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唐宋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4 06:34:26

点击下载

作者:谢韩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试读:

自序

阿鸣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上午要送他上学,在路上有十五分钟的车程。一大早,母子俩也不知道说什么话,车里安静无声。有天我突然想,要不就背背诗吧。背完之后担心他听不懂,就用比较调皮的口吻逐句解释,他似乎也能听得进去。有时候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讲“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时,他说希望是北风吹南风,因为这样会下雪。讲“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时,他说不是抱琴,应该是抱碗,因为还要再来喝酒。我当然没有去纠正他,就让他天马行空地去想吧。也并没有刻意要他背下来,只是在他面前读很多次,有时候,他突然间跟你来几句,也很让人惊喜。

当然,阿鸣从小就听我背过一些诗了。不是专门背给他听的,很多时候,其实是背给我自己听的,是利用起无聊的哄睡时间罢了。阿鸣几个月大的时候,我自己在背《圆圆曲》,他只要听上两遍,也就睡着了。低龄的孩子,会更加容易喜欢上这些抑扬顿挫又押韵的句子。

听这些对孩子来说有什么用吗?没什么用,最多就是让他相对喜欢有节奏感、有韵律的句子罢了。兴起的时候,阿鸣会摇头晃脑地造句,七个字七个字地,全然不通,然而自己念得头头是道,觉得很好玩。有时候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时,除了要我讲故事、唱歌外,也会要我背诗给他听。

有一次他做错事了,我非常生气,他又在一边哭得停不下来,让人非常烦躁。他突然跟我说:“妈妈你背诗给我听吧。”我顿时就呆住了,仿佛福至心灵,马上收拾情绪去读一首熟悉的《黄鹤楼》,诗读出来,自己已然没那么生气,阿鸣也安静了下来。也许他并不是想要听读诗,只是聪明地觉得,背诗可以让愤怒的妈妈安静下来,不再那么可怕吧。事后想想,我真佩服他当时的机智。

所以,诗歌是拿来做什么的呢?不是为了彰显博学,而是为了在平凡的哀乐相并的生活中,获得那一点点来自心灵的力量吧。《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心里所向往的、所追求的反映,在心里想的时候,它是意志,说出来便成了诗。诗是人所想所感的提炼,是精华,是由心而发的。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其实简单来说,兴就是感发。由物而及心,譬如望月而思乡,见花而落泪,“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诗歌让人的心灵更加敏锐、充盈,去感知万事万物的变化,有更为深远宽广的视野,而不汲汲于眼前的得失。这是诗歌最基础、最人性的力量。

对于孩子而言,我希望能够让他感受到这样的力量。

关于这本书,还有几点需要说明。

选诗向所不易。唐宋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题材的拓宽,技巧上的成熟,出现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造语平易,光景明丽,意境开阔,正是适合孩子的。本书所选,有与市面上常见的儿童诗词读物相同的,也有些是常见读物里,相对少见的。要说有什么统一的标准,也很难完全说得清楚。大致在情感上,以低龄孩子理解范围内为主,更偏重于诗中的兴味和趣味。在诗体上,以绝句为主,间有律诗。绝句短小精悍,流美生动,表现的场景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律诗对仗精巧,韵律严整,方便孩子培养语感。

古代的诗如何去讲?有太多现成的了。这本书中,相对来说,是用了更为生活化和日常化的语言,让孩子去感受古典诗歌的美感和动人的情感。这种感受,跟细心体察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并无二致。就体例而言,大体每篇选诗两首,题材上相对接近,有一定的对比性。诗的解释主要从孩子的角度去写,口吻相对调皮可爱。每篇有赏析,长短不一,主要是给大人看的。篇中尽量择选了与诗句相关的古画,希望读者通过古人的画,领略到诗中意境之一二。诗的文本以通行版本为主,间有个别异文影响通篇理解的,在正文注出并说明。

关于孩子古典诗词的陶冶,还想多说几句。对于孩子还不能理解的诗,也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教给他们。唐人还有大量优秀的古体诗,有些虽然篇幅长,但胜在声律婉转,也很适合读给孩子听。普通话中已无入声字,如能以方言读之,当更能体现。诗中的声律,也是古典诗词独有的美感之一,多读多听,对于记忆力极强的孩子而言,背记下来也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说到最好的唐诗选本,依然是经典的《唐诗三百首》。

本书写作过程还算顺利,基本是我平时读诗的体会。一两篇小文尚可,结集出版,便仿佛将腹中所有倾吐而出,时时觉得自己的浅薄,那也真是无可奈何。选诗虽相对简单易懂,也有不少疑义存在,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我大学时的导师彭玉平教授,彭老师在得知此书即将付梓后,欣然题写了推荐语,令拙作顿增光彩。本书的编写,得到一些朋友的帮助和鼓励,尤其是一些素未谋面的朋友,感谢网络,让我得以遇见。文中所用古画,遵照常见或一般观点署名,部分图像来自台北故宫的公开图像,在此一并致谢。编辑李淑云女士是我的大学同学,数年前,她便说过要帮我出一本书,如今将要实现,令人感慨莫名。大学时我们同在系里的剧社,一起排练《游园惊梦》和《秋江》,今历历在目,而岁月如流。

最后,不要期望孩子因为读了诗,就会有什么改变,不要抱着功利心去读诗,它只是我们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并且一直都是。谢韩二〇一八年九月十八日

四季和时节

不想起床的春天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春天睡觉不想起床的诗。

第一句:春天的时候睡觉,都不知道天亮了,还想一直睡一直睡。“晓”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

