间读书,云间漫步。用自己的态度去看这个世界

我大学毕业后,其实就是在做一名普通的建筑师,在向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去努力。在2001年的时候,证大集团的董事长戴志康先生给了我一个设计机会,那时候做了一个叫水木清华小区会所,这个会所其实也很商业,但我制造出了非常丰富的空间。

当时我在庭院里面种了一棵树,我小时候是学国画的,十几年没画了,这棵树让我想起小时候最喜欢临摹的山水,就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被从埋葬、遗忘的那种文化源头里冒出棵嫩芽了,然后开始做九间堂,命题就是要用现代建筑做出传统的东西,但是这些作品都是空间模仿。

直到2008年去英国读书时,我有一年的时间去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回来后真正做了一些小实验,像无极书院,从2013年创办事务所开始,才去做自己想做的东西。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说当你开始要保护什么东西时,它其实正在消失,只有一个强大的有生命力的东西,为当下所用,为人所用,并能积极地吸收别人好的东西时,它才真正会有生命力。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传统中走过来的,一旦从传统中走过来时,我们谈的很多传统其实不是传统,只是遗存的历史遗迹,它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只是一具尸体,所以当我想明白这件事情时,我就很怕被别人归纳,说我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或者自由主义者,我都不是,我恰恰是个中间派,就是用我自己的态度去看这个世界。

文学中的比喻、象征、拟人、对偶全部都可以借用到建筑学中,比如对偶这种思维方式,全世界只有中文是可以这么做的,日文做不了,韩文也做不了,只有中文可以一小句一小句,一个词一个词对起来的,这是多么有趣的文学表达。

很多人觉得这不是传统,觉得这仅仅是我们长久的习惯,但我认为,这恰恰是传统的生命力,就是你在用的时候,并不感觉它是传统,等有一天,十年几十年以后,大家都不使用对偶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种传统了,其实不对的,那个时候,已经是历史遗存了。

再比如,传统的自然跟我们现在看到的自然是不一样,中国传统的自然是被人的观念改造过的,它不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自然,欧洲人所说的自然主义是真正的大自然,但中国人所说的那个自然是被改造过的,天人合一,不是人往天靠,是天和人都往当中来,天也是被改造过的,人也是被改造过的。我所说的自然一定是抽象过的,所以你会看到彩虹,看到萤火,看到云彩,但这些一定是被我抽象过出现在你的面前的。

俞挺:教授级高工,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Wutopia Lab创始人。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Let's talk创始人,一个人美术馆馆长。俞挺设计手绘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