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两言实录:以实学思维办学科办文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23:55:14

点击下载

作者:毛建卫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思两言实录:以实学思维办学科办文化

三思两言实录:以实学思维办学科办文化试读:

题记

那一年15岁,参加高考后的1979年暑假,我在老家一边上山砍柴,一边还去沈贻芗先生家里补习外语。沈贻芗先生是一位传奇式女性,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巾帼教育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硕士,饱学一身,终生未嫁。1927年,时年27岁的她就担任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女校——宁波甬江女子中学(Riverside Girl’s Academy)第一任国人校长,长达25年。有一天,她正在看《光明日报》上一篇邓小平的讲话稿,一看见我走进大门就兴奋地对我说:“我最喜欢看邓小平先生的讲话稿和文章,实事求是,深入浅出,讲实话,没有套话空话,短小精炼而思考深刻。”参加工作以后,当时一位79岁老人说这句话时的情景常常会萦绕在我脑中,怀念愈浓,体会愈浓,有时候感觉如心灵洗礼。那一年我还接到了浙江大学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毕业后去了工厂,多年以后自己也成了一位工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参加工作以后,浙大竺可桢老校长30年代倡导的浓浓的“求是”理念和学风常常会回绕在我心头,回味愈久,理解愈深,有时候感觉如思维震撼。如此者,盖是我追求实学思维的早期熏陶。2012年5月22日

序:一段二级学院突围发展的思维与实践历程

展示一个新建本科高校二级学院初建创业的办学案例,

展开一段二级学院突围发展的思维与实践历程。

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怀着理想,担着责任。

垦荒于实学实效、三实人才、农副产品生化制造等的实学理念,

拓荒于产学合作、开放办学、科研强教文化化人等的实学实践。

贫穷贫乏中的爬坡越坎,

突围突破中的省思检讨。

爬坡越坎的过程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欣慰,

省思检讨的过程有幼稚有修正、有共识有歧见。

实学的思维,实效的实践,

创业的精神,创新的驱动。

十指弹琴,教学、科研、服务、文化,四轮全面启动驱动,

五指握拳,集成、集聚、集约、集中,交叉融合创新创业。

一路走来,一路省思,基于历程中当时的环境、条件、文化等特定背景,随着时空发展,思维也在不成熟中一路修正。书中思想的不妥、欠缺甚至滞后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谅解。

如果说一段二级学院突围发展的思维与实践历程的展示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那是学校党委行政领导办学理念的指导与学校各学院、职能部门支持的结晶,也是生化学院全体师生共同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的结晶。

本书的成稿是生化学院杨志祥、曾翎、刘士旺、杨瑞芹、王永江、葛龙威等同仁共同办学研讨与实践的结果。

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吴伟伟老师对本书编辑的悉心指导。

感谢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实学实效’教学,培养近化类工科‘三实’创新人才的探索与研究”基金资助(编号:yb08060)。毛建卫2012年5月22日于杭州

2005年篇 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知识与做人、做事、做学问

●教师在大学的氛围里开开心心做三件事——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知识。学生在大学的氛围里踏踏实实得到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个培养——做人、做事、做学问。●大师——I服了Y;大爱——I喜欢Y。●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教师如何走出去,联合企业、接轨行业、走进学科学术圈?学生如何走出去,接触社会、接轨行业、接轨企业?

和老师们探讨关于生化学院服务师生的各三件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生产力,工程师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生产力的创造者。

创造和谐、理性、观念创新的生化学院工作学习环境,为教师、学生提供优良服务,让全体生化学院教职员工在大学的氛围里开开心心做三件事: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知识;让全体生化学院学生在大学的氛围里踏踏实实得到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个培养:做人、做事、做学问。(2005年6月2日,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成立大会和院长聘任仪式上的发言摘录)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生化学院青山湖建设讨论会议题

1.按目前生化学院专业结构、组成、师资队伍等特点,如何抓好我院各学科建设?如何形成特色强势学科?在现有硬件条件下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如何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

2.如何规范教学管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如何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来突出我院工科人才培养特色?我院的人才培养特色是什么?

3.如何培育我院的科研群体队伍?如何提高横向产业化科研开发水平?如何以横向为基础来加强纵向科研?

4.如何加强我院大学生整个四年学习过程的专业教育?如何加强我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加强我院学生接触社会、接轨行业、接轨企业、提高就业率?

5.如何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会工作如何为教职工服务?行政工作如何为学科建设服务?

6.生化学院如何抢山头、攻海滩,获取更多社会资源、企业资源、政府资源等为生化学院建设服务?

7.生化学院教师如何走出去,联合企业、接轨行业、走进学科学术圈?

8.如何提高生化学院的凝聚力?每一个教师如何为提高我们生化学院整体实力和学术地位而出力?2005年8月29日(2005年6月生化学院成立后第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学院建设讨论会于暑假在青山湖畔举行)

师资师风师德和学风

●当前,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部队是工程师,当前,国家最紧缺的人才就是工程师,当前,国家最迫切需求的是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工程人才。一、师资师风师德的两条标准

信息学院林老师刚才发言中说学生对老师有两条:(1)I服了Y;(2)I喜欢Y。优秀学生因而产生更大的专业兴趣,困难学生因而喜欢专业和学习。

我认为这就是师资师风师德的两条标准。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说:一流大学需要大楼、大师与“大爱”。

大师——I服了Y;

大爱——I喜欢Y。二、目前生化学院的建设抓手

1.强化科研创新促教学水平和师资水平:促教学为第一前提,校企合作,让人才培养除课堂外有更多的教学场所,学生能看到专业榜样。

通过强化“关心教师、关爱学生、服务师生”的理念,强化人性化管理,倡导学术自由,提高向心力、凝聚力,构建和谐学院,提高师德。

2.通过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建立三个平台:(1)新生教育平台:及早了解专业。(2)建立贯穿四年的专业和人文教育平台:接触社会、接轨行业、接轨企业。(3)生化学院社团文化平台:提高大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005年9月10日,在全校师德师风和学风大会上的主题发言摘录)

生化学院学科特色建设的几点初浅思考

通过分析生化学院学科自身优势科研项目,并以优势科研项目为支撑,以五个专业学科整合和交叉为基础,紧密结合解决社会重大挑战的领域,紧紧围绕高新技术领域,既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又具有相应的理论体系和学术特点,凝练学科的重点特色和主要研究方向。一、以五个专业学科整合和交叉,凝练学科重点特色

1.五个工程类专业和21世纪社会需求

21世纪人类面临资源与能源、食品与营养、环境与健康等三个重大挑战,生化学院化工、生物、食品、制药、材料等五个工程专业恰是为了应对人类三大挑战。

2.五个学科专业的交叉性特点

五个专业都是理工科类重头专业,既经典又前沿,涉及多个一级学科,利用五个专业同属一个二级学院,进行学科整合和交叉创新,同时强化应用型、工程型和国际化背景,则可成为省内高校同类学科的一大特色。

3.五个学科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共性特点

通过五个专业具有共性的三大技术和手段,获得有功能性化学结构物质,包括精细化学品、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品、药品、功能性材料等。

——化学技术和手段

——生物技术和手段

——提取分离等过程工程技术和手段

4.五个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共性和个性点

——基础重点是五大化学和微生物学等

——专业基础重点是过程工程学等

——专业重点是各自的工艺学等

5.初具特色的交叉学科建设

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采用三大共性技术和手段,进行在化工、食品、生物、制药、材料等领域的精深加工科研和开发。

——以生物质资源生物化工过程为主要特色二、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凝练学科重点特色的研究方向

生物质资源生物化工过程是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研究开发包括化工、食品、生物、药品、材料、能源等产品,涵盖化工、食品、生物、制药、材料五个专业。

分析生化学院近几年来自身学科优势科研项目,并以优势科研项目为支撑,凝练出特色研究方向,组成了相对完整的相应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

——生物质化学转化技术方向

——生物质生物转化技术方向

——生物质提取分离等绿色过程工程技术方向

以生物质资源利用替代石油、煤炭等矿物质资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生物化工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已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与现在矿物质资源加工最大的区别就是环境友好。该领域的研究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任重道远,以五个专业整合和交叉为基础,建设生物质资源生物化工特色学科,浙江省内高校尚没有建立和建设,该学科发展中重点要研究以下核心问题:(1)生物质的高效、清洁转化问题;(2)生物质替代化学品的绿色合成问题;(3)生物质生物化工过程系统化问题。三、根据定位和特色,规划学科建设

1.五个专业人才培养三层次教学平台建设(专业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

——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学

——专业教学平台

——交叉学科教学平台

2.人才培养特色建设

——应用型、工程型实践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学科交叉、创新型、独当一面

——国际化背景

3.应用型、工程型实践特色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

——搞实验室研究

——搞工程化开发

——行业、企业联系广泛

4.实验室和基地平台建设

——分析测试实验室平台建设

——五个专业实验室平台建设

——共性技术实验室平台建设

——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设计等工程实验室平台建设

——省级重点实验室或中试基地等申报

5.应用型、工程型特色科研建设

——科研带头人和科研群体培育

——横向和产业化项目培育

——共性、关键高新技术培育

6.推进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合作科研开发与转化

——产学研合作研发基地培育

——产学研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培育

7.运行机制和环境建设

——和谐生化学院文化构建

——学术自由环境和氛围建设

——运行机制建设(在2005年7月12日校暑期中层干部学习会、2005年11月5—6日校学科建设大会(海宁会议)和2005年12月8日生化学院学科建设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摘录)

2006年篇 科研是“源”,教学与社会服务是“流”,只有“源”之不竭,才能“长流不息”

●学院文化:科学、人文、和谐、创新让我们点燃激情,一起走过四年,一起享受科学的魅力,享受人文的魅力,一起享受和谐的快乐,享受创新的快乐,更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教学过程中引入专业思维、引起专业兴趣、引发专业欲望、看到专业榜样。●科研是“源”,教学与社会服务是“流”,只有“源”之不竭,才能“长流不息”。●六个合作:校企合作、校研合作、校行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国际合作等。●四个目标:“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术水平、提升学科层次、打造学院品牌”。