第二句:小鸟都出来了,到处叫。把不知道已经天亮的诗人给吵醒了。

第三句:诗人想起,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好像听到外面刮风下雨的声音。

第四句:不知道这场春天的风雨,会不会把刚刚开的花打落了。是打落一点点,还是一大半,还是全部都打掉了?诗人不知道,他还得起床看看才知道。

诗人想到要看花,大概就会赶紧爬起来了吧。

这首诗大概也是人尽皆知了,是非常“典型”的春天的诗:使人困觉的天气、鸟声、风雨、花,这些都充满着“春天”的元素。至于这首诗为什么好,它不止写出了春天,还有对万物的关切。夜里听风雨,会担心才开放的花儿。花开花落,其实与人何干呢?敏感、动人的诗心,正在于此。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一、二句:好雨是知道时节的:什么时候该下,什么时候不该下。春天就是该下雨的时候,所以它就下了。

第三、四句:春雨是很小很小的,尤其是晚上,更加看不到了。只感觉到它随着风悄悄地跑进了夜里,滋润着万物,却一点声音都没有。

第五、六句:诗人看到,云全是黑沉沉的,好像压在田野的小路上,江上的船点着灯火,在暗夜里显得非常明亮。

第七、八句:这个雨呀,大概还要下一夜的。诗人想着明天早上起床,整座城里的花就会被雨打得又湿又重,把整个城市都压得沉甸甸的。“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古时候出产非常漂亮的蜀锦。溪山春晓图(局部)宋·惠崇

这大概是关于春雨最出名的诗了。杜甫这首五律,四平八稳,首联即点题,单刀直入,颔联写春雨的形态,无声似亦无形。颈联宕开一笔,写云是为了写春雨的绵延不绝,写船火是衬托“黑”,也暗示着春天到了,渔民开始捕鱼了。尾联扣“喜”字,是期盼中明朝的景象。

与上一首相比,诗人也同样关心刚刚开放的花。但是这场春雨非常小非常小,诗人知道,花不会被打落,而只会开得更好了。

最早的春天在哪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一首早春的诗,早春就是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诗人的朋友叫张籍,他在家族里排行十八,所以叫张十八。唐人很喜欢用排行来称呼朋友。诗人想邀请他一起出来看看春天的景色,所以写了这首诗。

第一句:京城街道上下了小雨,那个小雨啊,很小很小,滴到皮肤上润滑润滑的,像酥油一样的。天街是说京城的街道。唐代的京城在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第二句:小草刚刚长出来,远远看着有点绿绿的,可是走近一看又似乎没有。因为实在是太小了。

第三、四句:早春是一年里春天最美好的光景了,与绿绿的柳树长成之后、覆盖着整座京城的时节相比,还要好很多很多。绝胜,就是远远地胜过、远远地超过。夜月◎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第一句:夜已经很深了,月亮还很亮,照着庭院。因为月已经斜了,在半空中,庭院里有一半在月光下,一半呢,因为被房子的建筑物所遮挡就在阴影里了。所以是“月色半人家”。

第二句: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都斜斜地躺在天上。阑干就是横躺着的意思。

第三句:诗人说,在这个还很寒冷的深夜里,他偏偏知道春天已经来了,有点暖意了,为什么他能知道呢?

第四句:因为呀,他听到了虫子的鸣叫声,从绿窗纱外透过来。冬天的时候昆虫都睡觉去了,只有天暖了,它们才活动起来。虫子比人更早地感觉到春天的气息。

关于春天的诗很多,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诗人喜欢写诗。

这两首都是关于早春的诗,春天还没有铺天盖地地来,还只是悄悄地、刚刚伸出一只小手,就被诗人捕捉到了。

若有若无的草色,半夜里细细的虫鸣,都在昭示着春天的到来。得趣在人册明·汪中

第一首写小雨润如酥,草色有若无,生动地捕捉到了早春的景色。小雨润如酥,不只是小,还有润,有身体发肤的感受,是春天滋养万物的气息。最后两句,倒是诗人刻意说的,因为他要催着朋友赶紧出来看风景,所以不得不把话说得夸张一些。韩愈在同题的第二首诗中写道:“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还是邀请朋友去看柳色的意思。《夜月》一首写得真好。“半人家”,用得多有意境。“北斗阑干南斗斜”,用看似很随意的句子,营造一种恬静自在的氛围。“偏知”二字,是自信,是欣喜。“新透”二字也体现了精准的感受,虫声是刚刚出现的,是慢慢地、渐进式的,可是又是那么明显的。“春气”“暖”“虫声”“绿窗纱”,一层一层地渲染,春天已然到来。

会跑来跑去的春天

边词◎唐·张敬忠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第一句:五原这个地方的春天来得很慢。

第二句:二月份的时候,柳树还没有长出长长的柳枝。

第三、四句:现在河边上的冰才开始融化,诗人想到这个时候的长安呀,花都已经开过了,开始落了。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第一句:四月份的时候,花都已经开过了。

第二句:山中寺庙里的桃花才开始盛开。

第三句:诗人之前一直很不开心,因为春天回去了就再也找不到了。

第四句:不知道春天原来跑到山里来了呀。

这两首诗都是写时令风物的,也很好懂。

诗人戍守边境,见北地时节异于中原,所以写下这首诗。越往北方,春天来得越迟。“五原”即今内蒙古五原县,“旧来迟”,显得诗人早已知道了边地的苦寒,知道二月的时候杨柳还没长成。而如今边地春来冰消,他却想起正是长安花落的时候。诗中并未明言什么,边地之苦,或对长安的思念,都淡淡地隐含在诗句中。河畔冰开,长安花落,都很美,即使守边,也并不消极,这是初唐的诗歌。

此诗善用副词,“旧”“未”“即今”“正是”,领起全诗,显得气脉通畅流动。前二句散起,末联近乎流水对,此首诗对仗工整,声韵昂扬,顾盼自如,值得细细领会。

时节之异,不仅在南北,也在平原高山。山中清寒,春天总是会来得更迟一些。四月花落,而山中桃花正是烂漫之时。末联写春如写人,本来惆怅春归无处寻,来到山中才知道,春天转入此中。“不知”正是“知”,是意外的知,是欣喜的知。山径春行图宋·马远

吹开眉头的春风

雪干◎宋·王安石雪干云净见遥岑,南陌芳菲复可寻。换得千颦为一笑,春风吹柳万黄金。

第一句:雪化了,云也变得很明净,视野开阔了,看得到很远很远处的山。

第二句:南边的田野里大概又开花了吧?诗人觉得可以去看一看了。他找到了什么呢?

第三、四句:冬天的时候柳树叶子都掉光了,光秃秃的,看上去好像皱着眉头很不开心的样子。这时候诗人看到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呀,柳树就开始发嫩嫩的、黄黄的芽,一树一树的都是这样,像很多很多黄金的叶子在春风里摇呀摇的。

本来有点生气的柳树,就全都笑起来了。垂杨飞絮图宋·佚名南浦◎宋·王安石南浦东冈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第一句:南浦和东冈是南京的地名,那时候诗人在南京,是二月份的时候。

第二句:二月已经是春天了,春天的景色是很好看,很可爱的。诗人觉得这些可爱的东西在逗他,逗他写一首新的诗。

第三、四句:于是他就写了下面的两句: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他说呀,含着微风,带着好像鸭子一样的绿色,波光闪闪的是什么呢?是湖水。好像逗着阳光,鹅黄色的,在风里轻轻摆动着的是什么呢?是刚刚发芽的柳树。

这两首,都是王安石晚年居住在南京所写的诗。王安石晚年写了很多绝句,历来评价很高,说它们接近唐人的风致,然而也有着新的面貌:新奇、工巧。

这两首七绝,前面两句看上去都比较寻常,平铺直叙的样子,没什么奇特之处。诗的妙处在后面两句。

以“千颦”喻寒冬里未得舒展的柳树,可谓新奇,又用“一笑”来比喻春风吹醒垂柳,这一吹就是“万黄金”了。将喻象放在前面讲,令读者心中充满好奇,末句才将“寻得”的春事托出来,诗句显得更加的挺拔劲健,读者仿佛也跟着诗人感受到造化神奇的春天。这两句写春柳,与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真是各有千秋。

至于《南浦》一首,前两句嫌其写得过于敷衍了,好像就是为了把舞台都让给末联这副美丽的对子吧。王安石的对仗很是精工,据说晚年写诗很是用力于此,看这一联就知道了。字字对得极为工整,连鸭鹅也对上了,却全不觉生硬,只让人觉得是天然的好句,是生动的初春的景象,非常美。如此妙句,看起来非常妥帖,非常美,似乎它就必须是这样子,生来就这样子。然而这是诗人的高超,诗人的功劳。王安石有两句诗,是评价唐代的诗人张籍的:“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也是一副对仗,不妨看成是诗人的自道。越是天然好句,也许背后越是经历一番艰辛才出得来的。水图·洞庭风细宋·马远

夏天的午后

齐安郡后池◎唐·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这是一首夏天池塘边的诗。

第一句:池子里漂满了绿色的浮萍,浮萍底下的菱角已经露出来了,池塘仿佛一片绿色的织锦。

第二句:黄莺鸟在蔷薇花上唱着歌,好像在逗着蔷薇玩。

第三句:下起了小雨,非常小非常小,可是一整天都没有人来,也没有人看到这么漂亮的景色。荷花鸳鸯图清·陈洪绶

第四句:诗人觉得有点寂寞,因为没人陪着他。只有一对鸳鸯在池中嬉戏,洗着它们身上红色的羽毛。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宋·杨万里[1]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是一首夏天午睡后起来的诗。

第一句:诗人刚刚吃了梅子,梅子酸酸的,味道还留在嘴里,酸得牙齿呀,好像变软了一样。闲看儿童捉柳花图明·周臣

第二句:窗外的芭蕉长得很绿很绿了,映到窗纱上,好像分了一些绿色给窗纱了。

第三句:夏天的白天变得很长,诗人午睡起来了,天色还是很亮,他觉得很无聊,不知道干什么。

第四句:于是他就很无聊地看着外面的小孩子在捉柳花。初夏的时候,柳树的花落了,被风一吹到处飞。柳花是毛茸茸的,弯弯的一条,好像毛毛虫一样的。

这是两首很夏天的诗,都很闲淡安逸。夏天的池塘里,有菱角、有浮萍,边上有黄莺鸟,有蔷薇花,有鸳鸯在嬉戏。午睡起来,有新鲜的梅子,有浓绿的芭蕉,和追赶柳花的儿童。

宋人的写景与唐人不一样,唐人是直接将眼前的景写出来给你看,宋人不是。因为他们知道前人已经呈现得很好了,再这样写,就没有意思了。所以,他们换了一种写法。更加注重意思的提炼、字句的斟酌。唐人的写景,就像直接摘下来的新鲜的水果,很美味很好吃,宋人呢,还要再加工一番,盐渍或者加些调味料,也别具风味。“留酸”的“留”字,增加了些许时间感,软牙齿又是一种切乎身体的体验。不说芭蕉绿透,而说分绿到纱窗,又增加了空间感,且意思上扭转了一层。这些写法,是新奇而新鲜的,仿佛让人喝下了一杯柠檬冰水。