和老师们探讨关于生化学院办学的几点思考

●“实学实效”培养“三实”人才——是生化学院的事业使命所托付,是生化学科的行业特点所决定,是生化学子的自我成才所需要。一、办学优势和困难

1.环境优势:青山绿水、办学物理空间大。

2.区位优势:省会城市,民营经济发达、区域GDP高走、文化底蕴深厚、地处改革前沿。

3.工科学科完整、工科专业综合性强:工科特色鲜明,适应先进制造业。生化学院的学科主体性强、带动性大、辐射面广,具有实验实践性要求高、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对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科技农业这两大经济支柱具有推动机作用,对师资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

4.但是存在实验教学场地很少、教学硬件微薄、师资力量不足等的极大困难。二、提出大学的又一种分类

大学可以有另一种分类:一类为基础综合性大学,重心是开拓基础学科;第二类为应用型大学,重心更在“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基本教育理念下,大力开展具高度应用性及实用性的教学科研活动。三、办学突破口和开放办学理念

应用型工科本科院校办学的最大突破口是产学合作。生化学院提出了“六个合作”:校企合作、校研合作、校行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校政合作等;“四个目标”: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术水平、提升学科层次、打造学院品牌;“学者三走进”: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学子四走进”:走出象牙塔、走进企业、走进科研、走进社会等工作思路。四、德国FH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德国FH的教授提出“根据施工现场的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组织教学”。结合我院自己的特点,我认为德国FH的优点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二年级课程导入专业

——三、四年级强化项目教学

——专业课和基础课及师资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基本上是双师型素质教师,懂专业、懂基础理论

——强化理论课程基础全面性,引入专业导向,不强调每门课程内在体系完整性

——强化自学学时数,虽然总学时、总学分类似

——强化项目教学实践、企业实践

——强化实践环节自找导师、自找企业、自找课题

——大量企业工程师聘为兼职教授五、文化理念

在新的一学年里进一步发扬生化学院“科学、人文、和谐、创新”的文化理念。(2006年9月14日下午,在生化学院全体教师大会上的发言摘录)

在全校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同学们:

你们好!

祝贺你们选择了我们这所依山傍水、年轻朝气的大学!

祝贺你们选择了生化学院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材料工程五大学科!

如果没有化学工程师发明和制造了合成氨化肥,那么现代60亿人口中有30亿人不能养活;

如果没有生物工程师和制药工程师发明和制造了抗生素药物,那么现代人类的寿命就要减少25岁;

如果没有食品工程师和材料工程师的发明和制造,那么现代人类的衣食住行就要倒退50年。

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三大技术,引领科技的发展、引领工业的发展、引领社会的发展,也是我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科技农业两大支柱的推动机。

选择生化学院,让我们知识升华、素质升华,更让能力升华。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只是灌输头脑,更是点燃火炬。”

让我们点燃激情,一起走过四年,一起享受科学的魅力,享受人文的魅力,一起享受和谐的快乐,享受创新的快乐,更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谢谢大家。(2006年9月15日,在全校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理顺思路、抓弱项抓亮点

●工作着是美丽的,创造着是幸福的,思想着是快乐的。

通过迎评明确三个问题:办成一个什么样的生化学院?怎样办?目前办得怎么样?

加强生化学院师生与行业、企业、学术圈的进一步交流和沟通,依托行业、企业、学术圈优势,依靠专业、学科、科研发展,建立体现创新、创造、创业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育生化学院产学研结合办学、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色,进一步强化以学术科研促进课堂教学,以学术科研促进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术水平,提升学科层次,打造学院品牌。(2006年11月16日下午,在生化学院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的发言摘录)

2007年篇 科学是树,人文是土壤、阳光、空气、雨露……

●当在讲课时,看到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讲完课后,听到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当作报告中,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踊跃提问……●一次次的生化学院学生活动中,一次次的跟同学们的相处中,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充满激情、渴望成长的脸,看到我们生化学院特别优秀的老师们为了学生活动晚上和假日还在加班加点,看到我们的贫困同学用勤工俭学的钱在食堂里买最便宜的菜,就会让我情不自禁产生一种责任感,一种厚厚重重的责任感。●当同学们给予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这样高的荣誉时,我更是感到一种责任。●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元,生化学院各工程学科的内涵实质都是过程工程,而一切过程都是原子的运动。原子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是不可分割的,各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转动,各学科围绕学院特色跨越发展,兹建原子球模型立于院内草坪,是为殷切冀望生化学院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和国际交流,以开放和创新来超越自己、超越现实,进一步加强“实学实效”办学,强化“三基”培养,造就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进一步厚实“科学、人文、和谐、创新”的学院文化,办能兴国的教育,种能结果的树,谨以此记。——生化学院原子球落成题记

承诺责任 承担责任

当在讲课时,看到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当讲完课后,听到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当作报告中,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踊跃提问……

一次次的生化学院学生活动中,一次次的跟同学们的相处中,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充满激情、渴望成长的脸,看到我们生化学院特别优秀的老师们为了学生活动晚上和假日还在加班加点;看到我们的贫困同学用勤工俭学的钱在食堂里买最便宜的菜,就会让我情不自禁产生一种责任感,一种厚厚重重的责任感。

当同学们给予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这样高的荣誉时,我更是感到一种责任。

正是为了承担这样的责任,我们生化学院努力构造能力为本的学生工作平台,努力提高我们师资的专业学术水平,努力提升我们学科的层次,努力打造我们学院的社会品牌。所有的努力只为了一个办学中心任务:培养有责任心的“三实”创新人才。

同学们,我愿意和你们一起,为我们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我们的父母、为家人、为同学、为老师、为班级、为学科专业、为学院、为学校、为大自然、为社会、为国家承诺我们的责任,承担我们的责任。(2007年1月4日,在首届校“心目中的好教师”颁奖典礼上的即席发言)

和老师们探讨关于生化学院办学特色的思考

●“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一、现在是生化学院思考品牌的时候了

办学要有品牌,如何打造社会品牌?教育界内外的有识之士认为关键是:强化理念,扩大开放,形成特色。

社会品牌就是无形资产。

大学都将办学理念、个性化定位视为生命。“十一五”期间要建设若干所世界知名大学。为什么提“知名大学”?就是有特色、有品牌。二、有特色才有形象、才能知名、才有社会品牌

一所大学的真正价值还是体现在办学特色上,有特色才知名。

办学特色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向与会的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提出了两个问题: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

湖南省龙山县内溪乡卫生院11个医务人员全部是吉首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的工作受到当地民众的称赞。这生动印证了吉首大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吉首大学校长游俊说,北大、清华要解决卫星上天问题,吉首大学要解决当地百姓脱贫致富问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近76%的中小学教师、47%的医护人员毕业于该校。就是这所富有特色的地方院校,被朱镕基誉为“湖南的骄傲”。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曾经在1998年到2000年间连续获得3个诺贝尔奖,如今这所学校在美国已经是公认的一流大学了。但是20多年前,它在加州大学的9个分校中也是二流的。成功的关键在于该校化学系选择了当时比较冷门但是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进行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确立特色发展战略,走特色强校之路。

巴黎高师也是一个典型。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将特色项目与7个一级指标单列,充分体现水平评估对特色项目、办学指导思想等有关办学特色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引导。

特色立院,特色强院,特色兴院,实施差异性的发展战略,有选择地追求卓越,办学特色是打造生化学院社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三、打造生化学院办学理念特色

1.开展校企、校研、校行、校政、校校、国际六大合作,初步形成工程技术科研促进工科教学和产学研合作开放办学特色;

2.强化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理念;

3.学科建设和学生工作有机融合,两手一起抓;

4.深化“新生教育平台、贯穿四年大学生专业就业创业教育平台、学术性团体为载体的学院大学生文化平台”三大“能力为本”学工平台特色建设;

5.进行“科学、人文、和谐、创新”文化培育;

6.努力追求“培养创新工程科技人才、提高师资专业学术水平、提升学科层次、打造生化学院社会品牌”四大目标和使命。四、人才培养特色

2007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

学校及时提出了以能力为本的质量观:学生应该有比较广的知识面和国际视野,初步的学术修养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

◆生化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细化:

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创新思维的工程科技人才,

应用型人才,非技能型人才(高职培养),

工科教育要把培养优秀工程师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生化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特色:(1)“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学科交叉平台”的模式,突出生化学院学科交叉创新特色;(2)体现创新、创造、创业“三创”精神;(3)强化工程素质和工艺素质;(4)三个专业实习:新生了解实习、认识实习、技术实习。拿出一定学时或一周在第一学期进行新生专业了解实习,可以采用下厂参观、工程师报告等形式。五、生化学院教学特色

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界的反思。

日本以“贯彻实学”作为工科办学理念。

生化学院教学中一直来存在的最大困难之一:由于学科的特殊性、硬件不足、“双师型”师资要求高,相当学生对专业缺少概念,对如何进行专业工作感到迷茫,为应付课程而读书,为完成课程而教书,有些教学过程中难以引入专业思维、引起专业兴趣、引发专业欲望、看到专业榜样。

我们认为: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不能脱离专业引导,工科专业教学不能偏离工程导向。

生化学院教学工作重点是既抓教学规范化,又抓实效实学教学建设,以特色促实效,促进工科“实学”教学。

我们率先提出的“实学实效”教学建设可采取两种途径:(1)以科研特别是工程和技术实学科研促进教学实效、反哺教学;(2)产学研合作开放办学。

——工程和技术实学研究科研反哺工科教学作用大,更能引导专业思维和兴趣,更有创新实学教学内容,更能引入产学研合作教学,更能真正言传身教,只言传没身教的教学实效是很低的,家庭教育也是一样。2006年,生化学院引导师资开展工程和技术实学研究为主的科研工作,累积了国家重点星火计划、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一批工程技术型科研项目,显著促进了生化学院实效实学教学建设,同时引进具有工程和技术背景的博士师资。