唐人韵味真是妙不可言,杜牧的“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真是好。“无人”其实是有人,只有诗人一个人;鸳鸯相对,却是一双。两相对比,是怎样委曲的情怀呢?什么话都没说,但似乎又什么话都说不完。这两句的意思略近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委婉悱恻,却是宋词的情味了。

这一句也被宋人化入词中,宋无名氏《九张机》中有一曲:“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先白头,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就是来源于此了。

怎样熬过炎热的盛夏?

暑中闲咏◎宋·苏舜钦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2]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

古时候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夏天很热的时候,诗人在干什么呢?

第一句:诗人泡着果酒喝,喝得有点醉醺醺的,果子在酒里沉沉浮浮,很好玩的样子。

第二句:床头放着很多书,诗人经常这里翻翻、那里翻翻,所以书堆得很乱。(当时的“床”是一种坐具,有别于现在用来睡觉的“床”。)

第三句:北边的窗户有凉风吹来了,带着窗外竹子的凉意。

第四句:实在太热了,诗人什么事都不想干。于是他躺下来,看着白云在天上慢慢地走。

凉凉的果酒、随意乱堆的书册、有竹子的窗,躺下来吹着凉风,什么都不干,真是一个惬意的夏天。槐荫消夏图宋·佚名鄂州南楼书事◎宋·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第一句:诗人在南楼上,四周环绕着山水。

第二句:栏杆边上有十里的荷花,闻得到香气。

第三、四句:清风和明月没人管着,它们从南边一起过来了,带着凉意。

相比唐人,宋人笔下的夏天似乎要出现得更多一些,也更有意思了,他们很享受这样的夏日。这首诗有三个数字,四顾、十里、一味,不管是多少,都化成了消暑的凉意了。清风明月本就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经诗人道出,就有了拟人化的效果。连清风明月都为诗人送来了清凉,怎不令人畅快呢?

雨后的夏天

新晴◎宋·刘攽(bān)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馀。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第一句:刚刚下过一场大雨,地上的青苔好像又长了些。

第二句:庭院里的树显得很绿,周围很安静没什么人,诗人刚刚睡了午觉起来,好像还有点不清醒。“昼梦馀”的馀字用得很妙,好像梦还残留着。

第三句:刚刚说没有人呢,可是诗人又感觉到有人来的样子。原来呀,是南风来了,南风就好像诗人的老朋友一样。

第四句:它偷偷开了门,又悄悄地翻开了诗人放在桌子上的书。真是一个顽皮的朋友呢。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第一句:刚刚下了一场雨,池塘的水面显得很明净呀。就像一面磨好的镜子一样,映照出屋檐和梁柱。

第三句:忽然东风吹来了,吹得垂垂的杨柳枝好像飞舞了起来。青园图卷(局部)明·沈周

第四句:柳枝上带着的雨水呀,就全部落到了池塘里的荷叶上,滴滴嗒嗒地非常好听。

刘攽是北宋的史学家,以博学强记知名,钱锺书曾说他可能是北宋最博学的人了。作为诗人的刘攽并不是太知名,但是这两首诗却挺常见,许多选本都会有。诗人撷取了夏日里两个小小的场景,动态地呈现了出来,充满了童趣和兴味。

史载刘攽喜戏谑,宋人笔记中多有关于他的逸事。这两首诗透露出的幽默,大抵也可以想见诗人的为人。

梅雨时节的微醺

初夏游张园◎宋·戴复古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梅雨时节是每年六七月份,江南一带阴雨不绝的时候。这个时候刚好梅子成熟了,所以又叫梅雨。

第一句:池塘里,有出生不久的小鸭子在游泳,池水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

第二句:梅子成熟的天气里,有时候是晴天,有时候又是阴天。

第三句:诗人带着酒到处逛,走到东园,喝一喝酒,走到西园就醉了。

第四句:这个时候枇杷也成熟了,树上好像都是金色的。诗人就去摘枇杷,摘了很多很多。喝醉了酒还能摘枇杷,大概诗人也不怎么醉吧。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在梅雨季节里诗人约了朋友来下棋,朋友却没有来。第一、二句:黄梅时节家家都在下雨,青草边上的池塘到处都是青蛙。诗人真的看到青蛙吗?没有,他只是听到了蛙的叫声,呱呱呱的,到处都是。一下雨青蛙都出来了,非常开心。

第三句:诗人约了朋友来下棋,诗人一直等到半夜,朋友却没有来。

第四句:那怎么办呢?诗人有点着急,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办。只有拿着棋子敲桌子,把油灯里的灯花震落下来。

你等待朋友的时候,很着急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呢?

这是两首初夏时候的诗,都写得很可爱。赵师秀和戴复古,都是南宋末期的诗人。“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不算工整,然而对得很有意思,“乳鸭池塘”对“熟梅天气”,“水浅深”对“半晴阴”。末联充满了一种微醺的气息,自在的、陶醉的、自得的,仿佛可以看到诗人摇摇晃晃沉浸在枇杷果子的金色中。“摘尽”的“尽”字用得真好,不是“摘落”,或者“摘满”,契合了上一句的“醉”字,是完完全全地沉浸在里面的。人生有这样的一刻,真是好。说不出的好,总之是很好很好的。枇杷山鸟图宋·林椿

至于《约客》,这首倒很常见,是一种闲淡的、隽永的味道。写梅雨时节的天气,极为经典。大约这个雨,也阻隔了朋友的到来,故而有末联,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反映当下的心绪。明明已经等急了,却用了“闲”字。在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夏夜,大约是急也急不起来的了。

重阳节的思念

故人重九日求橘书中戏赠◎唐·韦应物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朋友生病了想吃橘子,但最后并没有吃到。

第一句:诗人的朋友生病了,跟他讨橘子吃。你生病了想吃什么呢?

第二句:生病是件很可怜的事,诗人很想满足朋友。所以他自己先去摘个橘子来试试,好不好吃。结果发现还很酸,橘子也不够黄。

第三句:本来想送给你三百颗橘子的,现在发现不行了。(此处用典,王羲之有个很著名的帖子,名“奉橘帖”。这句话有点调侃的意思:我也想像王羲之那样,送你很多橘子,再给你写个奉橘帖。)橘绿图宋·马

第四句:要等一等,等到什么时候呢?等到秋深了,冬天快来的时候,地上结了很冷很冷的霜,冻一冻,橘子才会变得甜起来。

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等待,生病痊愈也是,吃橘子也是。奉橘帖晋·王羲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正是秋天,天气很好,很清爽,不冷不热,所以这个日子大家喜欢去爬山。

这是一首想念家人的诗。

第一句:诗人自己一个人在外地,没有亲人。

第二句:所以每到过节的时候,他就特别想家。因为没有人陪他一起过节,一起吃好吃的东西,做一些好玩的事情。

第三、四句:他想到家里的哥哥弟弟,都去爬山了。他们还去摘一种叫茱萸的草,这种草很香很香,佩戴在身上,可以把一些坏运气都驱赶掉。他们在分茱萸的时候,数一数,呀,少了一个人唉,也觉得很伤心。诗人想到这个,就更伤心了。

捕鱼的那些事儿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是一首关于渔夫的诗。“江村即事”,就是诗人在江边的小村看到的场景。

第一句:渔人钓鱼一天回来,他把船停在岸边,但是却没有将船缆系到岸上。不系船会怎样呢?船就可能漂走,因为江水是一直在流动的。

第二句:为什么他不系呢?大概因为实在太困了,月亮落下去了,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呢。渔父图轴元·吴镇

第三、四句:即使夜里有风来吹,渔人也不担心小船会被吹远。因为江边有很多芦苇,会把小船绊住,就让它停在浅水边的芦花丛中吧。芦花是秋天开的,这是一首秋天的诗。

渔人就这样一直睡呀睡呀,睡到第二天早上。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是一首在溪水中渔船上唱的歌,这条溪水叫兰溪,兰花的“兰”,非常美的名字。

第一句:溪水中映出了柳树,也映出了柳树梢头弯弯细细、好像眉毛一样的月亮。因为映在水里,月亮看起来好像凉凉的。

第二句:吴越一带的山色很美,在水中就可以看到了,因为水面就像镜子一样,是清澈又平静的。(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补充和解释。)

第三、四句:这条兰溪要是下三天的桃花雨,鲤鱼就要游上岸来啦。因为一直下雨,溪水就会涨高。夜里的时候,鲤鱼有时候还会不小心跳到岸边来呢,因为溪水实在是太满太满了。桃花雨就是桃花开的时候下的雨。桃花开是什么季节呢?是春天。

有这么多鱼自己上岸来,捕鱼的人是不是很开心?

这两首都是写江边渔事的小诗,司空曙与戴叔伦也大约是同一时代的人。司空曙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风婉雅闲淡,五言写得很好。戴叔伦名气稍弱,然而他的诗我也很喜欢,七绝写得尤好,寄兴悠远,自然清丽。柳溪泛舟图宋·佚名

写渔人不写捕鱼,却将眼光放在渔人不系舟的小细节上。中国古代的诗人总是对渔人生活寄予了极大美好的想象,渔人的闲散、小船的自由漂动,都包含着文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或心境的向往。“纵然”“只在”,是个假说,放出去却又收回来了。尚未发生的事情,诗人为他假想了“最糟糕”的情况,可是这个糟糕却是如此美好,真是以退为进。

戴叔伦的诗更美,第一句就是月色、柳树和溪水相映的美景,如果没有第二句,第一句的凉月、柳湾都没有了着落。有了一个“镜”字,一切才都宛然。如果说前两句是当下的景色,那么后两句似乎是个假说,仿佛谚语般,是渔人的美好期盼。假如下三天的桃花雨,鲤鱼将会非常地欢快,联翩而来。桃花雨的意象极为秾丽,鲤鱼上滩,更充满着生命的跃动。四句诗,一静一动。读此诗,仿佛泛舟于春溪之上,逐水而行,乐而忘返。

这两首诗,诗人好像只是个旁观者,却给我们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

秋光动人,心事联翩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白云红树图(局部)明·蓝瑛

这是一首秋天爬山的诗。

第一句:诗人爬了很远的路去到山上,山路斜斜的,此处斜读xiá(押韵)。因为是深秋了,很多植物都枯萎了,山里看上去很清冷,所以叫寒山。

第二句:山顶笼罩着云雾,云雾里有房子,有人住在山上。云看上去好像是从山里面生发出来的一样。

第三句:诗人本来是坐着马车的,这个时候他停下来了,因为他看到一片枫树林。

第四句: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得很红很红,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还要好看。所以诗人要停下来,好好地欣赏,他实在是太喜欢红叶了。霜叶就是经过霜打的叶子,是深秋的叶子。秋夕◎唐·杜牧[3]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初秋夜晚的诗。