——“让大学更开放”:生化学院通过跟企业、科研、行业、政府、高校、国际等合作,产学研合作开放办学。聘请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下半年开展了13场系列课程教学讲座和大型报告会,采取课程教学、大型报告、企业现场课堂教学等三种形式,专业、就业、创业教学有机融合,扩大视野、撞击思维,学生专业稳定性、兴趣和自豪自信感显著提高。

此外还有建设特色课程:专业进展、专业导论、工程设计等。建设特色专业:“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国要建设3000个特色专业等。六、科研和学科建设特色“学科特色是大学特色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不追求学科发展中的“全能冠军”,但要“单项冠军”。

生化学院五大学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组合,在全省高校生化类院系中,已成为一个优势和亮点,可以强化交叉创新:运用化学、生物和过程工程三大共性技术,五大学科交叉创新。

围绕我省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化学制造、生物制造等)和现代科技农业(包括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生化学院化工、食品、生工、制药和材料五大学科在化学制造、生物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人才输送、科技服务上取得显著进步,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进一步融入浙江主导产业中,在省内初步建立了“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学科优势与特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已有初步的发酵效应。“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学科属于新概念学科,为初步的设想,跟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同行属于错位发展,以抢占先机,赢得机遇。七、学生工作特色

1.三个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就业实践;

2.准工程师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文学艺术团为代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人文素质三大社团载体;

3.全体师生共同创新和深化学生工作的“新生教育工作平台”、“大学四年贯穿专业教育平台”和“以社团为载体的生化学院校园文化平台”三大特色平台,形式更多元化,内涵更丰富;

4.学科建设和学生工作有机融合,两手一起抓。八、生化学院文化建设特色

大学要引领社会文化,首先必须形成大学自身的文化,大学文化是其精神核心。

生化学院工科引领社会文化:

1.经过多年大学文化熏陶、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带着理想信念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

2.借助产学研“联合体”辐射,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大学引领社会文化的又一种表现方式。

也就是用大学所创造的科学技术、所培养的人才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教育专家认为:科学好比一棵大树,这棵大树需要有肥沃的土壤、养料,也需要空气、阳光。这个土壤、养料、空气、阳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文文化。

科学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有赖于它的人文背景,科学创造需要人文并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那么,科学教育理应关注人文内涵、渗透人文精神,将科学教育与人的全面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科学教育人文化。

生化学院努力坚持“科学、人文、和谐、创新”文化培育,一是组织文化活动,二是开展文化传播。(2007年3月8日下午,在生化学院全体教工会议上的主题报告摘要)

集成交叉开放抓科研 努力搅活生化学院办学一池春水——科研教学互动,科研反哺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深化学科建设

1.科研建设理念

总体:强化理念,扩大开放,形成特色。

科研和学科建设:集成、交叉、开放。

即要按照教育家钱伟长先生提出的那样“拆墙”:一要拆除教学与科研间的“墙”;二要拆除生化学院内各学科间的“墙”;三要拆除生化学院与社会间的“墙”。

或者说,整合集成教学科研资源,五个学科交叉渗透,产学研紧密合作开放。

2.生化学院办学发展制约

生化学院办学中一直来存在的最大困难之一:学科的特殊性、硬件远远不足、“双师型”师资要求高、人才培养手段仍较封闭。

所以相当多学生对专业缺少概念,如何进行专业工作感到迷茫,为应付课程而读书;我们的教学工作,常常只是为完成课程计划而教书,有些教学过程中很少引入专业思维、引起专业兴趣、引发专业欲望、看到专业榜样。这样制约了近化类专业进一步创新发展。

关键手段之一:科研教学互动,科研反哺教学,促进人才培养。

3.“科研强校”首先在于强教学或者说强办学

工程和技术实学科研促进工科教学、反哺工科教学作用大,更能引导专业思维和兴趣,更能创新实学教学内容,更能引入产学研合作教学,更能真正言传身教,只言传没身教的教学实效是很低的。

科研搞不好,教学后劲就不足。

科研是“源”,教学与社会服务是“流”,只有“源”之不竭,才能“长流不息”。

4.科研促进“实学实效”教学内容和形式

基础课中引入专业导向;专业课中强化工程导向。“科研成果内化于课堂教学中去,才有十分有益的鲜活素材。”

改变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工程实际脱节的现象,采用课堂教学、讲座报告、企业生产一线现场教学等方式,同时引入项目教学思维,开展包括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新苗计划等在内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等教学课程活动。

鲜活案例很多……

5.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和实验条件

生化学院案例很多,不详说了。

6.科研促进实习基地

以科研服务为载体,培育了一批集科研、产业、教学、实习为一体的基地,近年来,实习基地从2个增到12个。

7.科研促进毕业论文(设计)教学

近年来,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科研和工厂实践的达50%以上。

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知怎么搞科研,没项目,没经费,又怎么来很好地设计、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呢?

8.促进近化类工科教学师资培养

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专业教学上也是骨干,教学效果也好;专业功底深厚,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不照本宣科,学生反映好。“作为一个教师,教书育人是必要条件,从事科研才是充分条件。”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最近说:“取得成果后,向学生们传输经验和方法,才能成为合格教师。”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要求:指导教师有无科研工作背景非常重要。

9.科研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让办学更开放

跟企业、科研、行业、政府、高校、国际等六大合作,科研促进产学研合作开放办学。

聘请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开展了几十场课程教学、大型报告、企业现场教学等三种形式教学活动。

专业、就业、创业教学有机融合。

不仅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也在校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0.科研是课程外能力培养的有力支撑

生化学院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有机融合,两手一起抓。

以准工程师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文学体育艺术团来整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人文素质三大校园文化社团,强化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就业实践。

11.科研促进学科交叉创新特色

学科集成和交叉创新是大部分创新成果的来源。

生化学院化工、食品、生物、制药、材料等五个专业都属于基于相同原理和过程工程、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近化类工科专业,学科交叉特色特别明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组合,在全省高校生化类院系中,已成为一个优势和亮点,可以强化交叉创新:运用化学、生物和过程工程等共性技术,学科交叉创新。

围绕我省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化学制造、生物制造等)和现代科技农业(包括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生化学院化工、食品、生工、制药和材料五个学科在化学制造、生物制造、过程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输送、科技服务上取得显著进步,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进一步融入浙江主导产业中,在省内初步建立了“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学科交叉优势与特色,跟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同行错位发展,初显品牌和发酵效应。

12.科研有利于提高学科影响力“科技活动中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和科技服务(STS)两项数据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指标。”

尽管硬件困难,近年来通过杀出血路搞了一些科研,并抓了一些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维持了正常办学,促进了“实学实效”建设,使学生专业稳定性、兴趣和自豪自信感有所提高。

学生专业稳定性、兴趣和自豪自信感能否显著提高是办学是否有效的一个主要标志。

13.生化学院科研和学科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如:(1)对科研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2)工程科技薄弱;(3)团队培育不足;(4)产学研合作尚不紧密等。(2007年5月14日,在校科技工作大会上的发言摘录)

在全校2007届毕业典礼上的寄言

●开放是我们超越现实、超越自身最有力的武器。喜迎八面来风——合作创新天地宽。同学们:

我再次重复一句话,今年的生化学院毕业生“精神风貌特别好,自信自强感特别足,专业自豪感大有提高,思维能力空前活跃”。

这是你们留给全体生化人令人难忘的印象;

这是生化学院刻骨铭心的办学追求;

这也是学校创造性地提出“能力为本”、“80后我能行”战略思想的成果论证。

如果说生化学院办学有发展,那么你们都是共同的见证人、参与者、创造者。

如果说生化学院办学还有很多曲折和困难,我相信你们都会“子不嫌母丑”,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生化学院。

因为你们永远是浙科院人,永远是生化人,浙科院和生化学院永远会像母亲一样关注你们,记挂你们,永远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

你们会成为企业需要之才,会成为社会精英之才,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的父母,感谢全体辛勤的教师。

祝你们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同学们,向你们道一声再见。(2007年7月4日,在学校2007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强化工程教育 培养“三实”人才

●办学者的脑袋是用来思考办学理念和治学思路,眼睛是用来捕捉机会和发现机遇,手脚是用来抓住机会和实施行动。“化工”是促进社会、工业、农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核心基础产业,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在美国和德国,化学工业都是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从我国“十五”统计情况看,国民经济产值的六分之一是由化学工业提供的。

化学工程是以化学、生物及物理、数学的基本原理作为基础,研究化学工业和相关工业中的物质转化、物质形态和物质组成的一门工程科学。它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社会服务的一门核心科学。化学工业的核心是:通过化学反应或者生物反应,实现物质转化;通过化学工程的过程工业实现产品提纯和产品形态的加工。其相关领域包括生物、医药、材料、食品、环境、化工等诸多领域,是服务面很广又对基础知识要求很宽的专业学科、工程学科。

化工是最典型的“过程工程”学科,化工和食品、生物、制药、材料等五个专业都属于基于相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工程上、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近化类工科专业。根据过程工程的共性规律,可将其中蕴含的过程思想拓展至生物、医药、材料、食品等相关领域门类的学科领域。生化学院强化以“过程工程与过程思想”为基础,通过五个学科交叉融合,建立生化学院优势学科体系,培育“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新兴学科发展。

化学工程专业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要体现工程和工程设计特点及工程师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化工生产过程、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和研制、质量检测分析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为我省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近化类企业一线“三实”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生产力,工程师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生产力的创造者,一个创新型国家最大的创新群体应该是工程师队伍,生化学院的工科教育应该把培养优秀工程师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生化学院各工科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就是“准工程师”,我们要把这个指导思想贯穿到我们的课程教学中,在课程大纲的内容中体现生化学院近化类工科“实学实效”教学的指导思想,强化工程和工程设计,同时在人才培养中体现企业管理能力培养、企业文化熏陶等,也就是指在专业知识结构传授外,还要培养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创新思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生化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特色要鲜明,在教学大纲中渗入“实学实效”工科教学,努力培养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2007年8月8日下午,在2007生化学院“办学质量与水平建设行动”系列走进系部之六——走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讨会上的发言摘录)