第一句:夜里点起了蜡烛,烛火很微弱地发光,映在屋里的画屏上,显得有点清冷。

第二句:有个女孩子,拿着一把用薄薄的丝罗做的扇子,去追赶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天气还没有真正凉起来,夏天的扇子还没有收起来呢。

第三句:初秋的夜晚呀,清清凉凉的,就像沉浸在清澈的水里一样。

第四句:女孩子扑累了,就坐在台阶上,看着天上的牵牛织女星。传说牵牛和织女是一对夫妻,他们被分隔在银河的两岸,每年只有农历七月七日的时候才能见一面。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

唐代七绝写得绝好的诗人屈指可数,杜牧是其中之一。前人评他的诗“情致豪迈,风调高华”,这两首秋天的诗,一首豪迈,一首温婉,思寄言外,都是绝句中的名篇。有些诗有时候太熟悉太常见,反而会觉得理所当然。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就是其例,这实在是一首很伟大的诗。《山行》这首诗也是,非常漂亮高逸。你看“寒山”“石”“白云”都是很清冷的字眼,写足了秋山清寒之境。结尾两句却突然一片红火,两相对比,令人感受强烈。但是这个红,却是霜红,是清冽的红,不是温暖艳丽的红,充满了秋季之美,却并不悲伤。寒山、白云、人家并不能让诗人停下脚步,只有霜叶,让诗人“停车坐爱”。坐在车上,触目的当下,恍然才知道让自己心动的只有这个红叶。“坐”字用得很别致,是当下的触发,也是远远地欣赏。“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名句,道出人们心中普遍的感受,故而传诵千古。《秋夕》一诗,实在也平淡得很好。初秋的光景、女子的聊赖、人世的离合、个人的心事,都藏在其中了,不说破,是完完整整的一幅画。

七绝中,第三句尤为关键。承上启下,蓄势待发,诗意在此停顿了一下,好像卯足了劲,节奏一下子和缓了下来,而末句一接,也就水到渠成,“停车坐爱枫林晚”是如此,“天阶夜色凉如水”也是如此。

伟大的诗和普通的诗

终南望馀雪◎唐·祖咏

题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是一首写山上积雪的诗。

长安城外有一座山,叫终南山。诗人在城里面看到山上有积雪。

第一句:终南山的北边很好看。(山阴为北。)

第二句:为什么好看呢?因为有积雪浮在云端。积雪浮在云上,那是不是山比云还要高?

第三句:山上的树林表面因为覆盖着白雪,被阳光照着,看上去好像很明亮的样子。霁色就是雨雪过后晴朗的天色。

第四句:快到晚上了,城里面又变得更冷一些。因为积雪融化是会带来降温的,太阳下山了,气温就更低了。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也是一首写雪的诗,不过写的是江上的雪。

第一、二句:因为下雪,很冷很冷。山里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也一个人都没有。千山,就是一千座山,万径,就是一万条路。都是形容很多很多。诗人是在一个很高的地方看到的呢。

第三句:可是就算是这样子,在下雪的江面上,却有一个穿着蓑笠的老爷爷在钓鱼。蓑笠就是古时候的雨衣和帽子,是用草做成的,可以防水。诗人为什么说他是钓雪呢?大概因为天气实在太冷太冷了,天地间只有雪,连鱼也要变成雪了吧。

雪是一种很美好的事物,万物因有雪的覆盖,仿佛剔除了一切杂质,显得无比纯净。

终南山残雪一首,极为写实。这是一首应试诗,诗人去考试,考官出了“终南望馀雪”这样的题目,本来应该写成一首五言的排律,结果诗人只写了四句就交卷了。别人问他怎么写这么少,他说,因为意思已经讲完了。细细看来,诗里每一个字都紧扣着主题,环环相扣,一字不可易。首联直写所咏的对象,终南、阴岭,以及“秀”字,为什么“秀”?因为有积雪浮在云端。这五个字看着似乎很简单,其实很不易得。“浮”字和“云”字都很重要。原本应该是“积雪覆山端”的,但是在山的中间还飘着云,可见山的高峻。远远望着,山顶的残雪就似乎浮在云层之上。至于末联,则从侧面着笔,林表有亮色,城中有寒意,都是因为这些残雪的缘故。这是晴天看到的残雪,“下雪不冷化雪冷”,也都反映在诗里了。这是一首很细致的诗。雪山图元·曹知白

第二首写江雪,却是大手笔,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场景,毫无生气。而后镜头就不断缩小,聚焦在江面上的一叶孤舟,老翁不畏严寒,独钓寒江,这江面、这一片白茫茫,似乎都为老翁所有。极其的孤寂、极其的清冷,这首诗,写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而祖咏的诗,大概因为是应试,只以描绘取胜,并无深刻的情感。伟大的诗和普通的诗的分别,也就在此了。

天冷的时候,真希望下一场雪啊

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晚上睡觉的时候,怎么知道外面已经下雪了呢?

第一句:夜里睡着睡着,突然觉得被子和枕头都很冷很冷。

第二句:(睁开眼睛看看)发现窗户也变得明亮起来。为什么深夜里的窗户会看起来明亮呢?雪是白色的,是晶体,会反光,像镜子一样的,所以映得窗户好像变亮了。

第三句:夜深了,诗人知道雪已经下得很大很大,积得又厚又重。他有没有爬起来看呢?

第四句:他没有爬起来,因为实在太冷了。可为什么他又知道呢?因为他在被窝里听到了竹子被压断的声音。竹子很挺拔,很坚硬吧,能把竹子的枝干压断,那雪该有多厚呢?

诗人是不是像侦探一样?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很冷很冷的天气里,诗人写了一首小诗,邀请朋友来喝酒。这个朋友姓刘,在家族里排行十九,所以叫刘十九。

第一句:诗人开了新酿的酒,酒面上有些酒渣,很细很细的像绿色的蚂蚁。

第二句:诗人还烧了个小火炉,火炉是用红泥砌成的,炉中的火也是红色的。小火炉准备拿来温酒。

第三、四句:天色已经很晚了,越来越冷,好像就要下雪的样子。你能不能也来和我一起喝一杯?

白居易的这首小诗,真是一幅绝妙小品:绿的酒,红的火,向晚的天色,即将落下的雪,恳切的心,和不知道来不来的友人。雪堂客话图宋·夏圭

末句“能饮一杯无”直用口语,亲切动人,带着深深的期盼,“无”字尤其传神,千载之后也如闻声口。今人郭笃士先生有一集联,以“寒梅着花未”对“能饮一杯无”,虽词性未全对仗,而末字以语气词“未”对“无”,语意高妙,聊附于此。

到底什么季节才最好?

和孔密州五绝(其三)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有位朋友姓孔,又在密州当官,他写了五首绝句给苏轼,苏轼就照着孔诗的韵,也写了五首。这叫“和”,用了同一个韵部的字。

第一句:梨花是淡白色的,柳树已经长成深深的绿色了。

第二句:柳絮飞起来的时候,梨花也开满了城市。柳絮是柳树结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种子上带着小翅膀,可以到处飞。所以叫“絮”。

第三、四句:诗人住的地方,庭院东边的栏杆有一株梨花树,树上都是白色的花,看上去就好像雪一样。所以叫“一株雪”。花很美,可是诗人看了却很惆怅。惆怅就是心里有点不开心,好像东西不见了那样。花很美,为什么他又不开心呢?因为诗人觉得呀,这样清澈明净的时刻,人的一生可以有几次呢?东栏梨花(局部)元·钱选

所以,有花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看。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是一首在初冬的时候送给朋友的诗。

第一句:荷花开尽了,荷叶都枯萎了,所以连遮雨的盖子都没有了。“擎雨盖”指的是荷叶。

第二句:菊花也快要谢了,不过菊花的枝干还是很挺拔的。天冷的时候有霜,霜是水凝结的一种小冰晶,会冻坏植物的。“傲霜”,就是说这种植物是不怕寒霜的,没有被冻坏。

第三句:诗人告诉朋友,一年中最好的时候,你要记得呀。

第四句:是什么时候呢?就是现在这个时候了,虽然没有漂亮的花可以看,可是,橙子黄了,橘子也绿了,也是很好的。

这两首都是苏轼写给朋友的诗,其中写了很多植物,似乎把各种美丽的花果都送给朋友了。

是的,这两首诗的特点,就是用了好几种植物的名称:梨花、柳、柳絮、荷、菊、橙、橘,可是读起来却一点都不觉得杂乱。“东栏梨花”一首的前三句都在写柳树和梨花,最后一句突然问了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仿佛顿悟一般。这是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感叹,也是对当下深深的眷恋和赞美。

至于第二首,诗人说冬天是一年最好的时节,真是这样吗?难道他一点都不喜欢“梨花淡白柳深青”的春天吗?自然不是的。《赠刘景文》一诗,实在别有深意。吴小如先生有一篇文章《析苏轼〈赠刘景文〉》分析得很详细:刘景文是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以世家子弟潦倒终生,苏轼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所以才给他写了一首这样特别的诗。从花写到叶,又从叶写到枝,再从枝写到果。前两句的对仗,不要轻轻看过:傲霜枝比之擎雨盖,从单纯的遮挡之物,化为内在的风骨之姿。即使是冬天,也有缤纷的色彩,勉励刘景文不要颓唐。苏轼的这首诗,真的是将萧瑟的初冬写出了温暖的味道,橙黄橘绿,多美呀。所以有时候说,真正的诗是关乎性灵的,没有伟大的人格,是写不出这样动人的、仿佛暖阳一般的作品的。非常美,非常不简单。对于苏轼而言,无论在政治上一贬再贬,去到遥远的海南儋州,也总是能旷达乐世。“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是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忽逢大赦,夜渡海峡时所写的诗。海南儋州在北宋时期,是多么偏远的地方。春天很美,冬天很美。对于无所畏惧并且热爱这一切的人,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时候。

[1] 或作上。

[2] 凉吹,凉风意。此处“吹”读去声即第四声。

[3] 或作银。“红烛”给人的感觉是暖的,“银烛”是幽暗的,似乎更符合“冷画屏”的情境。

[4] 或作卧。

花鸟和路上的风景

勤快的燕子和懒洋洋的鸳鸯

绝句二首◎唐·杜甫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一首春天的诗。

第一句:春天的时候,白天变长了,阳光很温暖,所以说“迟日”,照得大地一切都很漂亮,很明丽。

第二句:春风吹过花草,把香气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你喜欢闻香香吗?