很想跟同学们说两句话

●——尽快挤上高速路:目前往往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赶快抢占制高点:先抢占制高点,后打扫主战场。

同学们,想跟你们说两句话。

第一句话:

在发达国家美国和德国,化工都是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

在我国,化工提供了“十五”期间国民经济产值的六分之一;

在全世界、四分之一的GDP、四分之一以上的工业利润来自化学与材料工业;

在国际上,1997年开始,在中国,1999年开始,食品工业成为全球、全国最大的行业。

今年省长提出的我省高校要培育十大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中就包括生物医药、新材料专业;

今年省长提出的十一五重点扶植我省国民经济影响面最大的九大行业中就包括化工、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

这五大高科技行业以令人始料不及的速度快速发展,推进我省成为先进制造业大省、中国创造大省。

所以,我热烈地祝贺同学们走进了生化学院化学工程专业、食品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材料工程专业。

第二句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工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生产力,

工程师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生产力的创造者,

当前,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部队是工程师,

当前,国家最紧缺的人才就是工程师,

当前,国家最迫切需求的是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工程人才。

所以,我热切地希望同学们和生化学院一起奋发图强,埋头苦干,通过“实学实效”教育,使同学们——

成为那一批能够仰望天空的人,

成为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人才,

成为企业需要之才、社会精英之才、国家栋梁之才。(2007年9月16日,在全校200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寄语)

强化“实学实效”教育核心思想

●如果办学理念是学院前进的灯塔,那么,我们就用思想创新火花点亮灯塔上那盏灯。同学们、老师们:

我们誓师大会的横幅上写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评建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更是一个大好的机遇。

我们生化学院要通过以评促建——

进一步推动“实学实效”的教学建设;

进一步推动“集成、交叉、开放”的科研和学科建设;

进一步推动“能力为本”的学生工作建设;

进一步推动“科学人文、和谐创新”的学院文化建设。

为我省先进制造业、为我省现代科技农业,

培养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

培养“三实”人才——

是生化学院的事业使命所托付,

是生化学科的行业特点所决定,

是生化学子的自我成才所需要。

我们生化学院相信:“工作着是美丽的,创造着是幸福的,思想着是快乐的。”

我们生化学院决心:

评建创优良,过程见精神!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务求实学,务见实效。(2007年10月19日,在全校评建誓师大会上的发言)

生化学院原子球落成题记

●办大学说到底是办文化。有了“文化软实力”,才会让学子自豪、学者向往、社会聚焦。科学是树,人文是土壤、阳光、空气、雨露……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元,生化学院各工程学科的内涵实质都是过程工程,而一切过程都是原子的运动;原子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是不可分割的,各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转动,各学科围绕学院特色跨越发展,兹建原子球模型立于院内草坪,是为殷切冀望生化学院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和国际交流,以开放和创新来超越自己、超越现实,进一步加强“实学实效”办学,强化“三基”培养,造就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进一步厚实“科学、人文、和谐、创新”的学院文化,办能兴国的教育,种能结果的树,谨以此记。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二〇〇七年十二月(2007年12月,锻造原子球矗立于生化学院大楼院内草坪,以作文化标志,此为题记。)

办学创新是灵魂,科学发展是硬道理——“实学实效”教学,争取“又高又快”发展

最近,生化学院大量的系列学科建设工作和紧张的迎评促建冲刺工作交递进行,大家没日没夜没假日地工作,十个手指弹钢琴,每个小时都很珍贵……一、评建工作是助推器——办学创新是灵魂,科学发展是硬道理

评建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更是一个大好的机遇。

通过迎评明确三个问题:办成一个什么样的生化学院?怎样办?目前办得怎么样?

——目标使命不明确的办学是没有前途的;

——没有特色的办学是没有出路的;

——没有文化和精神的办学是没有灵魂的。

对一个二级学院来讲目标使命非常重要,因为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是领头人理想的体现,也即是“你到底想办成什么样的学院”。二、工程教育4个目标和4个建设——为了目标而努力建设

4个目标

——培养“三实”工程人才;

——提高工程学术水平;

——提升工程学科层次;

——打造学院工科品牌。

4个特色建设

——“实效实学”工科教学建设:“实效实学”工程教育、强化“三基”培养;

——“集成、交叉、开放”科研和学科建设:“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优势学科;

——“能力为本”学工创新平台建设;

——“科学人文、和谐创新”学院文化建设。三、“又高又快”发展策略——为了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生化学院能否争取“又高又快”发展,决定能在否夹缝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1.尽快挤上高速路

目前往往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2.赶快抢占制高点

先抢占制高点,后打扫主战场。

——夯实基础,抓住学科建设龙头,夹缝中寻找新领域,发现新的生长点。

——“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特色打拼,品牌打造”。

打造社会品牌3个关键:强化理念,扩大开放,形成特色。——厚积文化。四、工程师培养与造就——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工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生产力,

工程师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生产力的创造者,

工程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第一主力军,

工程师是国家第一紧缺人才。

我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科技农业两大主导产业都迫切需要大量的工程师人才。

一方面,一大批没有受到应有的工程技术训练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以找到大量急需的实用人才。

企业家眼中的工程教育:工程教育目标不清晰,脱离工程本身,不关注工程特点,工科毕业生不懂经营、管理,缺少人文修养。五、强化“三基”培养——不但要“成才”,更要“成人”

生化学院本科培养计划中明确了我院近化类专业的强化“三基”培养人才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工程、工艺、设计和学科交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具有从事生产、研发、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等基本素质。“未来的工程人才必须是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身的高水平人才。”

——不但要“成才”,更要“成人”,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基”全面发展。六、造就“三实”人才——“办能兴国的教育、种能结果的树”

生化学院明确了人才服务面向定位:融入浙江,面向全国,为我省先进制造业、现代科技农业培养紧缺的近化类专业相关行业第一线的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

服务我省两大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科技农业。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进一步融入到浙江主导产业中。

培养“三实”人才

——是生化学院的事业使命所托付,

——是生化学科的行业特点所决定,

——是生化学子的自我发展所需要。“办能兴国的教育,种能结果的树。”七、生化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思考:借鉴、传承和创新

从1980年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化工系创办27年的发展历程中,依托20余年中德合作办学,借鉴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务实”高等工程教育经验,秉承浙大的“求是”学风,传承中国传统教育“实学”理念,结合国际、国内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实际,根据学校“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思想观念,生化学院倡导科学精神,培植人文素养,孕育和谐心灵,激发创新思维,凝练和培育了“科学、人文、和谐、创新”的学院文化,创新提出并实践了“实学实效”工程教育理念,强化“三基”培养,造就“三实”人才。突出“四大建设”,努力追求“四个目标”,融入浙江,主动服务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科技农业两大主导产业,培养第一线的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同时成为应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贡献、社会服务的重要创新创业基地。

八、根据行业人才需求、专业特点分析,确定人才培养任务

1.生化学院化工、食品、生物、制药、材料等五个专业都属于基于相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工程、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近化类工科专业,是典型的“过程工程”学科,学科交叉特色特别明显。

2.五个专业相对应产业都是促进社会、工业、农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核心基础产业。美国和德国的化学工业都是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十五”期间国民经济产值的六分之一是由化学工业提供。全世界四分之一的GDP和四分之一以上的工业利润来自化学和材料工业,食品工业已成为全球、全国最大的行业。

3.五个专业相关的行业都属于浙江省两大主导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中的生物制造、化学制造,现代科技农业中的农产品化学加工和生物加工等。2007年,浙江省提出的十一五重点扶植的我省国民经济影响面最大的九大行业中就包括化工、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

4.五个行业的企业都是科技型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发展快速,但大部分在基层,第一线紧缺和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员。2007年省高教会议中,吕祖善省长提出培育浙江省十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包括生物、医药和材料。

5.五个专业在浙江本省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足,大量是靠省外特别是中西部高校毕业生在我省这些行业就业。

6.五个产业推进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又培养了大批的企业需要之才、行业精英之才、国家栋梁之才,五个产业内的优秀人才都是在基层和第一线成长起来的。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生化学院实际,我们提出生化学院五个专业的主要任务是:融入浙江,主动服务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科技农业两大主导产业,为浙江省培养第一线的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九、“实学实效”核心精神

浙江省省长在2007年4月提出:浙江省高等教育在“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强调“务实”,追求实际、实用、实践。

实学理念源于中国,中国传统实学强调实理实学,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际实效,近代又流传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已成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国际性学问。日本实学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独具特色,对明治时期的富国强兵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实学作为“实业的学问,产业的学问”在日本社会深深扎下了根,日本高等工程教育更是强化“实学”教育。

生化学院在几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创新地提出和实践了近化类工科“实学实效”教育理念。“实学”亦即“实际、实用”,“实学”是实际而又实用的学问,学用一致,为现实服务,学贵适用,学贵实效,“实学”是过程,“实效”是目标。“实学实效”的基本特点是“崇实黜虚”、“崇实求真”,核心精神是实事求是,提倡求实求是,主张实践实行。

我们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苦干,学求实学,学见实效。通过“实学实效”教育,强化“三基”培养,为浙江省培养紧缺的近化类专业相关行业第一线的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十、生化学院“实学实效”教育主要理念

1.强化“三基”培养,造就“三实”人才。培养具有工程、工艺、设计和多学科交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生产、研发、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等基本素质的现代工程师人才。

2.强化教师“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学生“接轨企业、接轨行业、接轨社会”。

3.学科建设以“融入浙江,服务两大主导产业”为定位,通过与企业、科研、行业、政府、高校、国际等六大合作拓展办学空间。

4.以工程和技术实学科研融入工科教学,教研互动,反哺工科教学,扩大学生视野、撞击学生思维。

5.推动“科学、人文、和谐、创新”学院文化建设,培育育人环境。

6.打造有工程背景、研究背景、国际化背景的“双师型、三背景素质”师资队伍。

7.强化创新、创业、创造“三创”和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就业实践“三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十一、以课程为纽带核心,构建“实学实效”教学体系

——打造“双师、三背景”师资队伍

——构建“三基”课程体系

——“工程技术实学”鲜活课程内容

——“产学合作”丰富课程形式

——“开放办学”夯实实践教学体系

——“能力为本”强化课程外培养十二、打造“双师型、三背景素质”的“实学实效”师资队伍

采取培养、培训、锻炼、引进、科研促进及聘请客座或兼职教授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支有工程背景、研究背景、国际化背景的“双师型、三背景”师资队伍。

1.培养、培训、锻炼(1)青年教师导师制:资深教师“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2)年轻教师参与培训、提高学历层次;(3)丰富社会基层实践经验;(4)出国学习交流。

2.科研促进师资层次提升

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专业教学上也是骨干,教学效果也好。专业功底深厚,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不照本宣科,学生反映好。“作为一个教师,教书育人是必要条件,从事科研才是充分条件。”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最近说:取得成果后,向学生们传输经验和方法,才能成为合格教师。

通过生化学院优势的工程科研水平,培育“双师型、三背景”师资队伍。

3.引进“双师型、三背景”人才

4.聘请客座或兼职教授

聘请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生化学院客座或兼职教授,作为“双师型、三背景”师资队伍的补充,特别是聘用一批富有经验的产业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高等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5.培育生化学院“大师精神、大爱情怀”教师风范

秉承“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知难而进、矢志发展”的浙科院精神,践行“崇德尚用、求真创新”的校训,倡导“科学、人文、和谐、创新”的生化学院文化和精神,积极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育活动,逐渐培育生化学院“大师精神、大爱情怀”教风。十三、“三个实习”、“3+1平台”、“十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1.“三个实习”特色

针对新生对专业、行业了解不足的情况,开设“专业导论”,同时新增“新生了解实习”,让新生尽快开始“接轨企业、接轨行业、接轨社会”;二、三年级开设“认识实习”,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第七学期,安排进行“技术实习”,进一步加深对专业、企业、行业的认识和理解。组成生化学院特色的新生了解实习+认识实习+技术实习的“三个实习”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基础课程实验(训)+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训)+专业实验(训)+新生了解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内实践,结合实验室开放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和创新竞赛等课程外实践,构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平台。

2.“3+1平台”特色

针对五个专业特色和培养“三实”型现代工程师人才的目标,构建了以“学校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平台+学科交叉平台”的“宽、专、叉”教学计划体系,“学科基础平台”为五个专业共享,“学科交叉平台”由各学科分别提出5~6门课程汇总组成,供五个专业学生公选共享。

3.“十大模块”特色

针对学生能力体系培养体系和五个近化类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构建了能力体系的“十大课程模块”:(1)人文素质模块;(2)语言信息模块;(3)数理基础模块;(4)工程基础模块;(5)化学机理模块;(6)单元操作模块;(7)工艺学模块;(8)学科交叉模块;(9)工程与工程设计模块;(10)实践教学模块。

通过“三个实习”+“三个平台”+“十大模块”的形式,构建系统的“实学实效”教学课程体系,体现“创新、创造、创业”等“三创”和“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就业实践”等“三实践”的内涵。十四、强化“三基”培养方案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实学实效”教学为主线,融入浙江,服务两业,培养第一线的“三实”创新人才为目标,按照“三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强化工程、工艺、设计和多学科交叉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培养

根据五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在知识体系联系,设置了“三个平台”,构建了“十大课程模块”。

优化基础,增加工程、工艺、设计等方面学时数,各专业均开设和加强工程、工艺、设计等课程。

新生开设“专业导论”等课程,让新生尽快了解专业,了解行业。高年级开设“专业进展”等课程,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科技动态。

2.强化生产、研发、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

构建新生了解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工程/技术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专业技能认证、检测分析环节等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课程外实践环节和国外实习实践等,培养学生生产、研发、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在35%左右,增加构建“三个实习”实践环节,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增加专业实验课学分,增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3.强化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等基本素质培养

通过构建人文通识课程、社会实践、“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业内行家”课程与实践教学活动、企业现场教学、社团文化节活动等素质教育平台,构建国外实习实践、留学生交流、国际学术交流、师资交流、国际合作办学、“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课程等“国际化视野培育”平台,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科学人文素质,同时结合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等基本素质培养贯穿于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搬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亲临工业工艺流程现场,亲身感受企业生产环节和企业家精神。十五、工程科研实学鲜活“实学实效”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教学体系的具体构成,解决学习依赖和思维依赖两个问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独立思考、创新思维。

生化学院强化在基础课程阶段引入专业导向,包括由各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在基础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入专业内容、开设专业导论、新生了解实习等课程环节等,对低年级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在专业课程阶段强化工艺、工程和工程设计导向,加强工艺、工程及工程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每个专业都新增开设相关设计课程,并由有工程设计背景的教师任教。

利用工程实学科研促进近化类工科“实学实效”教学。利用获得的工程科研项目,教研互动,反哺强教,强化“实学实效”教学内容,科研鲜活“实学实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专业思维和兴趣,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工程实学科研,更能真正言传身教。

通过产学合作办学、文化建设等手段,强化大工程概念,在课程内容上,除传授专业知识结构外,还强化培养近化类工科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创新思维、国际化背景等基本素质,在人文课程、专业课程等教学中强化基本素质教育导向,同时聘请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进行课程和实践教学,引入企业文化、技术经济思想、环境意识、国际化意识、集成创新素质、最新动态等。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结合科研项目、生产实际等。十六、“产学合作”丰富“实学实效”课程形式

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是当前近化类工科教学难以真正做到“实学实效”的原因之一。

1.企业现场教学

强化现场教学形式,将课堂搬到企业生产一线,让资深工程师直接在现场为“准工程师”们进行课程和实践教学;聘请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进行课程与实践教学,直接参与课程的具体章节教学。

设计等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了解现场生产过程,体验岗位工作环境,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将课堂搬到知名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企业的老总和总工在生产第一线为学子进行现场实践和理论教学,利用企业现场鲜活的工程实例,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2.案例教学

将教师和资深工程师实学科研、生产项目等作为案例引入工科教学,利用他们丰富的案例,组织课程与实践教学。将科研项目当做案例引入课堂教学的做法,既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资深工程师传道准工程师”教学

利用产学研合作开放办学,邀请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等传道“准工程师”,利用他们丰富的工程、工艺实践案例,组织课程与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这样做以后,同学们普遍反映进一步开拓了工程思维,了解了工程理念,体会了企业文化,争取早日实现由“准工程师”到工程师的转变。

4.研讨式教学改革

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挑出一些章节让学生自学自讲,教师引导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等。

5.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考试方法的改革、双语教学等十七、“开放办学”夯实“实学实效”实践体系

构建以课程内实践为主且课内课外结合,以课程外实践创新学分为抓手,以能力为本的开放性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贯穿大学四年的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三实”工程师人才。

课程内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包括新生了解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基础实验、特色课程现场教学、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外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包括挑战杯创业计划、挑战杯科技作品、新苗计划等科研训练、国家数模竞赛、省化学技能竞赛、省化工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和暑期社会实践、青协社会实践等社会实践活动。图1 生化学院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十八、“2233”学工建设,强化课程外能力培养“两个氛围”营造育人环境:通过科学氛围与文化氛围两个氛围的大力培育,营造学风优良的育人环境。“两个引领”助推创新成才:通过“三实”人才——“80后”榜样和“三实”人才——长者的榜样的两个引领助推奋发努力,创新成才。“三个平台”促进培育成人:通过构建生化学院“新生教育平台”、“贯穿四年的专业、就业、创业平台”和“学工文化平台”在内的学生工作“三个平台”搭建学工平台。“三个社团”展现“三实”风采:形成以“准工程师协会”为载体的科技创新社团、以“文学、艺术、体育等协会”为载体的人文素质社团和以“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为载体的社会实践社团,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课程外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

培养“三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强化“三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就业实践”。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生工作密不可分,“实学实效”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课程外能力的培养,生化学院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有机融合,两手一起抓,形成了学生工作三大特色平台,形式更加多元化,扩大和丰富了学生工作平台内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十九、融入浙江、六大合作——开放是我们超越现实、超越自身最有力的武器

融入浙江,六大合作:与企业、科研、行业、政府、高校、国际等六大合作。

教师三个走进: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

学生三个接轨:接轨企业、接轨行业、接轨社会。

核心是开放: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进一步融入浙江主导产业中。

教学中的开放: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到社会或业界中去。

让业界或社会人士走上大学的讲台。

专业设置、教育改革等充分征询业界人士的意见。

实践活动更多地依靠业界。

教学模式也要开放。

开放是我们超越现实、超越自身最有力的武器:以“开放”为武器去统领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二十、面向二业、服务一线——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全方位融入

面向二业:2007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同志代表教育部出席了由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中德论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她强调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对生化学院来说就是要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科技农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生化学院五个专业相关的行业都属于浙江省两大主导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中的生物制造、化学制造,现代科技农业中的农产品化学加工和生物加工等。五个行业的企业都是科技型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发展快速,但大部分在基层,第一线紧缺并大量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员。

我们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苦干,务求实学,务见实效。通过“实学实效”教学,强化“三基”培养,为浙江省培养紧缺的近化类专业相关行业第一线的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二十一、“科研强校”首先在于强教学或者说强办学——“源”之不竭,长流不息

1.实学科研促进教学,反哺强教

制约工科教学发展现象之一:学生对专业缺少概念,对如何进行专业工作感到迷茫,为应付课程而读书;教师为完成课程而教书,有些教学过程中难以引入专业思维、引起专业兴趣、引发专业欲望、看到专业榜样。

关键手段之一:需要科研教学互动,科研反哺教学,促进人才培养。

2.实学科研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让办学更开放

工程和技术实学科研促进工科教学、反哺工科教学作用大,更能引导专业思维和兴趣,更有创新实学教学内容,更能引入产学研合作教学,更能真正言传身教,只言传没身教的教学实效是很低的,家庭教育也是一样。

科研搞不好,教学后劲就不足。

科研是“源”,教学与社会服务是“流”,只有“源”之不竭,才能“长流不息”。

3.科研促进“实效实学”教学内容和形式“实学科研成果内化于课堂教学中去,才有十分有益的鲜活素材。”

改变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工程实际脱节的现象。

4.实学科研促进实习实践教学

5.实学科研促进实习基地

实学科研服务为载体,培育了一批集科研、产业、教学、实习为一体的基地。

6.实学科研促进毕业论文(设计)教学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实学科研和工厂实践。

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知怎么搞科研,没项目,没经费,又怎么能很好地设计、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呢?