第三句:冬天的时候很冷,泥土都冻住了,像冰块一样。春天天气暖了,泥土就融化了,变得松软。燕子就去衔这些松软的泥土去盖房子,要来来回回地跑很多趟,它们是非常勤快的。

第四句:江边的沙子被太阳晒得暖暖的,鸳鸯都不想下水了,就躺在沙上面睡觉,很舒服的。鸳鸯是一种水鸟,有漂亮的羽毛,经常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喜欢在水上游。鸳鸯长得像漂亮的鸭子,但是它们不仅会游水,也会飞翔。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第一句:春天来了。诗人看到江水都变绿了,有白色的鸟在江面上飞。绿的水,显得鸟的颜色更加雪白了。

第二句:山也变绿了,而且山上开了很多花,很红很红,看上去好像要着火的样子。

第三、四句:春天是很好看的,诗人写诗的时候离家很远,又是新的一年了,诗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到家乡去呢。柳燕图元·盛昌年

家门口的景色最美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描写家附近景色的诗。

第一句:两个黄鹂鸟在柳树上唱歌。

第二句:好多只白鹭排着队,排成一行,正飞到青天上去。

第三句:推开窗,可以看到一座叫西岭的大雪山,上面的积雪千百年来一直都没有化(时间的维度)。

第四句:门口有个码头,那里停着从东吴开来的船,开了好几万里,所以它要在码头这里休息一下(空间的维度)。

住在这样的地方,是不是很好?

这首诗很神奇,明明用的是很简单的字眼,两个、一行、翠柳、青天、西、东、千秋、万里,小孩子都会。可是到了杜甫手里,不仅对仗工整,还对得浑然天成,画面感十足又空阔无边。

用这样整饬的写法、简单的字眼去做绝句,大概也只有杜甫才能写得好吧,实在太难太难了。看似简单的句子,由近处的鸟,到远处的鸟,再去到千秋的雪,去到万里的船,境界推得如此阔大。杜甫这类写自然景色的小诗,真当得上“清新老成”四个字,清新易得,老成难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是一首看花的诗。

第一、二句:黄四娘家的花开满了小路,一千朵一万朵,压得树枝都垂下来了。因为它们实在太重太重了。

第三句:蝴蝶看到这么多花,都不愿意走了,因为它们要采很多很多的花粉。它们飞来飞去地好像跳舞一样。

第四句:花里除了蝴蝶,还有黄莺鸟在唱歌,那是一种很小很小的鸟,因为很自由、很开心,它们不停地叫呀叫呀。晴春蝶戏图宋·李安忠

被遍地的花惹生气了,怎么办呢?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唐·杜甫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看到美好的事物,诗人心里想:怎么办呢怎么办呢?非常不知所措的,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才对得起此时的美景。我们有时候,也会这样子。

第一句:春天的时候,诗人独自一人在江边看花,看得很生气呀。为什么生气?因为这个花开得太漂亮了,漂亮得诗人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第二句:诗人想找个人告诉他这个事情呀,可是没找到。他觉得自己都要颠狂起来了。

第三句:诗人想起南边的邻居,平时也经常一起喝酒的,他想去邻居家里坐坐。找他干什么呢?大概也是喝酒吧。

第四句:谁知道,去到他家里,发现他出去喝酒十来天都没有回来,剩下一个空空的床。哎呀,你说诗人到底该怎么办呢?

于是他只好写诗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第一、二句:在黄师塔的前面、江水的东岸,春光让诗人又懒又困的,他觉得整个人好像倚靠在春风里,温暖又舒服。所以他什么都不想做,想睡觉了。

第三句:诗人看到有一丛桃花开了,“无主”,不知道是谁让它开了,也不知道它是为谁开了。反正就是开了。

第四句:这一丛桃花有两种颜色,一种是深红,一种是浅红。诗人一下子觉得深红的可爱,一下子又觉得浅红的可爱,真是难以抉择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一共七首,每一首都各有趣味,我都很喜欢。“被花恼不彻”是第一首,也就是因为被花所恼,所以才有下来的六首诗。诗题中“独步”二字,也充满了一往无前的趣味。桃花清·恽寿平

杜甫之所以为诗圣,他的诗相比之前或当时,多所创新,而下开宋诗,影响深远。杜诗爱用拗律,这第一首就很明显。前两句读起来,在音调上会有明显的不适感。“恼不彻”以三个仄声结尾,“无处告诉”又是平仄仄仄,“处”字此处本应为平声字。刻意不遵循律诗的平仄,多用仄声字,会造成一种拗怒的声情。与这两句所写的被花所恼的情感,是一致的。声韵上的拗,更是加深了这一种苦恼、愤懑的感觉。念给小朋友听,可以刻意加重这几个音,恐怕更能体会到平仄带来的趣味。“黄师塔前”这首,也适合读给小朋友听,写得生动又充满天然之趣。第二句,是春光懒困还是诗人懒困呢?诗句中并没有写得很清楚,但给人以春风微醺的美感,极为生动。桃花可爱,浅红深红都令人着迷,真是美好的春光啊。

相思、红豆和梅花

相思◎唐·王维[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两首诗都非常的通俗易懂,对于孩子而言,似乎也不需要再解释什么了。唯一难懂的一个词,是“相思”。嗯,就是想念一个人,很想很想。

另外,红豆是什么?是我们平时吃的红豆吗?

近来有部中国风的动画片,叫《相思》,是《中国唱诗班》系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