7.促进工科教学师资

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专业教学上也是骨干,教学效果也好。专业功底深厚,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不照本宣科,学生反映好。“作为一个教师,教书育人是必要条件,从事科研才是充分条件。”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最近说:取得成果后,向学生们传输经验和方法,才能成为合格教师。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要求:指导教师有无科研工作背景非常重要。二十二、以工促农 科技创新——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学科攻坚突破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以工促农长效机制”。同时指出,“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生化学院在学科建设上要继续紧紧抓住“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特色方向作为突破口。对可再生资源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实力,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工促农”,“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我省乃至全国农副产品加工领域,还是以农业和食品等学科为主体,但与生物、化工、材料、制药等学科进行集成交叉、协同作战态势已成为一个方向。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程、材料工程五个系,我校努力探索农副产品加工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国际和国内发展的前沿,举全院之力,集成化工、生物、制药、食品、材料等优势学科,依托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校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研究所等,选择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作为攻坚突破口,在此交叉学科领域进行了多年创新培育,与我省的农产品食品加工和石油基化学化工等强势研究方向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独树一帜,形成创新优势特色,具有突破性和创新力。

发展“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是属于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迫切趋势,也是推进我省先进制造业(化学与生物制造)和现代科技农业(农业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二十三、专业、就业、创业教学有机融合——“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教学系列

为强化产学研合作办学,丰富工程教育内容和专业教学形式,强化校企、校校、校研、校行、校政、国际合作等六大合作,帮助学生扩大专业视野,了解企业动态,关注行业前沿,培养创业激情,促进“实学实效”教学,强化“三基”培养,造就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生化学院开展“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课程和实践教学系列活动。专业、就业、创业教学有机融合,不仅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也在校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讲解企业文化培育、产业发展案例、艰苦创业历程等,或在生产第一线为生化学子进行现场实践和理论教学,讲解国际上行业前沿发展和动态。二十四、“文化软实力”让学子自豪、学者向往、社会聚焦

一所大学可以没有文科,但是不能没有支撑的文化,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的学校不是好学校。文化氛围是一所大学的魂,学校的文化是“泡菜坛子”,是出人才的重要条件。

相较于我党往届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此次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文化。胡锦涛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报告里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等新名词。

一所大学或一个二级学院或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文化,大学的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更是一种魅力所在。如果一个二级学院有自己的文化、有魅力,就会使得这所学院成为众多学子向往的地方,因为它有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对于已经进入这所学院的学子来讲,它的魅力就是学子的自豪、骄傲,而这种自豪、骄傲和魅力就会成为一种激励,使其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对学院的自豪自信感能否显著提高是办学是否有效的一个主要标志。各地的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等也会与这样的学院进行热情交流和合作。

生化学院倡导科学精神,培植人文素养,孕育和谐心灵,激发创新思维,凝练和培育了“科学、人文、和谐、创新”学院文化,办学不但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还要培育学院文化,还要追求引领社会文化的目标。

科学是树,人文是土壤、阳光、空气、雨露……二十五、工科的两个社会文化引领

——经过多年大学文化熏陶、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带着理想信念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

——借助产学研“联合体”辐射,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大学引领社会文化的又一种表现方式。

用大学所创造的科学技术、所培养的人才去推动社会的发展!(2007年11月23日,分别在学院教工和学生大会上的发言摘要)

2008年篇 不是在“既有”之中做第一,而是要“无中生有”出自己的唯一,创新便是“无中生有”

●生化学院能否从安守小和山的“山民”短视思维樊笼中解放出来,走出小和山,引入新思维,登攀山峰,建立“山高人为峰”的思维理念?千落后,万落后,思路落后是主因,战略落后最可怕。但是落后不能永远落后,后发也可制胜。●思维领先、开放抢先、攀高率先,才会发展先进。开放是大势所趋——心态的开放、思维的奔放、思想的解放。以开放眼光来谋划发展新路子。开放是超越自我、超越现实最有力的武器。把眼光放出去,把脚步迈出去,打开眼睛去看看同行,迈开脚步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去服务企业科技进步、去服务行业科技指导、去服务政府科技决策,去服务社会科技普及,才会集聚更多的办学资源,服务职能是应用型高等工程教育的关键内涵和特色之一,做强服务才能做强应用型工科教学。●思维创新就是按照实情、实际,紧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前沿,原生于自体的实践和思想,生化学院的发展不是在“既有”之中做第一,而是要“无中生有”出自己的唯一,创新便是“无中生有”,聚焦于创新的强烈的学科特色,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创造生化学院自己名字的价值,才能为生化学院自己建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这是我们的科学发展思维观,这是我们的战略理念。

思维冲破牢笼,太阳才能照进来——校教育大讨论的一点思考

●奉献越多,心态越低,快乐就会流淌过来更多。境界有多高,视野有多宽,路就能走得有多远。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创造性、突破性的理论成果,对生化学院来说,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深刻领会、实实在在落实是根本,结合当前学校教育大讨论和生化学院教代会“目标、特色、发展”主题讨论,落实在促进生化学院“实学实效”教学建设、“集成交叉开放”科研与学科建设、“能力为本人才培养”学工建设、“科学人文、和谐创新”文化建设等四大建设中。一、解放思想 思维创新——思维冲破牢笼,这样太阳才能照进来

十七大提出解放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条道路;

浙江提出解放思想、创新创业;

目标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对生化学院来说究竟要解放哪些思想?如何解放?

首先是解放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和行为,要重视思维科学、思维方法论;

有思维创新才有思路,有思路才有路径,有路径才有出路,有出路才有发展。

思维创新首先要改变一些思维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

——不宽容创新,落后定势的思维;

——头脑不思考,横向不比较,安心坐井底;

——有利益偏见的斤斤计较的思维,等等。

思维创新的四两拨千斤:有人说思想力是第一生产力,思维产生思想力。

——科学是推动力,思想是牵引力;

——科学是发动机,人文是方向盘。

改变思维才能把学校的精神、思路、理念落实到生化学院的工作当中,思维创新就是让思维冲破牢笼,这样太阳才能照进来。二、更新教育观念——“实学实效”培育“三实”人才

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

浙江省省长在2007年4月提出:浙江省高等教育在“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

生化学院在几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创新地提出和实践了“实学实效”教学建设理念体系。“实学”亦即“实际、实用”,“实学”是实际而又实用的学问,学用一致,为现实服务,学贵适用,学贵实效,“实学”是过程,“实效”是目标。“实学实效”的基本特点是“崇实黜虚”、“崇实求真”,核心精神是实事求是,提倡求实求是,主张实践实行。我们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苦干,学求实学,学见实效。通过“实学实效”教学,为浙江省相关行业第一线培养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三、以工促农 科技创新——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学科攻坚突破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以工促农长效机制”。同时指出“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生化学院在学科建设上要继续紧紧抓住“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特色方向作为突破口。对可再生资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实力,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工促农”、“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目前还是以农业和食品等学科为主体,缺少与生物、化工、材料、制药等学科进行集成交叉、协同作战态势。生化学院努力探索农副产品加工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国际和国内发展的前沿,举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全院之力,集成化工、食品、生物、制药、材料等优势学科,依托我校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等平台,选择“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作为攻坚突破口,在此交叉学科领域进行了多年创新培育,与我省高校开展的农产品食品加工和石油基化工等强势学科研究方向错位发展,独树一帜,形成区域创新优势特色,具有突破性和创新力。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十七大报告里首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生化学院要继续加强以人为本,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有机融合,两手一起抓。进一步加强“新生教育工作平台”、“大学四年贯穿专业教育平台”和“以社团为载体的生化学院校园文化平台”三个生化学院特色学工平台建设,利用准工程师协会、社会实践协会、文体协会三个社团载体来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人文素养三方面素质能力。以前教育人是学生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现在更要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强化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关爱,关心人内心的感受。五、“文化软实力”让学子自豪、学者向往、社会聚焦

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的魂,学校的文化是“泡菜坛子”,是出人才的重要条件。

相较于我党往届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此次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文化。胡锦涛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报告里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等新名词。

一所大学或一个二级学院或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文化,大学的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更是一种魅力所在。如果一个二级学院有自己的文化、有魅力,就会使得这所学院成为众多学子向往的地方,因为它有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对于已经进入这所学院的学子来讲,它的魅力就是学子的自豪、骄傲,而这种自豪、骄傲和魅力就会成为一种激励,使其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对学院的自豪自信感能否显著提高是办学是否有效的一个主要标志。各地的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等也会与这样的学院进行热情交流和合作。

生化学院倡导科学精神,培植人文素养,孕育和谐心灵,激发创新思维,凝练和培育“科学、人文、和谐、创新”学院文化,办学不但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还要培育学院文化,还要追求引领社会文化的目标。

科学是树,人文是土壤、阳光、空气、雨露……

思维创新,解放思想,是不是一个核心的工作抓手——校教育大讨论一点思考之二

一、思想解放三十年,这一次,生化学院如何跟上?

思想最解放、改革开放最活跃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

思想最解放、改革开放最活跃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

第一次思想解放: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树立了“实践”标准。1978年开展“真理标准讨论”,当时,中国面临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

第二次思想解放:1992年突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树立了“生产力”标准。

党的十七大前后,中国又处在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又到了一个拐点,我想其特点是不是:

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科学发展、和谐社会。

今年“两会”,总理说解放思想“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

今年各省市展开大讨论:浙江提出创新创业,广东、重庆、昆明、上海及河北等都在出新思维。

这一次讨论,能否被称为继“真理标准”讨论、“生产力标准”讨论之后的第三次思想解放?

这一次,对象是什么?任务是什么?能否触及改革的核心问题?

这一次,树立什么标准——“以人为本”。

这一次,学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生化学院如何跟上?二、思维创新,解放思想,是不是一个核心的工作抓手?

国内、省内的各生化类院系同行的快速发展,都证明一条:首先是思维创新、解放思想的成功,在开放办学中形成开放的意识、先进的理念。

打破精神枷锁,冲破思维牢笼,桎梏中“破茧而出”。

思维创新就是让思维冲破牢笼,这样太阳才能照进来。

思想、思维、思路和信念、理念、观念能否得到提升,是不是一个核心的工作抓手?

学校正在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生化学院能否从安守小和山的“山民”短视思维樊笼中解放出来,走出小和山,引入新思维,登攀山峰,建立“山高人为峰”的思维理念?

千落后,万落后,思路落后是主因,战略落后最可怕。

但是落后不能永远落后,后发也可制胜。三、大家一起谋思路,还有哪些思想障碍?

由于传统的惯性、思想的惰性和利益的刚性,我们还有哪些思想障碍?

1.能否冲破一些“陈旧的老做法当做固定不变模式”的习惯?

有没有“两个凡是”?哪些是影响我们“又好又快”发展的“两个凡是”?

不对创新宽容、落后定势思维,固守传统模式,路子将越走越窄!

2.能否冲破“小农意识、看摊守业”的思维定势?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

头脑不思考,横向不比较,安心坐井底;“叫我干我才干,准我干我才干”的僵化思想;

仇和说:“没有明令禁止都可以想、可以干。”——尽管有争论。

是敢试敢闯、敢为人先、创新求变、创新意识、求索作风,为发展的实践试水探路,还是逢山不敢开路、遇水怯于搭桥?

3.能否冲破“等、靠、要”的唯条件论?

事在人为、关键在我——主观能动。

等,等到猴年马月?

4.能否冲破“做手电筒,不做镜子”的做法?

汪洋说:“要做镜子,不做电筒。”

做镜子,是常审视自己。做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或者,照了别人,也照不到别人的优点、学不到别人的优点。

5.能否从现有的、眼前的利益格局中突破出来,去做大蛋糕?

在愈益物质利益化的尘世热土环境里,大学更需要精神家园,更需要仰望星空的情怀。

温总理说:一个民族要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精神不能缺钙,精神跨越高峰,实践和行动才能跨越高峰。四、需不需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开放跨越?

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迎接挑战,才能结识高手、大师,才能激活创造的渴望、创新的激荡,才能在同行中抢得一席之地,才能顶层拉动,全盘带活。

敢于和强手交锋,就是输了,也会进步。

思维领先、开放抢先、攀高率先,才会发展先进。

开放是大势所趋——心态的开放、思维的奔放、思想的解放。

以开放眼光来谋划发展新路子。

开放是超越自我、超越现实最有力的武器。

把眼光放出去,把脚步迈出去,打开眼睛去看看同行,迈开脚步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去服务企业科技进步、去服务行业科技指导、去服务政府科技决策、去服务社会科技普及,才会集聚更多的办学资源。服务职能是应用型高等工程教育的关键内涵和特色之一,做强服务才能做强应用型工科教学。

机会很多,机遇很多,但只有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创新开放才能分享更多。

能否以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平台为龙头,带动生化学院“开放跨越,顶层拉动,实干苦干,创新创业”?五、又好又快,车轮还行吗?

去年我们说:生化学院能否争取“又高又快”发展,决定能否夹缝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高”是要抢先抢占“制高点”:先抢占制高点,后打扫主战场。“快”是要尽快挤上“快车道”:目前往往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现在已经开始初步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要“又好又快”前进,还需要六轮驱动、车轮协调、车况要好。

思路、文化等车轮还行吗?

思路、人才、硬件、外围、文化、场地六轮驱动,才能实现开放办学、“又好又快”战略性突破。

六、没有科研、服务、文化建设,能有真正的教育质量吗?

高校四大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

四大任务相辅相成,工科院校办学重要途径是产学合作,首先要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社会。

科学研究不强,为企业、为行业、为社会服务能力不强,文化建设不强,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质量、高层次的人才培养。

教师完成了课堂教学以外,还有义务、责任做什么?

如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为牵引力?

如何在同行中、产业中有话语权?

而且能否在同一话语体系?七、抓住或错过了多少机遇?迎接或逃避了多少挑战?

无论是教师或干部、无论是各个系、无论是学院都要想一想,几年来为教师的成长、为系部的发展、为生化学院的提升,主动发现了多少机遇?主动关心了多少机遇?错过了多少机遇?抓住了多少机遇?

是麻木不仁,只关心鼻子底下,只坐在井底,还是开放视野,横向比较,虚心学习,不但与时俱进,而且想在前沿,走在前列。

机遇很多:2007年评估、质量工程、省重点实验室、产学合作、融入行业、开放办学、重中之重申报、生物质新材料、硕士点申报、创新创业论坛、农产品生物与化工、创新团队、人才引进、国际合作研究所、社会服务,等等,尽管抓住了一些机遇,但我们错过了许许多多机遇!

机遇也是挑战,但只要齐心协力,认准特色,认准目标,认准方向,锲而不舍,造桥造船,三年五年终会通向彼岸。八、几年来跨了多少坎?后几年追求什么目标?

1.几年来跨了多少坎?

专业建设:几个新专业已完成一轮专业阶段建设;

人才建设:师资团队增加了几十位;

科研建设:从几万几十万升至几百万的项目科研经费;

学科建设:从省扶植学科到省重点学科、省重点实验室等;

学生总量:增达1200多学子;

文化建设:科学、人文、和谐、创新;

实验室建设:尚未同步建设。

2.后几年追求什么目标?

——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强化特色、厚实文化、提升品牌。

如何细化?

达到目标的方向在哪里?

达到彼岸的路和桥如何造?

——从专业建设到学科建设,

从基础建设到高度建设,

从省内创品牌到走出省内。

——眼界更高,视野更广,胸怀更宽。

把蛋糕做大,眼前的蛋糕总是有限的。

热爱生化以推动发展来体现!出思路,找问题,谋良策。

——以“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闯出一条后几年发展新路,

汪洋提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

——工作着是美丽的,思想着是快乐的,创造着是幸福的。

全体生化人同心协力,亮剑精神,铁军团队,前景一定是更美好!(2008年3月30日,在生化学院教代会上所作主题报告的摘录)

一个二级学院负责干部有“七种身份”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使命,办学才有前途——有了鲜明的特色和品牌,办学才有出路——有了先进的文化和精神,办学才有灵魂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二级学院负责干部有“七种身份”

1.做“司机”“司机”驾驭操纵,把握方向;要看清你的周围,还让你的周围看清你;要清楚眼前的路,还要清楚整个未来的局;雨雪雾天要时刻清醒,晴朗的天气更要时刻清醒,还要清楚对面和后面开过来的车未必清醒;山路要穿越,水路要跨越,而到了山崖边,不去越雷池半步。

这里的关键词是“方向”。

2.做“保姆”

保姆是搞好家政服务,二级学院负责干部是搞好院政服务,特点是服务,为全院师生服务。要做好服务,心态就要放低,尽管说人往高处走,可水往低处流;心态放低,就不会计较,做事就会超脱,超脱就愿意作出牺牲,愿意作出牺牲就会回报更多快乐,心态越低,快乐就会流淌过来更多。

这里的关键词是“低”。

3.做“泥水工”

砌砖石,搭平台,平台要越“高”越好,如学科建设平台、教学平台、学工平台等,让老师和同学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干事业、学知识。

这里的关键词是“高”。

4.做“蛋糕工”

合理抢占、挖掘开发社会上各种资源,整合加工,把蛋糕做大,我们一直说:“眼前的蛋糕总是有限的。”“三实”创新人才培养和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学科建设是我们的创新特色资源,资源要充分挖掘,才能做大蛋糕。

这里的关键词是“大”。

5.做“堂·吉诃德”

干活像“疯子”堂·吉诃德一样有劲,激情满腔又勇于承担责任。

这里的关键词是“劲”。

6.做“导游”

当“校内导游”,请进来领略校园青山绿水、生化师生风采,同时当“校外导游”,带领师生走出去“实学实效”,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走进社会。

这里的关键词是“开放”。

7.做“文化人”

最后一个身份要“高雅”些。办大学说到底是办文化,把学院工作搞上去,必须要有文化引领。要有文化引领首先要自身培育好文化,培育文化不但要有载体,本身也要有目标引领。在追求共同的更高更快更强事业目标中培育文化更有效,有事业目标引领,才能培育好文化,培育好文化,才能有高校文化引领功能,就像红旗本身要有旗杆或高峰引领提升,红旗在高处迎风飘扬,才能指引大家向前进。

这里的关键词是“引领”。

总之,做一个“司机”:把握“方向”;做一个“保姆”:心态放“低”;做一个“泥水工”:平台筑“高”;做一个“蛋糕工”:蛋糕做“大”;做一个“堂·吉诃德”:干活有“劲”;做一个“导游”:办学“开放”;做一个“文化人”:文化“引领”。(2008年7月10日,在校暑期干部学习会上的发言摘录)

生化学院文化理念长廊

●尽可能把多元、多样、多种的文化知识集成、交叉与融合在一起,让其发酵、化合、酝酿成新的知识和文化观,就像我们研发的果蔬酵素一样,把许多的果蔬通过许多种有益菌来进行发酵,产生许多高活性代谢物。

千落后,万落后,思路落后是主因,战略落后最可怕;

但是落后不能永远落后,后发也可制胜!

思维冲破牢笼,这样太阳才能照进来。

大学更需要精神家园,更需要仰望星空的情怀。

温总理说:一个民族要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办大学说到底是办文化。

有了“文化软实力”,才会让学子自豪、学者向往、社会聚焦。

科学是树,人文是土壤、阳光、空气、雨露……

奉献越多,心态越低,快乐就会流淌过来更多。

境界有多高,视野有多宽,路就能走得有多远。

工作着是美丽的,思想着是快乐的,创造着是幸福的。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特别团结的时代,团结和合作的精神是第一位的。

如果任何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大学,没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它必然是要落后的。

教育家竺可桢问大学生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要自己问问,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

同样还有两个问题:第一,办成一个什么样的生化学院?第二,怎样办?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使命,办学才有前途;

——有了鲜明的特色和品牌,办学才有出路;

——有了先进的文化和精神,办学才有灵魂。

抢占“制高点”,挤上“快车道”,

争取“又高又快”发展,决定能否夹缝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实学实效”工程教育、强化“三基”培养,

造就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工程人才。

应用为本、创新为魂。

强化“三基”培养——不但要“成才”,更要“成人”

——强化工程、工艺、设计和多学科交叉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培养

——强化生产、研发、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强化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等基本素质的培养

造就“三实”人才——“办能兴国的教育,种能结果的树”

——是生化学院的事业使命所托付;

——是生化学科的行业特点所决定;

——是生化学子的自我发展所需要。“不愤不启,不启不发。”——孔子

大学期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生化学院

有了强的为企业、行业、社会的服务能力,才有强的产学合作能力;

才有高水平的应用型科研,才有高端的应用型学科平台;

才有高质量的应用型高等工程教育,才有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源”之不竭,长流不息;

喜迎八面来风——合作创新,开放办学天地宽;

服务企业科技进步,服务行业科技指导,服务政府科技决策,服务社会科技普及。

把蛋糕做大,眼前的蛋糕总是有限的,

热爱生化以推动发展来体现!

齐心协力,认准特色、方向、目标,锲而不舍,造桥造船,三年五年终会通向彼岸。“实学”亦即“实际、实用”,“实学”是实际而又实用的学问,

学用一致,为现实服务,学贵适用,学贵实效,“实学”是过程,“实效”是目标。“实学实效”的基本特点是“崇实黜虚”、“崇实求真”,

核心精神是实事求是,提倡求实求是,主张实践实行。

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苦干实干,学求实学,学见实效。(2008年8月30日,在生化学院一楼环廊设立文化长廊,特撰文17段做竖匾挂于长廊)

在校2008级全体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造就“三实”人才——“办能兴国的教育、种能结果的树”同学们:

为你们今后黄金般的大学四年青春光阴共勉四句话:

第一句话:追求“实学实效”“实学”是实际而又实用的学问,实效是追求实际效果。“实学实效”核心精神是实事求是,提倡求实求是,主张实践实行。

推崇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苦干实干。

第二句话:强化“三基”培养

——强化培养工程、工艺、设计和多学科交叉等方面基本知识;

——强化生产、研发、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强化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等基本素质。

——能力、知识、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不但要“成才”,更要“成人”。

第三句话:培育先进文化

每个生化学院新生的文化衫上、每个生化学院学生的书袋上都印着我们生化学院的文化追求:“科学、人文、和谐、创新”。

科学是树,人文是土壤、阳光、空气、雨露……

和谐是本,创新是魂。

文化是软实力,她会让学子自豪、学者向往、社会聚焦。

第四句话:造就“三实”人才

努力造就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要办能兴国的教育,要种能结果的树”

——这是生化学院的事业使命所托付,

——这是生化学科的行业特点所决定,

——这是生化学子的自我发展所需要。(2008年9月1日,在校2008级全体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修炼品格,拉高标杆,执著追求——生化学院安吉务虚会议

一、阿拉伯寓言——狮子和羚羊

本次务虚会议主题词:境界、视野、思维、奉献、合作、担当、提升。

目的是为了在学院新的阶段中,进一步修炼品格,拉高标杆,执著追求。

有一个阿拉伯寓言讲得好:

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清晨,羚羊醒来便懂得自己要跑得比狮子快,否则便是死亡。还是在非洲,每天清晨,狮子醒来便懂得自己要跑得比最慢的羚羊快,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每当晨光降临,你就要比别人跑得快,才能生存,才能成功。

假如我们是羚羊,停下脚步就会被狮子吃掉;假如我们是狮子,停下脚步就会被饿死。抓住机遇与丧失机遇之间的差别,并不只是前者的事业得到发展,后者的事业却萎缩停滞,而是前者生存,后者消亡。你就要比别人跑得快,才能生存,才能成功。“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发现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

防止“醒得迟、行得慢”、“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跨越发展。二、品格修炼关键词:境界

胸怀更宽,在愈益物质利益化的尘世热土环境里,大学更需要精神家园,更需要仰望星空的情怀。精神不能缺钙,精神跨越高峰,实践和行动才能跨越高峰。

一个团体境界有多高,心胸有多大,就能走得有多远。

境界,是一个人和团体在精神方面的高度,反映着一个人和团体生命的品质和价值。

宗教为了让人提高,让人进步,对超脱也是特别地注重,无论是佛教也好,道教也好,只有拥有超脱的心态,才能让人把问题看清楚。

锱铢必较、放不开心胸,每一次的举动,都意味着小利好、大利空,表面上利好、实质上利空,路越走越窄,会错失本应属于我们的精彩。

大境界不搞小争斗,不为别的至少是为没有时间,把时间放在蝇营狗苟上、斤斤计较上、鸡毛蒜皮上、嘀嘀咕咕上,一个团体还能有多大作为?三、品格修炼关键词:视野、思维

●视野

眼界更高,视野更广,横向比较,还远远落后于外校生化类院系同行!能否从安守小和山的“山民”樊笼中解放出来,走出小和山,登攀高峰,“山高人为峰”,具有全省视野、全国视野、国际视野?

要高瞻远瞩,不要急功近利的目光短浅。

●思维

不对创新宽容,落后定势思维,固守传统模式,路子将越走越窄!能否冲破“小农意识、看摊守业”的思维定势?能否冲破“等、靠、要”的唯条件论?

思维冲破牢笼,这样太阳才能照进来。

异想天开才能无中生有。

思维上迎接、跟上、跨越当前的发展态势。

思维创新就是按照实情、实际,紧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前沿,原生于自体的实践和思想,生化学院的发展不是在“既有”之中做第一,而是要“无中生有”出自己的唯一,创新便是“无中生有”,聚焦于创新的强烈的学科特色,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创造生化学院自己名字的价值,才能为生化学院自己建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这是我们的科学发展思维观,这是我们的战略理念。四、品格修炼关键词:奉献、合作、担当、提升

●奉献

热爱生化以推动发展来体现!出思路,找问题,谋良策。

以“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闯出一条后几年发展新路,亮剑精神!

先想着吃亏,机遇才会光顾。

如果一个人有了牺牲精神,实际上带来的是快乐;如果一个人比较自私,没有任何的牺牲精神,实际上是不愉快的。“在我们这样一个团结的时代,如果没有牺牲精神,可能处理问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合作

能否冲破“做电筒,不做镜子”的做法?做镜子,是常审视自己。做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或者,照了别人,也看不到别人的亮点、学不到别人的优点。

只有团队合作才能打大战,只有团队合作才能打大胜仗。“我们这个时代可能是一个特别团结的时代,团结和合作的精神是第一位的,如果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它必然是要落后的。”“这个时代另一个特点就是要能容纳异己。我们要能够变成一个胶,能够把大家团结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做成一些事情。如果自己有任何一点道德上的优越感、才能上的优越感,那都是特别可怕的。”

●担当

每一位都是主角,每个人的担当是什么?

做事不打“太极拳”。

●提升

——能否从专业建设推进到学科建设?

能否从基础建设推进到高度建设?

能否从省内创品牌推进到走出省内?(2008年8月17日,在生化学院学科建设和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安吉务虚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浅谈生化学院“国际化背景和应用型”特色内涵建设思考

●没有强的为企业、为行业、为社会的服务能力,谈不上有强的产学合作能力,谈不上有高水平的应用科研能力,谈不上高端的应用性学科平台。一、“国际化背景”内涵:“国际化视野”应该特别突出

1.生化学院“国际化背景”内涵特色建设历程两个仅有的相对亮点

——“2+3”出国培养和短期留学:两种文化,两国语言,两个文凭,两种国际交流规则,但是数量很少,大学生中辐射面很小。

——学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两个实践,但是落实点特色不明显。

2.两年前莫干山会上生化学院曾提问

——德国FH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德国应用型高等工程教育的模式特征是什么?从德国工业大学还可以借鉴什么?

——我们能否按国际另一分型法称为应用型高校,取代国内普遍分型法称为教学型高校?从国际应用型大学中可以借鉴什么?

3.“国际化背景”内涵还有什么内容?“背景”的本质力度是大还是小?目标是高还是低?

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因为全球化,运用教育国际化战略,谋求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大的市场空间,拥抱机遇,应对挑战。

同样因为全球化,世界公民意识,从全球的观点分析事物——国际化视野。

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眼界更高,视野更广,走出小和山,登攀高峰,“山高人为峰”,具有全省视野、全国视野、国际视野。国际化视野教育包括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校园文化等。“国际化背景”内涵目标定位是否主要为“国际化视野”?

4.为什么难?破解关键点是什么?其实质核心是否是学科建设?“国际化背景”培育为什么发展难?包括: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出国留学基金?

中德科技转移?

中德科研学术合作?

服务高产值德资企业和其他企业……

其实质核心是否需要学科建设这个龙头来推动!二、“应用型”工科学院内涵:服务功能应该特别突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